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7756B - 旋蓋機構 - Google Patents

旋蓋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7756B
TWI407756B TW97122155A TW97122155A TWI407756B TW I407756 B TWI407756 B TW I407756B TW 97122155 A TW97122155 A TW 97122155A TW 97122155 A TW97122155 A TW 97122155A TW I407756 B TWI407756 B TW I4077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apping mechanism
button
stud
c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22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52444A (en
Inventor
Xu-Ri Zhang
Ye Liu
Xin-Quan Zhou
Hsiao Hua Tu
Original Assignee
Fih Hong 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h Hong Kong Ltd filed Critical Fih Hong Kong Ltd
Priority to TW97122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7756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52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52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7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7756B/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旋蓋機構
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蓋機構,尤其涉及一種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旋蓋機構。
現今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如行動電話之結構通常有直板式、折疊式、滑動機殼式及旋轉機殼式,其中前三種應用較為廣泛,市場上之行動電話結構多為此幾種。旋轉機殼式行動電話係近期推出之一種較新之結構,在縮小行動電話體積下,同時使行動電話外觀更加時尚、新穎,亦增加了使用之樂趣。旋轉機殼式行動電話一般係將行動電話之顯示幕設置於旋轉機殼上,行動電話按鍵設置於本體上,本體與旋轉機殼之間通過一旋轉軸連接。
一種習知之旋蓋式手機,其包括設有按鍵面板之主體及針對覆蓋手機按鍵面板而設計之旋蓋板,旋蓋板可以從主體側端推旋開。使用者單手握持這種手機時,旋蓋板於平面方向內旋轉大約180度,而於此平面方向上旋蓋板同樣被疊合放置著,由此可以對按鍵面板進行操作。然,上述旋蓋板之開啟過程為相對於主體級進式之旋轉移動,該旋蓋板從閉合到完全開啟之過程中需要有持續之外力推動,這使得單手操作旋蓋板之整個開啟過程變得相對困難。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便於單手操作之旋蓋機構。
一種旋蓋機構,其包括一本體、一裝配於本體上之按鈕及一與該本體旋轉連接之旋蓋,該旋蓋機構還包括一扭 簧,該本體包括一凸軸及圍繞該凸軸開設之滑槽,該按鈕伸入該滑槽並於該滑槽內圍成一鎖持空間,該旋蓋上設有一套接孔及一卡柱,該旋蓋通過其套接孔旋轉連接於該本體之凸軸上,該卡柱鎖持於該鎖持空間內,該扭簧套設於該本體之凸軸上,其兩端分別相接於該本體及該旋蓋以積蓄扭力,通過操作該按鈕對該卡柱進行鎖持或解鎖以控制該旋蓋相對於該本體之閉合或開啟。
上述旋蓋機構藉由設於本體上之凸軸與扭簧配合,將本體與旋蓋鉸接在一起,同時於旋蓋上設置凸起之卡柱,卡柱伸入設於本體上之滑槽中,再通過按鈕對該卡柱進行鎖持和解鎖,從而實現旋蓋相對於本體之閉合與開啟,因此使用者能夠通過單手之一次觸動該按鈕即可開啟旋蓋。
本發明旋蓋機構可用於旋蓋式行動電話等具有相對旋轉部分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旋蓋機構100包括一本體10、一裝配於本體10上之按鈕20、一與該本體10相對設置之旋蓋30、一扭簧40及一墊圈50。該本體10之一端設有一凸軸13,該旋蓋30與該本體10通過該扭簧40與該凸軸13配合鉸接在一起,從而使該旋蓋30可相對於本體10作旋轉運動。
該本體10包括一朝向該旋蓋30之上表面11。本體10於該上表面11靠近一端處設有一圓形通孔15。所述凸軸13大體呈圓筒狀,其內部可供電子裝置之各種連接線通過。凸軸13之軸壁上開設有一第一連接孔131。凸軸13 固定於該上表面11上,並與該圓形通孔15相通。本體10於該上表面11圍繞該凸軸13設有一凹陷之半環形滑槽17。滑槽17於該凸軸13一側之側壁上開設有一伸縮孔172。
該本體10側部與所述滑槽17之端部相對之位置開設有一裝配部19,其包括一由本體10之一側壁向另一相對側壁方向開設之構圓形第一容置槽191、由該第一容置槽191之底壁1913(見圖3)向垂直於該底壁1912方向開設之一第一容置孔193及於該第一容置孔193兩側對稱開設之二第二容置孔195。該第一容置孔193與滑槽17相通,並與滑槽17之側壁上之伸縮孔172相對。第一容置孔193大致呈柱狀,其遠離本體10之上表面11之下孔壁1931呈弧形,且該弧形下孔壁1931延伸經過該滑槽17直至該伸縮孔172。該二第二容置孔195與本體10之內部空間相通。該裝配部19用於裝配所述按鈕20。
按鈕20包括一按壓體22及一壓簧24。
按壓體22包括一按壓部221以及連接於該按壓部221一端部之一栓柱223和二彈性卡鉤225。該按壓部221為一橢圓形柱狀體,其可容置於本體10之第一容置槽191中。
該栓柱223大致呈柱狀,其由該按壓部221之端部中央伸出。栓柱223之大致中部位置設有一貫通栓柱223兩側之切槽2231,切槽2231遠離該按壓部221一端之槽壁為一斜面,使該栓柱223一側之切槽開口大於另一側之切槽開口。栓柱223從本體10之第一容置槽191進入第一容 置孔193,並伸長至滑槽17中,從而於滑槽17之端部圍成一鎖持空間70(見圖1)。為了減少運動時之摩擦力,栓柱223與該第一容置孔193之下孔壁1931對應之外緣被設置成相配合之弧形。栓柱223之長度大於所述第一容置孔193之長度。
所述二彈性卡鉤225對稱設置於栓柱223之兩側,每一卡鉤225包括一臂部2251及一抵持部2253。臂部2251垂直該按壓部221之端面伸出形成,其長度大於所述本體10之第二容置孔195之長度。抵持部2253由該臂部2251遠離按壓部221之一端向一側彎折形成。該二卡鉤225分別與本體10之二第二容置孔195相配合。
所述壓簧24之直徑大於本體10之第一容置孔193之內徑,其套設於按壓體22之栓柱223上,並可與按壓體22之按壓部221一起容置於本體10之第一容置槽191中。
旋蓋30包括一朝向本體10之第一表面31及與該第一表面31相背之第二表面33。旋蓋30上靠近其一端之位置開設有一套接孔35。套接孔35與本體10上之凸軸13相對應,其孔徑與凸軸13之外徑相當。該旋蓋30於該第一表面31設有一與所述鎖持空間70相對應之卡柱312,卡柱312垂直突設於該第一表面31,其長度大於所述栓柱223至旋蓋30之第一表面31之距離。旋蓋30於該第二表面33設有一連接壁332,連接壁332為一垂直於該第二表面33之塊狀凸起,連接壁332上開設有一第二連接孔334。為了使連接壁更加牢固,連接壁332之兩側分別彎折延伸至與旋蓋30之側壁連接。旋蓋30可通過其套接孔35套設 於本體10之凸軸13之上而與本體10疊合。此時,旋蓋30之卡柱312伸入所述滑槽17中之鎖持空間70。
該扭簧40包括纏繞成若干圓形圈之壓縮部41及連接於壓縮部41兩端之第一端部43、第二端部45。壓縮部41之直徑與所述凸軸13之外徑相當。第一端部43朝向該壓縮部41之中心方向彎折,第二端部45向背離該壓縮部41之中心方向彎折。扭簧40通過其壓縮部41套設於凸軸13之上,並且其第一端部43卡合於凸軸13上之第一連接孔131中,其第二端部45卡合於該旋蓋30之連接壁332之第二連接孔334中。
墊圈50之直徑與所述凸軸13之外徑相當,其套設於凸軸13上,並位於旋蓋30與扭簧40之間,其可用於緩衝扭簧40發生形變時對旋蓋30之摩擦。
請同時參閱圖1、圖2及圖3,組裝該旋蓋機構100時,首先將壓簧24套設於按壓體22之栓柱223上,然後擠壓該按壓體22之二彈性卡鉤225使其發生形變互相靠近,再將栓柱223對準本體10之裝配部19之第一容置孔193,該二彈性卡鉤225分別對準該二第二容置孔195,用力按壓該按壓體22之按壓部221,使彈性卡鉤225之抵持部2253伸出第二容置孔195而鉤持於第二容置孔195之出口旁之本體10上,即可將按鈕裝20配於本體10上。此時,栓柱223上之切槽2231位於第一容置孔193,栓柱223之端部伸入滑槽17中,而壓簧24存在一定程度之彈性形變,有伸長趨勢。然後,將旋蓋30通過其套接孔35套設於本體10之凸軸13之上而與本體10疊合,使旋蓋30上之卡 柱313伸入所述滑槽17中之鎖持空間70。接著將墊圈50套設於凸軸13之上。最後將扭簧40套上凸軸13,並將其第一端部43卡合於該凸軸13上之第一連接孔131中,其第二端部45卡合於該旋蓋30之連接壁332之第二連接孔334中。由此將本體10與旋蓋30鉸接在一起。此時,扭簧40處於壓縮狀態,存在一定之扭力,使旋蓋30相對於本體10有旋開之趨勢,但由於旋蓋30上之卡柱312被伸入滑槽17之栓柱223之端部抵擋,使旋蓋30相對於本體10閉合。
請參閱圖4及圖5,使用時,只要用力按壓該按壓體22之按壓部221,使壓簧24壓縮,栓柱223上之切槽2231進入滑槽17中,此時,原先被栓柱223抵擋之卡柱312於扭簧40之扭力作用下滑過栓柱223之切槽231而沿著滑槽17滑開,直至被滑槽17另一端之端壁阻擋。由此,旋蓋30相對於本體10自動旋轉180度。卡柱312滑過栓柱223之切槽2231後,由於壓簧24之彈力作用使栓柱223又立即恢復初始狀態。
當需要再次閉合該旋蓋機構100時,可按相反方向旋轉該旋蓋30,直至旋蓋30上之卡柱312沿著切槽2231呈斜面之槽壁通過切槽2231而進入鎖持空間70重新被栓柱223抵擋即可。
可以理解,所述墊圈50亦可以省略。
可以理解,所述扭簧40與本體10之連接,亦可以採用其他方式,比如於本體10之上表面11上形成一凹槽,於該凹槽之側壁上開設一孔,扭簧40通過其一端部穿過該 孔即可與本體10連接。
上述旋蓋機構100通過設於本體10上之凸軸13與扭簧40配合,將本體10與旋蓋30鉸接在一起,同時於旋蓋30上設置凸起之卡柱312,卡柱312伸入設於本體10上之滑槽17中,再通過按鈕40對該卡柱312進行鎖持或解鎖,從而實現旋蓋30相對於本體10之閉合或開啟。
旋蓋機構‧‧‧100
本體‧‧‧10
上表面‧‧‧11
凸軸‧‧‧13
第一連接孔‧‧‧131
圓形通孔‧‧‧15
滑槽‧‧‧17
伸縮孔‧‧‧172
裝配部‧‧‧19
第一容置槽‧‧‧191
底壁‧‧‧1912
第一容置孔‧‧‧193
下孔壁‧‧‧1931
第二容置孔‧‧‧195
按鈕‧‧‧20
按壓體‧‧‧22
按壓部‧‧‧221
栓柱‧‧‧223
切槽‧‧‧2231
卡鉤‧‧‧225
臂部‧‧‧2251
抵持部‧‧‧2253
壓簧‧‧‧24
旋蓋‧‧‧30
第一表面‧‧‧31
卡柱‧‧‧312
第二表面‧‧‧33
連接壁‧‧‧332
第二連接孔‧‧‧334
套接孔‧‧‧35
扭簧‧‧‧40
壓縮部‧‧‧41
第一端部‧‧‧43
第二端部‧‧‧45
墊圈‧‧‧50
鎖持空間‧‧‧70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旋蓋機構之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旋蓋機構之另一視角之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旋蓋機構閉合時之局部剖示圖。
圖4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旋蓋機構之旋蓋相對於本體旋開一角度時之局部剖示圖。
圖5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旋蓋機構之完全開啟時之示意圖。
旋蓋機構‧‧‧100
本體‧‧‧10
上表面‧‧‧11
凸軸‧‧‧13
第一連接孔‧‧‧131
滑槽‧‧‧17
伸縮孔‧‧‧172
裝配部‧‧‧19
第一容置槽‧‧‧191
按鈕‧‧‧20
按壓體‧‧‧22
按壓部‧‧‧221
栓柱‧‧‧223
切槽‧‧‧2231
卡鉤‧‧‧225
臂部‧‧‧2251
抵持部‧‧‧2253
壓簧‧‧‧24
旋蓋‧‧‧30
第二表面‧‧‧33
連接壁‧‧‧332
第二連接孔‧‧‧334
套接孔‧‧‧35
扭簧‧‧‧40
壓縮部‧‧‧41
第一端部‧‧‧43
第二端部‧‧‧45
墊圈‧‧‧50
鎖持空間‧‧‧70

Claims (10)

  1. 一種旋蓋機構,其包括一本體、一裝配於本體上之按鈕及一與該本體旋轉連接之旋蓋,其改良在於:該旋蓋機構還包括一扭簧,該本體包括一凸軸及圍繞該凸軸開設之滑槽,該按鈕伸入該滑槽並於該滑槽內圍成一鎖持空間,該旋蓋上設有一套接孔及一卡柱,該旋蓋通過其套接孔旋轉連接於該本體之凸軸上,該卡柱鎖持於該鎖持空間內,該扭簧套設於該本體之凸軸上,其兩端分別相接於該本體及該旋蓋以積蓄扭力,通過操作該按鈕對該卡柱進行鎖持或解鎖以控制該旋蓋相對於該本體之閉合或開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蓋機構,其中該按鈕包括一按壓體,該按壓體包括一按壓部以及連接於該按壓部一端部之一栓柱,該栓柱伸入該滑槽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旋蓋機構,其中該栓柱上設有一貫通該栓柱兩側之切槽,該切槽用於供該卡柱通過。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旋蓋機構,其中該按鈕還包括一壓簧,其套設於該栓柱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旋蓋機構,其中該本體之側部開設有一用於裝配所述按鈕之裝配部,該裝配部包括一第一容置槽及由該第一容置槽之底壁向該凸軸方向開設之一第一容置孔,該第一容置孔與所述滑槽相通,所述按壓部與栓柱分別容置於該第一 容置槽與該第一容置孔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旋蓋機構,其中該滑槽於該凸軸一側之側壁上開設有一伸縮孔,該伸縮孔與該第一容置孔相對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旋蓋機構,其中該壓簧之直徑大於該第一容置孔之內徑,以使所述壓簧抵持於該按壓部與該第一容置孔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旋蓋機構,其中該按壓體還包括由該按壓部之一端部延伸且位於該栓柱兩側對稱設置之二彈性卡鉤,該裝配部還包括於該第一容置孔兩側對稱開設之二第二容置孔,該二彈性卡鉤分別穿過該二第二容置孔鉤持於本體內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蓋機構,其中該凸軸之軸壁上開設有一第一連接孔,該旋蓋背向該本體之表面上設有一連接壁,該連接壁上開設有一第二連接孔,該扭簧之兩端分別卡持於該第一連接孔與該第二連接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蓋機構,其中該旋蓋機構還包括一墊圈,該墊圈套設於該凸軸上,且位於該扭簧與該旋蓋之間。
TW97122155A 2008-06-13 2008-06-13 旋蓋機構 TWI407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22155A TWI407756B (zh) 2008-06-13 2008-06-13 旋蓋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22155A TWI407756B (zh) 2008-06-13 2008-06-13 旋蓋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52444A TW200952444A (en) 2009-12-16
TWI407756B true TWI407756B (zh) 2013-09-01

Family

ID=4487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22155A TWI407756B (zh) 2008-06-13 2008-06-13 旋蓋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775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2856A1 (en) * 2004-03-12 2005-09-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w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2856A1 (en) * 2004-03-12 2005-09-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w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52444A (en) 2009-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2677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6148480A (en) Hinge construction with a snap-open, snap-shut feel, for a folding mobile phone handset
US20060112516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7353568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647674B2 (en) Automatically opening hinge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90007379A1 (en) Automatically opening hinge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8549709B2 (en) Button activated spring-loaded hinge assembly
GB2437542A (en) Mouse with a damped pivoting back door, side clasp buttons and a movable carrier for a wireless receiver
US20100050385A1 (en) Automatically opening hinge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00050384A1 (en) Automatically opening hinge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JPH1141328A (ja)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US7565717B2 (en) Hinge assembly
US7027294B2 (en) Hing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US8233945B2 (en) Rotary cover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8214001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rotating display
US20060064849A1 (en) Hing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hinge
TWI407756B (zh) 旋蓋機構
US8078236B2 (en) Rotary cover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80066262A1 (en) Hing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s device using the hinge
US6985580B2 (en) Auto-released hinge for a mobile phone
US8307508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6895637B2 (en) Elastic hinge for a notebook computer
TWI399156B (zh) 旋蓋機構
TWI235797B (en) Hinge for electronic machine and electronic machine having same
KR100955891B1 (ko) 힌지 조립체 및 그를 이용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