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9566B - 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 - Google Patents

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9566B
TWI409566B TW98140274A TW98140274A TWI409566B TW I409566 B TWI409566 B TW I409566B TW 98140274 A TW98140274 A TW 98140274A TW 98140274 A TW98140274 A TW 98140274A TW I409566 B TWI409566 B TW I4095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housing
micro
disposed
autofoc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40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8496A (en
Inventor
Chen Er Hsu
Original Assignee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to TW98140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956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18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8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9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9566B/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尤指一種運用電流磁場為動力源來進行對焦的光學鏡頭裝置,且將成像所需之光學系統分成一可動一不動之兩組光學透鏡組來達到縮小體積等功效。
近年來,在手持式電子裝置上提供數位攝像功能已成為趨勢。由於此類手持式電子裝置通常具有體積小及電池容量有限等特點,所以,裝設於其上之鏡頭模組同樣必須考量其體積大小及耗電程度。
對於數位照相機或數位攝影機而言,因為其設計上本來就是以照相或攝影功能為主要訴求,所以於設計上可以容忍較大體積、但卻兼具有光學變焦與對焦功能的鏡頭模組。然而,對於一些非以照相或攝影為主要功能的其他手持式電子裝置而言,例如手機、筆記型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等,其機體設計上可以容納鏡頭模組的空間有限。一般來說,目前業界專供設置於手機、筆記型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等手持式電子裝置上的微型鏡頭模組,其最外圍尺寸均小於1.5cm立方。在如此微小之空間限制下,這些微型鏡頭模組幾乎都只能具有「光學對焦」功能,很難兼具「光學變焦」功能。換句話說,傳統常見於數位照相機或數位攝影機上的「光學變焦」鏡頭設計,無論是在光學設計或是機構設計上,在此類微型鏡頭模組都是無法適用 的。
目前市面上之微型鏡頭模組,大多是運用俗稱VCM(Voice Coil Motor)之電磁技術來驅動鏡片移動以達到自動對焦的功能。請參閱圖一所示,習知之微型鏡頭模組9係包括:一殼體91、一鏡片承載座92、複數個磁石93、一驅動線圈94、一較小尺寸之第一鏡片95、以及一較大尺寸之第二鏡片96。該鏡片承載座92係設置於該殼體91中央所設之一容置空間內,該鏡片承載座92外緣設有驅動線圈94與殼體91上所平均設置之磁石93相對應,且於鏡片承載座92內設有相對應之第一鏡片95以及第二鏡片96。
透過對該驅動線圈94輸入不同方向之電流進而產生不同電磁場方向,使鏡片承載座92上所固定之磁石93產生推斥或吸引的力量,進一步使鏡片承載座92於殼體91之容置空間內做一軸向位移,使鏡片承載座92內之第一鏡片95以及第二鏡片96同步移動,達到光學對焦之效果。
該第二鏡片96係與一基板8上所連接之一影像感測模組81相對應,由於光學成像之因素,通常第二鏡片96其面積比第一鏡片95較大,且皆位於鏡片承載座92之內。所以,當進行對焦操作時,這兩鏡片95、96連同鏡片承載座92都會一起被驅動線圈94與磁石93所產生的電磁力所驅動。換句話說,移動鏡片承載座92所需之力量也相對增加,所以設置於鏡片承載座92外圍之驅動線圈94以及與驅動線圈94對應之磁石93之體積與重量也 相對增加。因此,習知之微型鏡頭模組9必須花費更多的電流來產生對焦所需之電力,且體積也無法進一步減少。此外,習知微型鏡頭模組9於組裝過程中因摩擦所產生、或是來自外界的粉塵與微粒,很容易掉落在很接近於影像感測模組81的位置,其對於影像品質將造成嚴重影響,此點也有待進一步改良。
本發明之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相較於前述習知技術,可具有「體積更小型化」、「更省電」、且「粉塵與微粒對於影像品質之影響更輕微」等優點者。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係包括有:一種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定義有一中心軸線,係包括有:一第一殼體、一第二殼體、一鏡頭承載座、複數個磁石、以及一驅動線圈。該第一殼體外圍則設有複數個固定座分別提供該磁石固定於其內,且內部中央處則設有一容置空間用以容置該鏡頭承載座,而該鏡頭承載座中央則設有一可動透鏡組,並於外圍設有該驅動線圈與該磁石保持一預設間隙。該第二殼體更包括一固定透鏡組,並與該第一殼體相結合。當該驅動線圈分別施以不同方向之預定電流時改變磁力方向,並與所對應之該磁石間產生不同磁性之吸附與推斥力,將該鏡頭承載座於該容置空間內沿著一中心軸線方向進行位移對焦。
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於結構上的主要特徵,係將成像所需之光學系統分成一較小但可動以及一較大但固定不動的兩組光學透鏡組。並且,只有在可動的該較小光學透鏡組上裝設有VCM電磁驅動模組,至於較大光學透鏡組的部分則不需設置VCM電磁驅動模組。藉此,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在體積上將可相對更為縮小,且驅動較小光學透鏡組所需之電力也相對較少更為省電。此外,粉塵與微粒也僅會落在較大光學透鏡組上而相對較遠離影像感測模組,所以對於影像品質之影響更輕微。
請參閱圖二所示,為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1與習知微型鏡頭模組9兩者於尺寸大小上進行比較之示意圖。如圖所示,在使用相同尺寸之第一鏡片95與第二鏡片96的前提下,由於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1只有在較小光學透鏡組A上裝設有VCM電磁驅動模組,而在較大光學透鏡組B的部分則無,所以,驅動線圈及磁石對於外圍尺寸並不會有「累加」的效果。相對地,習用之微型鏡頭模組9由於其驅動線圈94及磁石93是設置於兩鏡片95、96之更外圍,所以在外圍尺寸上將會「累加」變大。此外,也因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1只有在較小光學透鏡組A上裝設有VCM電磁驅動模組,所以驅動其進行自動對焦運動所需之磁力較低,不僅相對省電,且更可使用體積更小更輕之磁石與驅動線圈來進行驅動。
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發明所提出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以下將配合圖式詳細說明之。
請參閱圖三、圖四、圖五所示,為本發明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的第一實施例。其中,一種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1,其定義有一中心軸線50,係包括有:一蓋體11、一第一殼體12、一第二殼體13、一鏡頭承載座14、一可動透鏡組15、複數個磁石16、一驅動線圈17、一第一導電簧片18、以及一第二導電簧片19。該中心軸線50係包括:一前方51以及一後方52兩軸線方向。
該蓋體11係結合於該第一殼體12之一端,而該第一殼體12之另一端則與該第二殼體13相結合。該蓋體11中央設有一貫穿孔111與該可動透鏡組15相對應,以提供該可動透鏡組15擷取外界影像。該第一殼體12於外圍則設有複數個固定座121,且於該殼體12內部中央處與該蓋體11之間則設有一容置空間122用以容納該鏡頭承載座14於其中。該第一殼體12上之該固定座121係為兩組對偶型態平均設置於該第一殼體12外圍之相對位置處,以分別提供該磁石16結合於內。該磁石16係可為雙極充磁之磁石、以及單極充磁之磁石其中之一。
於該第二殼體13上更具有包括:一固定透鏡組158、一濾光片132、以及一貫孔133。該第二殼體13係可供結合於一電路板2之上,令該固定透鏡組158係透過該貫孔133與該電路板2上所電性連接之一影像感測模組21相對應,並位於相同之該中心軸線50上,且於該第二殼體13並對應於該影像感測模組21上方設置有該濾光片 132,令影像藉由該可動透鏡組15及固定透鏡組158聚焦後透過該濾光片132投影至該影像感測模組21之上。換句話說,本發明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的光學系統,係由該可動透鏡組15及固定透鏡組158兩者配合來達到光學對焦成像的功能。
並且,於該第二殼體13之週緣處係平均設有至少一對偶之卡勾134,而相對於該第一殼體12之外緣處且配合該對偶之卡勾134設置有至少一對偶之卡槽123,並分別藉由該卡勾134上所凸起之一勾爪1341進一步扣住該卡槽123上所設置之一溝槽1231,使該第二殼體13得以緊密的與該第一殼體12相互扣合。該蓋體11與該第一殼體12以及該第二殼體13之外圍係大致相同,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1之最大寬度W小於15mm。並且,第一殼體12與該第二殼體13之最大尺寸大致相同,其最佳尺寸為介於5mm~13mm之間
該鏡頭承載座14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122之內與該第二殼體13之該固定透鏡組158相對應。於該鏡頭承載座14外圍處纏繞有該驅動線圈17,且保持一預設間隙與設置於該第一殼體12外圍之該固定座121內所設置之該磁石16相對應。利用輸入電流改變該驅動線圈17之磁力線方向,導致驅動線圈17與該磁石16之間產生推斥或吸附力。藉此,可使該鏡頭承載座14於該容置空間122內,以該中心軸線50為準進行往前方51或往後方52軸線方向之位移與自動對焦操作。也就是說,該複數個磁石16及驅動線圈17實質上係構成一VCM電磁驅動模組,可 用於產生電磁力驅動鏡頭承載座14連同其上之可動透鏡組15移動。
於該鏡頭承載座14中央設有該可動透鏡組15,於該可動透鏡組15外圍設有複數個外螺牙153,並與該鏡頭承載座14中央貫通之內緣處之複數個內螺牙141相螺合,並與該鏡頭承載座14呈同步位移,使該可動透鏡組15內之兩鏡片151、152與該第二殼體13內所固定之該固定透鏡組158之一鏡片位於相同之該中心軸線50上,以達到精確對焦之目的。
由於該可動透鏡組15係藉由該外圍之該外螺牙153螺合於該鏡頭承載座14內緣之該內螺牙141中,於該外螺牙153與該內螺牙141螺合組裝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細微之粉塵微粒,且由於粉塵微粒距離該影像感測模組21較近時會大幅影響成像後之品質,但本發明之該影像感測模組21因與該鏡頭承載座14間隔該固定透鏡組158之原因,故於組裝時所產生之粉塵微粒不會直接落於該影像感測模組21之感測表面上,而只會落於該固定透鏡組158之表面,因此距離該影像感測模組21有一相對較遠之距離,對於成像後之影像品質影響較小也就相對提昇影像品質。
於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1之一第一實施例中,該可動透鏡組15係包括有:一第一鏡片151以及一第二鏡片152。該第二鏡片152係位於該第一鏡片151及該固定透鏡組158之間,而該固定透鏡組158所包含之單一鏡片面積A3係大於該第二鏡片152,且該第二鏡片152 之面積A2係大於該第一鏡片151之面積A1(A3>A2>A1)。由於在具有最大鏡片面積A3之固定透鏡組158的外圍不需設置任何磁石或線圈,因此,該固定透鏡組158之直徑D3與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1之最大寬度W(也就是第二殼體之最大寬度)兩者的比例將可提高到0.8以上(亦即,D3/W>0.8)。此外,於本實施例中,鏡頭承載座14包含纏繞其上之驅動線圈17的整體外圍直徑(或寬度)係略小於或是接近該固定透鏡組158之直徑D3。
該磁石16其包括有:一上表面161以及一下表面162且分別具有不同的極性(N極或S極)。各別之該磁石16係可以相同之該下表面162極性(N極或S極)平均嵌附且固定於該鏡頭承載座14外圍之該固定座121內,同時使該上表面161亦呈相同的極性(N極或S極)排列。該各別之該磁石16之該下表面162係分別與該鏡頭承載座14上之該驅動線圈17保持一預設距離,並以該下表面162所預設之磁性(N極或S極)與纏繞於該鏡頭承載座14上之該驅動線圈17進行磁力之吸附或推斥。
該第一導電簧片18係透過該蓋體11夾合於該第一殼體12之上,而該第二導電簧片19則夾合於該第一殼體12及該第二殼體13之間。於本發明中,該第一導電簧片18與該第二導電簧片19係為導電金屬片,且分別將該鏡頭承載座14兩側彈性夾合於該第一殼體12之該容置空間122內,而該第一導電簧片18以及該第二導電簧片19係分別延伸至少一導腳181、191以提供正、負極電源輸入 並同時與該驅動線圈17進行導電連接,進而改變該驅動線圈17之磁場方向,進一步使該鏡頭承載座14於該第一殼體12之該容置空間122內進行往前方51或往後方52之軸向位移對焦。
以下所述之本發明其他較佳實施例中,因大部份的元件係相同或類似於前述實施例,故相同之元件與結構以下將不再贅述,且相同之元件將直接給予相同之名稱及編號,並對於類似之元件則給予相同名稱但在原編號後另增加一英文字母以資區別且不予贅述,合先敘明。
請參閱圖六、圖七所示,為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之第二實施例。其中,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1a與前述第一實施例之不同點在於,於圖六與圖七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中,該可動透鏡組15a內僅設置一第一鏡片151a,進而令該可動透鏡組15a所裝設之該鏡頭承載座14a的重量更為輕盈,使該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1a於對焦工作時負載減輕也就更加的省電。
另外,於該第二殼體13a上之該固定透鏡組則設置有兩片鏡片155a及158a,這兩片鏡片155a及158a都是設置於第二殼體13a上而固定不動。利用該可動透鏡組15a內之該第一鏡片151a經由固定透鏡組之兩鏡片155a及158a進行對焦進而透過該濾光片132a而投影至該基板2上所設之該影像感測模組21上。該兩鏡片155a、158a之直徑大致相同。
請參閱圖八所示,其中,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 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1b與前述之第一與第二實施例的不同點在於,該第一殼體12b係結合於基板2上,令該容置空間中所容置的該鏡頭承載座14b之該可動透鏡組15b與該影像感測模組21相對應,並位於同一中心軸線50之上,同時使該第二殼體13b朝向該中心軸線50之前方51,以該第二殼體13b內之該固定透鏡組158b作為外界影像第一擷取之鏡片。也就是說,於圖八所示之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可動透鏡組和固定透鏡組的設置位置是和第一與第二實施例顛倒。
唯以上所述之實施例不應用於限制本發明之可應用範圍,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應以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容所界定技術精神及其均等變化所含括之範圍為主者。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及修飾,仍將不失本發明之要義所在,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故都應視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狀況。
9‧‧‧習知微型鏡頭模組
91‧‧‧殼體
92‧‧‧鏡片承載座
93‧‧‧磁石
94‧‧‧驅動線圈
95‧‧‧第一鏡片
96‧‧‧第二鏡片
8‧‧‧基板
81‧‧‧影像感測模組
1、1a、1b‧‧‧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
11‧‧‧蓋體
111‧‧‧貫穿孔
12、12b‧‧‧第一殼體
121‧‧‧固定座
122‧‧‧容置空間
123‧‧‧卡槽
1231‧‧‧溝槽
13、13a、13b‧‧‧第二殼體
132、132a‧‧‧濾光片
133‧‧‧貫孔
134‧‧‧卡勾
1341‧‧‧勾爪
155a‧‧‧第二鏡片
14、14a、14b‧‧‧鏡頭承載座
141‧‧‧內螺牙
15、15a、15b‧‧‧可動透鏡組
151、151a‧‧‧第一鏡片
152‧‧‧第二鏡片
153‧‧‧外螺牙
158、158a、158b‧‧‧固定透鏡組
16‧‧‧磁石
161‧‧‧上表面
162‧‧‧下表面
17‧‧‧驅動線圈
18‧‧‧第一導電簧片
181‧‧‧導腳
19‧‧‧第二導電簧片
191‧‧‧導腳
2‧‧‧基板
21‧‧‧影像感測模組
50‧‧‧中心軸線
51‧‧‧前方
52‧‧‧後方
圖一為習知微型鏡頭模組之結構示意圖。
圖二為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與圖一所示之習知微型鏡頭模組兩者於尺寸大小上進行比較之示意圖。
圖三係為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四係為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部分組合圖。
圖五係為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剖視圖。
圖六係為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七係為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部分組合圖。
圖八係為本發明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1‧‧‧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
11‧‧‧蓋體
111‧‧‧貫穿孔
12‧‧‧第一殼體
121‧‧‧固定座
122‧‧‧容置空間
123‧‧‧卡槽
1231‧‧‧溝槽
13‧‧‧第二殼體
158‧‧‧固定透鏡組
132‧‧‧濾光片
133‧‧‧貫孔
134‧‧‧卡勾
1341‧‧‧勾爪
14‧‧‧鏡頭承載座
141‧‧‧內螺牙
15‧‧‧可動透鏡組
151‧‧‧第一鏡片
152‧‧‧第二鏡片
153‧‧‧外螺牙
16‧‧‧磁石
161‧‧‧上表面
162‧‧‧下表面
17‧‧‧驅動線圈
18‧‧‧第一導電簧片
181‧‧‧導腳
19‧‧‧第二導電簧片
191‧‧‧導腳
50‧‧‧中心軸線
51‧‧‧前方
52‧‧‧後方

Claims (24)

  1. 一種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定義有一中心軸線,係包括有:至少一殼體,其內部設有一容置空間;一可動透鏡組,包括有至少一鏡片,其係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一電磁驅動模組,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用以驅動該可動透鏡組進行對焦位移;一固定透鏡組,包括有至少一鏡片,其係與該可動透鏡組相對應;其中,該可動透鏡組與固定透鏡組配合構成該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之一光學系統以達到光學對焦成像之功能,並且,該固定透鏡組內所包括之鏡片的尺寸係大於該可動透鏡組內所包括之任一鏡片的尺寸;其中,該殼體係由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組合而成;其中,該容置空間係位於該第一殼體內,該可動透鏡組與電磁驅動模組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之該容置空間中,且該固定透鏡組係設置於第二殼體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之外圍最大寬度係小於15m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更包括有一鏡頭承載座,該可動透鏡組係設置於 鏡頭承載座上;於該可動透鏡組外圍設有複數個外螺牙,並與該鏡頭承載座內緣處所設置之複數個內螺牙相螺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可動透鏡組更包括有:一第一鏡片及一第二鏡片;其中,該第二鏡片係位於該第一鏡片及該固定透鏡組之間,且該第二鏡片之直徑係大於該第一鏡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於該第一殼體外圍設有複數個固定座,該固定座係為兩組對偶型態平均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外圍之相對位置處;並且,該電磁驅動模組係包括有:複數個磁石以及一驅動線圈,該係分別嵌附於第一殼體外圍之該固定座內,該驅動線圈係設置於該鏡頭承載座之外圍,且保持一預設間隙與設置於該固定座內之該磁石相對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上所設置之該磁石與該驅動線圈所對應之該磁石表面極性質均為相同,其極性可以是N極或S極其中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二殼體係結合於一電路板之上,令該固定透鏡組與該電路板上所電性連接之一影像感測模組相對應,並位於相同之該中心軸線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於該第二殼體上設有一濾光片,且該濾光片 係位於該固定透鏡組與該電路板之間,並與該影像感測模組相對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更包括:一蓋體,係結合於該第一殼體之上,且該蓋體中央設有一貫穿孔與該可動透鏡組相對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更包括:一第一導電簧片、以及一第二導電簧片;其中該第一導電簧片係透過該蓋體夾合於該第一殼體之上,而該第二導電簧片則夾合於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之間;其中,該第一導電簧片與該第二導電簧片係分別將該鏡頭承載座兩側彈性夾合於該第一殼體之該容置空間內,並同時與該驅動線圈進行導電連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電簧片以及該第二導電簧片係分別延伸至少一導腳以提供正負極電源輸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可動透鏡組僅具有一片鏡片;並且,該固定透鏡組係包括有兩片鏡片,且都是設置於該第二殼體上。
  13. 一種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定義有一中心軸線,係包括有:一第一殼體,於外圍則設有複數個固定座,且內部中央處則設有一容置空間;一第二殼體,係更包括一固定透鏡組,並與該第一殼 體相結合;一鏡頭承載座,其中央設有一可動透鏡組,並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之內與該固定透鏡組相對應;複數個磁石,係分別嵌附於第一殼體外圍之該固定座內;以及一驅動線圈,其係設置於該鏡頭承載座之外圍,且保持一預設間隙與設置於該固定座內之該磁石相對應;其中,當該驅動線圈分別施以不同方向之預定電流時改變磁力方向,並與所對應之該磁石間產生不同磁性之吸附與推斥力,將該鏡頭承載座於該容置空間內沿著該中心軸線方向進行位移對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之最大尺寸大致相同,其尺寸為介於5mm~13mm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可動透鏡組係包括有至少一第一鏡片,且於該可動透鏡組外圍設有複數個外螺牙,並與該鏡頭承載座內緣處所設置之複數個內螺牙相螺合。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可動透鏡組更包括有:一第二鏡片;其中,該第二鏡片係位於該第一鏡片及該固定透鏡組之間,而該固定透鏡組之直徑係大於該第二鏡片,且該第二鏡片之直徑係大於該第一鏡片。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 置,其中,該第一殼體上之該固定座係為兩組對偶型態平均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外圍之相對位置處,以分別提供該磁石結合於內。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上所設置之該磁石與該驅動線圈所對應之該磁石表面極性質均為相同,其極性可以是N極或S極其中之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二殼體係結合於一電路板之上,令該固定透鏡組與該電路板上所電性連接之一影像感測模組相對應,並位於相同之該中心軸線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於該第二殼體上設有一濾光片,且該濾光片係位於該固定透鏡組與該電路板之間,並與該影像感測模組相對應。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更包括:一蓋體,係結合於該第一殼體之上,且該蓋體中央設有一貫穿孔與該可動透鏡組相對應。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更包括:一第一導電簧片、以及一第二導電簧片;其中該第一導電簧片係透過該蓋體夾合於該第一殼體之上,而該第二導電簧片則夾合於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之間;其中,該第一導電簧片與該第二導電簧片係分別將該鏡頭承載座兩側彈性夾合於該第一殼體之該容置空間內,並同時與該驅動線圈進行導電 連接。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電簧片以及該第二導電簧片係分別延伸至少一導腳以提供正負極電源輸入。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其中,該第二殼體更包括有:一第二鏡片;其中,該第二鏡片係設置於該第二殼體之上,且位於該第一鏡片及該固定透鏡組之間,而該第二鏡片之直徑係大致等於該固定透鏡組。
TW98140274A 2009-11-26 2009-11-26 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 TWI409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40274A TWI409566B (zh) 2009-11-26 2009-11-26 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40274A TWI409566B (zh) 2009-11-26 2009-11-26 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8496A TW201118496A (en) 2011-06-01
TWI409566B true TWI409566B (zh) 2013-09-21

Family

ID=44935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40274A TWI409566B (zh) 2009-11-26 2009-11-26 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95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445B (zh) * 2022-05-27 2024-04-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0789A (en) * 2005-02-28 2007-01-01 Siimpel Inc Autofocus camera
TWM322003U (en) * 2006-12-13 2007-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c module
CN101196277A (zh) * 2006-12-05 2008-06-1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光源单元以及投影机
TW200921259A (en) * 2007-11-09 2009-05-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mera module with auto focus function and method of auto focus
TWM364879U (en) * 2009-02-24 2009-09-1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Lens module for automatic focusing
TWM366680U (en) * 2009-01-15 2009-10-11 Fujinon Corp Optical component, photographic optical system and camera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0789A (en) * 2005-02-28 2007-01-01 Siimpel Inc Autofocus camera
CN101196277A (zh) * 2006-12-05 2008-06-1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光源单元以及投影机
TWM322003U (en) * 2006-12-13 2007-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c module
TW200921259A (en) * 2007-11-09 2009-05-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mera module with auto focus function and method of auto focus
TWM366680U (en) * 2009-01-15 2009-10-11 Fujinon Corp Optical component, photographic optical system and camera module
TWM364879U (en) * 2009-02-24 2009-09-1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Lens module for automatic focus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8496A (en) 201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2713B (zh) 光学机构
US9304326B2 (en) Lens actuator
TWI288258B (en) Auto-focusing device for lens
CN212723615U (zh) 相机模块
CN103901701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模块以及附带摄像机的便携式终端
JPWO2015104908A1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108566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200333555A1 (en) Optical system
US7417811B2 (en) Lens module
WO2019172163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2008096705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携帯端末
US20180224628A1 (en) Optical system
TWM545928U (zh) 雙鏡頭攝像模組
US11448895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8213099B2 (en) Miniature auto-focusing lens device
TWI409566B (zh) 微型自動對焦鏡頭裝置
JP2022541785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9975943B (zh) 低磁干扰透镜驱动装置和双摄像头马达
CN219181611U (zh) 一种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5985259B2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KR20100003515A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카메라모듈
TW201106582A (en) Voice coil motor and camera module
US20220417406A1 (en) Camera module
US11487077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215813672U (zh) 一种双层滚珠ois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