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41904B -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 Google Patents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41904B
TWI341904B TW094117337A TW94117337A TWI341904B TW I341904 B TWI341904 B TW I341904B TW 094117337 A TW094117337 A TW 094117337A TW 94117337 A TW94117337 A TW 94117337A TW I341904 B TWI341904 B TW I3419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asing
groove
end plate
plate portion
outer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7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40343A (en
Inventor
Hideki Kuwabara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homps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588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6554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844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3918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homps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Thomps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40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40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1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19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e.g. a carriage or part thereof, provided between the legs of a U-shaped guide rail or track

Description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直線運動導引單位,由 在該導轨上相對移動之滑;ΐ i 【先前技術】 也入ΐΐ來’直線運動導引單位,在半導體製造穿署々 圓滑的往復運動等性能。最近,直55以5;超小型、 =而要求構成直線運動導=之 而且;量孔組=等,件ί 等,不需外殼。即直線運動導引;位二置以 在導執上輕快樞動導弓)尤”為了超小型,㈣滑件可 -對重直線運動導引單位’其導執係由 申往。關ϋ部加以連結的底部所構成,而提出專利 包括大部份= :供安裝在 途徑運動導引單位形成的構造是’把形成轉向 形成螺孔不可因此用於外殼兩端面’故在外殼非 因此,在外忒淬火步驟之前必須預先形成螺 1341904 ’欲形成超小型直線運 其= 直線運動3導引單位。該 殼,=外f件安裝於夕卜 構成跨越直線導執移動之銘备 弟一”二個構件, 連結部份。第二構件係金屬J 向外y部之 鬼兩聊部份左右細同;^件;
1341904 另外上述直線運動導引裝置為 端面形成螺孔。因此,上诚亩始干们不伤的 動導引單位同樣,構造動:引裝置和上述直線運 工、組合等均困難 困難,而且要形成超小型,加 再者,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已知將且有 由環形轉動體單位在導執上私:導執,、左 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導架加以組合。該 « Ϊ 二:成導架用外殼,把導架構件及其個別轉S 板,,·且α於其位置決定空間而組成㈤^ 第2936166號公報)。 α ^兄tj明專利 有線運動導引裝置由於在導架用的外殼,設 f _空間’故構成複雜而麻煩,而且 要I成超小型日吁’加工、組合等均 【發明内容】 在於解決上述課題’與本巾請人之特開 直^Tiit揭示直線運動導引單位相較,提供一種 二^運動ί引早位’可構成簡化而且更為小型化之相對應極 :上構造型式,以高度雜,可_運動,而且可以高精-度 、迷移動’在導軌上移動之滑件由外殼,以及取代端蓋的 厂構件和第,構件,共三個構件所構成 ,減少組件數,對外 ί f,螺絲等α,而是以第—構件和第二構件把外殼夾持成固 疋狀態,只將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以套合、貫串 點著、螺合等結合機構,加以固定。 垃接 本發明直線運動導引單位包括:導執,具有在縱向延伸 ^對第-轨道溝;滑件,具有第二軌道溝,可相對於該導 移動:且與該第—執道對立;以及複數魏體,轉動 :亥第-軌道溝和該第H冓形成之負載通路;該滑件為 邊轉動體循環,-端具有分別與該負載通路兩端連通之二 ⑧丨 1341904 對轉向通路,和與該一對轉向通 其特徵為: 端連通之迴轉通路, 該滑件包括外殼’由該第二 的第一迴轉通路所形成;第—構件,道溝和形成該迴轉通路 s亥轉向通路,延伸跨越該外殼之 v、有轉向通路面,形成
道溝的兩端連通;以及第二構件,t面間’分別與該第二軌 向通路面互動,形成該轉向通路,’ ς有轉向通路溝,與該轉 第一迴轉通路溝互動,形成該迴轉通3第二迴轉通路溝,與該 該外殼以位於一侧的該第 二構件,夾持成固定狀態,僅以 和位於另一側的該第 結合機構彼此固定。 ^第—構件和該第二構件為 的部份彼此套合機構件和該第二構件 少一部份加以轉,或第二構件的密接部份至 之螺絲、轉或貫串構件。"再 第二構件加以固定
讀第-構件和該第二構件任構之套合,係由 另一所形成套合部而成之銘 ^套5穴部而成之銷,和 ^ °s 形之_ ’包括相對於該縱向延伸 軌道㈣以—麟造辆之底部,該第一 ί':,成與—部對立之内側面。 〜套:ί該—面兩側沿該縱向分別延伸之-對第 成之ί二卷人、* =另一面兩側沿縱向延伸在一對袖部間形 合瀵,:ΐ;ί:則述第一構件的第-連結部套入該第-套 形成該第:迴路;構第部套入該第二套合溝,且 岛。 °亥第一執道溝即分別形成該外殼之外側 ⑧, 8 面,ϋί:構件包括一對第-端板部,具有前述轉向通路 第一康ir述外殼兩端,形成前述轉向通路;以及〆對前述 卩,在該第一端板部以一體構造在該第一端板部間 成外殼之該第—套合溝;該第—端板部之端面形 成固第二構件用之該鎖或該銷孔。 柄邱ιίΐΐ構件包括—對第二端板部,在配置於該第一端 與該第一構件的該銷或該銷孔對立位置,形成 、千口用之该銷孔或該銷;以及本體部,在該第 轅= —體構造在該第二端板部間延伸;該本體部包括 接續該第二端板部,於該外殼的端面位置,形 ϊίϋΓ通路之該轉向通路溝;以及該第二連結部,於 “第丄以、3延伸’形成該第二迴路溝’且套人該外殼之 導1i係於縱向兩側面形成該第—轨道溝,該外 細定狀 ΤΐΐΑϊ1置奴對魏猜絲㈣孔。 轨·第,跨越該導 开套=沿=延伸之第二構件的第二外二迴路溝 ^成衫-套&溝’而該第二轨道溝則形成於該凹部之= 兩端再件包括一對第-端板部,位於該外殼之 =該匕r二;第構=通=-部份;以及 殼-端板部和該第-外框部’從該外 二構件用之銷或鎖板部之端面,形朗設於該第 部兩第二端板部,配置於該第-端板 於該第-構件爛孔或::一 ίΐίϊΐϊ:「體構造在該第二端板部間延伸,二該: :外二二s溝’該第二外框部具有轉向通路部,使^第 之端面,且形成該轉= ;:相=該二 形成從料辑喊路部間, 和該導=;該外殼兩側形成該第-套合溝 的剛性’該鳄部以該第一構件的該第一外以 t第二外框部鱗,喊成該第—外框部和 <^第一外框。卩不致於從該鍔部的側面突出。 第一 5ί、ϊί動[早Ϊ由於上述構造’其滑件係以外殼、 杜叙構件,共三個構件(轉動體除外)極少之址 件數構成’故構造簡單’外殼以第—構件和 二僅?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的結合機構-次;且合作 ,即可同時將第三構件加以固定,而又能 ==剛性’又不會發生組合的積算誤差,可以高精密度 is ,使滑件可㈣於導麟順且高精度往復 移動,能夠咼精度順利相對應機器等之樞動。 【實施方式】 兹參照關說明本發明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之實施例。此 ⑧ 10
i線,ί導!I單位可組合於半導體製造裝置、各種組八裝 機器、測定裝置、醫療機器、微型機 G 2各種裝置之樞動部,加以利用,特別發揮超4 ^ 剛性、滑順運動、高度精密等性能。 -度 利姓t案直線運動料單位,係本申請人提㈣請之日木鼻 =2002_227840號公報所揭示技術5、想之進m, 造,更加小型化之相對應構成,而製作ίί展且 /月件具鬲度剛性,滑件可在莲勒 丨g 勿且 易決定滑件位置'高精 =發揮容 件係由外 一構件以及轉動體11所構成。外殼3不必像以㈣ 將單二’ _件加_定’亦可 於導軌1的側部6間凹部57内之狀態往復移動,可例 二:用於半導造裝置、各馳合裝置、測找置、醫療 性可以滑動,而構成可高精密度移動。另;;件 二固定於外定ί之螺栓貫穿螺孔、構 部。 8用之螺孔,亦不必設有凹凸等結合 此直線運動導引單位通常具有導執i,在對立側 =側面25形成-對軌道溝12 (第一執 过 料1移動,且與轨道溝12對= Μ (第—轨道溝)具有形成於兩側面17之外殼3 ;以月 道溝12和轨道溝26所形成負荷通路之軌 ίΐΐ i目,複數_所形成。滑件2在將轉動體u ί 衣、知’/、有分別與軌道通路丨5兩端連通之—對轉向通路 35 ’ 轉向通路35之另一端連通之-對迴路2〇。 巧以,形额上蓋4哺=丨;= =。曰在此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中’尤其是外/3正== 於下面50 U D Λ中3)側之上蓋,和位 為,在固定狀態僅藉)上=Ai ==態6 ”徵 ^ ^ m. 4 ρ,γ^ 缒板部)間縱向形成之套合部37。 &板。P3U第一 圖,係的七述結合機構可參見第18-20 成的銷孔,彼==之= 成於上蓋4的—對端板部4^第5_!=7 14 °銷44分別形 ====== 下蓋5可彼此裝卸自如地牢牢^銷孔丨4套合,使上蓋4和 構造,所:::4,合於銷孔14之 貫穿,而彼此固定,亦可令上/4 4/下盍5可以貫穿材料 後述上蓋4端板部41 盘4和下盍的密接部份,例如 側端面2卜以及上蓋4 2:二=板部3】之内 部份物接,或嘴-著〇=二= 341904 組件之螺絲等把上蓋4和下蓋5彼此固定,自不待言。 在此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中,導轨1形成斷面凹形的槽 狀,係由沿縱向對立延伸的一對侧部6,和將兩側部6加以 -體構成之底部7所構成,軌道溝12分細彡成於側部6對立 的内側面59,導執1於縱向相隔位置形成安裝孔48,以便固 定於基材等其他構件。導軌丨下面設訂面基準面46,而側 面形成側面基準面47。滑件2以大部份套人導轨丨側部6間 形成的凹部57之狀態’組合成沿導轨丨縱向相對移動。 ㈣ίΪ線導引單位之外殼3,係由具有剛性的金屬等 ΐϋίΐ ’ ί第4~8圖所示,具有在上面49兩側分別沿縱 的-對凹狀套合溝28 (第—套合溝),以及在下面% 中央/刀別沿縱向延伸之凹狀套合溝29 (第二套合溝)。換+ 之,外殼3在上面49側形成沿縱向 ^ ,向=溝2⑽向形成側部8,在套合溝⑶=成冓中2央8部 面5〇ϋ’在縱向兩側具有袖部1〇,袖部10間的下 ^人i ^卩9,戦沿㈣延叙套合溝29。在外2 而在外殼3的袖部1〇間之套合溝29,套入ϋ下tri)壶 結部32 $第二連結部)而構成。又,因在滑件2 、回 20 ’故外殼3的迴路溝19即於外殼3下自5〇所^套^ Ϊ if溝_成於外殼3的外側面Η,虚導轨】 ,严動,形成以球體為轉動體: 之軌道通路15。在外殼3的上斜 負何通路 ,形成做為安裝工作件等其他' 安裝面 基準面55,具有安私作件 相之上面 之文裝基準面。外殼3形成上述形狀,外殼3的兩^面他
13 1341904 第7圖所示,不但形成習知螺孔、銷孔、凹部、凸部 機構,且形成平面狀,構成可形成超小型。 σ 固定 上蓋4由合成樹脂材料製成,如第9至12圖所示,勹 -對端板部4卜形成轉向通路面23 ’構成位於外^兩= 18的轉向通路35之一部份;以及一對連結部42,與誃 部41 -體構成,並套入於在端板部41間 ,
合溝28。端板部4!之端面24,於下蓋5形;^^套 孔,在第9或10圖,則形成凸部之銷44。上蓋^肖 ,成樹脂’與上蓋4同時形成,呈—體構成之圓二又係 ^盍4所形成銷44之外形如第u圖所示,係形 狀’即具有在圓形兩側呈平面狀之缺圓平坦部45 n 缺圓部形狀’以細旨成賴之分職型形成 = 形成分開面之形狀。上蓋4的端板部41與 叙王合易 ^形成轉向,路35之部份’使轉動體u轉向。 於在後述下蓋5形成轉向通路溝34形 '由 此在以做為端板部41接合面4G的
f ’配置成加蓋於轉向通路溝34,使轉 ,=: 2。上蓋4如第9圖所示,由正而丟氺、,山上5开/成^月件 端面27和連έ士部42的下$ M ^來,以知板部41的内侧 叁X二"的下面61 ’形成嵌合凹部6〇,滑件9 3 套入狀態,以上蓋4包圍外殼3。 牛:呈 示,由平面看來,由端板部41和連 如第1f圖所 ^中央,形成給油通路38 另罢卜板 之循環通路56相通。 、隹下座5形成的轉動體11 ^盍5係由合成樹月旨材料製成,如 向通路溝34,與接續端板i 31位^^向3通^33,形成轉 丨w位於外忒3的兩端面18且做 14 1341904 為負荷通路的轨道通路15 路部33間延伸,形成迴路溝2 :轉向通 内。轉向通路部33在上 :之套合溝29 板部41下面接合面4〇 接合面30 ’與上蓋4的端 呈大約半圓升f,里寬通;ί部33形成轉向通路溝34,底部 的連結ί ^;彡成;£^轉動體U的球體稍大。下蓋5 之迴路20。下蓋5的連社^通路溝34連通 之套合溝29狀態,使盘位二3的袖部10間 内端面62,呈㈣卜/3的的轉向通路部33對立的 的導軌i側形成扣又39,、3入’下蓋5 態。 主营入導執1的執道溝12内之狀 *上Ιΐ 部31形成與上蓋4固設之銷孔或銷,位於 之鎖或銷孔對立’在第17圖中即形成 蕞4 肖孔14开》狀是兩側形成缺圓部狀態之孔形,盥上 致,惟亦可形成圓孔。在此實施例中1 社I 16圖所不,形成大約半圓形底部,做為連 ^ 32 _之外侧面形成上翹形狀,與外殼3的迴路溝19 下蓋5的端板部31形成給油口 52,與上蓋4的端板 邛41之給油通路38相通,下蓋5的本體部纪如第μ圖所 不’形成與上蓋4的給油通路38相通之給崎路53,給油 通路53與形成迴路20做為轉動體η循環通路之迴路溝% ,通。另外,在本體部63的中央如第14和丨7圖所示,在外 殼3的安裝用螺孔13對立位置,形成釋氣孔54。釋氣孔% 亦可成為與螺栓前端不相接觸之釋氣部,而形成通孔。下蓋 5的端板部31在上蓋4的銷44套入端板部31的銷孔14内 時,端板部31會彈性變形,把端板部31間之内部寬度l擴 大,套入後,端板部31恢復原狀,即完成上蓋4套合 5的作業。 ⑧ 15 di ,明滑件2之組合。滑件2係由 (一方面)把上蓋4 、=。i先,從外殼3的上面49側 並將連結部42套入於部41套合於外殼3之端面18, 從外殼3之下面5套〇 f28 ’而加以套合。其:欠’下蓋5 於外殼3之套合溝(下另方面)把下蓋5的連結部32套入 板部4丨之外端面24,套的端板部3丨即與上蓋4的端 3卜於上蓋4的銷44致。此時,下蓋5之端板部 部31即彈性變形 ,板# 31的銷孔14内之際,端板 後,端板部 上述組合步驟,外殼344 套合於下蓋5。按照 後,把轉動體11插入猶環通和^ 5固設在一起,最 體11會從滑件2脫落,故内p。完成。此時’轉動 動體1卜亦可將、骨件2 ,二5套插於導軌1同時即組合轉 2由此組合執1之娜道,滑件 :上::二^和滑件2之間隙雖不設封端劑加以密封, f可在上蓋4的端板部41和下蓋5的端板部 之間’設有配置封端_之空間,以供配置封端劑。 ,耆,參見第21-25圖說明本發明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之 施例。第二實施例之組件凡與第—實施例組件相對應 ^在> 照符號’ C字’有關各組件功能之詳細說明即從 第一貫施例的導轨1C,形成斷面u形之槽形,由—對側 部6和連結側部6之底部7所構成,惟第二實施例導轨 形成斷面大約長方形。跨越導軌1C之滑件2C,在本申請人 先前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2004-158813號中,已就^殼 3C、上蓋4C和下蓋5C詳加說明,於此僅就不同點進行說 明0 導軌1C在縱向兩側面74具有轨道溝12c (第—軌道 1341904
溝)’跨越導執1C相對移動的滑件2C,具有與轨道溝12C 對立之軌道溝26C (第二軌道溝)。導軌ic形成與第一實施 例導轨1同樣之超小型,例如寬1 mm,高2 5 mrn的超小型 形狀。滑件2C尤指具有超小型且減少組件數之構造者,係 由外殼3C、上蓋4C (第一構件)和下蓋5C (第二構件)三 個組件所構成,為了把三個組件固定’以上蓋4C和下蓋5C 把外殼3C夾持固定之狀態,在外殼3C:不用固定螺絲、螺 孔、銷孔、銷等,僅藉上蓋4C和下蓋5c即可彼此固定。 ^,上述專利申請案2004_158813號所揭示者,係上蓋和下 蓋的結合機構以彼此套合方式加以固定。 第一實知例之特徵為,上蓋和下蓋以結合機構彼此加以 固=。其結合機構就上蓋4C和下蓋5C而言,例如可以貫穿 件貫穿上蓋4C和下蓋5C加以彼此固定,就上蓋4C和下蓋 而言,亦可將上蓋4C和下蓋5C的密接部份7〇,例如上 蓋4C端板部41C的外側端面24C與下蓋5C端板部31(:的 内側端面21C,以及上蓋4C接合面4〇c與下蓋5(:接合面 30,至if 一部份加以炫接,或以粘劑加以粘著固定之。另
外’上蓋4C和下蓋5C亦可利用另設的螺絲等加以彼此固 定。 滑件2C具體例包括外殼3C,由形成執道溝况和迴路 20C的迴路溝19C (第-迴路溝)所形成;上蓋4C,由形成 位=外破3C上面49C (-方面)側的轉向通路3冗一部份 之轉向通路面23C所形成;以及下蓋5C,包括與位於外殼 3C下面5GC (另方面)側的轉向通路面23C互動,而形成 向,路35C之轉向通路溝34c,以及與迴路溝 迴路20C之迴路溝36C (第二迴路溝)。上蓋4c 外二長度與外殼3c縱向長度相當之 I销·从上盍4C之轉向通路面23形成與 ⑧ 17
Uc的轨道溝26c兩端相通。 凹部和第22圖所示,外殼3C在寬向中央部形成 在上® 越沿移動方向亦即縱向延伸之導轨1C,一方面 28c ^ 形成套合溝2i ’ μ®在m _ 5Γ ^ ^ C (弟一套合溝)’套入分別沿縱向延伸的下蓋 29C,而!。外殼3C之迴路溝19C,形成於套合溝 、溝26C則形成於凹部71的内側面58C。即外殼 兩迴料19C,形成於外殼3C的套合溝况具有之 兩迴路溝19C形成半圓狀,以便接續下側套合溝 二成迎路20C ’可順利導引轉動體11C,形成容易製作 構件之安ίϊν外殼3C上面49C ’具有安裝工作件等其他 Siii:二,形成上面基準面72 ’具有安裝工作件等 外殼3c在上側套合溝夏和下側套 口 / 之間,兩側部17C形成橫向延伸的鍔部73。外殼 兩^面18C呈平面狀,完全不設螺孔、銷孔、凹部、凸部 專固定機構’即可配置成與上蓋4C的内側端面27C密接。 山另外,第一構件的上蓋4C包括位於外殼3C兩端之一對 端板部41C (第一端板部)’以及與端板部41(: 一體構成,在 彼此對立的端板部41C間延伸之一對外框部42C (第一外框 部)。在端板部41C形成轉向通路面23C,構成轉向通路35c 之#部伤。外框部42C套入於外殼3C上側之套合溝28C, 亡蓋4C配置於外殼3C。另外,上蓋4C形成套合窗22C, 端板,41C和外框部42C在外殼3C之一面,從上面49C套 入上蓋4C。又,在端板部41C和外框部42C形成套合凹部 60C,包圍外殼3C之鍔部73 ,形成套入狀態。在端板部4ic 下面之接合面40C,呈覆蓋於下蓋5C接合面30C之狀態, ^持外殼3C的鳄部73套合於上蓋4C的套合窗22C,與上 蓋4C的端板部41C下面所形成轉向通路面23C,形成轉向 1341904 通路’與下蓋5C外框部32C的轉向通路部33C所形成轉向 通路溝34C互動。又,上蓋4C的端板部41C在其下面中央 形成,部’與外殼3C的凹部71相對應,跨越導軌1(:。、 _第二構件之下蓋5C包括彼此對立之一對端板部3ic (第 广端板部),以及與端板部31C 一體構成,在彼此對立的端 板部31C間延伸,且彼此對立之一對外框部32C (第二外框 ,)。下蓋5C之端板部31C配置成,其内側端面21C連接上 蓋4C端板部41C之外側端面24C。下蓋5C的外框部32C配 > 置成套入於外殼3C下面50C所形成套合溝29C。外框部 垂 3fC具有轉向通路面33C,兩端部位於外殼3C端面18匚,且 形成連通負荷通路1冗之轉向通路溝34c ;以及外框套合部 37C,兩端形成在隔開的轉向通路部33(:間延伸之迴路 36C,且套入於外殼3C之套合溝29c。又,下蓋5C在彼此 對立的外框套合部37C間,以及彼此對立的轉向通路部Be =,形成套合窗75,從外殼3C另一面的下面50C,套入下 蓋5C。 此直線運動導引單位在連接下蓋5C端板部31C之外框 . 部32C所形成接合面30C,與上蓋4C端板部41C下面的接
合面40C接合,同時,外殼3C的鍔部呈夾持於上蓋4C套合 • 凹巧43C和下蓋5C外框部32C間之狀態,僅將上蓋4C二 下蓋fC以結合機構彼此固定之,藉此將外殼、上蓋 和下蓋5C彼此固定。在下蓋5C的外框部32C,兩端形 向通路部33C,與上蓋4C協合形成轉向通路35C,而連结外 框部32C兩端之轉向通路部33C的外框套合部37(:,與 通路部33C —體形成。在外框部32C之外框套合部37C,形 成迴路溝36C。第二實施例中,迴路溝36C形成1/4圓形上 ,之形狀。下蓋5C的外框部32C,於外框部32對立的外框 套合部32C严4 ’以及轉向通路部33c $,形成套合窗 供外殼3C從下面套入下蓋冗。又,下蓋%在端才U ⑧ 1341904 向1路部33C之間,形成跨越導執ic 3C之凹部71相對應。 第三26 — 41圖_本發明直_動導引單位之 實可達成第—實施例同樣的技術雜,與第-ίϊϊί件達朗樣功能的組件標·樣符號,惟附加^字 =二大要包括導執1Β,在縱向兩側面 冓(第—執道溝);滑件2Β,與導執iB相 堇ν 且具有與執道溝12Β對立之軌道;冓26Β (第二軌道 溝),以及複數轉動體之球體UB,在執 t
2犯形成轨道通路之負荷通路I5B 體^盾環運動,-端具有分別與負荷通路i 2= 2一二=,以及與轉向通路35B另-端相通= 15Β,=ίΑ^ δ11Β在滑件2B組合成可在負荷通路 方面為轉向通路35B、迴路2〇β,另古而炎μ二》 35Β,所組成的無端循環通路運轉。 4轉向通路 導執1Β形成超小型的形狀,例如寬度i _ mm之尺寸。導軌1B尺寸形成 门又2.5 落接等固《於其他組件。導執1β設有安裝 二斤用下面基準面9Β和側面基準面8Β,而滑件2 ’ ^ 於對方工作件等構件,嗖有月千2Β為女裝 %。滑件2Β的基準 和側面基準面
準和側面基準面7B 盍4B和下盘5B上面或側面梢微突出之上面侧和側 %、ϋ2Β係由外殼3B、第一構件上蓋4B和第二構件下 二固組件所構成’為了將三個組件固定,以上蓋4B和 20 1341904 下蓋5B爽持外殼3B,外殼3B不用固定螺絲、螺孔 孔、銷等’藉上盍4B和下蓋5B彼此套合固定。亦即组 裝滑件2B,把上蓋4B和下蓋5B固設於外殼3B,在夕ϋ ?兩端面18Β不需要設有習知用來固定構件的上蓋/ 蓋SB之螺孔、凹凸等結合部,直接形 面1犯即可。於此雖以上蓋4B為第一構件、下蓋狀 f牛明’惟上蓋4B和下蓋5B彼此無意以上下 疋而疋為了說明方便在圖面上之相對應稱呼。 滑件2Β具體例包括外訛3Β,由形成 的迴路溝19Β (第-迴路溝)所形成m6B= 殼3B上面(其中一面),由形 」二卜 的轉向通路面23B互動形成轉向通路 t K 及與迴路溝19B互動形成迴路20B之 ^1 迴路溝)所形成。上蓋4B包括延伸跨越外 二長度與外殼3b縱向長度相當之 23B之端板部轉向通路面 3B的執道、、蓋編轉向通路面23B戦與外殼 和下蓋3 通動導引單位的上蓋犯 44B,知S ,Λ用其中 杨成凸狀套合突出部之銷 在實施;f中斤 14B。 盍4B形成銷44B,下蓋5B形成銷孔 3B H直Λ運料引單位中,如第29 —32圖所示,料 套合溝),套,沿縱湖(第-方面在下面50R ^的上盍4B之外框部42B,另 別沿縱向延伸的β (第二套合溝),套入分 下盖5Β之外框部畑。外殼3Β的迴路溝 21 侧面:成而執道溝26B形成於凹部27B之内 套合溝^ 迴路溝19B,形成於具有外殼3B的 連接下側之套% 路溝19B呈半圓狀,形成迴路 基準面6Β,做為安裝工作t等的上面權形成上面 安裝工作件等用之安料1 R、^構件之安裝面⑽’形成 溝28B和下側套合/S^3B °另外’外殼3B在上側套合 之㈣,籍部10B側面 孔、凹部、凸部等固賴構:置;^需,螺孔、銷 面51B密接。 -置成,、上盍4B之内側端 二41圖所示’第一構件之上蓋犯包括位於外 ^ =n=riB (第—端板部),以及與端板^ 42Β 23B’構成轉向通路41B形成轉向通路面 上側之套28B I °卩伤。外框部42B套入外殼 套卷ίϊ B配置上蓋4B。上蓋4B形成 ^r,3B 4;B^ 42Β 端面24Β,形成固定;^下蓋5β + 在端板部41Β外側 凸部之_圖示為形成 之轉向通路溝34Β钟,形與後述下蓋58
—ϋ 37Λ所7^ ’正面看來’以端板部4】B和外框部42B 。端板部41B下面的接合面4〇B 义 ⑧ 22 1341904
t 34B 41B MB,為了向通路35B。端板部41B的外側端面 突出部之雜i i ^於下蓋5B ’在實施例中形成套合 例中,鮮二It f M4B的外形在實施 或41圖所示,兩側形成平面狀缺圓 :亦即平坦部46B ’在樹脂成形時呈容易形成之形 ί的端板部41B在下面中央形成凹部45B,跨 越導軌1B ’與外殼3B的凹部27B相對應。 f+33 —36圖所示,第二構件^下蓋5B,包括彼此 13一3板部31B (第二端板部),以及與端板部_ -
21對立的端板部31B間延伸之一對外框部32B J LIt M 5B _板部31B ’其内側端面2出配 =«上盍4B端板部41B之外側端面24B,在 成if套合突出部或凹狀套合部,於圖示上蓋4B所形 14B,而」ΐ位置’形成固定於上蓋4B所需套合部之銷孔 ^而在下盖5B的外框部32B,配置成套入於外殼3B 〇B觸形成套合溝29B。外框部32B包括轉向通路部 端位於外殼3B端面18B ’且形成與負荷通路15B連 ,之轉向通路溝34B ;以及外框套合部37B,在兩 相隔的轉向通路部33B間延伸之迴路溝36B,且套入外彀3b 的套合溝29B内。又,下蓋5B在彼此對立的外框套^ 忍間ίίί對立的轉向通路部33B㈤,形成套合窗口娜 (第一套δ窗)’從外殼3B另一面的下面5〇B套入下5B。 此直線運動導引單位在連接下蓋5B端板部3m的外框 j 32B所形成接合面30B,與上蓋4β端板部4m下面的接 =面40B接合,同時,外殼3B的鍔部1〇B呈夾持於上 套^凹部43B與下蓋5B外框部32B間之狀態,使外殼3B、 上蓋4B和下蓋5B彼此固定。另外,在下蓋5β的外框部 23 35B 蓋4B接合形成轉向通路 •則與轉向通路部r轉;:部在== 升目ϋΒ °此實施例的迴路溝36B形成1/4圓 ‘力圖)。端板部31B所形成銷孔14B形 SR Α上盍4B的銷44B之外形,呈圓形孔狀。下蓋 mr ’ ΐ下蓋5B從第3犯圖平面看來,與外框 間,卷人ί的外框套合部32β㈤,以及轉向通路部33b :套δ έ! 38B ’把外殼3B從下面5〇B套入下蓋5B。 路邱H5f從第、35B _面看來’於端板部31B和轉向通 27^相對^ ’形成凹部22B跨越導軌1B,與外殼3B之凹部 # ^動導引單位如上所述,由於在外殼3B的兩側 Γ±Β和套合溝29B ’故在外殼3B兩側分別形成 'Λ/Ρ 卜忒3Β的鍔部_由富於剛性的金屬製成,上 ,4Β和下蓋犯由樹脂製成。此直線運動導引單位是以 Β的外框部42Β和下蓋诏的外框部32Β夾持鳄部1〇Β,外 框部42Β和外框部32Β配置成從鍔部膽的側面突出,故可 維持滑件2Β的橫向剛性。又因滑件2Β跨越導軌m,當然 =以決定位置,以整合外殼3Β的凹部27Β、上蓋4Β的二部 45Β ’以及下蓋5Β的凹部22Β。 此直線導引單位由於具有上述構造,滑件2β可形成超 小型丄同時,夾持外殼3Β的第一構件之上蓋4Β和第二構件 蓋5Β,在外殼3Β不用固定螺絲等,藉銷44Β和銷孔 彼^套合,以一次組合工時即可加以固定,故滑件2β可 極為簡單構成,利用三組件的組合即可以不發生累積誤差之 ⑧ 24 1341904 件之部份係以延 化,例如可形成寬】巴導執⑴超小型 $引單位本身也超小型化,例=== 施例其導引單位之第四實 的,同樣構件即桿示同了和上述實施例適用同樣標 ?字。第四斷 例如形成Μ _的尺寸,故在長方形,高度較高, 構件之安裝用螺孔伽,沿可形成其他 【圖式簡單說明】 ^ 為第 運料?丨單位外殼之正視圖 弟6圖為第5圖外殼之俯視圖; f 7圖為第5圖外殼之側視圖; 第8圖為第5圖外殼之仰視圖; f 9圖為第1圖直線運動料單位尚蓋之正視罔. $ 10圖為第9圓上蓋之俯視圖; 回’ f 11圖為第10圖上蓋之側視圖; 第12圖為第10圖上蓋ΑΙΠ — Π線之斷面圖; 25 1341904
第13圖為第1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下蓋之正視圖; 第14圖為第13圖下蓋之俯視圖; 第15圖為第14圖下蓋之側視圖; 第16圖為第14圖下蓋沿III —III線之斷面圖; 第17圖為第14圖下蓋沿IV —IV線之斷面圖; 第18圖為第1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之滑件正視圖; 第19圖為第18圖滑件之俯視圖; 第20圖為第18圖滑件之側視圖; 第21圖為本發明直線運動導引單位第二實施例正視圖; 第22圖為第21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沿V — V線之斷面 第23圖為第21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外殼之俯視圖; 第24圖為第21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下蓋之正視圖; 第25圖為第21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上蓋之正視圖; 第26圖為本發明直線運動導引單位第三實施例正視圖; 第27圖為第26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之俯視圖; 第28圖為第26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之側視圖; 第29圖為第26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沿VI —VI線之斷面 第30圖為第26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外殼之正視圖; 第31圖為第30圖外殼之側視圖; 第32圖為第30圖外殼之仰視圖; 第33圖為第26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下蓋之正視圖; 第34圖為第33圖下蓋之俯視圖; 第35圖為第34圖下蓋之側視圖; 第36圖為第34圖下蓋沿VII —VII線之斷面圖; 第37圖為第26圖直線運動導引單位上蓋之正視圖; 第38圖為第37圖上蓋之仰視圖; 第39圖為第38圖上蓋之側視圖; ⑧ 26 1341904 第40圖為第38圖上蓋沿VIII —VIII線之斷面圖; 第41圖為第39圖上蓋部份放大側視圖; 第42圖為本發明直線運動導引單位第四實施例正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外殼下面中央部 轉動體 螺孔 軌道通路 外殼外侧面 迴路溝 端板部内側端面 轉向通路面 導轨側部内侧面 端板部内側端面
I, 1C,1B,1D 3,3C,3B 5,5C,5B 7 9
II, 11C,11B 13,13C,13B 15,15C,15B 17,17C,17B 19,19C,19B 21,21C,21B 23,23C,23B 25,25B,25D 21,21C 29,29C,29B 31,31C,31B 33,33C,33B 35,35C,35B 37,37C,37B 39,39B 41,41C,41B 43,7B 45,46B 導執 外殼 下蓋 導軌底部 套合溝 下蓋端板部 轉向通路部 轉向通路 外框套合部 扣爪 上蓋端板部 側面基準面 缺圓平坦部
2,2C,2B 4,4C,4B 8 10
12,12C,12B
14,14B
16,16C,16B
18,18C,18B
20,20C,20B
22,22C
24,24C,24B
26,26C,26B
28,28C,28B
30,30C,30B
32,32C,32B 34,34C,34B
36,36C,36B 38
40,40C,40B 42,42C,42B 44,44B 46,9B 滑件 上蓋 導軌側部 套合溝側部 外殼袖部 軌道溝 銷孔 安裝面 外殼外端面 迴路 套合窗 端板部外側端面 轨道溝 套合溝 下蓋接合面 連結部,外框部 轉向通路溝 迴路溝 給油通路 上蓋接合面 連結部,外框部 銷 下面基準面 ⑧ 27 1341904
47,8B 侧面基準面 48,48D 安裝孔 49,49C,49B 外殼上面 50,50C,50B 外殼下面 51 外殼上面中央部 52 給油口 53 給油通路 54 釋氣孔 55,6B 上面基準面 56 循環通路 57,45B,22B 凹部 58,58C 内側面 59 内側面 60,60C,43C,43B 套合凹部 61 連結部下面 62,51B 内端面 63 下蓋本體部 70 上蓋下蓋密接部份 71,27B 外殼凹部 72 上面基準面 73,10B 鍔部 74 導軌外側面 75,47B,38B 套合窗

Claims (1)

1341904 、申請專利範園·· -^一 ΐΛΐ1動導引單位,包括導轨,具有沿縱向延伸的 轨S雜ίΐΐ;滑件,該_目對運動,且具有與該第一 幸九道溝對立之第二轨道溝;以及複數轉動體,轉 ,該第二轨道溝所形成負荷通路;該滑件為使該Λ轉動體^ 壤,具有一端分別與該負荷通路兩端相通之一對轉 及與該一對轉向通路相通之迴路; ’ 其特徵為,該滑件包括外殼,形成第一迴路浪, =道杨成該迴m件,具有轉向通路面,形^ 路’跨越該外殼兩端關延伸,分別與該第 = 端相通;以及第二構件,與該轉向通路面互動,由=== 通路的,向通輯與該第—迴路敍動,形成該魏;"° 播杜+Ϊ外殼雜於—面的該第—構件和位於另—面_第- 態’僅藉該第-構件和該第二構件為結紘 人機2错=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直線運動導引單位,1中科 又機分別設於該第一構件和該第二構件以; =將料-構件和該第二構件密接部份 ,套 ΐί貫ί:構件和該第二構件加以固定所用之忽:: 之外^=:====銷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直線運動邋 ^狀者。 路溝,分別形=二^ 29 ^41904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 執形成斷面凹狀之槽形,包括相^動巧單位,其中該導 以及與該側部-體構成加以連縱向▲延伸之一對側部’ 別形成於與該側部對立之内側面者。-°,而该第一轨道溝係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 殼具有在該-面兩側分別沿縱;位,其中該外 -面兩側沿縱向延伸的—對袖部間^ ^溝’和在邊另 第一連結部套入於該第-套^ ίϊ套=之ί第 成該第;: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 -構件包括-對第-端板部,、單位,其中該第 之兩端面,形成該轉向通路;;:二=,位於該外殼 固定於該第二構件^。板收知面形成該銷或該銷孔,以供 二構導料位,其中該第 第一端板部之該鎖或該鎖孔對立;:置部兩端且與該 於該第二端板部間延伸;g二f二&板部一體構成, 該導執中,該第^道之^線運動導引單位,其中在 第〆構件且另方面第殼;;方面以該 構件和該第二構件彼此套合H 讀%,_亥第一 η.如申4專聰_ 1G項之直線運鱗5丨單位,其尹該 30 1341904 外殼所形成該第一迴路溝,係报士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Q、‘ 外殼之兩外側面者。 導軌斷面呈大約長方形,該導轨之該其中該 之螺孔,沿該縱向按預定間隔分開者。丨面形成文裝其他組件用 13.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〇 5二 外殼形成跨越鱗軌之凹部貞;動料單位,其中該 沿該縱向延伸,套入該第一槿 溝,在該一面兩側分別 溝’在該另-面兩側分別沿縱向延夕=部,以及第二套合 外框部;該第一迴路形成於該第二套人、f该第二構件第二 成於該凹部之内側面者。 一去σ /霉,而該第二執道溝形 '-- 殼兩端,構成該轉向通路之一邻 j向通路面’位於該外 與該第-端板部一體構成,於;“二該第-外框部, -端板部和該第-外框部,從該套合窗,使該第 板部之端面形成固定於該第二構件^ 人’在該第-端 第|盖5=請專利範圍第Μ項之直線運位 第-構件包括-對第二端板部 =Ή 與該第-端板部的該銷或該銷孔之對U板部兩端所配置且 件固定用銷孔或鎖;以及一對該二J f,形成與該第-構 一體構成,於該第二端板部間延伸了套卜=外f該第二端板部 二框部的兩端部位於該外殼端面,且恕籌,該第 及外框套合部,於該轉向通路部間延伸路相通;以 丨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直線運動導引單位,其中由 ⑧ 31 1341904
於在該外殼兩側形成該第一套合溝和該第二套合溝’而在該外 殼兩側分別形成鍔部,為維持該滑件的橫向剛性,將該鍔部配 置成,以該第一構件的該第一外框部和該第二構件的該第二外 框部加以夾持,且不使該第一外框部和該第二外框部從该妨部 側面突出者。 ⑧ 32
TW094117337A 2004-05-28 2005-05-27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TWI34190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58813A JP4565548B2 (ja) 2004-05-28 2004-05-28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2004184449A JP4339187B2 (ja) 2004-06-23 2004-06-23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40343A TW200540343A (en) 2005-12-16
TWI341904B true TWI341904B (en) 2011-05-11

Family

ID=34941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7337A TWI341904B (en) 2004-05-28 2005-05-27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58486B2 (zh)
EP (1) EP1600647B1 (zh)
TW (1) TWI3419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8378B (zh) * 2018-04-23 2019-08-11 直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線性滑軌及其滑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2235A (en) * 1991-01-10 1992-04-07 Thomson Industries, Inc. Linear motion bearing
JP2542245Y2 (ja) * 1991-05-13 1997-07-23 テイエチケー株式会社 直線運動用ベアリングの側蓋固定構造
JP2775129B2 (ja) 1992-11-09 1998-07-16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形ガイド装置
EP0769627B1 (de) * 1995-10-17 2000-08-02 Deutsche Star GmbH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JPH11280762A (ja) * 1998-03-27 1999-10-15 Nippon Thompson Co Ltd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JP3654491B2 (ja) * 1999-01-26 2005-06-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ユニットの滑動体
JP4268269B2 (ja) 1999-06-24 2009-05-27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4537588B2 (ja) 2001-01-30 2010-09-01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3981028B2 (ja) 2002-09-11 2007-09-2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8378B (zh) * 2018-04-23 2019-08-11 直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線性滑軌及其滑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65638A1 (en) 2005-12-01
EP1600647A3 (en) 2011-03-16
EP1600647B1 (en) 2014-03-12
US7258486B2 (en) 2007-08-21
TW200540343A (en) 2005-12-16
EP1600647A2 (en) 2005-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9249B2 (ja) Psmaを標的としたイメージング及び放射線治療のための金属/放射性金属標識psma阻害剤
TWI235697B (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direction-changeable ratchet wrench
TWI341904B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US11564322B2 (en) Magnetic block locking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788962A (zh) 受跟踪的动力钻组件
Okoye et al. Chelators and metal complex stability for radio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US20190074120A1 (en) Magnetic block locking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Goodwin et al.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biotin-chelate conjugates for pretargeted diagnosis and therapy with the avidin/biotin system
TW505742B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KR20010053227A (ko) 유로 전환장치
Liu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magnetic actuated capsule camera robot for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US7046508B2 (en) Palm-size game case
CN206491736U (zh) 皮肤用清洁装置
JP4783611B2 (ja) ステージ装置のロック機構
JP6199548B2 (ja) 磁気センサ及びその磁気検出方法
TWI262486B (en) Compact disc cartridge
CN108403120A (zh) 股骨外旋定位器
WO2001052900A3 (en) Novel orthogonally protected amino acid chelator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TWI299951B (zh)
TWI260545B (en) Card connector device
TW200830026A (en) Projector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zooming of lens thereof
EP1935272A1 (en) Belt buckle
Sato et al. Synthesis of dendrimer-based biotin radiopharmaceuticals to enhance whole-body clearance
TW201144558A (en) Window/door construction
JP2591181Y2 (ja) 角度計,ノギス兼用定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