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4045B -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4045B
TWI334045B TW095117680A TW95117680A TWI334045B TW I334045 B TWI334045 B TW I334045B TW 095117680 A TW095117680 A TW 095117680A TW 95117680 A TW95117680 A TW 95117680A TW I334045 B TWI334045 B TW I3340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nge
color
coloring
colors
su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17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41467A (en
Inventor
Keiji Takizaw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41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41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4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40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2RGB geometrica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9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flect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133404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尤其是關於具 有包含複數著色層之彩色濾光片,藉由此彩色濾光片可實 現彩色反射顯示和透過顯示兩種之光電裝置構造。 【先前技術】 一般而言,液晶顯示裝置之其他各種光電裝置中’爲 了可以進行彩色顯示,形成有彩色濾光片。此彩色濾光片 係例如於每一畫素配置不同複數色,例如配置紅、綠、藍 的著色層任一顏色,將此等複數色的著色層,以特定的圖 案加以配列而成。如此的著色層係例如使用包含著色材( 顏料或染料等)之感光性樹脂之微縮術法而形成。 另一方面,眾所皆知有在屋內或車內等比較暗的環境 中,於光電裝置的背後配置有背光,經由此背光的光,實 現了可辨識的透過顯示,在屋外等明亮的場所中,熄滅背 光,藉由外光,來實現可辨識之反射顯示之形式顯示裝置 。在此形式的裝置中,於各畫素內,各設置透過光線之光 透過範圍和反射光線之光反射範圍,使用光透過範圍,實 現上述透過顯示,使用光反射範圍,實現上述反射顯示。 於此情況下,爲了能以透過顯示和反射顯示的兩者來 進行彩色顯示,則需於光透過範圍和光反射範圍的兩者形 成上述著色層,但對於光透過範圍中,背光的光,僅通過 一次著色層而言,於光反射範圍中,外光反覆通過二次著 -5- 1334045 色層的緣故,透過顯示中雖可明亮顯示,但難以提高彩度 ,反射顯示中雖容易提高彩度,但有犠牲顯示明亮度的問 題。在此,通常需要使光透過範圍的著色層呈現出比光反 射範圍的著色層還要高之彩度。 爲了使上述光反射顯示和光透過範圍之著色層具有不 同之彩度,需改變含於著色層之著色材的量,爲此,會增 加著色層的種類,有複雜化製造過程的問題。於此,爲了 形成原色系的紅、綠、藍三色,將層積補色系的青藍色、 洋紅色 '黄色的三色著色層中的二色所成構造,配置於光 透過範圍,另一方面,經由使用將左記二色各以單層配置 於光反射範圍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彩色濾光片,可確保透過 顯示的彩度’可獲得反射顯示的明亮度(例如,參照以下 專利文獻1 )。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258029號公報 【發明內容】 [爲解決發明之課題] 但是’可作爲前述反射顯示和透過顯示之兩者的光電 裝置中,經由設置光反射範圍,會使得透過顯示的實質開 口率下降’同時經由設置光透過範圍反射顯示的實質開口 率亦會下降的緣故,有難以確保顯示的明亮度,且實現平 衡兩顯示辨識性的問題點。 尤其’反射顯示的亮度或對比,本來就較透過顯示的 亮度或對比大幅爲低的緣故,爲了使明亮度優先,必需確 -6- 1334045 保某種程度光反射範圍的面積,相反地、於透過顯示中, 要求高的顯示品質(對比或色再現性等)的緣故,爲了提 升透過顯示的顯示品質,於面積被限制的光透過範圍內, 有必要提升彩色濾光片的品質。但是,爲構成高品質的透 過顯示,使光反射範圍和光透過範圍的著色層以不同的材 料形成時,會有彩色濾光片製造工程量增加,製造成本提 高的問題。 於此,本發明係爲解決上述問題點,該課題係經由使 用以實現透過顯示和反射顯示的彩色顯示之彩色要素有所 差異,而實現具備可容易確保兩顯示的顯示品質及該平衡 之彩色濾光片構造及此等之光電裝置。 [爲解決發明之課題] 有鑑於相關的實情,本發明的光電裝置係具備了具有 光透過範圍及光反射範圍之複數副畫素,於一個之前述副 畫素之各個光透過範圍及光反射範圍配置同一色的著色層 ,前述著色層乃藉由複數個顏色所構成,經由前述光透過 範圍來進行透過顯示,藉由前述光反射範圍進行反射顯示 ,同時在反射顯示與透過顯示的任一顯示下,皆進行彩色 顯示之光電裝置;配置於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層的 色數比配置於前述光反射範圍之前述著色層的色數還要多 ,於xy色度圖,設定成比起前述反射顯示之可色再現範 圍,前述透過顯示之可色再現範圍者爲較廣者爲特徵。 根據此發明,經由使配置於光透過範圍之著色層的色 1334045 數較配置於光反射範圍之著色層的色數爲多地加以 於xy色度圖,可使透過顯示之可色再現範圍較反 爲廣,以達到透過顯示的彩色顯示之色再現性的提 ,經由達成色再現性的要求高之透過顯示的提升, 而言可容易構成高品質的光電裝置。 於本發明,前述著色層之複數顏色,係具有三 色系之濾光片色、與前述三色之原色系以外之補色 光片色;配置於前述光反射範圍之前述著色層係以 色之原色系之濾光片色所構成,配置於前述光透過 前述著色層乃以前述三色之原色系之濾光片色與前 原色系以外之補色系之濾光片色加以構成者爲佳。 系的濾光片色加上補色系的濾光片色至少一色,可 彩色顯示的色再現性。 於本發明,具有配置前述補色系的濾光片色的 色層之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副畫素中,沒有設置爲了 射顯示之前述光反射範圍爲佳。據此,在反射顯示 或對比較透過顯示大幅降低的緣故,僅以基本的三 要素構成顯示時,對於顯示品質的影響爲少,相較 •在透過顯示中,可擴大顯示三色以外的顏色之光透 面積的緣故,可更提高透過顯示的亮度及彩色品質 於本發明,前述補色系的濾光片色乃以青藍色 經由使用青藍色,可以最有效率地提高可色再現範 於本發明,配置前述補色系之濾、光片色之前述 的副畫素的面積乃,較配置前述原色系之濾光片色 構成, 射顯示 升。即 就整體 色之原 系之據 前述三 範圍之 述三色 於原色 更提高 前述著 前述反 中亮度 色彩色 之下, 過範圍 0 爲佳。 圍。 著色層 之前述 -8- 1334045 著色層的畫素的面積爲小較佳。配置補色系濾光片色著色 層之副畫素中,僅設置光透過範圍即可的緣故,較需光透 過範圍和光反射範圍的兩者之其他副晝素爲小地加以構成 亦無妨,又,如經由上述者,可減低畫素面積,可容易達 到顯示的高精細化。 又,本發明另一光電裝置,係具有光透過範圍及光反 射範圍,具備了於各前述光透過範圍及前述光反射範圍上 對應三色中之一色的著色層配置的三個前述三色之副畫素 、和前述三色以外之一色之著色層被配置於光透過範圍之 至少一個的副畫素,藉由前述光透過範圍進行透過顯示, 藉由前述光反射範圍進行反射顯示;前述透過顯示,係藉 由配置於對應在各前述三色的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之 前述著色層之前述三色、與配置於前述至少一個之副晝素 之前述光透過範圍的前述著色層之前述三色以外之顏色, 來進行彩色顯示;前述反射顯示,係藉由配置於各對應於 前述三色之副畫素之前述光反射範圍的前述著色層之前述 三色,來進行彩色顯示者爲特徵。 根據此發明,於三種畫素中,藉由於各光透過範圍和 光反射範圍形成著色層,可將反射顯示以三色著色層彩色 化,另一方面’於至少—種畫素中,經由設置配置上述三 色以外的至少一色的著色層之光透過範圍,由於可將透過 顯示以四色以上來表現,可得高色再現性的緣故,可達到 透過顯示的顯示品質提升,和透過顯示和反射顯示平衡之 提升。尤其,經由將透過顯示以四色以上表現,無需提高 -9- 1334045 個個顏色的彩度,即再現廣範圍的色相的緣故,在構成反 射顯示之三色著色層確保反射顯示的明亮度之前提下,可 設定呈適切的彩度。因此,將成爲基本之三色著色層,即 使在光透過範圍和光反射範圍下,以共通的著色材料構成 時,可確保透過顯示的色再現性和反射顯示的明亮度之平 衡。 於本發明,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 乃較對應於前述三個之前述三色的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 圍具有更大面積者爲佳。據此,經由令至少一種副畫素的 光透過範圍較其他三種副畫素的光透過範圍具備有大的面 積’於透過顯示,可提高基本三色以外的顏色所成彩色品 質之附予,而有提升彩色顯示的品質的效果。 於本發明,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中,沒有設置前述 光反射範圍者爲佳。據此,反射顯示中,亮度或對比較透 過顯示大幅降低的緣故,僅以基本三色彩色要素構成顯示 時’對於顯示品質的影響却爲少,相較之下,透過顯示中 ’可擴大顯示三色以外的顏色之光透過範圍面積的緣故, 更可提高透過顯示的亮度及彩色品質。 於本發明’對應於前述三個之前述三色的副畫素與前 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乃互爲同一面積者爲佳。據此,經 由可以同一面積副畫素的配列構成顯示範圍,無需使用特 殊的畫素配列,可使用原來以往一般的配列構造。 於本發明,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較對應於前述三個 之前述三色的副畫素,具有更小畫素面積者爲佳。據此, -10- 1334045 經由縮小基本三種副畫素以外的副晝素的面積,可抑制精 細度下降所造成顯示品質的惡化。尤其,經由將前述至少 —種副畫素的光透過範圍設定成與其他三種畫素的光透過 範圍爲相同的面積,色再現時的畫素控制則變得容易。 於本發明,前述三色乃原色系之濾光片色,前述三色 以外之顏色乃補色系之濾光片色爲佳。經由於原色系的濾 光片色,加上補色系的濾光片色至少一色,可更提高彩色 顯示的色再現性。此時,於確保寛廣之色再現範圍上,前 述三色以外之顏色爲青藍色時爲最有效果。 本發明的另一光電裝置,係具備了具有光透過範圍及 光反射範圍之複數副畫素,於一個之前述副畫素之各個光 透過範圍及光反射範圍配置同一色的著色範圍,前述著色 範圍係藉由複數之顏色而構成,藉由前述光透過範圍來進 行透過顯示,藉由前述光反射範圍進行反射顯示,且在反 射顯示與透過顯示的任一顯示下,皆進行彩色顯示;配置 於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的色數乃較配置於前述 光反射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的色數爲多,於xy色度圖, 設定成相較於前述反射顯示之可色再現範圍,前述透過顯 示之可色再現範圍者爲廣者爲特徵。 根據此發明,經由使配置於光透過範圍之著色範圍的 色數較配置於光反射範圍之著色範圍的色數爲多地加以構 成’於xy色度圖,可使透過顯示之可色再現範圍較反射 顯示爲廣,以達到透過顯示的彩色顯示之色再現性的提升 。即’經由達成色再現性要求高之透過顯示的提升,就整 -11 - 1334045 體而言,可容易構成高品質的光電裝置。 於本發明,前述著色範圍乃對應波長’改變色相之可 見光範圍中,具有藍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紅系之色相之 著色範圍,從藍至黄之色相中選擇二種色相的著色範圍’ 前述光反射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乃以前述藍系之色相之著 色範圍,前述紅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從前述藍至黄之色 相中選擇二種色相的著色範圍之一方所構成’前述光透過 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乃以前述藍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前 述紅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從前述藍至黄之色相中選擇之 二種色相的著色範圍所成構成者爲佳。由於使光透過範圍 之著色範圍的色數較光反射範圍之著色範圍的色數至少多 —色,更可提升彩色顯示的色再現性。於此,於確保寛廣 之色再現範圍之前提上,從前述藍色至黃色之色相中選擇 之二種色相的著色範圍乃從在於藍至綠色相之著色範圍及 從綠至橙色相之著色範圍爲有效果的。 於本發明,前述著色範圍乃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波長 的尖峰爲具有在於415〜50 Onm之第1著色範圍,和在於 6 0 0nm以上之第2著色範圍,在於485〜535nm之第3著色 範圍,在於500〜590nm之第4著色範圍,前述光反射範 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乃以前述第1著色範圍,前述第2著色 範圍,前述第3著色範圍或前述第4著色範圍之一方所構 成,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乃以前述第1著色範 圍,前述第2著色範圍,前述第3著色範圍,前述第4著 色範圍所構成者爲佳。由於使光透過範圍之著色範圍的色 -12- 1334045 數較光反射範圍之著色範圍的色數至少多一色,更可提高 彩色顯示的色再現性。於此,於確保寛廣色再現範圍之前 提上,令前述第3著色範圍成爲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線之 波長尖峰爲在於495〜520nm之著色範圍,令前述第4著 色範圍成爲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線之波長尖峰爲在於510 〜585nm之著色範圍爲有效果的。 於本發明,於具有配置在前述從藍至黃之色相中所選 擇出的二種色相之著色範圍中的另一方的前述光透過範圍 之副畫素中,沒有設置爲了前述反射顯示之前述光反射範 圍爲佳。據此,在反射顯示中亮度或對比較透過顯示大幅 降低的緣故,僅以三色的著色範圍構成顯示時,對於顯示 品質的影響爲少,相較之下,在透過顯示中,可擴大顯示 該三色以外的顏色之光透過範圍面積的緣故,可更提高透 過顯示的亮度及彩色品質。 於本發明,於具有配置前述第3著色範圍或前述第4 著色範圍中之另一方的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副畫素中,未設 置爲達前述反射顯示之前述光反射範圍爲佳。據此,在反 射顯示中亮度或對比較透過顯示大幅降低的緣故,僅以三 色的著色範圍構成顯示時,對於顯示品質的影響爲少,相 較之下,在透過顯示中,可擴大顯示該三色以外的顔色之 光透過範圍面積的緣故,可更提高透過顯示的亮度及彩色 品質。 於本發明’未設置爲達前述反射顯示之前述光反射範 圍的副畫素的面積,乃較設置爲達前述反射顯示之前述光 -13- 1334045 反射範圍的畫素的面積爲小者爲佳。配置第4色著 (即,於光反射範圍未配置於光透過範圍配置之色 圍)之副畫素中,僅設置光透過範圍即可的緣故, 透過範圍和光反射範圍的兩者之其他副畫素爲小地 成亦無妨,又,如經由上述者,可減低畫素面積, 達到顯示的高精細化。 本發明另一光電裝置,係具有光透過範圍及光 圍,具備了於各前述光透過範圍及前述光反射範圍 三色中之一色的著色範圍配置的三個前述三色之副 和前述三色以外之一色之著色範圍被配置於光透過 至少一個的副畫素,藉由前述光透過範圍進行透過 藉由前述光反射範圍進行反射顯示;前述透過顯示 配置於對應在各前述三色的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 述著色範圍之前述三色,與配置於前述至少一個之 之前述光透過範圍的前述著色範圍之前述三色以外 ,進行彩色顯示,前述反射顯示乃經由配置於各對 述三色之副畫素之前述光反射範圍的前述著色範圍 三色,進行彩色顯不者爲特徵。 根據此發明’於三種畫素中,經由於各光透過 光反射範圍形成著色範圍’可將反射顯示以三色著 加以彩色化,另一方面’於至少—種畫素中,經由 置上述三色以外的至少一色的著色範圍之光透過範 於可將透過顯示以四色以上來表現’可得高色再現 故,可達到透過顯示的顯示品質提升’和透過顯示 色範圍 著色範 較需光 加以構 可容易 反射範 上對應 畫素、 範圍之 顯示, 乃經由 圍之前 副晝素 之顏色 應於前 之前述 範圍和 色範圍 設置配 圍,由 性的緣 和反射 •14- 1334045 顯示平衡之提升。尤其,經由將透過顯示以四色以上表現 ,無需提高個個顏色的彩度,即再現廣範圍的色相的緣故 ,在構成反射顯示之三色著色範圍確保反射顯示的明亮度 之前提下,可設定呈適切的彩度。因此,將成爲基本之三 色著色範圍,即使在光透過範圍和光反射範圍下,以共通 的著色材料構成時,亦可確保透過顯示的色再現性和反射 顯示的明亮度之平衡。 於本發明,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 乃較對應於前述三個之前述三色的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 圍具有更大面積者爲佳。據此,經由令至少一種副畫素的 光透過範圍較其他三種副畫素的光'透過範圍具備有大的面 積,於透過顯示,可提高基本三色以外的顏色所成彩色品 質之附予,而有提升彩色顯示的品質的效果。 於本發明,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中,未設置爲達前 述光反射範圍者爲佳。據此,反射顯示中,亮度或對比較 透過顯示大幅降低的緣故,僅以基本三色彩色要素構成顯 示時’對於顯示品質的影響爲少,相較之下,透過顯示中 ’可擴大顯示三色以外的顏色之光透過範圍面積的緣故, 更可提高透過顯示的亮度及彩色品質。 於本發明,對應於前述三個之前述三色的副畫素與前 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乃互爲同一面積者爲佳。據此,經 由可以同一面積副畫素的配列構成顯示範圍,無需使用特 殊的畫素配列,可使用原來以往一般的配列構造。 於本發明,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較對應於前述三個 -15- 1334045 之前述三色的副畫素,具有更 經由縮小基本三種副畫素以外 細度下降所造成顯示品質的惡 一種副畫素的光透過範圍設定 範圍爲相同的面積,色再現時 於本發明,對應於前述三 改變色相之可見光範圍中,爲 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從前述 二種色相的著色範圍之一方, 的著色範圍乃從前述藍色至黃 的著色範圍中之另一方者爲佳 範圍的色數較光反射範圍之著 更可提高彩色顯示的色再現性 現範圍之前提上,從前述藍色 色相的著色範圍乃從在於藍至 橙色相之著色範圍爲有效果的 於本發明,對應於前述三 範圍之光波長的尖峰,爲在於 圍,和在於600nm以上之第 5 3 5 nm之第3著色範圍或在於 圍中之一方,對應於前述三色 述第3著色範圍或前述第4著 由於使光透過範圍之著色範圍 範圍的色數至少多一色,更可 小畫素面積者爲佳。據此, 的副畫素的面積,可抑制精 化。尤其,經由將前述至少 呈與其他三種畫素的光透過 的畫素控制則變得容易。 色之著色範圍乃對應波長, 藍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紅 藍色至黃色之色相中選擇之 對應於前述三色以外之顏色 色之色相中選擇之二種色相 。由於使光透過範圍之著色 色範圍的色數至少多一色, 。於此,於確保寛廣之色再 至黃色之色相中選擇之二種 綠色相之著色範圍及從綠至 〇 色之著色範圍乃透過該著色 415〜500nm之第1著色範 2著色範圍,和在於485〜 500〜590nm之第4著色範 以外之顏色的著色範圍乃前 色範圍中之另一方者爲佳。 的色數較光反射範圍之著色 提高彩色顯示的色再現性。 16- 1334045 於此,於確保寛廣色再現範圍之前提上,前述第3著色範 圍乃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線之波長尖峰爲在於 49 5〜 5 2 Onm之著色範圍,前述第4著色範圍乃透過該著色範圍 之光線之波長尖峰爲在於510〜585nm之著色範圍爲有效 果的。 其次,關於本發明之電子機器係具備上述任一記載之 光電裝置,和控制該光電裝置之控制手段爲特徵。本發明 的光電裝置,係經由可實現透過顯示和反射顯示兩者,對 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具有高對應性的緣故,尤其,在搭載於 攜帶型電子機器時,可發揮極高之效果。 【實施方式】 [第1實施例形態] 其次,參照附加圖面,對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詳 細說明。第1圖係顯示關於本發明光電裝置的第1實施形 態的畫素配列的顯示單位(像素)的內部構造之擴大透視 平面圖,第2圖係顯示同光電裝置之一畫素的截面構造之 擴大縱截面圖。 本實施形態係顯示以是爲光電裝置一種之液晶裝置而 構成之例者,如第2圖所示,藉由未圖示的密封材等,將 基體110和基體120以特定的間隔進行貼合,於其間配置 液晶層1 3 0。 基體110係包含了由玻璃或塑膠等所成透明的基板 111,於此基板111的內面上,形成具備以多晶矽層等構 -17- 1334045 成半導體層102,構成於此半導體層102上之閘極 103,及挾持此閘極絕緣膜103對向於上述半導體 的通道範圍之閘極電極104的TFT (開關元件)1 1 閘極電極104係與如第1圖掃描線113x導電連接。 於此等上,形成由氧化矽等所成層間絕緣膜1 層間絕緣膜1 12係被覆TFT 1 10X之同時,經由微 等,於表面構成具有微細的凹凸。層間絕緣膜112 成導電連接於上述半導體層 102的源極範圍之 113y,和導電連接於上述半導體層102汲極範圍之 極 1 1 4 y。 於此等上,更形成由氧化矽等所成層間絕緣膜 於此層間絕緣膜Η 5上,形成以鋁等金屬其他反射 體構成反射層116。此反射層116係導電連接於上 電極1 1 4。此反射層1 1 6係具備反映上述層間絕緣 的表面凹凸形狀之微細的凹凸構造所構成之散亂性 。上述反射層116係對應設置於一個副畫素內之光 圍 Ar,於副畫素內設置呈島狀。副畫素內,除了 光反射範圍Ar以外,設置光透過範圍At,於此光 圍At中,末形成反射層1 1 6。 上述反射層1 16上,形成由ITO (銦錫氧化物 透明導電體所成電極Π 7,此電極1 1 7係於副畫素 示範圍整體,即,被覆覆蓋上述光透過範圍At及 範圍Ar兩者全部的範圍而加以形成。電極117係 射層116,導電連接於上述TFT110X的汲極範圍。 絕緣膜 層 102 〇x。此 12,此 縮術法 上,形 資料線 連接電 115, 性導電 述連接 膜112 反射面 反射範 於上述 透過範 )等的 內的顯 光反射 藉由反 又,在 -18- 1334045 本實施的構成中,反射層116發揮有作爲反射電極的功能 的緣故,被當作透明電極之電極117未形成被覆整個反射 層116(光反射範圍)的範圍亦可,圖求被當作透明電極 之電極117的一部份與反射層116層積來達到電氣連接之 構成亦可。 上述構造上,形成由聚醯亞胺樹脂等所製成配向膜 1 1 8。此配向膜1 1 8係於液晶層1 3 0內的液晶分子,附予 初期配向者,例如,塗佈未硬化的樹脂,經由燒成等硬化 後,經由平磨處理等加以形成。 另一方面,基體120係包含由玻璃或塑膠等所成透明 基體121,於此基板121的內面上,形成彩色濾光片122 。彩色濾光片122係具有形成於光透過範圍At之著色層 122at、和形成於光反射範圍Ar之著色層122ar。此等著 色層122at、122ar係如後述原色系的濾光片色之紅、綠 、藍任一色所構成。同一副畫素內的著色層122at與著色 層l22ar係基本上以同色加以構成,但具有相互不同的色 相(色濃度、色度、彩度)或光透過率亦可。但是,本實 施形態中,同一副畫素內的著色層1 2 2 at和1 2 2 ar係以相 同著色材料同時形成,爲具備同一色相及光透過率之著色 層。 彩色濾光片1 22係於副畫素間或畫素間或光透過範圍 At和光反射範圍Ar間’具備由黑色樹脂等所成遮光層 1 22bm。遮光層1 22bm係經由電極1 1 7,1 23的端緣部所 產生傾斜電場或基體110或12〇表面的階差等,經由遮光 -19- 1334045 液晶分子不成爲所期望的配向狀態之範圍,可防 所造成對比的下降。 更且,於上述著色層122at,122ar及遮光 上,形成由丙烯酸樹脂等所成保護膜122oc。 122oc係對彩色濾光片122的表面進行平坦化, 了防止不純物侵入到著色層122 at,122 ar而劣化 彩色濾光片122上,形成由ITO等透明導電 極123,此電極123上,形成與上述同樣的配向 本實施形態時,爲使用3端子開關元件(非線形 TFT110X,上述電極117係獨立於每一副畫素之 ,電極123係跨在於複數的副畫素(及複數畫素 在於裝置整體)之共通電極。但是,取代TFT 1 用2端子開關元件(非線形元件)時,對向側電 延伸於與資料線1 1 3交叉方向,於資料線1 1 3的 ’作爲配列於複數條紋狀之帶狀電極而加以構成 液晶層130係使用向列液晶等之TN模式或 的液晶層’與配置於基體1 10及基體120外側 1 4 1 ’ 1 42協力動作,可於每—副畫素,控制光 加以構成。本實施形態時,光透過範圍 At之液 厚度乃設定呈較光反射範圍Ar之液晶層130厚 例如2倍程度),由此,可在於使用光透過範匱 過顯不之液晶層130光變調度,和使用光反射範 反射顯示之液晶層1 3 0的光變調度間,不產生很 止漏光等 層 122bm 此保護膜 同時是爲 0 體所成電 膜 124 〇 元件)之 畫素電極 )(或跨 10X而使 極123係 延長方向 〇 STN模式 之偏光板 透過率地 晶層1 3 0 度爲大( 丨At之透 丨圍Ar之 大的差異 -20- 1334045 然而,本實施形態中,雖經由層間絕緣膜1 1 2、1 1 5 的有無,確保光透過範圍At之液晶層130厚度,和光反 射範圍Ar之液晶層130厚度之差,但例如,於彩色濾光 片122上,形成絕緣膜,經由此絕緣膜的有無,確保液晶 層130的光透過範圍At和光反射範圍Ar的厚度的差亦可 〇 於本實施形態,如第1圖所示畫素Px係構成顯示畫 像的最小單位之基本單位,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狀,經由四 種副畫素Dxr、Dxg、Dxc、Dxb加以構成。本説明書之畫 素係爲可控制相互獨立光透過率之最小控制單位,此副畫 素經由聚集複數個而構成上述畫素Px。因此,構成畫素 Px之副畫素數乃一般而言並非限定於4。但是,本實施形 態中,構成畫素Px之副畫素數係4以上的任意數。又, 本發明之「著色範圍」係設置著色層122ar、122at之各 範圍,對應各副畫素 Dxr、Dxg、Dxc、Dxb,於四色著色 範圍構成1個畫素Px。 如上述第2圖所示畫素構造,係顯示上述四種副畫素 中,三種副畫素Dxr、Dxg、Dxb之構造,對應於三色原 色系的濾光片色R (紅)、G (綠)、B (藍)著色層。 在此等三種副畫素構造中,如上述各自設置光透過範圍 At和光反射範圍Ar,於三種各副畫素範圍At、Ar,各自 設置R (紅)、G (綠)、B (藍)之著色層122at、122ar 部份爲共通的。又,此等三種副畫素Dxr、Dxg、Dxb中 ,光透過範圍At和反射範圍Ar的面積比幾乎是相同的。 -21 - 1334045 上述三種副畫素Dxr、Dxg、Dxb中,於光透過範圍 At,整面形成著色層122 at。即,三種各副畫素的光透過 範圍At係皆以原色系R (紅)'G (綠)、B (藍)的著 色層加以被覆。另一方面,於光反射範圍 Ar,在圖示例 情況下,僅於該範圍的一部份選擇性形成著色層〗22ar。 意即,光反射範圍Ar中,設置未著色於反射層116而反 射光之非著色範圍。又,光反射範圍 Ar內的著色層 122ar的占有面積比,係使在於每一副畫素Dxr、Dxg、D xb具有不同値的方式來加以構成。但是,於此等三種副 畫素的光反射範圍Ar的至少一個,形成整面被覆著色層 122ar亦是無妨。 另一方面,副畫素Dxc中,與上述三種副畫素Dxr、 Dxg、Dxb爲不相同,實質上,僅形成光透過範圍At。然 後,此光透過範圍At係具有較其他三種副畫素的光透過 範圍At之廣大的面積。副畫素Dxc的光透過範圍At中, 形成補色系濾光片色之青藍色的著色層122at。 第5圖係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彩色濾光片122的各著色 層122 at、122 ar著色材料的分光光譜。圖中,紅色著色 層的光透過性以R表示,綠色著色層的光透過特性以G 表示,藍色著色層的光透過特性以B表示,青藍色著色層 的光透過特性以C表示。 又,第6圖係顯示經由使用於本實施形態之彩色濾光 片122加以實現可色再現範圍之xy色度圖。於圖中,R、 G、B、C係各自顯示如第5圖所示各色的著色層之色相 -22- 1334045 。又,圖中R’、G’、B’係顯示作爲配置於光反射範圍Ar 之紅、綠、藍之著色層之適切的色相,圖中的G”係顯示 作爲配置於光透過範圍At之綠色著色層之適切的色相。 更且,包圍上述各點之曲線係顯示人可看到的色相。 由此色度圖觀之,對於尺’、〇’、8’爲頂點之色三角 形面積而言,本實施形態的R、G、B、C所包圍之色四角 形面積係爲大的緣故,可知本實施形態的透過顯示色再現 範圍較反射顯示色再現範圍寛廣。又,於以往三原色的濾 光片構成,進行透過顯示時,具有顯示如R’、G”、B’之色 三角形有某種程度寛廣之色再現範圍,但可知本實施形態 R、G、B、C所成色再現範圍係可有與此相等或超過此以 上寛廣範圍。 本實施形態中,以配置於光透過範圍At之R、G、B 、C四色之著色層,於透過顯示時,不僅可實現寛廣色再 現範圍,配置於光反射範圍Ar之R、G、B三色之著色層 ,亦可實現明亮反射顯示。即,適於降低基本R、G、B 三色彩度,於實現明亮反射顯示地加以構成時,透過顯示 中,於上述三色加入C成四色,可表現彩色的緣故,可抑 制透過顯示色再現性的降低。又,此時,無需改變配置於 光透過範圍At和光反射範圍Ar之著色層122at和122ar 的彩度的緣故,有可減低彩色濾光片的製造工程數,無需 複雜化製造工程,抑制製造成本上昇的優點。 副畫素Dxc之著色層122at係使用除了上述青藍色以 外的其他著色材地加以形成亦可》但是,經由附加紅、綠 -23- 1334045 、藍基本三色,具有擴大色再現範圍之色相爲佳。例如, 與其他三色,在於色度圖上具有充分間離之色相,且,具 有某種程度高彩度,即,於色度圖上,具有位於經由其他 三色所形成色三角形外側之色相爲佳。作爲如此的濾光片 色係爲補色系的顔色,例如,青藍色、洋紅色或黃色等最 佳。 又,本實施形態中,雖於畫素Ρχ內,除了三種副畫 素’僅設置一個副畫素Dxc,除了三種副畫素,設置複數 追加的副畫素亦可。例如,於畫素Px內,設置具有青藍 色著色層之副晝素Dxc,和具有洋紅色著色層之副畫素 Dxm (未圖示)二種類的副畫素,將此等副畫素做爲與各 自上述實施形態的副畫素Dxc同様地加以配列之構成亦可 。由此’一個畫素Px則經由五種副畫素地加以構成。 然而,於本實施形態,將配置於光透過範圍 At之著 色層122at,和配置於光反射範圍Ar之著色層122ar,以 同一材料同時形成時,可抑制製造成本的上昇下,更提高 透過顯示的色再現性,且,更充分確保反射顯示的明亮度 的緣故’光透過範圍At中,整面被覆配置彩度較高的著 色層’另一方面,光反射範圍Ar中,部份(選擇性)配 置相同的著色層。即,光反射範圍Ar中,未配置著色層 ’而設置露出反射層Π6之範圍。如此,即使無法大幅降 低著色層本身的彩度,於光反射範圍Ar整體中,仍可獲 得與降低著色層122ar彩度情形同等的效果。但是,於此 等三種副畫素中至少一種副畫素中,於光反射範圍Ar整 -24- 1334045 面形成著色層122ar亦可。 又,本實施形態中,構成一畫素所有的副畫素,具有 同一面積的緣故,可將副畫素Dxc的光透過範圍At較其 他三種副畫素Dxr、Dxg、Dxb的光透過範圍爲大地加以 構成的緣故,可使透過顯示的開口率實質上較以往爲大地 加以構成,結果,可提昇透過顯示亮度之同時,可更提昇 顯示品質。尤其,如本實施形態,於副畫素Dxc,實質上 僅設置光透過範圍At時,意即,在副畫素Dxc中,構成 有不設置反射層116而把副畫素所有範圍作爲光透過範圍 時,可以副畫素Dxc的光透過範圍At的面積做成最大, 更可以提高上述效果。 更且,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於透過顯示和反射 顯示作爲共通的濾光片色,使用原色系的紅、綠、藍三色 之同時,作爲僅設定透過顯示的濾光片色,使用補色系的 青藍色,由此,尤其,可寛廣綠色系的色相範圍的色再現 性’此時,可採用擴大綠和青藍的光譜色差(色度圖上的 距離),可更提昇色再現性。例如,第6圖中,把綠的濾 光片色的色相點G做爲較以往的濾光片色G’、G”還要從 由青藍色的色相點C離開的色相,由此,增大了色三角形 的面積,可以像更增加色再現範圍那樣地去進行設定。 以上,以副畫素Dxr、Dxg ' Dxb的著色範圍各自對 應R (紅)、G (綠)、B (藍),副畫素Dxc著色範圍 對應C (青藍色),做爲例子,但本發明係未限定於如此 構成’呈以下的構成亦可。 -25- 1334045 即,四色著色範圍係可由對應波長改變色相之可見光 範圍(3 80 - 780nm )中,藍系色相的著色範圍,和紅系 色相的著色範圍,從藍至黃的色相中選擇二種色相的著色 範圍所成。於此,雖用系表示,例如,只要呈藍系的話, 非限定於純粹的藍色相,可包含藍紫或藍綠等。若爲紅系 的色相時,非限定於紅色,可包含橙色。又,此等著色範 圍係可以單一著色層而構成亦可,重疊複數相異的色相著 色層加以構成亦可。 又,此等著色範圍雖以色相加以陳述,該色相可適切 變更彩度、明度,設定之顏色而得者。就具體的色相範圍 而言,藍系的色相著色範圍係由藍紫至藍綠,更佳爲由藍 至青。紅系的色相著色範圍係由橙至紅。由藍至黃的色相 選擇一方之著色範圍係由藍至綠,更佳爲藍綠至綠。由藍 至黃的色相選擇其他之著色範圍係由綠至橙,更佳爲綠至 黃。或由綠至黃綠。 於此,各著色範圍係不會使用相同色相。例如,由藍 至黃的色相選擇2個著色範圍,使用綠系色相時,另一方 乃對應一方之綠色而言,使用藍系或黃綠系的色相。由此 ,亦較以往的RGB著色範圍可實現廣範圍色再現性。 將此等對應上述實施形態,例如,可於副畫素Dxr配 置紅系色相之著色範圍,於副畫素Dxb配置藍系色相之 著色範圍,於副畫素Dxg配置由綠至橙色相之著色範圍 ,於副畫素Dxc配置由藍至綠色相的著色範圍地加以構成 。副畫素Dxg和副畫素Dxc的色相係亦可與上述相反, -26- 1334045 考量光反射範圍Ar所成顯示的色平衡或光透過範圍At所 成顯示色再現性範圍,令副畫素Dxc色相爲由藍至綠者爲 佳。 又,上述中,雖令廣範圍的色再現性以色相加以陳述 ,以下,以透過著色範圍之波長加以表現。藍系的著色範 圍係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波長尖峰,爲4 1 5 — 500nm著色 範圍,更佳爲435-485nm著色範圍。紅系的著色範圍係 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波長尖峰,爲600nm以上之著色範 圍,更佳爲60 5 nm以上之著色範圍。由藍至黃的色相選 擇一方之著色範圍係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波長尖峰,爲 485 — 535nm著色範圍,更佳爲 495 — 520nm著色範圍。 由藍至黃的色相選擇另一方之著色範圍係透過該著色範圍 之光波長尖峰,爲500 - 590nm著色範圍’更佳爲510-5 8 5nm著色範圍,或5 3 0 - 565nm之著色範圍。 接著,以xy色度圖表現。藍系著色範圍係爲 0.151、ygO.056 之著色範圍,更佳爲 〇_134$χ$0.151、 0.034Sy‘0.056之著色範圍。紅系著色範圍係爲0.643S X ' y ^ 0.3 3 3之著色範圍,更佳爲 0.643各X各0690、 0.299SyS0.333之著色範圍。由藍至黃色相選擇一方之 著色範圍係 xSO.164、0.453Sy之著色範圍,更佳爲 0·098 $χ$0·164、0.453各ySO.759之著色範圍。由藍至 黃色相選擇另一方之著色範圍係〇·257 ^χ、〇.6〇6$y之 著色範圍,更佳爲 0.257 SxS 0.357、0_606 SyS 0.670 之 著色範圍。 -27- 1334045 此等四色著色範圍係於副畫素具備透過範圍和反射範 圍時,透過範圍及反射範圍亦可適用上述範圍。 作爲背光,作爲RGB的光源,可使用LED、螢光管 、有機EL亦可。又,使用白色光源亦可。然而,白色光 源係經由藍發光體和YAG螢光體生成白色光源亦可。作 爲RGB光源係以下者爲佳。B係波長尖峰爲43 5 nm— 485nm者,G係波長尖峰爲520nm〜545nm者,R係波長 尖峰爲610nm— 650nm者,然後,經由RGB光源的波長 ’適切選定上述著色範圍時,可獲得更廣範圍色再現性。 又,使用波長爲例如在450nm和565nm有產生尖峰之複 數尖峰之光源也是合適的。 作爲上述四色著色範圍構成之例,列舉以下者。 (1) 色相爲紅、藍、綠、青藍(藍綠)之著色範圍 〇 (2) 色相爲紅、藍、綠、黃之著色範圍。 (3) 色相爲紅、藍、深綠、黃之著色範圍。 (4) 色相爲紅、藍、翠綠、黃之著色範圍。 (5) 色相爲紅、監、深綠、黃綠之著色範圍。 (6) 色相爲紅、藍綠、深綠、黃綠之著色範圍。 [第2實施例形態] 其次,參照第3圖’對於關於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 進行說明。圖3乃顯不第2實施形態畫素構造之槪略平面 圖。此實施形態中’與先前說明第1實施形態相同部份, -28- 1334045 則附上同一符號,省略此等說明。 樣 置 之 方 » 相 積 畫 At 相 低 緣 副 、 色 可 述 在 之 於本實施形態,於一個畫素Px中,設置與上述同 的副畫素Dxr、Dxg、Dxb,於此等各三種副畫素中,設 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光透過範圍At和光反射範圍Ar 兩者’於各範圍中,各配置著色層122at、122ar。另一 面,於其他副畫素Dxc’,實質上僅設置光透過範圍At 於此,雖在形成著色層122 at之部份,與第1實施形態 同,但在其他三種副畫素Dxr、Dxg、Dxb較副畫素面 爲小地構成之部份,與先前實施形態則不同。 本實施形態中,經由副畫素D X c ’具有較其他三種 素小之面積,於透過顯示,將副畫素Dxc’光透過範圍 ,設定呈接近其他副畫素光透過範圍At之面積(幾近 等的面積)的緣故,提昇色再現時的平衡之同時,可減 追加設置副畫素Dxc’所造成一個畫素Ρχ面積的增加的 故,有可抑制顯示解像度的降低的優點。尤其,經由使 畫素Dxc’光透過範圍At面積,與其他三種副畫素Dxr Dxg、Dxb光透過範圍At的面積相等,可容易進行以四 再現特定顏色時的畫像資料生成及各副畫素的控制,而 提昇畫素控制。 又,本實施形態中,雖整面被覆各三種副畫素Dxr Dxg、Dxb之光反射範圍Ar來形成著色層122ar,如上 第1實施形態,於上述三種副畫素中至少一種副畫素, 於光反射範圍Ar的一部份,設置未形成著色層122 ar 部份也是可以的。 -29- 1334045 [第3實施例形態] 第4圖係更進一步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一畫素構造之槪 略平面圖。也於此第3實施形態中,與先前任一實施形態 相同構成部份,附上同一符號,並省略該些說明。在本實 施形態中,設置在副畫素Dxr’、Dxg’、Dxb’之光透過範 圍At’爲於各副畫素內,在光反射範圍 Ar’的內側構成島 狀這一點是與先前的實施形態不同。意即,於反射層 116’,設置使光透過之開口部,將此開口部構成作爲光透 過範圍At’。因此,反射層1 16’係於各副畫素內,呈框狀 地沿著副畫素的端部周邊進行配置的緣故,光反射範圍 ΑΓ’亦於副畫素內,設定•配置在對應於反射層116’的形 成之範圍上。此時,於TFT110X的連接電極114中,可 以如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般地,可以使反射層1 1 6 ’進行 導電連接。如此,將反射層116’發揮有作爲反射電極的 功能時,在第4圖中成爲透明電極之電極116’之一部份 ,與反射層 Π6’(開口部之端部•邊緣)進行層積,來 成爲達成電氣連接之構成,成爲透明電極之電極117’爲 形成於被覆光透過範圍和反射層116’(光反射範圍)整 體之範圍也是可以的。 然而,與第4圖顯示構成相反,可將副畫素內的光反 射範圍於副畫素略中央部構成呈島狀。 又’本實施形態中,於各三種副畫素Dxr’、Dxg’、D xb’之光反射範圍Ar,整面被覆著色層I22ar而形成,如 -30- 1334045 上述第1實施形態,於上述三種副畫素中至少一種副 中,於光反射範圍Ar的一部份,設置未形成著 122ar部份亦可。 [電子機器] 最後,將關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使用 子機器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第7圖係顯示關於本 電子機器一實施形態之筆記型個人電腦。此個人電腦 係具有具備複數操作按鈕20 1a或其他操作裝置201b 體部201,和連接於此本體部201,和具備顯示畫面 之顯示部202。圖示例的情形下,本體部201和顯 202係可構成呈可開閉。顯示部202的內部中,內藏 光電裝置(液晶裝置)100,於顯示畫面202a,顯示 望的顯示畫像。此時,於個人電腦2 00內部中,設置 上述光電裝置100之顯示控制電路。此顯示控制電路 於設置在光電裝置1〇〇未圖示之公知的驅動電路(液 板電路等),發送特定的控制訊號,決定該顯示態樣 以構成。 第8圖係顯示關於本發明電子機器其他實施形態 帶電話機。顯示於此攜帶電話機3 00係具有具備複數 按鈕301a、301b及發話口等之操作部301,和具備 畫面302a或收話口等之顯示部302,於顯示部302 ,組裝上述光電裝置1〇〇。然後,於顯示部302的顯 面302a,可辨識經由光電裝置1〇〇形成的顯示畫像 畫素 色層 於電 發明 200 之本 202a 示部 上述 所期 控制 係對 晶面 地加 之攜 操作 顯示 內部 示畫 。此 -31 - 1334045 時,於攜帶電話機300內部,設置有控制上述光電裝置 100之顯示控制電路。此顯示控制電路係對於設置光電裝 置100未圖示公知的驅動電路(液晶面板電路等),發送 特定的控制訊號,決定該顯示態樣地加以構成。 然而,作爲關於本發明之電子機器,除了第7圖或第 8圖顯示電子機器外,可列舉液晶電視、汽車導航裝置、 呼叫器、電子筆記本、計算機、工作站、電視電話、POS 終端機等。然後,作爲此等各種電子機器的顯示部,可使 用關於本發明之光電裝置。 又,本發明係不是僅限定上述圖示例,於未脫離本發 明要旨的範圍內,可加入種種的變更。例如,於本實施形 態,對於具備液晶顯示面板之液晶裝置之構成,進行說明 ,本發明係使用彩色濾光片,可進行透過顯示及反射顯示 ,未限定於液晶裝置,電泳顯示裝置等其他光電裝置亦無 妨。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光電裝置一畫素構造槪略 平面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光電裝置一個副畫素部份 截面構造槪略縱截面圖。 第3圖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光電裝置一畫素構造槪略 平面圖。 第4圖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光電裝置一畫素構造槪略 -32- 1334045 平面圖。 第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著色層的分光光譜圖。 第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的著色層色相及色再現範圍之 xy色度圖。 第7圖係顯示電子機器實施形態一例之槪略斜視圖。 第8圖係顯示電子機器實施形態其他例之槪略斜視圖 C.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光電裝置(液晶裝置) 1 10、120 :基體 1 1 OX : TFT 1 1 1、121 :基板 122 :彩色濾光片 1 22at、1 22ar :著色層 C 122bm :遮光層 122oc :保護膜 1 3 0 :液晶層 Ρχ :畫素 «
Dxr、Dxg、Dxc、Dxb:虽!J 畫素 At :光透過範圍 Ar :光反射範圍 -33-

Claims (1)

1334045 __ 徐〆日修正替換頁 第95117680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9年7月6日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 1.—種光電裝置,具備了具有光透過範圍及光反射 範圍之複數副畫素,於一個之前述副畫素之各個光透過範 圍及光反射範圍配置同一色之著色層,前述著色層乃藉由 複數個顏色所構成,經由前述光透過範圍來進行透過顯示 ,藉由前述光反射範圍進行反射顯示,同時在反射顯示與 透過顯示之任一顯示下,皆進行彩色顯示的光電裝置,其 特徵爲: 配置於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層的色數比配置於 前述光反射範圍之前述著色層之色數還要多,於xy色度 圖中,設定成比起前述反射顯示之可色再現範圍,前述透 過顯示之可色再現範圍者爲較廣者; 前述著色層之複數顏色乃具有三色之原色系之濾光片 色與前述三色之原色系以外之補色系之濾光片色;配置於 前述光反射範圍之前述著色層乃以前述三色之原色系之濾 光片色加以構成,配置於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層乃 以前述三色之原色系之濾光片色與前述三色之原色系以外 之補色系之濾光片色加以構成者; 於具有配置前述補色系之濾光片色之前述著色層的前 述光透過範圍之副畫素中,並沒有設置爲了前述反射顯示 之前述光反射範圍。 133404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電裝置,其中: 前述補色系之濾光片色乃青藍色。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光電裝置,其 中: 配置前述補色系之濾光片色之前述著色層的副畫素的 面積乃較配置前述原色系之濾光片色之前述著色層的畫素 的面積爲小者。 4- 一種光電裝置,係具有光透過範圍及光反射範圍 ,具備了於各前述光透過範圍及前述光反射範圍上對應三 色中之一色的著色層配置的三個前述三色之副畫素、和前 述三色以外之一色之著色層被配置於光透過範圍之至少一 個的副畫素,藉由前述光透過範圍進行透過顯示,藉由前 述光反射範圍進行反射顯示;其特徵爲: 前述透過顯示,係藉由配置於對應在各前述三色的副 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層之前述三色、與配置 於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的前述著色層 之前述三色以外之顏色,來進行彩色顯示; 前述反射顯示,係藉由配置於各對應於前述三色之副 畫素之前述光反射範圍的前述著色層之前述三色,來進行 彩色顯示者; 於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中,未設置爲達前述反射顯 示之前述光反射範圍者。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電裝置,其中: 前述至少一個之副晝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乃較對應於 -2- 1334045 前述三個之前述三色的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具有更 大面積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5項之光電裝置,其 中: 對應於前述三個之前述三色的副畫素與前述至少一個 之副畫素,乃互爲同一面積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5項之光電裝置,其 中: 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較對應於前述三個之前述三色 的副畫素,具有更小面積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5項之光電裝置,其 中: 前述三色乃原色系之濾光片色,前述三色以外之顏色 乃補色系之濾光片色。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電裝置,其中: 前述三色以外之顏色乃青藍色。 10. —種光電裝置,具備了具有光透過範圍及光反射 範圍之複數副畫素,於一個之前述副畫素之各個光透過範 圍及光反射範圍配置同一色之著色範圍,前述著色範圍係 藉由複數之顏色而構成,藉由前述光透過範圍來進行透過 顯示,藉由前述光反射範圍進行反射顯示,且在反射顯示 與透過顯示之任一顯示下,皆進行彩色顯示;其特徵爲: 配置於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之色數乃較配 置於前述光反射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之色數爲多,於Xy -3- 1334045 色度圖中,設定成相較於前述反射顯示之可色再現範圍’ 前述透過顯示之可色再現範圍者爲廣者; 前述著色範圍乃對應波長,改變色相之可見光範圍中 ,爲具有 藍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 紅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 從藍至黃之色相中選擇之二種色相的著色範圍’ 前述光反射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乃以 前述藍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 前述紅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 從前述藍至黃之色相中選擇之二種色相的著色範圍中 之一方所構成, 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乃以 前述藍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 前述紅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 從前述藍至黃之色相中選擇之二種色相的著色範圍所 成構成者; · 於具有配置在前述從藍至黃之色相中所選擇出的二種 色相之著色範圍之中的另一方的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副畫素 中,沒有設置爲了前述反射顯示之前述光反射範圍。 11. 一種光電裝置,具備了具有光透過範圍及光反射 範圍之複數副畫素,於一個之前述副畫素之各個光透過範 圍及光反射範圍配置同一色之著色範圍’前述著色範圍係 藉由複數之顏色而構成,藉由前述光透過範圍來進行透過 -4- 1334045 顯示,藉由前述光反射範圍進行反射顯示,且在反射顯示 與透過顯示之任一顯示下,皆進行彩色顯示:其特徵爲: 配置於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之色數乃較配 置於前述光反射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之色數爲多,於xy 色度圖中,設定成相較於前述反射顯示之可色再現範圍’ 前述透過顯示之可色再現範圍者爲廣者; 前述著色範圍乃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波長的尖峰爲具 有 在於415〜500nm之第1著色範圍' 和在於600nm以上之第2著色範圍、 在於485〜535nm之第3著色範圍、 在於500〜590nm之第4著色範圍: 前述光反射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乃以 前述第1著色範圍、 前述第2著色範圍、 前述第3著色範圍或前述第4色範圍之一方所構成 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乃以 前述第1著色範圍、 前述第2著色範圍、 前述第3著色範圍、 前述第4著色範圍所構成者。 於具有配置前述第3著色範圍或前述第4著色範圍中 之另一方的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副畫素中,未設置爲達前述 反射顯示之前述光反射範圍。 -5- 1334045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光電裝置’其中: 從前述藍色至黃色之色相中選擇之二種色相的著色範 圍乃從藍至綠色相之著色範圍及從綠至橙色相之著色範圍 〇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光電裝置,其中: 前述第3著色範圍乃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線之波長尖 峰爲在於495〜52 Onm之著色範圍,前述第4著色範圍乃 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線之波長尖峰爲在於510〜5 85nm之 著色範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或第11項之光電裝置, 其中: 未設置爲達前述反射顯示之前述光反射範圍的副畫素 的面積,乃較設置爲達前述反射顯示之前述光反射範圍的 畫素的面積爲小者。 15. —種光電裝置,係具有光透過範圍及光反射範圍 ,具備了於各前述光透過範圍及前述光反射範圍上對應三 色中之一色的著色範圍配置的三個前述三色之副畫素、和 前述三色以外之一色之著色範圍被配置於光透過範圍之至 少一個的副畫素,藉由前述光透過範圍進行透過顯示,藉 由前述光反射範圍進行反射顯示;其特徵爲: 前述透過顯示乃經由配置於對應在各前述三色的副畫 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之前述著色範圍之前述三色,與配置 於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的前述著色範 圍之前述三色以外之顔色,進行彩色顯示, -6- 1334045 前述反射顯示乃經由配置於各對應於前述三色之副畫 素之前述光反射範圍的前述著色範圍之前述三色,進行彩 色顯示者; 於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中,未設置爲達前述反射顯 示之前述光反射範圍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光電裝置,其中: 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乃較對應於 前述三個之前述三色的副畫素之前述光透過範圍,具有更 大面積者。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之光電裝置, 其中: 對應於前述三個之前述三色的副畫素與前述至少一個 之副畫素,乃互爲同一面積者。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之任一項之光 電裝置,其中: 前述至少一個之副畫素較對應於前述三個之前述三色 的副畫素,具有更小面積者。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之光電裝置’ 其中: 對應於前述三色之著色範圍乃對應波長’改變色相之 可見光範圍中,爲 藍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 紅系之色相之著色範圍、 從前述藍色至黃色之色相中選擇之二種色相的著色範 1334045 圍中之一方, 對應於前述三色以外之顏色的著色範圍乃 從前述藍色至黃色之色相中選擇之二種色相的著色範 圍中之另一方者。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光電裝置,其中: 從前述藍色至黃色之色相中選擇之二種色相的著色範 圍乃從藍至綠色相之著色範圍及從綠至橙色相之著色範圍 〇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之光電裝置, 其中: 對應於前述三色之著色範圍乃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波 長的尖峰爲 在於415〜500nm之第1著色範圍、 和在於600nm以上之第2著色範圍、 和在於 485〜5 3 5nm之第 3著色範圍或在於 500〜 5 9 0nm之第4著色範圍中之一方, 對應於前述三色以外之顏色的著色範圍乃 前述第3著色範圍或前述第4著色範圍中之另一方者 〇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光電裝置,其中: 前述第3著色範圍乃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線之波長尖 峰爲在於495〜520nm之著色範圍,前述第4著色範圍乃 透過該著色範圍之光線之波長尖峰爲在於510〜585 nm之 著色範圍。 -8- 1334045 23. —種電子機器,其特徵乃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至第22項所記載之光電裝置、和控制該光電裝置之控 制手段者。 -9- 1334045 七、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1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 122at ( R):著色層 1 1 3 y :資料線 122at ( G):著色層 122ar ( R):著色層 122ar ( G):著色層. 1 0 4 :閘極電極 102 :半導體層 1 10X : TFT (開關元件) 1 1 3 X :掃描線1 1 3 1 1 4 :連接電極 122ar ( B ):著色層 122at ( C ):著色層 1 22at ( B ):著色層 1 22bm :遮光層 八、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
TW095117680A 2005-05-19 2006-05-18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33404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46425 2005-05-19
JP2005303254A JP4305437B2 (ja) 2005-05-19 2005-10-18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41467A TW200641467A (en) 2006-12-01
TWI334045B true TWI334045B (en) 2010-12-01

Family

ID=36698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7680A TWI334045B (en) 2005-05-19 2006-05-18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626659B2 (zh)
EP (1) EP1724629B1 (zh)
JP (1) JP4305437B2 (zh)
KR (1) KR100748807B1 (zh)
CN (1) CN100434997C (zh)
DE (1) DE602006010616D1 (zh)
TW (1) TWI3340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78282B (en) * 2005-02-28 2012-12-01 Fujifilm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7140457A (ja) * 2005-10-17 2007-06-0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回路及び電子機器
CN101311787B (zh) * 2007-05-25 2010-08-2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BR112012007108A2 (pt) * 2009-09-30 2016-07-05 Sharp Kk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de cristal líquido
CN101799600B (zh) * 2010-03-30 2013-01-3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彩色滤光基板
KR101958434B1 (ko) 2011-09-05 2019-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3941454B (zh) * 2014-04-30 2017-04-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412798B (zh) * 2019-06-17 2022-08-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6023A (ja) 2000-04-18 2001-11-0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4649749B2 (ja) 2001-02-28 2011-03-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583650B2 (ja) * 2001-04-16 2010-11-17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カラー液晶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US20020191130A1 (en) * 2001-06-19 2002-12-19 Wei-Chen Liang Color display utilizing combinations of four colors
JP3610967B2 (ja) * 2001-07-27 2005-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233063A (ja) 2002-02-12 2003-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029663B2 (ja) * 2002-05-22 2008-0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078967B2 (ja) 2002-12-11 2008-04-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36960B1 (ko) * 2003-06-02 2010-0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20451A (ko) 2006-11-27
US20060274233A1 (en) 2006-12-07
JP2006350279A (ja) 2006-12-28
KR100748807B1 (ko) 2007-08-14
DE602006010616D1 (de) 2010-01-07
TW200641467A (en) 2006-12-01
EP1724629B1 (en) 2009-11-25
US7626659B2 (en) 2009-12-01
CN1866100A (zh) 2006-11-22
CN100434997C (zh) 2008-11-19
EP1724629A1 (en) 2006-11-22
JP4305437B2 (ja) 2009-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48806B1 (ko)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TWI334045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416212B (zh) 液晶顯示面板
US7916245B2 (en) Display device
US7990499B2 (en) Display device
JP4404072B2 (ja) 液晶パネル
TWI408446B (zh) 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顯示器
TWI399587B (zh) 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電子機器
US20070085804A1 (en) Driving circuit for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316631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0410764C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JP414207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7672078A (zh) 反射式显示装置
JP2001033772A (ja) 液晶表示素子、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ラー表示装置
KR20040071520A (ko)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