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7806B - 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7806B
TWI387806B TW097108060A TW97108060A TWI387806B TW I387806 B TWI387806 B TW I387806B TW 097108060 A TW097108060 A TW 097108060A TW 97108060 A TW97108060 A TW 97108060A TW I387806 B TWI387806 B TW I3878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frame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device
engag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8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8902A (en
Inventor
Chih Chung Hsiao
Original Assignee
Chimei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mei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Chimei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TW097108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7806B/zh
Priority to US12/381,277 priority patent/US820808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0938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8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7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78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8Segmented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6Fixing elements
    • G02F2201/465Snap -f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因具有輻射低、體積小及耗電低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手機、筆記型電腦及電視等領域。由於液晶顯示裝置之液晶面板內之液晶本身不具發光特性,因此,需給液晶顯示裝置提供一光源裝置以實現顯示功能。液晶顯示裝置根據其光源位置之不同,通常可以分為直下式液晶顯示裝置及側光式液晶顯示裝置。
直下式液晶顯示裝置通常包括:複數燈管、複數光學膜片、一液晶面板及用於固定上述組件之複數框架。組裝時,業界常採用螺絲鎖固之組裝方式進行固定。然而,隨著液晶顯示裝置之尺寸不斷增大,往往需要較多螺絲進行固定。因此,在組裝或維修時需較多工序及時間來鎖固或鬆脫螺絲,從而使液晶顯示裝置之組裝或維修過程繁瑣。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組裝方便之液晶顯示裝置。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至少一卡合元件及至少一側固定框。該第一框架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一卡合部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部;該第二框架包括至少一第二卡合部;該卡合元件分別與該第一卡合部及該第二卡合部卡合;該側固定框包括至少一凹槽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該凹槽與該卡合元件相配合固定 該側固定框、該第一框架及該第二框架,該第二固定部與該第一固定部相互卡固。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二框架、至少一卡合元件及至少一側固定框。每一框架包括至少一卡合部,至少有一框架之卡合部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部;該卡合元件與該卡合部卡合;該側固定框包括至少一凹槽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其中,該側固定框之凹槽與該卡合元件相配合固定該側固定框與該二框架,該卡合元件擠壓該第一固定部,使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相互卡固。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在該框架上設置卡合部,該卡合部配合該卡合元件即可完成組裝。拆卸時,只需簡單將卡合元件拆下即可較為方便完成拆卸過程。因此,該液晶顯示裝置之組裝快速省時,拆卸方便。
請參閱圖1,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一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示意圖。該液晶顯示裝置1包括一第一框架10、一液晶面板(圖未示)、一第二框架11、複數光學膜片(圖未示)、複數卡榫12、二側固定框13、複數燈管(圖未示)及一第三框架14。
該第三框架14包括一底板143及自該底板143之二相對邊緣垂直向上延伸出之一第一側壁141及一第二側壁142。該第一側壁141及該第二側壁142相互平行,且結構相同。該第一側壁141之二端分別設置一“[”形第一卡合部146,每一第一卡合部146包括一矩形開口144及二 開口側邊145。該二矩形開口144係由該第一側壁141之二端沿平行於該第一側壁141與該底板143交線之方向,向該第一側壁141之中部凹進形成。該二第一卡合部146相背設置於該第一側壁141之二端。
該二側固定框13之整體形狀為長方體結構,用於固定該複數燈管且防止該複數燈管漏光。該二側固定框13相對設置於該第一側壁141及該第二側壁142之間。每一側固定框13包括一第一側面131、一第二側面132、一頂面133、一底面134及二楔形凹槽138。該第一側面131及該第二側面132結構相同,並相對設置於該頂面133及該底面134之間。該二側固定框13之二相對面(未標示)分別設置一體積略小於該側固定框13體積之矩形收容槽(未標示),該二矩形收容槽用於收容該複數燈管之二端。該底面134設置於該第三框架14之底板143上。該第一側面131及該第二側面132分別與該第一側壁141及該第二側壁142之第一卡合部146相對應。該二楔形凹槽138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側面131及該第二側面132上,並分別與該矩形開口144相對應。
該楔形凹槽138之深度沿該矩形開口144之凹進方向遞減,即該楔形凹槽138之底面係傾斜的。該楔形凹槽138之底面設置一矩形第二固定部135及一圓形第二固定部136,該圓形第二固定部136及該矩形第二固定部135分別係一圓形卡合槽及一矩形卡合槽,且依次沿該楔形凹槽138之深度遞減方向排列。
該第二框架11包括一矩形顯示開口(未標示)、組成該矩形顯示開口之一邊框(未標示)及由該邊框之邊緣向下垂直延伸出之一第三側壁111、一第四側壁112、一第五側壁113及一第六側壁114。該第三側壁111、該第四側壁112、該第五側壁113及該第六側壁114互不連接,且每相鄰二側壁之間形成一第一間隙117。該第三側壁111及該第五側壁113相對設置,且結構相同。該第四側壁112與該第六側壁114相對設置,且結構相同。該第三側壁111設置於該第四側壁112及該第六側壁114之間,該第五側壁113設置於該第四側壁112及該第六側壁114之間。該第三側壁111與該第三框架14之第一側壁141相對應。該第三側壁111之二端分別設置一“[”形第二卡合部118。該第二卡合部118之形狀及結構與該第一卡合部146相同。每一第二卡合部118包括一矩形開口115及二開口側邊116。該二矩形開口115係由該第三側壁111之二端沿平行於該第三側壁111與該矩形顯示開口之邊框交線之方向,向該第三側壁111之中部凹進形成。該二矩形開口115之形狀及大小均與該二矩形開口144之形狀及大小相同。
該第一框架10包括一矩形顯示開口(未標示)、組成該矩形顯示開口之一邊框(未標示)及由該邊框之邊緣向下垂直延伸出之一第七側壁101、一第八側壁102、一第九側壁103及一第十側壁104。該第七側壁101、該第八側壁102、該第九側壁103及該第十側壁104互不連接,且每相鄰二側壁之間形成一第二間隙109。該第二間隙109與該第二 框架11之第一間隙117相對應。該第七側壁101與該第九側壁103相對設置,且結構相同。該第八側壁102與該第十側壁104相對設置,且結構相同。該第七側壁101設置於該第八側壁102及該第十側壁104之間,該第九側壁103設置於該第八側壁102及該第十側壁104之間。該第七側壁101之二端分別設置一第三卡合部100,每一第三卡合部100包括一矩形開口(未標示)及二開口側邊108。該二矩形開口係由該第七側壁101之二端沿平行於該第七側壁101與該矩形顯示開口之邊框交線之方向,向該第七側壁101之中部凹進形成。該二矩形開口之形狀及大小均與該二矩形開口144之形狀及大小相同。
該二第三卡合部100之矩形開口內分別延伸出一撓性彈片105,該撓性彈片105設置於該二開口側邊108之間。該撓性彈片105、該矩形開口(未標示)及該二開口側邊108組成該第三卡合部100。該撓性彈片105之內側包括一矩形第一固定部(未標示)及一圓形第一固定部(未標示),該矩形第一固定部及該圓形第一固定部分別係與該側固定框13之矩形第二固定部135及圓形第二固定部136形狀相對應之突起。該矩形第一固定部及該圓形第一固定部係沖壓形成,因此,在該撓性彈片105之外側形成與該矩形第一固定部及該圓形第一固定部相對應之一矩形凹槽107及一圓形凹槽106。
請一併參閱圖2,係圖1所示卡榫12之結構放大示意圖。該卡榫12包括一底座122、由該底座122之二相對邊 緣垂直向上延伸出之二側壁121及一突起123。該二側壁121相互平行,且結構相同。該突起123設置於該底座122上,且設置於該二側壁121之間。該突起123係一梯形棱台結構,其斜面之傾斜角度與該側固定框13之楔形凹槽138之底面傾斜角度相對應。每一側壁121上設置一“[”形定位槽124,該二定位槽124相互背對設置。該定位槽124與該第三框架14之開口側邊145、該第二框架11之開口側邊116及該第一框架10之開口側邊108相對應。
該液晶顯示裝置1之組裝過程如下:該複數平行排列之燈管之二端分別設置於該二側固定框13之矩形收容槽內。該燈管與該二側固定框13一併設置於該第三框架14之底板143上。該側固定框13之楔形凹槽138對應該第三框架14之矩形開口144設置。設置該複數光學膜片於該燈管及該側固定框13之上。該第三框架14收容於該第二框架11中,該第二框架11之第三側壁111及第五側壁113設置於該第三框架14之第一側壁141及第二側壁142之外側。該第二框架11之第二卡合部118與該第三框架14之第一卡合部146及該側固定框13之楔形凹槽138對應設置。該第三框架14、該二側固定框13、該燈管及該光學膜片組成一背光模組。該液晶面板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之上。該第一框架10收容該液晶面板及該背光模組於其內。該第一框架10之第七側壁101、第八側壁102、第九側壁103及第十側壁104設置於該第二框架11之第三側壁111、第四側壁112、第五側壁113及第六側壁114之 外側。該第一框架10之第三卡合部100之矩形開口與該第三框架14之矩形開口144、該第二框架11之矩形開口115及該側固定框13之楔形凹槽138相對應。該第一框架10之開口側邊108與該第二框架11之開口側邊116及該第三框架14之開口側邊145相對應。該第一框架10之第二間隙109與該第二框架11之第一間隙117相對應。
請一併參閱圖3至圖6,圖3與圖4係圖1所示卡榫12之組裝過程示意圖,圖5係該液晶顯示裝置1組裝完畢之立體示意圖,圖6係圖5所示VI部分之放大示意圖。固定上述第三框架14、側固定框13、第二框架11及第一框架10時,將該卡榫12由該第二框架11之第一間隙117及該第一框架10之第二間隙109處推入,該第三框架14之二開口側邊145、該第二框架11之二開口側邊116、該第一框架10之二開口側邊108分別滑入該卡榫12之二定位槽124。該突起123對該撓性彈片105進行挤壓,使該撓性彈片105順著該突起123之斜面彎折,從而將該撓性彈片105壓入該側固定框13之楔形凹槽138中。同時,該撓性彈片105之圓形第一固定部及矩形第一固定部被壓入該側固定框13之第一側面131之圓形第二固定部136及矩形第二固定部135中。
與先前技術相比,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1在組裝時,將該第三框架14之二開口側邊145、該第二框架11之二開口側邊116、該第一框架10之二開口側邊108滑入該卡榫12之定位槽124,同時該卡榫12挤壓該撓性彈片 105,將該撓性彈片105之圓形第一固定部及矩形第一固定部壓入該側固定框13之圓形第二固定部136及矩形第二固定部135中。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1在組裝時避免了螺絲的使用,只需四個卡榫12配合設置於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11及第三框架14上之第三卡合部100、第二卡合部118及第一卡合部146即可完成組裝,拆卸時只需將該卡榫12拆下即可較為方便完成拆卸過程。因此,該液晶顯示裝置1之組裝方式組裝快速省時,拆卸方便。
請參閱圖7,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二實施方式之卡榫22之結構放大示意圖。該卡榫22與第一實施方式之卡榫12結構相似,其主要區別在於:該卡榫22進一步包括一半圓形突起224。該半圓形突起224設置於突起223之斜面上。
請一併參閱圖8與圖9,係圖7所示卡榫22之組裝過程示意圖。該卡榫22之組裝過程與第一實施方式之該卡榫12之組裝過程相似,其主要區別在於:該撓性彈片205之圓形第一固定部及矩形第一固定部被壓入該側固定框(未標示)之第一側面(未標示)之圓形第二固定部236及矩形第二固定部235中,同時該卡榫22之半圓形突起224卡入該撓性彈片205之矩形凹槽207中。本實施方式之卡榫22相較於該卡榫12增加一半圓形突起224,該半圓形突起224該撓性彈片205之矩形凹槽207相卡合,增強了該卡榫22卡合之穩定度。因此,本實施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組裝架構更加穩固。
請參閱圖10,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三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示意圖。該液晶顯示裝置(未標示)與第一實施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主要區別在於:第二框架31之第三側壁311及第五側壁313之“[”形第二卡合部317內各自延伸出一撓性彈片315,該撓性彈片315之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框架10之撓性彈片105相同。第一框架30之第七側壁301及第九側壁303之“[”形第三卡合部300僅包括二矩形開口305及二開口側邊308。該液晶顯示裝置之組裝過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卡榫32亦可採用該第二實施方式之卡榫22之結構。本實施方式係在第一實施方式之基礎上,僅將該第一框架10之第三卡合部100與該第二框架11之第二卡合部118之位置互換,其組裝效果與第一實施方式之組裝效果相同。
請參閱圖11,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四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示意圖。該液晶顯示裝置(未標示)與第一實施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主要區別在於:第二框架41之第三側壁411及第五側壁413之“[”形第二卡合部417內各自延伸出一撓性彈片415,該撓性彈片415之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框架10之撓性彈片105相同。該液晶顯示裝置之組裝過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卡榫42亦可採用該第二實施方式之卡榫22之結構。本實施方式係在第一實施方式之基礎上,在該第二框架11上同樣設置第三卡合部100,其組裝效果與第一實施方式之組裝效果相同。
請參閱圖12,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五實施方式之 立體分解示意圖。該液晶顯示裝置(未標示)與第一實施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主要區別在於:第三框架54之第一側壁541及第二側壁542之“[”形第一卡合部546內各自延伸出一撓性彈片547,該撓性彈片547之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框架10之該撓性彈片105相同。第一框架50之第七側壁501及第九側壁503之“[”形第三卡合部之開口(未標示)沒有延伸出撓性彈片。第二框架51之第三側壁511及第五側壁513之“[”形第二卡合部之開口(未標示)沒有延伸出撓性彈片。卡榫52亦可採用該第二實施方式之卡榫22之結構。本實施方式係在第一實施方式之基礎上,僅將第一框架10之第三卡合部100與第三框架14之第一卡合部146之位置互換,其組裝效果與第一實施方式之組裝效果相同。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組裝快速省時,拆卸方便,更可依需求而作適當應用上的變更。例如:該側固定框之側面矩形第二固定部及圓形第二固定部可為三角形、半圓形或者其他不規則形狀,該撓性彈片之圓形第一固定部及矩形第一固定部也可為三角形、半圓形或者其他不規則形狀,只要與該側固定框之側面之第二固定部形狀一致,卡合牢固即可;該卡榫之半圓形突起也可以為矩形突起等等,只要與該撓性彈片之第一固定部形狀一致,卡合牢固即可;該卡榫也可以為其他形狀之卡合元件,只要與框架之卡合部卡合牢固即可。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爰依法 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液晶顯示裝置
10‧‧‧第一框架
100‧‧‧第三卡合部
101‧‧‧第七側壁
102‧‧‧第八側壁
103‧‧‧第九側壁
104‧‧‧第十側壁
105‧‧‧撓性彈片
106‧‧‧圓形凹槽
107‧‧‧矩形凹槽
108‧‧‧開口側邊
109‧‧‧第二間隙
11‧‧‧第二框架
111‧‧‧第三側壁
112‧‧‧第四側壁
113‧‧‧第五側壁
114‧‧‧第六側壁
115‧‧‧矩形開口
116‧‧‧開口側邊
117‧‧‧第一間隙
118‧‧‧第二卡合部
12‧‧‧卡榫
121‧‧‧側壁
122‧‧‧底座
123‧‧‧突起
124‧‧‧定位槽
13‧‧‧側固定框
131‧‧‧第一側面
132‧‧‧第二側面
133‧‧‧頂面
134‧‧‧底面
135‧‧‧矩形第二固定部
136‧‧‧圓形第二固定部
138‧‧‧楔形凹槽
14‧‧‧第三框架
141‧‧‧第一側壁
142‧‧‧第二側壁
143‧‧‧底板
144‧‧‧矩形開口
145‧‧‧開口側邊
146‧‧‧第一卡合部
205‧‧‧撓性彈片
206‧‧‧圓形凹槽
207‧‧‧矩形凹槽
22‧‧‧卡榫
221‧‧‧側壁
222‧‧‧底座
223‧‧‧突起
224‧‧‧半圓形突起
225‧‧‧定位槽
235‧‧‧矩形第二固定部
236‧‧‧圓形第二固定部
30‧‧‧第一框架
300‧‧‧第三卡合部
301‧‧‧第七側壁
303‧‧‧第九側壁
305‧‧‧矩形開口
308‧‧‧開口側邊
31‧‧‧第二框架
311‧‧‧第三側壁
313‧‧‧第五側壁
315‧‧‧撓性彈片
317‧‧‧第二卡合部
32‧‧‧卡榫
41‧‧‧第二框架
411‧‧‧第三側壁
413‧‧‧第五側壁
415‧‧‧撓性彈片
417‧‧‧第二卡合部
42‧‧‧卡榫
50‧‧‧第一框架
501‧‧‧第七側壁
503‧‧‧第九側壁
51‧‧‧第二框架
511‧‧‧第三側壁
513‧‧‧第五側壁
52‧‧‧卡榫
54‧‧‧第三框架
541‧‧‧第一側壁
542‧‧‧第二側壁
546‧‧‧第一卡合部
547‧‧‧撓性彈片
圖1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一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係圖1所示卡榫之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3係圖1所示卡榫組裝前之卡榫與卡合部之剖面示意圖。
圖4係圖1所示卡榫組裝後之卡榫與卡合部之剖面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組裝完畢之立體示意圖。
圖6係圖5所示VI部分之放大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二實施方式之卡榫之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8係圖7所示卡榫組裝前之卡榫與卡合部之剖面示意圖。
圖9係圖7所示卡榫組裝後之卡榫與卡合部之剖面示意圖。
圖10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三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1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四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2係本發明液晶顯示裝置第五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1‧‧‧液晶顯示裝置
10‧‧‧第一框架
100‧‧‧第三卡合部
101‧‧‧第七側壁
102‧‧‧第八側壁
103‧‧‧第九側壁
104‧‧‧第十側壁
105‧‧‧撓性彈片
106‧‧‧圓形凹槽
107‧‧‧矩形凹槽
108‧‧‧開口側邊
109‧‧‧第二間隙
11‧‧‧第二框架
111‧‧‧第三側壁
112‧‧‧第四側壁
113‧‧‧第五側壁
114‧‧‧第六側壁
115‧‧‧矩形開口
116‧‧‧開口側邊
117‧‧‧第一間隙
118‧‧‧第二卡合部
12‧‧‧卡榫
13‧‧‧側固定框
131‧‧‧第一側面
132‧‧‧第二側面
133‧‧‧頂面
134‧‧‧底面
135‧‧‧矩形第二固定部
136‧‧‧圓形第二固定部
138‧‧‧楔形凹槽
14‧‧‧第三框架
141‧‧‧第一側壁
142‧‧‧第二側壁
143‧‧‧底板
144‧‧‧矩形開口
145‧‧‧開口側邊
146‧‧‧第一卡合部

Claims (24)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一包括第一卡合部之第一框架,該第一卡合部設置於該第一框架之側壁之兩端且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部;一包括第二卡合部之第二框架,該第二卡合部設置於該第二框架之側壁之兩端;至少一卡合元件,其分別與該第一卡合部及該第二卡合部卡合,該卡合元件係為一卡榫;及至少一側固定框,其包括至少一凹槽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該凹槽與該卡合元件相配合固定該側固定框、該第一框架及該第二框架,該第二固定部與該第一固定部相互卡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卡合部包括一開口、二開口側邊及由該開口內延伸出之一彈片,該第一卡合部設置於該第一框架之側壁之二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定部係一突起,設置於該彈片之一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彈片之另外一側設置與該第一固定部形狀相對應之凹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卡合部包括一開口及二開口側邊,該第二卡合部設 置於該第二框架之側壁之二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卡合部之開口及該第二卡合部之開口係矩形開口,該矩形開口係由該卡合部所在之側壁之二端向該側壁之中部凹進形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側固定框包括至少一側面,該側固定框之凹槽係設置於該側面之一楔形凹槽,該楔形凹槽之深度沿該矩形開口之凹進方向遞減,該第二固定部係設置於該楔形凹槽之底面之卡合槽,其形狀與該彈片之第一固定部形狀相對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卡榫包括收容該第一卡合部及該第二卡合部之開口側邊之二定位槽及一突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卡榫之突起係一梯形棱台,該梯形棱台之斜面與該側固定框之楔形凹槽之底面相對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彈片係一撓性彈片。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梯形棱台之斜面設置一與該彈片之凹槽形狀相對應之突起。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該梯形棱台斜面之突起收容於該彈片之凹槽內。
  13.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二框架,每一框架包括至少一卡合部,至少有一框架之卡合部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部,每一卡合部設置於每一框架之側壁之兩端;至少一卡合元件,其分別與每一框架之卡合部卡合,該卡合元件係為一卡榫;及至少一側固定框,其包括至少一凹槽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其中,該側固定框之凹槽與該卡合元件相配合固定該側固定框與該二框架,該卡合元件擠壓該第一固定部,使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相互卡固。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每一卡合部包括一開口及二開口側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部之卡合部包括由其開口內延伸出之一彈片。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定部係一突起,設置於該彈片之一側。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彈片之另外一側設置與該第一固定部形狀相對應之凹槽。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每一卡合部之開口係矩形開口,該矩形開口係由該卡合部所在之側壁之二端向該側壁之中部凹進形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側固定框包括至少一側面,該側固定框之凹槽係設置於該側面之一楔形凹槽,該楔形凹槽之深度沿該矩形開口之凹進方向遞減,該第二固定部係設置於該楔形凹槽之底面之卡合槽,其形狀與該彈片之第一固定部形狀相對應。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卡榫包括收容每一卡合部之開口側邊之二定位槽及一突起。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卡榫之突起係一梯形棱台,該梯形棱台之斜面與該側固定框之楔形凹槽之底面相對應。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彈片係一撓性彈片。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梯形棱台之斜面設置一與該彈片之凹槽形狀相對應之突起。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梯形棱台斜面之突起收容於該彈片之凹槽內。
TW097108060A 2008-03-07 2008-03-07 液晶顯示裝置 TWI387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08060A TWI387806B (zh) 2008-03-07 2008-03-07 液晶顯示裝置
US12/381,277 US8208089B2 (en) 2008-03-07 2009-03-09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fasten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08060A TWI387806B (zh) 2008-03-07 2008-03-07 液晶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8902A TW200938902A (en) 2009-09-16
TWI387806B true TWI387806B (zh) 2013-03-01

Family

ID=41053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8060A TWI387806B (zh) 2008-03-07 2008-03-07 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208089B2 (zh)
TW (1) TWI3878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5574B (zh) * 2015-09-18 2017-06-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可調整組裝架
TWI708096B (zh) * 2019-11-27 2020-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框體快拆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18789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Chi-Ming Tseng Liquid Crystal Module
TWI393954B (zh) * 2009-10-08 2013-04-2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器
CN102741737A (zh) * 2010-03-02 2012-10-17 夏普株式会社 带显示装置的建材和显示装置
US9323084B2 (en) * 2012-11-08 2016-04-26 Lg Display Co., Ltd.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365173B1 (ko) * 2015-06-10 2022-02-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092831B2 (en) * 2017-02-09 2021-08-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14095680A (zh) * 2020-08-24 2022-02-25 四川顺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电视整机前壳及液晶模组的组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92460B1 (ko) * 2001-05-21 2003-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Lcd모니터
CN1228667C (zh) 2002-09-10 2005-11-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装有液晶显示器的电子装置及其锁固方法
KR20070021452A (ko) * 2005-08-18 2007-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호시트의 어닐링 장치 및 이의 어닐링 방법
KR101261549B1 (ko) * 2006-05-26 2013-05-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분할형 샤시 및 이를 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TWI344571B (en) * 2006-12-06 2011-07-01 Au Optronics Corp Flat panel display modu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5574B (zh) * 2015-09-18 2017-06-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可調整組裝架
TWI708096B (zh) * 2019-11-27 2020-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框體快拆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08089B2 (en) 2012-06-26
US20090225255A1 (en) 2009-09-10
TW200938902A (en)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7806B (zh) 液晶顯示裝置
US788083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with light source fixing structures that are elastically bent to correspond to a bowed shape
US7780332B2 (en) Holding frame and backlight module with the same
US7891859B2 (en) Fram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201137444A (en) Display apparatus
TWI345106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fibricating method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100321605A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JP200730427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002591A1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protrusion, backlight module with same, and LCD device with same
US774642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hooks for fixing lamp reflector
TWM538306U (zh) 電子裝置
US20130128138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Plasma Display Device
US20070139967A1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recessed light output surfa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2008293902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WO2014109301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267567B2 (en) Backlight module, bezel assembly applied to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GB2529791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uter frame assembly thereof
TWI613490B (zh) 發光裝置、平板燈及平面顯示器
TWI498637B (zh) 液晶顯示器及其框架與組裝方法
US911637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the outer frame assembly thereof
TW200823546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30128420A1 (en) Back Frame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20130128182A1 (en) Back Frame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TW200844551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TWI554186B (zh) 太陽能模組邊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