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79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與手提式電動工具有關,特別是關於〜 具有可調整扭力功能及作動時具有衝擊工件功能之 電動工具。 于叔式 【技術背景】 按…種習知電動衝擊扳手(Impaet w_h),其 含有一電動馬達、一變速齒輪組及一衝擊裝置,其 G > ^速裝置可將該馬達輪出之旋轉運動減速至預定的轉^ 予以輸出;該衝擊裝置則係用以在該電動轴 ^於所輸出之扭力時,以—相同於該輸出軸轉 :速間斷形式之衝擊力該輸出軸上,藉以使該輸出轴= 克服阻力而續行作功。 15 - 種習知之電動起子,主要包含有-電動馬達、 變速齒輪組及-扭力控繼置,其中,該變速裝 ^達輸出之旋轉運動減速至狀的轉速並予 字 嶋用以設定該電動工具之最大輸出扭2 的需ΐ述=控衝擊裝置是適用於相反 用二^ 同時被需求;例如,使用者在使 或其它原因而產生之拆J二I克服輪月口上的螺栓因錄飯 输敏. 拆解的障礙’該電動扳手需要具有 工月b,而在裝設輪胎時’又為了避免因該電動工具的 20 1306796 過大而損壞用以鎖擎輪胎之 „之功能。然而,將該二種裝置整合於同j 動工具中時’將導致對該電動 置之啟動而遭破壞,而該㈣㈣&的文果會因衝擊裝 置的啟動•法作^擊裝置也可能_扭力控制裝 -雷Ξ此二何將上述扭力控制裝置及衝擊裝置同時設於 解決^題 ^產生’乃目前業界亟思 【發明内容】 ΪίΓ此’本發明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種同時具有 襄置可供手動切換啟動或不啟動者。 -中之衝擊 15 用以達成上揭之發明目的,本發明所提供 2包含有-殼體、設於該殼體内之—電動馬達、速 扭力控制裝置及—衝擊裝置;其中,該控 制裳置具有一可因轉動可而於該殼體内作一第一位置至一 移動以設定該電動工具之最大輸出扭力之 W該調整件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電動工且之 取大輸出扭力最小’ __整件可阻止該衝擊裝置之 而可避免該衝擊裝置破壞了該電動I具之扭力設定效 【實施方式】 5 20 1306796 %年/月/介修(東)正替換頁 以下,茲舉一較佳之實施例, 明本發明;其中: 並配合下列圖示詳細說 第一圖係本發明—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 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構件分解立體圖; 圖所示實施例部份裝置之構件分解立體 ίο 0 ;其中: =一四圖係分別為第一圖所示實施例之作示意圖。 請參閱第一〜三圖,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電動工具 1包έ有设體10、一電動馬達2〇、一電池包3〇、 一變速齒輪組4 Q、—扭力控制裝置5 0及-衝擊裝置6
工:12係相互對接,而該前殼體13係接設於該第一、 二半殼體1 1、12之前端,該前罩體14之基部具有-15凸緣1 4 1,内壁面上具有多數等距設置之凸塊i 4 2, 且該前罩體14之基部係結合於該前殼體1 3内,使該凸 緣141位於該前殼體1 3與該第一、二半殼體1 1、1 2間,至使該前罩體14轉動。 該電動馬達2 〇係固定設於該殼體1 〇中,其具有一 20第一輸出軸2 1。 该電池包3 0係以可拆離的方式結合於該殼體1 〇 上,用以提供電源給該電動馬達2 〇。 该變速齒輪組4 〇,係設於該殼體1 〇中,其包有一 第一太陽齒輪4 1與該電動馬達2 〇之第一輸出軸2 1連 1306796 接、一第一行星齒輪架4 2具有一第二太陽齒輪4 2 1及 若干齒輪轴4 2 2、一第一組行星齒輪4 3分別樞設於該 第一行星齒輪架4 2之齒輪軸4 2 2上且分別與該第一太 陽齒輪4 1嚙合、一第二行星齒輪架4 4具有一第三太陽 5齒輪4 4 1及若干齒輪軸4 4 2、一第二組行星齒輪4 5 分別樞設於該第二行星齒輪架4 4之齒輪轴4 4 2上且分 別與該第二太陽齒輪4 2 1嚙合、一第三行星齒輪架4 6 具有一第二輸出軸4 6 1及若干齒輪軸4 6 2、一第三組 行星齒輪4 7分別樞設於該第三行星齒輪架4 6之齒輪軸 ίο 4 6 2上且分別與該第三太陽齒輪4 4 1嚙合、一第一齒 環4 8與第一組行星齒輪4 3 p齒合、一第二齒環4 9可响 合該第二組行星齒輪4 5或該第一行星齒輪架4 2、以及 一容置筒4 9 1固定於該殼體1 0中且用以容置前述各構 件;藉由此一變速齒輪組4 0可將該電動馬達2 0所輸出 15之旋轉運動減速至預定之速率並自該第二輸出轴4 6 1輸 出,且藉由變換該第二齒環4 9之位置可改變第二輸出軸 4 6 1之轉動速率。由於此一變速齒輪組4 0係己遍被運 用於習知之電動工具1中,在此便不加贅述。 該扭力控制裝置5 0包含有: 2〇 一内齒環5 1,係與該第三組行星齒輪4 7嚙合而位 於該殼體1 0内,其具有一作動端面5 1 1,該端面5 1 1上具有數個等距之凸部512; 一容置座5 2,其具有一座體5 2 1及一圓柱形凸柱 5 2 4 ;該座體5 2 1具有一第一端面5 2 2及一第二端 1306796 面5 2 3 ’該圓柱形凸柱5 2 4,係自該座體5 2 1之第 二端面5 2 3凸伸而出,其外柱面上具有一外螺紋5 2 5 及位於二條位於相對位置上沿該凸柱5 2 4之軸向開設之 長槽5 2 6 ;該座體5 2 1上具有數個長形貫孔5 2 7, 5 ,貫穿該座體52丄之第一、二端面522、523 ;該 谷置座5 2具有一軸孔5 2 8沿著該座體5 2 1及該凸柱 φ 5 2 4之軸心貫穿該座體5 21與該凸柱5 2 4 ;又,該 谷置座5 2係固設於該殼體1 〇内而位於該内齒環5丄之 一側,且其第一端面5 2 2係面對該内齒環5 1之作動端 10 面 5 1 1 ; -調整件5 3 ’其具有-調整環5 3 1、-滾針軸承 5 3 2及—環片5 3 3 ’該調整環5 3 1具有-第-端面 5 3 1 1、一位於相反側之第二端面5 3工2、一内環面 2 3 13及一外環面5 3工4,該内環面5 3工3上具有 φ 15 一與該凸柱5 2 4之外螺紋5 2 5相配合之内螺紋531 5 ’該外環面5 3 14則配合該前罩體! 4内壁上之凸塊 1 4 2而設有多數之凹槽5 3 1 6,該調整環5 3 1之内 螺紋5 3 1 5係結合於凸柱5 2 4之外螺紋5 2 5上,使 。亥凋整裱5 3 1結合於該凸柱5 2 4上,並使該調整環5 2〇 +3 1之凹槽5 3 1 6與該前罩體1 4之凸塊1 4 2結合, 猎以轉動該前罩體14 ’可傳動該調整環5 3 1旋轉,並 使,調整環5 3 !沿該凸柱5 2 4作一第一位置(即靠近 土各置座5 2之第一端面5 2 3之位置)與一第二位置(即 遠離該容置座5 2之第二端面5 2 3之位置)間之往復移 1306796 :=環片5 3 3内緣二相對位置處各凸設有一定位凸部 =3 1,且環片5 3 3係套置於該容置座5 2之凸柱5 ^ ’使其定位凸部5 3 3 1分別位於該長槽5 2 6 L錄於該容置座5 2之第二端面5 3 i 2與該調整環 …之第—端面5 3 1 1間;該滾針軸承5 3 2係貼接 於該調整環5 3 1之第二端面5 3 1 2上;
多數彈簧5 4,係分別置於該等長形貫孔5 2 7中; 多數鋼珠55 ’係各抵接於各該彈簧54之一端及該 内齒之作動端面51 ;[上; ίο 夕數才干體5 6,係分別穿置於該等長形貫孔5 2 7中 而各端<所在處之彈簧5 4抵頂,另端則隔介該環片5 3 3而抵接於該調整環5 3工之第一端面5 3工工上; 藉此,當該調整環5 3 1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算麵 珠,5受到該等彈簧5 4之壓力大於該調整環5 3工位^ 15該第二位置時,該等鋼珠5 5受到該等彈簧5 4之壓力。 …當該内鏡5 1絲在柯馳之狀態時,該齒輪變 速系統可將該電動馬達2 〇之動力經減速後由該第二輸出 軸4 6 1輸出,但當該内齒環5 1處於可轉動之狀態時, 如果該第二輸出軸4 6 1遇有旋轉之阻力時,將會造成該 20内齒環5 1轉動而卸除了整個變速齒輪組4 〇之動力傳 遞。又,欲造成該内齒環5 1之轉動,必須使該内齒環5 1之作動端面5 1 1上的凸部5 i 2克服壓在該作動端面 5 1 1上之鋼珠5 5的壓力,所以,當該等鋼珠5 5對該 作動端面51 1之壓力愈大時,該内齒環5 i就必須受到 1306796 愈大的傳動力才能產生轉動,亦即,該第二輸出軸4 6丄 必須受到更大的阻力才能使該内齒環5 1產生轉動,此— 阻力即該第二輸出軸4 6 1所能輸出之最大扭力。因此, 當該調,環5 3 1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等鋼珠5 5施予 该内齒環5 1之作動端面5丨!的壓力最大,即該第二輸 出車^ 4 6 1能輸出的扭力最大;而當該調整環$ 3 1位於 遣第-位置時,該等鋼珠5 5施予該内齒環5工之作動端 :^1”1的壓力最小,即該第二輸出軸4 6 1能輸出的扭 该衝擊裝置60包含有一第 62、-衝擊件63、以及—彈性元件64 ^ 15 =二=設於該前罩體14内且—部份凸伸於 4卜,其具有一第一結合部6 1丄;該 :於該第二輸出軸4 61上而可藉由該第二二2 = 之驅動而轉動;該衝擊件63具有—第二結 且该衝擊件6 3係套設於該傳 ^ 6 2作一第三位置至一第四=6 2上而可沿該物 件6 3位㈣往復滑移,當該衝擊 輪出轴合部…與該第三 出轴6 1轉動,而當該傳動軸:=傳_第三輸 『严:::31脫離該第三輪_二:;: 1,,性几件6 4係設於該 3間,用以維持該衝擊件6 3於該第三位置2上屬擊件6 其中,該調整環53!位於該第I位置時,其第 20 J3〇6796 面5 3 1 2係隔介著該滾針軸承 該第二輪出輔4 6 i所能輪出之扭n:= 軸6 1遇有阻力眸,姑生诞丄f刀取大,虽该第二輸出 1與該第三輸出軸6 結合部6 3 〇時脫離該第:輸出立置移動,並在到達該第四位置 性元件6 4會立刻將該衝擊件6 再結合於吏該衝擊件63之第二結合部631 成以衝擊^; 61之第一結合部6 11上,而造 15 Ο 輪出,1所遇之阻力變小為止:雜續,直到该第三 動至該第亥别罩體1 4以傳動該調整環5 3 1移 最小,且㈣敕四亥第二輸出轴4 6 1所能輸出之扭力 該衝擊件==3隔;滾針抽承5咖 之效果;,此該衝μ置6 0便無法產生衝擊 所遇之扭力大於該第二輸出 動,而卸除該電動馬達/oH會=該内齒環5 1轉 廷Ζ 0至5亥第一輪出軸4 61間之動 1306796 力傳遞。藉此,可確保該電動工具1僅能輸出所設定之最 大扭力,不會因該衝擊裝置6 0之作用而產生強勁之瞬間 扭力,而能確保該電動工具1所作用之工件不會受損。 12 1306796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構件分解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實所示實施例部份裝置之構件分解立體 圖; 5 第三〜四圖係分別為第一圖所示實施例之作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15
電動工具1 殼體1 0 第一半殼體1 1 第二半殼體1 2前殼體1 3 前罩體14 凸緣14 1 凸塊14 2 電動馬達2 0 第一輸出軸21 電池包3 0 變速齒輪組4 0 第一太陽齒輪41 第一行星齒輪架4 2 第二太陽齒輪4 2 1 齒輪軸4 2 2 第一組行星齒輪4 3 第二行星齒輪架4 4 第三太陽齒輪4 41 齒輪轴4 4 2 第二組行星齒輪4 5 第三行星齒輪架4 6 第二輸出軸4 6 1 齒輪轴4 6 2 13 20 1306796 5
第三組行星齒輪4 7 第一齒環4 8 第二齒環4 9 容置筒4 9 1 扭力控制裝置5 0 内齒環5 1 作動端面5 1 1 凸部5 1 2 容置座5 2 座體5 2 1 第一端面5 2 2 第二端面5 2 3 圓柱形凸柱5 2 4外螺紋5 2 5 長槽5 2 6 10 15
長形貫孔5 2 7 軸孔5 2 8 調整件5 3 調整環5 3 1 第一端面5 3 1 1第二端面5 3 1 2 内環面5313 外環面5314 内螺紋5 3 1 5 凹槽5 3 1 6 滾針軸承5 3 2 環片5 3 3 彈簀5 4 衝擊裝置6 0 第三輸出轴61 傳動轴6 2 衝擊件6 3 彈性元件6 4 定位凸部5 3 3 1 鋼珠5 5 桿體5 6 第一結合部611 第二結合部6 3 1 1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