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94844B - In-vitro angiogenesis assay - Google Patents

In-vitro angiogenesis assa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94844B
TW394844B TW084102008A TW84102008A TW394844B TW 394844 B TW394844 B TW 394844B TW 084102008 A TW084102008 A TW 084102008A TW 84102008 A TW84102008 A TW 84102008A TW 394844 B TW394844 B TW 3948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ope
patent application
item
fragment
cul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4102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ristopher Richard Parish
Kathryn Joanna Isabel Brown
Susan Faye Maynes
Anna Bezos
Original Assignee
Univ Australi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Australian filed Critical Univ Australia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94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948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9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82Supracellular entities, e.g. tissue, organisms
    • G01N33/5088Supracellular entities, e.g. tissue, organisms of vertebr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43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G01N2333/745Assays involving non-enzymic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 G01N2333/75Fibrin; Fibrinoge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52Predicting or monitoring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e.g. for selection of therapy based on assay results in personalised medicine; Progno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B7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 1 加 偏 好 血 管 為人類來 源 ,更加偏好為人類胎盤來源。 血 管 可 Μ經由標 準 技術加Κ冷凍如那些已為嫺於此技 藝 者 所 熟 知 的如在一 7 0 D下含有D M S 0之培養基中。 上 述 套 組為供作 稍 早所述本發明之方法中所使用。本 發 明 亦 擴 及 在以上方 法 中使用時之套組。 本 發 明 藉由參考 Μ 下非限制性圖形Μ及實施例加Κ進 — 步 描 述 0 圖 示 簡 DO 里 說 明 圖 1為包埋於纖維蛋白凝膠中人類胎盤血管片段之活體 外 血 管 增 生 之圖形表 示 。在(Α)中血管增生反應為手工記 錄 於 0至3 之 任意比例 上 如材料與方法中所描述。每次將&個 培 養 物 之 平 均值士標 準 誤差打點。在(Β)中血管增生反應 為 m •tuC 由 基 於 電腦之數 位 影像之像素分析。 圖 2顯示使用包埋於一纖維蛋白凝膠中之人類胎盤血管 片 段 之 活 體 外血管增 生 之顯微鏡照相。血管增生在14天培 養 後 ( A) X 2 5 Κ 及 ( Β) Χ200倍放大顯示.。圖2Α中之血管 增 生 反 應 為 人工評分 為 3 〇 圖 3為圖形表示並證明該試驗可應用於測驗不同化合物 抑 制 血 管 增 生之能力 0 在整個試驗中Μ化合物之使用是Μ 下 列 濃 度 肝素Μ及 低 分子董(LMW)肝素一1G0微克/毫 升 蘇 拉 明 (surami η) 一 1 0微克/毫升Μ及1 Q Q微克/毫 升 如 顯 示 DMS0- 0 5%,氫可體松(Hydro) — 10 - 5 Μ 以 及 鉾 — 20 a Μ 〇 ” C 〇 n t 〃意指一控制培養物其中不加入 化 合 物 0 數 據表示血 管 增生,如藉由數位影像分析,在培 -1 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丨O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B7 五、發明説明(/ )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供作測定血管增生之方法,一種篩 選物質之血管增生之調節活性之方法,Μ及一種在腫瘤Μ 及其類似物之情況中決定適當治療組合之方法。 發明背景 血管增生,或新血管之發育,為組織發育Μ及傷口癒 合之基本特徵(1)。沒有血液供應之適當發育,組織無法 存活;循環糸統對於氧氣與養份之供應給予組織以及對於 代謝副產物之去除為必需的。 在成人中,除了傷口癒合期間外血管增生為相當少發 生的。然而*在成人中有一些〃血管增生一依賴性疾病" 其中血管增生具有非常重要性(1一 3)。其中最重要的是 血管增生與固形腫瘤,增生性視網膜病Μ及風溼性闞節炎 相關。血管增生抑制劑之發展可提供一個控制這些疾病的 方法,但目前針對血管增生之試驗均很麻煩,耗時且往往 建立於活體内糸統上。三種最常使用的模式為兔子角膜袋 ,倉鼠頰囊以及小雞绒毛膜尿囊膜(CAM)試驗(1- 4)。 在各糸統中血管增生性物質必須被植入角膜,頰囊或CAM中 Μ誘發血管增生。所有三種試驗受困於需要人為地誘發血 管增生,對於血管增生性物質及抑制劑必須之持鑛釋出型 聚合性賦形藥(5) ,Κ及與建立試驗相闞之技術複雜性, 包括使用活動物,以及测量結果。兔子角膜試驗具有在許 多研究機構中道德上不予接受之額外不便。 由於這些不方便而非常需要針對血管増生,特別是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八4規格(210Χ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袈· -'Φ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 B7_ 五、發明説明(i ) 管it生之生理學上有關聯之活體外試驗。以前的活體 夕卜試驗往往需要建立内皮細胞之長期培養以及經由放置细 胞於细胞外母質(matrices)上(6— 8)或將细胞曝露於 不同的血管增生性剌激(9 一 11) Μ誘發微血管之形成。該 試驗為極度不自然且可能不代表生理學反應,特別當內皮 細胞已被活化,其使用前已在生長因子存在下培養相當時 期。 本發明之活髏外試驗代表一血管增生性反應其反映一 正常的生理性反應,即血管破壊後之新一血管形成。在一 具體事實中,本發明之試驗提供實質利益超過先前描述之 步驟,其需要經常大量體積的更換培養基(12)。這是因 為*在一具體事實中,小型化試驗之使用使得其適合於試 驗前一及抗一血管增生性物質。進一步地,該試驗之全部 成本(即勞力成本♦培養基及姐織培養瓶花費)戲剌化地 降低,當其施行一方便的24或4 8槽版式,允許經由光學顯 微鏡快速檢査Μ及定量。此外在其全部的具體事實中該試 驗為道德上可接受的因為其避免活動物之使用。進而其提 供直接訊息關於特別的血管增生性調節物質對於特別種類 之效果,因為來自該種類之血管組織可Κ被使用於試驗中 。舉例來說,該試驗可Κ直接測定一特別物質在人類中是 否具有調節能力因為人類組織可以被使用於此試驗中。 在漸漸導入本發明的工作中,發明者發現到埋入纖維 蛋白血塊中的人類胎盤血管之小片段在培養7 - 14天後表琨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装—. 广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I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 ) 出自血管片段生長出一血管之複雜網路。該試驗是在2 4或 48槽培養盤中施行伴隨小體積的培養基(0 ♦ 5至1毫升/檐 )且很少更換培養基(每通兩次)。預期是生理性凝膠而 非纖維蛋白將產生相似的反應。 經由本發明者發現之血管增生反應似乎為完全自動的 ,不需要加入血管增生性因子至培養中,而且並不希望被 理論所束縛·推測其代表一嚴重血管之傷口癒合反應。 發明總述 本發明之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種得到血管增生之方法其 包括將一血管片段與一生理性凝膠Μ及適當養份一起培養 一段時間足夠使得新血管組織生長,其中該片段是培養於 小型化規模且其中該養份很少更換。 在本發明之相關方面中提供一種測定血管增生之方法 其包括將一血管片段與一生理性凝膠Μ及適當養份一起培 養一段時間足夠使得新血管組镟生長,並檢査該片段Κ測 定新血管組織是杏生長,其中該片段培養於小型化規模且 其中該養份很少更換。 在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種測定血管增生之方法 其包括將得自人類組織之一檢體之血管片段與一生理性凝 膠Μ及適當養份一起培養一段時間足夠使得新血管組織生 長,並檢査該片段Μ測定新血管組織是否生長。 在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種試驗物質之血管增生 調節活性之方法其包括將得自一生物檢體之血管片段與一 -5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衮.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 B7 五、發明説明(/) 生理性凝膠,適當養份以及至少一懷疑具有血管增生調節 活性之物質一起培養一段時間並在足Μ使得新血管組孅生 長之條件下,檢査該片段之新血管組織生長並與控制組比 較該生長。 依然在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種測定一物質阻礙 新血管組織生長及/或誘發新血管組織退化之能力之方法 其包括將一血管片段與一生理性凝膠Μ及適當養份一起培 養一段時間足夠使得新血管組織生長,施用該物質至該片 段,Κ及將該片段與適當養份一起培養一段時間,之後檢 査該片段Κ測定新血管組織生長之胆礙及/或新血管組織 之退化是否已發生。 依然在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種測定是否一血管 增生性實體將對抗-血管增生性治療有所反應之方法,該 方法包括將得自該實體之血管片段與一生理性凝膠,適當 養份Μ及至少一種抗一血管增生劑之有效量一起培養一段 時間並在足Μ使得新血管組纖生長之條件下,檢査該片段 之新血管組織生長並與控制組比較該生長。 在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中提供一套組其包括隔間化形式 中一主要隔間或隔間群改良Μ容納一生理性凝膠供作血管 Η段之培養,其中該主要隔間或隔間群為選擇性地改良Μ 包含一或更多的生理性凝膠前趨物,次要隔間或隔間群改 良Μ包含養份或營養培養基供作加至生理性凝膠Κ支持血 管片段,Κ及選擇性地冷凍血管片段之生長。 -6-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装------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 --7 "— 五、發明説明(^ ) 發明詳述 在本發明之一方面中提供一種得到血管增生之方法其 包括將一血管片段與一生理性凝膠Μ及適當養份一起培養 一段時間足夠使得新血管組織生長,其中該片段培養於小 型化規模且其中該養份很少更換。 在一相關方面中*本發明提供一測定血管增生之方法 其包括將一血管片段與一生理性凝膠Κ及適當養份一起培 養一段時間足夠使得新血管組織生長,並檢査該片段Μ測 定新血管組織是否已生長*其中該Η段培養於小型化規橫 且其中該養份很少更換。 此中使用之專有名詞〃生理性凝膠"表示一凝膠其模 擬,或部分模擬有機體中之生理環境其允許血管增生產生 。偏好生理性凝膠為纖維蛋白,膠原蛋白或基質原膠( matrigel)或其類似物。最偏好凝膠為纖維蛋白。 此中使用之專有名詞〃小型化規模〃表示使用小體積 之培養基。對於小型化規模之適合之培養血管包含小盤其 可Μ使用約0. 5至1毫升或更少之液體體積,相對於較大糸 統其典型地使用數十毫升。偏好0· 5至1毫升或更少之體積 被使用於本發明之培養中。偏好外源性因子,其提供血管 增生性剌激,不加至培養基。 此中使用相闞養份更換之專有名詞"很少〃意指一養 份更換之發生比每隔兩天更不頻繁。在本發明之方法中偏 好養份更換為每週二次*更偏好每四天一次。 -7- 本紙張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5»7公釐) (#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 ) 方法中使用之血管片段可衍生自小靜脈或動脈來源且 偏好為小尺寸的。舉例來說*具有約1至2毫米直徑及2至5 公分長度之血管為適合於製造片段,其偏好為1至2毫米之 長度。偏好血管片段為新鮮分離的。或者可Μ使用冷凍血 管片段。 偏好方法中使用之血管片段為衍生自人類組纖,例如 ,人類組纖其為易於得到的如胎盤Μ及固形腫廇。本發明 之方法亦能夠被用來試驗非人類血管片段中之血管增生將 ,自然地,被理解。 偏好方法中使用之血管片段為培養前不含殘餘之血液 凝塊。此可Μ藉由將血管片段浸泡於任何適合於此目的之 鑀衝液中達成。 偏好方法中使用之生理性凝膠為新鮮製備的。更加偏 好在血塊形成前將血管片段加至生理性凝膠之前趨物。更 加偏好血管片段為埋入且被凝膠包圍。 養份為偏好Κ液體培養基供應如培養基199其選擇性地 包含20%胎牛血清且亦可包含,額外地,抗生素Κ抑制微 生物之生長。或者培養基可Μ為基本上不含血清之培養基 。此中使用之專有名詞〃基本上不含血清〃表示所有血清 為不存在的培養基且沒有血清成份或最少量來自血清或其 它來源之成份其為血管增生所必需。那些 於此技藝者將 熟悉於適合之培養基。 方法中之血管片段是培養於適合的條件下Κ促使新血 -8- I-------—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Α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I) 管組織之生長。那些 於此技藝者將熟悉於各種適合條件 其可K被用來培養該片段。偏好血管片段為生長於約37°c 達約2至3週。 血管片段之檢査可Μ經由任何方便的方法施行。偏好 血管片段之檢査為經由亮視野或相位差光學顯微鏡庵行。 此可Μ使用一倒立顯微鏡達成。 該Η段之反應(血管增生或相反)可Κ被手工地或經 由基於電腦影像分析照片,視覺影像或培養物之數位影像 加Μ定量。偏好反應為經由自動化方法加Μ定量如經由ΝΙΗ IMAGE程式。該定量提供快速Μ及正確之反應評估。此外* 該試驗糸统特別適於篩選人類血管增生之抑制劑或加強劑 。那些 於此技藝者將熟悉於定量該片段之反應之各種方 法0 在第二方面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測定血管增生之方法 其包括將得自一人類組織檢體之血管片段與一生理性凝膠 Μ及適當的養份一起培養達一段時間足夠使得新血管組織 生長*並檢査該片段Κ測定新血管姐濰是否已生長。 偏好在方法中使用之組織為胎盤組继,或另一自其可 分離血管之組織。 偏好血管片段培養於小型培養容器中其包含培養瓶。 偏好培養基很少更換,如每週二次。偏好生理性凝膠為纗 維蛋白,膠原蛋白或基質凝膠(matrigel)。更加偏好為 纖維蛋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 五、發明説明(f ) 在前人的技藝中曾需要加入促進血管增生之藥劑至培 養基。然而在本發明之方法中,發現該藥劑是不需要的。 因此在偏好之方面中,額外的血管增生藥劑並不加至培養 基。 在本發明之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種筛選具有血管增生調 節活性之物質之方法其包括將得自一生物檢體之血管片段 與一生理性凝膠,適當養份Μ及至少一懷疑具有血管增生 調節活性之物質一起培養一段時間並在足Κ使得新血管組 纖生長之條件下,檢査該片段之新血管組纖生長並與控制 組比較該生長。 專有名詞"篩選〃意指試驗或分析物質。 專有名詞〃血管增生調節"意指一物質之能力Κ改變 血管片段之正常血管增生活性並包含血管增生活性之抑制 及增強。此方法可Κ應用來試驗化合物或物質其為可能之 血管增生性抑制劑或可能之血管增生性增強劑。 專有名詞〃生物檢體〃意指任何檢體其基本上衍生自 一動物組纖其意欲在該處試驗一物質對於該特定組織及/ 或動物種類是否有血管增生調節活性。偏好生物檢體為衍 生自人類組織。 任何物質或物質之聯合其有疑似血管增生調節活性可 經由本發明筛選。此包含化合物類之純化製備物Μ及各種 萃取物如植物或動物組織萃取物或可Μ來自一微生物。因 此,該物質可能必須使其變成一適合形式Μ供施用至血管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装------訂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五、發明説明(1 ) 片段。那些 於此技藝者將熟悉於使該物質變成適合形式 Μ供施用之各種方法。 如上所述,血管片段可衍生自靜脈或動脈來源。偏好 來自一血管之片段被應用作為控制組Μ及Κ潛在血管增生 調節活性被篩選出來之培養物。 偏好生理性凝膠為纖維蛋白,膠原蛋白或基質凝膠( matrigel)。更加偏好該凝膠為纖維蛋白。 偏好當本方法被應用來試驗化合物之血管增生增強作 用時培養基基本上為不含血清(如先前所定義)。 在一相關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測定一物質阻止新血 管組纖生長及/或誘發新血管組織退化之能力之方法其包 括將一血管片段與一生理性凝膠Μ及適當養份一起培養一 段時間足夠使得新血管組織生長,施用物質至該片段,並 將該片段與適當養份一起培養一段時間,之後檢査該片段 以測定新血管組織生長之阻礙及/或新血管組織之退化是 否已發生。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貞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装------訂 (諳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偏好血管片段為在雎用物質前培養一段時間足Μ建立 一良好之血管增生性反應,如,舉例來說,施用前14天。 然後此反應之程度偏好加Μ定量Μ及記錄。 偏好在施用物質後,血管片段培養一段時間足夠允許 清楚的新血管生長之阻止及/或退化,如,舉例來說,施 用物質後7至14天。之後將新血管生長之情況與記錄之反應 Μ及偏好之一控制組相比較。 -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_ 五、發明説明(f 〇 ) 偏好生理性凝膠為纖維蛋白,膠原蛋白或基質凝膠( matrigel)。更加偏好該凝膠為纖維蛋白。 在本發明之第四方面提供一種方法供測定一血管增生 性實體是否將對抗一血管增生性治療有反應,該方法包括 將得自該實體之血管片段與一生理性凝膠,適當養份Μ及 至少一種抗一血管增生劑之有效量一起培養一段時間足夠 使得新血管組織生長,檢査該片段之新血管組織生長並與 控制組比較該生長。 專有名詞〃血管增生性實體"包含腫瘤(尤其是轉移 的Μ及侵犯性腫瘤)Μ及來自帶有其它血管增生一依賴性 疾病之病人之試驗組織如風溼性關節炎Κ及增生性視網膜 病。 專有名詞〃抗一血管增生劑〃意指任何化合物或物質 其抑制血管増生。此可Μ為一蛋白質的或非蛋白質的分子 且包含腎上腺皮質固醇,抗一生長因子抗體Μ及抗一血管 增生性蛋白質如第四血小板因子。 偏好生理性凝膠為纖維蛋白,膠原蛋白或基質凝膠( matrigel) 〇 在本發明之第二,第三K及第四方面中使用之培養條 件偏好在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之第一項具體事實中所偏好之 相同條件下施行。 在本發明之第五方面中提供一套組其包括,隔間化形 式中一主要隔間或隔間群改良容納一生理性凝膠供作血管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讀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A7 B7 五、發明説明㈠\) 片段之培養,其中該主要隔或隔間群為選擇性地改良κ包 含一或更多的生理性凝膠前趨物,次要隔間或隔間群改良 Μ包含養份或營養培養基K支持血管片段K及選擇性地冷 凍血管之生長。 專有名詞〃隔間〃意指一容器之特定分割或一分開之 容器。 偏好的是,套組提供一小型化規模之主要隔間或隔間 群使得可能僅需使用少許體積之培養基。偏好該隔間或隔 間群為經改良Μ接受0* 5至1毫升之培養基且為多槽盤之形 式如一微槽盤如,但不受限於,一 24或48槽盤。 偏好套組額外地包括更多的隔間或隔間群其為經改良 Μ包含一主要的生理性凝膠前趨物如纖維蛋白原或一膠原 蛋白或基質凝膠(matrigel)前趨物。其可Μ為冷凍乾燥 形式或懸浮液。 偏好含有第三個隔間或隔間群其為經改良Κ包含其它 相瞄之生理性凝膠前趨物如凝血酵素其可Κ為冷凍乾燥形 式或懸浮液。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丨装------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偏好第二個隔間為經改良以包含適當的培養基如培養 基199(或其成份)或一基本上不含血清之培養基(其中物 質被篩選針對血管增生增強活性)。 冷凍血管,尤其是血管片段,可形成套組之一部分。 該血管可Μ為靜脈的或動脈的來源且偏好為直徑1至2毫米 。偏好血管為ΚΝ段形式提供,偏好為長度1至2毫米。更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B7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 1 加 偏 好 血 管 為人類來 源 ,更加偏好為人類胎盤來源。 血 管 可 Μ經由標 準 技術加Κ冷凍如那些已為嫺於此技 藝 者 所 熟 知 的如在一 7 0 D下含有D M S 0之培養基中。 上 述 套 組為供作 稍 早所述本發明之方法中所使用。本 發 明 亦 擴 及 在以上方 法 中使用時之套組。 本 發 明 藉由參考 Μ 下非限制性圖形Μ及實施例加Κ進 — 步 描 述 0 圖 示 簡 DO 里 說 明 圖 1為包埋於纖維蛋白凝膠中人類胎盤血管片段之活體 外 血 管 增 生 之圖形表 示 。在(Α)中血管增生反應為手工記 錄 於 0至3 之 任意比例 上 如材料與方法中所描述。每次將&個 培 養 物 之 平 均值士標 準 誤差打點。在(Β)中血管增生反應 為 m •tuC 由 基 於 電腦之數 位 影像之像素分析。 圖 2顯示使用包埋於一纖維蛋白凝膠中之人類胎盤血管 片 段 之 活 體 外血管增 生 之顯微鏡照相。血管增生在14天培 養 後 ( A) X 2 5 Κ 及 ( Β) Χ200倍放大顯示.。圖2Α中之血管 增 生 反 應 為 人工評分 為 3 〇 圖 3為圖形表示並證明該試驗可應用於測驗不同化合物 抑 制 血 管 增 生之能力 0 在整個試驗中Μ化合物之使用是Μ 下 列 濃 度 肝素Μ及 低 分子董(LMW)肝素一1G0微克/毫 升 蘇 拉 明 (surami η) 一 1 0微克/毫升Μ及1 Q Q微克/毫 升 如 顯 示 DMS0- 0 5%,氫可體松(Hydro) — 10 - 5 Μ 以 及 鉾 — 20 a Μ 〇 ” C 〇 n t 〃意指一控制培養物其中不加入 化 合 物 0 數 據表示血 管 增生,如藉由數位影像分析,在培 -1 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丨O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 養14天後。垂直條紋表示平均值之標準誤差(n=4)。 圖4為圖形表示並證明該試驗可應用於測驗多株抗體對 抗血管增生性生長因子aFGF,bFGFM及VEGF抑制血管增生 之能力。數據為如圖3之表示。在試驗中使用之控制組抗體 如柱狀圖註解中K山羊Ig及兔子Ig表示。 圃5為圖形表示並證明該試驗可應用於測驗不同濃度之 bFGF,aFGFM及VEGF在血清飢餓培養中增強人類血管增生 之能力。數據為如圖3之表示。注意在5 0微毫克/毫升VEGF 時激發血管相當的〃回枯〃。 實施例1:血管增生試驗 A ·材料與方法 血管片段之製備 血管,直徑約1至2毫米且長度約2至5公分,為切除自 出生後6小時内之人類胎盤表面。將血管放置在含有2· 5微 克/奄升兩性徽素之Hanl s BSS中並利用銳利的解剖鑷 子以及虹膜切除剪切割成為1至2毫米長度的片段。血管片 段在使用前去除殘餘血塊並浸泡於Hank' s BSS中。血管 、之解剖及切開是藉著放大燈之幫助施行(Maggy lamp *
New bound,Balmain,NSW,Australia)。自靜脈 Μ 及動 脈來源之血管得到相似的血管增生反應,但對於各個試驗 而言,僅使用來自一種血管之血管片段。 血管增生試驗 試驗是在 24 或 48 槽培養盤中施行(Costar,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jll衣------訂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 )
Cambridge* MA)。在24槽格式中加人30// 1之牛凝血酵 素(50 MIH 單位 / 奄升於 0,15 M NaCl 中;Sigma Chemical C ο . ,S t · L o u i s,Μ 0)至每個槽中接著加入 1 ‘0 毫升/槽之於培養基199中之3 mg/毫升牛缴維蛋 白(Sigma)。將凝血酵素Μ及纖維蛋白快速混合並在血塊 形成之前快速地將血管片段放在槽的中央。通常纖維蛋白 凝膠在 30秒內產生且理想地該血管片段應在凝膠中維持 懸浮狀。凝膠形成後接著加入1·0毫升/槽補充20%胎 牛血清(FCS)之培養基 199,0.2毫升6—胺基己酸*1^ -戍二醯胺Μ及抗生素(健他徽素Κ及兩性徽素)。在48 槽格式中所有的試劑體積均減半。血管培養於37υ之潮溼 環境中達 14至21天伴隨每週更換培養基兩次。血管增 生最初人工地加Μ定量,利用 0至3之隨意比例其中0 =無生長,1=稀疏的* 2=中等的而 3=密集的微血管生 長。血管增生之更精確評估是經由Dycam數位相機得到培 養物之數位影像之基於電腦之影像分析而達成,其使用 NIH影像軟體。 免疫化組織化學 包含血管增生反應(即新血管生長)之纖維蛋白凝膠 在4t:下於PBS中之4%聚甲醛中固定一整夜供作免疫組織化 學之製備。固定的凝膠K石臘包埋並經3«組織切片及放在 聚一 L 一雛胺酸包覆之顯微鏡載玻片上。切片K微波處理3 分鐘並Μ於0 · 1% CaCl2之0 . 1%胰蛋白酶進行部分切割 1 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g}裝------訂-----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丨/) κ使抗原暴露出來。之後將切片與抗體反應並使用山葵過 氧化氫酶連结縮羊F(aM ) 2抗一老鼠Ig( Amersham, Amersham,Herts,ϋ· Κ·)作為偵測系統。將切片在銀增 強作用下與對二胺基聯苯反應並K蘇木素作對比染色。使 用之抗體為單株老鼠抗一人類第八因子相關抗原(Dako, Denmark),一種抗-人類內皮细胞 mAb (Gibco,Grand Island,NY) Μ及一種CD31—特異i»Ab (選殖株20G5)製造 於 John Curtin School of Medical Research ° B ·结果 典型人類血管增生試驗之结果說明於圖1中。在培養6 至8小時後可偵測到微篛的血管增生且血管增生此反應在14 至2 0天達到高原期。在圖1A中試驗之定量是經由一人工評 分方法K及藉由圖1B中較少主觀性,基於電腦之影像分析 方法。 纖維母細胞有時會污染培養物但通常僅Μ軍曆出現於 培養槽之底部因為,不像內皮细胞,纖維母细胞不能侵入 纖維蛋白凝膠(13)。纖維母细胞之自然發展可Μ被忽視 假使血管片段為懸浮於纖維蛋白凝膠中而非與培養槽之塑 膠基底接觸。為了抑制血塊收縮以及產生之纖維母细胞污 染而將纖維蛋白分解抑制劑,e —胺基己酸,包含於培養 基中。 Μ來自人類胎盤之動脈Μ及靜脈二者得到相比較之血 管增生反應。事實上,切下之血管可Κ貯存於Hank'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装------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έ ) sBSS中且在埋入纖維蛋白凝膠中時仍可被按置而具有良好 的血管增生反應。然而,與新鮮分離之血管相比較下其反 應傾向延遲1至2天。血管增生在缺乏外源性生長因子下發 生且,事實上*加入內皮细胞生長補充+肝素對於血管增 生並無可偵測之效果。雖然反應相當有差異,微弱的血管 增生反應偶而亦可在無血清之培養基中觀察到。低血清培 養基(參考實施例3)之使用允許偵測可加強血管增生之因 Ο 典型的14天血管增生反應說明於圖2A中。血管之密集 與複雜網路穿透進入纖維蛋白凝膠中相當距離。在高度放 大下血管之分支可Μ被清楚地辨識。血管增生檢艚之免疫 組織化學染色顯示所有血管均為第八因子相闞抗原陽性, 此一反應清楚地證明生長的是血管。該血管亦與一鲟人類 內皮细胞特異之BAb (Gibco)反應Μ及對CD31之roAb反應, 其為一僅表現於内皮細胞,血小板K及一些白血球上之抗 原。在電子顯微鏡下血管增生性檢體之檢査亦顯示具有典 型内皮形態之细胞。 實施例2:血管增生抑制性物質之篩選 A ·材料與方法: 相似於實施例1除了K懷疑有血管增生抑制活性之分開 少量加至個別的槽中。將進行測驗血管增生調節活性之物 質溶解於適當的溶液中(如水* DMS0)並在含有20%胎牛 血清之培養基199中稀釋。緊接著在血管片段埋入纖維蛋白 -1 8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τ .泉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_ 五、發明説明(j) 凝膠中之後,將含有測驗物質之〇· 5至1· 0毫升之培養基 加入每個槽中。每4天加入含有测驗物質之新鮮培養基。一 組的控制培養物接受含有適當溶解溶液但不加人拥I賴i物質 之培養基。 培養14至21天之後*如實雎例1中,血管增生加K定量 並與控制培養物作比較。在抗-血管增生性物質之例子中 ,將可観察到與控制培養物相較下血管之生長減少。 同時,在一些例子中物質可經由將測試物質加至建立 之血管增生反應(即培養14天之後)並在接下來的7至14天 中顯微地探测血管之〃回枯测試其誘發新近形成血管 退化之能力。 下列物質被測驗: 肝素(10 0微克/毫升) 低分子量肝素(100微克/毫升) 蘇拉明(suramin) ( 1 0 0微克/毫升& 1 0微克/毫升) ) 3-氫可體松(ΙΟ—5 M) 3-氫可體松(10-5 Μ) K及肝素(100微克/毫升) 多株中和抗體對酸性纖維母细胞生長因子(aFGF) 多株中和抗體對鹼性纖維母细胞生長因子(bF6F) 多株中和抗體(aFGF) Μ及(bFGF)之混合物 多株中和抗體對血管内皮生長因子(VEGF) B ·結果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Ί.裝------訂-----'.X /.I.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五、發明説明(〖^) 此實施例證明本發明對於分析已知之血管增生性抑制 劑為有效的。 圖3說明許多物質,其可擁有抗一血管增生活性,抑制 活體外血管增生反應之能力。肝素Κ及低分子量肝素(100 微克/毫升),其通常單獨地並不會抑制血管增生(1) · 在此試驗中顯示圼現一微小但重要的血管增生抑制作用。 然而,此抑制效果在其它試驗中無法再現。相反地*蘇拉 明在100微克/毫升時實質上完全地抑制血管增生然而在10 微克/毫升時此化合物之抑制活性則喪失。這些數據與其 它顯示活體外蘇拉明(suramin)擁有抗一血管增生活性之 研究(14)互相一致。氫可體松單獨地,類似肝素,通常 有少許的或沒有抗一血管增生活性(1)。圖3中敘述之實 驗中氫可體松,在10 - 5 Μ之相當高濃度下,與DM S0 (0· 5 %)稀釋劑控制組相比較時部分抑制血管增生。然而*肝 素與氫可體松之结合幾乎完全地抑制血管增生反應。該结 果曾在活内被證明其中肝素與類固醇協同作用以引起生長 中微血管之退化(1)。最後,鋅之生理性濃度(20WM)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被包含於此試驗中因為有一些二價陽離子已被報告能調節 血管增生(1)。此實驗證明鋅,在生理性濃度下,對於血 管增生反應沒有影響。 本發明可用以測定那一些物質,特別是生長因子•可 引發血管增生效果。 酸性纖維母细胞生長因子(aFGF) Μ及鹼性纖維母细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A7 B7 五、發明説明(fj) 胞生長因子(bFGF)之生長因子類為已知最強力之血管增 生性因子之一 (1)。較新近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已被確認為重要的血管增生性因子,尤其是在胚胎發生期 K及固形腫瘤中(1)。因此*本發明可用來測定那一些生 長因子是在活體外試驗中誘發觀察到之血動性血管増生( 圖4)。與控制組抗體相比較下,發規到對抗bFGFM及aFGF 之多株中和抗體部分抑制血管增生,Μ抗一 bFGF抗體較具 抑制性。相反地,對抗VEGF之中和抗體對於血管增生反應 沒有影響。瑄些數據顯示bFGFM及aFGF,而非VEGF,在上 述之活體外血管増生試驗中扮演重要角色。 實施例 3:血管增生增強性物質之篩選 A ·材料與方法 相似於實施例1除了培養物為血濟飢餓Μ減少自動性血 管增生。此步驟牽涉到在最初24小時將培養物維持於含有 20%胎牛血清之培養基中且之後接著的13至2 0天將檢體培 養於不含血清之培養基中伴隨每3至4天更換培養基。將懷 疑擁有血管増生增強活性之物質之分開少量加至各別的槽 中如實施例2中所敘述。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Β ♦结果 圖5證明不同濃度之血管增生性生長因子bFGF · aFGFK 及V E G F在血清飢餓培養中增強血管増生之能力。發琨到三 種生長因子各Μ稍微不同劑量反應曲線均能增強活體外血 管增生反應,雖然所有的生長因子在〇· 5微奄克/毫升誘 -2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v^) 發最大反應而在5〇微毫克/毫升為最低反應。雖然在圖5中 不明顯,在50微毫克/毫升之VEGF餺發血管之實質"回枯 〃如內皮细胞中形態改變所顯示。 雖然圖5中說明之試驗是使用"血清飢餓#之培養條件 加Μ施行,當測驗增強血管增生性物質時能夠使用供作内 皮细胞存活之含有最小量血清成份之培養基。 以上實例證明本發明可被應用作為測驗已知具有血管 增生調節能力之物質。此外物質,其血管增生調節性質為 已知,亦可被測驗。 將被測驗之物質之實際結構或組成並不重要。該物質 可Μ是一相當小的分子如低分子畺肝素,或甚至一更簡單 之非蛋白性分子一直到一複雜分子或分子之混合物如多株 或單株來源之抗體。亦構想植物萃取物,粗製的或精製的 ,植物鹼類或來自其它有機體如微生物Μ及海洋之物質可 ΚΜ本發明之方法加Μ測試。 經由何種機制該物質運用其血管増生調節效果並不重 要。該機制可能是經由一特定生長因子或可Κ經由抑制或 促進细胞之移動作用或抑制或促進管狀形成其為血管增生 所必須。 實施例4:測定一血管增生性實體是否將對血管増生性 治療有所反應 本實施例集中於測定也管增生性實體如一轉移性或侵 犯性腫瘤之適當治療中本發明之用途。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tT-----,-> (諸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y\) 得自病人之一腫瘤檢體可經由標準的組镟培養技術冷 凍解凍處理人類組織或組織培養Μ製造一腫瘤萃取物之後 產生該檢體之萃取物。之後該檢體根據實施例2加以測試以 決定萃取物是否為血管增生性。該萃取物可以之後進一步 經由標準的生物化學或免疫學親和性步驟處理以分離至少 其部分成份,並進一步根據實施例2加Μ篩選Κ測定那一個 或那一些物質為血管增生性。一旦得到此訊息則可選擇適 當的抗一血管增生性治療組合。 除了提供一種供作選擇適當之腫瘤治療組合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腫瘤Μ及其它血管增生性實體可用以分離先前 未確認之血管增生增強劑Κ供某些治療中之應用。 參考文獻 1 · Folkman,J · and Brem,Η ♦ ( 1 99 2)
Angiogenesis and inflamation * In: ” Inflammation* Basic Principles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Eds
Gall in ,J· I ,Goldstein,I· M ♦ and Snyderman * R · S · , RavenPress ,NewYork 〇 2 · Folkman * J · ( 1985) Tumour angiogenesis ·
Adv · Cancer Res · 43» 175° 3· Folkman * J * and K1 agsburn » M. ( 1 987). Angiogenic factors. Science 235, 442° 4 · Folkman » J * ( 1 985) ♦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angiogenesis Search and discovery -2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s ------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五、發明説明 • Perspect Biol · Med· 2 9 » 10° 5 · Langer,R and Folkman » J, ( 1 976) · P〇 lymeers for the sustained release of proteins and other macromolecules · Nature 263* 797° 6· Montesano » R · , Orci,L * and Vassalli * P · ( 1983) · In vitro rapid organis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into capillary— iike networks is promoted by collagen matrices · J · Cell Biol · 97 * 1 6 48 〇 7 · Madri,J · A · and Williais > S,K · ( 1983)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 cultures : phenotypic modulztion by matrix component s · J · Cell Biol* 97 * 153° 8 · Kubota > Y · ,Kleinnmann » Η · K · , Martin,6 • R · and Law1ey * T · ( 1 988) . Role of laminin and basement membrane in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into capillary— like structures. J. Cell Biol· 107* 1 5 8 9 〇 9 · Leibovich,S · J · * Polverini · S · J ♦, Shepard . ♦ Η · M · » Wiseman, D · M · , Shively » V and Nuseir,N · ( 1987) · Macrophage— induced angiogenesis is mediated by tumor necrosis factor— -24- (讀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買) 装. 訂 .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B7___ 五、發明説明) alpha * Science 329 * 640° 10 · Montesano » R · , Vassalli* J. D · · Baird .A, Guillemin » R and Orci * L. ( 1986) ·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duces angiogenesis in vitro · P r o c · Natl· Acad* S c i · 83, 72 97。 11* Montesano, R · , Pepper, M · S · , Vassalli ,J * D · , and Orci ♦ L · ( 1987) · Phorbol ester induces cultured endothelial cells to invade a fibrin matrix in presence of fibrinolytic inhibitors · J · Cell· Physiol · 132, 50 9 〇 12· Nicosia » R · F · and Ottinetti » A · ( 1990)
Growth of microvessels in serum— free matrix culture of rat aorta · A quantitative assay of aniogenesis in vitro · Lab Invest · 63, 115 〇 13· Knox » P · » Crooks » S . Scaife » M · C * and
Patel,S ♦ ( 1 987) ♦ Role of plasminogen, pi asntin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s in the migration of fibroblasts into plasma clots · J · Cell· Physiol • 132 , 501° 14 · La Rocca, R * V · Stein » C. A · » Danesi * R ‘ , Jamis — Dow » C.A. , Weiss » G · H · and , C. E· ( 1 9 9 0 ) · Suramin in adrenal cancer : modulation of steroid hormone production > -2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II (讀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泉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v^) cytotoxicity in vitro and clinical antitumour effect · J · Clin· Endocrinol ♦ Metab · 71, 497 -26- ----:-----、>装------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1. 修正 補充
    年/] a RR ί9 η·> 六、申請專利範圍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種測定血管增生之方法,其包括將一獲得自胎盤 組織的血管片段與一包括纖維蛋白凝膠及適當養份之培養 基一起培養一段時間,且於足夠使得新血管組織生長的狀 況下,其中該片段培養於1毫升或者更少的培養體積中且其 中該養份很少更換,同時並檢査該片段Μ決定新血管組鳒 是否已經生長。 2·根據申諳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片段為人 類來源。 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並不加入 額外的血管增生劑至培養基。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含有適當 養份之培養基為體積0* 5至1毫升。 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養份更換 是Κ頻率少於每兩天一次施行。 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的片段為 直徑1至2微米且長度少於5公分,偏好長度1至2微米。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 —種試驗物質之血管增生調節活性之方法,其包括 將得自一胎盤組織Μ及一包括纖維蛋白凝膠之培養基,適 當養份Μ及至少一懷疑具有血管增生調節活性之物質一起 培養一段時間並在足Κ使得新血管組诚生長之條件下,其 中該片段培養於1毫升或者更少的培養體積中且其中該養份 很少更換,同時檢查該片段之新血管組繩生長並與控制組 比較該生長。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修正 補充
    年/] a RR ί9 η·> 六、申請專利範圍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種測定血管增生之方法,其包括將一獲得自胎盤 組織的血管片段與一包括纖維蛋白凝膠及適當養份之培養 基一起培養一段時間,且於足夠使得新血管組織生長的狀 況下,其中該片段培養於1毫升或者更少的培養體積中且其 中該養份很少更換,同時並檢査該片段Μ決定新血管組鳒 是否已經生長。 2·根據申諳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片段為人 類來源。 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並不加入 額外的血管增生劑至培養基。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含有適當 養份之培養基為體積0* 5至1毫升。 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養份更換 是Κ頻率少於每兩天一次施行。 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的片段為 直徑1至2微米且長度少於5公分,偏好長度1至2微米。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 —種試驗物質之血管增生調節活性之方法,其包括 將得自一胎盤組織Μ及一包括纖維蛋白凝膠之培養基,適 當養份Μ及至少一懷疑具有血管增生調節活性之物質一起 培養一段時間並在足Κ使得新血管組诚生長之條件下,其 中該片段培養於1毫升或者更少的培養體積中且其中該養份 很少更換,同時檢查該片段之新血管組繩生長並與控制組 比較該生長。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8 ♦根據申諳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血管增生 諷節活性是抑制血管增生。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血管增生 調節活性是增強或促進血管增生活性。 1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培養條件 包括體積約0 ♦ 5至1 * 0毫升。 1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方法,其中該片段之檢 査是經由自動化方法達成,偏好經由片段影像之電腦分析 0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9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 中該物質之複數型式為與片段之複數型式分開培養。 13 ♦根據申諳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片段為直 徑約1至2毫米且長度少於5公分,偏好長度為1至2毫米。 14·根據申諳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生物檢體 為人類來源。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提供條 件包含一基本上不含血清之培養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6 ♦—種測定物質誘發新血管組織之退化之方法,其 包括將一獲得自胎盤組織的血管片段與一包含纖雄蛋白凝 膠之培養基K及適當養份一起培養一段時間,且足使得新 血管組織生長的狀況下,其中該片段培養於1毫升或者更少 的培養體積中且其中該養份很少更換’施用該物質至該片 段,K及將片段與適當養份一起培養一段時間’且於同樣 -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8 B8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的狀況下,之後檢査該片段K測定新血管組绷之退化是否 己發生。 1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片段為 人類來源。 1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片段為 直徑1至2毫米且畏度少於5公分,偏好長度為1至2毫米。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片段之 檢査為經由自動化方法偏好經由片段影像之電腦分析達成 0 20* —種使用於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16項之.方法中 之套組,其包括隔間化形成一第一隔間或隔間群,其適羯 於容納一包括纖維蛋白凝膠之培養基供作血管片段之培養 ,該片段係來自1毫升或者更少之培養體積的胎盤組纖, 其中該第一隔間或隔間群為選擇性地適用於包含一或更多 的凝膠前驅物,及第二隔間或隔間群,其適用於包含養份 或營養培養基供作加入至包括纖維蛋白凝膠之培養基中以 支持血管片段之生長。 2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之套組,其中該第一隔 間或隔間群為適用於K容納.0 ♦ 5至1 * 0毫升之培養基。 -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1 1.1 I n* ϋ n I 言 f
TW084102008A 1994-03-04 1995-03-03 In-vitro angiogenesis assay TW39484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PM4252A AUPM425294A0 (en) 1994-03-04 1994-03-04 In-vitro angiogenesis assa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94844B true TW394844B (en) 2000-06-21

Family

ID=3778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4102008A TW394844B (en) 1994-03-04 1995-03-03 In-vitro angiogenesis assay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5976782A (zh)
EP (1) EP0804727A4 (zh)
JP (1) JPH09509829A (zh)
AU (1) AUPM425294A0 (zh)
CA (1) CA2184705A1 (zh)
IL (1) IL112844A (zh)
TW (1) TW394844B (zh)
WO (1) WO1995023968A1 (zh)
ZA (1) ZA9517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8746A (zh) * 2020-05-18 2020-08-11 南通大学 一种角膜微口袋手术实验中微丸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5118B1 (en) 1997-10-01 2001-05-01 Biocure Limited Multicellular in vitro assay of angiogenesis
GB2331763B (en) * 1997-10-01 2000-03-22 Biocure Ltd A Multicellular in vitro assay of angiogenesis
FR2798674B1 (fr) * 1999-09-21 2004-01-30 Mahmood Salman Al Procede d'identification de nouveaux genes impliques dans la regulation de l'angiogenese, etude de ces genes et leur utilisation a des fins therapeutiques
US6329348B1 (en) 1999-11-08 2001-12-11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ethod of inducing angiogenesis
US6893812B2 (en) * 2000-05-30 2005-05-17 Board Of Supervisors Of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And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Three-dimensional ex vivo angiogenesis system
US20040029270A1 (en) * 2000-09-06 2004-02-12 Lucie Germain Vitro human angiogenesis model
US6436629B1 (en) 2000-10-27 2002-08-2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odulating angiogenesis
US7407773B2 (en) * 2000-11-03 2008-08-05 Procognia, Lt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a carbohydrate polymer
US20020146679A1 (en) * 2001-01-29 2002-10-10 Karathanasis Sotirios K. Method for creating 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 in cell culture
ES2185493B1 (es) * 2001-07-03 2004-06-16 Madrid Genetics, S.L. Metodo para evaluar in vitro en condiciones fisiologicas o patologicas relevantes la actividad biologica de compuestos a gran escala.
DK1427830T3 (da) * 2001-08-29 2012-07-23 Genentech Inc Bv8-nukleinsyrer og -polypeptider med mitogen aktivitet
NZ554534A (en) * 2001-09-27 2008-10-31 Bionomics Ltd DNA sequences for human angiogenesis genes
WO2003046139A2 (en) * 2001-11-26 2003-06-05 Exelixis, Inc. CRBs AS MODIFIERS OF BRANCHING MORPHOGENESIS AND METHOD OF USE
NZ536050A (en) * 2002-04-12 2007-11-30 Celgene Corp Methods of identifying modulators of angiogenesis using stem cells with the proviso the stems cells are not totipotent
US7488573B2 (en) 2002-06-26 2009-02-10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In vivo angiogenesis assay
FR2845691B1 (fr) * 2002-10-10 2004-12-10 Centre Nat Rech Scient Nouvelles cellules endotheliales, anticorps diriges contre ces cellules et leur utilisation, notamment pour le criblage de substances inhibant l'angiogenese
SE526959C2 (sv) * 2003-10-02 2005-11-29 Tikomed Ab Bioartificellt implantat innefattande en semipermeabel barriär samt förfarande för reducering av risken för bildning av bindrväv vid implantatet efter implantering genom att barriären förses med en permeabel beläggning av bioaktiv metall
US20100266558A1 (en) * 2007-12-18 2010-10-21 Dov Zipori Method and assay for glycosylation pattern detection related to cell state of stem cells
WO2014165602A1 (en) * 2013-04-02 2014-10-09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duction and modulation of angiogenesis and methods and assays for identifying angiogenesis modulators
US11884647B2 (en) 2019-10-18 2024-01-3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targeting pathogenic blood vessels
WO2021076915A1 (en) * 2019-10-18 2021-04-2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x vivo tumor angiogenesis mod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8746A (zh) * 2020-05-18 2020-08-11 南通大学 一种角膜微口袋手术实验中微丸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976782A (en) 1999-11-02
IL112844A0 (en) 1995-06-29
CA2184705A1 (en) 1995-09-08
ZA951778B (en) 1996-01-25
EP0804727A4 (en) 1998-08-05
IL112844A (en) 1998-12-06
WO1995023968A1 (en) 1995-09-08
JPH09509829A (ja) 1997-10-07
AUPM425294A0 (en) 1994-03-31
EP0804727A1 (en) 1997-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94844B (en) In-vitro angiogenesis assay
Vigano et al. Time to redefine endometriosis including its pro-fibrotic nature
Ouni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mechanical matrisome components of the human ovary from prepuberty to menopause
Kayisli et al. Regulation of angiogenic activity of human endometrial endothelial cells in culture by ovarian steroids
Antonelli-Orlidge et al. Influence of Pericytes o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 Growth1-3
Xio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x vivo breast cancer lung colonization model utilizing a decellularized lung matrix
Ceccato et al. Defining the cardiac fibroblast secretome in a fibrotic microenvironment
Yan et al.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use model of deep endometriosis
Ono et al. Involvement of cyclo‐oxygenase‐2 in osteoclast formation and bone destruction in bone metastasis of mammary carcinoma cell lines
Matsumoto et al. Regulation of proliferation, motility, and contractility of human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 by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Chen et al. Hypoxia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act independently to increase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duction by placental fibroblasts
Stefani et al. A functional tissue-engineered synovium model to study osteoarthritis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Stiffey-Wilusz et al. An ex vivo angiogenesis assay utilizing commercial porcine carotidartery: Modification of the rat aortic ring assay
Itami et al. Co-culturing of follicles with interstitial cells in collagen gel reproduce follicular development accompanied with theca cell layer formation
Lin et al. Follicular localization of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 and its receptors in normal an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varies
Garcia-Velasco et al. Regulation of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expression in human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 by integrin-dependent cell adhesion
Haspel et al. Inhibi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ssociated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with SU5416 blocks sprouting in the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spheroid model of angiogenesis
Shiose et al. Fibrinogen stimulates in vitro angiogenesis by choroidal endothelial cells via autocrine VEGF
BAGLI et al. THE HYALURONIC ACID RECEPTORS INDUCED BY STRETCH INJURY OF RAT BLADDER IN VIVO AND INFLUENCES SMOOTH MUSCLE CELL CONTRACTION IN VITRO
JP2001518621A (ja) 血管形成の多細胞インビトロ・アッセイ
Debrock et al. In-vitro adhesion of endometrium to autologous peritoneal membranes: effect of the cycle phase and the stage of endometriosis
Später et 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microvascular fragments from male and female fat donors exhibit a comparable vascularization capacity
Plekhanova et al.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injured adventitia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myofibroblasts and augments early proliferation
Kaufman et al. Elevate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roduction by aortic grafts implanted on a long-term basis in a canine model
Sundberg et al. Two different PDGF β-receptor cohorts in human pericytes mediate distinct biological endpoi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