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9911B - A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 Google Patents
A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79911B TWI379911B TW094117638A TW94117638A TWI379911B TW I379911 B TWI379911 B TW I379911B TW 094117638 A TW094117638 A TW 094117638A TW 94117638 A TW94117638 A TW 94117638A TW I379911 B TWI379911 B TW I37991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oxygen
- vessel
- container
- met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13/00—Making spongy iron or liquid steel, by direct processes
- C21B13/0006—Making spongy iron or liquid steel, by direct processes obtaining iron or steel in a molten state
- C21B13/0013—Making spongy iron or liquid steel, by direct processes obtaining iron or steel in a molten state introduction of iron oxide into a bath of molten iron containing a carbon reductant
- C21B13/002—Reduction of iron ores by passing through a heated column of carb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13/00—Making spongy iron or liquid steel, by direct processes
- C21B13/0033—In fluidised bed furnaces or apparatus containing a dispersion of the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5/00—General methods of reducing to metals
- C22B5/02—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 C22B5/12—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by gases
- C22B5/14—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by gases fluidised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00—Handling of exhaust gases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20—Increasing the gas reduction potential of recycled exhaust gases
- C21B2100/28—Increasing the gas reduction potential of recycled exhaust gases by separation
- C21B2100/282—Increasing the gas reduction potential of recycled exhaust gases by sepa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00—Handling of exhaust gases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40—Gas purification of exhaust gases to be recirculated or used in other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 C21B2100/44—Removing particles, e.g. by scrubbing, dedust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00—Handling of exhaust gases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60—Process control or energy utilisation in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64—Controll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gas, e.g.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00—Handling of exhaust gases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60—Process control or energy utilisation in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66—Heat exchang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1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 Y02P10/122—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by capturing or storing CO2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1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 Y02P10/134—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by avoiding CO2, e.g. using hydroge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 Crucibles And Fluidized-Bed Furna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Forg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Description
137991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含金屬進料之直接還原方法,特定言之 (但不限於),係關於含鐵進料(諸如鐵礦)之直接還原方法。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還原含金屬進料之方法,其包括於固 態中部分還原含金屬進料之直接還原方法及將經部分還原 之含金屬進料熔融及進一步還原成熔融金屬之熔煉方法。 本發明係於本申請人為發展用於鐵礦之直接還原之所 Φ 謂「C I R C 0 F E R技術」所進行之持續進行中之研究計畫的過 程中進行。 【先前技術】 _ C I R C 0 F E R技術係一種直接還原方法,其可將固態中之鐵 _ 礦還原至5 0 %或更高之金屬化。
C I R C 0 F E R技術係以使用流體化床為基礎。至流體化床的 主要進料為流體化氣體、金屬氧化物(典型上為鐵礦細 粉)、固態含碳材料(典型上為煤)及含氧氣體(典型上為氧 氣)。於流體化床中產生的主要產物為經金屬化之金屬氧化 物,即經至少部分還原的金屬氧化物。 【發明内容】 本申請人於研究計畫中的一磺發現為可於單一流體化 床内建立個別的反應區及將此等區中之反應最佳化。一反 應區為富含碳之區,於其中固態含碳材料(諸如煤)及其他 可氧化反應物經氧化及產生熱。另一反應區係富含金屬之 區,於其中含金屬進料(諸如鐵礦)於固態中還原。兩反應 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8 1379911 區於流體化床内分隔開,其中富含金屬之區典型上係位於 下段,且富含碳之區在富含金屬之區上方與其隔開。此等 區可為相連。流體化床包括固體之向上及向下流動,且此 材料之移動促進於富含碳之區中所產生之熱傳送至富含金 屬之區,及將富含金屬之區維持在還原含金屬進料所需之 溫度下。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含金屬材料的直接還原方法,其 包括將含金屬材料、固態含碳材料、含氧氣體、及流體化 Φ 氣體供給至容器中之流體化床中及於容器中維持流體化 床,將容器中之含金屬材料至少部分還原,及將包含該至 少經部分還原之含金屬材料之產物流自容器排出,此方法 . 之特徵在於:(a)於容器中之富含金屬之區中還原呈固態之 含金屬材料;(b)將含氧氣體以對垂直在正負4 0度範圍内 之向下流動注入至容器中之富含碳之區中,及藉由在氧與
含金屬材料(包括金屬化材料)、固態含碳材料及流體化床 中之其他可氧化固體及氣體之間之反應產生熱,及(c)藉由 固體於容器内之移動,將熱自富含碳之區傳送至富含金屬 之區。 此方法包括以對垂直在正負1 5度範圍内之向下流動注 入含氧氣體較佳。 應明瞭術語「富含碳」之區在此係指相對於在流體化床 之其他區域中之含金屬材料量有相對大量之含碳材料之流 體化床中的區域。 應明瞭術語「富含金屬」之區在此係指相對於在流體化 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8 1379911 床之其他區域中之含碳材料量有相對大量之含金屬材料之 流體化床中的區域。 此方法包括在容器之下段中形成富含金屬之區,及在容 器之中間段形成富含碳之區較佳。 中間段係在該下段與容器之上段的中間較佳。 此方法包括將含氧氣體注入至容器之中心區域,即位在 容器側壁内側的區域較佳。 此方法包括將在流體化床中之整體溫度與容器側壁之 β内側表面之平均溫度之間的溫度差控制為不多於1 〇 〇 °c較 佳。 應明瞭術語「整體溫度」在此係指在整個流體化床之平 . 均溫度。 _ 溫度差以不多於5 0 °C更佳。 在還原呈鐵礦細粉形態之含金屬材料的情況中,流體化 床中之整體溫度係在8 5 (TC至1 0 0 0 °C之範圍内較佳。
流體化床中之整體溫度係至少9 0 0 °C較佳,而至少9 5 0 °C更佳。 此外,此方法包括控制溫度變化使其於流體化床内低於 5 0 °C較佳。 藉由控制許多因素,包括,例如,供給至容器之固體及 氣體量,而可控制溫度差。 此外,在還原呈鐵礦細粉形態之含金屬材料的情況中, 此方法包括將容器中之壓力控制為在1 - 1 0巴(b a r )絕對壓 力之範圍内較佳,以4-8巴絕對壓力為更佳。 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 8 1379911 此方法包括注入含氧氣體,以致於容器中有氣體之向下 流動較佳。 此方法包括經由至少一具有引入管尖端之引入管注入 含氧氣體,其中該引入管尖端具有在容器之中心區域中設 置於容器側壁内側之容器中的出口較佳。 引入管尖端係方向向下較佳。 引入管尖端係方向垂直向下更佳。 引入管之位置,及更特定言之,引入管尖端之出口高 Φ 度,係參照諸如含氧氣體注入速度、容器壓力、供給至容 器之其他進料的選擇和量、及流體化床密度的因素而決定。 此方法包括以水冷卻至少該引入管尖端,以使會阻礙含 _ 氧氣體注入之形成於引入管尖端上之黏著物的可能性減至 最小較佳。 此方法包括以水冷卻引入管之外表面較佳。 此方法包括經由引入管的中心管注入含氧氣體較佳。 此方法包括以足夠的速度注入含氧氣體,而於引入管尖
端之區域中形成實質上無固體的區,以使會阻礙含氧氣體 注入之黏著物的形成於引入管尖端上減至最小較佳。 此方法包括注入氮及/或蒸汽及/或其他適當的遮蔽 氣體及遮蔽引入管尖端出口之區域,以使會導致於引入管 尖端上形成會阻礙含氧氣體注入之黏著物之金屬的氧化減 至最小較佳。 此方法包括將遮蔽氣體以含氧氣體速度之至少60%之速 度注入至容器中較佳。 3】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 ]】7638 1379911 此方法包括將含金屬進料、含碳材料、含氧氣體、及流 體化氣體供給至流體化床,及利用(a)含氧氣體之向下流 動,(b )與含氧氣體之向下流動逆流之固體及流體化氣體之 向上流動,及(c )在固體及流體化氣體之向上流動外側之固 體的向下流動而維持流體化床較佳。
在說明於先前段落中的流體化床中,在向上及向下流動 固體中之固體經由在富含碳之區中之含氧氣體、固態含碳 材料及其他可氧化材料(諸如C 0、揮發物、及Η 2)之間之反 應所產生之熱加熱。在向下流動固體中之固體將熱傳送至 富含金屬之區。 此外,向上及向下流動之固體遮蔽容器之側壁,防止受 到由在含氧氣體與固態含碳材料及流體化床中之其他可氧 化固體及氣體之間之反應所產生之輻射熱。 在還原呈鐵礦細粉形態之含金屬材料的情況中,細粉之 尺寸小於6毫米較佳。 細粉具在0, 1至0 . 8毫米範圍内之平均粒度較佳。 此方法的優點之一為其可接受實質量之粒度小於1 0 0微 米之含金屬進料,而不會有顯著量的此材料於出氣中被夾 帶離開製程。咸信此係由於在流體化床内運作之凝聚機構 促進在進料顆粒(尤其係小於1 〇 〇微米之顆粒)間之期望的 凝聚程度,而未出現會促進中斷流體化床操作之不.受控制 之凝聚作用。同樣地,可處理有在加工過程中分解,因而 提高流體化床内尺寸小於1 0 0微米之顆粒比例之傾向的易 碎礦石,而不會使進料顯著耗損於製程出氣中。 10 1379911 含碳材料為煤較佳。在此一情況中,此方法將煤去揮發 成炭,且至少部分的炭與氧反應及於流體化床中生成co。 流體化氣體包含還原氣體,諸如C0及H2較佳。 此方法包括將流體化氣體中之h2之量選擇為氣體中之 C 0及Η 2之總體積的至少1 5體積%較佳。 此方法包括將包含至少經部分還原之含金屬材料之產 物流自容器之下段排出較佳。 產物流亦包含其他固體(例如炭)較佳。
此方法包括自產物流分離出至少一部分的其他固體較 佳0 此方法包括將經分離之固體送回至容器較佳。 此方法包括將來自容器上段之包含夾帶固體之出氣流 (off-gas stream)才非出較佳。 此方法包括自出氣流分離出固體較佳。 此方法包括經由將夾帶固體自出氣流分離,及將自出氣 分離出之固體送回至容器而維持循環流體化床較佳。 此方法包括將自出氣分離出之固體送回至容器之下部 較佳。 此方法包括利用來自容器之出氣預熱含金屬進料較佳。 此方法包括於預熱步驟之後處理出氣,及將至少一部分 之經處理出氣送回至容器作為流體化氣體較佳。 出氣處理包括下列之一或多者較佳:(a )移除固體’(b ) 冷卻,(c)移除H2O,(d)移除C〇2’(e)壓縮,及(f)再加熱。 出氣處理包括將固體送回至容器較佳。 1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 ]】7638 1379911 可操作此方法,以視至少經部分還原之含金屬材料之下 游需求而製造自低至高金屬化(metallisation)之產物 流。金屬化可自3 0 %至超過8 0 %。在需要大於5 0 %之金屬化 的情況中,此方法包括利用流體化氣體中之還原氣體操作 較佳。在此情況中之流體化氣體的一選擇為來自容器之經 處理出氣。在需要小於5 0 %之金屬化的情況中,可設想將 不需要利用流體化氣體中之還原氣體操作,且可藉由供給 至製程之固態含碳材料而得到足夠的還原物。
含氧氣體可為任何適當的氣體。 含氧氣體包含至少90體積%之氧較佳。 根據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還原含金屬材料之方法,其包 括:(a )如文中所說明之部分還原呈固態之含金屬材料的直 接還原方法,及(b )將經部分還原之含金屬材料熔融及進一 步還原成熔融金屬之熔煉方法。 【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係關於直接還原呈固態之鐵礦顆粒形態之含 金屬材料。本發明並不因此受限,而係可擴展至直接還原 其他含鐵材料(諸如鈦鐵礦),及更普遍地擴展至其他含金 屬材料。 以下說明亦係關於利用煤作為固態含碳材料,氧作為含 氧氣體,及至少C0及H2之混合物作為流體化氣體而直接 還原鐵礦。本發明並不因此受限,而係可擴展至使用任何 其他適當的固態含碳材料、含氧氣體、及流體化氣體。 參照圖式,將固態進料(即鐵礦細粉和煤)、氧及流體化 1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 ]丨7638 1379911 氣體供給至圖中所示之容器3,並於容器中建立一流體化 床。 固態進料係經由延伸通過容器側壁7之固體傳送裝置諸 如螺桿進料或固體注入引入管5而供給至容器。 氧係經由具有位於向下延伸之引入管尖端1 1内之出口 的引入管9而注入至容器中,該引入管尖端11將氧於容器 之中心區域31(圖2)中向下傳送。中心區域係自容器之中 心軸朝容器壁徑向延伸。氧係經注入成具有方向在垂直與 Φ 對垂直4 0度之間之範圍内的向下流動,但在垂直至對垂直 15度之範圍内較佳。在引入管出口區域内之固體會被夾帶 於氧流中。據信在實質上向下流動之氧與實質上向上流動 _ 之流體化氣體之間的交互作用使夾帶於氧流中之顆粒接觸 到容器側壁及生成黏著物的傾向顯著地降低。 流體化氣體係經由在容器底部1 3中之一系列的風口或 噴嘴(未示於圖中)注入。 上述固體及氣體之供給係於容器之中心區域中產生流
體化氣體及夾帶固體的向上流動。逐漸地,隨固體之向上 移動,固體自流體化氣體之向上流中脫離及於中心區域與 容器側壁之間的環形區域中向下流動。此等經再循環之固 體再次被夾帶於流體化氣體之向上流中或自容器排出。此 材料於容器中之移動說明於圖2。 上述固體及氣體之供給亦於容器中產生以下反應。 煤去揮發成炭及煤揮發物分解成氣態產物(諸如Η 2及 C0),及至少部分的炭與氧反應生成C0。 13 3 ] 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Π638 1379911 鐵礦經氣態產物CO及h2直接還原成至少經部分還原之 鐵礦。此等反應依序產生(:〇2及h2〇。 部分的CO2與碳反應生成CO(Boudouard反應)。 固體及氣體(諸如炭及經部分還原之含金屬進料之顆 粒、煤揮發物、C0、及Hz)經氧之氧化,其產生熱且促進 較小經部分還原礦石顆粒與流體化床内之其他顆粒的控制 凝聚作用。 固體之相對密度及前述固體及氣體之注入,包括固體/ Φ 氣體注入之位置,導致於容器中形成反應區。此等區可為 相連。 一反應區為在引入管9之引入管尖端11之區域中之富 含碳之區1 7。在此區中,主要的反應係涉及炭、煤揮發物、 C0、及H2與氧之燃燒的氧化反應,其產生熱。 另一反應區係富含金屬之區19,於其中(a)煤經去揮發 及生成炭和煤揮發物,及(b)鐵礦細粉經C 0及Η 2至少部分
還原。 上述固體在中心區域與側壁之間之環形區域中的向下 流動促進熱自富含碳之區傳送至富含金屬之區。 此外,固體之向下流動部分遮蔽側壁而防止其直接暴露 至來自容器中心區域的輻射熱。 上述方法亦產生出氣及夾帶固體之流,其經由在容器上 段中之出口 27自容器排出。出氣流經由將固體自出氣分離 及經由固體回流管29將分離固體送回至容器而進行處 理。其後藉由包括(a )移除固體、(b )冷卻出氣、(c )移除 14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8 1379911 H2〇、(d)移除C〇2、(e)壓縮、及(〇再加熱之一系列步驟處 理出氣。其後將經處理出氣送回至容器成為部分 的流體化氣體。 上述方法產生包括經至少部分還原之鐵礦及炭的固體 流,其經由容器底部中之出口 2 5自容器排出。固體流可經 由將經至少部分還原之鐵礦及一部分的其他固體分離而進 行處理。亦可將自產物流分離出之其他固體(主要為炭)送 回至容器作為製程中之一部分的固體進料。經至少部分還 ® 原之鐵礦視需要經進一步處理。舉例來說,可將經至少部 分還原之鐵礦供給至以熔融浴為基質之熔煉容器及熔煉成 熔融鐵,例如利用諸如所謂「Η 1 s in e 1 t製程」的方法。 一 如前所指,本發明係於申請人為發展C I R C 0 F E R技術以 直接還原鐵礦而進行之持續研究計畫的過程令進行。研究 計畫包括在申請人之3 5 0毫米直徑及7 0 0毫米直徑領試工 廠(p i 1 〇 t p 1 a n t)設置上進行的一系列領試工廢試驗。
以下論述係集中於在7 0 0毫米直徑容器領試工廠上的研 究工作。 領試工廠包括圖1及2所示類型之裝置。領試工廠係以 循環流體化床在大氣壓力下操作。容器之高度為1 0 . 7米。 容器上段之高度大約為8. 9米及内徑為700毫米。容器下 段之高度大約為1 . 8米及内徑為5 0 0毫米。此1 . 8米之高 度包括流體化欄柵及在5 0 0毫米直徑與7 0 0毫米直徑段之 間之過渡段的高度。容器係經耐火材料襯裡。 經由使出氣連續通過3個串聯連接的旋風機,處理來自 1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 8 1379911 容器之出氣,以移除夾帶固體。第一個旋風機(旋風機π 接受直接來自容器之出氣。經由設置供壓力密封用之密封 罐將於旋風機中分離之固體送回至容器。第二個旋風機(旋 風機2 )接受來自旋風機1之出氣。經由固體之直接回流(即 沒有密封罐)將於此旋風機中分離之固體送回至容器。第三 個旋風機(旋風機3 )接受來自第二個旋風機(旋風機2 )之 出氣。經旋風機3分離之固體將不送回至容器。
於利用三個旋風機分離固體後,進一步利用徑向流動滌 氣器處理出氣,其進一步自出氣移除固體。利用增稠器濃 縮此等固體,然後使其通過桶式濾機以產生較稠的污泥。 然後利用管冷卻器處理離開徑向流動滌氣器之出氣,該 管冷卻器係經由使其冷卻至在1 0 - 3 0 °C之範圍内而操作, 以使出氣脫水。於利用管冷卻器處理後,將出氣燃燒。 在測試之起始階段中利用空氣使流體化床流體化,且稍 後利用氮及氫氣之混合物使其流體化。由於未提供製程出 氣之處理及再循環(例如,C 0 2移除及壓縮),因而無法將 其送回至容器中作為流體化氣體。在此方面,使用氫氣以 模擬使用經處理出氣作為流體化氣體的效果。 概言之,研究工作展示以下結果: 利用氧注入之煤基流體化床還原方法之概念產生具至 多78%之金屬化程度的經還原產物。 將氧注入至於床中具至多4 2 %金屬鐵之流體化床中及/ 或其附近呈現可行,而不會生成黏著物。 在於產物中至多48 %之金屬鐵載入量下,同時還原鐵礦 1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 ] 17638
1379911 及部分燃燒煤作為單一床容器中之能量 由於希望將氧化熱傳回至床中,同時 至最小,因而容器中之氧引入管的位置 試的條件,4米的位置恰當。 高填B r 〇 c k m a η鐵礦被成功地流體化Z 過量的塵粉。(Brockman礦石係可購自Η Ltd,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之易名 實驗計畫之目的: 主要目的係要以高填Brockman礦石( A t ho 1煤達成穩定操作顯著量的時間。 計畫係要使氧引入管位於容器之低位 (未示於圖中)上方1 · 9米)而以低鐵礦連 至多2 0 % )操作兩天。目標接著係要使氧 置(在分佈器板上方3 · 8米)而以高礦石 多70%)操作三天。 開機: 於2003年12月9日上午6時,逐漸 為床材料之7 0 0毫米容器(以下亦稱為 驗。一旦達到標的溫度,則將煤及氧於· 至容器中。將氧速率提高至105 Nm3/· 係在3 0 0 - 4 5 0公斤/小時之範園内。 以煤及氧操作,10/12/03-11/12/03 在日期10/12/03,以煤、空氣及氧進 平順,系統相當快速地穩定,且容器維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8 的概念呈現可行。 使鐵再氧化程度減 相當重要。對於測 I還原,而未產生 amersley Iron Pty 卒西澳鐵礦。) -3毫米)及Blair 置(在分佈器板 L料(於產物出料中 引入管位於上方位 進料(於產物中至 加熱使用氧化鋁作 ’ C F B」)而開始試 •午3時50分引入 、時,同時煤速率 行操作。操作相當 持其900-930t之 J7 1379911 溫度,而未發生任何問題。 此期間内的標準操作條件如下。
C F B溫度:底部9 3 0 °C及頂部9 0 0 °C 流體化氣體流率:1 4 0 N m1 /小時(N 〇及3 0 0 N m1 /小時 (空氣)
CFB 壓降:80-140 毫巴(mbar) 氧流率:至多1 0 0 N m1 /小時 N2遮蔽氣體流率:30 Nm1/小時 煤進給速率:340-450公斤/小時 結果之概要如下: 床出料速率:100-160公斤/小時 旋風機3出料:1 0 - 1 4公斤/小時 出氣分析 C0/C02 12.8/8. 7=1.47 %h2 7. 6 %ch4 0. 7 排出產物乾淨,其僅有一些看來像是殘留耐火材料之+ 2 Φ 毫米的小塊。產生塵粉合理地低,對最終旋風機出料記述, 其為出料之< 1 0 %。 以鐵礦(1 0 - 1 4 0公斤/小時)、煤及氧(引入管高度2米) 操作,1 0 / 1 2 / 0 3 - 1 2 / 1 2 / 0 3 10/12/03 22:00-11/12/03 06:00:鐵礦為 10 公斤 / 小 時 於2003年12月10日下午10時將鐵礦(<3毫米)以10 公斤/小時之速率引入至進給系統中。亦將氫以20 Nm1/ 18 1 i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8 1379911 小時之速率引入至流體化氣體中,以模擬使用經處理出氣 作為流體化氣體。操作平順,床的Δ P維持於約1 0 0 - 1 2 0 毫巴,且溫度分佈於床的底部和頂部之間僅具有1 0 °C之範 圍。
產物出現細粉,而無任何黏著物或凝聚物的跡象。然 而,當篩選產物(於2毫米下)時,發現一些較大的鱗片型 材料,但其僅佔總產物的極小比例。鱗月似乎係由灰/炭 所組成,且其可能會形成於容器壁或容器中之分佈器板上。 此期間内的標準操作條件及結果如下。
C F B溫度:底部9 3 0 °C及頂部9 0 0 °C 流體化氣體流率:3 5 0 N m3 /小時(N z)及2 0 N m3 /小時 (H〇 CFB壓降:100-130毫巴 氧流率:1 0 0 - 1 1 5 N m3 /小時 N 2遮蔽氣體流率:3 0 N m3 /小時 煤進給速率:280-360公斤/小時 鐵礦進給速率:1 0公斤/小時 結果之概要如下: 床出料速率:125公斤/小時 旋風機出料:1 5公斤/小時 出氣分析 CO/COz 10.3/9.7=1.06 %h2 9. 2 %ch4 2.0 11/12/03 06:00-11/12/03 12:00:鐵礦為 20 公斤 / 小 1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8 1379911 生 於2003年12月11日上午6時將鐵礦進給速率提高至 •20公斤/小時直至2003年12月11日上午12時為止,且 亦將氫氣速率提高至4 0 N m3 /小時》操作持續平順而無任 何不順。容器床壓力係維持於約8 0 - 1 0 0毫巴,且溫度分佈 於床的底部和頂部之間僅具有1 0 °C之範圍。 產物之外觀持續良好,而無任何黏著物或凝聚物的跡 象。如前,唯一的例外為鱗片型材料的零散物件,其看來 _係由灰/炭所組成.。 此期間内的標準操作條件及結果如下。
C F B溫度:底部9 5 2 °C及頂部9 4 0 °C 流體化氣體流率·· 3 5 0 N m3 /小時(N 2 )及4 0 N m3 /小時 (H2)
CFB壓降:80-100毫巴 氧流率:1 1 2 N m3 /小時 N 2遮蔽氣體流率:3 0 N m3 /小時 煤進給速率:4 3 0公斤/小時 鐵礦進給速率:20公斤/小時 結果之概要如下: 床出料速率:1 2 5公斤/小時 旋風機3出料:1 5公斤/小時 出氣分析 C0/C02 11. 5/9. 6=1. 2 %h2 14.1 %ch4 2. 6 2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8 1379911 產物分析:(1 1 / 1 2 / Ο 3 Ο 9 : Ο Ο ) 質量% Fe(T) rt 2 τ F e Fe° %金屬化 磁性 9 58.2 15.5 42.35 72. 8 非磁性 9 1 1 . 74 11/12/03 12:00-12/12/03 06:00:鐵礦為 40 公斤 / 小 時
於2003年12月11日上午12時將鐵礦進給速率提高至 4 0公斤/小時並以此速率操作直至2 0 0 3年1 2月1 2日上 午6時為止,同時將氫氣速率維持於40 Nm3 /小時及煤速 率大約為3 6 0 - 4 2 0公斤/小時。操作持續平順而無任何不 順,且鐵產物出料經高度金屬化。產生塵粉亦低,其為來 自最終旋風機(即旋風機3 )之總出料的低於1 0 %。容器床 △ P係維持於約9 0 - 1 3 5毫巴,且溫度分佈於床的底部和頂 部之間具有低於1 0 °C之範圍。 結果 產物之外觀持續良好,而無任何黏著物或凝聚物的跡 暴象。 此期間内的標準操作條件及結果如下。
C F B溫度:底部9 5 3 °C及頂部9 4 1°C 流體化氣體流率:3 7 0 N m3 /小時(N 〇及4 0 N m3 /小時 (H〇 CFB壓降:98-130毫巴 氧流率:1 1 3 N m3 /小時 N 2遮蔽氣體流率:3 0 N m3 /小時 2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Π638 1379911 煤進給速率:4 2 6公斤/小時 鐵礦進給速率:40公斤/小時 結果之概要如下: 床出料速率:1 9 0 - 2 1 0公斤/小時 旋風機3出料:1 5 - 2 0公斤/小時 出氣分析 CO/COa 9.9/11.4=0.87 % Η 2 12.9 %ch4 2. 9 產物分析:(1 1 / 1 2 / 0 3 ) 質量% Fe(T) Fe2i Fe° %金屬化 產物中i%Fe° 11/12/03 15:00 磁性 30 74. 38 14. 59 57. 44 77. 2 25.8 非磁性 70 4. 95 11/12/03 19:00 磁性 34.8 71. 56 19. 33 50. 75 70. 9 26.8 非磁性 65. 2 2. 98 11/12/03 23:00 磁性 27.4 66.4 20. 22 45. 66 68.8 21. 1 非磁性 72. 6 4. 03 12/12/03 02:00 磁性 24. 6 67. 1 22. 1 42. 53 63.4 19. 7 非磁性 75. 4 4.3 12/12/03 06:00 磁性 19. 6 68. 86 22. 55 43. 48 61.8 15. 7 非磁性 80.4 2. 73
所達成之高金屬化(7 〇 - 7 7 % )顯示氧引入管(即使係於其 之1.9米位置處)未穿透太遠至床之底部,且於床内有良好 的隔離。床的下部富含鐵。床的較高部分富含碳,且其與 氧引入管交互作用產生熱,且此熱接著經由將固體再循環 至床之下部而傳送回到床中。出氣中之低的CO / C〇2比顯 示達成高後燃燒,且能量值傳回至床中,同時於產物出料 中維持高金屬化程度。 產物中之鐵含量及金屬化程度顯示7 0 0毫米容器可以氣 化模式以至多2 0 - 2 5 %之金屬鐵含量操作,而不會有任何關 於黏著物的問題。此係一項顯著的成就。 2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丨17638 1379911 氣引入管檢查(12/12/03) 將引入管自700毫米容器取出並於日期12/12/03進行 檢查。 總言之,引入管乾淨。水冷卻管以及噴嘴尖端沒有任何 材料累積的跡象。 將引入管重新設置於容器中之較高位置處(即在分佈器 板上方3 . 8米)。以煤及氧重新開始容器,然後一旦穩定後 再引入鐵礦及氫。
以鐵礦(1 1 0 - 2 0 0公斤/小時)、煤及氧(引入管4米高度) 操作:1 3 / 1 2 / 0 3 - 1 6 / 1 2 / 0 3 13/12/03 06:00-13/12/03 12:00:鐵礦為 110 公斤 / 小時 概述: 於2003年12月13日上午6時25分將鐵礦進給速率逐 步提高至1 1 0公斤/小時並以此速率操作直至2 0 0 3年1 2 月1 3日上午1 2時為止,同時亦將氫氣速率於2小時期間 内逐步提高至110 Nm3/小時。煤速率大約為360-400公 斤/小時。操作持續平順而無任何不順,且來自容器之鐵 產物出料至多7 8 %經金屬化。產生塵粉亦低,其為來自最 終旋風機(即旋風機3 )之總出料的< 1 0 %。容器床△ P係維 持於約9 0 - 1 3 5毫巴,且溫度分佈於床的底部和.頂部之間具 有低於5 °C之範圍。 將引入管高度自1 . 9米提高至3. 8米似乎並不會影響床 溫度分佈。事實上,溫度分佈自頂部至底部低於5 °C 。 2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 ] 7638 1379911 結果: 產物之外觀持續良好,而無任何黏著物或凝聚物的跡 象。 此期間内的標準操作條件及結果如下。
C F Β溫度:底部9 5 3 °C及頂部9 5 l°C C F B流體化氣體流率:於8 6 0 °C下1 0 N m3 /小時(N 2), 於 7 4 0 °C 下 1 1 0 N m3 / 小時(N 2),於 6 8 0 °C 下 1 8 0 N m3 / 小 時(N2),及於 860 °C 下 110 Nm3 / 小時(H〇
CFB壓降:80-100毫巴 氧流率:1 1 0 N m3 /小時 N 2遮蔽氣體流率:3 0 - 4 0 N m3 /小時 煤進給速率:360-400公斤/小時 鐵礦進給速率:1 1 0公斤/小時 結果之概要如下: 床出料速率:162公斤/小時 旋風機3出料:1 6公斤/小時
出氣分析
溫度分佈。此顯示即使係使氧引入管在3 .· 8米位置,固體 再循環分佈係使得可將足夠的熱傳送回到床底部中。 24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冬09/9411兀38 1379911 容器及旋風機中之溫度分佈顯示對於鐵礦進給速率增 加直至1 1 0公斤/小時可能沒有產生塵粉的增加。來自最 终旋風機之出料相對於容器亦未顯著地改變。此顯示鐵礦 的分解程度不如預期,或所產生之任何細粉於氧引入管之 向溫區域中再凝聚。 1 3 / 1 2 / 0 3 1 2 : 0 0 - 1 6 / 1 2 / 0 3 0 5 : 0 0 :鐵礦為 1 2 0 - 2 3 0 公 斤/小時 概述:.
對於自13/12/03 17:00至15/12/03 12:00之此操作的 第一期間,操作速率大約為1 2 0公斤/小時之鐵礦進料。 此包括沒有進料的干擾期間。最終期間係以大約2 3 0公斤 /小時之鐵礦進料操作。 利用2 3 0公斤/小時鐵礦進給速率之操作平順沒有任何 不順,且來自C F B之鐵產物出料係自4 8 %至7 8 %經金屬化。 產生塵粉亦低,其為來自旋風機3之總出料的< 1 0 %。容器 床Δ P係維持於約8 0 - 1 0 0毫巴,且溫度分佈範圍現於床的 底部和頂部之間增加至約20 °C 。 在2 0 0公斤/小時之較高鐵礦進給速率下操作容器使 C F B溫度分佈之範圍增加,其中床之底部現較床中間冷至 至多2 0 °C。在較高鐵礦進給速率下金屬化程度亦較低,但 其仍在60-80°/。之金屬化範圍内。 結果: 產物之外觀持續良好,而無任何黏著物或凝聚物的跡 象0 2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8 1379911 此期間内的標準操作條件及結果如下。 CFB溫度:底部9 4 7 °C及頂部9 6 0 °C FB氣體加熱器溫度:740 °C及615°C主加熱器 C F B流體化氣體流率:於8 4 0 °C下2 0 N m3 /小時(N 2), 於 7 4 0 °C 下 1 0 0 N m3 / 小時(N 2),於 6 1 5 °C 下 1 8 5 N m3 / 小 時(N2),及於 840 °C 下 140 Nm3/ 小時(H2) CFB壓降:83-96毫巴
氧流率:11 3 N m3 /小時 N 2遮蔽氣體流率:3 0 - 4 0 N m3 /小時 煤進給速率:3 8 0公斤/小時 鐵礦進給速率:2 0 0公斤/小時 結果之概要如下: 床出料速率:227-286公斤/小時 旋風機3出料:1 8 - 2 4公斤/小時 出氣分析(15/12/03 04:00) C0/C02 11/10.4=1.06 %h2 16.5 %ch4 1 . 4 2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 %38 1379911
產物分析:(1 3 - 1 5 / 1 2 / Ο 3 ) 質量% C(T) Fe(T) Fe2i Fe° %金屬化 13/12/03 17:00 磁性 40. 2 - 75. 55 22. 1 51. 37 68. 0 非磁性 59. 8 - 8. 11 13/12/03 20:00 磁性 54. 2 1.8 78. 35 15. 33 61. 18 78. 1 非磁性 45. 8 80. 3 5. 03 13/12/03 17:00 旋風機3出料 12. 89 2. 73 2. 47 19. 2 13/12/03 20:00 旋風機3出料 15. 74 3. 12 6. 67 42. 4 15/12/03 02:00 磁性 51. 3 - 78. 85 19. 6 58. 87 74. 7 非磁性 48. 7 - 7. 29 15/12/03 05:00 磁性 57. 2 - 77. 44 17. 27 57. 65 74.4 非磁性 42. 8 - 4. 55 15/12/03 07:00 磁性 62.8 0. 9 76. 93 17. 38 58. 43 75. 9 非磁性 37. 2 72. 5 11. 25 15/12/03 02:00 旋風機3出料 20. 29 7. 77 5. 38 26. 5 15/12/03 05:00 旋風機3出料 21. 73 7. 69 6. 28 28. 9 15/12/03 12:00 磁性 59. 2 - 76. 9 18. 1 56. 6 73. 6 非磁性 40. 8 — 31. 0 4. 7 22. 0 70. 9 15/12/03 16:00 磁性 62. 7 1.9 73. 6 32. 5 36. 0 48. 9 非磁性 37. 3 53. 6 27. 6 8.4 13. 2 48. 0 15/12/03 22:00 域性 59. 6 - 71. 5 28. 0 39. 0 54. 5 非磁性 40. 4 - 20. 4 3. 9 11.0 54. 0 16/12/03 02:00 磁性 53. 3 - 74. 1 26. 8 43. 5 58. 7 非磁性 46. 7 - 13. 7 3. 7 2. 8 20. 1 16/12/03 04:00 磁性 62. 7 1.6 74. 4 29. 5 40. 0 53. 8 非磁性 37. 3 63. 8 16. 8 5. 7 5. 4 32. 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7638 27
1379911 在高鐵礦進給速率(2 Ο 0公斤/小時)下,來自容 料顯著地增加,而來自最終旋風機之出料僅輕微地 然而,來自最终旋風機之出料相對於容器似乎並未 進一步觀察到出料中之<0.1毫米之細粉量較進料ΐ < 0 . 1毫米之細粉量低。此顯示鐵礦的分解程度不如 或所產生之任何細粉於氧引入管之高溫區域中再凝 於在較高的鐵礦進給速率下在整個旋風機系統中沒 的溫度增加,因而在整個旋風機中的溫度分佈亦支 ® 果。在高鐵礦進給速率期間產物金屬化程度維持於 之範圍内,同時產物出料具有至多4 8 %之金屬鐵。 氣引入管及容器檢查(16/12/03及19/12/03) 將引入管自700毫米容器取出,並於16/12/03 檢查。總言之,引入管相當乾淨。水冷卻管具有一 料塗層,而噴嘴尖端則相當乾淨。累積的性質(薄片ί 顯示其將不會導致任何操作問題。 鐵分佈及凝聚 使用作為流體化床進料之Brockman礦石樣品的 示大約1 0 . 6 %低於4 5微米之細粉含量。預期此等單 來自旋風機3之輸出或以增稠器污泥出現。由於Βι 礦石的易碎特性,因而預期在加工過程中將會產生 細粉。因此,預期經由旋風機3離開系統之鐵單元 比將超過1 0 . 6 %。 經觀察到輸入至流體化床之鐵單元的大約7 %以ί 風機3之直接輸出(大約4 %)或以來自徑向流動滌氣 3】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8 器之出 增力口 。 改變。 '之 >預期, 聚。由 有顯著 持此結 68-78% 曰進行 薄的材 丨大且薄) 分析顯 元係以 〇 c k m a η 額外的 的百分 艮自旋 器之輸 28 1379911 出(大約3 % )經由旋風機3排出。分析來自流體化床之主產 物輸出顯示在製程内存在凝聚機構。此機構看來主要係較 小顆粒(典型上係小於1 0 0微米之顆粒)彼此凝聚及與較大 顆粒凝聚。 可對圖1及2所示之本發明之具體例進行許多修改,而 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本發明參照附圖作進一步說明,其中:
圖1係利用根據本發明方法之一具體例直接還原含金屬 材料之裝置的圖式,其說明利用本方法於圖示容器内形成 之反應區;及 圖2係與圖1所示相同的基本圖式,其說明由本方法所 產生之固體及氣體於容器中之移動。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3 容 器 5 固 體 注 入 引入管 7 容 器 側 壁 9 引 入 管 11 引 入 管 尖 端 13 容 器 底 部 17 富 含 碳 之 區 19 富 含 金 屬 之區 25 出 口 27 出 D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117638 29 1379911 2 9 3 1 固體回流管 中心區域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9/94丨1 "7638 30
Claims (1)
1379911 {公告本] lv: m. 十、申請專利範圍 r>· 31 AUG 3 1 2012 替換本 1. 一種含金屬材料的直接還原方法,其包括將含金屬材 料、固態含碳材料、含氧氣體、及流體化氣體供給至容器 中之流體化床中及於容器中維持流體化床,將容器中之含 金屬材料至少部分還原,及將包含該至少經部分還原之含 金屬材料之產物流自容器排出, 此方法之特徵在於:
(a)於容器中之富含金屬之區中還原呈固態之含金屬材 料;(b )將含氡氣體以對垂直在正負4 0度範圍内之向下流 動注入至容器中之富含碳之區中,及藉由在氧與含金屬材 料、固態含碳材料及流體化床中之其他可氧化固體及氣體 之間之反應產生熱,及 (c)藉由固體於容器内之移動,將熱自富含碳之區傳送 至富含金屬之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以對垂直在正 負1 5度範圍内之向下流動注入該含氧氣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在容器之 下段中形成富含金屬之區及在容器之中間段形成富含碳之 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中,該中間段係在 該下段與容器之上段的中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將該含氧 氣體注入至容器之中心區域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將在流體 31 94117638 1379911 化床中之整體溫度與容器側壁之内側表面之平均溫度之間 的溫度差控制為不多於1 0 0 °c 。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將在流體化床 中之整體溫度與容器側壁之内側表面之平均溫度之間的溫 度差控制為不多於50 °C 。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含金屬 材料係為鐵礦細粉之形態,其中,該流體化床中之整體溫 度係在8 5 0 °C至1 0 0 0 °C之範圍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流體化床中 之整體溫度係至少9 0 0 °C。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該流體化床 中之整體溫度係至少9 5 0 °C 。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控制溫 度變化使其於流體化床内低於5 0 °C。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含金 屬材料係為鐵礦細粉之形態,其中,將該容器中之壓力控 制為在1 - 1 0巴(b a r ·)絕對壓力之範圍内。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方法,其中,該含金屬材 料係為鐵礦細粉之形態,其中,將該容器中之壓力控制為 在4-8巴(bar)絕對壓力之範圍内。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注入該含 氧氣體,以致於容器中有氣體之向下流動。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經由至少 一具有引入管尖端之引入管注入該含氧氣體,其中該引入 32 94117638 1379911 管尖端具有在容器之中心區域中設置於容器側壁内側之容 器中的出口 》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方法,其中該引入管尖端 係方向垂直向下。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方法,其中,該引入管之 位置,亦即該引入管尖端之出口高度,係參照選自含氧氣 體注入速度、容器壓力、供給至容器之其他進料的選擇和 量及流體化床密度的因素而決定。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方法,其中,以水冷卻至 少該引入管尖端。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方法,其中,以水冷卻該 引入管之外表面。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方法,其中,經由引入管 的中心管注入該含氧氣體。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方法,其中,以足夠的速 度注入該含氧氣體,而於引入管尖端之區域中形成實質上 無固體的區。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方法,其中,注入氮及/ 或蒸汽及/或其他適當的遮蔽氣體,並遮蔽引入管尖端出 口之區域。 2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之方法,其中,將該遮蔽氣 體以含氧氣體速度之至少60 %之速度注入至容器中。 2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將含金 屬進料、含碳材料、含氧氣體及流體化氣體供給至流體化 33 94117638 1379911 床,及利用(a)含氧氣體之向下流動,(b)與含氧氣體之向 下流動逆流之固體及流體化氣體之向上流動,及(c )在固體 及流體化氣體之向上流動外側之固體的向下流動,而維持 流體化床。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中,在向上及向 下流動固體中之固體係藉由在富含碳之區中之含氧氣體、 固態含碳材料及其他可氧化材料之間之反應所產生之熱而 力σ熱。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中,該向上及向 下流動之固體遮蔽容器之側壁,而防止受到由在含氧氣體 與固態含碳材料及流體化床中之其他可氧化固體及氣體之 間之反應所產生之韓射熱。 2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含金 屬材料係為鐵礦細粉之形態,其中,該細粉之尺寸小於6 毫米。 2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7項之方法,其中,該細粉具有 平均粒度在0. 1至0 . 8毫米之範圍内。 2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含碳 材料為煤。 3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流體 化氣體包含選自(:0及112之還原氣體。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之方法,其中,將該流體化 氣體中之Η2之量選擇為氣體中之C0及。之總體積的至少 1 5體積%。 34 94117638 1379911 3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將包含 至少經部分還原之含金屬材料之產物流自容器之下段排 出。 3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之方法,其中,該產物流亦 包含其他固體,其中,自該產物流分離出至少一部分的其 他固體。 3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3項之方法,其中,將該經分離 之固體送回至容器。
3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將來自 容器上段之包含夾帶固體之出氣流(off-gas stream)排 出。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 分離出固體。 3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 固體自出氣流分離,及將自 器,而維持循環流體化床。 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7 離出之固體送回至容器之下 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 器之出氣預熱含金屬進料。 4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9 驟之後,處理出氣,並將至 容器作為流體化氣體。 4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0 項之方法,其中,自該出氣流 項之方法,其中,藉由將夾帶 出氣分離出之固體送回至容 項之方法,其中,將自出氣分 部。 項之方法,其中,利用來自容 項之方法,其中,在該預熱步 少一部分之經處理出氣送回至 項之方法,其中,該出氣處理 35 94117638 1379911 包括 h2〇 > 42 氣處 43 金屬 中之 44 _氣體 45 外的 一步 下列之一或多者:(a)移除固體,(b)冷卻,(c)移除 (d)移除C〇2,(e)壓縮,及(f)再加熱。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或41項之方法,其中,該出 理包括將固體送回至容器中。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之方法,其中,該產物流之 化(m e t a 1 1 i s a t i ο η )為大於5 0 %,其係利用流體化氣體 還原氣體來操作。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含氧 包含至少90體積%之氧。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利用額 熔煉方法而將該經部分還原之含金屬材料熔融,並進 還原成熔融金屬。
36 94117638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AU2004902900A AU2004902900A0 (en) | 2004-05-31 | A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611980A TW200611980A (en) | 2006-04-16 |
TWI379911B true TWI379911B (en) | 2012-12-21 |
Family
ID=34968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4117638A TWI379911B (en) | 2004-05-31 | 2005-05-30 | A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38766B2 (zh) |
EP (1) | EP1756324B1 (zh) |
JP (1) | JP4785840B2 (zh) |
CN (1) | CN100564555C (zh) |
AT (1) | ATE452213T1 (zh) |
BR (1) | BRPI0511709B1 (zh) |
CA (1) | CA2566322C (zh) |
DE (1) | DE602005018349D1 (zh) |
EA (1) | EA009672B1 (zh) |
ES (1) | ES2338341T3 (zh) |
NZ (1) | NZ551518A (zh) |
PL (1) | PL1756324T3 (zh) |
TW (1) | TWI379911B (zh) |
UA (1) | UA85509C2 (zh) |
WO (1) | WO2005116280A1 (zh) |
ZA (1) | ZA2006095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393168B1 (it) * | 2008-09-08 | 2012-04-11 | Senneca | Impianto e processo per combustione di tipo "looping" di solidi carboniosi |
JP5947277B2 (ja) * | 2013-12-11 | 2016-07-06 |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株式会社 | 部分還元鉄製造装置 |
EP2905345A1 (de) * | 2014-02-10 | 2015-08-12 |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 Pneumatische Erzchargierung |
EP4158074A4 (en) * | 2020-05-29 | 2024-05-01 |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Pty Limited | DIRECT REDUCTION IRON PRODUCED WITH BIOMAS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759490A (fr) * | 1969-11-28 | 1971-04-30 | Nippon Kokan Kk | Procede pour introduire par soufflage un gaz dans un lit fluidise |
US4084958A (en) * | 1974-05-20 | 1978-04-18 | Stora Kopparbergs Bergslags Aktiebolag | Method of reducing finely grained material containing iron oxides in a fluid bed |
SE419129B (sv) * | 1979-05-29 | 1981-07-13 | Stora Kopparbergs Bergslags Ab | Anordning for reduktion av finfordelat jernoxidhaltigt material i en cirkulerande flytbedd |
SE429898B (sv) * | 1980-01-16 | 1983-10-03 | Stora Kopparbergs Bergslags Ab | Sett att forhindra pakladdning vid reduktion i flytbedd av finfordelat metalloxidhaltigt material |
JPS56108090A (en) * | 1980-01-31 | 1981-08-27 | Kawasaki Steel Co | Gas blowinggin nozzle for heat medium particle circulation fluid layer |
US4930757A (en) * | 1989-10-02 | 1990-06-05 | Cominco Ltd. | Tuyere for metallurgical vessels |
FI92223C (sv) * | 1992-01-24 | 1994-10-10 | Ahlstroem Oy | Förfarande för reduktion av metalloxidhaltigt material i fast fas |
DE4307484A1 (de) * | 1993-03-10 | 1994-09-15 | Metallgesellschaft Ag | Verfahren zur Direktreduktion von eisenoxidhaltigen Materialien mit festen kohlenstoffhaltigen Reduktionsmitteln |
FR2703070B1 (fr) * | 1993-03-26 | 1995-05-05 | Lorraine Laminage | Installation de réduction du minerai de fer utilisant un lit fluidise circulant munie d'un dispositif de réglage du débit de matières solides. |
US5560762A (en) * | 1994-03-24 | 1996-10-01 | Metallgesellschaft Ag | Process for the heat treatment of fine-grained iron ore and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heat treated iron ore to metallic iron |
US5542963A (en) * | 1994-09-21 | 1996-08-06 | Sherwood; William L. | Direct iron and steelmaking |
US5810905A (en) * | 1996-10-07 | 1998-09-22 | Cleveland Cliffs Iron Company | Process for making pig iron |
JPH10280021A (ja) * | 1997-04-09 | 1998-10-20 | Nippon Steel Corp | 粉状酸化物の循環流動還元装置 |
JPH11131118A (ja) * | 1997-10-31 | 1999-05-18 | Nkk Corp | 予備還元炉 |
AU3270900A (en) * | 1999-02-05 | 2000-08-25 | Mannesmannrohren-Werke Ag | Blow form for shaft furnaces, especially blast furnaces or hot-blast cupola furnaces |
-
2005
- 2005-05-20 ES ES05746507T patent/ES2338341T3/es active Active
- 2005-05-20 DE DE602005018349T patent/DE602005018349D1/de active Active
- 2005-05-20 PL PL05746507T patent/PL1756324T3/pl unknown
- 2005-05-20 EA EA200601979A patent/EA009672B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5-20 CA CA2566322A patent/CA2566322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5-20 EP EP05746507A patent/EP1756324B1/en active Active
- 2005-05-20 AT AT05746507T patent/ATE452213T1/de active
- 2005-05-20 NZ NZ551518A patent/NZ551518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5-20 WO PCT/EP2005/005472 patent/WO2005116280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5-20 US US11/569,736 patent/US8038766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5-20 JP JP2007513761A patent/JP478584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5-20 UA UAA200612409A patent/UA85509C2/ru unknown
- 2005-05-20 BR BRPI0511709A patent/BRPI0511709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5-20 CN CNB2005800177477A patent/CN10056455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5-30 TW TW094117638A patent/TWI37991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
- 2006-11-17 ZA ZA200609570A patent/ZA200609570B/en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2005018349D1 (de) | 2010-01-28 |
JP2008501072A (ja) | 2008-01-17 |
CN100564555C (zh) | 2009-12-02 |
NZ551518A (en) | 2010-02-26 |
PL1756324T3 (pl) | 2010-07-30 |
EP1756324A1 (en) | 2007-02-28 |
JP4785840B2 (ja) | 2011-10-05 |
BRPI0511709B1 (pt) | 2015-09-15 |
TW200611980A (en) | 2006-04-16 |
CA2566322A1 (en) | 2005-12-08 |
EP1756324B1 (en) | 2009-12-16 |
US20080196549A1 (en) | 2008-08-21 |
ATE452213T1 (de) | 2010-01-15 |
BRPI0511709A (pt) | 2008-01-08 |
ZA200609570B (en) | 2008-05-28 |
EA200601979A1 (ru) | 2007-06-29 |
US8038766B2 (en) | 2011-10-18 |
EA009672B1 (ru) | 2008-02-28 |
CN1961087A (zh) | 2007-05-09 |
CA2566322C (en) | 2013-08-20 |
WO2005116280A1 (en) | 2005-12-08 |
UA85509C2 (ru) | 2009-01-26 |
ES2338341T3 (es) | 2010-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450057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металлосодержа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до продукта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 |
TWI379910B (en) | A direct reduc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 |
TWI379911B (en) | A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 |
TWI379909B (en) | A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 |
RU2192476C2 (ru)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горячего 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ого газа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руды металла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WO2010028459A1 (en) | Direct reduction | |
AU2005248041B2 (en) | A direct reduc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 |
AU2005248040B9 (en) | A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 |
AU2005248042B2 (en) | Direct reduction process using a single fluidised bed | |
NZ546643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metal-oxygen compoun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