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3834B -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3834B
TWI413834B TW99124179A TW99124179A TWI413834B TW I413834 B TWI413834 B TW I413834B TW 99124179 A TW99124179 A TW 99124179A TW 99124179 A TW99124179 A TW 99124179A TW I413834 B TWI413834 B TW I4138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light
backlight module
guide plate
splic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24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5161A (en
Inventor
Chung Cheng Liang
Original Assignee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 Inc filed Critical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 Inc
Priority to TW99124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3834B/zh
Priority to US13/155,409 priority patent/US2011029929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05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5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3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3834B/zh

Links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良好地壓抵拼接導光板(piece-coupled light guide plate)的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近年來,由於液晶顯示裝置以輕、薄、小及耗電低等特點,在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電視等電子影像產品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般而言,液晶顯示裝置是由液晶面板與背光模組所構成。液晶面板藉由液晶分子的轉動與偏光板的作用,來改變光線在不同畫素區域的通過量,而在不同畫素區域造成明暗差異,以達到顯示影像之目的。
由於液晶本身並不具備發光特性,所以需依賴背光模組提供面光源。背光模組可大致分為:側面入光式背光模組與直下式背光模組,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組需要較長的混光距離以達到均勻混光的效果,所以直下式背光模組的厚度較厚,不適於薄型顯示裝置的製作;而側面入光式背光模組可搭配發光二極體,具有厚度較薄的優勢。
隨著液晶顯示裝置逐漸朝向大尺寸與高對比等趨勢發展,以下的背光模組被提出:此背光模組拼接多個小尺寸的導光板而得到大面積的拼接導光板,並且還可配合區 域背光調控(Local Dimming)的方式來實現液晶顯示裝置之高動態對比的顯示效果。
然而,拼接導光板的平整度將影響背光模組所提供的面光源是否為均勻。換言之,若未能良好地固定拼接導光板及其下方的膜片等,將使拼接導光板及其下方的膜片產生翹起的問題,而無法提供均勻的面光源。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利用背框的彎折元件即能良好地固定拼接導光板及其下方的膜片。
本發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具有上述的背光模組,能顯示具有良好品質的影像。
本發明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多數個導光板、多數個發光元件以及一背框。彼此相鄰的該些導光板彼此結合而形成一拼接導光板。發光元件提供該拼接導光板一光線。背框具有背板與彎折元件,背板具有破孔,彎折元件鄰近於破孔且與背板形成一角度,彎折元件具有卡合槽且拼接導光板抵接於卡合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導光板具有相對向的入光部與拼接部,彼此相鄰的入光部與拼接部彼此結合而形成該拼接導光板,在入光部與拼接部的結合處形成一容置空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發光元件設置於容置空間中、且位於入光部的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在每一導光板的拼接部的側面至少具有一凸耳,且凸耳抵接於卡合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彼此相鄰的該些導光板的拼接邊彼此接觸而形成該拼接導光板,且該些發光元件設置於該拼接導光板的至少一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緩衝墊,設置於彎折元件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光學板組合,抵接於緩衝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設置於拼接導光板的下方。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電路板,設置於反射片的下方,發光元件電性連接於電路板,反射片位於電路板與拼接導光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絕緣層,設置於電路板的下方,電路板位於反射片與絕緣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每一導光板具有多數條溝槽,將導光板劃分成多個發光區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每一導光板的入光部的側面設置有一微結構。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面板。此液晶面板,設置於背光模組的一側。
本發明採用背框的彎折元件,直接將拼接導光板抵接 於彎折元件的卡合槽內。如此,可良好地固定拼接導光板,以使背光模組能提供均勻的面光源。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多數個導光板、多數個發光元件以及一背框。彼此相鄰的該些導光板彼此結合而形成一拼接導光板。拼接導光板可以採用許多不同的型式,如:階梯式拼接導光板、平接式拼接導光板等。
發光元件提供該拼接導光板一光線。發光元件可以採用點狀光源(如LED)、線狀光源(如CCFL)等,且可根據不同型式的拼接導光板來設置發光元件。
背框具有背板與彎折元件,背板具有破孔,彎折元件鄰近於破孔且與背板形成一角度,彎折元件具有卡合槽且拼接導光板抵接於卡合槽,亦即,可直接藉由該背框的彎折元件來固定該拼接導光板及其下方的膜片,以使拼接導光板及其下方的膜片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如此一來,本發明的背光模組能夠提供均勻的面光源。
以下,利用上述兩種不同形式的拼接導光板(階梯式拼接導光板、平接式拼接導光板)來對於本發明的背光模組進行舉例說明,然而仍可利用其他形態的拼接導光板,並不僅限於上述兩種拼接導光板。
[具有階梯式拼接導光板的背光模組]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爆炸示意圖。圖2為圖1的區域A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1的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1~圖3,背光模組100包括:多數個導光板110A~110D、多數個發光元件120以及一背框130。每一導光板110A~110D可具有相對向的入光部112與拼接部114,彼此相鄰的入光部112與拼接部114彼此結合而形成一拼接導光板140,在入光部112與拼接部114的結合處形成容置空間CS。發光元件120可設置於容置空間CS中且位於入光部112的側面。背框130具有背板132與彎折元件134,背板132具有破孔132A,彎折元件134鄰近於破孔132A且與背板132形成一角度θ,彎折元件134具有卡合槽134A且拼接導光板140可抵接於卡合槽134A(如後續圖8、圖9所繪示)。
此處以結合四個導光板110A~110D形成拼接導光板140作為例子,然而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可以依照設計需要自行拼接適當數量的導光板,並不限定利用多少數量的導光板來形成拼接導光板140。
請繼續參照圖2,背光模組100可更包括一反射片150,設置於拼接導光板140(即圖2中的導光板110A、110B)的下方。反射片150可具有對應於發光元件120的孔洞H,使發光元件120能夠穿過孔洞H。該孔洞H可以是一長條形的孔洞,使所有的發光元件120穿過反射片150;也可以是多數個孔洞,各自對應每一個發光元件120。
背光模組100還可包括一電路板160,設置於反射片150的下方,發光元件120電性連接於電路板160,反射片150位於電路板160與拼接導光板140之間。經由電路板160可提供發光元件120進行發光所需的電力,且電路板160上的控制電路(未繪示)可對於發光元件120進行區域背光調控(Local Dimming),以使全部或部分的導光板110A~110D導入光線。發光元件120可以是發光二極體(LED)、有機電激發光二極體(OLED)或具有類似原理的點光源。
背光模組100還可包括一絕緣層170,設置於電路板160的下方,電路板160位於反射片150與絕緣層170之間。絕緣層170可以使電路板160與外界的導電元件(未繪示)之間產生電氣絕緣效果,避免外界的導電元件對電路板160及發光元件120產生放電效應而造成損壞。
值得注意的是,如圖3與後續的圖8、圖9所示,可利用背框130的彎折元件134來壓抵拼接導光板140及其下方的反射片150、電路板160以及絕緣層170,以良好地壓抵拼接導光板140,使拼接導光板140成為平整,在後續的圖8、圖9有更詳細的說明。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導光板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圖4的區域A的放大示意圖。圖6為圖4的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圖7為圖4的區域C的放大示意圖。
此處以單一個導光板110A作為例子進行說明,導光板110B~110D的具體結構與導光板110A是相同的。請 同時參照圖4~圖7,導光板110A具有相對向的入光部112與拼接部114,彼此相鄰的入光部112與拼接部114可彼此結合而形成拼接導光板140。入光部112與拼接部114形成為相互配合的階梯狀。可同時參照圖2,入光部112的厚度比拼接部114的厚度還厚,以階梯落差來形成收容發光元件120的容置空間CS。結合後的入光部112的上表面與拼接部114的上表面實質上是處於同一水平面,且結合後的入光部112的下表面與拼接部114的下表面實質上是處於同一水平面,如此,可以使位於拼接導光板140(如圖1所示)下方的反射片130平貼於拼接導光板140。
如圖4與圖5所示,導光板110A可具有多數條溝槽S,將導光板110A劃分成多個發光區域R。溝槽S可以使不同發光區域R的光線彼此隔離,可形成各區同時或不同時發光的效果。溝槽S可利用將導光板110A射出成形的同時進行製作,或是利用挖槽工具(未繪示)進行製作。
如圖4與圖6所示,導光板110A的入光部112的側面可設置有一微結構MS。此微結構MS可以是多個微細溝槽。利用微結構MS可促使來自於設置在入光部112側面的發光元件120的光線進入導光板110A中,以提高光線利用效率。
如圖3、圖4與圖7所示,導光板110A的拼接部114的側面至少可具有一凸耳P,且凸耳P可抵接於卡合槽134A。另外,在圖4的區域A’中(區域A的對應位置)也可製作另一凸耳P。利用將凸耳P抵接於彎折元件134 的卡合槽134A中,可更佳地固定拼接導光板140。如此一來,拼接導光板140及其下方的反射片150、電路板160、絕緣層170可良好地被固定於背框130上,而不會產生翹曲的問題。
如圖3所示的彎折元件134例如是利用對於背板132進行沖壓、再進行彎折而得。在圖1所示的背框130中,於背板132的數個預定位置製作彎折元件134,用來固定拼接導光板140的多個位置。以下,利用圖8與圖9來進一步說明彎折元件134與凸耳P的結合狀態。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8A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緩衝墊的示意圖。圖8B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彎折元件的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1、圖3、圖7與圖8,以彎折元件134壓抵彼此拼接的導光板110A與導光板110B為例來進行說明,亦即,導光板110A的拼接部114的側面的凸耳P與導光板110B的入光部112彼此相接,且彎折元件134一併地壓抵導光板110A的凸耳P及導光板110B的入光部112。藉此,導光板110A與導光板110B拼接成平整的拼接導光板140。
請參照圖8與圖9,背光模組100還可包括緩衝墊180,設置於彎折元件134上。背光模組100還可包括一光學板組合190,抵接於緩衝墊180。如圖8A所示,緩衝墊180可具有結合凹槽180A,適於使緩衝墊180直接卡合於 彎折元件134上。緩衝墊180可使用彈性材質,以減緩光學板組合190與拼接導光板140(即圖8與圖9的導光板110A、110B)之間的碰撞。光學板組合190可以是擴散片192、稜鏡片194、增亮片196與保護片198等任意光學膜片的組合。
如圖9所示,緩衝墊180可具有適當的高度,使得結合於彎折元件134上的緩衝墊180在拼接導光板140和光學板組合190之間造成一空氣間隙AP。藉此,可使從拼接導光板140出射的光線有適當的混光距離,以提供更為均勻的面光源。另外,圖8B繪示另一種彎折元件134’,其另外具有突出的突出部134B,用以承載上述的光學板組合190。並且,可只在突出部134B套設緩衝墊180’。
具有上述階梯式拼接導光板的背光模組,可利用背板的彎折元件來固定該階梯式拼接導光板及其下方的膜片,以使背光模組能提供均勻的面光源。
[具有平接式拼接導光板的背光模組]
圖10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另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10,此背光模組102包括:多數個導光板110、多數個發光元件120以及一背框130。彼此相鄰的該些導光板110彼此結合而形成一拼接導光板140A。發光元件120可設置於該拼接導光板140A的至少一側。背框130具有背板132與彎折元件134,背板132具有破孔132A,彎折元件134鄰近於破孔132A且與背板132形成 一角度θ,彎折元件134具有卡合槽134A且拼接導光板140A抵接於卡合槽134A(可同時參照圖3)。
在此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02的結構基本上是與背光模組100的結構相同,也可具有上述的緩衝墊180、180’、光學板組合190、反射片150、電路板160、絕緣層170等,相同的構成在此不予以重述。兩者不同之處在於:上述背光模組100採用的是階梯式的拼接導光板140,而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2採用平接式的拼接導光板140A。更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彼此相鄰的該些導光板110的拼接邊彼此接觸,而形成該拼接導光板140A。導光板110可為矩形,導光板110的每一邊均可被拋光而作為拼接邊。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導光板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1,每一導光板110的表面設有多數排平行延伸的光學結構PS。導光板110上的光學結構PS可呈等距離平行排列、或呈不等距離平行排列(未繪示)。
可在每一光學結構PS的至少一端(僅有一端或同時兩端)設置發光元件120,使得發光元件120得以往平行該光學結構PS延伸長度的方向投射光線。如此,可讓光學結構PS的條狀區域產生亮度明顯高於非光學結構的其他區域,以使整個拼接導光板140A產生有規則但不均勻的發光效果。
發光元件120可以是發光二極體(LED),而相鄰兩排光學結構PS的一端所設的發光元件120可位於互為相反的方向。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種導光板110a的示 意圖。請比較圖11與圖12,除了可以將發光元件120佈設在導光板110相對兩側並呈相互交錯之外(如圖11所示),也可以將發光元件120呈對稱地佈設在導光板110a相對兩側,且每一發光元件120均對於光學結構PS的兩端同時投射光線(如圖12所示)。
光學結構PS可以是高於導光板110的表面的多數個突點、低於該導光板110的表面的多數個凹點,或是兩者的組合。多數個突點與多數個凹點可分佈成:距離該些發光元件120愈近的位置密度愈低,距離該些發光元件120愈遠的位置密度愈高。利用上述的密度分佈,使突點或凹點可在距離發光元件120較遠的位置反射及折射較多的光線,且使突點或凹點在距離發光元件120較近的位置反射及折射較少的光線,以達到整條光學結構PS之亮度成為均勻的效果。
另外,可根據設計需要,使每一排光學結構PS具有相同的光學表現性質,藉以在光線投射進入該些光學結構後,呈現出相同的亮度;或者,使每一排光學結構PS具有不同的光學表現性質,藉以在光線投射進入該些光學結構PS後,呈現出不相同的亮度。
圖13為將圖11的多個導光板在X方向進行拼接的示意圖。圖14為對應於圖13的拼接導光板的亮度曲線圖。請同時參照圖13與圖14,在此拼接導光板140A中,該些發光元件120往Y方向(即平行於光學結構PS之延伸長度的方向)投射光線,使得每一個光學結構PS的區域會產生 高亮度,而非光學結構PS區域的亮度則明顯較低,甚至為黑暗(如圖14所示,LA為高亮度區域,LB為低亮度區域)。承上述,在兩導光板110的拼接邊因光線折射所產生的亮線,會與該光學結構PS區域的亮度相互混合,而無法被肉眼分辨。如此可達到消除亮線的目的。
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又一種平接式的拼接導光板的示意圖,其中,多個導光板110b在Y方向進行拼接。圖16為對應於圖15的拼接導光板的亮度曲線圖。
比較圖13與圖15可知,在圖13的拼接導光板140A中,發光元件120往平行該光學結構PS延伸長度的方向投射光線;然而,在圖15所示的拼接導光板140B中,發光元件120設置成往垂直該些光學結構PS延伸的方向投射光線。
再者,由圖15顯示,該些發光元件120往Y方向(即垂直於光學結構PS之延伸長度的方向)投射光線,可使得每一個光學結構PS的區域產生高亮度,而非光學結構PS區域的亮度則明顯較低,甚至為黑暗(可參照圖16圖所示之亮度曲線圖)。如此一來,在兩導光板110b的拼接邊所產生的亮線,會與該光學結構PS區域的亮度相互混合而無法被肉眼分辨,藉以達到消除亮線的目的。
承上述,具有上述平接式拼接導光板140A、140B的背光模組102,也可利用背框130的彎折元件134來固定該平接式拼接導光板140A、140B及其下方的膜片,以使背光模組102能提供均勻的面光源。
[液晶顯示裝置]
圖1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示意圖。此液晶顯示裝置200可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100(102)以及液晶面板210。此液晶面板210設置於背光模組100(102)的一側。由於此液晶顯示裝置200具有上述的背光模組100(102),而能夠提供良好品質的影像。特別是,上述背光模組100(102)使用拼接導光板140(140A),所以特別適合於製作大尺寸的液晶電視。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裝置至少具有以下優點:直接採用從背框彎折而得的彎折元件,使拼接導光板良好地被抵接於彎折元件的卡合槽,而固定拼接導光板。如此一來,可獲得平整的拼接導光板以使背光模組提供均勻的面光源。再者,利用導光板的凸耳與彎折元件更佳地彼此卡合。另外,利用彎折元件的突出部或緩衝墊來承載光學板組合,於拼接導光板與光學板組合之間造成空氣間隙,使得背光模組具有適當的混光距離以提供更為均勻的面光源。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2‧‧‧背光模組
110、110a、110b、110A~110D‧‧‧導光板
112‧‧‧入光部
114‧‧‧拼接部
120‧‧‧發光元件
130‧‧‧背框
132‧‧‧背板
132A‧‧‧破孔
134、134’‧‧‧彎折元件
134A‧‧‧卡合槽
134B‧‧‧突出部
140、140A、140B‧‧‧拼接導光板
150‧‧‧反射片
160‧‧‧電路板
170‧‧‧絕緣層
180、180’‧‧‧緩衝墊
180A‧‧‧結合凹槽
190‧‧‧光學板組合
192‧‧‧擴散片
194‧‧‧稜鏡片
196‧‧‧增亮片
198‧‧‧保護片
200‧‧‧液晶顯示裝置
210‧‧‧液晶面板
A、B‧‧‧區域
AP‧‧‧空氣間隙
CS‧‧‧容置空間
H‧‧‧孔洞
LA‧‧‧高亮度區域
LB‧‧‧低亮度區域
MS‧‧‧微結構
P‧‧‧凸耳
PS‧‧‧光學結構
R‧‧‧發光區域
S‧‧‧溝槽
θ‧‧‧角度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爆炸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區域A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導光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區域A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圖4的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
圖7為圖4的區域C的放大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8A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緩衝墊的示意圖。
圖8B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彎折元件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另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導光板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種導光板的示意圖。
圖13為將圖11的多個導光板在X方向進行拼接的示意圖。
圖14為對應於圖13的拼接導光板的亮度曲線圖。
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又一種平接式的拼接導光板的示意圖,其中,多個導光板110b在Y方向進行拼接。
圖16為對應於圖15的拼接導光板的亮度曲線圖。
圖1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100‧‧‧背光模組
110A~110D‧‧‧導光板
112‧‧‧入光部
114‧‧‧拼接部
120‧‧‧發光元件
130‧‧‧背框
132‧‧‧背板
134‧‧‧彎折元件
140‧‧‧拼接導光板
A、B‧‧‧區域

Claims (12)

  1.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多數個導光板,彼此相鄰的該些導光板彼此結合而形成一拼接導光板;多數個發光元件,提供該拼接導光板一光線;以及一背框,具有一背板與一彎折元件,該背板具有一破孔,該彎折元件鄰近於該破孔且與該背板形成一角度,該彎折元件具有一卡合槽,該拼接導光板抵接於該卡合槽,其中,每一導光板具有多數條溝槽,將該導光板劃分成多個發光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每一導光板具有相對向的一入光部與一拼接部,彼此相鄰的該入光部與該拼接部彼此結合而形成該拼接導光板,在該入光部與該拼接部的結合處形成一容置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發光元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且位於該入光部的側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在每一導光板的該拼接部的側面至少具有一凸耳,且該凸耳抵接於該卡合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彼此相鄰的該些導光板的拼接邊彼此接觸而形成該拼接導光板,且該些發光元件設置於該拼接導光板的至少一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 緩衝墊,設置於該彎折元件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光學板組合,抵接於該緩衝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拼接導光板的下方。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電路板,設置於該反射片的下方,該些發光元件電性連接於該電路板,該反射片位於該電路板與該拼接導光板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絕緣層,設置於該電路板的下方,該電路板位於該反射片與該絕緣層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每一導光板的該入光部的側面設置有一微結構。
  12.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到第11項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以及一液晶面板,設置於該背光模組的一側。
TW99124179A 2010-06-08 2010-07-22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413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24179A TWI413834B (zh) 2010-07-22 2010-07-22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US13/155,409 US20110299298A1 (en) 2010-06-08 2011-06-08 Backlight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24179A TWI413834B (zh) 2010-07-22 2010-07-22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5161A TW201205161A (en) 2012-02-01
TWI413834B true TWI413834B (zh) 2013-11-01

Family

ID=46761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24179A TWI413834B (zh) 2010-06-08 2010-07-22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383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36347A (en) * 2005-04-01 2006-10-16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adjacent, overlapping light-guide plates
TWI305854B (zh) * 2004-01-06 2009-02-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CN201382341Y (zh) * 2009-04-08 2010-01-13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视频控制的动态发光二极管背光组件
CN101737725A (zh) * 2008-11-20 2010-06-16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TW201024903A (en) * 2008-12-26 2010-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ght pipe fasten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5854B (zh) * 2004-01-06 2009-02-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TW200636347A (en) * 2005-04-01 2006-10-16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adjacent, overlapping light-guide plates
CN101737725A (zh) * 2008-11-20 2010-06-16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TW201024903A (en) * 2008-12-26 2010-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ght pipe fastening device
CN201382341Y (zh) * 2009-04-08 2010-01-13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视频控制的动态发光二极管背光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5161A (en)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5656B (zh) 液晶顯示裝置
KR101529556B1 (ko) 방열이 용이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101970552B1 (ko) 퀀텀 도트를 갖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070147079A1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US2015021235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JP2005249942A (ja) 表示装置
US2012015471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US8882322B2 (en) Backlight unit
CN101886778A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195083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WO2012169441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9658390B2 (en) Light source cover including groov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the light source cover
KR20120078234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10192937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10299298A1 (en) Backlight module
KR2014004738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20099028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2013003512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102030412B1 (ko) 라운드 다각패턴을 가진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10213276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60131821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v receiver
KR10243680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TWI413834B (zh)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KR102192957B1 (ko) 발광소자 어레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KR20130020473A (ko) 빛샘이 방지된 액정표시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