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7026A - 益生菌組合及其用於腸胃道保健或提升免疫力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益生菌組合及其用於腸胃道保健或提升免疫力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7026A
TW202417026A TW111140745A TW111140745A TW202417026A TW 202417026 A TW202417026 A TW 202417026A TW 111140745 A TW111140745 A TW 111140745A TW 111140745 A TW111140745 A TW 111140745A TW 202417026 A TW202417026 A TW 2024170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robiotic combination
lactic acid
acid bacteria
probio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0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2161B (zh
Inventor
林詠翔
黃琡涵
Original Assignee
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7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7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2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2161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 Kluyveromyces marxianus)及啤酒酵母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subsp. mesenteroides)、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 Lactococcus lactissubsp. lactis)、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及植物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

Description

益生菌組合及其用於腸胃道保健或提升免疫力的用途
本發明關於一種益生菌組合,特別是涉及一種益生菌組合及其用於製備腸胃道保健及提升免疫力的組合物的用途。
現代人們因為各種因素而經常熬夜,或是睡眠不足,導致身體無法及時休息調養,降低免疫系統的效率,使免疫力下降,身體無法對抗外來的病菌,容易感冒、過敏、感染等。此外,體內自由基無法及時消除,因而累積過量自由基,容易造成身體發炎及提早老化。
而腸胃道亦可稱之為是人體最強大的免疫器官。由於腸道裡存在好幾兆的腸道菌,又參與人體的代謝吸收,並具有大量的神經元分佈,因此有著「人體第二大腦」的稱號。並且,依據台灣衛福部國健署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在國人癌症的十大死因中,腸胃道相關癌症的人數一直居高不下,大腸癌更長年高居十大癌症冠軍。
於此,近年來,針對各種訴求的益生菌產品不斷出現於市面上。克菲爾(Kephir 或 Kefir,也可譯為克非爾、開菲爾),是源自高加索地區的一種天然優酪乳,被視為歷史最悠久之傳統益生菌食物。研究顯示,克菲爾所包含的菌種能促進人體健康,例如:減少乳糖不耐症的症狀、刺激免疫系統、降低膽固醇及抗癌等。然而天然的克菲爾包含許多現今未被法規允許之可食用安全菌種,再加上現今市面上的克菲爾產品並無相關科學證明其所包含的菌種及其比例的功效,為此,開發出具有科學依據且高效的益生菌產品是有其必要性的。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亟需研發出具有科學依據且高效的益生菌產品,以造福有此需求的廣大族群。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益生菌組合,並提供此益生菌組合用於製備腸胃道保健及提升免疫力的組合物之用途。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益生菌組合,其中此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 Kluyveromyces marxianus)及啤酒酵母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subsp. mesenteroides)、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 Lactococcus lactissubsp. lactis)、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及植物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益生菌組合,其中此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以及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60。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益生菌組合用於製備提升抗氧化能力的組合物的用途,其中此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以及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益生菌組合的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60。
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總和抗氧化能力以達到提升抗氧化能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含硫化合物(f-Thiols)及/或GST-RBC以達到提升抗氧化能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益生菌組合用於製備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的組合物的用途,其中此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以及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益生菌組合的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60。
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以達到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嗜中性球吞噬能力以達到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血中IL-10濃度以達到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體內總穀胱甘肽(t-GSH)以達到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益生菌組合用於製備改善腸胃道健康的組合物的用途,其中此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以及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益生菌組合的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60。
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係透過調節腸胃道菌相以達到改善腸胃道健康。
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係透過緩解腸胃不適及/或幫助排便以達到改善腸胃道健康。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組合物的有效劑量為100毫克/天。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組合物為醫藥組合物、食品組合物、飲品組合物或營養補充劑組合物。
綜上,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其能提升抗氧化能力、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或改善腸胃道健康。換言之,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適用於製備提升抗氧化能力、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或改善腸胃道健康的組合物。換言之,前述之組合物具有提升抗氧化能力、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或改善腸胃道健康的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或其所製得的組合物還具有下列一種或多種功能:提升總和抗氧化能力、提升含硫化合物(f-Thiols)、提升GST-RBC、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提升嗜中性球吞噬能力、提升血中IL-10濃度、提升體內總穀胱甘肽(t-GSH)、調節腸胃道菌相、緩解腸胃不適及幫助排便。
於此,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是透過分析天然克菲爾中所包含的菌群、選取各國正面表列的可食用安全菌株並結合此些可食用安全菌株的比例而獲得。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是透過同步進行細胞實驗及功效驗證而確認所採用的菌株比例最接近克菲爾,並具有相同,甚至更加優異的功效,為市面上少見之有實際且穩固科學研究之益生菌產品。
以下將描述本案的部分具體實施態樣。在不背離本案精神下,本案尚可以多種不同形式之態樣來實踐,不應將保護範圍限於說明書所具體陳述的條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益生菌組合,其中此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 Kluyveromyces marxianus)及啤酒酵母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subsp. mesenteroides)、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 Lactococcus lactissubsp. lactis)、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及植物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益生菌組合,其中此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以及此酵母菌群及此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60。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益生菌組合,其中此益生菌組合係由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啤酒酵母菌、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所組成。其中,此益生菌組合之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啤酒酵母菌、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之菌粉的重量比為2~6:1~2:1~2:1~2:1~2:1~2:1~2。舉例來說,益生菌組合之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啤酒酵母菌、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之菌粉的重量比為4:1:1:1:1:1:1。
在一些實施例中,馬克思克魯維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為乳酒念珠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 Y03,分離來源為牛奶,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20126,寄存於DSMZ(德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4088。
在一些實施例中,啤酒酵母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為釀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CI907,分離來源為人體腸道,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20118,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3480。
在一些實施例中,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subsp. mesenteroides)為腸膜明串珠菌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TCI007,分離來源為無花果,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10981,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3502。
在一些實施例中,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 Lactococcus lactissubsp. lactis)為乳酸乳球菌 Lactococcus lactisTCI807,分離來源為瀑布水,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0,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4085。
在一些實施例中,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為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TCI800,分離來源為人體腸道,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11078,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4084。
在一些實施例中,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為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TCI808,分離來源為人體腸道,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1,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4086。
在一些實施例中,植物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為胚芽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TCI999,分離來源為經書《中國古醫書-神仙服餌》,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10808,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3106。
在一些實施例中,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啤酒酵母菌、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的菌粉皆是由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的菌粉製備流程為準備培養基,將培養基進行滅菌並冷卻後,分別種植前述菌株於培養基中以進行發酵培養。發酵培養結束後,進行超高速離心,以取得發酵培養的菌株。將發酵培養的菌株進行包埋或包覆後,進行凍乾,以取得凍乾的菌株。接著,將凍乾的菌株進行研磨並過篩後,封裝,保存於冷凍庫,即為菌粉。
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於恆溫恆濕環境下進行製備,製備溫度<25℃,且濕度<60%。舉例來說,益生菌組合的製備溫度為23±2℃,且濕度為50±10%。
在一些實施例中,菌粉及益生菌組合的保存溫度為-18±2℃。
在一些實施例中,菌粉的混合時間為15至20分鐘,於此混合時間下,可確實將菌粉混合均勻,並最大程度地保存活菌數,以得到最佳品質之益生菌組合。由於益生菌主要以兼性厭氧的方式存活,若混合時間過長,不但會導致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水活性提升),進而造成雜菌汙染,同時地,長時間暴露於氧氣亦會造成活菌數下降;若混合時間過短,則會因菌粉本身有一定地黏性,而混合不均勻。
在一些實施例中,菌粉混合均勻後,會取樣檢驗以確認益生菌組合無結塊情形。若菌粉混合不均勻將導致最終消費者攝取定量菌粉時,各菌種含量不一,甚至嚴重只有服用到單一菌種。此外,菌粉結塊亦表示濕度過高,易造成雜菌汙染。因此,取樣檢驗以確認益生菌組合無結塊情形,是為了確保消費者攝取定量菌粉時,菌種含量相同,並確保濕度並未過高,沒有雜菌汙染的可能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菌粉混合均勻後,會取樣檢驗以確認益生菌組合水分含量<5%。研究指出,水活性會提升病原菌汙染,甚至降低益生菌存活率及其產酸能力,再加上水分含量過高會導致菌粉結塊,不易後續工廠生產製程,因此根據生產經驗,水分含量需<5%。
在一些實施例中,菌粉混合均勻後,會取樣檢驗以確認益生菌組合的重金屬符合規格。檢測方法參照國際規範MOHW Food No1021950329 Announced,採用ICP/OES進行分析。
在一些實施例中,菌粉混合均勻後,會取樣檢驗以確認益生菌組合的活菌數符合規格。檢測方法係參照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之微生物檢測方法,分別採用指定培養基,進行好氧菌、沙門氏菌、綠膿桿菌及乳酸菌菌數確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時,此益生菌組合具有提升抗氧化能力的能力。換言之,益生菌組合施予一個體時能提升此個體的抗氧化能力。因此,益生菌組合適用於製備提升抗氧化能力的組合物。此時,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並且此益生菌組合之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益生菌組合之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60。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益生菌組合具有提升總和抗氧化能力、提升含硫化合物(f-Thiols)、提升GST-RBC、或其任意組合的能力。換言之,益生菌組合施予一個體時能提升總和抗氧化能力、提升含硫化合物(f-Thiols)、提升GST-RBC、或其任意組合。因此,益生菌組合適用於製備提升總和抗氧化能力、提升含硫化合物(f-Thiols)、提升GST-RBC、或其任意組合的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時,此益生菌組合具有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的能力。換言之,益生菌組合施予一個體時能提升及/或調節此個體的免疫力。因此,益生菌組合適用於製備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的組合物。此時,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並且此益生菌組合之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益生菌組合之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60。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益生菌組合具有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提升嗜中性球吞噬能力、提升血中IL-10濃度、提升體內總穀胱甘肽(t-GSH)、或其任意組合的能力。換言之,益生菌組合施予個體時能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提升嗜中性球吞噬能力、提升血中IL-10濃度、提升體內總穀胱甘肽(t-GSH)、或其任意組合。因此,益生菌組合適用於製備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提升嗜中性球吞噬能力、提升血中IL-10濃度、提升體內總穀胱甘肽(t-GSH)、或其任意組合的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時,此益生菌組合具有改善腸胃道健康的能力。換言之,益生菌組合施予個體時能改善此個體的腸胃道。因此,益生菌組合適用於製備改善腸胃道健康的組合物。此時,此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此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而且此益生菌組合之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益生菌組合之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60。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益生菌組合具有調節腸胃道菌相、緩解腸胃不適、幫助排便、或其任意組合的能力。換言之,益生菌組合施予個體時能調節腸胃道菌相、緩解腸胃不適、幫助排便、或其任意組合。因此,益生菌組合適用於製備調節腸胃道菌相、緩解腸胃不適、幫助排便、或其任意組合的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的個體可為人。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組合物的有效劑量為100毫克/天。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益生菌組合具有提升抗氧化能力、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或改善腸胃道健康的能力。因此,前述益生菌組合可用於製備具有提升抗氧化能力、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或改善腸胃道健康的能力的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所得的組合物可為醫藥組合物、食品組合物、飲品組合物或營養補充劑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前述的組合物為醫藥組合物時,此醫藥組合物包含有效含量的益生菌組合。其中,此醫藥組合物可利用熟習此技藝者所詳知的技術而被製造成適合於經腸道地、非經腸道地(parenterally)、口服地(orally)、或局部地(topically)投藥劑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腸道或口服的投藥劑型可為,但不限於,錠劑(tablet)、片劑(troche)、口含錠(lozenge)、丸劑(pill)、膠囊(capsule)、分散性粉末(dispersible powder)或細顆粒(granule)、溶液、懸浮液(suspension)、乳劑(emulsion)、糖漿(syrup)、酏劑(elixir)、濃漿(slurry)或類似之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非經腸道地或局部地投藥劑型可為,但不限於,注射品(injection)[例如,無菌的水性溶液(sterile aqueous solution)或分散液(dispersion)]、無菌的粉末(sterile powder)、外部製劑(external preparation)或類似之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注射品的投藥方式可為,但不限於,腹膜內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表皮內注射(intraepidermal injection)、皮內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肌肉內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靜脈內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或病灶內注射(intralesional injection)。
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效含量的益生菌組合的醫藥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被廣泛地使用於藥物製造技術之醫藥上可接受的載劑(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arrier)。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上可接受的載劑可為下列載劑中一種或多種:溶劑(solvent)、緩衝液(buffer)、乳化劑(emulsifier)、懸浮劑(suspending agent)、分解劑(decomposer)、崩解劑(disintegrating agent)、分散劑(dispersing agent)、黏結劑(binding agent)、賦形劑(excipient)、安定劑(stabilizing agent)、螯合劑(chelating agent)、稀釋劑(diluent)、膠凝劑(gelling agent)、防腐劑(preservative)、潤濕劑(wetting agent)、潤滑劑(lubricant)、吸收延遲劑(absorption delaying agent)、脂質體(liposome)以及類似之物。關於選用之載劑的種類與數量是落在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的專業素養與例行技術範疇內。其中,作為醫藥上可接受的載劑的溶劑可為水、生理鹽水(normal saline)、磷酸鹽緩衝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或含有醇的水性溶液(alcohol containing aqueous solution)。
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有效含量的益生菌組合的醫藥組合物可利用熟習此技藝者所詳知的技術而被製造成一適合於局部地施用於皮膚上的外部製劑(external preparation),這包括,但不限於:乳劑(emulsion)、凝膠(gel)、軟膏(ointment)、乳霜(cream)、貼片(patch)、擦劑(liniment)、粉末(powder)、氣溶膠(aerosol)、噴霧(spray)、乳液(lotion)、乳漿(serum)、糊劑(paste)、泡沫(foam)、滴劑(drop)、懸浮液(suspension)、油膏(salve)以及繃帶(bandage)。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前述的醫藥組合物為外部製劑時,此醫藥組合物可由有效含量的益生菌組合與為熟習此項技藝者所詳知的一基底(base)相混合而製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基底可包含有一或多種選自於下列的添加劑(additives):水、醇(alcohols)、甘醇(glycol)、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s)[諸如石油膠(petroleum, jelly)以及白凡士林(white petrolatum)]、蠟(wax)[諸如石蠟(paraffin)以及黃蠟(yellow wax)]、保存劑(preserving agents)、抗氧化劑(antioxidants)、界面活性劑(surfactants)、吸收增強劑(absorption enhancers)、安定劑(stabilizing agents)、膠凝劑(gelling agents)[諸如卡波普®974P (carbopol®974P)、微結晶纖維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以及羧基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活性劑(active agents)、保濕劑(humectants)、氣味吸收劑(odor absorbers)、香料(fragrances)、pH調整劑(pH adjusting agents)、螯合劑(chelating agents)、乳化劑(emulsifiers)、閉塞劑(occlusive agents)、軟化劑(emollients)、增稠劑(thickeners)、助溶劑(solubilizing agents)、滲透增強劑(penetration enhancers)、抗刺激劑(anti-irritants)、著色劑(colorants)以及推進劑(propellants)等。有關這些添加劑的選用與數量是落在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的專業素養與例行技術範疇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前述的組合物為食品組合物、飲品組合物或營養補充劑組合物時,此食品組合物、飲品組合物或營養補充劑組合物包含有效含量的益生菌組合。其中,食品組合物、飲品組合物或營養補充劑組合物的型態可為粉末、顆粒、溶液、膠體或膏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益生菌組合的食品組合物、飲品組合物或營養補充劑組合物可為食品產品或食品添加物(food additive)。
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益生菌組合的食品組合物、飲品組合物或營養補充劑組合物可為飲料(beverages)、發酵食品(fermented foods)、烘培產品(bakery products)、健康食品(health foods)或膳食補充品(dietary supplements)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益生菌組合的食品組合物、飲品組合物或營養補充劑組合物可更包括一佐劑。舉例來說,佐劑可為麥芽糖糊精(Maltodextrin)、蘋果酸、蔗糖素、檸檬酸、水果香料、蜂蜜香料、甜菊糖苷或其組合等。關於選用之載劑的種類與數量是落在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的專業素養與例行技術範疇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益生菌組合的食品組合物、飲品組合物或營養補充劑組合物可為調味料、甜味料、香料、pH值調整劑、乳化劑、著色料或穩定劑等。
下列範例中若無特別敘明,則「%」符號是指重量百分比。
下列範例中若無特別敘明,所進行的實驗步驟是在室溫(約25℃)且常壓(1 atm)下進行。
例一:菌粉的製備
一、原料:
1. 馬克思克魯維酵母菌( Kluyveromyces marxianus),為乳酒念珠菌 Kluyveromyces marxianusY03 (此菌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20126,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4088)。
2. 啤酒酵母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為釀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CI907 (此菌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20118,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3480)。
3. 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subsp. mesenteroides),為腸膜明串珠菌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TCI007(此菌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10981,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3502)。
4. 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 Lactococcus lactissubsp. lactis),為乳酸乳球菌 Lactococcus lactisTCI807(此菌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0,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4085)。
5. 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為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TCI800(此菌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11078,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4084)。
6. 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為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TCI808(此菌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11081,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4086)。
7. 植物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為胚芽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TCI999(此菌寄存於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且寄存編號為BCRC 910808,寄存於DSMZ(德國),且寄存編號為DSM 33106)。
8. 培養基:BD Difco™ Lactobacilli MRS Broth,購自BD公司。
二、製備流程:
1. 將原料1至7的菌株(即,馬克思克魯維酵母菌、啤酒酵母菌、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分別以10%的菌量接種於含有培養基的培養瓶中,並將各菌株於37℃下進行發酵培養16~18小時。
2. 於發酵培養後,將各菌株進行超高速離心,並去除上清液。
3. 將各菌株於常溫進行包埋或包覆5~10分鐘。
4. 包埋或包覆完成後,將各菌株於-80℃進行凍乾24小時。
5. 凍乾完成後,將各菌株進行研磨並以300網目(mesh)的篩網進行過篩處理,封裝,保存於冷凍庫,即為各菌株的菌粉。其中,各菌株的菌粉為乳酒念珠菌 Kluyveromyces marxianusY03菌粉、釀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CI907菌粉、腸膜明串珠菌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TCI007菌粉、乳酸乳球菌 Lactococcus lactisTCI807菌粉、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TCI800菌粉、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TCI808菌粉及胚芽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TCI999菌粉。冷凍庫的溫度設定於-18±2℃。
例二:益生菌組合的製備
一、原料:
1. 例一製得的馬克思克魯維酵母菌( Kluyveromyces marxianus)菌粉,為乳酒念珠菌 Kluyveromyces marxianusY03菌粉。
2. 例一製得的啤酒酵母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粉,為釀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CI907菌粉。
3. 例一製得的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subsp. mesenteroides)菌粉,為腸膜明串珠菌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TCI007菌粉。
4. 例一製得的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 Lactococcus lactissubsp. lactis)菌粉,為乳酸乳球菌 Lactococcus lactisTCI807菌粉。
5. 例一製得的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粉,為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TCI800菌粉。
6. 例一製得的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菌粉,為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TCI808菌粉。
7. 例一製得的植物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粉,為胚芽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TCI999菌粉。
二、製備流程:
1. 將於冷凍庫保存之菌粉(原料1至7的菌粉,即,馬克思克魯維酵母菌菌粉、啤酒酵母菌菌粉、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菌粉、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菌粉、嗜酸乳桿菌菌粉、保加利亞乳桿菌菌粉及植物乳桿菌菌粉)於恆溫恆濕環境下(溫度為23±2℃,且濕度為50±10%),以30網目(mesh)的篩網進行過篩處理以得到顆粒均勻之菌粉。冷凍庫的溫度設定於-18±2℃。
2. 將顆粒均勻之菌粉依照以下重量比例投入混料桶中,馬克思克魯維酵母菌:啤酒酵母菌: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植物乳桿菌=4:1:1:1:1:1:1。其中,馬克思克魯維酵母菌:啤酒酵母菌: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的菌數比為4:1:100:100:10:1:100。本實施例所添加的菌株的菌數如表1所示。
表1
菌株 菌數(CFU/mL)
馬克思克魯維酵母菌 4x10 9
啤酒酵母菌 1x10 9
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 1x10 11
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 1x10 11
嗜酸乳桿菌 1x10 10
保加利亞乳桿菌 1x10 9
植物乳桿菌 1x10 11
3. 開啟混料桶並設定轉速,持續攪拌並混合15分鐘以得到混合均勻之菌粉,即為一實施例之益生菌組合。
4. 取樣(益生菌組合)檢驗以確認益生菌組合無結塊情形,且水分含量<5%、重金屬及活菌數均符合規格。其中,活菌數符合規格係總乳酸菌數≧1x10 10cfu/g,且總酵母菌數≧1x10 8cfu/g。
5. 將益生菌組合充填入鋁袋後,將鋁袋抽真空後,進行封口,並移入冷凍庫進行保存以利進行後續的測試。冷凍庫的溫度設定於-18±2℃。
例三:益生菌組合的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試驗
一、材料與儀器:
1. 細胞株:人類血癌細胞,購自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細胞編號CRL-3344,以下簡稱K562細胞。
2. 細胞培養基:RPMI(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購自Gibco,產品編號22400089),添加10% FBS(Fetal Bovine Serum,購自Gibco,產品編號10437-028)以及1%抗生素(購自Gibco,產品編號15240-062)。
3. Calcein AM ,購自Thermo,產品編號C3099。
4. Propidium Iodide ,購自BD Biosciences,產品編號556463。
5. 流式細胞儀,購自BD公司,型號Accuri™ C6 Plus。
二、試驗流程:
1. 以下試驗的組別為四個試驗組別,其分別為:空白組、K562組、控制組與實驗組。各組進行三重複(意即各組各有三孔)。
2. 純化人血以取得PBMC(外周血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含約10%之自然殺手細胞),並以細胞培養基重新懸浮PBMC後,加入Calcein AM(染色體積比1:5000)後,靜置5分鐘以進行染色。
3. 染色結束後,離心細胞以去除上清液,再加入PBS清洗細胞三至五次,以去除多餘的Calcein AM,並得到染色之PBMC。
4. 將染色之PBMC以每孔1x10 6個細胞種於V-bottom 96孔盤中空白組、控制組與實驗組的孔內。
5. 將K562細胞以每孔5x10 4個細胞種於V-bottom 96孔盤中K562組、控制組與實驗組的孔內。
6. 於實驗組的孔中,加入0.0625%(v/v)例一製得的益生菌組合。
7. 於空白組及K562組的孔中,加入Propidium Iodide(染色體積比1:200),並以流式細胞儀分析確認細胞於散布圖之分布範圍。框選PBMC、K562於散布圖中之族群以供後續試驗進行紅色螢光(PE-A)訊號定量。於此,得到空白組及K562組的紅色螢光訊號值。
8. 將控制組及實驗組移入培養箱,於37℃下培養6小時後,於控制組及實驗組的孔中,加入Propidium Iodide(染色體積比1:200),並以流式細胞儀分析並進行紅色螢光訊號定量。於此,得到控制組及實驗組的紅色螢光訊號值。
三、試驗結果:
所有組別的相對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係依下列公式計算:相對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各組紅色螢光訊號值/空白組紅色螢光訊號值)×100%。
空白組與其他各組以及控制組與其他各組的測量結果之間的統計學顯著差異是以學生t檢驗(student t-test)統計分析得到。於圖式中,「*」代表在與空白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5、「**」代表在與空白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1,以及「***」代表在與空白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01;於圖式中,「#」代表在與控制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5、「##」代表在與控制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1,以及「###」代表在與控制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01。
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cell)是免疫系統中一支天然的軍隊,他們不需經過特別的訓練,一遇到感染病毒的細胞便會自行活化,快速裂解敵軍細胞,使病毒無法於體內生存複製。於此,藉由PI/Calcein-AM染劑搭配流式細胞儀檢測,分析6小時的自然殺手細胞之細胞毒殺能力,進而評估益生菌組合是否具有促進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血癌細胞之效果。請參閱圖1。空白組的自然殺手細胞為單獨存在狀態,也未使用樣品進行處理,因此空白組的試驗結果代表自然殺手細胞在正常的生理代謝情況下的表現。於此,在設定空白組的相對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為100%的情況下,控制組的相對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為109%,而實驗組的相對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為148%。也就是說,相對於空白組,控制組的自然殺手細胞與K562細胞共培養,K562細胞能夠引起自然殺手細胞的毒殺能力,控制組的相對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提升約9%;而相對於空白組,實驗組的自然殺手細胞與K562細胞共培養,並添加益生菌組合,實驗組的相對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顯著提升約48%。相對於控制組,實驗組的自然殺手細胞與K562細胞共培養,並添加益生菌組合,實驗組的相對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顯著提升約39%。
由此可知,益生菌組合能明顯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以及提升先天性免疫能力。益生菌組合能明顯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殺死癌細胞、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癌化的細胞及老化或受壓力的細胞的能力,並且提升早期偵測出異常的細胞,並將異常的細胞加以消滅,而防止異常細胞在體內生長,以杜絕癌症的生成的能力。
例四:益生菌組合的嗜中性球吞噬能力試驗
一、材料與儀器:
1. 細胞培養基:RPMI(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購自Gibco,產品編號22400089),添加10% FBS(Fetal Bovine Serum,購自Gibco,產品編號10437-028)以及1%抗生素(購自Gibco,產品編號15240-062)。
2. 螢光微珠,SPHEROTM Fluorescent Yellow Particles,購自Spheroteth公司,產品編號FH-2052-2。
3. 流式細胞儀,購自BD公司,型號Accuri™ C6 Plus。
二、試驗流程:
1. 純化人體周邊血以取得嗜中性球,並以每孔1×10 6個細胞接種於6孔培養盤中。於此,嗜中性球分為三個試驗組別,其分別為:空白組、控制組與實驗組。各組進行三重複(意即各組各有三孔)。
2. 於實驗組的孔中,加入0.0625%(v/v)例一製得的益生菌組合。
3. 於控制組及實驗組的孔中,加入0.5%的螢光微珠後,將所有組別於37℃下繼續培養4小時。
4. 收取各組的細胞後以PBS清洗細胞,再以PBS重新懸浮細胞。接著,以流式細胞儀分析並進行各組的FITC螢光訊號定量。於此,得到各組的螢光訊號值。
三、試驗結果:
所有組別的相對嗜中性球吞噬能力係依下列公式計算:相對嗜中性球吞噬能力(%)=(各組螢光訊號值/空白組螢光訊號值)×100%。
空白組與其他各組以及控制組與其他各組的測量結果之間的統計學顯著差異是以學生t檢驗統計分析得到。於圖式中,「*」代表在與空白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5、「**」代表在與空白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1,以及「***」代表在與空白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01;於圖式中,「#」代表在與控制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5、「##」代表在與控制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1,以及「###」代表在與控制組比較下其p值小於0.001。
嗜中性球是人體血液內含量最多的一種白血球,並且是主要的非專一性作用細胞,此種類型細胞能在一發現入侵者時立即進行消滅。除巨噬細胞外,它是人體受到細菌感染後最重要的吞噬細胞。嗜中性球在非特異性免疫系統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於此,從人體周邊血中分離出嗜中性球(neutrophil)後與螢光顆粒共反應4小時,分析嗜中性球的螢光表現,進而評估益生菌組合是否具有提升嗜中性球吞噬能力之效果。請參閱圖2。空白組的嗜中性球為單獨存在狀態,也未使用樣品進行處理,因此空白組的試驗結果代表嗜中性球在正常的生理代謝情況下的表現。於此,在設定空白組的相對嗜中性球吞噬能力為100%的情況下,控制組的相對嗜中性球吞噬能力為115.9%,而實驗組的相對嗜中性球吞噬能力為129.7%。也就是說,相對於空白組,控制組的嗜中性球本身即具有一定的嗜中性球吞噬能力,控制組的相對嗜中性球吞噬能力顯著提升約15.9%;而相對於空白組,實驗組的嗜中性球,添加益生菌組合後,實驗組的相對嗜中性球吞噬能力顯著提升約29.7%。相對於控制組,實驗組的嗜中性球,添加益生菌組合後,實驗組的相對嗜中性球吞噬能力顯著提升約13.8%。
由此可知,益生菌組合能明顯提升嗜中性球吞噬能力、提升先天性免疫能力,以及提升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益生菌組合能明顯提升嗜中性球吞噬能力,以及提升清除病原、殺菌的能力。
例五:益生菌組合的人體試驗 - 抗氧化能力測定
一、試驗流程:
令6位免疫力下降、腸胃道不適或有便秘困擾之成人受試者每日服用一顆益生菌組合膠囊(即為含有100 mg的使用例一所製得的益生菌組合的膠囊),連續服用4週(即28日)。
受試者於開始服用前(第0週)及服用28日(第4週)後,進行抽血,以測定在服用含有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前後的血液中的總和抗氧化能力(TAC)、榖胱甘肽S轉移酶(GST-RBC)含量及含硫化合物(f-Thiols)濃度的變化量。
本實施例受試者血液中的總和抗氧化能力(TAC)、榖胱甘肽S轉移酶(GST-RBC)含量及含硫化合物(f-Thiols)濃度是委由立人檢驗所(台灣)測定,參照衛福部公告之血液檢驗標準執行。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第0週與第4週的測定結果之間的統計學顯著差異是以學生t檢驗統計分析得到。於圖式中,「*」代表在與第0週比較下其p值小於0.05、「**」代表在與第0週比較下其p值小於0.01,以及「***」代表在與第0週比較下其p值小於0.001。
二、試驗結果:
請參閱圖3。第0週時的受試者之TAC為約0.75 mmol/L,受試者於第4週的TAC增加至約0.82 mmol/L。於此,將第0週時的受試者之相對TAC設定為100%,並將受試者於第4週的量測結果對應換算成相對TAC後,可得到:受試者於第4週的相對TAC增加至約110.1%,上升了10.1%。總和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檢測測量血漿中非酵素類抗氧化物總體的抗氧化能力,比單獨測量某一抗氧化物更能反應全身抗氧化的能力。所測得的TAC值越高表示體內抗氧化能力越高。由此可知,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可強化體內抗氧化力,幫助抵禦自由基誘發之傷害。
請參閱圖4。第0週時的受試者之GST- RBC含量為約6.36 U/g-Hb,受試者於第4週的GST- RBC含量增加至約6.72 U/g-Hb。於此,將第0週時的受試者之相對GST-RBC含量設定為100%,並將受試者於第4週的量測結果對應換算成相對GST-RBC含量後,可得到:受試者於第4週的相對GST-RBC含量增加至約105.7%,上升了5.7%。由此可知,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可增加榖胱甘肽S轉移酶,進而提升抗氧化及免疫力,使體內的過氧化氫還原成水及氧氣,並且還原脂質過氧化物為無害的產物,降低體內的氧化壓力。
請參閱圖5。第0週時的受試者之f-Thiols濃度為約231.8 μg/mL,受試者於第4週的f-Thiols濃度增加至約257.0 μg/mL。於此,將第0週時的受試者之相對f-Thiols濃度設定為100%,並將受試者於第4週的量測結果對應換算成相對f-Thiols濃度後,可得到:受試者於第4週的相對f-Thiols濃度增加至約110.9%,上升了10.9%。由此可知,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可增加含硫化合物的濃度,含硫化合物為一良好的抗氧化物質,對自由基相當敏感,能緩和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傷害,具有解毒與強化肝臟功能的作用。
抗氧化能力可影響人體的免疫反應,提升體內的抗氧化能力,抵抗各種自由基傷害以保護免疫系統。受試者在服用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4週後,總和抗氧化能力提升10.1%。並且,血液中各項抗氧化指標(榖胱甘肽S轉移酶及含硫化合物)皆有上升,胱甘肽S轉移酶與含硫化合物分別提升5.7%與10.9%,表示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皆能強化身體抗氧化能力,幫助提升免疫力。
例六:益生菌組合的人體試驗 - 免疫能力測定
一、試驗流程:
令6位免疫力下降、腸胃道不適或有便秘困擾之成人受試者每日服用一顆益生菌組合膠囊(即為含有100 mg的使用例一所製得的益生菌組合的膠囊),連續服用4週(即28日)。
受試者於開始服用前(第0週)及服用28日(第4週)後,進行抽血,以測定在服用含有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前後的血液中的IL-10濃度、體內總穀胱甘肽(t-GSH)濃度及TNF-α濃度的變化量。
本實施例受試者血液中的IL-10濃度及體內總穀胱甘肽(t-GSH)濃度及TNF-α濃度是委由立人檢驗所(台灣)測定。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第0週與第4週的量測結果之間的統計學顯著差異是以學生t檢驗統計分析得到。於圖式中,「*」代表在與第0週比較下其p值小於0.05、「**」代表在與第0週比較下其p值小於0.01,以及「***」代表在與第0週比較下其p值小於0.001。
二、試驗結果:
請參閱圖6。第0週時的受試者之IL-10濃度為約0.064 pg/mL,受試者於第4週的IL-10濃度增加至約0.196 pg/mL,上升了206.3%。IL-10是一種抗炎細胞因子,早期被認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近年的研究表明IL-10也可促進機體免疫反應,可活化自然殺手細胞。IL-10存在時可調節人體的免疫反應,亦可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且隨著IL-10之濃度增加而提升,表示免疫力越活躍。由此可知,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可增加IL-10濃度,表示其具有調節免疫力的作用。
請參閱圖7。第0週時的受試者之t-GSH濃度為約1384.3 μmol/L,受試者於第4週的t-GSH濃度增加至約1609.0 μmol/L。於此,將第0週時的受試者之相對t-GSH濃度設定為100%,並將受試者於第4週的量測結果對應換算成相對t-GSH濃度後,可得到:受試者於第4週的相對t-GSH濃度顯著增加至約116.2%,顯著上升了16.2%。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必須使免疫細胞充分活化與分化,而GSH可以活化淋巴細胞,分化增生淋巴T細胞與淋巴B細胞,進而毒殺病毒或癌細胞。另外,已有文獻指出當GSH的消耗會增加感染之發生率。更有研究表明,GSH已被證實能有效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結核病(TB)患者的病毒複製,且也對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有益作用,因此GSH也被視為COVID-19輔助療法之一。由此可知,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可增加體內總穀胱甘肽,進而提升免疫力。
請參閱圖8。第0週時的受試者之TNF-α濃度為約0.810 pg/mL,受試者於第4週的TNF-α濃度減少至約0.253 pg/mL,顯著下降了68.8%。TNF-α是一種促發炎因子,參與體內諸多發炎反應,當TNF-α於血中的濃度越高,即表示身體的發炎反應越嚴重。由此可知,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具有抗發炎的潛力,益生菌組合可減少血中TNF-α濃度,進而降低體內發炎反應。
例七:益生菌組合的人體試驗 - 體感問卷調查
一、試驗流程:
令6位免疫力下降、腸胃道不適或有便秘困擾之成人受試者每日服用一顆益生菌組合膠囊(即為含有100 mg的使用例一所製得的益生菌組合的膠囊),連續服用4週(即28日)。
受試者於開始服用前(第0週)及服用28日(第4週)後,進行體感問卷調查。其中,體感問卷調查為針對腸胃道不適狀況,包括反胃、腹脹、曖氣及/或打嗝以及排便次數進行自我評估。
二、試驗結果:
請參閱圖9。圖9示出了受試者在服用含有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於第0週及第4週的腸胃道不適狀況的嚴重程度變化,將6位受試者在服用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前(第0週)自我評估的腸胃道不適狀況視為100%。其中,腸胃道不適狀況包含反胃、腹脹以及曖氣及/或打嗝。受試者在持續服用4週後,其反胃嚴重程度為90.9%;其腹脹嚴重程度為95.5%;以及,其曖氣及/或打嗝嚴重程度為81.8%。換言之,相較於服用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前(第0週),持續服用4週含有100 mg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的膠囊後可使此些受試者反胃情況減少9.1%;持續服用4週含有100 mg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的膠囊後可使此些受試者腹脹情況減少4.5%;並且,持續服用4週含有100 mg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的膠囊可使此些受試者曖氣及/或打嗝情況減少18.2%。換言之,受試者感覺反胃、腹脹以及曖氣及/或打嗝的嚴重程度有所減輕,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具有緩解、改善腸胃道不適狀況的效果。由此可知,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可減輕受試者感覺反胃、腹脹以及曖氣及/或打嗝的嚴重程度,具有緩解、改善腸胃道不適狀況的作用。
請參閱圖10。圖10示出了受試者在服用含有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於第0週及第4週的排便次數變化,6位受試者在服用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前(第0週)自我評估的平均排便次數為4.3次。受試者在持續服用4週後,其平均排便次數為7次。換言之,相較於服用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前(第0週),持續服用4週含有100 mg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的膠囊後可使此些受試者平均排便次數增加2.7次,上升了62.8%。換言之,受試者無法排便或便秘的嚴重程度有所減輕。由此可知,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具有幫助排便之效果。
例八:益生菌組合的人體試驗 - 腸道菌相檢測
一、試驗流程:
令6位免疫力下降、腸胃道不適或有便秘困擾之成人受試者每日服用一顆益生菌組合膠囊(即為含有100 mg的使用例一所製得的益生菌組合的膠囊),連續服用4週(即28日)。
樣品(糞便)收集:受試者於開始服用前(第0週)及服用28日(第4週)後,進行腸道菌相檢測。其中,腸道菌相檢測為受試者自行將乾淨之糞便蒐集袋黏貼於馬桶蓋上,以利後續取樣。取樣過程前,受試者會先排空尿液以避免汙染樣品,並取適量樣品放置於含有保存液之取樣管,之後送交圖爾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定序分析。
以下定序分析流程為圖爾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
樣品定序:基於Illumina MiSeq定序平台,利用雙端定序(Paired-End),透過Reads拼接過濾以及OUT(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聚類,以進行物種注釋及豐度分析,不僅可以揭示樣品物種構成,還能進一步透過α多樣性分析(Alpha Diversity)及β多樣性分析(Beta Diversity)探討樣品之間的差異。
樣品定序資料分析:
(a) 定序資料處理
根據Barcode序列和PCR擴增引物序列從下機數據中拆分拆分出各樣品數據,去除Barcode和引物序列後使用FLASH(http://ccb.jhu.edu/software/FLASH/)每個樣品的reads進行拼接(最小overlap長度10bp;overlap區域最大錯配率為0.1),拼接後的序列稱為Raw Tags,接著對Raw Tags進行品質過濾處理獲得Clean Tags,並進一步去除嵌合體序列得到最終用於後續分析的Effective Tags。序列處理使用Qiime的Tags品質控制流程(http://qiime.org/scripts/split_libraries_fastq.html),過濾條件如下:(1)Tags截取:將Raw Tags連續3個鹼基Q<19的Tags從第一個低品質鹼基位點位點截斷(2)Tags長度過濾:Tags經截取後進一步過濾掉連續高品質鹼基長度小於Tags長度75%的Tags。嵌合體序列處理使用UCHIME演算法(http://www.drive5.com/usearch/manual/uchime_algo.html)與資料庫(Gold Database (16S);http://drive5.com/uchime/uchime_download.html / unite Database (ITS); https://unite.ut.ee/repository.php)檢測嵌合體序列,去除嵌合體序列後即得到Effective Tags。
(b) 樣品複雜度分析(Alpha Diversity)
使用Qiime計算Observed-species、Shannon、Simpson、ACE、Chao1、PD_whole_tree、Goods_coverage指數,使用R繪製Rarefaction Curve、Rank Abundance Curve、物種累積曲線及Alpha多樣性組間差異分析。Alpha多樣性指數組間差異分析分別進行參數檢驗與非參數檢驗,若只有兩組採用t-test與wilcoxon檢驗,若大於兩組,採用Tukey檢驗和kruskal檢驗(post-hoc test)。 Alpha多樣性指數描述連結如下:
計算菌群豐度(Community richness)指數:
(1)Chao1 estimator
(2)ACE estimator
計算菌群多樣性(Community diversity)指數:
(1)Shannon index
(2)Simpson index
定序深度指數:
(1)Good's coverage
系統發育多樣性指數:
(1)PD_whole_tree index
二、試驗結果:
(1) 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改善菌相平衡
近年研究表明,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比率(Firmicutes/Bacteroidetes ratio,F/B比率)被廣泛認為對維持正常腸道穩定具有重要影響。F/B比率的增加或減少被認為是腸道生態失調,其中前者通常觀察到肥胖,而後者則觀察到炎症性腸病(IBD)。因此,當F/B比率越接近1時,腸道生態越加平衡,反之亦然。換言之,當F/B比率越接近1時,越不會肥胖。
6位受試者在服用益生菌組合膠囊前(第0週),其腸道菌相的厚壁菌門(Firmicute)的豐富度為31% 及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 )的豐富度為59%,F/B比率為0.53。受試者在持續服用4週後,其腸道菌相的厚壁菌門的豐富度為54%及擬桿菌門的豐富度為42%,F/B比率為1.29。換言之,相較於服用益生菌組合膠囊前(第0週),持續服用4週含有100 mg益生菌組合的膠囊後可使此些受試者腸道菌相的厚壁菌門的豐富度增加23%;持續服用4週含有100 mg益生菌組合的膠囊後可使此些受試者腸道菌相的擬桿菌門的豐富度減少17%,F/B比率更為接近1,腸道生態更加平衡,腸道菌相平衡得以改善,也越不會肥胖。
其中,益生菌組合中的乳酸菌群即是屬於厚壁菌門(Firmicute),有助於提升腸道中的短鏈脂肪酸,提供腸道細胞能量並促進消化代謝。所述乳酸菌群係指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中的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
(2) 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減少病原菌
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是細菌中主要的一門,是大部分人類病原菌被歸類的一門。因此,當變形菌門越少,腸道越加健康,反之亦然。
6位受試者在服用益生菌組合膠囊前(第0週),其腸道菌相的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的豐富度為9%。受試者在持續服用4週後,其腸道菌相的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的豐富度為3%。換言之,相較於服用益生菌組合膠囊前(第0週),持續服用4週含有100 mg益生菌組合的膠囊後可使此些受試者腸道菌相的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的豐富度減少6%,腸道越加健康。由此可知,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可減少變形菌門的豐富度,減少腸道病原菌。
(3) 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提升腸道抗發炎相關菌族群豐富度
近年研究表明,柔嫩梭菌屬(Faecalibacterium)可製造丁酸供給腸道,丁酸為腸道上皮細胞最優先、最主要的營養來源,能夠維持腸道正常運作代謝,還能抑制腸道發炎、幫助腸黏膜修復,強化免疫調節能力。
6位受試者在服用益生菌組合膠囊前(第0週),其腸道菌相的柔嫩梭菌屬的豐富度為9.6%。受試者在持續服用4週後,其腸道菌相的柔嫩梭菌屬的豐富度為10.7%。換言之,相較於服用益生菌組合膠囊前(第0週),持續服用4週含有100 mg益生菌組合的膠囊後可使此些受試者腸道菌相的柔嫩梭菌屬的豐富度提升,維持腸道正常運作代謝,抑制腸道發炎、幫助腸黏膜修復,進而強化免疫調節能力。
(4) 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提升腸道菌相物種多樣性
腸道菌叢種類愈多樣,愈容易穩定菌叢之間的生態平衡,而腸道菌相的生態平衡,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改善腸道的菌相物種多樣性,進而改善人體的免疫調節能力。
6位受試者在服用益生菌組合膠囊前(第0週),其腸道菌相物種多樣性為90.4%。受試者在持續服用4週後,其腸道菌相物種多樣性為92.1%。換言之,相較於服用益生菌組合膠囊前(第0週),持續服用4週含有100 mg益生菌組合的膠囊後可使此些受試者腸道菌相物種多樣性提升,維持腸道菌相的生態平衡,改善人體的免疫調節能力,進而使人體更加健康並改善腸胃道健康。由此可知,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可調節腸胃道菌相,提升腸道菌相物種多樣性,維持腸道菌相的生態平衡,改善人體的免疫調節能力,進而使人體更加健康並改善腸胃道健康。
綜上,任一實施例的益生菌組合其可製備提升抗氧化能力、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或改善腸胃道健康的組合物。換言之,前述之組合物具有提升抗氧化能力、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或改善腸胃道健康的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益生菌組合所製得的組合物還具有下列一種或多種功能:提升總和抗氧化能力、提升含硫化合物(f-Thiols)、提升GST-RBC、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提升嗜中性球吞噬能力、提升血中IL-10濃度、提升體內總穀胱甘肽(t-GSH)、調節腸胃道菌相、緩解腸胃不適及/或幫助排便。
無。
圖1是相對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的細胞實驗結果的柱狀圖。 圖2是相對嗜中性球吞噬能力的細胞實驗結果的柱狀圖。 圖3是第0週及第4週的總和抗氧化能力(TAC)的人體實驗結果的柱狀圖。 圖4是第0週及第4週的榖胱甘肽S轉移酶(GST-RBC)含量的人體實驗結果的柱狀圖。 圖5是第0週及第4週的含硫化合物(f-Thiols)濃度的人體實驗結果的柱狀圖。 圖6是第0週及第4週的IL-10濃度的人體實驗結果的柱狀圖。 圖7是第0週及第4週的體內總穀胱甘肽(t-GSH)濃度的人體實驗結果的柱狀圖。 圖8是第0週及第4週的TNF-α濃度的人體實驗結果的柱狀圖。 圖9是第0週及第4週的腸胃道不適狀況的嚴重程度的問卷結果圖。 圖10是第0週及第4週的排便次數的問卷結果圖。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民國110年11月12日;寄存編號:BCRC 920126。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民國108年10月24日;寄存編號:BCRC 920118。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民國109年3月27日;寄存編號:BCRC 910981。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民國110年11月12日;寄存編號:BCRC 911080。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民國110年11月12日;寄存編號:BCRC 911078。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民國110年11月12日;寄存編號:BCRC 911081。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民國106年12月13日;寄存編號:BCRC 910808。

Claims (14)

  1. 一種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該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 Kluyveromyces marxianus)及啤酒酵母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該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subsp. mesenteroides)、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 Lactococcus lactissubsp. lactis)、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保加利亞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及植物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該酵母菌群及該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
  2. 一種益生菌組合用於製備提升抗氧化能力的組合物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該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該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以及該酵母菌群及該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總和抗氧化能力以達到該提升抗氧化能力。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含硫化合物(f-Thiols)及/或GST-RBC以達到該提升抗氧化能力。
  5. 一種益生菌組合用於製備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的組合物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該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該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以及該酵母菌群及該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毒殺能力以達到該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嗜中性球吞噬能力以達到該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血中IL-10濃度以達到該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透過提升體內總穀胱甘肽(t-GSH)以達到該提升及/或調節免疫力。
  10. 一種益生菌組合用於製備改善腸胃道健康的組合物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由酵母菌群及乳酸菌群所組成,其中,該酵母菌群為馬克思克魯維酵母及啤酒酵母菌,該乳酸菌群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及植物乳桿菌,以及該酵母菌群及該乳酸菌群之菌數比為1:10~100。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透過調節腸胃道菌相以達到該改善腸胃道健康。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係透過緩解腸胃不適及/或幫助排便以達到該改善腸胃道健康。
  13. 如請求項2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組合物的有效劑量為100毫克/天。
  14. 如請求項2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組合物為一醫藥組合物、一食品組合物、一飲品組合物或一營養補充劑組合物。
TW111140745A 2022-10-26 益生菌組合及其用於腸胃道保健或調節免疫力的用途 TWI842161B (z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7026A true TW202417026A (zh) 2024-05-01
TWI842161B TWI842161B (zh) 2024-05-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Induction of HT-29 cells apoptosis by lactobacilli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products
US10272122B2 (en)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inducia DSM 21379 as enhancer of cellular immunity, hypocholesterolemic and anti-oxidative agent and antimicrobial agent against Clostridium difficile
JP4881304B2 (ja) 新規ビフィドバクテリウム属細菌及びその利用
CA2774557C (en)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rains as hypocholesterolemic agents
JP6957452B2 (ja) 腸の感染症及び炎症の治療及び予防のための組成物及び方法
JP2020515240A (ja) 新規乳酸菌およびその用途
TWI759126B (zh) 使用乳酸菌菌株的液態培養物來抗發炎以及治療發炎性障礙
JP2005508617A (ja) プロバイオティックビフィドバクテリウム株類
AU2012273206A1 (en) Probiot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11676171B (zh) 用于婴儿过度啼哭的益生菌
EP2220210B1 (en) Strain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s probiotics with immunomodulatory specific effect
Mishra et al. Probiotics—A complete oral healthcare package
US20190142880A1 (en) The use of phycocyanins, purified or as present in cyanobacterial microalgae or extracts thereof, as prebiotics, to enhance the viability, gastrointestinal survival, pathogen-fighting ability, and the overall health-enhancing properties of probiotic cultures and products.
JP2022539139A (ja) 腸管免疫調節のための新規なプロバイオティック組成物
Zhong et al. Screening of novel potential antidiabetic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rains based on in vitro and in vivo investigations
JP2021524751A (ja) 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
Chen et al. Kefir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 stimulate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and its early development
Lou et al. Postbiotics as potential new therapeutic agents for sepsis
Pande et al. Prospectus of probiotics in modern age diseases
TWI842161B (zh) 益生菌組合及其用於腸胃道保健或調節免疫力的用途
JP2012180288A (ja) 抗菌剤
TW202417026A (zh) 益生菌組合及其用於腸胃道保健或提升免疫力的用途
KR20190102498A (ko) 질염 원인균에 대한 증식억제활성을 갖는 락토바실러스 속 균주 조합 및 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제품
CN117918527A (zh) 益生菌组合及其用于肠胃道保健或提升免疫力的用途
SP Effects of Resveratrol in a Mouse Model of Alcohol Add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