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4291B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4291B
TWI334291B TW095123628A TW95123628A TWI334291B TW I334291 B TWI334291 B TW I334291B TW 095123628 A TW095123628 A TW 095123628A TW 95123628 A TW95123628 A TW 95123628A TW I334291 B TWI334291 B TW I3342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path
terminal device
transmiss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23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8095A (en
Inventor
Ken Igarashi
Kentaro Saito
Daisuke Ochi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718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8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4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42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at the transport layer, e.g. TCP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3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of packets, e.g.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SA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6IP fragmentation; TCP segm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1334291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係於通訊方法,其中,一傳送終端裝置藉由 . 同時使用多數路徑,而將資料傳送至一接收終端裝置,以 ^ 及,有關於實現該通訊方法的通訊終端裝置。 【先前技術】 φ 於非專利文獻1 ( RFC2960,“串流控制傳輸協定( 8(:丁?)”)、非專利文獻2(“2004年六月的1;3£]^1\’04 * 的第899至1 12頁之由 Arvind Kri shnamurthy、Larry ^ Peterson、Ming Zhand、Junwen Lai、Randolph Wang 戶斤著 的”一種使用冗餘路徑來改良端至端效能與堅固性的傳輸 層方法)、及非專利文獻3 ( “2002年九月的 ACM Mobicon〇2 之由 Hung-Yun Heleh、Raghupatht sivakumar 所著的’’在多家用行動主機上之完成聚集頻寬的傳輸層方 ® 法)所揭示之技術傳統被稱爲通訊方法,其使用一多家用 傳輸協定(例如,一多路徑傳輸控制協定(TCP )),即 —通訊方法,其中藉由同時使用多數路徑,一傳送終端裝 置將資料傳送至一接收終端裝置。 然而’在非專利文獻1中所提出之使用多家用傳輸協 €@51訊方法係被架構以只使用在最佳通訊狀態的單一路 徑’以執行通並當故障時’使用另—路徑作爲替代路徑。 因此’其具有不能藉由同時使用多數路徑,來執行通 訊的問題。 -5- (2) (2)1334291 另一方面,非專利文獻2及3所提出的技術可以藉由 使用存在於傳送終端裝置與接收終端裝置間之多數路徑, 來執行通訊。 然而,於非專利文獻2中所提出的技術在正常TCP 信頭上需要一新的信頭。因此,造成一問題,使得其不能 在沒有非專利文獻2所提出之協定下,進行與通訊終端裝 置的通訊。 有關此點,於非專利文獻3所提的技術被架構以藉由 同時使用存在於發射與接收終端裝置間之多數路徑,單獨 使用正常信頭(即多家用連接)即可實現通訊。 然而,於非專利文獻3中所提出的技術只可使用單一 路徑(ACK路徑),傳送該認可(ACK)的接收認可信號 〇 因此,如果在正被使用中的ACK路徑中發生故障, 則所有路徑均被影響,同時,每一路徑變爲非對稱(―傳 送資料的路徑與接收該資料的ACK之路徑不同)。因此 ’有不能正確量測往返時間(RTT )的問題。 再者’於非專利文獻3所提出的技術具有不能使用累 積ACK(C-ACK)等的問題。另外,有不可能以路徑單元 執行等效於正常TCP的控制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已經針對上述問題加以完成。本發明的—目的 爲提供一種通訊方法與通訊終端裝置,其利用多家用傳輸 -6 - (3) (3)1334291 協定,其可以藉由改良累積ACK及藉由使用多數ACK路 徑而使用對稱路徑,而不使用正常TCP信頭以外之信頭 ,來執行類似於正常TCP的控制,以允許與一應用本發 明的接收終端裝置作通訊。 本發明的第一態樣被總結爲一通訊終端裝置,其能藉 由同時使用多數路徑,來傳送資料至一接收終端裝置,該 通訊終端裝置包含: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被架構以管理 有關於多數路徑的每一路徑的TCP控制資訊:一傳輸區 段管理單元,被架構以儲存爲予以傳送至接收終端裝置的 分割資料所產生的區段:及一區段傳送單元,被架構以自 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抽出該區段及傳送所抽出之區段至接 收終端裝置,其中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被架構以根據該 TCP控制資訊,藉由儲存相關於用於該區段的傳輸所用之 路徑的該區段,以保留該區段的傳輸,及該區段傳送單元 被架構自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抽出該區段並將所抽出的區 段依循有關於該區段的路徑,傳送至該接收終端裝置。 於第一態樣中,該通訊終端裝置可以包含:一區段接 收單元,被架構以當一有關於一區段的接收認可信號依循 與傳輸該區段所用的相同路徑接收時,自該傳輸區段管理 單元刪除具有序號小於序號間之最小序號的每一區段,該 等具有小於最小序號的區段分別代表在所有傳輸區段管理 單元中未接收一接收認可信號的區段。 在第一態樣中,當檢測到一時間到時,傳輸區段管理 單元可以被架構以取消未接收到接收認可信號的所有區段 (4) (4)1334291 的傳輸的保留,並根據TCP控制·資訊,再次保留區段的 傳輸® 在第一態樣中,傳輸區段管理單元可以被架構以當在 一已接收該一選擇接收認可信號與具最大序號的區段與應 下一個接收一接收認可信號的一區段間,有預定數量區段 或更多區段未接收到一接收認可信號時,取消未接收一接 收認可信號及具有序號不大於序號間之代表已接收一選擇 接收認可信號之最大序號的區段以及未被傳送的區段;及 根據TCP控制資訊,再次保留區段的傳輸。 於第一態樣中,區段傳送單元可以被架構以在其本身 中形成一特定(ad hoc)網路及鄰近的通訊終端裝置,並 依循該特定網路中之路徑,傳送該區段。 本發明的第二態樣被總結爲一通訊終端裝置,其能藉 由同時使用多數路徑,而自一傳送終端裝置接收資料,該 通訊終端裝置包含: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被架構以管理 有關於多數路徑的每一路徑的TCP控制資訊;一區段接 收器,被架構以依循多數路徑接收藉由分割該資料所產生 的區段;一接收區段管理單元,被架構以儲存依循區段被 傳送的每一路徑的接收區段;及一區段傳送單元,被架構 以根據TCP控制資訊,傳送接收認可信號,其係分別用 以通知依循該等路徑接收結果。 於第二態樣中,該接收認可信號被架構以通知成功依 循該路徑接收的區段的序號。 於第二態樣中,當多數具有序號爲連號的區段被依循 -8- (5)1334291 相同路徑被接收到時,接收認可信號可以被架構以一 知接收多數區段的結果》 於第二態樣中,區段接收單元可以被架構以在其 與鄰接通道終端裝置間形成一特定網路,並依循特定 中之路徑接收該區段。 本發明的一第三態樣被總結爲一通訊方法,其中 傳送終端裝置藉由同時使用多數路徑,傳送資料至一 終端裝置,該方法包含:根據用於管理每一路徑的 控制資訊,藉由將有關於用以傳輸每一區段用的路徑 一區段儲存在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中,而在該傳送終 置,對每一區段的傳輸作出一保留,該每一區段係藉 應被傳送至該接收終端裝置的資料分割所產生;在傳 端裝置,自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抽出一區段,及依循 於該區段的一路徑,傳送所抽出的區段至該接收終端 :在該接收終端裝置相關於區段所傳送的路徑管理一 收的區段,並依循該路徑根據管理每一路徑的TCP 資訊,傳送一接收認可信號,用以通知接收該區段的 :及當有關於該區段的接收認可信號已經依循相關於 該區段所用之路徑被接收時,在該傳送終端裝置,自 輸區段管理單元,刪除該區段與有關於該區段的路徑 於第三態樣中,該通訊方法更包含:在該傳輸與 終端裝置處,在其本身與鄰近通道終端裝置間,形成 定網路,其中該傳送終端裝置可以依循該特定網路中 徑,傳送所產生的區段至該接收終端裝置,及該接收 起通 本身 網路 接收 TCP 之每 端裝 由將 送終 相關 裝置 所接 控制 結果 傳送 該傳 〇 接收 一特 之路 終端 -9- (6) (6)1334291 裝置可以依循該特定網路中之路徑接收區段。 【實施方式】 (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通訊終端裝置的架構) 第1圖顯示一通訊系統例,其包含依據本發明第一實 施例之通訊終端裝置(傳送終端裝置10及接收終端裝置 3 0) ° 如於第1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假設資料係以同時 使用三個路徑#1至#3,而將資料由傳送終端裝置1〇傳送 至接收終端30。 至於資料’則假設用於各種協定,例如FTP (檔案傳 送協定)、SMTP (簡單郵件傳送協定)、HTTP (超文字 傳送協定)、POP3 (後辦公室協定版3)等的應用資料。 同時,上述資料可以應用至資料庫語言,例如SQL ( 結構化查詢語言)等、可應用至超出網路外的檔案存取, 例如NFS (網路檔案系統)等、及可應用至任何使用TCp 的通訊類型,例如SSH (安全殼)、SSL (安全插座層) 、VPN (虛擬私人網路)包含“在TCP/IP上的乙太”等等 〇 如於第1圖所示,依據此實施例之接收終端裝置30 係被架構以包含多數無線介面(予以多家用連接),例如 在無線區域網路(WAN)中之3G介面、在無線區域網路 (WLAN)中之IEEE802.1 lb介面' 及在無線個人區域網 路(WP AN )中之藍芽(登記商標)介面。 -10- (7) (7)1334291 再者,依據本實施例之接收終端裝置30被架構以藉 由同時使用多數介面所建立的多數路徑#1至#3,來接收 來自傳送終端裝置10的資料。 另一方面,在第1圖的例子中,依據此實施例的傳送 終端裝置10簡單具有一有線介面,而不必有多數無線介 面。 然而,在一正常TCP中,一路徑(常用TCP連接) 係藉由使用[(發送者的IP位址、其埠號)、(接收者的 IP位址、其埠號)]加以識別。 因此’依據此實施例的傳送終端裝置10也被架構以 能識別上述路徑#1至#3 (能作多家用連接),因爲傳送 終端裝置10需要同時使用多數路徑#1至#3傳送(區段構 成)資料至接收終端裝置3 0。 如於第2圖所示,依據本實施例之傳送終端裝置10 包含一應用功能單元l〇a、一傳輸區段管理單元u、一路 徑資訊管理單元12、一區段傳送單元13、及一區段接收 單元1 4。 應用功能單元l〇a被架構以指示傳輸區段管理單元 11傳送用於此應用中之資料。 再者,應用功能單元l〇a可以被架構以能明確指定一 組多數個路徑作爲傳送該資料的路徑。 另外,應用功能單元l〇a可以被架構以指定一代表路 徑作爲傳送資料的路徑,並自動加入其他路徑。 傳輸驅動管理單元11被架構有—傳輸緩衝器,以儲 -11 - (8) (8)1334291 存爲分割予以傳送至接收終端裝置30的資料所產生之區 段。 再者’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被架構以對所產生之區 段的傳輸作出一保留,藉由根據用於每一路徑的TCP控 制方塊(TCP-CB )所管理的TCP控制資訊,儲存有關於 用於該區段的傳輸的路徑(可變“路徑”)的區段。 明確地說’如第3圖所示,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被 架構以將自應用功能單元l〇a所接收並予以傳送至接收終 端裝置30的資料爲協定資料單元(PDU )所分割,並藉 由將每一所分割的資料加上一正常TCP信頭而形成區段 。於此,TCP信頭被假設爲一用於正常TCP的TCP信頭 〇 再者’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被架構以藉由將用於區 段管理的特殊信頭加入至其上,而管理所形成的區段。 如於第3圖所示,該特殊信頭被架構以包含變數,例 如 “path”、“sack”、“p_seq,,、及 ‘‘next,,與旗標,例如 “rsv” 旗標。 於此’變數“p_seq”顯示每一區段的序號,其係被分 別指定給該等路徑。 注意’雖然經常在TCP中,以“位元組順序”表示序 號,但此實施例中之序號爲了簡化係以“順序”加以表示。 再者’可變“路徑”表示用於該區段傳輸的路徑的識別 資訊,及變數“sack”表示用於ACK接收的路徑的識別資 訊。另外,變數“next”表示予以在該區段後指向的區段。 -12- (9) (9)1334291 “rsv”旗標爲一旗標,用以表示爲該區段的傳輸完成 保留的狀態(當在此狀態時爲“ 1 ”)。 再者,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被架構以管理變數 “rsV_nxt”,其表示下一個予以保留的資料開始點。 再者,當檢測出時間到時,傳輸區段管理單元n被 架構以分別取消所有未收到ACK (接收認可信號)的區 段的傳輸保留,並再次根據TCP-CB ( TCP控制資訊)對 該等區段的傳輸作出保留。 另外,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被架構以取消區段的傳 輸保留,該等區段爲:未接收到A CK (接收認可信號) 者及具有序號不大於用以代表收到SACK方塊(一選擇接 收認可信號)中序號之最大序號及當有一預定數量(例如 三個)區段或更多的區段在已經收到選擇接收認可信號與 具有最大序號(由“max_sack”)所表示之區段間未收到接 收認可信號時,未被傳輸者’以及,下一個應收到一接收 認可信號者(由“rcv-next”所表示之區段);及根據TCP 控制資訊(TCP-CB )’再次保留該等區段的傳輸. 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2被架構以多數路徑資訊管理單 元#1至#3管理相關於多數路徑#1至#3的每一個之TCP-CB (TCP控制資訊)。 注意每一路徑係爲[(發送者的IP位址、其埠號)、 (接收者的1P位址、其掉號)]的位址所指明。 明確地說,如於第4圖所示,每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 被架構以管理包含變數,例如“rtt”、“t_timer”、 -13- 1334291 (ίο) “t一seq”、“cwnd”、“ssthresh”、“,rcv_nxt”、“snd — nxt”、 “rsv_num”、“snd_num”、及 “max_sack” ° 注意用以維持TCP連接的各種資訊,例如“t_state”及 “t_flags”可以進一步保護 TCP-CB ( η)。 於此’ “rtt”表示一量測往返時間,“t_timer”表示根據 “rtt”所計算的逾時(timeout)値、“t_seq”表示用以計算 “rtt”的區段的序號、“cwnd”表示擁擠窗、“ssthresh”表示 —慢開始臨限、“rcv_nxt”表示期待下一個接收的區段的序 號、“snd_nxt”表示下一個予以送出的區段序號、 “rsv_num”表示已經保留傳輸的資料的資料數量、 “snd_num”表示已經被傳送的資料的資料數量、及 “max_sack”表示在依循該路徑傳送之區段中之 Ack或 SACK選項所指明的最大序號。 區段傳送單元13被架構以自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抽 出一區段,及依循與該區段相關的路徑,傳送所抽出的區 段至該接收終端裝置30。 再者,區段傳送單元13被架構以當檢測出遺失一特 定區段時,傳送該區段。 該區段接收單元14被架構以當有關於一區段的ACK (―接收認可信號)係依循與用以傳輸該區段相同的路徑 接收時,自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刪除具有序號小於最小 序號的區段,該最小區段係在所有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 中未接收到一ACK (—接收認可信號)。 如於第5圖所示,此實施例的接收終端裝置30包含 -14- (11) (11)1334291 一應用功能單元3 Oa、一區段接收·單元3 1、一路徑資訊管 理單元32、一接收區段管理單元33及一區段傳送單元34 〇 該區段接收單元31被架構以依循多數路徑#1至#3’ 自該傳送終端裝置1〇接收一區段,並根據[(發送者的IP 位址、其埠號)、(接收者的IP位址、其璋號)]的四位 址,來傳送每一所接收的區段至特定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 至# 3。 該路徑資訊管理單元32係被架構以藉由多數路徑資 訊管理單元#1至#3,管理有關於每一路徑#1至#3的TCP-CB (TCP控制資訊)。 注意每一路徑係爲[(發送者的IP位址' 其埠號)' (接收者的IP位址、其埠號)]的四位址所指明。 明確地說,如第6圖所示,每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 被架構以管理包含變數的 TCB-CB ( η ),例如 “del_timer” 、 “del 一 ack” 、 “rev —nxt” 、 “p_sackl” 、 “p_sack2” 、及 “p一sack3” 。 注意,用於保留TCP連接的各種資訊可以更包含保 護應用 TCP-CB ( η )。 於此,“del_timer”表示用於ACK傳輸的延遲計時器 、“del_ack”表示當“del_timer”到期時,ACK之序號、 “rcv_nxt”表示期待予以下一個接收的區段的序號、及 “p_sack η”表示予以用於第η個方塊中之序號。 接收區段管理單元33被架構以管理用於區段已被傳 -15- (12) 1334291 送的每一路徑的接收區段。 · 明確地說’如第7圖所示,接收區段管理單元33爲 一接收緩衝器,其被架構以藉由增加用於區段的管理的特 .殊信頭’而管理由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2所傳送的每一區 • 段。 如於第7圖所示’特殊信頭被架構以包含變數,例如 ‘‘路徑% φ 於此,變數“路徑”顯示用於該區段的傳輸的路徑之識 別資訊。 ' 再者,接收區段管理單元 33被架構以管理 • “rcv_buf_first”變數’其顯示首先收到的區段被儲存的開 始點。 另外,接收區段管理單元33被架構以由變數 “rcv_bUf_firSt”所示之區段開始,執行至應用功能單元 3 0 a的傳輸。 • 區段傳送單元3被架構以根據管理每一路徑所用的 TCP_CB ( TCP控制資訊),來傳送一 ACK (接收認可信 號),用以通知依循每一路徑的區段的結果。 注意,如下所述,定義於RFC2018中之選擇認可( SACK)選項係被給予ACK。於此,給予ACK的SACK選 項被架構以通知經由每一路徑成功接收的區段之序號。 再者,區段傳送單元34可以被架構以當多數連續序 號的區段在同一路徑被接收時,傳送一接收認可信號(C-ACK),其一起通知接收多數區段的結果。 -16- (13) 1334291 (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訊終端裝置的操作) 以下將針對第8至15圖,說明依據本發明第〜實施 • 例之通訊終端裝置的操作。 — 首先,參考第8及9圖,將說明依據第一實施例之傳 輸終端裝置10藉由同時使用多數路徑#1至#3,傳送資料 至接收終端裝置30的操作程序。 # 如於第8圖所示,在步驟S101中,傳送終端裝置1〇 的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將來自應用功能單元1〇a的資料 ' 以MTU單元分割。
' 在步驟S1 02中’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藉由將一TCP 信頭加入至爲MTU單元所分割的每一資料件上,而形成 一區段,以及’藉由將上述特殊信頭相加,而管理該區段 (見第3圖)。 於此’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設定“〇’,作爲用於每—變 Φ 數及旗標的啓始値。 在步驟S103中,傳輸區段管理單元u監視於TCP-CB中關於所有爲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2所管理的路徑中的 變數 “rsv_num”。 當變數“rsv_num”小於變數“max_burst”,則傳輸區段 管理單元11首先爲第一資料的傳輸作保留(爲變數 “rsv_nxt”所示的資料)。 於此,變數“max_burst”顯示在接收ACK時,可以一 次傳送的區段的最大資料量(最大數量的區段)。注意變
ϊ. S -17- (14) 1334291 數“max_burst”爲所有路徑(介面)·中的共同變數。 隨後’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對“rsv”旗標未設定 段的傳輸作保留’由傳輸區段管理單元的第一資 爲變數“rsv_nxt”所示之資料)開始, 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2加入區段的資料量至對應 輸區段所用的路徑之TCP-CB中的變數“rsv_num,,, 段中已經完成傳輸的保留。 φ 另外,所保留的區段被組合以變數“next”。因此 被保留下一個的區段可以藉由追蹤被加至每一區段的 ' 信頭中之變數“next”加以追蹤。 ' 於此,當一値已經被設定至變數“rsv_num”時, 區段管理單兀11只對對應於“cwnd-rsv_num”的區段 輸作保留。 換句話說,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被架構以對一 的傳輸作出保留,使得變數“rsv_num”等於變數“cwnd • 然而,當在ACK中之廣告窗値小於爲所有路徑 管理單元#n所管理的變數“cwnd”的總數(Σ cwnd ) 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保特變數“rsv_num”不超出“在 中之廣告窗値”x“cwnd/E cwnd”。 當完成此傳輸的保留時,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 “1”至上述特殊信頭中之“rsv”旗標,及設定已經完成 保留的路徑之識別資訊至上述的信頭中之變數“路徑” 於此,當在一設定變數“snd_nXt”的位置前的一 完成對一區段傳輸的保留時,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2 的區 料( 於傳 該區 特殊 傳輸 之傳 區段 55 〇 資訊 時, ACK 設定 傳輸 〇 點, 將已 -18- (15) (15)1334291 經完成傳輸保留的區段的下一個區段的開始點設定至變數 “snd_nxt” ° 當變數“rcv_nxt”小於變數“snd_nxt”時,路徑資訊管 理單元12類似於設定至“snd_nxt”的一値至變數“rcv_nxt” 〇 於步驟S104中,區段傳送單元13依序地傳送藉由同 時使用多數路徑#1至#3完成傳輸保留的區段至接收終端 裝置30。 注意當“cwnd”-“snd_num”大於0時,區段傳送單元 1 3由變數“Snd_nxt”所示的區段執行傳輸。 於此,變數“snd_nUm”爲已經依循可用路徑傳送及未 接收ACK的區段之數目。 另外,當區段傳送單元13依循一特定路徑傳送一區 段時,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2減去由有關於特定路徑的 TCP-CB中之變數“rsv — num”傳送的區段的資料量’並將傳 送至有關於該特定路徑的TCP-CB中的變數“snd_num”的 區段的資料量相加。 每當區段傳送單元13傳送一區段,路徑資訊管理單 元1 2追蹤變數“next”,並設定下一區段的開始點至變數 “snd_nxt” ° 另外,如果當區段傳送單元13傳送一區段時,變數 “t_timer”並未被設定,則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2將設定由 變數“rtt”等所計算出的新逾時値至變數及設定一 傳送區段的序號(seq)至變數“t_seq”。 -19- (16) 1334291 第9圖顯示當傳送終端裝置10依循路徑#1傳送一區 段#4時,上述特殊信頭與TCP-CB的例子。 於此時,在被加至11中之區段#4內的特殊信頭的設 , 定係如下:變數“path”等於“1” :變數“sack”等於“〇” ; “rsv”旗標等於“〇” ;及變數“next”等於“0”。 另外,在有關於路徑#1的TCP-CB(l)中之設定係 如下:變數“rCv_nxt”等於“1” ;變數“snd_nxt”等於“4” ; φ 變數“rsv_num”等於“1” ;及變數“snd_num”等於“1”。 第二,參考第10及11圖,將說明依據本實施例之傳 ' 送終端裝置10接收ACK的操作。 • 如於第10圖所示,在步驟S301中,傳送終端裝置 1〇的區段接收單元14接收來自終端裝置30傳送的ACK ,並根據接收ACK的路徑的四個位址[(發送者的IP位 址、其埠號),(接收者的IP位址,其埠號)]’傳送 ACK至適當的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 • 於第11圖的例子中,傳送終端裝置1〇的14傳送自 接收終端裝置30所接收的ACK (A)或(B)至管理接收 該ACK(A)或(B)的路徑#1的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 於此,示於第1 1圖之ACK (A)係通知具有未被接 收的最小序號之區段爲“區段# 1 ”。 再者,示於第1 1圖的 ACK (B)係通知具有未被接 收的最小序號之區段爲“區段#2”,並通知區段#7已經爲 SACK選項所成功接收。 另外,ACK可以架構以通知多數區段已經成功爲一 -20- (17) (17)1334291 SACK選項所接收。 ., 在步驟S3 02中,有關於區段到達接收側已經被接收 ACK及SACK選項所報導的區段,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 指示1 1設定爲路徑資訊管理單元#η所管理的路徑的識別 資訊至在特殊信頭中之變數“sack”。 注意當被設定至變數“sack”的路徑的識別資訊符合設 定至變數“path”的路徑之識別資訊時,變數“sack”並未重 寫於其他ACK接收上。 於第11圖中之例子中,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指示傳 輸區段管理單元11設定路徑#1的識別資訊至被加入至區 段#1的特殊信頭中之變數“sack”,其已經通知ACK ( A ) 的成功接收。 再者,在第11圖的例子中,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 指示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設定路徑#1的識別資訊至加至 區段#7中之特殊信頭中的變數“sack”,該區段#7已經被 通知ACK ( B )已經成功爲SACK選項所接收。 於步驟S3 03中,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比較TCP-CB (η)中之變數“rcv_nxt”與爲ACK或SACK選項所通知的 區段的序號(seq)。 當變數“rcv_nxt”小於seq ( ACK )或當對應於變數 “rcv nxt”的區段的接收未爲SACK方塊所通知時,則操作 進行至步驟S304。於其他例子中,操作進行至步驟S305 〇 因爲“區段#1的序號”被設定至在第11圖例子中之 -21 - (18) 1334291 TCP-CB ( η )中之變數“rcv_nxt”,·所以當路徑資訊管理單 元#1接收ACK(A)時,操作進行至步驟S305。 在步驟S305中,路徑資訊管理單元判斷是否有關 於爲TCP-CB ( η )中之變數“rcv_nxt”所指定的區段的特 殊信頭中之變數“sack”符合變數“path”。 在步驟S305中,當有關於爲TCP-CB(n)中之變數 “rcv_nxt”所指定的區段的特殊信頭中之變數“sack”符合變 φ 數“path”時,在步驟 S306中,一其中變數“rcv_nxt”被設 定的區段係依據在TCP-CB(n)中之變數“next”被移動至 下一個。 . 在第11圖中,區段#4被設定至爲接收ACK的變數 “rcv_nxt”(因爲被加至區段#1的特殊信頭中之變數“next” 表示下一個予以依循路徑#1傳送的區段)。 此程序被持續,直到有一區段中的變數“sack”不符變 數“path”的區段被找到爲止。 φ 另一方面,當在步驟S3 05中,找到有一區段的變數 “sack”不符合變數“path”的區段時,則在步驟S307中,判 斷是否變數“rcV_nxt”已經更新。 當變數“rcv_nxt”已經更新時,變數“t_timer”在步驟 S308被取消,及在步驟S309中,至最小變數“rcv_nxt”的 區段將自所有路徑資訊管理單元中之傳輸區段管理單元 1 1刪除。 當在步驟 S307後,在步驟 S3 08a中,等於變數 “rCv_nxt”的區段之變數“P_seq”超出等於爲路徑資訊管理 -22- (19) (19)1334291 單元12所管理的變數“t_seq”的區段的變數“p_seq”時,步 驟S3 08被取消。 另一方面,在步驟S308後,步驟S309 —直執行,不 管步驟S3 08出現否。 另一方面,當ACK(B)被接收時,在第11圖的例 子中,操作進行至步驟S304,因爲在TCP-CB(n)中之 變數“rCV_nxt”爲區段#4及在接收側上的到達並未爲 ACK 或SACK選項所報告。 於此,變數“rcv_nxt”已經爲ACK(A)的接收所更新 。雖然SACK選項的第一方塊通知區段#7,因爲設定至變 數“rcv_nxt”的區段#4並未被包含,所以,操作進行至步 驟 S304 。 在步驟S3 04中,有關於依循該路徑傳送的區段,一 區段的最大序號被設定爲等於 TCP-CB ( η )中的變數 “max_sack”,該區段中的被設定至變數“sack”的路徑之識 別資訊符合設定至變數“path”的路徑識別資訊。 於第11圖的例子中,當接收ACK ( B )時,在TCP-CB ( η)中之變數“max_sack”被設定用於區段#7。 再者,在步驟S310中,變數“sack”未被設定於變數 “max_sack”及“rcv_nxt”的區段之數目被計數。此計算可以 藉由參考變數“rcv nxt”、“max_sack”及“p_seq”加以容易 執行。 當有三個或更多此類型的區段時,在步驟S311中, 等於或小於變數“max_sack”的區段以及區段的“rsv”旗標 -23- (20) (20)1334291 等於或大於已經爲該路徑所保留的變數“snd_nXt”之區段 係被刪除,該變數“max_sack”中,變數“sack”並未設定在 自該路徑傳送的區段中,並且,模式被移至再傳輸(已經 保留區段等於或大於變數“snd_nxt”表示雖然已經保留來 傳輸,但區段未被傳送)。 於第11圖的例子中,區段#4、#5及#6的“rsv”旗標 被刪除。 在步驟 S3 12 中,同時,變數 “rSv_num” ; “snd_num” :及“snd_nxt”係根據可應用啓始結果加以更新於TCP-CB (η)中。 注意的是,一模式不只爲 ACK接收同時也爲變數 的到期所移位至再傳輸。此例子中之操作由步驟 S 3 1 1開始。 然而,在變數到期的例子中,在步驟 S3 11 中,有關於具有等於或小迟變數“max_Sack”的區段的狀態 係被改變至有關於一區段等於或小於變數“snd_nXt”的狀 態。 第三,參考第11及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2圖,將說明 依據本實施例的傳送終端裝置10的“再傳輸模式”的操作 〇 如於第12圖所示,“再傳輸摸式”係在步驟S401,中 在傳送終端裝置1〇中被啓動。 在此點,當設定變數“cwnd”爲“1”時,一路徑資訊管 理單元#n設定在 TCP-CB(n)中之變數“cwnd”的一半値 -24- (21) (21)1334291 至變數 “ssthresh”。 另外,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可以被架構以考量無線 的類型,設定變數“cwnd”及“ssthresh”。 在步驟S403中,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再次根據爲每 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所管理的TCP-CB ( TCP控制資訊 ),對該區段的傳輸作保留。 於此,當使用多數路徑時,對爲變數“Path”所示之路 徑的識別資訊不同的路徑作傳輸保留(因爲在變數“Path” 所示的路徑中遺失一區段,所以,如果再使用該路徑,則 一區段將再次遺失。因此,在一區段的再傳輸時,使用新 路徑)。 於此,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設定被加入至完成傳輸 保留的區段中之變數“path”及“rsv”旗標,並更新在路徑資 訊管理單元及TCP-CB(n)中之變數“rSv_num”。 在步驟S4〇4中,如同於步驟S104的上述操作,區段 傳送單元13藉由同時使用多數路徑#1至#3依序傳送完成 傳輸保留的區段至接收終端裝置30。 於此,當區段傳送單元13依循一特定路徑傳送—區 段時,傳輸區段管理單元11設定“1”至有關於該區段的特 殊信頭中之“snd”旗標,及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2減去自有 關於該特定路徑之TCP-CB中之變藪“rsv_ _num”傳送的區 段的資料量,以及,增加傳送至有關於該特定路徑的 TCP-CB中之變數“snd_num”的區段的資料量。 每當區段傳送單元13傳送一區段時,路徑資訊管理 -25- (22) 1334291 單元12送出具有一特殊信頭的區段的開始點至變數 “snd_nxt”,該特殊信頭中,“1”被設定至在該區段後的多 數區段所選出的“rsv”旗標。 . 注意當區段傳送單元13傳送一區段時,如果變數 “t_timer”並未設定,則路徑資訊管理單元12設定由變數 “rtt”等所計算出的新逾時値至變數“t_timer”,並設定被傳 送的區段的序號(seq )至變數“t_seq”。 φ 第四,參考第13至15圖,將說明依據本實施例之接 收終端裝置30接收爲傳送終端裝置10所傳送的區段的操 • 作。 - 如於第13圖所示’在步驟S501中,接收終端裝置 30的區段接收單元31根據已經接收該區段的路徑之四個 位址[(—發送者的IP位址、其埠號)、(一接收者的IP 位址、其埠號)]傳送所接收的區段至一適當路徑資訊管 理單元#n。 • 於此,接收區段管理單元33藉由加入一特殊信頭, 管理由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仏所傳送的區段。 注意,接收區段管理單元33可以被架構以依所接收 區段的序號,管理該區段。 於此,接收區段管理單元33設定該區段至該依循該 路徑先前一個接收的特殊信頭之變數“next”,並在被加入 至該區段的特殊信頭中。 在步驟S5 02中,區段傳送單元34產生用於爲接收區 段管理單元33所接收的區段的ACK,並在步驟S5 05中 •26- (23) (23)1334291 ,產生SACK選項,以加至ACK。 於此,在SACK選項中之第一方塊顯示一包含於此時 所接收的方塊。 在SACK選項的第二方塊顯示在先前時依循用以接收 該區段的相同路徑所接收的一區段。 在SACK選項中之第三方塊顯示在先前依循接收該區 段所用的相同路徑所接收的區段。 在第14圖的例子中,在被加入至當一區段#10依循 路徑#1被接收時,所產生之ACK(A)的SACK選項中, “區段#10的識別資訊”被設定至第一方塊中,及“區段#8 的識別資訊”被設定至第二方塊中,及“區段#3及#4的識 別資訊(3-4) ”係被設定至第三方塊中。 另外,在此例子中,在傳統SACK選項中的第三方塊 中,“區段#6的識別資訊”被設定。 再者,在第14圖的例子中,在被加入至當區段 被依循路徑#n接收時所產生的ACK ( B )中的SACK選項 中,“區段#10及#11的識別資訊(10-11) ”被設定於第― 方塊中,及“區段#6的識別資訊”被設定於第二方塊中、 及“區段#3及#4之識別資訊(3-4) ”被設定至第三方塊。 另外’在傳統SACK選項中,“區段#8的識別資訊,, 被設定至第二方塊及“區段#6的識別資訊”被設定至第三 方塊中。 在步驟S5〇4中,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藉由參考變數 “rCv_nxt”,判斷是否依循相同路徑接收區段爲連續。當爲 -27- (24) (24)1334291 連續時,操作進行至步驟S 5 05。當不爲連續時,操作進 行至步驟S506。 在步驟S505中,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 :設定在所 接收區段後的一區段的識別資訊至TCP-CB ( η)中的變數 “rcv_nxt” ;設定一予以爲步驟S 5 02中所產生的ACK所通 知的區段的識別資訊(未被接收的區段中之具有最小序號 的區段)至變數“del_ack” ;及設定一爲步驟 S503中之 SACK選項的每一方塊所通知的區段的識別資訊至變數 “p_sackl 至 3” 。 另外,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作動在TCP-CB(n) 中之變數“del_timer”。 如果在變數“del_timer”到期的時間段間沒有新收到的 區段,則變數“del_ack”的値被送回(如果有新收到一區 段,則變數“del_timer”被取消)。 在進行至步驟S505前,在步驟S505a中,判斷是否 儲存有ACK。如果有儲存,則操作進行至步驟S506。當 未儲存時,則操作移動至步驟S 505。 在步驟S506中,區段傳送單元34根據在TCP-CB( η)中之變數“p_sackl至3”產生並傳送一 ACK。於此時, 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適當地更新在TCP-CB(n)中之 變數 “rcv_nxt”。 在第15圖中,區段傳送裝置34連續依循相同路徑#2 接收區段#6及#7。因此,區段傳送單元34被架構以一個 ACK而不是兩個ACK,來通知區段#6及#7的成功接收。 -28- (25) 1334291 (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訊終端裝置的操作與功效) 因爲依本實施例之通訊終端裝置係架構以由使用單獨 的正常TCP信頭來傳送一區段,所以有可能以未使用有 關本發明的技術之接收終端裝置30。 因爲依據此實施例之通訊終端裝置可以依循多數路徑 傳送ACK,所以,有可能正確地量測RTT並對每一路徑 φ 執行空制,該控制係等效於一正常TCP控制。 因爲依據此實施例之通訊終端裝置可以一起(例如, ' 因爲它可能支援C-ACK)傳送多數ACK (接收認可信號 - ),所以有可能降低予以傳送的ACK數目。 因爲依據此實施例的通訊終端裝置被架構以傳送 ACK至已接收一封包的一路徑,所以,有可能正確地量 測RTT並藉由改良C-ACK,而執行對每一路徑的控制, 該控制係等效於一正常TCP控制。 (第一修改例) 參考第16及17圖,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第一修改例。 如於第16圖所示,一依據第一修改例的傳送終端裝 置A的區段傳送單元13被架構以在其本身與鄰近通訊終 端裝置B至E間’形成一特定網路,並依循在該特定辋 路中之路徑#1至#3傳送區段。 注意傳送終端裝置A需要藉由使用在文章“用於行動 特定網路的網際網路連接性的混合方法(由 p. -29- (26) 1334291
Ratanchandani 及 R. Kravests 所著於 IEEE WCNC2003 會 報)”;“用於特定網路的網際網路連接(由 Y. Sun、E. Belding-Royer與C. Perkins所著於2002年四月的”標準 、硏究、應用9(2)的在行動特定網路的特例(MANETs )之無線資訊網路的國際月刊)等等之技術,事先知道予 以閘接至固定網路的終端裝置C至Ε»
如於第17圖所示,假設當傳送終端裝置A藉由使用 φ 包含第一信頭的第一封包,傳送被指定到接收終端裝置F 的區段,經由路徑#1,“傳送終端裝置F的位址”被設定爲 " 一目的地位址及“接收終端裝置A的位址”被設定爲一源位 - 址。 首先,傳送終端裝置A傳送一第二封包至該終端裝 置E,該第二封包爲一第二信頭所密封的第一封包,其中 “傳送終端裝置E的位址”被設定爲目的地位址及“接收終 端裝置A的位址”被設定爲源位址。 φ 第二,終端裝置E傳送一第三封包至該接收終端裝置 F,該第三封包爲包含在所接收第二封包中之第一封包, 並再次爲一第三信頭所密封,其中,“傳送終端裝置F的 位址”被設定爲目的地位址及“接收終端裝置E的位址’’被 設定爲源位址。 第三,接收終端裝置F根據第三封包的信頭,指出區 段所傳送的路徑》 於第17圖的例子中,接收終端裝置F可以藉由參考 第一及第三信頭,來指明路徑F— E- A。 -30- (27) (27)1334291 注意依據第一修改例之接收終端裝置F的區段傳送單 元34可以被架構以在其本身與鄰近通訊終端裝置間形成 特定網路,並以類似於依據第一修改例之傳送終端裝置A 的區段傳送單元13的方式,依循該特定網路的路徑接收 區段。 即使通訊終端裝置並沒有多數介面,依據此實施例之 通訊終端裝置可以藉由同時使用多數存在於傳送及接收終 端裝置間之路徑(即,一多家用連接),藉由使用與鄰近 通訊終端裝置形成之特定網路中之路徑,來實現通訊。 再者,如果一接收終端裝置設有定義於RFC37 7 5中 之“行動IP”功能,即使未設有對應於上述第一修改例的功 能,當傳送終端裝置使用一封包傳送一區段時,有可能藉 由將一結合更新(BU)加至對應於已傳送該封包的介面 之位址,而作動ACK被送回的介面。 再者,藉由參考SACK選項的第一方塊,區段接收單 元14有可能傳送一接收ACK至適當路徑資訊管理單元#n 〇 因此,有可能具有類似於接收終端裝置包含相當於上 述第一修改例的功能之優點。 其他優點與修改將爲熟習於本技藝者所知。因此’本 發明的範圍並不限定於特定細節及於此所示與描述的代表 實施例。因此,各種修改可以在不脫離隨附之申請專範圍 及其等效所界定的範圍下加以完成。 -31 - (28) (28)1334291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包含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訊終端裝置 的通訊系統的整個架構圖。 第2圖爲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訊終端裝置(傳 送終端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第3圖爲一圖表,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訊 終端裝置(傳送終端裝置)的傳輸區段管理單元的管理內 容例。 第4圖爲一圖表’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訊 終端裝置(傳送終端裝置)的路徑資訊管理單元的管理內 容例。 第5圖爲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訊終端裝置(接 收終端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第6圖爲一圖表’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訊 終端裝置(接收終端裝置)的路徑資訊管理單元的管理內 容例。 第7圖爲一圖表’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訊 終端裝置(接收終端裝置)的接收區段管理單元的管理內 容例。 第8圖爲一流程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通 訊終端裝置(傳送終端裝置)所傳送的區段的操作。 第9圖爲一圖表,用以解釋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 通訊終端裝置(傳送終端裝置)所傳送的區段的操作。 第10圖爲一流程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 -32- (29) (29)1334291 通訊終端裝置(傳送終端裝置)所接收之ACK的操作。 第11圖爲一圖表,用以解釋爲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 例的通訊終端裝置(傳送終端裝置)所接收的ACK的操 作。 第12圖爲一流程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實施例之 通訊終端裝置(傳送終端裝置)中之再傳輸模式的操作。 第13圖爲一流程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 通訊終端裝置(接收終端裝置)中的接收操作。 第14圖爲一圖表’用以解釋依據本發明第—實施例 之通訊終端裝置(接收終端裝置)中之接收操作。 第15圖爲一圖表,用以解釋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 之通訊終端裝置(接收終端裝置)中的接收操作。 第16圖爲另一圖表,用以解釋依據本發明第一修改 例之通訊終端裝置。 第17圖爲另一圖表,用以解釋依據本發明第—修改 例的通訊終端裝置。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傳送終端裝置 l〇a :應用功能單元 11:傳輸區段管理單元 12:路徑資訊管理單元 13 :區段傳送單元 1 4 :區段接收單元 -33- (30) (30)1334291
3 0 :接收終端裝置 31 :區段接收單元 3 2 :路徑資訊管理單元 33:接收區段管理單元 34 :區段傳送單元 -34

Claims (1)

1334291 _ . 士月。時正本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5 1 23628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9年7月9曰修正 1.—種通訊系統,包含: 一傳輸終端裝置,可藉由同時使用多數路徑,傳送資 φ 料至一接收終端裝置,該傳輸終端裝置包含: —路徑資訊管理單元,被架構以管理有關於該等多數 路徑的每一路徑之TCP控制資訊; —傳輸區段管理單元,被架構以儲存藉由分割將被傳 送至該接收終端裝置的資料所產生的區段;及 一區段傳送單元,被架構以自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抽 出該區段及傳送該所抽出的區段至該接收終端裝置,其中 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被架構以根據該TCP控制資訊 • ’藉儲存該區段與用於該區段傳輸的一路徑相關,而對該 區段的傳輸完成一保留,及 該區段傳送單元被架構以自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抽出 該區段’並循著與該區段相關的該路徑,傳送該被抽出的 區段至該接收終端裝置;及 該接收終端裝置’能夠藉由同時使用多數路徑,而自 該傳輸終端裝置接收資料,該接收終端裝置包含: 一路徑資訊管理單元,被架構以管理有關於該等多數 路徑的每一路徑的TCP控制資訊; ^1334291 一區段接收器,被架構以循著該等多數路徑接收藉由 分割該資料所產生的區段; 一接收區段管理單元’被架構以儲存循著每一路徑傳 送所接收的區段:及 一區段傳送單元,被架構以根據該TCP控制資訊, 傳送接收認可信號,其分別用以通知循著該等路徑的等區 段的接收結果, 其中: 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被架構以,當在接收選擇接收認 可信號並具有最大序號的區段與下一個要接收一接收認可 信號的區段間有預定數量或更多未接收到一相關接收認可 信號的區段時,取消未接收到該相關接收認可信號並具有 一不大於代表已經接收選擇接收認可信號的區段之序號中 之最大序號的序號之區段傳輸的區段以及未被傳輸的區段 的傳輸保留;並再次根據TCP控制資訊,完成該等區段 的傳輸保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包含: 一區段接收單元,被架構以當有關於一區段的一接收 認可信號循著用於該區段傳輸的同一路徑被接收時,自該 傳輸區段管理單元刪除多個區段,每一區段具有小於多數 序號中之最小序號的一序號,該等序號分別代表在所有傳 輸區段管理單元中未接收一相關接收認可信號的區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 當檢測到一逾時時,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被架構以取t -2- 1334291 消所有未接收到一接收認可信號的區段傳輸的保留’並根 據該TCP控制資訊再次完成該等區段傳輸的保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區 段傳送單元被架構以在其本身與鄰近通訊終端裝置間形成 —特定網路,並循著該特定網路中之該路徑傳送該區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接 收認可信號被架構以通知循著該路徑成功接收的區段之序 • 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當多 數序號連續之區段已經循著相同路徑接收時,該接收認可 信號被架構以一起通知該等多數區段的接收結果。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區 段接收單元被架構以在其本身與鄰近通訊終端裝置間,形 成一特定網路,並循著在該特定網路中之該等路徑接收該 區段。 • 8.—種通訊方法,其中一傳送終端裝置藉由同時使用 多數路徑,以傳送資料至一接收終端裝置,該通訊方法包 含: 在該傳送終端裝置,根據管理多數路徑之每一路徑所 用的TCP控制資訊,藉由儲存每一區段與用於每一區段 傳輸的一路徑相關於一傳輸區段管理單元中,藉由將應被 傳送至該接收終端裝置的資料分割所產生的每一區段的傳 輸完成保留; 在該傳送終端裝置,自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抽出一區t -3- 1334291 段,及循著該區段相關的路徑,傳送該被抽出的區段至該 接收終端裝置; 在該接收終端裝置,管理與該區段所依循傳送的路徑 相關的一接收區段,及傳送一接收認可信號,用以根據用 來管理該等多數路徑的每一路徑的TCP控制資訊,通知 循著該路徑接收該區段的結果;及 在該傳送終端裝置,當有關於該區段的該接收認可信 號已經循著用以傳輸該區段的相同路徑所接收時,自該傳 輸區段管理單元刪除該區段與該區段相關的路徑, 其中: 在該傳輸區段管理單元,當在接收選擇接收認可信號 並具有最大序號的區段與下一個要接收一接收認可信號的 區段間有預定數量或更多未接收到一相關接收認可信號的 區段時,取消未接收到該相關接收認可信號並具有一不大 於代表已經接收選擇接收認可信號的區段之序號中之最大 序號的序號之區段傳輸的區段以及未被傳輸的區段的傳輸 保留;並再次根據TCP控制資訊,完成該等區段的傳輸 保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含: 在該傳送及接收終端裝置,於其本身與鄰近通訊終端 裝置間形成一特定網路,其中 該傳送終端裝置循著在該特定網路中之該等路徑,傳 送所產生的區段至該接收終端裝置,及 該接收終端裝置循著在該特定網路中之該等路徑接收 該等區段。 -4-
TW095123628A 2005-06-29 2006-06-29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TWI33429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90613 2005-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8095A TW200718095A (en) 2007-05-01
TWI334291B true TWI334291B (en) 2010-12-01

Family

ID=37591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23628A TWI334291B (en) 2005-06-29 2006-06-29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17668B2 (zh)
KR (1) KR100784419B1 (zh)
CN (1) CN100469053C (zh)
TW (1) TWI3342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0062B2 (en) * 2006-01-31 2012-04-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Network connectivity determination based on passive analysis of connection-oriented path information
CN101132347A (zh) * 2006-08-24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tcp连接备份的系统及方法
JP5140975B2 (ja) * 2006-09-14 2013-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US8677479B2 (en) * 2007-04-16 2014-03-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tection of adversaries through collection and correlation of assessments
US8788888B2 (en) * 2008-03-14 2014-07-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d user notification in a UPnP network
CN101582878B (zh) * 2008-05-13 2012-09-05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针对时延敏感数据的传输方法
WO2010108144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wireless interface aggregation
CN101599901B (zh) * 2009-07-15 2011-06-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远程接入mpls vpn的方法、系统和网关
JP2013511857A (ja) * 2009-09-23 2013-04-04 エアロバイロメント,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性能監視を使用するマルチパスネットワーク常用冗長性
US9455897B2 (en) * 2010-04-06 2016-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bandwidth aggregation using multipath transport
EP2381621A1 (en) 2010-04-21 2011-10-26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evaluating an available path bitrate based on an acknowledgment path selection
JP5678678B2 (ja) 2011-01-18 2015-03-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ロバイダ網及びプロバイダエッジ装置
US8848640B2 (en) * 2011-05-06 2014-09-3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aggregation for IP flow
US9451415B2 (en) * 2011-06-17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data transport
KR101884259B1 (ko) * 2011-08-11 2018-08-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트리밍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9264353B2 (en) 2011-09-22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ubflow control for a multipath transport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218756B2 (en) 2012-01-06 2019-02-2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treamlined delivery of video content
KR101411782B1 (ko) * 2012-09-14 2014-06-24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멀티 통신 인터페이스를 구비한 단말장치 및 이의 통신 제어 방법
EP2738995A1 (en) * 2012-11-30 2014-06-04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multi-homed equipment for establishing a multipath connection
US10525913B2 (en) * 2014-06-10 2020-01-07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CN105282196A (zh) * 2014-06-30 2016-01-2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文件的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287821B1 (ko) * 2015-02-16 2021-08-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KR102482846B1 (ko) * 2015-09-10 2023-01-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EP3466015B1 (en) * 2016-06-02 2023-08-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handling sctp packets
WO2018176419A1 (zh) * 2017-03-31 2018-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US11196584B2 (en) * 2020-02-14 2021-12-07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Network layer channel bon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5997B (en) * 2000-04-06 2005-12-21 Distribution Systems Res Inst IP communication system, IP transfer network, gateway device, server, network point device, medium router, terminal device and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230921B2 (en) * 2001-04-02 2007-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current use of communication paths in a multi-path access link to an IP network
US7277963B2 (en) * 2002-06-26 2007-10-02 Sandvine Incorporated TCP proxy providing application layer modifications
US7428595B2 (en) * 2002-09-30 2008-09-2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reaming TCP messages in an enterprise network
US7535900B2 (en) * 2003-01-21 2009-05-19 Symmetricom, Inc. Multiple transmission bandwidth streams with defferentiated quality of service
US7567562B2 (en) * 2005-03-02 2009-07-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ntent based secure rendezvous chaotic routing system for ultra high spe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ad hoc network environ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69053C (zh) 2009-03-11
TW200718095A (en) 2007-05-01
CN1893707A (zh) 2007-01-10
US20070005787A1 (en) 2007-01-04
KR100784419B1 (ko) 2007-12-11
US7817668B2 (en) 2010-10-19
KR20070001842A (ko) 200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4291B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Loughney et al. Context transfer protocol (CXTP)
WO2018127238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260935B2 (en) Error control terminal discovery and updating
US8391151B2 (en) Inter-network-nodes flow control
US8065432B2 (en) Buffering packets destined for a mobile device while the mobile device moves from one network to another network to prevent handoff packet loss
US20050265353A1 (en) Sub-segment based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for wireless medium
JP2013502755A (ja) マルチホップ・リレー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ダウンリンク・データ伝送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TW20113215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with a relay node
JP2011508560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pdcp状態報告転送方法
EP2086272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DCP status report thereof
EP295203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JP2007515817A (ja)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伝送情報の正確な制御
JP2007043678A (ja) 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Ferrús et al. Towards transport-layer mobility: Evolution of SCTP multihoming
JP5323985B2 (ja) リレーノードユーザプレーンサポート
WO2021128911A1 (zh) 双连接场景下空口拥塞状态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US20220225163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Ye et al. SCTP congestion control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s
JP556945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601071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virtual block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segment recovery in data network us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Wang et al.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protocol used in ad hoc networks
WO201611294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ocating packet processing functions
Pereira et al. FINLAN Packet Delivery Proposal in a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CN113766580B (zh) 4g与5g网络互切换的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