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4694B - 利用排定上鏈功率之負載估測 - Google Patents

利用排定上鏈功率之負載估測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4694B
TWI424694B TW096149981A TW96149981A TWI424694B TW I424694 B TWI424694 B TW I424694B TW 096149981 A TW096149981 A TW 096149981A TW 96149981 A TW96149981 A TW 96149981A TW I424694 B TWI424694 B TW I4246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ceived
amount
measured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9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49860A (en
Inventor
Karl Torbjorn Wigren
Original Assignee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iled Critical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ication of TW200849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9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4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46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3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taking into account loading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7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R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Description

利用排定上鏈功率之負載估測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用於蜂巢式通信系統中之負載估測之方法及裝置。
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CDMA)電信系統具有許多可用於電信服務之未來發展之有吸引力的特性。(例如)WCDMA及類似系統中之一特定技術挑戰為增強型上鏈通道按時間間隔之排定,其中干擾條件為有利的,且其中正提及之小區之上鏈中存在足夠容量以支援增強型上鏈訊務。眾所熟知,小區之現存使用者均對WCDMA系統之上鏈中之干擾位準有貢獻。另外,鄰近小區中之終端機亦對相同干擾位準有貢獻。此係因為當利用分碼多重存取(CDMA)技術時,一小區之所有使用者及共用通道以相同頻帶傳輸。小區之負載直接與相同小區之干擾位準有關。
為了維持小區之穩定性,需要將負載保持在某一位準以下。此係必然的,因為多數上鏈使用者通道(至少在WCDMA中)經受功率控制。此功率控制旨在將每一通道之接收功率位準保持在某一信號干擾比(SIR),以便能夠滿足特定服務要求。此SIR位準通常為使得無線電基地台(RBS)中之接收功率為低於干擾位準若干dB的位準。所謂的耙型(RAKE)接收器中之解展頻接著將每一通道增強至一信號位準,在該信號位準下,可(例如)藉由稍後位於信號處理鏈中之通道解碼器及語音編解碼器進一步處理經傳 輸之位元。
因為RBS試圖將每一通道保持在其特定較佳之SIR值,所以以下情況可能會發生:一額外使用者或一現存使用者之叢發性資料訊務提高干擾位準,藉此瞬間減小其他使用者之SIR。RBS之回應為向所有其他使用者命令一功率增加,此更增加干擾。通常此過程在某一負載位準以下保持穩定。在將突然出現一高容量通道之狀況下,干擾增量變大且不穩定性之風險(所謂的功率急衝(power rush))增加。因此必須排定高容量上鏈通道(如WCDMA中之增強型上鏈(E-UL)通道),以使得可確保不穩定性得以避免。為了進行此排定,必須估測RBS或連接至RBS之任何節點中之瞬間負載。此致能對留下不穩定性點之容量裕量之評估。
(例如)CDMA系統中之小區之負載通常係指與功率有關之某一量,通常為雜訊增量(noise rise)或熱增量(RoT)。必須確定諸如總功率位準及雜訊底部(理想地為熱雜訊)之功率量。根據先前技術之高度波動之功率量或雜訊底部的確定通常與相對大之不確定性相關聯,其量值甚至可與整個可用容量裕量之量值處於相同數量級。因此實際上在不改良連接至增強型上鏈通道之負載估測之情況下實施增強型上鏈通道功能性將非常難。
確實存在若干雜訊增量量測。最重要之量測可能為經界定為小區之總干擾與RBS之接收器之熱雜訊功率底部的商的熱增量(RoT)。其他量測包括(例如)關於熱雜訊底部之頻帶內非WCDMA干擾。
此處可提及:一需要用於其控制之負載估測的同等重要之參數為小區之覆蓋。覆蓋通常係關於需要以特定SIR操作來正常作用之特定服務。上鏈小區邊界則由一以最大輸出功率操作之終端機來界定。RBS中之最大接收通道功率藉由終端機之最大功率及至數位接收器之路徑損失來界定。因為路徑損失為終端機與RBS之間的距離之正函數,所以得到一距RBS之最大距離。在所有方向中所獲得之距RBS的此距離界定覆蓋。
因而現在斷定,干擾位準之任何增加導致不能夠藉由增加的終端機功率補償之減小的SIR。因而,需要減小路徑損失以維護服務。此意謂終端機需要移至較接近RBS,亦即,減小小區之覆蓋。
自以上論述,顯然,為了維護操作者已計劃好之小區覆蓋,必須將負載保持在一特定位準以下。此意謂對於覆蓋,負載估測亦係重要的。詳言之,自RBS中之增強型上鏈訊務之快速排定中的覆蓋觀點來看,負載估測係重要的。此外,控制若干RBS之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中之允入控制及擁塞控制功能性亦受益於關於小區之瞬間雜訊增量之準確資訊。
改良負載估測之一種方法揭示於公開的國際專利申請案WO 2006/076969[1]中。一功率量(較佳為瞬時總的接收寬頻功率與用於相同小區中之所有鏈路之功率的瞬時總和之間的一差值)之一最小值用作熱雜訊底部之一上限之一估測。然而,估測原理並不考慮可能在(例如)RBS之集合上 之真實熱雜訊底部功率的機率分布上可用之先前資訊。此外,藉由上述想法獲得之熱雜訊功率底部之估測總是偏向高於實際值。此係必然的,因為熱雜訊底部功率、鄰近小區WCDMA功率與非WCDMA頻帶內干擾功率之總和總是至少與僅熱雜訊功率底部一般大。因此,當在一確定時間間隔上估測最小值時,總是獲得一大於真實熱雜訊功率之值。此之結果為雜訊增量總是被低估,亦即,小區之負載被低估。結果可能為太積極排定,從而導致(例如)小區不穩定性。
允入控制根據硬體資源及根據負載確保一小區中之使用者之數目不會變成大於可處理之數目。太高之負載首先表明本身服務品質太差,此事實由外部功率控制迴路藉由SIR目標之增加來處理。原則上,此反饋迴路亦可能引入功率急衝(power rush),如先前節中所描述的。
允入控制功能可藉由調節使用者之數目及受RNC控制之每一小區所允許之訊務的對應類型而防止上述兩種效應。
為了調節使用者之數目,RNC需要具有用於計算一小區之負載之量測的構件。接著將小區之負載之此量測與一臨限值相比較,且在假設性添加新使用者之後,若預測小區之負載保持在該臨限值以下,則接受新使用者。需要用於允入控制功能之改良負載量測,以使得可在不犧牲小區穩定性限制之情況下接受較高數目之使用者。
為了提供熱雜訊功率底部之良好估測,應考慮較佳的功率差值。然而,此需要眾多鏈路功率量測之收集及報告, 此使得實際上不可能在不同於RBS之節點中執行該方法。
本發明之一般目標為提供用於負載估測之改良方法及配置。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給出雜訊底部之更準確之確定的方法及配置。本發明之又一目標為提供用於促進在各種種類之通信網路節點處執行負載估測之方法及配置。
上述目標藉由根據所附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方法、裝置及系統來達成。一般而言,在一第一態樣中,一用於提供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中之負載參考資料之方法包含針對複數個實體量測接收的總寬頻功率及量測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選擇對應於小區功率量之狀態變數並選擇對應於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及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的狀態變數之量測函數。利用選定量測函數自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及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估測與選定狀態變數有關之一第一功率量之一機率分布。基於第一功率量之至少經估測之機率分布計算一雜訊底部量測之一條件機率分布。基於雜訊底部量測之經計算的條件機率分布提供負載參考資料。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功率量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與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間的差值之差值量測。
根據一第二態樣,一用於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中之增強型上鏈排定之方法包含根據第一態樣提供負載參考資料及基於經提供之負載參考資料排定增強型上鏈訊務。
根據一第三態樣,一用於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中之允 入控制之方法包含根據第一態樣提供負載參考資料及基於經提供之負載參考資料控制允入。
根據一第四態樣,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之一節點包含用於針對複數個實體獲得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構件及用於針對該複數個實體獲得表示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的量之構件。該節點進一步包含用於自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及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估測一第一功率量之一機率分布的構件。用於估測之該構件連接至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該構件及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的量之該構件。用於估測之該構件經配置以藉由對應於小區功率量之選定狀態變數且藉由對應於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及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的狀態變數之選定量測函數而操作。第一功率量與選定狀態變數有關,藉此用於估測之構件經配置以利用選定量測函數估測第一功率量之機率分布。
根據一第五態樣,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包含根據第四態樣之至少一節點。
本發明之一優點在於:其致能實際上可在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之各種節點中執行的準確之負載估測。此外,移除高度負載之小區中的人為高雜訊底部之任何風險。
貫穿整個揭示案,方程式中之粗體字母係指向量或矩陣量。
在諸圖式中,對應參考數字用於類似或對應零件。
當前實施方式受益於關於如何執行負載估測及與負載估測相連之問題的稍微較深之理解。關於參考及量測點、功率量測、功率控制迴路、雜訊增量、雜訊底部之可觀測性及雜訊增量估測之描述於WO 2006/076969中發現且一般意義上亦可應用於本揭示案。
圖1為說明關於負載估測之條件之圖。經界定為總功率與如在天線連接器處所量測之熱雜訊位準P N (亦被稱作雜訊底部)之間的比率之雜訊增量N R 為負之之一量測。高於一雜訊增量臨限值,情況變得不穩定。總位元率與雜訊增量N R 之間的關係曲線100自控制迴路之設計而已知,且一旦已確定瞬時雜訊增量N R ,就可執行額外通道之排定。極點容量C pole 表示每秒內位元之最大位元率容量。臨限值與藉由熱雜訊位準P N 界定之位準之間的一典型差值ΔN 通常為7 dB。然而,雜訊底部或熱雜訊位準P N 通常不可得到足夠準確度。
圖2結合一RBS 20說明對功率量測之貢獻。RBS 20與一小區30相關聯。在小區30內,呈現若干行動終端機25,行動終端機25與RBS 20在不同鏈路上通信,每一鏈路向總接收功率貢獻(t )。小區30在同一WCDMA系統內具有若干鄰近小區31,每一鄰近小區31與一RBS 21相關聯。鄰近小區亦包含行動終端機26。行動終端機26發射射頻功率且所有該等貢獻之總和藉由P N 來表示。亦可存在其他網路外部輻射源,諸如,雷達站41。來自該等外部源之貢獻藉由P E 來表示。最後,表示雜訊底部功率之P N 項由接收器本身產生。
一總寬頻功率量測可藉由下式來表達: 其中
且其中e RTWP (t )模型化量測雜訊。
可用數學方法證明:P E+N (t )及P N 之一線性估測並非為一可觀測問題。僅總和P E+N +P N 可自可用量測觀測到。
WO 2006/076969中用於熱雜訊功率底部之估測的原理係將其估測為經量測或經估測之功率量之最小值。正提及之功率較佳為雜訊底部之功率與鄰近及外部干擾之功率的總和,或總的接收寬頻功率。藉由上述想法獲得之熱雜訊功率底部之估測總是偏向高於實際值。此係必然的,因為熱雜訊底部功率、鄰近小區WCDMA功率與非WCDMA頻帶內干擾功率之總和總是至少與熱雜訊功率底部本身一般大。此之結果為雜訊增量被低估,亦即,小區之負載被低估。結果可能為太積極排定,從而導致(例如)小區不穩定性。
參看圖3,另一可能之解決方案之一實施例基於熱雜訊功率底部及雜訊增量之軟估測而提供一不同原理。在最先進之形式中,在三個主要區塊51、52、53中執行可能的雜 訊增量估測。
第一區塊51(亦即,功率估測區塊)應用一估測演算法以用於估測隨後之處理區塊所需之某些功率量。在當前實施例中,該估測為所謂的擴展卡爾曼濾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具體言之,區塊51接收若干輸入61A-E,包含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RTWP)61A、通道i 之經量測之程式碼功率與干擾比(C/I)61B、用於通道i 之β因子61C、用於通道i 之程式碼之數目61D、由一快速功率控制迴路命令之對應程式碼功率與干擾比61E,且提供包含功率估測62A、63A及對應標準差62B、63B之輸出。輸出62A為一功率量之估測,該功率量為鄰近小區WCDMA干擾功率、頻帶內非WCDMA干擾功率與熱雜訊底部功率之總和,且輸出63A為經估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RTWP)且輸出63B為對應方差。功率量之方差與功率量之經估測的平均值一起界定功率量的經估測之機率分布函數(PDF)。當輸出係來自一擴展卡爾曼濾波器配置時,此等參數僅為界定由該濾波器產生的經估測之(近似的)高斯分布所需之參數。因此,給出足夠資訊以界定功率估測之整個機率分布資訊。本發明之主要範疇集中於與此區塊51相關聯之問題。
一第二區塊52在當前實施例中應用貝葉斯(Bayesian)估測技術以便計算以上所提及之功率量中之一者的一極值64的一條件機率密度函數。該估測係基於來自第一區塊51之若干經估測之機率分布。在當前實施例中將給出關於雜訊 底部功率之一先前期望之機率分布的資訊之參數66提供至條件機率分布估測區塊52,以便達成一最佳估測。
一第三區塊53執行雜訊增量估測。在當前實施例中,此藉由計算來自區塊51的瞬間估測之RTWP分布63A、63B之商的條件機率分布及雜訊功率底部64之條件機率分布來執行。雜訊增量估測65較佳經計算為商之條件機率分布的一條件平均值。
不幸地,圖3之實施例具有某些較小缺點。為達成雜訊底部之最佳可能估測,需要利用所有輸入變數61A至61E。然而,眾多輸入要求一非常複雜之估測演算法,此又需要大的計算能力。可藉由引入複雜性減小而提供近似值,該等近似值仍給出可信任的估測。將所有輸入61A-E用於估測之另一缺點在於:在執行實際估測之節點處,對應量測必須可用。該等量測通常在RBS中執行且RBS中所執行之估測將因此為可能的。然而,對於(例如)RNC而言,能夠執行該估測亦可為有益的。在該等狀況下,必須將所有量測信號傳輸至RNC,此在實踐中變成極需大量資源。
用於在RNC處執行之估測之一實際解決方案將為使估測僅基於RTWP量測61A。然而,在此種狀況下,估測程序在負載沈重之系統中將經歷某些困難。事實上,咸信在未來,排定增強型上鏈負載在某些小區中於非常長之時段期間可能為高的。僅基於RTWP量測之負載估測解決方案在該等情況下可導致雜訊底部之一錯誤估測,因為在低的總 負載情況下沒有或至少非常少之量測可用。此又可導致可損及小區穩定性的使用者之嚴重的過度排定。必須避免該效應。
圖4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負載估測配置之一實施例。在最先進之形式中,此處亦在三個主要區塊51、52、53中執行雜訊增量估測。然而,在當前狀況下,量測輸入包含兩組量。如先前實例中而將RTWP 61A之量測提供至功率估測區塊51。此外,亦利用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61F之量測作為功率估測區塊51之輸入。設計開發中之一般假設為RTWP量測61A與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61F之量測均經歷相同信號鏈。另外提出,需要RTWP量測61A與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61F之量測參考相同雜訊功率底部。通常,若在晶片層級(chip level)總計RTWP且在數位接收器鏈之相同階段藉由一合適解展頻操作計算增強型上鏈功率,則係如此之情況。
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RSEPS)事實上構成以上所提及之程式碼功率之總和的一部分。可以一數學方式將其表示為:
其中P Voice 表示未利用增強型上鏈設施之傳輸,且大部分包含"正常"語音傳輸。增強型上鏈傳輸關於傳輸功率可具有高且平均之負載的特性。相反,語音傳輸在其性質上通常替代為極具叢發性。即使在高語音傳輸負載下,亦存在 對小區之總功率之瞬時貢獻低之實體。此意謂若僅呈現語音傳輸,則適當之雜訊底部之估測為可能的。
將非常適合於估測雜訊底部之功率量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與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間的差值。此功率量將具有通常非常小或具有一叢發性特徵之貢獻,此意謂真實雜訊底部附近之低值係相當可能的。
幸運地,NBAP及RNSAP協定之最近版本考慮到接收的總寬頻功率(RTWP)、經估測之熱雜訊底部以及一表示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RSEPS功率)之量的信號傳輸。表示RESPS之量(RSEPS (t ))在標準中經給定為RSEPS功率與RTWP之間的對數商。表示RTWP之量(RTWP (t ))在標準中經給定為RTWP本身。又,在NBAP中提供一雜訊底部量測報告,亦被稱作參考接收的總寬頻功率。編碼此等訊息之細節出現於公開之可用標準中,見[2]、[3]。因而,對於本發明揭示案,編碼不重要。然而,重要的係理解當前演算法可位於(例如)NBAP介面之兩側上(亦即,在RBS與RNC中)。
在下文之實例中,一擴展卡爾曼濾波器用作本發明內有用之估測演算法之一當前較佳(但非專用)之實例。關於將可能用於相同目的之估測演算法之其他非專用實例為:二階擴展卡爾曼濾波、迭代擴展卡爾曼濾波、高斯求和濾波、一般非線性貝葉斯估測及粒子濾波,見(例如)[4]。
所有估測中之一重要部分為狀態空間及量測模型。下文將詳細呈現一實施例。用以描述小區之用於雜訊增量估測 器中之功率的一般狀態空間模型為:
此處x (t )為由與一特定小區相關聯之各種功率組成的狀態向量。選擇狀態變數以對應於小區功率量。w (t )為表示模型誤差之所謂的系統雜訊,y (t )為由小區中執行之功率量測組成的輸出向量。e (t )表示量測誤差。a (x (t ))描述可能之非線性動態模型,而向量c (x (t ))為可能之非線性量測向量,該向量為系統之狀態之函數。最後,t 表示時間且T 表示取樣週期。選擇狀態變數之量測函數以對應於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及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的量。
為了提供數位接收器中之剩餘功率之估測(亦即,接收的總寬頻功率減去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需要引入至少一狀態之模型。若亦將計算一雜訊增量量測,則較佳利用至少兩個狀態。狀態之選擇原則上照例為任意的。然而,當前實施例中之一自然決策為利用描述RSEPS功率之一個狀態及描述功率之"剩餘"(此處表示剩餘功率)之一個狀態。
注意兩個此等狀態均描述功率且因此必定為正,其需要包括一非零平均值。該等平均值經模型化為隨機移動分量(random walk component)。進一步假定:在處理之前已利用(例如)dBm標度將用對數界定之任何功率量測變換至線性功率域。
在當前實施例中,藉由提供額外狀態變數進一步模型化動態。較佳地,選擇一額外狀態向量來模型化經估測之功率量之動態。此導致狀態定義:
此處(7)參考(4)。x RSEPSPower (t )表示對應於藉由分數RSEPS量表示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狀態, x RSEPSPowerDynamics (t )表示用於模型化藉由RSEPS量表示之功率之動態的功率狀態變數。此動態藉由矩陣A 1 RSEPSPower (t )及A 2 RSEPSPower (t )來描述,其中主要引入時間方差以考慮引入時間可變自適應頻譜分析處理。量w RSEPower (t )為對應於分數RSEPS量之功率之過程雜訊(亦即,隨機模型誤差)。記數法對於描述剩餘功率之量係相同的。
此處強調藉由x Residual (t )及對應的經估測方差來給出待饋入隨後雜訊功率底部估測步驟中的量。
尚須界定過程雜訊之統計特性。照例此等量可經模型化為滿足以下等式之白高斯零平均值隨機過程:
此處E [.]表示統計期望值。注意,沒有功率動態之特定狀況易藉由刪除對應狀態及矩陣區塊來獲得。
此處可注意,藉由提供額外狀態變數之動態模型之引入可應用於更一般之狀況,例如,在圖3之實施例上。彼一般設定亦包括將項b (t )u (t )添加至(4)之控制變數u (t ),其中u (t )表示一已知輸入且b (t )為一時間變化增益函數。代替(4),獲得以下狀態空間模型:
接著如在(5)至(8)中針對每一程式碼功率利用一組矩陣而引入動態。若僅量測RTWP,則明顯地省略程式碼功率矩陣。
首先,考慮一般量測模型化。注意,通過NBAP及RNSAP協定可用之RSEPS量測RSEPS measurement (t )經表達為經界定用於聯合量測且經界定正好在相同時間間隔上的RTWP量測之一對數分數,顯然,量測方程式變成非線性的。藉由 以下等式給出非線性量測模型:
此處x RSEPSPower (t )表示RSEPS量之真實功率,e RSEPSPowert (t )表示對應量測不確定性且q RSEPS (.)為RSEPS量測之量化函數。RTWP量測經類似界定,
其中RTWP以dBm為單位而量測且其中所有功率狀態變數以瓦特為單位。記數法類似於RSEPS量測之記數法。藉由以下等式假定量測干擾為零平均值(高斯及白色):
量化通常細微,足以被忽略。若否,則可如先前技術中已知的進行處理。此處假定忽略量化。
首先,描述以下狀況:其中RTWP功率及RSEPS之量測彼此有關,亦即,其中表示RSEPS量測之量明確地依RTWP而給出。更特定言之,一第一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與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間的一線性或對數商,且一第二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表示RSEPS功率量測之量因此經給定為關於RTWP之一線性或對數商。
在此實施例中,在忽略量化效應的情況下,保留(12)之 原始定義。此在泰勒級數展開(Taylor series expansion)之後給出: 其中
此處RTWP powermeasurement (t ))及RSEPS powermeasurement (t )為以瓦特為單位之人為功率量測,其在(13)及(16)解出狀態變數時得到。(13)之一類似處理導致: 其中
此外,交叉耦合(cross coupling)變成:
必然的,可將對應於(4)之量測方程式用公式表示為:
在另一實施例中,基於線性量測,在忽略量化效應的情況下,僅將(12)之原始定義變換至線性功率域。此在泰勒級數展開之後給出: 此處
(13)之一類似處理導致:
因此,(28)之方差及(26)之交叉耦合變成:
因而斷定,可將對應於(4)之量測方程式用公式表示為:
現描述表示RTWP及RSEPS功率之量測之量獨立的狀況。在此狀況下,直接根據功率且不依RTWP而給出表示RSEPS功率量測RSEPSPower measurement (t )的可用量。更特定言之,一第一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且一第二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接收的總寬頻功率。在此小節中,首先將量測線性化。為此,假定RTWP (t )>>e RTWP (t )。此意味利用泰勒級數展開,(12)之近似值如下: 其意味:
最後,假定功率雜訊之間的獨立性,因而斷定:
(13)之一類似處理導致:
因此,(39)之方差及(37)之交叉耦合變成:
接著,利用藉由(37)至(41)界定之人為量測,因而斷定,可將對應於(4)之量測方程式用公式表示為:
上述方程式界定量測過程之線性化實施例。
藉由選擇實際估測演算法之輸入信號作為自真實原始量測獲得之人為量測來給出另一可能性。實際估測演算法之RSEPS功率之一輸入信號可為自分別表示RTWP及RSEPS功率之量測之量推出的一人為輸入。藉由簡單地將商與RTWP相乘為一新的人為量測,上述方法藉此亦可用於表示RSEPS功率之量測之量為商形式的狀況。
因為最終最感興趣之量為剩餘功率,所以可再次利用界定新的人為量測之技巧。可將新的人為量測界定為分數剩餘功率之近似值。在此種狀況下,一第一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與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間的一互補商,且一第二選定之量測函數對應於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術語"互補商"在此處意謂高達1之互補部分,亦即,1減去商。以數學形式將此給定為:
然而,注意,在濾波中需要用RTWP量測擴充量測,以便產生進一步處理所必需之一絕對功率值。接著必須相應地修改量測方程式。
藉由利用人為量測方法,甚至存在利用負載估測器之單一輸入解決方案之可能性。在此種狀況下,一單一量測輸入可經界定為剩餘功率。此藉由組合分別表示RTWP及RSEPS功率之量來達成。一第一選定量測函數則對應於一互補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然而,注意,仍需要兩個量測,此等兩個量測在卡爾曼濾波器之處理之前加以 組合。術語"互補功率"在此處意謂高達RTWP之互補部分,亦即,RTWP減去RSEPS功率或RTWP乘以(1減去RSEPS商)。以數學形式將此給定為:
在此狀況下,一對應於剩餘功率x Residual (t )之單一狀態可用於估測演算法中。然而,因為來自估測濾波器之輸出較佳亦用於(例如)稍後之雜訊增量估測,所以較佳地具有可用RTWP之一估測。因此,一第二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接收的總寬頻功率。接著必須相應地修改量測方程式。
單一輸入卡爾曼濾波器之細節為:初始化 迭代 結束。
在(49)中,RSEPC為RSEPSPowerComplement(參照(48))之縮寫。x RSEPC (tt -T )表示RSEPC之一步預測,而x RSEPC (tt )為卡爾曼濾波器估測。對應方差分別為P RSEPCP (tt -T )及P RSEPCP (tt )。(t )為時間可變卡爾曼濾波器增益。
在上述關係式中,已假定狀態對應於某些實體上有意義之功率。然而,只要RSEPS功率與RTWP線性獨立,其任何線性疊加均可用作狀態。另一明顯之選擇為使RSEPS功率及RTWP本身作為狀態。又一選擇為使RTWP及剩餘功率作為狀態。在後者之狀況下,剩餘功率之估測易用於雜訊底部確定,而RTWP之估測可用於雜訊增量估測之稍後階段中。
為了描述線性疊加之程序,出於簡單起見假定狀態模型中不包括動態。藉由以下等式界定新狀態: 此處
為一非奇異變換矩陣。注意,當已界定此種矩陣時,狀態:
用於卡爾曼濾波器之狀態模型中。藉由在該等量測方程式中插入以下關係式,對應於以上所論述之替代方程式形成新量測方程式:
接著繼之以如上所概述的利用泰勒級數展開之相同程序獲得擴展卡爾曼濾波器之處理所需之剩餘量。
以下為以上所提及之重要的特定狀況:
上述模型之一特定問題為藉由矩陣(5)及(6)表達之未知動態。在不能先驗確定未知動態之狀況下,需要在線上估測未知動態。此為可用許多方式處理之標準信號處理問題。用於處理該問題之一種特定方式為借助於(4)之狀態向量x (t )之擴展、藉由一未知參數向量θ(t )(亦即,藉由如下定義一新狀態向量)而引入模型之參數化:
接著對此聯合狀態向量應用下文之擴展卡爾曼濾波器,從而導致所求量之自適應估測。估測藉此包含所謂的自適應頻譜估測,在當前實施例中,該頻譜估測對應於模型化 狀態之動態之額外狀態變數。
為了說明該程序,考慮估測一自回歸模型以用於(6)之剩餘功率的狀況。此可藉由引入回歸模型而獲得:
其中未知之參數向量藉由以下而給出:
藉由假設隨機移動模型
因而斷定,可概括(6)以形成如下藉由(4)描述之形式: 其中
許多其他替代實施例係可能的。(例如)可能離線應用頻譜估測及界定完全線性之機制。
現已界定所有量且可藉由上述狀態模型與量測模型之任何組合應用估測演算法。在當前實施例中,應用一擴展卡爾曼濾波器。藉由以下矩陣及向量迭代給出此濾波器:
藉由濾波器迭代(63)引入之量如下。(tt -T )表示基於高達時間t -T 之資料之狀態預測,(tt )表示基於高達時間t 之資料之濾波器更新,P (tt -T )表示基於高達時間t -T 之資料的狀態預測之協方差矩陣,且P (tt )表示基於高達時間t 之資料的濾波器更新之協方差矩陣。C (t )表示線性化量測矩 陣(圍繞最當前之狀態預測之線性化),K f (t )表示時間可變卡爾曼增益矩陣,R 2 (t )表示量測協方差矩陣,且R 1 (t )表示系統雜訊協方差矩陣。可注意,R 1 (t )及R 2 (t )常常用作濾波器之調諧變數。原則上,濾波器之頻寬受R 1 (t )及R 2 (t )之矩陣商控制。
藉由提供初始值至(tt -T )及P (tt -T )而初始化濾波器。
藉由上述估測達成第一功率量之機率分布。該第一功率量與選定狀態變數有關,其較佳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與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間的差值。利用選定量測函數自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及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的量達成機率分布。此機率分布可進一步用於(例如)負載估測目的,如此處在下文所描述的。亦可將機率分布傳輸至執行隨後估測之其他單元。以此種方式,可在一節點中達成來自區塊51之機率分布,而在另一節點中執行提供(例如)雜訊增量中的隨後步驟。
返回圖4,可在一個或不同單元或節點中提供不同區塊51-53。然而,雜訊增量估測之實際操作不受影響。當前實施例中之第二區塊52利用由第一區塊51提供之若干機率分布且應用貝葉斯估測技術以計算以上所提及之第一功率量之一極值64的一條件機率密度函數。通常,此極值為表示一雜訊底部量測的一最小值。
一第三區塊53基於自第二區塊52所獲得的雜訊底部量測之經計算的條件機率分布提供負載參考資料。負載參考資料在當前實施例中為一雜訊增量估測。提供負載參考資料 在當前實施例中包含計算一軟雜訊增量量測。該軟雜訊增量量測為一經估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與雜訊底部量測之條件機率分布的商之條件機率分布的條件平均值。
在其他應用中,其他負載參考資料可為感興趣的,例如,雜訊底部估測本身。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最後步驟可接著包含計算雜訊底部量測之條件機率分布的一平均值作為所需要的雜訊底部估測。
可藉由圖5A之流程圖概述並說明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一實施例。用於提供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中之負載參考資料之程序在步驟200中開始。在步驟210中,在複數個實體處量測接收的總寬頻功率。在步驟212中,針對相同複數個實體且在相同無線電鏈條件下量測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步驟210及212因此通常同時執行。藉此提供表示經量測功率之量。在特定實施例中,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為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與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間的商。
在步驟214中,估測第一功率量之機率分布。第一功率量與一估測演算法之選定狀態變數有關,且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與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間的差值之量測。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小區功率量。自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及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進行估測。該估測利用選定狀態變數的選定量測函數。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及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 上鏈功率的量。
在步驟216中,基於第一功率量之至少若干經估測之機率分布計算一雜訊底部量測之一條件機率分布。在步驟218中,基於雜訊底部量測之經計算的條件機率分布提供負載參考資料。程序在步驟299中結束。
如上進一步所描述的,可以各種方式利用藉由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例如,圖5A之實施例)提供之負載參考資料。本發明係關於分碼多重存取蜂巢式電話系統中之負載估測領域。諸如增強型上鏈排定及允入控制之若干無線電資源管理(RRM)演算法依賴於上鏈負載之準確估測。
為了保留小區之穩定性,且為了增加容量,快速增強型上鏈排定演算法操作以將負載保持在某一位準以下。可基於負載參考資料排定增強型上鏈訊務。此通常在RBS中執行。圖5B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用於增強型上鏈訊務排定之方法的一實施例之步驟的流程圖。步驟200-218及299與圖5A中之步驟類似。在步驟220中,基於負載參考資料排定增強型上鏈訊務。
控制若干RBS之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中之允入控制及擁塞控制功能性亦受益於關於其控制之每一小區之瞬間雜訊增量的準確資訊。RNC功能性藉以影響小區效能之頻寬顯著地比上述對於增強型上鏈排定所描述之頻寬小,然而,以上針對增強型上鏈所論述的對小區穩定性之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對RNC之允入控制功能性亦有效。RNC因此亦受益於負載參考資料之提供且可使允入控制基於該負載參 考資料。圖5C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用於允入控制之方法的一實施例之步驟的流程圖。步驟200-218及299與圖5A中之步驟類似。在步驟228中,將負載參考資料信號傳輸至通信網路之另一節點(通常為RNC)。若步驟214-218之一者或若干者在RNC中執行,則此步驟當然可與方法流中較早之其他資料信號傳輸步驟交換。在步驟230中,基於負載參考資料控制允入。
容易在接收器信號處理鏈中的任何點處應用上述演算法以用於估測雜訊增量。舉例而言,如在一干擾消除步驟之後所觀測到的,可對信號執行估測。
干擾消除或多使用者偵測為旨在減小無線電接收器中之干擾之技術。該技術可以其最基本之形式如下加以解釋。考慮具有同時與一基地台通信之兩個終端機之CDMA通信系統。為了解碼來自終端機之傳輸,通常在基地台中應用若干信號處理步驟。此等步驟之結果產生一描述(例如)多路徑無線電傳播之通道模型,其通常經表達為一有限脈衝回應(FIR)濾波器及一解碼符號序列。因為CDMA系統利用一單一頻帶用於通信,所以上述兩個量之品質受到由其他終端機之傳輸造成之干擾的負面影響。干擾消除(IC)之一特定實施例之想法為利用該等使用者之一者的經估測之通道模型以及經解碼之傳輸,以產生接收器中所得干擾之模型且在執行用於另一使用者之一更新通道估測及解碼時,自接收的總信號中減去此經模擬之干擾。在經模擬之模型良好之狀況下,用於另一使用者之干擾條件可根本上得到 改良,因此改良另一使用者之通道模型與解碼。可接著將上述程序顛倒以執行另一使用者/干擾對之IC。易理解,可藉由重複地利用上述步驟執行若干迭代而進一步改良程序。
現代干擾消除演算法將上述程序用公式表示為一所謂的多使用者偵測問題,其中利用矩陣表述針對一小區中之所有使用者共同執行上述步驟。
對一經干擾消除之信號執行負載估測,RTWP量測變成一對應的經干擾消除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量測,亦即,如在干擾消除之後所觀測到的。換言之,首先對實際接收的無線電信號執行干擾消除。接著執行接收的總寬頻功率及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步驟。
圖6說明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70,其包含受益於準確負載估測之至少一節點90。在以上描述中,假定功率估測涉及上鏈通信。功率量測在該等狀況下係藉由一通用行動電信系統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UTRAN)71中之一節點90(通常為一無線電基地台20)執行。一行動終端機25與UTRAN 71中之RBS 20無線電接觸。因此,在此實施例中,RBS 20包含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構件80。因為實際量測亦係在RBS中執行,所以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構件80在此實施例中包含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構件180。此外,在此實施例中,RBS 20亦包含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的量之構件81。因為實際量測亦係在RBS 中執行,所以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的量之構件81在此實施例中包含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構件181。
在當前實施例中,RBS 20進一步包含用於估測第一功率量之機率分布之構件151,構件151連接至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構件80及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之量的構件81。自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及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進行估測。用於估測之構件151根據以上描述經配置以藉由對應於小區功率量之選定狀態變數及對應於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及表示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的狀態變數之選定量測函數而操作。第一功率量與選定狀態變數有關。用於估測之構件151藉此經配置以利用選定量測函數估測第一功率量之機率分布。
在當前實施例中,RBS 20進一步包含用於計算一雜訊底部量測的一條件機率分布之構件152,構件152連接至用於估測之構件151。一雜訊底部量測之條件機率分布係基於第一功率量之至少若干經估測之機率分布。
在當前實施例中,RBS 20亦包含用於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構件153,構件153連接至用於估測之該構件151及用於計算之該構件152。負載參考資料之提供係基於雜訊底部量測之經計算的條件機率分布。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用於估測之構件151包含圖4之第一 區塊51,且用於計算之構件152包含圖4之第二區塊52。用於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構件153較佳包含圖4之第三區塊53。然而,在一替代實施例中,用於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構件153可包含用於建立雜訊底部量測之條件機率分布的一平均值之構件。此等構件151-153可經實施為獨立單元或至少部分整合之單元。
在圖6之實施例中,RBS 20亦包含一用於在CDMA無線通信系統70內傳輸負載參考資料之傳輸器82。無線通信系統70在此實施例中包含一UTRAN 71及一核心網路CN 73。RBS 20受一RNC 72控制,RNC 72又連接至核心網路CN 73之一行動服務交換中心/訪客位置暫存器(MSC/VLR)74及一服務通用封包無線電系統支援節點(SGSN)75。圖6之實施例有利地應用於增強型上鏈訊務排定。
在根據圖6之特定實施例中,用於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構件153包含用於建立雜訊底部量測之條件機率分布的一平均值之構件。此平均值可由傳輸器82作為雜訊底部之量測與RTWP之量測一起傳送至RNC 72。RNC 72則包含用於執行用雜訊底部量測除RTWP以達成一雜訊增量量測的構件。接著可能將該雜訊增量量測用於(例如)允入控制目的。傳輸器82可接著(例如)根據NBAP標準操作。
圖7說明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70之另一實施例。此處,RBS 20不包含用於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任何構件153。實情為,提供一傳輸器83以用於在CDMA無線通信系統70內將一雜訊底部量測之條件機率分布傳輸至另一節 點90(在此狀況下,傳輸至RNC 72)。RNC 72在此處包含用於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例如)根據圖4之第三區塊53進行組態的構件153。傳輸器83較佳亦將RTWP之機率分布傳輸至RNC 72。
圖8說明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70之又一實施例。此處,RBS 20不包含用於計算一雜訊底部量測之一條件機率分布的任何構件152。實情為,提供一傳輸器84以用於在CDMA無線通信系統70內將第一功率量之機率分布傳輸至另一節點90(在此狀況下,傳輸至RNC 72)。RNC 77在此處包含用於計算一雜訊底部量測之一條件機率分布的(例如)根據圖4之第二區塊52進行組態之構件152。傳輸器84較佳亦將RTWP之機率分布傳輸至RNC 72以供用於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構件153所用。
圖9說明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70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RNC 72處收集主要負載參考資料活動。此處,RBS 20包含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構件180以及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構件181。RBS進一步包含一傳輸器85,傳輸器85經提供用於(例如)根據NBAP傳輸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及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
RNC包含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構件80及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之量的構件81。在當前實施例中,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構件80包含一用於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接收器182。同樣,用於獲得表示接 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的量之構件81包含一用於表示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的量之接收器183。(例如)根據圖4之第一區塊51,RNC進一步包含用於估測第一功率量之機率分布之構件151。RNC 72在此處亦包含用於計算一雜訊底部量測之一條件機率分布的(例如)根據圖4之第二區塊52進行組態之構件152。此外,RNC 72在此處亦包含用於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例如)根據圖4之第三區塊53進行組態的構件153。藉此,負載估測主要基於RNC,且較佳適合用於允入控制目的。
本發明存在許多優點。軟雜訊底部估測步驟之準確度得以改良,從而導致完全軟雜訊增量估測演算法之一增強的準確度。效能增強應直接根據任何WCDMA系統之增強容量來解決(pay off)。用於RNC允入控制支援之軟雜訊增量估測演算法變成更新的,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升級NBAP標準版本。不管實施例,當利用所揭示之本發明藉由一基於負載之允入控制演算法替換WCDMA RNC之當前RNC允入控制功能時,期望一大的效能益處。已執行效能模型化以便闡明此主題之重要性,該等效能模擬比較基於無線電鏈路"計算"之舊的允入控制演算法與藉由本發明致能之一新的基於RoT之演算法。在系統容量方面之增益超過20%。該增益起因於由應用所揭示之本發明所得之實際量測或估測真實WCDMA負載之新能力所致能的一顯著減小之裕量。高度負載之小區中的人為高雜訊底部之風險得以移除。高雜訊底部與小區及因此之鄰近小區之不穩定性的 風險相關聯。亦可在一或若干個接收器干擾消除步驟之後利用軟負載估測來估測負載。
將以上所描述之實施例理解為本發明之少數說明性實例。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對該等實施例作出各種修改、組合及改變。詳言之,可以技術上可能之其他組態組合不同實施例中之不同部分的解決方案。然而,本發明之範疇藉由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來界定。
參照案
[1]WO 2006/076969
[2]3GPP TS 25.433, UTRAN Iub Interface Node B Application Part (NBAP)Signalling,第42-53、203、310-314、412及360頁第8.2.8節、8.2.9節、9.1.21節、9.2.1.12節、9.2.2.39A節及9.2.1.53b節。
[3]3GPP TS 25.133,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第86-87及99-100頁第9.2.1節及9.2.18節,。
[4]T. Söderström, Discrete-time Stochastic Systems-Estimation and Control. Prentice Hall Int., 1994年,第9章第233-267頁。
20‧‧‧RBS/無線電基地台
21‧‧‧RBS
25‧‧‧行動終端機
26‧‧‧行動終端機
30‧‧‧小區
31‧‧‧鄰近小區
41‧‧‧雷達站
51‧‧‧第一區塊/功率估測區塊
52‧‧‧第二區塊/條件機率分布估測區塊
53‧‧‧第三區塊
61A‧‧‧總寬頻功率(RTWP)/RTWP量測/輸入/輸入變數
61B‧‧‧通道i之經量測之程式碼功率與干擾比(C/I)/輸入/輸入變數
61C‧‧‧用於通道i之β因子/輸入/輸入變數
61D‧‧‧用於通道i之程式碼之數目/輸入/輸入變數
61E‧‧‧由一快速功率控制迴路命令之對應程式碼功率與干擾比/輸入/輸入變數
61F‧‧‧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
62A‧‧‧功率估測
62B‧‧‧標準差
63A‧‧‧功率估測/RTWP分布/輸出
63B‧‧‧標準差/RTWP分布/輸出
64‧‧‧極值/雜訊功率底部之條件機率分布
65‧‧‧雜訊增量估測
66‧‧‧參數
70‧‧‧CDMA無線通信系統
71‧‧‧通用行動電信系統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 (UTRAN)
72‧‧‧RNC
73‧‧‧核心網路CN
74‧‧‧行動服務交換中心/訪客位置暫存器(MSC/VLR)
75‧‧‧服務通用封包無線電系統支援節點(SGSN)
80‧‧‧構件
81‧‧‧構件
82‧‧‧傳輸器
83‧‧‧傳輸器
84‧‧‧傳輸器
85‧‧‧傳輸器
90‧‧‧節點
100‧‧‧關係曲線
151‧‧‧構件
152‧‧‧構件
153‧‧‧構件
180‧‧‧量測構件
181‧‧‧量測構件
182‧‧‧接收器
183‧‧‧接收器
圖1說明一小區中之雜訊增量與總位元率之間的一典型關係;圖2為在一典型行動通信網路中出現之信號功率之示意 性說明;圖3為一軟負載估測方法之一實施例之功能性區塊的示意性說明;圖4為根據本發明之一軟負載估測方法之一實施例的功能性區塊之示意性說明;圖5A為根據本發明之一方法之一實施例的主要步驟之流程圖;圖5B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方法之一實施例的主要步驟之流程圖;圖5C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方法之一實施例的主要步驟之流程圖;圖6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系統之一實施例的主要零件之方塊圖;圖7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系統之另一實施例的主要零件之方塊圖;圖8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系統之又一實施例的主要零件之方塊圖;及圖9為一根據本發明之系統之再一實施例的主要零件之方塊圖。
51‧‧‧第一區塊/功率估測區塊
52‧‧‧第二區塊/條件機率分布估測區塊
53‧‧‧第三區塊
61A‧‧‧總寬頻功率(RTWP)/RTWP量測/輸入/輸入變數
61F‧‧‧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
62A‧‧‧功率估測/輸出
62B‧‧‧標準差
63A‧‧‧功率估測/RTWP分布/輸出
63B‧‧‧標準差/RTWP分布/輸出
64‧‧‧極值/雜訊功率底部之條件機率分布
65‧‧‧雜訊增量估測
66‧‧‧參數

Claims (38)

  1. 一種用於提供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中之負載參考資料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針對複數個實體(instances)量測接收的總寬頻功率;針對該複數個實體量測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利用一估測演算法之選定狀態變數的選定量測函數自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及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來估測一第一功率量之一機率分布,該第一功率量與該估測演算法之該等選定狀態變數有關;該等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小區功率量;該等選定之量測函數對應於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該等量及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的該等量;基於該第一功率量之至少若干該等經估測之機率分布計算一雜訊底部(floor)量測之一條件機率分布;及基於該雜訊底部量測之該經計算的條件機率分布提供負載參考資料。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功率量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與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間的差值之一量測。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的該等量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與該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間的對數 商。
  4.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的該等量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與該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間的商。
  5.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等選定量測函數之該等狀態變數的一第一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該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與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間的一商且該等選定量測函數之該等狀態變數的一第二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商以分貝來表達。
  7.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等選定量測函數之該等狀態變數的一第一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該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且該等選定量測函數之該等狀態變數的一第二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
  8.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等選定量測函數之該等狀態變數的一第一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該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與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間的一互補商且該等選定量測函數之該等狀態變數的一第二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
  9.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等選定量測函數之該等狀態變數的一第一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一互補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且該等選定量測函數之該等狀態變數的一第二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
  10.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等選定狀態變數的一第一 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該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且該等選定狀態變數的一第二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
  11.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等選定狀態變數的一第一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該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與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一第一線性疊加,且該等選定狀態變數的一第二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該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與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一第二線性疊加,該第一線性疊加及該第二線性疊加線性獨立。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與該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間的一差值且該第二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
  13.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與該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間的一差值且該第二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該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
  14.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選擇該等選定狀態變數中之至少一額外狀態變數以模型化動態。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選擇該至少一額外狀態變數以模型化該第一功率量之動態。
  16.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估測之步驟包含自適應頻譜估測,該頻譜估測對應於該至少一額外狀態變數。
  17.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藉由擴展卡爾曼濾波來執行 該估測之步驟。
  18.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負載參考資料為一雜訊底部估測,藉此該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步驟包含計算該雜訊底部量測的該條件機率分布之一平均值作為該雜訊底部估測。
  19.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負載參考資料為一雜訊增量量測,藉此該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步驟包含計算一軟雜訊增量量測,該軟雜訊增量量測為一經估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與該雜訊底部量測之該條件機率分布的一商之一條件機率分布的一條件平均值。
  20.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對接收的無線電信號執行干擾消除;藉此該量測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步驟及該量測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步驟在該執行干擾消除之步驟之後執行。
  21. 一種用於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中之增強型上鏈排定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根據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提供負載參考資料,及基於該負載參考資料排定增強型上鏈訊務。
  22. 一種用於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中之允入控制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根據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提供負載參考資料;及基於該負載參考資料控制允入(admission)。
  23. 一種用於提供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中之負載參考資料 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針對複數個實體量測接收的總寬頻功率;利用一估測演算法之選定狀態變數的選定量測函數自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來估測一第一功率量之一機率分布,該第一功率量與該估測演算法之該等選定狀態變數有關;第一組該等選定狀態變數對應於小區功率量;第二組該等選定狀態變數經提供用於模型化功率量之動態;該等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該等量;該估測之步驟包含自適應(adaptive)頻譜估測,藉此該頻譜估測對應於模型化動態之該狀態變數;基於該第一功率量之至少若干該等經估測之機率分布計算一雜訊底部量測之一條件機率分布;及基於該雜訊底部量測之該經計算的條件機率分布提供負載參考資料。
  24. 如請求項23之方法,其包含以下之另一步驟:針對該複數個實體量測至少一額外功率;藉此該估測之步驟包含利用一估測演算法之選定狀態變數的選定量測函數自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及表示該經量測之至少一額外功率之量來估測一第一功率量之一機率分布,該第一功率量與該估測演算法之該等選定狀態變數有關;且 藉此該等選定量測函數對應於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該等量及表示該至少一額外功率之該等量。
  25. 一種一CDMA無線通信系統之節點,其包含:用於獲得表示複數個實體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的量之構件;用於獲得表示該複數個實體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的量之構件;及用於自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該等量及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的該等量估測一第一功率量之一機率分布的構件,用於估測之該構件連接至用於獲得表示複數個實體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的量之該構件及用於獲得表示該複數個實體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的量之該構件;用於估測之該構件經配置以藉由對應於小區功率量之選定狀態變數且藉由對應於該經量測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及表示該經量測之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的該等狀態變數之選定量測函數而操作;該第一功率量與該等選定狀態變數有關;藉此用於估測之該構件經配置以利用該等選定量測函數估測該第一功率量之該機率分布。
  26. 如請求項25之節點,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在該CDMA無線通信系統內傳輸一第一功率量之該機率分布之傳輸器。
  27. 如請求項25之節點,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基於該第一功率 量之至少若干該等經估測之機率分布計算一雜訊底部量測之一條件機率分布的構件,用於計算之該構件連接至用於估測之該構件。
  28. 如請求項27之節點,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在該CDMA無線通信系統內傳輸一雜訊底部量測之該條件機率分布的傳輸器。
  29. 如請求項27之節點,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基於該雜訊底部量測之該經計算的條件機率分布提供負載參考資料的構件,用於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該構件連接至用於計算之該構件。
  30. 如請求項29之節點,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在該CDMA無線通信系統內傳輸該負載參考資料之傳輸器。
  31. 如請求項30之節點,其中用於提供負載參考資料之該構件經配置以用於提供該雜訊底部量測之該經計算的條件機率分布之一平均值作為一雜訊底部值,且其中該傳輸器經配置以用於在該CDMA無線通信系統內傳輸該雜訊底部值之一表示及該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一表示。
  32. 如請求項25至31中任一項之節點,其中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該構件包含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構件。
  33. 如請求項25至31中任一項之節點,其中用於獲得表示複數個實體之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該構件包含一用於表示接收的總寬頻功率之量測之量的接收器。
  34. 如請求項25至31中任一項之節點,其中用於獲得表示接 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之量的該構件包含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構件。
  35. 如請求項25至31中任一項之節點,其中用於獲得表示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之量的該構件包含一用於表示接收的排定增強型上鏈功率之量測的量之接收器。
  36. 如請求項25至31中任一項之節點,其中該節點為一RBS。
  37. 如請求項25至31中任一項之節點,其中該節點為一RNC。
  38. 一種CDMA無線通信系統,其包含如請求項25至31中任一項之至少一節點。
TW096149981A 2007-02-05 2007-12-25 利用排定上鏈功率之負載估測 TWI4246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07/050066 WO2008097145A1 (en) 2007-02-05 2007-02-05 Load estimation using scheduled uplink pow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9860A TW200849860A (en) 2008-12-16
TWI424694B true TWI424694B (zh) 2014-01-21

Family

ID=39681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9981A TWI424694B (zh) 2007-02-05 2007-12-25 利用排定上鏈功率之負載估測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53025B2 (zh)
EP (1) EP2109947B1 (zh)
KR (1) KR101263978B1 (zh)
MX (1) MX2009006379A (zh)
TW (1) TWI424694B (zh)
WO (1) WO2008097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5527B2 (en) * 2007-01-18 2011-10-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ad estimation for a cell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5087973B2 (ja) * 2007-04-05 2012-12-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制御局
US7983687B2 (en) 2007-05-11 2011-07-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error as a load instability indicator for load control in cellular systems
JP4569654B2 (ja) * 2008-03-26 2010-10-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
EP2394381B1 (en) * 2009-02-04 2016-08-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ceive power estimation in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0151189A1 (en) 2009-06-25 2010-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of load estimation
US9276683B2 (en) 2009-09-08 2016-03-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oad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2045764B (zh) * 2009-10-20 2014-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自适应重传方法及装置
WO2011071428A1 (en) 2009-12-10 2011-06-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ad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1136706A1 (en) 2010-04-27 2011-1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oad estimation for cell stability in interference whitening systems
US9055500B2 (en) 2010-05-18 2015-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oad estimation in softer handover
CN102934478B (zh) * 2010-06-10 2016-03-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频域预均衡系统中的负载估计
EP2622751B1 (en) * 2010-10-01 2017-09-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ad estimation in frequency domain pre-equalization systems
EA201390472A1 (ru) 2010-10-29 2014-02-28 Иммьюноджен, Инк. Новые молекулы, связывающиеся с egfr, и их иммуноконъюгаты
CN103222304B (zh) * 2010-11-17 2016-07-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利用GRake均衡无线电接收的宽带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负载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EP2647248B1 (en) * 2010-12-03 2020-07-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terference congestion control
WO2012074475A1 (en) 2010-12-03 2012-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load management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capable receivers
US9313742B2 (en) * 2010-12-10 2016-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loop stability monitoring
US8880088B2 (en) 2010-12-10 2014-11-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ling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HETNETs
EP2649853B1 (en) * 2010-12-10 2018-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load prediction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receivers
WO2014148965A1 (en) * 2013-03-22 2014-09-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and devices therefor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8494A (en) * 2002-11-20 2005-06-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Assigning uplink slots to optimize uplink power control gai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06077141A1 (en) * 2005-01-21 2006-07-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29559T3 (es) * 1998-12-18 2005-04-16 Nokia Corporation Metodo para el control de la carga de trafico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GB2371712B (en) * 2000-11-28 2004-09-29 Nokia Networks Oy Power change estim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20115459A1 (en) * 2001-02-22 2002-08-22 Chuang Justin Che-L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packet packet with application to EDGE system
JP4826122B2 (ja) * 2005-04-14 2011-11-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受信電力測定方法および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EP1873925B1 (en) * 2005-04-20 2014-06-0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quality judgement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BRPI0520486B1 (pt) * 2005-08-26 2018-10-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 métodos para estimação de elevação de ruíd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 para controle de admissã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nó de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8494A (en) * 2002-11-20 2005-06-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Assigning uplink slots to optimize uplink power control gai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06077141A1 (en) * 2005-01-21 2006-07-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Optional Noise Floor Indication to the RNC",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45 Tdoc R1-061483, 2006/05/08 "Cognitive Radio: Brain-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Feb. 20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97145A1 (en) 2008-08-14
KR20100014374A (ko) 2010-02-10
EP2109947A1 (en) 2009-10-21
MX2009006379A (es) 2009-06-26
US7953025B2 (en) 2011-05-31
TW200849860A (en) 2008-12-16
EP2109947B1 (en) 2016-04-13
EP2109947A4 (en) 2013-08-14
US20100315947A1 (en) 2010-12-16
KR101263978B1 (ko) 2013-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4694B (zh) 利用排定上鏈功率之負載估測
JP4891322B2 (ja) ノイズ増大推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903863B2 (ja) ノイズフロア推定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9276683B2 (en) Load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005624B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noise rise estimation
US7983187B2 (en) Load estimation in receiver diversity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8039123A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memory-efficient estimation of noise floor
US9319937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load management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capable receivers
EP2198540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noise rise estimation
US8982701B2 (en) Load estimation for cell stability in interference whitening systems
EP2510630B1 (en) Load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665854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noise floor esti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