TWI438711B - 自我評價互助式保險系統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我評價互助式保險系統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8711B
TWI438711B TW98128420A TW98128420A TWI438711B TW I438711 B TWI438711 B TW I438711B TW 98128420 A TW98128420 A TW 98128420A TW 98128420 A TW98128420 A TW 98128420A TW I438711 B TWI438711 B TW I4387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utual
insurance
payment
current
a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8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8143A (en
Inventor
Hsiao Ling Hsu
Original Assignee
Shacom Co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com Com Inc filed Critical Shacom Com Inc
Priority to TW98128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87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08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8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8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8711B/zh

Link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Description

自我評價互助式保險系統與方法
本發明屬於金融電子商務領域,尤其是一種應用於網際網路之互助式保險方法與系統。
傳統上常以各種保險作為危險分擔的方式,在急難或損害發生時發揮相互救援的作用。保險經營所依據的「大數法則」須以「相同風險」為基礎,要保人只有在擁有相同出險機率時才能獲得相同保險利益及條件,因此商業保險之保險公司常將其保戶之風險依客觀條件和統計機率分級,依此制訂出保費,如健康保險或人壽保險依年齡分級,或因其病史而提高保費。而這種分級的保費也就是保險公司主要吸引客戶的地方,亦即向高風險者收取較高的保險費、向低風險者收取較低的保險費。
然而,保戶之客觀條件有賴於其本身的誠實告知,與保險公司事後的資料查訪,這兩種情形都有其缺失,很多時後客戶隱匿其健康缺陷資訊,或自覺身體機能喪失並不為保險公司所知,而保險業務員為其業績考量亦未能實際反映保戶狀況,而導致保險公司可能負擔較多的出險損失,而該出險損失又進一步轉嫁至其它一般保戶,而造成不公平的保費負擔。
相對於商業保險,互助保險則是常被使用於特定族群或具相同條件的小團體,由於其成員具有一定的同質性,因此理論上來說其出險機率應可控制為近似,然而由於互助保險相較於商業保險更欠缺保戶條件查核的機制,因此仍舊面臨如同商業保險中,不同出險機率之保戶可能必需相同保費的 不公平缺失。此外,由於互助保險之保費分級通常較為簡單,甚至沒有分級,因此多半只能以較小規模之方式為之,而常常無法完全滿足保戶之避險要求。因此,如何改進既有商業保險和互助保險對於保費公平之要求,使保費能誠實反映保戶之風險,便成為有志於互助保險此領域者所期望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解決先前技術之問題。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具公平性與效率性的互助保險方式,藉由保戶自己評價自身風險,而選擇保費等級,並根據保戶選擇的所繳交保費的多寡來決定其出險時可領取的保險金多寡,如此減少投機性投保的系統風險,並減少系統徵信的費用支出,由保費誠實反映保戶自身風險,並提供互助保險的保費彈性,擴大參加的基礎。
此外,藉由搭配一未出險分紅金的設計,相對於較早出險者所得到較多之保險利益,此未出險分紅金讓較晚出險者,除既有的保險外亦可得到一額外的獎勵,更符合保險公平的原則。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提出一種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藉由一處理裝置達成,該方法包含有:(A)令該處理裝置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之一互助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包含複數個互助會員,該互助資料包括每一會期時間Tp、及該複數個互助會員的人數N;(B)令該處理裝置接收該互助保險組合中之互助會員於一第n會期之一互助單位數Gn;(C)令該處理裝置於該第n會期接收一互助會員出險訊息,該出險之互助會員為一出險會員; (D)令該處理裝置根據該出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一特定期間所繳交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一保險金Pi;(E)令該處理裝置計算該第n會期所有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總和Piall;(F)令該處理裝置計算當期所有互助會員之該互助單位數Gn總和Gnall;(G)令該處理裝置決定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之一支付總額Pall及一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其中該支付總額Pall包括當期所有出險會員之該保險金總和Piall,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為該支付總額Pall除以該當期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以及(H)令該處理裝置產生一繳費訊息,用以使該互助會員繳交當期之一互助保費I,其中該互助保費I為該互助會員之該當期互助單位數Gn乘以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當期互助單位數Gn可由該互助會員自行選擇。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處理裝置係將該出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的複數個會期所繳交該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Gn-j取加權平均,而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一保險金Pi。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Pi可由下列公式決定: 其中,Ps為預設之一保險金標準數額,Gj為出險前j個會期所繳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wj為出險前j個會期之一設定權重。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提出另一種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藉由一處理裝置達成,該方法包含有:(S1)令該處理裝置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之一互助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包含複數個互助會員,該互助資料包括每一會期時間Tp、及該複數個互助會員的人數N;(S2)令該處理裝置於一第n會期接收至少一互助會員之一互助單位數Gn;(S3)令該處理裝置於該第n會期接收一互助會員出險訊息,該出險之互助會員為一出險會員;(S4)令該處理裝置根據該出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一特定時間所繳交之一互助保費的互助單位數,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一保險金Pi;(S5)令該處理裝置於該第n會期判斷一互助會員是否符合一分紅給付條件,符合該分紅給付條件之互助會員為一滿期會員,該滿期會員可取得一未出險分紅金Pb,而該互助組合中非出險會員及非滿期會員之互助會員即為當期之繳費會員;(S6)令該處理裝置計算該該互助保險組合於該第n會期之一支付總額Pall,該支付總額包括支付當期所有出險會員之該保險金總和Piall,及當期所有滿期會員取得之該未出險分紅金總和Pball;(S7)令該處理裝置計算當期所有該繳費會員之該互助單位數Gn總和Gnall;(S8)令該處理裝置決定一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其中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為該支付總額Pall除以該當期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以及(S9)令該處理裝置產生一繳費訊息,用以使該繳費會員繳交當期之一互助保費I,其中該互助保費I為該繳費會員當期之該互助單位數Gn乘以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分紅給付條件包括:(a1) 該互助會員所繳交之保費累計達到一預定值;和(a2)該互助會員參加該互助保險組合達到一預定時間。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滿期會員取得之該未出險分紅金Pb可為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按期定額給付以上至少其一。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支付總額Pall更包括一系統服務費用。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提出又一種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藉由一處理裝置達成,該方法包含有:(T1)令該處理裝置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之一互助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包含複數個互助會員,該互助資料包括每一會期時間Tp;(T2)令該處理裝置接收一互助會員之一互助單位數Gn;(T3)令該處理裝置計算當期所有互助會員之該互助單位數Gn之總和Gnall;(T4)令該處理裝置接收當期一互助會員之一出險訊息,該出險之互助會員為一出險會員;(T5)令該處理裝置判斷該出險會員加入該互助保險組合是否已大於一除外期間,若是,則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一保險金Pi,若否,則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一補償金Pb;(T6)令該處理裝置計算當期互助保險組合支付所有出險會員之保險金總和Piall及補償金總和Pball;(T7)令該處理裝置計算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之一組合支出總額Pall,該支出總額包括該保險金總和Piall及該補償金總和Pball;(T8)令該處理裝置計算一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為該組合支出總額Pall除以該當期互助單位數之總和Gnall;以及 (T9)令該處理裝置產生一繳費訊息,用以使該互助會員繳交當期之一互助保費I,其中該互助保費I為該互助會員之該當期互助單位數Gn乘以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T5)更包括:(T41)若該處理裝置判斷該出險會員加入該互助保險組合不小於該除外期間,則令該處理裝置根據該出險會員於出險前一固定期間內之互助單位數,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數額;以及(T42)令該處理裝置產生一保險金支付訊息,用以使該出險會員取得該保險金;(T43)若該處理裝置判斷該出險會員加入該互助保險組合仍小於該除外期間,則令該處理裝置根據該出險會員加入該互助保險組合後所繳交之互助保費累計總和,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補償金數額;以及(T44)令該處理裝置產生一補償金支付訊息,用以使該出險會員取得該補償金。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組合支出總額Pall更包括當期滿足該分紅給付條件之所有互助會員可領取之未出險分紅金之總額,及/或一系統服務費用,其中該分紅給付條件包括:(a1)該互助會員所繳交之保費累計達到一預定值;和(a2)該互助會員參加該互助保險組合達到一預定時間以上至少其一。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提出一種互助式保險處理系統,包括一會員管理模組、一訊息接收模組、一保險金計算模組、一保費計算模組、以及一訊息發送模組;其中該會員管理模組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之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包含複數個互助會員;該訊息接收模組於一第n會期接收一互助會員出險訊息,該出險之互助會員為一出險會員;該保險金計算模組根據該出 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一固定期間所繳交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一保險金,並計算該第n會期支付所有出險會員之該保險金總和;該保費計算模組接收一互助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一互助單位數,並計算當期所有互助會員之該互助單位數總和,並根據該互助單位數總和及一當期支付總額計算一當期互助單位價值,而決定當期一未出險會員應繳交之該互助保費為該未出險會員之該當期互助單位數乘以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其中該當期支付總額包括該保險金總和;該訊息發送模組產生一繳費訊息用以使該未出險會員繳交該當期保費。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系統,其中該當期互助單位數可由該互助會員自行選擇。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系統,其中該保險金計算模組係將該出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的複數個會期之該互助單位數取加權平均,而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其公式如下: 其中,Ps為預設之一保險金標準數額,Gj為出險前j個會期所繳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wj為出險前j個會期之一設定權重。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系統更包括一分紅管理模組,該分紅管理模組判斷一互助會員是否滿足一分紅給付條件並決定一未出險分紅金,若該互助會員滿足該分紅給付條件則為一滿期會員,該滿期會員可取得該未出險分紅金。
更佳地,本發明之互助式保險處理系統,其中該當期支付總額更包括當期所有支付的該未出險分紅金的總和,及一行政服務費用。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提出一種已載入一程式之電腦可讀取媒體,當一處理裝置執行該程式時,可實施本發明所述的互助保險處理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提出一種儲存用於互助保險方法之一程式之電腦程式產品,當一處理裝置載入並執行該程式後,可執行本發明所述的互助保險處理方法。
藉由下列實施例及圖示說明,俾得更深入之了解本發明。
80‧‧‧互助保險處理系統
801‧‧‧會員管理模組
802‧‧‧保險金計算模組
803‧‧‧保費計算模組
804‧‧‧訊息接收模組
805‧‧‧訊息發送模組
806‧‧‧未出險分紅管理模組
81‧‧‧使用者終端機
第1圖係 本發明互助式保險方法之第一實施例流程示意圖。
第2圖係 本發明互助式保險方法之第二實施例流程示意圖
第3圖係 本發明互助式保險方法之第三實施例流程示意圖
第4圖係 本發明互助式保險系統之第四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內容,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請參考第1圖,其為本發明互助式保險方法之第一實施例流程示意圖。在第1圖中,經由具有一處理裝置的互助保險系統建置或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係由複數個互助會員所組成,該資料包括會期時間Tp、及該互助組合之會員人數N。
在每一次會期開始時(步驟100),系統接收互助會員選擇一當期之互助單 位數Gn(步驟111),該互助單位數Gn可以級數劃分,級數愈多,所繳的保費愈高,若系統於一限定時間內未接收該互助會員選定之互助單位數訊息,則系統可指定一預定之互助單位數為該互助會員當期之互助單位數。
其後,系統接收互助會員的出險訊息並判斷會員是否符合一出險條件(步驟121),若符合該出險條件,則該互助會員即為一出險會員,此時系統依據出險會員出險前一特定期間所繳互助保費時選擇之互助單位數Gn-i加權計算其可取得之保險金Pi(步驟131),並將該保險金給付該出險會員後,將該出險會員移出該互助保險組合(步驟132),而當期不符合該出險條件的則需繳交一互助保費而為當期之一繳費會員,該互助保費的數額則根據該互助會員當期所選擇之該互助單位數Gn(步驟111)及互助保險組合中當期之支付總額Pall而決定,該支付總額Pall可包括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之所有出險會員之保險金、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之一行政服務費用支出等等。
在每一會期結算時,系統計算當期所有繳費會員之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步驟122),並計算互助保險組合當期之支付總額Pall(步驟123),其後系統根據該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及該支付總額Pall,計算當期之一互助單位價值(步驟124),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即為該支付總額Pall除以該當期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V=Pall/Gnall………(公式f1);而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中一繳費會員所需繳納之互助保費I即為該互助會員當期選擇之互助單位數Gn乘以當期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步驟125):I=Gn * V………(公式f2);其後,系統即產生一繳費訊息用以使該繳費會員繳交該當期互助保費I。如此,在每一會期結束時(步驟150),該互助保險組合中之當期所有保費收 入與支付費用即達一理想的平衡狀態。其中,系統可經由電子通信設備或一中介服務節點通知互助會員繳款,其中電子通信設備可包含手機、PDA、電腦等無線通訊設備之簡訊(SMS、MMS)及e-mail等,而會員繳款可經由電子交易系統(如手機、PDA、信用卡線上繳款等方式)、便利商店、銀行、帳單等方式,將當期會款匯入一特定帳戶,若該互助會員已繳當期保費,則系統即可自該特定帳戶接收一完成繳費資訊。
更佳地,該處理系統可根據當期之前的數個會期其繳交互助保費時所選擇之互助單位數Gn-j來取加權平均,來計算當期出險之出險會員可領取的保險金計算,當前幾期中該出險會員所選擇的互助單位數愈多,即所分攤繳交之互助保費愈多,則當該互助會員出險時,即可領取較高數額之保險金,如此,互助會員在選擇互助單位數時,即會評估自我之健康狀況,故互助保費即誠實地反應互助會員之健康情形,而依照投保者的真正地風險狀態而收取不同的保費,而巧妙地克服習知技術中投保者投機而不誠實而濫用保險之不公平缺失。
在一較佳地實施例中,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Pi可由下列公式f3決定: 其中,Ps為預設之一保險金標準數額,Gj為出險前j個會期所繳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wj為出險前j個會期之一設定權重。
此外,互助會員亦可根據當期其資金能力而決定其互助單位數,若當期資金不充裕,則其可選擇一較低之互助單位數,而以一較低之保費而延續其互助會員資格並繼續享用保險,此種繳費上的彈性亦可在公平性的原則下符合大多數要保人之需求,故而可擴大互助保險之參與。而在選擇較低互 助單位數並繳交較低互助保費的同時,互助會員心知,在其後的幾個會期時間內亦將更謹慎、或注意健康飲食、或注意廠房安全機具保養、而避免出險的機率,此即本發明之改良互助保險方法之又一積極性意義,非但在意外時得到一保險,並且實質上降低互助會員之出險機率。
為避免在互助會員預期出險將立即發生,而次一期即選擇高額之互助單位數,而造成投機與不公平互助的情形,在保險金計算之加權方式可針對性的設計,例如在一定期間內,愈接近出險時間,則其所選擇之互助單位數之加權數愈少。此外,亦可規定互助會員所自行選擇之互助單位數Gn不可超過前一會期所選擇之互助單位數Gn-1的一設定範圍,例如每一會期之互助單位數增量不可超過前一會期之一固定值或一比例、例如每次繳費不可超過前期3個單位、或不可超過前期百分之30,如此,可強制互助會員的保費為緩慢遞增式的增加,而減少投機式的不正常投保增額。
此外,較佳地,此一發明亦可搭配類似生存年金或生存互助金之設計,讓保障更擴及未出險之互助會員,讓互助保險的內容更加完整,同時讓長期未出險或長壽的會員亦可享受互助組合的利益。請參考第2圖,其為本發明互助式保險方法之第二實施例流程示意圖。在第2圖中,經由具有一處理裝置的互助保險系統建置或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係由複數個互助會員所組成,該資料包括會期時間Tp、及該互助組合之會員人數N。
在一第n會期開始時(步驟200),系統接收該互助保險組合中的互助會員選擇一當期之互助單位數Gn(步驟201),若系統於一限定時間內未接收該互助會員選定之互助單位數訊息,則系統可指定一預定之互助單位數或該繳費會員於前一會期所選擇之互助單位數Gn-1為本期互助單位數預設值。
其後,系統判斷該互助保險組合中的一互助會員是否達到一分紅給付條件 (步驟202),若符合該分紅給付條件,則再根據一出險訊息判斷一互助會員是否出險(步驟210),若是,則該互助會員已出險而為一出險會員,其可取得一保險金Pa(步驟211),該保險金可為一定額之標準保險金Ps或其出險前一特定期間所選擇之互助單位數Gn-i加權計算之保險金數額,或以上二者者取其大值,該出險會員取得該保險金Pa後,系統即將該出險會員自該互助保險組合中移除(步驟212)。若該互助會員尚未出險,則計算該會員可取得之一未出險分紅金(步驟213),系統並產生一未出險分紅金給付訊息用以給付該互助會員該未出險分紅金(步驟214)。其中,若投保標的為死亡險,則該未出險分紅金可視為一生存互助金或生存年金,其目的在獎勵較晚出險者,或提供長壽者老年生活所需,該未出險分紅金可以為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定期定額給付,例如一年金給付方式或每月零用金給付方式。一般說來,該未出險分紅金與該互助保險組合中先前會期的出險人數有關,若出險人數愈高,該出險人數所貢獻的未出險分紅金保費即貢獻更多給後面尚未出險者,用以補償互助保險組合中愈晚出險者繳愈多保費的習知缺陷,而使的不同參與組合時期出險者所獲得保險利益較為公平,因此,較早出險者將領不到該未出險分紅金,而是組合中較久未出險卻持續繳交互助保費的會員可得該未出險分紅金,作為其長壽並長期繳納互助保費的一獎勵。
其中該分紅給付條件可設定為該互助會員參加該互助保險組合已達一設定期數,例如20年240期(每月一期),及/或該互助會員先前會期所繳交之互助保費累計已達一設定額數,例如該標準保險金Ps
若一互助會員尚未符合該分紅給付條件條件,則由系統判斷該會是否出險(步驟203),若該會員出險則為一出險會員,則系統根據該出險會員出險前一特定期間所選擇之互助單位數Gn-i加權計算之其可得之保險金數額 (步驟221),並產生一保險金給付訊息用以給付該保險金給該出險會員(步驟222),並於其後將該出險會員自該互助保險組合中移除(步驟223)。若該未達未出險分紅金給付條件會員亦未出險,則該會員即為當期之一繳費會員。在該會期結算時,系統即計算當期所有繳費會員之互助單位數之總和Gnall(步驟205),並計算互助保險組合當期之一支付總額Pall(步驟204),該支付總額包括當期所有滿足分紅給付條件之會員所領取之未出險分紅金Pb,及所有出險會員領取之保險金Pi,及/或一系統服務費用。
其後,系統根據該互助單位數總和及該支付總額計算當期之一互助單位價值(步驟206),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為該支付總額Pall除以該當期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V=Pall/Gnall………(公式f1);系統並計算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中該繳費會員所需繳納之互助保費I數額,即為該繳費會員當期選擇之互助單位數Gn乘以當期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步驟207):I=Gn * V………(公式f2);其後系統即產生一繳費訊息使該繳費會員繳交該當期互助保費I(步驟208)。其後可將本期所繳之互助保費數額加總至該互助會員之一累計保費繳交數額,作為下一會期判斷該互助會員是否滿足該未出險分紅金之依據。
上述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之保險金Pi數額之決定,係將該出險會員於該出險會期前的複數個會期所繳交該互助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Gn-j作加權平均,在一較佳地實施例中,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Pi可由下列公式f3決定: 其中,Ps為預設之一保險金標準數額,Gj為出險前j個會期所繳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wj為出險前j個會期之一設定權重。
在習知的互助保險中,較早出險者,可於其它互助會員中得到較大的資金利益,而較晚出險者,隨著每一會期互助保費的繳交,其資金利益也隨之遞減,如此,將造成較晚出險者較吃虧的不公平現象,然而,經由本發明未出險分紅金,或稱平衡基金的設置,較早出險者只要其仍未滿足系統設定之分紅給付條件,則其先前所繳交保費中所負擔之未出險分紅金保費Ia皆無法領回,而統一信託於一互助保險平衡基金帳戶,該多出之保費與其所衍生之投資收益,皆將可由數年後達一定年期或繳交保費已達一定額卻仍未出險的互助會員得到,如此則可平衡補貼該未出險的互助會員較該早出險之互助會員所多出的互助保費,同時也獎勵互助會員更注重避險,而形成正向思考之一良性循環。
更佳地,為更有效的控制要保人之投保風險與保險公司之承保風險,避免投機式的會員,本發明之互助保險方法可搭配一除外期間的設定。請參考第3圖,其為本發明互助式保險方法之第三實施例流程示意圖。在第3圖中,經由具有一處理裝置的互助保險系統建置或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係由複數個互助會員所組成,該資料包括會期時間Tp、及該互助組合之會員人數N。
在每一次會期開始時(步驟300),系統接收該互助保險組合中的互助會員選擇一當期之互助單位數Gn(步驟301),若系統於一限定時間內未接收該互助會員選定之互助單位數訊息,則系統可指定一預定之互助單位數或延用該互助會員前一會期所選擇之互助單位數為該互助會員當期之互助單位 數。其後,系統接收互助會員的出險訊息並判斷一互助會員是否符合一出險條件(步驟302),若符合,則該互助會員即為一出險會員,其後,系統再判斷該出險會員是否於一除外期間內出險(步驟311),若是,則代表該會員自加入該互助保險組合起,未達一約定可給付保險金的足夠加入時間即出險,此時系統僅撥付一補償金予該出險會員(步驟312),該補償金數額可根據該出險會員加入該互助保險組合後所繳交之互助保費累計總和而決定,例如給付該總和或該總和加上一利息作為補償金。其後,系統即將該出險會員移出該互助保險組合(步驟315)。若系統判斷該出險會員加入該互助保險組合已超過除外期間,則根據該出險會員於出險前一特定期間內所選擇之互助單位數,加權計算來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數額(步驟313);並於給付保險金予該出險會員(步驟314)後,將該出險會員移出該互助保險組合(步驟315)。
若該互助會員並未出險,或不滿足出險條件,則其當期需繳交一互助保費而為當期之一繳費會員,該互助保費的數額則根據該互助會員當期所選擇之該互助單位數Gn(步驟302)及互助保險組合中當期之支付總額Pall而決定,該支付總額Pall可包括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之所有出險會員之保險金、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之一行政服務費用支出等等。在每期結束系統結算時,即計算當期所有繳費會員之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步驟303),並計算互助保險組合當期之支付總額Pall(步驟304),該支付總和包括當期支付所有出險會員之保險金總和Piall及補償金總和Pball
其後,根據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及支付總額Pall,系統計算當期之一互助單位價值(步驟305),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為該支付總額Pall除以該當期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V=Pall/Gnall………(公式f1); 而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中一繳費會員所需繳納之互助保費I即為該互助會員當期選擇之互助單位數Gn乘以當期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步驟306):I=Gn * V………(公式f2);其後系統即產生一繳費訊息用以使該繳費會員繳交該當期互助保費I(步驟307),系統可經由電子通信設備或一中介服務節點通知互助會員繳款,其中電子通信設備可包含手機、PDA、電腦等無線通訊設備之簡訊(SMS、MMS)及e-mail等,而會員繳款可經由電子交易系統(如手機、PDA、信用卡線上繳款等方式)、便利商店、銀行、帳單等方式,將當期會款匯入一特定帳戶,若該互助會員已繳當期保費,則系統即可自該特定帳戶接收一完成繳費資訊。
上述的方法亦可藉由一處理裝置實施,例如電腦、伺服器等運算主機,請參考第4圖,其為本發明互助式保險系統之第四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在第4圖中,一自我評價互助保障系統包括一會員管理模組801、一保險金計算模組802、一保費計算模組803、一訊息接收模組804、以及一訊息發送模組805;一使用者或中介單位藉由一使用者終端機81登入之伺服主機80,申請加入互助組合會員,申報出險資訊、請款資訊、繳款資訊,查詢互助保險組合當期之出險給付狀況或會員自己的繳費累計總額。
在該系統中,該會員管理模組801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之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包含複數個互助會員,該互助保險組合資料包括每一會期時間Tp、該複數個互助會員的人數N、及會員姓名、地址等聯絡資料、會員加入日期等等。該訊息接收模組804則於一會期中接收互助會員出險訊息,該出險之互助會員為一出險會員。保險金計算模組802則根據出險會員於該會期之前一特定期間所繳交保費時所選擇之互助單位數來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保險金數額,並進一步計算該會期支付所有出險會員之保險金總和。
保費計算模組803則接收組合中每一互助會員(未出險之會員)於該會期所選擇之一互助單位數,或指定予未選擇之會員一約定單位數,並計算當期所有互助會員之互助單位數總和,並根據該互助單位數總和及一當期支付總額計算當期互助單位價值,其中該當期支付總額包括該保險金總和及/或一系統服務費用,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為該支付總額除以該當期互助單位數總和。其後再由訊息發送模組805產生並傳送一繳費訊息通知該未出險會員繳交該當期保費。
其中,該保險金計算模組802係將該出險會員於該會期之前的複數個會期之互助單位數取加權平均,而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Ps為預設之一保險金標準數額,Gj為出險前j個會期所繳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wj為出險前j個會期之一設定權重。
更佳地,該系統可包括一未出險分紅管理模組806,該未出險分紅管理模組判斷一互助會員是否滿足一分紅給付條件並決定一未出險分紅金,若該互助會員滿足該分紅給付條件則為一滿期會員,滿期會員可取得該未出險分紅金,該滿期會員領取該未出險分紅可為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按期給付定額(例如年金保險之方式)。此時,互助保險組合當期的支付總額更包括當期所有滿足分紅給付條件之會員所領取之未出險分紅金總和。
而上述的系統可為載入一程式之電腦可讀取媒體,或藉由儲存相關一程式之電腦程式產品,當電腦或處理裝置載入並執行該程式後,即可實施本發明之自我評價互助保險方法。以下列舉數個具體詳細實施例說明之。
實施例1:
小明申請加入一互助保險系統,在該系統中,小明選定一互助保險組合,該組合人數N為1,001人,以每個月為一會期,系統設定一標準保險金為50萬元。
其後,該互助保險組合中有一會員某甲於該月12日身故,互助保險系統於接受到某甲之身故訊息後,系統經計算判斷某甲之死亡時間已超過互助保險系統所設定之一除外期間,系統設定該除外期間為兩年,而該保險金係根據出險前二年,每半年不同之「時間權重」來決定,舉例來說,該「時間權重」設定如下:出險前0-6個月/權重=0.1
出險前7-12個月/權重=0.3
出險前13-18個月/權重=0.4
出險前19-24個月/權重=0.2
假設某甲於出險前兩年選擇的每月互助單位數列表如下:出險前0-6個月/互助單位數=10
出險前7-12個月/互助單位數=8
出險前13-18個月/互助單位數=8
出險前19-24個月/互助單位數=7
則當某甲出險時,其受益人可拿到之保險金為以時間權重加權後之互助單位所佔標準保險金之比例,其計算如下:{(10/10*0.1)+(8/10*0.3)+(8/10*0.4)+(7/10*0.2)}*500,000=400,000(元)
因此系統撥付保險金400,000元匯款至某甲之受益人銀行指定帳戶。同月15日,互助保險系統又接受到該互助保險組合中會員某乙之一身故訊息,系統計算某乙之死亡時間僅十二個月,並未超過互助保險系統所設定之除外期間2年,且某乙先前所有繳交之保費為25,000元,因此系統將一補償金,即其已繳保費總合25,000撥付至某乙之受益人銀行指定帳戶。然而為了計算其它未出險之互助會員應繳保費,系統仍根據某乙於該加入的12個月間所選擇之互助單位,假設每個月皆為8,則其原始保險金計算應為{(8/10*0.1)+(8/10*0.3)}*(24/12)*500,000=320,000(元)
至該月底之結算日為止,該月共有2位被保險人死亡,互助保險系統之保費計算模組總計當期總原始支付總額為720,000元。假設所有應繳交保費之未出險會員選擇之互助單位總數為6000個互助單位,則保費計算模組計算當期互助單位價值為720000/6000=120,亦即每一單位120元,若小明當期已選擇5互助單位,則小明當期應繳交120x5=600元整。而該原始支付總額320,000與實際支付總額25,000的差額,即295,000元,即互助保險組合實際收入保費與保險金及補償金支出的差額,系統可統一信託於一平衡基金帳戶,用以平衡保戶中斷繳費,或互助組合其他意外事項發生時之損失。
實施例2:
小華登入一自我評價互助保險系統,並替父親申請加入一包含互助分紅的互助保險組合,該組合人數N為1,001人,以每個月為一會期,系統設定一標準保險金為50萬元。
其後,該互助保險組合中有一會員某丙於當月8日出險,互助保險系統於接受到某丙之出險訊息後,判斷某丙之出險時間已超過互助保險系統所設定 之一除外期間(系統設定該除外期間為2年,即某丙參加該互助組合已逾2年),該保險金係根據出險前2年,每半年不同之「時間權重」來決定,該「時間權重」設定如下:出險前0-6個月/權重=0.1
出險前7-12個月/權重=0.2
出險前13-18個月/權重=0.4
出險前19-24個月/權重=0.3
假設某兩於出險前兩年選擇的每月互助單位數列表如下:出險前0-6個月/互助單位數=8
出險前7-12個月/互助單位數=8
出險前13-18個月/互助單位數=8
出險前19-24個月/互助單位數=6
則當某丙出險時,其可拿到之保險金為以時間權重加權後之互助單位所佔標準保險金之比例,其計算如下:{(8/10*0.1)+(8/10*0.2)+(8/10*0.4)+(6/10*0.3)}*500,000=370,000(元)
因此系統撥付保險金370,000元匯款至某丙或某丙受益人之銀行指定帳戶。
同時,在前一會期結算時,系統即發現有兩位互助會員某丁及某戊已達到一分紅給付條件,該分紅給付條件於此例中為互助會員歷次會期所繳保費累計數額已達標準保險金數額,即50萬元,則自本次會期開始,某丁及某戊即可不再繳交保費,同時可按月領取一未出險分紅金,或將該未出險分紅一次領取,該一次領取之數額可經由系統根據該互助保險組合過去實際 之死亡率預估,在此例中,假設系統精算可為一次領取為15萬元,或以一分期領取方式,例如每月3000元分6年領完,或按月領取一2000元直至其出險為止。
此時某丁選擇按月領取未出險分紅金2000元,而某戊則選擇一次領取10萬元,系統則分別根據其選擇,分別將該未出險分紅金2000元及10萬元匯入某丁及某戊的指定帳戶。
至該月底結算日為止,該月共有1位會員出險,2位會員達到分紅給付條件,互助保險系統之保費計算模組總計當期總原始支付總額為370,000+2000+150,000=522,000元。假設當期所有應繳交保費之未出險會員選擇之互助單位總數為4000個互助單位,則保費計算模組計算當期互助單位價值為522000/4000=130.5,亦即每一單位130.5元,若小華父親當期僅選擇2個互助單位,則小華父親當期應繳交130.5 x 2=261元整。
平台進行至隔年的6月,某戊不幸出險,由於某戊早已達一分紅給付條件,且其累計保費支出已達標準保險金50萬元,故其可取得一保險金50萬元(連同先前一次領取之未出險分紅金15萬元,某戊至出險止共領取65萬元),同月亦分別有某己和某庚出險,其中某己參加該互助組合未滿2年之除外期間,故僅可取得一補償金15,000元,即某己加入該互助組合後所繳保費之總和,而某庚加入已超過該除外期間,故系統根據某庚前兩年所選擇之互助單位數分別加權計算,由於某庚出險前最後兩年皆未選取,故先前系統皆以約定之6互助單位向某庚收取保費,故某庚此時出險即可領取360,000之保險金。
故本會期中(6月),有3位互助會員出險,分別為某戊、某己、某庚,分別領取50萬、15,000、36萬之保險金,此外,由於某丁仍未出險,故系統 仍持續給付某丁該未出險分紅金2000元,故此一會期互助平台總支付額為500,000+15,000+360,000+2,000=877000(元)。假設當期所有應繳交保費之未出險會員選擇之互助單位總數為5000個互助單位,則保費計算模組計算當期互助單位價值為877000/5000=175.4(元),亦即每一單位175.4元,若小華父親當年覺身體不適,故多選擇較多的8個互助單位,則小華父親當期應繳交175.4 x 8=1403.2元,取整數結算,小華父親當期應繳交1404元。
總結來說,本發明之互助保險處理方法係透過機制的設定將「保費分級」的概念引進互助行為之中,使得互助會員可藉由自己選擇的每期不同金額的互助金,達成在互助機制下保費分級的優點。若會員覺得出險的機率越大時,則於每期選擇比較高的互助單位,反之亦然。這種每個月由互助會員自行選擇互助單位,而選擇的互助單位又會影響到未來所能領取的出險保險金金額,此類似標會的互助概念,由自己選擇的標金決定其能獲利或損失,且此系統會達到自生平衡,亦即每個會員將會評估當時自己的整體情況做一最佳的互助單位選擇。
除了保費分級之外,此系統亦可搭配除外期間的設定,用以避免投機式的投保,而更增互助組合之公平性,減少組合中一般會員的不公平支出。此外,此系統亦可搭配期滿後的「互助分紅」模式,即將年金險的概念加入互助行為中,也進一步鼓勵會員關心自身健康狀況及條件,保障了長壽者或未出險者的互助利益,真正實現「風險分擔,急難互助」的精神,使互助機制下亦能享有保費分級的優點,並又具有儲蓄的吸引力,讓本於人性善良面的「互助保障」在現今只求利益的一般保險環境下更顯其優勢所在。可以預期的,此種新型態的互助保障勢必能吸引更多的族群加入,也更能擴大互助的效益。
總結上述,本發明之互助保險處理方法,可讓投保人自己依自己當下之健康狀況或廠房機器等投保設施的實際運作情形,及/或自己當時之財務狀態,機動地調整自己的保費,讓保費的金額誠實反應自我風險值,達到風險控管的積極性目的,大幅減少投機性投保的產生。同時,系統亦可相對地減少風險評估失當之機率,降低風險評估之成本,同時此一使用者自決的特性亦切合現行網際網路的運作模式,大幅提高互助保險組合之透明度與運作效率,減少業務與行政成本的同時,亦大幅提高互助保險組合中保費的互助公平性,與公正性,有效克服習知技術之諸般缺點。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Claims (21)

  1. 一種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藉由一處理裝置達成,該方法包含有:(A)令該處理裝置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之一互助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包含複數個互助會員,該互助資料包括每一會期時間Tp、及該複數個互助會員的人數N;(B)令該處理裝置接收該互助保險組合中之互助會員於一第n會期輸入之一互助單位數Gn;(C)令該處理裝置於該第n會期接收一互助會員出險訊息,該出險之互助會員為一出險會員;(D)令該處理裝置根據該出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一特定期間所繳交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一保險金Pi;(E)令該處理裝置計算該第n會期所有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總和Piall;(F)令該處理裝置計算當期所有互助會員之該互助單位數Gn總和Gnall;(G)令該處理裝置決定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之一支付總額Pall及一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其中該支付總額Pall包括當期所有出險會員之該保險金總和Piall,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為該支付總額Pall除以該當期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以及(H)令該處理裝置產生一繳費訊息,用以使該互助會員繳交當期之一互助保費I,其中該互助保費I為該互助會員之該當期互助單位數Gn乘以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互助會員輸入之該當期互助單位數Gn不可超過該互助會員於前一會期所輸入之互助單位數 n-1的一系統設定範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D)中,該處理裝置係將該出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的複數個會期所繳交該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Gn-j取加權平均,而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一保險金Pi。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支付總額Pall更包括一系統服務費用。
  5. 一種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藉由一處理裝置達成,該方法包含有:(S1)令該處理裝置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之一互助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包含複數個互助會員,該互助資料包括每一會期時間Tp、及該複數個互助會員的人數N;(S2)令該處理裝置於一第n會期接收至少一互助會員輸入之一互助單位數Gn;(S3)令該處理裝置於該第n會期接收一互助會員出險訊息,該出險之互助會員為一出險會員;(S4)令該處理裝置根據該出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一特定時間所繳交之一互助保費的互助單位數,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一保險金Pi;(S5)令該處理裝置於該第n會期判斷一互助會員是否符合一分紅給付條件,符合該分紅給付條件之互助會員為一滿期會員,該滿期會員可取得一未出險分紅金Pb,而該互助組合中非出險會員及非滿期會員之互助會員即為當期之繳費會員;(S6)令該處理裝置計算該該互助保險組合於該第n會期之一支付總額Pall,該支付總額包括支付當期所有出險會員之該保險金總和Piall,及當期所有滿期會員取得之該未出險分紅金總和Pball;(S7)令該處理裝置計算當期所有該繳費會員之該互助單位數Gn之總和Gnall; (S8)令該處理裝置決定一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其中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為該支付總額Pall除以該當期互助單位數總和Gnall;以及(S9)令該處理裝置產生一繳費訊息,用以使該繳費會員繳交當期之一互助保費I,其中該互助保費I為該繳費會員當期所輸入之該互助單位數Gn乘以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繳費會員輸入之該互助單位數,不可超過該繳費會員前一會期所輸入之互助單位數Gn-1的一系統設定範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S4)中,該處理裝置係將該出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的複數個會期所繳交該互助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Gn-j作加權平均,而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一保險金Pi。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Pi可由下列公式f3決定: 其中,Ps為預設之一保險金標準數額,Gj為出險前j個會期所繳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wj為出險前j個會期之一設定權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分紅給付條件包括:(a1)該互助會員所繳交之保費累計達到一預定值;和(a2)該互助會員參加該互助保險組合達到一預定時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滿期會員取得之該未出險分紅金Pb可為分期給付、按期給付、或一次給付以上至少其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支付總額Pall更包括一系統服務費用。
  12. 一種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藉由一處理裝置達成,該方法包含有:(T1)令該處理裝置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之一互助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包含複數個互助會員,該互助資料包括每一會期時間Tp;(T2)令該處理裝置接收一互助會員所輸入之一互助單位數Gn;(T3)令該處理裝置計算當期所有互助會員之該互助單位數Gn之總和Gnall;(T4)令該處理裝置接收當期一互助會員之一出險訊息,該出險之互助會員為一出險會員;(T5)令該處理裝置判斷該出險會員加入該互助保險組合是否已大於一除外期間,若是,則令該處理裝置根據該出險會員於出險前一特定期間內之互助單位數,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一保險金金額Pi,若否,則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一補償金Pb;(T6)令該處理裝置計算當期互助保險組合支付所有出險會員之該保險金總和Piall及該補償金總和Pball;(T7)令該處理裝置計算當期互助保險組合之一組合支出總額Pall,該支出總額包括該保險金總和Piall及該補償金總和Pball;(T8)令該處理裝置計算一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為該組合支出總額Pall除以該當期互助單位數之總和Gnall;以及(T9)令該處理裝置產生一繳費訊息,用以使該互助會員繳交當期之一互助保費I,其中該互助保費I為該互助會員之該當期互助單位數Gn乘以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V。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步驟(T5)更包括:(T43)若該處理裝置判斷該出險會員加入該互助保險組合仍小於該除外期間,則令該處理裝置根據該出險會員加入該互助保險組合後所繳交之 互助保費累計總和,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補償金數額;以及(T44)令該處理裝置產生一補償金支付訊息,用以使該出險會員取得該補償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互助式保險處理方法,其中該組合支出總額Pall更包括當期滿足一分紅給付條件之所有互助會員可領取之未出險分紅金之總額,其中該分紅給付條件包括:(a1)該互助會員所繳交之保費累計達到一預定值;和(a2)該互助會員參加該互助保險組合達到一預定時間以上至少其一。
  15. 一種互助式保險處理系統,包括:一會員管理模組,用以儲存一互助保險組合之資料,該互助保險組合包含複數個互助會員;一訊息接收模組,用以於一第n會期接收一互助會員出險訊息,該出險之互助會員為一出險會員;一保費計算模組,用以接收一互助會員於該第n會期輸入之一互助單位數,並計算當期所有互助會員所輸入之該互助單位數總和,並根據當期該互助單位數總和及一當期支付總額計算一當期互助單位價值,而決定當期一未出險會員應繳交之該互助保費,其中該互助保費為該未出險會員當期所輸入之該當期互助單位數乘以該當期互助單位價值;一保險金計算模組,用以根據該出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一特定期間所繳交保費所輸入之一互助單位數,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一保險金,並計算該第n會期支付所有出險會員之該保險金總和;以及一訊息發送模組,用以產生一繳費訊息,該繳費訊息用以使該未出險會員繳交該當期保費,其中該當期支付總額包括該保險金總和。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系統,其中該保險金計算模組 係將該出險會員於該第n會期之前的複數個會期所輸入之該互助單位數取加權平均,而決定該出險會員可取得之該保險金,其公式如下: 其中,Ps為預設之一保險金標準數額,Gj為出險前j個會期所繳保費之該互助單位數,wj為出險前j個會期之一設定權重。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系統,更包括一分紅管理模組,該分紅管理模組用以判斷一互助會員是否滿足一分紅給付條件並決定一未出險分紅金,若該互助會員滿足該分紅給付條件則為一滿期會員,該滿期會員可取得該未出險分紅金。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系統,其中該當期支付總額更包括當期所有支付的該未出險分紅金的總和,及一行政服務費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互助式保險處理系統,其中該滿期會員取得之該未出險分紅金可為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按期給付定額以上至少其一。
  20. 一種已載入一程式之電腦可讀取媒體,當一處理裝置執行該程式時,可實施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互助保險處理方法。
  21. 一種儲存用於互助保險方法之一程式之電腦程式產品,當一處理裝置載入並執行該程式後,可實施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互助保險處理方法。
TW98128420A 2009-08-24 2009-08-24 自我評價互助式保險系統與方法 TWI438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8420A TWI438711B (zh) 2009-08-24 2009-08-24 自我評價互助式保險系統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8420A TWI438711B (zh) 2009-08-24 2009-08-24 自我評價互助式保險系統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8143A TW201108143A (en) 2011-03-01
TWI438711B true TWI438711B (zh) 2014-05-21

Family

ID=4483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28420A TWI438711B (zh) 2009-08-24 2009-08-24 自我評價互助式保險系統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87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3206B (zh) * 2011-08-12 2015-05-01 互助式貸款保險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
TWI556183B (zh) * 2011-09-16 2016-11-01 American Internat Assurance Company Ltd Based on the cloud operation of the insurance contract operating system, operating method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too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8143A (en) 201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39222B2 (en) Virtual share exchang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40039608A1 (en) Health benefit system and methodology
US2013025395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related to group insurance for multiple risks
US2010030601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a medical service
US8290844B2 (en) Life insurance cooperative
WO2006133255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nd monitor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 associated with benefits
CN102194198A (zh) 处理装置及用于该处理装置的互助式保险处理方法
TWI438711B (zh) 自我評價互助式保險系統與方法
TWI408615B (zh) 互助式保險系統與方法
TWI436295B (zh) 互助式保險系統與方法
Buettgens et al. Small firm self-insurance under the Affordable Care Act
Musumeci et al. Section 115 Medicaid Expansion Waivers: A Look at Key Themes and State Specific Waiver Provisions
US201001798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insurance product that reimburses a policy holder for the cost of health insurance administered under cobra
Hall et al. The costs and adequacy of safety net access for the uninsured
Saltzman The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Risk Adjustment in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s
TWI581201B (zh) 互助保險系統與方法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 financing reform in Kenya: assessing the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proposal
Tollen Purchasing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 through Government Health Care Programs: A Guide for States
Nishiyama Medical Debt, Self-Insurance, and the Value of Health Insurance for the Non-Elderly
Dean Balancing state flexibility without weakening SNAP’s success
Jagadish Required: a theory of e-governance
Thatcher et al. Managing the costs of informational privacy: bundling as a strategy in the individual health insurance market
Pierre et al. A Structural Model of Chapter 13 Personal Bankruptcy
Runner Changes in unemployment insurance legislation in 1998
TW201025176A (en) Autonomous on-line financing management method by integrating existing line of cred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