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3910A - 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3910A
TW202413910A TW111135330A TW111135330A TW202413910A TW 202413910 A TW202413910 A TW 202413910A TW 111135330 A TW111135330 A TW 111135330A TW 111135330 A TW111135330 A TW 111135330A TW 202413910 A TW202413910 A TW 2024139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eakage detection
liquid
hub
liquid leak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5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5298B (zh
Inventor
鄔將軍
項品義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29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3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3910A/zh

Links

Abstract

一種漏液檢測模組,包含一漏液檢測裝置、至少一監測裝置及至少一主路。漏液檢測裝置包含一集線器及多條漏液檢測支路。這些漏液檢測支路以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集線器。主路將集線器電性連接於監測裝置。

Description

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特別是一種具有集線器的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
為了有效地排除伺服器內中央處理器及顯示卡所產生的熱,常見的作法是採用液冷系統的方式,藉由管路串聯或並聯液多個設置於中央處理器及顯示卡的液冷板,來將中央處理器及顯示卡所產生的熱帶走。
然而,兩個管路的連接處或者是管路與液冷板連接處容易有冷卻液漏出,導致伺服器損壞。為了能偵測到漏液的發生,常見的作法是鋪設漏液檢測繩進行監測。但,由於管路與液冷板所形成的液冷迴路錯綜複雜且長度甚長,故造成漏液檢測繩的長度也需要變得非常長,且在鋪設的過程中鋪設作業的難度非常高,容易損壞漏液檢測繩,導致漏液檢測繩報警不靈敏或誤報等不良情況增加。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能讓漏液檢測繩以簡便的方式進行鋪設,且避免漏液檢測繩損壞而維持漏液檢測的準確性。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一種漏液檢測模組,包含一漏液檢測裝置、至少一監測裝置及至少一主路。漏液檢測裝置包含一集線器及多條漏液檢測支路。這些漏液檢測支路以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集線器。主路將集線器電性連接於監測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一種漏液檢測裝置。漏液檢測裝置包含一集線器及多條漏液檢測支路。這些漏液檢測支路以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集線器。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的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藉由這些漏液檢測支路以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集線器,且分別設置於供液管路及回液管路的設置,可使需要進行漏液檢測的總長度由這些漏液檢測支路共同分攤,以減少單個漏液檢測支路的長度,進而減少整體漏液檢測支路的總長度,故能降低這些漏液檢測支路的鋪設成本及鋪設困難度,且能避免這些漏液檢測支路在鋪設的過程中損壞,而維持漏液檢測的準確性。
以上關於本發明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請參閱圖1。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漏液檢測模組及其所適用的液冷系統的立體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漏液檢測模組20適用於伺服器的一液冷系統1,而液冷系統1用以對多個熱源(未繪示)散熱,其中這些熱源包含多個中央處理器及多個顯示卡。液冷液統1包含一液冷模組10。
接著,請參閱圖2至圖4。圖2為圖1之液冷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圖2之分水器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圖2之第一液冷板的立體示意圖。
液冷模組10包含二個液冷組件11。此外,液冷模組10還可包含一分流器12、一供液總管路13及一回液總管路14。
二個液冷組件11分別為相同的結構,故以下僅詳細介紹其中一個液冷組件11。液冷組件11包含一第一液冷板111、一第二液冷板112、一第三液冷板113、二連接管路114、115、一供液管路116及一回液管路117。第一液冷板111為中央處理器的液冷板,第二液冷板112及第三液冷板113為顯示卡的液冷板。第一液冷板111、第二液冷板112及第三液冷板113之間依序透過二連接管路114、115串聯。詳細來說,第一液冷板111具有二接頭1111、1112,第二液冷板112具有二接頭1121、1122,及第三液冷板113具有二接頭1131、1132。第一液冷板111的接頭1111透過其連接管路114連接於第二液冷板112的接頭1121,而第二液冷板112的接頭1122透過連接管路115連接於第三液冷板113的接頭1131。供液管路116之一端及回液管路117之一端分別連接於第一液冷板111的接頭1112及第三液冷板113的接頭113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液冷板111還可具有二儲液槽1113,二儲液槽1113分別對應於二接頭1111、1112,以盛接自接頭1111、1112漏出之冷卻液,而延緩冷卻液滴到主機板(未繪示)或其他電子元件上的時間。應注意的是,儲液槽1113為選用的結構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液冷板111可無儲液槽1113。
分流器12具有相分隔的一分流腔室121及一匯流腔室122。二液冷組件11的二供液管路116及供液總管路13連通於分流器12的分流腔室121,而二液冷組件11的二回液管路117及回液總管路14連通於分流器12的匯流腔室122。供液總管路13連通於泵浦(未繪示),而回液總管路14例如連通於熱交換器(未繪示),而泵浦又與熱交換器連通,而使得二液冷組件11、分流器12、供液總管路13、回液總管路14、泵浦及熱交換器共同構成一液冷循環,其中泵浦提供冷卻液於液冷循環流動的動力。
以下將說明液冷系統1之冷卻液的循環過程,冷卻液經由供液總管路13流至分流器12的分流腔室121中進行分流。接著,冷卻液以分成兩路的方式透過二供液管路116流至二第一液冷板111吸取中央處理器所產生的熱。接著,冷卻液再依序經由連接管路114、115流至第二液冷板112及第三液冷板113,而吸取這些顯示卡所產生的熱。接著,冷卻液經由二回液管路117流至分流器12的匯流腔室122中匯流,然後透過回液總管路14流至散熱器進行降溫。如此,冷卻液即完成一個液冷循環,接著重複進行下一個液冷循環。
接著,請參閱圖5及圖6。圖5為圖1之漏液檢測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圖5之漏液檢測模組的概念示意圖。
漏液檢測模組20包含一漏液檢測裝置21、二監測裝置22及二主路23。
漏液檢測裝置21包含一集線器211及多個漏液檢測支路212。這些漏液檢測支路212以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集線器211。其中二個漏液檢測支路212的長度約為800mm,且分別設置於供液總管路13及回液總管路14。另外二個漏液檢測支路212約為800mm,且分別沿著供液管路116、第一液冷板111及連接管路114設置。又另外二個漏液檢測支路212約為1000mm,且分別沿著連接管路115及回液管路117設置。
這些漏液檢測支路212的結構類似,故以下僅詳細描述其中一個漏液檢測支路212。漏液檢測支路212為漏液檢測繩。漏液檢測支路212各包含一吸水繩2121、一第一導線2122、一第二導線2123及一電阻器2124。第一導線2122與第二導線2123設置於吸水繩2121,第一導線2122的一端與第二導線2123的一端例如分別透過焊接的方式連接於集線器211的正極與負極,而第一導線2122的另一端與第二導線2123的另一端透過電阻器2124相連。第一導線2122、第二導線2123、電阻器2124及集線器211共同形成封閉的迴路。
此外,漏液檢測支路212更包含多個絕緣件2125,這些絕緣件2125分別設置於第一導線2122的相對二端及第二導線2123的相對二端,以避免第一導線2122及第二導線2123相接觸而發生短路的情況。應注意的是,絕緣件2125未選用的元件。在其他實施例中,漏液檢測支路可無絕緣件。
在本實施例中,二主路23分別將二監測裝置22連接於集線器211。當前述之其中一個漏液檢測支路212的吸水繩2121吸收漏出的冷卻液時,第一導線2122及第二導線2123電性導通。此時,監測裝置22經由整體電路的電阻值變化判斷出目前管路有發生漏液的情況,而發出漏液警報,以提醒維護人員進行維護。舉例來說,假設每個漏液檢測支路212的電阻值為R,在未發生漏液的狀況下,整體電路的電阻值即為R/6。當其中一漏液檢測支路212的吸水繩2121吸收漏出的冷卻液時,該漏液檢測支路212的電阻值R變成趨近於0,使得整體電路的電阻值驟降接近0,故監測裝置22可據此判斷出發生漏液的情況。
在本實施例中,藉由這些漏液檢測支路212以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集線器211,且分別設置於供液管路116及回液管路117的設置,可使需要進行漏液檢測的總長度由這些漏液檢測支路212共同分攤,以減少單個漏液檢測支路212的長度,進而減少整體漏液檢測支路212的總長度,故能降低這些漏液檢測支路212的鋪設成本及鋪設困難度,且能避免這些漏液檢測支路212在鋪設的過程中損壞,而維持漏液檢測的準確性。
此外,這些漏液檢測支路212設置在液冷板及/或管路上,不額外佔用空間,而不會影響伺服器之其他元件的空間佈局。
在本實施例中,漏液檢測模組20包含有兩個監測裝置22,藉此可使兩個監測裝置22一起判斷漏液的情況是否發生。應注意的是,監測裝置22的數量並不以兩個為限,漏液檢測模組可僅有一個監測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冷卻液透過串聯加上並聯的管道在兩個第一液冷板、二第二液冷板及二第三液冷板中循環利用,在同等功耗的情況下需要的供液量和供能最小,降低了系統的運行能耗與成本。
應注意的是,液冷組件11並不以兩個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液冷組件可僅有一個。在這樣的配置下,液冷模組10的分流器、供液總管路及回液總管路可被省略,而液冷組件的供液管路及回液管路可分別直接連通於泵浦及熱交換器。
此外,各液冷組件11的液冷板並不以三個為限,而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增減。
在本實施例中,藉由第一導線2122的另一端與第二導線2123的另一端透過電阻器2124相連,而使第一導線2122、第二導線2123、電阻器2124及集線器211共同形成封閉的迴路的設置,可得知漏液檢測支路212是否有損壞。舉例來說,根據歐姆定律,假設每個漏液檢測支路212的電阻值為R,而整體電路的總電阻值約為R/6(其中,第一導線2122及第二導線2123的電阻值很小而忽略不計)。若監測到整體電路的電阻值是R/5時,則表示有一個漏液檢測支路212是損壞或斷路的,以此類推,從而可以方便地檢測到漏液檢測支路212是否正常。
應注意的是,漏液檢測支路212並不限包含電阻器2124。請參閱圖7,圖7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揭露之漏液檢測模組的部分概念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漏液檢測模組20a類似於前述實施例中的漏液檢測模組20,二者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本實施例中的漏液檢測模組20a的漏液檢測支路212a並未包含有電阻器,而漏液檢測支路212a的第一導線2122a、第二導線2123a及集線器211a共同形成開放的迴路。
在這樣的配置下,當其中一個漏液檢測支路212a的吸水繩2121a吸收漏出的冷卻液時,第一導線2122a及第二導線2123a電性導通。此時,監測裝置(如圖5所示)經由整體電路的電阻值變化可判斷出目前管路有發生漏液的情況,而發出漏液警報,以提醒維護人員進行維護。詳細來說,在第一導線2122a及第二導線2123a未電性導通之前,各個漏液檢測支路212a的電阻值為無限大,而整體電路的電阻值為無限大。當第一導線2122a及第二導線2123a電性導通時,由於冷卻液、第一導線2122a及第二導線2123a的電阻值非常小,故該漏液檢測支路212a的電阻值由無限大變成接近0,因此整體電路的電阻值驟降到接近0。此時,監控裝置即可判斷漏液的發生。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的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藉由這些漏液檢測支路以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集線器,且分別設置於供液管路及回液管路的設置,可使需要進行漏液檢測的總長度由這些漏液檢測支路共同分攤,以減少單個漏液檢測支路的長度,進而減少整體漏液檢測支路的總長度,故能降低這些漏液檢測支路的鋪設成本及鋪設困難度,且能避免這些漏液檢測支路在鋪設的過程中損壞,而維持漏液檢測的準確性。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液冷系統 10:液冷模組 11:液冷組件 111:第一液冷板 1111,1112:接頭 1113:儲液槽 112:第二液冷板 1121,1122:接頭 113:第三液冷板 1131,1132:接頭 114,115:連接管路 116:供液管路 117:回液管路 12:分流器 121:分流腔室 122:匯流腔室 13:供液總管路 14:回液總管路 20,20a:漏液檢測模組 21:漏液檢測裝置 211,211a:集線器 212,212a:漏液檢測支路 2121,2121a:吸水繩 2122,2122a:第一導線 2123,2123a:第二導線 2124:電阻器 2125:絕緣件 22:監測裝置 23:主路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漏液檢測模組及其所適用的液冷系統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之液冷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2之分水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2之第一液冷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1之漏液檢測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圖5之漏液檢測模組的概念示意圖。 圖7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揭露之漏液檢測模組的部分概念示意圖。
1:液冷系統
10:液冷模組
11:液冷組件
111:第一液冷板
112:第二液冷板
113:第三液冷板
114,115:連接管路
116:供液管路
117:回液管路
12:分流器
13:供液總管路
14:回液總管路
20:漏液檢測模組
212:漏液檢測支路
22:監測裝置
23:主路

Claims (10)

  1. 一種漏液檢測模組,包含:一漏液檢測裝置,包含:一集線器;以及多條漏液檢測支路,該些漏液檢測支路以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該集線器;至少一監測裝置;以及至少一主路,將該集線器電性連接於該至少一監測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漏液檢測模組,其中該些漏液檢測支路為漏液檢測繩。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漏液檢測模組,其中各該漏液檢測支路包含一吸水繩、一第一導線、一第二導線及一電阻器,該第一導線與該第二導線設置於該吸水繩,該第一導線的一端與該第二導線的一端分別連接於該集線器的正極與負極,該第一導線的另一端與該第二導線的另一端透過該電阻器相連,且該第一導線、該第二導線、該電阻器及該集線器共同形成封閉的迴路。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漏液檢測模組,其中各該漏液檢測支路包含一吸水繩、一第一導線、一第二導線,該第一導線與該第二導線設置於該吸水繩,該第一導線的一端與該第二導線的一端分別連接於該集線器的正極與負極,且該第一導線、該第二導線及該集線器共同形成開放的迴路。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之漏液檢測模組,其中該第一導線的一端及該第二導線的一端透過焊接的方式分別連接於該集線器的正極與負極。
  6. 如請求項3或4所述之漏液檢測模組,其中各該漏液檢測支路更包含多個絕緣件,該些絕緣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導線的相對二端及該第二導線的相對二端。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漏液檢測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監測裝置及該至少一主路的數量皆為二個,該二主路分別將該二監測裝置連接於該集線器。
  8. 一種漏液檢測裝置,包含:一集線器;以及多條漏液檢測支路,該些漏液檢測支路以並聯的方式電性連接於該集線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漏液檢測裝置,其中各該漏液檢測支路包含一吸水繩、一第一導線、一第二導線及一電阻器,該第一導線與該第二導線設置於該吸水繩,該第一導線的一端該第二導線的一端分別連接於該集線器的正極與負極,該第一導線的另一端與該第二導線的另一端透過該電阻器相連,且該第一導線、該第二導線、該電阻器及該集線器共同形成封閉的迴路。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漏液檢測裝置,其中各該漏液檢測支路包含一吸水繩、一第一導線、一第二導線,該第一導線與該第二導線設置於該吸水繩,該第一導線的一端及該第二導線的一端分別連接於該集線器的正極與負極,且該第一導線、該第二導線及該集線器共同形成開放的迴路。
TW111135330A 2022-09-19 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 TWI835298B (z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5298B TWI835298B (zh) 2024-03-11
TW202413910A true TW202413910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8911B (zh) 服务器
US9769954B2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a computer cabinet
CN109655211B (zh) 流体测漏装置
CN109682555A (zh) 一种bmc检测液冷服务器漏液的系统和方法
WO2020103169A1 (zh) 冷却装置及系统
CN114001874A (zh) 液冷装置及其漏液检测方法及漏液检测电路
CN108167659B (zh) 一种地暖管道液体泄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TWI835298B (zh) 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
EP4007470A2 (en) An advanced sealing structure for liquid cooling
TW202413910A (zh) 漏液檢測模組及漏液檢測裝置
TW202414744A (zh) 液冷系統
US20240085262A1 (en) Liquid leakage detecting module and liquid leakage detecting device
US20240090167A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107249289A (zh) 一种服务器机柜的冷却系统
TWI695973B (zh) 伺服器
WO2021197274A1 (zh) 漏液检测的装置、方法及机柜系统
CN105468118A (zh) 水平分液装置、冷却设备及刀片式服务器
CN110602927A (zh) 一种用于数据通信设备中心液体冷却系统的冷量分配单元
CN111491482A (zh) 一种冷却装置、服务器机柜系统及故障处理方法
Tsai et al. An Advanced Cold Plate Liquid Cooling Rack Design for Hyperscale Data Center
US11960335B2 (en) Leak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system
US20230025554A1 (en) Cooling circuits for cooling a computing system and flow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CN207752998U (zh) 闭环液冷装置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CN211604051U (zh) 一种服务器、服务器液冷管路组件及其漏液监控系统
CN105549703A (zh) 服务器的冷却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