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5158B - 投影裝置及多向投影鏡頭 - Google Patents
投影裝置及多向投影鏡頭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35158B TWI435158B TW98131783A TW98131783A TWI435158B TW I435158 B TWI435158 B TW I435158B TW 98131783 A TW98131783 A TW 98131783A TW 98131783 A TW98131783 A TW 98131783A TW I435158 B TWI435158 B TW I43515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group
- front lens
- filter unit
- neutral density
- image beam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與鏡頭,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投影裝置及多向投影鏡頭。
隨著顯示技術的進步,投影裝置不再限制於傳統刻板印象中置於桌上或天花板上的大型裝置,而已經可以是適於放入口袋中的微型可攜式裝置。此外,微型投影系統可結合至手機、相機或個人數位助理等可攜式裝置中,以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隨著人們對畫面解析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投影裝置中的光閥越來越大,而隨著對畫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亦使得對微型投影裝置的可變焦性與大光圈之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如此高的規格需求會直接地造成投影鏡頭的尺寸與體積之增加。因此,從各元件的配置方式之設計來縮小投影裝置的整體體積。
美國專利第7075727號與本國公告專利第I282439號各提出一L型鏡頭,L型鏡頭的元件配置方式有別於傳統直線型鏡頭的元件配置方式,其藉由一摺鏡(folding mirror)來改變光的行進路徑。然而,這樣的鏡頭並無法達到多重顯像的功能,以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裝置具有多重顯像功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向投影鏡頭,可將影像光束投射於多個方向上。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投影裝置,包括一光閥及一多向投影鏡頭。光閥適於產生一影像光束。多向投影鏡頭配置於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並包括一後透鏡群、一可動式反射元件、一第一前透鏡群及一第二前透鏡群。後透鏡群配置於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可動式反射元件適於切入或切離來自後透鏡群的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入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時,可動式反射元件將來自後透鏡群的影像光束反射至第一前透鏡群,且影像光束穿透第一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一方向傳遞至外界。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離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時,來自後透鏡群的影像光束穿透第二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二方向傳遞至外界,且第一方向不同於第二方向。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第一支軸,其中可動式反射元件樞接至第一支軸,並適於以第一支軸為軸擺動,使得可動式反射元件切入或切離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致動器,致動器連接至可動式反射元件,以驅使可動式反射元件擺動。第一前透鏡群的光軸可實質上垂直於第二前透鏡群的光軸。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可動式反射元件具有相對之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並適於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之間切換。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第一支軸、一第二支軸及一第三前透鏡群。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第一位置時,可動式反射元件的第一端與第一支軸樞接,且可動式反射元件將影像光束反射至第一前透鏡群。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第二位置時,可動式反射元件的第一端與第一支軸樞接,可動式反射元件的第二端與第二支軸樞接。此時,可動式反射元件切離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而影像光束穿透第二前透鏡群而傳遞至外界。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第三位置時,可動式反射元件的第二端與第二支軸樞接,並以該第二支軸為軸擺動,以將影像光束反射至第三前透鏡群,而影像光束穿透第三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三方向傳遞至外界。第三方向不同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致動器,致動器連接至可動式反射元件,以驅使可動式反射元件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間切換。第一前透鏡群的光軸與第三前透鏡群的光軸實質上落在同一直線上,第二前透鏡群的光軸實質上垂直於第一前透鏡群的光軸,且可動式反射元件配置於第一前透鏡群與第三前透鏡群之間。後透鏡群可包括一凸透鏡,凸透鏡配置於後透鏡群之鄰近可動式反射元件的一端。第一前透鏡群可包括一凹透鏡,凹透鏡配置於第一前透鏡群之遠離可動式反射元件的一端。第二前透鏡群可包括另一凹透鏡,凹透鏡配置於第二前透鏡群之遠離可動式反射元件的一端。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投影裝置,包括一光閥及一多向投影鏡頭。光閥適於產生一影像光束。多向投影鏡頭配置於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並包括一後透鏡群、一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一第一前透鏡群及一第二前透鏡群。後透鏡群配置於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配置於來自後透鏡群的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影像光束的一第一部分光束會被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反射,且影像光束的一第二部分光束會穿透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第一前透鏡群配置於來自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第一部分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第一部分光束會穿透第一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一方向傳遞至外界。第二前透鏡群配置於來自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第二部分光束之傳遞路徑上,其中第二部分光束會穿透第二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二方向傳遞至外界。第一方向不同於第二方向。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為一半穿透半反射單元。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例如為一中性密度濾光鏡。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二稜鏡,彼此互相承靠,其中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於此二稜鏡的交界面,且為一中性密度濾光膜。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及一第三前透鏡群。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配置於來自後透鏡群的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與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為交叉配置。第二部分光束會穿透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而傳遞至第二前透鏡群,且影像光束的一第三部分光束會被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反射。第三前透鏡群配置於來自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第三部分光束的傳遞路徑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為一半穿透半反射單元。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與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例如各為一中性密度濾光鏡。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第一稜鏡、一第二稜鏡、一第三稜鏡及一第四稜鏡。第二稜鏡承靠第一稜鏡。第三稜鏡承靠第二稜鏡。第四稜鏡承靠第三稜鏡與第一稜鏡。部分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於第一稜鏡與第二稜鏡的交界面,且另一部分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於第三稜鏡與第四稜鏡的交界面。部分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於第一稜鏡與第四稜鏡的交界面,且另一部分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於第二稜鏡與第三稜鏡的交界面。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與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例如各為一中性密度濾光膜。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與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配置於第一前透鏡群與第三前透鏡群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後透鏡群包括一凸透鏡,凸透鏡配置於後透鏡群之鄰近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一端。第一前透鏡群可包括一凹透鏡,凹透鏡配置於第一前透鏡群之遠離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一端。第二前透鏡群可包括另一凹透鏡,凹透鏡配置於第二前透鏡群之遠離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一端。
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多向投影鏡頭,其適於投射一光閥所產生的一影像光束。多向投影鏡頭包括上述後透鏡群、上述可動式反射元件、上述第一前透鏡群及上述第二前透鏡群。
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多向投影鏡頭,其適於投射一光閥所產生的一影像光束。多向投影鏡頭包括上述後透鏡群、上述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上述第一前透鏡群及上述第二前透鏡群。
由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多向投影鏡頭採用可動式反射元件來切換影像光束的傳遞方向,或採用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來將影像光束分成多道,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多向投影鏡頭可將影像光束投射於多個方向上,進而使採用此多向投影鏡頭的投影裝置能夠達到多重顯像的功能。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下列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明可用以實施之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A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當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入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時之結構示意圖,而圖1B為圖1A之投影裝置當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離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時之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1A及圖1B,本實施例之投影裝置100包括一光閥110及一多向投影鏡頭200。光閥110適於產生一影像光束112。具體而言,投影裝置100可包括一照明系統120適於提供一照明光束122。在本實施例中,光閥110例如為一矽基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on-silicon panel,LCOS panel),而照明光束122會被一偏振分光元件130反射至光閥110。光閥110會將照明光束122反射並轉換為影像光束112。由於影像光束112的偏振方向與照明光束122的不同,因此影像光束112會穿透偏振分光元件130。然而,本發明之光閥110並不以矽基液晶面板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光閥110亦可採用數位微鏡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而偏振分光元件130亦置換為適用於數位微鏡元件的光學元件,諸如內部全反射稜鏡(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prism,TIR prism)、場鏡(field lens)或摺鏡(folding mirror)等,如圖1C所示,光閥110為數位微鏡元件,適於投射一影像光束112,影像光束112通過內部全反射稜鏡傳遞至多向投影鏡頭200。
再次參考圖1A及圖1B,多向投影鏡頭200配置於影像光束112的傳遞路徑上,並包括一後透鏡群210、一可動式反射元件220、一第一前透鏡群230及一第二前透鏡群240。後透鏡群210配置於影像光束112的傳遞路徑上。可動式反射元件220適於切入或切離來自後透鏡群210的影像光束112的傳遞路徑,且例如為一反射鏡。在本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200更包括一第一支軸250,而可動式反射元件220樞接至第一支軸250,並適於以第一支軸250為軸擺動,而切入或切離影像光束112的傳遞路徑。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軸250配置於第一前透鏡群230的光軸A1之一側,且配置於第二前透鏡群240的光軸A2之一側。光軸A1可實質上垂直於光軸A2。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200可更包括一致動器260,其連接至可動式反射元件220,以驅使可動式反射元件220擺動。
當可動式反射元件220切入影像光束112的傳遞路徑時,如圖1A所示,會將來自後透鏡群210的影像光束112反射至第一前透鏡群230,且影像光束112會穿透第一前透鏡群230而沿著一第一方向D1傳遞至外界。當可動式反射元件220切離影像光束112的傳遞路徑時,如圖1B所示,來自後透鏡群210的影像光束112會穿透第二前透鏡群240而沿著一第二方向D2傳遞至外界。第一方向D1不同於第二方向D2。如此一來,多向投影鏡頭200便能夠將影像光束112投影在兩個方向上,並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形成影像畫面,而使本實施例之投影裝置100能夠達到雙重顯像的功能。如此一來,投影裝置100的擺放位置與方向便能夠有較多的選擇,此有利於增加投影裝置100對不同環境的適用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前透鏡群230與第二前透鏡群240的屈光度例如為負,而後透鏡群210的屈光度例如為正,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後透鏡群210可包括一凸透鏡212配置於後透鏡群210之鄰近可動式反射元件220的一端,以使影像光束112能夠以接近平行光的方式入射可動式反射元件220,這可提升反射效率與均勻性。第一前透鏡群230可包括一凹透鏡232配置於第一前透鏡群230之遠離可動式反射元件220的一端。第二前透鏡群240可包括一凹透鏡242配置於第二前透鏡群240之遠離可動式反射元件220的一端。凹透鏡232或凹透鏡242能使影像光束112發散,以在一屏幕(未繪示)上形成較大尺寸的影像畫面。
圖2A、圖2B及圖2C分別繪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2A至圖2C,本實施例之投影裝置100a與上述投影裝置100(如圖1A及圖1B所繪示)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可動式反射元件220具有相對之一第一端222與一第二端224,並適於在一第一位置P1(如圖2A所示)、一第二位置P2(如圖2B所示)及一第三位置P3(如圖2C所示)之間切換。多向投影鏡頭200a更包括一第一支軸250、一第二支軸280及一第三前透鏡群29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軸250與第二支軸280分別位於第三前透鏡群290的光軸A3之相對兩側,且第一支軸250與第二支軸280位於第二前透鏡群240的光軸A2之同一側。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軸A1與光軸A3實質上落在同一直線上,光軸A2實質上垂直於光軸A1,且可動式反射元件220配置於第一前透鏡群230與第三前透鏡群290之間。當可動式反射元件220切換至第一位置P1時,可動式反射元件220的第一端222會與第一支軸250樞接,且可動式反射元件220會將影像光束112反射至第一前透鏡群230。當可動式反射元件220切換至第二位置P2時,可動式反射元件220的第一端222會與第一支軸250樞接,且可動式反射元件220的第二端224會與第二支軸280樞接。此時,可動式反射元件220會切離影像光束112的傳遞路徑,而影像光束112會穿透第二前透鏡群240而傳遞至外界。當可動式反射元件220切換至第三位置P3時,可動式反射元件220的第二端224會與第二支軸280樞接,並以該第二支軸280為軸擺動,以將影像光束112反射至第三前透鏡群290,而影像光束112會穿透第三前透鏡群290而沿著一第三方向D3傳遞至外界。第三方向D3不同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如此一來,多向投影鏡頭200a便能夠將影像光束112投射至三個不同的方向,以使本實施例之投影裝置100a達到三重顯像的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200a的致動器260可驅使可動式反射元件220在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及第三位置P3之間切換。此外,多向投影鏡頭200a更包括一控制單元300,其電性連接至致動器260、第一支軸250及第二支軸280。當可動式反射元件220欲切換至第一位置P1時,控制單元300可下達指令,以使第一支軸250將可動式反射元件220的第一端222鎖住,但仍使可動式反射元件220能夠以第一支軸250為軸樞轉。此時,控制單元300可下達另一指令,以使致動器260驅使可動式反射元件220樞轉至第一位置P1。當可動式反射元件220欲切換至第二位置P2時,控制單元300可下達指令,以使第一支軸250與第二支軸280分別將可動式反射元件220的第一端222與第二端224鎖住。當可動式反射元件220欲切換至第三位置P3時,控制單元300可下達指令,以使第二支軸280將可動式反射元件220的第二端224鎖住,但仍使可動式反射元件220能夠以第二支軸280為軸樞轉。此時,控制單元300可下達另一指令,以使致動器260驅使可動式反射元件220樞轉至第三位置P3。
此外,使第一支軸250鎖住第一端222或使第二支軸280鎖住第二端224可採用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方法,例如採用機構的卡合、磁力的吸引、靜電力的吸引或其他適當的方法。
圖3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投影裝置100b與上述投影裝置100(如圖1A及圖1B所繪示)類似,而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本實施例之投影裝置100b之多向投影鏡頭200b是採用一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來取代投影裝置100中的可動式反射元件220。具體而言,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配置於來自後透鏡群210的影像光束112的傳遞路徑上,其中影像光束112的一第一部分光束112a會被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反射,且影像光束112的一第二部分光束112b會穿透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第一前透鏡群230配置於來自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的第一部分光束112a的傳遞路徑上,其中第一部分光束112a會穿透第一前透鏡群230而沿著第一方向D1傳遞至外界。第二前透鏡群240配置於來自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的第二部分光束112b之傳遞路徑上,其中第二部分光束112b會穿透第二前透鏡群240而沿著第二方向D2傳遞至外界。第一方向D1不同於第二方向D2。如此一來,投影鏡頭200b便能將影像光束112一分為二,以將影像光束112投影至兩個不同的方向上,進而使本實施例之投影裝置100b達到雙重顯像。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例如為一半穿透半反射單元,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200b更包括二稜鏡410a、410b,其彼此互相承靠,其中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位於此二稜鏡410a、410b的交界面,且為一中性密度濾光膜。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200b亦可不採用稜鏡410a、410b,而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為一中性密度濾光鏡。
圖4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投影裝置100c與上述投影裝置100b(如圖3所繪示)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之投影裝置100c中,多向投影鏡頭200c更包括一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及一第三前透鏡群290。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配置於來自後透鏡群210的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與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可為交叉配置。第二部分光束112b會穿透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而傳遞至第二前透鏡群240,且影像光束112的一第三部分光束112c會被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反射。第三前透鏡群290配置於來自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的第三部分光束112c的傳遞路徑上,且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與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配置於第一前透鏡群230與第三前透鏡群290之間。而第三部分光束112c會穿透第三前透鏡群290而沿著第三方向D3傳遞至外界。第三方向D3不同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如此一來,投影鏡頭200c便能將影像光束112一分為三,以將影像光束112投影至三個不同的方向上,進而使本實施例之投影裝置100c達到三重顯像。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為一半穿透半反射單元,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100c更包括一第一稜鏡420a、一第二稜鏡420b、一第三稜鏡420c及一第四稜鏡420d。第二稜鏡420b承靠第一稜鏡420a。第三稜鏡420c承靠第二稜鏡420b。第四稜鏡420d承靠第三稜鏡420c與第一稜鏡420a。部分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位於第一稜鏡420a與第二稜鏡420b的交界面,且另一部分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400於第三稜鏡420c與第四稜鏡420d的交界面。部分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位於第一稜鏡420a與第四稜鏡420d的交界面,且另一部分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位於第二稜鏡420b與第三稜鏡420c的交界面。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與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例如各為一中性密度濾光膜。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多向投影鏡頭200c亦可不採用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稜鏡420a、420b、420c、420d,而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400與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500例如各為一中性密度濾光鏡。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多向投影鏡頭採用可動式反射元件來切換影像光束的傳遞方向,或採用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來將影像光束分成多道,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多向投影鏡頭可將影像光束投射於多個方向上(例如兩個方向上或三個方向上),進而使採用此多向投影鏡頭的投影裝置能夠達到多重顯像(例如雙重顯像或三重顯像)的功能。如此一來,投影裝置的擺放位置與方向便能夠有較多的選擇,此有利於增加投影裝置對不同環境的適用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100、100a、100b、100c...投影裝置
110...光閥
112...影像光束
112a...第一部分光束
112b...第二部分光束
112c...第三部分光束
120...照明系統
122...照明光束
130...偏振分光元件
200、200a、200b、200c...多向投影鏡頭
210...後透鏡群
212...凸透鏡
220...可動式反射元件
222...第一端
224...第二端
230...第一前透鏡群
232、242...凹透鏡
240...第二前透鏡群
250...第一支軸
260...致動器
280...第二支軸
290...第三前透鏡群
300...控制單元
400...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
410a、410b...稜鏡
420a...第一稜鏡
420b...第二稜鏡
420c...第三稜鏡
420d...第四稜鏡
500...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
A1、A2、A3...光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圖1A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入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時之結構示意圖。
圖1B為圖1A之投影裝置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離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時之結構示意圖。
圖2A、圖2B及圖2C分別繪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當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投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100...投影裝置
110...光閥
112...影像光束
120...照明系統
122...照明光束
130...偏振分光元件
200...多向投影鏡頭
210...後透鏡群
212...凸透鏡
220...可動式反射元件
230...第一前透鏡群
232、242...凹透鏡
240...第二前透鏡群
250...第一支軸
260...致動器
A1、A2...光軸
D1...第一方向
Claims (22)
- 一種投影裝置,包括:一光閥,適於產生一影像光束;以及一多向投影鏡頭,配置於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該多向投影鏡頭包括:一後透鏡群,配置於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一可動式反射元件,適於切入或切離來自該後透鏡群的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一第一前透鏡群,其中當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入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時,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將來自該後透鏡群的該影像光束反射至該第一前透鏡群,且該影像光束穿透該第一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一方向傳遞至外界;以及一第二前透鏡群,其中當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離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時,來自該後透鏡群的該影像光束穿透該第二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二方向傳遞至外界,且該第一方向不同於該第二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第一支軸,其中該可動式反射元件樞接於該第一支軸上,並適於以該第一支軸為軸擺動,而切入或切離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致動器,連接至該可動式反射元件,以驅使該可動式反射元件擺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第一前透鏡群的光軸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二前透鏡群的光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具有相對之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並適於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之間切換,該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第一支軸,其中當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該第一位置時,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支軸樞接,且可動式反射元件將該影像光束反射至該第一前透鏡群;一第二支軸,其中當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該第二位置時,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支軸樞接,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二支軸樞接,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離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且該影像光束穿透該第二前透鏡群而傳遞至外界;以及一第三前透鏡群,其中當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該第三位置時,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二支軸樞接,且以該第二支軸為軸擺動,以將該影像光束反射至該第三前透鏡群,該影像光束穿透該第三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三方向傳遞至外界,且該第三方向不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致動器,連接至該可動式反射元 件,以驅使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在該第一位置、該第二位置及該第三位置之間切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第一前透鏡群的光軸與該第三前透鏡群的光軸實質上落在同一直線上,該第二前透鏡群的光軸實質上垂直該第一前透鏡群的光軸,且該可動式反射元件配置於該第一前透鏡群與該第三前透鏡群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後透鏡群包括一凸透鏡,該凸透鏡配置於該後透鏡群之鄰近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一端,該第一前透鏡群包括一凹透鏡,該凹透鏡配置於該第一前透鏡群之遠離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一端,該第二前透鏡群包括另一凹透鏡,該另一凹透鏡配置於該第二前透鏡群之遠離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一端。
- 一種投影裝置,包括:一光閥,適於產生一影像光束;以及一多向投影鏡頭,配置於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該多向投影鏡頭包括:一後透鏡群,配置於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一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配置於來自該後透鏡群的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該影像光束的一第一部分光束適於被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反射,且該影像光束的一第二部分光束適於穿透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 一第一前透鏡群,配置於來自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該第一部分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該第一部分光束適於穿透該第一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一方向傳遞至外界;以及一第二前透鏡群,配置於來自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該第二部分光束之傳遞路徑上,其中該第二部分光束適於穿透該第二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二方向傳遞至外界,且該第一方向不同於該第二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為一半穿透半反射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為一中性密度濾光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二稜鏡,彼此互相承靠,其中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於該二稜鏡的交界面,且為一中性密度濾光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第一前透鏡群的光軸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二前透鏡群的光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配置於來自該後透鏡群的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與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為交叉配置,其中該第二部分光 束適於穿透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而傳遞至該第二前透鏡群,且該影像光束的一第三部分光束適於被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反射;以及一第三前透鏡群,配置於來自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該第三部分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該第三部分光束適於穿透該第三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三方向傳遞至外界,且該第三方向不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為一半穿透半反射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與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各為一中性密度濾光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第一稜鏡;一第二稜鏡,承靠該第一稜鏡;一第三稜鏡,承靠該第二稜鏡;以及一第四稜鏡,承靠該第三稜鏡與該第一稜鏡,其中部分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於該第一稜鏡與該第二稜鏡的交界面,且另一部分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於該第三稜鏡與該第四稜鏡的交界面,部分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於該第一稜鏡與該第四稜鏡的交界面,且另一部分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位於該第二稜鏡與該第三稜鏡的交界面,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與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 單元各為一中性密度濾光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第一前透鏡群的光軸與該第三前透鏡群的光軸實質上落在同一直線上,該第二前透鏡群的光軸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一前透鏡群的光軸,且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與該第二中性密度濾光單元配置於該第一前透鏡群與該第三前透鏡群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投影裝置,其中該後透鏡群包括一凸透鏡,該凸透鏡配置於該後透鏡群之鄰近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一端,該第一前透鏡群包括一凹透鏡,該凹透鏡配置於該第一前透鏡群之遠離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一端,且該第二前透鏡群包括另一凹透鏡,該另一凹透鏡配置於該第二前透鏡群之遠離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一端。
- 一種多向投影鏡頭,適於投射一光閥所產生的一影像光束,該多向投影鏡頭包括:一後透鏡群,配置於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一可動式反射元件,適於切入或切離來自該後透鏡群的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一第一前透鏡群,其中當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入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時,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將來自該後透鏡群的該影像光束反射至該第一前透鏡群,且該影像光束穿透該第一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一方向傳遞至外界;以及一第二前透鏡群,其中當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離 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時,來自該後透鏡群的該影像光束穿透該第二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二方向傳遞至外界,且該第一方向不同於該第二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多向投影鏡頭,其中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具有相對之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並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適於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及一第三位置之間切換,該多向投影鏡頭更包括:一第一支軸,其中當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該第一位置時,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支軸樞接,且可動式反射元件將該影像光束反射至該第一前透鏡群;一第二支軸,其中當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該第二位置時,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支軸樞接,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二支軸樞接,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離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且該影像光束穿透該第二前透鏡群而傳遞至外界;以及一第三前透鏡群,其中當該可動式反射元件切換至該第三位置時,該可動式反射元件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二支軸樞接,且以該第二支軸為軸擺動,以將該影像光束反射至該第三前透鏡群,該影像光束穿透該第三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三方向傳遞至外界,且該第三方向不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
- 一種多向投影鏡頭,適於投射一光閥所產生的一影像光束,該多向投影鏡頭包括:一後透鏡群,配置於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 一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配置於來自該後透鏡群的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該影像光束的一第一部分光束適於被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反射,且該影像光束的一第二部分光束適於穿透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一第一前透鏡群,配置於來自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該第一部分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該第一部分光束適於穿透該第一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一方向傳遞至外界;以及一第二前透鏡群,配置於來自該第一中性密度濾光單元的該第二部分光束之傳遞路徑上,其中該第二部分光束適於穿透該第二前透鏡群而沿著一第二方向傳遞至外界,且該第一方向不同於該第二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8131783A TWI435158B (zh) | 2009-09-21 | 2009-09-21 | 投影裝置及多向投影鏡頭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8131783A TWI435158B (zh) | 2009-09-21 | 2009-09-21 | 投影裝置及多向投影鏡頭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11897A TW201111897A (en) | 2011-04-01 |
TWI435158B true TWI435158B (zh) | 2014-04-21 |
Family
ID=44909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8131783A TWI435158B (zh) | 2009-09-21 | 2009-09-21 | 投影裝置及多向投影鏡頭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351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16396B (zh) * | 2016-04-08 | 2021-01-21 |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投影裝置(一) |
TWI676074B (zh) * | 2018-03-14 | 2019-11-01 |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裝置及照明系統 |
CN110275372A (zh) | 2018-03-14 | 2019-09-24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装置及照明系统 |
CN114326015B (zh) * | 2020-09-30 | 2024-07-16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装置 |
CN114077143B (zh) * | 2021-10-29 | 2024-04-30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投影装置、投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投影系统 |
CN114077142A (zh) * | 2021-10-29 | 2022-02-22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投影装置、投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投影系统 |
CN117492192A (zh) * | 2023-12-04 | 2024-02-02 | 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 | 投影镜头 |
-
2009
- 2009-09-21 TW TW98131783A patent/TWI43515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11897A (en) | 2011-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35158B (zh) | 投影裝置及多向投影鏡頭 | |
US8721083B2 (en) |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system and stereoscopic projection system employing same | |
EP2074479B1 (en) | Combining p and s rays for bright stereoscopic projection | |
US8922722B2 (en) | Projectio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ple viewing angle images | |
JP2010528323A (ja) | 立体視投影用の偏光変換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US8272742B2 (en) | Single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having high portability | |
CN103324008A (zh) | 投影机 | |
TW557402B (en) | Optical unit and the projection type proje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KR101587426B1 (ko) | 영상투사장치 | |
CN105700282A (zh) | 背投装置 | |
CN103969928A (zh) | 图像投影装置和图像投影方法 | |
TW201833653A (zh) | 投影系統 | |
WO2022143011A1 (zh) | 基于波导的增强现实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2156354B (zh) | 立体投影系统 | |
CN202057901U (zh) | 立体投影系统 | |
US8474987B2 (en) | Projector having light amount control based on projection system F-number | |
US20230205047A1 (en) | Projection device | |
JP2010204486A (ja) | 光学系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CN113126299B (zh) | 一种投影光机和头戴式智能设备 | |
KR101171300B1 (ko) | 디엠디 입체프로젝터 | |
EP3385786B1 (en) | Projection apparatus | |
JP3246676B2 (ja) |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
CN112946884A (zh) | 近眼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0241750A (ja) | 映像表示装置 | |
JP2000235165A (ja) | 映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