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6260B - 電容式觸摸屏 - Google Patents

電容式觸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6260B
TWI436260B TW99141104A TW99141104A TWI436260B TW I436260 B TWI436260 B TW I436260B TW 99141104 A TW99141104 A TW 99141104A TW 99141104 A TW99141104 A TW 99141104A TW I436260 B TWI436260 B TW I4362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anotube
layer
touch screen
capacitive touch
driving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41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2374A (en
Inventor
Po Sheng Shih
Jia Shyong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TW99141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626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22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2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6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6260B/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電容式觸摸屏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摸屏,尤其涉及一種電容式觸摸屏。
近年來,伴隨著便攜式電話與觸摸導航系統等各種電子設備的高性能化及多樣化的發展,在液晶等顯示設備的前面安裝透光性的觸摸屏的電子設備逐步增加。這樣的電子設備的使用者通過觸摸屏,一邊對位於觸摸屏背面的顯示設備的顯示內容進行視覺確認,一邊利用手指或筆等方式按壓觸摸屏來進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電子設備的各種功能。
按照觸摸屏的工作原理及傳輸介質的不同,先前技術中的觸摸屏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及表面聲波式。其中電容式觸摸屏因準確度較高、抗幹擾能力強應用較為廣泛(李樹本,王清弟,吉建華,光電子技術,Vol. 15,P62(1995))。
先前技術中的電容式觸摸屏一般包括一絕緣基板,至少形成在該絕緣基板上表面的透明導電層,及形成在該透明導電層邊緣的複數個金屬電極。當手指等觸摸物觸摸在觸摸屏表面上時,由於人體電場,手指等觸摸物及觸摸屏中的透明導電層之間形成一個耦合電容,通過金屬電極與外接電路對該耦合電容進行感測,從而得出觸摸點的位置。2006年5月11日公開的美國專利申請US2006/0097991A1還揭露了一種多點電容式觸摸屏,其在一基板的上下表面均形成平行的條形透明導電層,且使該上下表面的條形透明導電層相互交叉設置,形成感測線及掃描線,從而實現多點測量。上述電容式觸摸屏中的透明導電層通常採用銦錫氧化物(ITO)層。ITO層主要採用濺射或蒸鍍等方法製備,製程複雜。該種觸摸屏由於基板的上下表面均設置有條形圖案的ITO層,因此其結構較複雜。
有鑒於此,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厚度較薄的電容式觸摸屏實為必要。
一種電容式觸摸屏,其包括:一蓋板、一奈米碳管層、至少一第一驅動電極及至少一第二驅動電極。該蓋板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為觸控表面。所述奈米碳管層通過一黏結劑層黏附於蓋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奈米碳管層具有導電異向性以定義出一低阻抗方向。奈米碳管層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所述低阻抗方向為由第一側邊指向第二側邊。所述至少一第一驅動電極設置於第一側邊。所述至少一第二驅動電極設置於第二側邊。所述至少一第一驅動電極及所述至少一第二驅動電極均與該奈米碳管層電連接。所述至少一第一驅動電極及所述至少一第二驅動電極均連接有一驅動電路及一感測電路。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提供的電容式觸摸屏具有以下優點:其一、只需設置一個透明導電層設置於蓋板的表面,利用奈米碳管層特殊的導電異向性,即可使該觸摸屏實現單觸摸點觸控或多觸摸點觸控,無須設置複數透明導電層,亦無須圖案化處理透明導電層。而且,奈米碳管層可直接設置在蓋板上,結構簡單,可以顯著降低傳統觸摸屏的厚度,實現超薄觸摸屏的應用。其二,由於奈米碳管層係直接從奈米碳管陣列中抽取並直接鋪設在蓋板上,方法簡單環保,有利於將該觸摸屏導入大規模生產。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摸屏。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容式觸摸屏10,該電容式觸摸屏10包括一蓋板11(Cover Glass)、一透明導電層、至少一第一驅動電極14a及至少一第二驅動電極14b。所述蓋板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及與第一表面111相對的第二表面112。所述第一表面111為觸控表面。所述透明導電層為一奈米碳管層13。所述奈米碳管層13通過一黏結劑層12直接黏附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112。所述奈米碳管層13具有導電異向性以定義出一低阻抗方向D。奈米碳管層13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邊131及第二側邊132,所述低阻抗方向D為由第一側邊131指向第二側邊132。所述至少一第一驅動電極14a設置於第一側邊131,且與奈米碳管層13電連接。所述至少一第二驅動電極14b設置於第二側邊132,且與奈米碳管層13電連接。所述蓋板11為一曲面型或平面型的透明基板。該蓋板11由玻璃、石英、金剛石、聚碳酸酯(P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塑膠等硬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形成。所述蓋板11主要起支撐的作用。本實施例中,蓋板11為矩形玻璃基板。
所述奈米碳管層13包括複數相互平行且軸向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的奈米碳管。所述奈米碳管層13可為一奈米碳管膜或複數相互層疊的奈米碳管膜。當所述奈米碳管層13為複數相互層疊的奈米碳管膜時,相鄰二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排列方向相同。奈米碳管膜中的大部分奈米碳管沿奈米碳管延伸的方向首尾相連且軸向基本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進一步地,該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的奈米碳管束,該奈米碳管束具有基本相等的長度且首尾相連地排列成連續的奈米碳管膜。
由於所述奈米碳管沿著平行於奈米碳管的軸向方向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因此,奈米碳管層13的平行於其中奈米碳管的軸向的方向的電阻率遠小於其他方向,該方向被定義為低阻抗方向D。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邊131及第二側邊132垂直於低阻抗方向D。奈米碳管層13的垂直於奈米碳管的軸向的方向的電阻率遠大於其他方向,因此該方向可被進一步地被定義為一高阻抗方向H。此外,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數奈米碳管中每一奈米碳管與在延伸方向上相鄰的奈米碳管通過凡得瓦力首尾相連,且所述奈米碳管膜中也存在少數隨機排列的奈米碳管,這些隨機排列的奈米碳管會與相鄰的其他奈米碳管相互接觸,從而使得該奈米碳管膜在高阻抗方向H仍具有導電性,只是相較於其他方向該奈米碳管膜在該高阻抗方向H的電阻較大,電導率較低。
本實施例中,奈米碳管層13的形狀與大小與所述蓋板11的第二表面112對應。所述奈米碳管層13通過黏結劑層12直接黏附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112。
可以理解,所述奈米碳管層13的形狀可以根據電容式觸摸屏10的觸摸區域的形狀進行選擇。本實施例中,電容式觸摸屏10的觸摸區域為矩形,所述奈米碳管層13的形狀也為矩形。
本發明實施例中奈米碳管層13中的奈米碳管膜的製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提供一奈米碳管陣列,優選地,該陣列為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
本實施例中,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的製備方法採用化學氣相沈積法,其具體步驟包括:(a)提供一平整基底,該基底可選用P型或N型矽基底,或選用形成有氧化層的矽基底,本實施例優選為採用4英寸的矽基底;(b)在基底表面均勻形成一催化劑層,該催化劑層材料可選用鐵(Fe)、鈷(Co)、鎳(Ni)或其任意組合的合金之一;(c)將上述形成有催化劑層的基底在700℃至900℃的空氣中退火約30分鐘至90分鐘;(d)將處理過的基底置於反應爐中,在保護氣體環境下加熱到500℃至740℃,然後通入碳源氣體反應約5分鐘至30分鐘,生長得到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其高度為200微米至400微米。該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為複數彼此平行且垂直於基底生長的奈米碳管形成的純奈米碳管陣列。通過上述控制生長條件,該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中基本不含有雜質,如無定型碳或殘留的催化劑金屬顆粒等。該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彼此通過凡得瓦力緊密接觸形成陣列。
本實施例中碳源氣可選用乙炔等化學性質較活潑的碳氫化合物,保護氣體可選用氮氣、氨氣或惰性氣體。
步驟二:採用一拉伸工具從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取獲得一奈米碳管膜。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a)從上述奈米碳管陣列中選定一定寬度的複數奈米碳管片斷,本實施例優選為採用具有一定寬度的膠帶接觸奈米碳管陣列以選定一定寬度的複數奈米碳管片斷;(b)以一定速度沿基本垂直於奈米碳管陣列生長方向拉伸該複數奈米碳管片斷,以形成一連續的奈米碳管膜。
在上述拉伸過程中,該複數奈米碳管片斷在拉力作用下沿拉伸方向逐漸脫離基底的同時,由於凡得瓦力作用,該選定的複數奈米碳管片斷分別與其他奈米碳管片斷首尾相連地連續地被拉出,從而形成一奈米碳管膜。
請參閱圖3,該奈米碳管膜為擇優取向延伸的複數奈米碳管束首尾相連形成的具有一定寬度的奈米碳管膜。該奈米碳管膜中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於奈米碳管膜的拉伸方向。該直接拉伸獲得奈米碳管膜的方法簡單快速,適宜進行工業化應用。
本實施例中,該奈米碳管膜的寬度與奈米碳管陣列所生長的基底的尺寸有關,該奈米碳管膜的長度不限,可根據實際需求製得。本實施例中採用4英寸的基底生長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該奈米碳管膜的寬度可為1釐米至10釐米,該奈米碳管膜的厚度為0.01微米至100微米。
可以理解,由於本實施例超順排奈米碳管陣列中的奈米碳管非常純淨,且由於奈米碳管本身的比表面積非常大,所以該奈米碳管膜本身具有較強的黏性。
另外,可使用有機溶劑處理上述奈米碳管膜。具體地,可通過試管將有機溶劑滴落在奈米碳管膜表面浸潤整個奈米碳管膜。該有機溶劑為揮發性有機溶劑,如乙醇、甲醇、丙酮、二氯乙烷或氯仿,本實施例中採用乙醇。該奈米碳管膜經有機溶劑浸潤處理後,在揮發性有機溶劑的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奈米碳管膜中的平行的奈米碳管片斷會部分聚集成奈米碳管束,因此,該奈米碳管膜表面體積比小,無黏性,且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及韌性。
另外,當該奈米碳管層13為複數奈米碳管膜時,可將依據上述方法製備的複數奈米碳管膜沿相同方向以相同的方式重疊地黏附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112上。
所述黏結劑層12不僅應具有分別與奈米碳管層13及蓋板11牢固結合的性能,還應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及絕緣性。所述黏結劑層12的材料可為壓敏膠、熱敏膠或光敏膠等。所述黏結劑層12由一純黏結劑固化形成。該黏結劑層12的厚度不宜太厚,在3奈米至7奈米的範圍內比較合適。若黏結劑層12的厚度太厚,則設置於黏結劑層12表面的奈米碳管層13在製備過程中容易沉入黏結劑層12的內部,從而影響奈米碳管層13與第一驅動電極14a及第二驅動電極14b的電連接。本實施例中,該黏結劑層12的材料為紫外光(UV)固化膠,其塗布厚度為6奈米。UV固化膠具有透光性高及易於固化的特點,因此,在製備電容式觸摸屏10的過程中,既易於避免奈米碳管層13完全沉入UV固化膠內,又可以使奈米碳管層13與UV固化膠結合牢固。在製備過程中,將由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出的奈米碳管膜鋪設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112,蓋板11的第二表面112設置有黏結劑層12。奈米碳管膜直接通過該黏結劑層12黏附於蓋板11的第二表面112。可通過複數鋪設奈米碳管膜形成奈米碳管層13。由於奈米碳管層13直接通過黏結劑層12黏附於所述蓋板11的第二表面112,無需其他載體轉載該奈米碳管層13,不僅簡化了電容式觸摸屏10的結構,降低了成本及厚度,還進一步提升了電容式觸摸屏10的透光率。
所述至少一第一驅動電極14a及至少一第二驅動電極14b均由導電材料形成,可選擇為金屬、導電聚合物、導電膠、金屬性奈米碳管、銦錫氧化物等。該第一驅動電極14a或第二驅動電極14b的形狀及結構不限,可選擇為層狀、條狀、塊狀、棒狀或其他形狀。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驅動電極14a及第二驅動電極14b均為條狀銀電極。所述第一驅動電極14a的個數可為一個或多個。所述第二驅動電極14b的個數可為一個或多個。當所述第一驅動電極14a及第二驅動電極14b個數均為複數時,所述複數第一驅動電極14a沿平行於高阻抗方向H的方向排列在第一側邊,所述複數第二驅動電極14b沿平行於高阻抗方向H的方向排列在第二側邊。該相鄰二第一驅動電極14a或相鄰二第二驅動電極14b的間距應適中,若太大則使檢測觸摸點的位置時不精確,優選為1毫米至5毫米。該每個第一或第二驅動電極14a、14b的長度方向可為平行於所述奈米碳管層13的高阻抗方向H,該長度不能太長,太長也容易使檢測所述觸摸點的位置時不精確,優選為1毫米至5毫米。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驅動電極14a及第二驅動電極14b的數量均為6個,每個第一驅動電極14a或第二驅動電極14b的長度為1毫米,且該相鄰二第一驅動電極14a或第二驅動電極14b的間距為3毫米。該複數第一驅動電極14a與該複數第二驅動電極14b一一相對設置,或者相互交錯設置,即每個第一驅動電極14a與其中的一個第二驅動電極14b的連線與所述奈米碳管層13的低阻抗方向D平行,或每個第一驅動電極14a與其中的任意第二驅動電極14b的連線均與所述奈米碳管層13的低阻抗方向D相交而不平行。本實施例中,所述複數第一驅動電極14a與所述複數第二驅動電極14b一一相對設置。所述每個第一驅動電極14a及每個第二驅動電極14b均連接有一驅動電路150及一感測電路160。
所述驅動電路150包括一充電電路152及一用以控制充電電路152的第一開關154。所述充電電路152通過所述第一開關154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極14a或第二驅動電極14b串聯。所述充電電路152可連接至一電壓源(圖未示)。所述感測電路160包括一存儲電路162、一讀取電路164及一用於控制存儲電路162與讀取電路164的第二開關166。所述存儲電路162與所述讀取電路164並聯,並通過所述第二開關166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極14a或第二驅動電極14b串聯。所述驅動電路150和所述感測電路160相互並聯。所述存儲電路162可進一步串聯一電阻(圖未示),該存儲電路162通過該電阻接地。所述驅動電路150向所述每個第一驅動電極14a和第二驅動電極14b輸入一脈衝信號,並通過所述感測電路160分別讀取每個第一驅動電極14a和第二驅動電極14b所檢測到的電阻值和電容值的乘積。
可選擇地,為了保護所述奈米碳管層13,可於所述奈米碳管層13的遠離蓋板11的表面設置一保護膜15。所述保護膜15的作用為臨時保護所述奈米碳管層13,以避免奈米碳管層13被破壞。當所述電容式觸摸屏10應用到具體產品時,可剝離所述保護膜15。當所述保護膜15從奈米碳管層13上剝離時,應保證奈米碳管層13不被破壞。所述保護膜15為一可選擇結構。所述保護膜15的材料可以由玻璃、石英、金剛石等硬性材料或塑膠、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具體地,當保護膜15由一柔性材料形成時,該材料可以選自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PET等聚酯材料,及聚醚碸(PES)、纖維素酯、苯並環丁烯(BCB)、聚氯乙烯(PVC)或丙烯酸樹脂等材料。本實施例中,該保護膜15的材料為玻璃,厚度為2毫米。可以理解,形成所述保護膜15的材料並不限於上述列舉的材料,只要能使保護膜15起到保護奈米碳管層13的作用,都在本發明保護的範圍內。
本實施例中,所述電容式觸摸屏10在應用時的原理如下。觸控導體可直接觸摸在蓋板11的第一表面111形成觸摸點。該觸摸點與奈米碳管層13構成一電容值為C的耦合電容。該觸摸點與所述各個第一驅動電極14a之間的奈米碳管層13的電阻值為R1n (n=1,2,3,...y,x,z...,n代表複數第一驅動電極14a)、該觸摸點與所述各個第二驅動電極14b之間的奈米碳管層13的電阻值為R2n (n=1,2,3...y,x,z...,n代表複數第二驅動電極14b)。由所述驅動電路向所述每個第一驅動電極14a輸入一脈衝訊號,並通過所述感測電路分別讀取每個第一驅動電極14a所檢測到的電阻值R1n 及電容值C的乘積,即R1n C值,從而類比出由該複數R1n C值構成的第一曲線。通過該第一曲線判斷所述觸摸點在上述奈米碳管層13的高阻抗方向H上的座標。由所述驅動電路向所述每個第二驅動電極14b輸入一脈衝訊號,並通過所述感測電路分別讀取每個第二驅動電極14b所檢測到的電阻值R2n 及電容值C的乘積,即R2n C值,從而類比出由該複數R2n C值所構成的第二曲線。通過該第一曲線判斷所述觸摸點在上述奈米碳管層13的高阻抗方向上的座標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檢測出該第一曲線中之最大值R1k C、最小值R1x C、與最小值R1x C相鄰的次小值R1y C及次次小值R1z C、及該最小值R1x C、次小值R1y C及次次小值R1z C所對應的在高阻抗方向H的座標Xx 、Xy 及Xz ,通過內插法計算所述觸摸點在高阻抗方向的座標。通過該第二曲線及上述第一曲線判斷上述觸摸點在上述奈米碳管層13的低阻抗方向上的座標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至少檢測出該第二曲線中最小R2x C值及與其相鄰的次小R2y C值,並至少將該R2x C值及R2y C值之及與上述R1x C值及R1y C值之及相比,即可計算出所述觸摸點在低阻抗方向的座標。
上述觸摸點可為單個觸摸點也可以為複數觸摸點。當所述觸摸點為複數觸摸點時,則要判斷多點觸摸時觸摸點在奈米碳管層13的高阻抗方向H的座標,可包括以下次步驟:S31,檢測出該第一曲線,即不同第一驅動電極14a所檢測出的R1n C值變化曲線;S32,找到該第一曲線中的複數波谷位置,至少檢測出該複數波谷位置的R1n C值(最小R1x1 C,R1x2 C,…R1xm C值)及與該複數最小R1x1 C,R1x2 C,…R1xm C值相鄰的次小R1y1 C,R1y2 ,...R1ym 值,分別將R1xm C值與R1ym C值所對應的二第一驅動電極14a在高阻抗方向H的座標與該R1xm C值與R1ym C值通過內插法計算獲得所述複數觸摸點在高阻抗方向H的座標。判斷所述觸摸點所對應的低阻抗方向的座標可包括以下次步驟:S41,檢測出所述第二曲線,即不同第二驅動電極108所檢測出的R2n C值變化曲線;S42,找到該第二曲線中的波谷位置,至少檢測出該波谷位置的R2n C值(最小R2x C值)及與該最小R2x C值相鄰的次小R2y C值,並至少將該最小R2x C值及次小R2y C值之及與上述最小的R1x C值及次小R1y C值之及相比,通過該比值即可判斷出該觸摸點距離第一側邊131與第二側邊132的距離,從而可得出所述觸摸點在低阻抗方向D的座標。
請參閱圖4,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應用上述電容式觸摸屏10的觸控顯示裝置100,該觸控顯示裝置100包括一觸摸屏及一顯示設備20。所述觸摸屏為第一實施例的電容式觸摸屏10。該顯示設備20正對且靠近第一實施例的電容式觸摸屏10的奈米碳管層13設置。進一步地,上述的顯示設備20與電容式觸摸屏10間隔一預定距離設置或集成設置。集成設置時,奈米碳管層13可直接與所述顯示設備20的顯示面通過透明的絕緣膠貼合設置,無須額外的元件。所述顯示設備20可為液晶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電漿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器、真空螢光顯示器及陰極射線管等顯示設備中的一種。所述觸摸屏10與顯示設備20組成的觸控顯示裝置100還可進一步包括功能性組件,如可包括一裝飾層(Decoration Film)30設置在所述觸摸屏10蓋板的第一表面保護及裝飾蓋板。再如可包括一偏光片或遮罩層設置在觸摸屏10與顯示設備20之間等等。
本發明提供的電容式觸摸屏具有以下優點:其一、只需設置一個透明導電層設置於蓋板的表面,利用奈米碳管層特殊的導電異向性,即可使該觸摸屏實現單觸摸點觸控或多觸摸點觸控,無須設置複數透明導電層。而且,奈米碳管層可直接設置在蓋板上,結構簡單,可以顯著降低傳統觸摸屏的厚度,實現超薄觸摸屏的應用;其二,由於奈米碳管層係直接從奈米碳管陣列中抽取並直接鋪設在蓋板上,方法簡單環保,有利於將該觸摸屏導入大規模生產。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習知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電容式觸摸屏
11...蓋板
12...黏結劑層
13...奈米碳管層
14a...第一驅動電極
14b...第二驅動電極
20...顯示設備
30...裝飾層
100...觸控顯示裝置
111...蓋板的第一表面
112...蓋板的第二表面
131...奈米碳管層的第一側邊
132...奈米碳管層的第二側邊
150...驅動電路
152...充電電路
154...第一開關
160...感測電路
162...存儲電路
164...讀取電路
166...第二開關
圖1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電容式觸摸屏的俯視圖。
圖2係沿圖1所示的線Π-Π的剖視圖。
圖3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奈米碳管膜的掃描電鏡圖。
圖4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10...觸摸屏
13...奈米碳管層
14a...第一驅動電極
14b...第二驅動電極
131...第一側邊
132...第二側邊
150...驅動電路
152...充電電路
154...第一開關
160...感測電路
162...存儲電路
164...讀取電路
166...第二開關

Claims (11)

  1. 一種電容式觸摸屏,其中,所述電容式觸摸屏包括:一蓋板,該蓋板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為觸控表面;一奈米碳管層,所述奈米碳管層通過一黏結劑層黏附於蓋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奈米碳管層具有導電異向性以定義出一低阻抗方向,奈米碳管層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所述低阻抗方向為由該第一側邊指向該第二側邊,所述奈米碳管層垂直於該低阻抗方向的方向定義為一高阻抗方向;複數個第一驅動電極設置於奈米碳管層的第一側邊,複數個第二驅動電極設置於奈米碳管層的第二側邊,該些第一驅動電極及該些第二驅動電極均與該奈米碳管層電連接,所述第一驅動電極及第二驅動電極均連接有一驅動電路及一感測電路,其中該感測電路讀取該些第一驅動電極或該些第二驅動電極所檢測到的電阻值和電容值的乘積,以判斷一觸摸點在該高阻抗方向上的座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容式觸摸屏,其中,所述黏結劑層的材料為壓敏膠、熱敏膠或光敏膠中的一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容式觸摸屏,其中,所述光敏膠的材料為紫外光固化膠。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容式觸摸屏,其中,所述黏結劑層的厚度為3微米至7微米。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容式觸摸屏,其中,所述黏結劑層的厚度為6微米。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容式觸摸屏,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相互平行且軸向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的奈米碳管。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容式觸摸屏,其中,所 述奈米碳管層為至少一層奈米碳管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容式觸摸屏,其中,所述奈米碳管膜的厚度為0.01微米至100微米。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容式觸摸屏,其中,該複數第一驅動電極排列在該奈米碳管層的該第一側邊,該複數第二驅動電極排列在該奈米碳管層的該第二側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容式觸摸屏,其中,所述複數第一驅動電極沿平行於該高阻抗方向的方向排列在該第一側邊,所述複數第二驅動電極沿平行於該高阻抗方向的方向排列在該第二側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所述之電容式觸摸屏,其中,所述複數第一驅動電極及複數第二驅動電極為一一相對設置。
TW99141104A 2010-11-26 2010-11-26 電容式觸摸屏 TWI436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41104A TWI436260B (zh) 2010-11-26 2010-11-26 電容式觸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41104A TWI436260B (zh) 2010-11-26 2010-11-26 電容式觸摸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374A TW201222374A (en) 2012-06-01
TWI436260B true TWI436260B (zh) 2014-05-01

Family

ID=46725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41104A TWI436260B (zh) 2010-11-26 2010-11-26 電容式觸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62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1414A (zh) * 2012-08-24 2014-03-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374A (en) 201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2462B (zh) 觸控裝置
US8542212B2 (en)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dopting the same
JP4991679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US8325145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585855B2 (en)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CN101419518B (zh) 触摸屏
TWI485607B (zh) 電容式觸控屏
TWI457808B (zh) 觸摸屏
TWI485608B (zh) 觸控屏
US20090153521A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12555B (zh) 觸摸屏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TWI482076B (zh) 電阻式觸控屏
JP2009157924A (ja) タッチ制御装置
CN104679359A (zh) 触控装置
CN102819341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JP2009146423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
TWI428667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TWI455003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防止其漏電流之驅動方法
TWI425562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TWI447978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CN102819336A (zh) 触摸屏面板
TWI436260B (zh) 電容式觸摸屏
CN102819337A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TWI451317B (zh) 觸摸屏
TWI447481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