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0953B - Initiation of a mimo communication - Google Patents

Initiation of a mimo communic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0953B
TWI330953B TW95102818A TW95102818A TWI330953B TW I330953 B TWI330953 B TW I330953B TW 95102818 A TW95102818 A TW 95102818A TW 95102818 A TW95102818 A TW 95102818A TW I330953 B TWI330953 B TW I3309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s
transmitting
transmit
antenna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5102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5860A (en
Inventor
A Trachewsky Jason
Original Assignee
Broadco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adcom Corp filed Critical Broadco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705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5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0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09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8Diversity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1330953 九、發明說明··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系統’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多入多出(μίμο) 通信。 【先前技術】 我們知道,通信系統支援無線和/或有線通信設備間的無線和有線 通信。這種通信系統包括國内和/或國際蜂窩電話系統、因特網、點對 點的室内無線網路等。每一種類型的通信系統都是根據一種或多種通 %標準構建及運行的。例如,無線通信系統可以根據以下一個或多個 *標準(但不限於)來運行:IEEE 802.11、藍牙、高級移動電話服務 (AMPS)、數位AMPS、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碼分多址 (CDMA)、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MDS)、多通道多點分配業務 (MMDS),和/或相關的變種。 根據無線通信網路的類型,無線通信設備如蜂窩電話、雙向無線 收發裝置、個人數位助理(PDA)、個人電腦(pc)、膝上型電腦、室 錢娱樂設備等直接或間接地與其他通信設備進行通信。對於直接通信 (也稱爲點對點聽)’參與通信的無線通·備將其發㈣和接收器 調到相同的通道(如無線通信系統中多個射頻載波中的某一個),然後 .通過該通道進行通信。對於間接無線通信,每個無線通信設備通過已 •魏的通道直接與關聯的基站(如蜂寫服務)和/或關聯的接入點(如 至内或樓于㈣無線網路)通信。要完成無線通信設備間的通信連接, 關聯的基站和/或關聯的接入點互相間通過系統控制器、公共交換電話 網、因特網,和/或一些其他的廣域網直接通信。 5 1330953 每個參與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設備都包含内置的無線收發器(即 發射器和接收器)或者連接到關聯的無線收發器(如室内和/或樓宇内 無線通信網路站、RF數據機等 > 已知,接收器連接有天線,接收器 還包含低雜sfl放大器、一個或多個中頻級(stage)、滤波級,和資料恢 復級。低噪音放大器通過天線接收入站RJF信號接著把所接收到的Rp 信號放大。所述一個或多個中頻級把放大後的处信號與一個或多個 本地振蕩相混合以把RF信號轉換成基帶信號或中頻(IF)信號。濾波 隹^過濾基帶信號或IF信號以削減不必要的帶外信號從而生成過濾後 的信號。資料恢復級根據特定的無線通信標準從過濾後的信號中恢復 原始資料。 如業内人士所知,發射器包括資料調製級、一個或多個IF級,和 功率放大器。資料調製級根據特定的無線通信標準把原始資料轉換爲 基帶信號。所述一個或多個IF級把基帶信號與一個或多個本地振蕩混 合以生成RF信號。功率放大器在通過天線發射即信號前把处信號 •t大。 很多系統中,發射器包括一個用來發射RF信號的天線,這些处 信號通過接收器的單個天線或多個天線接收。當接收器包括兩個或更 多的天線時,接收器將選擇其中一個來接收這些入站的即信號。在 這種情況下,即使接收器包括分集式天線的多個天線(即,選擇其中 之一來接收入站的RF信號),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無線通信是單入 單出(SISO)通信。對於SIS〇無線通信,收發器包括一個發射器和 一個接收器。目前,大部分正EE 8〇21、8〇2 lla、8〇2 Ub或8〇2他
6 1330953 •無線局域網(WLAN)都採用SISO無線通信。 其他類型的無線通信包括單入多出(SIM〇)、多入單出(MIS〇) 和多入多出(ΜΙΜΟ)。在SIM0無線通信中,單個發射器把資料處理 成RFk號’該RF信號被發射到接收器中。接收器包括兩個或更多天 線以及兩個或更多的接收通道。每個天線都接收即信號並把处信號 提供給相應的接收器通道(如LNA、下變頻轉換模·组、遽波器及 ADC)。每個接收器通道對所接收到的处信號進行處理以生成數位信 _|。對這些數位信號進行組合和處理以取回發射資料。 對於MISO無線通信,發射器包括兩個或更多發射路徑(如數位_ 類比轉化器、濾波器、上變頻轉換模組和功率放大器),每個發射路徑 都把基帶健職部分觀爲RF雜,這些RP錄通騎應的天線 發射給接收器。接收器包括單個接收器路徑,該單個接收器路徑接收 多個來自發射器的RIM言號。在這種情況下,接收器使用天線波束成 形技術把所述多個RF信號組合成一個信號以用於處理。 鲁對於河1140無線通信,發射器和接收器都包括多個通道。在這種 通信類型下,發射器通過使用時空編碼技術並行處理資料以生成兩個 或更多資料流程。發射器包括多個用於把每個資料流程轉換成多個处 t號的發射通道。接收器通過多個接收器通道接收所述多個处信號, 並採用時线魏術從其巾取回資料雜。騎恢復的·流程進行 組合及隨後的處理以恢復原始資料。 ΜΙΜΟ無線通信的發起是要確定通信中所使用的發射天線的數目 和接收天線的數目。例如,ΜΜ0無線通信開始時,發射設備知道自 7 1330953 •.身包括的天線數’但是不知道目標接收設備的天線數。要提供有效的 ΜΙΜΟ無線通^ ’發射設備需要經濟地碟定用於通信的發射天線的數 目和接收天線的數目。 因此’需要一種發起⑽娜無線通信的方法和設備,包括選擇用 於ΜΙΜΟ通信的發射天線。 【發明内容】 本發月涉及種操作的方法和設備。後文的附圖說明、具體實施 ^式和翻要求情該方法和設備有更詳細的_。通過這些閣述, 將倉b夠更好地瞭解本發明的其他特點和優點。 根據本發明的-方面,提供—種發起⑽黯通信的方法,包括·· 向目k接收器發射按照默認的組現用發射-接收天線 配置進行格式化的巾貞; 接收至少一個來自所述目標接收器的回應幀; 根據該至少-個回應賴確定所述目標接收器的接收天線數目。 • 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 所述幀是資料幀; 所述回應幀是確認幀。 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 所述幀是探測請求; 所述目標接收器是接入點;及 所述回應幀是對探測請求的回應。 優選地,所述接收至少一個回應幀包括: 1330953 從該至少一個回應幀的信號域或服務域中接收所述目標接收器的 接收天線的數目。 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 基於所述至少一個回應幀,在默認ΜΙΜΟ現用發射·接收天線配 置中,重新配置ΜΙΜΟ現用發射-接收天線配置。 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 基於至少一個被支援的資料速率和多個發射天線的預先確定的分 .,確定多個發射天線中哪部分天線將包含在重新配置的ΜΙΜ〇現用 發射-接收天線配置中。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爲ΜΙΜΟ通信選擇發射天線的 方法,包括: 確定目標接收器的接收天線的數目,其中,所述接收天線的數目 少於發射天線的數目; 使現用發射天線數目等於所述接收天線的數目; 鲁基於現用發射天線數目選擇一組發射天線以形成一組被選擇的發 射天線; 通過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組向所述目標接收器發射幢; 在指定的時間周期内或者在重發了指定次數的幀後,如果沒有接 收到來自目標接收器的所述幀的接收確認,則選擇另外一組發射天線。 優選地’所述選擇發射天線組包括: 從所述多個發射天線的預先確定的分組列表中選擇發射天線組, 其中,分組中發射天線的數目對應於所述接收天線的數目。 9 1330953 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 以指定的資料速率發射幀; 資料速 確定另外的發射天線組是否支援比指定的資料速率更高的 率;及 天線 當另外的發射天線組支援更高的資料速率時,選擇另外這 組發射 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 •當通過選定的天線組重發幀出現速率下降的迹象時,選擇 、 天線組。 ’ 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 以默認的資料速率發射悄; 確定所選擇的天線組是否支援比默認的資料速率更高的資料 率; "' 當所選擇的天線組支援更高的資料速率時,通過所選擇的該組發 鲁f天線把幀發射的速率調整到該更高的速率。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能夠發起ΜΜ〇通信的即發射 器’該RF發射器包括: 多個發射天線; 可操作地連接到多個發射天線的多個發射器部分,其中,每一個 所述發射器部分把基帶信號轉換成处信號; 發射器配置模組,該發射器配置模組用來: 配置至少-個所述發射天線和至少一個所述發射器部分,以向目 1330953 標接收器發射按照默認的ΜΙΜΟ現用發射-接收天線配置進行格式化 的幀; 接收至少一個來自所述目標接收器的回應幀; 根據該至少一個回應幀確定所述目標接收器的接收天線數目。 優選地,所述RF發射器還包括: 所述幀是資料幀,所述回應幀是確認幀;或者 所述幀是探測請求’所述目標接收器是接入點,所述回應幀是對 測請求的回應。 優選地,發射器配置模組按如下方式接收至少一個回應幀: 從該至少一個回應幀的信號域或服務域中接收所述目標接收器的 接收天線的數目。 優選地,該發射器配置模組還能夠: 基於所述至少一個回應幀,在默認MjM〇現用發射-接收天線配 置中,重新配置ΜΙΜΟ現用發射-接收天線配置。 •優選地,該發射器配置模組能夠: 基於至4 _個被支援的資料速率和多個發射天線的預先確定的分 組,確定多個發射天線中哪部分天線將包含在重新配置的μμ〇現用 發射-接收天線配置中。 根據本發明的-方面,提供一種能夠進行麵〇通信的卯發射 器’該RF發射器包括: 多個發射天線; 可操作地連接到多個發射天線的多個發射器部分 ,其中,每一個 11 1330953 所述發射器部分把基帶信號轉換成处信號; 發射器配置拉組,該發射器配置模組用來: 確定目標接收器的接收天線的數目,其中,接收天線的數目少於 所述多個發射天線的數目; 使現用發射天線數等於所述接收天線數目; 基於現用發射天線數目從所述多個發射天線中選擇一組發射天線 以形成一組被選擇的發射天線組; ®使得能夠通過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組向所述目標接收器發射幀; 在指定的_周_或者在重發了指定次數的難,如果沒有接 收到來自目標接收器的所述幀的接收確認,則選擇另外一組發射天線。 優選地’所述發射器配置模組通過以下方式選擇所述發射天線組·· 從所述多個發射天線的預先確定的分組列表中選擇發射天線組, 其中,分組中發射天線的數目對應於所述接收天線的數目。 優選地,發射器還包括: • 以指定的資料速率發射幀; 發射器配置模組確定另外的發射天線組是否支援比指定的資料速 率更高的資料速率; ' 當另外的發射天線組支援更高的資料速率時,發射器配置模 擇另外這組發射天線。 ' 優選地’發射器配置模組用於: 當通過選定的天線組重發幀出現速率下降的迹象時,選擇另外的 天線組。 12 優選地,發射器配置模組用於: 使得能夠以默認的資料速率發射幀; 碟定所選擇的天線組是否支援比默認的資料速率更高的資料速 率; 田所k擇的天線組支援更高的資料速率時’通過所選擇的該組發 射天線把幀發射的速率調整到該更高的速率。 【實施方式】 鲁圖1是包括多個基站和/或接入點叫6,多個無線通信設備脱2 和網路硬體34的無線通信系統1〇的示意框圖。要注意的是,網路硬 體叹備34爲通k系統10提供廣域網42連接,其可以是路由器、交換 機網橋、數據機、系統控制器等。還要注意的是,無線通信設備叫2 可以是膝上型電腦域18和26、個人數⑽理(pDA)域2()和3〇、 個人電腦主機24和32和/或蜂窩電話主機22和28。圖2中將對這些 無線通#設備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鲁無線通#设備22、23、24位於獨立基本服務集(IBSS )區域中, 他們之間直接通彳§ (即點對點)。在這種結構下,這些設備22、^和 24只能互相間通信。設備22、23和域24要與系統1〇中的其他設備 通仏’或者要與系統ίο外界通信時,就需要與基站/接入點12或 交互(affiliate with)。 基站/接入點12、16分別位於基本服務集(BSS)區域u和i3 中’分別通過局域網鏈路36和38可操作地連接到網路硬體34。這樣 就提供了基站/接入點12、16與系統10中的其他設備之間的連通性,
13 1330953 .並通過廣域網鏈路42提供了與其他網路之間的連通性。爲了與自己的 BSS 11或13内的無線通信設備進行通信,每個基站/接入點12、16 都安裝有關聯的天線或天線陣。例如,基站/接入點丨2與無線通信設 備18和20進行無線通信,而基站/接入點16與無線通信設備26_32 進行無線通信。通常,無線通信設備向多個基站/接入點12、16登記 以接收來自系統20的服務。 典型地,基站用於蜂高電話系統和相似類型的系統,而接入點則 Λ於室内或樓宇内無線網路(如IEEE802.il和其中的各個版本、藍 牙和/或基於射頻的其他類型網路協定> 無論是何種特定類型的通信 系統,每個無線通信設備都包含内置的無線收發裝置或者連接到無線 收發裝置。 圖2疋包含主機设備18-32和與之關聯的無線收發裝置6〇的無線 通信設備的示意框圖。對於蜂窩電話綠,無線收發裝置6()是内置的 元件。對於個人麻助理域、膝上型電腦域,和/或個人電腦主機, 象線收發裝置60可以是内置的,也可以是外部連接的元件。 如圖2所示,主機設備18_32包括處理模組5〇、記憶體52、無線 介面54、輸入介面58和輸出介面56。處理模組50和記憶體52執行 • 一般由該主機設備完成的相應的指令。例如,對於蜂窩電話系統主機 •設備’處理模組5〇根據特定的蜂窩電話標準執行相應的通信功能。 無線介面54允許從無線收發裝置6〇中接收資料和把資料傳送到 無線收發裝置60中。對於從無線收發裝置6G中接收到的資料(例如 入站貧料)’無線介面54域資概供給處理餘5〇以it行進一步的
14 1330953 •處畔/祕㈣制輸出介面%。輸出介面%輪⑽轉備如顯 不盗、監視器、揚聲器等提供連通性以顯示所接收到的資料。無線介 面54也把來自處理模組5〇的資料提供給無線收發裝置⑼。處理模組 5〇通過輸人介面58可以接收來自鍵盤、顺、麥克風等輸入設備的 入站資料’或者自己生成資料。對於通過輸入介面%接收的資料,處 Z模組50可哺雜執行減的域魏,蝴通過餘介面%把 貝料路由到無線收發裝置60。 -·無線收發裝置6〇包括主機介面⑺、基帶處理模组ι〇〇、記憶體 65、多個射頻發射器.11〇、發射/接收⑽)模組IK、多個天線 81_85、多個射頻接收器购2〇和本地振蕩模組%。基帶處理模组 _與存儲在記憶體6S㈣操作指令結合,可以分別執行數位接收器 功此和數位發射器功能。數位接收器功能包括但不限於數位中頻·基帶 雛、解調、群絲映射、解碼、解交錯、快稍立葉籠、迴圏字 ^移除、空間和時間解碼,和/或解擾。數位發射器魏包括但不限於 摹擾、編碼、交錯、群集映射、調製、快速傅立葉反變換、迴圈字首 添加、空間和時間編碼、數位基帶4頻(if)轉換、將結合圖3和圖 4描述的从多出(議〇)通信發起,和/或將結合圓$描述的發射 •天線的選擇。基帶處理模組1〇〇可以採用一個或多個處理裝置來實 現。這樣的處理裝置可以是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信 微型電腦、t央她、現細程_ (⑽)、可編程麵模 組、狀恶機、邏輯電路、類比電路、數位電路,和/雜何基於择份 令對域(類比和/或數位)進行處理的裝置。記憶體仍可以是單個曰 15 :1330953 •=裝置或鱗置。這樣的存儲裝置可以是 存取記憶體、粒她獅、永趣 ㈣= 憶體、快閃記㈣— m體、動以己 處理模組位錢的裝置。要注意的是,當 =個或多個功能時,存儲對應的操作指令的記憶體是喪入在所 述狀搞、類比電路、數位電路,和/或邏輯電路的電路中的。 在操作上,無線收發裝置6G通過主機介面62接收來自主機設備 •出站資料94。基帶處理模組⑽接收出站資料94,並基於模式選擇 ㈣H)2生成-個或多個出站符號流1〇4。模式選擇信號脱指示一 種特定的操作模式,該操作模式遵從各種IEE_ u標準的一種或 多種規定模式。例如’模式選擇信㈣2可_示2 4 GHz的頻率波 段、20或22 MHz的通道帶寬和54 _ (兆每秒)的最大比特率。通 常,模式選擇信號還指示從1到54_的特定速率範圍。另外,模式 選擇信號還指示特定的調製類型,所述調製類型包括但不限於巴克碼 歎Barker Code)調製、BPSK、QPSK、CCK、16 _ 和,或 ^ qam。 模式選擇信號102還包括編碼率、每個子載波上的已編碼的比特數 (NBPSC)、每個0FDM符號中已編碼的比特數(NCBps),和/或每 個OFDM符號中的資料比特數⑽BPS)。模式選擇信號1〇2還可以 爲相應的模式指示特定的通道化資訊,提供通道號和相應中心頻率。 模式選擇信號102進-步可以指示功轉密度遮罩值(maskvalue)和 最初用於ΜΙΜΟ通信的天線數量。 基帶處理模組100基於模式選擇信號1〇2從出站資料94中生成一 1330953 個或多個出站符號流1〇4。例如,如果模式選擇信號1〇2指示對於所 選擇的特定模式正在使用單個發射天線,那麼基帶處理模組議將生 成單個出站資料流程104。可選地,如果模式選擇信號1〇2指示使用2、 3或4個天線,那麼基帶處理模組1〇〇將從出站資料94中生成2、3 或4個出站符號流1〇4。 根據基帶處理模組1〇〇所生成的出站符號流1〇4的數目,對應數 目的射頻發射器106-110將能夠把出站符號流1〇4轉變爲出站射頻信 •U12。通常,射頻發射器1〇6_11〇中的每一個都包括數位遽波器和向 上取樣(upsampling)模組、數位_類比轉換模組、類比濾波器模組、 上變頻轉換模組、功率放大器和射頻帶通濾波器。射頻發射器1〇611〇 將出站射頻信號112提供給發射/接收模組ι14,發射/接收模組H4把 每個出站射頻信號提供給對應的天線81_85。 當無線收發裝置60處於接收模式時,發射/接收模組 114通過天 線81-85接收一個或多個入站射頻信號116,並把這些入站射頻信號提 •給一個或多個射頻接收器118_122。射頻接收器118_122中的每一個 都包括射頻帶通濾波器、低雜訊放大器、可編程增益放大器、下變頻 轉換模組、類比濾波器模組、類比-數位轉化模組、數位濾波器和向下 取樣模組。在操作上’射頻接收器118_122把入站射頻信號116轉變 爲對應數目的入站符號流124。入站符號流124的數目對應於資料被 接收的特定模式》基帶處理模組1〇〇把入站符號流124轉變爲入站資 料92 ’所述入站資料通過主機介面62被提供給主機設備18-32。 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知,圖2中的無線通信設備可以通過使用 17 、少 —個或多個積體電路來實現。例如,主機設備可在—個積體電路上實 現,基帶處理觀100和記憶體6S可以在第二個積體電路上實現無 線收發襄置60的餘下元件,除了天線81_85之外,可以在第三個積體 電路上實現。作爲選擇性的實施例,無線收發裴置6〇可以在單個積體 電路上實現。作爲另一個實施例’主機設備的處理模組%和基帶處理 模組10G可以是在單個積體電路上實現的通轉理n另外,記憶 體52和記憶體65可以在單個積體電路上實現,和/或與上述通用處: 續歐組同在一個積體電路上實現。 圖3是發射設備130(如圖1所示多個無線通信設備18 32中的一 個)向目標接收設備132 (如圖1所示多個無線通信設備18_32之中的 另一個)發射默認格式幀134的示意框圖。默認格式幀134可以直接 發射到目標接收設備132和/或通過接入點發射到目標接收設備132。 可以按多種方式構造默認格式幀134以向目標接收設備132發起 ΜΙΜΟ通信。例如,默認格式幀134可以基於目標接收設備的假定天 齡數(如1、2、3或4個天線),然後基於時空編碼、空間頻率編碼、 波束成形’或通過Ν配置固定的M(a fixedMby N configuration)來構 造。 當默認格式幀134是根據時空編碼來構造時,幀134包括報頭部 分’該報頭部分包括短訓練序列(STS)、長訓練序列(LTS)、信號域 和服務域。基於目標接收設備132的假定天線數,STS、LTS和信號 域是最低速率的(或一些其他的默認速率)。在信號域和/或服務域中, 發射設備130包含可利用的發射天線的數目的指示。 作爲對默認格式巾貞m _應,目標接收設備m生成回應巾貞i36 並隨後發射回 136。簡巾貞136可岐雌收到賤格式傾i34 的確5忍,其中該默認格式巾貞134包含有指示天線數目的資訊。接收設 備天線數目的指示可以包括天線數、天線的配置、天線的類型,和/ 或其他與天線有_、便於在高效的MM〇通信中確定巾貞格式的資訊 (如發射天_數目、資料速率、方式、接收天_數目、頻率 波段’和/或其減特絲作減有_ t訊)。通#€朗⑽觀 _信是指將所的射頻通道最小化,但是仍能夠可靠地在設備13〇 和132之間傳送資料。例如,設備13〇和132 一般會採用設備和所分 配的射頻通道能支援的最大的通道帶寬(如2〇MHz通道或4〇 MHz 通道)、最高的資料速率(如54Mbps到接近500Mbps)、最高的調製 (如16 QAM或64 QAM)等來建立μίμο通信。 可選地,默認格式幀134可以在信號域/服務域中包括對接入點的 探測請求,所述探測請求是請求目標接收設備在其回應資訊中包含其 線數目的指示。目標接收設備132(可以是接入點或另外的無線通信 設備)回應該探測請求’通過接入點向發射設備13〇提供回應幀136, 該回應巾貞136包含該接收設備的天線配置的指示。 發射設備130對該回應幢136進行解碼(interprets),以確定接收器 的天線數目’也可能確定與接收器天線相關的其他資訊。根據這些資 訊’發射設備130讀定自己將使用的天線數目以提供高效的μίμο通 信。在一個實施例中,發射設備130會選擇與接收器天線的數目相匹 配的發射天線數目。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發射設備130會爲不對稱 1330953 ΜΙΜΟ通k選取比接收天線數目更多的發射天線。至於選擇使用哪些 發射天線,在圖5中會有相關的闡述。 圖4是由發射設備發起μίμο無線通信的方法的邏輯框圖。這個 過程從步驟140開始,步驟14G巾,發㈣把根據默認ΜΜ〇現用 (active)發射器_接收器的天線配置格式化的巾貞發射給目標接收器。在一 個實施例中,根據默認MMO現用發射器-接收器的天線配置格式化 的幀是資料幀,該資料幀基於接收器的假定天線數和對應的發射天線 β。在另一實施例中,目標接收器是接入點,幀是探測請求。 接下來,步驟142中,發射設備接收到至少一個來自目標接收 的回應幀。在一個實施例中,回應幀是包含著接收器天線數目指示的 確認。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回應幀可以是來自接入點,包含著對探測 請求幀的回應。在又一個實施例中’回應幀可以包括信號域/服務域, 該信號域/服務域中包含著接收器天線數目的指示。 然後在步驟144中’發射設備根據該至少一個回應巾貞確定目標接 參:器的接收天線的數目。之後在步驟146中,發射設備基於該至少一 個回應幀’根據默認ΜΙΜΟ現用發射器-接收器的天線配置,重新配 置ΜΙΜΟ現用發射器-接收器的天線配置。在一個實施例中,發射設 備重新配置ΜΙΜΟ現用發射器-接收器的天線配置以使發射天線的數 目等於接收天線的數目。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發射設備爲不對稱 ΜΙΜΟ通信重新配置ΜΙΜΟ現用發射器-接收器的天線配置以使發射 天線的數目多於接收天線的數目。不管特定的重新配置,發射設備還 基於至少一種所支援的資料速率和預先確定的多個發射天線的分組,
20 1330953 •確定哪部分天線應該包含在重新配置的ΜΙΜΟ現用發射器-接收器的 天線配置中。 圖5是發射設備爲ΜΜΟ通信選擇發射天線的方法的邏輯框圖。 從步驟150開始,發射設備確定目標接收器的接收天線數目其中, 接收天線的數目少於發射天線的數目。接著,步驟152中,發射設備 使現用發射天線數目等於接收天線數目。 步驟154中’發射設備基於現用發射天線數目選擇一組發射天線 •.形成-組被選擇的發射天線組在—個實施例中,發射設傷通過從 預先確定的多個魏天線的分組中選擇一組發射天線,其中,分組中 的發射天線的數目對應於接收天線的數目。 步驟156中,發射設備通過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組發射幀到目標接 收器中。在-個實施例中’魅有給定的#料速率,該資料速率可以 設在天線配置的最健样最高速率之間。例如,該資料速率可以設 爲最高的資料速率,也可以設爲一些中間點的資料速率。 ⑩步驟1S8中,在指定的時間周期内或者在重發了指定次數的幀 後,發射設備確定是否接收到了對職的確認。如果沒有接收到確認, 則f到步驟162 ;在步戰162中,當發射設傷沒有接收到來自目標接 .收器的接收到該_確認時,發射設備選擇另外一組發射天線。如果 已經接收到了確認,則轉到步驟16〇 ;在步驟16〇中,發射設備使用 已選擇的發射天線。作爲步驟16〇的一個替換步驟,發射設備可以增 加資料速朴改變魏域崎以確定不_發射天軸置是否將提 供更高的資料速率。
21 1330953 • 本專業普通技術人員會意識到,術語“基本上,,或“大約”,正 如這裏可能用到的,對相應的術語提供一種業内可接收的公差。這種 業内可接收的公差從小於1%到寫,並對應於,但不限於,元件值、 :積體電路處理波動、溫度波動、上升和下降時間和/或熱雜訊。本專業 普通技術人員還會意識到,術語“可操作地連接,,,正如這裏可能用 到的,包括通過另-個元件、元件、電路或模組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 其中對於間接連接’中間插入元件、元件、電路或模組並不改變信號 .•資訊’何以調整其電流電平、電壓電平和/或功率電平。正如:^ 業普通技術人員會意識到的,推斷連接(亦即,一個元件根據推論連 接到另-個元件)包括兩個元件之間用相同於“可操作地連接,,的方 法直接和隨連接。正如本專業普職術人員還會意綱的,術語“比 較結果有利”,正如這裏可能用的,指兩個或多個元件、專案、信號 等之間的比較提供一個想要的關係。例如,當想要的關係是信號ι具 有大於信號2的振幅時,當信號1的振幅大於信號2的振幅或信號2 •振幅小於信號1振幅時,可以得到有利的比較結果。 上面的討論已經闡述了一種發起ΜΙΜΟ通信及選擇與之相關的發 射天線的方法和設備。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知曉,根據本發明的教導, .在不超出本發明權利要求範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得出其他實施例。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示意框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無線通信設備的示意框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發射設備向目標接收設備發起ΜΙΜ0無線通信的示 22 1330953 意框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發射設備發起ΜΙΜΟ無線通信的方法的邏輯框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發射設備爲ΜΙΜ〇無線通信選擇發射天線的方法的 邏輯框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無線通信系統 12、16基站和/或接入點 、30個人數位助理(pda)主機 23無線通信設備 34網路硬體 42廣域網 52記憶體 56輸出介面 60無線收發裝置 記憶體 81-85天線 94出站資料 102模式選擇信號 106、108、110射頻發射器 114發射/接收(T/R)模組 118-120射頻接收器 130發射設備 11、13基本服務集(BSS)區域 18、26膝上型電腦主機 22、28蜂寫電話主機 24、32個人電腦主機 36、38局域網鍵路 50處理模組 54無線介面 58輸入介面 62主機介面 74本地振蕩模組 92入站資料 100基帶處理模組 104出站符號流 112出站射頻信號 116入站射頻信號 124入站符號流 132目標接收設備
23 1330953 134默認格式幀 136回應幀
24

Claims (1)

1330953 _____ * 方年日修次)正· g 十、申請專利範圍: 一'— • 1、一種發起多入多出通信的方法,包括: 向目標接收II發射按照默認的多人多出現用發射·接收天線配置進 行格式化的ψ貞; 接收至少一個來自所述目標接收器的回應幀; 根據該至少-個回應巾貞確定魏目標魏器的魏天線數目; 還包括: φ I於至少-個被支援的資料速率和多個發射天線的預先較的分 組,確定多個發射天射哪部分天_包含在細咖隱現 用發射-接收天線配置中。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所述幀是資料幀; 所述回應幀是確認幀。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令 所述幀是探測請求; 所述目標接收器是接入點;及 所述回應幀是對所述探測請求的回應。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沐 U万去,其中’所述接收至少-個回應 幀包括: 從該至少-_應_信號域或服務域中接收所述目標接收器的 接收天線的數目。 5、-種爲多人多出通信選擇發射天線的方法,包括·· 25 確定目標接收器接收天線的數目 於發射天線的數目; 一·__ _ -- 修(¾正替換頁1 •丨丨_ 丨丨—·.,,,- { ’其中’所述接收天線的數目少 使現用發射天線數目等於·魏天線數目; 基於現用魏鱗數目獅射天線以形成—組被選擇的發 射天線; 通過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組向所述目標接收器發射鴨; 在指定㈣__或者在重發了奴次數的賴,如果沒有接 收到來自目標接收器的所賴的接收確認,則選擇另外一組發射 天線。 如申明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選擇發射天線組包 括· 從所述多個發射天線的預先確定的分組列表中選擇發射天線組, 其中,分組中發射天線的數目對應於所述接收天線的數目。 、—種能夠發起多人多出通信的射頻發射器,包括: 多個發射天線; 可操作地連接到夠發射天線的多個發射器部分,其巾,每一個所 述發射器部分把基帶信號轉換成射頻信號; 發射配置模組’該發射器配置模組用於: 配置至少-個所述發射天線和至少一個所述發射器部分,以向目標 接收器發射按紐認❹人發射·魏天線配置進行格式· 化的幀; 接收至少一個來自所述目標接收器的回應幀; . 7年文月王參泛頁丨 • 轉駐少—伽觸確定_目標魏 基於至少-個被支援的資料速率和多個發射天_確定的分 組’確定多個發射天針哪部分天線將包含在錄配置的麵現 用發射-接收天線配置中。 8、如申請專利制第7項所述之射頻發射器,其_,包括: 所述幢是資料幢’所述回應幅是確認傾;或者 所難是探測請求’所述目標接收狀接人點’所述回賴是對 所述探測請求的回應。 9種能夠進行多入多出通信的射頻發射器,包括: 多個發射天線; 可操作地連接到多個發射天線的多個發射器部分,其中,每一個 所述發射器部分把基帶信號轉換成射頻信號; 發射器配置模組,該發射器配置模組用於: φ 確定目標接收器的接收天線數目,其中,接收天線的數目少於所 述多個發射天線的數目; 使現用發射天線數目等於所述接收天線數目; 土於現用發射天線的數目從所述多個發射天線中選擇一組發射天 線以形成一組被選擇的發射天線組; 使得旎夠通過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組向所述目標接收器發射幀; 在‘定的時㈣期内或者在重發了指定次數的賴,如果沒有接· 收到來自目標接收器的所述幀的接收確認,則選擇另外一組發射 天線。 27 10、如中請專娜項所 f槿组iiiftLVT 頻發射器’其中’所述發射涔阶 置換、通如下枝選擇所述發射天線組: 射^配 從所^多個發射天線的預先確定的分組列表中選擇發射天線 、、且/、中分組中發射天線的數目對應於所述接收天線的數目。 28
TW95102818A 2005-01-28 2006-01-25 Initiation of a mimo communication TWI33095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4820705P 2005-01-28 2005-01-28
US11/132,516 US8068550B2 (en) 2005-01-28 2005-05-19 Initiation of a MIMO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5860A TW200705860A (en) 2007-02-01
TWI330953B true TWI330953B (en) 2010-09-21

Family

ID=36046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5102818A TWI330953B (en) 2005-01-28 2006-01-25 Initiation of a mimo communication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8068550B2 (zh)
EP (1) EP1686701B1 (zh)
CN (1) CN1825779B (zh)
DE (1) DE602005026364D1 (zh)
TW (1) TWI3309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5225A1 (en) * 2004-05-11 2005-12-01 Orion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IMO system and mode table
US8068550B2 (en) * 2005-01-28 2011-11-29 Broadcom Corporation Initiation of a MIMO communication
US7486720B2 (en) * 2005-05-11 2009-02-03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Training frames for MIMO stations
US8068872B2 (en) * 2005-10-06 2011-1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support for antenna selection using subset lists and subset masks
US7548729B2 (en) * 2005-11-14 2009-06-1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enabling fast transmit rates and antenna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based on explicit feedback
US20070223402A1 (en) * 2006-03-21 2007-09-27 Shai Waxma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extended-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155012B (zh) 2006-09-28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终端的多天线模式控制方法
CN101154974B (zh) * 2006-09-28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基站的多天线模式控制方法
US20080146163A1 (en) * 2006-12-14 2008-06-19 Motorola, Inc. Diversity control of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452296B2 (en) * 2007-06-18 2013-05-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use of default transmitter-receiver configurations
US8176378B2 (en) * 2007-09-07 2012-05-08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transmitting antenna selection failure recovery mode
MY152424A (en) 2008-02-04 2014-09-30 Nokia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ntenna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via masking
ES2623946T3 (es) 2011-06-24 2017-07-12 Sun Patent Trust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ón,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dispositivo de recepción y método de recepción
EP2890096A4 (en) 2012-08-24 2016-06-08 Nec Corp REMOTE COMMUNICATION SYSTEM, SERVER DEVICE, REMOT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GB2533743B (en) 2013-10-18 2020-05-27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provisioning 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 devices via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protocol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US9270303B2 (en) * 2013-12-30 2016-02-23 Broadcom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receiver architecture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US10091725B2 (en) 2014-07-11 2018-10-02 Apple Inc. Outage delay ind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US11252555B2 (en) 2014-07-11 2022-02-15 Apple Inc. Receive operation mode indication for power save
EP3198934B1 (en) * 2014-09-26 2020-10-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cting neighbor cell system information by low complexity user equipment
KR102429965B1 (ko) 2016-02-19 2022-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단말의 수신 안테나 선택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882369B (zh) * 2017-05-12 2020-11-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系统、接入点和移动站
EP3729671B1 (en) 2017-12-20 2023-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569886B2 (en) * 2019-04-01 2023-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sensitive transmit diversity scheme
US11451270B2 (en) * 2020-07-29 2022-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to-end gigahertz beamform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5369A1 (en) * 2001-05-04 2002-1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MIMO transmission schemes
US6662024B2 (en) 2001-05-16 2003-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downlink resources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20193146A1 (en) * 2001-06-06 2002-12-19 Mark Wall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69127B2 (en) * 2001-10-04 2007-09-11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Preamble structures for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ISO) and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224704B2 (en) * 2002-04-01 2007-05-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network scheduling data frames including physical layer configuration
US7103325B1 (en) * 2002-04-05 2006-09-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US8320301B2 (en)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US7369858B2 (en) * 2003-02-24 2008-05-06 Autocell Laboratories, Inc. Apparatus for self-adjusting power at a wireless station to reduce 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
WO2005022833A2 (en) * 2003-08-27 2005-03-10 Wavion Ltd. Wlan capacity enhancement using sdm
US8233462B2 (en) * 2003-10-15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nd direct link protocol
US8842657B2 (en) * 2003-10-15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with legacy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US8483105B2 (en) * 2003-10-15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US7616698B2 (en) * 2003-11-04 2009-11-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US20050111419A1 (en) * 2003-11-20 2005-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 including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stations
US8983467B2 (en) * 2003-12-09 2015-03-17 Ls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point selection using channel correl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450489B2 (en) * 2003-12-30 2008-11-11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le-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that include single-antenna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3947166B2 (ja) * 2004-01-09 2007-07-18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7324605B2 (en) * 2004-01-12 2008-01-29 Intel Corporation High-throughput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chang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918817B (zh) * 2004-02-11 2011-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射和接收数据流的方法和系统
US7519035B2 (en) * 2004-02-23 2009-04-1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to negotiate consumed power versus medium occupancy time in MIMO based WLAN systems using admission control
US7551589B2 (en) * 2004-04-02 2009-06-23 Lg Electronics Inc. Frame structure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265225A1 (en) * 2004-05-11 2005-12-01 Orion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IMO system and mode table
EP1766789B1 (en) * 2004-06-22 2019-02-27 App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050288062A1 (en) * 2004-06-23 2005-12-29 Hammerschmidt Joachim 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transmission mode based upon packet size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034244A1 (en) * 2004-08-11 2006-02-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nk adapta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86886B1 (ko) * 2004-08-13 2006-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504110B2 (en) * 2004-09-10 2013-08-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smart antenna capability information
US7882412B2 (en) * 2004-10-05 2011-02-01 Sanjiv Nanda Enhanc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US8068550B2 (en) * 2005-01-28 2011-11-29 Broadcom Corporation Initiation of a MIMO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5779B (zh) 2011-06-08
DE602005026364D1 (de) 2011-03-31
TW200705860A (en) 2007-02-01
US20120039324A1 (en) 2012-02-16
US8913678B2 (en) 2014-12-16
US20060171482A1 (en) 2006-08-03
US20130016709A1 (en) 2013-01-17
EP1686701B1 (en) 2011-02-16
EP1686701A1 (en) 2006-08-02
US8068550B2 (en) 2011-11-29
CN1825779A (zh) 2006-08-30
US8295385B2 (en) 2012-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0953B (en) Initiation of a mimo communication
US11228354B2 (en) Multi-site MIMO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hybrid beamforming in L1-split architecture
TWI321916B (en) Mixed mode preamble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WI353740B (en) Rf transceiver having adaptive modulation
KR100960836B1 (ko) 분산된 안테나들을 가진 멀티 안테나국
US9344535B2 (en) Multiple protoco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 WLAN
WO2010128621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EP1294135A1 (en)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7531382A (ja) 移動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仮想多重入力多重出力アンテナを遂行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KR101511649B1 (ko) 빔포밍 안테나를 구비한 rf 송수신기 및 그 사용 방법들
US935667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orporating beamforming handshaking
KR20130006374A (ko) 단일 사용자, 다수 사용자, 다중 액세스, 및/또는 mimo 무선 통신들 내에서의 응답 프레임 변조 코딩 세트(mcs) 선택
TW201101714A (en) Configurable RF sections for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KR20120016624A (ko)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컴퓨터 프로그램 및 통신 시스템
EP2299607A2 (en) Multicarrier transmit diversity in UTRAN for HSPA
JP588473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US20070076812A1 (en) Technique to provide proprietary MIMO format in a product and ability to support a new standard when the new standard is developed
JP5830375B2 (ja) 中継装置、端末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方法
Liu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5G NR Transmitter With Wi-Fi Coexistence by Beamforming and Power Control
CN102938664B (zh) 一种控制上行闭环发射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