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8513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8513B
TWI328513B TW96145898A TW96145898A TWI328513B TW I328513 B TWI328513 B TW I328513B TW 96145898 A TW96145898 A TW 96145898A TW 96145898 A TW96145898 A TW 96145898A TW I328513 B TWI328513 B TW I3285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weft
layers
weaving
war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45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4969A (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96145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924969A/zh
Priority to US12/194,113 priority patent/US20090142980A1/en
Publication of TW200924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4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8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85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42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inorganic, e.g. basalt
    • D03D15/267Glas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035Protective fabrics
    • D03D1/0058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resistan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11/02Fabrics formed with pockets, tubes, loops, folds, tucks or flap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25/005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101/00Inorganic fibres
    • D10B2101/10Inorganic fibres based on non-oxides other than metals
    • D10B2101/12Carbon; Pitch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02Reinforcing materials; Prepre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30Woven fabric [i.e., woven strand or strip material]
    • Y10T442/3472Woven fabric including an additional woven fabric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Description

132851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4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立體織物及其編織方法,特別是 指一種立體蜂巢狀織物及其編織方法。 【先前技術】 隨著材料科技的快速發展,具有質輕且高強度優點的 複合材料早已被業界廣泛地採用。參閱圖丨、2,是—種已 被運用於航太產業、非構造、建材等領域的三明治複合材 料1。
該二明治複合材料1具有—上層u、一下層12及一芯 層13 ’該上、下層11、12多為高強度、高模數的纖維補強 複合材料,而該芯層13的材料則有軟質塑膠、硬質塑膠、 發泡材、木材、金屬蜂巢結構131等。其中,該金屬蜂巢 結構131是藉由將多數金屬落片132以接著劑133黏合後 ,再將其展開而形成蜂巢狀組織結構,再將其與該上、下 層11、12結合而形成該三明治複合材料丨,惟,此種由金 屬落片U2所製成之蜂巢芯層(H〇neyc〇mbc〇re)卻有易 腐蝕的嚴重問題。 因此’如何能夠藉由開發新的技術與材料以強化該芯 正是該三明治複合 種以線材織造而成 層13的結構強度與優化其材料之特性, 材料1目前極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 的立體蜂巢狀織物。 1328513 本發明之另-目的,即在提供—種立體蜂巢 編織方法。 幻 於是,本發明立體蜂巢狀織物是包含至少4層分別由 多數經向、緯向線材交織而成的織物層,該等織=依 是一第-織物層、-第二織物層、一第三織物層,^ 四織物層。 乐 該第二織物層是與該第一織物層相鄰排列,且與 一織物層間隔接結而形❹數個奇偶接結部。該第^ 層是與該第二織物層相鄰排列,且該第二織物層間隔接社 :形成多數個偶奇接結部與,該等奇偶接結部分別是與: =奇接結部錯開。該第四織物層是與該第三織物層相 : 排列,且與該第三織物層間隔接結而形成 ,該等奇偶接結部、偶奇接妯 ^ 數蜂巢結構。 彳接…卜各織物層共同界定出多 :發明立體蜂巢狀織物的編織方法,該蜂巢狀織物是 層織物層的多層織物,該編織方法包含以下步 製備-織布機,該織布機裝設有至少8根間 列的經向線材,及至少 很間隔排 緯向線材,使㈣Χ ⑻依序投出該等 «•八Μ 土 Μ ’ °線材與該等經向線材交又編織出彼 分離的該等織物層分別且有層二重複投緯數次而使彼此 等緯向線材,使相鄰Μ机疋長度。(C)依序投出該 ,且重複投緯數次而使2織物層與偶數織物層彼此接結 D)依序投出該 ^等織物層彼此接結—預定長度。( 等4向線材,使該等織物層彼此分離未接結 ··: 1 ) 6 丄328513 ’且重複投緯數次而使彼此分離的該等織物層分別具有一 預定長度。(E)依序投出該等緯向線材,使相鄰的偶數今 物層與奇數織物層彼此接結,且重複投緯數次而使該等織 物層彼此接結一預定長度《(F)重複該步驟(B)至步驟( E)數次。 【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内容、特點與功效,在 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三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 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 明内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特別說明的是,為方便說明本發明的立體結構,本說 明書疋義了 一立體座標軸,該座標軸具有彼此垂直的χ、γ 、Ζ軸,此外,本說明書所述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敘述 ,疋以各圖式的圖面方向為參考基準。 如圖3、4、5所示,其中,圖3是本發明立體蜂巢狀 織物2 —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4是該織物2其中 一層的局部示意圖,圖5是該織物2的側視圖。該立體蜂 巢狀織物2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是一包含8層織物層的多層 織物2,該等織物層由上而下依序是一第一織物層21、一 第二織物層22、一第三織物層23、_第四織物層24、一第 五織物層25、一第六織物層26、—第七織物層27及一第 八織物層28。 該織物2各層的組織結構是基本平紋組織(Plain weave 7 1328513 ),所以每個完全組織(Repeat)的經向線材w (warp y訂η ,經紗)與緯向線材F(filling yarn,緯紗)數各為2,巧 該等經紗W、緯紗F彼此垂直交織,且多層織物的表裏經 緯線之配列比為1 : 1。本實施例中,將該第一、三、五、 七織物層21、23、25、27定義為奇數(odd)織物層,該 第二、四、六、八織物層22、24、26、28定義為偶數( even)織物層。 該第二織物層22是與該第一織物層21相鄰排列,且 藉由多數個奇偶接結部29與該第一織物層21間隔接結。 該第三織物I 23是與該第二織物f 22相鄰排列,且藉由 曰多數個偶奇接結部3G與該第二織物層22間隔接結。本說 月書中’有關於多層織物的結構組織、配%比,及各織物 層之間的接結方法均已是織造工程學領域的成熟理論,此 處將不再贅述其理論内容。 該等奇偶接結部29分別是與該等偶奇接結部30錯開 ’且該等奇偶接結部29是用來將位於上方的奇數織物層21 、23、25、27分別與相鄰下方的偶數織物層22、24、26、 28接結。類似地,豸等偶奇接結部3〇則可將位於上方的偶 數織物層22、24、26分別與相鄰下方的奇數織物層23、25 、27接結。 一同理’該第四、六、八織物層24、26、28分別是與該 第二、a五、七織物層23、25、27相鄰排列,且該第四織物 層24疋藉由多數個奇偶接結部29與該第三織物層Μ間隔 接,該第五織物層25是藉由多數個偶奇接結部30與該 8 1328513 第四織物層24間隔接結,該第六織物層%是藉由多數個 奇偶接結部29與㈣五織物層25間隔接結,該第七織物 層27是藉由多數個偶奇接結部30與該第六織物層26間隔 接結’該第八織物層28是藉由多數個奇偶接結部Μ與該 第七織物層27間隔接結。 錢物層 21、22、23、24、25、26、27、28彼此未接 結之處定義為未交織部31,該等奇偶接結部29、偶奇接結 部30、未交織部31分別共同圍繞界定出多數蜂巢結構^ 〇 本實施例中,該等奇偶接結部29、偶奇接結部3〇的接 結是採裏經浮於表緯上方的裏經線接結法,且該等奇偶接 結部29'偶奇接結部3G平行該χ轴方向延伸的長度大約相 等,該等未交織部31與該等接結部29、3G的長度也大約 相專,故該等蜂巢結構32實質上是一等邊六角形。此外, 該織物2的線材是碳纖維、玻璃纖維、克維拉纖維、壓克 力纖維、天然纖維、人造纖維、金屬纖維、高性能纖維或 八等之組合’而本實施例實際採用了壓克力纖維、玻璃纖 及碳纖維等材料分別進行織造,織造成品請參閱附件 "*、二。其中’附件一是以玻璃纖維為經紗W、緯紗F所 編織而成具有8層的立體蜂巢狀織物2,附件二是以碳纖維 為、〜W、緯紗!?所編織而成具有8層的立體鋒巢狀織物2 〇 ’圖6是本發明該蜂巢狀織 圖10是該蜂巢狀織物2的 如圖5、6、1〇所示,其中 物2於織造過程的局部側視圓, 9 織造流程圖。本發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蜂巢狀織物2 的編織方法,該織物2同上所述具有相同的結構,該編碑 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一:製備一可織造8層織物的16片織布打樣機( 圖未示)。該織布機裝設有32根間隔排列的經向線材w( 砬蛉)’及8根緯向線材F (緯紗),該等緯紗F分別定義為 一第1緯紗、-第2緯紗、-第3緯紗、一第4緯紗、一 第5緯紗、-帛6緯紗 '-第7緯紗及一第8緯紗。其中 X織布機的鋼筘筘號為40號,經紗W的穿筘數是4根1 箱’且該等經、紗W的穿綜是採山形穿法(point draft),織 造時,各層具有2個完全組織。 爹閲圖6、7、10,其中 ,、I ,闽 / 疋錄脚^柳 z禾 交織部31的組織結構圖S、冑綜圖H (harness draft)及紋 ^ ( Cham draft) 〇織造時依序投出該等8根緯紗F,使 P與㈣w垂直交又編織出彼此分離未接結的8 層織物層 21、22、23、24、k _ 24 25、26、27、28。以下是步驟 —的詳細提综及投緯順序: (1) 提綜順序2〜16,投入第匕緯紗。 (2) 提綜順序2、4~15,投入第2緯紗。 (”提综順序2'4、6〜13'15,投入第)緯紗。 (4 )提综順序2、4、6 β z 4 6 8〜11、13、15,投入第4緯 紗。 13、15,投入第5緯 (5)提综順序2、4、6、8、u 紗。 10 1 (6 )提綜順序2、4、6、13、15,投入第6緯紗。 (7 )提綜順序2、4、15,投入第7緯紗》 (8 )提综順序2 ’投入第8緯紗。 (9)提綜順序丨〜15 ’投入第i緯紗。 (^)提综順序2〜13、15,投入第2緯紗。 (11) 提綜順序2、4〜11、13、15,投入第3緯紗。 (12) 提綜順序2、4、6〜9、u、13、15,投入第4桌 紗。 (13) 提综順序2、4、6、9、u、13、15,投入第5 緯紗。 (14) 提综順序2、4、u、13、15,投入第6緯紗。 (15 )提综順序2、13、15,投入第7緯紗。 (16)提綜順序15 ’投入第8緯紗。 重複上述提綜及投緯順序數次,使彼此分離的該等織 物層21、22、23、24、25、26 ' 27、28分別具有一預定長 度L1以形成該等未交織部3丨。本說明書中,利用織布機進 行多層織物織造的技術已是織造工程該領域的成熟理論, 此處將不贅述織布機各部件的操作原理、織物的組織結構 圖S、穿綜圖Η及紋板圖c等詳細理論内容。 步驟三:參閱圖6、8、10,其中圖8是該織物2奇偶 接結部29的組織結構圖S、穿綜圖紋板圖c。接續步 驟二,織糾依序投㈣等料F,使位於上方的該等奇數 織物層21、23、25、27與位於下方的偶數織物層22 24、 26、28彼此接結。以下是步驟三的詳細提綜及投緯順序: 11 1328513 (17) 提綜順序2〜13、15、16,投入第1緯紗。 (18) 提綜順序2、4〜15,投入第2緯紗。 (19) 提綜順序2、4、6〜9、11〜13、15,投入第3緯 紗。 (20) 提综順序2、4、6、8〜11、13、15,投入第4緯 紗。 (21 )提综順序2、4、8、11、13、15,投入第5緯紗 〇 (22 )提綜順序2、4、6、13、15,投入第6緯紗。 (23 )提綜順序4、15,投入第7緯紗。 (24 )提綜順序2,投入第8緯紗。 (25) 提綜順序1、2、4〜15,投入第1緯紗。 (26) 提綜順序2〜13、15,投入第2緯紗。 (27) 提綜順序2、4、5、6、8〜11、13、15,投入第 3緯紗。 (28) 提综順序2、4、6〜9、11、13、15,投入第4緯 紗。 (29) 提綜順序2、4、6、9、13、15,投入第5緯紗 〇 (30) 提綜順序2、4、11、13、15,投入第6緯紗。 (31 )提综順序2、13,投入第7緯紗。 (32)提综順序15,投入第8緯紗。 重複上述提综及投緯順序數次,使該等奇數織物層21 、23、25、27與偶數織物層22、24、26、28彼此接結且分 12 1328513 別具有一預定長度L2,以形成該等奇偶接結部29。 步驟四:接續步驟三且重複上述步驟二,織造時依;^ 投出該等8根緯紗F,使該等緯紗F與經紗W交叉編織出 彼此分離未接結的8層織物層21、22、23、24、25、26、 27、28。以下是步驟四的詳細提綜及投緯順序: (33)提综順序2〜16,投入第1緯紗。 (34 )提綜順序2、4〜15,投入第2緯紗。 (35) 提綜順序2、4、6〜13、15,投入第3緯紗。 (36) 提綜順序2、4、6、8〜11、13、15,投入第4緯 紗。 (37) 提综順序 2、4、6、8、11、13、15,投入第 5 緯紗。 (38) 提綜順序2、4、6、13、15,投入第6緯紗。 (39) 提綜順序2、4、15,投入第7緯紗。 (40 )提综順序2,投入第8緯紗。 (41)提综順序1〜15,投入第1緯紗。 (42 )提综順序2〜13、15,投入第2緯紗。 (43) 提綜順序2、4〜11、13、15,投入第3緯紗。 (44) 提综順序2、4、6〜9、11、13、15,投入第4緯 紗。 (45 )提综順序 2、4、6、9、11、13、15,投入第 5 緯紗。 (46) 提综順序2、4、11、13、15,投入第6緯紗。 (47) 提綜順序2、13、15,投入第7緯紗。 13 1328513 (48) 提綜順序15,投入第8緯紗。 重複上述提综及投緯順序數次,使彼此分離的該等織 物層21、22、23、24、25、26、27'28分別具有一預定長 度L3以形成該等未交織部31。 ㈣五·參閱g 6、9、1G’其中圖9是該織物2偶奇 接結部川的組織結構圖S、穿綜圖Η及紋板圖C。接續步 二ΤΓΓ該等缚,使位於上方的該等偶數 與位於下方的奇數織物層23、25、 彼此接結。以下是步驟五的詳細提综及投緯順序: (49) 提综順序2〜16,投入第ι緯紗。 ⑼)提综順序2、4〜U、13〜15,投人第2_。 (5。提綜順序2、4、6〜13、15,投入第3緯紗。 (52)提综順序 2、4、6、9、10、U、n 第4緯紗。 3、…投入 11 、 13 、 15 , 投入第 (53 )提综順序2、4、6、8 緯紗。 15,投入第ό緯紗。 投入第7缔紗。 8緯紗》 (57) 提综順序丨〜15,投入第ι緯紗。 (58) 提綜順序 2、3、4、6〜13、15 C59) , 杈入第2緯紗。 k 頃序2、4〜u、13、15,〜m (60 )提综順序 2、4、6、7、8、11、n 4緯紗。 15 ’投入第 (54) 提綜順序2、6、13、 (55) 提综順序2、4、15, (56) 提综順序2,投入第 14 (S .) 1328513 (61 )提綜順序2、4 緯紗。 (62 )提綜順序2 ' 4、11、 (63) 提综順序2、13、15 (64) 提綜順序15,投入第 重複上述提综及投緯順序數次,使該等偶數織物層22 、24、26與奇數織物層23、25、27彼此接結且分別且有一
預定長度L4,·以料該等偶奇接結部30。依上述織造步驟 即可完成具有-個單位的立體蜂巢狀織物2的織造。 步驟六:重複步驟二至步翻< 步驟五數次,即可完成具有多 個單位且為基本平紋組織結構的蜂巢狀織物2的織造。 本發明是藉由編織的方法織造出立體結構的蜂巢狀織 物2 ’該織物2不但可以運用於現有三明治複合材料的芯層 、、=構,也可以運用於過濾芯材、蜂巢板、防磁遮蔽材、隔 熱板、飛行載具之蒙皮、地板或是隔間板等不同領域。
9、11、13、15’ 投入第 5 15,投入第6緯紗。 投入第7緯紗。 8緯紗。 如圖11、12所示為本發明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其中 ,圖11是該織物2其中一層未交織部的局部示意圖,圖12 疋該織物2的側視圖。該第二較佳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 較佳實施例’其差異之處在於:該立體蜂巢狀織物2是一 包含4層織物層的多層織物2,該等織物層由上而下依序是 該第一織物層21、該第二織物層22、該第三織物層23及 該第四織物層24,且該織物2各層的組織結構是基本斜紋 組織(Twill Weaves)’每個完全組織的經紗w、緯紗F數 分別為12、4,且完全組織數為1,多層織物的表裏經緯線
、E.J 15 1328513 之配列比為1 ^ 1,各織物層的接結亦是採裏經浮於表緯上 方的裏經線接結法。 如圖10、13、I4所示,其中,圖I3是該蜂巢狀織物2 於織造過程的局部側視圖,圖14是該織物2未交織部3ι 的組織結構圖S、穿綜圖H及紋板圖c。該編織方法 下步驟: Μ 該步驟.製傷一可織造4層織物的12片織布打樣機 l織布機裝設有12根間隔排列的經紗w及4 造時各層具有i個完全組織。 …,織 么,步驟二:依序投出該等4根緯紗f,使該等 垂直交又編織出彼此分離未接結的4層織物層與經 23、24。以下是步驟二的詳細提综及投緯順序: 22 (1 )提综順序2〜12,投入第!緯紗。 ⑺提综順序2、4〜7、1〇〜12,投入第 〇)提综順序2、4、7 。 ⑷提综順序2、丨。,投八第:綠::第3緯炒。 (5) 提綜順序丨〜8、1〇〜12,投入 (6) 提综順序2〜7、緯紗。 ⑺提综順序2、4、5、7、:二第2緯紗。 ⑴提综順序2、7,投入第4緯:,第3缚紗。 (9)提综順序1〜7、9〜12,投入/ (1〇)提綜順序2〜5、7、10〜12,/緯紗。 (U)提综順序2、5、7、1〇、j ^八第2緯紗。 (12)提综順序7、1〇 12,投入第3緯紗。 系4緯紗。 16 1328513 重複上述提综及投緯順序數次,使彼此分離的該等織 物層21、22 ' 23、24分別具有一預定長度L1以形成該等 未交織部31 <* 步驟二.參閱圖10、13、15’其中圖15是該織物2奇 偶接結部29的組織結構圖s、穿綜圖H及紋板圖c。接續 步驟二,織造時依序投出該等緯紗F,使位於上方的該等奇 數織物層21、23與位於下方的偶數織物層22、24彼此接 結。以下疋步驟二的詳細提綜及投緯順序: (13 )提综順序2〜i〇、i2,投入第1緯紗。 (14) 提綜順序2、4〜7、1〇〜12,投入第2緯紗。 (15) 提綜順序2、4、7、12,投入第3緯紗。 (16 )提綜順序2、1 〇,投入第4緯紗。 (17) 提综順序卜5、7、8、1〇〜12,投入第丄緯紗。 (18) 提綜順序2〜7、1〇、12,投入第2緯紗。 (19) 提綜順序4、5、7、10,投入第3緯紗。 (20 )提綜順序2、7,投入第4緯紗。 (21) 提綜順序i、2、4〜7、9〜12,投入第i緯紗。 (22) 提綜順序2〜5、7、1〇〜12,投入第2緯紗。 (23) 提综順序2、5、1〇、12,投入第3緯紗。 (24 )提綜順序7、丨〇,投入第4緯紗。 重複上述提綜及投緯順序數次,使該等奇數織物層Η 、23與偶數織物層22、24彼此接結且分別具有一預定長度 L2 ’以形成該等奇偶接結部29。 步驟四:接續步驟三且重複上述步驟二,織造時依序 17 1328513 投出該等4根緯紗f,使該裳給&丨^ ▲ 使通寻緯紗F與經紗W交叉編織出 彼此分離未接結的4層織物層2】 驟四的詳細提綜及投緯順序: (25) 提綜順序2〜丨2,投入第i緯紗。 (26) 提綜順序2、4〜7、1〇〜12,投入第2緯紗。 (27) 提綜順序2、4、7、10、12,投入第3緯紗。 (28) 提綜順序2、i〇,投入第4緯紗。
(29) 提綜順序1〜8、10〜U,投入第i緯紗。 (3〇)提综順序2〜7、1()、12,投入第2緯紗。 (31)提綜順序2、4、5、7、10,投入第3緯紗。 (32 )提综順序2、7,投入第4緯紗。 (33 )提綜順序丨〜7、9〜12,投入第i緯紗。 (34) 提綜順序2〜5、7、1〇〜12,投入第2緯紗。 (35) 提綜順序2、5、7、10、12,投入第3緯紗。 (36 )提综順序7、1〇 ’投入第4緯紗。
22、23、24。以下是步 重複上述提綜及投緯順序數次M吏彼此分離的該等織 物層 21、22、23、24 公 2丨丨目士· . 刀另〗具有一預定長度L3以形成該等 未交織部31。 步驟五:參閱圖10' 13、16,其中圖16是該織物2偶 奇接結部30的組織結構圖s、穿综圖η及紋板圖c.接續 步驟四,織造時依序投出該等緯紗F,使位於上方的偶數織 物層22與位於下方的奇數織物層23接結。以下是步驟五 的詳細提综及投緯順序: (37)提综順序2〜12,投入第1緯紗。
S 18 1328513 (38)提综順序2、5〜7、1〇〜丨
Men姐π 投入第2緯紗。 (3 9 )提知順序 2、4、7、1 〇、1 ) r 坦w 2 ’投入第3緯紗。 (4〇)“順序2、10,投入第4緯紗。 ⑷),綜順序,投…緯紗。 (42 )提綜順序2〜4、6 ' 7、1〇 Λ 12,投入第2緯紗。 (43 ) & 細順序 2、4、5、7、1 〇 m、’投入第3緯紗。 (44) k综順序2、7,投入第4綠紗。 (45) 提综順序1〜7、9〜12,投緯紗。 (46 )提综順序2〜5、7、丨〇 f 、 ’投入第2緯紗。 (47) 提综順序2、5、7、1〇 12 ’投入第3緯紗。 (48) 提綜順序7、1〇,投入第4緯紗。 重複上述提综及投緯順序數次,使偶數織物層Μ與奇 數織物層23彼此接結且分別具有—預定長度M,以形成該 等偶奇接結部30。依上述織造步驟即可完成具有一個# 的立體蜂巢狀織物2的織造。 步驟:、ί複步驟一至步驟五數次即可完成具有多 個單位且為基本斜紋組織結構的蜂巢狀織物2的織造。 如此,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亦可達到與上述第一較佳實 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 如圖12、17所示為本發明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 ’圖17是該織物2其中-層未輯部的局部示意圖。該第 三較佳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二較佳實施例,其差異之處在 於.該立體蜂巢狀織物2各層是五枚二飛基本锻紋(_ Weaves)的組織結構,每個完全組織的經紗w、緯紗f數 19 1328513 為20 4,且兀全組織數為丨,多層織物的表裏經緯線 ]b為1 , 1,各織物層的接結亦是採襄經浮於表緯上 方的襄經線接結法。 如圖1〇、13、18所示,其中,圖18是該織物2未交 =的組織結構圖s、穿綜圖H及紋板圖c。該編織方 法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製備一可織造4層織物& 2〇 #織布 :織布機裝設有20根間隔排列的經紗w及4 , 造時各層具有!個完全組織。 、、”織 紗W步驟'V依序投出料4根料、F,使該等緯紗F與經 、垂直交又編織出彼此分離未接結的4層織物層21、22 24。以下是步驟二的詳細提綜及投緯順序: (1 )提综順序2〜20,投入第i緯紗。 ⑺提綜順序2、4〜7、1〇〜15、18〜20,投入第2緯紗 〇
(3) k綜順序 2、4、7、1〇、12、13、is ιυ ΙΔ ' 18 ' 20 » 投入第3緯紗。 (4) 提综順序2、10、15、18,投入第4緯紗。 (5) 提綜順序1〜15、17〜2〇,投入第1緯紗β (6) 提綜順序2〜7、10〜13、15、18〜20,投入第2緯
(7) 提綜順序 2、4、5、7、10、13 ' 15、18、 入第3緯紗。 (8) 提綜順序2、7、15、18,投入第4緯紗。 20 (9) 提综順序卜8、1〇〜2〇,投入第1緯紗。 (10) 提綜順序2〜7、10、12〜15、18〜2〇,投入第2蟑 紗。 (11) 提综順序 2、4、5、7、1〇、12、15、18、20, 投入第3緯紗。 (12) 提綜順序7、1 〇、^ 5、i $,投入第4緯紗。 (13 )提綜順序丨〜7、9〜20,投入第1緯紗。 (14) 提綜順序2-5、7、1〇〜15、18〜20,投入第2緯 紗。 (15) 提综順序 2、5、7、1〇、12、13、15、18、20, 投入第3緯紗。 (16 )提絲順序7、10、15、18,投入第4緯紗。 (17 )提細順序1~16、18〜20,投入第1緯紗。 (18 )提綜順序2〜7、1〇〜15、18、20,投入第2緯紗 〇 (19)提細順序 2、4、5、7、1〇、12、13、15、18, 投入第3緯紗。 (20 )提細順序2、7、1 〇、15,投入第4緯紗。 重複上述提综及投緯順序數次,使彼此分離的該等織 物層21、22、23、24分別具有一預定長度L1以形成該等 未交織部31。 步驟三:參閱圖1〇、13、19,其中,圖19是該織物2 奇偶接結部29的組織結構圖s、穿綜圖H及紋板圖c。接 續步驟二,鐵造時依序投出該等轉F,使位於上方的該等
21 1328513 奇數織物層21、23與位於下方的偶數織物層22、24彼此 接結。以下是步驟三的詳細提綜及投緯順序: (21) 提綜順序2〜18、20,投入第1緯紗。 (22) 提綜順序2、4〜7、10〜15、18〜20,投入第2緯 紗。 (23) 提綜順序 2、4、7、12、13、15、18、20,投入 第3緯紗。 (24) 提综順序2、10、15、18,投入第4緯紗。 (25) 提綜順序1、2、4〜15、17〜20,投入第1緯紗。 (26) 提綜順序2〜7、10〜13、15、18〜20,投入第2緯 紗。 (27) 提綜順序 2、4、5、7、10、13、18、20,投入 第3緯紗。 (28) 提綜順序2、7、15、18,投入第4緯紗。 (29) 提綜順序1〜8、10〜13、15〜20,投入第1緯紗。 (30) 提综順序2〜7、10、12〜15、18〜20,投入第2緯 紗。 (31 )提綜順序 4、5、7、10、12、15、18、20,投入 第3緯紗。 (32) 提綜順序7、10、15、18,投入第4緯紗。 (33) 提綜順序1〜7、9、10、12〜20,投入第1緯紗。 (34) 提综順序2〜5、7、10〜15、18〜20,投入第2緯 紗0 (35) 提综順序 2、5、7、10、12、13、15、20,投入 22 1328513 第3緯紗。 (36) 提综順序7、10、15、18,投入第4緯紗。 (37) 提綜順序1〜5、7〜16、18〜20,投入第1緯紗。 (38) 提綜順序2〜7、10〜15、18、20,投入第2緯紗 〇 (39) 提綜順序 2、4、5、10、12、13、15、18,投入 第3緯紗。 (40 )提綜順序2、7、10、15,投入第4緯紗。 重複上述提综及投緯順序數次,使該等奇數織物層21 、23與偶數織物層22、24彼此接結且分別具有一預定長度 L2,以形成該等奇偶接結部29。 步驟四:接續步驟三且重複上述步驟二,織造時依序 投出該等4根緯紗F,使該等緯紗F與經紗W交叉編織出 彼此分離未接結的4層織物層21、22、23、24。以下是步 驟四的詳細提綜及投緯順序: (41 )提綜順序2〜20,投入第1緯紗。 (42) 提綜順序2、4〜7、10〜15、18〜20,投入第2緯 紗。 (43) 提綜順序 2、4、7、10、12、13、15、18、20, 投入第3緯紗。 (44) 提综順序2、10、15、18,投入第4緯紗。 (45) 提綜順序1~15、17〜20,投入第1緯紗。 (46) 提綜順序2〜7、10〜13、15、18〜20,投入第2緯 紗。 23 1328513 (47)提綜順序 2、4、5、7、10、13、15、18、20, 投入第3緯紗。 (48 )提綜順序2、7、15、18,投入第4緯紗。 (49 )提綜順序1〜8、10〜20,投入第1緯紗。 (50)提綜順序2〜7、10、12〜15、18~20,投入第2緯 紗0 (51 )提綜順序 2、4、5、7、10、12、15、18、20, 投入第3緯紗。 (52)提综順序7、10、15、18,投入第4緯紗。 (53 )提綜順序1〜7、9〜20,投入第1緯紗。 (54) 提综順序2~5、7、10〜15、18〜20,投入第2緯 紗。 (55) 提綜順序 2、5、7、10、12、13、15、18、20, 投入第3緯紗。 (56) 提綜順序7、10、15、18,投入第4緯紗。 (57) 提綜順序1〜16、18〜20,投入第1緯紗。 (58) 提綜順序2〜7、10〜15、18、20,投入第2緯紗 〇 (59)提综順序 2、4、5、7、10、12、13、15、18, 投入第3緯紗。 (60 )提綜順序2、7、10、15,投入第4緯紗。 重複上述提綜及投緯順序數次,使彼此分離的該等織 物層21、22、23、24分別具有一預定長度L3以形成該等 未交織部3 1。 24 1328513 步驟五:參閲圖1〇、13、2〇,其中,圖2〇是該織物2 偶奇接結部3G的㈣結_ s、穿㈣H及紋板圖c。接 續步驟四,織造時依賴出該等” F,使位於上方的偶數 織物層22與位於下方的奇數織物層23接結。以下是步驟 五的詳細提綜及投緯順序: (61)提綜順序、,投人第1緯紗。 (62 )提综順序2、s 7 . Λ 5〜7' 1Cj〜i5、18〜2〇,投入第2緯
紗。 (63 )提综順序2、4、7 , Λ 机墙 4 7、10、U、13、15、18、20, 才又入第3緯紗。 (64)提綜順序2 (6 物順序 1〜15、、7;。18,^ (6_順序心〜’投入第1緯紗、 ’ ιυ〜13、15、1 〇 緯紗。 3 18、19,投入第2 (67) 提综順序2
投入第3緯紗。 13、15、18、20, (68) 提綜順序2 7 15、18,掊 λ 姑 (69) 提綜順序丨 第4緯紗。 ° 1U-20 ,投入坌 (7 0)提綜順序2 j , 胃1緯紗。 4、6、7、10、12 〜】s 第2緯紗。 15、18〜20,投入 (71) 提综順序2 t 4 5 ' 7 ' ι〇 才又入第3緯紗。 15、18、 (72) 提综順序 7、10、15、18一 (73) 提综順序 投入第4緯紗 9〜2〇,投入第 25 20 1328513 (74 )提综順序2〜5、 入第2緯紗。 (75)提综順序2、5 投入第3緯紗。 (7 6 )提综順序7、1 〇 (7 7 )提綜順序1〜16、 (78 )提综順序2〜7、 第2緯紗。 7 、 10 、 11 、 13〜15 、 is〜20 ,投 7、10、12、13、15、u、20, > 15、18,投入第4緯紗。 18〜20 ’投入第丨緯紗。 10〜12、Μ、15、18、2〇,投入 (79)提綜順序 2、4、5、7、1〇、& & 15、18, 投入第3緯紗。 (8〇)提綜順序2、7、1〇、15,投入第4緯紗。 重複上述提綜及投緯順序數次,使偶數織物層Μ與奇 數織物層23彼此接結且分別具有—預定長度",以形成該 等偶奇接結部3G。依上述織造步驟即可完成具有一個單位 的立體蜂巢狀織物2的織造。 /驟六:重複步驟二至步驟五數次,即可完成具有多 個單位且為基本锻紋組織結構的蜂巢狀織物2的織造。 如此,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亦可達到與上述第二較佳實 施例相同的目的與功效。 值得說明的是,本發明具有以下的設計變化: 一、於相同織物層數與完全組織數的條件下,若該等 經紗W的數目愈多,則該蜂巢狀織物2沿該Z軸方向延伸 的厚度也將愈厚。 二、若該等經紗W的長度愈長,則該織物2沿X轴方 26 向延伸的長度也愈長,該蜂巢狀織物2平行該X轴方向的 總長度也隨著變長,甚至可達數百米或者更長。 - —、藉由變化投緯的次數可改變各預定長度LI、L2、 . L3、L4的長短,進而達成控制蜂巢結構32邊長的目的,若 適當地控制投緯次數使各預定長度Li、L2、L3、L4大約等 - I則該科巢結構32將形成等邊H然而,若該等 料結構32是對稱而各預定長度LI、L2、L3、L4不完全 等長貞丨該等蜂巢結構32將形成長六邊形或短六邊形的結 構(圖未示)。 四本說明書之第一實施例的蜂巢狀織物2的結構是 ”有8層的織物層’該第二、三實施例的織物結構是具有* 層的織物層,實際上,於織布機的綜框片數目許可之狀況 下’本發明的編織方法可運用於織造8層以上的蜂巢狀織 物2。 五、 本說明書各實施例的該等經紗w均是以4根丨筘 # 搭山形穿法織造,使各織物層的幅寬平行,然而,若搭 根1筘或順穿法(Straight draft)織造則各織物層之 - 間彼此偏離的現象將變得明顯。 六、 本說明書中有關於各織物層的完全組織數與配列 比可依實際需求進行變化調整。 社七、本說明書中,各織物層的接結均是採用裏經線接 (下接上)H實際上亦可採用表經線接結法、表 裏經線接結法等其它接結法,仍可達成將相鄰織物層接結 的目的β 27 1328513 八、本說明書中,各織物層是自該等未交織部31 (步 驟二或四)開始進行織造,然而,實際上亦可自該等奇媽 接結部29 (步驟三)、偶奇接結部30 (步驟五)開始進行 織造,仍可順利織造出該蜂巢狀織物2。 歸納上述,本發明之立體蜂巢狀織物及其編織方法, 是採用多層織物的編織方法進行織造,且藉由裏經線接結 法將奇、偶數織物層間隔交錯接結,以使該織物2的接結 部29、30與未交織部31界定出蜂巢結構32而可以運用於 三明治複合材料的芯層結構,並可更進一步地運用於過濾 芯材、蜂巢板、防磁遮蔽材、隔熱板、飛行載具之蒙皮、 地板或是隔間板等領域,故確實能達到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 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 範圍及發明說明内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 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現有-種三明治複合材料的結 構; 圖2是一示意圖,說明現有該三明治複合材料地一芯 材是一金屬結構蜂巢; 圖3是本發明立體蜂巢狀織物一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 體圖; 圖4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其 ^ 1』丹T層未父織部的局部示 28 5- * 圖5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側視圖; 圖6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於織造過程的局部側視圖;. 圖7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多數未交織部的組織結構圖 、穿綜圖及紋板圖; 圖8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多數奇偶接結部的組織結構 圖、穿綜圖及紋板圖; 圖9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多數偶奇接結部&組織結構 圖、穿綜圖及紋板圖; 圖10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編織流程圖; 圖11疋本發明立體蜂巢狀織物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 說明其中一層未交織部的局部示意圖; 圖12是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侧視圖; 圖13是該第二較佳實施例於織造過程的局部側視圖; 圖14是該第二較佳實施例多數未交織部的組織結構圖 、穿綜圖及紋板圖; 圖15是該第二較佳實施例多數奇偶接結部的組織結構 圖、穿綜圖及紋板圖; 圖16是該第二較佳實施例多數偶奇接結部的組織結構 圖、穿综圖及紋板圖; 圖Π是本發明立體蜂巢狀織物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 說明其中一層未交織部的局部示意圖; 圖18是該第三較佳實施例多數未交織部的組織結構圖 、穿綜圖及紋板圖; 圖19是該第三較佳實施例多數奇偶接結部的組織結構 1328513 圖、穿綜圖及紋板圖;及 圖20是該第三較佳實施例多數偶奇接結部的組織結構 圖、穿綜圖及紋板圖。 附件一:以玻璃纖維為經紗、緯紗所編織而成具有8 層的立體蜂巢狀織物。 附件二:以碳纖維為經紗、緯紗所編織而成具有8層 的立體蜂巢狀織物。
30 1328513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 •…蜂巢狀織物 29… •…奇偶接結部 21 …·. …·第一織物層 30…· •…偶奇接結部 22.···· …·第二織物層 31 .··. ……未交織部 23… …·第三織物層 32.··. …··蜂巢結構 24.··.· ….第四織物層 W .… .....經紗 25… -----第五織物層 F…… ……緯紗 26.•… .....第六織物層 S…… ••…組織結構圖 27 -----第七織物層 Η…… …··穿綜圖 28···· …·第八織物層 C…… …··紋板圖
31

Claims (1)

132851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立體蜂巢狀織物,是包含至少4層分別由多數經向 、緯向線材交織而成的織物層,該等織物層依序是: 一第一織物層; 一第二織物層,是與該第一織物層相鄰排列且與 該第一織物層間隔接結而形成多數個奇偶接結部; 一第二織物層,是與該第二織物層相鄰排列,且與 該第二織物層間隔接結而形成多數個偶奇接結部,該等 奇偶接結部分別是與該等偶奇接結部錯開;及 一第四織物層’是與該第三織物層相鄰排列,且與 a亥第二織物層間隔接結而形成該等奇偶接結部,該等奇 偶接結部、偶奇接結部、各織物層共同界定出多數蜂巢 結構。 2.依據申請專㈣圍第丨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其中 ,该等奇偶接結部、偶奇接結部的接結是裏經浮於表緯 上方的裏經線接結結構。 3. 4. 依據申晴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其中 ,該織物的經緯線配列比為1 : 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其中 ,該織物是呈平紋組織,且具有至少8根經向線材,及 至少4根緯向線材。 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其中 ,該織物疋呈斜紋組織,且具有至少12根經向線材及 至少4根緯向線材。 32 1328513 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其中 且具有至少20根經向線材,及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該織物是呈緞紋組織 至少4根緯向線材。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立趙蜂巢狀織物,其中 ,該等奇偶接結部、偶奇接結部具有相同的長度,使該 等蜂巢結構是一等邊六角形。 8. 依據申β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其中 ’該織物的經向、緯向線材是碳纖維、玻璃纖維、克維 拉纖維壓克力纖維、天然纖維、人造纖維、金屬纖維 、高性能纖維或其等之組合。 9. -種立體蜂巢狀織物的編織方法,該蜂巢狀織物是具有 至少織物層的多層織物,肖編織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Α)製備一織布機,該織布機裝設有至少8根間 隔排列的經向線材,及至少4根緯向線材; ()依序投出該專緯向線材,使該等緯向線材與 該等經向線材交叉編織出彼此分離未接結的該等層織物 層,且重複投緯數次而使彼此分離的該等織物層分別具 有一預定長度; (C) 依序投出該等緯向線材,使相鄰的奇數織物 層與偶數織物層彼此接結,且重複投緯數次而使該等織 物層彼此接結一預定長度; . (D) 依序投出該等緯向線材,使該等織物層彼此 分離未接結,且重複投緯數次而使彼此分離的該等織物 33 1328513 層分別具有一預定長度; (E) 依序投出該等緯向線材,使相鄰的偶數織物 層與奇數織物層彼此接結,且重複投緯數次而使該等織 物層彼此接結一預定長度;及 (F) 重複該步驟(B)至步驟(E)數次。 1〇·依據中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的編織 方法其中,在步驟與步驟各織物層的接結 疋採裏經浮於表緯上方的裏經線接結法。 11. 依據申《月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的編織 方法,其中,該織物的經緯線配列比為丨:1 ^ 12. 依據U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的編織 方法,其中,該等經向線材的穿综是採山形穿法。 13 ·依據中μ專利圍第9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的編織 方法,其中,該織物是呈平紋組織。 14. 依據申明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的編織 方法,其中,該織物是呈斜紋組織,且該織布機裝設有 至少12根間隔排列的經向線材,及至少4根緯向線材。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的編織 方法,其中,該織物是呈緞紋組織,且該織布機裝設有 至少20根間隔排列的經向線材,及至少4根緯向線材。 1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的編織 方法’其中’在步驟(Β)至步驟(Ε)的該預定長度是 彼此相等》 17.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立體蜂巢狀織物的編織 34 1328513 方法,其中,在步驟(A)的該經向線材與緯向線材之 材質是碳纖維、玻璃纖維、克維拉纖維、壓克力纖維、 天然纖維、人造纖維、金屬纖維、高性能纖維或其等之 組合。
<57 35
TW96145898A 2007-12-03 2007-12-03 A three-dimensional honeycomb-like woven fabric and its weaving method TW200924969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5898A TW200924969A (en) 2007-12-03 2007-12-03 A three-dimensional honeycomb-like woven fabric and its weaving method
US12/194,113 US20090142980A1 (en) 2007-12-03 2008-08-19 Multilayer fabric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5898A TW200924969A (en) 2007-12-03 2007-12-03 A three-dimensional honeycomb-like woven fabric and its weaving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4969A TW200924969A (en) 2009-06-16
TWI328513B true TWI328513B (zh) 2010-08-11

Family

ID=40676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45898A TW200924969A (en) 2007-12-03 2007-12-03 A three-dimensional honeycomb-like woven fabric and its weav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42980A1 (zh)
TW (1) TW20092496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3562A1 (en) * 2007-12-03 2009-06-11 Kolo Technologies, Inc. Dual-mode operation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
US9009944B2 (en) 2009-09-09 2015-04-21 Megtec Turbosonic Inc. Assembly of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KR101993177B1 (ko) 2011-03-28 2019-06-26 메그텍 터보소닉 인코포레이티드 습식 전기 집진기용 내부식 전도성 복합재료 집전 전극
GB201120071D0 (en) * 2011-11-21 2012-01-04 Univ Ulster Formwork for a construction
US11027289B2 (en) 2011-12-09 2021-06-08 Durr Systems Inc.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system components
FR3001409B1 (fr) * 2013-01-29 2015-07-03 Herakles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structure alveolaire de forme courbee en materiau composite
TW201500609A (zh) * 2013-06-28 2015-01-0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立體織物
JP2015023994A (ja) * 2013-07-26 2015-0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超音波測定装置、超音波ヘッドユニット、超音波プローブ及び超音波画像装置
WO2016185743A1 (ja) * 2015-05-21 2016-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ハニカムコア、ハニカムサンドイッチ構造体およびハニカムコア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2559A (en) * 1959-12-24 1963-09-03 Raymond Dev Ind Inc Woven honeycomb cellular fabrics
US3598159A (en) * 1969-09-08 1971-08-10 U S Plush Mills Inc Multilayer fabric
EP0286004B1 (en) * 1987-03-31 1992-07-22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oven fabric having multi-layer structure and composite material comprising the woven fabric
US5673726A (en) * 1991-01-10 1997-10-07 Nagaok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weaving a multi-ply fabric packing with hexagonal cel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42980A1 (en) 2009-06-04
TW200924969A (en) 2009-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8513B (zh)
JP5659144B2 (ja) パイ−プリフォームのための改良繊維構造
RU2415976C2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е трехмерные тканые многослойные стойки для композитны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JP5409648B2 (ja) 統合された側壁を有する下地を織るための方法
JP6474813B2 (ja) 3dファブリックの製織方法及び手段、その3dファブリック製品ならびにそれらの使用
TWI356858B (en) Integrally woven three-dimensional preform and met
JP2012507640A (ja) 非直線状の脚を伴うパイ形プリフォ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75683A (zh) 一种法向增强2.5d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1168926A (zh) 一种纤维制品及其制造和应用方法
JP5547210B2 (ja) 準等方性の三次元プリフォ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59690B (zh) 用于生产在两个倾斜取向上包含锭带的纺织材料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58142B (zh) 一种三维夹层结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4540882B (zh) 三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CN205934563U (zh) 一种三层造纸网
CN107723878A (zh) 三维多层‑中空纤维增强织物
KR102197616B1 (ko) 두께 방향 섬유가 연속적으로 보강된 3d 프로파일 빔 프리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H0233350A (ja) 複数の経糸および緯糸の層を有する繊維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HRP20151164T1 (hr) Tkanina za uporabu u kompozitnim materijalima i postupak proizvodnje tkanine i kompozitnog materijala
WO2014030633A1 (ja) 三次元繊維強化複合材
CN204097658U (zh) 一种中空双“工”字型的立体织物
JP2008121155A (ja) 三次元中空構造布帛および三次元中空構造材
CN104233584A (zh) 层间交织板材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Shuakat et al.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multi-layer 3D fabrics
CN113512798A (zh) 一种透气弹性立体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04356482U (zh) 一种双锥体结构的立体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