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3353B - 電源供應裝置及均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源供應裝置及均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3353B
TWI413353B TW98133816A TW98133816A TWI413353B TW I413353 B TWI413353 B TW I413353B TW 98133816 A TW98133816 A TW 98133816A TW 98133816 A TW98133816 A TW 98133816A TW I413353 B TWI413353 B TW I4133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onant circuit
current
output
coup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3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4156A (en
Inventor
jing-yan Li
qing-lin Zhao
zhi-hong Ye
ming-zhu Li
Fei Luo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Priority to TW98133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335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14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4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3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3353B/zh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Description

電源供應裝置及均流控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源供應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採用兩路諧振變換電路並聯的電源供應裝置。
諧振變換器具有高效率及低成本等優點,因此常應用於大功率隔離直流/直流變換的領域上,但是由於諧振變換器的電流為正弦波形,整流後的輸出電流的漣波(ripple)有效值很大,因此現今的技術是利用多級諧振變換器在相位彼此錯開的情況下並聯輸出,以減少經過整流後所產生的漣波電流。
但是,當多級諧振變換器並聯工作時,外在的各種因素可能會導致各個諧振變換器的輸出電流不同,造成其中一個諧振電路流過的電流過大而影響轉換效率,再者,各個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不均,會影響並聯輸出減小漣波電流的效果。
因此,諧振變換器並聯工作時需要增加均流措施。參閱圖1,為習知的電源供應裝置900,其中一第一諧振電路91及一第二諧振電路92並聯輸出一供應電壓VO 。其中,主要有兩個回授(feedback)路徑:供應電壓VO 經過電壓控制器93到降壓轉換器(buck converter)94為第一回授路徑(電壓控制器93根據所獲得的供應電壓VO 相對地產生一控制訊號,以控制降壓轉換器94中的功率開關(圖未示)的切換,將功因修正電路95所輸出400V的電壓轉換成300V輸出);第一諧振電路91及第二諧振電路92的輸出電流iOA 、iOB 經過減法器96及平衡負載控制器97到第一諧振電路91及第二諧振電路92為第二回授路徑(減法器96將輸出電流iOA 、iOB 相減,而讓平衡負載控制器97根據相減後的結果產生一驅動訊號,以控制第一諧振電路91及第二諧振電路92中功率開關(圖未示)的切換頻率,進而調節第一諧振電路91及第二諧振電路92的輸出電流iOA 、iOB )。
習知的電源供應裝置900達到均流輸出的過程中,因為第一諧振電路91及第二諧振電路92內部電路的差異,使得習知控制功率開關之切換頻率的方式,在電路實現上較難控制,很難達成均流輸出之目的。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更易達到均流輸出的電源供應裝置。
於是,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係用以提供一供應電壓,該電源供應裝置包含:一第一諧振電路、一第二諧振電路、一第一轉換電路及一均流調節電路。
第一諧振電路將一第一輸入電壓轉換成該供應電壓;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端與第一諧振電路的輸出端相互並聯且將一第二輸入電壓轉換成該供應電壓;第一轉換電路的輸出端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的輸入端,用以提供第一輸入電壓給第一諧振電路;均流調節電路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且根據一與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訊號有關的第一誤差訊號,調整控制第一轉換電路提供給第一諧振電路的第一輸入電壓,使得第一諧振電路與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相同。
此外,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將一電源供應裝置達到均流輸出的均流控制方法。
本發明均流控制方法,應用於一電源供應裝置,該電源供應裝置包括並聯的一第一諧振電路及一第二諧振電路,該方法係用於使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達到均流輸出,其中包含:
(A)對與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訊號有關的訊號進行取樣;及
(B)根據所取樣之訊號控制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其中至少一的一輸入電壓,使得第一諧振電路與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相同。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多級諧振電路可以達到均流輸出,且其輸出電流之漣波可降至最低。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六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為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電源供應裝置100包含一功因修正電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10、一第一諧振電路1、一第二諧振電路2、一均流調節電路3及一第一轉換電路4。
功因修正電路10接收一交流電力(圖未示)並將該交流電力整流後輸出,並提供給第二諧振電路2及第一轉換電路4。在本實施例中,該交流電力為商用交流電壓。第一轉換電路4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與第一諧振電路1之間,用以提供第一輸入電壓VI1 給第一諧振電路1。
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可為LC並聯/串聯諧振變換器或是LLC並聯/串聯諧振變換器等各種諧振變換器,且兩者的輸出端相互並聯並輸出供應電壓VO 。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入端耦接於第一轉換電路4的輸出端,用以根據第一輸入電壓VI1 並將其轉換成直流輸出電壓VO ;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入端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的輸出端,用以根據第二輸入電壓VI2 並將其轉換成直流輸出電壓VO
為了使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相同,主要利用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均流調節電路3來實現。根據與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有關的誤差訊號Ierror ,均流調節電路3產生可為數位脈衝訊號的第一驅動訊號D1,以驅動第一轉換電路4中的功率開關(圖未示),而改變輸出至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入電壓,使得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相同。
換言之,若輸出電流IO1 大於輸出電流IO2 ,均流調節器312會縮短第一驅動訊號D1的工作週期而降低第一轉換 電路4的輸出電壓,同時降低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入電壓,使得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出電流IO1 下降;相反地,若輸出電流IO1 小於輸出電流IO2 ,則均流調節器312會增加第一驅動訊號D1的工作週期而使第一轉換電路4的輸出電壓上升,同時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入電壓上升,使得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出電流IO1 隨之上升。
為了獲得輸出電流IO1 、IO2 有關的誤差訊號Ierror ,在本實施例中,均流調節電路3進一步包括一減法器311及一均流調節器312。其中,減法器311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用以接收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並將兩者相減後輸出誤差訊號Ierror 。誤差訊號Ierror 的獲取不必然非得依據輸出電流IO1 、IO2 ,亦可依據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壓VO1 、VO2 來進行計算。
配合參閱圖3,為本實施例之均流調節電路3達到均流控制的流程。
步驟10a,利用減法器311對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進行取樣。
步驟20a,利用減法器311將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相減而產生一誤差訊號Ierror
步驟30a,均流調節器312根據誤差訊號Ierror 產生對應該誤差訊號Ierror 的第一驅動訊號D1。在本實施例中,均流調節器312是根據誤差訊號Ierror 而調整第一驅動訊號D1的工作週期(duty cycle)。
步驟40a,利用第一驅動訊號D1控制第一轉換電路4中功率開關的啟閉,使得第一轉換電路4產生對應第一驅動訊號D1的輸出電壓,即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入電壓。如此重複執行步驟10a~40a,直到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出電流IO1 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2 相同,即達到均流之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增益大小,第一轉換電路4可為升壓轉換器(Boost Converter)、降壓轉換器(Buck Converter)或是升降壓轉換器(Buck-Boost Converter)。當第一諧振電路1的增益大於第二諧振電路2的增益時,第一轉換電路4需要將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入電壓下降,才能使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輸出相同的功率,即輸出電流IO1 等於輸出電流IO2 ,因此,第一轉換電路4為降壓轉換器或是升降壓轉換器;相反地,當第一諧振電路1的增益小於第二諧振電路2的增益時,第一轉換電路4需要將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入電壓上升,故需為升壓轉換器或是升降壓轉換器。
為了穩定供應電壓VO ,電源供應裝置100還包含一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0,其根據供應電壓VO 改變第一控制訊號S1及第二控制訊號S2,以切換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中的功率開關(圖未示)的啟閉頻率,而控制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壓VO1 、VO2 ,進而調整供應電壓VO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0包括一電壓調節 器201及一移相電路202,而電壓調節器201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具體來說,當供應電壓VO 過高時,電壓調節器201會產生頻率較高的第一控制訊號S1及第二控制訊號S2,從而使供應電壓VO 降低;當供應電壓VO 過低時,電壓調節器201會產生頻率較低的第一控制訊號S1及第二控制訊號S2,從而使供應電壓VO 升高,以將供應電壓VO 控制在一個穩定的電壓。
移相電路202耦接於電壓調節器201與第一諧振電路1,用以接收第二控制訊號S2,並將其移相一特定角度後輸出第一控制訊號S1至第一諧振電路1,該第一控制訊號S1與第二控制訊號S2同為數位脈波訊號,用以驅動第一諧振電路1中功率開關的啟閉。換言之,第一控制訊號S1與第二控制訊號S2之間只透過移相電路作了移相的處理,因此,第一控制訊號S1與第二控制訊號S2相同且相位差距該特定角度,在本實施例中,該特定角度為90度。
第一控制訊號S1及第二控制訊號S2之間相差90度,主要是將電源供應裝置100的輸出電流的漣波(ripple)降至最小。配合參閱圖4,其中實線與虛線波形分別為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及IO2 ,因此,可發現當兩者相差90度時,可將漣波電流降低至0.4A(1A~1.4A)。然而,第一控制訊號S1及第二控制訊號S2之間的相差並不影響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均流輸出,因此,兩者的相差並不以90度為限。
再者,本實施例之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之間相互獨立作業,因此,當其中一個諧振電路發生故障時,可以利用另一個諧振電路持續進行電壓轉換,使得電源供應裝置100仍能維持正常工作。此外,當電源供應裝置100所電連接之負載(圖未示)為輕載時,同樣可以關閉其中一個諧振電路,以提高電源供應裝置100在輕載時的效率。當然,上述僅提供運作上的一個實施例,使用或設計人員可依不同需求而改變,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參閱圖5及圖6,圖5為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100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其中,第一轉換電路4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與第一諧振電路1之間;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入端耦接於第一轉換電路4的輸出端;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入端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的輸出端;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0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而第一諧振電路1、第二諧振電路2、功因修正電路10、第一轉換電路4及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0的功能及電路皆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然而,不同之處在於,均流調節電路3中的減法器311係耦接於第一轉換電路4及第二諧振電路2,用以接收第一轉換電路4的一儲能電感的電流IL1 (如圖6所示)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入電流Ii2 ,將兩者相減後輸出誤差訊號Ierror 並輸出至均流調節器312。如此,根據誤差訊號Ierror ,均流調節電路3可驅動第一轉換電路4中的功率開關(圖未示),而改變輸出至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入電壓,使得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相同。
參考圖7,為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100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其中,電源供應裝置100還包含一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與第二諧振電路2之間的第二轉換電路5,且第一轉換電路4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與第一諧振電路1之間,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端相互耦接輸出供應電壓VO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均流調節電路3則是包括一輸出電壓調節器321、一第一減法器322、一第二減法器323、一第一電流調節器324及一第二電流調節器325。特別說明的是,第一諧振電路1、第二諧振電路2、功因修正電路10及第一轉換電路4的功能及電路皆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以下將不再多加說明。
第二轉換電路5用以提供第二輸入電壓VI2 給第二諧振電路2,其可為升壓轉換器、降壓轉換器或是升降壓轉換器其中之一種。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轉換電路5與第一轉換電路4相同,即兩者皆為升壓轉換器,但不以此為限。
均流調節電路3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且根據與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有關的訊號產生一驅動第一轉換電路4的第一驅動訊號D1及一驅動第二轉換電路5的第二驅動訊號D2。
輸出電壓調節器321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用以維持供應電壓VO 為一定值,並根據供應電壓VO 產生一對應的參考電流Iref
第一減法器322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與輸出電壓調節器321,用以將第一諧振電路1的輸出電流IO1 與參考電流Iref 相減後輸出第一誤差訊號Ierror1 ;第二減法器323耦接於第二諧振電路2與輸出電壓調節器321,用以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2 與參考電流Iref 相減後輸出第二誤差訊號Ierror2
第一電流調節器324耦接於第一減法器322與第一轉換電路4之間,用以根據第一減法器322輸出的第一誤差訊號Ierror1 產生第一驅動訊號D1;第二電流調節器325耦接於第二減法器323與第二轉換電路5之間,用以根據第二減法器323輸出的第二誤差訊號Ierror2 產生第二驅動訊號D2。
在本實施例中,用以維持供應電壓VO 為一定值的第一控制訊號S1及第二控制訊號S2係由一控制晶片(圖未示)而產生,該控制晶片輸出固定頻率的第一控制訊號S1及第二控制訊號S2,換言之,第一控制訊號S1及第二控制訊號S2的頻率將不會隨著供應電壓VO 的變動而改變。此外,為了使電源供應裝置100輸出電流的漣波降至最小,第一控制訊號S1及第二控制訊號S2之間相差90度,而移相電路202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再多加說明。
相較於第一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之電源供應裝置100是將輸出電流IO1 及輸出電流IO2 分別與參考電流Iref 相減,再根據與參考電流Iref 的差距,分別調整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入電壓,使得輸出電流IO1 等於輸出電流IO2 ,以達到均流之目的。
參閱圖8,為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100之第四較佳實施例,其中,第一轉換電路4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與第一諧振電路1之間且第二轉換電路5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與第二諧振電路2之間,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端相互耦接輸出供應電壓VO ,而移相電路則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以上電路的功能皆與第三較佳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相較於第三較佳實施例相同,在本實施例之均流調節電路3中,第一減法器322耦接於第一轉換電路4及輸出電壓調節器321,以將第一轉換電路4的儲能電感之電流IL1 (以下簡稱第一電感電流IL1 )及參考電流Iref 相減後輸出,且第二減法器323耦接於第二轉換電路5及輸出電壓調節器321,以將第二轉換電路5的儲能電感之電流IL2 (以下簡稱第二電感電流IL2 )及參考電流Iref 相減後輸出。
如同第二較佳實施例,由於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增益不變,因此,擷取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源頭」,同樣可以藉由均流調節電路3的控制,使得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達到均流輸出。本實施例中,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源頭」即分別為第一轉換電路4的第一電感電流IL1 及第二轉換電路5的第二電感電流IL2 。而第一轉換電路4與第二轉換電路5的內部電路同圖6所示。
參閱圖9,為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之第五較佳實施例,其中,第一轉換電路4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與第一諧振電路1之間且第二轉換電路5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與第二諧振電路2之間,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端相互耦接輸出供應電壓VO ,而移相電路則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以上電路的功能皆與第三較佳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然而,本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均流調節電路3包括一輸出電壓調節器331、一誤差減法器332、一電流轉換器333、一加法器334、一減法器335、一第一脈寬調變器336及一第二脈寬調變器337。
輸出電壓調節器331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用以穩定供應電壓VO ,並根據供應電壓VO 產生一對應該供應電壓VO 的參考電流Iref ,在本實施例中,輸出電壓調節器331與第三較佳實施例之輸出電壓調節器321相同。誤差減法器332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用以將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相減後輸出;電流轉換器333耦接於誤差減法器332,用以根據誤差減法器332的輸出結果產生一對應該輸出結果的誤差訊號Ierror
加法器334耦接於電流轉換器333與輸出電壓調節器331,用以將誤差訊號Ierror 與參考電流Iref 相加而產生一第一驅動電流ID1 ;減法器335耦接於電流轉換器333與輸出電壓調節器331,用以將誤差訊號Ierror 與參考電流Iref 相減而產生一第二驅動電流ID2
第一脈寬調變器336耦接於加法器334與第一轉換電路4之間,用以根據第一驅動電流ID1 產生對應該第一驅動 電流ID1 的第一驅動訊號D1;第二脈寬調變器337耦接於減法器335與第二轉換電路5之間,用以根據第二驅動電流ID2 產生對應該第二驅動電流ID2 的第二驅動訊號D2,使得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輸出電壓調節器331用以穩定供應電壓VO ,並產生對應該供應電壓VO 的參考電流Iref ,而電流轉換器333則是根據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之間的誤差產生誤差訊號Ierror ,如此將參考電流Iref 與誤差訊號Ierror 相加及相減後,即是將供應電壓VO 的「調節量」及輸出電流IO1 、IO2 的「誤差量」合併,並一起透過第一轉換電路4及第二轉換電路5調整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入電壓,以同時達到均流及穩壓之目的。
參閱圖10,為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100之第六較佳實施例,其中,第一轉換電路4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與第一諧振電路1之間且第二轉換電路5耦接於功因修正電路10與第二諧振電路2之間,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端相互耦接輸出供應電壓VO ,而移相電路則耦接於第一諧振電路1,以上電路的功能皆與第五較佳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相較於第五較佳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之均流調節電路3中,誤差減法器332耦接於第一轉換電路4及第二轉換電路5,以將第一轉換電路4的儲能電感之電流IL1 (以下簡稱第一電感電流IL1 )及第二轉換電路5的儲能電感之電流IL2 (以下簡稱第二電感電流IL2 )相減後輸出。
如同第二及第四較佳實施例,由於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增益不變,因此,擷取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源頭」,同樣可以藉由均流調節電路3的控制,使得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達到均流輸出。本實施例中,第一諧振電路1與第二諧振電路2的「源頭」即分別為第一電感電流IL1 及第二電感電流IL2 。而第一轉換電路4與第二轉換電路5的內部電路同圖6所示。
綜上所述,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100利用擷取與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有關的訊號,並根據該訊號改變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入電壓,以達到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均流輸出的目的,如此在電路控制上較為容易。此外,本發明將第一諧振電路1及第二諧振電路2的輸出電流IO1 、IO2 相移90度,如此可將漣波電流減至最小,使供應電壓VO 更為穩定。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a~40a‧‧‧步驟
322‧‧‧第一減法器
100‧‧‧電源供應裝置
323‧‧‧第二減法器
10‧‧‧功因修正電路
324‧‧‧第一電流調節器
20‧‧‧控制訊號產生電路
325‧‧‧第二電流調節器
331‧‧‧輸出電壓調節器
201‧‧‧電壓調節器
332‧‧‧誤差減法器
202‧‧‧移相電路
333‧‧‧電流轉換器
1‧‧‧第一諧振電路
334‧‧‧加法器
2‧‧‧第二諧振電路
335‧‧‧減法器
3‧‧‧均流調節電路
336‧‧‧第一脈寬調變器
311‧‧‧減法器
337‧‧‧第二脈寬調變器
312‧‧‧均流調節器
4‧‧‧第一轉換電路
321‧‧‧輸出電壓調節器
5‧‧‧第二轉換電路
圖1是一電路方塊圖,說明習知電源供應裝置的內部電路;
圖2是一電路方塊圖,說明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
圖3是一流程圖,說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均流調節電路達到均流的控制方法;
圖4是一波形圖,說明第一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IO1 、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IO2 ,及電源供應裝置100所輸出的漣波電流;
圖5是一電路方塊圖,說明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之第二較佳實施例;
圖6是一電路圖,說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轉換電路及第二轉換電路的電路架構;
圖7是一電路方塊圖,說明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之第三較佳實施例;
圖8是一電路方塊圖,說明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之第四較佳實施例;
圖9是一電路方塊圖,說明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之第五較佳實施例;及
圖10是一電路方塊圖,說明本發明電源供應裝置之第六較佳實施例。
100...電源供應裝置
10...功因修正電路
20...控制訊號產生電路
201...電壓調節器
202...移相電路
1...第一諧振電路
2...第二諧振電路
3...均流調節電路
311...減法器
312...均流調節器
4...第一轉換電路

Claims (21)

  1. 一種電源供應裝置,係用以提供一供應電壓,該電源供應裝置包含:一第一諧振電路,將一第一輸入電壓轉換成該供應電壓;一第二諧振電路,其輸出端與該第一諧振電路的輸出端並聯,且將一第二輸入電壓轉換成該供應電壓;一第一轉換電路,其輸出端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的輸入端,用以提供該第一輸入電壓給該第一諧振電路;一均流調節電路,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且根據一與該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訊號有關的第一誤差訊號,調整控制該第一轉換電路提供給該第一諧振電路的該第一輸入電壓,使得該第一諧振電路與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相同。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均流調節電路包括一減法器及一均流調節器,該減法器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並將來自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相減後產生該第一誤差訊號,該均流調節器耦接於該減法器與該第一轉換電路之間,用以根據該減法器輸出的該第一誤差訊號產生該第一驅動訊號。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均流調節電路包括一減法器及一均流調節器,該第一 轉換電路具有一儲能電感,該減法器耦接於該第二諧振電路與該第一轉換電路,用以取得該第二諧振電路的一輸入電流及該儲能電感的一電感電流並將其相減後輸出該第一誤差訊號,該均流調節器耦接於該減法器與該第一轉換電路之間,用以根據該減法器輸出的該第一誤差訊號產生該第一驅動訊號。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當該第一諧振電路的增益大於該第二諧振電路,則該第一轉換電路為降壓轉換器或升降壓轉換器;當該第一諧振電路的增益小於該第二諧振電路,則該第一轉換電路為升壓轉換器或升降壓轉換器。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還包含一耦接該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的控制訊號產生電路,用以根據該供應電壓產生一第一控制訊號及一第二控制訊號,該第一控制訊號及該第二控制訊號分別控制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所輸出的電壓。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控制訊號產生電路包括一耦接該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的電壓調節器,及一耦接於該電壓調節器與該第一諧振電路的移相電路,該電壓調節器根據該供應電壓產生該第二控制訊號,該移相電路接收該第二控制訊號,並將其移相一特定角度以輸出該第一控制訊號。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訊號與該第二控制訊號大小相同且相位差距 該特定角度,該特定角度優選為90度。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還包含一第二轉換電路,該第二轉換電路的輸出端耦接於該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入端並受一第二驅動訊號驅動,以產生該第二輸入電壓給該第二諧振電路。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均流調節電路包括:一輸出電壓調節器,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其根據該供應電壓產生一對應該供應電壓的參考電流;一第一減法器,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輸出電壓調節器,用以將該第一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與該參考電流相減後輸出該第一誤差訊號;一第一電流調節器,耦接於該第一減法器與該第一轉換電路之間,其根據該第一減法器輸出的該第一誤差訊號產生該第一驅動訊號;一第二減法器,耦接於該第二諧振電路與該輸出電壓調節器,用以將該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與該參考電流相減後輸出一第二誤差訊號;及一第二電流調節器,耦接於該第二減法器與該第二轉換電路之間,其根據該第二減法器輸出的該第二誤差訊號產生該第二驅動訊號,使得該第一諧振電路與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相同。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 該第一轉換電路與第二轉換電路分別具有一儲能電感,該均流調節電路包括:一輸出電壓調節器,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其根據該供應電壓產生一對應該供應電壓的參考電流;一第一減法器,耦接於該第一轉換電路與該輸出電壓調節器,用以將該第一轉換電路的儲能電感的一電感電流與該參考電流相減後輸出該第一誤差訊號;一第一電流調節器,耦接於該第一減法器與該第一轉換電路之間,其根據該第一減法器輸出的該第一誤差訊號產生該第一驅動訊號;一第二減法器,耦接於該第二轉換電路與該輸出電壓調節器,用以將該第二轉換電路的儲能電感的一電感電流與該參考電流相減後輸出一第二誤差訊號;及一第二電流調節器,耦接於該第二減法器與該第二轉換電路之間,其根據該第二減法器輸出的該第二誤差訊號產生該第二驅動訊號,使得該第一諧振電路與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相同。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第一轉換電路與第二轉換電路為升壓轉換器、降壓轉換器及升降壓轉換器其中之一。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第一諧振電路與第二諧振電路分別接收一第一控制訊號及一第二控制訊號,用以分別控制該第一諧振電路與 該第二諧振電路,以輸出該供應電壓。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還包含一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的移相電路,該移相電路接收該第二控制訊號,並將其移相一特定角度以輸出該第一控制訊號。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訊號與該第二控制訊號大小相同且相位差距該特定角度,該特定角度優選為90度。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均流調節電路包括:一輸出電壓調節器,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其根據該供應電壓產生一對應該供應電壓的參考電流;一誤差減法器,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用以將來自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相減後輸出;一電流轉換器,耦接於該誤差減法器,其根據該誤差減法器的輸出結果產生該第一誤差訊號;一加法器,耦接於該電流轉換器與該輸出電壓調節器,用以將該第一誤差訊號與該參考電流相加後輸出一第一驅動電流;一減法器,耦接於該電流轉換器與該輸出電壓調節器,用以將該第一誤差訊號與該參考電流相減後輸出一第二驅動電流; 一第一脈寬調變器,耦接於該加法器與該第一轉換電路之間,其根據該第一驅動電流產生該第一驅動訊號;及一第二脈寬調變器,耦接於該減法器與該第二轉換電路之間,其根據該第二驅動電流產生該第二驅動訊號,使得該第一諧振電路與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相同。
  1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第一轉換電路與第一轉換電路分別具有一儲能電感,該均流調節電路包括:一輸出電壓調節器,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其根據該供應電壓產生一對應該供應電壓的參考電流;一誤差減法器,耦接於該第一轉換電路與該第二轉換電路,用以將該第一轉換電路之儲能電感的一電感電流及該第二轉換電路之儲能電感的一電感電流相減後輸出;一電流轉換器,耦接於該誤差減法器,其根據該誤差減法器的輸出結果產生一該第一誤差訊號;一加法器,耦接於該電流轉換器與該輸出電壓調節器,用以將該第一誤差訊號與該參考電流相加後輸出一第一驅動電流;一減法器,耦接於該電流轉換器與該輸出電壓調節器,用以將該第一誤差訊號與該參考電流相減後輸出一 第二驅動電流;一第一脈寬調變器,耦接於該加法器與該第一轉換電路之間,其根據該第一驅動電流產生該第一驅動訊號;及一第二脈寬調變器,耦接於該減法器與該第二轉換電路之間,其根據該第二驅動電流產生該第二驅動訊號,使得該第一諧振電路與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相同。
  1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第一轉換電路與第二轉換電路為升壓轉換器、降壓轉換器及升降壓轉換器其中之一。
  1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第一諧振電路與第二諧振電路分別接收一第一控制訊號及一第二控制訊號,用以分別控制該第一諧振電路與該第二諧振電路所輸出的電壓。
  1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還包含一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的移相電路,該移相電路接收該第二控制訊號,並將其移相一特定角度輸出該第一控制訊號。
  2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電源供應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訊號與該第二控制訊號大小相同且相位差距該特定角度,該特定角度優選為90度。
  21. 一種均流控制方法,應用於一電源供應裝置,該電源供應裝置包括輸出端並聯的一第一諧振電路及一第二諧振 電路,一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的輸入端的轉換電路,及一耦接於該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的均流調節電路,該均流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令均流調節電路取樣該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訊號,以獲得與該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訊號有關的一誤差訊號;及(B)令均流調節電路根據步驟(A)所獲得之該誤差訊號,控制該轉換電路作動,使提供一輸入電壓給該第一諧振電路及第二諧振電路至少其中之一,使得該第一諧振電路與第二諧振電路的輸出電流相同。
TW98133816A 2009-10-06 2009-10-06 電源供應裝置及均流控制方法 TWI413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3816A TWI413353B (zh) 2009-10-06 2009-10-06 電源供應裝置及均流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3816A TWI413353B (zh) 2009-10-06 2009-10-06 電源供應裝置及均流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4156A TW201114156A (en) 2011-04-16
TWI413353B true TWI413353B (zh) 2013-10-21

Family

ID=44909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3816A TWI413353B (zh) 2009-10-06 2009-10-06 電源供應裝置及均流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33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3834B (zh) 2012-08-27 2016-04-2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升压转换电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6798B1 (en) * 1999-06-07 2002-02-12 Stmicroelectronics S.R.L. Single wire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technique for the parallel/redundant operation of a plurality of PWM converters
TW591845B (en) * 2003-04-09 2004-06-11 Phoenixtec Power Co Ltd Alternating current output parallel power system and share current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6891736B2 (en) * 2002-01-15 2005-05-10 Rohm Co., Ltd. Multiphase DC/DC converter
US7375993B2 (en) * 1999-11-10 2008-05-20 Emd Technologies Inc. High-voltage X-ray generator
US20090244945A1 (en) * 2006-05-23 2009-10-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6798B1 (en) * 1999-06-07 2002-02-12 Stmicroelectronics S.R.L. Single wire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technique for the parallel/redundant operation of a plurality of PWM converters
US7375993B2 (en) * 1999-11-10 2008-05-20 Emd Technologies Inc. High-voltage X-ray generator
US6891736B2 (en) * 2002-01-15 2005-05-10 Rohm Co., Ltd. Multiphase DC/DC converter
TW591845B (en) * 2003-04-09 2004-06-11 Phoenixtec Power Co Ltd Alternating current output parallel power system and share current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090244945A1 (en) * 2006-05-23 2009-10-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4156A (en) 201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56875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uniform current control method
US8861236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self-optimizing efficiency
CN103219901B (zh) Ac/dc变换器控制电路以及应用其的ac/dc变换器
US9318960B2 (en)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loss AC-DC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WI496409B (zh) 單相三線式電力控制系統及其電力控制方法
JP5454819B2 (ja) 昇圧チョッパ回路の制御方法
TWI489762B (zh) High efficiency AC - DC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
JP2013021861A (ja)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im et al. Minimizing effect of input filter capacitor in a digital boundary conduction mode power factor corrector based on time-domain analysis
JP5930700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7045075A1 (en) Current ripple sensing controller for a single-stage led driver
TWI525977B (zh) Power supply and its output voltage low frequency ripple compensation method
CN110677059B (zh) 一种三相单级式整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hen et al. A new phase shedding scheme for improved transient behavior of interleaved Boost PFC converters
KR101870749B1 (ko) 계통연계형 싱글스테이지 플라이백 인버터의 제어 장치
TWI413353B (zh) 電源供應裝置及均流控制方法
Ferdous et al. Design of a High-Performance AC-DC LED Driver Based on SEPIC Topology
Kanaan et al. Small-signal modeling and linear control of a dual boos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NO323385B1 (no) Styringsmetode og anordning for omformer som benytter en TSSC
KR102306880B1 (ko) 고효율 절연형 pfc 컨버터
Hu et al. Active PFC stage based on synchronous inverse Watkins-Johnson topology
TWI422135B (zh) 電源供應裝置
Kanaan et al. A new single-phase power factor corrector based on the sepic and Sheppard-Taylor topologies
Zandabad et al. A single-stage variable output AC-DC converter with PFC and soft-switching for renewable energy integration
Kumar et al. Harmonics Reduction and Power Factor Improvement of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by Using Zeta Conve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