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27493B - Optical add drop multiplexer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add drop multiplex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27493B
TW527493B TW090124125A TW90124125A TW527493B TW 527493 B TW527493 B TW 527493B TW 090124125 A TW090124125 A TW 090124125A TW 90124125 A TW90124125 A TW 90124125A TW 527493 B TW527493 B TW 5274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reflector
signal
operabl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24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laude E Tew
Original Assignee
Texas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xas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Texas Instrument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27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274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5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switching means
    • G02B6/351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switching means involving stationary waveguides with moving interposed optical elements
    • G02B6/3512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switching means involving stationary waveguides with moving interposed optical elements the optical element being reflective, e.g.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02B6/12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 G02B6/12007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forming wavelength selective elements, e.g. multiplexer, demultiplexer
    • G02B6/12009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forming wavelength selective elements, e.g. multiplexer, demultiplexer comprising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 [AWG] devices, i.e. with a phased array of waveguides
    • G02B6/12019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forming wavelength selective elements, e.g. multiplexer, demultiplexer comprising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 [AWG] devices, i.e. with a phased array of wavegu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to or from the AWG devices, e.g. integration or coupling with lasers or photodi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5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switching means
    • G02B6/354Switching arrangements, i.e. number of input/output ports and interconnection types
    • G02B6/35442D constellations, i.e. with switching elements and switched beams located in a plane
    • G02B6/3546NxM switch, i.e. a regular array of switches elements of matrix type constel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7 年丨月 五、發明説明(彳) 本文中以提及方式併入下列專利及/或一般常讓渡之專 利申請案號 : 專利申請案號 申請曰期 核發曰期 發明名稱 5,061,049 1990年9月13日 1991年10月29曰 空間中之光調變器及其方法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and Method) 5,583,688 1993年12月21日 1996年12月10日 多階數位微型鏡面裝置 (Multi-Level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60/223,366 2000年8月7曰 二度空間發光光柵(Two Dimensional Blazed Grating) TI-29776 同此 微型鏡面光學交換器 (Micromirror Optical Switch) TI-29778 同此 微型鏡面光學交換器 (Micromirror Optical Switch) 發明領域 本發明與光學通訊系統之領域有關,特別是關於光纖通 訊,尤其是關於利用密集波長分頻多工之分散式光學通訊 系統。 發明背景 光纖網路係利用經調變之光線以利兩點之間進行清晰、 快速的通訊。光纖通訊系統所能提供之頻寬及效率眾所皆 知。單一光纖即可搭載大量訊息穿越極遠距離。實際的通 訊系統採用了大量光纖構成網路形成一通訊網,以在網路 中任意二點之間至少提供一個通路。架構網路以連接任意 二點需要大量的交換器。 一種耦合光纖的方法,是將輸入光纖搭載的光學訊號轉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ηη 五、發明説明( 日修正 A7 B7
2 ) 變成電氣訊號,並利用此電氣訊號以 著第-條氺總庙、、, 凋欠出另一光束,沿 遠較單純地 將雜訊帶入所傳送的光學訊號中士:為忮,並會 接與另-光纖韓合,而不致產 自—先纖的光束直 ^ m廿& 叫双座生明頟損失的純粹光學交 換,Q其更快速、更有效率,故較符合需求。 已發展出數種光學交換哭並由 、……认 中有些是利用機械構件, 二貝貝1接幸則入及輸出的光纖。這些機械交換器—般都很 悛、體積大且非常昂貴。現在所需要的,是一種經改氣的 光學交換器,架構非常快速且不f將光束轉變成電。 發明概要 目標和優點很明顯,且部份將於本申請書中敘述,本發 明提供一種架設全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的方法和系統: 以達成這些目標。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提供一光學交換 器,其架構極適於作為一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該光學 裝置包括:可運作以提供一第一輸入光學訊號之一第一輸 入;可運作以提供一第二輸入光學訊號之一第二輸入;可 運作以傳送第一或第二訊號之一第一輸出;可運作以傳送 第一訊號之一第二輸出;一後向反射器;以及一第一、第 二、第三和第四反射器。該第一反射器係於一第一種狀況 時,可運作以將來自第一輸入之第一輸入光學訊號引導至 後向反射器上之一第一點。該第一反射器於一第二種狀況 時,可運作以將第一輸入光學訊號引導至後向反射器上之 一第二點。該第二反射器可運作以將來自後向反射器第二 點的第一輸入光學訊號引導至第二輸出。該第三反射器可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線 527493 丫2_年广月/?曰修正/吏责会; 五、發明説明(3~)~~~" ^^ 運作以將來自第二輸入之第二輸入光學訊號引導至後向及 射器上之一第三點。該第四反射器係於一第一種狀況時, 可運作以將來自後向反射器上之第一點的第一光學輪入訊 號引導至第一輸出。該第四反射器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可 運作以將來自後向反射器上之第三點的第二輸入光學訊號 引導至第一輸出。 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提供一光學交換器,極適於作 為一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該光學交換器包括:可運作 以提供一第一輸入光學訊號之一第一輸入;可運作以提供 一第二輸入光學訊號之一第二輸入;可運作以傳送第_或 第二訊號之一第一輸出;可運作以傳送第一訊號之一第二 輸出;一後向反射器;可運作以接收第一輸入光學訊號並 至少將此第一輸入光學訊號分離為兩個第一輸入訊號組件 的一訊號分離器,以及一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反射 器。該第一反射器係於一第一種狀況時,可運作以將來自 第一輸入的至少第一輸入訊號組件之一引導至後向反射器 之一第一區域。該第一反射器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可運作 以將來自第一輸入的至少第一輸入訊號組件之一引導至後 向反射器之一第二區域。該第二反射器可運作以將來自後 向反射器之第二區域的第一輸入訊號組件之一引導至第二 輸出。該第三反射器可運作以將來自第二輸入之第二輸入 光學訊號的至少一組件引導至後向反射器之一第三區域。 該第四反射器於一第一種狀況時,可運作以將來自後向反 射器之第一區域的至少第一輸入訊號組件之一引導至第一 -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527493 ?乙年/月修正/更士7窗系 五、發明説明(4 ) 輸出。該第四反射器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可運作以將來自 後向反射器上之第三區域的第二輸入光學訊號引導至第一 輸出。 本發明之又一具體實施例提供一光學交換器,極適於作 為一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該光學交換器包括:可運作 以才疋供一第一輸入光學訊號之一第一輸入;ϋ ^ . 干則八,Γ運作以提供 一第一輸入光學訊號之一第二輸入;可運作以傳送第 戈 第二訊號之一第一輸出;可運作以傳送第一訊號之一第一 輸出;一第一反射器;一第二反射器;一第三反射器^一 弟四反射态。該第一反射态係於一第一種狀況時,可運作 以將來自第一輸入之第一輸入光學訊號引導至第四反射 器。該第一反射器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可運作以將第一輸 入光學訊號引導至第二反射器。該第二反射器可運作以將 來自第一反射器的第一輸入光學訊號引導至第二輸出。該 第三反射器可運作以將來自第二輸入的第二輸入光學訊號 引導至第四反射器。該第四反射器係於一第一種狀況時, 可運作以將來自第一反射器之第一光學輸入訊號引導至第 一輸出。該第四反射器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可運作以將來 自第三反射器之第二輸入光學訊號引導至第一輸出。 本發明之又一具體實施例提供另一光學交換器,極適於 作為一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該光學交換器包括:可運 作以提供一第一輸入光學訊號之一第一輸入;可運作以才疋 供一第二輸入光學訊號之一第二輸入;可運作以傳送第一 或第二訊號之一第一輸出;可運作以傳送第一訊號之一第 -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線 527493 年/月/”日修正/扭增^ A7 ^___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5 ) 二輸出’可運作以接收第一輸入光學訊號並至少將此第一 輸入光學訊號分離為兩個第一輸入訊號組件的一訊號分離 器;以及一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反射器。該第一反射 器係於一第一種狀況時,可運作以將來自第一輸入之至少 第一輸入訊號組件之一引導至第二反射器。該第一反射器 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可運作以將來自第一輸入之至少第一 輸入訊號組件之一引導至第四反射器。該第二反射器可運 作以將來自第一反射器的至少第一輸入訊號組件之一引導 至第一輸出。该第三反射器可運作以將來自第二輸入之第 二輸入光學訊號的至少一組件引導至第四反射器。該第四 反射器於一第一種狀況時,可運作以將來自第一反射器之 至少第一輸入訊號組件之一引導至第一輸出。該第四反射 器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可運作以將來自第三反射器之第二 輸入光學訊號引導至第一輸出。 上述光學父換器提供了一低成本、可靠且具光學效率之 交換為,不需將輸入訊號自光學領域轉變至電氣領域。因 此,輸入交換器的光學訊號可直接作為交換器的輸出,而 免除了不必要的訊號遲延或變異。 圖式簡單說明 為了更瞭解本發明及其優點,下文中的說明書將配合以 下的附圖進行說明,其中: 圖1顯示應用於光學交換器中之典型先前技藝的光學-電 氣-光學轉變之示意圖。 ^ 圖2顯示本發明之全光學交換方法的示意圖。 -9-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月/^曰修正/處正/^
發明説明 “圖3顯示於根據本發明之光學交換器中使用的一典型之 微型鏡面裝置之一部份的透視圖。 圖4顯不本發明中可運作以交換單一光學訊號之光學附 加/分接多工器的側視圖。 、圖5為圖4中之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的側視圖,顯示一 訊號通過該多工器。 η圖6為圖4中之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〇adm的侧視圖, 頌不用來附加及分接訊號的另一交換器位置。 圖7為圖4之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的側視圖,顯示與光 纖支架分離的一光學後向反射器。 圖8為圖4中之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的側視圖,顯示使 用一小型鏡面陣列以取代圖4中之各大型鏡面。 圖9為一金集波長分頻多工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之示音 圖。 , 圖10為圖9之密集波長分頻多工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中 所使用的一光束分離裝置之側視圖。 圖1 1為圖9之密集波長分頻多工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中 所使用的一光束分離裝置之侧視圖。 圖1 2為圖9之密集波長分頻多工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中 所使用的一光束分離裝置之側視圖。 圖13為一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的示意圖,其具有_不 需後向反射器之替代配置方式。 圖14為圖13中之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的示意圖,顯示 訊號通過時各鏡面之方向。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η
線 527493 年/月"日修正/务巫/補充 五、發明説明( 較佳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 頃發展出-種光學交換器架構,其允許各種訊號自_光 學訊號通路分接及附加該通路,而不f將該訊號流自光學 訊號轉變為電氣訊^。該新型架構係利用微型鏡面,以有 效地在輸入與輸出訊號流間交換訊號。 圖1顯示應用於光學交換器中之典型先前技藝的光學_ 電氣-光學轉變之7F意圖。先前技藝之交換器自一第一傳 送通路(通常為一光纖104)接受一光學訊號102。一接收 备1 0 6將光學訊1 0 2號自調變光線轉變成電氣訊號。一 電氣交換器108將一第一輸入訊號n〇與一第一輸出訊 號1 1 2或一第二輸出訊號u 4連接。同時,另一輸入訊 號1 1 6則交換至另一輸出訊號。 於第一輸出1 1 2上離開交換器1 〇 8的訊號’在沿著_輸 出光纖作遠距傳送之前’係先由雷射丨2 〇轉變為光線的。 於弟一輸出1 1 4上離開X換器1 〇 8的訊號,係以電氣形式 在近端處理。當交換器位於第一位置時,在第一輸入11〇 上的訊號通過至第一輸出112,並繼續傳送下去。當交換 器在第一位置時,其第二輸入通常無訊號。於一第二位置 時,自第一輸入1 1 0接收的光學訊號係交換至第二輸出 1 1 4並在近端處理,而第二輸入1 1 6上的訊號則轉變成光 學形式並沿著輸出光纖1 2 2傳送。 不幸地,無論訊號是否將用於近端,圖1中的交換器都 必須將輸入的光學訊號1 0 2轉變為電氣形式。亦即,當需 要將輸入之光學訊號1 0 2沿著輸出光纖1 2 2傳送時,先將 -1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27493 年/月//曰修正/更重/«: 五、發明説明( A7 B7 輸入之光學訊號轉變為一電氣訊號1 1 〇,經交換後再度轉 變成一光學訊號1 1 8傳至輸出光纖1 2 2。此種雙重轉變既 供必要’又將使訊號傳送變慢。另外,接收器丨〇 6、交換 器1 0 8和雷射1 2 0以及任何其他電路(諸如各放大器丨2 4 ) 都可能於訊號中增加雜訊。 圖2之光學交換器不先將光學訊號轉變為電氣訊號,而 直接將輸入的光學訊號交換,避開了這些問題。圖2為本 發明之全光學式交換方法的示意圖。於圖2中,光纖202 提供一光學輸入訊號,光纖2 〇 4則傳送光學輸出訊號。一 第二光學輸入2 〇 6則使來自雷射2 1 0的光學訊號2 0 8能傳 送至輸出光纖2 0 4。雷射2 1 0係由一電氣訊號2 1 2所調 變。一第二輸出2 1 4提供一光學訊號給一接收器2 1 6,此 接收器將該光學訊號轉譯為交換器2 〇 〇輸出的一電氣訊號 2 18。 圖2中的交換器通常稱為一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〇adm ) 。在光纖網路中,利用它將一接收到的訊號繼續經網路傳 送;於傳送的訊號流中附加一新的訊號或自傳送的訊號流 中分接一訊號。網路中每一光纖通常都搭載數個訊號。利 用波長分頻多工(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 WDM) 或密集波長分頻多工(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DWDM )將每個訊號分別指定了不同的波長。光纖中每 一訊號可能有不同的目的地。各訊號係由波長所區分,到 達其目的地之訊號則利用第二輸出2 1 4「分接」。尚夫到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27493
__ 月,/曰修正S 五、發明説明(9 ) 達其預足目的地的訊號,係通過第一輸出2 〇 4繼續沿著光 纖經網路之下一節點傳送。由目前節點產生,待傳送至另 一節點的訊號,則透過第二輸入2 0 6輸入交換器,由交換 器附加任何經第一輸出2 〇 4傳送的其他訊號中。應明白, 本發明雖係藉OADM描述,然該交換器亦可作其他用途。 此新型之OADM需有一組件,能選擇性地引導一輸入之 光學訊號朝至少兩個通路之一傳送。此處以採用一微型鏡 面裝置較佳。於該OADM中使用的微型鏡面係利用電磁、 靜電、壓電或其他力量操作。微型鏡面係建構於一共同基 板上之一鏡面的陣列,或個別建構並安裝於〇AdM中的一 鏡面的陣列。鏡面為矽、金、鋁或它種金屬,或能夠反射 孩X換器所傳送之波長内的訊號能量的材料。若鏡面夠 大,可用單一鏡面反射各訊號。或者,可用數個小型鏡面 以共同反射各訊號。 ----,〜健 、意面,其可繞著一扭力軸作兩個方向的轉動。由德州儀 a 司(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製造的 Digital Micromi
DeviceTM或稱dmdTM可作為此種微型鏡面的一個實例 DMD是由許多極小鏡面所組成的一大型陣列,每一小 面的寬度通系為12至ΐ6μΜ。通常DMD係於一雙移 (bistable)數位模式下操作,其中每一鏡面選擇性 時針或反時針方向轉動。 圖3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光學交換器中使用的一典型德 鏡面裝置之—部份的透視圖。圖3中顯示的微型鏡=^ -13 X 297公釐)
裝 種靜電銘質微型鏡面即為適用於該〇Adm中 玎
線 527493
一隱藏鉸鏈型(hidden-h彳η μ + 一 V niClden hlnge type ),如此稱呼係因鏡面3 〇 2 為架高於扭力鉸鏈3 2 0之上方,以保護鉸鏈3 2 0及上層結 構《其餘Μ免叉人射光照射並隱藏起來。微型鏡面⑽ 係一矩形之微型鏡面單元或元件之陣列,it常包含一千列 及一千行以上的微型鏡面。目3顯示先前技藝之_微型鏡 面陣列的—小部份,其中已將數個鏡面3G2移開,以顯示 位於其下的微型鏡面陣列之機械結構。 微^叙面300係建構在一半導體(通常為旬基板川之 上。電氣控制電路則通係常依循標準的積體電路製造流 程:建構於該半導體基板304的表面之内或之上。此電路 通吊包各(但不限於)與每一鏡面3 〇 2相連(通常位於其下) 又一記憶單元,以及控制數位影像資料傳輸至下方記憶單 兀的數位邏輯電路。驅動鏡面之上層結構的偏向及重排訊 號的電壓驅動電路亦可建構於該微型鏡面基板上,或在該 微型鏡面之外。在某些設計中,影像處理及格式化邏輯亦 内建於基板3 04内。為本申請案用途考量,此處認定其定 址:路係包含任何用以控制一微型鏡面之鏡片的轉動方向 的私路,包括直接的電壓連接線路和共有的記憶體單元。 =基板3 0 4和任何必要之金屬互連層皆由一隔離層3 μ 努微型叙面上層結構隔離,此隔離層通常為—沉積之二氧 口夕層、、微型釦面上層結構即形成於其上。孔洞與通路都 =開於喊化層上,以允許微型鏡面之上層結構與形成於 基板304内的電子電路電氣連接。 該上層結構的第一層為一金屬化層,通常為第三金屬化 -14-
層,故常稱為Μ 3。诵a a 於基板上的電路互連?要前兩層金屬化層’以將建構 上,並經圖樣化以=:三:屬化層係沉積於隔離層之 3 12。甘此 疋址私極3 1 0和一鏡面偏向接點 I:)些微型鏡面的設計中具有著陸電一g 耆陸兒極限制了鏡面3 0 2的轉動’防止轉 動的知面3 0 2或鉸鏈軛:^ 42 極相料鏡面3G21有— 1G ’此定址電 /、有私位。若鏡面3 0 2接觸到定址電 ” ”所產生的短路可熔斷扭力鉸 3 0 2焊於定址兩炻m 4对說面 壞。 %力3 1 〇上,任一種狀況都會把微型鏡面毁 主既然相同電壓恆常施加於著陸電極及鏡面3 0 2上,可能 情況下最好將該鏡面偏向接點和著陸電極結合成單一、= 構。著陸電極係與鏡面偏向接點3丨2結合,因其包各鏡= 偏向/重排接點312的一部份(稱為著陸場),其藉接;=面 3 〇 2或扭力鉸鏈軛3丨4以機械地限制鏡面3 〇 2的轉動。這 些耆陸場通常均塗佈了一種材料,選擇此材料係用以減低 鏡面3 0 2及扭力鉸鏈軛3丨4黏住著陸場的傾向。 .鏡面偏向/重排電壓通過一些通路的組合,利用鏡面偏 向/重排金屬化3 1 2及鄰近區域鏡面元件之鏡片和扭力桿行 進到每一鏡面3 0 2。分離式的重排設計要求將鏡面陣列^ 劃分成數個次陣列,每個次陣列有一獨立的鏡面重排接 點。圖3中所顯示的著陸電極/鏡面偏向3 1 2的配置最適人 527493 五、發明説明(12 ) 於分離式重排的應用,因僅需 /童靜u… u偟而隔離各次陣列間的鏡面偏向 重》曰 了知其微型鏡面元件_易八ώ想' 1 丁平工勿分成獨互的列或杆。 圖3顯示其中的鏡面偏向/重 卜臂已釗分為成列的隔離元 層支撐(通常稱為間隔通路)建構於形成定址 極310和鏡面偏向接點312的金屬層之上。這些間隔通, (包含鉸鏈支擇間隔通路316和上定址電極間隔通路η”; 常係在足址電極3 1G和鏡面偏向接點3 12之上旋轉塗怖_ ; 層間隔層所形成。此薄層間隔層通常係一層厚度1 的正性光阻劑(positive ph〇t〇resist)。此薄層間隔層的厚〉 以及著陸軛3 Μ和彈簧尖端3 2 8的大小,決定了架構完」 的鏡面所能轉動的角度。在沉積了光刻膠層之後,再將 經過曝光、圖樣化 '深度UV硬化,以形成間隔通路將; 成於其中的孔洞。此間隔層和製造過程稍後將使用的一」 較厚的間隔層通常稱為犧牲層,因其於製造過程中僅作、 塑形物,而在裝置操作之前即自裝置中移除。 在該間隔層上及各孔洞中濺鍍一薄層的金屬。接著,在 3薄層金屬上沉積一氧化物,並在爾後將形成鉸鏈3 2 〇的 區域上圖樣化形成-㈣遮罩。在該薄層及氧化物韻刻遮 罩上濺鍍一層較厚的金屬,通常為一鋁合金。再沉積並圖 樣化一層氧化物’以定下鉸鏈軛3 1 4、鉸鏈蓋3 2 2和上定 址電極3 2 4的輪廓。在此第二層氧化物層圖樣化後,將二 金屬層同步蝕刻,則氧化物停止蝕刻並移除後將留下厚而 硬的鉸鏈輛314、鉸鏈蓋3 2 2和上定址電極324及薄而具
裝 η
線 -16-
五、發明説明( 13 彈性的扭力桿3 2 0。 妾著在厚金屬層上沉積_厚間隔層,並圖樣化以定下 同的輪廓’鈿面支撐間隔通路3 2 6將形成於這些孔洞 中。此厚間隔層通常伯— 、、 币你 層厚度2 /zm的正性光阻劑。在 孩厚層間隔層表面上及弩P^ ^ μ厗層間隔層之孔洞中濺鍍一層鏡 面金屬,通常為一銘人冬 |、一 口接耆,將此金屬層圖樣化,以 形成鏡面3 0 2,再使用一哈將 包水蚀刻(plasma etch)移除雨層 間隔層。 & P佘兩間隔層’鏡面即可繞著扭力鉸鏈形成的軸 動 疋址电極3 1 0與一可轉動硬質構件(形成 白 氣 隙:谷㈣面)之間的靜電引力即用來轉動鏡面結構 :並『被型鏡面裝置不同的設計,其可轉動硬質構件可 ^力桿輛314、桿或鏡面302、直接安裝於扭力鉸 桿或以上各物之組合。上定址電極324亦能以靜 吸引孩可轉動硬質構件。 ;“位所產生的力量,係兩盤面間距倒數的函數。當 免構件因靜電扭力而轉動之時,纟力桿鉸鏈以—回復:力 (wt0nng torsion)抗拒變形,此回復扭力係扭力桿之偏 角度的-近似線性函數。該結構將持續轉動 回:扭力等於靜電扭力’或直到該轉動結構接觸到一固 、.且件,機械性地使轉動停住為止。如下文說明 型鏡面裝置係在一數位模式中操作,其中利用了夠:的 向電壓以保證微型鏡面上層結構達到充分的偏向。 微型鏡面裝置通常係在以下兩種操作模式2 一中护 能 電 硬 移 桿 定 微 偏 作 527493
日修正 五、發明説明(14 的•·第-種操作模式為一類比模式,有時稱為光束操縱 (beam steering),纟中係將定址電極充電至相對於所4 =偏向角度之一電壓。照到微型鏡面裝置的光線由鏡:: 向鏡面偏向所決定的一角度反射。 —弟了種操作模式為-數位模式。#以數位模式操作時, ^一微型鏡面繞著扭力桿轴向兩邊充分偏向。數位操作模 二^較大電壓,以保證鏡面充分偏向。因使用標準邏輯 屯坠寺級以驅動定址電極較為有利,故在鏡面金屬層上施 :偏壓(通常為一負值電壓)以增加定址電極與鏡面間的 使用一足夠大的鏡面偏壓(比該裝置通稱的崩潰 裝 二遂南的一電壓),即使當定址電壓不存在時,亦能保 證鏡面會偏向最近的著陸電極。因此,由於使用一個大鏡 面偏壓’疋址電壓僅需夠大到能稍微使鏡面偏向即可。 圖4為本發明之OADM4〇〇w側視圖。為簡化起見,假設 OADM的輸入訊號僅包括單一訊號,亦即單一波長。設計 來交換WDM和DWDM網路中多重訊號的進一二二 例將於下文說明。 祖貝她 線 圖4中的〇ADM 400有兩個輸入和兩個輸出。第一輸入 纖4 02提供一光學訊號給〇ADM 4〇〇。此第一輸入光纖 入口 j光纖)通常提供來自-光纖網路遠端部份的訊 唬二一第二輸入4 〇4(「附加」光纖)將近端所發出的一訊 號叉給網路傳輸。兩個輸出光纖包括Μ 連接的一第一輸出406,和通常用來億求k Η刀 ^I吊用不傳遞訊號給近端設備 的一弟二輸出408。 -18- / μ月,7日修正/糾充 ------I-- 五、發明説明( 每…光纖最好與一聚焦光學裝置(通常為設計來控制離 開光、,戴之光線的消散的一梯度指數鏡頭(gradient index lens))耦合。通常聚焦用的光學裝置係夾於一套圈 中,套圈4 1 〇讓光纖與聚焦光學裝置連接,並提供一種將 光、戴裝上夾持塊4 1 2的方法。如下文將進一步說明的, 爽持塊4 1 2的底面通常係具反射性的。 圖4中的微型鏡面陣列4丨4包含四個分離的鏡面4丨6。鏡 面422、426、428、430每個皆可運作以繞著一垂直於圖4頁 面方向的軸朝順時針方向或反時針方向傾斜。並未顯示這 些鏡面的支撐結構,但圖中每一鏡面皆係支撐於一三角形 的頂端,以顯示各鏡面皆可運作以朝兩邊傾斜。圖4中的 鏡面均係安裝於單一基板4 1 8上。 圖5為圖4之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的一側視圖,顯示一 釩唬通過該多工器。在圖5中,自第一輸入光纖4〇2進入 該OADM的光線420行進至一第一鏡面422。當鏡面傾斜 至一第一位置(圖5中所顯示狀況的反時針方向)時,光束 42 0將反射至一第一點,即支架塊412上的區域424中。 支架塊412將光束420反射至一第四鏡面426。當該第四 鏡面4 2 6處於一第一位置(如圖5中的狀沉,朝順時針方向 轉動)時,支架塊4 1 2所反射的光束4 2 〇係從支架塊4 1 2之 第一區域4 2 4引導向該OADM的第一輸出光纖4 〇 6。如 此,自該OADM的第一輸入光纖4 0 2接收的任何訊號,都 將通過該OADM並由第一輸出光纖4 0 6離開該0ADM。 圖6為圖4之OADM的一側視圖’顯示用來附加及分接訊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董) 527493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號的另一交換器位置。圖6中,第一鏡面4 2 2係順時針方 向轉向一第一位置。在此第二位置,第一鏡面422將光束 420自第一輸入光纖4〇2反射至一第二點,即支架塊412 上的區域432中。光束420再自第二區域432行進至一第 二鏡面428,並反射至第二輸出光纖4〇8 (「分接」光纖)。 來自「入口」光纖402的光束420分接的同時,第一輸出 光纖4 0 6處又提供了另一光束4 3 4。第二光束4 3 4離開第 二輸入光纖404(「附加」光纖)並由一第三鏡面43〇反射至 一第二點,即支架塊412上的區域436中。此光束自第三 區域4 3 6行進至第四鏡面42 6 ,當其處於如圖6所示之一第 一位置(反時針方向轉動)時,第四鏡面將引導第二光束 434至第一輸出光纖4〇6。 圖7為圖4之OADM的一側視圖,顯示與支架塊412分離 的一後向反射器4 3 8。該後向反射器4 3 8係一單一反射 器’或S各區立或用以反射光學訊號的分離的反射器。此種 後向反射器通常為平面形,❻亦可為彎曲形(通常為凹 以在反射光束時將其聚焦。 如上所述,小型鏡面(較光束直徑為小的鏡面)亦可用以 形成OADM。圖8為圖4之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的一側視 圖,顯示利用一組小型鏡面排成陣列以取代圖4之各 鏡面。利8中,來自一第一輸入光纖4〇2的光線由 一偏向态(通常係一組8 0 4之微型鏡面)所偏向。各 804處於-第一位置時,輸入光線係沿著一第一:::: 引導至-第四偏向器810,再偏向至一第一輸出光纖 -20-
527493
1叫月/卜修正先A7 輪入光線係沿著
4〇6。當偏向器8〇4處於一第二位置時,輕 一第二通路8 1 4引:… 二輸出408。來自 著一通路引導至第四偏向器81〇,再由 當使用小型鏡面(較光束之斷面為小的鏡面)時,應選擇 各鏡面的轉動角度,以確保鏡面陣列的發光操作。一般微 型鏡面裝置中的鏡面係每邊16 "m,與周圍鏡面相距1 。 如美國專利申請案序號6〇/223,366所述,適當選擇反射角 度,能確保陣列在一有效率的發光狀況中操作。如上文所 述,在17 //m中心的鏡面,其理想的反射角度為9·6。和ι3 8。。 雖然使用成組的小型鏡面,為避免混淆,本文的主體將 在個别反射中扶及單獨的鏡面,而交換器中全部的鏡面則 統稱為鏡面陣列4 1 4。除非内容中另有指定,每次提及單 鏡面時’應遂定所指為單一鏡面或成組鏡面。 所揭示以微型鏡面為基礎的OADM之主要優點,在其能 將各種訊號元件交換進出_WDM*DWDM光學訊號。圖 9顯示一密集波長分頻多工〇ADM的原理圖。圖9中,透過 一第一輸入光纖402進入該〇ADM$ 一光束按波長分離, 以產出二光束902、904。波長分離器9 〇 6所能輸出的個別 光束數量並非關鍵問題,可由該分離器分離波長的能力, 以及該光學網路之其餘部份產生各種波長的能力所決定。 光束9 0 2由鏡面陣列9 〇 8中的一或多個鏡面(未顯示)所 反射。取決於光束9 0 2所撞擊的鏡面位置,光束9 〇 2將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Jx297公釐) 527493 18 上年/月夕曰修正/更士爾 五、發明説明( 射土 後向反射器之一第一區域910或一第二區域912 中。如同圖7中之配置,此後向反射器可為一單一組件, 或各區域使用個別反射器。如圖所示,當光束9 〇 2由該後 向反射态之第二區域9 1 2反射時,它再次行進至該鏡面陣 列9 0 8 ’接著反射至一波長結合器9 } 4,並輸出至第二 (「分接」)輸出光纖4 〇 8。 當一第一波長光束902反射至該分接輸出4〇8時,來自 第輸入4 0 2其餘波長的光線(例如,光束9 〇 4 )則引導至 「輸出端」光纖406。在圖9中所繪的光束9〇2和9〇4係由 孩OADM所交換,代表頻譜兩極端的波長。如此,該陣列 908中之一第一鏡面群組914即用來將輸入之光學信號中 各種波長選擇性地交換至該「輸出端」光纖4〇6或該「分 接」光纖4 0 8。另一鏡面群組9丨4和該第一群組配合運 作,以將預定轉往「分接」輸出光纖4〇8的光束引導至與 「分接」輸出結合的波長結合器。圖9中雖未明示,然其 餘鏡面群組則係將來自第二輸入4〇4(「附加」光纖)的各 種波長交換至第一輸出「輸出端」。 圖9係用以說明一多波長〇ADM之操作。圖9中並不準備 繪出該OADM的每一光學元件。依光學設備設計者的考 量’某些應用中亦可使用各種額外的元件。例如,可將聚 焦用的光學裝置附加輸入光纖與波長分離器之間、波長= 合器9 1 4與輸出光纖之間或是鏡面陣列9〇 8與分離器9 = 或結合器9 14之間。另夕卜,圖中雖將分離器9⑽與社人器 9 14分別顯示,然應瞭解,*文亦包含其他配置:;二备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i〇x297公复y f么年,月//日修正/衫謂^充 五、發明説明( 可用單一繞射光柵或棱鏡來取代所有的分離器和結合器。 圖10為圖9中之DWDM 0ADM所使用的光束分離裝置的 側視圖。圖10中,來自一輸入光纖1〇〇〇的光線由一光學 裝置1002對準,再照射於(諸如繞射光柵丨〇〇4之)一光束分 離器上。該繞射光柵將輸入光束之組成光束分離至不同空 間位置。各組成光束再由一第二聚焦光學裝置1〇〇6引導至 鏡面陣列1008。如前文說明,該鏡面陣列將光束·選擇性地 向至少兩個輸出光纖之一引導。 圖1 1為圖9中之DWDM OADM所使用的另一光束分離裝 置的側視圖。圖1 1中,來自輸入光纖1〇〇〇的光線由一聚 焦光學裝置1002聚焦於(諸如繞射光柵1〇〇4之)一光束分離 斋上。接著,分離出的光束由一組光纖丨〇丨〇個別攫取。光 纖1010將分離出的光束再次發射至鏡面陣列丨〇〇8。圖1 〇及 1 1中都顯示將分離的光束垂直引導至鏡面陣列丨008之平 面,應瞭解此種指向並非必要條件。然而,如圖方式將光 束重新導向’較之任由光束自光學分離器繼續分歧,卻能 簡化某方面的設計。 圖1 2為圖9中之DWDM OADM所使用的另一光束分離裝 置的侧視圖。圖1 2中,來自輸入光纖1 〇〇〇的光線進入一 陣列光導光柵(亦稱一 PHASAR)。該陣列波導光柵路由器 包含一系列的陣列通道波導器,作為一繞射光柵之用。該 陣列波導光柵讓超過四十個的DWDM通道可使用。由陣列 波導光柵分離的光線自一系列的光纖1202上輸出至〇adm 之鏡面陣列1008。 -2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27493 ί叫月’7日修正/祕觀Α7 -----Β7 五、發明説明(2〇 ) 圖1 3為一 OADM的側視圖,顯示該裝置不需後向反射器 的另一種配置。於圖丨3中,光學訊號係由一第一輸入光纖 1302及一第二輸入光纖13〇4(「附加」光纖)所提供。自第 一輸入光纖1302來的輸入係由一第一鏡面1306反射至一第 二鏡面1308(當第一鏡面處於一第一位置),或反射至一第 二鏡面1310(當第一鏡面13〇6處於一第二位置)。於圖i 3 中’顯示第一鏡面處於第二位置,將光線反射至第二鏡面 Π10。來自第一輸入光纖13〇2的光線,再由第二鏡面反射 至一第二輸出光纖1318(「分接」光纖)。來自一第二輸入 光纖1304 (「附加」光纖)的光線,由一第四鏡面1314反射 至第二鏡面1308。來自第二輸入光纖1304的光線,再由第 三鏡面引導至第一輸出光纖1316(「輸出端」光纖)。 圖1 4為圖1 3之OADM的示意圖,顯示其鏡面處於訊號通 過時之方向。如圖14所示,當第一鏡面13〇6處於一第一 位置時’來自第一光纖輸入13〇2的光線會傳送至第四鏡面 1308。第四鏡面轉動至一第一位置,使來自第一輸入光纖 13 02的光線,傳送至第一輸出光纖1316 (「輸出端」光 ’截)。私圖1 3和1 4顯示光學交換器的替代性配置與圖4至9 的配置比較,可看出圖丨3和丨4的替代性配置亦可執行類 似的功能,但至少使用兩個鏡面陣列,而不用後向反 器。 比較圖1 3和1 4,很明顯的,第二鏡面13 1〇及第三鏡面 1 3 14不品操作。再參考前面的圖$和$,很明顯的,先前 架構中的第二反射構件4 2 8及第三反射構件4 3 〇亦為同樣 -24-
本紙張尺度適财關家鮮(CNS)鐵士觀撕公董) 527493
日修正 A7 B7
狀況。因此,反射構件可包括四個活動 ^ t 再仵或活動構件> ,列’或可僅包括兩個活動構件或活動摄 勁構件〈陣列再钍人 兩個固定反射構件。另外,如同活動構 π 口 構件亦可具有彎曲的或平坦的光學表面。 ’ < W 例如,在某些 用例中,使用一球面或非球面之彎曲反射表面,有助ς = 焦自一光纖或鏡面至另一光纖或鏡面的光線,或能幫助= 化裝配時OADM的對準。 ' 圖13及14的OADM亦用於WD Μ和DWDM應用例,其中 一輸入訊號按照各種輸入訊號構件的波長分割成複數個的 幸則入訊號。接著,各種輸入訊號構件各自由不同的鏡面陣 列’或由一共用鏡面陣列之不同部份獨立地交換。這使各 種構件可自一傳輸中的光學訊號附加或分接,而不需將訊 號轉變到電氣領域。 因此,雖然至此已揭露了一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的— 特定具體實施例以及其方法等,然除下列申請專利範園 外’不希望將此特定參考例視為本發明範圍之限制條件。 再者,既已將本發明配合某些特定具體實施例說明,則熟 悉此項技藝人士應明白,可進行進一步修改,而不致超出 本申睛專利範圍。 光學訊號 光纖 接收器 電氣交換器 元件符號說明 102 104 106 108 -2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豕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爱) 527493
(月//曰修正/麟械X 五、發明説明( 22 ) 110 第一輸入訊號 112 第一輸出訊號 114 第二輸出訊號 116 第二輸入訊號 118 光學訊號 120 雷射 122 輸出光纖 124 放大器 200 交換器 202 光纖 204 輸出光纖 206 第二光學輸入 208 光學訊號 210 雷射 212 電氣訊號 214 第二輸出 216 接收器 218 電氣訊號 300 微型鏡面 302 鏡面 304 基板 3 06 隔離層 3 10 定址電極 3 12 鏡面偏向接點 314 鉸鏈軛 316 鉸鏈支撐間隔通路 -2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27493 年/月7日修正 A7 B7 五、發明説明(23 ) 318 上定址電極間隔通路 320 扭力鉸鏈 322 鉸鏈蓋 324 上定址電極 326 鏡面支撐間隔通路 328 彈簧尖端 400 光學附加/分接多工器(0 A D Μ ) 402 第一輸入光纖 404 弟二輸入 406 第一輸出 408 第二輸出 410 套圈 412 失持塊 414 微型鏡面陣列 416 鏡面 418 基板 420 光線 422, 426, 428, 430 鏡面 424 第一區域 432 弟二區域 434 光束 436 第三區域 438 後向反射器 804 偏向器 806 第二偏向器 808 偏向器 -2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27493
日修正/更基/#^: A7 B7 五、發明説明( 24 ) 810 第四偏向器 812 第一通路 814 第二通路 902, 904 光束 906 波長分離器 908 鏡面陣列 910 後向反射器之第一區域 912 後向反射器之第二區域 914 波長結合器 1000 輸入光纖 1002 光學裝置 1004 繞射光栅 1006 第二聚焦光學裝置 1008 鏡面陣列 1010 光纖 1202 光纖 1302 第一輸入光纖 1304 第二輸入光纖 1306 第一鏡面 1308 第三鏡面 1310 第二鏡面 1314 第三鏡面 1316 第一輸出光纖 1318 第二輸出光纖 -2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527493 申請專利範圍 Α8 Β8 C8 D8
    3. 一種光學交換器,包括: 可運作以提供一第一輸入光學訊號之一第一輸入; 可運作以提供一第二輸入光學訊號之一第二輸入; 可運作以傳送該第一或第二訊號之一第一輸出; 可運作以傳送該第一訊號之一第二輸出; 一後向反射器; 一第一反射器,其可運作以於一第一種狀況時將該第 一輸入光學訊號自該第一輸入引導至該後向反射器上的 一第一點,該第一反射器可運作以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將 該第一輸入光學訊號引導至該後向反射器上之一第二 點; 一第二反射器,可運作以將該第一輸入光學訊號自該 後向反射器之第二點引導至該第二輸出; 一第三反射器,可運作以將該第二輸入光學訊號自該 第二輸入引導至該後向反射器上之一第三點;以及 一第四反射器,其可運作以於一第一種狀況時將該第 一光學輸入訊號自該後向反射器上之第一點引導至該第 一輸出,該第四反射器可運作以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將該 第二輸入光學訊號自該後向反射器上之第三點引導至該 第一輸出。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交換器,其中該後向反射 器係包括至少兩個分離的後向反射器。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交換器,其中該後向反射 器係一彎曲的反射表面。 -2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527493 A BCD f λ年/月/ 7日修正/要击/爾克 、申請專利範圍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光學 哭也n仏 予人換态,其中該後向反射 的係可運作以至少將該等訊號其中之一聚焦。 5·如申,專利範圍第μ之光學交換器,至'少該第一、第 第一及第四反射器其中之一包括一彎曲的反射表 面。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光學交換器,包括: 一訊就分離器,可運作以接收該第_輸入光學訊號, 並將該第一輸入光學訊號分離成至少兩個第一輸入訊號 構件;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學交換器,該訊號分離器進 一步包括一光柵。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學交換器,該訊號分離器進 一步包括一棱鏡。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學交換器,該訊號分離器進 一步包括一全息圖(hologram)。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學交換器,該訊號分離器進 一步包括一陣列波導光柵。 11. 一種光學交換器,包括: 一第一輸入,可運作以提供一第一輸入光學訊號; 一第二輸入,可運作以提供一第二輸入光學訊號; 一第一輸出,可運作以傳送該第一或第二訊號; 一第二輸出,可運作以傳送該第一訊號; 一第一反射器; 一第二反射器; -3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27493 A B c D Μ (月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第三反射器; 一第四反射器; 該第一反射器可運作以於一第一種狀況時將該第一輸 入光學訊號自該第一輸入引導至該第四反射器,該第一 反射器可運作以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將該第一輸入光學訊 號引導至該第二反射器; 該第二反射器可運作以將該第一輸入光學訊號自該第 一反射器引導至該第二輸出; 該第三反射器可運作以將該第二輸入光學訊號自該第 二輸入引導至該第四反射器;以及 該第四反射器可運作以於一第一種狀況時將該第一光 學輸入訊號自該第一反射器引導至該第一輸出,該第四 反射器可運作以於一第二種狀況時將該第二輸入光學訊 號自該第三反射器引導至該第一輸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光學交換器,至少該第第 二、第三及第四反射器其中之一包括一反射表而之陣 列。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光學交換器,該第一、第二、 第三及第四反射器包括一單一的反射表面之陣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光學交換器,包括·· 一訊號分離器,可運作以接收該第一輸入光學訊號’ 並將該第一輸入光學訊號分離成至少兩個第一輸入訊號 構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光學交換器,該訊號分離&進 -3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27493 8 8 8 8 A B c D f t年丨月β曰修正/矣正 申請專利範圍 一步包括一光柵。.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光學交換器,該訊號分離器進 一步包括一全息圖。 -3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90124125A 2000-09-29 2001-09-28 Optical add drop multiplexer TW52749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3653200P 2000-09-29 2000-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27493B true TW527493B (en) 2003-04-11

Family

ID=22889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24125A TW527493B (en) 2000-09-29 2001-09-28 Optical add drop multiplexe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205781B1 (zh)
JP (1) JP4718740B2 (zh)
KR (1) KR100805969B1 (zh)
DE (1) DE60132285T2 (zh)
TW (1) TW527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4069B2 (en) 2001-04-03 2005-08-23 Cidra Corporation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device having an array of micromirrors
US7123833B2 (en) 2001-08-09 2006-10-17 Cidra Corporation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optical smart node
JP4076917B2 (ja) 2003-06-27 2008-04-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平面光回路構造を有する光波長スイッチ
US8086080B2 (en) * 2007-07-23 2011-12-27 Nistica, Inc. Multiple function digital optical switch
US8681422B2 (en) * 2011-12-14 2014-03-25 Nistica, Inc. Optical processing device employing a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 and having reduced wavelength dependent lo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1631A (en) * 1994-02-25 1996-01-02 The Perkin-Elmer Corp. Opt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with retroreflector
DE19644918C2 (de) * 1996-10-29 1999-10-21 Cms Mikrosysteme Gmbh Chemnitz Mikromechanische optische Schalteinheit
EP0936483A3 (en) * 1998-02-10 1999-09-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router with coherent connecting paths
US6466711B1 (en) * 1998-06-05 2002-10-15 Afn, Llc Planar array optical switch and method
DE19834212A1 (de) * 1998-07-29 2000-02-10 Siemens Ag Steuergerät in einem Kraftfahrzeug und von diesem verwendeter Drucksensor
WO2000052864A2 (en) * 1999-02-23 2000-09-08 Optical Coating Laboratory, Inc. Hybrid wavelength selective optical router and switch
KR20010051511A (ko) * 1999-11-09 2001-06-25 윌리엄 비. 켐플러 마이크로미러 광 스위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18740B2 (ja) 2011-07-06
KR100805969B1 (ko) 2008-02-25
KR20020025710A (ko) 2002-04-04
EP1205781A1 (en) 2002-05-15
EP1205781B1 (en) 2008-01-09
JP2002189179A (ja) 2002-07-05
DE60132285D1 (de) 2008-02-21
DE60132285T2 (de) 200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8634B2 (ja) 波長ルータ
US7126250B2 (en)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array of tightly spaced rotatable optical elements with two axes of rotation
Ford et al. Wavelength add-drop switching using tilting micromirrors
US6816640B2 (en) Optical add drop multiplexer
US6205267B1 (en) Optical switch
US6483962B1 (en) Optical cross connect switching array system with optical feedback
US6439728B1 (en) Multimirror stack for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MEMS devices in two-position retroreflectors
JP6031457B2 (ja) 角度多重化光学系を用いた波長スイッチ・システム
US6603894B1 (en) MEMS mirror arrays and external lens system in an optical switch
JP2003015062A (ja) 光学的スイッチ内でミラーを能動的に整合させるシステム
JPH04328510A (ja) 遠隔光学給電手段付きファイバ光スイッチ
EP1438617A1 (en) Free-space wavelength routing systems with interleaved channels
US6618520B2 (en) Micromirror optical switch
TW527493B (en) Optical add drop multiplexer
US6678436B2 (en) Optical switch with moving lenses
JP2004501395A (ja) 再構成可能光スイッチ
US20040071390A1 (en) Free-space non-blocking switch
US7039267B2 (en) Optical switch
US20020154851A1 (en) Optical modular switching system
JP2004302111A (ja) 光デバイス
Kozhevnikov et al. Integrated array of 1× N optical switches for wavelength-independent and WDM applications
US20020085793A1 (en) Optical switch
Pothisorn et al. Grating light modulators for use as de-multiplexer and switching device in wavelength-selective switching systems
Chi et al. Silicon-based monolithic 4× 4 wavelength-selective cross connect with on-chip micromirr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