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3833B - 背光模組、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3833B
TWI413833B TW97142392A TW97142392A TWI413833B TW I413833 B TWI413833 B TW I413833B TW 97142392 A TW97142392 A TW 97142392A TW 97142392 A TW97142392 A TW 97142392A TW I413833 B TWI413833 B TW I4138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optical fi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42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9003A (en
Inventor
Chen Kuei Chung
wei han Lin
En Jou Hsiao
Yuan Jie Syu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Cheng Ku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Cheng Kung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Cheng Kung
Priority to TW97142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383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19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9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3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3833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背光模組、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詳言之,係關於一種導光板具有微結構之背光模組、具有微結構且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在背光模組之應用中,有二個重要的課題:一為改變光線傳遞路徑,另一為導光板上加工出微結構。
在改變光線傳遞路徑方面,學者Fujieda等人[Ichiro Fujieda, Yoshihiko Takagi, Fanny Rahadian,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a backlight with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s". SPIE Vol. 6338 (2006), 63380H 1-11]提出於LED側向光源及導光板之間置入電控的液晶(Liquid Crystal, LC)來控制出光角度。如此將有別於傳統使用厚重及昂貴的電控液晶玻璃(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PDLC)置於導光板以及液晶面板之間來調整視角的作法。學者Harrold等人[Jonathan Harrold, Graham J. Woodgate, "Switchable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or Transflective TFT LCDs and OLED displays". Proc Int Disp Workshops (2003), 1657-1658]使用極性活化微透鏡(Polarisation Activated Microlenses)聚交光線配合電控,可快速切換LCD於增亮模式或標準模式,其中增亮模式可增加約兩倍的亮度。美國專利第US6,400,905號則藉由改變透鏡距離或形貌,可 調整出光路徑,運用於像機閃光燈等處。以上使用額外介質或是電控裝置等方式,將增加成本與產品尺寸,具不利商品化之缺點。
雙視角顯示螢幕為典型改變光線傳遞路徑之應用,其係指在一螢幕上以不同角度觀看可呈現出不同的影像。未來在汽車上的應用較為看好,例如駕駛看衛星導航畫面,乘客則可看其他內容。此技術夏普公司(SHARP)已商品化,可搭配互不干擾的指向性喇叭使用。其原理與一般顯示器不同之處為左右兩個視角所對應的子畫素被交替排列,所以水平方向的實際解析度將被共享而降為一半。雙向偏光片則負責將左右視角所對應的光線傳送到完全獨立的兩個視場中,使顯示器可以呈現兩種不同的畫面。相關文獻有美國專利第US6,724,450號,其利用將每一螢幕畫素再分割成兩個次畫素,並配合相異方向之雙層導光板,可使螢幕在不同方向顯示不同影像。其缺點為使用雙層導光板亦將將增加成本與產品厚度。
在導光板上加工出微結構方面,學者Cournoyer等人[Alain Cournoyer, Luc Lévesque, Marc Levesque, "Sub-spot size CO2 laser micromachining of features in fused silica by V-groove etching". SPIE Vol. 5578 (2004), 544-553]以二氧化碳雷射加工fused silica製作出垂直或傾斜之V溝微結構,並可藉由疊合、旋轉V溝結構,來製作比雷射光斑尺寸更小的微結構。
美國專利第US6,699,409 B2號,主要的訴求在楔形導光 板結構斜面及表面,以刀具製作V形、U形、O形的結構,應用於液晶面板背光源光的傳遞。美國專利第US5,718,497號應用側向入光源,訴求以V形、半圓形、凹凸形作為導光結構,該專利主要變化結構形狀的密度及表面粗糙度,來控制入光和出光的均勻性。美國專利第US6,505,959 B2號主要的訴求是關於導光板的特殊微稜鏡的形狀設計與製作方法。該專利設計以特殊的微稜鏡形狀,橫切面為90度夾角的二等邊三角錐形,縱切面為一和緩曲線形,製程採用的方法為在滾輪上刻劃結構,以滾壓的方式來量產成形。美國專利第US5,359,691號所使用的是側向入光源,在導光板表面佈置許多特殊的高反射微稜鏡,配合可控制角度的技術製作方法,應用於顯示器背光源的傳遞。美國專利第US6,819,494 B2號主要應用於液晶面板,背光源傳遞的稜鏡製作方法。該專利提出V溝(V-Cut)結構塑膠成形翻模製作的方法,製程首先是將結構模型置入模仁內,然後注入特定的黏著劑使之固化成形,然後再移除母模,將固化成形的結構密封於射出模仁裡,後續再注入高分子,固化後脫膜,以此方法不斷的注入高分子大量成形。美國專利第US6,836,303 B2號訴求以金字塔角錐特徵形狀,角錐結構以60或90度夾角,來當作為液晶顯示器導光板表面的微結構。
上述V溝(V-cut)結構具有出光角度狹小及有尖點應力集中所導致加工處斷裂等問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創新且具進步性的背光模組、用 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一導光板及至少一發光源。該導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該出光面具有複數個凹槽,每一凹槽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該底面相對於該出光面。該發光源用以提供光線至該導光板。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其包括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該出光面具有複數個凹槽,每一凹槽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該底面相對於該出光面。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及一底面;(b)將該導光板之出光面朝上;及(c)於該導光板之出光面形成複數個凹槽,每一凹槽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藉此,該高斯曲線增加該等凹槽之出光角度及該導光板之強度。
參考圖1,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該背光模組1A包括一導光板11A及至少一發光源12。該導光板11A包括一出光面111及一底面112(圖2)。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A係由一集光纖器113及複數條光纖114所構成,該集光纖器113係設置於該等光纖114之一側。而在其他應用中,該導光板11A之材質可為塑膠高分子或玻璃。該出光面111具有複數個凹槽1111,每一凹槽1111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 中,該等凹槽1111間之間距相同,且其深度及寬度相同。該等凹槽1111係以雷射方式形成,使用雷射可避免應力的產生,更不會有光纖變形或翹曲的情形。而在其他應用中,該等凹槽1111係可以刀具、蝕刻、壓印或模造方式形成。
該底面112係相對於該出光面111,且該底面112不具有凹槽。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光纖114係緊密並排而形成該出光面111及該底面112,每一光纖114具有複數個凹槽1111。該發光源12係用以提供光線至該導光板11A。在本實施例中,該發光源12係位於該導光板11A之一側,而該集光纖器113係設置於該發光源12與該等光纖114之間。而在其他應用中,該發光源12係可位於該導光板11A之底面112。該發光源12係為發光二極體、鎢絲燈或冷陰極管。
在本發明中,該高斯曲線係為一平滑曲線,可增加該等凹槽1111之出光角度及該導光板11A之強度,得以改善習知V溝(V-cut)結構具有出光角度狹小及有尖點應力集中所導致加工處斷裂等問題。
參考圖3,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出光均齊度,其中該箭頭代表入光方向。在該導光板11A之出光面111標出九個點(a~i),分別進行輝度測量。所得數據依序為:54.8,55.7,56.8,52.4,48.0,49.6,45.5,45.5及45.7(cd/m2 ),其均齊度等於(45.5/56.8)×100%=80.11%。由此可知,本發明之具有高斯曲線之凹槽(圖2)使該導光板11A具有良好的輝度均齊度。
在本發明中,藉由調整導光板之該等凹槽間之間距或凹槽之深度及寬度,將可製作出高輝度均齊度與高出光效率之導光板。參考圖4,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B與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A大致相同,其中相同之元件賦予相同之編號。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僅在於該導光板11B之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B更包括一第一側邊115及一第二側邊116,該第一側邊115係由該等光纖114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116係由該等光纖114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1111間之間距係沿著該第一側邊115往該第二側邊116之方向逐漸變小。
參考圖5,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C與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A大致相同,其中相同之元件賦予相同之編號。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僅在於該導光板11C之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C更包括一第一側邊115及一第二側邊116,該第一側邊115係由該等光纖114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116係由該等光纖114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1111之深度及寬度係沿著該第一側邊115往該第二側邊116之方向逐漸變大。
參考圖6,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D與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A大致相同,其中相同之元件賦予相同之編號。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僅在於該導光板11D之結構不 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D更包括一第一側邊115及一第二側邊116,該第一側邊115係由該等光纖114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116係由該等光纖114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1111間之間距係沿著該第一側邊115往該第二側邊116之方向逐漸變小,且該等凹槽1111之深度及寬度係沿著該第一側邊115往該第二側邊116之方向逐漸變大。
在本發明中,藉由調整一導光板之該等凹槽之角度,將可改變該導光板之出光角度以控制光線射出方向。參考圖7,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五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E與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A大致相同,其中相同之元件賦予相同之編號。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僅在於該導光板11E之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E之每一凹槽1111更包括一傾角α,如圖8所示。參考圖8,每一凹槽1111具有一第一側壁W1 及一第二側壁W2 ,該第一側壁W1 之延伸線L1 及該第二側壁W2 之延伸線L2 具有一角平分線L0 ,該角平分線L0 與一垂直該出光面111之法線N之夾角即為該傾角α之角度。在本實施例中,該傾角α之方向定義為正。
參考圖9,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五實施例之測量角度及發光強度之分布圖。由該分布圖可知,當測量角度介於10°~30°,該導光板11E之發光強度大於80cd/m2 ,當測量角度介於30°~170°,該導光板11E之發光強度由80cd/m2 遞減至20cd/m2 以下。由此可知,具有傾角α之該等凹槽 1111改變該導光板11E之出光方向,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E之該傾角α係為30°,當測量角度介於10°~30°時,該導光板11E具有最大之發光強度。
參考圖10,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六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F與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A大致相同,其中相同之元件賦予相同之編號。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僅在於該導光板11F之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F之該等凹槽1111包括複數個第一凹槽1112及複數個第二凹槽1113,該等第一凹槽1112與該等第二凹槽1113交錯排列,每一第一凹槽1112具有一第一傾角α1 ,每一第二凹槽1113具有一第二傾角α2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傾角α1 及該第二傾角α2 之方向不同,其中該第一傾角α1 之方向定義為負,該第二傾角α2 之方向定義為正。
參考圖11,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七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G與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A大致相同,其中相同之元件賦予相同之編號。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僅在於該導光板11G之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G更包括一第一側邊115及一第二側邊116,該第一側邊115係由該等光纖114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116係由該等光纖114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1111之深度及寬度係沿著該第一側邊115往該第二側邊116之方向逐漸變大,該等凹槽1111包括複數個第一凹槽1112及複數個第二凹槽1113,該等第一凹槽 1112與該等第二凹槽1113交錯排列,每一第一凹槽1112具有一第一傾角α1 ,每一第二凹槽1113具有一第二傾角α2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傾角α1 及該第二傾角α2 之方向不同,其中該第一傾角α1 之方向定義為負,該第二傾角α2 之方向定義為正。
參考圖12,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八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H與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A大致相同,其中相同之元件賦予相同之編號。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僅在於該導光板11H之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H更包括一第一側邊115及一第二側邊116,該第一側邊115係由該等光纖114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116係由該等光纖114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1111之深度及寬度係由該導光板11H之中心起算分別往該第一側邊115及該第二側邊116之方向逐漸變小,該等凹槽1111包括複數個第一凹槽1112及複數個第二凹槽1113,該等第一凹槽1112與該等第二凹槽1113交錯排列,每一第一凹槽1112具有一第一傾角α1 ,每一第二凹槽1113具有一第二傾角α2 。在本實施例中,該發光源12係位於該導光板11H之兩側。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傾角α1 及該第二傾角α2 之方向不同,其中該第一傾角α1 之方向定義為負,該第二傾角α2 之方向定義為正。
根據圖9之數據顯示,具有傾角α之該等凹槽1111可改變該導光板11E之出光方向,故在上述第六至第八實施例中,具有第一傾角α1 之該等第一凹槽1112及具有第二傾 角α2 之該等第二凹槽1113亦可改變該導光板11F、11G及11H之出光方向,使光線導向兩個不同的方向,以利於應用於一雙視角螢幕。當加工傾角配合雙視角顯示螢幕時,由於顯示器與導光板11F、11G及11H出光方向相吻合,將可使光損失降到最低,提升整體亮度。出光效率增加後將可達到節能之功效,且高亮度將使螢幕辨識度提升,減少雙向螢幕一側畫面影像易受另一側畫面影像干擾的問題。
參考圖13,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九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I與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A大致相同,其中相同之元件賦予相同之編號。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僅在於該導光板11I之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I更包括一第一側邊115及一第二側邊116,該第一側邊115係由該等光纖114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116係由該等光纖114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1111包括複數個第一凹槽1112、複數個第二凹槽1113及複數個第三凹槽1114,該等第一凹槽1112係靠近該第一側邊115,該等第二凹槽1113係靠近該第二側邊116,該等第三凹槽1114位於該等第一凹槽1112及該等第二凹槽1113之間,每一第一凹槽1112具有一第一傾角α1 ,每一第二凹槽1113具有一第二傾角α2 ,每一第三凹槽1114具有一第三傾角α3 ,且該第三傾角α3 為0°。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傾角α1 及該第二傾角α2 之方向不同,其中該第一傾角α1 之方向定義為正,該第二傾角α2 之方向定義為負。
根據圖9之數據顯示,具有傾角α之該等凹槽1111可改變該導光板11E之出光方向,故在本實施例中,可改變該導光板11I之出光方向,使光線向該導光板11I中心的方向集中。
參考圖14,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十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J與第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A大致相同,其中相同之元件賦予相同之編號。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僅在於該導光板11J之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J更包括一第一側邊115及一第二側邊116,該第一側邊115係由該等光纖114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116係由該等光纖114之另一端並排形成。每一凹槽1111具有一傾角α。該等凹槽1111之傾角α係由該導光板11J之中心起算分別往該第一側邊115及該第二側邊116之方向逐漸變大。在本實施例中,靠近該第一側邊115之傾角α之方向定義為負,而靠近該第二側邊116之傾角α之方向定義為正。
根據圖9之數據顯示,具有傾角α之該等凹槽1111可改變該導光板11E之出光方向,故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凹槽1111可改變該導光板11J之出光方向,使光線向外發散。
參考圖15,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十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其中增加了液晶面板。在本實施例中,該背光模組1K更包括一反射膜13及至少一光學膜14。該反射膜13位於該導光板11A之底面112。而在其他應用中,當該發光源12係位於該導光板11A之底面112時,該反射膜13係位於該 發光源12之下方。該光學膜14位於該導光板11A之出光面111。在本實施例中,一液晶面板2置於該背光模組1K之光學膜14上。
參考圖16至圖17,顯示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製造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首先,參考圖16,提供一導光板11L,該導光板11L具有一出光面111及一底面112。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L係由一集光纖器113及複數條光纖114所構成。而在其他應用中,該導光板11L之材質可為塑膠高分子或玻璃。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光纖114係緊密並排而形成該出光面111及該底面112。
接著,將該導光板11L之出光面111朝上。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L係置於一支架3(圖17)上,該支架3具有一傾斜表面31、一水平表面32及一夾角β(圖17),該導光板11L置於該支架3之傾斜表面31,使得該出光面111與該支架3之水平表面32之間也具有一夾角β(圖17)。該導光板11L之光纖114高於該集光纖器113,該夾角β之方向定義為正。最後,參考圖17,於該導光板11L之出光面111形成複數個凹槽1111,每一凹槽1111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凹槽1111具有一傾角α,該等凹槽1111間之間距相同,且該等凹槽1111之深度及寬度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凹槽1111係利用雷射加工形成,且該雷射加工之參數係由類神經網路法做控制。而在其他應用中,該等凹槽1111係可以刀具、蝕刻、壓印或模造方式形成。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L係對應上述第五實施例 之導光板11E。
參考圖18至圖20,顯示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製造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首先,參考圖18,提供一導光板11M,該導光板11M具有一出光面111及一底面112。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M係由一集光纖器113及複數條光纖114所構成。而在其他應用中,該導光板11M之材質可為塑膠高分子或玻璃。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光纖114係緊密並排而形成該出光面111及該底面112。
接著,將該導光板11M之出光面111朝上。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M係置於一支架4(圖19)上,該支架4具有一傾斜表面41、一水平表面42及一第一夾角β1 ,該導光板11M置於該支架4之傾斜表面41,使得該出光面111與該支架4之水平表面42之間也具有一第一夾角β1 。該導光板11M之集光纖器113高於該等光纖114,該第一夾角β1 之方向定義為負。接著,參考圖19,於該導光板11M之出光面111形成複數個第一凹槽1112,該等第一凹槽1112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每一第一凹槽1112具有一第一傾角α1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傾角α1 之方向定義為負。接著,調整該支架4,使該支架4具有一第二夾角β2 (圖20),且該導光板11M之出光面111與該水平表面42之間也具有一第二夾角β2 。該導光板11M之光纖114高於該集光纖器113,該第二夾角β2 之方向定義為正。最後,參考圖20,於該導光板11M之出光面111形成複數個第二凹槽1113,該等第二凹槽1113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每一第二凹槽 1113具有一第二傾角α2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傾角α2 之方向定義為正。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凹槽(該等第一凹槽1112及該等第二凹槽1113)間之間距相同,而該等凹槽(該等第一凹槽1112及該等第二凹槽1113)之深度及寬度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凹槽(該等第一凹槽1112及該等第二凹槽1113)係利用雷射加工形成,且該雷射加工之參數係由類神經網路法做控制。而在其他應用中,該等凹槽(該等第一凹槽1112及該等第二凹槽1113)係可以刀具、蝕刻、壓印或模造方式形成。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光板11M係對應上述第七實施例之導光板11G。
惟上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因此,習於此技術之人士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仍不脫本發明之精神。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A‧‧‧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一實施例
1B‧‧‧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二實施例
1C‧‧‧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三實施例
1D‧‧‧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四實施例
1E‧‧‧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五實施例
1F‧‧‧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六實施例
1G‧‧‧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七實施例
1H‧‧‧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八實施例
1I‧‧‧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九實施例
1J‧‧‧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十實施例
1K‧‧‧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十一實施例
2‧‧‧液晶面板
3‧‧‧支架
31‧‧‧傾斜表面
32‧‧‧水平表面
4‧‧‧支架
41‧‧‧傾斜表面
42‧‧‧水平表面
11A‧‧‧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第一實施例
11B‧‧‧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第二實施例
11C‧‧‧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第三實施例
11D‧‧‧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第四實施例
11E‧‧‧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第五實施例
11F‧‧‧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第六實施例
11G‧‧‧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第七實施例
11H‧‧‧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第八實施例
11I‧‧‧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第九實施例
11J‧‧‧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第十實施例
11L‧‧‧導光板
11M‧‧‧導光板
12‧‧‧發光源
13‧‧‧反射膜
14‧‧‧光學膜
111‧‧‧出光面
112‧‧‧底面
113‧‧‧集光纖器
114‧‧‧光纖
115‧‧‧第一側邊
116‧‧‧第二側邊
1111‧‧‧凹槽
1112‧‧‧第一凹槽
1113‧‧‧第二凹槽
1114‧‧‧第三凹槽
W1 ‧‧‧第一側壁
W2 ‧‧‧第二側壁
圖1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2顯示圖1之局部剖視示意圖;圖3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一實施例之出光均齊度;圖4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5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6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7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五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8顯示圖7之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9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五實施例之測量角度暨出光強度之分布圖;圖10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六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11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七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12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八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13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九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14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十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15顯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十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圖16至圖17顯示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製造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及圖18至圖20顯示本發明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之製造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1A‧‧‧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一實施例
11A‧‧‧導光板
12‧‧‧發光源
111‧‧‧出光面
112‧‧‧底面
113‧‧‧集光纖器
114‧‧‧光纖
1111‧‧‧凹槽

Claims (45)

  1. 一種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包括:一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係由複數條光纖所構成,該等光纖係緊密並排而形成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該出光面具有複數個凹槽,每一凹槽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該底面係相對於該出光面,且該底面不具有凹槽,該等凹槽包括複數個第一凹槽及複數個第二凹槽,該等第一凹槽與該等第二凹槽交錯排列,每一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傾角,每一第二凹槽具有一第二傾角;及至少一發光源(Light Source),位於該導光板之一側,用以提供光線至該導光板。
  2.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之材質係為塑膠高分子或玻璃。
  3.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係包括一集光纖器,該集光纖器係設置於該發光源與該等光纖之間,每一光纖具有複數個凹槽。
  4.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等凹槽間之間距係相同。
  5.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凹槽具有一傾角,該等凹槽之傾角係相同。
  6.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相同。
  7.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 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間之間距係沿著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小。
  8.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沿著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大。
  9.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間之間距係沿著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小,且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沿著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大。
  10.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每一凹槽具有一傾角,該等凹槽之傾角係由該導光板之中心起算分別往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大。
  11.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第一凹槽係靠近該第一側邊,該等第二凹槽係靠近該 第二側邊。
  12. 如請求項1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等凹槽包括複數個第三凹槽,該等第三凹槽位於該等第一凹槽及該等第二凹槽之間,每一第三凹槽具有一第三傾角。
  13.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沿著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大。
  14.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由該導光板之中心起算分別往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小。
  15.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等凹槽係以雷射、刀具、蝕刻、壓印或模造方式形成。
  16.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發光源係為發光二極體、鎢絲燈或冷陰極管。
  17.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等發光源係位於該導光板之兩側。
  18.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膜(Reflector),位於該導光板之底面。
  19.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等發光源係位於該導光板之底面。
  20. 如請求項19之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膜,位於該發光源之下方。
  21. 如請求項1之背光模組,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位於該導光板之出光面。
  22. 一種使用於請求項1之導光板,係由複數條光纖所構成,該等光纖係緊密並排而形成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該出光面具有複數個凹槽,每一凹槽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該底面係相對於該出光面,且該底面不具有凹槽,該等凹槽包括複數個第一凹槽及複數個第二凹槽,該等第一凹槽與該等第二凹槽交錯排列,每一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傾角,每一第二凹槽具有一第二傾角。
  23.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其材質係為塑膠高分子或玻璃。
  24.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其包括一集光纖器,該集光纖器係設置於該等光纖之一側,每一光纖具有複數個凹槽。
  25.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其中該等凹槽間之間距係相同。
  26.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其中每一凹槽具有一傾角,該等凹槽之傾角係相同。
  27.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其中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相同。
  28.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間之間距係沿著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小。
  29.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 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沿著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大。
  30.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間之間距係沿著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小,且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沿著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大。
  31.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每一凹槽具有一傾角,該等凹槽之傾角係由該導光板之中心起算分別往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大。
  32.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第一凹槽係靠近該第一側邊,該等第二凹槽係靠近該第二側邊。
  33.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沿著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大。
  34.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更包括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一端並排形成,該第二側邊係由該等光纖之另一端並排形成,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由該導光板之中心起算分別往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之方向逐漸變小。
  35. 如請求項22之導光板,其中該等凹槽係以雷射、刀具、蝕刻、壓印或模造方式形成。
  36. 一種請求項22之導光板之製造方法,包括:(a)提供一導光板,該導光板係由複數條光纖所構成,該等光纖係緊密並排而形成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該底面係相對於該出光面;(b)將該導光板之出光面朝上;及(c)於該導光板之出光面形成複數個凹槽,每一凹槽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而該導光板之底面不形成凹槽,該等凹槽包括複數個第一凹槽及複數個第二凹槽,該等第一凹槽與該等第二凹槽交錯排列,每一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傾角,每一第二凹槽具有一第二傾角。
  37. 如請求項36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a)中,其中該導光板之材質係為塑膠高分子或玻璃。
  38. 如請求項36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a)中,其中該導光板係包括一集光纖器,該集光纖器係設置於該等光纖之一側,每一光纖具有複數個凹槽。
  39. 如請求項36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b)中,另包括將該 導光板置於一支架上,該支架具有一傾斜表面及一水平表面,該導光板置於該支架之傾斜表面,該導光板之出光面與該支架之水平表面之間具有一夾角,該步驟(c)中,每一凹槽具有一傾角。
  40. 如請求項36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b)中,另包括將該導光板置於一支架上,該支架具有一傾斜表面及一水平表面,該導光板置於該支架之傾斜表面,該導光板之出光面與該支架之水平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一夾角,且該步驟(c)包括:(c1)於該導光板之出光面形成該等第一凹槽,該等第一凹槽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c2)調整該導光板,使該出光面與該水平表面之間具有一第二夾角;及(c3)於該導光板之出光面形成該等第二凹槽,該等第二凹槽之剖面係為一高斯曲線。
  41. 如請求項36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中,該等凹槽係以雷射、刀具、蝕刻、壓印或模造方式形成。
  42. 如請求項36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中,係利用雷射加工以形成該等凹槽,且該雷射加工之參數係由類神經網路法做控制。
  43. 如請求項36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中,其中該等凹槽間之間距係相同。
  44. 如請求項36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中,其中每一凹槽具有一傾角,該等凹槽之傾角係相同。
  45. 如請求項36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中,其中該等凹槽之深度及寬度係相同。
TW97142392A 2008-11-03 2008-11-03 背光模組、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413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42392A TWI413833B (zh) 2008-11-03 2008-11-03 背光模組、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42392A TWI413833B (zh) 2008-11-03 2008-11-03 背光模組、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9003A TW201019003A (en) 2010-05-16
TWI413833B true TWI413833B (zh) 2013-11-01

Family

ID=44831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42392A TWI413833B (zh) 2008-11-03 2008-11-03 背光模組、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38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5783B (zh) * 2012-01-02 2014-10-11 Hortek Crystal Co Ltd 雷射加工方法及其所形成的加工件
CN104049296A (zh) * 2014-05-27 2014-09-17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光源模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6604A (ja) * 1986-10-23 1988-05-1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面光源
JPH06201917A (ja) * 1992-10-19 1994-07-22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光ファイバ
TW200742911A (en) * 2006-05-04 2007-11-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7369725B2 (en) * 2005-09-15 2008-05-06 Ne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device
TW200823561A (en) * 2006-11-27 2008-06-01 Huang Heng Jiun Reflection-type LCD backlight plat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6604A (ja) * 1986-10-23 1988-05-1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面光源
JPH06201917A (ja) * 1992-10-19 1994-07-22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光ファイバ
US7369725B2 (en) * 2005-09-15 2008-05-06 Ne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device
TW200742911A (en) * 2006-05-04 2007-11-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W200823561A (en) * 2006-11-27 2008-06-01 Huang Heng Jiun Reflection-type LCD backlight pl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9003A (en) 2010-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52428B2 (en) Prism sheet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US20210011211A1 (en) Optical device
KR100912260B1 (ko) 표면에 일정 조도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용 광학 프리즘 시트
US8159632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1876482B1 (en) Light guide member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light guide member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light guide member and backlight unit
US20110255304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435955B (zh) 集光片、包括集光片的背光单元和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模块
CN101576683A (zh) 显示装置
US20120134175A1 (en) Planar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CN102003658A (zh) 光学片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其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设备
CN101095068A (zh) 具有含偏移棱镜结构的结构化表面的光学薄膜
US20050036083A1 (en) Optical memb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urface 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162177A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导光板
US11092733B2 (en) Microstructured light guide plates and device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6896576A (zh)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结构
JP2020506525A (ja) 光学的操作特徴部を含む導光板アセンブリ
TWI413833B (zh) 背光模組、用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2809774A (zh) 光学膜片及使用该光学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090180053A1 (en) Optical plat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optical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optical plate
CN103728681A (zh) 棱镜片、包括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169144A (ja) 導光板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01242643Y (zh) 背光模组
US9075180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KR101385482B1 (ko) 도광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도광판을 가지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8628231B2 (en) Diffusion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