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4107B -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4107B
TWI434107B TW100111381A TW100111381A TWI434107B TW I434107 B TWI434107 B TW I434107B TW 100111381 A TW100111381 A TW 100111381A TW 100111381 A TW100111381 A TW 100111381A TW I434107 B TWI434107 B TW I4341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1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9480A (en
Inventor
Wen Yen Cho
Jerry Wu
Original Assignee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filed Critical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Priority to TW100111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410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39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9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4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4107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係將點光源或線光源發出的光線,通過光學結構的設計而成為一面光源的光學模組。而背光模組的應用領域除了液晶顯示裝置之外,還能作為發光鍵盤的背光源,以及廣告燈箱等等。隨著產品愈來愈傾向輕薄的趨勢,背光模組的輕薄化設計,也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以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為例,依據不同光源設置的位置,背光模組可分為直下式(direct type)以及側光式(edge light type)兩種。請參照圖1所示,一種習知的側光式背光模組1係包含一導光板11、一發光單元12、二擴散片(diffusing sheet)13、一稜鏡片(prism sheet)14、一反射片15及一膠框16。具有發光二極體的發光單元12係設置於導光板11之一側邊,二擴散片13係設置於導光板11之一出光面111,稜鏡片14係設置於擴散片13之上,反射片15則鄰設於導光板11與出光面111相對之一底面。其中,導光板11、擴散片13、稜鏡片14及反射片15皆以膠框16來固定。
當發光單元12所發出之光線射入導光板11後,大部分光線會在導光板11之出光面111及底面之間產生全反射,並經由導光板11底面之網點(圖未顯示)破壞全反射而由出光面111散射出去。射出導光板11的光線經過擴散片13及稜鏡片14後,可得到良好的光學特性,進而提供一均勻的面光源至一液晶顯示面板。
習知之背光模組1利用膠框16來固定導光板11及其他光學膜片,還可防止光線由導光板11的側面射出,甚至產生漏光現象。然而,隨著背光模組1逐漸朝向輕薄之方向發展,利用射出成型製造出的膠框16則變得愈來愈不易設計製造,而較薄的膠框16也容易在製造或組裝過程中斷裂或損壞,導致背光模組1的組裝良率下降。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能夠防止或減少導光板的側邊漏光,並同時有利輕薄化設計,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或減少導光板的側邊漏光,並同時有利輕薄化設計之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一發光單元以及一膜材單元。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與該出光面相對之底面以及一側面,該側面係連結該出光面與該底面之至少一。發光單元所發射之光線係進入導光板。膜材單元之尺寸大於導光板之尺寸,導光板容置於膜材單元內,膜材單元具有至少一遮光部,遮光部係遮蔽導光板之側面,膜材單元包含相連結之一第一膜材及一第二膜材。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膜材係鄰設於出光面,第二膜材係鄰設於底面。其中,第一膜材及第二膜材可藉由一黏著物質而連結。
在一實施例中,遮光部係可位於第一膜材或第二膜材、或位於第一膜材及第二膜材。
在一實施例中,膜材單元之遮光部係遮蔽導光板之側面。
在一實施例中,膜材單元之遮光部係更遮蔽導光板之底面。
在一實施例中,膜材單元之遮光部係更遮蔽導光板之部分出光面。
在一實施例中,膜材單元具有至少一開口,開口係對應於出光面之複數微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膜材或第二膜材為一吸光膜材。其中,吸光膜材更具有一反射層,反射層位於吸光膜材接觸導光板之一內表面。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膜材或第二膜材為一透光膜材,遮光部係為一吸光層。其中,第一膜材或第二膜材更具有一反射層,反射層與吸光層位於透光膜材的同一側,且反射層較接近導光板。或者,第一膜材或第二膜材更具有一反射層,反射層與吸光層位於透光膜材的不同側,且反射層較接近導光板。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膜材或第二膜材係為一反光膜材,遮光部係為一吸光層。
在一實施例中,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其係容置於膜材單元內並鄰設於導光板之底面。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包括:設置至少一發光單元,使其發出之光線進入一導光板,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與該出光面相對之底面以及一側面,該側面係連結該出光面與該底面之至少一;連接一第一膜材以及一第二膜材以形成一膜材單元;以及容置導光板於膜材單元內,膜材單元具有一遮光部,遮光部係遮蔽導光板之側面。
在一實施例中,膜材單元之尺寸係大於導光板之尺寸。
在一實施例中,組裝方法更包括:容置一反射片於膜材單元內,並鄰設於導光板之底面。
在一實施例中,組裝方法更包括形成複數開孔於膜材單元,並對應導光板於出光面之複數微結構。
承上所述,本發明之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係將導光板置於膜材單元內,並藉由膜材單元之遮光部來遮蔽導光板之一側面,因而避免光線從導光板之側面射出,以達到防止背光模組側面漏光之功效。與習知相較,本發明之模材單元可取代習知背光模組之膠框,有助於背光模組的薄型化,但不會有膠框的缺點,進而能使背光模組的組裝良率得以提升。此外,本發明之膜材單元係利用至少二膜材相連而成,可提升製程速度並降低成本,且可依不同的產品設計作對應的形狀設計。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圖2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的分解示意圖,圖2B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的示意圖。如圖2A及圖2B所示,背光模組2包括一導光板21、一發光單元22及一膜材單元23。其中,背光模組2可應用於發光鍵盤、液晶顯示裝置、指示看板或是廣告燈箱,於此,係先以應用於發光鍵盤的背光模組2為例。
導光板21具有一出光面211、與出光面211相對之一底面212以及一側面213,側面213位於出光面211與底面212之間並連結出光面211與底面212之至少一。其中,導光板21的底面212可具有複數印刷網點(圖未顯示),當光線射入導光板21後,藉由全反射而傳遞至整個導光板21,當光線射至印刷網點時,則產生散射而破壞全反射,使得光線由導光板21的出光面211射出。一般而言,導光板21常用的材質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或聚苯乙烯(PS)。
發光單元22用以提供光線照射進入導光板21,光線在導光板21中以全反射方式導引傳遞。其中,發光單元22可例如但不限於包含至少一發光二極體、一螢光燈管或一紫外光燈管。於此,背光模組2係以側光式的背光模組2為例說明,而具有發光二極體之發光單元22係位於導光板21之一入光面,且可位於導光板21的長邊或短邊。當然,當背光模組2為直下式背光模組時,發光二極體則可鄰設於導光板21的底面212,且由底面212入光。
膜材單元23之尺寸大於導光板21之尺寸,並包含相連結之一第一膜材231及一第二膜材232。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膜材單元23可包含三個以上之膜材,於此係以膜材單元23係由兩膜材231、232相連結而成作為例子。於此,第一膜材231鄰設於出光面211,第二膜材232鄰設於底面212,且第一膜材231與第二膜材232係藉由一黏著物質(圖未顯示)而連結,黏著物質可塗設於第一膜材231與第二膜材232中沒有設置發光單元22之三個邊而將二者黏合,並使膜材單元23形成一容置空間以容置導光板21。黏著物質可例如是黏膠或雙面膠帶。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膜材231與第二膜材232相黏時係產生一連結部C,表示第一膜材231與第二膜材232的重疊部。
膜材單元23具有至少一遮光部233,遮光部233係遮蔽導光板21之一側面213。遮光部233可位於第一膜材231及或第二膜材232,於此,係以遮光部233位於第一膜材231與第二膜材232為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膜材231僅有在其邊緣具有遮光部233,而第一膜材231除了遮光部233之外,其餘的部分為可透光,例如是設置透光部或開口而造成透光效果。在製造上,第一膜材231可為整片皆為透光膜材,而其邊緣係例如塗上黑色或深色顏料作為遮光部233,當然亦可用其他方式來形成遮光部233,例如像是印刷、噴塗、黏合、沉積、或電鍍等方式。第二膜材232則整片皆是遮光部233,例如由黑色或深色材質製成的吸光膜材。
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膜材231與第二膜材232連結而形成膜材單元23之後,遮光部233可遮蔽導光板21之側面213。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遮光部233更遮蔽導光板21之底面212與部分出光面211。
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一種背光模組2的分解示意圖,其中與第一實施例主要不同在於,背光模組2更包含一反射片24,其係容置於膜材單元23內並位於導光板21之底面212。反射片24可將從導光板21底面212漏出的光線反射回導光板21中,以增加光線的使用效率。
圖4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一種背光模組3的組合示意圖,圖4B為其分解示意圖,其中第一膜材331與第二膜材332已相黏而成為膜材單元33,且發光單元32與導光板31皆容置於膜材單元3內。另外,第一膜材331與第二膜材332疊合而形成的連結部C係位於膜材單元33內。當然,若第一膜材331與第二膜材332連結而沒有重疊的部分時,例如直接用膠帶來連結第一膜材331與第二膜材332,則不會產生如圖2B或圖4所示之連結部C。
在本實施例中,膜材單元33具有至少一開口,且開口係對應於出光面311,於此係以膜材單元33具有複數開口334為例,且開口334對應於出光面311之複數微結構M。光線經由微結構M散射後,再由開口334射出,並可分別對應入射至鍵盤的按鍵。膜材單元33具有遮光部333,其係遮蔽發光單元32、導光板31之側面、底面與部分出光面311,僅藉由開口334露出部分導光板31之出光面311。在製造上,除了用開口來達到透光目的之外,亦可使膜材單元33之第一膜材331為透光材質製成,而在遮光部333之位置形成遮光材料以產生遮光部333。
在本發明中,膜材單元可有多種變化態樣,以下係利用圖2A及圖2B所示之背光模組2來舉例說明。圖5A至圖5D為背光模組2搭配不同膜材單元的變化態樣,並為依據圖2B之A-A線段方向的剖面示意圖。以下請一併參閱圖5A~5D及圖2B。
請參照圖5A所示,背光模組2a包含一導光板21、一發光單元22及一膜材單元23a。導光板21包含出光面211、底面212及側面213。膜材單元23a係包含一第一膜材231a與一第二膜材232a,二者相黏合並形成一連結部C。
其中,第一膜材231a或第二膜材232a為一吸光膜材,例如為摻雜有黑色或深色顏料的膜材,於此係以第一膜材231a與第二膜材232a皆為吸光膜材為例,亦即第一膜材231a與第二膜材232a皆為遮光部。又,此吸光膜材更具有一反射層235a,反射層235位於吸光膜材接觸導光板21之一內表面。反射層235a可例如但不限於為白色塗層或金屬反射層,且反射層235a可以印刷、噴塗、黏合、沉積、或電鍍等方式形成於膜材單元23上。藉由反射層235的設置可提升導光板21之光線利用率,而吸光膜材除了可隔絕導光板21之漏光,還可以遮蔽穿透反射層235a的光線,以減少背光模組2a由出光面211之外的漏光現象。需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反射層235a係設置於第一膜材231a與第二膜材232a面對導光板21之一側,當然,反射層235a也可只設置於第一膜材231a或第二膜材232a面對導光板21之一側。
請參照圖5B所示,背光模組2b包含一導光板21、一發光單元22及一膜材單元23b。導光板21包含出光面211、底面212及側面213。膜材單元23b係包含一第一膜材231b與一第二膜材232b,二者相黏合並形成一連結部C。
其中,第一膜材231b或第二膜材232b可為一透光膜材,遮光部233b係為一吸光層,於此,第一膜材231b為透光膜材,遮光部233b設置於第一膜材231b上並可吸光,第二膜材232b為吸光膜材。故對第二膜材232b而言,第二膜材232b皆為遮光部。此外,第一膜材231b更具有一反射層235b,反射層235b與吸光層(遮光部233b)位於透光膜材(第一膜材231b)的同一側,且反射層235b較接近導光板21。
另外,圖5C所示之背光模組2c與背光模組2b類似,主要差異在於,膜材單元23c之反射層235c與吸光層(遮光部233c)位於透光膜材(第一膜材231)的不同側,且反射層235c較接近導光板21。
請參照圖5D所示,背光模組2d包含一導光板21、一發光單元22及一膜材單元23d。導光板21包含出光面211、底面212及側面213。膜材單元23d係包含一第一膜材231d與一第二膜材232d,二者相黏合並形成一連結部C。
其中,第一膜材231d或第二膜材232d係為一反光膜材,例如為摻雜有白色或淺色顏料的膜材,遮光部233d係為一吸光層,於此係以第一膜材231d與第二膜材232d皆為反光膜材,且遮光部233d位於第一膜材231d與第二膜材232d的外表面的邊緣為例。漏出導光板21之光線先被反光膜材(第一膜材231d及第二膜材232d)至少部分反射,而仍穿過反光膜材之光線,則被設置於外表面緣的遮光部233d吸收,進而可達到遮光的效果。
本發明亦揭露應用上述背光模組之鍵盤及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圖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背光模組3應用於一鍵盤6時的分解示意圖。鍵盤6包括一按鍵部65、一背光模組3,背光模組3係與第三實施例中之背光模組3相同,包括一導光板31、一發光單元32、一膜材單元33、一反射片34及一電路板35。電路板35係與發光單元32電性連接。其中,按鍵部65可為可透光的材質,而膜材單元33的複數開口334係對應於按鍵部65上的複數按鍵651,以使光線可由按鍵651處透出,而形成發光的鍵盤6。此外,鍵盤6中之背光模組3當然也可以利用背光模組2來取代。
如圖7所示,其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背光模組2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7時的分解示意圖。液晶顯示裝置7包括一液晶顯示面板77及背光模組2,背光模組2除了與圖3的背光模組2具有同樣的導光板21、發光單元22、膜材單元23及反射片24以外,背光模組2還包括了二擴散片28及一稜鏡片29等光學膜片。由導光板21射出的光線穿過膜材單元23之透光部之後,再經過擴散片28及稜鏡片29後,其光線的亮度分布更加均勻,且正面亮度也能有效地提升,最後由背光模組2射出之光線則可提供一均勻的面光源,以供液晶顯示面板77呈像使用。
另外,上述實施例之發光單元22皆鄰設於導光板21之一側,然而本發明之發光單元22尚可設置於其他位置,例如,圖8為發光單元42與導光板41的示意圖,發光單元42亦可埋設於導光板41內,可提高發光單元42的光線使用率。
圖9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的流程圖,組裝方法包括:設置至少一發光單元,使其所發射之光線進入一導光板(步驟S01);連接一第一膜材與一第二膜材膜材以形成一膜材單元(步驟S02);以及容置導光板於膜材單元內,膜材單元具有一遮光部,遮光部係遮蔽導光板之一側面(步驟S03)。另外,組裝方法可更包括:容置一反射片於膜材單元內,並位於導光板之底面。組裝方法可更包括:形成複數開孔於膜材單元,並對應導光板於出光面之複數微結構。由於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已一併於上述背光模組之實施例詳述,故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係將導光板置於膜材單元內,並藉由膜材單元之遮光部來遮蔽導光板之一側面,因而避免光線從導光板之側面射出,以達到防止背光模組側面漏光之功效。與習知相較,本發明之模材單元可取代習知背光模組之膠框,有助於背光模組的薄型化,但不會有膠框的缺點,進而能使背光模組的組裝良率得以提升。此外,本發明之膜材單元係利用至少二膜材相連而成,可提升製程速度並降低成本,且可依不同的產品設計作對應的形狀設計。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側光式背光模組
11...導光板
111...出光面
12...發光單元
13...擴散片
14...稜鏡片
15...反射片
16...膠框
2、2a~2d、3...背光模組
21、31、41...導光板
211...出光面
212...底面
213...側面
22、32、42...發光單元
23、23a~23d、33...膜材單元
231、231a~231d、331...第一膜材
232、232a~232d、332...第二膜材
233、233b~233d、333...遮光部
235、235a~235c...反射層
24...反射片
28...擴散片
29...稜鏡片
311...出光面
334...開口
35...電路板
414...凹槽
6...鍵盤
65...按鍵部
651...按鍵
7...液晶顯示裝置
77...液晶顯示面板
C...連結部
M...微結構
S01~S03...組裝方法之步驟
圖1為一種習知之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一種背光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4A及圖4B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一種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圖5A至圖5D為背光模組不同變化態樣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應用於鍵盤時的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應用於液晶顯示器時的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之一種發光單元與導光板的側視示意圖;以及
圖9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的流程圖。
2...背光模組
21...導光板
211...出光面
212...底面
213...側面
22...發光單元
231...第一膜材
232...第二膜材
233...遮光部

Claims (16)

  1.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與該出光面相對之底面以及一側面,該側面係連結該出光面與該底面;一發光單元,其所發射之光線係進入該導光板;以及一膜材單元,其尺寸大於該導光板之尺寸,該導光板容置於該膜材單元內,該膜材單元具有至少一遮光部,該遮光部係遮蔽該導光板之該側面,該膜材單元包含相連結之一第一膜材及一第二膜材,其中該第二膜材鄰設於該底面,包覆並遮蔽至少部分該底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膜材係鄰設於該出光面,包覆並遮蔽至少部分該出光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膜材及該第二膜材係藉由一黏著物質而連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遮光部係位於該第一膜材及該第二膜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膜材單元具有至少一開口,該開口係對應於該出光面之複數微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膜材或該第二膜材為一吸光膜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吸光 膜材更具有一反射層,該反射層位於該吸光膜材接觸該導光板之一內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膜材或該第二膜材為一透光膜材,該遮光部係為一吸光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膜材或該第二膜材更具有一反射層,該反射層與該吸光層位於該透光膜材的同一側,且該反射層較接近該導光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膜材或該第二膜材更具有一反射層,該反射層與該吸光層位於該透光膜材的不同側,且該反射層較接近該導光板。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膜材或該第二膜材係為一反光膜材,該遮光部係為一吸光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容置於該膜材單元內並鄰設於該導光板之該底面。
  13. 一種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包括:設置至少一發光單元,使其所發射之光線進入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與該出光面相對之底面以及一側面,該側面係連結該出光面與該底面; 連接一第一膜材及一第二膜材以形成一膜材單元;以及容置該導光板於該膜材單元內,使該第二膜材鄰設該底面,包覆並遮蔽至少部分該底面,且該膜材單元具有一遮光部,該遮光部係遮蔽該導光板之該側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組裝方法,其中該膜材單元之尺寸大於該導光板之尺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組裝方法,更包括:容置一反射片於該膜材單元內,並鄰設於該導光板之該底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組裝方法,更包括:形成複數開孔於該膜材單元,並對應該導光板於該出光面之複數微結構。
TW100111381A 2011-03-31 2011-03-31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TWI434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1381A TWI434107B (zh) 2011-03-31 2011-03-31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1381A TWI434107B (zh) 2011-03-31 2011-03-31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9480A TW201239480A (en) 2012-10-01
TWI434107B true TWI434107B (zh) 2014-04-11

Family

ID=47599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1381A TWI434107B (zh) 2011-03-31 2011-03-31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4107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9480A (en) 201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40690U (zh) 背光模块
JP4579146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面状光源装置
TWI431372B (zh) 面光源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KR101597335B1 (ko) 가요성 도광필름을 이용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모듈
KR1025460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5198570B2 (ja)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9031512B (zh) 导光膜组件、前置光源和反射式显示装置
JP521113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263478B2 (ja) 照明装置
JP200930191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77856B (zh) 顯示裝置
US20190107665A1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106898A1 (zh) 胶框、背光模组以及液晶面板
WO2010095305A1 (ja)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3847583A (zh) 发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TWM412377U (en) Backlight module
JP200613358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097037A (ja) 電子機器
JP4069996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0073912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326383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34107B (zh)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CN102182961A (zh) 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CN109798463B (zh) 电子装置发光结构
CN10822707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