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8780B - 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8780B
TWI428780B TW98124232A TW98124232A TWI428780B TW I428780 B TWI428780 B TW I428780B TW 98124232 A TW98124232 A TW 98124232A TW 98124232 A TW98124232 A TW 98124232A TW I428780 B TWI428780 B TW I4287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ross
information conversion
software
hardwa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4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4484A (en
Inventor
Iho Enats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98124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878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04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4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8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8780B/zh

Links

Description

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與方法
本發明揭露一種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與方法,特別是透過一資訊轉換的系統經判斷客戶端之軟硬體資訊執行資訊轉換的動作,以達到跨平台資訊轉換的目的。
資料轉換的需求通常是為了達到兩個不同系統間資料分享的目的,系統之間包括有硬體與軟體的差異,使資料交換變得不容易,或是不方便。
舉例來說,不同的廠商會製造相互不相容的硬體設備,尤其是如具有導航功能的行動裝置,其中常使用各自專屬的規格,使得使用者無法輕易地在各硬體設備間交換檔案。軟體上,更有多種不同的製造商,甚至相同製造商也可能製造出前後不相容的軟體版本。更遑論使用者間使用不同的資訊服務平台,各平台間同樣有資料不相容的問題。
在習知技術中,為了解決不同資訊間交換的問題,提出了一種資訊轉換引擎(transformation engine)的概念,將資料來源所傳遞的資料經轉換輸出至目的端。可參考美國專利第6,820,135號所揭露的一種資料轉換系統,該案是為兩整合資料來源端(data source)與目的端(target)的資料而提出一種資訊轉換引擎。其中先得到資料來源與目的端資料的格式,定義出一個轉換比對表(transformation map),對資料來源所傳輸的資料執行轉換,使符合目的端中特定的格式。
在資訊服務的領域中,各硬體廠商多半設計封閉式的作業環境,或是提供、販售特定硬體裝置供使用者使用。以應用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導航裝置為例,各家廠商設計的硬體裝置與作業軟體並不互相相容,雖然皆為接收衛星定位資訊的訊號,但進入裝置內所執行的位置轉換、地圖顯示,以至於其中應用的特定數位內容檔案,都不互相相容。在個人使用的狀況下,使用者若無需與人分享其中資訊,則無須煩惱;但是,一旦產生資訊分享的需求時,因為格式不相容及顯示檔案交換的困擾。
舉例說明上述習知技術各家廠商軟硬體不相容的問題。
通常來說,提供全球定位與導航在各家廠商(如Garmin、Papago、Tomtom等)製造時,使用不同的硬體,包括各自擁有執行運算的軟體,所有會有不同的資訊解碼方式,如轉換衛星所傳遞的經緯度訊號後,各軟體利用不同的方式轉換為電子地圖上的位置標示,所以軟體之間的資料交換不易。若在特定國家又需與當地數位內容提供者合作,又需要制定相關的規格,在各地不同的數位內容提供者間,同樣存在資訊往來的相容度甚低的問題。
資料格式的轉換,則可參考美國專利第7,111,069號所揭露的資訊處理裝置與方法,該案主要是討論定位資訊如何導入於個人電腦中,轉換為可讀取(顯示)的資訊,並透過閱讀器(如網頁瀏覽器)觀看。
實施例揭露一種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主要是解決不同地區,或是不同行動裝置間的差異造成檔案交換不易的問題,特別可應用於不同裝置間交換數位內容檔案,或是全球定位相關的資訊,此資訊轉換系統透過與各客戶端的連線與認證後,能夠透過電話通訊系統,或是網際網路提供檔案轉換的服務,特別是透過傳遞的資訊中得到各裝置的軟硬體資訊,進而得出相對的編解碼運算方法,能夠正確協助各端裝置間進行檔案或是資訊交換,達到跨平台資訊轉換的目的。
上述資訊轉換系統至少包括相互電性連接的接收單元、資訊分析單元、資訊標示單元、資訊轉換單元、檔案產生單元與傳送單元,透過無線通訊手段連結一或多個客戶端裝置。其中接收單元用以與客戶端各行動裝置連線,接收各客戶端裝置所傳遞的資料,而資訊分析單元則用以執行分析由各客戶端裝置所透過接收單元接收的資料,擷取其中軟硬體的資訊,之後透過分析判斷各客戶端裝置之編解碼手段,包括各傳送或接收之客戶端裝置之檔案格式。
於進行定位資訊轉換的實施例中,客戶端所傳遞之資料為定位資訊,則此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再包括資訊標示單元,藉以將經轉換之定位資訊標示為電子地圖上的位置,資訊轉換單元再根據所判斷之接收資料之編解碼手段與欲傳送資料之解編碼手段,經轉換,再透過檔案產生單元將所轉換包裹後產生新的檔案,最後由傳送單元傳送出去。
於上述資訊轉換系統與各客戶端裝置連線之初,資訊轉換系統將於連線之初透過訊息交換得知裝置的軟硬體資訊,交換的訊息可以為客戶端與系統端間的認證資訊,而認證資訊中所記載的軟硬體資訊可由客戶端裝置自動記載於認證資訊中,或是傳遞認證資訊前,由客戶端裝置之使用者透過使用者介面填入。認證成功後,系統將能接收客戶端裝置後續所傳遞的檔案,再由軟硬體資訊判斷出檔案的編解碼處理方式,經系統執行轉換程序後,產生新的檔案,並傳送至接收客戶端。
特別的是,上述認證資訊或是檔案可以簡訊(包括多媒體簡訊,MMS)形式傳遞,或是可以電子郵件與服務訊息(WAP PUSH)的形式傳遞,或是以其他電子傳遞方式傳送出去。
為了要整合各種不同的行動裝置間的資訊,包括不同的硬體設備、不同的應用軟體、作業系統,甚至包括使用不同平台的資訊服務,使各種相互不相容的資訊能夠透過一種雲端服務的平台而能順利交換,本發明提出一種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與方法。其中應用的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即提供一種雲端資訊轉換的服務,用以整合各行動裝置間所欲傳遞的資訊。
一般來說,不同的行動裝置製造商提供相互不相容的硬體設備,而使用的作業環境亦有不同,甚至前後版本也會互相不相容,且常使用各自專屬的規格,使得使用者無法輕易地在各裝置間交換檔案。另外,各使用者在不同的地區使用的不同供應者提供的資訊服務,也會造成資訊交換的困難。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同軟體、硬體或是使用不同平台的資訊服務在處理或傳遞資訊時,採用不同的編解碼演算法,而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則能透過資料轉換,輕易讓使用者達成跨平台(包括不同硬體、軟體或是資訊服務平台)資料交換的目的。
請參閱第一圖顯示客戶端裝置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與不同系統的連接關係。
其中客戶端10顯示為一種行動裝置,如手持式電話或具電子地圖或是導航功能的電腦系統,從圖示中可知,使用者於客戶端10透過行動裝置連線衛星12,除了有特定網路服務外,主要是用以接收全球定位訊號,作為導航的基礎資訊。另連線通訊服務系統14,此系統提供行動裝置通訊服務,包括手機通訊服務、行動上網服務,乃至於其他數位內容服務。
本發明之實施例則揭露一資訊轉換系統20,主要是提供一種雲端的資料轉換服務,透過伺服器處理,整合不同裝置中軟硬體的差異(如不同廠牌的行動裝置),包括不同區域的資訊服務兩地服務(如不同國家的資訊服務),提供轉換符合特定作業環境格式的服務。當客戶端10行動裝置欲傳送檔案或是資訊至另一裝置時,能夠執行相對的編解碼運算與格式轉換,產生符合另一裝置的規範的檔案,並傳送至另一裝置中,使得各客戶端10的行動裝置之間能夠透過這種服務順利完成檔案交換的目的,而不會受到硬體或是軟體,甚至是通訊服務系統14間的差異造成資訊轉換不易的問題。
而此資訊轉換系統20本身亦可為一數位內容提供者,先透過與不同客戶端10的各使用者的信任,包括登錄使用、與通訊服務系統14合作等,除了能夠協助使用者順利交換檔案或資訊,更能正確提供給不同作業環境相對的數位內容。
第二圖顯示本發明資訊轉換系統與不同客戶端的連線關係示意圖,其中資訊轉換系統20透過特定無線通訊協定與客戶端1、客戶端2連線,如3G、3.5G、WiMax、WiFi等。
當客戶端1欲與客戶端2交換檔案時,由於裝置硬體或是軟體相互不相容(各家服務廠商編碼方式不同),甚至包括各自處於不同的資訊服務範圍下有使用者專屬的服務(包括專屬的格式、應用程式),使得檔案交換不容易,此資訊轉換系統20即透過與客戶端1、客戶端2行動裝置相互來往的訊息中分析判斷出裝置之軟硬體資訊,並經由資料庫已經儲存的資訊來比對,由軟硬體資訊比對出各行動裝置的編解碼手段,包括資料格式、封包格式等,透過雲端轉換服務,使得客戶端1與客戶端2的行動裝置可以順利傳遞訊息。
其中特別的是,本發明資訊轉換系統20尤其可針對各客戶端所欲傳遞的全球定位資訊,各種不同的導航裝置各有不同的編解碼手段,一般來說,定位資訊並不容易作到交換的目的。
舉例來說,同一使用者有手持式的導航設備,如行動電話,另有一車用的導航設備,若使用者需要將手持式的導航設備中的資訊(如定位資訊、路徑規劃等)傳到車用導航設備中,可透過連接本發明資訊轉換系統20,順利將手持式導航設備中的定位資訊轉換為車用導航設備使用的規格,進而協助傳遞。
特別的是,此兩端的設備需要先與資訊轉換系統20達成連線,包括透過使用者認證或是透過特定通訊服務系統媒合,由資訊轉換系統20分析軟硬體資訊,並記錄起來,當有下次交換需求時,此部份可不需重作,由資訊轉換系統20的伺服器自動進行轉換、解編碼。
第三圖則顯示利用本發明資訊轉換系統之另一實施態樣。此圖顯示在不同地區中有不同的客戶端行動裝置,如第一地區31中有一行動電話301,第二地區32中有手持式導航系統302。若第一地區31的行動電話301欲傳遞檔案或資訊至第二地區32的手持式導航系統302上,可透過網際網路30傳遞,或是透過各自的行動通訊服務系統進行交換,但各裝置間的差異會產生資訊交換的不便,或是有無法順利開啟檔案的問題。
本發明資訊轉換系統20透過網際網路30提供各地服務,經使用者認證後,同樣透過傳遞的資訊中得到各裝置的軟硬體資訊,若由傳遞的資訊無法判讀出這類資訊,於另一實施例中,可透過此資訊轉換系統20提供的使用者介面(UI)讓使用者自行輸入各種軟硬體資訊。經得出各軟硬體資訊後,得出相對的編解碼運算方法,能夠正確協助各端裝置間檔案或是資訊交換的問題。
上述資訊轉換系統與客戶端的電路關係之實施例可參考第四圖顯示的電路方塊示意圖。此圖顯示客戶端10與資訊轉換系統20之間的電路關係,其中客戶端10(此圖以導航裝置為例)與資訊轉換系統20相互作動的電路至少包括有GPS模組101、位置資訊取得模組103與位置資訊輸入模組105。
簡單來說,GPS模組101主要為透過天線接收衛星定位訊號的電路,並需配合電子地圖達到位置標示與導航的功能,而位置資訊取得模組103則接著由GPS模組101擷取出欲傳遞出去的位置資訊,另有位置資訊輸入模組105提供使用者介面,供使用者執行位置搜尋、設定導航等功能。
資訊轉換系統20則至少包括相互電性連接的接收單元201、資訊分析單元203、資訊標示單元205、資訊轉換單元207、檔案產生單元209與傳送單元211。此資訊轉換系統20係為一種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主要透過無線通訊手段連結一或多個客戶端裝置,透過資訊轉換的程序,達到各客戶端裝置之間檔案或資訊交換的目的。其中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20可透過網際網路與各客戶端10裝置連線,或是亦可透過行動通訊業者提供的行動通訊網路與各客戶端10裝置連線。
接收單元201主要用以與客戶端10各行動裝置連線,接收各客戶端裝置所傳遞的資料,如影、音、文字等數位內容,亦包括全球定位訊號。達成無線通訊的目的所應包括的電路(如天線、接收/傳輸模組、編解碼電路、處理晶片等)則不在此贅述。
資訊分析單元203則用以執行分析由各客戶端裝置所透過接收單元201接收的資料,擷取其中軟硬體的資訊,可包括硬體製造資訊、硬體規格、韌體版本、軟體名稱與軟體版本等,再根據資料庫(未顯示)判斷各客戶端裝置之編解碼手段,包括各傳送或接收之客戶端裝置之檔案格式。特別的是,各種得出的軟硬體資訊可為自動記載於所接收之資料封包中,或是客戶端使用者透過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所提供之使用者介面自行填入,再由此資訊分析單元203擷取出來。
於特定實施例中,客戶端所傳遞之資料為定位資訊,則此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20即包括資訊標示單元205,藉以將經轉換之定位資訊標示為一電子地圖上的位置,此電子地圖將可包裹為一檔案,傳遞至另一客戶端裝置。
資訊轉換系統20主要有資訊轉換單元207,此單元根據所判斷之接收資料之編解碼手段與欲傳送資料之解編碼手段,轉換所接收的資料為欲傳送客戶端可存取之資料。
再透過檔案產生單元209將所轉換之資料(重新解編碼)產生新的檔案,最後由傳送單元211將新的檔案傳送至欲接收檔案之一或多個客戶端裝置中。
上述客戶端所傳遞之資料可以包括全球定位訊號,與其相關的電子檔案,更可為各種數位多媒體內容。而此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所包括的資料庫則是用於儲存相對各種軟硬體資訊的編解碼手段,可以查找表(Lookup Table)方式紀錄與查詢,將對應的硬體、軟體與編解碼手段記載於其中,而接收資料之編解碼與傳送資料之解編碼的演算法或是相關方程式則同樣儲存於資料庫中,經判斷一次後,往後的判斷步驟或可省略。
本發明所揭露利用上述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的方法步驟可參考第五圖所示之實施例流程圖。
開始時,當客戶端有需求要傳遞檔案至另一客戶端中,資訊轉換系統將先得到請求訊號,經使用者確認後,再接收客戶端檔案(步驟S501),接收的對象可為一或多個客戶端裝置,能同時處理接收複數個檔案,而檔案可以簡訊(包括多媒體簡訊)、電子郵件或是服務訊息(WAP PUSH)的形式傳遞,或是以其他電子數位的傳遞方式傳送出去。接著透過檔案分析得知所需的軟硬體資訊(步驟S503),記載於檔案中的資訊可由客戶端裝置自動附加(51),可透過各種封包的檔頭(header)中的各種欄位記載軟硬體資訊,再自動分析得出;或是由使用者在初次與系統接觸時,由系統提供介面供使用者手動輸入(52)。
之後,資訊轉換系統根據資料庫內容(查找表)判斷編解碼手段(步驟S505),並據以以適當的編解碼(解編碼)手段執行轉換(步驟S507),以重新包裹產生新的檔案(步驟S509),再傳送新的檔案(步驟S511)。由接收檔案的客戶端來看,此步驟為尋常的接收檔案程序,一般操作並不受到影響。
於上述方法啟動之初,使用者應透過認證與資訊轉換系統連線,其中伺服器係直接針對客戶端使用者,可不通過特定通訊服務系統。認證的方式可包括裝置本身的硬體資訊,由資訊轉換系統直接辨識硬體資訊來確認使用者身份,或透過通訊服務系統作第一次連線的認證,往後皆可省略此步驟,或是透過使用者輸入特定認證資料,包括帳號、密碼,甚至其他各種生物認證機制等。
而第六圖則顯示本發明資訊轉換方法之另一實施例流程圖。一開始,同樣透過加入(或登入)資訊轉換系統,為得到各客戶端裝置的軟硬體資訊,本發明可由客戶端使用者傳出簡訊(其他方案還有多媒體簡訊、電子郵件、服務訊息等形式的電子資訊),簡訊中包括由使用者填入之軟硬體資等編解碼的資訊,於系統收到簡訊後,即可經對應處理欲發出的資料。
此例中,使用者再輸入欲分享的對象,此例為傳送全球定位資訊,由此資訊轉換系統接收此資訊(步驟S601),並從資訊中取得位置資訊(步驟S603)。此時,系統可透過判斷資訊是否正確(步驟S605)來防止資源浪費或是可能產生的轉換錯誤,若有錯誤(否),則進行步驟S607,回傳錯誤訊息。
若為正確(是),則接著將判斷得出的位置對應電子地圖,產生特定描述指令(步驟S609),再由系統判斷目標之編解碼手段,選擇欲轉換之位置資訊格式(步驟S611),接著轉換格式編碼(步驟S613),並傳送再經解編碼產生的新檔案(步驟S615)。
利用上述資訊轉換系統,提出如第七圖顯示本發明資訊轉換方法之另一實施例細節。
由於資訊轉換系統與一或多個客戶端裝置連線之初,資訊轉換系統將透過訊息交換得知裝置的軟硬體資訊,交換的訊息可以為客戶端與系統端間的認證資訊,傳遞的方式可以利用寄出簡訊(short message,包括多媒體簡訊)的形式,或是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傳遞,其他還包括服務訊息等其他以電子方式傳遞的形式。而認證資訊中所記載的軟硬體資訊可由客戶端裝置自動記載於認證資訊中,或是傳遞認證資訊前,由客戶端裝置之使用者透過使用者介面填入,並且經記錄於資料庫中,能供下次轉換使用。
經上述執行客戶端認證程序後(步驟S701),資訊轉換系統可與客戶端裝置成功連線,並由傳遞的訊息中取得客戶端資訊(步驟S703),接著透過分析得出客戶端裝置之軟硬體資訊(步驟S705),並判斷系統是否支援客戶端軟硬體?
若是系統尚未支援客戶端裝置(否),則如步驟S709,系統回傳錯誤訊息;若系統已支援(是),則進行後續步驟,包括如步驟S711所述,將接收客戶端裝置後續所傳遞的檔案,如定位資訊、數位內容等,格式定義(71)表示此檔案係以特定編解碼手段(包括檔案格式)處理產生。
接著如步驟S713,系統將透過特定電路或是程式比對資料庫(73),得出客戶端裝置的軟硬體資訊所對應的資訊格式與編解碼手段,經系統執行轉換程序(步驟S715),以接收客戶端使用的解編碼手段產生新的檔案,傳送至接收客戶端(步驟S717),此時已以新的格式定義(72)該檔案。接收端使用者能執行解碼並使用檔案(步驟S719)。
綜上所述,本發明透過一資訊轉換系統自客戶端裝置接收檔案,再由檔案中分析得出各客戶端裝置的軟硬體資訊,經比對得出各裝置使用之編解碼(解編碼)手段,並據執行轉換不同系統間傳遞的影、音、文字檔案,或是全球定位資訊,並產生新的檔案,以達到跨平台資料交換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均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10...客戶端
12...衛星
14...通訊服務系統
20...資訊轉換系統
1...客戶端
2...客戶端
30...網際網路
31...第一地區
32...第二地區
301...行動電話
302...手持式導航系統
101...GPS模組
103...位置資訊取得模組
105...位置資訊輸入模組
201...接收單元
203...資訊分析單元
205...資訊標示單元
207...資訊轉換單元
209...檔案產生單元
211...傳送單元
第一圖係為客戶端裝置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與不同系統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第二圖顯示本發明資訊轉換系統與不同客戶端的連線關係示意圖;
第三圖顯示利用本發明資訊轉換系統之另一實施態樣示意圖;
第四圖顯示為資訊轉換系統與客戶端的電路關係示意圖;
第五圖顯示為本發明資訊轉換方法實施例流程圖之一;
第六圖顯示為本發明資訊轉換方法實施例流程圖之二;
第七圖顯示為本發明資訊轉換方法實施例流程圖之三。
10...客戶端
20...資訊轉換系統
101...GPS模組
103...位置資訊取得模組
105...位置資訊輸入模組
201...接收單元
203...資訊分析單元
205...資訊標示單元
207...資訊轉換單元
209...檔案產生單元
211...傳送單元

Claims (34)

  1. 一種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該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係以無線通訊手段連結一或多個客戶端裝置,以執行一資訊轉換的程序,包括有:一接收單元,係用以接收該一或多個客戶端裝置所傳遞的資料;一資訊分析單元,係電性連接該接收單元,執行分析由各客戶端裝置所接收的資料,擷取其中軟硬體的資訊,並判斷各客戶端裝置之編解碼手段;一資訊轉換單元,係電性連接該資訊分析單元,根據所判斷之接收資料之編解碼手段與欲傳送資料之解編碼手段,轉換所接收的資料為欲傳送客戶端可存取之資料;一檔案產生單元,係電性連接該資訊轉換單元,由所轉換之資料產生一檔案;以及一傳送單元,將該檔案傳送至欲接收該檔案之一或多個客戶端裝置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該編解碼手段更包括各傳送或接收之客戶端裝置之檔案格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該一或多個客戶端所傳遞之資料為一定位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該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更包括一資訊標示單元,係藉以將該經轉換之定位資訊標示為一電子地圖上的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該一或多個客戶端所傳遞之資料為一數位內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經該資訊分析單元分析所得出的軟硬體資訊至少包括硬體製造資訊、硬體規格、韌體版本、軟體名稱與軟體版本。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經該資訊分析單元分析所得出的軟硬體資訊為自動記載於所接收之資料封包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經該資訊分析單元分析所得出的軟硬體資訊為各客戶端使用者透過該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所提供之一使用者介面自行填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該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包括一資料庫,該接收資料之編解碼手段與該傳送資料之解編碼手段係儲存於該資料庫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由該軟硬體資訊透過一查找表對應得出該接收資料之編解碼手段與該傳送資料之解編碼手段。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該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為一數位內容提供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該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係透過網際網路與各客戶端裝置連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其中該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係透過一行動通訊網路與各客戶端裝置連線。
  14. 一種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包括:自一或多個客戶端裝置接收一或多個檔案;由該檔案分析得出各客戶端裝置之軟硬體資訊;由該軟硬體資訊比對得出接收之檔案的編解碼手段;根據該檔案之編解碼手段與欲轉換之解編碼手段,執行轉換,產生一或多個新的檔案;以及傳送該新的檔案。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接收之檔案包括一定位資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接收之檔案為一簡訊形式傳遞。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接收之檔案為一電子郵件形式傳遞。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接收之檔案為一服務訊息形式傳遞。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軟硬體資訊至少包括該客戶端裝置之硬體製造資訊、硬體規格、韌體版本、軟體名稱與軟體版本。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軟硬體資訊係於傳遞該檔案時,該客戶端裝置自動記載於該檔案中。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軟硬體資訊係於傳遞該檔案前,由該客戶端裝置之使用者透過一使用者介面填入。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軟硬體資訊與該編解碼手段經分析得出後,儲存於一資料庫中,供下次轉換使用。
  23. 一種應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包括:執行一客戶端認證程序,其中由該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認證連接該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之一或多個客戶端裝置;取得各客戶端資訊,包括由各客戶端所傳遞之認證資訊得出之軟硬體資訊;接收一客戶端傳送之檔案;由該客戶端之軟硬體資訊判斷出該檔案之編解碼手段;執行轉換,根據欲接收該檔案之客戶端裝置之解編碼手段產生一新的檔案;以及傳送該新的檔案。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接收之檔案包括一定位資訊。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軟硬體資訊至少包括該客戶端裝置之硬體製造資訊、硬體規格、韌體版本、軟體名稱與軟體版本。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軟硬體資訊係於執行該客戶端認證程序時,由該客戶端裝置自動記載於該認證資訊中。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軟硬體資訊係於傳遞該認證資訊前,由該客戶端裝置之使用者透過一使用者介面填入。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軟硬體資訊與該編解碼手段經分析得出後,儲存於該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之一資料庫中,供下次轉換使用。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利用該客戶端裝置之軟硬體資訊,再根據一查找表判斷出相對之編解碼手段。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該取得各客戶端資訊之步驟時,包括判斷是否支援各客戶端裝置軟硬體之步驟。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若不支援其一客戶端裝置之軟硬體,即回傳一錯誤訊息。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由各客戶端所傳遞之認證資訊可以一簡訊形式傳遞。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由各客戶端所傳遞之認證資訊可以一電子郵件形式傳遞。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跨平台資訊轉換方法,其中由各客戶端所傳遞之認證資訊可以一服務訊息形式傳遞。
TW98124232A 2009-07-17 2009-07-17 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與方法 TWI428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4232A TWI428780B (zh) 2009-07-17 2009-07-17 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4232A TWI428780B (zh) 2009-07-17 2009-07-17 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4484A TW201104484A (en) 2011-02-01
TWI428780B true TWI428780B (zh) 2014-03-01

Family

ID=44813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24232A TWI428780B (zh) 2009-07-17 2009-07-17 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287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2062B2 (en) 2018-03-21 2021-11-09 Pegatron Corporation Packet identifying method and packet identify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9298B (zh) * 2011-11-09 2014-11-0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於虛擬桌面開啟檔案之雲端系統、於虛擬桌面開啟檔案之方法以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TWI496078B (zh) * 2012-05-18 2015-08-11 Heimavista Inc 跨系統平台微型應用程式之建置系統、建置方法
TW201333903A (zh) * 2013-04-16 2013-08-16 Global Cloud Computing Corp 雲端廣播互動式教學系統及其方法
CN110609894A (zh) * 2018-05-28 2019-12-24 吴俊逸 基于文字挖掘的资料交换平台及利用其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2062B2 (en) 2018-03-21 2021-11-09 Pegatron Corporation Packet identifying method and packet identify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4484A (en) 2011-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8392B1 (e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servitization architecture
CN101960821B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支持多个定位协议版本的方法及设备
CN100452912C (zh) 允许独立于蜂窝通信系统来处理定位服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系统
TWI428780B (zh) 跨平台資訊轉換系統與方法
KR101312794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다양한 위성 포지셔닝 시스템과 관련된 감도 지원 정보를 요청/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3751936B2 (ja) 時刻整合システム及び時刻整合方法
US20120220231A1 (en) C2x communication with reduced data volume
US20120066034A1 (en) Online account to mobile device link
DK2144460T3 (en) A method, system, packet data gateway,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roviding connection to the supply of data
EP241077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location service
RU2015130846A (ru) Обработка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ых данных для глобального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CN108226956B (zh) 一种差分数据保护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14124925B (zh) 一种电子邮件的同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13038B (zh) Ip地址判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20165043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d tagging
US2011026477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ly operating web browser and local resource in mobile terminal
JP2005510818A (ja) クライアントおよびサーバを有す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がブラウザ性能をも有す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US77072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systems via e-mail
US8560730B2 (en) Transfer of contact data to a navigation device
EP2424277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service group cre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40254724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position-related information of cellular equipment
CN102239677B (zh) 在用户面位置协议中的专有扩展方法及设备
CN112217644B (zh) 数字签名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1662430A (zh) 定位信息发送系统及方法
CN112398842B (zh) 访问外网数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网关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