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9313 ⑴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槪括而言相關於自行車前撥鏈器。更明確地說 ’本發明相關於將自行車鏈條在驅動系的前鏈輪之間平滑 地及可靠地移位且將自行車鏈條從較小前鏈輪積極地( aggressively)移位至較大前鏈輪的自行車前撥鏈器。 【先前技術】 騎自f了車正成爲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運輸工具。 另外’騎自行車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均已成爲 非常流行的競賽運動。不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運輸、或 競賽,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的組 件。多年來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一自行車組件或部份 便是前撥鏈器。前撥鏈器典型上被安裝在自行車車架上成 爲相鄰於前鏈輪,以將鏈條在前鏈輪之間橫向移位。許多 自行車具有二或三個前鏈輪。 一般而言,前撥鏈器包含不可移動地固定於自行車車 架的固定構件、及被支撐爲可相對於固定構件移動的可移 動構件。典型上,固定構件爲被固定於座管的管狀夾緊構 件。或者,固定構件有時被耦接於底部托架或耦接於硬焊 在車架上的安裝結構。無論如何,可移動構件典型上具有 鏈條導件,而鏈條導件具有用來接觸鏈條及將鏈條在前鏈 輪之間橫向移動的一對籠板(cage plate )。可移動構件 通常相對於固定構件被彈簧偏壓於給定方向。可移動構件 .-·· S·»·. -4 - (2) 1299313 通常是藉著拉動及/或釋放耦接於前撥鏈器的換檔控制纜 線而相對於固定構件移動。可移動構件及固定構件通常經 由多個樞轉連桿(亦即連桿組總成)而互相連接。 典型的前撥鏈器所具有的一問題爲鏈條並非永遠如一 ^ 些騎車者所想要的快速地(積極地)、平滑地、及可靠地 從較小鏈輪移位至較大鏈輪。因此,有時可能發生不想要 有的可聽見的嘻喇聲(clicking sound )。另外,在自行 g 車鏈條的前換高檔(從較小鏈輪至較大鏈輪)期間可能不 能達成最佳的從騎車者至自行車的動力傳遞。 鑑於以上,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 ,對於克服上述的習知技術問題的創新的自行車前撥鏈器 有需求。本發明針對此技術領域中的此需求以及其他需求 ^ ,此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 【發明內容】 ϋ 本發明的一目的爲提供一種自行車前撥鏈器,其提供 自行車鏈條在驅動系的前鏈輪之間的平滑及可靠移位。 ^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爲提供一種自行車前撥鏈器,其將 自行車鏈條較快速地(積極地)從較小前鏈輪移位至較大 前鏈輪。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爲提供一種自行車前撥鏈器,其便 於在鏈條的換高檔(從較小前鏈輪至較大前鏈輪)期間將 動力有效率地從騎車者傳遞至自行車。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爲提供一種自行車前撥鏈器,其減 -5- (3) 1299313 小在鏈條的換高檔(從較小前鏈輪至較大前鏈輪)期間可 聽見的噪音。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爲提供一種自行車前撥鏈器,其製 造及/或組裝相當簡單且不昂貴。 ^ 上述目的基本上可藉著提供一種自行車前撥鏈器而達 成,其包含底座構件、可移動構件、及連桿組總成。底座 構件形成爲固定地耦接於自行車車架。可移動構件具有鏈 p 條引導部份。連桿組總成耦接在底座構件與可移動構件之 間,以將鏈條引導部份在縮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移動。 鏈條引導部份包含界定鏈條路徑的鏈條引導元件、及配置 成相對於鏈條引導元件繞樞轉軸線以蹺蹺板式移動(seesaw movement) 樞轉的 可移動 板件。 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Η,本發明的這些及其他目的 、特徵、方面、及有利點從以下連同圖式揭示本發明的較 佳實施例的詳細敘述會顯明。 ,以下會參考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份的圖式。 【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的選定的實施例。對於熟習 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不很明顯,以下的本發明的實施例 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而非要限制由附隨的申請 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 首先參考圖1及2’圖中顯示具有根據本發明的第一 實施例的即撥鏈器12的自彳了車1 〇。自行車及其各種不同
S -6 - (4) 1299313 組件在此技術領域中爲已知的,因此除了與本發明的前撥 鏈器1 2有關的組件外,此處不詳細討論及/或顯示自行 車1 〇及其各種不同組件。換句話說,此處只會詳細討論 及/或顯示前撥鏈器1 2及與其相關的組件。 前撥鏈器1 2固定地耦接於自行車1 0的自行車車架 1 3的座管1 4。根據本發明,前撥鏈器1 2係以相當傳統的 方式使用換檔單元(圖1中只顯示後換檔單元)來選擇性 地拉動/釋放換檔控制纜線1 8而被操作,以將鏈條20在 至少二個前鏈輪22及24之間移動。換檔單元爲傳統式。 雖然前撥鏈器12被顯示成爲將鏈條20在二個前鏈輪 22及24之間移位的兩段式或兩位置式撥鏈器,但是對於 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前撥鏈器1 2可依 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用於具有三個前鏈輪的驅動系。對 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根據本發明的被 設計來將鏈條20在三個前鏈輪之間移位的三位置式前撥 鏈器會包含最內部縮回位置、中間縮回/伸出位置、及最 外部伸出位置。 前撥鏈器1 2相當傳統,除了前撥鏈器1 2根據本發明 包含具有鏈條推動機構28的鏈條引導部份26,其中鏈條 推動機構28形成爲相對於鏈條引導部份26以蹺蹺板式移 動(see-saw movement)方式移動。推動機構28根據本 發明輔助換高檔。推動機構2 8較佳地爲與前撥鏈器1 2的 其他部份的移動獨立地相對於鏈條引導部份2 6移動的鏈 條起動機構。推動機構28較佳地在不附著於前撥鏈器1 2 (5) 1299313 的其他部份的情況下可移動地附著於鏈條引導部份2 6。 下文會更詳細說明推動機構28及鏈條引導部份26。 現在參考圖2至19,前撥鏈器12基本上包含底座構 件30、內連桿32、外連桿34、可移動構件36、及偏壓構 件3 8,如圖1 6及19中最佳所見的。底座構件3 0固定地 附著於自行車車架13的座管14。內及外連桿32及34可 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3 0及可移動構件3 6二者以形成四 桿連桿組,使得鏈條引導部份26可在至少一個縮回位置 與至少一個伸出位置之間移動,如圖3至1 2中最佳所見 的。可移動構件3 6具有附著於可移動構件3 6的鏈條引導 部份2 6。 如圖17及18中所見的,內及外連桿32及34在其上 方端部處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3 0,以分別繞上方( 內及外)樞轉軸線A及B相對於底座構件3 0樞轉。如圖 17及18中所見的,內及外連桿32及34也在其下方端部 處可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3 6,以分別繞下方(內及 外)樞轉軸線C及D相對於可移動構件3 6樞轉。偏壓構 件3 8較佳地被設置在樞轉軸線C上。偏壓構件3 8較佳地 在縱向上位在內連桿32的一對凸緣之間。偏壓構件3 8操 作性地耦接在內連桿32與可移動構件36之間,以施加在 常態下將可移動構件3 6朝向自行車車架1 3的座管1 4 ( 亦即朝向自行車1 〇的中心平面P )偏壓的驅策力。特別 是,偏壓構件3 8的一個端部接合內連桿3 2,而相反端部 接合鏈條引導部份26。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偏壓構件3 8 -8 - (6) 1299313 爲螺旋狀扭力彈簧。 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前撥鏈器12爲下擺(down swing )型前撥鏈器。因此,以相當傳統的方式,當控制 纜線1 8被換檔單元1 6拉動時,可移動構件3 6相對於自 行車車架1 3的中心縱向平面P橫向向外及向上移動,並 且當控制纜線1 8被換檔單元1 6釋放時,可移動構件3 6 相對於自行車車架1 3的中心縱向平面P橫向向內及向下 移動。換句話說,內及外連桿32及34以相當傳統的方式 在樞轉軸線A及B下方擺動,而與前撥鏈器1 2的底座構 件3 0及可移動構件3 6 —起形成四桿連桿組總成。因此, 可移動構件3 6係藉著操作換檔單元1 6而橫向移動,以將 鏈條20在前鏈輪22及24之間橫向移位。 底座構件30基本上包含撥鏈器支撐部份40、第一車 架固定部份42、及第二車架固定部份44。第一車架固定 部份42及撥鏈器支撐部份40不能相對於彼此移動,而第 二車架固定部份44相對於第一車架固定部份42可樞轉地 耦接。撥鏈器支撐部份40可樞轉地支撐內及外連桿3 2及 34。較佳地,第一車架固定部份42與撥鏈器支撐部份40 成整體地形成在一起成爲單件式的單元構件。 較佳地,底座構件3 0的各部份是由重量輕的剛性材 料建構,例如在自行車技術領域中已知的那些材料。明確 地說,底座構件3 0的各部份較佳地使用傳統製造技術例 如鑄造及/或機械切削加工由金屬建構。但是,對於熟習 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底座構件3 0的一些部 -9 - (7) 1299313 份或所有部份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可由其他材料例如硬 質剛性非金屬材料(例如硬質塑膠)建構,且/或可使用 其他製造技術來建構。另外,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 此揭示很明顯,撥鏈器支撐部份40可依需要及/或所想 要的與第一車架固定部份42分開地形成。 第一及第二車架固定部份42及44基本上爲C形的管 狀夾緊構件。第一及第二車架固定部份42及44以傳統方 式在一端部處經由樞銷而可樞轉地耦接在一起,且在相反 端部處經由螺紋緊固件而可釋放地附著在一起,以將底座 構件3 0夾緊在座管1 4上。一中心車架安裝軸線X由第 一及第二車架固定部份42及44的曲線狀內部安裝表面形 成,而在底座構件3 0耦接於車架1 3時,此中心車架安裝 軸線X大致上相應於座管1 4的中心軸線且位在中心平面 P中。當前撥鏈器1 2被安裝於座管1 4以進行常態操作時 ,中心車架安裝軸線X與座管1 4的中心軸線實質上一致 〇 底座構件3 0的撥鏈器支撐部份40如上所述具有可樞 轉地耦接於撥鏈器支撐部份40的內及外連桿32及34。 明確地說,撥鏈器支撐部份40包含一對內部安裝凸緣或 附著元件46a及4 6b (在圖16至19中可最佳地看見)及 一個外部安裝凸緣或附著元件48 (在圖2中可最佳地看 見)。內連桿32可樞轉地耦接於附著元件46a及46b, 而外連桿34可樞轉地耦接於外部附著元件48。 撥鏈器支撐部份40的附著元件46a及46b向下延伸 (8) 1299313 且大致上互相平行。附著元件46b從附著元件46a縱向向 後間隔開。因此,一凹部形成在附著元件46a及46b之間 ’以用來將內連桿3 2的一部份可樞轉地接收在附著元件 46a及46b之間。內連桿32的另一部份位在附著元件46b 的縱向向後之處。撥鏈器支撐部份40的外部(上方)附 著元件4 8在其二相反縱向端部處可樞轉地支撐外連桿3 4 。樞銷或類似者被用來以傳統方式將內及外連桿3 2及3 4 可樞轉地耦接於內部附著元件4 6 a及4 6b以及外部附著元 件48。 仍然參考圖2至19,內連桿32基本上包含上方耦接 部份50及下方耦接部份52,而一過渡部份被配置在上方 及下方耦接部份50及52之間。內連桿32較佳地由重量 輕的剛性材料建構。明確地說,內連桿3 2較佳地使用傳 統製造技術例如鑄造及/或機械切削加工由金屬建構成爲 單件式的單元構件。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 揭示很明顯,內連桿3 2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可由其他 材料建構且/或可使用其他製造技術來建構。 內連桿32的上方耦接部份50包含一對上方耦接凸緣 50a及5 0b,而下方耦接部份52也包含一對下方耦接凸緣 52a及52b,如圖16至19中最佳可見的。因此,如圖16 中所見的,內連桿大致上具有Η形形狀。耦接凸緣5 Ob 位在耦接凸緣5 0 a的後側以在二者之間形成空間。附著元 件4 6b被可樞轉地接收在上方耦接凸緣50a及50b之間的 空間內,而耦接凸緣50a被接收在附著元件46 a及46b之 -11 - (9) 1299313 間的空間內。樞銷或類似者延伸通過形成於附著元件46a 及46b以及上方親接凸緣50a及50b的孔(未顯示),因 而使用內部附著元件46a及46b將上方耦接部份50可樞 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30。內連桿32的下方耦接部份52 如以下會說明的可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3 6。偏壓構 件38被配置在下方耦接凸緣52a及52b之間。偏壓構件 3 8的一端部接合耦接凸緣52b的凸出部,而另一端部接 合可移動構件3 6的鏈條引導部份26,如以下會說明的。 上方耦接部份50較佳地形成爲選擇性地接觸安裝於外連 桿3 4的調整螺釘的自由端部,如以下會說明的。 仍然參考圖2至19,外連桿34基本上包含上方耦接 部份60、下方耦接部份62、及從上方耦接部份60延伸的 纜線附著部份64。外連桿34較佳地由重量輕的剛性材料 建構。明確地說,外連桿3 4較佳地使用傳統製造技術例 如鑄造及/或機械切削加工由金屬建構成爲單件式的單元 構件。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 外連桿3 4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可由其他材料建構且/或 可使用其他製造技術來建構。 外連桿34的上方耦接部份60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 件3 0的外部(上方)附著元件4 8,而外連桿3 4的下方 耦接部份62可樞轉地耦接於可移動構件3 6。上方耦接部 份6 0較佳地在於自行車1 〇的縱向方向測量時比下方耦接 部份62寬(厚)。外連桿34的纜線附著部份64從上方 耦接部份60向上延伸,且形成爲供控制纜線i 8以傳統方 -12- (10) 1299313 式經由纜線附著裝置而固定地親接於纜線附著部份64。 因此,當控制纜線1 8被拉動/釋放時,外連桿3 4會繞樞 轉軸線B旋轉,以使可移動構件3 6相對於底座構件3 0橫 向移動。 外連桿34的上方耦接部份60包含一對縱向間隔開的 平行(前及後)安裝凸緣或附著元件66a及66b,其形成 爲在縱向上將底座構件3 0的外部附著元件4 8可樞轉地接 收在二者之間。外連桿3 4的下方耦接部份62可樞轉地耦 接於可移動構件3 6。纜線附著部份64於自行車1 0的縱 向方向比上方耦接部份60以及下方耦接部份62二者窄( 薄)。纜線附著部份64從上方耦接部份60的向後之側( 亦即從後安裝凸緣6 6 b )延伸。纜線附著部份6 4基本上 包含螺紋通孔68,其形成爲如上所述以傳統方式供纜線 固定裝置安裝於纜線附著部份64。 一對螺紋調整孔(未顯示)形成於外連桿3 4。一對 調整螺釘或螺栓69a及69b被接收在該對螺紋調整孔(未 顯示)中,以控制內及外連桿3 2及3 4的移動範圍且因此 控制可移動構件3 6的移動範圍。調整螺釘6 9 a爲頂調整 螺釘(top adjustment screw ),其在前撥鏈器12處於頂 換檔位置時選擇性地接觸可移動構件3 6的凸出部3 7,而 g周整螺釘69b爲低調整螺釘(low adjustment screw), 其在前撥鏈器1 2處於低換檔位置時選擇性地接觸撥鏈器 支撐部份40的控制表面43。因此,以相當傳統的方式, 調整螺釘69a及69b可被旋轉以調整其位置,使得調整螺 -13- (11) 1299313 釘69a及69b的自由端部分別選擇性地接觸可移動構件 3 6的凸出部3 7或撥鏈器支撐部份40的控制表面43,以 控制可移動構件3 6的移動範圍。明確地說,最向後的( 低)調整螺釘69b可被調整以在鏈條引導部份26移動至 縮回位置時選擇性地接觸底座構件3 0的撥鏈器支撐部份 40的控制表面43,而最向前的(頂)調整螺釘69a可被 調整以在鏈條引導部份26移動至伸出位置時選擇性地接 觸可移動構件3 6的凸出部3 7 (從圖1 7及1 8可最佳地瞭 解)。圖1 7及1 8中的小弧形箭頭標示低調整螺釘69b在 前撥鏈器i 2從伸出(頂)位置至縮回(低)位置的移動 期間朝向控制表面43移動的方向。 仍然參考圖2至1 9,以下更詳細討論根據本發明的 可移動構件3 6。可移動構件3 6基本上包含內部鏈條引導 元件70、外部鏈條引導元件72、及推動機構28。較佳地 ,內部及外部鏈條引導元件70及72的每一個是以傳統方 式(例如藉著機械切削加工、藉著鑄造、及/或藉著彎曲 剛性薄片材料)由重量輕的剛性材料例如金屬材料建構而 形成所想要的形狀。內部及外部鏈條引導元件70及72的 每一個較佳地是藉著將單一的金屬材料件鑄造及/或機械 切削加工而建構。內部及外部鏈條引導元件70及72被固 定地不可移動地耦接在一起,以在二者之間形成界定縱向 鏈條路徑CP的鏈條接收空間或槽溝。換句話說,鏈條引 導元件70及72的每一個至少部份地於相鄰的縱向區域界 定鏈條路徑CP。推動機構2 8較佳地可樞轉地附著於內部 -14- (12) 1299313 鏈條引導元件70。 內部鏈條引導元件70係使用一對緊固件74 (在圖2 中可最佳地看見)而固定地附著於外部鏈條引導元件72 。緊固件74可爲有螺紋的螺栓、鉚釘、或類似者。內部 鏈條引導元件70包含一對內部(下方)安裝凸緣76a及 7 6b、一對外部(上方)安裝凸緣78a及78b、及一對向 前安裝凸緣80a及8 0b。內部安裝凸緣76a及7 6b朝向中 心平面P橫向向內延伸,而外部安裝凸緣78a及78b向上 延伸以形成可移動構件3 6的安裝部份。向前安裝凸緣 8 0a及80b如以下會更詳細說明的供推動機構28安裝。 內部鏈條引導元件70進一步成形、構成、及配置爲順應 推動機構28的移動部份。 內部安裝凸緣76a及76b供內連桿32的下方耦接部 份52可樞轉地耦接在二者之間以繞樞轉軸線C旋轉,而 外部安裝凸緣78a及78b供外連桿34的下方耦接部份62 可樞轉地耦接在二者之間以繞樞轉軸線D旋轉。樞銷或 類似者被用來以傳統方式將內及外連桿3 2及3 4分別耦接 於安裝凸緣76a及76b以及安裝凸緣78a及78b。偏壓構 件3 8較佳地爲螺旋狀扭力彈簧,其被安裝在將下方耦接 部份52耦接於內部安裝凸緣76a及76b的樞銷上。 參考圖2至2 1,以下更詳細說明鏈條推動機構。推 動機構28基本上包含可移動(蹺蹺板式)板件82、樞銷 84、及偏壓元件86。可移動板件82被可樞轉地支撐在樞 銷8 4上,以繞樞轉軸線R樞轉。當底座構件3 0被固定地 •15- (13) 1299313 耦接於自行車車架1 3的座管1 4時,樞轉軸線R相對於 行車車架1 3於大致上直立的方向延伸。明確地說,樞 軸線R較佳地平行於中心車架安裝軸線X,而中心車架 裝軸線X在底座構件3 0附著於車架1 3時大致上相應 座管14的中心軸線且位在中心平面P中。樞轉軸線R 縱向上位在中心車架安裝軸線X的前方,較佳地在於 行於中心平面P的方向測量時在中心車架安裝軸線X 前方大約1 8毫米。 樞銷84經由扣環、壓入配合、或類似者而附著於 前安裝凸緣80a及8 0b。可移動板件82由樞銷84支撐 向前安裝凸緣80a及80b之間的區域內。偏壓元件86 佳地操作性地耦接在可移動板件82與內部鏈條引導元 70之間,以在常態下將可移動板件82偏壓至常態靜置 置,如圖 3、5、7、11、14、及 17中最佳所見的。可 動板件82是藉著在換高檔期間接觸鏈條20而抵抗偏壓 件8 6的偏壓力進行移動,以移動至致動(移動、移位 位置來輔助鏈條20從較小鏈輪22移位至較大鏈輪24 如圖9、1 3、及1 8中最佳所見的。 可移動(蹺蹺板式)板件82基本上包含安裝部份 、第一腿部90、第二腿部92、及控制部份94。可移動 件82在使用期間以蹺蹺板式移動方式來回移動,如從 7、9、1 1、1 3、14、1 7、及 1 8可最佳地瞭解的。較佳 ,安裝部份88、第一腿部90、第二腿部92、及控制部 94是由重量輕的剛性材料成整體地形成在一起成爲單 白 轉 安 於 在 平 的 向 在 較 件 位 移 元 ) 88 板 圖 地 份 件 -16 - (14) 1299313 式的單元構件。例如,可移動板件8 2較佳地 造技術例如鑄造及/或機械切削加工由金屬建 式的單元構件。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 很明顯,可移動板件82依需要及/或所想要 材料建構且/或可使用其他製造技術來建構。 安裝部份88包含上方凸緣88a及從上方 下間隔開的下方凸緣88b。偏壓元件86較佳 扭力彈簧,其在組裝時在上方及下方凸緣88a 的區域內被安裝在樞銷84上。上方及下方己 88b分別被配置在向前安裝凸緣80a及80b的 。換句話說,安裝部份8 8的上方及下方凸緣 被配置在向前安裝凸緣80a及8 0b之間。 第一及第二腿部90及92從安裝部份88 反方向延伸。第一腿部90包含第一鏈條接觸 而第二腿部92包含第二鏈條接觸表面92a。J 比第二腿部92長且寬,如圖20中最佳所見的 可移動板件82的第一(鏈條接觸)表面90a 可移動板件8 2的樞轉軸線R的方向測量時比 接觸)表面92a寬,而可移動板件82的第一 於垂直於可移動板件8 2的樞轉軸線R的方向 二表面92a長。 第一及第二鏈條接觸表面90a及92a較佳 坦狀,並且大致上彼此對準。在所示的實施例 第二鏈條接觸表面90a及92a爲共平面的表面 使用傳統製 構成爲單件 言從此揭示 的可由其他 凸緣8 8 a向 地爲螺旋狀 及8 8 b之間 b緣88a及 下方及上方 8 8 a 及 8 8b 於二大致相 表面 9 0 a, g —腿部90 。特別是, 在於平行於 第二(鏈條 表面90a在 測量時比第 地爲大致平 中,第一及 ,其被連接 -17- (15) 1299313 以界定可移動板件82的連續的、單一的、平坦的內部表 面的一部份。因此,可移動板件8 2的第一表面9 0 a及第 二表面92a被配置成及形成爲使得當第一表面90a移動離 開鏈條路徑CP的中心時,第二表面92a朝向鏈條路徑CP 的中心移動。可移動板件8 2在常態下繞樞轉軸線R被偏 壓至一常態靜置位置,而第一表面90a於此常態靜置位置 比第二表面92a較爲靠近鏈條路徑CP的中心。 第一腿部90進一步包含傾斜鏈條引導表面90b,其 從第一鏈條接觸表面90a傾斜於相對於第一鏈條接觸表面 90a離開鏈條路徑CP的中心的方向。傾斜鏈條引導表面 9〇b形成爲且被配置成在換高檔期間將鏈條20向上引導 至與第一鏈條接觸表面90a接觸,如以下會更詳細說明的 。由於第一腿部90的增加的寬度,因此鏈條20在換高檔 期間會在接觸可移動板件8 2的任何其他部份之前接觸傾 斜鏈條引導表面90b。 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可移動板件82是以非纜線操作 的配置方式親接。換句話說,可移動板件8 2是與底座構 件3 0及連桿組總成分開爲使得可移動板件8 2是與連桿組 總成的移動獨立地移動(亦即可移動板件8 2的移動是與 連桿組總成的移動互相獨立)。明確地說,可移動板件 8 2是由於與鏈條2 0接觸而抵抗偏壓元件8 6的偏壓力從 初始靜置位置移動(亦即可移動板件8 2爲鏈條起動式) ’且是在不與鏈條20接觸時在偏壓元件86的偏壓力之下 回至初始靜置位置。 -18- (16) 1299313 內部鏈條引導元件70具有面向外部鏈條引導元件72 的鏈條移位或接觸表面70a,及在推動機構28處於常態 靜置位置時接收第二腿部92的凹入區域(未顯示),以 於常態靜置位置限制可移動板件82的移動。鏈條20限制 可移動板件82移動超過致動位置。可移動板件82的第一 表面90a被配置成爲當可移動板件82位於初始靜置位置 時從鏈條移位表面70a至少部份地凸出至鏈條接收空間內 。可移動板件82的第二表面92a被配置成爲當可移動板 件82處於初始靜置位置時與內部鏈條引導元件70的鏈條 移位或接觸表面70a至少部份地對準或是隔開在鏈條接收 空間之外(亦即隔開在鏈條接收空間的橫向內側)。 再次參考圖3至1 2,以下更詳細說明鏈條推動機構 28在鏈條20從較小鏈輪22至較大鏈輪24的換高檔期間 的操作。當騎車者想要將鏈條20從較小鏈輪22換高檔至 較大鏈輪24時,騎車者操作傳統的換檔控制機構(未顯 示)以拉動換檔控制纜線1 8的內鋼絲。當鋼絲被拉動時 ,前撥鏈器12會首先從圖3及4所示的縮回(低)換檔 位置移動至圖5及6所示的中間位置。於中間位置處,內 部鏈條引導元件70的鏈條移位或接觸表面70a會接觸鏈 條20且開始將鏈條20朝向較大鏈輪24橫向向外移動。 鏈條推動機構28在此移動期間會維持於常態靜置位置, 因爲鏈條20位在可移動板件82的下方。 然後,鏈條引導部份26會從圖5及6所示的中間位 置繼續橫向向外移動至圖7及8所示的移位/伸出位置。 -19- (17) 1299313 於移位/伸出位置處,鏈條20會在一開始位於相鄰於較 大鏈輪24的內側的位置處,如圖7及8所示。鏈條推動 機構2 8在此移動期間仍然維持於常態靜置位置,因爲鏈 條2 0仍然位在可移動板件8 2的下方。 較大鏈輪24設置有換檔輔助凸出部23,其從較大鏈 輪24的內側朝向較小鏈輪22橫向向內凸出。除了凸出部 2 3與鏈條推動機構2 8的合作方式之外,凸出部2 3相當 傳統。鏈條20會維持相鄰於較大鏈輪24的內側(亦即在 圖7及8所示的位置處),直到鏈條2 0被凸出部2 3中的 一個攫取及抬起。在換檔期間,騎車者繼續地踩踏,使得 鏈輪22及24繼續旋轉且以傳統方式循環鏈條20。因此 ,當鏈條引導部份26及鏈條20位於圖7及8所示的位置 時,凸出部23中的一個(終究)會開始將鏈條20向上抬 起。 當鏈條20被凸出部23向上抬起時,鏈條20會接觸 傾斜鏈條引導表面90b,且開始將可移動板件82從常態 靜置位置移向移位或致動位置(例如圖9所示者)。鏈條 20會繼續向上移動。隨著鏈條20的繼續向上移動,可移 動板件82會完全移動至圖9所示的致動或移位位置。實 質上同時地,可移動板件82的新配置會主動地(actively )將鏈條20推至較大鏈輪24上。特別是,鏈條20在較 小鏈輪22上的部份會接觸第一鏈條接觸表面90a以將可 移動板件82固持於致動位置,而第二鏈條接觸表面92a 在鏈條 20正被凸出部 23向上移動的同時積極地( -20· (18) (18)
1299313 aggressively)將鏈條20推至較大鏈輪24上。在可 板件82發生此移動的同時,鏈條引導部份26會大致 持於圖7至1 1所示的移位/伸出位置。但是,鏈條 部份26及可移動板件82的移動較佳地在實質上同時 。換句話說,在換高檔期間,鏈條引導部份2 6會從 位置移動至伸出/移位位置,鏈條2 0會由於具有凸出 的鏈輪24的旋轉而被凸出部23中的一個抬起,並且 動板件82會在實質上同時地從常態靜置位置樞轉至 位置,以將鏈條2 0平滑地移位至較大鏈輪2 4。 一旦鏈條2 0與較大鏈輪2 4可靠地嚙合(例如圍 且騎車者充分地踩踏而使第一鏈條接觸表面90a從 20脫離,可移動板件82就會移回至常態靜置位置且 檔就會完成,如圖11及12所示。換句話說,可移動 82在換高檔期間以蹺蹺板式移動方式從常態靜置位 致動位置來回移動且回至常態靜置位置。 術語的槪括解讀 在瞭解本發明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敘述裝置的 、區段、或部份的術語「形成爲或構成爲」包含被建 /或被程式規劃來執行所想要的功能的硬體及/或軟 在瞭解本發明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 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 、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 、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 移動 上維 引導 發生 中間 部23 可移 致動 ") 鏈條 換高 f板件 置至 組件 構及 體。 其衍 整數 元件 語。 -21 _ (19) 1299313 此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包括」、^ 具有」、及其衍生字。並且,術語「零件」、「區段」、 「部份」、「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 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並且,此處所用來敘述 本發明的以下方向術語「向前、向後、上方、向下、直立 、水平、下方、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 的是配備有本發明的自行車的方向。因此,這些術語在被 用來敘述本發明時應相對於配備有本發明的自行車於常態 騎行位置所使用者被解讀。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 如「大致或實質上」、「大約」、及「幾近」表示其所修 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例如,這些術語應被解讀爲包含所修飾的術語的至少±5 % 的偏差,只要此偏差不會否定所修飾的字的意義。 雖然只選擇選定的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發明,但是對 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在不離開由附隨 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範圍下,可實施各種不 同的改變及修正。另外,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敘述 只是舉例說明用,而非以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 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爲目的。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配備有根據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前撥鏈 器的自行車的側視圖。 圖2爲圖1所示的前撥鏈器的放大外部立體圖。 -22- (20) 1299313 圖3爲圖2所示的前撥鏈器的頂部平面圖,其中鏈條 在較小前鏈輪上且鏈條引導部份處於縮回位置。 圖4爲圖3所示的前撥鏈器的側視圖。 圖5爲圖2所示的前撥鏈器的頂部平面圖,其中鏈條 在較小前鏈輪上且鏈條引導部份從縮回位置移動至中間位 置。 圖6爲圖5所示的前撥鏈器的側視圖。 圖7爲圖2所示的前撥鏈器的頂部平面圖,其中鏈條 部份地在較小前鏈輪上且正被較大鏈輪的凸出部抬起,並 且鏈條引導部份從中間位置移動至移位/伸出位置,但是 推動機構仍然處於常態靜置位置。 圖8爲圖7所示的前撥鏈器的側視圖。 圖9爲圖2所示的前撥鏈器的頂部平面圖,其中鏈條 被推動機構部份地移位至較大前鏈輪(亦即鏈條引導部份 仍然處於移位/伸出位置,但是推動機構處於致動或移位 位置以將鏈條部份地移位)。 圖1 0爲圖9所示的前撥鏈器的側視圖。 圖11爲圖2所示的前撥鏈器的頂部平面圖,其中鏈 條完全移位至較大前鏈輪且鏈條引導部份處於伸出位置, 並且推動機構移回至常態靜置位置。 圖1 2爲圖1 1所示的前撥鏈器的側視圖。 圖1 3爲圖1至1 2所示的前撥鏈器的放大部份前方立 體圖,其中推動機構如圖9及1 0所示被配置於移位位置 -23- (21) 1299313 圖14爲圖1至12所示的前撥鏈器的放大部份頂部立 體圖,其中推動機構如圖11及12所示在換高檔之後被配 置於常態靜置位置。 圖1 5爲圖1至1 4所示的前撥鏈器的外部視圖,其中 ^ 顯示推動機構處於常態靜置位置。 … 圖1 6爲圖1至1 5所示的前撥鏈器的內部視圖,其中 顯示推動機構處於移位或致動位置。 φ 圖1 7爲圖1至1 6所示的前撥鏈器的前視圖,其中推 動機構處於常態靜置位置。 圖18爲圖1至16所示的前撥鏈器的前視圖,其中推 動機構處於致動(移位)位置。 圖1 9爲圖1至1 8所示的前撥鏈器的放大部份內部/ " 底部立體圖。 圖20爲圖1至19所示的前撥鏈器的推動機構的可移 動(蹺蹺板式)板件的放大外部/上方立體圖。 • 圖2 1爲圖20所示的可移動(蹺蹺板式)板件的頂部 平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〇 :自行車 1 2 :前撥鏈器 1 3 :自行車車架 1 4 :座管 16 :換檔單元 24- (22) (22)1299313 1 8 :換檔控制纜線 2 0 :鏈條 2 2 :前鏈輪 23 :換檔輔助凸出部 2 4 :前鏈輪 26 :鏈條引導部份 28 :鏈條推動機構 3 0 :底座構件 3 2 :內連桿 34 :外連桿 3 6 :可移動構件 3 7 :凸出部 3 8 :偏壓構件 40 :撥鏈器支撐部份 42 :第一車架固定部份 43 :控制表面 44 :第二車架固定部份 46a :內部安裝凸緣或附著元件 46b :內部安裝凸緣或附著元件 48 :外部安裝凸緣或附著元件 50 :上方耦接部份 50a:上方耦接凸緣 5 0b :上方耦接凸緣 52 :下方耦接部份 -25- (23) (23)1299313 52a :下方耦接凸緣 52b :下方耦接凸緣 6 0 ·上方耦ί接部份 62 :下方耦接部份 64 =纜線附著部份 66a :(前)安裝凸緣或附著部份 66b :(後)安裝凸緣或附著部份 68 :螺紋通孔 69a :調整螺釘或螺栓 69b :調整螺釘或螺栓 70 :內部鏈條引導元件 70a :鏈條移位或接觸表面 72 :外部鏈條引導元件 74 :緊固件 76a :內部(下方)安裝凸緣 76b :內部(下方)安裝凸緣 78a :外部(上方)安裝凸緣 78b :外部(上方)安裝凸緣 8〇a :向前安裝凸緣 8〇b :向前安裝凸緣 82 :可移動(蹺蹺板式)板件 8 4 :樞銷 8 6 :偏壓元件 8 8 :安裝部份 -26- (24) (24)1299313 8 8 a :上方凸緣 8 8 b :下方凸緣 90 :第一腿部 90a:第一鏈條接觸表面,第一表面 90b :傾斜鏈條引導表面 92 :第二腿部 92a :第二鏈條接觸表面,第二表面 94 :控制部份 A :上方(內部)樞轉軸線 B :上方(外部)樞轉軸線 C :下方(內部)樞轉軸線 CP :縱向鏈條路徑 D :下方(外部)樞轉軸線 P :中心縱向平面,中心平面 R :樞轉軸線 X :中心車架安裝軸線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