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04053B - A method of utilizing self-aligned contact via to fabricate the capacitor on the bitline in DRAM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of utilizing self-aligned contact via to fabricate the capacitor on the bitline in DRA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04053B
TW404053B TW88106682A TW88106682A TW404053B TW 404053 B TW404053 B TW 404053B TW 88106682 A TW88106682 A TW 88106682A TW 88106682 A TW88106682 A TW 88106682A TW 404053 B TW404053 B TW 4040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tch stop
capacitor
stop layer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88106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ang-Yuan Jeng
Juang-Yau Chen
Ying-Ruei Liau
Jian-Mai Sung
Original Assignee
Vanguard Int Semicondu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nguard Int Semiconduct Corp filed Critical Vanguard Int Semiconduct Corp
Priority to TW88106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40405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04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04053B/zh

Link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智慧財1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04053 A7 B7 五、發明説明(/ ) 發明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製作積體電路半導體元 件;尤指一種使用毯覆式氮化砂blanket (Si3N4)飽刻終止層(etch-stop layer)以形 成所有放置插塞接觸(landing plug contact) 用之自動對準(self-aligned)接觸孔之製造記 憶體單元陣列的方法。另一毯覆式blanket Si3N4層係用以僅在所選擇之區域中蝕刻位元-線上的Si3N4間隙壁,而在其他位置所殘留之 作爲蝕刻終止層的Si3N4係用以在蝕刻形成用 於電容器之窗口時,避免該電容器節點接觸與 位元線發生短路,此在光學微影對齊與臨界尺 寸(CD)時將提供較大的曝光容忍度。 發明背景: 近年來,DRAM晶片上的記憶體單元數目 及密度已急遽地增加。在基板上之DRAM晶 片區域中記憶體單元陣列以及沿著晶片四周排 列的讀/寫電路緊密接觸。目前,具有小於半 微米之最小特徵尺寸的64百萬位元記憶體單 元已在DRAM晶片上生產。各DRAM單元的 形成係包含一單一的存取電晶體,通常是一典 型的場效應電晶體(FET)以及一具有節點接 觸窗與FET的二個源極/汲極區域之一連接的 3 --_--'-------- 裝----i---^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04053 A7 ___B7 五、發明説明(V) 儲存電容器。該電容器係以電荷之有無,來儲 存二進位之資訊(O’s and l’s),而該第二源極/ 汲極區域係經由DRAM晶片上的週邊電路而 連接至用以讀寫資訊的位元線。 公元2000年後,DRAM晶片上的記憶體單 元數目預期將超過十億位元。該增加的電路密 度係由個別半導體裝置(FET)尺寸的減少以 及裝置堆積密度的增加而產生。有關裝置最小-特徵尺寸的減少,其部份原因係歸功於高解析 度光學微影與直接(非等向性)電漿蝕刻的進 步。例如,在下一世代的生產作業中,最小特 徵尺寸係預期爲0.25至0.18微米(am)。 然而,由於最小特徵尺寸的減少,在設計容忍 度範圍中控制光學微影對齊及控制臨界尺寸係 漸漸地變困難。對不準誤差將不經意地蝕刻到 下面的絕緣層中的情形,其將使各導電元件間 產生短路。 用於製作具有增加記憶體單元密度的 DRAM單元的數種方法已於相關之光前文獻中 被揭露,例如一種製作DRAM電容器的方法 係由Mr. Kim等人所發表的美國專利第 5,714,401號中被揭露,其中電容器下電極板 係由一導電層所形成,且第二導電層係沈積並 繼續回蝕,以形成一增加電容量用的鰭形結構 --,---;------裝----!---^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04053 A 7 B7 五、發明説明(j) 於下電極板。另由Mr. Dai等人所發表之美國 專利第5,670,404號係說明一種使用一未摻雜 多晶矽層作爲蝕刻終止層之用以製作自動對準 位元線接觸於DRAM上的方法。該方法係使 用一平坦的絕緣層,其允許位元線被蝕刻而無 殘留導電物質於位元線之間。另由Mr. Tsai等 人所發表之美國專利第5,763,306號係說明一 種使用位元線間的深溝狀物之用以製作高密度 DRAM電容器陣列並形成電容器節點接觸的方 法。另由Mr. Sung等人所發表之美國專利第 5,550,078號係說明一種使用減少的罩幕數目 而製作自動對準位元線接觸及電容器節點接觸 的方法。此將增加單元密度並減少製造成本。 因此,在工業上,放寬對於光學微影臨界 對齊的要求並提供較佳的臨界尺寸(CD)控 制,而維持一成本有效製造方法之改良製造 DRAM裝置用之方法係爲所需。 發明之簡要說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爲提供一種形成具有 自動對準電容器節點接觸之字元線上的電容器 的記憶體單元陣列,並可增加電容器的電容 量°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爲形成該等具有對光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訂 -------I j 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悲財產苟®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 404053 五、發明説明(f ) 學微影有較高之容忍度的自動對準節點接觸對 字元線(node_contact-to-word-line)結構。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係爲並簡化同時形成所 有插塞接觸窗之製程,因而簡化製程。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係爲在所位元線上形成 Si3N4間隙壁,除此外而留下一作爲蝕刻終止 層的毯覆式Si3N4層於基板上的其他位置,以 避免電容器節點接觸與位元線用的放置插塞接 觸發生短路。 根據本發明主要係爲一種用以製作具有增 加電容量的dram電容器的方法。該方法係 使用數層由Si3N4所組成的蝕刻終止層,其可 避免電容器節點接觸與位元線用之插塞接觸間 發生短路。此係允許對光學微影有較高之容忍 度方式製作自動對準接觸窗。該方法係以提供 一半導體基板開始。該基板係典型地爲具有 <100>結晶取向的P_摻雜單晶矽。裝置區域係 藉由形成一相當厚的場氧化物(FOX)而該場 氧化物係環繞基板中及基板上之各裝置區並將 其電隔離。使用淺溝渠隔離(STI )以形成場 氧化物的方法,其中一淺溝渠係被蝕刻於基板 中並塡充以與基板表面同樣平坦的氧化物 (Si02)。該FET的形成首先係成長一薄的閘 極氧化物於該裝置區域上。一摻雜多晶矽層及 6 ---;---r----裝----Γ----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时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吣)厶4規/格(210'1><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S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04053 a? B7_ 五、發明説明(/) 一具有Si3N4/Si02並定義出氧化物層(cap oxide layer)的耐高溫金屬矽化物層組成第一多晶矽 化金屬層,在該裝置區域上形成該具有帽罩氧 化物的FET閘極電極,並同時形成字元線於 場氧化物區域上。其次,N型摻雜源極/汲極 區係以離子植入法形成於閘極電極附近。沈積 第一 Si3N4以形成第一蝕刻終止層係被沈積於 該基板上,並由非等向性電漿蝕刻進行部份回 蝕,而形成間隙壁於閘極電極上,以留下作爲 蝕刻終止的部分之第一 Si3N4層於源極/汲極區 上。沈積8丨02爲第一絕緣層於該基板上並隨 後被平坦化,例如以化學機械硏磨法(CMP) 爲之。其次,而停止於選擇性地蝕刻第一絕緣 層至源極/汲極區上以形成自動對準接孔,該 第一蝕刻終止層,而在該接觸孔中的蝕刻終止 層係於後續被移除,以曝露出該源極/汲極區 域。一摻雜第一多晶矽層係被沈積並回蝕至該 第一絕緣層,以形成電容器節點接觸用及位元 線接觸用之多晶矽放置插塞於該接觸孔中。第 二絕緣層Si02係被沈積於該基板上以隔離該 插塞。位元線接觸孔係於該第二絕緣層中被蝕 刻至該位元線接觸用之多晶砂放置插塞的部 份。該位元線係藉由沈積第二多晶矽化金屬層 並沈積一 Si3N4之第二蝕刻終止層而形成。定 7 ^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J A4規格(210X297公ϋ " ---;---Γ------裝----„—--irl-----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04053 Α7 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笱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6) 義該多晶矽化金屬層及該Si3N4,以形成延伸 至該位元線接觸孔上方的位元線。沈積Si3N4 形成第三蝕刻終止層於該位元線及該第二絕緣 層上方。使用一光罩及非等向性電漿蝕刻,在 第三蝕刻終止層定義電容器節點接觸插塞,且 同時在窗口中的位元線上形成間隙壁。在基板 表面上之其他部份的第三蝕刻終止層將保護下 面的結構不爲後續蝕刻步驟所蝕刻。第三絕緣. 層可使用Si02並經平坦化步驟形成。於第三 絕緣中定義出與電容器下電極板插塞之接觸 窗,其中該接觸窗係對齊於第三蝕刻終止層中 的插塞並較其爲大,且該窗口係於該第二絕緣 層中被蝕刻至電容器節點接觸,但不會過度餽 刻至電容器窗口中的第三蝕刻終止層。沈積一 摻雜多晶矽或氮化鈦材料形成第一導電層於該 第三絕緣層上以及該電容器窗口中。利用旋轉 塗佈塗覆法沈積一高分子層,以塡充該電容器 窗口並形成一平坦表面,且其回蝕至該第三絕 緣層頂端表面上的第一導電層。其次,蝕刻該 導電層至該第三絕緣層頂端表面,以在該電容 器窗口中形成一下電極板之陣列結構,而電容 器窗口中的高分子不受蝕刻該窗口中之導電層 影響。其次,殘留在該電容器窗口中的高分子 係以諸如電漿灰化法(plasma etching)移除, 8 ---r--.----穿--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9
T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 Οχ 297公釐) 經濟部智祛財產笱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04053 at B7 五、發明説明(厂 而該殘留的第三絕緣層選擇性地移除至該第三 飩刻終止層係使用氫氟酸溶液之濕式蝕刻,諸 如通常被稱爲BST之鋇鋸鈦氧化物(BaSr)Ti03 等中間電極介電層係形成於該下極電極板之 上。此外,通常PZT之Pb (ZrxTik)可以被 使用爲鐵電性材料,而形成非揮發性記憶體。 諸如定義沈積之多晶矽或氮化鈦之一第二導電 層,形成上電極板而完成DRAM單元。 圖示之簡要說明: 第1圖係爲表示具有一般位元線接觸之二 個相鄰的記憶體單元佈局之本發明的上視示意 圖。 圖2A至14C係表示藉由本發明之方法之 用於製造位元線上(COB)之電容器在DRAM 之製程步驟順序的截面示意圖。 圖2A至14A係表τπ:完成位兀線接觸的面 S 〇 圖2B至14B係表示完成一電容器記憶體 單元的截面圖。 圖2C至MC係表示完成電容器記憶體單 元以及一般性位元線接觸的截面圖。 圖號說明: 2-窗口 3-窗口 9 —一,——.----‘丨裝---^——卜訂l·-----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S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κ) 5-接觸窗口 9-窗口 12-場氧化物區域 16- FET閘極電極 18-氧化層 22-第一絕緣層 28-第二多晶砂化金屬層 32_第三鈾刻終止層 36-第三絕緣層 40_第一導電層 404053 A7 B7 7-窗口 10-半導體基板 14-閘極氧化物 17-源極/汲極區 20_ Si3N4 層 24-多晶矽插塞 30-第二蝕刻終止層 34-光罩 38-光罩 42-高分子層 44-中間電極介電層 46_第二導電層 發明之詳細說明: 現在,參考第1圖的上視圖以及第2A圖 至第14C圖的截面圖而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實 施例。其中第2A圖至第14A圖的截面係對應 於第1圖的截面A-A',第2B圖至第14B圖 的截面係對應於第1圖的截面B-B',而第2C 圖至第14C圖的截面係對應於第1圖的截面 C-C '。本發明係使用新的蝕刻終止層以及一 蝕刻技術,以形成具有對光學微影有較大之容 忍度並同時在基板上形成所有插塞接觸之改良 式的DRAM電路。本發明亦同時形成Si3N4間 隙壁於窗口區域中的位元線上,而在基板上的 其他區域留下一毯覆式蝕刻終止層(Si3N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瘦)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 Γ 經濟部智蒽財產局貝工消費合作钍印製 404053 Α7 Β7 五、發明説明(γ) 雖然本發明係以製作作爲存取電晶體之具有N 型通道FET的DRAM裝置記憶體單元做說明, 但是亦應爲熟習本技藝之人士所瞭解地是,除 了本實施例所述的製程步驟外,藉由施加額外 的製程步驟則其他形式的裝置將可被加入 DRAM晶片中。例如,藉由形成N型井區域 於P型摻雜基板中,則P型通道FET亦可被 提供,藉此可形成周邊電路所需的互補式金屬_ 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路於DRAM晶片上。 爲更瞭解本發明用於製造DRAM的嶄新方 法,具有一共同位元線接觸的二相鄰記憶體單 元的上視圖請參考第1圖。該上視圖係表示定 義第三Si3N4蝕刻終止層後的DRAM製程,如 第10A、10B及10C圖所示的截面目。第1圖 的上視圖係表示具有場氧化物區域12的基板 10,該場氧化物係環繞裝置區域12'並將其隔 離。定義出第一多晶矽化金屬層以形成字元線 16,其係延伸超出裝置區12'可形成具有Si3N4 邊緣間隙壁的FET閘極電極16。形成一平坦 第一絕緣層於閘極電極16上後,電容器節點 接觸用的窗口 2被蝕刻於該第一絕緣層中,且 亦同時蝕刻位元線接觸窗口 3。接著,形成窗 口 2與3於多晶矽插塞24。其次,沈積第二 絕緣層成,並使接觸窗口 5於第二絕緣層中形 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l A4規格(釐) "" I-.---』------裝---_——l·訂:------丨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404C53 Μ Β7_ 五、奪明説明(|〇 ) 成與位元線用的多晶矽插塞24接觸。沈積第 二多晶矽化金屬層並定義以形成延伸超出接觸 窗口 5的位元線28,而與位元線多晶矽插塞24 接觸。本發明的一主要特徵係爲沈積51,4第 三蝕刻終止層32,該蝕刻終止層係使用一光 罩而被定義出窗口 7在電容器節點多晶矽接觸 插塞24上的層32,而同時形成間隙壁32'於 該位元線28上。殘留在基板上其他位置的第· 三Si3N4蝕刻終止層係作爲蝕刻終止層,以避 免在後續蝕刻步驟期間的過度蝕刻,如第11A 圖至第14C圖之順序所淸楚表示者。 現在,參考第2A圖至第14C圖,本方法 係以提供一半導體基板10開始,如第2A-2C 圖所示。該基板係典型地爲具有<100>結晶取 向的P_型摻雜單晶矽。一場氧化物(FOX) 12 係環繞基板10中及基板上之各裝置區並將其 隔離。一種形成場氧化物較佳的方法係爲淺溝 渠隔離(STI)。簡單地說,該STI形成法包 含選擇性地蝕刻淺溝渠至介於2000到4000A 間的深度,並沈積和蝕刻一用以塡充溝渠並與 基板頂端表面共平面的化學氣相沈積(CVD) 法所形成之Si02。 其次’該FET的形成首先係爲形成一薄閘 極氧化物14於該裝置區域上,如第2C圖所示。 12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_--_------裝-------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 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笱S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04053 A7 B7_ 五、發明説明() 該閘極氧化物係典型地以熱氧化法形成並被成 長至介於30到120A間的厚度。一第一多晶矽 化金屬層16係被沈積並定義以形成該FET閘 極電極16於裝置區上並同時形成字元線16於 場氧化物區域12上。該多晶矽化金屬層16在 頂端表面上通常用具有如:矽化鎢(WSi2)等 耐高溫金屬矽化物層16B的大量N+型摻雜多 晶矽層1όΑ所組成之材料。多晶矽16A可以-使用矽烷(SiH4 )的低壓化學氣相沈積法 (LPCVD)沈積之並以磷(P)等N型摻質做 導電性摻雜。WSi2層16B係使用六氟化鎢 (WF6)及矽烷做爲反應氣體的CVD法沈積 之。多晶矽化金屬層16沈積之總厚度介於1500 到2500埃,係由Si02及Si3N4所組成的一覆 蓋氧化層18沈積定義於該FET閘極電極16 之多晶矽化金屬層16上方。源極/汲極區17 係藉由諸如磷(P)等N型摻質的離子植入, 而被形成於閜極電極周圍。該源極/汲極區17 係典型地被植入介於1.0 E 17至1.0 E 19 atoms/cm3間的濃度。 再次參考第2C圖,沈積Si3N4層20作爲 第一蝕刻終止層係被沈積於閘極電極16上方 的基板上以及源極/汲極區17上。該Si3N4層 20係以使用諸如二氯矽烷(SiCl2H2)及氨氣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H規格(210X297公釐) ^ ——r--:------裝---^--.丨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0405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笱S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ο CNH3)做爲反應氣體的LPCVD法沈積之。 該Si3N4層20係被沈積至介於200到600A間 的厚度。Si3N4層20位於位元線接觸用之源極 /汲極區17上如第2A圖中所示,而位於電容 器節點接觸用之源極/汲極區17上Si3N4層20 係表示於第2B圖中,其各爲第1圖中的截面 A-A ^ 及 Β-Β Λ。 參考第3C圖,該Si3N4第一蝕刻終止層20 係於後續以非等向性電漿蝕刻法進行部份地回 蝕,以形成間隙壁20'於該閘極電極16上, 並留下作爲蝕刻終止層,其蝕刻終止層位於源 極/汲極區17上方(第一 Si3N4層20厚度之部 分的。該非等向性蝕刻最好使用高密度電漿 (HDP)蝕刻及諸如CF4、CHF3、〇2及Ar等 飩刻氣體混合物而執行。位元線接觸及電容器 節點接觸所相對應的截面係說明於第3A圖及 第3B圖中,其係表示位於源極/汲極區17上 之Si3N4層20的部份回蝕。 參考第4C圖,沈積並平坦化Si02所組成 之一第一絕緣層22。第一絕緣層22係以次大 氣壓(sub-atmospheric) CVD法或以電漿輔助 CVD法而沈積,其係使用一 HDP氧化物沈積 裝置以及諸如四乙基正矽酸鹽(TE0S )或 TE0S/臭氧(03)等反應氣體。其次,該第一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丁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态局S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04053 A7 B7 五、發明説明(β ) 絕緣層22係以諸如化學機械硏磨法(CMP) 而平坦化,以留下一介於1000至4〇0〇A間的 厚度於具有覆蓋氧化物18的閘極電極16上以 及部份的該第一蝕刻終止層2〇上。 再次參考第4C圖,接觸孔2及3係在該 第一絕緣層22中選擇性地被蝕刻至位於源極/ 汲極區17上之蝕刻終止層20,並延伸超過閘 極電極16以形成自動對準接觸窗。蝕刻接觸 孔2作爲電容器節點接觸,如第4B圖所示, 而蝕刻接觸孔3係作爲位元線接觸,如第4A 圖所示。該蝕刻最好使用活性離子蝕刻(RIE) 以及對於Si3N4有蝕刻選擇性之蝕刻Si02的蝕 刻氣體執行之。例如,該蝕刻可以使用由C4F8、 CO、02及Ar等所組成的蝕刻氣體混合物而執 行之。此外,C5F8、CO、02及Ar等氣體混合 物亦可被使用。 參考第5C圖,選擇性地移除位於源/汲極 區17上方之接觸孔2及3中之第一蝕刻終止 層20。上述第一触刻終止層20之移除最好以 使用RIE及諸如CHF3、CH3F、02及Ar等蝕 刻氣體混合物的選擇性蝕刻而被移除至基板10 處。Si3N4層20的移除亦被說明於第5A圖及 第5B圖中,其係爲第1圖的截面A-A'及B- 15 --;----·---1 裝------Γ 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紙張尺度適用^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04053 A7 -_B7__ 五、發明説明(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參考第6A-6C圖,一導電性摻雜第一多晶 矽層形成之多晶矽插塞24於該第一絕緣層22 上沈積至足以塡充窗口 2及3的厚度。多晶矽 插塞24最好以LPCVD法沈積,其係使用矽烷 做爲反應氣體並以N+導電型摻質即時地摻雜 至介於 1.0E19 至 1.0E20atoms/cm3 的濃度。 例如,該多晶矽插塞24可在該多晶矽沈積期 間藉由添加三氫化磷(PH3 )摻雜。該多晶砂· 插塞24係於後續被回蝕至第一絕緣層22的頂 端表面,以在接觸孔2及3中個別形成電容器 節點接觸用及位元線接觸用的多晶矽插塞24。 該多晶矽插塞24係使用一 HDP鈾刻機以及對 於Si02層22有蝕刻選擇性的諸如Cl2、HBr·、 〇2與He之蝕刻氣體混合物蝕刻之。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參考第7A-7C圖,沈積一第二絕緣層26 於該基板上,以將窗口 2及3中的多晶矽插塞 24絕緣。第二絕緣層26最好爲使用諸如 TE0S/03之反應氣體的LPCVD法所沈積的 Si02。此外,第二絕緣層26亦可爲使用諸如 SiH4、NH3及N20之反應氣體的LPCVD法所 沈積的氮氧化矽(SiON)。該第二絕緣層26 係被沈積至介於1〇〇〇到2000埃之間。 現在,請參考第7A圖及第1圖的上視圖, 蝕刻出位元線接觸孔5係於第二絕緣層26中 1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04053 A7 B7_ 五、發明説明(β ) 用於製作位元線接觸之窗口 3中的部份多晶矽 插塞24。該接觸孔5係使用HDP或活性離子 蝕刻以及諸如CF4、CHF3、02與Ar等之蝕刻 氣體混合物而被蝕刻。 參考第8Α圖至第8C圖,一第二多晶矽化 金屬層28係藉由沈積一摻雜多晶矽層28Α並 接著沈積一耐高溫金屬矽化物層28Β而形成。 該多晶矽層28Α係以使用SiCl2H2的LPCVD 法沈積,並以磷即時地摻雜至介於1.0 E 20到 1.0 E 22 atoms/cm3間的濃度。多晶砂層28A 係被沈積至介於500到1500A間的厚度。該矽 化物層28B最好爲使用諸如六氟化鎢(WF6) 及矽烷等作爲反應氣體的CVD法所沈積的矽 化鎢(WSi2),並被沈積至介於1000到1500 埃之間的厚度。此外,一鎢金屬層可用以取代 該矽化物層28B。使用Si3N4的第二蝕刻終止 層30係以使用SiCl2H2及NH3的LPCVD法沈 積於該多晶矽化金屬層28上。該Si3N4蝕刻終 止層30係沈積厚度介於1500到3000埃之間。 其次,傳統光學微影技術及非等向性蝕刻係被 用以定義蝕刻Si3N4終止層30、多晶矽層28A 多晶矽化金屬層及28B,以形成位元線28。該 位元線係被定義以延伸超出位元線接觸孔5並 與接觸孔窗口 3中的多晶矽插塞24接觸,如 ——.——,--------裝---^———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笱Μ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Χ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S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Ο 4 C 5 3 Α7 Β7 五、發明説明(It) 第8A圖所示以及如第1圖的上視圖所示。第 8B圖係表示第1圖之二相鄰位元線28與一電 容器節點接觸多晶矽插塞24之B-B’區域的截 面目。 參考第9A-9C圖,沈積Si3N4材料之第三 蝕刻終止層32於位元線28上(如第9A圖及 第9B圖所示)以及該第二蝕刻終止層30上(如 第9C圖所示)。該Si3N4層32係以類似於該· 第一與第二蝕刻終止層沈積的CVD法沈積。 沈積第三蝕刻終止層32介於200到600埃之 間的厚度。 現在,參考第10A-10C圖,進入本發明的 一主要特徵,一光罩34及非等向性電漿蝕刻 係用以蝕刻窗口 7於該第三蝕刻終止層32中。 蝕刻窗口 7於該電容器節點接觸多晶矽插塞24 上方,如第1圖的上視圖及第10B圖與第10C 圖的截面圖所示。如第10A圖及第10C圖所 示,該第二餓刻終止層3 2係殘留於位於位元 線接觸多晶矽插塞24上方之基板10上的其他 位置,以避免在後續蝕刻步驟期間受到蝕刻的 影響。在Si3N4層32的非等向性蝕刻期間,Si3N4 間隙壁32'係同時被形成於窗口 7中的位元線 28上,如圖10B所示。 參考第11A-11C圖,沈積並平坦化一相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慶) ——.--^-------- 裝---·--Γ 訂^------ 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04053 A7 B7_ 五、發明説明(^ ) 厚的第三絕緣層36係第三絕緣層36最好爲 Si02,並以使用TE0S/03的SACVD法沈積, 且以CMP法平坦化,而使其在位元線28上具 有介於8000至12000埃之間的厚度。一經光 罩38係被用以蝕刻形成下極電極板用的窗口 9。蝕刻窗口 9於該第三絕緣層36中,且係對 齊於第三蝕刻終止層32中的窗口 7並較窗口 7更大,如第11C圖所示。窗口 9係以對於下-面第二及第三蝕刻終止層30及32有蝕刻選擇 性的方式而被蝕刻,如第11B圖及第11C圖 所示;而Si3N4間隙壁32'係將位元線28絕緣, 如第1 1 B圖所示。該蝕刻終止層30及32亦作 爲用於在第二絕緣層26中選擇性地蝕刻窗口 至電容器節點多晶矽插塞24的硬式罩幕。該 蝕刻最好使用RIE以及諸如C4F8、CO、02與 Ar等蝕刻氣體混合物或C5F8、CO、02與Ar 等氣體混合物執行之;其中該蝕刻氣體混合物 係以對於Si3N4有蝕刻選擇性的方式蝕刻 Si〇2,並具有大於1:10的蝕刻速率選擇性。 具有窗口 7的第三蝕刻終止層32將簡化蝕刻 複雜性,並且更特別地是其對於光罩38所用 之光學微影對齊程度具有較大的容忍度。 參考第12A-12C圖,移除光罩38之後, 沈積第一導電層40於該第三絕緣層36上及電 19 丨丨,——^------裝---^——卜订^------丨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4苟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M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ph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04053 ΑΊ Β7___ 五、發明説明(0) 容器窗口 9中,而與電容器節點多晶矽插塞24 接觸,如第12Β圖及第12C圖所示。第一導 電層40最好爲以LPCVD法所沈積的摻雜多晶 矽,並以磷即時地摻雜至介於1.0 Ε 20至1.0 Ε 22 atoms/cm3的濃度,且其介於300至[j 600埃 之間,此外,第一導電層40可爲使用諸如TiCl4 - 與SiH4等反應氣體的CVD法所沈積的氮化 駄。 再次參考第12A-12C圖,一高分子層42 係藉由旋轉塗佈法而被沈積至足以塡充電容器 窗口 9並可在基板上形成平坦表面的一厚度。 該高分子層42係藉由諸如氧氣電漿蝕刻而被 回蝕至該第三絕緣層36頂端表面上的第一導 電層40。其次,回飽該第一導電層40至該第 三絕緣層36頂端表面,以在電容器窗口 9中 形成一電容器下電極板陣列,而在電容器窗口 中的高分子42將可避免窗口 9中的第一導電 層40被蝕刻。此外,高分子層42及該第一導 電層40可以化學機械硏磨法硏磨至第三絕緣 層36的表面。 參考第13A-13C圖,殘留在電容器窗口中 的高分子層42可於後續使用氧氣電漿灰化法 移除。所殘留的第三絕緣層36係使用氫氟酸 (HF )溶液的濕式蝕刻法或蒸汽HF選擇性地 20 S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釐) —.---^----丨裝----„---^訂l·-----•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毡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04053 五、發明説明(^) 被移除至第三蝕刻終止層32’因而產生直立 式下電極板,如第13B圖及第13C圖所示。 該第三蝕刻終止層32將保護其餘的基板表 面,不被蝕刻,如第1 3 A圖所示之位元線接 觸區域。 參考第14A-14C圖’ 一中間電極介電層44 •係被沈積於該下電極板(第一導電層40)上,如 第14B圖及第14C圖所示。中間電極介電層44_ 須具有高相對介電係數(介電常數k)的材料, 諸如五氧化二钽(Ta205 )。另一可被使用之 具有高相對介電係數的材料係爲通常被稱做 BST的鋇緦鈦氧化物(BaSr)Ti03。該中間電極 介電層44係被沈積至介於50到200A的厚度。 此外,其他諸如具有高介電係數的鐵電材料等 材料可被使用以形成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 通常被稱做PZT的PWZisJkJOs可被使用爲 中間電極介電層44。沈積上述這些材料的方 法係爲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沈積法(MOCVD)。 繼續參考第14A-14C圖,一第二導電層 46,諸如使用以TiCl4及NH3爲反應氣體混合 物的C VD法所沈積的氮化鈦(TiN )。此外, 第二導電層46可爲一摻雜多晶矽;其係以使 用矽烷的LPCVD法沈積,並以!>1!3即時地摻 雜至介於1,〇 E 20至1.0 E 22 atoms/cm3間的 — 1^---f-----裝----.--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04053 五、發明説明(外) 磷濃度。第二導電層46係被沈積至介於500 到1500^間的厚度,並被定義以形成上電極 板,而完成DRAM單元用的電容器。 雖然本發明已被特別地揭示並參考其較佳 實施例而被說明,然而應爲熟習本技藝之人士 所瞭解的是各種形式與細節的改變均將未脫離 - 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 --«---^---- ---抑衣-----^ -訂 “-------- 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貝工消費合作杜印裝 404053 锰 _ gS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在半導體基板上製造在位元線上的 電容器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單 元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提供具有爲場氧化物所環繞之裝置區域 的半導體基板; 沈積並定義具有一覆蓋氧化物的第一多 晶矽化金屬層,以形成場效應電晶體(FET) 閘極電極於上述裝置區上,並形成延伸至該 場氧化物區域上方的字元線; 形成鄰接上述之閘極電極之摻雜源極/ 汲極區於上述之基板中; 沈積第一蝕刻終止層於上述之基板上, 並以非等向性電漿進行部份回蝕,形成間隙 壁於上述之閘極電極上,同時留下部份的上 述之第一蝕刻終止層於上述之源極/汲極區 上; 沈積並平坦化位於上述之基板上的一第 一絕緣層; 蝕刻上述之第一絕緣層以形成自形對齊 接觸孔於上述之源極/汲極區上方終止於上 述之第一蝕刻終止層; 選擇性地移除位於上述之源極/汲極區 上方的上述之第一鈾刻終止層; 沈積一導電摻雜第一多晶矽層並回蝕上 ---,---T----. I裝------訂 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8 404053 cl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述之自形對齊接觸孔,形成連接至電容器節 點接觸用及位元線接觸用的上述之源極/汲 極區的多晶砍插塞; 沈積一第二絕緣層於上述之基板上; 蝕刻位元線接觸孔至部份的上述之位元 線接觸用的該多晶矽插塞; 沈積一第二多晶矽化金屬層; 沈積一第二蝕刻終止層於上述之第二多-' 晶矽化金屬層上; 定義上述之第二鈾刻終止層及上述之第 二多晶矽化金屬層,以形成延伸至上述之位 元線接觸孔上方的位元線; 沈積第三蝕刻終止層; 定義上述之上述之第三飩刻終止層,以 形成窗口於該電容器節點接觸用的上述之插 塞上方,同時上述之第三鈾刻終止層將保護 其餘的上述之基板表面不受蝕刻影響; 沈積並平坦化一第三絕緣層;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選擇性地蝕刻電容器窗口於上述之第三 絕緣層中,並對齊於上述之第三蝕刻終止層 中的上述之窗口,並較其爲大,且連接至上 述之電容器節點接觸,同時在上述之電容器 窗口中的上述之第三蝕刻終止層將可避免過 度蝕刻;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牟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Βδ __404053_ο» 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沈積第一導電層於第三絕緣層上方及上 述之電容器窗口中; 旋轉塗佈一高分子層以形成一平坦表 面,並回鈾在上述之第三絕緣層頂端表面上 的上述之高分子層及上述之第一導電層,使 之在上述之電容器窗口中形成一電容器下電 極板陣列; 移除在上述之電容器窗口中之其餘的上· 述之高分子層,並選擇性地移除上述之第三 絕緣層至上述之第三蝕刻終止層; 形成一中間電極介電質於上述之下電極 板上; 沈積並定義一第二導電層,以形成電容 器上電極板,而完成該DRAM單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位 於上述之源極/汲極區上述之第一蝕刻終止 層係爲以低壓化學氣相沈積法(LPCVD)所 沈積之厚度爲介於200至600A間的氮化矽, 且其係部份地回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 述之第一絕緣層係爲氧化矽,且在平坦化後 於該字元線上具有介於1000至4000ή的厚 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 - ' -- ITU - —Ί - - n. ! ; - - I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404053 ?8s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述之第一多晶矽層係以LPCVD法所沈積, 並摻雜介於 1.0 E 19 到 1.0 E 20 atoms/cm3 間的濃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 述之第二絕緣層係爲氧化矽,且沈積介於 1000到2000A的厚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 述之第二多晶矽化金屬係爲一具有介於500. 至ΙΟΟΟΑ厚度的N+型摻雜多晶矽層以及一具 有介於1000至1500A厚度的頂端耐高溫金 屬矽化物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 述之第三蝕刻終止層係爲以LPCVD法沈積 厚度介於爲200至60〇A的氮化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 述之第三絕緣層係爲氧化矽,且平坦化後在 該位元線上具有介於8000至12000A間的厚 度。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上 述之第一及第二導電層係爲導電性摻雜多晶 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上述之第一及第二導電層係爲氮化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____26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梂準(CNS ) A4规格(210><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另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04053 ?88 _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上述之中間電極介電層係爲絕緣體,並形 成介於50至200A間的厚度。 12.—種用於在半導體基板上製造在位元線上 電容器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單 元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提供具有爲場氧化物所環繞之裝置區 域的上述之半導體基板; 沈積並定義具有一覆蓋氧化物的第一 多晶矽化金屬層,以形成場效應電晶體’ (FET)閘極電極於上述之裝置區上,並形 成延伸至上述之場氧化物區域上方的字元 線, 形成鄰接上述之閘極電極之摻雜源極/ 汲極區於上述之基板中; 沈積第一氮化矽蝕刻終止層於上述之 基板上,並以非等向性電漿部份進行回蝕, 形成間隙壁於上述之閘極電極上,同時留 下部份的上述之第一蝕刻終止層於上述之 源極/汲極區上; 沈積並平坦化位於上述之基板上的一 第一絕緣層; 蝕刻上述之第一絕緣層以形自形對齊 接觸孔於該源極/汲極區上方終止於上述之 第一蝕刻終止層; ------^---,裝-------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4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8 B8 C8 -^-— 六、申請專利範圍 選擇性地移除位於上述之源極/汲極區 上方的上述之蝕刻終止層; 沈積一導電摻雜第一多晶矽層並回蝕 於上述之自形對齊接觸孔中形成連接至電 容器節點接觸用及位元線接觸用的上述之 源極/汲極區的多晶矽放置插塞; 沈積一第二絕緣層於上述之基板上; 蝕刻位元線接觸孔至部份的上述之位.· 元線接觸用的該多晶矽插塞; 沈積一第二多晶矽化金屬層; 沈積一第二氮化矽蝕刻終止層於上述 之第二多晶矽化金屬層上; 刻劃該第二蝕刻終止層及上述之第二 多晶矽化金屬層,以形成延伸至上述之位 元線接觸孔上方的位元線; 沈積第三蝕刻終止層;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定義該第三蝕刻終止層,以形成窗口 於上述之電容器節點接觸用的上述之放置 插塞上方,同時該第三蝕刻終止層將保護 其餘的上述之基板表面不受蝕刻影響; 沈積並平坦化一第三絕緣層; 選擇性地蝕刻電容器窗口於上述之第 三絕緣層中,對齊於該第三氮化矽蝕刻終 止層中的該窗口並較其爲大,且連接至上 — ,g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梂準(CNS ) A4現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8 404053 g! ^、申請專利範圍 述之電容器節點接觸,同時在上述之電容 器窗口中的上述之第三蝕刻終止層將可避 免過度蝕刻; 沈積第一導電層於第三絕緣層上方及 上述之電容器窗口中; 旋轉塗佈一高分子層以形成一平坦表 面,並回蝕在上述之第三絕緣層頂端表面 上的上述之高分子層及上述之第一導電層 以在上述之電容器窗口中形成一下電極板 陣列; 移除在上述之電容器窗口中之其餘的 上述之高分子層,並選擇性地移除上述之 第三絕緣層至上述之第三蝕刻終止層; 形成一中間電極介電質於該下電極板 上; 沈積並定義一第二導電層,以形成電 容器上電極板,而完成該dram單元。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位於上述之源極/汲極區上之上述之第一氮 化矽蝕刻終止層係爲以低壓化學氣相沈積 法(LPCVD)所沈積之厚度爲介於200至 600A間的氮化矽,且其係部份地回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上述之第一絕緣層係爲氧化矽,且在平坦 (請先H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8 B8 404053_S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化後於上述之字元線上具有介於1000至 4000A的厚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上述之第一多晶矽層係以LPCVD法所沈 積,並被摻雜至介於1.0 E 19到1.0 E 20 atoms/cm3間的濃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該第二絕緣層係爲氧化矽,且被沈積至介-於1000到2000A的厚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上述之第二多晶矽化金屬係爲一具有介於 500至1000A厚度的N+型摻雜多晶矽層以 及一具有介於1000至1500A厚度的頂端耐 高溫金屬矽化物層。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上述之第三氮化矽蝕刻終止層係以LPCVD 法沈積介於200至600A的厚度。 經濟部中央標牟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n In HI —^^1 ί ι_ Ε n^i 1 In ^^^1--aJ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上述之第三絕緣層係爲氧化矽,且平坦化 後在該位元線上具有介於8000至12000A 間的厚度。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上述之第一及第二導電層係爲導電性摻雜 多晶石夕。 ---—-3·α_______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404053 !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上述之第一及第二導電層係爲氮化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上述之中間電極介電層係爲絕緣體,並形 成介於50至200A間的厚度。 ----------,裝----:--.訂 I J-----^ (请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TW88106682A 1999-04-27 1999-04-27 A method of utilizing self-aligned contact via to fabricate the capacitor on the bitline in DRAM TW404053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88106682A TW404053B (en) 1999-04-27 1999-04-27 A method of utilizing self-aligned contact via to fabricate the capacitor on the bitline in DRA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88106682A TW404053B (en) 1999-04-27 1999-04-27 A method of utilizing self-aligned contact via to fabricate the capacitor on the bitline in DRA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04053B true TW404053B (en) 2000-09-01

Family

ID=21640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88106682A TW404053B (en) 1999-04-27 1999-04-27 A method of utilizing self-aligned contact via to fabricate the capacitor on the bitline in DRAM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4040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5314A (zh) * 2018-08-30 2020-03-1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位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存储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5314A (zh) * 2018-08-30 2020-03-1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位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存储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36643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apacitor-over-bit-line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using self-aligned contact etching technology
US6187624B1 (en) Method for making closely spaced capacitors with reduced parasitic capacitance on a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
US6143604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mall-size two-step contacts for word-line strapping on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US5780338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rown-shaped capacitors for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integrated circuits
US734227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709919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uto-self-aligned top electrodes for DRAM capacitors with improved capacitor-to-bit-line-contact overlay margin
US5858829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cells with minimum active cell areas using sidewall-spacer bit lines
JP3943320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037213A (en) Method for making cylinder-shaped capacitors for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US7332392B2 (en) Trench-capacitor DRAM devic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US6642097B2 (en) Structure for capacitor-top-plate to bit-line-contact overlay margin
US7741682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including a silicon layer formed on a diffusion layer
US6080620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interconnection and capacitors of a DRAM using a simple geometry active area, self-aligned etching, and polysilicon plugs
US6100137A (en) Etch stop layer us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n overlying crown shaped storage node structure
US6458692B1 (en) Method of forming contact plu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US6010933A (en) Method for making a planarized capacitor-over-bit-line structure for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JP4964407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62921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6291286B1 (en) Two-step strap implantation of making deep trench capacitors for DRAM cells
US6168989B1 (en) Process for making new and improved crown-shaped capacitors on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cells
US6077743A (en) Method for making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cells having brush-shaped stacked capacitors patterned from a hemispherical grain hard mask
US6403416B1 (en) Method for making a double-cylinder-capacitor structure for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US5885866A (en) Self-registered cylindrical capacitor of high density DRAMs
US5536673A (en) Method for making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cells having large capacitor electrode plates for increased capacitance
US5728617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vertical walled stacked capacitors for dram c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