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1602B - 燈具 - Google Patents

燈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1602B
TWI391602B TW99102834A TW99102834A TWI391602B TW I391602 B TWI391602 B TW I391602B TW 99102834 A TW99102834 A TW 99102834A TW 99102834 A TW99102834 A TW 99102834A TW I391602 B TWI391602 B TW I3916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uminaire
screw
br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02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8122A (en
Inventor
Chien Chang Pei
chun ling Chen
Jen Ta Chiang
Chia Hao Liang
Original Assignee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99102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160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28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8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1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1602B/zh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燈具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燈具,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燈具。
發光二極體是一種由含有III-V族元素的半導體材料所構成的發光元件,且發光二極體具有諸如壽命長、體積小、高抗震性、低熱產生及低功率消耗等優點,因此已被廣泛應用於家用及各種設備中的指示器或光源。近年來,發光二極體已朝多色彩及高亮度發展,因此其應用領域已擴展至大型戶外看板、交通號誌燈及相關領域。在未來,發光二極體甚至可能成為兼具省電及環保功能的主要照明光源。
舉例來說,可將發光二極體應用在裝設於隧道內的隧道燈以進行隧道內的照明。一般而言,隧道燈會被固定於隧道的拱形內壁,隨著隧道燈位於拱形內壁的不同位置,其發出之光線照射於路面的角度亦會有所不同。因此,為了得到最佳的照明效果,隧道燈的配置位置會受到限制。
本發明提供一種燈具,其照射角度易於調整。
本發明提出一種燈具,包括座體、發光裝置、支架、第一螺絲及第二螺絲。發光裝置包括承載器、發光元件及透光板。承載器配置於座體上。發光元件配置於承載器上,且電性連接至承載器。透光板配置於承載器上且覆蓋發光元件。支架適於固定於固定端,且具有鎖孔及開槽。第一螺絲及第二螺絲分別穿過鎖孔及開槽而將支架鎖附於座體。第二螺絲適於沿開槽相對支架移動,使座體以第一螺絲為轉軸相對支架轉動,以調整支架與座體的相對角度。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燈具更包括電源供應器,配置於座體。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座體具有多個散熱鰭片。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燈具更包括燈罩,配置於座體而覆蓋發光裝置,其中燈罩具有開口,暴露發光元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透光板包括平板部及透鏡部。平板部具有上表面以及相對於上表面的下表面,下表面緊貼於承載器上。透鏡部覆蓋發光元件,具有入光面、相對於入光面的出光表面以及連接上表面與出光表面的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其中發光元件適於發出光束,光束中之第一部份光束穿透入光面且由出光表面射出,光束中之第二部份光束穿透入光面而傳遞至第一側表面或第二側表面,且第一側表面或第二側表面反射至少部份第二部份光束,最後由出光表面射出。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為平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相對於上表面的傾斜角度實質上不同或相同。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分別為平面及曲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入光面為向出光表面凹陷之曲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透光板包括平板部及透鏡部。平板部具有上表面以及相對於上表面的下表面,下表面緊貼於承載器上。透鏡部覆蓋發光元件,具有入光面以及連接上表面的側面與外曲面,其中發光元件適於發出光束,光束中之第一部份光束穿透入光面且由外曲面射出,光束中之第二部份光束穿透入光面而傳遞至側面,且側面反射至少部份第二部份光束而由外曲面射出。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入光面為向外曲面凹陷之曲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入光面的曲率與外曲面的曲率實質上不同。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透光板的平板部更具有配置於下表面周圍的凹槽,且凹槽環設發光元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凹槽內具有用以防水的膠體層。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燈具的支架適於固定於固定端,且第一螺絲及第二螺絲分別穿過支架的鎖孔及開槽而鎖附於座體。使用者可將第二螺絲沿開槽相對支架移動而使座體以第一螺絲為轉軸相對支架轉動,以調整座體與支架的相對角度。藉此,配置於座體上的發光裝置相對於固定端的角度可被調整,使燈具在配置上具有更高的自由度。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燈具的立體圖。圖2為圖1之燈具的爆炸圖。請參考圖1及圖2,本實施例的燈具50包括座體52、配置於座體52上的發光裝置100、支架54、第一螺絲56及第二螺絲58。支架54適於固定於固定端60,且具有鎖孔54a及開槽54b。第一螺絲56及第二螺絲58分別穿過鎖孔54a及開槽54b而將支架54鎖附於座體52。
圖3A及圖3B為圖1之座體相對支架轉動的作動示意圖。請參考圖3A及圖3B,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二螺絲58適於沿開槽54b相對支架54移動,使座體52以第一螺絲56為轉軸相對支架54轉動於圖3A所示狀態與圖3B所示狀態之間,以調整支架54與座體52的相對角度。
圖4為圖1之燈具裝設於隧道內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本實施例的燈具50例如為隧道燈,而固定端60例如為隧道的拱形內壁。由於支架54固定於固定端60且發光裝置100(繪示於圖1)配置於座體52,因此可藉座體52相對支架54的轉動來調整發光裝置100朝向路面70的角度。換言之,在將燈具50裝設於固定端60之後,可進一步將其照射於路面70的光線調整至最適當的角度,而可使燈具50在配置上具有更高的自由度。
圖5為圖1之燈具於另一視角的立體圖。請參考圖2及圖5,在本實施例中,燈具50更包括配置於座體52的電源供應器51,用以供應發光裝置100發光所需電力。此外,本實施例的座體52之材質例如為鋁金屬且具有多個散熱鰭片52a,散熱鰭片52a適於進行散熱,以使發光裝置100的溫度不致過高。另外,請參考圖1及圖2,本實施例的燈具50更包括燈罩53,配置於座體52而覆蓋發光裝置100,其中燈罩53具有開口53a,用以暴露發光裝置100。燈罩53的材質例如為塑膠,其作用在於遮蔽電源線(未繪示)以維持燈具50整體的美觀。
以下藉由圖示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發光裝置的結構。圖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6B為沿圖6A之線I-I的側視示意圖,圖6C為圖6A之透光板的背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6A、圖6B與圖6C,在本實施例中,發光裝置100包括一承載器110、一發光元件120以及一透光板130。需注意的是,本發明不對發光元件的數量加以限制,在此先以發光元件的數量為一個加以舉例說明。
詳細而言,發光元件120配置於承載器110上,且發光元件120電性連接至承載器110。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20為一發光二極體,且此發光二極體為一表面黏著型(SMD)發光二極體。
透光板130配置於承載器110上且覆蓋發光元件120,且透光板130包括一平板部132以及一與平板部132相連接的透鏡部134。平板部132具有一上表面132a、一相對於上表面132a的下表面132b以及一配置於下表面132b周圍的凹槽132c,其中下表面132b緊貼於承載器110上,且凹槽132c環設發光元件120,此外,透鏡部134具有一入光面134a、一相對於入光面134a的出光表面134b以及連接上表面132a及出光表面134b的一第一側表面134c與一第二側表面134d,且入光面134a為一向出光表面134b凹陷的曲面,其中第一側表面134c為平面,而第二側表面134d為曲面。
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20適於發出一光束L,且光束L中之一第一部份光束L1穿透入光面134a且由出光表面134b射出,而光束L中之一第二部份光束L2穿透入光面134a而傳遞至第一側表面134c或第二側表面134d,且第一側表面134c或第二側表面134d適於讓至少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穿透出光表面134b。也就是說,第二部份光束L2經由入光面134a進入透鏡部134之後,一部份之第二部份光束L2被第一側表面134c或第二側表面134d反射而穿透出光表面134b,而另一部份之第二部份光束L2則會被折射,而穿透出光表面134b。由於第一側表面134c或第二側表面134d會反射光束L中之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以改變部份第二部份光線L2的傳遞路徑,因此經過第一側表面134c或第二側表面134d反射的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會聚集,而射出透鏡部134。
另外,本實施例之透光板130可為一體成形的結構且其平板部132具有凹槽132c,因此僅需在此凹槽132c內填充一用以防水的膠體層G,即可達成防水之效果,以避免發光元件120及承載器110上之電子元件過水而發生損壞之情況,確保發光裝置100之電性品質。藉此,具有發光裝置100的燈具(未繪示)不必額外配置防水結構,而可降低整體重量及體積並節省製造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透光板130的材質是採用壓克力(PMMA),其具有透光性,且透光板130可利用黏著的方式黏貼於承載器110上,但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透光板130亦可透過螺絲鎖固的方式(未繪示)或卡扣的方式(未繪示)配置於承載器110上。
簡言之,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20所發出的光束L之第一部份光束L1依序穿透入光面134a與出光表面134b而傳遞至外界,而光束L中之第二部份光束L2穿透入光面134a而傳遞至第一側表面134c或第二側表面134d,且第一側表面134c或第二側表面134d適於讓至少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穿透出光表面134b而傳遞至外界。在此過程中,由於透光板130的出光表面134b的曲率與入光面134a的曲率不同,且第一側表面134c或第二側表面134d可使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的聚集,因此當發光元件120所發出的光束L穿透透光板130的二次光學作用而傳遞至外界時,除了可提高發光裝置100的出光效率與光強度外,亦可提升發光裝置100的出光均勻度。此外,透光板130還可控制發光元件120的照度分佈,同時可防止眩光與重影的情況產生,以使發光裝置100達到更佳的照明效果。
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圖6D所繪示,透鏡部134”具有一入光面134a以及連接上表面132a的一外曲面134d”及一側面134e’,其中外曲面134d”的曲率與入光面134a的曲率實質上不同。特別是,本實施例之透光板130”的透鏡部134”是採用光學模擬的方式來設計外曲面134d”的曲率與入光面134a的曲率,因此發光元件120所發出的光束L在穿透入光面134a與外曲面134d”的過程中,由於入光面134a與外曲面134d”具有實質上不同的曲率,因此可以提高發光元件120出光時的光形均勻度。此外,由於透光板130”具有側面134e’,因此發光裝置100除了可藉由側面134e’來控制發光元件120的照度分佈外,同時可增加發光元件120的出光量,來提高發光元件120的發光效率,以提高發光裝置100”的出光亮度,另外,可防止眩光與重影的情況產生,使發光裝置100”達到更佳的照明效果。
圖7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7B為沿圖7A之線II-II的側視示意圖,圖7C為圖7A之透光板的背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7A、圖7B與圖7C,在本實施例中,圖7A之發光裝置100’與圖6A之發光裝置100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圖7A之發光裝置100’的透光板130’,其透光部134’具有一相對於入光面134a的出光表面134b’以及連接上表面132a與出光表面134b’且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表面134e與一第二側表面134d’,其中第一側表面134d’與第二側表面134e分別為一平面,且入光面134a為一向出光表面134b’凹陷的曲面。
詳細而言,第一側表面134e與第二側表面134d’相對於上表面132a的傾斜角度實質上不同,也就是說,第一側表面134e的斜率與第二側表面134d’的斜率不同,但不以此為限,當然,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側表面134e的斜率與第二側表面134d’的斜率亦可相同。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20適於發出一光束L,且光束L中之一第一部份光束L1穿透入光面134a且由出光表面134b’射出,光束L中之一第二部份光束L2穿透入光面134a而傳遞至第一側表面134e或第二側表面134d’,且第一側表面134e或第二側表面134d’反射至少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且由出光表面134b’射出。
要說明的是,由於第一側表面134e的斜率與第二側表面134d’的斜率不同,且第一側表面134e與第二側表面134d’是用以反射光束L中之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以改變部份第二部份光線L2的傳遞路徑,因此經過第一側表面134e與第二側表面134d’反射的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會聚集。此外,發光裝置100’也可藉由第一側表面134e與第二側表面134d’來控制發光元件120的照度分佈,同時亦可防止眩光與重影的情況產生,使發光裝置100’達到更佳的照明效果。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透鏡部134’是採用光學模擬的方式來設計出光表面134b’的曲率與入光面134a的曲率,因此當發光元件120所發出的光束L穿透透光板130’的入光面134a與出光表面134b’的二次光學作用而傳遞至外界時,除了可增加發光元件120的出光量,以提高發光元件120的發光效率外,亦可提高發光裝置100’的出光強度與光均勻度,以使發光裝置100’達到更佳的照明效果。
此外,發光裝置之發光元件的數量更可為多個,以下對此加以舉例說明。圖8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8B為沿圖8A之線III-IIII的側視示意圖,圖8C為圖8A之透光板的背面示意圖,圖8D為圖8A之發光裝置之光強度分佈示意圖。請先同時參考圖8A、圖8B與圖8C,在本實施例中,發光裝置200包括一承載器210、多個發光元件220以及一透光板230。
詳細而言,這些發光元件220配置於承載器210上,且這些發光元件220電性連接至承載器210。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這些發光元件220是以一8 x 6面陣列方式排列於承載器210上,且這些發光元件220為多個表面黏著型發光二極體。
透光板230配置於承載器210上,且透光板230包括一平板部232以及多個與平板部232相連接之透鏡部234。平板部232具有一上表面232a、一相對於上表面232a的下表面232b以及一配置於下表面232b周圍的凹槽232c,其中下表面232b緊貼於承載器210上,且凹槽232c環設這些發光元件220。這些透鏡部234分別覆蓋這些發光元件220,也就是說,這些透鏡部234亦是以一8 x 6面陣列方式排列。進一步而言,每一透鏡部234具有一入光面234a、一相對於入光面234a的出光表面234b,以及連接上表面232a的一第一側表面234c與一第二側表面234d,其中第一側表面234c與一第一側表面234d分別為一平面及一曲面,而入光面234a為一向出光表面234b凹陷的曲面。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發光元件220適於發出一光束L’,且光束L’中之一第一部份光束L1’穿透入光面234a且由出光表面234b射出,光束L’中之一第二部份光束L2’穿透入光面234a而傳遞至第一側表面234c或第二側表面234d,且第一側表面234c或第二側表面234d適於讓至少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穿透出光表面234b。也就是說,第二部份光束L2’經由入光面234a進入透鏡部234之後,一部份之第二部份光束L2’被第一側表面234c或第二側表面234d反射而穿透出光表面234b,而另一部份之第二部份光束L2’則會被折射。由於第一側表面234c或第二側表面234d是用以反射光束L’中之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以改變部份第二部份光線L2’的傳遞路徑,因此經過第一側表面234c或第二側表面234d反射的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會聚集。
特別是,由於透光板230的每一透鏡部234皆具有第一側表面234c及第二側表面234d,因此發光裝置200除了可藉由第一側表面234c或第二側表面234d來控制發光元件220的照度分佈與光強度分佈(請參考圖8D)外,同時可增加這些發光元件220的出光量,來提高這些發光元件220的發光效率,以提高發光裝置200的出光亮度,另外可防止眩光與重影的情況產生,使發光裝置200具有均勻性較佳的面光源,以達到更佳的照明效果。此外,本實施例之透光板230可為一體成形的結構且其平板部232具有凹槽232c,因此僅需在此凹槽232c內填充一用以防水的膠體層G’即可達成防水之效果,以避免這些發光元件220與承載器210上之電子元件遇水而發生損壞之情況,確保發光裝置200之電性品質。藉此,具有發光裝置200的燈具(未繪示)不必額外配置防水結構,而可降低整體重量及體積並節省製造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透光板230的材質是採用壓克力(PMMA),其具有透光性,且透光板230可利用黏著的方式黏貼於承載器210上,但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透光板230亦可透過螺絲鎖固的方式(未繪示)或卡扣的方式(未繪示)配置於承載器210上。此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定這些發光元件220的個數與排列方式,雖然此處所提及的這些發光元件220具體化是以8 x 6面陣列方式排列,但於其他實施例中,這些發光元件220的個數與排列方式可視需求而增減個數及變化排列方式,來改變面光源的亮度與光強度分佈,此仍屬於本發明可採用的技術方案,不脫離本發明所欲保護的範圍。
簡言之,在本實施例中,這些發光元件220所分別發出的這些光束L’之第一部份光束L1’依序穿透入光面234a與出光表面234b而傳遞至外界,而這些光束L’中之第二部份光束L2’穿透入光面234a而傳遞至第一側表面234c或第二側表面234d,且第一側表面234c或第二側表面234d適於讓至少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穿透出光表面234b而傳遞至外界。在此過程中,由於出光表面234b的曲率與入光面234a的曲率不同,且第一側表面234c或第二側表面234d可使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的聚集,因此當這些發光元件220所分別發出的這些光束L’穿透透光板230的二次光學作用而傳遞至外界時,除了可提高發光裝置200的出光效率與光強度外,亦可提升發光裝置200的出光均勻度。此外,透光板230還可控制這些發光元件220的照度分佈與光強度分佈,同時可防止眩光與重影的情況產生,以使發光裝置200達到更佳的照明效果。
圖9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9B為沿圖9A之線IV-IV的側視示意圖,圖9C為圖9A之透光板的背面示意圖,圖9D為圖9A之發光裝置之光強度分佈示意圖。請先同時參考圖9A、圖9B與圖9C,在本實施例中,圖9A之發光裝置200’與圖8A之發光裝置200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圖9A之發光裝置200’的透光板230’,其透光部234’具有一相對於入光面234a的出光表面234b’以及連接上表面232a與出光表面234b且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表面234e與一第二側表面234d’,其中第一側表面234e與一第二側表面234d’皆為平面,且入光面234a為一向出光表面234b’凹陷的曲面。
詳細而言,第一側表面234e與第二側表面234d’相對於上表面232a的傾斜角度實質上不同,也就是說,第一側表面234e的斜率與第二側表面234d’的斜率不同,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側表面234e的斜率與第二側表面234d’的斜率亦可相同。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發光元件220適於發出一光束L’,且光束L’中之一第一部份光束L1’穿透入光面234a且由出光表面234b’射出,光束L’中之一第二部份光束L2’穿透入光面234a而傳遞至第一側表面234e或第二側表面234d’,且第一側表面234e或第二側表面234d’反射至少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且由出光表面234b’射出。
由於第一側表面234e的斜率與第二側表面234d’的斜率不同,且第一側表面234e與第二側表面234d’是用以反射光束L’中之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以改變部份第二部份光線L2’的傳遞路徑,因此經過第一側表面234e與第二側表面234d’反射的部份第二部份光束L2’會聚集。此外,發光裝置200’也可藉由第一側表面234e與第二側表面234d’來控制這些發光元件220的照度分佈與光強度分佈(請參考圖9D),同時亦可防止眩光與重影的情況產生,使發光裝置200’具有均勻性較佳的面光源,以達到更佳的照明效果。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透鏡部234’是採用光學模擬的方式來設計出光表面234b’的曲率與入光面234a的曲率,因此當這些發光元件220所發出的光束L’穿透透光板230’的入光面234a與出光表面234b’的二次光學作用而傳遞至外界時,除了可增加這些發光元件220的出光量,以提高這些發光元件220的發光效率外,亦可提高發光裝置200’的出光強度與光均勻度,以使發光裝置200’達到更佳的照明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燈具的支架適於固定於固定端,且第一螺絲及第二螺絲分別穿過支架的鎖孔及開槽而鎖附於座體。使用者可將第二螺絲沿開槽相對支架移動而使座體以第一螺絲為轉軸相對支架轉動,以調整座體與支架的相對角度。藉此,配置於座體上的發光裝置相對於固定端的角度可被調整,使燈具在配置上具有更高的自由度。
此外,本發明之發光裝置皆透過透光板之透鏡部覆蓋發光元件,使發光元件所發出的光束中之第一部份光束依序穿透不同曲率之入光面與出光表面或外曲面,光束中之第二部份光束穿透入光面而傳遞至側面、第一側表面或第二側表面,且側面、第一側表面或第二側表面反射至少部份第二部份光束而由出光表面或外曲面射出,如此除了可提高使發光裝置的光強度與出光均勻度外,還可藉由側面、第一側表面或第二側表面來控制發光元件的照度分佈與光強度分佈,同時可防止眩光與重影的情況產生,以使發光裝置達到更佳的照明效果。
另外,本發明之透光板可為一體成形的結構且其平板部具有凹槽,因此僅需在此凹槽內填充一用以防水的膠體層,即可使發光元件及承載板上之電子元件達到防水之效果,以確保發光裝置之電性品質。藉此,燈具不必額外配置防水結構,而可降低整體重量及體積並節省製造成本。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燈具
51...電源供應器
52...座體
52a...散熱鰭片
53...燈罩
53a...開口
54...支架
54a...鎖孔
54b...開槽
56...第一螺絲
58...第二螺絲
60...固定端
70...路面
100、100’、200、200’...發光裝置
110、210...承載器
120、220...發光元件
130、130’、130”、230、230’...透光板
132、232...平板部
132a、232a...上表面
132b、232b...下表面
132c、232c...凹槽
134、134’、134”、234、234’...透鏡部
134a、234a...入光面
134d”...外曲面
134b、134b’、234b、234b’...出光表面
134e’...側面
134c、134e、234c、234e...第一側表面
134d、134d’、234d、234d’...第二側表面
G、G’...膠體層
L、L’...光束
L1、L1’...第一部份光束
L2、L2’...第二部份光束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燈具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之燈具的爆炸圖。
圖3A及圖3B為圖1之座體相對支架轉動的作動示意圖。
圖4為圖1之燈具裝設於隧道內的示意圖。
圖5為圖1之燈具於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6B為沿圖6A之線I-I的側視示意圖。
圖6C為圖6A之透光板的背面示意圖。
圖6D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之發光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7B為沿圖7A之線II-II的側視示意圖。
圖7C為圖7A之透光板的背面示意圖。
圖8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8B為沿圖8A之線III-III的側視示意圖。
圖8C為圖8A之透光板的背面示意圖。
圖8D為圖8A之發光裝置之光強度分佈示意圖。
圖9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9B為沿圖9A之線IV-IV的側視示意圖。
圖9C為圖9A之透光板的背面示意圖。
圖9D為圖9A之發光裝置之光強度分佈示意圖。
50...燈具
52...座體
53...燈罩
53a...開口
54...支架
54a...鎖孔
54b...開槽
56...第一螺絲
58...第二螺絲
60...固定端
100...發光裝置

Claims (9)

  1. 一種燈具,適於固定於一固定端,該燈具包括:一座體;一發光裝置,包括:一承載器,配置於該座體上;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承載器上,且電性連接至該承載器;一透光板,配置於該承載器上且覆蓋該發光元件,其中該透光板包括一平板部及一透鏡部,該平板部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相對於該上表面的下表面,該下表面緊貼於該承載器上,該透鏡部覆蓋該發光元件且具有一入光面、一相對於該入光面的出光表面以及一連接該上表面與該出光表面的一第一側表面及一第二側表面,該發光元件適於發出一光束,該光束中之一第一部份光束穿透該入光面且由該出光表面射出,該光束中之一第二部份光束穿透該入光面而傳遞至該第一側表面或該第二側表面,且該第一側表面或該第二側表面反射至少部份該第二部份光束,最後由該出光表面射出,其中該第一側表面及該第二側表面分別為一平面及一曲面;至少一支架,適於固定於該固定端,且具有一鎖孔及至少一開槽;以及一第一螺絲及一第二螺絲,其中該第一螺絲及該第二螺絲分別穿過該鎖孔及該開槽而將該支架鎖附於該座體,該第二螺絲適於沿該開槽相對該支架移動,使該座體以該 第一螺絲為轉軸相對該支架轉動,以調整該支架與該座體的相對角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燈具,更包括一電源供應器,配置於該座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燈具,其中該座體具有多個散熱鰭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燈具,更包括一燈罩,配置於該座體而覆蓋該發光裝置,其中該燈罩具有一開口,暴露該發光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燈具,其中該第一側表面及該第二側表面為平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燈具,其中該第一側表面及該第二側表面相對於該上表面的傾斜角度實質上不同或相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燈具,其中該入光面為一向該出光表面凹陷之曲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燈具,其中該透光板的該平板部更具有一配置於該下表面周圍的凹槽,該凹槽環設該發光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燈具,其中該凹槽內具有一用以防水的膠體層。
TW99102834A 2010-02-01 2010-02-01 燈具 TWI391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02834A TWI391602B (zh) 2010-02-01 2010-02-01 燈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02834A TWI391602B (zh) 2010-02-01 2010-02-01 燈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8122A TW201128122A (en) 2011-08-16
TWI391602B true TWI391602B (zh) 2013-04-01

Family

ID=45025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02834A TWI391602B (zh) 2010-02-01 2010-02-01 燈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916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6325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洗墙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8622B2 (en) * 2012-04-27 2014-03-25 Phoseon Technology, Inc. Wrap-around window for lighting module
CN102777823B (zh) * 2012-07-23 2014-10-22 贵州光浦森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双面散热器结构的led隧道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0931Y (zh) * 2008-04-28 2009-02-04 南京汉德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功率led隧道灯
CN101463989A (zh) * 2007-12-18 2009-06-24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水底照明灯
CN201382339Y (zh) * 2009-02-26 2010-01-13 天台县海威机电有限公司 带透镜和玻璃镜片的led隧道灯
CN100585268C (zh) * 2005-03-07 2010-01-27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面状照射光源及面状照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5268C (zh) * 2005-03-07 2010-01-27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面状照射光源及面状照射装置
CN101463989A (zh) * 2007-12-18 2009-06-24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水底照明灯
CN201190931Y (zh) * 2008-04-28 2009-02-04 南京汉德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功率led隧道灯
CN201382339Y (zh) * 2009-02-26 2010-01-13 天台县海威机电有限公司 带透镜和玻璃镜片的led隧道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6325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洗墙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8122A (en) 2011-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0715B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RU2459142C1 (ru) Уличный фонарь на светодиодах
US8297797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TWI452232B (zh) Lens and lighting device
JP3159653U (ja) 照明灯具
CN215764857U (zh) 光电模组及应用所述光电模组的led灯具
KR101161851B1 (ko) 엘이디 조명장치
JP6624550B2 (ja) 照明器具
TWI391602B (zh) 燈具
JP5472193B2 (ja)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装置
JP5473966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装置
JP6094618B2 (ja) ランプ
TWI392125B (zh) 發光裝置
JP2012063762A (ja) 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ランプ
JP2011129405A (ja) 照明装置
CN212408322U (zh) 照明灯具的光源系统及照明灯具
JP5636790B2 (ja) 照明装置
KR101803010B1 (ko) 엘이디 조명기구
JP5824680B2 (ja) 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KR20150075462A (ko) Led 조명 장치
JP6696366B2 (ja) ランプ
KR20120137077A (ko) 엘이디 조명기기
KR101252689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 장치
KR101325793B1 (ko) 직관형 엘이디램프
KR102249908B1 (ko) 슬림 타입 led 투광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