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6640A - 供電系統 - Google Patents

供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6640A
TW202416640A TW112132720A TW112132720A TW202416640A TW 202416640 A TW202416640 A TW 202416640A TW 112132720 A TW112132720 A TW 112132720A TW 112132720 A TW112132720 A TW 112132720A TW 202416640 A TW202416640 A TW 2024166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device
value
time counter
cy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2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糸永清三
冨田洋靖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6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6640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在非接觸供電系統(110),主控供電裝置及從屬供電裝置分別具備:以既定的週期進行計數之時間計數器(25),且根據時間計數器(25)的計數值來生成交流電流。主控供電裝置將矩形波發送到從屬供電裝置。從屬供電裝置,在從主控供電裝置發送之矩形波的值改變的時機產生中斷處理,將在該時機之時間計數器(25)的計數值和判定值做比較,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小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25)的載波週期比既定週期短,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大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既定週期長。

Description

供電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供電系統。
作為以往的供電系統,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者是已知的。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供電系統係具備:1個主控的電力轉換裝置及1個或複數個從屬的電力轉換裝置。各電力轉換裝置具備:時間計數器、及與時間計數器同步地產生載波之載波產生部。主控的電力轉換裝置具備同步資料生成部及通信部,同步資料生成部在時間計數器達到預定值時,生成用於讓從屬的電力轉換裝置之時間計數器的值與主控的電力轉換裝置之時間計數器的值同步之同步資料;通信部是將同步資料發送到從屬的電力轉換裝置。從屬的電力轉換裝置係具備:接收同步資料的通信部、根據同步資料來校正時間計數器的值之時間計數器校正處理部、偵測從屬的電力轉換裝置之輸出電流的電流感測器、以及根據環流電流成分來讓從屬的電力轉換裝置之閘控信號的相位超前或延遲之閘控時機調整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許第590186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以往的供電系統,在主控的電力轉換裝置之同步資料生成部所生成的同步資料包含通信時間。當同步資料包含通信時間的情況,同步資料的生成需要時間,且同步資料的接收也需要時間。因此,例如在利用於高頻電源的情況等中而要求在更短時間內進行同步控制的情況,恐有無法實現適切的同步控制之虞。
本發明的一觀點是為了提供一種供電系統,可謀求複數個供電裝置間之同步控制的高速化。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一觀點之供電系統,係具備第一供電裝置及一台以上的第二供電裝置,第一供電裝置係生成交流電流,第二供電裝置係生成讓相位與第一供電裝置的交流電流同步後之交流電流,第一供電裝置及第二供電裝置分別具備以既定週期進行計數之時間計數器,且根據時間計數器的計數值來生成交流電流,第一供電裝置將在時間計數器之計數值小於閾值的情況為第一值且在計數值大於等於閾值的情況為第二值之矩形波發送到第二供電裝置,第二供電裝置,在從第一供電裝置發送之矩形波的值改變的時機產生中斷處理,將在該時機之時間計數器的計數值與判定值做比較,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小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既定週期短,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大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既定週期長。
在本發明的一觀點之供電系統,第二供電裝置在從第一供電裝置發送之矩形波的值改變的時機產生中斷處理,將在該時機之時間計數器的計數值和判定值做比較。第二供電裝置,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小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既定週期短,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大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既定週期長。如此般,在供電系統,因為從第一供電裝置發送到第二供電裝置的資訊(資料、信號)為矩形波,可縮減在第一供電裝置中用於作成與同步控制相關的資訊的時間,並縮減在第二供電裝置中接收資訊的時間。又在供電系統,可縮短從時間計數器成為閾值以上到產生中斷處理的時間,因此能讓第一供電裝置和第二供電裝置在短時間(高速)內同步。因此,在供電系統,可謀求複數個供電裝置間的同步控制之高速化。
在一實施形態可以是,判定值係根據在第一供電裝置和第二供電裝置之間的通信所需的通信時間和閾值所設定的值。在此構成,是考慮在第一供電裝置和第二供電裝置之間的通信所產生之延遲等來設定判定值。因此,在供電系統,能讓第一供電裝置和第二供電裝置適切地同步。
在一實施形態可以是,第一值及第二值分別是1位元的資訊。在此構成,能用1位元判定矩形波的值之改變,因此可高速產生中斷處理。
在一實施形態可以是,第二供電裝置,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小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既定週期短既定量,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大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既定週期長既定量,在將時間計數器的週期變更之後,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與判定值同等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的週期回到既定週期。在此構成,時間計數器之週期的變化局限於既定量,因此可抑制週期的大幅變化。
在一實施形態可以是,第一供電裝置及第二供電裝置分別以非接觸方式供應電力。
在一實施形態可以是,第一供電裝置及第二供電裝置各個,是藉由在複數個供電裝置各個中進行切換控制所設定的,對複數個供電裝置各個設定號碼,切換成第一供電裝置或第二供電裝置,是根據供電的有無及號碼來進行。在此構成,可在複數個供電裝置中適切地設定第一供電裝置及第二供電裝置。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一觀點,可謀求複數個供電裝置間之同步控制的高速化。
以下,參照所附圖式,針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詳細說明。又在圖式的說明中,對同一或相當要素賦予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如圖1所示般,搬運系統100是用於利用可沿著軌道軌條T移動之高架搬運車120來搬運物品之系統。軌道軌條T是讓高架搬運車120行走的構件,且是從頂棚懸吊。
搬運系統100係具備:非接觸供電系統(供電系統)110、高架搬運車120。在搬運系統100,是從設置於軌道軌條T之供電線12A,12B以非接觸方式對高架搬運車120供應電力。藉由從供電線12A,12B供應的電力來使高架搬運車120行走。藉由從供電線12A,12B供應的電力來驅動設置於高架搬運車120之各種裝置。
高架搬運車120包含:例如頂棚懸吊式的起重機、OHT(Overhead Hoist Transfer)等。物品包含:例如收納複數個半導體晶圓之容器、收納玻璃基板之容器、光柵收納盒、一般零件等。
軌道軌條T是例如環繞軌道。高架搬運車120是在軌道軌條T上沿著順時針方向行走。從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對供電線12A,12B供應電力。供電線12A,12B配置在高架搬運車120的行走方向上之軌道軌條T的下方,且配置在以軌道中央為基準之右側及左側的至少一方。又供電線12B設置在供電線12A的下方,因此在圖1中成為重疊在供電線12A的下方的狀態。
藉由切換部30來改變供電線12A,12B對於軌道軌條T的配置。供電線12A,12B,在連接於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之起初的區域,是配置在軌道軌條T的左側。若軌道軌條T朝高架搬運車120的行走方向前進,藉由切換部30將供電線12A,12B的配置從軌道軌條T的左側切換成右側。
非接觸供電系統110具備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對高架搬運車120以非接觸的方式供應電力。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是供應高頻電流。高頻是例如9kHz。
如圖2所示般,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係具備:電源2、配線用斷路器3、雜訊濾波器4、功率因素改善用機器5、整流器6、平滑器7、逆變器8、濾波器電路9、第1電流感測器10、第2電流感測器11、供電線12A,12B、控制裝置13。雜訊濾波器4、功率因素改善用機器5、整流器6及平滑器7是構成電力轉換器16。
電源2是供應商用電源等交流電源的設備,且是供應交流電力(三相200V)。交流電力的頻率例如50Hz或60Hz。配線用斷路器3是在有過電流流過時將電路斷開(open)。雜訊濾波器4是將交流電力的雜訊除去。雜訊濾波器4例如由電容器所構成。功率因素改善用機器5是藉由使輸入電流接近正弦波來改善功率因素。功率因素改善用機器5例如由電抗器(reactor)所構成。
整流器6是將從電源2(功率因素改善用機器5)供應的交流電力轉換成直流電力。整流器6例如由二極體等整流元件所構成。整流器6也可以由電晶體等開關(switching)元件所構成。平滑器7是將經整流器6轉換後的直流電力平滑化。平滑器7例如由電解電容器所構成。電力轉換器也可以進一步具有升降壓功能。
逆變器8是將從平滑器7輸出的直流電力轉換成交流電力並往濾波器電路9輸出。逆變器8是根據從控制裝置13輸出的控制信號來改變切換頻率,藉此改變往濾波器電路9輸出之交流電力的大小。逆變器8具有複數個開關元件14。開關元件14是可切換電氣開關的元件。作為開關元件14,可使用例如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及雙極電晶體等。
濾波器電路9設置在逆變器8和供電線12A,12B之間。濾波器電路9抑制諧波(harmonic)雜訊。濾波器電路9具有:電抗器RT1、電容器C0、電容器C1、電抗器RT2、電容器C2。
電容器C0和電抗器RT1串聯而構成第1諧振電路RC1。電抗器RT1包含線圈L11及線圈L12。電抗器RT2和電容器C2串聯而構成第2諧振電路RC2。第1諧振電路RC1和第2諧振電路RC2串聯。
第1電流感測器10偵測從逆變器8輸出、即流過逆變器8的電流I1(逆變器電流)。第1電流感測器10將表示所偵測的電流I1之第1電流信號往控制裝置13輸出。第2電流感測器11偵測通過第2諧振電路RC2之交流電力的電流I2(供電電流)。第2電流感測器11將表示所偵測的電流I2之第2電流信號往控制裝置13輸出。
控制裝置13控制逆變器8的動作。控制裝置13是構裝於積體電路之電腦系統或處理器。控制裝置13是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及輸入輸出介面等所構成。在ROM儲存有各種程式或資料。
控制裝置13是與濾波器電路9之第1電流感測器10及第2電流感測器11連接。在控制裝置13,將第1電流感測器10及第2電流感測器11各個所輸出的第1電流信號及第2電流信號輸入。
控制裝置13,藉由控制逆變器8,來控制供應給供電線12A,12B之交流電力(交流電流)的大小,而控制供應給高架搬運車120之電力的大小。在本實施形態,例如使用相移控制來進行電力控制。在相移控制中,讓用於控制交流電力的大小之電力控制參數改變。控制部15,藉由改變逆變器8的導通(ON)期間,來實施變更交流電力的大小(頻率)之相移控制。控制裝置13,是使用對逆變器8的複數個開關元件14之驅動信號,來調整各開關元件14的切換頻率,而改變各開關元件14的導通期間。相移控制之電力控制參數,是逆變器8之各開關元件14的導通期間。
控制裝置13,是根據分別從第1電流感測器10及第2電流感測器11輸出之第1電流信號及第2電流信號,以使供應給高架搬運車120之電力值成為目標值的方式進行電力控制。
如圖3所示般,在非接觸供電系統110,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之控制裝置13是以可互相通信的方式連接。在本實施形態,控制裝置13是藉由例如半雙工通信方式進行通信。具體而言,控制裝置13藉由例如RS485通信進行通信。控制裝置13進行同步信號及資料的通信。
在非接觸供電系統110,是讓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中之一個非接觸供電裝置所生成的交流電流之電流相位、和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中之其他三個非接觸供電裝置所生成的交流電流之電流相位同步。在非接觸供電系統110,藉由讓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的交流電流之電流相位同步,來抑制在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中發生交流電流的抵消等。
在非接觸供電系統110,根據從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中之一個非接觸供電裝置對另外三個非接觸供電裝置發送的同步信號,來進行在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中之交流電流相位的同步。在非接觸供電系統110,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中之一個非接觸供電裝置成為主控的非接觸供電裝置,另外三個非接觸供電裝置成為從屬的非接觸供電裝置,從主控的非接觸供電裝置對從屬的非接觸供電裝置發送同步信號。以下,將發送同步信號之主控的非接觸供電裝置稱為「主控供電裝置(第一供電裝置的一例)」,將接收同步信號之從屬的非接觸供電裝置稱為「從屬供電裝置(第二供電裝置的一例)」。
如圖4所示般,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之控制裝置13分別具有:第一通信部20、第二通信部21、控制部22、同步處理部23、電流控制部24及時間計數器25。
第一通信部20是與其他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之控制裝置13進行資料通信。第一通信部20進行資料的發送接收。在本實施形態,第一通信部20以半雙工通信方式進行通信。第一通信部20可進行發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間的切換。
主控供電裝置之第一通信部20,在接收模式下待機,在既定的時機切換成發送模式,將詢問資料發送到從屬供電裝置。第一通信部20,當在接收模式下收到由從屬供電裝置發送之回應資料的情況,將回應資料往控制部22輸出。
從屬供電裝置之第一通信部20,在接收模式下待機,若收到從主控供電裝置發送之詢問資料,切換成發送模式。第一通信部20,將按照所收到的詢問資料而作成之回應資料發送到主控供電裝置。回應資料可包含表示裝置的狀態(供電的有無、電源之開/關)等資料。
第二通信部21,是與其他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之控制裝置13進行同步信號的通信。第二通信部21進行同步信號的發送接收。在本實施形態,第二通信部21以半雙工通信方式(參照圖4)進行通信。第二通信部21可進行發送模式和接收模式之間的切換。在第二通信部21之發送模式和接收模式的切換,是藉由控制部22進行。
第二通信部21,當屬於主控供電裝置的情況,成為用於發送同步信號之發送模式,將從電流控制部24輸出的同步信號發送到從屬供電裝置。第二通信部21以一定間隔(例如100μs)發送其值在Hi,Low二個值之間變化的同步信號。
第二通信部21,當屬於從屬供電裝置的情況,成為用於接收同步信號之接收模式,而接收同步信號。從屬供電裝置之第二通信部21,以例如100μs的間隔接收同步信號。第二通信部21將所收到的同步信號往同步處理部23輸出。
控制部22進行主控供電裝置和從屬供電裝置之間的切換。控制部22,當切換成主控供電裝置的情況,將第二通信部21設定為發送模式,並將同步處理部23中的同步處理設定為無效。控制部22,當切換成從屬供電裝置的情況,將第二通信部21設定為接收模式,並將同步處理部23中的同步處理設定為有效。
控制部22,根據供電的有無及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被設定的號碼,來進行主控供電裝置和從屬供電裝置之間的切換。在本實施形態,例如對非接觸供電裝置1A設定號碼「1」,對非接觸供電裝置1B設定號碼「2」,對非接觸供電裝置1C設定號碼「3」,對非接觸供電裝置1D設定號碼「4」。
在控制部22之切換處理中,對供電的有無及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的號碼設定優先等級。在本實施形態,將供電的有無設定為第一優先,將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的號碼設定為第二優先。亦即,供電有無的優先等級比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的號碼高。控制部22根據在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之供電有無、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的號碼來在主控和從屬之間進行切換。
控制部22,藉由對其他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之輪詢(polling)處理,而在主控和從屬之間切換。控制部22藉由輪詢處理取得其他裝置的狀態,而在主控和從屬之間切換。具體而言,控制部22根據輪詢記錄及對於輪詢記錄之回應記錄,而在主控和從屬之間切換。控制部22,當要從主控供電裝置切換成從屬供電裝置的情況,對其他裝置發送主控要求的記錄。控制部22,當從其他裝置收到主控同意之記錄的情況,切換成從屬供電裝置。該其他裝置的控制部22,與發送了主控同意的記錄相應而切換成主控供電裝置。
針對在控制部22之主控和從屬之間的切換之一例,參照圖5做說明。如圖5所示般,控制部22將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在主控供電裝置(供電)、從屬供電裝置(供電)、主控供電裝置(待機)及從屬供電裝置(待機)共四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
例如當非接觸供電裝置1A,1C為待機中(未供電之待機狀態)且非接觸供電裝置1B,1D為供電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B成為主控供電裝置(供電)且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1C,1D成為從屬供電裝置(待機、供電)的方式,讓各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例如當非接觸供電裝置1C為待機中且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D為供電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成為主控供電裝置(供電)且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B,1C,1D成為從屬供電裝置(待機、供電)的方式,讓各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
例如關於非接觸供電裝置1A和非接觸供電裝置1B的關係,當非接觸供電裝置1A為待機中且非接觸供電裝置1B為供電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成為從屬供電裝置(待機)且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B成為主控供電裝置(供電)的方式,讓各裝置的控制部22進行切換。然後,當非接觸供電裝置1B變成待機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成為主控供電裝置(待機)且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B成為從屬供電裝置的方式,讓各裝置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然後,當在非接觸供電裝置1A變成供電中之後非接觸供電裝置1B變成供電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成為主控供電裝置(供電)且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B成為從屬供電裝置(供電)的方式,讓各裝置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
例如關於非接觸供電裝置1A和非接觸供電裝置1B的關係,當非接觸供電裝置1A為供電中且非接觸供電裝置1B為待機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成為主控供電裝置(供電)且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B成為從屬供電裝置(待機)的方式,讓各裝置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然後,當非接觸供電裝置1A變成待機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成為主控供電裝置(待機)的方式,讓非接觸供電裝置1A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然後,當在非接觸供電裝置1A變成供電中之後非接觸供電裝置1B變成供電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成為主控供電裝置(供電)且非接觸供電裝置1B成為從屬供電裝置(供電)的方式,讓各裝置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
例如,關於非接觸供電裝置1A和非接觸供電裝置1B的關係,當非接觸供電裝置1A為供電中且非接觸供電裝置1B為待機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成為主控供電裝置(供電)且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B成為從屬供電裝置(待機)的方式,讓各裝置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然後,當非接觸供電裝置1B變成供電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B成為從屬供電裝置(供電)的方式讓非接觸供電裝置1B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然後,當非接觸供電裝置1A變成待機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成為從屬供電裝置(待機)且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B成為主控供電裝置(供電)的方式,讓各裝置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然後,當非接觸供電裝置1A變成供電中的情況,以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A成為主控供電裝置(供電)且使非接觸供電裝置1B成為從屬供電裝置(供電)的方式,讓各裝置之控制部22進行切換。
如圖3所示般,同步處理部23根據從主控供電裝置發送的同步信號讓從屬供電裝置之載波週期同步。同步處理部23根據時間計數器25的計數值和同步信號來校正從屬供電裝置的載波週期。時間計數器25是在一定(既定)的載波週期內進行計數。在本實施形態,一定的載波週期是9KHz。亦即,在時間計數器25中,載波週期的既定週期設定為9KHz。但既定週期並不限定於9KHz,也可以是其他頻率。
圖6係顯示時間計數器25的載波週期及同步信號。如圖6所示般,載波週期是鋸齒波,同步信號是矩形波。在本實施形態,同步信號是U相的正相的信號。同步信號,當時間計數器25之計數值小於閾值的情況為Hi(第一值的一例),當計數值大於等於閾值的情況為Low(第二值的一例)。Hi及Lo是1位元的資訊。如圖6所示般,時間計數器25,在同步信號的一週期內往上計數(count up)。
同步處理部23,在從主控供電裝置發送的同步信號值變化的時機產生中斷處理,將在該時機之時間計數器25的計數值和判定值做比較。同步處理部23儲存有判定值。判定值是由使用者任意地設定。判定值是根據在主控供電裝置和從屬供電裝置間的通信所需之通信時間及在從屬供電裝置之同步處理的控制延遲時間和閾值所設定的值。通信時間可包含延遲時間。判定值,被設定成載波週期的中間值(閾值)來作為初始值。由使用者進行既定的輸入(操作),藉此將判定值從初始值進行變更(校正)。
圖7(a)及圖7(b)係顯示判定值的一例。圖7(a)顯示判定值為初始值的一例。圖7(b)顯示判定值為校正值的一例。在圖7(b)所示的例子,判定值設定為比初始值(載波週期的中間值)更高的計數值。
在同步處理部23,若將從第二通信部21輸出的同步信號輸入,則產生中斷處理。具體而言,同步處理部23是在同步信號的下降緣(由Hi往Low下降)產生中斷處理。同步處理部23,將同步信號的下降緣和載波週期的計數值做比較,根據比較結果進行同步處理。
同步處理部23,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與判定值同等的情況(計數值=判定值),不變更載波週期。同步處理部23,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小於判定值的情況(計數值<判定值),使載波週期比既定週期短既定量。既定量是例如0.5μs。同步處理部23,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大於判定值的情況(計數值>判定值),使載波週期比既定週期長既定量。既定量是例如0.5μs。同步處理部23,在將時間計數器25的載波週期變更後,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與判定值同等的情況(計數值=判定值),使載波週期回到既定週期。又在本實施形態的「同等」,除了相等以外,也可以將包含有預設範圍內的微小差異等的值視為同等。
同步處理部23,例如圖8中之P1所示般,當計數值小於判定值的情況,將載波週期縮短既定量。同步處理部23,如圖8中之P2所示般,當計數值仍然小於判定值的情況,將載波週期就那樣維持縮短既定量。同步處理部23,如圖8中之P3所示般,當計數值變成與判定值同等的情況,將載波週期設定為既定週期。亦即,同步處理部23,當進行了載波週期之變更的結果為計數值與判定值一致的情況,使載波週期回到既定週期。
電流控制部24,是在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中控制電流。電流控制部24根據時間計數器25的計數值來生成交流電流。電流控制部24,當屬於主控供電裝置的情況,將同步信號透過第二通信部21發給從屬供電裝置。電流控制部24,當屬於從屬供電裝置的情況,根據從同步處理部23輸出的同步信號讓時間計數器25同步,並根據時間計數器25的計數值來生成交流電流。
如以上所說明,在本實施形態的非接觸供電系統110,從屬供電裝置,在從主控供電裝置發送之輸出信號即矩形波的值改變的時機產生中斷處理,將在該時機之時間計數器的計數值和判定值做比較。從屬供電裝置,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小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25的載波週期比既定週期短,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大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25的載波週期比既定週期長。如此般,在非接觸供電系統110,因為從主控供電裝置發送到從屬供電裝置的資訊(資料、信號)為矩形波,可縮減在主控供電裝置中用於作成與同步有關的資訊之時間,並縮減在從屬供電裝置中接收資訊的時間。又在非接觸供電系統110,可縮短從時間計數器25成為閾值以上到產生中斷處理的時間,因此能在短時間(高速)內進行主控供電裝置和從屬供電裝置的同步。因此,在非接觸供電系統110,可謀求複數個供電裝置間之同步控制的高速化。
在本實施形態的非接觸供電系統110,判定值是根據在主控供電裝置和從屬供電裝置之間的通信所需的通信時間和閾值所設定的值。在此構成,是考慮在主控供電裝置和從屬供電裝置之間的通信所產生的延遲等來設定判定值。因此,在非接觸供電系統110,能讓主控供電裝置和從屬供電裝置適切地同步。
在本實施形態的非接觸供電系統110,同步信號之Hi及Low值分別是1位元的資訊。在此構成,能用1位元判定同步信號的值之改變,因此可高速產生中斷處理。
在本實施形態的非接觸供電系統110,從屬供電裝置,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小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25的載波週期比既定週期短既定量,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大於判定值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的載波週期比既定週期長既定量,在將時間計數器25之載波週期變更後,當比較結果為計數值與判定值同等的情況,使時間計數器25的週期回到既定週期。在此構成,時間計數器25之週期的變化局限於既定量,因此可抑制載波週期的大幅變化。
在本實施形態的非接觸供電系統110,控制裝置13之控制部22,是根據供電的有無、及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被設定的號碼來進行主控供電裝置和從屬供電裝置之間的切換。在此構成,能適切地進行主控供電裝置和從屬供電裝置之間的切換。
以上是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做說明,但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在上述實施形態,是以非接觸供電系統110運用於搬運系統100的形態為例來做說明。但非接觸供電系統110也可以運用於其他系統。
在上述實施形態,是以供電系統為以非接觸方式供應電力之非接觸供電系統110的形態為例來做說明。但供電系統中之電力的供應形態並不限定於非接觸方式。
在上述實施形態,是以非接觸供電系統110具備四個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的形態為例來做說明。但非接觸供電系統110只要具備至少二個非接觸供電裝置即可。
在上述實施形態,是以同步處理部23在同步信號的下降緣(由Hi往Low下降)產生中斷處理的形態為例來做說明。但同步處理部23也可以是在同步信號的上升緣(由Low往Hi上升)產生中斷處理。
在上述實施形態,是以行走車為高架搬運車120的形態為例來做說明。但移動體並不限定於高架搬運車,只要是能在軌道軌條T上行走的行走車即可。例如行走車也可以是地面搬運車(地面行走車)。當行走車為地面搬運車的情況,軌道軌條鋪設在地面上。
本發明的一觀點之技術主題可記載如下。 [1] 一種供電系統,係具備第一供電裝置及一台以上的第二供電裝置,前述第一供電裝置係生成交流電流,前述第二供電裝置係生成讓相位與前述第一供電裝置的前述交流電流同步後之交流電流, 前述第一供電裝置及前述第二供電裝置分別具備以既定週期進行計數之時間計數器,且根據前述時間計數器的計數值來生成前述交流電流, 前述第一供電裝置,將在前述時間計數器之前述計數值小於閾值的情況為第一值且在前述計數值大於等於閾值的情況為第二值之矩形波發送到前述第二供電裝置, 前述第二供電裝置,係在從前述第一供電裝置發送之前述矩形波的值改變的時機產生中斷處理,將在該時機之前述時間計數器的前述計數值與判定值做比較, 當比較結果為前述計數值小於前述判定值的情況,使前述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前述既定週期短, 當比較結果為前述計數值大於前述判定值的情況,使前述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前述既定週期長。 [2] 如[1]所記載的供電系統,其中 前述判定值係根據在前述第一供電裝置和前述第二供電裝置之間的通信所需的通信時間和前述閾值所設定的值。 [3] 如[1]或[2]所記載的供電系統,其中, 前述第一值及前述第二值分別是1位元的資訊。 [4] 如[1]~[3]之任一者所記載的供電系統,其中, 前述第二供電裝置, 當前述比較結果為前述計數值小於前述判定值的情況,使前述時間計數器的前述週期比前述既定週期短既定量, 當前述比較結果為前述計數值大於前述判定值的情況,使前述時間計數器的前述週期比前述既定週期長既定量, 在將前述時間計數器的前述週期變更後,當前述比較結果為前述計數值與前述判定值同等的情況,使前述時間計數器的前述週期回到前述既定週期。 [5] 如[1]~[4]之任一者所記載的供電系統,其中, 前述第一供電裝置及前述第二供電裝置分別以非接觸方式供應電力。 [6] 如[1]~[5]之任一者所記載的供電系統,其中, 前述第一供電裝置及前述第二供電裝置各個,是藉由在複數個供電裝置各個中進行切換控制所設定的, 對複數個前述供電裝置各個設定號碼, 切換成前述第一供電裝置或前述第二供電裝置,係根據供電的有無及前述號碼來進行。
1A,1B,1C,1D:非接觸供電裝置(第一供電裝置、第二供電裝置) 25:時間計數器 110:非接觸供電系統(供電系統)
[圖1]圖1係示意顯示具備一實施形態的供電系統之搬運系統的軌道。 [圖2]圖2係顯示非接觸供電裝置的構成。 [圖3]圖3係顯示供電系統中之非接觸供電裝置間的通信。 [圖4]圖4係顯示控制裝置的構成。 [圖5]圖5係顯示供電裝置的動作和非接觸供電裝置的狀態之關係。 [圖6]圖6係顯示載波週期和同步信號。 [圖7]圖7(a)及圖7(b)係顯示載波週期之判定值的一例。 [圖8]圖8係用於說明同步處理。
1A,1B,1C,1D:非接觸供電裝置(第一供電裝置、第二供電裝置)
13:控制裝置
110:非接觸供電系統(供電系統)

Claims (6)

  1. 一種供電系統,係具備第一供電裝置及一台以上的第二供電裝置,前述第一供電裝置係生成交流電流,前述第二供電裝置係生成讓相位與前述第一供電裝置的前述交流電流同步後之交流電流, 前述第一供電裝置及前述第二供電裝置分別具備以既定週期進行計數之時間計數器,且根據前述時間計數器的計數值來生成前述交流電流, 前述第一供電裝置,將在前述時間計數器之前述計數值小於閾值的情況為第一值且在前述計數值大於等於閾值的情況為第二值之矩形波發送到前述第二供電裝置, 前述第二供電裝置,係在從前述第一供電裝置發送之前述矩形波的值改變的時機產生中斷處理,將在該時機之前述時間計數器的前述計數值與判定值做比較, 當比較結果為前述計數值小於前述判定值的情況,使前述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前述既定週期短, 當比較結果為前述計數值大於前述判定值的情況,使前述時間計數器的週期比前述既定週期長。
  2. 如請求項1之供電系統,其中, 前述判定值係根據在前述第一供電裝置和前述第二供電裝置之間的通信所需的通信時間和前述閾值所設定的值。
  3. 如請求項1或2之供電系統,其中, 前述第一值及前述第二值分別是1位元的資訊。
  4. 如請求項1或2之供電系統,其中, 前述第二供電裝置, 當前述比較結果為前述計數值小於前述判定值的情況,使前述時間計數器的前述週期比前述既定週期短既定量, 當前述比較結果為前述計數值大於前述判定值的情況,使前述時間計數器的前述週期比前述既定週期長既定量, 在將前述時間計數器的前述週期變更後,當前述比較結果為前述計數值與前述判定值同等的情況,使前述時間計數器的前述週期回到前述既定週期。
  5. 如請求項1或2之供電系統,其中, 前述第一供電裝置及前述第二供電裝置分別以非接觸方式供應電力。
  6. 如請求項1或2之供電系統,其中, 前述第一供電裝置及前述第二供電裝置各個,是藉由在複數個供電裝置各個中進行切換控制所設定的, 對複數個前述供電裝置各個設定號碼, 切換成前述第一供電裝置或前述第二供電裝置,係根據供電的有無及前述號碼來進行。
TW112132720A 2022-10-06 2023-08-30 供電系統 TW2024166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61672 2022-10-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6640A true TW202416640A (zh) 2024-04-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8694B2 (en) Parallel power inverter motor drive system
EP3358711B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8675376B2 (en) Power layer generation of inverter gate drive signals
US20140056042A1 (en) Power layer generation of inverter gate drive signals
KR20210005752A (ko) 개별적으로 위상을 제어하는 다상 유도 전력 전달 시스템
JP5901861B1 (ja)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CN102857134A (zh) 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高频逆变电源及其倍频控制方法
US10181761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9203323B2 (en) Very high efficiency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JP4100168B2 (ja) 給電設備
KR101491937B1 (ko) 병렬연결 인버터 제어방법
JP7364095B2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搬送システム
TW202416640A (zh) 供電系統
JP6601668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24075403A1 (ja) 給電システム
US20230253826A1 (en) Contactless Power Feeding Facility
JP3856078B2 (ja) 給電システム
TW202335402A (zh) 非接觸供電設備
JP5928788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EP1814766B1 (en) The safe three-phase contact-free switch
RU2467892C1 (ru)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х показателей электровоза переменного тока и качеств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на токоприемнике при его работ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Iwanaga et al. A novel type of wireless V2H with single switch dual-active seamless converter in a smart house
US11921538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t least two inverters connected to a direct current network and motor vehicle
WO2022168430A1 (ja) 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N116867665A (zh) 包括多个集电器的轨道车辆和操作轨道车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