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1865B - Pressure train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 Google Patents

Pressure train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1865B
TWI381865B TW095140684A TW95140684A TWI381865B TW I381865 B TWI381865 B TW I381865B TW 095140684 A TW095140684 A TW 095140684A TW 95140684 A TW95140684 A TW 95140684A TW I381865 B TWI381865 B TW I3818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determined portion
peak
pressure
fastening
air ba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40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7936A (en
Inventor
Sato Yoshiaki
Original Assignee
Sato Sports Plaz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o Sports Plaz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to Sports Plaza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27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7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1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18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 A63B21/065User-manipulated weights worn on user's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8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hydraulic or pneumatic force-resisters
    • A63B21/008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hydraulic or pneumatic force-resisters using pneumatic force-resi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40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 A63B21/4023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the user operating the resistance directly, without additional interface
    • A63B21/4025Resistance devices worn on the user's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0355A single apparatus used for either upper or lower limbs, i.e. with a set of support elements driven either by the upper or the lower limb or lim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87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groups A63B21/00 - A63B23/00, e.g. controlling lo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5Tourniquets inflatable
    • A61B17/1355Automated control mean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13/00Exercising combined with therapy
    • A63B2213/005Exercising combined with therapy with respiratory gas delivering means, e.g. O2
    • A63B2213/006Exercising combined with therapy with respiratory gas delivering means, e.g. O2 under hypoxy conditions, i.e. oxygen supply subnorm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Description

加壓訓練裝置及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增強肌肉之訓練裝置,更詳而言之,係關於一種具有不僅運動機能沒有異常者,即使為運動機能異常者,亦可有效達成増強肌肉力量之特徵之適於執行加壓訓練的加壓訓練裝置。
本案發明人為了開發一種可容易、安全且有效率地增強肌肉的肌肉力量増強方法,不斷進行研究,以其成果而言,在日本平成5成(西元1993年)提出日本專利申請案第313949號之專利申請,並獲得專利第2670421號。
該專利的肌肉力量増強方法,其特徵係使用加壓來進行的習知技術所未曾出現者。該肌肉力量増強方法(以下稱為「加壓訓練(TM)方法」)係根據以下理論而來。
肌肉有慢肌(slow muscle)及快肌(fast muscle)之分,由於慢肌幾乎不會有變大的情形,因此在增強肌肉時,慢肌及快肌中,必須使快肌活動。因活動快肌所產生的乳酸會儲存在肌肉,因而導致由腦下垂體所分泌的生長激素具有形成肌肉,而分解體脂肪等效果,若使快肌活動且使其疲勞,則可進行快肌,甚或肌肉的增強。
但是,慢肌及快肌具有以下之差異:前者係消耗氧氧而活動者,而且,進行較輕負荷的運動即會開始活動,相對於此,後者係即使沒有氧氣亦活動者,而且,當施加相當大的負荷時,會比慢肌較遲開始活動。因此。為了使快肌活動,必須先使開始活動的慢肌較快疲勞。
在習知的肌肉力量増強方法中,藉由使用槓鈴(Barbell)等進行激烈運動,藉此先使慢肌疲勞,接著使快肌活動。藉此使快肌活動,必須有較大的運動量,因此會耗費較長的時間,而且,往往會對肌肉及關節造成較大的負擔。
另一方面,當對於肌肉之四肢接根附近的既定部位緊固加壓,且在限制流通至比該部位更為下游側的血流的狀態下使肌肉運動時,由於供給至該處之肌肉的氧氣變少,因此為進行活動而需要氧氣的慢肌會立即疲勞。因此,當在因加壓而限制血流的狀態下使肌肉運動時,在不需要較大的運動量的情況下,即可使快肌活動。
此外,因加壓使血流受到限制,而使在肌肉內所產生的乳酸難以排至肌肉之外,因而與血流未受到限制的情形相比較,乳酸值較易上昇,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會特別上昇。
藉由上述理論,藉由阻礙肌肉中的血流,可達成肌肉快速的増強。
加壓訓練方法係應用該因阻礙血流所達成之肌肉力量増強的理論。更詳而言之,在四肢之至少1個基端附近的既定位置,施予適當的緊固力,以阻礙流至較該處更為下游側之血流,藉由該緊固力,對於肌肉施予因阻礙血流所造成的適當的負荷,藉由即使使肌肉產生疲勞,亦可達成有效增強肌肉者。
加壓訓練方法係藉由因阻礙血流以致對肌肉施加負荷,以增強肌肉者,因此具有在增強肌肉時,即使不運動亦可增強之較大的特徵。藉由該特徵,加壓訓練方法在運動機能異常者,例如高齢者或受傷者等之運動機能恢復方面具有較大的效果。
此外,加壓訓練方法係可因阻礙血流以致對肌肉施加負荷,以藉此補償施加至肌肉的負荷總量,因此,在與運動組合時,具有使因運動所造成的負荷比以往減少的特徵。該特徵係當增強肌肉時,使肌肉運動量減少,因此產生可減少關節或肌肉損傷之虞,而且可縮短訓練期間的效果。
但是,在執行加壓訓練方法時,有可能阻礙流至欲増強之肌肉的血流,而且可正確調節血流阻礙程度的器具、裝置乃為不可或缺。尤其,可正確調節於肌肉所進行之血流阻礙程度的功能,對於為了提高藉由加壓訓練方法所獲得的效果,此外,為了提高加壓訓練方法的安全性,係非常重要的。
本案發明人就加壓訓練方法不斷研究,在其過程中,已發明日本平成8年(西元1996年)專利申請案第248317號所記載之肌肉増強器具。該發明係在中空之帶件內部配置有橡膠製氣袋之構造的緊固具,在將緊固具捲繞在肌肉既定部位而予以固定的狀態下,將氣體送入管件(tube),藉此將肌肉緊固,以對肌肉施加所希望的緊固力。
上述進行氣體加壓類型的肌肉力量増強器具係具有藉由量測氣袋內之氣體的壓力,可精細地進行緊固力之控制的優點。
此外,該類型的肌肉力量増強器具係僅使氣袋內之氣體的壓力產生變化,來使施加至四肢之緊固部位的緊固力產生變化,因此具有可易於進行緊固力之經時性的變化之特徵。
本案發明人發現在使用氣體加壓類型之肌肉力量増強器具以進行加壓訓練時,藉由以不同於以往的方法來進行緊固力的控制,藉此更進一步增加加壓訓練之效果。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用以更加提升加壓訓練之效果,且使加壓訓練更為發展之技術。
如上所述,加壓訓練係藉由對四肢之既定部位施加緊固力,以阻礙比該四肢之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的血流,藉此達成增強肌肉之目的者。如以上所述,該加壓訓練即使使已被施加緊固力的四肢運動,亦可保持在安靜的狀態,但使其運動可有效進行肌肉的増強。
本次發明人注意到,當進行加壓訓練時,當增減緊固力時,可在四肢的下游側產生使比四肢之已施加有緊固力之部位更為下游側的肌肉運動同樣的現象。藉此方式,僅使施加至四肢既定部位的緊固力產生變化,即可達到使該已施加有緊固力的四肢間歇式運動的效果。
根據以上所述,發明人更進一步繼續研究結果發現以下兩點。
其第一點為當一面使緊固力增減一面實施加壓訓練時,與不進行緊固力的增減,而藉由對四肢之既定部位施加例如阻礙血流之適當的固定緊固力以實施加壓訓練的情形相較之下,當進行相同時間之加壓訓練時的效果將會增加。以下,將該效果稱為「訓練效果提升效果」。
其第二點如下所述。
當進行加壓訓練時,會有未施加有本來欲施加至四肢既定部位之緊固力的情形。其係因為當加壓訓練實施者的身體狀況不好時,抑或加壓訓練實施者尚未習慣加壓訓練時等,突然對四肢施加較大的緊固力時,在比已緊固之四肢之進行緊固的部位更為下游側,會比阻礙血流更嚴重而產生血流停止所致。一旦產生血流停止,不僅無法獲得加壓訓練的效果,甚至因其程度而有有害加壓訓練實施者之健康之虞。但是,此時,以壓力小於原本欲施加之緊固力的範圍內,進行緊固力之增減之後,再施加原本欲施加之緊固力時,會不易發生血流停止,而若適當進行緊固力的增減,則可大致完全防止血流停止的發生,藉此可易於獲得加壓訓練的效果,同時使加壓訓練安全性提高。此為發明人所發現的第二點,以下將該效果稱為「安全性提升效果」。
其中,發明人認為安全性提升效果之所以產生的理由,係因為以壓力小於原本欲施加之緊固力的範圍內進行緊固力之增減,會產生所謂準備運動之效果之故。
本發明係基於發明人就加壓訓練不斷研究的結果所發現之以上兩點而研創者,係使用易於進行緊固力之增減且僅使氣袋內之氣體壓力產生變化,即可使施加至四肢之緊固部位的緊固力產生變化的緊固具而予以實現者。
根據發明人所發現之上記第一點所研創之發明係如下所述。
該發明係一種加壓訓練裝置,係與緊固具組合使用者,且進行緊固力之控制者,該緊固具包括:長度設為可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既定部位的帶件;設在前述帶件之形成氣密的氣袋;以及設在前述帶件,且在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前述既定部位的狀態下,將前述帶件固定在該既定部位的固定手段;且藉由對前述氣袋充填氣體,而對四肢之既定部位施加用以阻礙比該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之血流的既定緊固力。而該加壓訓練裝置係包括:可經由既定的管件將氣體送入前述氣袋,並由前述氣袋抽出氣體的壓力調整手段;以及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以使前述緊固力產生變化的控制手段,前述控制手段係以將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的前述緊固力反覆:形成用以阻礙比前述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之適當範圍之壓力的上峰值、以及壓力低於之前之上峰值的下峰值的方式,來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該加壓訓練裝置係使上述訓練效果提升效果產生者。
亦可藉由以下方法獲得藉由該加壓訓練裝置所獲得之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該方法係執行加壓訓練裝置之控制手段的方法,該加壓訓練裝置係與緊固具組合使用者,該緊固具包括:長度設為可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既定部位的帶件;設在前述帶件之形成氣密的氣袋;以及設在前述帶件,且在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前述既定部位的狀態下,將前述帶件固定在該既定部位的固定手段;且藉由對前述氣袋充填氣體,而對四肢之既定部位施加用以阻礙比該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之血流的既定緊固力,該加壓訓練裝置係包括:可經由既定的管件將氣體送入前述氣袋,並由前述氣袋抽出氣體的壓力調整手段;以及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以使前述緊固力產生變化的控制手段,而且進行前述緊固力之控制者。在該方法中,前述控制手段係以將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的前述緊固力連續反覆:形成用以阻礙比前述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之適當範圍之壓力的上峰值、以及壓力低於之前之上峰值的下峰值的方式,來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根據發明人所發現之上記第二點所研創之發明係如下所述。
該發明係一種加壓訓練裝置,與緊固具組合使用者,且進行緊固力之控制,該緊固具包括:長度設為可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既定部位的帶件;設在前述帶件之形成氣密的氣袋;以及設在前述帶件,且在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前述既定部位的狀態下,將前述帶件固定在該既定部位的固定手段;且藉由對前述氣袋充填氣體,而對四肢之既定部位施加用以阻礙比該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之血流的既定緊固力。而該加壓訓練裝置係包括:可經由既定的管件將氣體送入前述氣袋,並由前述氣袋抽出氣體的壓力調整手段;以及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以使前述緊固力產生變化的控制手段,前述控制手段係以將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的前述緊固力反覆:在形成用以阻礙比前述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之適當範圍的壓力之前,低於前述適當壓力之範圍的上峰值、以及壓力低於之前之上峰值的下峰值的方式,來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該加壓訓練裝置係使上述安全性提升效果產生者。
亦可藉由以下方法獲得藉由該加壓訓練裝置所獲得之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該方法係執行加壓訓練裝置之控制手段的方法,該加壓訓練裝置係與緊固具組合使用者,該緊固具包括:長度設為可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既定部位的帶件;設在前述帶件之形成氣密的氣袋;以及設在前述帶件,且在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前述既定部位的狀態下,將前述帶件固定在該既定部位的固定手段;且藉由對前述氣袋充填氣體,而對四肢之既定部位施加用以阻礙比該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之血流的既定緊固力,該加壓訓練裝置係包括:可經由既定的管件將氣體送入前述氣袋,並由前述氣袋抽出氣體的壓力調整手段;以及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以使前述緊固力產生變化的控制手段,而且進行前述緊固力之控制者。在該方法中,前述控制手段係以將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的前述緊固力連續反覆:在形成用以阻礙比前述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之適當範圍的壓力之前,低於前述適當壓力之範圍的上峰值、以及壓力低於之前之上峰值的下峰值的方式,來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如上所述,達成安全性提升效果之上述發明中的控制手段若可以將緊固具施加至四肢之任一者之既定部位的緊固力反覆:在形成用以阻礙比該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之適當壓力之前,低於適當壓力之範圍的上峰值、以及壓力低於之前之上峰值的下峰值的方式,來控制壓力調整手段即可。
例如,控制手段亦可以使當為第2個以後的前述上峰值時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之緊固力,相同或大於當為之前之前述上峰值時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之緊固力的方式,來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此時,由於形成將相同或大於該之前之上峰值之緊固力施加至四肢之既定部位者,因此可慢慢加大為上峰值時之緊固力。如此一來,由於獲得與慢慢使間歇性運動激烈相同的效果,因此可使當將用以阻礙血流之適當壓力施加於四肢時引起血流停止的可能性變小。其中,壓力調整手段亦可使當為第2個以後的上峰值時緊固具施加至四肢之既定部位之緊固力,大於當為之前之上峰值時緊固具施加至既定部位之緊固力的方式,來控制壓力調整手段。
此外,前述控制手段亦可在施加前述適當壓力之前,以反覆至少2次前述上峰值與前述下峰值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若反覆該程度之次數的上峰值與下峰值,則可使當將用以阻礙血流之適當壓力施加於四肢時引起血流停止的可能性變小。當然亦可反覆2次以上之次數的上峰值與下峰值。若反覆8次左右的上峰值與下峰值,則可使引起血流停止的可能性變得相當小。
前述控制手段亦可以從最初之上峰值開始至前述緊固力成為前述適當壓力為止的時間為至少2分鐘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若耗費該程度的時間,則可使當將用以阻礙血流之適當壓力施加於四肢時引起血流停止的可能性變得更小。當然亦可在將用以阻礙血流之適當壓力施加於四肢之前,花費比2分鐘更久的時間來反覆上峰值與下峰值。
以下內容係共通於達成訓練效果提升效果的發明、與達成安全性提升效果的發明等雙方。
前述控制手段亦可以即使使已固定好前述緊固具的四肢安靜,亦使比前述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與使該四肢間歇性運動的情形相同地反覆前述上峰值與前述下峰值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若如上所述反覆上峰值與下峰值來控制壓力調整手段,即更加獲得訓練效果提升效果或安全性提升效果。
前述控制手段亦可以使當為前述下峰值時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之緊固力,比當為之前之前述上峰值時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之緊固力至少低30mmHg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此係顯示連續上峰值與下峰值的關係者。若在連續之上峰值與下峰值中的緊固力至少有30mmHg的差值,即可獲得訓練效果提升效果或安全性提升效果。
於上峰值之情形中應施加至緊固部位的緊固力、與於下峰值之情形中應施加至緊固部位的緊固力,係按照加壓訓練執行者之性別、年齡、訓練時間、緊固部位的不同(緊固部位為腕部或腳部)等而適當決定。於上峰值之情形中應施加至緊固部位的緊固力、與於下峰值之情形中應施加至緊固部位的緊固力,係可藉由上述條件而取得各種值。
當前述既定部位為腕部時,前述控制手段亦可以使當為前述上峰值時之緊固力與加壓訓練實施者的最高血壓大致相等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此係為上峰值時之緊固力最為汎用的決定方法。如上所示,當欲決定對腕部進行加壓訓練時為上峰值時之緊固力時,加壓訓練實施者的最高血壓將成為1個目標。當前述既定部位為腳部時,前述控制手段亦可以使當為前述上峰值時之緊固力與加壓訓練實施者之最高血壓加上20mmHg大致相等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如上所示,當欲決定對腳部進行加壓訓練時為上峰值時之緊固力時,加壓訓練實施者的最高血壓+20mmHg的值將成為1個目標。
前述控制手段亦可以使當為之前之前述上峰值時之緊固力低於100mmHg時之為前述下峰值時的緊固力大致為30mmHg的方式,且當為之前之前述上峰值時之緊固力為100mmHg以上時之為前述下峰值時之緊固力大致為50mmHg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此係表示當欲決定為下峰值時緊固具施加至腕部或腳部之緊固部位的緊固力的數值時的目標。該數值係汎用性較高的一般者。
前述控制手段亦可以使為前述下峰值時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之緊固力,與作為安裝前述緊固具於前述既定部位時之緊固力的自然緊固力大致相一致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其係意指當為下峰值時,使緊固具之氣袋中的壓力大致設為常壓。
其中,本發明之加壓訓練裝置中的緊固具可為單數,亦可為複數。緊固具為複數時,壓力調整手段可與緊固具相同數量,控制手段係控制成與各個壓力調整手段相同或不同。壓力調整手段為與緊固具相同數量的複數個時,控制手段亦可與該等數量相同。
此外,上峰值或下峰值持續一定時間時,在1次上峰值或1次下峰值持續期間,即使緊固力稍微變動亦無妨。
以下參照圖示,說明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形態。
第1圖係概略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加壓訓練系統的整體構成圖。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加壓訓練系統係包括:緊固具100;以及加壓訓練裝置200而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緊固具100係構成如如第2圖、第3圖、第4圖所示。第2圖係顯示緊固具100之一實施形態之斜視圖,第3圖及第4圖係顯示緊固具100之使用形態之斜視圖。
其中,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緊固具100為複數個,更詳細而言為4個。緊固具100之所以為4個,係為了對實施加壓訓練方法者的雙手、雙腳進行加壓之故。本實施形態中,緊固具100中,緊固具100A為腕用(捲繞在腕部,以對腕部加壓之用),緊固具100B為腳用(捲繞在腳部,以對腳部加壓之用)。其中,緊固具100的數量並不一定為4個,若為1個以上,則為幾個均無妨。腕用緊固具100A與腳用緊固具100B的數量並不一定要相同。同時對複數人進行加壓訓練時,緊固具100有時會超過4個。
本實施形態中的緊固具100係包圍四肢之任一者之肌肉的既定部位的外周者,藉由緊固肌肉之既定部位,以將既定的緊固力施加至肌肉之既定部位者,而且如後所述,使施加至腕部或腳部之既定部位的緊固力產生變化。在本實施形態中,該緊固具100基本上係由帶件110、氣袋120及固定構件130所構成。
帶件110若為捲繞在捲繞有緊固具100之既定部位(一般而言,既定部位係在腕部根部附近或腳部根部附近中,因由外部進行緊固而引起血流阻礙之適當位置。以下稱為「緊固部位」)者,則其詳細內容不拘。
本實施形態中的帶件110並非一定為如上所述,但由具伸縮性之素材所構成。更詳而言之,係由氯丁橡膠(neoprene rubber)所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帶件110的長度係按照加壓訓練方法實施者之緊固具100之緊固部位之外周長度決定即可。帶件110的長度可比緊固部位之外周長度長,但在本實施形態中之帶件110長度係緊固部位之外周長度的2倍以上。本實施形態之腕用緊固具100A的帶件110長度係考慮進行加壓訓練者之腕部之緊固部位的外周長度為26cm而決定,具體而言係設為90cm。此外,腳用緊固具100B之帶件110長度係考慮進行加壓訓練者之腳部之緊固部位的外周長度為45cm而決定,具體而言,係設為145cm。
本實施形態之帶件110的寬度係按照緊固具100之緊固部位的不同而予以適當決定即可。例如,若為腕用緊固具100A之帶件110,可設為寬度3cm左右,若為腳用緊固具100B之帶件110,可設為寬度5cm左右。
氣袋120係安裝在帶件110。本實施形態中的氣袋120係安裝在帶件110的一面。不過,氣袋120安裝在帶件110的方法並非侷限於此,亦可在內部構成為中空之帶件110的內部設置氣袋120等。
氣袋120並非一定為如上所述,以使其一端部與帶件110之一端部(在第2圖中,為帶件110之下端部)附近相一致的方式安裝在帶件110。氣袋120係為由具氣密性之素材所形成之氣密袋。本實施形態中之氣袋120係由伸縮性與例如用於靠腕(manchette)之橡膠袋相同的橡膠所構成。其中,氣袋120之素材並非限定於此,只要適當選擇具氣密性之素材即可。
氣袋120的長度並非一定為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設為與緊固部位之外周長度大致相同。在本實施形態中,腕用緊固具100A之氣袋120的長度為25cm,腳用緊固具100B之氣袋120的長度為44cm。
此外,氣袋120之寬度係按照緊固具100之緊固部位的不同而予以適當決定即可。在本實施形態中,並非一定為如上所述,腕用緊固具100A之氣袋120寬度設為3cm左右,腳用緊固具100B之氣袋120寬度設為5cm左右。
其中,在氣袋120設有與氣袋120內部相連通的連接口121,可經由例如由橡膠管(rubber tube)等適當管件所構成之連接管300而與加壓訓練裝置200相連接。如後所述,通過該連接口121,將氣體(本實施形態中為空氣)送入氣袋120中,或者將氣袋120中之氣體抽出至外部。
固定構件130係在捲繞於緊固部位之狀態下,以保持該狀態的方式將帶件110予以固定。本實施形態中的固定構件130係設在帶件110中設有氣袋120之面的帶件110的另一端部(第2圖中為帶件110之上端部。)的表面緊固件(fastener)。該固定構件130係可隨意地固定在未設有氣袋120之側的帶件110之全面的任一處。
將帶件110捲繞在緊固部位,在以固定構件130將帶件110予以固定的狀態下將空氣送進氣袋120時,緊固具100會緊固肌肉,而施加緊固力。相反地,若在該狀態下抽出氣袋120內的空氣,則使緊固具100施加至肌肉的緊固力變小。在將緊固具100固定好的原始狀態下緊固具100施加至緊固部位的壓力係相當於本發明中所稱之自然緊固力。
加壓訓練裝置200若為可將氣體送進氣袋120,並由氣袋120抽出氣體者即可。此外,加壓訓練裝置200係進行有關將氣體送進氣袋120,或將氣體抽出的自動控制。若為可將氣體送進氣袋120,並由氣袋120抽出氣體,且可進行上述之自動控制者,則加壓訓練裝置200的構成可為任意者。
第5圖概略顯示作為一例之加壓訓練裝置200的構成。如第5圖所示,加壓訓練裝置200係包括:4個泵210;及控制裝置220所構成。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加壓訓練裝置200係包括殼體,且在其內部內建泵210及控制裝置220。在殼體外側係設有輸入裝置,但省略其圖示。
4個泵210係分別與4個緊固具100相對應。在本實施形態中,泵210係相當於本發明中的壓力調整手段。
泵210係包括有取入其周圍之氣體(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空氣),並將該氣體經由後述之泵連接口211而送至外部之功能。泵210係包括閥212,藉由開放閥212,可使泵210內部的氣體排出至外部。4個泵210均包括泵連接口211,與連接於該泵連接口211的連接管300經由連接口121與氣袋120相連接。泵210若輸送氣體,即將氣體送進氣袋120,若泵210使閥212開放,則可由氣袋120抽出氣體。其中,閥212並不一定設在泵210,只要設在由泵210至氣袋120之路徑的任一者即可。
在泵210內建有省略圖示之壓力計,藉由該壓力計可測定泵210內的氣壓。泵210內的氣壓當然與氣袋120內的氣壓相等。
控制裝置220係用以控制泵210者。控制裝置220係進行以下控制:在關閉閥212的狀態下使泵210驅動,而將空氣送至緊固具100的氣袋120,抑或使泵210所包括的閥212開放,而將氣袋120內的空氣抽出。亦即,控制裝置220係進行包括開閉閥212之泵210的控制者。
控制裝置220的內部構成圖概略顯示於第6圖。控制裝置220係內建有電腦,以匯流排405連接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401、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4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403、界面404而成。
CPU401係中央處理部,用以控制整體控制裝置220者。ROM402係用以記錄進行由該控制裝置220所執行之後述處理所需程式、資料,CPU401係根據該程式來執行處理。該ROM402可藉由快閃ROM構成。除了ROM402之外,控制裝置220抑或包括ROM402及用以記錄上述程式或資料之硬碟等其他記錄媒體。RAM403係提供用以執行上述程式之作業區域者。界面404係具有接受來自輸入裝置的輸入,而且分別將來自控制裝置220的指示傳送至4個泵210之功能。
藉由CPU401執行上述程式,在控制裝置220內部產生如第7圖所示之功能方塊。
控制裝置220係含有:輸入資訊解析部411、控制資料產生部412、控制資料記錄部413、輸出控制部414、控制部415。
輸入資訊解析部411係由界面404接受來自輸入裝置之輸入並對該內容進行解析者。輸入資訊解析部411所解析之內容的相關資料係被傳送至控制資料產生部412或控制部415。
控制資料產生部412係根據自輸入資訊解析部411所接受到的資料而產生用以控制包含開閉閥212之泵210的控制資料者。控制資料產生部412係將所產生的控制資料記錄至控制資料記錄部413。
控制資料記錄部413係用以記錄自控制資料產生部412所接受到的控制資料者。在本實施形態中的控制資料記錄部413係將與4個泵210的各個泵相對應的控制資料設為一組的方式進行記錄。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的控制資料記錄部413,可對於將關於4個泵210的控制資料設為一組者記錄複數組。該一組資料係在進行加壓訓練時用以控制雙腕與雙腳之加壓的資料。該複數組資料可設為複數人份的資料。此時,根據是誰在進行加壓訓練,而叫出進行該加壓訓練者的資料。複數組資料係可設為有關進行加壓訓練之特定1人的資料。此時,該1人可按照健康狀態而叫出不同的資料。或者亦可由上述雙方之使用者來利用複數組資料。
控制部415係用以進行輸入資訊解析部411、控制資料產生部412、輸出控制部414之整體控制者。此外,具有進行後述之模式控制的功能。控制部415係具有在執行加壓訓練時,由控制資料記錄部413讀出一組控制資料,並將該資料送至輸出控制部414的功能。
輸出控制部414係具有根據控制資料來控制泵210的功能。一面使輸出控制部414控制泵210,一面執行加壓訓練。
接著,就使用該加壓訓練裝置200進行加壓訓練的方法加以説明。
首先,製作控制資料。
本發明之加壓訓練裝置200係執行控制模式及訓練模式等2種模式。控制資料的製作係以控制模式來進行。
關於選擇控制模式及訓練模式之任一模式的輸入係藉由輸入裝置來進行。當由輸入裝置輸入資訊,以選擇控制模式及訓練模式之任一模式時,經由界面404而接受到該資訊的輸入資訊解析部411即將該資訊傳送至控制部415。藉此方式,由控制部415開始控制模式或訓練模式。
在該加壓訓練裝置200中,當執行控制模式時可藉由操作輸入裝置,來輸入用以產生控制資料之所需資訊。所輸入之資訊係經由界面404、輸入資訊解析部411而被傳送至控制資料產生部412。控制資料產生部412係根據所輸入之資訊而產生控制資料,並將其傳送至控制資料記錄部413。控制資料記錄部413係記錄該資料。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的控制資料係將與4個泵210的各個泵相對應的4個資料設為一組。控制資料係表示使泵210內的氣壓如何經時性產生變化的資料。關於如何經時性使泵210內的氣壓產生變化容後陳述。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係將以4個為一組的控制資料記錄在複數組控制資料記錄部413,因此反覆進行所需次數之上述處理。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產生以所謂的量身訂做(order made)來實施加壓訓練之適於各個人的控制資料。
其中,控制資料亦可將具代表性或一般性的資料,在加壓訓練裝置200出貨時預先記錄在控制資料記錄部413。預先記錄在控制資料記錄部413的控制資料可為1個,亦可為複數個。
若產生控制資料,即經由連接管300將加壓訓練裝置200與緊固具100相連接。接著,將緊固具100如第3圖、第4圖所示般捲繞在緊固部位,且以固定構件130固定在緊固部位。在該狀態下,施加自然緊固力於緊固部位。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緊固部位係雙腕之基端附近與雙腳之基端附近。
在該狀態下將加壓訓練裝置200設為訓練模式,來進行加壓訓練。為了在加壓訓練裝置200執行訓練模式,如上所述,只要適當操作輸入裝置即可。
當開始訓練模式來進行加壓訓練者係操作輸入裝置,以選擇自己用的以4個作為一組的控制資料。自己用的控制資料有複數個時,即考量自己的身體狀態等,適當選擇控制資料。該控制資料的選擇亦使用輸入裝置來進行。當藉由輸入裝置輸入資訊以選擇什麼控制資料時,該資訊係經由界面404、輸入資訊解析部411而被傳送至控制部415。控制部415係由控制資料記錄部413讀出藉由該資訊所選擇之控制資料,並傳送至輸出控制部414。輸出控制部414係根據控制資料來控制泵210。泵210係一面以壓力計測定泵210內的氣壓,一面將泵210內的氣壓以藉由控制資料予以顯示的方式自動保持。
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用第8圖至第11圖說明如何使施加至緊固部位的緊固力產生變化。
在本實施形態中所説明之加壓訓練裝置200係在訓練模式下,連續執行準備模式及一般模式等2種模式。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應施加至加壓訓練執行者之腕部的緊固力(適壓)為150至160mmHg,腳部的適壓為250至260mmHg。此外,腕部、腳部之自然緊固力均為50mmHg。
首先,在準備模式下,例如藉由控制資料來控制泵210,以使第8圖、第9圖所示之緊固圧施加至腕部或腳部。其中,腕部與腳部在本實施形態中不是同時被加壓。並非侷限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無論為準備模式或一般模式,均係首先對腕部加壓,接著對腳部加壓。
在準備模式下,以使緊固具100施加於緊固部位的緊固力反覆低於適壓之範圍的上峰值、及壓力低於之前之上峰值的下峰值的方式,使緊固力產生變化。
第8圖係顯示於關於腕部的準備模式中,緊固具100施加於緊固部位之緊固力。
第8圖(A)中,以2分30秒的間隔,反覆上峰值與下峰值。進行加壓的時間及未進行加壓的時間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相等。此外,本例中的準備模式係實施35分鐘。上峰值與下峰值的反覆次數並不一定侷限於此,在本例中為7次。上峰值與下峰值基本上均分別反覆2次相同的緊固力。不過,僅有第5次的上峰值不反覆相同的緊固力。如上所示,上峰值與下峰值並不一定需要規則性反覆。在本例中,上峰值係設為相等或大於之前的上峰值,下峰值亦同様設定。下峰值係設為使緊固力比之前之上峰值小37.5mmHg。其中,下峰值若比之前之上峰值小30mmHg以上即可。其中,緊固力的變化實際上僅為數秒,因此緊固力產生變化時的曲線圖並不會呈垂直,但在第8圖(A)中,為簡化圖示起見,將該部分之圖示標記為垂直。其中,之後亦以同樣方式標記圖示。
在第8圖(B)中,係反覆2分30秒左右的上峰值與1分15秒左右的下峰值之例。如上所示,進行加壓的時間及未進行加壓的時間並不一定需要相等。本例中的準備模式係實施不到35分鐘。上峰值與下峰值的反覆次數在本例中為9次。上峰值係以使距離之前之上峰值的上升寬度為固定的方式慢慢上昇。本例中,下峰值為固定。在本例中,下峰值係保持自然緊固力50mmHg。本例中,在下峰值之特定期間之至少開始的特定期間中,閥212呈完全開放。
第9圖係顯示於關於腳部之準備模式中,緊固具100施加於緊固部位之緊固力。
第9圖(A)中,以2分30秒的間隔,反覆上峰值與下峰值。進行加壓的時間及未進行加壓的時間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相等。本例中的準備模式係實施35分鐘。上峰值與下峰值的反覆次數在本例中為7次。上峰值與下峰值基本上均分別反覆2次相同的緊固力。最後的上峰值並不反覆相同的緊固力。在本例中,上峰值係設為相等或大於之前的上峰值。任一下峰值均與自然緊固力相等。
在第9圖(B)中,係反覆2分30秒左右的上峰值與1分15秒左右的下峰值之例。本例中的準備模式係實施不到35分鐘。上峰值與下峰值的反覆次數在本例中為9次。上峰值係以使距離之前之上峰值的上升寬度為固定的方式慢慢上昇。本例中,下峰值為固定。在本例中,下峰值係保持自然緊固力50mmHg。
接著以上説明之準備模式之後,執行一般模式。
在一般模式中係反覆緊固具100施加於緊固部位之緊固力形成適壓範囲之壓力的上峰值、以及壓力低於之前之上峰值的下峰值。在一般模式中,即使使已固定好緊固具100的四肢安靜,亦使比緊固部位更為下游側的血流與使該四肢間歇性運動的情形相同地反覆上峰值與下峰值。
第10圖係顯示於關於腕部之一般模式中,緊固具100施加於緊固部位之緊固力。
第10圖(A)係顯示以2分30秒的間隔反覆上峰值與下峰值之例。在本例中,進行加壓的時間及未進行加壓的時間為相等。此外,本例中的一般模式係實施30分鐘。上峰值與下峰值的反覆次數並不一定侷限於此,在本例中為6次。上峰值係分別反覆2次相同的緊固力。但是上峰值若在適壓的範圍內,則變化與否均可。下峰值固定,為自然緊固力50mmHg。不過,下峰值若小於之前之上峰值30mmHg以上即可。
第10圖(B)係顯示反覆2分30秒左右的上峰值與1分15秒左右的下峰值之例。與準備模式相同,在一般模式中,進行加壓的時間及未進行加壓的時間並不一定為相等。而且,在本例中,一般模式開始後經過15分鐘左右之後,有比其他下峰值更長的下峰值,將其設為加壓訓練的間隔(interval)。不限於一般模式,亦適用於準備模式,但複數次上峰值的時間、複數次下峰值的時間均不一定為固定。此外,上述之比其他長的下峰值中的緊固力係稍大於設為50mmHg之緊固力的其他下峰值時的緊固力。如上所示,下峰值中的緊固力並不需要為固定,而且,亦不需要與自然緊固力相一致。本例中的一般模式係實施不到35分鐘。上峰值與下峰值的反覆次數在本例中為9次。
第11圖係顯示於關於腳部之一般模式中,緊固具100施加於緊固部位之緊固力。
第11圖(A)係顯示以2分30秒的間隔,反覆上峰值與下峰值之例。進行加壓的時間及未進行加壓的時間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相等。本例中的一般模式係實施30分鐘。上峰值與下峰值的反覆次數在本例中為6次。上峰值在適壓之250mmHg至260mmHg之間變動。下峰值在本例中為固定,為自然緊固圧50mmHg。
第11圖(B)係反覆2分30秒左右的上峰值與1分15秒左右的下峰值之例。本例中的一般模式係實施不到35分鐘。上峰值與下峰值的反覆次數在本例中為9次。上峰值在本例中為固定,為250mmHg。下峰值在本例中亦為固定,保持自然緊固力50mmHg。
藉由將以上所示之緊固力施加於腕部或腳部之緊固部位來執行加壓訓練。當施加有緊固力時,進行加壓訓練者可保持安靜,輕微運動亦可。即使進行加壓訓練者保持安靜,在準備模式的情形或一般模式的情形下,比腕部或腳部之緊固部位更為下游側之部分的血流均與該部分運動時相同。
《變形例1》
就其他例中施加至緊固部位之緊固力的變化加以説明。
在本變形例中,加壓訓練裝置200亦在訓練模式下連續執行準備模式與一般模式等2種模式。其中,在本變形例中,關於加壓訓練執行者之腕部的適壓,加壓訓練執行者在此時之最高血壓為130mmHg,考量進行加壓訓練者的健康狀態或訓練經歴極為一般,而且加壓訓練經驗較少的情形而決定為130mmHg,腳部的適壓係將該130mmHg加上20mmHg而決定為150mmHg。
腕部、腳部的自然緊固力均設為50mmHg。
在有關腕部所執行之準備模式中,如第12圖所示,使最初之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110mmHg,第2次之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120mmHg,下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自然緊固力50mmHg,且反覆2次上峰值與下峰值。上峰值與下峰值的時間均為1分鐘。
之後,在一般模式中,使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130mmHg,下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50mmHg,且反覆5次上峰值與下峰值。
在關於腳部所執行之準備模式中,如第13圖所示,使最初之上峰值情形下的緊固力為130mmHg,第2次之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140mmHg,下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自然緊固力50mmHg,且反覆2次上峰值與下峰值。上峰值與下峰值的時間均為1分鐘。
之後,在一般模式中,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150mmHg,使下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50mmHg,且反覆5次上峰值與下峰值。
《變形例2》
就其他例中施加至緊固部位之緊固力的變化加以説明。
在本變形例中,加壓訓練裝置200亦在訓練模式下連續執行準備模式與一般模式等2種模式。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關於加壓訓練執行者之腕部的適壓,考量加壓訓練執行者為高齡者而決定為70mmHg,腳部的適壓決定為90mmHg。
腕部、腳部的自然緊固力均設為30mmHg。
在關於腕部所執行之準備模式中,如第14圖所示,使最初之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61mmHg,第2次之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64mmHg,第3次之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67mmHg,下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自然緊固力30mmHg,且反覆3次上峰值與下峰值。上峰值與下峰值的時間均為30秒。
之後,在一般模式中,使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70mmHg,下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30mmHg,且反覆7次上峰值與下峰值。
在關於腳部所執行之準備模式中,如第15圖所示,使最初之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65mmHg,第2次之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75mmHg,第3次之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85mmHg,下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自然緊固力30mmHg,且反覆3次上峰值與下峰值。上峰值與下峰值的時間均為30秒。
之後,在一般模式中,使上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90mmHg,下峰值之情形下的緊固力為30mmHg,且反覆7次上峰值與下峰值。
100、100A、100B...緊固具
110...帶件
120...氣袋
121...連接口
130...固定構件
200...加壓訓練裝置
210...泵
211...泵連接口
212...閥
220...控制裝置
300...連接管
401...CPU
402...ROM
403...RAM
404...界面
405...匯流排
411...輸入資訊解析部
412...控制資料產生部
413...控制資料記錄部
414...輸出控制部
415...控制部
第1圖係概略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加壓訓練系統之整體構成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加壓訓練系統中所包含之緊固具的斜視圖。
第3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加壓訓練系統中所包含之腕用緊固具之使用狀態圖。
第4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加壓訓練系統中所包含之腳用緊固具之使用狀態圖。
第5圖係概略顯示第1圖所示之加壓訓練系統中所包含之加壓訓練裝置之內部構成圖。
第6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加壓訓練系統中所包含之控制裝置之硬體構成圖。
第7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加壓訓練系統中所包含之控制裝置內部所產生之功能方塊圖。
第8圖(A)、(B)係顯示在關於腕部之準備模式下施加於緊固部位之緊固力的經時性變化之一例圖。
第9圖(A)、(B)係顯示在關於腳部之準備模式下施加於緊固部位之緊固力的經時性變化之一例圖。
第10圖(A)、(B)係顯示在關於腕部之一般模式下施加於緊固部位之緊固力的經時性變化之一例圖。
第11圖(A)、(B)係顯示在關於腳部之一般模式下施加於緊固部位之緊固力的經時性變化之一例圖。
第12圖係顯示在變形例1中施加於腕部之緊固部位之緊固力的經時性變化之一例圖。
第13圖係顯示在變形例1中施加於腳部之緊固部位之緊固力的經時性變化之一例圖。
第14圖係顯示在變形例2中施加於腕部之緊固部位之緊固力的經時性變化之一例圖。
第15圖係顯示在變形例2中施加於腳部之緊固部位之緊固力的經時性變化之一例圖。
100...緊固具
110...帶件
120...氣袋
121...連接口
130...固定構件

Claims (14)

  1. 一種加壓訓練裝置,與緊固具組合使用者,且進行緊固力之控制,該緊固具包括:長度設為可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既定部位的帶件;設在前述帶件之形成氣密的氣袋;以及設在前述帶件,且在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前述既定部位的狀態下,將前述帶件固定在該既定部位的固定手段;且藉由對前述氣袋充填氣體,而對四肢之既定部位施加用以阻礙比該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之血流的既定緊固力,該加壓訓練裝置係包括:可經由既定的管件將氣體送入前述氣袋,並由前述氣袋抽出氣體的壓力調整手段;以及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以使前述緊固力產生變化的控制手段,前述控制手段係以將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的前述緊固力反覆:形成用以阻礙比前述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之適當範圍之壓力的上峰值、以及壓力低於前一個上峰值的下峰值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2. 一種加壓訓練裝置,與緊固具組合使用者,且進行緊固力之控制,該緊固具包括:長度設為可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既定部位的帶件;設在前述帶件之形成氣密的氣袋;以及設在前述帶件,且在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前述既定部位的狀態下,將前述帶件固定在該既定部位的固定手段;且藉由對前述氣袋充填氣體,而對四肢之既定部位施加用以阻礙比該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之血流的既定緊固 力,該加壓訓練裝置係包括:可經由既定的管件將氣體送入前述氣袋,並由前述氣袋抽出氣體的壓力調整手段;以及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以使前述緊固力產生變化的控制手段,前述控制手段係以將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的前述緊固力反覆:在形成用以阻礙比前述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之適當範圍的壓力之前,低於前述適當壓力之範圍的上峰值、以及壓力低於前一個上峰值的下峰值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加壓訓練裝置,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以使當為第2個以後的前述上峰值時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之緊固力,相同或大於前一個所述上峰值時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之緊固力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加壓訓練裝置,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在施加前述適當壓力之前,以反覆至少2次前述上峰值與前述下峰值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加壓訓練裝置,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在施加前述適當壓力之前,以反覆至少2次前述上峰值與前述下峰值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中任一項之加壓訓練裝置,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以從最初之上峰值開始至前述緊固力成為前述適當壓力為止的時間為至少2分鐘的方 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加壓訓練裝置,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以即使使已固定好前述緊固具的四肢安靜,亦使比前述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與使該四肢間歇性運動的情形相同地反覆前述上峰值與前述下峰值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加壓訓練裝置,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以使當為前述下峰值時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之緊固力,比前一個所述上峰值時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之緊固力至少低30mmHg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加壓訓練裝置,其中,當前述既定部位為腕部時,前述控制手段係以使當為前述上峰值時之緊固力與加壓訓練實施者的最高血壓大致相等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加壓訓練裝置,其中,當前述既定部位為腳部時,前述控制手段係以使前一個所述上峰值時之緊固力與加壓訓練實施者之最高血壓加上20mmHg大致相等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加壓訓練裝置,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以使前一個所述上峰值時之緊固力低於100mmHg時前述下峰值時的緊固力大致為30mmHg的方式,且前一個所述上峰值時之緊固力為100mmHg以上 時前述下峰值時之緊固力大致為50mmHg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加壓訓練裝置,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以使前述下峰值時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之緊固力,與作為安裝前述緊固具於前述既定部位時之緊固力的自然緊固力大致相一致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13. 一種控制方法,執行加壓訓練裝置之控制手段,該加壓訓練裝置係與緊固具組合使用者,該緊固具包括:長度設為可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既定部位的帶件;設在前述帶件之形成氣密的氣袋;以及設在前述帶件,且在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前述既定部位的狀態下,將前述帶件固定在該既定部位的固定手段;且藉由對前述氣袋充填氣體,而對四肢之既定部位施加用以阻礙比該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之血流的既定緊固力,該加壓訓練裝置係包括:可經由既定的管件將氣體送入前述氣袋,並由前述氣袋抽出氣體的壓力調整手段;以及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以使前述緊固力產生變化的控制手段,而且進行前述緊固力之控制者,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以將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的前述緊固力連續反覆:形成用以阻礙比前述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之適當範圍之壓力的上峰值、以及壓力低於前一個上峰值的下峰值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14. 一種控制方法,執行加壓訓練裝置之控制手段,該加壓訓練裝置係與緊固具組合使用者,該緊固具包括:長度設為可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既定部位的帶件;設在前述帶件之形成氣密的氣袋;以及設在前述帶件,且在捲繞在四肢之任一者之前述既定部位的狀態下,將前述帶件固定在該既定部位的固定手段;且藉由對前述氣袋充填氣體,而對四肢之既定部位施加用以阻礙比該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之血流的既定緊固力,該加壓訓練裝置係包括:可經由既定的管件將氣體送入前述氣袋,並由前述氣袋抽出氣體的壓力調整手段;以及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以使前述緊固力產生變化的控制手段,而且進行前述緊固力之控制者,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以將前述緊固具施加至前述既定部位的前述緊固力連續反覆:在形成用以阻礙比前述既定部位更為下游側中之血流之適當範圍的壓力之前,低於前述適當壓力之範圍的上峰值、以及壓力低於前一個上峰值的下峰值的方式,控制前述壓力調整手段。
TW095140684A 2005-11-04 2006-11-03 Pressure train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WI3818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21549A JP4597840B2 (ja) 2005-11-04 2005-11-04 筋力トレ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7936A TW200727936A (en) 2007-08-01
TWI381865B true TWI381865B (zh) 2013-01-11

Family

ID=3800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0684A TWI381865B (zh) 2005-11-04 2006-11-03 Pressure train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182403B2 (zh)
EP (1) EP1949939B1 (zh)
JP (1) JP4597840B2 (zh)
KR (1) KR101022626B1 (zh)
CN (1) CN101351245B (zh)
AU (1) AU2006309546B2 (zh)
CA (1) CA2633085C (zh)
HK (1) HK1116716A1 (zh)
RU (1) RU2411977C2 (zh)
TW (1) TWI381865B (zh)
WO (1) WO20070528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80183A2 (en) 2005-11-07 2012-08-01 Vasper Systems LLC Grounded pressure cooling
JP4839179B2 (ja) * 2006-10-18 2011-12-21 敏明 中島 治療システム、治療装置、制御方法
JP4921983B2 (ja) * 2007-01-09 2012-04-25 株式会社 サトウスポーツプラザ トレーニング装置、トレーニングシステム、並びに制御方法
JP5121077B2 (ja) 2007-08-24 2013-01-16 Kaatsu Japan株式会社 加圧筋力トレーニング用のベルト
RU2465939C2 (ru) * 2007-08-24 2012-11-10 Сато Спортс Плаза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енировки мускулов и ремень для тренировки мускулов
WO2009128561A1 (ja) * 2008-04-17 2009-10-22 株式会社サトウスポーツプラザ トレーニング装置、トレーニング用制御装置、制御方法
JP5635594B2 (ja) * 2009-05-13 2014-12-03 ザ・ホスピタル・フォー・シック・チルドレンThe Hospitalfor Sick Children 遠隔虚血プレ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療法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JP5555205B2 (ja) * 2010-09-07 2014-07-23 株式会社デサント 運動用装具
JP5599370B2 (ja) * 2010-10-18 2014-10-01 由久 山崎 静脈環流制限状態設定装置
JP5255722B1 (ja) * 2012-06-28 2013-08-07 Kaatsu Japan株式会社 加除圧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血管強化方法
JP2015033565A (ja) * 2013-07-10 2015-02-19 Kaatsu Japan株式会社 血流制限電気刺激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医療用装置並びに筋肉増強方法
WO2016006055A1 (ja) 2014-07-09 2016-01-14 Kaatsu Japan株式会社 筋肉増強方法
JP5716224B1 (ja) * 2014-08-24 2015-05-13 有限会社金野縫製 空気袋、加圧ベルト及びそれらを備えた加圧器具
JP6635548B2 (ja) * 2016-03-15 2020-01-29 正和 兵藤 筋肉増強方法及び筋肉増強装置
US20180021210A1 (en) * 2016-07-19 2018-01-25 James Stray-Gundersen Efficacy based feedback system for 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
CN111035895A (zh) * 2018-10-15 2020-04-21 北京亿加缘运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加压训练装置
JP7207819B1 (ja) * 2022-08-25 2023-01-18 健蔵 福田 筋力増強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5362A (ja) * 1996-09-19 1998-04-07 Yoshiaki Sato 筋肉増強器具
US5791348A (en) * 1991-03-01 1998-08-11 Colin Electronics Co., Ltd. Automatic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system
JP2005058544A (ja) * 2003-08-15 2005-03-10 Satou Sports Plaza:Kk 筋力増強システム、及び筋力増強器具の加圧力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70421B2 (ja) 1993-11-22 1997-10-29 株式会社ベストライフ 筋力トレーニング方法
JP2796276B2 (ja) 1996-09-19 1998-09-10 義昭 佐藤 筋肉増強器具
US5860932A (en) * 1996-10-24 1999-01-19 Colin Corporation Blood pressure moni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1348A (en) * 1991-03-01 1998-08-11 Colin Electronics Co., Ltd. Automatic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system
JPH1085362A (ja) * 1996-09-19 1998-04-07 Yoshiaki Sato 筋肉増強器具
JP2005058544A (ja) * 2003-08-15 2005-03-10 Satou Sports Plaza:Kk 筋力増強システム、及び筋力増強器具の加圧力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49939A1 (en) 2008-07-30
RU2008122267A (ru) 2009-12-10
TW200727936A (en) 2007-08-01
JP2007125254A (ja) 2007-05-24
CN101351245B (zh) 2012-04-04
KR101022626B1 (ko) 2011-03-16
RU2411977C2 (ru) 2011-02-20
AU2006309546A1 (en) 2007-05-10
EP1949939A4 (en) 2009-02-18
US8182403B2 (en) 2012-05-22
WO2007052844A1 (ja) 2007-05-10
AU2006309546B2 (en) 2010-10-28
KR20080066854A (ko) 2008-07-16
HK1116716A1 (en) 2009-01-02
EP1949939B1 (en) 2012-08-01
JP4597840B2 (ja) 2010-12-15
US20090221406A1 (en) 2009-09-03
CA2633085A1 (en) 2007-05-10
CA2633085C (en) 2012-07-10
CN101351245A (zh) 2009-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1865B (zh) Pressure train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JP5255722B1 (ja) 加除圧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血管強化方法
JP2007125254A5 (zh)
AU2008292568B2 (en) Pressurizing muscle-training device, and pressurizing muscle-training belt
JP4839179B2 (ja) 治療システム、治療装置、制御方法
AU2004249054B2 (en) Pressure muscle strength increasing apparatu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being carried out by control device
KR101245495B1 (ko) 트레이닝 장치, 트레이닝용 제어 장치, 제어 방법
JP6548177B2 (ja) 適正圧決定装置、適正圧決定システム、適正圧を決定する方法
WO2022224518A1 (ja) 血管トレーニング装置、方法、血管トレーニング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