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6629B - 滑動機構 - Google Patents

滑動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6629B
TWI406629B TW100117704A TW100117704A TWI406629B TW I406629 B TWI406629 B TW I406629B TW 100117704 A TW100117704 A TW 100117704A TW 100117704 A TW100117704 A TW 100117704A TW I406629 B TWI406629 B TW I4066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liding mechanism
push rod
plate body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7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9311A (en
Inventor
A Ming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TW100117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6629B/zh
Priority to US13/163,119 priority patent/US839620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249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9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6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66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滑動機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滑動機構,尤其是指一種適用於資訊產品之可自動滑動之滑動機構。
近年來隨著個人行動裝置的使用率上升,個人行動裝置之滑蓋機構亦日趨多元且成熟,如臺灣新型專利第M390622號揭露一種應用於個人行動裝置之滑蓋機構。如圖1所示,圖1為臺灣新型專利第M390622號之滑蓋機構之示意圖。如圖1所示,滑蓋機構10包括一主體板20、二彈性元件30以及滑動板40。主體板20包括一主體板部21、二導槽22、二襯墊23與一引導體24,而滑動板40包括一滑動板部41、二導軌42、二通勤滑槽43以及二定位孔44。
請繼續參閱圖1,主體板20之導槽22位於主體板20兩側,係由主體板20之側邊反摺一ㄈ型結構而成,用以裝設襯墊23與滑動板40之導軌42,使得滑動板40可相對於主體板20穩定滑動而不易分離。而彈性元件30設置於滑動板40之通勤滑槽43中,其中一端固定於定位孔44,另一端則抵持於引導體24之引導部242。
請參閱圖2,圖2為臺灣新型專利第M390622號之滑蓋機構之動作示意圖。當滑動板部41相對於主體板部21滑動一預設距離時,彈性元件30於引導部242之抵持作用下積聚最大彈力。因此,當滑動板部41相對於主體板部21之滑動距離超過預設距離,彈性元件30於引導部242之抵持作用將因為引導體24的形狀改變而減弱,致使彈性元件30積聚之彈力釋放,達到驅動滑動板部41相對於主體板部21自動滑動之效果。
然而,傳統的滑動機構設計經常受限於短行程的滑動距離,僅適用於小型滑動機構。此外,為了限位主體板20與滑動板40滑動軌跡而設計的導槽22與導軌42,不僅將主體板20與滑動板40的結構複雜化,且須於導槽22中另設襯墊23,才能使滑動板40順利地相對於主體板20滑動,進而大幅提高滑蓋機構10之製作與組裝成本。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低成本之滑動機構。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一種滑動機構,包括:第一板體;第二板體,設置於第一板體上方,具有第一滑槽;第一固定片,設置於第一板體上,其中第一固定片穿過第二板體之第一滑槽;框體,設置於第二板體上方;第一彈性元件,設置於框體中;以及第一滑動件,設置於第二板體上方,其中第一滑動件之一端固定於第一固定片,當第二板體相對於第一板體滑動第一距離時,第一滑動件往第一方向滑動,推擠第一彈性元件使第一彈性元件產生彈力,而當第二板體相對於第一板體滑動第二距離時,第一滑動件往第二方向滑動,使第一彈性元件釋放彈力,而讓第二板體相對於第一板體自動滑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滑槽為直線型滑槽。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元件為壓縮彈簧。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包括第一推桿與第一連桿,第一推桿設置於框體中,而第一連桿之一端固定於第一固定片,且另一端樞設於第一推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推桿包括凸部,用以使第一彈性元件產生形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凸部為片狀體。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推桿貫穿第一彈性元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框體包括二開孔,且第一推桿穿過二開孔。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滑動機構更包括第一連接元件,而第一固定片具有第一固定孔,第一連桿具有第二固定孔,且第一連接元件穿過第一固定孔與第二固定孔,用以連接第一固定片與第一連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滑動機構更包括第一樞接元件,而第一連桿具有第一樞接孔,第一推桿具有第二樞接孔,且第一樞接元件穿過第一樞接孔與第二樞接孔,用以連接第一連桿與第一推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距離小於第二距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板體更包括溝槽設置於第一推桿之移動路徑上,且溝槽中具有複數齒部,用以增加滑動第二板體之段落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滑動機構更包括:第二滑槽設置於第二板體;第二固定片,設置於第一板體上,其中第二固定片穿過第二板體之第二滑槽;第二彈性元件,設置於框體中;以及第二滑動件,設置於第二板體上方,其中第二滑動件之一端固定於第二固定片,當第二板體相對於第一板體滑動第一距離時,第二滑動件往第二方向滑動,推擠第二彈性元件,使第二彈性元件產生彈力,而當第二板體相對於第一板體滑動第二距離時,第二滑動件往第一方向滑動,使第二彈性元件釋放彈力,而讓第二板體相對於第一板體自動滑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滑槽與第二滑槽為直線型滑槽。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元件與第二彈性元件為壓縮彈簧。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包括第一推桿與第一連桿,而第二滑動件包括第二推桿與第二連桿,且框體包括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容置空間中,其中第一推桿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中,且第一連桿之一端固定於第一固定片,另一端樞設於第一推桿,而第二推桿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中,且第二連桿之一端固定於第二固定片,另一端樞設於第二推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推桿具有第一凸部,而第二推桿具有第二凸部,分別用以使第一彈性元件與第二彈性元件產生形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凸部與第二凸部為片狀體。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推桿貫穿第一彈性元件,而第二推桿貫穿第二彈性元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框體具有第一組開孔與第二組開孔,且第一推桿穿過第一組開孔,第二推桿穿過第二組開孔。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組開孔與該第二組開孔分別具有二開孔。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滑動機構更包括第一連接元件與第二連接元件,而第一固定片具有第一固定孔,第一連桿具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片具有第三固定孔,第二連桿具有第四固定孔,其中第一連接元件穿設於第一固定孔與第二固定孔,用以連接第一固定片與第一連桿,而第二連接元件穿設於第三固定孔與第四固定孔,用以連接第二固定片與第二連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滑動機構更包括第一樞接元件與第二樞接元件,而第一連桿具有第一樞接孔,第一推桿具有第二樞接孔,第二連桿具有第三樞接孔,第二推桿具有第四樞接孔,其中第一樞接元件穿過第一樞接孔與第二樞接孔,用以連接第一連桿與第一推桿,而第二樞接元件穿過第三樞接孔與第四樞接孔,用以連接第二連桿與第二推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距離小於第二距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板體更包括第一溝槽與第二溝槽,第一溝槽設置於第一推桿之移動路徑上,第二溝槽設置於第二推桿之移動路徑上,且第一溝槽與第二溝槽中分別具有複數齒部,用以增加滑動第二板體之段落感。
請參照圖3,圖3為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爆炸圖。滑動機構500包括一第一板體510、一第二板體520、一第一固定片530、一框體540、一第一彈性元件550、一第一滑動件560、一第一連接元件570以及一第一樞接元件580。第一固定片530具有一第一固定孔531,框體540具有二開孔541a、541b,而第一滑動件560包括一第一連桿561與一第一推桿562。
關於各元件之位置關係如下所述。如圖3與圖4所示,圖4為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組合示意圖。第二板體520設置於第一板體510上方,具有一第一滑槽521,並可相對於第一板體510進行滑動。於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滑槽521為直線形滑槽。第一固定片530設置於第一板體510上,且穿過第二板體520之第一滑槽521,用以連接第一板體510與第一滑動件560之第一連桿561。框體540與第一滑動件560設置於第二板體520上方,而第一彈性元件550設置於框體540中。此外,第一滑動件560之第一推桿562穿過框體540之二開孔541a、541b,並且貫穿第一彈性元件550而設置於框體540中。
下文將詳細描述第一滑動件560的組裝方式。請繼續參閱圖3,第一連桿561具有一第二固定孔564與一第一樞接孔565,而第一推桿562具有一凸部563與一第二樞接孔566。第一連接元件570穿過第一固定片530之第一固定孔531以及第一連桿561之第二固定孔564,用以連接第一固定片530與第一連桿561。而第一樞接元件580穿過第一連桿561之第一樞接孔565以及第一推桿562之第二樞接孔566,用以連接第一連桿561與第一推桿562。
請參閱圖5,圖5為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動作示意圖。當第二板體520相對於第一板體510滑動一第一距離a,如圖5所示,框體540隨著第二板體520一同位移,並縮短框體540與第一固定片530之間的距離,促使第一滑動件560之第一連桿561穿過框體540之開孔541a,連動第一推桿562往第一方向A滑動,導致第一推桿562之凸部563推壓貫穿於第一推桿562之第一彈性元件550造成形變,從而使第一彈性元件550產生並積聚彈力。於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元件550為一壓縮彈簧,而第一推桿562之凸部563為一片狀體,用以平均受力於第一彈性元件550。
請參閱圖6,圖6為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二動作示意圖。當第二板體520相對於第一板體510滑動一第二距離b,如圖6所示,框體540隨著第二板體520一同位移,並增加框體540與第一固定片530之間的距離,促使第一滑動件560之第一連桿561穿出框體540之開孔541a,連動第一推桿562往第二方向B滑動,導致第一推桿562之凸部563不再推壓貫穿於第一推桿562之第一彈性元件550,從而使第一彈性元件550釋放積聚的彈力,達到驅動第二板體520相對於第一板體510自動滑動之效果。
於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距離a小於第二距離b。此外,如圖3、圖4、圖5與圖6所示,第二板體520更包括一溝槽522,溝槽522設置於第一推桿562之移動路徑上,且溝槽522中具有複數齒部523。當第二板體520相對於第一板體510滑動時,第一推桿562往第一方向A或第二方向B位移,並與溝槽522中之複數齒部523產生摩擦,進而形成滑動第二板體520之段落感,以豐富使用者操作滑動機構500的手感。
關於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二實施例將如下文陳述。請參照圖7,圖7為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二實施例之爆炸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滑動機構600包括一第一板體610、一第二板體620、一第一固定片630a、一第二固定片630b、一框體640、一第一彈性元件650a、一第二彈性元件650b、一第一滑動件660a、一第二滑動件660b、一第一連接元件670a、一第二連接元件670b、一第一樞接元件680a以及一第二樞接元件680b。
進一步說明,第二板體620具有一第一滑槽621a與一第二滑槽621b。於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滑槽621a與第二滑槽621b為直線形滑槽。第一固定片630a具有一第一固定孔631a,第二固定片630b具有一第三固定孔631b。另外,設置於第二板體620上方的框體640具有一第一組開孔641a、641b與一第二組開孔641c、641d,而第一滑動件660a包括一第一連桿661a與一第一推桿662a,第二滑動件660b包括一第二連桿661b與一第二推桿662b。其中第一連桿661a具有一第二固定孔664a與一第一樞接孔665a,第一推桿662a具有一第二樞接孔666a與一第一凸部663a,而第二連桿661b具有一第四固定孔664b與第三樞接孔665b,第二推桿662b具有一第四樞接孔666b與一第二凸部663b。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各元件組裝方式與圖3大致相同,相異之處在於滑動機構600在元件上新增了第二固定片630b、第二彈性元件650b、第二滑動件660b、第二連接元件670b與第二樞接元件680b,用以增加滑動機構600之滑動穩定性。此外,為了容置上述部分之新增元件,框體640設置了一第一容置空間S1與一第二容置空間S2。
關於各元件之位置關係如下所述。如圖7所示,第二板體620設置於第一板體610上方,並可相對於第一板體610進行滑動。第一固定片630a與第二固定片630b設置於第一板體610上,其中第一固定片630a穿過第二板體620之第一滑槽621a,第二固定片630b穿過第二板體620之第二滑槽621b。
第一滑動件660a與第二滑動件660b設置於第二板體620上方。第一彈性元件650a設置於框體640之第一容置空間S1中,而第二彈性元件650b設置於框體640之第二容置空間S2中。此外,第一滑動件660a之第一推桿662a穿過框體640之第一組開孔641a、641b,並且貫穿第一彈性元件650a而設置於框體640之第一容置空間S1中,而第二滑動件660b之第二推桿662b穿過框體640之第二組開孔641c、641d,並且貫穿第二彈性元件650b而設置於框體640之第二容置空間S2中。
下文將詳細描述第一滑動件660a與第二滑動件660b的組裝方式,首先以第一滑動件660a進行說明。請繼續參閱圖7,第一連接元件670a穿過第一固定片630a之第一固定孔631a以及第一連桿661a之第二固定孔664a,用以連接第一固定片630a與第一連桿661a。第一樞接元件680a穿過第一連桿661a之第一樞接孔665a以及第一推桿662a之第二樞接孔666a,用以連接第一連桿661a與第一推桿662a。
第二滑動件660b之組裝方式類似於上述之第一滑動件660a。如圖7所示,第二連接元件670b穿過第二固定片630b之第三固定孔631b以及第二連桿661b之第四固定孔664b,用以連接第二固定片630b與第二連桿661b。第二樞接元件680b穿過第二連桿661a之第三樞接孔665b以及第二推桿662b之第四樞接孔666b,用以連接第二連桿661b與第二推桿662b。
接著請參閱圖8,圖8為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動作示意圖。當第二板體620相對於第一板體610滑動一第一距離a時,如圖8所示,框體640隨著第二板體620一同位移,並同時縮短框體640與第一固定片630a以及框體640與第二固定片630b之間的距離,促使第一滑動件660a之第一連桿661a穿過框體640之第一組開孔之一開孔641a,連動第一推桿662a往第一方向A滑動。同一時間,第二滑動件660b之第二連桿661b穿過框體640之第二組開孔之一開孔641d,連動第二推桿662b往第二方向B滑動,導致第一推桿662a之第一凸部663a與第二推桿662b之第二凸部663b,分別推壓貫穿於第一推桿662a與第二推桿662b之第一彈性元件650a與第二彈性元件650b造成形變,從而使第一彈性元件650a與第二彈性元件650b產生並積聚彈力。於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元件650a與第二彈性元件650b各為一壓縮彈簧,而第一推桿662a之第一凸部663a與第二推桿662b之第二凸部663b各為一片狀體,分別用以平均受力於第一彈性元件650a與第二彈性元件650b。
請參閱圖9,圖9為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二動作示意圖。當第二板體620相對於第一板體610滑動一第二距離b時,如圖9所示,框體640隨著第二板體620一同位移,並同時增加框體640與第一固定片630a以及框體640與第二固定片630b之間的距離,促使第一滑動件660a之第一連桿661a穿出框體640之第一組開孔之一開孔641a,連動第一推桿662a往第二方向B滑動,而第二滑動件660b之第二連桿661b穿出框體640之第二組開孔之一開孔641d,連動第二推桿662b往第一方向A滑動,導致第一推桿662a之第一凸部663a以及第二推桿662b之第二凸部663b不再分別推壓貫穿於第一推桿662a之第一彈性元件650a與第二推桿662b之第二彈性元件650b,從而使第一彈性元件650a與第二彈性元件650b釋放積聚的彈力,達到驅動第二板體620相對於第一板體610自動滑動之效果。
於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距離a小於第二距離b。此外,如圖7、圖8與圖9所示,第二板體620更包括一第一溝槽622a與一第二溝槽662b。第一溝槽622a設置於第一推桿662a之移動路徑上,第二溝槽662b設置於第二推桿662b之移動路徑上,且第一溝槽622a與第二溝槽662b中具有複數齒部623a、623b。當第二板體620相對於第一板體610滑動時,第一推桿662a與第二推桿662b往第一方向A或第二方向B位移,並分別與第一溝槽622a以及第二溝槽662b中之複數齒部623a、623b產生摩擦,進而形成滑動第二板體620之段落感,以豐富使用者操作滑動機構600的手感。
根據以上較佳實施例之說明可知,本發明之滑動機構通過設置於第二板體之框體以及設置於第一板體之第一固定片固定第一滑動件,使第二板體夾於第一板體與第一滑動件之間。此外,利用第二板體相對於第一板體滑動時,第一固定片與框體之間距離將產生變化,讓第一滑動件位移進而造成第一彈性元件的形變,以積聚獲釋放彈力。在無須設置導軌結構,也不必在導槽中加裝襯墊的前提下,即可達到驅動第二板體相對於第一板體自動滑動之效果。此般結構不僅適合長行程的滑動距離,更因結構簡單且容易組裝,大大增進滑動機構的生產效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他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500...滑動機構
510...第一板體
520...第二板體
521...第一滑槽
522...溝槽
523...複數齒部
530...第一固定片
531...第一固定孔
540...框體
541a、541b...開孔
550...第一彈性元件
560...第一滑動件
561...第一連桿
562...第一推桿
563...凸部
564...第二固定孔
565...第一樞接孔
566...第二樞接孔
570...第一連接元件
580...第一樞接元件
600...滑動機構
610...第一板體
620...第二板體
621a...第一滑槽
621b...第二滑槽
622a...第一溝槽
622b...第二溝槽
623a、623b...複數齒部
630a...第一固定片
630b...第二固定片
631a...第一固定孔
631b...第三固定孔
640...框體
641a、641b...第一組開孔
641c、641d...第二組開孔
650a...第一彈性元件
650b...第二彈性元件
660a...第一滑動件
660b...第二滑動件
661a...第一連桿
661b...第二連桿
662a...第一推桿
662b...第二推桿
663a...第一凸部
663b...第二凸部
664a...第二固定孔
664b...第四固定孔
665a...第一樞接孔
665b...第三樞接孔
666a...第二樞接孔
666b...第四樞接孔
670a...第一連接元件
670b...第二連接元件
680a...第一樞接元件
680b...第二樞接元件
S1...第一容置空間
S2...第二容置空間
a...第一距離
b...第二距離
A...第一方向
B...第二方向
圖1:係臺灣新型專利第M390622號之滑蓋機構之示意圖。
圖2:係臺灣新型專利第M390622號之滑蓋機構之動作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爆炸圖。
圖4:係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組合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動作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二動作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二實施例之爆炸圖。
圖8:係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動作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之滑動機構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二動作示意圖。
500‧‧‧滑動機構
510‧‧‧第一板體
520‧‧‧第二板體
522‧‧‧溝槽
523‧‧‧複數齒部
530‧‧‧第一固定片
540‧‧‧框體
541a‧‧‧開孔
550‧‧‧第一彈性元件
560‧‧‧第一滑動件
561‧‧‧第一連桿
562‧‧‧第一推桿
563‧‧‧凸部
a‧‧‧第一距離
A‧‧‧第一方向

Claims (25)

  1. 一種滑動機構,包括:一第一板體;一第二板體,設置於該第一板體上方,具有一第一滑槽;一第一固定片,設置於該第一板體上,其中該第一固定片穿過該第二板體之該第一滑槽;一框體,設置於該第二板體上方;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於該框體中;以及一第一滑動件,設置於該第二板體上方,其中該第一滑動件之一端固定於該第一固定片,當該第二板體相對於該第一板體滑動一第一距離時,該第一滑動件往一第一方向滑動,推擠該第一彈性元件使該第一彈性元件產生彈力,而當該第二板體相對於該第一板體滑動一第二距離時,該第一滑動件往一第二方向滑動,使該第一彈性元件釋放彈力,而讓該第二板體相對於該第一板體自動滑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滑槽為直線型滑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為壓縮彈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滑動件包括一第一推桿與一第一連桿,該第一推桿設置於該框體中,而該第一連桿之一端固定於該第一固定片,且另一端樞設於該第一推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推桿包括一凸部,用以使該第一彈性元件產生形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凸部為片狀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推桿貫穿該第一彈性元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框體包括二開孔,且該第一推桿穿過該二開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滑動機構更包括一第一連接元件,而該第一固定片具有一第一固定孔,該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二固定孔,且該第一連接元件穿過該第一固定孔與該第二固定孔,用以連接該第一固定片與該第一連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滑動機構更包括一第一樞接元件,而該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一樞接孔,該第一推桿具有一第二樞接孔,且該第一樞接元件穿過該第一樞接孔與該第二樞接孔,用以連接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一推桿。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距離小於該第二距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二板體更包括一溝槽設置於該第一推桿之移動路徑上,且該溝槽中具有複數齒部,用以增加滑動該第二板體之段落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滑動機構更包括:一第二滑槽設置於該第二板體;一第二固定片,設置於該第一板體上,其中該第二固定片穿過該第二板體之該第二滑槽;一第二彈性元件,設置於該框體中;以及一第二滑動件,設置於該第二板體上方,其中該第二滑動件之一端固定於該第二固定片,當該第二板體相對於該第一板體滑動該第一距離時,該第二滑動件往該第二方向滑動,推擠該第二彈性元件,使該第二彈性元件產生彈力,而當該第二板體相對於該第一板體滑動該第二距離時,該第二滑動件往該第一方向滑動,使該第二彈性元件釋放彈力,而讓該第二板體相對於該第一板體自動滑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滑槽與該第二滑槽為直線型滑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與該第二彈性元件為壓縮彈簧。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滑動件包括一第一推桿與一第一連桿,而該第二滑動件包括一第二推桿與一第二連桿,且該框體包括一第一容置空間與一第二容置空間中,其中該第一推桿設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中,且該第一連桿之一端固定於該第一固定片,另一端樞設於該第一推桿,而該第二推桿設置於該第二容置空間中,且該第二連桿之一端固定於該第二固定片,另一端樞設於該第二推桿。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推桿具有一第一凸部,而該第二推桿具有一第二凸部,分別用以使該第一彈性元件與該第二彈性元件產生形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為片狀體。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推桿貫穿該第一彈性元件,而該第二推桿貫穿該第二彈性元件。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框體具有一第一組開孔與一第二組開孔,且第一推桿穿過該第一組開孔,該第二推桿穿過該第二組開孔。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組開孔與該第二組開孔分別具有二開孔。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滑動機構更包括一第一連接元件與一第二連接元件,而該第一固定片具有一第一固定孔,該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二固定孔,該第二固定片具有一第三固定孔,該第二連桿具有一第四固定孔,其中該第一連接元件穿設於該第一固定孔與該第二固定孔,用以連接該第一固定片與該第一連桿,而該第二連接元件穿設於該第三固定孔與該第四固定孔,用以連接該第二固定片與該第二連桿。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滑動機構更包括一第一樞接元件與一第二樞接元件,而該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一樞接 孔,該第一推桿具有一第二樞接孔,該第二連桿具有一第三樞接孔,該第二推桿具有一第四樞接孔,其中該第一樞接元件穿過該第一樞接孔與該第二樞接孔,用以連接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一推桿,而該第二樞接元件穿過該第三樞接孔與該第四樞接孔,用以連接該第二連桿與該第二推桿。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一距離小於該第二距離。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滑動機構,其中該第二板體更包括一第一溝槽與一第二溝槽,該第一溝槽設置於該第一推桿之移動路徑上,該第二溝槽設置於該第二推桿之移動路徑上,且該第一溝槽與該第二溝槽中分別具有複數齒部,用以增加滑動該第二板體之段落感。
TW100117704A 2011-05-20 2011-05-20 滑動機構 TWI406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7704A TWI406629B (zh) 2011-05-20 2011-05-20 滑動機構
US13/163,119 US8396207B2 (en) 2011-05-20 2011-06-17 Sliding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7704A TWI406629B (zh) 2011-05-20 2011-05-20 滑動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9311A TW201249311A (en) 2012-12-01
TWI406629B true TWI406629B (zh) 2013-08-21

Family

ID=47173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7704A TWI406629B (zh) 2011-05-20 2011-05-20 滑動機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396207B2 (zh)
TW (1) TWI4066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49708B1 (en) * 2012-07-05 2013-10-08 Khvatec Co., Ltd. Long stroke tilting hinge module for portable terminal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60220A1 (en) * 2005-09-14 2007-03-15 An-Szu Hsu Gliding structure for glide-open type mobile phone
TW200843450A (en) * 2007-04-23 2008-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WM369616U (en) * 2009-07-01 2009-11-21 Jia-Yu Liu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elastic components for slipping apparatus
TW200950470A (en) * 2008-05-30 2009-12-01 Fih Hong Kong Ltd Rotatable mechanism and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023595A (en) * 2008-12-10 2010-06-16 Asustek Comp Inc Slide typ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eat sliding range
TWM388811U (en) * 2010-03-26 2010-09-11 Shin Zu Shing Co Ltd Sliding cover structure for a portable device
TWM394675U (en) * 2010-08-18 2010-12-11 Jarllytec Co Ltd Elastic module of slide cove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641B (zh) * 2008-04-16 2012-03-1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滑盖结构及应用该滑盖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60220A1 (en) * 2005-09-14 2007-03-15 An-Szu Hsu Gliding structure for glide-open type mobile phone
TW200843450A (en) * 2007-04-23 2008-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W200950470A (en) * 2008-05-30 2009-12-01 Fih Hong Kong Ltd Rotatable mechanism and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023595A (en) * 2008-12-10 2010-06-16 Asustek Comp Inc Slide typ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eat sliding range
TWM369616U (en) * 2009-07-01 2009-11-21 Jia-Yu Liu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elastic components for slipping apparatus
TWM388811U (en) * 2010-03-26 2010-09-11 Shin Zu Shing Co Ltd Sliding cover structure for a portable device
TWM394675U (en) * 2010-08-18 2010-12-11 Jarllytec Co Ltd Elastic module of slide cove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91224A1 (en) 2012-11-22
TW201249311A (en) 2012-12-01
US8396207B2 (en) 2013-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2311B (zh) 滑軌收合之定位裝置
TWI607721B (zh) 滑軌總成
US7878607B2 (en) Ball bearing slide assembly
US8899649B2 (en) Clamping device
KR20080059470A (ko) 푸쉬 래치 장치를 구비한 서랍 슬라이드
US11459807B2 (en) Retaining device
US20190103920A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US9939014B1 (en) Slide rail displacement positioning mechanism
TWI406629B (zh) 滑動機構
US10111357B2 (en) Detachable inner sliding rail mounting structure for server sliding rail assembly
US20170207558A1 (en)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ard tary with a latch
TW201444498A (zh) 限制裝置
US8926181B2 (en) Endless circulation path for linear rail
CN104175964A (zh) 一种自弹式卡片槽装置
US8596602B2 (en) Device using elastic element
KR20170006082A (ko) 테스트핸들러용 푸셔 조립체 및 매치플레이트
TWI610638B (zh) 滑軌總成
US9447800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US10064456B2 (en) Zip slider structure
JP2016220877A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ブレーキ装置
US9901146B2 (en) Zip slider structure
JP2016116555A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ブレーキ装置
WO2020211676A1 (zh) 一种铰链的滑板结构
TWI432156B (zh) 關閉裝置的抵接構造
WO2020181995A1 (zh) 一种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