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46967B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Google Patent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46967B
TW546967B TW091108233A TW91108233A TW546967B TW 546967 B TW546967 B TW 546967B TW 091108233 A TW091108233 A TW 091108233A TW 91108233 A TW91108233 A TW 91108233A TW 546967 B TW546967 B TW 5469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s
station
antenna
individual
prim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8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tthew Peter John Baker
Timothy James Moulsley
Bernard Hunt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011012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0110125D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46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469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546967 A7 B7 五、發明説明( 技術笳 本發明關於一種無線電通信系、统,及進一步關於在此一 系、、’先中使用之初級及次級台,及一種操作此一系統之方 法。、在本發明詳細說明一種具有特定參考於全球行動通信 系統(UMTS)之系統時,瞭解揭示之裝置及方法係相同適 用於在其它行動無線電系統中。 f景技藝 在一無線電通信系統中,無線電信號通常從一發射器通 過複數路徑傳送到一接收器,各路徑涉及來自一或更多散 射之反射。來自路徑之接收信號可以建設性或破壞干預於 接收器(導致視位置而定之衰減)。而且,不同長度之路 徑’及因此用於從發射器傳送到接收器之一信號所佔用之 時間,可以產生内符號干擾。 可以藉由在接收器之並聯天線(接收差異)之使用緩和熟 知之上面藉由多路徑傳送產生之問題,其致能解決一些或 所有並聯路徑。用於實際差異,藉由個別天線接收之信號 具有一低阻礙交互作用係必要。通常這是藉由一波長之一 實質分數分離天線來確保,雖然也可以藉由使用在吾人之 國際專利申請案WO 01/71843(申請人參考編號PHGB 00003 3)中揭示之技術利用封閉空間天線。藉由確保實質 未交互作用信號之使用,破壞性干擾之機率將以任何最小 化之給定時間,在多於一天線產生。 藉由在發射器之並聯天線(傳送差異)之使用也可以完成 類似改進。可以推廣差異技術於在發射器及接收器二者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 546967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並聯天線之使用,已知如一多輸入多輸出(ΜΙΜΟ)系統’ 其可以在一側差異配置方式上進一步增加系統增益。如一 進一步發展,並聯天線之出現致能空間多重發訊,藉此一 用於傳送之資料位元流係分割成為複數次位元流,通過許 多不同路徑傳送各次位元流。在美國專利6,067,290中說明 此一系統之一實例,藉由P W Wolniansky等人在1998年9月 29日到10月2日,於義大利比薩,在1998 URSI關於信號、 系統及電子之國際座談會之公布文件之文件“ V-BLAST: 一種用於在大量分散無線頻道上實現非常高資料速率之結 構”中說明另一實例,已知如BLAST系統。 可由一 ΜΙΜΟ系統達成之功能增益可以一給定誤差速率 來增加全部資料速率,或減少用於一給定資料速率之誤差 速率,或二者之某些組合。可以控制一 ΜΙΜΟ系統來減少 用於一給定資料速率及誤差速率之全部傳送能量或功率。 一可以施加ΜΙΜΟ技術於其中之區域係一高速向下鏈接 封包存取(HSDPA)配置,目前係發展用於UMTS,及其可 以幫助封包資料到一行動台之傳送高達4 Mbps。在HSDP A 之一提出實施例中,從在一基地台(BS)之個別天線傳送分 離資料位元流,在原則上可以藉由具有至少如資料位元流 之相同數量之天線之一行動台(MS)接收及解碼資料位元 流。 使用一 ΜΙΜΟ系統以傳送封包資料之一問題係在通信系 統上不同無線電鏈接品質之干擾。例如,一些資料位元流 可能具有非常不良品質無線電鏈接,及如果包含所有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Μ0Χ 297公釐) 546967 A7 _— _B7 五、發明説明(3 ) 料’這將降低其它鏈接之功能及減少全部系統容量。 發明揭露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有增進性能之無線電通信 系統。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觀念,其提供一種無線電通信系 統’包含具有至少一天線之一初級台及至少二次級台,各 次級台具有至少一天線,其中初級台包含用於從初級台之 個別互相排他次組之天線,在初級台及第一及第二次級台 之間傳送個別通信頻道之裝置,其中第一及第二次級台係 在一者次組中之初級台天線之涵蓋區域中,其中僅藉由個 別次組之天線配置個別頻道,及其中第一及第二次級台, 各次級台包含用於從接收信號評估包含其之各通信頻道次 組之信號之裝置。 藉由利用在初級台上之不同天線傳送到不同次級台,可 以依據藉由一次級台從一些初級台之天線接收之信號係不 良品質之狀態改進系統容量。相較於已知波束形成或空間 分割多向近接(SDMA)技術,其使用在初級台之天線元件 之相位陣列來依據特定次級台之方向產生波束,本發明不 需要在次級台之間之角度分離接收來自不同初級台天線之 信號。 本發明致能一種無線電通信系統,其正常操作如一 ΜΙΜΟ系統,依據藉由使用不同基地台天線來定址不同次 級台,而非具有所有天線定址一次級台之明確狀態來改進 其之容量。在一 UMTS實施例中,使用頻道化碼、變頻 ___— —_二6- 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尽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發) 546967 A7 B7 五、發明説明( 碼、載波頻率及時脈槽隙可以完成從不同天線到不同次、級 台之同時傳送,藉此改進系統之全部光譜效能。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觀念,其提供一初級台具有至少二 用於在具有至少二次級台之一無線電通信系統中使用之天 線,其中係提供用於從初級台之個別互相排他次組之天線 之裝置,在初級台及第一及第二次級台之間傳送個別通信 頻道,其中第一及第二次級台係在二者次組中之初級台天 線之涵蓋區域中,及其中僅藉由個別次組之天線配置個別 頻道。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觀念,其提供一次級台具有至少一 用於在具有在一具有至少二天線之初級台,次級台及一另 外次級台之間之個別通信頻道之一無線電通信系統中使用 之天線,其中從初級台之個別互相排他次組之天線傳送通 信頻道,其中第一及第二次級台係在二者次組中之初級台 天線之涵蓋區域中,其中僅藉由個別次組之天線配置個別 頻道,及其中提供用於從接收信號評估包含次級台之個別 通信頻道之次組之信號之裝置。 次級台可以藉由處理來自初級台之其它次組之天線之信 號,代替用於其它次級台,如雜訊,評估相應於其之個別 通信頻道之信號。然而,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次級台包含 用於分解包含從不包含在初級台之次組之天線中之初級台 天線傳送之信號,來分離次級台之個別頻道之信號之裝 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觀念,其提供一種操作一無線電通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967 A7 B7 _____ 五、發明説明(5 ) 信系統之方法,包含具有至少二夭線之一初級台及至少二 具有之次級台,各次級台至少具有一天線,該方法包含初 級台從其之個別互相排他次組之天線,在初級台及第一及 第二次級台之間傳送個別通信頻道,第一及第二次級台二 者係在二者次組中之初級台天線之涵蓋區域中,及僅藉由 個別次組之天線配置個別頻道,方法進一步包含各次級台 從接收信號評估包含其之個別通信頻道之次組之信號。 圖式簡單說明 現在將藉由實例並參考附圖以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其 中·· 圖1係一 ΜΙΜΟ無線電系統實施例之方塊圖; 圖2係用於其在傳送之前加權次位元流信號之一 ΜΙΜΟ無 線電系統之一基地台實施例之方塊圖; 圖3係一圖表,揭示當改變傳送天線之相關增益時,在 二台且各台具有二天線之間之頻道容量變化; 圖4係依本發明達成之一無線電系統實施例之方塊圖, 其中不同次位元流係定向於不同終端機;及 圖5說明依本發明達成之一無線電通信系統之操作流程 圖。 在圖式中,已經使用相同參考編號以指示相對應元件。 貫施本發明之模式 圖1揭示用於從一初級台1〇〇傳送向下鏈接封包資料到一 /人級台110之一 ΜΙΜΟ無線電系統實施例之方塊圖。初級台 100包含一資料源1〇2,其提供一用於到次級台u〇之傳送 本紙張义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Μ規格公I) 8 ---- 546967
之資料位元流。藉由一串聯對並聯轉換器(S/P)丨04分割本 位元流’來產生其係提供到一發射器(Τχ) 1 〇6之複數資料 次位元流。發射器丨06配置用於傳送到並聯天線丨〇8(在圖1 中標示為1、2、3及4)之資料次位元流,用於從基地台 (BS)100到一行動台(ms)11〇之傳送。假設天線1〇8實質係 全方向(或設計於在一扇形單元上给定涵蓋範圍)。 適當之編碼,通常包含前向誤差修正(FEC),可以藉由 BS 100在串聯對並聯轉換之前施加。這係已知如垂直編 碼,及具有通過所有次位元流施加編碼之優點。然而,問 題可以產生於摘取次位元流方面,因為需要聯合編碼及難 以個別摘1取各次位元流。如一可以分離編碼各次位元流之 另外技術,已知如可以簡化接收器操作之水平編碼之一技 術。討論這些技藝用於在藉由X Li等人在2000年11月27日 到12月1日,於舊金山,在IEee Globecom 2000討論會之 會議記錄之文件“關於blast之性能之重複偵測及解碼之 效能”文件中之實例。 如果使用施加FEC之垂直編碼,必須具有足夠誤差修正 能力來處理全部ΜΙΜΟ頻道,其包含複數路徑。將瞭解在 BS 100及MS 110之間之該組之路徑,通常將包含直接路徑 及間接路徑,稍後藉由一或更多散射器反射信號。 MS 110包含複數天線118(在圖1中標示為A、B、C及 D)。藉由天線π 8接收之信號係提供於一接收器 (RX) U 6,其從接收信號摘取複數傳送之資料次位元流。 然後,藉由一並聯對串聯轉換器(P/S) 114重新組合資料次 . -9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967 A7 B7 五、發明説明(7 ) 位元流,及提供於一資料輸出區塊1 12。雖然揭示BS 100 及MS 110二者如具有相同數量之天線,實際上這係不需 要,及根據空間及容量限制最佳化天線之數量。 在一 BS 100之最簡單實施中,各資料次位元流係映像於 一分離天線108。此一實施方式係適用於空間無關無線電 頻道。在普通狀態中,在圖2中說明一適用之BS 100,在 施加一合成加權202(用於各資料次位元之每一天線1〇8具 有一加權數值)後’可以傳送各資料次位元流到各天線 108。江方法可以使用於映像各資料次位元到一不同天線 波束。可以依據預先決定之方向,或可以動態決定之方向 瞄準天線波束,來取得改變無線電狀態之優點。在吾人共 同申請且未公告之英國專利申請案01023 16.7(申請人參考 編號PHGB 010012)中,揭示一具有動態改變波束方向之 ΜΙΜΟ系統之實例。一重要之特殊狀態係各資料位元流係 映像於一次組之天線(即一些加權為零)。 為了簡化,下面實施例使用一對一映像於資料次位元流 及天線108之間之最簡單狀態,但是應該瞭解本發明並不 限於此狀態。 已經揭示藉由一 ΜΙΜΟ配置方式允許之容量改進,即使 在一開放迴路配置方式中可以在一高斯頻遒中完成,其中 發射器(BS 100)不具有向下鏈接頻道特性之瞭解。雖然, 如果在來自各發射器天線1〇8(在接收差異結合在MS 11〇之 後)之接收信號對干擾及雜訊比率(SINRs)之間之差異係大 而減少改進,在一開放迴路配置方式中之一瑞利衰減頻道 ---- - - 10- 本紙張(度適财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孽i---
中也可以完成一些容量改進。 一封閉迴路配置可以提供額外幫助。可以加權來自不同 BS天線108之傳送之振幅,以便發射器功率係直接到其在 MS 110具有最佳SINR之天線1〇8。在一空間一時間編碼 ΜΙΜΟ系統中係使用BS天線108時,具有從各天線傳送之不 同資料’然後可以如同功率調整來自各天線之資料速率, 如揭示用於在吾人共同申請且未公告之國際專利中請案 PCT/EP 01/13 690(申請人參考編號pHGB 000168)中之實 例。在下面討論中,限制來自所有天線之全部包含傳送功 率。 在一些,狀態中,尤其在來自不同傳送天線之頻道增益中 之差異係非常大(例如在一或更多天線係在一深度衰減中 時),可以藉由一起切斷一或更多BS天線108(即減少功率 或資料速率到零)完成最佳無線電鏈接容量。此一封閉迴 路天線選擇差異傳送之策略也具有其它優點,例如減少在 MS 110需要之天線之數量。 圖3係揭示如用於第二發射器天線1〇8之頻道增益G2之一 函數,對於用於第一發射器天線之頻道增益G!之一給定數 值,在可用容量C之間之一基本比較之一圖。該圖揭示用 於在BS 100之二發射器天線1〇8及在MS 110之二接收器天 線11 8之狀態,使用一開放迴路空間一時間編碼ΜΙΜΟ系統 302,及一封閉迴路發射器天線選擇配置304可以完成容 量。注意在MS 110已經實施接收差異結合之後,計算具有 天線選擇配置之頻道增益。 _________ -11-__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967
假設依據圖3之引導,全部可用傳送功率係一常數, Pu °因此’在Gp G!時,在開放迴路ΜΙΜΟ狀態中,從各 BS天線108傳送ptx/2,但是在天線選擇狀態中,從一天線 傳运Ptx ’及沒有來自其它天線之功率。注意在天線選擇狀 態中’在,發射器天線108之選擇係隨意,及在 本狀態中因為ΜΙΜΟ增益,容量Cl係較大於^。然而,在 G2=0時,在開放迴路MIM〇狀態中,大量減少容量到如從 一不使用天線108傳送之發射器功率之一半之C3 ,藉此在 封閉迴路天線選擇狀態中容量保持常數。 因此,從圖3觀察到在標示為“x”之部分中,其係有助 於使用封.閉迴路天線選擇而非一開放迴路Μίμο配置。 在習知ΜΙΜΟ系統中,到在一單元中之一Ms 11〇之向下 鏈接信號係藉由頻率(劃頻多向近接,FDma),及/或時脈 槽隙(劃時多向近接,TDMA),及/或碼(劃碼多向近接, CDMA)以區別用於其它MSs 110之基地台,藉此定義用於 該MS 110之頻道。對於一給定MS,所有可用83傳送天線 108係使用在用於該MS 110之頻道上。然而,在上面說明 之狀態中,最理想傳送配置為傳送天線選擇中之一者,如 某些天線無助於在某些頻道上之傳送,則系統之容量為次 理想。 因此,在根據本發明達成之一系統中,也可以藉由傳送 該頻道之次組之BS天線108依據全部或依據部分定義用於 一特定MS 110之一頻道,次組之BS天線1〇8可以包含一或 更多天線。可以稱此一配置為“劃天線多向近接,,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Λ4規格(21〇x 297公釐)
裝 訂
k 546967 A7 B7 五、發明説明(1() (ADMA)。 在圖4中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簡單實例,其包含 具有二天線 1〇8 之一 BS ι〇〇 及二 mss li〇a、ll〇b,各 MS 包 含二天線118。BS 100包含二資料源1〇2(£)1及〇2),各資料 源提供試圖用於一不同Ms u〇之一資料次位元流到一發射 器(TX) 106。一利用本發明之實際系統係可能包含較大數 量之MSs及較大數量之天線。 現在參考圖5所示之流程圖以說明此一系統之初始操 作。在步驟502,操作開始,利用bs 100傳送到具有用於 傳送之資料之第一 MS 110a。然後在步驟504,BS 100從其 之各天線108傳送信號來致能MS 110a說明無線電頻道之特 性。這種信號例如可以包含從各BS天線108傳送之已知引 導資訊之直角排序。在步驟5〇6,MS 110a測量個別接收信 號之SINR(在差異包含從各天線us接收之信號之後)。在 本實例中,MS 110a藉此決定從BS 100之天線1接收之信號 之SINR係較大於從BS之天線2接收之信號之SINR。 在已經完成測量後,在步驟508,MS 110a傳送一傳送訊 息到BS 100來指示天線1給定最佳SINR。本訊息可以取得 一些表格,例如: •最佳及/或最差BS天線108之特性; •用於最佳及/或最差BS天線108之完整SINR測量·,及 • 用於各BS天線108之完整SINR測量。 由於本傳送訊息,BS決定應該僅從天線1傳送指定用於 第一 MS 110a之資料。因此,BS 100之天線2可以指定用於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線 546967 A7 B7 五、發明説明(u 一不同MS之資料,使用如由用於第一 MS 110a之天線1使 用之相同頻率、時脈槽隙及頻道化碼。因此,在步驟 5 1 〇 ’使用如上面說明之通信協定,用於天線2給定最佳 SINR來識別一第二Ms U〇b。然後在步驟512,從天線1傳 送信號到第一 MS 110a,及從天線2傳送信號到第二MS 11 〇b。藉由在圖4中之實線箭頭指示這些傳送路徑,虛線 箭頭指示試圖用於一 MS 110a、110b可以到達其它MS之信 號’因為二者行動係在二者天線1〇8之涵蓋區域中。 如果各MS ll〇a、110b具有至少如同BS 100—樣多之天 線’及無線電頻道包含足夠散射器來產生實質係不同於各 BS傳送天線108及一特定ms 110之各接收天線11 8之間之頻 道之傳送函數,然後各MS可以沒有來自其它BS之信號產 生不當干擾,解碼來自其之相應BS天線108之信號。 例如,在剛才說明之狀態中,由第一 MS 110a之二天線 108接收之信號係藉由下面給定: Μ •六12为22人’27 其中η係在ithMS天線118接收之信號,q係藉由ithBS天線 108傳送之信號,係從ithBS天線108到』11^3天線118之合 成頻道傳送特性。 11相應於從Bs天線1傳送之信號,其係想要用於第一 MS 1 l〇a之信號。因此,可以在一頻道摘取(CX)區塊414中摘 取本信號,如: _·__-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6967 A7 B7 五、發明説明( 12 h22r{ ^h2{r2 hnhn 哪上所述,使用已知引導資訊決定頻道傳送係數^。將 根據頻道之連續時脈更新具有需要傳送之引導資訊之頻率 及頻道傳送係數。應該利用用於依據出現之雜訊取得之頻 道傳送係數之一足夠精確評估之足夠能量,傳送已知引導 資訊。可以藉由一較長引導資訊排序,或藉由增加引導資 訊之傳送功率來增加已知引導資訊之能量。關於頻道傳送 係數之各評估之已知引導資訊之各排序之長度,應該以明 顯少於頻.道之連續時脈為基礎。其它已和技術,也可以藉 由MS 110使用例如共同偵測及干擾消除,來從bs天線1 〇8 接收之信號摘取想要之信號。 實際上,接收信號Γι&γ2將也包含雜訊項。然後,可以 通過一些已知方法回復傳送信號,例如最小裝置直角誤差 (MMSE)或最大仿真排序評估(MLSE),如例如在1999年中 藉由John Wiley及Sons公布,藉由S R Saunders之“用於無 線通信系統之天線及傳播”之16章中說明。可以使用 MMSE如MLSE程序之部分,或可以根據其之特有程序使 用。在稍後狀態中,對於傳送位元之可能排序假設沒有更 重要之瞭解。 在一特定系統中,具有大量之MSs 110,不可以想要使 用ADMA如配置試圖用於不同MSs之頻道之唯一裝置’如 這將需要每一 MS 110具有至少如在一單元中MSs之全部數 -15 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訂 線 546967 A7 B7 五、發明説明( 量一樣多之天線1 1 8。因此,一典型配置將使用ADMA如結 合另外多向近接配置例如CDMA、FDMA或TDMA,最佳化 無線電資源之使用之一额外裝置。然後,ADMA可以在一 給定碼/頻率/時脈槽隙上使用於配置頻道到η不同MSs,η 係等於在任何使用碼、頻率及時脈槽隙之組合之MSs之上 天線之最小數量。例如,各MS具有二天線之一對MSs可以 使用ADMA來共享藉由一特定頻率及/或時脈槽隙及/或碼 定義之一向下鏈接頻道。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一MS 110可以不需要如上面 建議一樣多之天線。在一對MSs之實例中,如果來自一 BS 天線108之信號係如此微弱,可以視為雜訊,則僅需要一 天線Π 8。然而,這需要特定頻道狀態及如此不可以一直 信賴。吾人共同申請且未公告之英國專利申請案 〇1 1593 7.5(申請人參考編號PHGB 0101 〇〇)揭示一種ΜΙΜΟ 系統’其中一 MS丨1〇可以具有較少於定向於該Ms之次位 元泥之數量之天線。此一系統利用取樣技術產生足夠實質 不交互作用之接收信號取樣以致能摘取之次位元流。本系 統之一特定適當實施例利用劃碼技術傳送信號,及在Ms 110中之一傾角接收器決定接收信號取樣。這種技術也可 以施加於本發明,藉此減輕關於MS天線π 8數量之..需求。 一根據本發明完成之系統藉由依據一最佳方式使用所有 可用BS天線1〇8,在一習知系統上提供增加之向下鏈接容 量。在一實際系統中,用於一些MSs之各MS之最佳BS天線 108有時係一致係明顯適當。在本情形中,可以採用一 -16 - 546967 A7 B7 五、發明説明(14 ) MMSE方法通過MS空間來依據用於如一整體之系統,其係 最佳之一方式配置天線108於MSs 110。 本發明之實施例可以利用具有一雙極性化能力之一單一 天線結構,可以使用其以便功能性等於二天線。其它結 構,例如印刷電路板金屬處理,可以使用來提供等於一夭 線之功能性。 在一根據本發明達成之系統中也可以使用用於到個別 MSs 110之傳送之ΜΙΜΟ技術,如其係仍然允許配置一全部 數量之BS天線之次組之複數BS天線108於一特定MS 110。 另外,用於至少一到複數MSs 110中之各MS之資料頻道之 ADMA之使用,不阻礙藉由其它多向近接技術之裝置,例 如劃碼或劃頻,一或更多到一或更多相同MSs 110之資料 頻道之同時傳送。 在上面說明中,項目“基地台”或“初級台”涉及實際 上可以配置於固定基礎建設之多重部分之間之一整體。在 一UMTS系統中,例如在一 “節點B”中係實施一BS 100之 功能,其係直接界面於一 MS 110之固定基礎建設之部分, 及在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中之一較高階段。以及從一 BS 100到複數MSs 110之資料傳送中之使用,也可以在反 向方向.(例如在UMTS軟交遞時)中使用上述技術。在本情 形中,將依據上面說明,利用BS 100配合一次級台之路徑 及MS 110配合一初級台之路徑,反向BS 100及MS 110之路 徑。 從審讀本揭露内容,習於此技者將瞭解其它修改型式, 一 —___-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裝 訂
546967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 這些修改可以關於在設計、製造及無線電通信系統及其中 元件部分之使用中其它已知特性,及可以替代使用或附加 到文内已說明之特性。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546967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無線電通信系統,包含具有至少二天線之一初級 台’及各台包含至少一天線之至少二次級台,其中該初 級台包含以用於從該初級台之個別互相排他次組之天線 之裝置,在該初級台及第一及第二次級台之間傳送個別 通信頻道’其中該第一及第二次級台係在二者次組中之 該初級台天線之涵蓋區域中,其中個別通信頻道係僅藉 由該個別次組之天線配置,及其中該第一及第二次級台 各包含以用於從接收信號評估之裝置,該次組信號包含 其個別通信頻道。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電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 該次組之初級台之天線其中一者包含至少二天線,及多 向輸入多向輸出技術係使用從該次組到其個別次級台之 傳送中。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無線電通信系統,其特徵在 於該系統包含在該初級台及該次級台中之一次級台之間 之一另外通信頻道,該頻道不僅藉由傳送該頻道之一次 組天線區別。 4· 一種具有至少二天線之初級台,其用於一具有至少二次 級台之無線電通信系統中,其中提供裝置以用於從該初 級台之個別互相排他次組之天線,在該初級台及第一及 第二次級台之間傳送個別通信頻道,其中該第一及第二 次級台係在二者次組中之該初級台天線之涵蓋區域中’ 及其中該個別頻道係僅藉由該個別次組之天線區別。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初級台,其特徵在於提供裝置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A4規格x 297公釐) 546967
    π、申請專利範圍 Α8 Β8 C8 D8 以用於從包含於該次組中之天線之各天線傳送已知信 號,藉此致能一次級台來說明在該初級台天線及該次級 台天線之間之該無線電頻道。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初級台’其特徵在於提供裝 置以用於接收來自該次級台之信號’提供該接收信號之 品質資訊,及用於利用該資訊來決定那個天線配置於各 次組。 7· —種具有至少一天線之次級台,用於一具有至少二天線 之一初級台、該次級台及一另外次級台之間之個別通信 頻道之無線電通信系統中,其中該通信頻道係從該初級 台之個別互相排他次組之天線傳送,其中該次級台及該 另外次級台係在二者次組中之該初級台天線之涵蓋區域 中,其中該個別頻道係僅藉由該個別次組之天線區別, 其中提供裝置以用於從接收信號評估包含該次級台之個 別通信頻道之該次組之信號。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次級台,其特徵在於該評估裝 置包含裝置以用於從不包含於該初級台之個別次組之天 線中之初級台天線傳送之信號,分別分解包含該次級台 之個別通信頻道之該信號。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次級台,其特徵在於包含至 少如包含於該個別互相排他次組中之初級台天線之全部 數量之天線,其傳送頻道不具有除了該個別次組之天線 之區別特性。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次級台,其特徵在於提供裝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 BCD 546967 々、申請專利範圍 置以用於藉由該初級台傳送之信號說明至少一無線電頻 道,及用於傳送該說明之結果到該初級台。 11.一種操作一無線電通信系統之方法,包含具有至少二天 線之一初級台,及各台包含至少一天線之至少二次級 台,該方法包含該初級台從該初級台之個別互相排他次 組之天線,在該初級台及第一及第二次級台之間傳送個 別通信頻道,該第一及第二次級台二者係在二者次組中 之該初級台天線之涵蓋區域中,及該個別頻道係僅藉由 該個別次組之天線配置,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各次級台從 該接收信號評估包含該次級台之個別通信頻道之該次組 之信號。 -2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91108233A 2001-04-25 2002-04-22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W54696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0110125.2A GB0110125D0 (en) 2001-04-25 2001-04-25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GBGB0122745.3A GB0122745D0 (en) 2001-04-25 2001-09-21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6967B true TW546967B (en) 2003-08-11

Family

ID=26246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8233A TW546967B (en) 2001-04-25 2002-04-22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20173302A1 (zh)
EP (1) EP1386421B1 (zh)
JP (1) JP4369128B2 (zh)
CN (1) CN1462516B (zh)
AT (1) ATE387759T1 (zh)
TW (1) TW546967B (zh)
WO (1) WO20020871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2835B2 (ja) * 2001-12-28 2008-02-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地点中継を行う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無線装置
US7483675B2 (en) * 2004-10-06 2009-01-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eight determination in a 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 system for WCDMA/HSDPA
US20050009476A1 (en) * 2003-07-07 2005-01-13 Shiquan Wu Virtual MIMO transmitters, receivers, systems and methods
US7616698B2 (en) 2003-11-04 2009-11-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JP3923050B2 (ja) * 2004-01-30 2007-05-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受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SE0400370D0 (sv) * 2004-02-13 2004-02-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daptive MIMO architecture
CN102263581B (zh) * 2004-05-04 2014-09-17 索尼公司 用于生成在mimo时隙中传输的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8098683B2 (en) * 2004-10-06 2012-01-1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single weight (SW) single channel (SC) MIMO system with no insertion loss
GB0423567D0 (en) * 2004-10-23 2004-11-24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imo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mimo system
KR100909539B1 (ko) * 2004-11-09 2009-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다양한 다중안테나 기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60159052A1 (en) * 2004-11-11 2006-07-20 Shouichi Koga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KR100679028B1 (ko) * 2005-01-31 2007-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통신 장치 및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통신 장치의 채널 스캐닝 방법
US20060234777A1 (en) * 2005-04-18 2006-10-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multi-sector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JP4768368B2 (ja) * 2005-09-09 2011-09-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機および受信機
US8068872B2 (en) 2005-10-06 2011-1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support for antenna selection using subset lists and subset masks
US7480502B2 (en) 2005-11-15 2009-01-20 Clearone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reflective interference immunity
US7333068B2 (en) * 2005-11-15 2008-02-19 Clearone Communications, Inc. Planar anti-reflective interference antennas with extra-planar element extensions
US7446714B2 (en) * 2005-11-15 2008-11-04 Clearone Communications, Inc. Anti-reflective interference antennas with radially-oriented elements
WO2007108885A2 (en) 2006-02-28 2007-09-27 Rotani,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verlapping mimo antenna physical sectors
US20080056171A1 (en) * 2006-08-21 2008-03-06 Khayrallah Ali S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ellular data transmission
WO2008023324A1 (en) * 2006-08-22 2008-02-2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0975705B1 (ko) * 2006-09-27 2010-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154174B1 (en) * 2007-02-02 2015-10-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osed-loop and open-lo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577303B2 (en) * 2007-02-05 2013-1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ound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752327B1 (ko) * 2009-04-30 2017-07-11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엔.브이.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하기 위한 방법
JP5593693B2 (ja) * 2009-12-28 2014-09-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259639B2 (ja) * 2010-03-12 2013-08-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基地局装置
WO2011154053A1 (en) 2010-06-11 2011-1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nod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witchable antenna functions
JP5962650B2 (ja) 2011-03-31 2016-08-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12019533A (ja) * 2011-08-23 2012-01-26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信号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3109A (en) * 1989-02-06 1993-03-09 Pactel Corporation Zoned microcell with sector scanning for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US6151310A (en) * 1994-03-24 2000-11-21 Ericsson Inc. Dividable transmit antenna array for a cellular base st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6697633B1 (en) * 1995-06-02 2004-02-24 Northrop Grummar Corporation Method permitting increased frequency re-us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by recovery of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cochannel signals
JP3720141B2 (ja) * 1996-10-01 2005-11-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6301238B1 (en) * 1997-01-28 2001-10-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rectional-beam generative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6178196B1 (en) * 1997-10-06 2001-01-23 At&T Corp. Combin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maximum likelihood decoding of space-time block codes
US6438389B1 (en) * 1998-07-24 2002-08-20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daptive beam selection
US6327310B1 (en) * 1998-08-14 2001-12-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antenna arrays, having improved resistance to fading
JP4181259B2 (ja) * 1998-12-14 2008-11-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SE515092C2 (sv) * 1999-03-15 2001-06-11 Allgon Ab Antennanordning för dubbla band
US6067290A (en) * 1999-07-30 2000-05-23 Gigabit Wireless, Inc.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6611695B1 (en) * 1999-12-20 2003-08-2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frequency channels to a beam in a multi-beam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751480B2 (en) * 2000-12-01 2004-06-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conveying information to multiple mobile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6801790B2 (en) * 2001-01-17 2004-10-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tructure for multiple antenna configur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86421B1 (en) 2008-02-27
US20020173302A1 (en) 2002-11-21
EP1386421A1 (en) 2004-02-04
JP2004531945A (ja) 2004-10-14
JP4369128B2 (ja) 2009-11-18
WO2002087107A1 (en) 2002-10-31
ATE387759T1 (de) 2008-03-15
CN1462516A (zh) 2003-12-17
CN1462516B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46967B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0997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EP347949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beamforming diversity
US10645709B2 (en)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IMO system
DK1550253T3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201931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20039884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1378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using pre-coding with multiple codebooks
US200602511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te compatible dirty paper coding
WO2008033086A2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tention-based multi-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750481A (zh) 一种电力通信网络切片资源复用和功率分配方法
Paulraj MULTIUSER DIVERSITY FOR MIMO WIRELESS SYSTEMS WITH LINEAR RECEIV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