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4335B - 成像裝置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裝置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84335B TWI384335B TW97100031A TW97100031A TWI384335B TW I384335 B TWI384335 B TW I384335B TW 97100031 A TW97100031 A TW 97100031A TW 97100031 A TW97100031 A TW 97100031A TW I384335 B TWI384335 B TW I38433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ension
- photosensitive belt
- belt
- wheel
- tension whee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提供張力至感光皮帶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及其相關成像裝置,尤指一種可於斷電時釋放感光皮帶且於通電時固定感光皮帶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及其相關成像裝置。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先前技術一成像裝置10之示意圖,成像裝置10係可為印表機或多功能事務機等。成像裝置10包含一機殼12,用來包覆成像裝置10之內部元件,成像裝置10主要元件包含一感光皮帶(photoconductive belt)14,一佈電元件(charger)16,一曝光裝置(exposing device)18,,一顯影裝置(developing device)20,一清潔裝置22,一轉寫滾輪(transfer roller)24,一碳粉定著裝置(toner fuser)26,,以及一除電裝置(discharge unit)28。
成像裝置10之成像列印過程包含以下步驟,利用佈電元件16在感光皮帶14上佈電;藉由曝光裝置18曝光感光皮帶14,以使得感光皮帶14上形成潛像(latent image)。接著將顯影裝置20內所存放之碳粉投射在潛像上以形成碳粉影像(toner image);接著,利用轉寫滾輪24將碳粉影像轉寫至記錄媒體40(例如紙張)上。最後,利用碳粉定著裝置26將碳粉定著於記錄媒體40上而完成影像之列印。而殘存在感光皮帶14上之碳粉則藉由清潔裝置22將殘存於感光皮帶14上之碳粉予以清除。此外,再利用除電裝置28將感光皮帶14上之殘存電荷清除。
由上述可知,成像裝置10之成像過程大部分是在感光皮帶14上運作,故感光皮帶14之特性會直接影響到列印品質之優劣。一般感光皮帶係藉由可操作地配置支撐構件用以支撐感光皮帶沿一路徑運行,且感光皮帶之外型至少一部份由支撐構件所定義出來,請參閱第2圖,第2圖為先前技術感光皮帶14之外觀示意圖,感光皮帶藉由一驅動輪44和一惰輪46來維持感光皮帶14之外形和運轉,然此種配置會造成成像裝置體積過大。再請參閱第1圖,如Smith在美國專利編號第5,313,259號專利中所揭露之感光皮帶運行在一三角形的路徑,如此可有效減少成像裝置整體尺寸,其配置方式例如一張力輪42係用來施壓於感光皮帶14,藉以提供張力至感光皮帶14以維持感光皮帶14之外型;一驅動輪44,用來驅動感光皮帶14轉動;以及一惰輪46,用來與張力輪42、驅動輪44共同支撐感光皮帶14,使驅動輪44帶動感光皮帶14轉動更為順暢。由於張力輪42係持續施壓於感光皮帶14,而使感光皮帶14內部產生張力,尤其是在成像裝置10產品製造完成至運送到使用者手上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或是成像裝置10在非使用期間閒置,若是持續固定感光皮帶14於緊繃之狀態,如此便有可能造成感光皮帶14整體或局部變形扭曲,且更會加速感光皮帶14彈性疲乏,這對於感光皮帶14之使用壽命與成像裝置10之列印品質皆會造成不良之影響。
有鑑於此,各式皮帶張力釋放機制便設計來分離張力輪與感光皮帶,藉以於感光皮帶未進行成像運作時解除感光皮帶之固定,以卸除感光皮帶內部之張力。舉例來說,於美國專利公開號20060120757、20050002693、20060024088,專利號7155144、7024136等係揭露了釋放固定感光皮帶之機制,然而先前技術之張力釋放機制皆須在通電之狀態下方能分離張力輪與感光皮帶,意即先前技術之張力釋放機制於非列印狀態下便無法有效地分離張力輪與感光皮帶,故當成像裝置處於斷電或不正常關機之狀態時,感光皮帶之張力便無法有效地卸除,而降低了感光皮帶之使用壽命與成像裝置之列印品質。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張力提供機構可提供或釋放感光皮帶之皮帶張力,特別是於斷電時仍可釋放感光皮帶之皮帶張力,以及其相關成像裝置,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發明係揭露一種用來提供張力至一感光皮帶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包含有一張力輪,設置於該感光皮帶之一側,該張力輪係用來施壓於該感光皮帶,藉以提供張力至該感光皮帶;一第一彈性元件,連接於該張力輪,該第一彈性元件係用來提供彈性力至該張力輪,以使該張力輪施壓於該感光皮帶;以及一釋放裝置,設置於該感光皮帶之另一側。該釋放裝置包含有一致動元件,用來於通電時往一第一方向移動且與該張力輪分離,以使該第一彈性元件帶動該張力輪至該張力輪可施壓於該感光皮帶之位置;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連接於該致動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係用來於該致動元件未通電時帶動該致動元件往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致動元件驅動該張力輪至該張力輪無法施壓於該感光皮帶之位置。
本發明係另揭露一種成像裝置,其包含有一機殼;一感光皮帶,其係以可旋轉之方式安裝於該機殼內;一驅動輪,其係用來驅動該感光皮帶轉動;一張力輪,其係用來施壓於該感光皮帶,藉以提供張力至該感光皮帶;一惰輪,該惰輪係用來與該張力輪、該驅動輪共同支撐該感光皮帶沿一路徑運行;以及一釋放裝置,設置於與該張力輪相對於該感光皮帶之另一側。該釋放裝置包含有一致動元件,用來於通電時往一第一方向移動且與該張力輪分離,以使該張力輪位於可施壓於該感光皮帶之位置;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連接於該致動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係用來於該致動元件未通電時帶動該致動元件往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致動元件驅動該張力輪至該張力輪處於非施壓於該感光皮帶之位置。
請參閱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一成像裝置50之示意圖。成像裝置50包含一機殼52,用來包覆成像裝置50之內部元件,該成像裝置50之內部元件包含;一感光皮帶54,其係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於機殼52內,一佈電元件56,用來將電荷塗佈於感光皮帶54上,一曝光裝置58,用來形成一潛像於感光皮帶54上,一顯影裝置60,具有不同顏色之碳粉匣,其碳粉匣內存放有碳粉,用以將碳粉投射至該潛像上以形成碳粉影像,一轉寫滾輪64,用以將碳粉影像轉寫至一記錄媒體51(例如紙張)上,一碳粉定著裝置66,其具有一加壓滾輪66a和一加熱滾輪66b,藉以將碳粉定著於記錄媒體51上而完成影像之列印,一清除裝置62用以清除感光皮帶54上殘存之碳粉,以及一除電裝置68,設置於機殼52內,用來清除感光皮帶54上之電荷。
請參閱第3圖和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感光皮帶54之外觀示意圖,感光皮帶54係藉由一張力輪80、一驅動輪82和一惰輪84來支撐其外型和運轉途徑,其中該張力輪80係用來施壓於感光皮帶54,藉以提供張力至感光皮帶54;驅動輪82係用來驅動感光皮帶54轉動;惰輪84可讓驅動輪82帶動感光皮帶54轉動更為順暢。當感光皮帶54進行成像運作時,張力輪80會施壓於感光皮帶54上,藉以固定感光皮帶54,如此一來才能使感光皮帶54發生功能。而感光皮帶54張力之維持與釋放則是藉由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包含:一釋放裝置104與張力輪80)來達成。關於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將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第5圖與第6圖,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皮帶張力提供機構100於成像裝置50處於列印狀態時之作用示意圖,第6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100於成像裝置50處於非列印狀態時之作用示意圖。感光皮帶54之左右兩側係可分別設置皮帶張力提供機構100,其係用來提供張力至感光皮帶54以及卸除感光皮帶54之張力,皮帶張力提供機構100包含有張力輪80、一第一彈性元件102,以及一釋放裝置104。張力輪80係設置於感光皮帶54之一側,用來施壓於感光皮帶54,藉以提供張力至感光皮帶54;第一彈性元件102係設置於感光皮帶54之該側且連接於張力輪80,其係用來提供彈性力至張力輪80,以使張力輪80施壓於感光皮帶54,第一彈性元件102可為一彈簧、或彈片等;釋放裝置104係設置於感光皮帶54之另一側,釋放裝置104包含有一致動元件106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108。致動元件106可為一螺線管(solenoid)或一線性馬達(linear motor),且第二彈性元件108可為一彈簧、或彈片等。
如第5圖所示,當成像裝置50處於列印狀態時,釋放裝置104係處於通電之狀態,此時釋放裝置104之致動元件106會往-X方向移動,而致動元件106往-X方向之驅動力會大於第二彈性元件108之彈性力,故此時致動元件106會與張力輪80分離,而無法壓迫張力輪80。例如,若致動元件106為螺線管或線性馬達,可設計其於通電時往-X方向移動,但當其處於非通電狀態時便無法發生作用而不會產生運動。由於張力輪80係連接於第一彈性元件102,且第一彈性元件102係可於原始狀態施予一預壓力,而產生一預壓縮量,如此一來當致動元件106與張力輪80分離時,第一彈性元件102會帶動張力輪80至可施壓於感光皮帶54之位置,也就是說第一彈性元件102會推動張力輪80止抵於感光皮帶54,藉以支撐感光皮帶54於一穩定路徑運轉,以避免因感光皮帶54鬆弛而產生運轉路徑的偏移,進而導致潛像或碳粉影像等成像過程發生成像品質低下的問題。然而在固定感光皮帶54之同時,由於張力輪80會持續施壓於感光皮帶54,而使感光皮帶54內部產生張力。
相對地,如第6圖所示,當成像裝置50處於非列印狀態時,釋放裝置104會處於非通電之狀態,此時釋放裝置104之致動元件106便無法發生作用而不會產生運動。若設計第二彈性元件108之彈性回復力大於第一彈性元件102之彈性回復力,意即第二彈性元件108推動致動元件106之力量大於第一彈性元件102推動張力輪80之力量,則此時第二彈性元件108與第一彈性元件102之合力會帶動致動元件106往相反於-X方向之+X方向移動,以使致動元件106驅動張力輪80至張力輪80無法施壓於感光皮帶54之位置,也就是說致動元件106會推動張力輪80脫離於感光皮帶54,藉以釋放感光皮帶54之固定狀態,以卸除感光皮帶54內部之張力。
請參閱第7圖與第8圖,第7圖與第8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一皮帶張力提供機構200分別於成像裝置50處於列印狀態與非列印狀態時之作用示意圖。感光皮帶54之左右兩側係可分別設置皮帶張力提供機構200,其係用來提供張力至感光皮帶54以及卸除感光皮帶54之張力,皮帶張力提供機構200包含有張力輪80、一第一彈性元件202,以及一釋放裝置204。釋放裝置204包含有一致動元件206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208。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為第一實施例中致動元件106與第一彈性元件102係平行設置,而第二實施例中致動元件206與第一彈性元件202係垂直或彼此間成一角度設置;此外,致動元件206之一端可為一楔型結構物210,用來於-Y方向移動時推動張力輪80往垂直於-Y方向之+X方向移動。
如第7圖所示,當成像裝置50處於列印狀態時,釋放裝置204係處於通電之狀態,此時釋放裝置204之致動元件206會往+Y方向移動,而致動元件206往+Y方向之驅動力會大於第二彈性元件208之彈性力,故此時致動元件206一端之楔型結構物210會與張力輪80分離,而無法壓迫張力輪80。例如,若致動元件206為螺線管或線性馬達,可設計其於通電時往+Y方向移動,但當其處於非通電狀態時便無法發生作用而不會產生運動。由於張力輪80係連接於第一彈性元件202,且第一彈性元件202係可於原始狀態施予一預壓力,而產生一預壓縮量,如此一來當致動元件206與張力輪80分離時,第一彈性元件202會帶動張力輪80至可施壓於感光皮帶54之位置,藉以支撐感光皮帶54,如此一來才能使感光皮帶54正常運轉。
相對地,如第8圖所示,當成像裝置50處於非列印狀態時,釋放裝置204會處於非通電之狀態,此時釋放裝置204之致動元件206便無法發生作用而不會產生運動。而連接於致動元件206之第二彈性元件208便會施予致動元件206一彈性回復力,以推動致動元件往-Y方向移動。由於致動元件206之一端係為楔型結構物210,當楔型結構物210於-Y方向移動時,相對於楔型結構物210之斜面上之張力輪80會往垂直於-Y方向之+X方向移動,意即本發明可利用斜面結構讓於-Y方向移動之致動元件206驅動張力輪80往+X方向移動,而此時楔型結構物210施予張力輪80之正向力係大於第一彈性元件202施予張力輪80之彈性力。如此一來致動元件206便會驅動張力輪80至張力輪80無法施壓於感光皮帶54之位置,也就是說致動元件206會推動張力輪80脫離於感光皮帶54,藉以釋放感光皮帶54之固定狀態,以卸除感光皮帶54內部之張力。
請參閱第9圖與第10圖,第9圖與第10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一皮帶張力提供機構300分別於成像裝置50處於列印狀態與非列印狀態時之作用示意圖。感光皮帶54之左右兩側係可分別設置皮帶張力提供機構300,其係用來提供張力至感光皮帶54以及卸除感光皮帶54之張力,皮帶張力提供機構300包含有張力輪80、一第一彈性元件302,以及一釋放裝置304。釋放裝置304包含有一致動元件306、一第二彈性元件308,以及一槓桿元件310,其係連接於致動元件306,當槓桿元件310之一端被致動元件306於-X方向推動時,槓桿元件310之另一端係可推動張力輪80。致動元件306係可為一螺線管或一線性馬達,且第二彈性元件308係可為一彈簧。第三實施例中致動元件306與第一彈性元件302係平行設置但不若第一實施例中致動元件106與第一彈性元件102係設置於同一水平位置上,故致動元件306需藉由槓桿元件310來帶動張力輪80。
如第9圖所示,當成像裝置50處於列印狀態時,釋放裝置304係處於通電之狀態,此時釋放裝置304之致動元件306會往+X方向移動,而致動元件206往+X方向之驅動力會大於第二彈性元件308之彈性力。釋放裝置304另包含一第三彈性元件312,連接於槓桿元件310之另一端,第三彈性元件312係用來於致動元件306於+X方向移動時拉動槓桿元件310之另一端,以使槓桿元件310之另一端往-X方向移動而與張力輪80分離,如此一來槓桿元件310之另一端便無法施壓止抵於張力輪80。例如,若致動元件306為螺線管或線性馬達,可設計其於通電時往+X方向移動,但當其處於非通電狀態時便無法發生作用而不會產生運動。由於張力輪80係連接於第一彈性元件302,且第一彈性元件302係可於原始狀態施予一預壓力,而產生一預壓縮量,如此一來當槓桿元件310之另一端與張力輪80分離時,第一彈性元件302會帶動張力輪80至張力輪80可施壓於感光皮帶54之位置,也就是說第一彈性元件302會推動張力輪80止抵於感光皮帶54,藉以支撐感光皮帶54,而使感光皮帶54正常運轉。而在固定感光皮帶54之同時,由於張力輪80會持續施壓於感光皮帶54,而使感光皮帶54內部產生張力。此外,本發明亦可設計槓桿元件310之該端係樞接於致動元件306,如此一來當致動元件306往+X方向移動時會連帶帶動槓桿元件310之該端往+X方向移動,而槓桿元件310會相對於一支點P旋轉,使得槓桿元件310之另一端往-X方向移動而與張力輪80分離,故此時可省略第三彈性元件312之設置。
相對地,如第10圖所示,當成像裝置50處於非列印狀態時,釋放裝置304會處於非通電之狀態,此時釋放裝置304之致動元件306便無法發生作用而不會產生運動。若設計致動元件306往-X方向之驅動力與第二彈性元件308之彈性力之合力相對於支點P之力矩大於第一彈性元件302相對於支點P之力矩,則此時此兩力矩之合力矩會帶動張力輪80往+X方向移動至張力輪80無法施壓於感光皮帶54之位置,也就是說會推動張力輪80脫離於感光皮帶54,藉以釋放感光皮帶54之固定狀態,以卸除感光皮帶54內部之張力。藉由上述槓桿元件310之設計,致動元件306可被設置於張力輪80之上方或下方、出紙面方或進紙面方,意即不侷限於上述擺設位置,端視設計需求而定。再者,釋放裝置與張力輪間的配置位置或方式,可依照成像裝置內部的空間大小來設計。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成像裝置於執行列印狀態時,意即釋放裝置通電時,致動元件會致使張力輪不受到拘束(constraint),例如致動元件與張力輪分離,故第一彈性元件可推動張力輪以使其止抵於感光皮帶,藉以支撐感光皮帶;若當雷射印表機處於非列印狀態,如雷射印表機處於斷電或不正常關機之狀態時,或者由控制者輸入訊號關閉傳送至釋放裝置之電源時,第二彈性元件會致使致動元件驅動張力輪至無法施壓於感光皮帶之位置,如致動元件會推動張力輪脫離於感光皮帶,藉以釋放感光皮帶之固定狀態,以卸除感光皮帶內部之張力,故只要是能達到上述功能之機構設計皆屬於本發明保護之範疇。如此一來便可於感光元件未使用時使其處於鬆弛之狀態,以避免感光皮帶產生整體或局部變形扭曲,且延緩感光皮帶彈性疲乏,進而增加感光皮帶之使用壽命與成像裝置之列印品質。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感光皮帶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及其相關成像裝置可於非列印狀態時,或成像裝置處於斷電或不正常關機之狀態時,驅動張力輪至無法施壓於感光皮帶之位置,藉以釋放感光皮帶之固定狀態,以卸除感光皮帶內部之張力,如此一來便可改善先前技術張力釋放機制於非通電狀態下便無法有效地分離張力輪與感光皮帶之缺憾。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之涵蓋範圍。
10...成像裝置
12...機殼
14...感光皮帶
16...佈電元件
18...曝光裝置
20...顯影裝置
22...清潔裝置
24...轉寫滾輪
26...碳粉定著裝置
28...除電元件
40...記錄媒體
42...張力輪
44...驅動輪
46...惰輪
50...成像裝置
51...記錄媒體
52...機殼
54...感光皮帶
56...佈電元件56
58...曝光裝置
60...顯影裝置
62...清除裝置62
64...轉寫滾輪
66...碳粉定著裝置
66a...加壓滾輪
66b...加熱滾輪
68...除電裝置
80...張力輪
82...驅動輪
84...惰輪
100...皮帶張力提供機構
102...第一彈性元件
104...釋放裝置
106...致動元件
108...第二彈性元件
200...皮帶張力提供機構
202...第一彈性元件
204...釋放裝置
206...致動元件
208...第二彈性元件
210...楔型結構物
300...皮帶張力提供機構
302...第一彈性元件
304...釋放裝置
306...致動元件
308...第二彈性元件
310...槓桿元件
312...第三彈性元件
第1圖為先前技術成像裝置之示意圖。
第2圖為先前技術感光皮帶之外觀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成像裝置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感光皮帶之外觀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於成像裝置處於列印狀態時之作用示意圖。
第6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於成像裝置處於非列印狀態時之作用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於成像裝置處於列印狀態時之作用示意圖。
第8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於成像裝置處於非列印狀態時之作用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於成像裝置處於列印狀態時之作用示意圖。
第10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於成像裝置處於非列印狀態時之作用示意圖。
54...感光皮帶
80...張力輪
82...驅動輪
84...惰輪
100...皮帶張力提供機構
102...第一彈性元件
104...釋放裝置
106...致動元件
108...第二彈性元件
Claims (18)
- 一種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包含有:一感光皮帶;一張力輪(tension roller),設置於該感光皮帶之內側,該張力輪係用來施壓於該感光皮帶,藉以提供張力至該感光皮帶;一第一彈性元件,連接於該張力輪,該第一彈性元件係用來提供彈性力至該張力輪,以使該張力輪適用於張緊該感光皮帶;以及一釋放裝置,設置於該感光皮帶之外側,該釋放裝置包含有:一致動元件,用來於通電時往一第一方向移動且與該張力輪分離,以使該第一彈性元件帶動該張力輪至該張力輪可提供張力至該感光皮帶之位置;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連接於該致動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係用來於該致動元件未通電時帶動該致動元件往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致動元件驅動該張力輪至該張力輪位於非提供張力至該感光皮帶之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中該第一彈性 元件係為一彈簧或彈片。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中該第二彈性元件係為一彈簧或彈片。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中該致動元件係為一螺線管(solenoid)或一線性馬達(linear motor)。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中該致動元件係用來於該第二方向移動時推動該張力輪往該第二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中該致動元件係包含一楔型結構物,用來於非平行於該第二方向之一第三方向移動時推動該張力輪往該第二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中該釋放裝置另包含一槓桿元件,連接於該致動元件,當該槓桿元件之一端被該致動元件於該第二方向推動時,該槓桿元件之另一端係可推動該張力輪至該張力輪處於非施壓於該感光皮帶之位置。
- 如請求項7所述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中該槓桿元件之該端係樞接於該致動元件。
- 如請求項7所述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中該釋放裝置另包含一第三彈性元件,連接於該槓桿元件之另一端,該第三彈性元件係用來於該致動元件於該第一方向移動時拉動該槓桿元件之另一端,以使該槓桿元件之另一端往該第二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其另包含:一驅動輪(drive roller),設置於該感光皮帶之該內側,該驅動輪係用來驅動該感光皮帶轉動;以及一惰輪(idle roller),設置於該感光皮帶之該內側,該惰輪係用來與該張力輪、該驅動輪共同支撐該感光皮帶。
- 一種成像裝置,其包含有:一機殼;一感光皮帶,其係以可旋轉之方式安裝於該機殼內;一驅動輪,其係用來驅動該感光皮帶轉動;一張力輪,其設置於該感光皮帶之內側,該張力輪係用來施壓於該感光皮帶,藉以提供張力至該感光皮帶;一惰輪,該惰輪係用來與該張力輪、該驅動輪共同支撐該感光皮帶沿一路徑運行;一第一彈性元件,連接於該張力輪,該第一彈性元件係 用來提供彈性力至該張力輪,以使該張力輪適用於張緊該感光皮帶;以及一釋放裝置,設置於與該張力輪相對於該感光皮帶之外側,該釋放裝置包含有:一致動元件,用來於通電時往一第一方向移動且與該張力輪分離,以使該第一彈性件帶動該張力輪至該張力輪可提供張力至該感光皮帶之位置;以及一第二彈性元件,連接於該致動元件,該第二彈性元件係用來於該致動元件未通電時帶動該致動元件往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移動,以使該致動元件驅動該張力輪至該張力輪處於非提供張力至該感光皮帶之位置。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成像裝置,其中該第一彈性元件和該第二彈性元件係為一彈簧或彈片。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成像裝置,其中該致動元件係為一螺線管或一線性馬達。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成像裝置,其中該致動元件係用來於該第二方向移動時推動該張力輪往該第二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成像裝置,其中該致動元件係包含一楔型結構物,用來於非平行於該第二方向之一第三方向移動時推動該張力輪往該第二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成像裝置,其中該釋放裝置另包含一槓桿元件,連接於該致動元件,當該槓桿元件之一端被該致動元件於該第二方向推動時,該槓桿元件之另一端係可推動該張力輪至該張力輪處於非施壓於該感光皮帶之位置。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成像裝置,其中該槓桿元件之該端係樞接於該致動元件。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成像裝置,其中該釋放裝置另包含一第三彈性元件,連接於該槓桿元件之另一端,該第三彈性元件係用來於該致動元件於該第一方向移動時拉動該槓桿元件之另一端,以使該槓桿元件之另一端往該第二方向移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7100031A TWI384335B (zh) | 2008-01-02 | 2008-01-02 | 成像裝置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7100031A TWI384335B (zh) | 2008-01-02 | 2008-01-02 | 成像裝置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31210A TW200931210A (en) | 2009-07-16 |
TWI384335B true TWI384335B (zh) | 2013-02-01 |
Family
ID=44865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7100031A TWI384335B (zh) | 2008-01-02 | 2008-01-02 | 成像裝置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384335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58816A (en) * | 1990-01-26 | 1993-11-02 | Konica Corporation | Cleaning device for 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020003977A1 (en) * | 2000-05-11 | 2002-01-10 | Kazunori Kanekura |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030007808A1 (en) * | 2001-07-05 | 2003-01-09 | Masashi Hiroki | Image forming appartus having supporting member for supporting photosensitive belt |
US20030063921A1 (en) * | 2001-09-04 | 2003-04-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lt unit detachably mountable thereto |
US20040190958A1 (en) * | 2003-03-24 | 2004-09-30 | Oki Data Corporatio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050002693A1 (en) * | 2003-07-02 | 2005-01-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utomatic belt tension apparatus of image forming device |
JP2005024906A (ja) * | 2003-07-02 | 2005-01-2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50063731A1 (en) * | 2003-09-19 | 2005-03-24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extending the lifetime of an endless belt |
-
2008
- 2008-01-02 TW TW97100031A patent/TWI38433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58816A (en) * | 1990-01-26 | 1993-11-02 | Konica Corporation | Cleaning device for 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020003977A1 (en) * | 2000-05-11 | 2002-01-10 | Kazunori Kanekura |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030007808A1 (en) * | 2001-07-05 | 2003-01-09 | Masashi Hiroki | Image forming appartus having supporting member for supporting photosensitive belt |
US20030063921A1 (en) * | 2001-09-04 | 2003-04-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lt unit detachably mountable thereto |
US20040190958A1 (en) * | 2003-03-24 | 2004-09-30 | Oki Data Corporatio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050002693A1 (en) * | 2003-07-02 | 2005-01-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utomatic belt tension apparatus of image forming device |
JP2005024906A (ja) * | 2003-07-02 | 2005-01-2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50063731A1 (en) * | 2003-09-19 | 2005-03-24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extending the lifetime of an endless bel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31210A (en) | 2009-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75635B1 (en) | Belt tension mechanism of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 |
US8280289B2 (en) |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6773583B (zh) | 一种控制机构及包含该控制机构的处理盒 | |
US10436256B2 (en) |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 |
US8712302B2 (en) | Pressure-apply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KR20080100710A (ko) |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정착유닛 | |
US8055178B2 (en) |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ess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an elastic blade | |
US5835835A (en) | Fixing unit having press roller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s | |
US9523944B2 (en) | Belt tens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6035160A (en) | Device for separating a heat roller from a pressure roller in a fixing uni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machine | |
US20080219728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unit thereof | |
US20160342118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fixing unit | |
JP570943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TWI384335B (zh) | 成像裝置之皮帶張力提供機構 | |
CN101639652B (zh) | 定影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 |
JPH09325639A (ja) | 定着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05381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231140A (ja) | ローラ押し当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定着装置 | |
US10474059B2 (en) | Developing unit and process cartridge | |
JP2010266827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07242A (ja) | 給紙装置 | |
CN101477320B (zh) | 成像装置的皮带张力提供机构 | |
US11733624B2 (en) | Belt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H1130558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6316349A (ja) | 加圧部材の圧力制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