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1119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traffic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traffic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1119B
TWI231119B TW090128362A TW90128362A TWI231119B TW I231119 B TWI231119 B TW I231119B TW 090128362 A TW090128362 A TW 090128362A TW 90128362 A TW90128362 A TW 90128362A TW I231119 B TWI231119 B TW I2311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s
sub
information station
packet
remo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28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ack M Holtzman
Ahmed Saifuddin
Sandip Sarkar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1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11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ed of the mob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Description

Ϊ231119 A7 --------------B7____^__ 五、發明説明(1 ) 背景 I·範疇 本發明說明無線語音和資料通訊系統;更特定言之,本 發明說明用以於一通訊頻道上傳送資料通信量之新穎和改 良的方法及裝置。 II.背景 無線通訊的範疇有許多應用,包含例如不用電線的電話 、廣播喊叫、無線區域迴路、個人數位助理(PDAs)、網際 網路電話及衛星通訊系統。一項特別重要的應用為流動電 話用戶的行動電話系統。(如此中所用的該術語,,網格,,系 統’包含了網格通訊服務頻率和個人通訊服務(PCs)頻率) 已就*亥等行動電話系統發展出各種〇ver-the-air介面,包 含例如分頻多重存取(FDMA)、劃時多重存取(TDMA)及劃 碼多向近接(CDMA)。已設立了各種與之有關的國家和國 際標準’包含例如高階行動電話服務(AMPS)、活動裝置 的通用系統(GSM)及臨時標準95 (IS-95)。特別是由電傳通 訊工業協會(TIA)和其它熟知標準團體所公告的的^95及 其導出(衍生物)IS-95A、IS-95B、ANSI (美國國家標準協 會)J-STD-008 (於此通常統合地意指為IS-95)和建議之資 料的高資料速率系統。 根據利用IS-95標準而架構的行動電話系統使用cdmA信 號處理技藝提供咼效率和堅軔的行動電話電話服務。於美 國專利號碼5,103,459和4,901,3〇7中說明實質上根據利用IS· 95標準而架構之典型的行動電話電話系統,其中指定給本 -4-
2 五、發明説明( 發明的受讓人,及以引用的方式完全併入本文中。於 CDMA系統中,over_the_air電力控制為一項極其重要的議 娜點。於美國專利號碼5,056,109中說明一個CDMA系統中 種典型的電力控制法,其中指定給本發明的受讓人,及 以引用的方式完全併入本文中。 利用一個CDMA over-the-air介面的一個首要利益為藉由 該相同的射頻(rF)頻帶管理通訊。例如,一個特定行動電 話系統中的每一個遠程電話用戶單元(例如一個行動電話 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連接到一個行動電話上的膝 上型電腦、不必用手操作的汽車套組…等等)可藉由該相 同之1·25兆赫(MHz)的RF頻譜傳送一個反向鏈結信號、以 與該相同的基資訊站通訊。同樣地,該一個系統中的每一 個基資訊站可藉由另一個125兆赫的1117頻譜傳送一個正向 鏈結仏號、以與遠程單元通訊。藉由該相同的R F頻譜傳送 仏號將提供許多利益,包含例如增加一個行動電話系統中 頻率的重複使用、及管理兩個或多個基資訊站間軟式交遞 的能力。增加頻率的重複使用容許在一個特定的頻譜量上 管理較多的電話。軟式交遞為一種將一個遠程資訊站從兩 個或多個基資訊站的覆蓋區域中轉移的堅軔方法,其中該 覆蓋區域需同時與兩個基資訊站相介面。相形之下,硬式 交遞需在與一第二個基資訊站間設立介面之前、先終止與 一第一個基資訊站間的介面。於美國專利號碼5,267,261中 說明一種典型執行軟式交遞的方法,其中指定給本發明的 受讓人,及以引用的方式完全併入本文中。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31119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3 ) 於傳統的行動電話系統中,一個公用交換電話網路 (PSTN)(典型地為一家電話公司)和一個行動交換中心 (MSC)藉由標準化的旧和/或T1電話線(下文中意指為 E 1/ T 1線)與一個或多個基資訊站控制器(B s c s )通訊。該 等BSCs藉由一個包括E1/T1線的backhaul (haul距離)與基 資訊站收發器次系統(B T S s)(又意指為基資訊站亦或基地 台)通訊和互相通訊。該等BTSs經由在空中傳送的RF信 號與遠程單元通訊。 為了提供增加的容量,國際電訊聯盟近來要求提交用以 於無線通訊頻道上提供高速率資料和高品質語言服務之建 議法。該等提交書說明所謂的,,第三代,,或,,3G,,系統。 TIA發佈一個典型的提案Cdma2000 ITU-R (國際電訊聯盟) 無線電傳送技藝(RTT)候補提交書(於此意指為Cdma2000) 。於IS-2000的草案版中提出Cdma2000標準,且已獲得TIA 的認可該cdma2000提案有很多方面與IS-95相容。另一種 CDMA標準為該W-CDMA標準,如文件號碼3G TS 25.211、 3G TS 25.212、3G TS 25.213及3G TS 25.214 中第三代合夥專^ 案“3GPP”中所收錘〇 假定無線資料應用的需求增加時,則高效率無線資料通 訊系統的需求將變得日益重要。該等IS-95、cdma2000及 WCDMA標準能夠藉由正向鏈結和反向鏈結傳送資料通信 量和語音通信量兩者。於美國專利號碼5,504,773、定名為 ,,格式化傳送資料之方法及裝置,,中詳述一種用以在大小固 定的編碼頻道架構中傳送資料通信量之方法,其中指定給 -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豕標準(CNS) A4規格(21〇X 297公爱) 1231119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本發明的受讓人,及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語音通信量服務和資料通信量服務間一項重大的差異為 語音通信量服務課加了嚴厲的最大延遲需求。典型地說, 該等語言通信量框的總單向延遲必須小於1 〇〇毫秒。相形 之下,可允許該等資料通信量框的延遲改變,以便使該資 料通訊系統的效率最佳化。具體地說,可利用其它的有效 錯誤更.正碼技藝,其中該等錯誤更正碼技藝其要求的延遲 遠大於語音通信量服務所能容許的延遲。於1996年11月6日 提出之美國專利申請序號08/743,688、定名為’’用以將編碼 後字碼旋轉解碼之軟式決策輸出解碼器”中揭示一種典型 有效的資料編碼架構,其中指定給本發明的受讓人,及以 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語音通信量與資料通信量間另一項重大的差異為語音通 信量要求所有的使用者均有一個固定和公用的服務等級 (GOS)。典型地說,就提供語音通信量服務的數位系統而 言,此將所有使用者轉譯成一個固定和相等的傳送率,及 將該等語言通信量框轉譯成一個最大可容許錯誤率。相形 之下,因資料通信量服務可利用重新傳送協定,故每一位 使用者的G Ο S可係不同的,且可改變該g 〇 s、以便增加 該資料通訊系統的全面效率。典型地將一個資料通信量通 訊系統的G 0 S定義成”在轉移一個預先決定的資料量時所 招致的該總延遲”。 存在許多協定用以在分封交換網路上傳送封包化通信量 ,以致資訊到達其預定的目地。一種這樣的協定為,,網際
裝 訂
1231119 A7 ______B7 五、發明説明(5~^ 網路協定’’RFC 791 ( 1981年9月)。該網際網路協定(Ip)將 訊息分解成封包;按規定路線將該等封包從一個傳送端發 送到一個目地中;及將該等封包再集合成該目地上的原始 訊息。該I P協定要求每一個資料封包從一個含有原始位址 襴和目地位址欄的I p標頭開始,其中該I p標頭獨一無二地 識別主電腦和目地電腦。該於RFC 793 ( 1981年9月)中所公 告的傳輸控制協定(TCP)負貴將資料按順序、可靠地從一 個應用中遞送給另一個應用。該使用者資料封協S(UDp) 為一個較簡單的協定,當該等τ C P的可信度裝置為非必要 的時’該U D P係有益的。就IP上的語音通信量服務而言, 因重新傳送語音封包為無效的(由於延遲限制),故該等 T C P的可k度裝置係不必要的。因此,通常利用u d p傳送 語音通信量。 CDMA系統利用導引頻道和多個通信量頻道將語音服務 和資料服務運送給電話用戶。為了使系統在遠程資訊站與 基資訊站間之反向鏈結上的性能最佳化,故使導引頻道能 與通信量頻道能保持平衡。然而,因該基資訊站以一個適 合服務所有常駐在該基資訊站其指定範圍内之遠程資訊站 的最大電力等級傳送,故在該正向鍵結上無法平衡頻道能。 由於要求在一個單一的載波頻道上傳送語音通信量和資 料通信量’故當前需要就該正向鏈結發展最佳化的傳輸策 略0 發明概要 呈遞用以於一個單一頻道上傳送資料通信量之新穎和改 -8 -
1231119
或較固定時,則根據頻道條件傳送該等剩餘的次封包。 另一方面,呈遞一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一個頻 遒中傳送資料之方法,包括:將一個資料payl〇ad重新封裝 t多個冗長次封包中;將一第一個次封包傳送給一個遠程 資訊站,其中該第一個次封包包含一個前同步訊號;如未 收到一個回覆確認訊息,則以一個預先決定的時間延遲將 —第二個次封包傳送給該遠程資訊站,其中該第二個次封 包未包含一個前同步訊號;及如未收到該第二個次封包的 一個回覆確認訊息時,則根據頻道條件傳送該等剩餘的冗 長次封包、直到收到一個回覆確認訊息為止,其中該等每 個剩餘的冗長次封包包含一個前同步訊號。 另-方S,呈遞一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_ 道中傳送資料之方法,包括:將一個資料payload封裝至多 個次封包中;將一第一個次封包傳送給一個遠程資訊站; 如該等頻道條件為最佳的,則將該等剩餘的次封包傳送給 該遠程資訊站;及如該等頻道條件在—個預先決^ 期間内不是最佳的時,料不利的頻道條件期間 剩餘的次封包。在此具體實施例之一方 Μ寺 道條件不是最佳的、則傳送該等剩餘的次封包,,之步"·,, 一個新的傳送給一第二個遠程資訊站,,優先。 ·比 圖示簡單說明 ^由下面提出的詳述、連同該等圖示將益發顯見 的特性、目地及優點’纟中㈣等所有的圖示 二 考符號相應地識別,其中: m的參 -10 -
裝 訂
線 1231119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圖1為一個典型資料通訊系統之圖示; 圖2為一個例證說明資料通信量封包其定期傳送之圖形; 圖3為一個例證說明於最佳化傳送條件期間傳送資料通 信量封包之圖形; 圖4為一個典型具體實施例之流程圖,其中利用該一個 遠程資訊站的速度作為一個傳送時序決策的一個準則; 圖5為一個例證說明藉由正規化裝置將資料通信量封包 傳送給多個遠程資訊站之圖形; 圖6為一個例證說明改良該等慢速遠程資訊站其資料生 產率之圖形; 圖7為一個典型具體實施例之流程圖,其中該傳送時序 在一個預先決定的期間内為定期的’及繼之變成不定期的; 圖8為一個例證說明該第二個典型具體實施例之一個實 例的圖形; 圖9為一個典型具體實施例之流程圖,其中於一個固定 的延遲之後發生一個重新傳送,及利用頻道靈敏時序結構 發生進一步的重新傳送; 圖10為一個例證說明該第三個典型具體實施例之一個實 例的圖形; 圖11為一個典型具體實施例之流程圖,其中根據一個預 先決定期間的一個頻道靈敏時序結構發生多個重新傳送, 及定期地發生進一步的重新傳送; 圖12為一個例證說明當利用頻道靈敏時序結構時其可能 的傳送延遲之圖示; -1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線 1231119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圖13為一個例證說明一典型具體實施例之流程圖,其中 於新的傳送和重新傳送之間設定傳送時序優先順序。 較佳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 如圖1中所例證說明的,一個無線通訊網路10通常包含 多個活動資訊站或遠程電話用戶單元12a-12d、多個基資 訊站14a-14c、一個基資訊站控制器(BSC)或封包控制功能 16、一個活動資訊站控制器(MSC)或切換18、一個封包資 料伺服節點(PDSN)或網際連接功能(IWF) 20、一個公用交 換電話網路(PSTN) 22 (典型地為一家電話公司)及一個網 際網路協定(I P )網路24 (典型地為該國際網際網路)。為了 簡化,故顯示四個遠程資訊站12a-12d、三個基資訊站i4a -14c、一個BSC 16、一個MSC 18及一個PDSN 20。熟諳此藝 者應瞭解可包含任意個遠程資訊站12、基資訊站14、BSCs 16、MSCs 18及PDSNs 20 〇 於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無線通訊網路10為一個封包資料 服務網路。遠程資訊站12a-12d可為行動電話、連接到膝上 型電腦上的行動電話(其中該等膝上型電腦執行植基於IP 的網路瀏覽器應用)、具有相關不必用手操作的汽車套組 之行動電話、或執行植基於I P的網路瀏覽器應用之PDAs。 可將遠程資訊站12a -12d有利地架構成執行一個或多個無 線封包資料協定(像是例如E IA (電子工業協會)/ TIA/IS-7〇7標準中所述的)。於一個特殊的具體實施例中,遠程資 訊站12a-12d產生預定作為IP網路24的IP封包,及利用一 個點對點通訊協定(p P p )將該等1 P封包封裝至框中。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〇X297公董)
裝 訂
線 1231119 A7 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1〇 ) 於一個具體實施例中,IP網路24耦合至PDSN 2〇上; PDSN 20 耦合至 MSC 18上;該 MSC 耦合至 BSC 16*pstn 22上;及BSC 16經由纖線耦合至基資訊站14a-14c上,其中 該等境線係根據任一種已知的協定(包含例如E 1、τ 1、非 同步傳輸模式(ATM)、IP、PPP、框中介、HDSL、非同步數 位用戶迴路(ADSL)、或xDSL)架構成傳送語音封包和/或資 料封包。於一個替代的具體實施例中,BSC 16直接耦合至 PDSN 20上;然而MSC 18並未耦合至PDSN 20上。於一個 具體實施例中,遠程資訊站12a-12d透過由第三代合縣# 复? “3j}PP2”、“Cdma2000分頻系統的實體層標準,,(3GPP2 文件號碼 C.P0002-A,TIA PN-4694,發佈成 TIA/EIA/IS-2000_2_A(草案,編輯版本30)( 1999年11月19曰,其中以引 用的方式完全併入本文中)定義的RF介面與基資訊站14&_ 1 4 c溝通。 於無線通訊網路10其典型的操作期間,基資訊站14a胃 14c自許多正忙於電話、網路瀏覽或其它資料通訊的遠程 資訊站12a-12d中接收數組反向鏈結信號,及將該等反向 鏈結信號組解調變。於基資訊站14a-14c内處理一特定基 資訊站14a-14c所接收的每一個反向鏈結信號。每一個基 資訊站14a-14c可藉由調變數組正向鏈結信號和將該等正 向鏈結信號組傳送給遠程資訊站12a-12d,以與多個遠程 資訊站12a-12d通訊《例如,基資訊站14a同時與第一個和 第二個遠程資訊站12a、12b通訊,及基資訊站14c同時與 第二個和第四個遠程資訊站12c、i 2d通訊。將該等產生的 -13- 本紙張尺度適財a @家標準(CNS) ^規格(摩297公爱) 1231119 A7 _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11 ) 封包轉遞給BSC 16 ,以提供電話資源分配和流動管理機能 ,包含將一個特殊遠程資訊站12a-12d其一個電話的軟式 交遞從一個基資訊站14a-14c和諧地結合至另一個基資訊 站14a-14c中❶例如,一個遠程資訊站12c正同時與兩個基 資訊站14b、14c通訊。最後,當遠程資訊站12c移離其中 一個資訊站14c很遠時,則將該電話交遞給另一個基資訊 站 14b。 如該傳送為一個傳統的電話時,則BSC 16將該接收之資 料按規定路線發送給MSC 18,以提供附加的選擇途徑服務 、而與PSTN 22相介面。如該傳送為一個植基於封包的傳 送(像是一個預定作為IP網路24的資料電話)時,則MSC 18 將該等資料封包按規定路線發送給PDSN 20,以將該等封 包傳送給IP網路24。或者,BSC 16將該等封包按規定路線 直接發送給PDSN 20,以將該等封包傳送給ip網路24。 反向頻道係自遠程資訊站12a-12d傳送給基資訊站14a-14c。可測量反向鏈結傳送的性能,作為,,該導引頻道”與,, 其它反向通信量頻道’’該等能等級之間的一個比率。一個 導引頻道伴隨該等通信量頻道,以便將該等接收之通信量 頻道一致地解調變。於cdma2000系統中,該等反向通信量 頻道可包括多個頻道,包含(但未限制)一個存取頻道、一 個加強型存取頻道、一個反向公用控制頻道、一個反向專 屬控制頻道、一個反向基本頻道、一個反向補充頻道及一 個反向補充編碼頻道,如利用cdma2000無線電架構每一個 個別電話用戶網路所指定的。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231119 A7 B7 五、發明説明 雖然由該-個基資訊站範圍内其不同遠程資訊站所傳送 的該等信號為不直交的,但該等由一個特定遠程資訊站所 傳送的不同頻道卻藉由利用直交的…“化碼而互相直交。 首先,利用一個Walsh碼傳播每一個頻道,以提供頻^化 和阻抗,而同步化該接收器中的錯誤。 如先前所述,電力控制為CDMA系統中一項極其重要的 議論點。於一個典型的CDMA系統中,一個基資訊站將電 力控制位元截孔成傳送,以傳送給該基資訊站範圍内的每 一個遠程資訊站。一個遠程資訊站可利用該等電力控制位 元有利地調整該等傳送的信號強度,以便可減少電力消耗 和與其它遠程資訊站間的干擾。以此方式,則該一個基資 訊站範圍内每一個個別遠程資訊站的電力近乎相同,以容 4最大系統谷里。至少提供兩個輸出電力調整的裝置給該 等遠程資訊站。其中一個裝置係由該遠程資訊站執行的一 個開放式循環電力控制處理;及另一個裝置為一個包含該 遠程資訊站和該基資訊站的封閉式迴路更正處理。 然而,於該正向鏈結上,因該相同單元内遠程資訊站間 的干擾問題並未出現,故一個基資訊站可以一個最大電力 傳送等級傳送給所有在該基資訊站範圍内的遠程資訊站。 可利用該能力設計一個可運送語音通信量和資料通信量的 系統。請注意,就干擾鄰近基資訊站的作業而論,該最大 電力傳送等級不能這麼高。 於一個利用可變率編碼和解碼語音通信量的系統中,一 個基資訊站不能以一個固定的電力等級傳送語音通信量。 -15-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線 1231119 A7
利用可變率編碼和解碼以將語言特徵轉換成夢 佳化編碼的語音框。於一個典型的CDMa手 °夂率最 率為全比率、半比率、四分之一比率及八分之—:、 著,可以不同的電力等級傳送該等編碼之語音框比:正: 地設計孩系統時,此將達到一個合適的目標框錯 (FER)。例如,如該資料速率小於該系統的最大資料速 容量時,則可將資料位元冗長地封裝入一個框中。如該一 個冗長封裝發生時,因該在接收器上結合的軟式處 回復訛誤的位元,故可減少電力消耗和對其它遠程資訊站 的干擾。於美國專利號碼5,414,796、定名為,Γ可變率 VOCODER”中詳述利用可變率編碼和解碼,其中指定給本 發明的受讓人,及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因傳送語音 通信量框時未必須利用該基資訊站可傳送的該等最大電力 等級,故可利用該殘餘的電力傳送封包化資料通信量。 因此,如以X分貝上一個特定的瞬間x(t)傳送一個語音 框,但該基資訊站具有一個最大傳輸容量” γ分貝,,時,則 可利用(Y-X)分貝的剩餘電力傳送資料通信量。 藉由語音通信量傳送資料通信量的處理係有問題的。因 以不同的傳送電力等級傳送該等語音通信量框,故該量 (Y -X)分貝為不可預料的。一種用以處理該不確定之方法 為將資料通信量payloads重新封裝入重覆和冗長的次封包 中。藉由該軟式結合處理,其中將一個訛誤的次封包與另 一個訛誤的次封包結合,則傳送重覆和冗長的次封包可產 生最佳的資料傳送率。於此僅利用該術語,,cdina2〇〇〇系統” -1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裝 訂
線 1231119
作例也說明用。上述的用法並非意欲將本發明的執行限制 在c^a2000的系統上。於一個以咖2_的系統中將資料 通仏量刀成封包’其中該等封包由佔據磁格的次封包組成。 例^、如㈣遠程資訊站要求以每秒76·8千位元的傳送 率傳送;貝i«該基資訊站知道由於該遠程資訊站的位置 和該可用的殘餘電力量、故在該要求的時間以該傳送率傳 送資料係不可能,則該基資訊站可將該資料封裝入多個次 封包中,其中係以該較低的可用殘餘電力等級傳送該等多 個次封包。該遠程資訊站將接收該等具有訛誤位元的資料 次封包,然而,該遠程資訊站可軟式地結合該等次封包的 非訛誤位元,以接收一個可接受FER内的該資料⑽d。 因該遠程資訊站必須能夠偵測和解碼該等附加的次封包 ,故該方法論係有問題的。因該等附加的次封包運送冗長 的資料payload位元,故選擇性地將傳送該等附加的次封包 意指為”重新傳送’’。 一種谷终一個遠程資訊站偵測該等重新傳送之方法為以 定期的間隔傳送該等重新傳送。於該方法中,將一個前同 步訊號接附在該第一個傳送之次封包上,其中該前同步訊 號運送”識別哪一個遠程資訊站為該資料payl〇adi目標目 地的資訊’’、該次封包的傳送率,,及,,用以運送該全部資料 payload量的次封包總數’’。該等次封包的抵達時序(即安排 重新傳送到達的該等定期間隔)通常為一個預設的系統參 數,但如一個系統沒有該一種系統參數時,則時序資訊亦 可包含在該前同步訊號中《亦可包含其它的資訊,像是該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線 1231119 五 、發明説明( 15 資料封包的該等RLP序號。s ^ ^ ^ ΡΕΪ 通知該遠程資訊站,,將於特 疋的時間開始將來的傳送,,,故 ‘ 双孩寺未來的傳送不需包本 前同步訊號位元。 号圪4而匕口 當該相同信號的多個複本以破壞性方式到達該接收器上 μ則發生Rayleigh衰退(亦以,’多路徑干擾,,著稱)。可發 生實質的多路徑干擾,以使該整個頻率頻寬產生均一的衰 退。如孩遠程資訊站正在一個快速改變的環境中行進時, 貝」當安排重新傳送次封包時,將會不時地發生深入衰退。 當孩-種情況發生時’該基資訊站要求附加的傳送電力傳 送該次封包。如該殘餘的電力等級不足以重新傳送該次封 包時,則此可係有問題的。 圖2例證說明一個信號強度對時間的繪圖,其中於時間丈1 t 2、t 3、t 4及t 5定期地傳送。於時間t 2,該頻道衰退,故 須增加該傳送電力等級,以便達到一個低的F E r。 另一種容許一個遠程資訊站偵測該等重新傳送的方法為 將一個前同步訊號接附在每一個傳送之次封包上,並繼之 於最佳化頻道條件期間傳送該等次封包。可於一個基資訊 站上藉由一個遠程資訊站所傳送的資訊判定最佳的頻道條 件。可藉由資料請求訊息DRC或電力強度測量訊息(PSMM) (係於作業期間由一個遠程資訊站傳送給該基資訊站)所運 送的頻道狀態資訊判定最佳的頻道條件。可以多種不同的 方式傳送頻道狀態資訊,此並非本發明的主旨。於1997年 9月16日提出之同在申請中的美國專利申請號碼08/931,535 、定名為”通訊系統的頻道結構,,中說明該等方法,其中指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231119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 ,且所有次封包的總位元數為N個。接著,一個僅要求一 個前同步訊號的定期傳送將有一 K/N個位元的高架,且傳 送該高架的總能量為101〇giQ (K/N)。然而,就要求一個 前同步訊號給每一個次封包的不定期傳送而言,該高架為 MK/N,且傳送該高架的總能量為l〇log1()(MK/N)。 該等此中所述之典型的具體實施例利用該等前述兩種方 法的利益,同時使該等方法的負面降到最低。雖然就一個 運送語音和資料通信量兩者的頻道說明該等具體實施例, 但亦可將該等此中詳述的方法論應到任何於其中重新傳送 說誤資料封包的資料通信量頻道上。 圖4為一第一個典型具體實施例之流程圖,其中利用一 個遠程資訊站的速度估計判定該等正向鏈結傳送之資料通 信量封包的時序。 於該第一個典型具體實施例的一個觀點中,可利用如 2000年3月3日提出之美國專利申請號碼〇9/519,004、定名 為根據增益表之速度估计’’(其中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 中’及指定給本發明的受讓人)中所說明的一種速度估計 結構判定該遠程資訊站的速度。一個概括性的觀察顯示出 --於快速衰退條件的事例期間,該接收之導引電力將較迅 速地越過一個特定的電力等級閥。將該訊息封等級越過率 (LCR)定義成每秒平均橫越一個預先決定等級及的正量越 過次數。於執行該具體實施例時,將該等級越過速度估計 技藝應用到該進入期(I)元件上,亦或應用到該利用一個 零越過率(ZCR)之信號的正交(Q)元件上。 -20-
裝 訂
線 1231119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
λ。為該載波波長,則: 入 β
^ KRMS
LCR Λ/2π
其中亡Rrms為每秒的等級越過總次數;LzeR>零越過總次數( 該信號越過零的次數);及e為該常數,即自然對數(In)的 底數。此外,t3lcr為該利用等級越過的估計速度;及6zcr為 該利用零越過的估計速度。 於另一種估計速度的方法中,可藉由共分散估計判定該 遠程資訊站的速度。估計衰退樣品r [ i ]之間的自動共分散 。該等衰退樣品r [ i ]可為該等訊息封樣品、該等成正方形 的訊息封樣品或該等記錄訊息封樣品。將該數值τ t定義成 該等以”秒”為單位相互隔開的樣品。將該數值μ j 〇)定義 成該接收之信號r [ k ]的能(μ〃( k)為該共分散)。就該成正 方形的訊息封而言,可根據下面的方程式估計該遠程資訊 站的速度: 其中v^|(r[/:+ri]-r⑷)2; k為該樣品指標;N為一個移動 的資料通訊框長度;及▽為V的一個平均值。可根據若干 熟諳此藝者已知的方法估計該信號能μ J0)。
線 -21 - 1231119 A7
〜於另-種估計速度的方法中,可藉由都卜勒頻率估計判 疋孩逐程資訊站的速度,其與該遠程資訊站的速度成比例 亦可利用該傳送之電力控制位元的知識、在該遠程資訊 站亦或該基資訊站上執行都卜勒估計。 、於另一種估計速度的方法中,有利地利用該等電力控制 位7C估計該等頻道條件。藉由觀察判定該遠程資訊站以一 個4%的錯誤率接收電力控制位元。因此,該遠程資訊站的 傳送電力等級與該等實際電力控制位元所指示的傳送電力 等級在實質上不致有太大的差異。該資訊指示,,利用該遠 程資訊站所接收的若干電力控制位元、亦或利用該基資訊 站所傳送的若干電力控制位元估計一個傳送電力等級係適 當的’’。 該基資訊站或該遠程資訊站可利用該等電力控制位元其 累積總和的知識判定該等遠程資訊站傳送的平均電力,可 繼之利用該平均電力判定該遠程資訊站的速度。利用該等 接收之信號的電力等級判定該訊息封等級越過率(LCR)、 離題的次數及離題的深度。藉由直接觀察該等傳送之電力 控制位元其每秒產生的正量方向越過總次數、以作判定。 接著,可利用該等級越過率和該離題時間判定速度資訊。 請注意,該訊息封L C R的概況檔與該遠程資訊站的傳送電 力概況檔相似。於一個具體實施例中,該訊息封L C R的概 況檔可替代該遠程資訊站的電力概況檔(由1分貝的增量刻 度組成),可藉由採取每個P C G其接收之波形能之連續電 力的一個幾何平均數和使曲線趨近該等數值以平穩該電力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231119 五、發明説明(20 A7 B7
概況檔。 可於圖4中所述之該第一個典型具體實施例的範疇内執 行其它用以判定該遠程資訊站速度之方法。 圖4的步驟40 , —個基資訊站正定期地將運送資料通信 量payload的次封包傳送給在該基資訊站範圍内操作的遠^ 資訊站。請注意,因係定期的傳送,故該等多個次封包中 僅只該運送一特殊資料載入的第一個次封包需包含一個前 同步訊號,其中該前同步訊號通知一個遠程資訊站”將於 一段預先決定的時間重新傳送”。 步驟41,該基資訊站中的一個處理元件判定至少有一個 遠程資訊站為固定不變化的或正以一個低速行進(可以2〇 公里/時或更低的速度指出一個低速)^然而,請注意,該 閥值僅為一個代表性的數字,其會隨著個別的系統需求而 變。如該具體實施例中所用,可由該遠程資訊站或該基資 訊站判定該速度如由該遠程資訊站判定該速度時,則自該 返程資訊站中將一個運送該速度資訊的傳送發送給該基資 訊站。 步驟42,於最佳的頻道條件期間,該基資訊站停止定期 地將資料通信量封包傳送給該,,緩慢的,,遠程資訊站,及開 始不定期地傳送。該具體實施例一方面藉由該頻道上的衰 退條件判定該頻道的最佳性。於該一種事例中,當該 Rayleigh衰退條件超過一個設定閥時,則會不時地傳送β 選擇該設定閥作為該頻道該等衰退特徵的一個常態平均數 。圖5為一個例證說明於超過一個設定閥,,χ分貝,,的時刻t i -2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線 1231119 21 五、發明説明( t4及t5上傳送運送資料通信量^的封包之圖示。於該 步驟期間所傳送的每一個次封包均包含前同步訊號位元。 執行速度更新,以便當該等重新傳送可為定期或不期的 時該時序與該遠程資訊站的速度一致。 清/主意,可藉由該基資訊站開始以一種頻道靈敏的方式 傳送之步驟執行該典型的具體實施例,其中僅於最佳或有 利的頻道條件期間才會傳送。如判定該遠程資訊站的速度 為適度的或快速的時,則該基資訊站將開始定期地傳送次 封包。 如於該上面概述之處理期間的任何時刻自一個遠程資訊 站中收到一個ACK (完成接收信號)時,則停止重新傳送 給該遠程資訊站,及摒棄該等剩餘的冗長次封包。 圖6為一個例證說明改良1〇個正以一低速行進之遠程資 訊站其資料生產率之圖形,其中受制於該第一個典型的具 體實施例。條型 la、2a、3a、4a、5a、6a、7a、8a、%及心 指示未執行該第一個典型具體實施例時的平均資料生產 率一”每秒15千位元”。條型lb、2b、3b、仆、外、讣、%、 8b、9b及10b指示利用該第一個典型具體實施例時的平均資 料生產率每秒35千位元,,。如所示,藉由利用該第一個 典型的具體實施例,將使得該等遠程資訊站的資料生產率 增加一倍。 、 圖7例證說明一用以於一單一頻道上同時傳送資料通信 量和語音通信量之第二個典型的具體實施例。或者,可^ 用該具體實施例於一個指定的資料頻道上傳送資料。利用 •2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231119 A7 B7 五、發明説明(22 ) 該此中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則一個基資訊站可利用殘餘的 電力等級將資料通信量payload傳送給多個遠程資訊站。然 而,為了例證說明,故僅利用一個基資訊站和一個遠程資 訊站說明該方法《於該第二個典型的具體實施例中,一個 排程程式單元將該等運送該資料payload的次封包分成一第 一個部分和一第二個部分。以傳送間的一個固定延遲傳送 該等第一個部分的次封包;及僅於有利的頻道條件期間傳 送該等第二個部分的次封包^ 步驟70,一個基資訊站中的一個排程程式單元收到資料 通信量,並傳送給一個遠程資訊站。根據有效的資料編碼 結構(像是美國專利申請號碼08/743,688中所述的一個資料 編碼結構)將該資料payload冗長地封裝入多個次封包中, 繼之將該等多個次封包循序地傳送給一個遠程資訊站。冗 長意指每一個次封包所運送之實質上相似的資料payl〇ad。 請注意,不管次封包的内容為何,每隔一定的時間即將電 力控制位元截孔入該等次封包中,以便該等產生的截孔次 封包彼此不會完全相同β 步驟71 ,該排程程式單元控制將該等第一個部分的次封 包傳送給一個遠程資訊站,其中以每一個次封包間一個預 先決定的延遲傳送該等每一個次封包◊一個預先決定延遲 的實例為3個磁格循環,其中每一個磁格的時間為125毫秒 ,。該第一個次封包含有接附在該資料次封包上的前同步訊 號位元,其中通知該遠程資訊站’,另外κ個次封包將於該等 預先決定的時間間隔抵達”。 -25- t胃a 規格(2iQx撕公董)
裝 訂 線 1231119
、步驟72,該排程程式單元等待該遠程資訊站的一個ac κ 或一個NACK。步驟73,一個ACK抵達,及該排程程式單 疋摒棄該等運送冗長資料payload之剩餘的次封包。無需進 一步的行動。 如於步驟72中一個ACK未抵達,則該排程程式單元決定 是否還有任何欲定期傳送的次封包存留著(步驟74) ^如無 任何次封包存留,則該排程程式單元開始傳送該等次封包 的頻道靈敏部分(步驟75) ^因該遠程資訊站無法判定一個 足址到該遠程資訊站上的次封包何時會抵達,故須將一個 前同步訊號接附在每一個次封包上,使具有該遠程資訊站 的定址資訊。 圖8為一個從時間11到時間14之例證性傳送和重新傳送形 態的圖示。將資料通信量payl〇ad封裝入16値次封包中,其 中藉由該資料通信量payl〇ad或該資料通信量payl〇ad的一部 分冗長地封裝每一個次封包。請注意,該次封包總數僅作 為例證說明用,可根據系統需求變更該總數。於時間t i, 該基資訊站藉由每一個次封包間預先決定的時間期間開始 傳送該正向鏈結上的8個次封包。於時間12,接收一個 NACK。於時間t3,該基資訊站根據最佳頻道條件傳送該等 8個剩餘的次封包,以便重新傳送間的時間延遲改變。 圖9例證說明一第三個傳送資料通信量的典型具體實施 例。於該第三個典型的具體實施例中,在一個預先決定的 延遲之後僅發生一個重新傳送,且於有利的頻道條件期間 循序地傳送該等剩餘的冗長次封包。步驟90,一個基資訊 -2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線 1231119 A7 B7 五、發明説明 24 站中的一個排程程式接收資料通信量,並傳送給一個遠程 資訊站,接著將該資料通信量冗長地封裝入次封包中。步 驟91 ,該排程程式傳送一第一個次封包,及等待一個ACK 。如於一個預先決定的期間之後未收到一個A C K時,則傳 送一第二個次封包(步驟93)。如於步驟95中未收到一個 ACK (其回覆確認準確地解碼包含在該等兩個次封包中的 該資料通信量payload),則該排程程式開始以一種頻道靈 敏的方式傳送該等剩餘的次封包(步驟94)。一旦該排程程 式收到一個ACK時,該排程程式即於該重新傳送處理期間 的任何時候終止重新傳送,及摒棄該等剩餘的次封包(步 驟 96) 〇 圖10為該傳送之資料payload其從時間tl到時間t4的圖示 。將資料通信量payload封裝入16個次封包中,其中藉由該 資料通信量payload或該資料通信量payload的一部分冗長地 封裝每一個次封包。請注意,該次封包總數僅作為例證說 明用,可根據系統需求變更該總數。於時間t i,該基資訊 站傳送一個次封包。於時間t2,未收到任何a C K,故該基 資訊站傳送一第二個次封包。於時間13,未收到任何A C K ,故該基資訊站開始以一種頻道靈敏的方式傳送該等剩餘 的次封包,其中該遠程資訊站不知道該等剩餘次封包抵達 的時間。 圖11例證說明一第四個典型的具體實施例,其中以一種 頻道靈敏方式和一種頻道不靈敏方式傳送該資料通信量。 於該第四個典型的具體實施例中,一個排程程式單元將該 -2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線 1231119
等運送該資料payload的次封包分成一第一個部分和一第二 個部分。於有利的頻道條件期間傳送該等第一個部分的次 封包;及以傳送間的一個固定延遲傳送該第二個部分。 步驟110,一個基資訊站收到資料通信量,並傳送給一 個遠程資訊站。根據有效的資料編碼結構(像是美國專利 申請號碼08/743,688中所述的一個資料編碼結構)將該資料 payload冗長地封裝入多個次封包中,繼之將該等多個次封 包循序地傳送給一個遠程資訊站。 步驟111,一個基資訊站中的一個排程程式開始以一種 頻道靈敏的方式將該等第一個部分的次封包傳送給一個遠 程資訊站。因該遠程資訊站無法判定一個定址到該遠程資 訊站上的次封包何時會抵達,故須將一個前同步訊號接附 在每一個次封包上,使具有該遠程資訊站的定址資訊。 步驟112,該排程程式等待該遠程資訊站的一個a C K或 一個NACK。步驟113,一個ACK抵達,及該排程程式摒棄 該等運送冗長資料payl〇a(J之剩餘的次封包。無需進一步的 行動。 如於步驟112中一個A C K未抵達,則該排程程式決定是 否還有任何欲不定期傳送的次封包存留著(步驟114)。如無 任何次封包存留,則該基資訊站開始傳送該等第二個部分 定期的次封包(步驟115)。以每一個次封包間一個預先決定 的延遲傳送該等每一個次封包。一個預先決定延遲的實例 為3個磁格循環,其中每一個磁格的時間為1.25毫秒。該第 一個次封包含有接附在該資料次封包上的前同步訊號位元 -2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裝 訂
線 1231119 A7 B7 五、發明説明(26 ) ,其中通知該遠程資訊站”另外K個次封包將於該等預先決 定的時間間隔抵達”。 於一第五個典型的具體實施例中,將該資料通信量 payload分成較大的次封包,作為傳送用動。例如,與其傳 送16個次封包,不如形成8個次封包。接著,可以一種如 該等其它典型具體實施例所述之方式傳送較少的次封包。 圖12例證說明頻道靈敏重新傳送結構的一個問題^於某 些深入衰退可發生的情況下,係不可能於一個及時的期間 内發生一個最佳的重新傳送時間。例如,於時間11,該基 資訊站利用頻道狀態資訊判定傳送條件為最佳的。如該遠 程資訊站進入一個長時期發生深入衰退的區域中時,則可 於一個冗長不能接受的延遲之後、在t5發生該下一個最佳 的重新傳送時間。 該第六個用以傳送資料通信量的典型具體實施例係利用 該基資訊站的排程程式單元、以於,,重新傳送到一個現行 資訊站”與”新傳送到一個新資訊站,,之間設定傳送的優先 順序。圖13例證說明一第六個典型的具體實施例。步驟 130,一個基資訊站接收資料通信量payl〇ad ,並傳輸給一 第一個遠程資訊站,及將該資料通信量payl〇ad重新封裝入 冗長的次封包中。步驟131,當該第一個遠程資訊站接收 一個強力的信號時,則該基資訊站至少將一個次封包傳送 給該第一個遠程資訊站。步驟132 ,如於步驟134中一個回 覆確認未出現時,則該基資訊站接收資料通信量payl〇ad, 並傳送給一第二個遠程資訊站,及將該資料通信量payl〇ad -29-
裝 訂
線 1231119 A7 B7 五、發明説明
重新封裝入冗長的次封包中。步驟133 ,該基資訊站判定 是否開始傳送給該第二個遠程資訊、亦或重新傳送給該第 一個遠程資訊站。於該步騾中,該基資訊站中的一個排程 程式單元指定一個相對的重要比重給,,該等在時刻x(t)到 該第二個遠程資訊站的傳送,,和,,該等在時刻x(t)到該第一 個遠程資訊站的傳送”。如因傳送給該第一個遠程資訊站 而於x(t)上發生了一個冗長的延遲時,則該基資訊站重新 傳送給該第一個遠程資訊站、而非將一個新的傳送發送給 該第二個遠程資訊站(步騾135)。 以此方式,則該基資訊站可重設優先順序,以便減少該 使用者的對傳送延遲的感知。可在該等設定給頻道靈敏傳 送結構的閥能等級之下、不時適當地安排重新傳送給遠程 資訊站。 如是,說明了 一種利用頻道狀態資訊用以傳送資料通信 量之新穎和改良的方法及裝置。熟諳此藝者應瞭解,可將 就此中揭示的具體實施例所述之種種例證性的邏輯方塊、 模組、電路及通則步驟執行成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前述 兩者的組合。已就其機能概括地說明了該等種種例證性的 元件、方塊、模組、電路及步騾。是否將該機能執行成硬 體或軟體’則端視課加在該全面系統上的特殊應用和設計 限制而定。熟謂的技工覺察到可於該等情況下交換硬體和 軟體,及如何最適當、有效地對每一種特殊應用執行該說 明之機能β如實例’可藉由一個數位信號處理器(D S P )、 一個特別應用積體電路(ASIC)、一個襴位可程式行列閘 -30- 本紙張尺度適财a g家料(CNS) A4規格(210 X 297公爱)
装 訂
線 1231119 五、發明説明(28 ) (FPGA)或其它的可程式邏輯裝置、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 離散硬體元件(例如像是暫存器和先進先出(FIF〇))、一個 執行一組軔體指令的處理器、任何習知的可程式化軟體模 組和一個處理器、或上述任何組合執行或履行該等種種就 此揭示之該等具體實施例所說明之例證性邏輯方塊、模組 、、電路及通則步驟。該處理器可有利地為一個微處理器, 然而該處理器或者可為任何習知的處理器、控制器、微控 制器或狀態機器。該軟體模組可常駐在隨機存取記憶體 (RAM)、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R〇M)、電氣式可程式 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氣可清除式可程式唯讀記憶體 (EEPROM)、暫存器、硬式磁碟、一個可移式磁碟、一個 隹凟光躁、或其它任何此項技藝中已知的儲存媒體形式。 熟爾此藝者將更進一步察知,可藉由電壓、電流、電磁波 、磁場或質點、光學場或質點、或上述任何組合有利地表 示上面整個說明中所參照提及的資料、指令、命令、資訊 、信號、位元、符號及晶片。 如是,陳示和說明了本發明其較佳的具體實施例。然而 ,一位一般熟諳此藝者將顯見可在未脫離本發明的精髓和 範疇下對該等此中所揭示的具體實施例作許多的修改。因 此,未意欲限制本發明,而僅只依照下面的申請專利範圍。 -31 訂 線 本紙張尺度朗中g g轉準 A4規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1. ' '〇>; " : : 2 號專利申請案 :土左ΐ請專利範圍替換本(93年8月) A BCD
    1. 一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一 個頻通中傳送資料 之万法,包括: 將一資料payload封裝至多個次封包中; 根據預先決定的延遲循序地傳译々 ^得迗β f多個次封包的 一第一個部分;及 根據頻道條件循序地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的— 個部分。 2· ^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方法,其中係纟一個一_ 哀退包封的一個尖峰上執行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其第 二個部分之步驟,及其中藉由一個閥值判定該尖峰。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個部分中每 一個次封包的尺寸不同於該第一個部分中每一個次封 包的尺寸。 4· 一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一個頻道中傳送資料 之方法,包括: 將一資料payload封裝至多個次封包中; 根據頻道條件循序地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的一第一 個部分;及 根據預先決定的延遲循序地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的 一第二個部分。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係在一個Rayieigh 衰退包封的一個尖峰上執行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其第 一個部分之步驟,及其中藉由一個閥值判定該尖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個部分中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〇χ 297公釐) β2) 9 A B c D 、申請專利範圍 一個次封包的尺寸不同於該第一個部分中每一個次封 包的尺寸。 7. —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一個頻道中傳送資料 之方法’包括: 將一資料payload封裝至多個次封包中,其中該資料 payload目的地為一遠程資訊站; 判定該遠程資訊站的速度; 如該遠程資訊站的速度緩慢或固定不變,則根據 頻道條件循序地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及 如該遠程資訊站的速度不慢、也不固定,則根據 預先決定的延遲循序地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尚包括更新該遠程資訊 站的速度判定之步驟,其步驟包括: 如該遠程資訊站其更新的速度指出其變得較快或較 不固定時,則根據預先決定的延遲傳送該等剩餘的次 封包;及 如該遠程資訊站其更新的速度指出其變得較慢或較 固定時,則根據頻道條件傳送該等剩餘的次封包。 9. 一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一個頻道中傳送資料 之方法,包括·· 將一資料payload重新封裝至多個冗長次封包中; 將一第一個次封包傳送給一遠程資訊站’其中該第 一個次封包包含一前同步訊號; 如未收到一回覆確認訊息,則以一預先決定的時間 -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遲將一第二個次封包傳送給該遠程資訊站,其中讀 第一個次封包未包含一前同步訊號;及 如未收到該第二個次封包的一回覆確認訊息時, 根據頻道條件傳送該等剩餘的冗長次封包、直到收到 一回覆確認訊息為止,其中該等每一個剩餘的冗長次 封包包含一前同步訊號。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將該等剩餘的冗長 次封包重新封裝至多個較大的次封包中。 U.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一個頻道中傳送資料 之方法,包括: 將一資料payload封裝至多個次封包中; 將一第一個次封包傳送給一遠程資訊站; 如該等頻道條件為最佳的,則將該等剩餘的次封包 傳送給該遠程資訊站;及 如該等頻道條件在一預先決定的時間期間内不是最 佳的時’則於不利的頻道條件期間傳送該等剩餘的次 封包。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項之方法,其中如該等頻道條件 不疋取佳的、則傳送該等剩餘的次封包之步驟比_個 新的傳送給一第二個遠程資訊站優先。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項之方法,其中重新排列該等剩 餘的次封包。 14. 一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一個頻道中傳送資料 之裝置,包括: -3-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用以將一資料payload封裝至多個次封包中之裝置;及 用以決定是否根據預先決定的延遲循序地傳送該等 多個次封包的一第一個部分亦或根據頻道條件循序地 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的一第二個部分之裝置。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裝置,其中該用以決定之裝 置利用一個Rayleigh衰退包封決定頻道條件是否有利, 及其中如該Rayleigh衰退包封超過一個預先決定的閥 時’則該等頻道條件為有利的。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個部分中 每一個次封包的尺寸不同於該第一個部分中每一個次 封包的尺寸。 17· —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一個頻道中傳送資料 之裝置,包括: 用以將一資料payload封裝至多個次封包中之裝置;及 用以決定是否根據頻道條件循序地傳送該等多個次 封包的一第一個部分亦或根據預先決定的延遲循序地 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的一第二個部分之裝置。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裝置,其中該用以決定之裝 置利用一個Rayleigh衰退包封決定頻道條件是否有利, 及其中如該Rayleigh衰退包封超過一個預先決定的閑 時,則該等頻道條件為有利的。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個部分中 每一個次封包的尺寸不同於該第一個部分中每一個次 封包的尺寸。 -4 -
    本紙張尺度適ϋ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〇x 297公董) 1231魏 9
    π、申請專利範圍 個頻道中傳送資料 —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一 之裝置,包括: 用以將一資料payload封裝至多個次封包中之裝置, 其中該資料payload目的地為一遠程資訊站; 用以判定該遠程資訊站的速度之裝置;及 a用以接收該等多個次封包和該遠程資訊站其速度判 走之裝置’#亥裝置更進一步用以: 如孩遠程資訊站的速度緩慢或固定不變,則根據 頻道條件循序地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及 如該遠程資訊站的速度不慢、也不固定,則根據 預先決定的延遲循序地傳送該等多個次封包。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之裝置,其中該用以判定速度 之裝置更進一步用以提供一個更新之速度估計。 22· —種用以於一個無線通訊系統其一個頻道中傳送資料 之裝置,包括: 用以將一資料pay load重新封裝至多個冗長次封包中 之裝置; 用以接收該等多個冗長次封包、以將一第一個次封 包傳送給一遠程資訊站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個次封包 包含一前同步訊號,及該裝置用以: 如未收到一回覆確認訊息,則以一預先決定的時間 延遲將一第二個次封包傳送給該遠程資訊站,其中該 第二假次封包未包含一前同步訊號;及 如未收到該第二個次封包的一回覆確認訊息時,則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根據頻道條件傳送該等剩餘的冗長次封包、 —回覆確認訊息為止,並中哕罢在加 置到收至I ^ ^ 八甲3寺母一個剩餘的冗县4 封包包含一前同步訊號。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裝 今次」 具中咸用以重新封棄 Μ貝枓pay丨oad之裝置亦可將該等多個冗長次封包 至多個較大的次封包中。 、 从:種用以於-個無線通訊系統其—個頻道中傳 足裝置,包括: ^ 用以將一資料payload封裝至多個次封包中之裝置; 用以將多個次封包傳送給一遠程資訊站之裝置; 於茲用以傳送多個次封包之裝置傳送了一第一個次 封包之後,用以決定是否如下之裝置: 如孩等頻道條件為最佳的,則將該等剩餘的次甸 包傳送給該遠程資訊站;及 如該等頻道條件在一預先決定的時間期間内不是 最佳的時,則於不利的頻道條件期間傳送該等剩餘 的次封包。 25·如申叫專利範圍第24項之裝置,其中將該用以決定之 裝置架構成使該等剩餘的次封包優於給一第二個遠程 資訊站的一個新的傳送。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TW090128362A 2000-11-30 2001-11-1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traffic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TWI23111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727,925 US6999430B2 (en) 2000-11-30 2000-11-3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traffic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1119B true TWI231119B (en) 2005-04-11

Family

ID=24924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28362A TWI231119B (en) 2000-11-30 2001-11-1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traffic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Link
US (2) US6999430B2 (zh)
EP (4) EP1463225B1 (zh)
JP (2) JP4008812B2 (zh)
KR (2) KR100906584B1 (zh)
CN (2) CN100566225C (zh)
AT (4) ATE453260T1 (zh)
AU (1) AU2002216700A1 (zh)
BR (1) BR0115761A (zh)
CA (1) CA2430487A1 (zh)
DE (4) DE60119981T2 (zh)
DK (1) DK1354441T3 (zh)
ES (1) ES2267868T3 (zh)
HK (4) HK1069697A1 (zh)
IL (1) IL155779A0 (zh)
MX (1) MXPA03004726A (zh)
NO (1) NO20032429L (zh)
RU (1) RU2003119148A (zh)
TW (1) TWI231119B (zh)
UA (1) UA76730C2 (zh)
WO (1) WO200204532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7040A (ja) * 2000-08-29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制御局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20020071397A1 (en) * 2000-12-07 2002-06-13 Keshavachar Bhaktha 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020103922A1 (en) * 2001-01-26 2002-08-01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Wirel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US8189556B2 (en) * 2001-03-21 2012-05-29 Lg Electronics Inc. Packet transmitting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E60238225D1 (de) 2001-03-21 2010-12-23 Lg Electronics Inc Wiederübertragung von daten durch eine Rückwärtsverbindung in einem Paketdatenübertragungssystem mit automatischer Wiederholungsaufforderung
US7158504B2 (en) * 2001-05-21 2007-01-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mode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forward and/or reverse link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US7190749B2 (en) * 2001-06-06 2007-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nceling pilot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11311B2 (en) * 2001-06-06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nceling pilot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33372B2 (en) 2001-06-29 2006-11-07 Intel Corporatio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packet based networks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eatures
EP1289219A1 (en) * 2001-08-28 2003-03-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 method of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for transmission over a shared channel, and a terminal of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network
EP1288675B1 (fr) * 2001-09-03 2006-12-20 STMicroelectronics N.V.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stimation de la vitesse de déplacement d'un terminal mobile, en particulier un téléphone mobile cellulaire
US7031736B2 (en) * 2001-12-03 2006-04-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eader compression for broadcast services in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GB2383239B (en) * 2001-12-15 2004-03-17 Motorola Inc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DE60314588T2 (de) * 2002-02-07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Funk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transferratenentscheidungsverfahren
EP1394977A1 (de) * 2002-08-27 2004-03-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Station zur Datenübertragung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KR20040022521A (ko) * 2002-09-09 2004-03-16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프로토콜 서비스 작업 등급 변경 방법
US6996763B2 (en) * 2003-01-10 2006-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ration of a forward link acknowledgement channel for the reverse link data
US7155236B2 (en) 2003-02-18 2006-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ed and autonomous transmission and acknowledgement
US20040160922A1 (en) * 2003-02-18 2004-08-19 Sanjiv Nand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rate of a reverse link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078676A1 (en) * 2003-08-16 2005-04-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fering broadcast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92072B1 (ko) * 2003-10-02 2006-06-21 (주)디디오넷 전송 제어 프로토콜 기반의 다중경로 방식을 이용한스트림 데이터 전파 방법
US7773506B2 (en) * 2003-10-14 2010-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over multiple channels
WO2005083953A1 (en) * 2004-02-19 2005-09-09 Rockwell Collins Inc. Link adaption for mobile ad hoc and mesh networks
US20060013216A1 (en) * 2004-07-13 2006-0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ser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099123B2 (en) * 2004-12-23 2012-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ation of transmit subchannel gains in a system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422955B2 (en) 2004-12-23 2013-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406695B2 (en) 2004-12-23 2013-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of pilot, overhead and traffic channels
US8442441B2 (en) * 2004-12-23 2013-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472877B2 (en) * 2005-10-24 2013-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0736082B1 (ko) 2005-11-16 2007-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패킷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8385388B2 (en) * 2005-12-06 2013-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from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correlated received samples
US20070153760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Nir Shapira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071435B2 (en) 2005-12-29 2015-06-30 Celeno Communication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systems with aged and noisy channel estimation
US7656965B2 (en) * 2005-12-29 2010-02-02 Celeno Communications (Israel) Ltd. Method of secure WLAN communication
US7672400B2 (en) * 2005-12-29 2010-03-02 Celeno Communications (Israel) Ltd. Method of secure WLAN communication
US7751353B2 (en) 2005-12-29 2010-07-06 Celeno Communications (Israel)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sec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385269A (zh) * 2005-12-30 2009-03-1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多载波系统中的harq的方法和装置
US8700042B2 (en) * 2006-04-21 2014-04-15 Alcatel Lucent Method to control the effects of out-of-cel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 using backhaul transmission of decoded data and formats
EP1855390B1 (en) * 2006-05-12 2008-05-07 NTT DoCoMo,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terference tolerance signalling and power control using busy-signal concept
US8514728B2 (en) * 2006-06-22 2013-08-20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stimating temporal correlation of a propagation channel
KR101119112B1 (ko) * 2006-06-30 2012-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기법에 따른 통신 방법
WO2007148945A2 (en) 2006-06-22 2007-1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06060B2 (en) * 2006-11-07 2012-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uncompressed video having a composite frame format
US8169995B2 (en) * 2006-12-04 2012-05-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uncompressed video having delay-insensitive data transfer
KR20090030562A (ko) 2007-09-20 2009-03-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을 위한 패킷전송방법
KR20090074393A (ko) * 2008-01-02 2009-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048840B2 (ja) * 2008-08-27 2012-10-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DE102009051739A1 (de) 2009-11-03 2011-05-05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Messvorrichtung und Messverfahren zur Vermessung von Mobilfunk-Relay-Stationen
DE102009051680A1 (de) 2009-11-03 2011-05-05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Messvorrichtung und Messverfahren zur stationären Vermessung von Mobilfunk-Relay-Stationen
US20120163280A1 (en) * 2010-12-22 2012-06-28 Alexander Maltsev Physical 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use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CN103430588A (zh) * 2011-03-22 2013-1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JP6207223B2 (ja) * 2013-05-01 2017-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979095B2 (ja) * 2013-08-06 2016-08-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876581B2 (en) * 2016-02-10 2018-01-23 Inphi Corporation Circuit for multi-pa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04113B2 (en) 2020-03-11 2022-04-12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ioritization based on velocity of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2505B (en) 1982-12-20 1986-06-04 Victor Lawson Treatment of town's refuse
US4645599A (en) * 1985-11-20 1987-02-24 Edward Fredkin Filtration apparatus
JPS63184420A (ja) 1986-09-04 1988-07-2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信号伝送方式
US4901307A (en) * 1986-10-17 1990-02-13 Qualcomm, Inc.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atellite or terrestrial repeaters
US4745599A (en) * 1987-01-05 1988-05-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andom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ntention scheduling of subpacketized data transmissions and scheduled retransmission of unsuccessful subpackets
US4892664A (en) * 1987-07-28 1990-01-09 Groundwater Technology, Inc. Decontamination of sites where organic compound contaminants endanger the water supply
JP2845889B2 (ja) * 1988-05-16 1999-01-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衛星通信方式及び衛星通信システム
US4970714A (en) * 1989-01-05 1990-1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Adaptive data link protocol
US5056109A (en) * 1989-11-07 1991-10-08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cdma cellular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US5511073A (en) * 1990-06-25 1996-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formatting of data for transmission
US5103459B1 (en) * 1990-06-25 1999-07-06 Qualcom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ignal waveforms in a cdm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DK0588932T3 (da) * 1991-06-11 2002-03-11 Qualcomm Inc Vokoder med variabel hastighed
US5190668A (en) * 1991-09-30 1993-03-02 Chuang Karl T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water
US5222061A (en) * 1991-10-31 1993-06-22 At&T Bell Laboratories Data services retransmission procedure
US5745532A (en) * 1992-03-12 1998-04-28 Ntp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of inform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H05292010A (ja) * 1992-04-10 1993-11-05 Fujitsu Ltd 無線チャネル割当て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8223217A (ja) 1995-02-08 1996-08-3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パケット多重方法
TW347616B (en) * 1995-03-31 1998-12-11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ast power contr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disclosed.
US5602831A (en) 1995-03-31 1997-02-11 Seik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Optimizing packet size to eliminate effects of reception nulls
US5901144A (en) * 1995-04-13 1999-05-04 Hitachi, Lt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5742592A (en) * 1995-09-01 1998-04-21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663957A (en) * 1995-07-12 1997-09-02 Ericsson Inc. Dual mode satellite/cellular terminal
US5752193A (en) * 1995-09-01 1998-05-1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828677A (en) 1996-03-20 1998-10-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hybrid ARQ coding schemes for slow fading channels in mobile radio systems
JPH1079701A (ja) * 1996-09-03 1998-03-24 Fujitsu Ltd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式
US5943606A (en) * 1996-09-30 1999-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 of frequency offset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933462A (en) * 1996-11-06 1999-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ft decision output decoder for decoding convolutionally encoded codewords
SE521599C2 (sv) * 1996-11-27 2003-11-18 Hitachi Ltd Sändeffektstyrmetod och apparat för mobilt kommunikationssystem
US6396867B1 (en) * 1997-04-25 2002-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 link power control
US6021124A (en) * 1997-08-19 2000-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ulti-channel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query (ARQ) method
US6208663B1 (en) 1997-08-29 2001-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ock ARQ with reselection of FEC coding and/or modulation
US6377809B1 (en) * 1997-09-16 2002-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574211B2 (en) * 1997-11-03 2003-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ate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US6545986B1 (en) * 1997-12-31 2003-04-08 Verizon Laboratories Inc. CDMA forward link power control
US6134261A (en) * 1998-03-05 2000-10-17 At&T Wireless Svcs. Inc FDD forward link beamforming method for a FDD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313914B1 (ko) * 1998-10-09 2001-12-20 서평원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패킷데이터전송속도제어방법
US6377813B1 (en) * 1998-12-03 2002-04-23 Nokia Corporation Forward link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for a third generation wideband CDMA system
US6393012B1 (en) * 1999-01-13 2002-05-21 Qualcomm Inc. 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I106493B (fi) * 1999-02-09 2001-02-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pakettimuotoisen datan luotettavaksi siirtämiseksi
US6317435B1 (en) * 1999-03-08 2001-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ximizing the use of available capacity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335933B1 (en) 1999-05-21 2002-01-01 Broadcom Homenetworking, Inc. Limite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for frame-base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6434367B1 (en) * 1999-06-11 2002-08-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Using decoupled power control sub-channel to control reverse-link channel power
KR100375145B1 (ko) * 1999-11-10 2003-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캐리어를 사용하는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의데이타 통신장치 및 방법
US6564042B1 (en) * 2000-03-03 2003-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Velocity-estimation-based gain tables
EP1505748B1 (en) * 2000-03-10 2007-0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cheduled packet data service channel
US6721567B1 (en) * 2000-03-30 2004-04-13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likely target cell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62457B1 (en) * 2000-06-21 2005-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using mobility profiles
US6859446B1 (en) * 2000-09-11 2005-02-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ing power-controlled and rate-controlled transmissions on a same frequency carrier
US20020097780A1 (en) * 2000-11-30 2002-07-25 Odenwalder Joseph P. Preamble generation
US6525688B2 (en) * 2000-12-04 2003-02-25 Enuvis, Inc. Location-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711208B2 (en) * 2000-12-04 2004-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imation of traffic-to-pilot ratios
US6657980B2 (en) * 2001-04-12 2003-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625172B2 (en) * 2001-04-26 2003-09-23 Joseph P. Odenwalder Rescheduling scheduled transmissions
US6757520B2 (en) * 2001-06-26 2004-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serving sector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383239B (en) * 2001-12-15 2004-03-17 Motorola Inc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DE60314588T2 (de) * 2002-02-07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Funk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transferratenentscheidungsverfahren
US7245598B2 (en) * 2002-02-21 2007-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US7170876B2 (en) * 2002-04-30 2007-01-30 Qualcomm, Inc. Outer-loop scheduling desig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mechanisms
EP1394977A1 (de) * 2002-08-27 2004-03-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Station zur Datenübertragung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S8831116B2 (en) * 2007-03-20 2014-09-0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hannel quality and precoding metric feedback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055577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elect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contention-based access in wireless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349826T1 (de) 2007-01-15
KR20080021837A (ko) 2008-03-07
IL155779A0 (en) 2003-12-23
DE60125603T2 (de) 2007-10-11
ATE453260T1 (de) 2010-01-15
EP1478115B1 (en) 2007-12-19
JP2004527144A (ja) 2004-09-02
EP1686717A1 (en) 2006-08-02
NO20032429D0 (no) 2003-05-28
KR20030055331A (ko) 2003-07-02
ATE327607T1 (de) 2006-06-15
WO2002045327A3 (en) 2003-07-24
US7860045B2 (en) 2010-12-28
DE60132027D1 (de) 2008-01-31
HK1069697A1 (en) 2005-05-27
KR100906584B1 (ko) 2009-07-09
US20020089947A1 (en) 2002-07-11
HK1072515A1 (en) 2005-08-26
EP1354441B1 (en) 2006-05-24
JP4709180B2 (ja) 2011-06-22
CN1729640A (zh) 2006-02-01
CN101309124B (zh) 2011-07-20
EP1463225A1 (en) 2004-09-29
JP4008812B2 (ja) 2007-11-14
ATE381821T1 (de) 2008-01-15
MXPA03004726A (es) 2004-05-04
EP1463225B1 (en) 2006-12-27
WO2002045327A2 (en) 2002-06-06
DE60132027T2 (de) 2008-12-04
DK1354441T3 (da) 2006-09-11
ES2267868T3 (es) 2007-03-16
EP1478115A1 (en) 2004-11-17
HK1084798A1 (en) 2006-08-04
BR0115761A (pt) 2005-05-24
EP1686717B1 (en) 2009-12-23
DE60119981D1 (de) 2006-06-29
CA2430487A1 (en) 2002-06-06
DE60119981T2 (de) 2007-01-18
US6999430B2 (en) 2006-02-14
CN100566225C (zh) 2009-12-02
NO20032429L (no) 2003-07-30
UA76730C2 (uk) 2006-09-15
RU2003119148A (ru) 2004-12-10
US20050190718A1 (en) 2005-09-01
KR100845455B1 (ko) 2008-07-10
AU2002216700A1 (en) 2002-06-11
EP1354441A2 (en) 2003-10-22
CN101309124A (zh) 2008-11-19
DE60140907D1 (de) 2010-02-04
HK1095001A1 (en) 2007-04-20
JP2007318764A (ja) 2007-12-06
DE60125603D1 (de) 200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1119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traffic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68074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e-based reception of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424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ssage segmen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0838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e-based reception of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39898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data transmission rat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JP5149902B2 (ja) カバレッジ拡張のための自律送信方法
US7903610B2 (en) Reverse link handoff mechanism with hybrid ARQ and cell site selection
RU2474063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RU2373649C2 (ru)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контроллер радиосети,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радиосвязи
JP2004527143A (ja) プリアンブルの生成
JP3968317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
KR100755269B1 (ko) 무선 링크 프로토콜을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재전송 타이머 구동 방법 및 장치
JP200301820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下りトラフィックチャネル送信遅延時間の改善方法ならびに基地局送信装置
AU200232317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