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7771B - 觸摸屏 - Google Patents
觸摸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17771B TWI417771B TW99120707A TW99120707A TWI417771B TW I417771 B TWI417771 B TW I417771B TW 99120707 A TW99120707 A TW 99120707A TW 99120707 A TW99120707 A TW 99120707A TW I417771 B TWI417771 B TW I41777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layer
- electrode
- touch screen
- electrode plate
- carbon nanotub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摸屏。
近年來,伴隨著移動電話與觸摸導航系統等各種電子設備的高性能化和多樣化的發展,在液晶等顯示元件的前面安裝透光性的觸摸屏的電子設備逐步增加。這樣的電子設備的利用者通過觸摸屏,一邊對位於觸摸屏背面的顯示元件的顯示內容進行視覺確認,一邊利用手指或筆等方式按壓觸摸屏來進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電子設備的各種功能。
電阻式觸摸屏係先前觸摸屏中最常見的一種觸摸屏類型。先前的電阻式觸摸屏包括兩個透明電極層,該兩個透明電極層通過點狀隔離物間隔設置,當手指觸摸螢幕時,壓力使兩層透明導電層在觸摸點位置產生一個接觸,因為兩層透明導電層之間施加了電壓,不同觸點的分壓不同,電流也不同,控制裝置便可分辨出顯示幕上施加壓力的那個點的座標。電阻式觸摸屏具有較高清晰度和較長的壽命,然而,該電阻式觸摸屏無法感測到電容信號,只有在觸摸點應具有足夠大的壓力以使兩個透明導電層可以相互接觸時才會產生信號,因此,電阻式觸摸屏的反應較慢,無法快速實現其打開或關閉功能,影響了電阻式觸摸屏的應用。
因此,提供一種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的觸摸屏實為必要。
一種觸摸屏,包括:一第一電極板,該第一電極板包括一第一導電層;一第二電極板,該第二電極板與第一電極板間隔設置,該第二電極板包括一第二導電層,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相向設置;以及,一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該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分別與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電連接;其中,該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電容感應器,該電容感應器與第一導電層電連接,該第二導電層為一電阻異向性的透明導電膜。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所提供的觸摸屏通過設置一電容感應器與第一電極板點連接,用於探測該第一電極板耦合電容的變化,無需施加較大的壓力使第一電極板和第二電極板相互接觸,即可以在手指觸摸到觸摸屏螢幕之前或者第一電極板和第二電極板接觸之前探測到電容信號,從而可實現觸摸屏能較快的實現打開或關閉的功能,提高了觸摸屏的靈敏度。另外,由於第二導電層為一電阻異向性導電層的透明導電膜,具有可實現多點觸摸的功能。
10‧‧‧觸摸屏
12,22,32‧‧‧第一電極板
14,24,34‧‧‧第二電極板
16‧‧‧點狀隔離物
18‧‧‧絕緣粘合層
120‧‧‧第一基體
122,322‧‧‧第一導電層
124,224,324‧‧‧第一電極
128‧‧‧透明保護膜
140‧‧‧第二基體
142,342‧‧‧第二導電層
144,344‧‧‧第二電極
146‧‧‧探測電極
244,326‧‧‧第一探測電極
246,346‧‧‧第二探測電極
200‧‧‧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
202‧‧‧信號處理器
300‧‧‧電容感應器
400‧‧‧中央處理器
圖1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的簡化結構示意圖。
圖2係圖1中觸摸屏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3係圖2中觸摸屏的第一電極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係圖2中觸摸屏的第二電極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中奈米碳管拉膜的掃描電鏡照片。
圖6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的第一電極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的第一電極板和第二電極板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方案提供的觸摸屏及觸摸式顯示裝置。
請參見圖1及圖2,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摸屏10包括一第一電極板12,一第二電極板14、設置在第一電極板12與第二電極板14之間的複數個透明的點狀隔離物16、一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200、一電容感應器300及一中央處理器400。所述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200與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分別電連接,用於測量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之間電壓的變化,所述電容感應器300與第一電極板12電連接,用於測量第一電極板12與一接觸點之間的電容。所述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200與電容感應器300集成於中央處理器400。
請一併參見圖3,所述第一電極板12包括一第一基體120、一第一導電層122及一第一電極124。該第一基體120為平面結構,該第一導電層122設置在第一基體120的下表面,所謂“下”為遠離該觸摸屏觸控表面的方向。該第一電極124設置於第一導電層122的
週邊並與第一導電層122電連接,與第一導電層122的四個邊齊平。所述第一導電層為一矩形的氧化銦錫薄膜,具有較低的電阻率和較高的透光率。所述第一電極124分別與電容感應器300和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200電連接。
請一併參見圖4,該第二電極板14包括一第二基體140,一第二導電層142、一第二電極144及複數個探測電極146。該第二基體140為平面結構,該第二導電層142、第二電極144及該複數個探測電極146均設置在第二基體140的上表面,所謂“上”係指靠近觸摸屏觸控表面的方向。具體地,所述第二電極144沿第一方向設置在第二導電層142的一個邊上,該複數個探測電極146依次均勻排列設置於第二導電層142的與第二電極144相對的一個側邊上。也就係說,第二電極144與探測電極146分別設置在第二導電層142平行於第一方向的兩個側邊。該第二電極144與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200電連接。所述複數個探測電極146通過一信號處理器202與該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200電連接。該信號處理器202可以探測出具體某個探測電極146的位置。在本圖中引入坐標系,包括相互垂直的X軸和Y軸,該第一方向與X軸平行,定義一第二方向,該第二方向與Y軸平行,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該第二電極板14可與一顯示元件(圖未示)正對設置,並靠近顯示元件或直接設置於顯示元件上。當觸摸屏10直接設置於顯示元件上時,可通過粘結劑或機械方式固定於顯示元件上。
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相對設置,第一導電層122和第二導電層142相向設置。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4、第二電極144
及複數個探測電極146分別與所述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200電連接。第一電極124與電容感應器300電連接。
進一步地,該第二電極板14上表面週邊設置有一絕緣粘合層18。上述的第一電極板12設置在該絕緣粘合層18上,通過絕緣粘合層18與第二電極板14間隔設置,且該第一電極板12的第一導電層122正對第二電極板14的第二導電層142設置。上述複數個點狀隔離物16設置在第二電極板14的第二導電層142上,且該複數個點狀隔離物16彼此間隔設置。第一電極板12與第二電極板14之間的距離為2微米~10微米。該絕緣粘合層18可以將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粘合固定,同時還可以使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絕緣設置。所述點狀隔離物16應為一透明材料製成。設點狀隔離物16可使得第一電極板12與第二電極板14電絕緣。可以理解,當觸摸屏10尺寸較小時,點狀隔離物16為可選擇的結構,只需確保第一電極板12與第二電極板14電絕緣即可。
另外,該第一電極板12上表面設置一透明保護膜128。所述透明保護膜128可以通過粘結劑直接粘結在第一電極板12上,也可採用熱壓法,與第一電極板12壓合在一起。該透明保護膜128可採用一層表面硬化處理、光滑防刮的塑膠層或樹脂層,該樹脂層可由苯丙環丁烯(BCB)、聚酯或丙烯酸樹脂等材料形成。本實施例中,形成該透明保護膜128的材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用於保護第一電極板12,提高耐用性。該透明保護膜128經特殊工藝處理後,可用以提供一些附加功能,如可以減少眩光或降低反射。
其中,所述第一基體120為透明的且具有一定柔軟度的薄膜或薄板,該第二基體140為透明基板。具體地,該第一基體120和第二基體140可以均由塑膠或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例如,該柔性材料可以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以及聚醚碸(PES)、纖維素酯、聚氯乙烯(PVC)、苯並環丁烯(BCB)或丙烯酸樹脂等材料。另外,該第二基體140的材料也可選擇為玻璃、石英、金剛石或塑膠等硬性材料。所述第二基體140主要起支撐的作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基體120材料為聚酯膜,該第二基體140材料為玻璃。
所述第一電極124、第二電極144均為為線狀或帶狀結構。所述探測電極146為點狀結構。該第一電極124、第二電極126與該探測電極146分別為一層導電膜。該導電膜的材料可以為金屬、合金、銦錫氧化物(ITO)、銻錫氧化物(ATO)、導電銀膠、導電聚合物或導電性奈米碳管等。該金屬或合金材料可以為鋁、銅、鎢、鉬、金、鈦、釹、鈀、銫或其任意組合的合金。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4和第二電極144分別為導電銀漿印刷形成的線狀結構,該複數個探測電極146為導電銀漿印刷形成的複數個點狀結構。
所述第二導電層142為一電阻異向性的透明導電膜,即在二維空間上的電阻率不同,第二導電層142在二維空間上的不同方向上的電阻率不同。具體地,請參見圖4,該第二導電層142沿第一方向上的電阻率ρx大於其沿第二方向的電阻率ρy。由於第二電極144沿第一方向設置於第二導電層142的一個邊上,該複數個探測
電極146均勻設置於與第二電極144相對的第二導電層142的一個邊上,該複數個探測電極146中每一個探測電極146與第二電極144形成一導電通道,從而在第二導電層142上形成複數個導電通道。所述第二電極144所為電壓輸入電極,所述探測電極146探測電壓輸出的電極。
該第二導電層142中的為一奈米碳管層狀結構,該奈米碳管層狀結構包括至少一層奈米碳管膜。該奈米碳管層狀結構可以一層奈米碳管膜或複數個層疊設置的奈米碳管膜,且該奈米碳管層狀結構的厚度優選為0.5奈米~1毫米。優選地,該奈米碳管層狀結構的厚度為100奈米~0.1毫米。可以理解,當奈米碳管層狀結構的透明度與奈米碳管層狀結構的厚度有關,當奈米碳管層狀結構的厚度越小時,該奈米碳管層狀結構的透光度越好,奈米碳管層狀結構的透明度可以達到90%以上。
請參閱圖5,該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個通過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Attractive Force)相互連接的奈米碳管。所述複數個奈米碳管基本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擇優取向係指在奈米碳管膜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所述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於奈米碳管膜的表面。進一步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多數奈米碳管係通過凡得瓦力首尾相連。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數奈米碳管中每一奈米碳管與在延伸方向上相鄰的奈米碳管通過凡得瓦力首尾相連。當然,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存在少數隨機排列的奈米碳管,這些奈米碳管不會對奈米碳管膜中大多數奈米
碳管的整體取向排列構成明顯影響。所述自支撐為奈米碳管膜不需要大面積的載體支撐,而只要相對兩邊提供支撐力即能整體上懸空而保持自身膜狀狀態,即將該奈米碳管膜置於(或固定於)間隔一固定距離設置的兩個支撐體上時,位於兩個支撐體之間的奈米碳管膜能夠懸空保持自身膜狀狀態。所述自支撐主要通過奈米碳管膜中存在連續的通過凡得瓦力首尾相連延伸排列的奈米碳管而實現。
本實施例中,該奈米碳管層狀結構中的奈米碳管沿Y軸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奈米碳管層狀結構具有電阻各向異性的特點,即該奈米碳管層狀結構沿奈米碳管延伸方向的電阻率遠小於其沿垂直於奈米碳管延伸方向的電阻率。具體地,如圖4所示,該第二導電層142沿X軸方向的電阻率ρx遠遠大於其沿Y軸方向的電阻率ρy。
ρx/ρy的值隨著觸摸屏隨著觸摸屏10尺寸的增加而增大。當觸摸屏10的尺寸(矩形對角線)小於3.5英寸時,ρx/ρy的值應大於或等於2;當觸摸屏10的尺寸大於3.5英寸時,ρx/ρy的值應大於或等於5。本實施例中,觸摸屏10的尺寸為3.5英寸,奈米碳管層狀結構沿X方向和Y方向的電阻率比ρx/ρy大於等於10。
可選擇地,為了減小電磁干擾,避免從觸摸屏10發出的信號產生錯誤,還可在第二基體140的下表面上設置一遮罩層(圖未示)。該遮罩層可由銦錫氧化物(ITO)薄膜、銻錫氧化物(ATO)薄膜、鎳金薄膜、銀薄膜、奈米碳管膜、導電聚合物薄膜等導電材料形成。
使用時,使用者通過觸摸物如手指或手持導電筆觸摸觸摸屏10的第一電極板12進行操作。當觸摸物靠近第一電極板12,在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接觸之前這一時間段內,由於觸摸物接觸到第一電極板12或與第一電極板12的距離小於10微米時,觸摸物與第一電極板12之間產生一耦合電容,該耦合電容被電容感應器300感測到,電容感應器300將信號傳遞給中央處理器400,中央處理器400可發出指令,啟動顯示元件或關閉顯示元件。電容感應器能探測到有手指靠近或者物體以很小的力接觸觸摸屏,在手指按壓使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接觸之前這一時間段內,第一電極板12的電容變化,實現啟動觸摸屏或關閉的功能。由於這一過程係發生在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接觸之前,電容感應器不會對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200產生影響。當手指的壓力逐漸增加使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相互接觸後形成一個電接觸觸點,如果為單點觸摸,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200通過探測觸摸點電壓的變化,進行精確計算,將它轉換成觸點的座標,並將數位化的觸點的座標傳遞給中央處理器400。中央處理器400根據觸點的座標發出相應指令,啟動電子設備的各種功能切換,並通過顯示器控制器50控制顯示元件20顯示。如果為多點觸摸,則第一導電層122和第二導電層142形成複數個電接觸點。由於第一導電層122對第二導電層142電壓的影響,此時,電接觸點所對應的探測電極146的電壓發生變化。具體地,每個電接觸點所對應的探測電極146的電壓將低於第二電極144的電壓。由於不同的探測電極146對應不同的導電通道,每個電接觸點所對應的探測電極146之間的電壓值互不影響。實驗表明,探測電極146電壓的變
化與電極觸點的位置有關。電接觸點離第二電極144的距離越近,探測電極146的電壓降低越多,因此,該電接觸點在Y方向的位置可以確定,而探測電極可以確定電接觸點在X方向的位置,因此,該電接觸點的位置可以確定。由於每個接觸點對應不同的探測電極146,因此,該複數個電接觸點的位置可以互不影響的被探測到。通過上述方法可以確定所有電接觸點的具體位置,實現多點探測。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摸屏10具有以下優點:首先,本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摸屏10可以在觸摸物觸摸到螢幕之前或者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接觸之前探測到信號,實現觸摸屏顯示器的打開或關閉的功能,即無需施加較大的壓力使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相互接觸,而需要操作觸摸屏顯示器的各種切換功能時進一步施加較大的壓力使第一電極板12和第二電極板14相互接觸即可實現,提高了觸摸屏的靈敏度。當啟動觸摸屏顯示器的某個切換功能時,觸摸物初次觸摸即能實現啟動顯示幕和操作某一功能的雙重效果,無需像先前技術那樣先觸摸一次啟動顯示幕,然後再觸摸才實現操作某一功能;當需要關閉觸摸屏顯示器的某一功能時,例如,當該觸摸屏10應用於手機上時,當使用者通話時將手機靠近耳朵,此時人體耳朵只係靠近觸摸屏或者給觸摸屏一個較小的力不足以啟動觸摸屏的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200時,由於人體的耳朵和第一電極板12形成耦合電容,電容感應器300可感測到信號,可立即將手機螢幕關閉,實現手機的省電功能。
其次,該觸摸屏10結構簡單,通過設置複數個探測電極形成不同的導電通道,根據電壓的變化幅度可以判斷出觸控點的具體座標,且觸控點不受限制,真正實現了多點操作。
再次,本發明觸摸屏採用包括有序排列的奈米碳管的奈米碳管層狀結構作為第二導電層,具有以下優點:其一,奈米碳管層狀結構中的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奈米碳管層狀結構的電阻率具有各向異性,通過測量該探測電極146的電壓,根據電壓的變化幅度可以判斷出觸控點的實際座標,實現多點顯示;其二,奈米碳管的優異的力學特性使得透明導電層具有很好的韌性和機械強度,觸摸屏可發生形狀變化而不被破壞,故,可以相應的提高觸摸屏的耐用性,進而提高觸摸式顯示裝置的耐用性;其三,由於奈米碳管具有優異的導電性能,故,採用奈米碳管層狀結構作透明導電層,可使得透明導電層具有均勻的阻值分佈,從而提高觸摸屏及使用該觸摸屏的觸摸式顯示裝置的解析度和精確度。
請參見圖6,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屏的第一電極板22和第二電極板24的平面結構。該觸摸屏與第一實施例所提動的觸摸屏10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第二電極板24中電極的設置方式。所述第二電極板24包括一第二導電層242、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244和複數個第二探測電極246。所述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244沿第一方向依次均勻排列設置於第二導電層242的一個邊上,所述複數個第二探測電極沿第一方向依次均勻排列設置於第二導電層242的另一個邊上,即,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244
和複數個第二探測電極246分別設置於第二導電層242平行於第一方向的兩個相對的側邊上。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244和複數個第二探測電極246在第二方向上一一對應設置。在本圖中引入坐標系,包括相互垂直的X軸和Y軸,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於X軸,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於Y軸。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摸屏的驅動方法與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摸屏10的驅動方法基本相同,區別在於:該第一探測電極244和第二探測電極246即可以作為電壓輸入電極,也可以作為電壓輸出探測電極。當第一探測電極244作為電壓輸入電極時,即在該觸摸屏使用時,第二電極板24通過該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244輸入電壓,此時,第二探測電極246用於測量電壓輸出。當第二探測電極246作為電壓輸入電極時,即在該觸摸屏使用時,第二電極板24通過該複數個第二探測電極246輸入電壓,此時,第一探測電極244用於測量電壓輸出。第一探測電極244和第二探測電極246採用輪流輸入/輸出的方式進行舉動,可以增加該觸摸屏的定位精度。
請參見圖7,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屏的第一電極板32和第二電極板34的平面結構。該第一電極板32包括一第一導電層322、第一電極324及該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326。該第二電極板34包括一第二導電層342、第二電極344及該複數個第二探測電極346。該觸摸屏與第一實施例所提動的觸摸屏10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第一電極板32的結構。具體地,該第一電極324沿第二方向設置在第一導電層322的一個邊
上,該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326沿第二方向依次均勻排列設置於第一導電層322的與第一電極324相對的一個邊上,即,第一電極324和第一探測電極326分別設置於第一導電層322平行於第二方向的兩個側邊上。在本圖中引入坐標系,包括相互垂直的X軸和Y軸,該第二方向平行於Y軸。該第一導電層322沿第二方向方向上的電阻率ρ1大於其沿第一方向的電阻率ρ2。第一方向平行於X軸。由於第一電極324沿X方向設置於第一導電層322的一個邊上,該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326均勻設置於與第一電極324相對的第一導電層322的一個邊上,該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326中每一個第一探測電極326與第一電極324形成一導電通道,從而在第一導電層322上形成複數個導電通道。該第一導電層可包括一奈米碳管層狀結構。該奈米碳管層狀結構包括複數個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的奈米碳管,該複數個奈米碳管沿X軸方向延伸。該第一電極板32上的第一電極324與一電容感應器電連接。
定位時,該第一電極324或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326接入一定的較低的電壓,該第二電極344接入一個較高的電壓,通過該複數個第二探測電極346確定觸控點的X軸座標;該第二電極344或複數個第二探測電極346接入一較低的電壓,該第一電極324接入一較高的電壓,通過該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326確定觸控點的Y軸座標。該測量方法不需要第一探測電極326或第二探測電極346探測觸控點電壓的變化幅度。該測量觸控點的方法更加簡單,準確。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自不能以此限制
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觸摸屏
12‧‧‧第一電極板
14‧‧‧第二電極板
16‧‧‧點狀隔離物
18‧‧‧絕緣粘合層
120‧‧‧第一基體
122‧‧‧第一導電層
124‧‧‧第一電極
140‧‧‧第二基體
142‧‧‧第二導電層
144‧‧‧第二電極
146‧‧‧探測電極
200‧‧‧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
202‧‧‧信號處理器
300‧‧‧電容感應器
400‧‧‧中央處理器
Claims (16)
- 一種觸摸屏,包括:一第一電極板,該第一電極板包括一第一導電層;一第二電極板,該第二電極板與第一電極板間隔設置,該第二電極板包括一第二導電層,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相向設置;以及,一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該電阻式觸摸屏探測器分別與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電連接;其改良在於,該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電容感應器,該電容感應器與第一導電層電連接,該第二導電層為一電阻異向性透明導電膜,所述第二導電層在第一方向上的電阻率大於其沿第二方向的電阻率,所述第二電極板進一步包括多個探測電極設置於第二導電層的一個邊上,所述探測電極沿第一方向依次均勻間隔排列。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為一氧化銦錫薄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電極板進一步包括一第一電極,第一電極設置於第一導電層的週邊並與第一導電層電連接,與第一導電層的四個邊齊平。
-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電容感應器與第一電極電連接。
-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二電極板包括一第二電極設置於第二導電層的另一邊上並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複數個 探測電極與該第二電極相對設置沿。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在第一方向的電阻率大於等於其在第二方向的電阻率的2倍。
-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在第一方向的電阻率大於等於其在第二方向的電阻率的5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包括一奈米碳管層狀結構,該奈米碳管層狀結構包括複數個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的奈米碳管,該複數個奈米碳管沿第二方向延伸。
- 如請求項8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層狀結構為由複數個奈米碳管構成的純奈米碳管結構。
- 如請求項8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複數個奈米碳管組成至少一層奈米碳管膜,該至少一層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首尾相連。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電容感應器用於感應靠近第一導電層的導電物體與第一導電層之間的耦合電容。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二電極板包括複數個第二探測電極設置於第二導電層的另一邊上,所述第二探測電極沿第一方向依次均勻間隔排列並與所述探測電極相對設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探測電極和第二探測電極一一對應設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電極板包括一第一電極和複數個第一探測電極分別設置於第一導電層兩個相對的邊上,第一電極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探測電極沿第二方向依次均勻排列;所述第二電極板進一步包括一第二電極設置於第二導 電層的另一邊上,第二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電容感應器與第一電極電連接。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層包括一奈米碳管層狀結構,該奈米碳管層狀結構包括複數個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的奈米碳管,該複數個奈米碳管沿第一方向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20707A TWI417771B (zh) | 2010-06-24 | 2010-06-24 | 觸摸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20707A TWI417771B (zh) | 2010-06-24 | 2010-06-24 | 觸摸屏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01071A TW201201071A (en) | 2012-01-01 |
TWI417771B true TWI417771B (zh) | 2013-12-01 |
Family
ID=46755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20707A TWI417771B (zh) | 2010-06-24 | 2010-06-24 | 觸摸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177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149508U (zh) * | 2012-12-04 | 2013-08-21 |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式鼠标垫 |
CN103853370B (zh) | 2012-12-04 | 2017-01-25 |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式鼠标垫及其应用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53516A1 (en) * | 2007-12-12 | 2009-06-18 | Tsinghua University |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dopting the same |
TW200929638A (en) * | 2007-12-21 | 2009-07-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displaying device adopting the same |
TW200941325A (en) * | 2008-01-29 | 2009-10-01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screen display |
TW201015415A (en) * | 2008-10-14 | 2010-04-16 | Chi Hsin Electronics Corp | Coordinate detection system of a touch panel |
-
2010
- 2010-06-24 TW TW99120707A patent/TWI41777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53516A1 (en) * | 2007-12-12 | 2009-06-18 | Tsinghua University |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dopting the same |
TW200929638A (en) * | 2007-12-21 | 2009-07-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displaying device adopting the same |
TW200941325A (en) * | 2008-01-29 | 2009-10-01 | Research In Motion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screen display |
TW201015415A (en) * | 2008-10-14 | 2010-04-16 | Chi Hsin Electronics Corp | Coordinate detection system of a touch pane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01071A (en) | 2012-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59216B (zh) | 触摸屏 | |
CN100472415C (zh) | 触摸技术的改善 | |
WO2017045362A1 (zh) | 触摸屏及其压力触控检测方法 | |
JP4929319B2 (ja) | 指又はスタイラス用の容量型タッチスクリーン又はタッチパッド | |
TWI506502B (zh) | 觸摸點及觸摸壓力的檢測方法 | |
TWI373727B (en) | Portable computer | |
TW201508560A (zh) | 具有按壓檢測功能的觸控面板 | |
TW201447710A (zh) | 觸控屏 | |
TWI489172B (zh) | 混合式觸摸屏 | |
JP2014069572A (ja) | 透明導電性基材及び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パネル | |
TW200917111A (en) | Resistive type multi-touch control panel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 | |
JP2011048541A (ja) |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 |
US20150248186A1 (en) | Touch panel | |
CN203433234U (zh) | 一种集成触摸屏的液晶显示器 | |
CN203422726U (zh) | 一种on-cell结构触摸屏的液晶显示器 | |
JP2014093088A (ja)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パネル及びこれを含む携帯用電子装置 | |
TWI417771B (zh) | 觸摸屏 | |
TWI433006B (zh) | 觸控元件 | |
KR101148531B1 (ko) | 터치스크린 | |
TWI451317B (zh) | 觸摸屏 | |
TWI427524B (zh) | 觸摸屏 | |
KR101444533B1 (ko) |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스크린 장치 | |
US20150261380A1 (en) | Touch screen system | |
TWI377407B (en) | Desktop computer | |
TWI390432B (zh) |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