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0516B - 卡緣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緣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0516B
TWI430516B TW100128034A TW100128034A TWI430516B TW I430516 B TWI430516 B TW I430516B TW 100128034 A TW100128034 A TW 100128034A TW 100128034 A TW100128034 A TW 100128034A TW I430516 B TWI430516 B TW I4305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edge connector
terminal
card edge
c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8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8765A (zh
Inventor
Kuan Wu Chen
Chia Hung Kuo
Original Assignee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to TW100128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051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8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8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0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0516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卡緣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卡緣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可應用於如記憶體模組、顯卡模組、固態硬碟模組或無線網卡模組的卡緣連接器。
按,以往應用於如桌上型或可攜式筆記型電腦等記憶體模組(Memory Modules)、網路通訊卡模組、多媒體影音模組與衛星定位模組(GPS Modules)、中央處理器、編譯解碼器等卡緣連接器,通常因為微型化而無法將其端子與端子間的間距更進一步地縮小、或是在實施上容易產生訊號干擾等問題,因而難以應用於具有高頻需求的場合上。猶如第一圖所示,係為習知一種卡緣連接器之內部示意圖。其主要係由絕緣本體1b以模內射出的方式包覆複數彎折式端子2b、或者令絕緣本體1b先成型後再將各彎折式端子2b插入其內,且各端子2b被絕緣本體1b所包覆的部位上,係突設有呈齒狀的咬合部20b以增加與絕緣本體1b間的固持力。因此,在此種端子2b與絕緣本體1b固定的結構下,絕緣本體於各端子2b間就必須預留足夠的肉厚以供各端子2b的咬合部20b刺入,故難以進一步縮小各端子2b的間距、或造成連接器成型上的困難與組裝不便等問題。
此外,再如第二圖所示,係為習知另一種卡緣連接器之剖面示意 圖。其主要於絕緣本體1a內設有上、下端子2a、3a,並透過上、下端子2a、3a間來提供一上述插卡模組(圖略)插入。而該卡緣連接器之上、下端子2a、3a為下料式者,必須在其端子形成的走向上分叉突設一固定部20a、30a,以嵌固於絕緣本體1a內,如此方可使上、下端子2a、3a穩固地與絕緣本體1a作組設,達到防止上、下端子2a、3a鬆脫或偏移等目的。惟,此種卡緣連接器無法符合高頻需求的原因之一,即在於其上、下端子2a、3a必須為了能穩固地組設於絕緣本體1a內,而所突設的固定部20a、30a。蓋因上、下端子2a、3a在提供訊號進行傳遞時,通過固定部20a、30a的截面突然變得巨大寬廣,因此會對訊號產生干擾。
故若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則必須以其它技術方案來取代以往連接器端子設於絕緣本體內的固定方式。此外,上述另一種卡緣連接器之上、下端子2a、3a皆屬於下料式者,而以往下料式端子在其各部位的截面上並不相等,此同樣為影響訊號傳遞的原因之一。
有鑑於此,本發明人係為改善並解決上述之缺失,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發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卡緣連接器,其主要係透過二件或二件以上的塑膠件所組合成的絕緣本體,將卡緣連接器的端子固定於這些塑膠件間,進而使其端子的固定部可與端子自身的成形方向為一致而無需產生任何咬合或分叉的結構,以維持端子良好的訊號傳遞效果。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卡緣連接器,其係使端子在各部位的截面上實質為等寬,以更進一步減少高頻訊號傳輸時的耗損問題。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卡緣連接器,包括一具有插卡口的絕緣本體、以及複數設於絕緣本體內的下料式端子,且各端子包含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焊接部、一由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彈性臂、及一連接於彈性臂末端的接觸部,所述接觸部突出於插卡口內,而各端子在其各部位的截面上實質為等寬;其中,絕緣本體更包含複數端子座所構成,且各端子之固定部被組設於這些端子座間。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卡緣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以及複數設於絕緣本體內的端子,絕緣本體包含一第一端子座與一第二端子座,第一端子座具有一第一壁部與複數第一夾部,而第二端子座亦具有一第二壁部與複數第二夾部,所述第一、二壁部間隔相對而形成一插卡口;各端子則包含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焊接部、一由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彈性臂、及一連接於彈性臂末端的接觸部,所述接觸部突出於插卡口內,而各端子在其各部位的截面上實質為等寬;其中,第一、二端、子座之各第一、二夾部係彼此相對,且各端子分佈於相對的各第一、二夾部間,而相對的各第一、二夾部即夾置於各端子之固定部上。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卡緣連接器,包括一具有插卡口的絕緣本體、以及複數設於絕緣本體內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各第一端子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一由第一固定部一端延 伸的第一焊接部、一由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彈性臂、及一連接於第一彈性臂末端的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一接觸部突出於插卡口一側上;而各第二端子亦包含一第二固定部、一由第二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一由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彈性臂、及一連接於第二彈性臂末端的第二接觸部,所述第二接觸部突出於插卡口另一側上;其中,絕緣本體更包含一第一端子座與一第二端子座所構成,且各第一端子為下料式者,其各部位的截面上實質為等寬,各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被組設於第一、二端子座間,而各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則為第二端子座所包覆。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係可供各端子在可更進一步縮小彼此間距的情況下,亦無需設置任何用以刺入絕緣本體的咬合或分叉等結構,故可維持端子良好的訊號傳遞效果,尤其是可適用於高頻訊號上,能減少高頻訊號傳輸所造成的耗損。
<習知>
1a、1b‧‧‧絕緣本體
2b‧‧‧端子
20b‧‧‧咬合部
2a‧‧‧上端子
20a‧‧‧固定部
3a‧‧‧下端子
30a‧‧‧固定部
<本發明>
1‧‧‧絕緣本體
10‧‧‧第一端子座
100‧‧‧第一壁部
101‧‧‧第一夾部
101’‧‧‧第一夾部
102‧‧‧第一端子槽
11‧‧‧第二端子座
110‧‧‧第二壁部
111‧‧‧第二夾部
111’‧‧‧第二夾部
112‧‧‧第二端子槽
12‧‧‧插卡口
2‧‧‧第一端子
20‧‧‧第一固定部
21‧‧‧第一焊接部
22‧‧‧第一彈性臂
23‧‧‧第一接觸部
3‧‧‧第二端子
30‧‧‧第二固定部
31‧‧‧第二焊接部
32‧‧‧第二彈性臂
33‧‧‧第二接觸部
第一圖係習知一種卡緣連接器之內部示意圖。
第二圖係習知另一種卡緣連接器之剖面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之立體組合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第一端子之外觀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第二端子之外觀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第一、二端子座夾固第一端子之剖面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第一、二端子座夾固第二端子之剖面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為了使貴審查委員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請參閱第三圖及第四圖,係分別為本發明之立體分解圖及立體組合圖。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卡緣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1、以及複數設於絕緣本體1內的下料式端子2、3;其中:該絕緣本體1係呈一橫長條體,並於其上延其橫向而設有一插卡口12,可用以供如電子卡或電路板等插卡(圖略)插入絕緣本體1內,進而與設於絕緣本體1內的端子2、3作電性接觸。
請一併參閱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上述該等端子2、3可分為複數第一端子2與複數第二端子3,並為下料式者;所謂下料式端子係以一金屬片直接沖製而成形者,無需經由彎折等製成。而在本發明所舉之實施例中,第一端子2可位於第二端子3的上方(如第七圖所示),且各第一端子2皆包含一第一固定部20、一由第一固定部20一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1、一由第一固定部20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彈性臂22、以及一連接於第一彈性臂22末端的第一接觸部23;而該第二端子3亦皆包含一第二固定部30、一由第二固定部30一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1、一由第二固定部30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彈性臂32、及一連接於第二彈性臂32末端的第二接觸部33。各第一、二端子2、3的第一、二固定部20、30係用以供端子2、3組 設於絕緣本體1內,而各第一、二固定部20、30一端所延伸而出之第一、二焊接部21、31,用以供連接器能被焊接在如電路基板(圖略)等處上,另一端所延伸而出之第一、二彈性臂22、32,則提供插卡(圖略)插入時的彈性接觸效果,以確保第一、二接觸部23、33與插卡(圖略)間的接觸性。此外,第一、二端子2、3在各部位的截面a1、a2上實質為等寬,如此可更進一步減少高頻訊號傳輸時的耗損問題。
再請一併參閱第七圖所示,該絕緣本體1主要包含二個或二個以上(即複數)之端子座10、11所構成;而在本發明所舉之實施例中,係以一第一端子座10與一第二端子座11相互組設所述絕緣本體1,其中第一端子座10係具有一延絕緣本體1橫向而形成的第一壁部100、與複數相對於第一壁部100內側且橫向間隔並列的第一夾部101、101’(101’如第八圖所示),而第二端子座11亦具有一延絕緣本體1橫向而形成的第二壁部110、與複數相對於該等第一夾部101、101’的第二夾部111、111’(111’如第八圖所示),且所述第一、二壁部100、110係間隔相對而形成前述供插卡(圖略)插入絕緣本體1內的插卡口12。同時,各端子2、3之接觸部23、33即突出於該插卡口12內;更詳細地,前述第一端子座10於第一壁部100上設有複數第一端子槽102,而第二端子座11於第二壁部110上亦設有複數第二端子槽112,各第一、二端子2、3之第一、二彈性臂22、32即分別容置於第一、二端子槽102、112內,且第一端子2之第一接觸部23係突出於插卡口12一側上,而第二端子3之第二接觸部33則突出於插卡口12另一側上,藉以令第一、二接觸部23、33能對插卡(圖略)進行彈性夾固的接觸 作用。
是以,藉由上述之構造組成,即可得到本發明卡緣連接器。
據此,如第七圖及第八圖所示,由於絕緣本體1係由一第一端子座10與一第二端子座11組設而成,且第一、二端子座10、11上皆具有複數第一夾部101、101’與複數第二夾部111、111’。因此,各第一端子2即可分佈於相對的各第一、二夾部101、111(即如第七圖所示)間,各第二端子3亦可分佈於相對的各第一、二夾部101’、111’(即如第八圖所示)間,以供相對的各第一、二夾部101、111(或101’、111’)夾置於各第一端子2(或各第二端子3)之固定部20、30上,換言之,即係使各端子2、3之固定部20、30被組設於第一、二端子座10、11間而固定。故第一、二端子2、3的固定部20、30自可與端子本身的成形方向一致且並無任何分叉結構產生,而可維持端子良好的訊號傳遞效果,以符合高頻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各第一、二夾部101、111(或101’、111’)可以是橫向或直向延伸的平直壁面、或是傾斜向的導角壁面等,可視第一、二端子2、3之固定部20、30的成形走向而配合設置。
此外,如第九圖所示,該第一、二端子2、3並非皆需以第一、二端子座10、11來夾置固定,亦可視實際需求與狀況,而令第一、二端子2、3其中一者以第一、二端子座10、11夾置固定,而另一者則可以採用如射出包覆成型(Insert-molding Type)等方式為之;而在本實施例中,係以第二端子座2包覆第二端子3之第二固定部30為例,反之亦可。
因此,本發明卡緣連接器至少可具有以下諸多功效:
一、絕緣本體1係透過複數端子座10、11夾固各端子2、3,可供各端子2、3無需形成任何刺入絕緣本體1的咬合結構、或是用以插入絕緣本體1的分叉結構等,因而可維持各端子2、3良好的訊號傳遞效果。
二、承上,當各端子2、3無需形成上述結構後,更可進一步縮減各端子2、3間的間距,以適用於高頻訊號等場合上時,仍可輕易組裝、或不致增加組裝上的困難等。
三、各端子2、3為下料式且在各部位的截面上實質為等寬,故可更進一步減少各端子2、3於高頻訊號傳輸時的耗損問題。
四、在卡緣連接器具有多排端子2、3的情況下,亦可配合如以往的射出包覆成型等方式製成,使卡緣連接器在絕緣本體1與端子2、3的組裝上更具靈活性而不會有任何受限制問題產生。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又因極具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發明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發明人之權利。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技術、手段等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1‧‧‧絕緣本體
10‧‧‧第一端子座
100‧‧‧第一壁部
101‧‧‧第一夾部
102‧‧‧第一端子槽
11‧‧‧第二端子座
110‧‧‧第二壁部
111‧‧‧第二夾部
111’‧‧‧第二夾部
112‧‧‧第二端子槽
12‧‧‧插卡口
2‧‧‧第一端子
20‧‧‧第一固定部
21‧‧‧第一焊接部
22‧‧‧第一彈性臂
23‧‧‧第一接觸部
3‧‧‧第二端子
30‧‧‧第二固定部
31‧‧‧第二焊接部
32‧‧‧第二彈性臂
33‧‧‧第二接觸部

Claims (16)

  1. 一種卡緣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包含一第一端子座與一第二端子座所構成,該第一端子座具有一第一壁部與複數第一夾部,而該第二端子座亦具有一第二壁部與複數第二夾部,所述第一、二壁部係間隔相對而形成一插卡口;以及複數下料式端子,設於該絕緣本體內,且各該端子皆包含一固定部、一由該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焊接部、一由該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彈性臂、及一連接於該彈性臂末端的接觸部,所述接觸部係突出於該插卡口內,而各該端子在其各部位的截面上實質為等寬;其中,該第一、二端子座之各該第一、二夾部係彼此相對,且該等端子分佈於相對的各該第一、二夾部間,而相對的各該第一、二夾部即夾置於各該端子之固定部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係呈一橫長條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該插卡口係延該絕緣本體橫向而形成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相對的各該第一、二夾部係為平直壁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所述平直壁面係為橫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所述平直壁面係 為直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所述相對的各該第一、二夾部係為傾斜向的導角壁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端子座於第一壁部上設有複數第一端子槽,而該第二端子座於第二壁部上設有複數第二端子槽,且該等端子之彈性臂即分別容置於各該第一、二端子槽內。
  9. 一種卡緣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具有一插卡口;複數第一端子,各該第一端子皆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一由該第一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一由該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彈性臂、及一連接於該第一彈性臂末端的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一接觸部係突出於該插卡口一側上;以及複數第二端子,各該第二端子亦皆包含一第二固定部、一由該第二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一由該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彈性臂、及一連接於該第二彈性臂末端的第二接觸部,所述第二接觸部係突出於該插卡口另一側上;其中,該絕緣本體更包含一第一端子座與一第二端子座所構成,且各該第一端子為下料式者,其各部位的截面上實質為等寬,各該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係被組設於該第一、二端子座間,而各該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則為該第二端子座所包覆,該第一端子座具有一第一壁部與複數第一夾部,而該第二端子座亦具有一第二壁部與複數第二夾部,該第一、二端子座之各該第一、二夾部係彼此相對,且該等第一端子分佈於相對的各該第一、二夾部間,而相對的各該第一、二夾部即夾置於各該第一端子之第一個定 部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係呈一橫長條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該插卡口係延該絕緣本體橫向而形成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二壁部係間隔相對而形成所述插卡口。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相對的各該第一、二夾部係為平直壁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所述平直壁面係為橫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所述平直壁面係為直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卡緣連接器,其中所述相對的各該第一、二夾部係為傾斜向的導角壁面。
TW100128034A 2011-08-05 2011-08-05 卡緣連接器 TWI430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8034A TWI430516B (zh) 2011-08-05 2011-08-05 卡緣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8034A TWI430516B (zh) 2011-08-05 2011-08-05 卡緣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8765A TW201308765A (zh) 2013-02-16
TWI430516B true TWI430516B (zh) 2014-03-11

Family

ID=4816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8034A TWI430516B (zh) 2011-08-05 2011-08-05 卡緣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0516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8765A (zh) 201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1626B2 (en) Mating connector
US1009694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39647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896661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oldering portions of terminals
US859705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JP5825477B2 (ja) 接続コネクタ
US7794285B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JP6006356B2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US7824224B2 (en) Printed board connector
US20160315403A1 (en) Low profile connector and assembly of the same
KR101506583B1 (ko) 회로 기판을 전기적으로 직접 콘택팅 하기 위한 플러그 결합체
US817261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180111144A (ko)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US798847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with multiple mating portions in different direction
TWI430516B (zh) 卡緣連接器
TWI430518B (zh) 卡緣連接器
CN105529548A (zh) 线状导体连接用端子
TW20113189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TW20122299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WO2017064825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KR200479082Y1 (ko) 터미널
CN205104626U (zh) 连接器结构
JPH11135176A (ja) ソケットコンタクト
TWI275206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4229383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