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2786A - 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芐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鹽的方法及中間體 - Google Patents

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芐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鹽的方法及中間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2786A
TW202412786A TW112127267A TW112127267A TW202412786A TW 202412786 A TW202412786 A TW 202412786A TW 112127267 A TW112127267 A TW 112127267A TW 112127267 A TW112127267 A TW 112127267A TW 202412786 A TW202412786 A TW 2024127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xy
pyridin
methyl
piperidin
ylmeth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7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馬修 貝德蘭德
蘿拉 貞 伊莉莎白 卡森
詹姆士 克拉克
艾蜜里 迪昂
史蒂芬 詹姆士 福賽爾
亞當 愛德華 桑吉 蓋默
丹尼爾 安德魯 賴堤
吉努 蘇茱 馬修
蘿拉 卡洛琳 麥可吉文
詹姆士 艾倫 米爾斯
伊安 布萊恩 默西斯
班傑明 艾倫 皮伯瓦斯
詹姆士 雷爾格
史考特 亞當 約翰 雷諾德斯
艾蜜莉 凱 蘿絲
法克萊夫 史沃波達
亞當 賽巴斯汀 衛斯特
克洛伊 喬伊 懷特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輝瑞大藥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輝瑞大藥廠 filed Critical 美商輝瑞大藥廠
Publication of TW202412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2786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鹽之方法及某些中間體,及用於製備此等中間體之方法。

Description

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芐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鹽的方法及中間體
本發明提供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鹽之方法及某些中間體,及用於製備此等中間體之方法。
糖尿病係一個主要之公共衛生問題,因為其患病率及相關聯之健康風險正不斷增加。該疾病之特徵在於胰島素產生、胰島素作用或兩者之缺陷而導致之高血糖含量。公認糖尿病有兩種主要形式,1型及2型。當身體之免疫系統破壞胰臟β細胞時,發展1型糖尿病(T1D),胰臟β細胞係體內唯一產生調節血糖之胰島素激素之細胞。為存活,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藉由注射或泵投與胰島素。2型糖尿病(一般稱為T2DM)通常起始於胰島素抵抗或當胰島素產生不足以維持可接受之葡萄糖含量時。
當前,各種藥理學方法可用於治療高血糖症及後續T2DM (Hampp, C.等人,Use of Antidiabetic Drugs in the U.S., 2003-2012, Diabetes Care 2014, 37, 1367-1374)。此等可分為六個主要類別,各透過不同之主要機制發揮作用:(A)胰島素促泌素,包括磺醯基-脲類(例如,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美脲(glimepiride)、格列苯脲(glyburide))、格列奈類(例如,納格列定(nateglidine)、瑞格列奈(repaglinide))、二肽基肽酶IV (DPP-IV)抑制劑(例如,西他列汀(sitagliptin)、維達列汀(vildagliptin)、阿格列汀(alogliptin)、度格列汀(dutogliptin)、利拉利汀(linagliptin)、沙格列汀(saxogliptin))及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P-1R)激動劑(例如,利拉魯肽(liraglutide)、阿必魯泰(albiglutide)、依克那肽(exenatide)、利司那肽(lixisenatide)、杜拉魯肽(dulaglutide)、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其等藉由作用於胰臟β細胞上增強胰島素之分泌。磺醯基-脲類及格列奈類具有有限之效用及耐受性,導致體重增加且通常誘導低血糖。DPP-IV抑制劑具有有限之效用。市售GLP-1R激動劑係藉由皮下注射投與之肽。利拉魯肽係另外經批准用於治療肥胖。(B)認為雙胍類(例如,二甲雙胍)主要藉由減少肝葡萄糖產生發揮作用。雙胍類通常引起胃腸道紊亂及乳酸酸中毒,進一步限制其等用途。(C) α-葡萄糖苷酶之抑制劑(例如,阿卡波糖)降低腸道葡萄糖吸收。此等藥劑通常引起胃腸道紊亂。(D)作用於肝、肌肉及脂肪組織中之特異性受體(過氧化體增殖物活化之受體γ)上之噻唑啶二酮類(例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其等調節脂質代謝,後續增強此等組織對胰島素作用之反應。頻繁使用此等藥物可導致體重增加且可誘導水腫及貧血。(E)胰島素係用於更嚴重之情況下,可單獨或與上文藥劑組合使用,且頻繁使用亦可導致體重增加及攜載低血糖症風險。(F)鈉-葡萄糖連接之轉運蛋白協同轉運蛋白2 (SGLT2)抑制劑(例如,達格列嗪(dapagliflozin)、恩帕列嗪(empagliflozin)、卡格列淨(canagliflozin)、厄曲利洛嗪(ertugliflozin))抑制腎中葡萄糖之再吸收並藉此降低血液中之葡萄糖含量。此類新興藥物可與酮酸症及尿路感染相關聯。
然而,除GLP-1R激動劑及SGLT2抑制劑外,藥物具有有限之效應且無法解決最重要之問題,即β細胞功能下降及相關聯之肥胖。
肥胖係一種於現代社會中高度流行之慢性疾病,且係與許多醫學問題相關聯,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及冠心病。其係進一步與T2DM及胰島素抵抗高度相關,後者一般伴隨高胰島素血症或高血糖症或兩者兼有。另外,T2DM係與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增加二至四倍相關聯。目前,唯一高效消除肥胖之治療係減重手術,但此治療成本高昂且風險大。藥物干預一般效果較差且與副作用相關聯。因此,顯然需要具有更少副作用且投與便利之更有效藥物干預。
儘管T2DM係最常見與高血糖症及胰島素抵抗相關聯,但與T2DM相關聯之其他疾病包括肝胰島素抵抗、糖耐量受損、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高胰島素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
NAFLD係代謝症候群之肝表現,且係一系列肝病症,其等包含脂肪變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纖維化、肝硬化及最終肝細胞癌。認為NAFLD及NASH係原發性脂肪肝疾病,因為其等於肝脂質升高之個體中所佔比例最大。NAFLD/NASH之嚴重程度係基於脂質之存在、發炎細胞浸潤、肝細胞氣球化及纖維化程度。儘管非所有患有脂肪變性之個體均發展為NASH,但相當一部分人會。
GLP-1係一種由腸中之L細胞在應對食物攝取時分泌的30個胺基酸長之腸促胰島素激素。已顯示GLP-1以生理及葡萄糖依賴性方式刺激胰島素分泌、減少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胃排空、降低食慾及刺激β細胞之增殖。在非臨床實驗中,GLP-1藉由刺激對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分泌而言重要之基因之轉錄及藉由促進β細胞新生促進持續之β細胞能力(Meier等人,Biodrugs. 2003;17 (2): 93-102)。
在健康個體中,GLP-1藉由胰臟刺激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分泌導致外周葡萄糖吸收增加而在調節餐後血糖含量中發揮重要作用。GLP-1亦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導致肝葡萄糖輸出減少。另外,GLP-1延遲胃排空並減緩小腸運動,從而延遲食物吸收。在T2DM患者中,GLP-1中之正常餐後升高係不存在或減少(Vilsboll T等人,Diabetes. 2001. 50;609-613)。
Holst (Physiol. Rev. 2007, 87, 1409)及Meier (Nat. Rev. Endocrinol. 2012, 8, 728)描述GLP-1受體激動劑(諸如GLP-1、利拉魯肽及艾塞那肽-4)具有3種主要之藥理學活性以藉由降低空腹及餐後葡萄糖(FPG及PPG)來改善T2DM患者中之血糖控制:(i)增加之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分泌(經改善之第一及第二階段)、(ii)在高血糖條件下胰高血糖素之抑制活性、(iii)胃排空率之延遲,導致來源於膳食之葡萄糖之吸收受阻。
仍需一種易於投與之用於心血管代謝及相關聯之疾病之預防及/或治療。
化合物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係美國專利第10,208,019號(參見專利之實例4A-01)中描述之GLP-1R激動劑,其揭示內容係出於所有目的在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本文中命名為「C111」之化合物具有下列結構: 該化合物可以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之形式投與,例如呈其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鹽(亦稱為其2-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鹽)或呈其參(羥乙基)甲基胺鹽或其tris鹽]。
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意謂藉由使用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製備之C111之鹽。該參係與C111之羧酸部分結合。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當參考C111之tris鹽時,相對離子及C111係以約1:1 (即0.9:1.0至1.0:0.9,例如,0.95:1.00至1.00:0.95,或0.99:1.00至1.00:1.01)之化學計量比。用於C111之tris鹽之另一化學名稱係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鎓,例如,其亦可由下列結構中之一者表示。 C111之tris鹽 眾所周知固體形式,例如特定藥物之結晶形式(例如,包括酐、水合物、溶劑化物等)通常係該藥物之易製備性、穩定性、溶解度、儲存穩定性、易調配性、易處理性及活體內藥理學及/或效用之重要決定因素。在組成相同之物質以不同晶格排列結晶之情況下出現不同之結晶形式,不同晶格排列導致特定多晶型物形式特有之不同熱力學性質及穩定性。在可產生兩種或更多種固體形式(例如兩種或更多種結晶形式,或非晶型形式及一或多種結晶形式)之情況下,期望存在一種方法使該等固體形式中之各者均呈純形式。在決定較佳之固體形式時,必須比較該等固體形式之許多性質,並基於許多物理性質變量選擇較佳之固體(例如結晶)形式。完全可能地是,在其中認為某些態樣(諸如易製備性、穩定性等)係至關重要的一些情況下,一種結晶形式可為較佳的。在其他情況下,針對更大之溶解度及/或極佳之藥物動力學,一種不同之結晶形式可為較佳的。此外,由於與一種純結晶形式相關聯之潛在優勢,當一種物質可存在兩種或更多種固體形式時,期望防止或最小化多晶型轉化(即,一晶種型轉化為另一種;或在一晶種型與非晶型形式之間轉化)。此多晶型轉化可在製備含有固體形式(例如結晶形式)之調配物期間,及在含有固體形式(例如結晶形式)之醫藥劑型之儲存期間發生。由於不斷尋求(例如)顯示更好的生體可用率或更好的穩定性之經改善之藥物調配物,因此對現有藥物分子之新穎或更純之固體(例如結晶)形式存在持續需求。此外,對用於製造現有藥物分子(包括彼等改善純度,及/或產生更少非所需之雜質者)之更便宜及/或更高效之方法存在持續需求。本文描述之方法及中間體係針對此及其他重要目的。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A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3-氟-4-(羥基甲基)苄腈在鈀觸媒[諸如乙酸鈀(II)、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或氯化鈀(II)]、鹼[諸如無機鹼,例如,磷酸三鉀、碳酸銫、氫氧化鉀或氫化鈉]及磷配體[例如單牙磷配體或雙牙磷配體,諸如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X-Phos)、(2-聯苯基)二-三級丁基膦(JohnPhos)、5-(二-三級丁基膦基)-1’,3’,5’-三苯基-1’H-[1,4’]聯吡唑(Bippyphos)、5-[雙(1-金剛烷基)膦基]-1’,3’,5’-三苯基-1,4’-聯-1H-吡唑(AdBippyphos)、2-(二環己基膦基)3,6-二甲氧基-2’,4’,6’-三異丙基-1,1’-聯苯(BrettPhos)、二(金剛烷-1-基)(2',4',6'-三異丙基-3,6-二甲氧基-2-聯苯基)膦(AdBrettPhos)、2-二環己基膦基-2’,6-雙(N,N-二甲基胺基)聯苯(CPhos)、2-二環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聯苯(SPhos)、2-二環己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苯(DavePhos)、2-二-三級丁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苯(tBuDavePhos)、2-(二-三級丁基膦基)-2',4',6'-三異丙基-3,6-二甲氧基-1,1'-聯苯(tBuBrettPhos)、二-三級丁基(2',4',6'-三異丙基-3-甲氧基-6-甲基-[1,1'-聯苯]-2-基)膦(RockPhos)、4,5-雙(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呫噸(XantPhos)或雙[(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DPEPhos)]之存在下於溶劑系統[諸如包含苯甲醚、乙腈、四氫呋喃、二噁烷或甲基三級丁基醚]中反應,以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其中該3-氟-4-(羥基甲基)苄腈之量係該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0至約1.1莫耳當量; (a2)將乙醇添加至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 (a3)過濾來自步驟(a2)之所得反應混合物; (b1)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濾液,藉此使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反應,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其中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3.0莫耳當量;及 (b2)分離步驟(b1)的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B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3-氟-4-(羥基甲基)苄腈在鈀觸媒[諸如乙酸鈀(II)、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或氯化鈀(II)]、鹼[諸如無機鹼,例如磷酸三鉀、碳酸銫、氫氧化鉀或氫化鈉]及磷配體[諸如單牙磷配體或雙牙磷配體,例如,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X Phos)、(2-聯苯基)二-三級丁基膦(JohnPhos)、5-(二-三級丁基膦基)-1’,3’,5’-三苯基-1’H-[1,4’]聯吡唑(Bippyphos)、5-[雙(1-金剛烷基)膦基]-1’,3’,5’-三苯基-1,4’-聯-1H-吡唑(AdBippyphos)、2-(二環己基膦基)-3,6-二甲氧基-2’,4’,6’-三異丙基-1,1’-聯苯(BrettPhos)、二(金剛烷-1-基)(2',4',6'-三異丙基-3,6-二甲氧基-2-聯苯基)膦(AdBrettPhos)、2-二環己基膦基-2’,6-雙(N,N-二甲基胺基)聯苯(CPhos)、2-二環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聯苯(SPhos)、2-二環己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苯(DavePhos)、2-二-三級丁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苯(tBuDavePhos)、2-(二-三級丁基膦基)-2',4',6'-三異丙基-3,6-二甲氧基-1,1'-聯苯(tBuBrettPhos)、二-三級丁基(2',4',6'-三異丙基-3-甲氧基-6-甲基-[1,1'-聯苯]-2-基)膦(RockPhos)、4,5-雙(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呫噸(XantPhos)或雙[(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DPEPhos)]之存在下於溶劑系統[諸如包含苯甲醚、乙腈、四氫呋喃、二噁烷或甲基三級丁基醚者]中反應,以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其中該3-氟-4-(羥基甲基)苄腈之量係該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0至約1.1莫耳當量; (a2)步驟(a1)中之反應一經完成,即將水、乙酸乙酯及乙醇添加至該反應混合物; (a3)分離來自步驟(a2)之有機相與水相; (b1)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經分離有機相,藉此使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反應,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其中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3.0莫耳當量;及 (b2)分離步驟(b1)的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C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3-氟-4-(羥基甲基)苄腈在銅觸媒[諸如碘化銅(I)、乙酸銅(I)、三氟甲磺酸肆乙腈銅(I)、六氟磷酸肆乙腈銅(I)或三氟甲磺酸銅]、鹼[諸如三級五氧化二鈉、碳酸銫、磷酸鉀、六亞甲基二醯肼鉀或三級丁醇鈉]及配體[諸如N,N'-雙(1-萘基甲基)草醯胺或N,N’-二苯基乙氧醯胺]之存在下於溶劑系統[諸如包含1,4-二噁烷、苯甲醚、甲基三級丁基醚(MTBE)或2-甲基-四氫呋喃(2-MeTHF)者]中反應,以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其中該3-氟-4-(羥基甲基)苄腈之量係該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1至約1.3 (例如1.2)莫耳當量; (a2)過濾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其中該過濾進一步包括用甲基三級丁基醚(MTBE)清洗; (a3)濃縮來自步驟(2)之濾液以獲得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 (b1)將來自步驟(a3)之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溶解於包含1,4-二噁烷及MTBE之溶劑系統中以形成溶液;然後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添加至該溶液,藉此使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反應,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其中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2.5 (例如約2.1)莫耳當量;及 (b2)分離步驟(b1)的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D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於製備C111或C111之tris鹽之中間體,其係: 無水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一水合物;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甲苯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甲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甲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硫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半硫酸鹽; 結晶(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或 (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E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提供(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 (a2)在還原試劑之存在下還原該(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以形成(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胺基)苄酸甲酯;及 (a3)使(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胺基)苄酸甲酯與2-氯-1,1,1-三甲氧基乙烷在酸(例如有機酸,諸如檸檬酸或對甲苯磺酸)之存在下反應以形成(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F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在二異丙基乙胺之存在下於包含乙腈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其中該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1至約1.5莫耳當量,且其中該二異丙基乙胺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4.0至約6.0 (例如5.0)莫耳當量。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G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在二異丙基乙胺之存在下於包含甲醇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其中該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0至約1.2 (例如1.1)莫耳當量,且其中該二異丙基乙胺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4.0至約6.0 (例如5.0)莫耳當量。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H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氫氧化鋇[Ba(OH) 2]於包含有機溶劑及水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其中氫氧化鋇[Ba(OH) 2]之量係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0.5至約0.6 (例如約0.5)莫耳當量;及 (a2)視需要分離步驟(a1)的(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J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氫氧化鋇[Ba(OH) 2]於包含乙腈及水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其中氫氧化鋇[Ba(OH) 2]之量係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0.5至約0.6 (例如約0.5)莫耳當量; (a2)將水、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苯、TBME或乙酸乙酯)及有機酸(例如乙酸)添加至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並混合所得混合物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 (a3)從來自步驟(a2)之混合物分離有機相/溶液與水相/溶液; (a4)將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經分離有機相,藉此使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與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其中使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在約35℃至約55℃ (例如約40℃至約50℃,或約45℃)之保持溫度下; (a5)將(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晶種材料添加至來自步驟(a4)之反應混合物以形成漿料,其中使該漿料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6)將來自步驟(a5)之漿料冷卻至約20℃至約30℃ (例如25℃)之溫度,並使該漿料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7)視需要將來自步驟(a6)之漿料加熱至該保持溫度[約40℃至約50℃,例如約45℃]並使該漿料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8)視需要將來自步驟(a7)之漿料冷卻至約15℃至約25℃ (例如20℃)之溫度,並使該漿料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及 (a9)分離來自步驟(a6)或(a8)之漿料中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K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氫氧化鋇[Ba(OH) 2]於包含丙酮及水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其中氫氧化鋇[Ba(OH) 2]之量係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0.5至約0.6 (例如約0.5)莫耳當量; (a2)將水、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苯、TBME或乙酸乙酯)及有機酸(例如乙酸)添加至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並混合所得混合物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 (a3)從來自步驟(a2)之混合物分離有機相與水相並視需要將甲醇添加至該經分離有機相; (a4)將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經分離有機相,藉此使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與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其中將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在約35℃至約55℃ (例如約40℃至約50℃,或約45℃)之保持溫度下; (a5)將(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晶種材料添加至來自步驟(a4)之反應混合物以形成漿料,其中使該漿料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6)將來自步驟(a5)之漿料冷卻至約15℃至約20℃ (例如20℃)之溫度,並使該漿料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7)分離來自步驟(a6)之漿料中的(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L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1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使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懸浮於溶劑系統中,其中該溶劑系統由二甲基亞碸(DMSO)及水組成,其中DMSO:水之體積比係約10:1至約6:1 (例如,約9:1至約7:1,或約8:1),且其中水(體積)與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重量)之比率在約20℃至約35℃ (例如約20℃至約30℃)之溫度下係約0.8 ml/g至約1.2 ml/g (例如1.0 ml/g); (b)將步驟(a)中之懸浮液加熱至約60℃至約70℃ (例如約65℃)之高溫以形成溶液,然後在該高溫下將該溶液混合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c)將水緩慢添加至來自步驟(b)之溶液同時維持該反應混合物為溶液,其中添加之水量係約與步驟(a)中使用之水量相同,然後使所得溶液在該高溫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d)用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結晶形式1材料接種該溶液同時使該溫度維持在高溫下,其中晶種之量係步驟(a)中使用之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約0.5重量%或更多(例如約0.5重量%或約1.0重量%),然後使所得混合物在該高溫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e)視需要將來自步驟(d)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30℃,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f)視需要將來自步驟(e)之混合物緩慢加熱至約40℃至約50℃,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g)將來自步驟(d)或步驟(f) [若進行步驟(e)及(f)]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15℃,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及 (h)自來自步驟(g)之所得混合物分離固體以提供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I。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M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1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使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懸浮於溶劑系統中,其中該溶劑系統由四氫呋喃(THF)及水組成,其中THF:水之體積比係約1:1至約4:1 (例如約2.5:1至約3.5:1、約2.8:1至約3.2:1、約2.9:1至約3.1:1或約3.0:1),且其中水(體積)與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重量)之比率在約20℃至約35℃ (例如約20℃至約30℃,約22℃)之溫度下係約1.1 ml/g至約3.8 ml/g (例如約1.3 ml/g至約1.5 ml/g,或約1.39 ml/g); (b)將步驟(a)中之懸浮液加熱至約49℃至約59℃ (例如約55℃)之高溫以形成溶液,將該溫度冷卻至約47℃至約51℃ (例如約49℃)之保持溫度同時維持該混合物為溶液,並視需要在該保持溫度下將該溶液混合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c)用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結晶形式1材料接種來自步驟(b)之溶液同時使該溫度維持在該保持溫度下,其中晶種之量係步驟(a)中使用之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約0.5重量%或更多(例如約0.5重量%或約1.0重量%),然後使該所得混合物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d)將來自步驟(c)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35℃之中間溫度,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中間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e)將水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乙腈、異丙醇或丙酮)緩慢添加至來自步驟(d)之混合物同時使該混合物之溫度維持在該中間溫度下,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中間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f)將來自步驟(e)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10℃之低溫,及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低溫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g)對該混合物(漿料)取樣以測定超過約1分鐘之混合物中固體之粒度; (h)進行高剪切濕法研磨直至該混合物中該固體之粒度之D90係小於約150 µM;及 (i)自來自步驟(f)之所得混合物分離該固體以提供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I。
藉由參考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及其中包括之實例之下列詳細描述可更容易瞭解本發明。
應瞭解本發明不限於當然可變化之特定製備方法。亦應瞭解本文使用之術語係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且非意欲限制。
本發明之任何固體形式可為大體上純的。如本文使用,關於特定固體形式(例如結晶形式)之術語「大體上純」意謂該特定固體形式(例如該結晶形式)包括小於15重量%、小於10重量%、小於5重量%、小於3重量%或小於1重量%之C111之tris鹽之任何其他物理形式。
術語「大體上相同」在用於描述X射線粉末繞射圖案時意謂包括峰(以2θ表示)係於本文規定之偏差內之圖案。
術語「大體上相同」在用於描述ssNMR光譜時意謂包括峰(以化學位移表示)係於本文規定之偏差內之ssNMR光譜。
術語「大體上相同」在用於描述FT-拉曼光譜時意謂包括峰(以波數表示)係於本文規定之偏差內之FT-拉曼光譜。
術語「約」一般意謂於給定值或範圍之10%,較佳5%,且更佳1%內。或者,當由熟習此項技術者考慮時,術語「約」意謂於平均值之可接受之標準誤差內。
術語「參」意謂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亦稱為THAM、胺丁三醇或2-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
C111之tris鹽意謂使用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及C111製造之C111之鹽。該參係與C111之羧酸部分結合。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當提及C111之tris鹽時,相對離子及C111係以約1:1 (即0.9:1.0至1.0:0.9,例如,0.95:1.00至1.00:0.95)之化學計量比。用於C111之tris鹽之另一化學名稱係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鎓,例如,其亦可由下列結構中之一者表示。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瞭解可使用多種命名法命名相同之化合物(包括相同之鹽)。
本發明之固體形式之每項實例或實施例均可個別地提出主張或可與任何數量之本文描述之每一項實施例之任何組合一起分組。
室溫(RT)或環境溫度:15至25℃。
二甲基亞碸:DMSO。
1H核磁共振(NMR)光譜在所有情況下均與本文提出之結構一致。特性化學位移(δ)係相對於氘化溶劑中殘餘之質子信號以百萬分率給定(CHCl 3於7.27 ppm處;CD 2HOD於3.31 ppm處;MeCN於1.94 ppm處;DMSO於2.50 ppm處)並使用用於指定主要峰之習知縮寫報導:例如s,單峰;d,雙峰;t,三重峰;q,四重峰;m,多重峰;br,寬峰。符號^表示假定 1H NMR峰面積,因為該峰係由水峰部分遮蔽。符號^^表示假定 1H NMR峰面積,因為該峰係由溶劑峰部分遮蔽。
下文描述之化合物及中間體係使用ACD/ChemSketch 2012, ChemDraw,檔案版本C10H41,Build 69045 (Advanced Chemistry Development, Inc., Toronto, Ontario, Canada)提供之命名規範命名。ACD/ChemSketch 2012提供之命名規範係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且據信ACD/ChemSketch 2012提供之命名規範一般符合IUPAC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關於有機化學之命名法之建議及CAS索引規則。吾人將注意到化學名稱可僅具有圓括號或可具有圓括號及方括號。立體化學描述符亦可放置於名稱本身內之不同位置,取決於該命名規範。一般技術者將認識到此等格式變化並瞭解其等提供相同之化學結構。
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包括酸加成及鹼鹽。
合適之酸加成鹽係由形成無毒鹽之酸形成。實例包括乙酸鹽、己二酸鹽、天冬胺酸鹽、苄酸鹽、苯磺酸鹽、碳酸氫鹽/碳酸鹽、硫酸氫鹽/硫酸鹽、硼酸鹽、樟腦磺酸鹽、檸檬酸鹽、環己胺磺酸鹽、乙二磺酸鹽、乙磺酸鹽、甲酸鹽、富馬酸鹽、葡庚糖酸鹽、葡萄糖酸鹽、葡萄糖醛酸鹽、六氟磷酸鹽、海苯酸鹽(hibenzate)、鹽酸鹽/氯化物、氫溴酸鹽/溴化物、氫碘酸鹽/碘化物、羥乙基磺酸鹽、乳酸鹽、蘋果酸鹽、馬來酸鹽、丙二酸鹽、甲磺酸鹽、甲基硫酸鹽、萘甲酸鹽、2-萘磺酸鹽、菸鹼酸鹽、硝酸鹽、乳清酸鹽、草酸鹽、棕櫚酸鹽、雙羥萘酸鹽、磷酸鹽/磷酸氫鹽/磷酸二氫鹽、焦麩胺酸鹽、蔗糖酸鹽、硬脂酸鹽、琥珀酸鹽、單寧酸鹽、酒石酸鹽、甲苯磺酸鹽、三氟乙酸鹽、1,5-萘二磺酸及羥萘甲酸鹽(xinafoate)。
合適之鹼鹽係由形成無毒鹽之鹼形成。實例包括鋁鹽、精胺酸鹽、苄星青黴素鹽、鈣鹽、膽鹼鹽、二乙胺鹽、雙(2-羥乙基)胺(二醇胺)鹽、甘胺酸鹽、離胺酸鹽、鎂鹽、葡甲胺鹽、2-胺基乙醇(乙醇胺)鹽、鉀鹽、鈉鹽、2-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三羥甲基胺基甲烷或胺丁三醇)鹽及鋅鹽。
亦可形成酸及鹼之半鹽,例如,半硫酸鹽及半鈣鹽。針對關於合適之鹽之回顧,參見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Salts: Properties, Selection, and Use by Stahl and Wermuth (Wiley-VCH, 2002)。
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可藉由三種方法中之一或多者製備: (i)藉由使化合物與所需之酸或鹼反應; (ii)藉由自化合物之合適之前體移除酸或鹼不穩定之保護基或藉由使用所需之酸或鹼,使合適之環狀前體(例如,內酯或內醯胺)開環;或 (iii)藉由與適當之酸或鹼反應或藉助於合適之離子交換管柱將化合物之一種鹽轉化為另一種。
所有三種反應通常均於溶液中進行。所得之鹽可沉澱出來並藉由過濾收集或可藉由蒸發溶劑回收。所得鹽中之電離程度可自完全電離至幾乎非電離。
化合物及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可以非溶劑化及溶劑化形式存在。本文使用術語「溶劑化物」來描述包含化合物或其鹽,及一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溶劑分子(例如,乙醇)之分子複合物。當該溶劑為水時,採用術語「水合物」。據信本文描述之形式1及形式2係非溶劑化的(且因此無水)。
當前公認之有機水合物之分類系統係定義分離位點、通道或金屬離子配位水合物者,參見K. R. Morris之Polymorphism in Pharmaceutical Solids (H. G. Brittain編,Marcel Dekker, 1995)。分離位點水合物係藉由介入有機分子使水分子自彼此直接接觸分離者。於通道水合物中,該等水分子位於晶格通道中,其中其等係與其他水分子相鄰。於金屬離子配位之水合物中,該等水分子係與金屬離子鍵合。
當溶劑或水緊密結合時,複合物可具有與濕度無關之明確之化學計量。然而,當該溶劑或水弱結合時,如於通道溶劑化物及吸濕性化合物中,水/溶劑含量可取決於濕度及乾燥條件。在此等情況下,非化學計量將為常態。
本發明之範圍內亦包括多組分複合物(除鹽及溶劑化物外),其中藥物及至少一種其他組分係以化學計量或非化學計量之量存在。此類型之複合物包括籠合物(藥物-主體包含複合物)及共晶。後者通常定義為透過非共價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之中性分子成分之結晶複合物,但亦可為中性分子與鹽之複合物。共晶可藉由熔融結晶、藉由自溶劑再結晶或藉由將組分物理研磨在一起製備,參見O. Almarsson及M. J. Zaworotko之Chem Commun, 17, 1889-1896 (2004)。針對多組分複合物之一般回顧,參見Haleblian之J Pharm Sci, 64 (8), 1269-1288 (August 1975)。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自完全非晶型至完全結晶範圍內之連續固態存在。術語「非晶型」係指材料在分子層面上缺乏長程有序性之狀態,且取決於溫度,可顯示固體或液體之物理性質。通常此等材料不產生不同之X射線繞射圖案,且當顯示固體之性質時,更正式描述為液體。一經加熱,即發生自固體至液體性質之變化,其特徵在於狀態變化。通常為二階(「玻璃轉化」)。術語「結晶」係指材料在分子層面上具有規則有序之內部結構並給定具有經定義之峰之不同之X射線繞射圖案的固相。此等材料在經充分加熱時亦將顯示液體之性質,但自固體至液體之變化之特徵在於相變,通常為一階(「熔點」)。
當經受合適之條件時,化合物亦可以介晶狀態(中間相或液晶)存在。該介晶狀態係介於真正結晶狀態與真正液體狀態(熔體或溶液)之間的中間體。由溫度變化引起之介晶現象描述為「熱致性」及藉由添加第二組分(諸如水或另一溶劑)引起之介晶現象描述為「溶致性」。具有形成溶致性中間相潛力之化合物描述為「兩親性」且由具有離子(諸如-COO -Na +、-COO -K +或-SO 3 -Na +)或非離子(諸如-N -N +(CH 3) 3)極性頭基之分子組成。為獲得更多資訊,參見N. H. Hartshorne及A. Stuart之Crystals and the Polarizing Microscope,第4版(Edward Arnold, 1970)。
一些化合物可顯示多晶形性及/或一或多種異構性(例如光學、幾何或互變異構性)。本發明之固體形式(例如結晶及/或非晶型形式)亦可經同位素標記。此等變化對C111或其鹽而言係隱含的,因為其等係參考其等結構特徵定義,且因此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含有一或多個非對稱碳原子之化合物可呈兩種或更多種立體異構體存在。在化合物含有烯基或伸烯基之情況下,幾何順式/反式(或Z/E)異構體係可能的。在結構異構體可經由低能壁壘相互轉化之情況下,可發生互變異構性(「互變異構現象」)。此可於(例如)含有亞胺基、酮基或肟基之化合物中採取質子互變異構現象之形式,或於含有芳族部分之化合物中所謂之價互變異構現象。由此可見,單一化合物可顯示多於一種類型之異構性。
C111之某些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亦可含有相對離子,其為光學活性(例如d-乳酸鹽或l-離胺酸)或外消旋(例如dl-酒石酸鹽或dl-精胺酸)。
順式/反式異構體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的習知技術(例如,層析術及分步結晶)分離。
用於製備/分離個別對映體之習知技術包括自合適之光學純前體進行對掌性合成或使用例如對掌性高壓液相層析術(HPLC)拆分外消旋體(或鹽或衍生物之外消旋體)。或者,含有對掌性酯之外消旋前體可藉由酶促拆分分離(例如,參見A. C. L. M. Carvaho等人之Int J Mol Sci 29682-29716 (2015))。在化合物含有酸性或鹼性部分之情況下,鹽可用光學純鹼或酸(諸如1-苯基乙胺或酒石酸)形成。所得之非鏡像異構體混合物可藉由分步結晶分離及藉由熟習技工熟知的方式將非鏡像異構體鹽中之一或兩者轉化為相應之純對映體。或者,外消旋體(或外消旋前體)可與合適之光學活性化合物(例如,醇、胺或氯化苄)共價反應。所得之非鏡像異構體混合物可藉由層析術及/或藉由熟習技工熟知的方式分步結晶分離以產生呈具有兩個或更多個對掌性中心之單一對映體之經分離非鏡像異構體。對掌性化合物(及其對掌性前體)可使用層析術(通常HPLC)於非對稱樹脂上利用含有0至50體積%之異丙醇,通常2體積%至20體積%,及0至5體積%之烷基胺,通常0.1%二乙胺之烴(通常庚烷或己烷)組成之流動相以對映體富集形式獲得。洗出液之濃縮提供經富集之混合物。可採用使用亞臨界流體及超臨界流體之對掌性層析術。適用於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之對掌性層析術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參見,例如,Smith, Roger M.,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Loughborough, UK;Chromatographic Science Series (1998), 75 (SFC with Packed Columns),第223至249頁及其中之參考文獻)。在本文之一些相關實例中,管柱係獲自Chiral Technologies, Inc, West Chester, Pennsylvania, USA,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okyo, Japan的子公司。
當任何外消旋體結晶時,兩種不同類型之晶體均為可能的。第一種類型為上文提及之外消旋化合物(真正的外消旋體),其中產生晶體之一種均勻形式,以等莫耳量含有兩種對映體。第二種類型為外消旋混合物或聚集物,其中以等莫耳量產生晶體之兩種形式,各包含單一對映體。儘管外消旋混合物中存在之兩晶種體形式均具有相同之物理性質,但相較於真正的外消旋體,其等可具有不同之物理性質。外消旋混合物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習知技術分離,參見,例如,E. L. Eliel及S. H. Wilen之Stereochemis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Wiley, 1994)。
必須強調C111及其鹽已於本文中以單一互變異構形式選取,所有可能之互變異構形式均包括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本發明包括所有醫藥上可接受之經同位素標記之C111或其鹽,其中一或多個原子係經具有相同之原子序數,但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不同於自然界中佔主導地位之原子質量或質量數的原子置換。
適用於包括於本發明之化合物中之同位素之實例包括氫之同位素(諸如 2H及 3H)、碳之同位素(諸如 11C、 13C及 14C)、氯之同位素(諸如 36Cl)、氮之同位素(諸如 13N及 15N)及氧之同位素(諸如 15O、 17O及 18O)。
某些經同位素標記之C111或其鹽(例如彼等併入放射性同位素者)係適用於藥物及/或受質組織分佈研究中。該等放射性同位素氚(即 3H)及碳-14 (即 14C)鑑於其等易併入性及現有之偵測方式而特別適用於此目的。
經較重之同位素(諸如氘,即 2H)之取代可提供某些由較大之代謝穩定性產生之治療優勢,例如,增加之活體內半衰期或減小之劑量需求。
經正電子發射同位素(諸如 11C、 18F、 15O及 13N)之取代可適用於檢查受質受體佔有率之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ET)研究中。
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一般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習知技術或藉由與隨附實例及製備中描述者類似之方法,使用適當之經同位素標記之試劑代替先前採用之未經標記之試劑來製備。
根據本發明之醫藥上可接受之溶劑化物包括彼等其中結晶之溶劑可經同位素取代者,例如D 2O、d 6-丙酮、d 6-DMSO。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A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3-氟-4-(羥基甲基)苄腈在鈀觸媒[諸如乙酸鈀(II)、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或氯化鈀(II)]、鹼[諸如無機鹼,例如,磷酸三鉀、碳酸銫、氫氧化鉀或氫化鈉]及磷配體[例如單牙磷配體或雙牙磷配體,諸如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X-Phos)、(2-聯苯基)二-三級丁基膦(JohnPhos)、5-(二-三級丁基膦基)-1’,3’,5’-三苯基-1’H-[1,4’]聯吡唑(Bippyphos)、5-[雙(1-金剛烷基)膦基]-1’,3’,5’-三苯基-1,4’-聯-1H-吡唑(AdBippyphos)、2-(二環己基膦基) 3,6-二甲氧基-2’,4’,6’-三異丙基-1,1’-聯苯(BrettPhos)、二(金剛烷-1-基)(2',4',6'-三異丙基-3,6-二甲氧基-2-聯苯基)膦(AdBrettPhos)、2-二環己基膦基-2’,6-雙(N,N-二甲基胺基)聯苯(CPhos)、2-二環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聯苯(SPhos)、2-二環己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苯(DavePhos)、2-二-三級丁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苯(tBuDavePhos)、2-(二-三級丁基膦基)-2′,4′,6′-三異丙基-3,6-二甲氧基-1,1′-聯苯(tBuBrettPhos)、二-三級丁基(2′,4′,6′-三異丙基-3-甲氧基-6-甲基-[1,1′-聯苯]-2-基)膦(RockPhos)、4,5-雙(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呫噸(XantPhos)或雙[(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DPEPhos)]之存在下於溶劑系統[諸如包含苯甲醚、乙腈、四氫呋喃、二噁烷或甲基三級丁基醚者]中反應,以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其中該3-氟-4-(羥基甲基)苄腈之量係該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0至約1.1莫耳當量; (a2)將乙醇添加至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 (a3)過濾來自步驟(a2)之所得反應混合物; (b1)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濾液,藉此使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反應,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其中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3.0莫耳當量;及 (b2)分離步驟(b1)的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步驟(a1)及(b1)之各者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步驟(a1)及(b1)之各者中之反應係在足以形成預期產物(且容許該反應完成)之時間及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A2係實施例A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鈀觸媒[例如,乙酸鈀(II)或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之量係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0.1莫耳%至約2.0莫耳% (例如,約0.15莫耳%至約0.5莫耳%,或0.25莫耳%)。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鈀觸媒係乙酸鈀(II)。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將該乙酸鈀(II)溶解於苯甲醚中以形成溶液,然後添加至步驟(a1)中之反應混合物。
實施例A3係實施例A1或A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磷配體(例如JohnPhos)之量係步驟(a1)中之鈀觸媒[例如,乙酸鈀(II)]之約2.0莫耳當量。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配體係JohnPhos。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將該JohnPhos溶解於苯甲醚中以形成溶液,然後添加至步驟(a1)中之反應混合物。
實施例A4係實施例A1至A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鹼(例如磷酸三鉀)之量係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至約2莫耳當量。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鹼係磷酸三鉀。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磷酸三鉀之量係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5至約1.9 (例如1.7)莫耳當量。
實施例A5係實施例A1至A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重量計,苯甲醚之體積係約5 ml/g至約10 ml/g (例如約7 ml/g至約9 ml/g,或約8 ml/g)。
實施例A6係實施例A1至A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約80至約120℃ (例如約90至約110℃,或約100℃)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足以於步驟(a1)中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時間。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反應耗時約16至約24小時完成。
實施例A7係實施例A6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步驟(a1)中之反應完成後及在進行步驟(a2)前,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
實施例A8係實施例A1至A7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乙醇之體積量係步驟(a1)中苯甲醚之體積量之約0.2至約0.3 (例如0.25)當量。
實施例A9係實施例A1至A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3)中之過濾進一步包括用乙酸乙酯清洗。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用於清洗之乙酸乙酯之體積量係步驟(a1)中苯甲醚之體積量之約0.4至約0.6 (例如約0.5)當量。
來自步驟(a3)之濾液係直接用於步驟(b1)中。
實施例A10係實施例A1至A9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步驟(b1)中之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2.5莫耳當量。
實施例A11係實施例A1至A10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步驟(b1)中之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1至約2.4 (例如2.2)莫耳當量。
實施例A12係實施例A1至A11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約30℃至約60℃ (例如,約35℃至約50℃,或約40℃)下將步驟(b1)中之反應混合物攪拌足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時間。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
實施例A13係實施例A1至A12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作為純試劑(即,未與溶劑預先混合)添加至步驟(b1)中之反應混合物。
實施例A14係實施例A1至A1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b2)中分離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包括冷卻反應混合物並過濾來自步驟(b1)之在反應完成後之混合物。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冷卻來自步驟(b1)之反應混合物包括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約0℃。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冷卻該反應混合物包括攪拌該反應混合物至少一小時的時間以冷卻至約0℃。
實施例A15係實施例A14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過濾混合物進一步包括用苯甲醚清洗藉由過濾獲得之固體。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過濾該混合物進一步包括用苯甲醚及乙酸乙酯清洗藉由過濾獲得之固體。
實施例A16係實施例A1至A1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視需要在真空下,進一步乾燥步驟(b2)中之經分離的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真空乾燥係在不超過約30℃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35℃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40℃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45℃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50℃之溫度下或在不超過約60℃之溫度下進行。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真空乾燥係在不超過約40℃之溫度下進行。
實施例A17係實施例A1至A16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b2)中分離之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係無水形式。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B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3-氟-4-(羥基甲基)苄腈在鈀觸媒[諸如乙酸鈀(II)、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或氯化鈀(II)]、鹼[諸如無機鹼,例如磷酸三鉀、碳酸銫、氫氧化鉀或氫化鈉]及磷配體[諸如單牙磷配體或雙牙磷配體,例如,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X Phos)、(2-聯苯基)二-三級丁基膦(JohnPhos)、5-(二-三級丁基膦基)-1’,3’,5’-三苯基-1’H-[1,4’]聯吡唑(Bippyphos)、5-[雙(1-金剛烷基)膦基]-1’,3’,5’-三苯基-1,4’-聯-1H-吡唑(AdBippyphos)、2-(二環己基膦基)-3,6-二甲氧基-2’,4’,6’-三異丙基-1,1’-聯苯(BrettPhos)、二(金剛烷-1-基)(2',4',6'-三異丙基-3,6-二甲氧基-2-聯苯基)膦(AdBrettPhos)、2-二環己基膦基-2’,6-雙(N,N-二甲基胺基)聯苯(CPhos)、2-二環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聯苯(SPhos)、2-二環己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苯(DavePhos)、2-二-三級丁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苯(tBuDavePhos)、2-(二-三級丁基膦基)-2′,4′,6′-三異丙基-3,6-二甲氧基-1,1′-聯苯(tBuBrettPhos)、二-三級丁基(2′,4′,6′-三異丙基-3-甲氧基-6-甲基-[1,1′-聯苯]-2-基)膦(RockPhos)、4,5-雙(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呫噸(XantPhos)或雙[(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DPEPhos)]之存在下於溶劑系統[諸如包含苯甲醚、乙腈、四氫呋喃、二噁烷或甲基三級丁基醚者]中反應,以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其中該3-氟-4-(羥基甲基)苄腈之量係該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0至約1.1莫耳當量; (a2)將水、乙酸乙酯及乙醇添加至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 (a3)分離來自步驟(a2)之有機相與水相; (b1)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經分離有機相,藉此使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反應,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其中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3.0莫耳當量;及 (b2)分離步驟(b1)的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步驟(a1)及(b1)之各者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步驟(a1)及(b1)之各者中之反應係在足以形成預期產物(且容許該反應完成)之時間及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B2係實施例B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鈀觸媒[例如,乙酸鈀(II)]之量係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0.1莫耳%至約0.75莫耳% (例如0.25莫耳%)。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鈀觸媒係乙酸鈀(II)。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將該乙酸鈀(II)溶解於苯甲醚中以形成溶液,然後添加至步驟(a1)中之反應混合物。
實施例B3係實施例B1或B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配體(例如X-Phos)之量係步驟(a1)中之鈀觸媒[例如,乙酸鈀(II)]之約1.0莫耳當量。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配體係X-Phos。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將該X-Phos溶解於苯甲醚中以形成溶液,然後添加至步驟(a1)中之反應混合物。
實施例B4係實施例B1至B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鹼(例如磷酸三鉀)之量係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至約2莫耳當量。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鹼係磷酸三鉀。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磷酸三鉀之量係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5至約1.9 (例如1.7)莫耳當量。
實施例B5係實施例B1至B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重量計,苯甲醚之體積量係約5 ml/g至約10 ml/g (例如約8 ml/g)。
實施例B6係實施例B1至B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約100℃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足以於步驟(a1)中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時間。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反應耗時約16至24小時完成。
實施例B7係實施例B6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步驟(a1)中之反應完成後及在進行步驟(a2)前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
實施例B8係實施例B1至B7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水之體積量係步驟(a1)中苯甲醚之體積量之約0.3至約0.45 (例如0.375)當量。
實施例B9係實施例B1至B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乙醇之體積量係步驟(a1)中苯甲醚之體積量之約0.2至約0.3 (例如0.25)當量。
實施例B10係實施例B1至B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乙酸乙酯之體積量係步驟(a1)中苯甲醚之體積量之約0.40至約0.60 (例如0.50)當量。
在步驟(a2)中添加水、乙酸乙酯及乙醇後,充分混合所得混合物,然後容許兩層沉降及然後於步驟(a3)中自水相分離有機層(或有機相)。來自步驟(a3)之經分離有機層(或有機相)係直接用於步驟(b1)中。
實施例B11係實施例B1至B10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步驟(b1)中之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1至約2.5莫耳當量。
實施例B12係實施例B1至B11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步驟(b1)中之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1至約2.4 (例如2.2)莫耳當量。
實施例B13係實施例B1至B12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約40℃下將步驟(b1)中之反應混合物攪拌足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時間。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
實施例B14係實施例B1至B1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作為純試劑(即,未與溶劑預先混合)添加至步驟(b1)中之反應混合物。
實施例B15係實施例B1至B1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b2)中分離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包括冷卻反應混合物並過濾來自步驟(b1)之在反應完成後之混合物。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冷卻來自步驟(b1)之反應混合物包括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約5℃。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冷卻該反應混合物包括攪拌該反應混合物至少一小時的時間以冷卻至約5℃。
實施例B16係實施例B15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過濾混合物進一步包括用乙酸乙酯清洗藉由過濾獲得之固體。
實施例B17係實施例B1至B16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視需要在真空下,進一步乾燥步驟(b2)中之經分離的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真空乾燥係在不超過約30℃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35℃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40℃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45℃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50℃之溫度下或在不超過約60℃之溫度下進行。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真空乾燥係在不超過約40℃之溫度下進行。
實施例B18係實施例B1至B17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b2)中分離之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係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一水合物。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C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3-氟-4-(羥基甲基)苄腈在銅觸媒[諸如碘化銅(I)、乙酸銅(I)、三氟甲磺酸肆乙腈銅(I)、六氟磷酸肆乙腈銅(I)或三氟甲磺酸銅]、鹼[諸如三級五氧化二鈉、碳酸銫、磷酸鉀、六亞甲基二醯肼鉀或三級丁醇鈉]及配體[諸如N,N'-雙(1-萘基甲基)草醯胺或N,N’-二苯基乙氧醯胺]之存在下於溶劑系統[諸如包含1,4-二噁烷、苯甲醚、甲基三級丁基醚(MTBE)或2-甲基-四氫呋喃(2-MeTHF)者]中反應,以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其中該3-氟-4-(羥基甲基)苄腈之量係該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1至約1.3 (例如1.2)莫耳當量; (a2)過濾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其中該過濾進一步包括用甲基三級丁基醚(MTBE)清洗; (a3)濃縮來自步驟(2)之濾液以獲得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 (b1)將來自步驟(a3)之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溶解於包含1,4-二噁烷及MTBE之溶劑系統中以形成溶液;及然後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添加至該溶液,藉此使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反應,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其中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2.5 (例如約2.1)莫耳當量;及 (b2)分離步驟(b1)的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步驟(a1)及(b1)之各者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1HNMR、TLC或反相HPLC)。步驟(a1)及(b1)之各者中之反應係在足以形成預期產物(且容許該反應完成)之時間及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C2係實施例C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銅觸媒[諸如三氟甲磺酸肆乙腈銅(I)、碘化銅(I)、乙酸銅(I)、六氟磷酸肆乙腈銅(I)或三氟甲磺酸銅]之量係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4.0莫耳%至約20莫耳% (例如約4.0莫耳%至約6.0莫耳%,或約5.0莫耳%)。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銅觸媒係三氟甲磺酸肆乙腈銅(I)。
實施例C3係實施例C1或C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配體(例如N,N'-雙(1-萘基甲基)草醯胺)之量係步驟(a1)中之銅觸媒[諸如三氟甲磺酸肆乙腈銅(I)]之約1.0莫耳當量。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配體係N,N'-雙(1-萘基甲基)草醯胺。
實施例C4係實施例C1至C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鹼(例如三級五氧化二鈉)之量係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至約2莫耳當量。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鹼係三級五氧化二鈉。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三級五氧化二鈉之量係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3至約1.7 (例如1.5)莫耳當量。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將該三級五氧化二鈉溶解於甲苯中以形成溶液,然後添加至步驟(a1)中之反應混合物。
實施例C5係實施例C1至C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1)中之溶劑系統係1,4-二噁烷及基於步驟(a1)中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重量計,該1,4-二噁烷之體積量係約7 ml/g至約9 ml/g (例如約8 ml/g)。
實施例C6係實施例C1至C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約80℃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足以於步驟(a1)中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時間。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反應耗時約16至24小時完成。
實施例C7係實施例C6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步驟(a1)中之反應完成後及在進行步驟(a2)前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環境溫度。
實施例C8係實施例C1至C7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之MTBE之體積量係步驟(a1)中溶劑1,4-二噁烷之體積量之約0.2至約0.3 (例如0.25)當量。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將該MTBE分為兩部分用於清洗。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用1,4-二噁烷[例如步驟(a1)中溶劑1,4-二噁烷之體積量之約0.2體積當量]進一步沖洗反應容器,其亦經過濾,然後進行一次(或多次) MTBE清洗。
於步驟(a3)中,移除溶劑並將獲得之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轉移至步驟(b1)。
實施例C9係實施例C1至C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重量計,步驟(b1)中用於溶解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1,4-二噁烷之體積量係約1.5至約1.9 (例如約1.67) ml/g。
實施例C10係實施例C1至C9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重量計,步驟(b1)中用於溶解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MTBE之體積量係約0.75至約0.95 (例如約0.83) ml/g。
實施例C11係實施例C1至C10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假定來自步驟(a1)之反應產率為100%,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步驟(b1)中之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2.2 (例如約2.1)莫耳當量。
實施例C12係實施例C1至C11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作為純試劑(即,未與溶劑預先混合)添加至步驟(b1)中之反應混合物。
實施例C13係實施例C1至C12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約40℃下將步驟(b1)中之反應混合物攪拌足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時間。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添加另外之1,4-二噁烷以使反應漿料流動。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重量計,該另外之1,4-二噁烷之體積量係約3.0至約3.8 (例如約3.3) ml/g。
實施例C14係實施例C1至C1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b2)中分離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包括在來自步驟(b1)之反應完成後,冷卻反應混合物並過濾混合物。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冷卻來自步驟(b1)之反應混合物包括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約0-5℃。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冷卻該反應混合物包括攪拌該反應混合物至少約一小時的時間以冷卻至約0℃。
實施例C15係實施例C14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過濾混合物進一步包括用1,4-二噁烷:MTBE (1:1體積比)之混合物清洗藉由過濾獲得之固體。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重量計,該1,4-二噁烷:MTBE洗滌劑之量係約3.0至約3.8 (例如約3.3) ml/g。
實施例C16係實施例C1至C1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視需要在真空下,進一步乾燥步驟(b2)中之經分離的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真空乾燥係在不超過約30℃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35℃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40℃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45℃之溫度下、在不超過約50℃之溫度下或在不超過約60℃之溫度下進行。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真空乾燥係在不超過約40℃之溫度下進行。
實施例C17係實施例C1至C16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b2)中分離之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係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無水形式。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D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於製備C111或C111之tris鹽之中間體,其係: 無水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一水合物;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甲苯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甲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甲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硫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半硫酸鹽; 結晶(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或 (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
實施例D2係實施例D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本發明提供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無水結晶形式。
實施例D2A係實施例D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無水結晶形式係無水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形式1,且其中形式1具有包含至少兩個以2θ表示之選自彼等於13.3 ± 0.2º、15.5 ± 0.2º及17.2 ± 0.2º處者之峰之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實施例D2A1係實施例D2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1具有包含至少三個以2θ表示之於13.3 ± 0.2º、15.5 ± 0.2º及17.2 ± 0.2º處的峰之PXRD。
實施例D2A2係實施例D2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1具有包含至少兩個以2θ表示之選自彼等於12.8± 0.2º、13.3 ± 0.2º、14.7± 0.2º、15.5 ± 0.2º及17.2 ± 0.2º處者之峰之PXRD。
實施例D2A3係實施例D2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1具有包含至少三個以2θ表示之選自彼等於12.8± 0.2º、13.3 ± 0.2º、14.7± 0.2º、15.5 ± 0.2º及17.2 ± 0.2º處者之峰之PXRD。
實施例D2A4係實施例D2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1具有包含以2θ表示之於12.8± 0.2º、13.3 ± 0.2º、14.7± 0.2º、15.5 ± 0.2º及17.2 ± 0.2º處之峰之PXRD。
實施例D2A5係實施例D2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1具有大體上與圖1相同之PXRD。
實施例D3係實施例D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本發明提供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一水合物結晶形式。
實施例D3A係實施例D3之另一實施例,其中一水合物結晶形式係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一水合物之形式2,且其中形式2具有包含至少兩個以2θ表示之選自彼等於13.0± 0.2º、13.7± 0.2º及22.7± 0.2º處者之峰之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實施例D3A1係實施例D3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2具有包含至少三個以2θ表示之於13.0± 0.2º、13.7± 0.2º及22.7± 0.2º處之峰之PXRD。
實施例D3A2係實施例D3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2具有包含至少兩個以2θ表示之選自彼等於13.0± 0.2º、13.7± 0.2º、17.0± 0.2º、 22.7± 0.2º及27.9± 0.2º處者之峰之PXRD。
實施例D3A3係實施例D3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2具有包含至少三個以2θ表示之選自彼等於13.0± 0.2º、13.7± 0.2º、17.0± 0.2º、22.7± 0.2º及27.9± 0.2º處者之峰之PXRD。
實施例D3A4係實施例D3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2具有以2θ表示之於13.0± 0.2º、13.7± 0.2º、17.0± 0.2º、22.7± 0.2º及27.9± 0.2º處之峰之PXRD。
實施例D3A5係實施例D3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2具有大體上與圖2相同之PXRD。
實施例D4係實施例D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本發明提供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甲苯磺酸鹽。
實施例D4A係實施例D4之另一實施例,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甲苯磺酸鹽係結晶。
實施例D4A1係實施例D4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結晶單甲苯磺酸鹽具有大體上與圖3相同之PXRD。
實施例D5係實施例D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本發明提供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甲磺酸鹽。
實施例D5A係實施例D5之另一實施例,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甲磺酸鹽係結晶。
實施例D5A1係實施例D5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結晶雙甲磺酸鹽具有大體上與圖4相同之PXRD。
實施例D6係實施例D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本發明提供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甲磺酸鹽。
實施例D6A係實施例D6之另一實施例,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甲磺酸鹽係結晶。
實施例D6A1係實施例D6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結晶單甲磺酸鹽具有大體上與圖5相同之PXRD。
實施例D7係實施例D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本發明提供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硫酸鹽。
實施例D7A係實施例D7之另一實施例,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硫酸鹽係結晶。
實施例D7A1係實施例D7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結晶單硫酸鹽具有大體上與圖6相同之PXRD。
實施例D8係實施例D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本發明提供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半硫酸鹽。
實施例D8A係實施例D8之另一實施例,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半硫酸鹽係結晶。
實施例D8A1係實施例D8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結晶半硫酸鹽具有大體上與圖7相同之PXRD。
實施例D9係實施例D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本發明提供結晶(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
實施例D9A係實施例D9之另一實施例,其中結晶(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係形式X且其中形式X具有包含至少兩個以2θ表示之選自彼等於8.4.0 ± 0.2º、13.7 ± 0.2º及15.0 ± 0.2º處者之峰之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實施例D9A1係實施例D9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X具有包含至少三個以2θ表示之於8.4.0 ± 0.2º、13.7 ± 0.2º及15.0 ± 0.2º處之峰之PXRD。
實施例D9A2係實施例D9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X具有包含至少兩個以2θ表示之選自彼等於8.4.0 ± 0.2º、11.9 ± 0.2º、13.7 ± 0.2º及15.0± 0.2º及19.2 ± 0.2º處者之峰之PXRD。
實施例D9A3係實施例D9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X具有包含至少三個以2θ表示之選自彼等於4.0 ± 0.2º、11.9 ± 0.2º、13.7 ± 0.2º及15.0± 0.2º及19.2 ± 0.2º處者之峰之PXRD。
實施例D9A4係實施例D9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X具有包含以2θ表示之於4.0 ± 0.2º、11.9 ± 0.2º、13.7 ± 0.2º及15.0± 0.2º及19.2 ± 0.2º處之峰之PXRD。
實施例D9A5係實施例D9A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形式X具有大體上與圖14相同之PXRD。
實施例D10係實施例D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本發明提供(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下文顯示其結構:
實施例D10A1係實施例D10之另一實施例,其中(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係結晶。
實施例D10A2係實施例D10A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結晶半鋇鹽具有大體上與圖8相同之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E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方法: , 該方法包括: (a1)提供(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 (a2)在還原試劑之存在下還原該(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以形成(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胺基)苄酸甲酯;及 (a3)使該(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胺基)苄酸甲酯與2-氯-1,1,1-三甲氧基乙烷在酸(例如有機酸,諸如檸檬酸或對甲苯磺酸)之存在下反應以形成(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
步驟(a2)及(a3)之各者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步驟(a2)及(a3)之各者中之反應係在足以形成預期產物(且容許該反應完成)之時間及條件下進行。
在實施例E1之一些其他實施例中,(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可藉由與下文實例5中描述者相似之方法製備。(S)-氧雜環丁烷-2-羧酸乙酯係在鹼(例如,無機強鹼,諸如鹼金屬氫氧化物,例如KOH或NaOH)之存在下水解以形成鹽(諸如(S)-氧雜環丁烷-2-羧酸之鉀鹽)。可使用鹽酸三乙胺可處理(S)-氧雜環丁烷-2-羧酸之鉀鹽以形成(S)-氧雜環丁烷-2-羧酸之三乙胺鹽。然後(S)-氧雜環丁烷-2-羧酸之三乙胺鹽可與3,4-二胺基苄酸甲酯在鹼(例如二異丙基乙胺)之存在下反應以形成(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
實施例E2係實施例E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之還原試劑包含金屬硼氫化物,諸如硼氫化鋰或硼氫化鈉。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還原試劑包含硼氫化鋰。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金屬硼氫化物之量係步驟(a2)中之(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之量之約1.0至約1.5 (例如約1.25)莫耳當量。
實施例E3係實施例E1或E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之還原試劑包含金屬硼氫化物,諸如硼氫化鋰或硼氫化鈉;且其中還原反應係在硼酸酯化合物(例如,硼酸三烷基酯,諸如硼酸三乙酯)之存在下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硼酸酯(例如硼酸三乙酯)之量係步驟(a2)中之(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之量之約2.5至約3.5 (例如3.0)莫耳當量。
實施例E4係實施例E1至E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之還原試劑包含金屬硼氫化物,諸如硼氫化鋰或硼氫化鈉;且其中還原反應係在硼酸酯化合物(例如,硼酸三烷基酯,諸如硼酸三乙酯)之存在下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硼酸酯(例如硼酸三乙酯)之量係步驟(a2)中之(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之量之約2.5至約3.5 (例如3.0)莫耳當量。
步驟(a2)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合適之有機溶劑(諸如二氯甲烷)可用於進行反應。該反應係在合適之溫度下,例如,在約10℃至約35℃ (例如20℃或室溫/環境溫度)下進行。後處理可藉由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在反應完成後)並自水相分離有機相進行。該有機相可用酸性水溶液[例如磷酸溶液(0.5 M)及/或檸檬酸水溶液(0.5 M)]清洗。
含有(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胺基)苄酸甲酯之有機相係藉由(例如)在真空下蒸發溶劑濃縮(以移除大多數或所有溶劑)。殘餘物可用於步驟(a3)中。
實施例E5係實施例E1至E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3)中之2-氯-1,1,1-三甲氧基乙烷之量係步驟(a2)中之(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之量之約1.00至1.1 (例如1.02至約1.07,諸如1.05)莫耳當量。
實施例E6係實施例E1至E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3)中之反應係於包含異丙醇之溶劑系統中進行。
實施例E7係實施例E1至E6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3)中之酸之量係步驟(a2)中之(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之量之約小於約1.5莫耳%當量(或小於1.2莫耳%,或約1.0莫耳%)。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酸係檸檬酸。
實施例E8係實施例E1至E7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3)中之反應係在約40℃至約60℃ (例如50℃)下進行。
實施例E9係實施例E1至E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進一步包括分離步驟(a3)中形成之(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
步驟(a3)中之反應可如下進行[當溶劑包含或係異丙醇(IPA)時]。在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約30℃或以下。然後添加水以形成懸浮液。然後將該懸浮液冷卻至約5℃,接著過濾並用IPA/水(例如1:9體積比)清洗。在例如真空及約30℃至50℃ (例如40℃)之溫度下乾燥藉由過濾收集之固體。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F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在二異丙基乙胺之存在下於包含乙腈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其中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量係(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1至約1.5莫耳當量,且其中該二異丙基乙胺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4.0至約6.0 (例如5.0)莫耳當量。
步驟(a1)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該步驟(a1)中之反應係在足以形成預期產物(且容許該反應完成)之時間及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F2係實施例F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溶劑系統之量係約7 ml/g至約9 ml/g (例如8 ml/g)。
實施例F3係實施例F1或F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該方法包括: (b1)將總量之溶劑系統添加至反應器,其中使該溶劑系統保持在約20℃至約30℃之溫度(命名為「保持溫度」,例如25℃)下,且其中基於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該溶劑系統之量係約8 ml/g; (b2)將總量之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一部分(例如1/2)添加至該反應器,同時使該溫度維持於步驟(b1)中之保持溫度之5℃內; (b3)歷時一定時間週期將總量之二異丙基乙胺之一部分添加至該反應器,同時使該溫度維持於步驟(b1)中之保持溫度之5℃內,其中總量之二異丙基乙胺之該部分係與步驟(b2)中之總量之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部分相同; (b4)重複步驟(b2)及(b3)直至將總量之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及二異丙基乙胺添加至該反應器; (b5)將總量之(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添加至該反應器; (b6)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約45℃至約60℃ (例如50℃ ± 5.0℃)之溫度,並使該反應混合物在該溫度下維持足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時間; (b7)用(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晶種材料接種該反應混合物,其中該晶種材料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重量%,其中在接種後,使該反應混合物在約45℃至約60℃之溫度下維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b8)歷時一定時間週期將水[其中基於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該水之量係約11 ml/g至約13 ml/g (例如12 ml/g)]添加至該反應混合物同時維持在約40℃至約55℃之溫度下; (b9)歷時約3小時(約0.2℃/min之速率)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15℃ ± 5.0℃; (b10)在15℃ ± 5.0℃下將由步驟(b9)產生之漿料攪拌至少5小時(例如至少8小時); (b11)過濾來自步驟(b10)之漿料; (b12)用水及乙腈清洗反應容器,其中將洗滌液冷卻至15℃ ± 5.0℃; (b13)將來自步驟(b12)之洗滌液轉移至過濾器上; (b14)收集來自該過濾[步驟(b13)]之固體;及 (b15)視需要在真空下在約45℃至約55℃ (例如50℃)下乾燥收集之固體。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G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在二異丙基乙胺之存在下於包含甲醇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其中該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0至約1.2 (例如1.1)莫耳當量,且其中該二異丙基乙胺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4.0至約6.0 (例如5.0)莫耳當量。
步驟(a1)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步驟(a1)中之反應係在足以形成預期產物(且容許該反應完成)之時間及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G2係實施例G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溶劑系統之量係約11 ml/g至約13 ml/g (例如12 ml/g)。
實施例G3係實施例G1或G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方法包括: (b1)將總量之溶劑系統添加至反應器,其中使該溶劑系統保持在約20℃至約30℃之溫度(命名為「保持溫度」,例如25℃)下,且其中基於(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該溶劑系統之量係約11 ml/g至約13 ml/g (例如12 ml/g); (b2)將總量之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添加至該反應器,同時使該溫度維持於步驟(b1)中之保持溫度之5℃內; (b3)歷時一定時間週期將總量之二異丙基乙胺添加至該反應器,同時使該溫度維持於步驟(b1)中之保持溫度之5℃內, (b4)將總量之(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添加至該反應器; (b5)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約45℃至約60℃ (例如50℃ ± 5.0℃)之溫度,並使該反應混合物在該溫度下維持足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時間; (b6)用(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晶種材料接種該反應混合物,其中該晶種材料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重量%,其中在接種後,使該反應混合物在約45℃至約60℃之溫度下維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b7)歷時一定時間週期將水[其中基於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該水之量係約3 ml/g至約5 ml/g (例如4 ml/g)]添加至該反應混合物同時使該溫度維持在約40℃至約55℃下; (b8)歷時至少兩小時(約0.2℃/min之速率)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0℃ ± 5.0℃; (b9)在15℃ ± 5.0℃下將由步驟(b8)產生之漿料攪拌至少2小時(例如至少3小時); (b10)過濾來自步驟(b9)之漿料; (b11)用水及甲醇清洗反應容器,其中將該洗滌液冷卻至20℃ ± 5.0℃; (b12)將來自步驟(b11)之洗滌液轉移至過濾器上; (b13)收集來自該過濾[步驟(b12)]之固體;及 (b14)視需要在真空下在約45℃至約55℃ (例如50℃)下乾燥收集之固體。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H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氫氧化鋇[Ba(OH) 2]於包含有機溶劑及水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其中氫氧化鋇[Ba(OH) 2]之量係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0.5至約0.6 (例如約0.5)莫耳當量;及 (a2)視需要分離步驟(a1)的(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
步驟(a1)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步驟(a1)中之反應係在足以形成預期產物(且容許該反應完成)之時間及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H2係實施例H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1)中之溶劑系統中之有機溶劑包含質子惰性有機溶劑,其中該質子惰性有機溶劑可與水混溶。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溶劑系統中之有機溶劑係丙酮或乙腈。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溶劑系統中之有機溶劑與水之體積比係約4.5:1至約5.5:1,或約4.5:1至約5.0:1,諸如約4.7:1、約4.8:1或約5:1。
實施例H3係實施例H1或H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1)中之溶劑系統中之有機溶劑係乙腈,且其中該溶劑系統中之有機溶劑與水之體積比係約4.5:1至約5.0:1。
實施例H4係實施例H1至H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1)中之溶劑系統中之有機溶劑係乙腈;其中該溶劑系統中之有機溶劑與水之體積比係約4.5:1至約5.0:1;且其中基於(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該乙腈之體積量係約5 ml/g至約15 ml/g。
實施例H5係實施例H1至H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1)中之反應係在高溫下,例如,在約40℃至約65℃ (例如50℃或60℃)之溫度下進行。
實施例H6係實施例H1或H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溶劑系統中之有機溶劑係丙酮,且其中該溶劑系統中之有機溶劑與水之體積比係約4.5:1至約5.5:1 (例如5.0:1)。
實施例H7係實施例H6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丙酮之體積量係約5 ml/g至約15 ml/g (例如6 ml/g)。
實施例H8係實施例H6或H7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1)中之反應係在高溫下,例如,在約45℃至約55℃ (例如50℃)之溫度下進行。
步驟(a1)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反應一經完成,即可將反應混合物自高溫冷卻至室溫/環境溫度。形成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自反應溶劑系統沉澱。
實施例H9係實施例H1至H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分離(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包括過濾形成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
實施例H10係實施例H1至H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分離(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包括過濾形成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及用與步驟(a1)中之有機溶劑系統相同之有機溶劑清洗藉由過濾獲得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
實施例H11係實施例H1至H10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視需要在真空下及在高溫(例如45℃至約55℃)下進一步乾燥步驟(a2)中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經分離半鋇鹽。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J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氫氧化鋇[Ba(OH) 2]於包含乙腈及水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其中氫氧化鋇[Ba(OH) 2]之量係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0.5至約0.6 (例如約0.5)莫耳當量; (a2)將水、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苯、TBME或乙酸乙酯)及有機酸(例如乙酸)添加至步驟(a1)中之反應混合物,並混合所得混合物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 (a3)從來自步驟(a2)之混合物分離有機相/溶液與水相/溶液; (a4)將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經分離有機相,藉此使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與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其中使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在約35℃至約55℃ (例如約40℃至約50℃,或約45℃)之保持溫度下; (a5)將(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晶種材料添加至來自步驟(a4)之反應混合物以形成漿料,其中使該漿料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6)將來自步驟(a5)之漿料冷卻至約20℃至約30℃ (例如約25℃)之溫度,並使該漿料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7)視需要將來自步驟(a6)之漿料加熱至該保持溫度[約40℃至約50℃,例如約45℃]並使該漿料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8)視需要將來自步驟(a7)之漿料冷卻至約15℃至約25℃ (例如20℃)之溫度,並使該漿料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及 (a9)分離來自步驟(a6)或(a8)之漿料中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
步驟(a1)、(a2)及(a4)之各者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步驟(a1)及(a4)之各者中之反應係在足以形成預期產物(且容許該反應完成)之時間及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J2係實施例J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1)中之溶劑系統中之乙腈與水之體積比係約4.5:1至約5.5:1,或約4.5:1至約5.0:1,諸如約4.7:1、約4.8:1或約5:1。
實施例J3係實施例J1或J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步驟(a1)中之乙腈之體積量係約5 ml/g至約10 ml/g (例如約7 ml/g)。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基於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步驟(a1)中之乙腈之體積量係約6 ml/g至約8 ml/g (例如約7 ml/g)。
實施例J4係實施例J1至J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1)中之反應係在高溫下,例如,在約40℃至約65℃ (例如約50℃或約60℃)之溫度下進行。
步驟(a1)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反應一經完成,即可將反應混合物自高溫冷卻至較低之溫度(諸如室溫/環境溫度)或約20℃至約25℃之溫度。形成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自反應溶劑系統沉澱,且該反應混合物係以漿料之形式。將此漿料直接轉移至步驟(a2)。
實施例J5係實施例J1至J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步驟(a2)中添加之水之體積量係約3 ml/g至約4 ml/g (例如約3.5 ml/g)。
實施例J6係實施例J1至J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步驟(a2)中添加之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苯)之體積量係約0.8 ml/g或更多,諸如0.8 ml/g至約1.2 ml/g (例如約1.0 ml/g)。
實施例J7係實施例J1至J6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添加之有機酸(例如乙酸)之量係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之約1.0至約2.0 (例如約1.5)莫耳當量。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a2)中添加之有機酸係乙酸。
於步驟(a2)中,將水及甲苯添加至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將有機酸(例如乙酸)添加至該混合物以將(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轉化為(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游離酸。將該游離酸萃取至包括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苯)之有機相內。
於步驟(3)中,包括來自步驟(a2)之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苯)之有機相係自水相分離。將該有機相直接轉移至步驟(a4)。
實施例J8係實施例J1至J7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4)中添加之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之量係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0至約1.5 (例如約1.1至約1.3,或約1.2)莫耳當量。
實施例J9係實施例J1至J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4)中添加之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係呈水溶液之形式。
實施例J10係實施例J1至J9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4)中之反應係在在約45℃之高溫下進行。
實施例J11係實施例J1至J10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晶種之量係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之約0.20至約0.50莫耳% (例如,約0.25至約0.35莫耳%,或約0.3莫耳%) [例如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約0.004 g/g]。
實施例J12係實施例J1至J11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進行步驟(a7)及(a8)。步驟(a7)及(a8)減少一些雜質,例如,(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
實施例J13係實施例J1至J12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分離來自步驟(a6)或(a8)之漿料中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包括過濾,例如,在真空下過濾。
實施例J14係實施例J13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過濾或在真空下過濾進一步包括用甲基乙基酮(MEK)清洗固體。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用MEK清洗包括1、2或3次清洗。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用於每次清洗之MEK之量係約2 ml/g至約4 ml/g (例如約3 ml/g)。
實施例J15係實施例J1至J1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進一步乾燥,例如,在真空下在不超過約40℃、不超過約50℃、不超過約60℃或約45℃至約55℃ (例如50℃)之溫度下乾燥來自步驟(a9)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經分離tris鹽。
實施例J16係實施例J1至J1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使步驟(a5)中之漿料在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或大於約60分鐘之時間週期。
實施例J17係實施例J1至J16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使步驟(a6)中之漿料在約20℃至約30℃之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或大於約60分鐘之時間週期。
實施例J18係實施例J1至J17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使步驟(a7)中之漿料在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或大於約60分鐘之時間週期。
實施例J19係實施例J1至J1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使步驟(a8)中之漿料在約15℃至約25℃之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大於約60分鐘、大於約1小時、大於約2小時、大於約3小時、大於約4小時、大於約5小時、大於約6小時、大於約7小時、大於約8小時或大於約9小時之時間週期。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a8)中之保持時間係大於約4小時、大於約5小時、大於約6小時、大於約7小時或大於約8小時。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K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氫氧化鋇[Ba(OH) 2]於包含丙酮及水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其中氫氧化鋇[Ba(OH) 2]之量係(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0.5至約0.6 (例如約0.5)莫耳當量; (a2)將水、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苯、TBME或乙酸乙酯)及有機酸(例如乙酸)添加至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並混合所得混合物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 (a3)從來自步驟(a2)之混合物分離有機相與水相並視需要將甲醇添加至經分離有機相; (a4)將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經分離有機相,藉此使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與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其中使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在約35℃至約55℃ (例如約40℃至約50℃,或約45℃)之保持溫度下; (a5)將(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晶種材料添加至來自步驟(a4)之反應混合物以形成漿料,其中使該漿料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6)將來自步驟(a5)之漿料冷卻至約15℃至約20℃ (例如20℃)之溫度,並使該漿料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及 (a7)自來自步驟(a6)之漿料分離(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
步驟(a1)、(a2)及(a4)之各者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步驟(a1)及(a4)之各者中之反應係在足以形成預期產物(且容許該反應完成)之時間及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K2係實施例K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1)中之溶劑系統中之丙酮與水之體積比係約4.5:1至約5.5:1,諸如約5:1。
實施例K3係實施例K1或K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步驟(a1)中之丙酮之體積量係約5 ml/g至約8 ml/g (例如約6 ml/g)。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基於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步驟(a1)中之乙腈之體積量係約5 ml/g至約7 ml/g (例如約6 ml/g)。
實施例K4係實施例K1至K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1)中之反應係在高溫下,例如,在約40℃至約60℃ (例如約45℃至約55℃,或約50℃)之溫度下進行。
實施例K5係實施例K1至K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步驟(a2)中添加之水之體積量係約2.5 ml/g至約4 ml/g (例如約3.0 ml/g)。
實施例K6係實施例K1至K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步驟(a2)中添加之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苯、TBME或乙酸乙酯)之體積量係約2.0 ml/g或更多,諸如2.0 ml/g至約4.0 ml/g,或3.0 ml/g至約4.0 ml/g (例如約3.5 ml/g)。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係甲苯。
實施例K7係實施例K1至K6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2)中添加之有機酸(例如乙酸)之量係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0至約2.0 (例如約1.5)莫耳當量。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a2)中添加之有機酸係乙酸。
步驟(a1)中之反應進展可藉由各種技術監測,例如藉由層析技術(例如,LC、TLC或反相HPLC)。反應一經完成,可將反應混合物自高溫冷卻至較低之溫度,諸如室溫/環境溫度,或約20℃至約30℃ (例如約22℃至約28℃,或約23℃至約27℃,或約25℃)之溫度。形成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自反應溶劑系統沉澱,且該反應混合物係以漿料之形式。將此漿料直接轉移至步驟(a2)。
在一些實施例之步驟(a2)中,將水及甲苯添加至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將有機酸(例如乙酸)添加至該混合物以將(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轉化為(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游離酸。在添加該有機酸後,在足以完成反應之時間及條件(例如在約20℃至約30℃,諸如25℃之溫度下)攪拌步驟(a2)中之反應混合物。然後將步驟(a2)中形成之游離酸萃取至包括步驟(a3)中之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苯)之有機相內。
於步驟(a3)中,自水相分離包括來自步驟(a2)之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苯)之有機相。在分離後,視需要將甲醇添加至該有機相並將所得溶液直接轉移至步驟(a4)。
實施例K8係實施例K1至K7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步驟(a3)中使用之甲醇(若存在)之量係約0.5 ml/g至1.0 ml/g (例如0.75 ml/g)。
實施例K9係實施例K1至K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4)中添加之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之量係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0至約1.5 (例如約1.1至約1.3,或約1.2)莫耳當量。
實施例K10係實施例K1至K9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4)中添加之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係呈水溶液之形式。
實施例K11係實施例K1至K10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4)中之反應係在約45℃之高溫下進行。
實施例K12係實施例K1至K11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晶種之量係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之約0.20至約0.50莫耳% (例如約0.25至約0.35莫耳%,或約0.3莫耳%) [例如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約0.004 g/g]。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在進行接種後,將漿料攪拌大於約1小時之時間週期。
實施例K13係實施例K1至K12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於步驟(a7)中分離(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包括過濾,例如,在真空下過濾。
實施例K14係實施例K13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過濾或在真空下過濾進一步包括用丙酮清洗固體。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用丙酮清洗包括1、2或3次清洗(例如2次清洗)。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用於每次清洗之丙酮之量係約2 ml/g至約4 ml/g (例如約3 ml/g)。
實施例K15係實施例K1至K1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進一步乾燥,例如,在真空下在不超過約40℃、不超過約50℃、不超過約60℃或約45℃至約55℃ (例如50℃)之溫度下乾燥來自步驟(a7)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經分離tris鹽。
實施例K16係實施例K1至K1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使步驟(a5)中之漿料在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或大於約60分鐘之時間週期。
實施例K17係實施例K1至K16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使步驟(a6)中之漿料在約15℃至約20℃之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大於約60分鐘、大於約1小時、大於約2小時、大於約3小時、大於約4小時、大於約5小時、大於約6小時、大於約7小時、大於約8小時或大於約9小時之時間週期。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a8)中之保持時間係大於約4小時、大於約5小時、大於約6小時、大於約7小時或大於約8小時。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L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1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使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懸浮於溶劑系統中,其中該溶劑系統由二甲基亞碸(DMSO)及水組成,其中DMSO:水之體積比係約10:1至約6:1 (例如,約9:1至約7:1,或約8:1),且其中水(體積)與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重量)之比率在約20℃至約35℃ (例如約20℃至約30℃)之溫度下係約0.8 ml/g至約1.2 ml/g (例如1.0 ml/g); (b)將步驟(a)中之懸浮液加熱至約60℃至約70℃ (例如約65℃)之高溫以形成溶液,然後在該高溫下將該溶液混合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c)將水緩慢添加至來自步驟(b)之溶液同時維持該反應混合物為溶液,其中添加之水之量係約與步驟(a)中使用之水量相同,然後使所得溶液在該高溫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d)用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結晶形式1材料接種該溶液同時將該溫度維持在該高溫下,其中晶種之量係步驟(a)中使用之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約0.5重量%或更多(例如約0.5重量%或約1.0重量%),然後使所得混合物在該高溫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e)視需要將來自步驟(d)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30℃ (例如以約0.2℃/min之速率),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f)視需要將來自步驟(e)之混合物緩慢加熱至約40℃至約50℃ (例如以約0.5℃/min之速率),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g)將來自步驟(d)或步驟(f) [若進行步驟(e)及(f)]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例如以約0.2℃/min之速率)冷卻至約15℃,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及 (h)自來自步驟(g)之所得混合物分離固體以提供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I。
實施例L1係關於一種重結晶過程,其中(1)使用由二甲基亞碸(DMSO)及水組成之溶劑系統在高溫下溶解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2)在該高溫下將水(反溶劑)添加至該溶液同時維持所得混合物為溶液;(3)在該高溫下用結晶形式I材料接種該溶液;(4)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低溫(例如約15℃);(5)視需要加熱,然後冷卻該混合物;及(6)自經冷卻之混合物分離結晶形式I。
實施例L2係實施例L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中之DMSO:水之體積比係約9:1至約7:1。
實施例L3係實施例L1或L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中之DMSO:水之體積比係約8:1。
實施例L4係實施例L1至L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中之水(體積)與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重量)之比率係約1.0 ml/g。
實施例L5係實施例L1至L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於步驟(b)中在高溫(例如約65℃)下加熱懸浮液以形成溶液。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b)中之溶液係在該高溫下混合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或大於約30分鐘之時間週期。
實施例L6係實施例L1至L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於步驟(c)中緩慢添加水使得混合物維持為溶液且維持該溶液之溫度而不偏離該高溫超過5.0℃。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c)中之保持時間係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或大於約30分鐘。
實施例L7係實施例L1至L6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進行步驟(d)中之接種使得維持混合物之溫度而不偏離高溫超過5.0℃,且使得在接種完成後至少一些接種材料維持為固體及在步驟(d)中之保持期後存在一些固體。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d)中之保持時間係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或大於約60分鐘。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e)中之保持時間係大於約1小時。
實施例L8係實施例L1至L7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進行步驟(e)及(f)。
實施例L9係實施例L1至L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e)中之冷卻係以小於約1℃/min、小於約0.8℃/min、小於約0.5℃/min、小於約0.3℃/min (例如約0.2℃/min)之速率進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e)中之冷卻係以約0.2℃/min之速率進行。
實施例L10係實施例L1至L9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e)中之保持時間係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或大於約1小時。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e)中之保持時間係大於約1小時。
實施例L11係實施例L1至L10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f)中之加熱係以小於約1℃/min、小於約0.8℃/min、小於約0.7℃/min、小於約0.6℃/min、小於約0.5℃/min、小於約0.3℃/min之速率進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f)中之加熱係以約0.5℃/min之速率進行。
實施例L12係實施例L1至L11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f)中之保持時間係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或大於約30分鐘。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f)中之保持時間係約30分鐘。
實施例L13係實施例L1至L12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g)中之冷卻係以小於約1℃/min、小於約0.8℃/min、小於約0.5℃/min或小於約0.3℃/min (例如約0.2℃/min)之速率進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g)中之冷卻係以約0.2℃/min之速率進行。
實施例L14係實施例L1至L1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g)中之保持時間係大於約1小時、大於約2小時、大於約3小時、大於約4小時、大於約5小時、大於約6小時、大於約7小時、大於約8小時或大於約9小時。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g)中之保持時間係大於約8小時。
實施例L15係實施例L1至L1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於步驟(f)中分離固體包括過濾,例如,在真空下過濾。
實施例L16係實施例L15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過濾或在真空下過濾進一步包括用甲基乙基酮(MEK)清洗固體。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用MEK清洗包括1、2或3次清洗(例如2次清洗)。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用於每次清洗之MEK之量係約2 ml/g至約4 ml/g (例如約3 ml/g)。在又其他實施例中,在清洗前,將用於每次清洗之MEK冷卻至約15℃。
實施例L16係實施例L1至L1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進一步乾燥,例如,在真空下在不超過約40℃、不超過約50℃、不超過約60℃,或約50℃至約60℃ (例如55℃)之溫度下乾燥來自步驟(h)之經分離固體。
在一項實施例(實施例M1)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1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使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懸浮於溶劑系統中,其中該溶劑系統由四氫呋喃(THF)及水組成,其中THF:水之體積比係約1:1至約4:1 (例如約2.5:1至約3.5:1、約2.8:1至約3.2:1、約2.9:1至約3.1:1或約3.0:1),且其中水(體積)與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重量)之比率在約20℃至約35℃ (例如約20℃至約30℃,約22℃)之溫度下係約1.1 ml/g至約3.8 ml/g (例如約1.3 ml/g至約1.5 ml/g,或約1.39 ml/g); (b)將步驟(a)中之懸浮液加熱至約49℃至約59℃ (例如約55℃)之高溫以形成溶液,將該溫度冷卻至約47℃至約51℃ (例如約49℃)之保持溫度同時維持該混合物為溶液,並視需要在該保持溫度下將該溶液混合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c)用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結晶形式1材料接種來自步驟(b)之溶液同時使該溫度維持在該保持溫度下,其中晶種之量係步驟(a)中使用之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約0.5重量%或更多(例如約0.5重量%或約1.0重量%),然後使所得混合物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d)將來自步驟(c)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35℃之中間溫度,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中間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e)將水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乙腈、異丙醇或丙酮)緩慢添加至來自步驟(d)之混合物同時使該混合物之溫度維持在中間溫度下,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中間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f)將來自步驟(e)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10℃之低溫,及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低溫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g)對該混合物(漿料)取樣以測定該混合物中固體之粒度; (h)進行高剪切濕法研磨直至該混合物中該固體之粒度之D90係小於約150 µM; (i)自來自步驟(f)之所得混合物分離固體以提供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I。
實施例M1係關於一種重結晶過程,其中(1)使用由THF及水組成之溶劑系統在高溫(例如55℃)下溶解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及然後將該溶液冷卻至保持溫度(例如49℃);(2)在該保持溫度下用結晶形式I材料接種該溶液;(3)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中間溫度(例如35℃),並在中間溫度下添加乙腈;(4)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低溫(例如約10℃);及(5)自經冷卻之混合物分離結晶形式I。
實施例M2係實施例M1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中之THF:水之體積比係約2.9:1至約3.1:1。
實施例M3係實施例M1或M2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中之THF:水之體積比係約3.0:1。
實施例M4係實施例M1至M3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a)中之水(體積)與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重量)之tris鹽之比率係約1.39 ml/g。
實施例M5係實施例M1至M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首先於步驟(b)中在約53℃至約59℃ (例如約55℃)之高溫下加熱懸浮液以形成溶液,然後將該溶液之溫度冷卻至約48℃至約50℃之保持溫度同時該混合物維持為溶液。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首先於步驟(b)中在約53℃至約57℃ (例如約55℃)之高溫下加熱懸浮液以形成溶液,然後將該溶液之溫度冷卻至約49℃之保持溫度。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在該保持溫度下將步驟(b)中之溶液混合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或大於約1小時之時間週期。
實施例M6係實施例M1至M5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進行步驟(c)中之接種使得維持混合物之溫度而不偏離保持溫度超過1.0℃或超過2.0℃,且使得在接種完成後至少一些接種材料維持為固體及在步驟(c)中之保持期後存在一些固體。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在接種後,在該保持溫度下將步驟(c)中之混合物混合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大於約60分鐘或大於約75分鐘之時間週期。
實施例M7係實施例M1至M6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d)中之冷卻係以小於約0.5℃/min、小於約0.4℃/min、小於約0.3℃/min、小於約0.2℃/min (例如約0.1℃/min至約0.2℃/min)之速率進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d)中之冷卻係以約0.1℃/min至約0.2℃/min之速率進行。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在將步驟(d)中之混合物冷卻至中間溫度後,使該混合物在該中間溫度下保持大於約5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大於約60分鐘或大於約75分鐘之時間週期。
實施例M8係實施例M1至M7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於步驟(e)中緩慢添加水混溶性有機溶劑(例如乙腈)使得維持混合物之溫度而不偏離該中間溫度超過1.0℃、超過2.0℃或超過3.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水混溶性有機溶劑係乙腈。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乙腈之添加係於超過1小時、超過1.5小時或超過2小時之時間週期內進行。
實施例M9係實施例M1至M8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於步驟(e)中完成乙腈之添加後,使所得混合物在中間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大於約60分鐘或大於約75分鐘之時間週期。
實施例M10係實施例M1至M9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f)中之冷卻係以小於約0.5℃/min、小於約0.4℃/min、小於約0.3℃/min或小於約0.2℃/min (例如約0.2℃/min)之速率進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f)中之冷卻係以約0.2℃/min之速率進行。
實施例M11係實施例M1至M10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步驟(f)中之保持時間係超過約1分鐘、大於約10分鐘、大於約15分鐘、大於約20分鐘、大於約30分鐘、大於約45分鐘、大於約1小時、大於約2小時、大於約3小時、大於約4小時、大於約5小時、大於約6小時、大於約7小時、大於約8小時或大於約9小時。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步驟(f)中之保持時間係大於約5小時、約6小時、約7小時或約8小時。
實施例M12係實施例M1至M11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在步驟(h)中對混合物之樣品進行高剪切濕法研磨以測定該混合物中固體之粒度後,若該混合物中該固體之粒度之D90係大於約125 µM,則再次進行高剪切濕法研磨直至該D90值係小於約125 µM。
實施例M13係實施例M1至M12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於步驟(i)中分離固體包括過濾,例如,在真空下過濾。
實施例M14係實施例M13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過濾或在真空下過濾進一步包括用甲基乙基酮(MEK)清洗固體。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用MEK清洗包括1、2或3次清洗(例如2次清洗)。再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基於步驟(a1)中使用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量計,用於每次清洗之MEK之量係約2 ml/g至約2.5 ml/g (例如約2.2 ml/g)。在又其他實施例中,用於每次清洗之MEK係在清洗前在室溫下視需要冷卻至約10℃。
實施例M15係實施例M1至M14中任一項之另一實施例,其中進一步乾燥,例如,在真空下在不超過約40℃、不超過約50℃、不超過約60℃或約50℃至約60℃ (例如55℃)之溫度下乾燥來自步驟(i)之經分離固體。
製備 C111、其tris鹽、C111之tris鹽之固體形式及某些中間體可藉由下文描述之一般及其特定方法,結合熟習合成有機化學及/或醫藥化合物之固體形式領域之技術者之常識製備。此常識可於以下標準參考書中找到,諸如Comprehensive Organic Chemistry, Barton及Ollis編,Elsevier;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s: A Guide to Functional Group Preparations, Larock, John Wiley and Sons;及Compendium of Organic Synthetic Methods,第I-XII卷(由Wiley-Interscience出版)。本文使用之起始材料可購買獲得或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例行性方法製備。
在本發明之化合物、鹽及固體形式(例如結晶形式及非晶型)之製備中,應注意本文描述之製備方法中之一些可需保護遠端官能基(例如,前體中之一級胺、二級胺、羧基)。對此保護之需求將取決於該遠端官能基之性質及該等製備方法之條件而變化。熟習此項技術者容易確定對此保護之需求。此等保護/去保護方法之用途亦於此項領域之技術內。針對保護基及其等用途之一般描述,參見T.W. Greene,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91。
例如,某些化合物含有一級胺或羧酸官能基,若不加以保護,則其可干擾於分子之其他位點處之反應。因此,此等官能基可由後續步驟中可移除之適當之保護基保護。適用於胺及羧酸保護之保護基包括彼等通常用於肽合成中之保護基(諸如N-三級丁氧基羰基(Boc)、苄氧基羰基(Cbz)及9-茀基亞甲基氧基羰基(Fmoc)用於胺及含碳數較低之烷基或苄基酯用於羧酸),其等在本文描述之反應條件下一般無化學反應性且通常可移除而不化學改變該等化合物中之其他官能基。
下文描述旨在提供用於製備本發明之化合物及固體形式之方法論之一般描述。本發明之一些化合物可含有具有立體化學名稱(R)或(S)之單個或多個對掌性中心。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所有合成轉化均可以類似方式進行,與材料是否為富對映體或外消旋無關。此外,可使用諸如本文及化學文獻中描述之熟知方法,於序列中之任何所需點進行對所需之光學活性材料之拆分。例如,可使用對掌性層析法分離中間體及最終產物。或者,可使用對掌性鹽分離富對映體之中間體及最終化合物。
實例 下文闡述本發明之非限制性化合物(包括其固體形式)之合成。
實驗一般在惰性氣氛(氮或氬)下進行,特定言之在採用對氧或水分敏感之試劑或中間體之情況下。一般使用商業溶劑及試劑而無需進一步純化。視需要採用無水溶劑,一般來自Acros Organics之AcroSeal ®產品、來自Sigma-Aldrich之Aldrich ®Sure/Seal 或來自EMD Chemicals之DriSolv ®產品。在其他情況下,商業溶劑通過填充4Å分子篩之管柱,直至達成下列針對水之QC標準:a)針對二氯甲烷、甲苯、N,N-二甲基甲醯胺及四氫呋喃<100 ppm;b)針對甲醇、乙醇、1,4-二噁烷及二異丙胺<180 ppm。針對非常敏感之反應,溶劑係用金屬鈉、氫化鈣或分子篩進一步處理,並在使用前蒸餾。一般在真空下乾燥產物,然後進行其他反應或呈遞用於生物測試。質譜分析數據係由液相層析術-質譜分析(LCMS)、大氣壓化學電離(APCI)或氣相層析術-質譜分析(GCMS)儀器報告。符號♦表示質譜中觀測到之氯同位素模式。
對掌性分離係用於在製備本發明之化合物期間分離一些中間體之對映體或非鏡像異構體。
透過可偵測中間體進行之反應一般隨後進行LCMS,且容許在添加後續試劑前進行完全轉化。針對涉及其他實例或方法中之程序之合成,反應條件(反應時間及溫度)可變化。一般而言,反應後進行薄層層析術或質譜分析,並視需要經受後處理。純化可因實驗而變化:一般而言,選擇用於溶析液/梯度之溶劑及溶劑比率以提供適當之R f或滯留時間。此等製備及實例中之所有起始材料均可購買獲得或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或如本文描述之方法製備。
實例1: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無水)之製備
步驟1:C103 [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製備 將乾淨且乾燥之反應器排空並用氮充滿至常壓直至氧含量≤1.0%。在15至25℃下將1,4-二噁烷(594 kg,8.3 kg/kg)裝入該反應器內。將溫度維持在15至25℃下,將C101 [72 kg,1.0當量(限制性試劑),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添加至該混合物內,然後添加C102 (38.5 kg,1.05當量,3-氟-4-(羥基甲基)苄腈)並攪拌10至20 min。在氮保護下將碳酸銫(132.5 kg,1.8 kg/kg)添加至該混合物內,接著添加參(二亞苄基丙酮)二鈀(2.4 kg,0.01當量,Pd 2dba 3)及2-(二-三級丁基膦基)聯苯(JohnPhos 1.6 kg,0.02當量)。在氮保護下將該混合物加熱至83℃至90℃。在8至16 h後,反應一經完成,即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15至25℃。使該混合物濾過矽藻土(25 kg,0.2 kg/kg)。濾餅用MTBE (3 x 270 kg,3 x 3.75 kg/kg,甲基三級丁基醚)清洗。在10至35℃下向經組合之濾液添加矽基金屬消除劑(72 kg,1 kg/kg)。在40至50℃下將該混合物攪動12至18 h。在12至18 h後,反應一經完成(藉由LC檢查),即將該混合物冷卻至20至30℃,過濾,及濾餅用MTBE (324 kg,4.5 kg/kg)清洗。濾液透過管路過濾器轉移並在T≤50℃下減壓(P≤-0.08 MPa)濃縮至2.8至3.5 L/kg之最終體積。添加無水乙醇(182 kg,2.5 kg/kg)並在T≤50℃下該混合物減壓濃縮至2.8至3.5 L/kg之最終體積。將此過程再重複3次以提供含有C103之濃縮混合物。
步驟2: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C104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製備 將無水乙醇(193 kg,2.7 kg/kg)添加至來自步驟1之含有C103之濃縮混合物。於單獨容器中,在15至25℃下製備對甲苯磺酸(118 kg,2.55當量)於無水乙醇(144 kg,2.0 kg/kg)中之溶液,確認完全溶解。將製備之對甲苯磺酸/乙醇溶液添加至含有C103之乙醇混合物。在氮保護下將該混合物加熱至55至65℃。2至4 h後,對該混合物取樣用於HPLC分析。使溫度維持在55至65℃下,將乙酸乙酯(580 kg,8 kg/kg)添加至該混合物內。將該混合物冷卻至0至5℃,導致結晶。在0至5℃下將該混合物漿化2至5 h,然後過濾。濾餅用乙酸乙酯(2x90 kg,1.25 kg/kg)清洗。在30至40℃下將固體乾燥8至16 h。將該固體冷卻至15至30℃,然後收集(重量135 kg)。進行卡爾費雪(Karl Fischer)滴定以確定收集之固體為無水的。
1H NMR (600 MHz, DMSO-d6) δ: 8.53 (br s, 1H), 8.26 (br s, 1H), 7.89 (d, 1H), 7.67-7.78 (m, 3H), 7.48 (d, 4H), 7.11 (d, 4H), 6.90 (d, 1H), 6.79 (d, 1H), 5.48 (s, 2H), 3.35 (d, 2H), 2.96-3.09 (m, 2H), 2.79-2.96 (m, 1H), 2.29 (s, 6H), 1.93-2.03 (m, 2H), 1.77-1.90 (m, 2H)。
此實例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係指限制性試劑,其為C101。
實例2: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無水)之替代製備
步驟1:C103 [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製備 於乾淨反應器容器中裝入C101 (25 g,1.0當量,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限制性試劑)、C102 (13.5 g,1.05當量,3-氟-4-(羥基甲基)苄腈)及磷酸三鉀(31.1 g,1.7當量)。於該反應器中一次性裝入苯甲醚(200 ml,8 ml/g)並在氮吹掃下在25℃下攪拌該反應器以使系統脫氣(目標<0.15% w/w O 2)。於單獨容器中,在20℃下將乙酸鈀(II) (0.05 g,0.0025當量)溶解於苯甲醚(1.0 ml,0.04 ml/g)中以產生澄清淺橙色/棕色溶液。於單獨容器中,將X-Phos (0.1 g,0.0025當量)溶解於苯甲醚(1.0 ml,0.04 ml/g)中以產生澄清溶液。經由注射器將乙酸鈀及X-Phos之溶液一次性裝入該反應器容器中。在100℃下將所得懸浮液攪拌20小時及然後取樣以檢查反應完成(LC)。反應一經完成,即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0至25℃並在20至25℃下向該澄清橙色溶液添加乙醇(50 ml,2 ml/g),然後濾過Arbocel® (~ 6.25 g,0.25 g/g)。Arbocel®濾餅用乙酸乙酯(100 ml,4 ml/g)清洗。
步驟2: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C104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製備 將來自步驟1之所得濾液裝入乾淨反應器容器中。在20至25℃下一次添加全量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36 g,2.2當量)並攪拌該懸浮液直至完全溶解。在40℃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0小時(整夜)及然後取樣以檢查反應完成。反應一經完成,即將淺黃色懸浮液冷卻至0℃並攪拌至少1小時。在真空下用苯甲醚(100 ml,4 ml/g)過濾該懸浮液並以2部分(50 ml,每部分2 ml/g)用作濾餅洗滌液。濾餅用乙酸乙酯(50 ml,2 ml/g)進一步清洗,然後轉移至真空烘箱。在真空下在50℃下將產物乾燥16小時(整夜),然後在60℃下再乾燥16小時(整夜)。分離呈白色-灰白色固體之粗C104雙(4-甲基苯磺酸)鹽(48.3 g,87%產率)。進行卡爾費雪滴定以確定該白色-灰白色固體為無水物。
此實例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係指限制性試劑,其為C101。
粉末X射線繞射(PXRD)方法(用於本專利案所述之所有PXRD數據)。
使用配備Cu輻射源之Bruker AXS D8 Endeavor繞射儀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將管電壓及電流強度分別設定為40 kV及40 mA。將電動發散狹縫設定在11 mm之恆定照明下。使用LYNXEYE XE-T能量色散X射線偵測器,將位置感測器(PSD)開口設定在4.00°下以偵測繞射輻射。於θ-θ測角儀上,在2.0至55.0度2-θ (°2θ)之Cu波長下使用0.019°2θ之步長及0.2秒之每步長時間收集數據。將樣品放置於矽低背景小凹槽支架上,並在收集數據期間依15 rpm旋轉準備分析。於DIFFRAC.EVA V5.0軟體中分析數據。每個各別繞射圖案中使用相對強度 ≥ 最強條帶之5%之反射來製備峰列表。峰位置中± 0.2 °2θ之典型誤差(USP-941)適用於此數據。與此量測相關聯之最小誤差可由於包括以下之多種因素造成:(a)樣品製備(例如,樣品高度)、(b)儀器特性、(c)儀器校準、(d)操作員輸入(例如在確定峰位置時)及(e)材料之性質(例如較佳之取向及透明度效應)。
C104之無水雙甲苯磺酸鹽之樣品(如藉由如實例1或2中之程序製備)係用於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本文中命名為形式1)。針對C104之雙甲苯磺酸鹽之形式1之PXRD圖案係提供於圖1中及相應之峰列表係提供於表E2中(具有相對強度為5%或更大之峰)。 表E2:針對C104之雙甲苯磺酸鹽(無水形式1)之PXRD峰表
角度,°2θ (°2θ) 相對強度,%
5.0 100.0
7.5 37.0
10.0 13.3
11.9 16.0
12.8 14.7
13.3 26.6
14.7 43.5
14.9 8.0
15.5 24.1
17.2 12.4
17.4 41.4
18.1 5.3
19.1 18.7
19.9 16.9
21.1 11.7
21.7 5.0
22.1 14.1
23.8 52.8
24.2 13.7
24.5 9.2
25.0 18.2
25.6 9.2
27.7 7.8
28.1 18.6
28.4 13.0
28.9 8.7
實例3: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一水合物)之製備
步驟1:C103 [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製備 於乾淨反應器容器中裝入C101 [25 g,1.0當量,限制性試劑,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C102 (13.5 g,1.05當量,3-氟-4-(羥基甲基)苄腈)及磷酸三鉀(31.1 g,1.7當量)。於該反應器中一次性裝入苯甲醚(200 ml,8 ml/g)並在氮吹掃下在25℃下攪拌該反應器以使系統脫氣(目標<0.15% w/w O 2)。於單獨容器中,在20℃下將乙酸鈀(II) (0.05 g,0.0025當量)溶解於苯甲醚(5.0 ml,0.2 ml/g)中以產生澄清淺橙色/棕色溶液。於單獨容器中,將X-Phos (0.1 g,0.0025當量)溶解於苯甲醚(5.0 ml,0.2 ml/g)中以產生澄清溶液。經由注射器將乙酸鈀及X-Phos之溶液一次性裝入該反應器容器中。在100℃下將所得懸浮液攪拌16小時及然後取樣以檢查反應完成(LC)。反應一經完成,即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0至25℃並向該反應混合物添加水(75 ml,3 ml/g)、乙酸乙酯(100 ml,4 ml/g)及乙醇(50 ml,2 ml/g)。容許層沉降,並分離相。
步驟2: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C104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製備 在20至25℃下向有機相(來自步驟1)一次添加全量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40.7 g,2.5當量)並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40℃。20小時後,對漿料取樣以檢查反應完成。反應一經完成,將懸浮液冷卻至5℃並攪拌至少1小時。在真空下過濾該懸浮液,及濾餅用乙酸乙酯(2x50 ml,2x2 ml/g)清洗兩次,然後轉移至真空烘箱。在真空下在50℃下將產物乾燥16小時(整夜),然後在60℃下再乾燥16小時(整夜)。分離呈白色-灰白色固體之粗C104雙(4-甲基苯磺酸)鹽(46.4 g,84%產率)。進行卡爾費雪滴定以確定白色-灰白色固體為一水合物。
此實例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係指限制性試劑,其為C101。
鹽化學計量 C104:TsOH = 1.0:2.0
1H NMR 1H NMR (600 MHz, DMSO-d6) δ = 8.57 (br s, 1H), 8.30 (br s, 1H), 7.90 (dd, J = 1.1, 9.9 Hz, 1H), 7.75 - 7.73 (m, 1H), 7.73 - 7.72 (m, 1H), 7.69 (dd, J = 7.2, 8.2 Hz, 1H), 7.53 - 7.42 (m, 4H), 7.18 - 7.05 (m, 4H), 6.89 (d, J = 7.2 Hz, 1H), 6.78 (d, J = 8.2 Hz, 1H), 5.47 (s, 2H), 3.43 - 3.30 (m, 2H), 3.00 (ddddd, J = 3.0 (x2), 10.8, 12.8 (x2) Hz, 2H), 2.91 (dddd, J = 3.7, 11.7 Hz, 1H), 2.28 (s, 6H), 2.02 - 1.90 (m, 2H), 1.83 (dddd, J = 4.2, 11.7, 12.9, 14.2 Hz, 2H)   
13C NMR 13C {1H} NMR (151 MHz, DMSO-d6) δ = 161.76, 160.57, 159.59 (d, J = 248.5 Hz, 1C), 145.39 (s, 2C), 140.24, 137.81 (s, 2C), 131.33 (d, J = 4.6 Hz, 1C), 130.72 (d, J = 14.4 Hz, 1C), 128.82 (d, J = 4.0 Hz, 1C), 128.12 (s, 4C), 125.46 (s, 4C), 119.29 (d, J = 25.4 Hz, 1C), 117.59 (d, J = 2.9 Hz, 1C), 114.77, 112.12 (d, J = 10.4 Hz, 1C), 108.72, 60.18 (d, J = 3.5 Hz, 1C), 43.21 (s, 2C), 39.79, 27.71 (s, 2C), 20.79 (s, 2C)   
MS 量測m/z 312.1506,計算m/z 312.1507
C104之一水合物雙甲苯磺酸鹽之樣品(如藉由如實例3描述之程序製備)係用於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本文中命名為形式2)。針對C104之雙甲苯磺酸鹽之形式2 (一水合物)之PXRD圖案係提供於圖2中及相應之峰列表係提供於表E3中(具有相對強度為5%或更大之峰)。 表E3:針對C104一水合物之雙甲苯磺酸鹽(形式2)之PXRD峰表
角度,°2θ (°2θ) 相對強度,%
5.0 100.0
7.5 26.7
9.9 8.6
12.4 34.0
13.0 17.1
13.7 12.6
15.3 9.8
16.6 31.8
17.0 28.1
17.4 31.3
18.3 24.4
19.0 18.5
19.5 7.1
19.8 9.8
19.9 17.8
20.6 6.0
21.2 37.1
21.5 6.1
21.7 5.2
22.3 20.5
22.5 46.0
22.7 67.0
23.8 11.6
23.9 16.0
25.0 10.0
25.6 7.6
27.9 41.5
28.0 6.9
28.5 5.1
29.5 6.6
實例4: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無水)之又另一替代製備
步驟1:C103 [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製備 以<100 ppm O 2(實際值=66 ppm)將C101 (3.00 g,限制性試劑)、C102 (1.83 g,1.2當量)、N,N'-雙(1-萘基甲基)草醯胺(0.219 g,0.05當量)、三氟甲磺酸肆乙腈銅(I)(0.194 g,0.05當量)、菲(0.139 ml,0.08當量)及1,4-二噁烷(24 ml,8 ml/g)裝入手套箱中的反應容器中。一次添加全量三級五氧化二鈉(於甲苯中) (4.2 ml,3.6 mol/L,1.5當量)並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加熱至80℃。反應一經完成,即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0至25℃並濾過矽藻土。該反應容器用1,4-二噁烷(5 ml,1.67 ml/g)沖洗,矽藻土濾餅用甲基三級丁基醚(MTBE,2x10 ml,2x3.33 ml/g)清洗並在真空中濃縮經組合之有機物以提供油。
步驟2: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C104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製備 將來自步驟1之所得油重新溶解於1,4-二噁烷(5 ml,1.67 ml/g)及MTBE (2.5 ml,0.83 ml/g)中;並添加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4.1 g,2.1當量),然後將所得混合物加熱至50℃。添加另外1,4-二噁烷(10 ml,3.33 ml/g)以使漿料流動。固體藉由過濾分離並用1:1 1,4-二噁烷:MTBE (10 ml,3.33 ml/g)清洗,然後於真空烘箱中在60℃下乾燥以提供C104雙(4-甲基苯磺酸)鹽(5.05 g,76.2%產率)。進行卡爾費雪滴定以確定經乾燥之最終產物為無水的。
此實例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與限制性試劑(其為C101)比較。
實例5:C104之單甲苯磺酸鹽、雙甲磺酸鹽、單甲磺酸鹽、單硫酸鹽及半硫酸鹽之製備 用於製備C104之單甲苯磺酸鹽、雙甲磺酸鹽、單甲磺酸鹽、單硫酸鹽及半硫酸鹽之一般程序:
將C104 (250 mg,1.0當量限制性試劑)攪拌溶解於苯甲醚(2 ml,8 ml/g)中。以確定之化學計量(0.5當量至2.0當量)向該溶液添加所需之酸。然後向該混合物添加乙酸乙酯(2 ml,8 ml/g)作為反溶劑。過濾所得漿料並於真空烘箱中在50℃下乾燥。
收集針對製備之鹽之分析數據。
5A:C104之單甲苯磺酸鹽
鹽化學計量 C104:TsOH (對甲苯磺酸) = 1.0:1.0
1H NMR 1H NMR (600 MHz, DMSO-d 6) δ = 8.41 (br s, 2H), 7.90 (dd, J = 1.4, 10.4 Hz, 1H), 7.76 - 7.71 (m, 2H), 7.70 (dd, J = 7.2, 7.9 Hz, 1H), 7.53 - 7.44 (m, 2H), 7.17 - 7.06 (m, 2H), 6.90 (d, J = 7.2 Hz, 1H), 6.78 (d, J = 7.9 Hz, 1H), 5.48 (s, 2H), 3.40 - 3.30 (m, 2H), 3.01 (dt, J = 3.0, 12.8 Hz, 2H), 2.91 (tt, J = 3.7, 11.6 Hz, 1H), 2.28 (s, 3H), 2.00 - 1.93 (m, 2H), 1.83 (dddd, J = 3.0, 11.6, 12.8, 14.1 Hz, 2H)
13C NMR 13C {1H} NMR (151 MHz, DMSO-d 6) δ = 161.77, 160.57, 159.58 (d, J = 248.8 Hz, 1C), 145.57, 140.20, 137.68, 131.29 (d, J = 4.9 Hz, 1C), 130.72 (d, J = 14.7 Hz, 1C), 128.81 (d, J = 3.8 Hz, 1C), 128.09, 125.47, 119.28 (d, J = 25.4 Hz, 1C), 117.58 (d, J = 2.6 Hz, 1C), 114.77, 112.11 (d, J = 9.8 Hz, 1C), 108.71, 60.15 (d, J = 3.5 Hz, 1C), 43.20 (s, 2C), 39.93, 27.71 (s, 2C), 20.76
MS 量測m/z 312.1507,計算m/z 312.1507
C104之單甲苯磺酸鹽(甲苯磺酸)鹽之樣品(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係用於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針對C104之單甲苯磺酸鹽(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PXRD圖案係提供於圖3中。
5B:C104之雙甲磺酸鹽
鹽化學計量 C104:MsOH (甲磺酸)= 1.0:2.0
1H NMR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 8.60 (br s, 1H), 8.33 (br s, 1H), 7.88 (dd, J = 1.6, 9.9 Hz, 1H), 7.81 - 7.63 (m, 3H), 6.91 (d, J = 7.2 Hz, 1H), 6.78 (d, J = 8.0 Hz, 1H), 5.48 (s, 2H), 3.42 - 3.31 (m, 2H), 3.01 (tq, J = 3.6, 12.8 Hz, 2H), 2.92 (tt, J = 3.6, 11.7 Hz, 1H), 2.41 (s, 6H), 2.06 - 1.92 (m, 2H), 1.85 (dddd, J = 3.6, 11.7, 12.8, 13.5 Hz, 2H)
13C NMR 13C {1H} NMR (101 MHz, DMSO-d 6) δ = 161.75, 160.55, 159.70 (d, J = 224.0 Hz, 1C), 140.21, 131.30 (d, J = 4.7 Hz, 1C), 130.58 (d, J = 15.0 Hz, 1C), 128.79 (d, J = 3.5 Hz, 1C), 119.25 (d, J = 23.0 Hz, 1C), 117.52 (d, J = 3.0 Hz, 1C), 114.74, 112.12 (d, J = 11.0 Hz, 1C), 108.68, 60.13 (d, J = 4.0 Hz, 1C), 43.16 (s, 2C), 39.97, 39.67 (s, 2C), 27.67 (s, 2C)
MS 量測m/z 312.1515,計算m/z 312.1507
C104之雙甲磺酸鹽(甲磺酸)鹽之樣品(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係用於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針對C104之雙甲磺酸鹽(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PXRD圖案係提供於圖4中。
5C:C104之單甲磺酸鹽
鹽化學計量 C104:MsOH = 1.0:1.2
1H NMR 1H NMR (600 MHz, DMSO-d 6) δ = 8.62 (br s, 1H), 8.35 (br s, 1H), 7.90 (dd, J = 1.4, 10.2 Hz, 1H), 7.76 - 7.72 (m, 2H), 7.70 (dd, J = 7.2, 7.8 Hz, 1H), 6.91 (d, J = 7.2 Hz, 1H), 6.78 (d, J = 7.8 Hz, 1H), 5.48 (s, 2H), 3.38 - 3.32 (m, 2H), 3.01 (tdt, J = 3.4, 11.0, 12.8 Hz, 2H), 2.91 (tt, J = 3.7, 11.6 Hz, 1H), 2.36 (s, 3H), 1.99 - 1.92 (m, 2H), 1.85 (dddd, J = 3.4, 11.6, 12.8, 13.8 Hz, 2H)
13C NMR 13C {1H} NMR (151 MHz, DMSO-d 6) δ = 161.77, 160.60, 159.60 (d, J = 248.7 Hz, 1C), 140.23, 131.34 (d, J = 5.0 Hz, 1C), 130.73 (d, J = 14.6 Hz, 1C), 128.83 (d, J = 3.6 Hz, 1C), 119.29 (d, J = 25.3 Hz, 1C), 117.59 (d, J = 2.5 Hz, 1C), 114.77, 112.11 (d, J = 9.9 Hz, 1C), 108.71, 60.17 (d, J = 3.6 Hz, 1C), 43.16 (s, 2C), 39.97, 39.74, 27.69 (s, 2C)
MS 量測m/z 312.1505,計算m/z 312.1507,差值= 0.2 mDa
C104之單甲磺酸鹽之樣品(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係用於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針對C104之單甲磺酸鹽(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PXRD圖案係提供於圖5中。
5D:C104之單硫酸鹽
表徵 結果
鹽化學計量 C104:H 2SO 4= 1.0:1.3 (量測值),1:0:1.0 (理論值)
1H NMR 1H NMR (600 MHz,乙腈-d 3) δ = 7.71 (dd, J = 7.4, 7.9 Hz, 1H), 7.67 (dd, J = 7.4, 7.8 Hz, 1H), 7.56 (dd, J = 1.5, 7.8 Hz, 1H), 7.55 (dd, J = 1.5, 9.8 Hz, 1H), 6.92 (d, J = 7.4 Hz, 1H), 6.77 (d, J = 7.9 Hz, 1H), 5.47 (s, 2H), 3.42 (ddd, J = 2.8, 12.9 Hz, 2H), 3.03 (ddd, J = 2.8, 12.9 Hz, 2H), 2.92 (dddd, J = 3.7, 11.6 Hz, 1H), 1.99 - 2.06 (m, 2H), 1.90 (dddd, J = 4.2, 11.6, 12.9, 14.0 Hz, 2H)
13C NMR 13C NMR {1H} (151 MHz,乙腈-d 3) δ = 163.07, 161.15, 160.99 (d, J = 249.1 Hz, 1C), 142.27, 132.21 (d, J = 4.6 Hz, 1C), 131.84 (d, J = 14.7 Hz, 1C), 120.27 (d, J = 25.4 Hz, 1C), 118.66 (d, J = 2.9 Hz, 1C), 116.16, 113.61 (d, J = 9.8 Hz, 1C), 109.74, 62.21 (d, J = 4.0 Hz, 1C), 44.77 (s, 2C), 40.99, 28.62 (s, 2C), 1.52
MS 量測m/z 312.1515,計算m/z 312.1507
C104之單硫酸鹽之樣品(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係用於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針對C104之單硫酸鹽(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PXRD圖案係提供於圖6中。
5E:C104之半硫酸鹽
鹽化學計量 C104:H 2SO 4= 1.0:0.5
1H NMR 1H NMR (600 MHz,乙腈-d 3) δ = 7.66 (t, J = 7.8 Hz, 1H), 7.62 (dd, J = 7.4, 8.2 Hz, 1H), 7.54 (dd, J = 1.5, 7.8 Hz, 1H), 7.53 (dd, J = 1.5, 9.8 Hz, 1H), 6.87 (d, J = 7.4 Hz, 1H), 6.68 (d, J = 8.3 Hz, 1H), 5.44 (s, 2H), 3.45 - 3.40 (m, 2H), 3.01 (dt, J = 3.5, 13.0 Hz, 2H), 2.87 (tt, J = 3.7, 11.6 Hz, 1H), 2.04 - 1.95 (m, 2H), 1.88 (dddd, J = 3.6, 11.6, 13.0, 14.4 Hz, 2H)
13C NMR 13C {1H} NMR (151 MHz,乙腈-d 3) δ = 163.26, 161.74, 161.00 (d, J = 249.0 Hz, 1C), 141.34, 132.24 (d, J = 4.7 Hz, 1C), 132.18 (d, J = 14.3 Hz, 1C), 129.72 (d, J = 3.6 Hz, 1C), 120.23 (d, J = 25.6 Hz, 1C), 118.73 (d, J = 3.0 Hz, 1C), 115.96, 113.43 (d, J = 9.9 Hz, 1C), 109.56, 61.71 (d, J = 4.1 Hz, 1C), 44.76 (s, 2C), 41.39, 28.73 (s, 2C)
MS 量測m/z 312.1515,計算m/z 312.1507
C104之半硫酸鹽之樣品(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係用於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針對C104之半硫酸鹽(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PXRD圖案係提供於圖7中。
實例6:(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C109)之製備
步驟1:(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C107)之製備 向具有頂置式攪拌器且經氮吹掃之夾套式容器添加異丙醇(4.0 ml/g,15.7 g,20.0 ml),接著添加氫氧化鉀集結粒(85質量%,1.65當量,3.28 g,49.6 mmol)。將混合物加熱至40℃歷時30分鐘以溶解大部分/所有KOH。然後以0.5℃/分鐘將該混合物冷卻至10℃。然後歷時15至30 min添加C106 (88.4質量%,1.05當量,4.65 g,31.6 mmol;(S)-氧雜環丁烷-2-羧酸乙酯)。該添加一經完成,即在下10℃將反應混合物攪拌30分鐘及然後以0.5℃/分鐘升溫至25℃,並在25℃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1小時後,對該反應混合物取樣以檢查反應完成(酯水解,其係藉由CD 3OD中之 1H NMR檢查)。在25℃下向該反應混合物添加鹽酸三乙胺(1.95當量,8.08 g,58.7 mmol),並在25℃下攪拌所得混合物。在25℃下~12小時後,該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針對反應) (10.0 ml/g,45.0 g,50.0 ml)稀釋。然後向該反應混合物添加C105 (5.0 g,30.1 mmol;3,4-二胺基苄酸甲酯,限制性試劑)。然後向該反應混合物添加二異丙基乙胺(3.00當量,11.7 g,15.7 ml,90.3 mmol)。然後在25℃下將該反應混合物攪拌30分鐘以使C105均質/溶解,然後以0.5℃/分鐘冷卻至10℃。然後向該反應混合物添加於EtOAc (乙酸乙酯) (50質量%,1.50當量,28.7 g,26.9 ml,45.1 mmol)中之50重量% T3P (丙烷膦酸酐,亦稱為PPAA,環狀三聚體)歷時30分鐘,將溫度維持在8至15℃下。在10℃下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1小時後,對該反應混合物取樣以檢查反應完成(用於過程中檢查之HPLC分析)。該反應混合物用碳酸氫鉀(水性) (0.75 M) (10.0 ml/g,50.0 ml)淬滅。將該反應混合物升溫至25℃並攪拌以充分混合相,然後停止攪拌並容許分離相(兩個澄清相,無固體)。自該容器排出下水相。然後該水相係用二氯甲烷(10.0 ml/g,66.3 g,50.0 ml)反萃取。攪拌至充分混合該等相,然後停止攪拌並容許分離相(兩個澄清相,無固體)。分離該等相,並將上水相送至廢物。將EtOAc及DCM萃取物組合。然後用水(3.0 ml/g,15.0 g,15.0 ml)清洗經組合之有機相。分離該等相,並將上水相送至廢物。在40至50℃之夾套溫度及150至250 mbar下將產物溶液濃縮至(~12 ml/g,60 ml)。釋放真空並自接種該混合物。當材料開始結晶時,在40至45℃下攪拌15分鐘。在40至50℃之夾套溫度及150至250 mbar下將該產物溶液濃縮至(~8 ml/g,40 ml)。釋放真空並使所得精細懸浮液在40至45℃下保持30 min,然後以0.2℃/分鐘冷卻至5℃。在5℃下將該懸浮液攪拌1小時。使用真空過濾過濾該懸浮液。濾餅係用預先冷卻之乙酸乙酯(EtOAc,2.0 ml/g,9.00 g,10.0 ml)清洗。在牽拉乾燥1小時後,在40至50℃下在真空下將固體乾燥12至48小時。在自烘箱移除時,獲得呈灰白色固體之C107 (粗重量:4.62 g,粗產率:61%)。
1H NMR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9.24 (br s, 1H), 7.83 (d, J=2.0 Hz, 1H), 7.57 (dd, J=8.5, 2.0 Hz, 1H), 6.76 (d, J=8.5 Hz, 1H), 5.73 (s, 2H), 5.10 (dd, J=8.8, 6.5 Hz, 1H), 4.55-4.76 (m, 2H), 3.76 (s, 3H), 2.96 (dddd, J=11.2, 8.8(x2), 6.5 Hz, 1H), 2.66 (dddd, J=11.2, 8.8, 6.5(x2) Hz, 1H)
13C NMR 13C {1H} NMR (101 MHz, DMSO-d 6) δ: 171.3, 166.0, 147.7, 128.2, 128.0, 121.1, 116.3, 114.7, 78.8, 68.9, 51.3, 25.6
MS 量測m/z 251.1024,計算m/z 251.1026
此實例之步驟1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與限制性試劑(其為C105)比較。
步驟2:(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胺基)苄酸甲酯(C108)之製備 向具有頂置式攪拌器並經氮吹掃之夾套式容器添加二氯甲烷(DCM,15.0 ml/g,1590 g,1200 ml)。向該反應器容器添加C107 (80.00 g,319.7 mmol;限制性試劑;(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並在20℃下攪拌。然後向該反應添加硼酸三乙酯(3.00當量,140 g,164 ml,959 mmol)並在20℃下攪拌。向該懸浮液添加於四氫呋喃(1.25當量,180 g,200 ml,400 mmol)中之硼氫化鋰(2 M)歷時30 min並在20℃下攪拌。LiBH 4之添加一經完成,即在20℃下攪拌該反應並週期性取樣以檢查反應完成。反應一經完成,該反應混合物即用水(5.0 ml/g,400.0 g,400.0 ml)緩慢淬滅歷時不小於30 min。將所得混合物攪拌不小於2小時,然後繼續進行相分離。停止攪拌並容許分離相,排出下DCM相並轉移至保持容器。然後向DCM產物溶液添加於水(5.0 ml/g,400.0 ml)中之磷酸(0.5M)並在20℃下攪拌30 min。停止攪拌並容許分離相,將該下DCM相排出並轉移至保持容器。然後向該DCM產物溶液添加於水(5.0 ml/g,400.0 ml)中之水性檸檬酸(0.5 M)並在20℃下攪拌30 min。停止攪拌並容許分離相,將該下DCM相排出並轉移至保持容器。然後對C108之DCM溶液進行分析並在不分離C108之情況下進入下一步驟,針對該下一步驟(步驟3)假定100%產率。
此實例之步驟2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與限制性試劑(其為C107)比較。
步驟3:(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C109)之製備 向具有頂置式攪拌器並經氮吹掃之夾套式容器添加來自先前步驟(步驟2)之C108之DCM溶液(總體積= ~1350 ml,理論值= 75.5 g,319.5 mmol,限制性試劑)並在20℃下攪拌。在真空下將反應內容物濃縮至3至4 ml/g (226至301 ml)之總體積。釋放真空並接著裝入異丙醇(8.0 ml/g,474.7 g)。將混合物再次濃縮至3至4 ml/g (226至301 ml)之總體積。在25℃下向該混合物一次添加全量2-氯-1,1,1-三甲氧基乙烷(1.05當量,51.87 g,45.22 ml,335.5 mmol)。向該反應一次添加全量檸檬酸(0.01當量,0.6139 g,3.195 mmol)。然後將該反應升溫至50℃。反應一經完成,即將該溫度降低至30℃,然後添加水(12.0 ml/g,906.0 g,906.0 ml)歷時1小時。在水添加結束時,該混合物係精細懸浮液,使其在30℃下保持30 min,然後冷卻至5℃。在5℃下16小時後,過濾該懸浮液及固體用IPA/水(1:9體積比) (3.0 ml/g,226.5 ml)清洗。在真空下將濾餅牽拉乾燥2小時及然後放置於真空烘箱中以在40℃下乾燥至少12小時,提供61.6 g (65%,2個步驟)呈白色固體之C109。
1H NMR (600 MHz, CDCl 3) δ 8.12 (s, 1H), 8.00 (d, 1H), 7.79 (d, 1H), 5.16-5.26 (m, 1H), 5.03 (s, 2H), 4.57-4.66 (m, 2H), 4.48-4.56 (m, 1H), 4.33 (m, 1H), 3.95 (s, 3H), 2.71-2.81 (m, 1H), 2.36-2.47 (m, 1H)。
此實例之步驟3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與限制性試劑(其為C108)比較。
實例7:(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C110)之製備
向容器添加乙腈(400 ml,8 L/kg)並使溶劑保持在25℃下。向該容器添加C104雙(4-甲基苯磺酸)鹽(57.3 g,0.087 mol,0.515當量),維持25℃ ± 5.0℃之溫度。向該容器緩慢添加二異丙基乙胺(74.0 ml,0.424,2.5當量)歷時至少30分鐘,使溫度保持在25℃ ± 5.0℃下。向該容器添加第二批C104雙(4-甲基苯磺酸)鹽(57.3 g,0.087 mol,0.515當量),維持25℃ ± 5.0℃之溫度。向該容器緩慢添加第二批二異丙基乙胺(74.0 ml,0.424,2.5當量)歷時至少30分鐘,同時維持25℃ ± 5.0℃之溫度。向該容器添加C109 (50.0 g,0.170 mol,1.00當量,限制性試劑)。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50℃ ± 5.0℃歷時30分鐘。使此混合物在50℃ ± 5.0℃下保持至少6 h。移除樣品用於UPLC分析。向該容器添加C110晶種(0.5 g,0.88 mmol,0.01 g/g)。使反應混合物在50℃下粒化 2 h。向該容器添加水(600 ml,12 L/kg)歷時至少1 h,維持50℃之溫度(可接受40至55℃之溫度)。冷卻至15℃ ± 5.0℃歷時3 h (速率為0.2℃/min)。在15℃下將漿料攪拌至少8 h。過濾該反應混合物。向空容器添加水(175 ml,3.5 ml/g)。向該容器添加乙腈(25 ml,0.5 ml/g)。在15℃ ± 5.0℃下攪拌洗滌溶液。將乙腈及水之洗滌溶液轉移至過濾器上。牽拉乾燥產物並裝入真空烘箱內。在真空下在50℃下將該產物乾燥至少12 h (93.7 g,97%產率)。
1H NMR (600 MHz, DMSO-d6) δ 8.28 (s, 1H), 7.87 (d, 1H), 7.80 (d, 1H), 7.55-7.73 (m, 4H), 6.87 (d, 1H), 6.70 (d, 1H), 5.45 (s, 2H), 5.04-5.19 (m, 1H), 4.81 (dd, 1H), 4.66 (dd, 1H), 4.41-4.54 (m, 1H), 4.36 (dt, 1H), 3.94 (d, 1H), 3.86 (s, 3H), 3.76 (d, 1H), 2.97 (d, 1H), 2.82 (d, 1H), 2.63-2.77 (m, 1H), 2.49-2.63 (m, 1H), 2.37-2.46 (m, 1H), 2.18-2.29 (m, 1H), 2.05-2.18 (m, 1H), 1.47-1.82 (m, 4H)。LC-MS(ES±): 570.5 (M±H)。
此實例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與限制性試劑(其為C109)比較。
C110之樣品(如藉由如實例7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係用於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且發現為結晶。針對結晶C110 (本文中命名為形式X)觀測到之PXRD圖案係提供於圖14中及相應之峰列表係提供於表E7中(具有相對強度為5%或更大之峰)。 表E7:針對結晶C110 (形式X)之PXRD峰表
角度,2θ (2θ) 相對強度,%
7.5 9.5
7.6 8.9
8.4 28.3
10.7 21.3
11.9 100.0
12.0 64.1
13.7 22.9
15.0 11.0
16.5 26.0
16.9 46.2
17.0 53.8
18.2 15.5
18.6 20.5
18.9 70.6
19.2 62.3
19.5 26.9
19.7 15.9
20.0 43.9
20.3 19.4
20.5 23.3
21.4 15.6
22.0 10.4
22.4 39.0
22.6 29.3
22.8 35.2
22.9 45.6
23.3 6.6
23.8 84.2
24.2 11.8
25.2 26.7
25.4 32.9
25.6 46.1
26.4 6.0
27.2 25.9
27.7 29.9
29.2 5.6
29.5 18.2
C110晶種材料之製備 C110之晶種材料可藉由與此實例中描述相似之程序製備,除不使用晶種材料外(即,依賴於自成核)。
實例7A:(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C110)之替代製備
向容器添加甲醇(1200 ml,12 L/kg)並使溶劑保持在25℃下。在25℃下向該容器添加C104雙(4-甲基苯磺酸)鹽(244.8 g,373 mol,1.1當量)。向該容器緩慢添加二異丙基乙胺(297 ml,1697 mol,5.0當量)歷時至少15分鐘,使溫度保持在25℃下。向該容器添加C109 (100.0 g,339 mol,1.0當量,限制性試劑)並將反應物加熱至50℃。使此混合物在50℃下保持15分鐘。向該容器添加C110晶種(1.0 g,1.8 mmol,0.01 kg/kg)。使此混合物在50℃下保持至少24 h。移除樣品用於UPLC分析。向該容器添加水(400 ml,4 L/kg)歷時至少1 h,維持50℃之溫度(可接受45至55℃之溫度)。使該反應混合物在50℃下粒化1 h。以0.2 K/min之速率冷卻至20℃。在20℃下將漿料攪拌至少2 h。過濾該反應。向空容器添加水(350 ml,3.5 L/kg)。向該容器添加甲醇(50 ml,0.5 L/kg)。在20℃下攪拌洗滌溶液。將甲醇及水之洗滌溶液轉移至過濾器上。向該空容器添加水(350 ml,3.5 L/kg)。向該容器添加甲醇(50 ml,0.5 L/kg)。在20℃下攪拌該洗滌溶液。將甲醇及水之洗滌溶液轉移至該過濾器上。於該過濾器上將產物牽拉乾燥2 h。將該產物轉移至真空烘箱並在真空下在50℃下乾燥至少16 h (200.6 g,100%產率)。相較於實例7中之方法,方法7A減少最終產物C110中之雜質IMP-A。 IMP-A
此實例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與限制性試劑(其為C109)比較。
C110晶種材料之製備 C110之晶種材料可藉由如此實例中描述相似之程序製備,除不使用晶種材料外(即,依賴於自成核)。或者,C110之晶種材料可藉由與實例6中描述相似之程序製備。
實例8:(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半鋇鹽之製備
在100 ml反應燒瓶中裝入C110 (17.56 mmol,10.00 g,限制性試劑),接著添加乙腈(120 ml,12 ml/g)。然後對此添加氫氧化鋇(3.11 g,0.55當量)。對此添加水(25 ml,2.5 ml/g)。然後將所得反應物加熱至60℃之反應溫度並在60℃下攪拌整夜。反應完成一經達成,即將該反應物冷卻至25℃以等待分離。過濾該反應物並用3 x乙腈(3 x20 ml,3x2 ml/g)清洗及於真空烘箱中在50℃下將所得固體C111半鋇鹽乾燥整夜(10.47 g,95.7%產率)。Ba %w/w之ICP-MS定量提供該鹽中Ba與C111之相對比率。
此實例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與限制性試劑(其為C110)比較。
鹽化學計量 C111:Ba = 1.0:0.5
1H NMR 1H NMR (400 MHz,乙酸-d4) δ = 8.35 (d, J = 0.9 Hz, 1H), 8.07 (dd, J = 1.5, 8.6 Hz, 1H), 7.87 (d, J = 8.6 Hz, 1H), 7.74 - 7.67 (m, 1H), 7.66 (d, J = 7.0 Hz, 1H), 7.59 - 7.54 (m, 1H), 7.56 (s, 1H), 6.94 (d, J = 7.2 Hz, 1H), 6.80 (d, J = 8.0 Hz, 1H), 5.49 (s, 2H), 5.37 (dq, J = 2.3, 7.3 Hz, 1H), 4.95 (d, J = 15.1 Hz, 1H), 4.89 (dd, J = 7.3, 16.0 Hz, 1H), 4.87 (d, J = 15.1 Hz, 1H), 4.81 - 4.72 (m, 2H), 4.54 (td, J = 6.0, 9.3 Hz, 1H), 3.90 (s, 1H), 3.77 (br s, 1H), 3.52 - 3.37 (m, 2H), 3.06 (tt, J = 3.4, 11.5 Hz, 1H), 2.92 - 2.81 (m, 1H), 2.56 (dddd, J = 7.0, 7.3, 9.3, 12.0 Hz, 1H), 2.30 - 2.14 (m, 2H), 2.12 - 1.96 (m, 3H)
13C NMR 13C {1H} NMR (101 MHz,乙酸-d4) δ = 169.65, 162.31, 159.52, 159.76 (d, J = 248.6 Hz, 1C), 147.47, 144.43, 140.73, 135.00, 131.24 (d, J = 14.4 Hz, 1C), 130.72 (d, J = 4.5 Hz, 1C), 128.78 (d, J = 4.1 Hz, 1C), 126.38, 125.20, 119.31, 119.05, 117.77 (d, J = 3.3 Hz, 1C), 115.40, 113.71, 112.12 (d, J = 9.8 Hz, 1C), 108.89, 81.56, 69.81, 60.73 (d, J = 4.1 Hz, 1C), 53.59 (br s, 1C), 53.23, 51.36, 49.14, 39.57, 28.55, 28.35, 23.87
MS 量測m/z 556.2356,計算m/z 556.2355
C111之半鋇鹽之樣品(如藉由如實例8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係用於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針對C111之半鋇鹽(如藉由如實例8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PXRD圖案係提供於圖8中。
實例9:(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tris鹽(C111之tris鹽)之製備
向預先準備好的2 L反應器添加H 2O (1.5 ml/g;105 ml)。然後向該容器一次添加全量MeCN (7 ml/g;490 ml)。向該容器添加呈固體之Ba(OH) 2(0.5當量;10.53 g;61.44 mmol)並攪拌該容器以確保氫氧化鋇之懸浮。向同一容器一次添加全量呈固體之C110 (70.0 g;122.9 mmol,限制性試劑)及用於沖洗加料漏斗之少量MeCN。然後以1℃/min之速率將反應加熱至55℃之內容物溫度。使該反應在此等條件下在N 2(g)下保持總計24 hr。對該反應之樣品取樣以檢查反應完成(LC)。反應一經完成,即以1℃/min之速率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5℃之內容物溫度。向此漿料添加H 2O (3.5 ml/g;245 ml)。向該漿料添加甲苯(1 ml/g;70 ml)。向此漿料添加乙酸(1.5當量;10.56 ml;184.3 mmol)。在25℃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分離相。將有機溶液加熱至45℃。向該有機溶液添加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1.20當量;18.05 g;147.5 mmol)於水 (1 ml/g;70 ml)中之溶液。將0.004 g/g之C111 tris鹽之晶種負載量添加至該溶液(0.280 g;0.413 mmol;0.003莫耳當量)。使反應漿料在45℃下保持60分鐘。以1℃/min之速率將該反應物冷卻至25℃及然後保持60 min。以1℃/min之速率將該反應加熱至45℃及然後保持60 min。以1℃/min之速率將該反應冷卻至20℃並保持整夜。藉由過濾分離該漿料並將液體牽拉至濾餅之頂部。濾餅用第一MEK (3 ml/g;210 ml,甲基乙基酮)洗滌劑清洗並牽拉至該濾餅之頂部。濾餅用第二MEK (3 ml/g;210 ml)洗滌劑清洗並牽拉至該濾餅之頂部。將所得濾餅牽拉乾燥30分鐘。將固體(C111 tris鹽)卸載並於真空烘箱中在50℃下乾燥整夜(73.01 g;107.9 mmol;~87%產率)。
相較於美國專利第10,208,019號之實例4A-01中之方法,此實例中製備之最終產物(C111 tris鹽)含有減少量之雜質IMP-2。 IMP-2
此實例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與限制性試劑(其為C110)比較。
C111晶種材料之tris鹽之製備 C111之tris鹽之晶種材料可藉由與此實例中描述相似之程序製備,除不使用晶種材料外(即,依賴於自成核)。
實例10:(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tris鹽(C111之tris鹽)之替代製備
向容器一次添加全量丙酮(6.0 L/kg;300 ml)。向同一容器一次添加全量呈固體之C110 (50.0 g;87.7 mmol)。向該容器添加呈固體之Ba(OH) 2(0.5當量;7.52 g;43.89 mmol)並攪拌漿料以確保氫氧化鋇之懸浮。向該容器一次添加全量H 2O (1.2 L/kg;60 ml)。然後以1℃/min之速率將反應加熱至50℃之內容物溫度。使該反應在此等條件下在N 2(g)下保持總計20至36 hr。對該反應混合物之樣品取樣以檢查反應完成(LC)。反應一經完成,即以1℃/min之速率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5℃之內容物溫度。向此漿料添加H 2O (3.0 L/kg;150 ml)。向該漿料添加甲苯(3.5 L/kg;175 ml)。向此漿料添加乙酸(1.5當量;7.55 ml;131.7 mmol)。在25℃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不小於1小時。分離相。向有機相添加甲醇(0.75 L/kg;37.5 ml)。將有機溶液加熱至45℃。向該有機溶液添加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1.20當量;12.76 g;105.3 mmol)於水 (1 L/kg;50 ml)中之溶液。將0.004 g/g之C111 tris鹽之晶種負載量添加至該溶液(0.20 g;0.296 mmol;0.003當量)。使反應漿料在45℃下保持60分鐘。以0.2℃/min之速率將該反應冷卻至20℃及然後保持整夜。藉由過濾分離該漿料並將液體牽拉至濾餅之頂部。濾餅用第一丙酮(3 L/kg;150 ml)洗滌劑清洗並牽拉至該濾餅之頂部。濾餅用第二丙酮(3 L/kg;150 ml)洗滌劑清洗並牽拉至該濾餅之頂部。將所得之濾餅牽拉乾燥30分鐘。將固體卸載並於真空烘箱中在50℃下乾燥整夜(52.0 g,88%產率)。
相較於美國專利第10,208,019號之實例4A-01中之方法,此實例中製備之最終產物(C111 tris鹽)含有減少量之雜質IMP-2。
此實例中使用之各試劑之相對量與限制性試劑(其為C110)比較。
C111晶種材料之tris鹽之製備 C111之tris鹽之晶種材料可藉由與此實例中描述相似之程序製備,除不使用晶種材料外(即,依賴於自成核)。或者,C111之tris鹽之晶種材料可藉由與實例9中描述相似之程序製備。
實例11:(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tris鹽之形式1 (C111之tris鹽之形式1)之製備
向容器添加DMSO (16 ml,8 L/kg)並使溶劑保持在25℃下。向該容器添加水(2 ml,1 L/kg)並使該溶劑保持在25℃下。向該容器添加C111 tris鹽(2.0 g,2.96 mmol,1.0當量,限制性試劑),維持25℃ ± 5.0℃之溫度。將該反應加熱至65℃歷時30分鐘。使該反應在65℃下保持最小30分鐘。向該容器緩慢添加水(2 ml,1 L/kg)歷時30分鐘,將溫度維持在65℃下。使該反應物在65℃下保持最小30分鐘。向該容器添加晶種C111 tris鹽(10 mg,0.01 mmol,0.005 g/g),維持65℃之溫度。使該反應在65℃下保持最小1小時。以0.2℃/min之速率將該反應冷卻至30℃。使該反應在30℃下保持1小時。將該反應加熱至45℃歷時30分鐘。使該反應保持在45℃下。以0.2℃/min之速率將該反應物冷卻至15℃。使該反應物在15℃下粒化至少8小時。將該批次過濾並牽拉乾燥。向該容器添加丁-2-酮(或甲基乙基酮,MEK) (6 ml,3 L/kg)並將該溶劑冷卻至15℃。將濾餅洗滌液轉移至過濾器上並將該批次牽拉乾燥。將產物轉移至烘箱並在55℃下乾燥至少8小時。
相較於美國專利第10,208,019號之實例4A-01中之方法,此實例中製備之最終產物(C111 tris鹽)含有減少量之雜質IMP-1及IMP-2。 IMP-1
C111晶種材料之tris鹽之形式1之製備 C111之tris鹽之形式1之晶種材料可藉由與此實例中描述相似之程序製備,除不使用晶種材料外(即,依賴於自成核)。
實例12:(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tris鹽之形式1 (C111之tris鹽之形式1)之替代製備
將4.5 g C111 tris鹽(限制性試劑)、18.75 ml THF (4.17 L/kgW)及6.25 ml水(1.39 L/kgW)裝入容器中並攪動。將漿料加熱至55℃並針對溶解進行檢查。然後以1 K/min將混合物冷卻至49℃並檢查內容物以保持溶液。向該溶液添加1% C111 tris鹽之晶種。在接種後使該混合物在49℃下保持1小時並檢查漿料。以0.1至0.2 K/min將該混合物冷卻至35℃,及然後在35℃下保持1小時。添加25 ml乙腈(5.56 L/kgW)歷時1.5小時。使所得混合物在35℃下保持1小時,然後以0.2 K/min冷卻至10℃。使該混合物在10℃下保持至少8小時。對該漿料之樣品取樣以檢查粒度。若該漿料中顆粒之D90為125微米或更大,則進行高剪切濕法研磨。將用於粒度檢查之取樣及濕法研磨步驟重複數次直至該漿料中顆粒之D90係低於125微米。然後在壓力下過濾該漿料並用2x10 ml MEK (2x2.22 L/kg)攪動清洗。將材料轉移至乾燥機並在55℃夾套溫度下在減壓(4.14 g,92%)下乾燥。
相較於美國專利第10,208,019號之實例4A-01中之方法,藉由此實例中之方法製備之最終產物(C111 tris鹽)含有減少量之雜質IMP-1、IMP-2及IMP-3。此外,此實例中之方法以較大粒度提供最終產物且該粒度係相對均勻的(例如,相較於美國專利第10,208,019號之實例4A-01中之方法)。 IMP-3
C111晶種材料之tris鹽之形式1之製備 C111之tris鹽之形式1之晶種材料可藉由與此實例中描述相似之程序製備,除不使用晶種材料外(即,依賴於自成核)。或者,C111之tris鹽之形式1之晶種材料可藉由與實例11中描述相似之程序製備。
C111之tris鹽之形式1之樣品(如藉由如實例11或12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係用於產生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針對C111之tris鹽之形式1 (如藉由如實例11或12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PXRD圖案係提供於圖9中及相應之峰列表係提供於表E12中(具有相對強度為5%或更大之峰)。 表E12:C111之tris鹽之形式1之PXRD峰列表
角度(°2θ) 相對強度(%) 角度(°2θ) 相對強度(%)
7.1 31 22.1 12
8.9 18 23.4 35
10.3 13 23.6 12
10.4 12 24.0 15
12.3 8 24.4 12
13.7 28 24.7 27
14.3 100 25.0 7
17.1 10 25.1 7
17.5 65 25.4 8
18.0 31 25.6 5
18.4 14 26.0 15
19.4 15 26.5 6
19.8 22 27.0 5
20.2 22 27.5 56
20.6 41 28.6 19
21.0 70 28.8 16
21.5 11 29.6 20
21.9 7 30.0 5
實例13:C111之tris鹽之形式1之固態NMR分析 固態NMR (ssNMR)分析[使用如藉由如實例11或12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樣品]係於Bruker Avance III HD 400 MHz ( 1H頻率) NMR光譜儀上進行。以10 kHz之MAS速率之4 mm魔角旋轉(MAS)探針係用於 13C分析。使用旋轉速率為20 kHz之3.2 mm MAS探針記錄 19F光譜。 15N ssNMR分析係於配備旋轉速率為20 kHz之4 mM MAS探針之Bruker AVANCE NEO 400 MHz NMR光譜儀上進行。所有光譜均以調整至20℃之溫度獲得。
以4 ms CP接觸時間及40 s之循環延遲記錄具有TOSS旋轉邊帶抑制之 13C交叉極化(CP)量測(參見圖10及表E13-a)。在光譜獲得期間施加~100 kHz之調相質子解耦場。碳光譜參考係相對於純四甲基矽烷,藉由將來自金剛烷之外部樣品之高頻信號設定為38.5 ppm進行。
19F光譜係藉由以質子解耦及120 s循環延遲之直接激發收集(參見圖11及表E13-b)。光譜參考係相對於CFCl 3,藉由將來自H 2O中之50% v/v三氟乙酸之外部樣品的共振設定為-76.54 ppm進行。
以10 ms CP接觸時間及3 s之循環延遲記錄 15N CP光譜(參見圖12及表E13-c)。氮光譜參考係相對於純硝基甲烷,藉由將來自甘胺酸之外部樣品之信號設定為-346.8 ppm進行。 表E13-a:針對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 13C ssNMR峰列表。
13C化學位移δ (ppm) 相對強度(%)
24.7 16.6
26.9 17.6
31.5 37.4
43.9 37.3
50.9 29.3
53.0 21.7
54.6 34.2
55.8 19.5
57.0 44.4
59.2 71.2
64.0 57.0
67.8 21.9
68.2 21.6
81.1 26.1
82.7 28.4
109.4 67.2
112.6 28.0
113.7 16.7
115.4 18.2
116.6 23.1
117.7 68.1
119.4 29.3
120.7 26.0
123.9 51.9
130.0 100.0
133.1 58.4
135.2 28.6
137.4 33.7
139.0 31.3
141.3 34.8
141.9 34.9
153.6 53.4
156.3 39.9
158.8 27.4
160.4 31.8
161.5 79.7
171.0 63.7
表E13-b:針對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 15N ssNMR峰列表。
15N化學位移δ (ppm) 相對強度(%)
-339.9 100.0
-338.2 70.3
-335.1 65.9
-223.4 53.4
-147.7 25.1
-144.7 21.0
-120.9 31.4
-117.2 36.5
表E13-c:針對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 19F ssNMR峰列表。
19F化學位移δ (ppm) 相對強度(%)
-118.8 100.0
-118.1 96.6
使用ACD Labs Spectrus Processor 2019軟體獲得峰位置及相對強度。 13C、 15N及 19F ssNMR數據中報告之峰位置之誤差估算為± 0.2 ppm。ssNMR強度可取決於實驗參數之設定及樣品之熱史而變化。
實例14: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拉曼光譜分析 使用附接至Vertex 70光譜儀(Bruker Optik GmbH)之RAM II FT-拉曼模組收集拉曼光譜[使用如藉由如實例11或12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樣品]。儀器配備1064 nm固態(Nd:YAG)雷射器及液氮冷卻鍺偵測器。在數據獲得前,使用白色光源與聚苯乙烯及萘參考進行儀器性能及校準確認。
製備樣品並於截短之NMR管中加以分析該樣品。在量測期間使用樣品旋轉器(Ventacon, UK)以在數據收集期間將曝露於雷射之材料的體積最大化。將來自該樣品之反向散射拉曼信號最佳化並使用500 mW之雷射功率以2 cm -1之光譜解析度收集數據。應用布萊克曼-哈裡斯(Blackmann-Harris)四項變跡函數以將光譜像差最小化。光譜係在3500與50 cm -1之間產生,及相應地調整掃描次數以確保足夠之信號對雜訊。
藉由將最強峰之強度設定為2.00將光譜標準化。然後使用OPUS v8.2軟體(Bruker Optik GmbH)中之自動峰選取函數及設定為2%的靈敏度鑑別峰。提取峰位置及相對峰強度並製表。具有此實驗配置之峰位置中之可變性係於± 2 cm -1內。
圖13顯示收集之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代表性FT-拉曼光譜及表E14顯示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FT-拉曼峰列表。 表E14: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FT-拉曼峰列表。
波數(cm -1) ± 2 cm -1 相對強度(%)
212 15.0
240 13.1
296 8.8
416 14.5
430 9.6
479 4.9
539 6.2
564 4.0
624 5.1
676 6.6
702 7.8
763 9.8
782 13.3
798 11.8
813 12.1
888 6.5
939 6.3
990 22.7
1060 7.1
1082 10.3
1096 8.1
1119 7.6
1146 11.7
1160 11.7
1197 5.5
1217 9.5
1261 29.6
1284 18.4
1334 11.6
1347 11.5
1371 29.1
1417 6.5
1459 17.5
1509 31.5
1576 11.4
1624 54.1
2205 5.2
2232 100.0
2761 9.3
2803 13.0
2878 13.1
2905 24.0
2937 24.3
2952 19.1
3026 8.7
3055 7.5
3082 13.8
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可藉由關於例如本文提供之粉末X射線繞射(PXRD)數據、固態核磁共振(ssNMR)數據(例如 13C ssNMR數據、 15N ssNMR數據及/或 19F ssNMR)及/或FT-拉曼光譜數據之其獨特固態特徵鑑別。
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以2θ表示(Cu Kα輻射源,波長為1.5406Å)之選自彼等於14.3± 0.2º、17.5 ± 0.2º及18.0 ± 0.2º處者之一個峰或兩個峰之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一個以2θ表示之於14.3± 0.2º處之峰之PXRD。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以2θ表示之於14.3± 0.2º、17.5 ± 0.2º、18.0 ± 0.2º及23.4 ± 0.2º處之峰之PXRD。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以2θ表示之於14.3± 0.2º、17.5 ± 0.2º、18.0 ± 0.2º、23.4 ± 0.2º及24.7 0.2º處之PXRD峰。在另一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與圖9 (Figure 9/ FIG.9)大體上相同之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一個以化學位移表示之選自彼等於171.0 ± 0.2 ppm及141.3 ± 0.2 ppm處者之峰之 13C ssNMR光譜。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 13C ssNMR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以化學位移表示於171.0 ± 0.2 ppm及141.3 ± 0.2 ppm處之峰之 13C ssNMR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以化學位移表示之於171.0 ± 0.2 ppm、141.3 ± 0.2 ppm及64.0 ± 0.2 ppm處之峰之 13C ssNMR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以化學位移表示之於171.0 ± 0.2 ppm、141.9 ± 0.2 ppm、141.3 ± 0.2 ppm、120.7 ± 0.2 ppm及64.0 ± 0.2 ppm處之峰之 13C ssNMR光譜。在另一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與圖10 (Figure 10/ FIG.10)大體上相同之 13C ssNMR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一個以化學位移表示之於-118.8 ± 0.2 ppm處之峰之 19F ssNMR光譜。在另一實施例中,結晶形式具有與圖11 (Figure 11/ FIG.11)大體上相同之 19F ssNMR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一個以化學位移表示之於-339.9 ± 0.2 ppm或-223.4 ± 0.2 ppm處之峰之 15N ssNMR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一個以化學位移表示之於-339.9 ± 0.2 ppm處之峰之 15N ssNMR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一個以化學位移表示之於-223.4 ± 0.2 ppm處之峰之 15N ssNMR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以化學位移表示之於-339.9 ± 0.2 ppm及-223.4 ± 0.2 ppm處之峰之 15N ssNMR光譜。在另一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與圖12 (Figure 12/ FIG.12)大體上相同之 15N ssNMR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以波數(cm -1)表示之選自彼等於1371 ± 2 cm -1、430 ± 2 cm -1及416 ± 2 cm -1處者之一個峰或兩個峰之FT-拉曼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以波數(cm -1)表示之於1371 ± 2 cm -1、430 ± 2 cm -1及416 ± 2 cm -1處之峰之FT-拉曼光譜。
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包含以波數(cm -1)表示之於1371 ± 2 cm -1、430 ± 2 cm -1、416 ± 2 cm -1及3026 ± 2 cm -1處之峰之FT-拉曼光譜。在另一實施例中,在一些實施例中,C111之tris鹽之形式1具有與圖13 (Figure 13/ FIG.13)大體上相同之FT-拉曼光譜。
實例AA:CHO GLP-1R純系H6,分析1 利用量測細胞中cAMP含量之HTRF (均相時間分辨螢光) cAMP偵測套組(cAMP HI範圍分析套組;CisBio目錄號62AM6PEJ)之基於細胞之功能分析測定GLP-1R介導之激動劑活性。該方法為在由細胞產生之天然cAMP與用染料d2標記之外源性cAMP之間的競爭性免疫分析。示蹤劑結合係由用穴狀化合物標記之mAb抗cAMP可視化。特定信號(即能量轉移)係與標準或實驗樣品中cAMP之濃度成反比。
將人類GLP-1R編碼序列(NCBI參考序列NP_002053.3,包括天然生成之變體Gly168Ser)子選殖於pcDNA3 (Invitrogen)內並分離穩定表現受體之細胞系(命名為純系H6)。使用 125I- GLP-1 7-36(Perkin Elmer)之飽和結合分析(過濾分析程序)顯示來源於此細胞系之質膜表現高GLP-1R密度(K d:0.4 nM,B max:1900 fmol/mg蛋白質)。
自低溫保存移除細胞,將該等細胞重懸浮於40 ml杜爾貝寇磷酸鹽緩衝鹽水(DPBS - Lonza目錄號17-512Q)中並在22℃下以800 x g離心5分鐘。然後將細胞集結粒重懸浮於10 ml生長培養基[DMEM/F12 1:1混合物,具有HEPES、L-Gln、500 ml (DMEM/F12 Lonza目錄號12-719F)、10%熱滅活之胎牛血清(Gibco目錄號16140-071)、5 ml 100X Pen-Strep (Gibco目錄號15140-122)、5 ml 100X L-麩醯胺酸(Gibco目錄號25030-081)及500 µg/ml遺傳黴素(G418) (Invitrogen #10131035)]中。於Becton Dickinson ViCell上計數於生長培養基中之細胞懸浮液之1 ml樣品以測定每ml細胞存活率及細胞計數。然後用生長培養基調整殘餘之細胞懸浮液以使用Matrix Combi Multidrop試劑分配器遞送每孔2000個活細胞,並將該等細胞分配至白色384孔經組織培養物處理之分析盤(Corning 3570)內。然後在37℃下於加濕環境中於5%二氧化碳中將該分析盤培養48小時。
將不同濃度之待測試之各化合物(於DMSO中)稀釋於含有100 µM 3-異丁基-1-甲基黃嘌呤(IBMX;Sigma目錄號I5879)之分析緩衝液(具有鈣/鎂(Lonza/BioWhittaker目錄號10-527F) /0.1% BSA (Sigma Aldrich目錄號A7409-1L)/20 mM HEPES (Lonza/BioWhittaker目錄號17-737E之HBSS))中。最終DMSO濃度為1%。
48小時後,自分析盤孔移除生長培養基,並用20 µL於分析緩衝液中經連續稀釋之化合物在37℃下於加濕環境中於5%二氧化碳中將細胞處理30分鐘。培養30分鐘後,將10 µL經標記之d2 cAMP及10 µL抗cAMP抗體(均1:20稀釋於細胞裂解緩衝液中;如製造商之分析方案中描述)添加至分析盤之各孔。然後在室溫下培養該等盤,及在60分鐘後,藉由使用330 nm之激發及615及665 nm之發射之Envision 2104多標記讀盤器讀取HTRF信號之變化。藉由自cAMP標準曲線內插將原始數據轉化為nM cAMP (如製造商之分析方案中描述)及相對於各盤上包括之全激動劑GLP-1 7-36(1 μM)之飽和濃度測定百分比效應。EC 50測定係由激動劑劑量-反應曲線進行,該等曲線使用4參數邏輯劑量反應方程式之曲線擬合程式分析。
實例BB:CHO GLP-1R純系C6,分析2 利用量測細胞中cAMP含量之HTRF (均相時間分辨螢光) cAMP偵測套組(cAMP HI範圍分析套組;Cis Bio目錄號62AM6PEJ)之基於細胞之功能分析測定GLP-1R介導之激動劑活性。該方法為在由細胞產生之天然cAMP與用染料d2標記之外源性cAMP之間的競爭性免疫分析。示蹤劑結合係由用穴狀化合物標記之mAb抗cAMP可視化。特定信號(即能量轉移)係與標準或實驗樣品中cAMP之濃度成反比。
將人類GLP-1R編碼序列(NCBI參考序列NP_002053.3,包括天然生成之變體Leu260Phe)子選殖於pcDNA5-FRT-TO並使用Flp-In™ T-Rex™系統分離穩定表現低受體密度之純系CHO細胞系,如由製造商(ThermoFisher)描述。使用 125I- GLP-1 (Perkin Elmer)之飽和結合分析(過濾分析程序)顯示相對於純系H6細胞系,來源於此細胞系(命名為純系C6)之質膜表現低GLP-1R密度(K d:0.3 nM,B max:240 fmol/mg蛋白質)。
自低溫保存移除細胞,將該等細胞重懸浮於40 ml杜爾貝寇磷酸鹽緩衝鹽水(DPBS - Lonza目錄號17-512Q)中並在22℃下以800 x g離心5分鐘。抽吸該DPBS,並將細胞集結粒重懸浮於10 ml完全生長培養基(DMEM:F12 1:1混合物,具有HEPES、L-Gln、500 ml (DMEM/F12 Lonza目錄號12-719F)、10%熱滅活之胎牛血清(Gibco目錄號16140-071)、5 ml 100X Pen-Strep (Gibco目錄號15140-122)、5 ml 100X L-麩醯胺酸(Gibco目錄號25030-081)、700 µg/ ml潮黴素(Invitrogen目錄號10687010)及15 µg/ ml殺稻瘟菌素(Gibco目錄號R21001))中。於Becton Dickinson ViCell上計數於生長培養基中之細胞懸浮液之1 ml樣品以測定每ml細胞存活率及細胞計數。然後用生長培養基調整殘餘之細胞懸浮液以使用Matrix Combi Multidrop試劑分配器遞送每孔1600個活細胞,並將該等細胞分配至白色384孔經組織培養物處理之分析盤(Corning 3570)內。然後在37℃下於加濕環境(95% O 2、5% CO 2)中將該分析盤培養48小時。
將不同濃度之待測試之各化合物(於DMSO中)稀釋於含有100 µM 3-異丁基-1-甲基黃嘌呤(IBMX;Sigma目錄號I5879)之分析緩衝液[具有鈣/鎂(Lonza/BioWhittaker目錄號10-527F) /0.1% BSA (Sigma Aldrich目錄號A7409-1L)/20 mM HEPES (Lonza/BioWhittaker目錄號17-737E)之HBSS]中。該化合物/分析緩衝液混合物中之最終DMSO濃度為1%。
48小時後,自分析盤孔移除生長培養基,並用20 µL於分析緩衝液中經連續稀釋之化合物在37℃下於加濕環境(95% O 2、5% CO 2)中將該等細胞處理30分鐘。培養30分鐘後,將10 µL經標記之d2 cAMP及10 µL抗cAMP抗體(均1:20稀釋於細胞裂解緩衝液中;如製造商之分析方案中描述)添加至分析盤之各孔。然後在室溫下培養該等盤,及在60分鐘後,藉由使用330 nm之激發及615及665 nm之發射之Envision 2104多標記讀盤器讀取HTRF信號之變化。藉由自cAMP標準曲線內插將原始數據轉化為nM cAMP (如製造商之分析方案中描述)及相對於各盤上包括之全激動劑GLP-1 (1 μM)之飽和濃度,測定百分比效應。EC 50測定係由激動劑劑量反應曲線進行,該等曲線使用4參數邏輯劑量反應方程式之曲線擬合程式分析。
於表BB-1中,基於本文列舉之重複次數(數量),分析數據係呈現為兩個(2)有效數字作為幾何平均值(EC 50)及算術平均值(Emax)。 表BB-1:C111之生物活性
化合物 分析1 EC 50(nM) 分析1 Emax (%) 分析1 數量 分析2 EC 50(nM) 分析2 Emax (%) 分析2 數量
C111 1.1 79 5 13 100 18
本文提及之所有專利、專利申請案及參考文獻均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圖1顯示於配備Cu Kα輻射源(波長為1.5406 Å)之Bruker AXS D8 Endeavor繞射儀上進行之C104之雙甲苯磺酸鹽(無水)之形式1之所觀測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圖2顯示於配備Cu Kα輻射源(波長為1.5406 Å)之Bruker AXS D8 Endeavor繞射儀上進行之C104之雙甲苯磺酸鹽(一水合物)之形式2之所觀測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圖3顯示於配備Cu Kα輻射源(波長為1.5406 Å)之Bruker AXS D8 Endeavor繞射儀上進行之C104之單甲苯磺酸鹽(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所觀測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圖4顯示於配備Cu Kα輻射源(波長為1.5406 Å)之Bruker AXS D8 Endeavor繞射儀上進行之C104之雙甲磺酸鹽(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所觀測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圖5顯示於配備Cu Kα輻射源(波長為1.5406 Å)之Bruker AXS D8 Endeavor繞射儀上進行之C104之單甲磺酸鹽(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所觀測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圖6顯示於配備Cu Kα輻射源(波長為1.5406 Å)之Bruker AXS D8 Endeavor繞射儀上進行之C104之單硫酸鹽(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所觀測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圖7顯示於配備Cu Kα輻射源(波長為1.5406 Å)之Bruker AXS D8 Endeavor繞射儀上進行之C104之半硫酸鹽(如藉由如實例5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所觀測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圖8顯示於配備Cu Kα輻射源(波長為1.5406 Å)之Bruker AXS D8 Endeavor繞射儀上進行之C111之半鋇鹽(如藉由如實例8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所觀測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圖9顯示於配備Cu Kα輻射源(波長為1.5406 Å)之Bruker AXS D8 Endeavor繞射儀上進行之C111之tris鹽之形式1 (如藉由如實例11或12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所觀測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圖10顯示在位於Bruker Avance III HD 400 MHz ( 1H頻率) NMR光譜儀中之4 mm魔角旋轉(MAS)探針上以10 kHz之MAS速率進行之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所觀測 13C ssNMR圖案。
圖11顯示在位於Bruker Avance III HD 400 MHz ( 1H頻率) NMR光譜儀中之3.2 mm MAS探針上以20 kHz之旋轉速率進行之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所觀測 19F ssNMR圖案。
圖12顯示於配備4 mM MAS探針之Bruker AVANCE NEO 400 MHz NMR光譜儀上以20 kHz之旋轉速率進行之C111之tris鹽之形式1的所觀測 15N ssNMR圖案。
圖13顯示使用附接至Vertex 70光譜儀(Bruker Optik GmbH)之RAM II FT-拉曼模組進行之C111之tris鹽之形式1之代表性所觀測FT-拉曼光譜。
圖14顯示針對於具有PIXcel偵測器(128個通道)之PANalytical X’pert pro上使用Cu K輻射(α1λ= 1.54060 Å;α2 = 1.54443 Å;β = 1.39225 Å;α1: α2比率= 0.5)進行之C110 (如藉由如實例7中描述之程序製備)之所觀測粉末X射線繞射圖案(PXRD)。

Claims (12)

  1. 一種製備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3-氟-4-(羥基甲基)苄腈在鈀觸媒、鹼及磷配體之存在下於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其中該3-氟-4-(羥基甲基)苄腈之量係該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0至約1.1莫耳當量; (a2)將乙醇添加至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 (a3)過濾來自步驟(a2)之所得反應混合物; (b1)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濾液,藉此使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反應,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其中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3.0莫耳當量;及 (b2)分離步驟(b1)的該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2. 一種製備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3-氟-4-(羥基甲基)苄腈在鈀觸媒、鹼及磷配體之存在下於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其中該3-氟-4-(羥基甲基)苄腈之量係該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0至約1.1莫耳當量; (a2)步驟(a1)中之反應一經完成,即將水、乙酸乙酯及乙醇添加至該反應混合物; (a3)分離來自步驟(a2)之有機相與水相; (b1)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經分離有機相,藉此使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反應,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其中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3.0莫耳當量;及 (b2)分離步驟(b1)的該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3. 一種製備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3-氟-4-(羥基甲基)苄腈在銅觸媒及配體之存在下於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其中該3-氟-4-(羥基甲基)苄腈之量係該4-(6-氯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1.1至約1.3 (例如1.2)莫耳當量; (a2)過濾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其中該過濾進一步包括用甲基三級丁基醚(MTBE)清洗; (a3)濃縮來自步驟(2)之濾液以獲得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 (b1)將來自步驟(a3)之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溶解於包含1,4-二噁烷及MTBE之溶劑系統中以形成溶液;及然後將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添加至該溶液,藉此使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與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反應,以形成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其中該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之量係該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羧酸三級丁酯之約2.0至約2.5莫耳當量;及 (b2)分離步驟(b1)的該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4. 一種化合物,其係: 無水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一水合物;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甲苯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甲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甲磺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單硫酸鹽; 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半硫酸鹽; 結晶(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或 (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
  5. 一種製備(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提供(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 (a2)在還原試劑之存在下還原該(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甲醯胺基)苄酸甲酯以形成(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胺基)苄酸甲酯;及 (a3)使(S)-4-胺基-3-((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胺基)苄酸甲酯與2-氯-1,1,1-三甲氧基乙烷在酸之存在下反應以形成(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
  6. 一種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在二異丙基乙胺之存在下於包含乙腈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其中該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1至約1.5莫耳當量,且其中該二異丙基乙胺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4.0至約6.0莫耳當量。
  7. 一種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在二異丙基乙胺之存在下於包含甲醇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其中該3-氟-4-(((6-(哌啶-4-基)吡啶-2-基)氧基)甲基)苄腈之雙(4-甲基苯磺酸)鹽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1.0至約1.2莫耳當量,且其中該二異丙基乙胺之量係該(S)-2-(氯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4.0至約6.0莫耳當量。
  8. 一種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氫氧化鋇於包含有機溶劑及水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其中氫氧化鋇之量係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0.5至約0.6莫耳當量;及 (a2)視需要分離步驟(a1)的(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
  9. 一種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氫氧化鋇於包含乙腈及水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其中氫氧化鋇之量係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0.5至約0.6莫耳當量; (a2)將水、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及有機酸添加至步驟(a1)中之反應混合物,並將所得混合物混合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 (a3)從來自步驟(a2)之混合物分離有機相/溶液與水相/溶液; (a4)將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經分離有機相,藉此使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與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其中使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在約35℃至約55℃之保持溫度下; (a5)將(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晶種材料添加至來自步驟(a4)之反應混合物以形成漿料,其中使該漿料在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6)將來自步驟(a5)之漿料冷卻至約20℃至約30℃之溫度,並使該漿料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7)視需要將來自步驟(a6)之漿料加熱至該保持溫度[並使該漿料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8)視需要將來自步驟(a7)之漿料冷卻至約15℃至約25℃之溫度,並使該漿料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及 (a9)分離來自步驟(a6)或(a8)之漿料中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
  10. 一種製備(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方法, 該方法包括: (a1)使(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與氫氧化鋇於包含丙酮及水之溶劑系統中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半鋇鹽,其中氫氧化鋇之量係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甲酯之約0.5至約0.6莫耳當量; (a2)將水、水不可混溶性有機溶劑及有機酸添加至來自步驟(a1)之反應混合物,並混合所得混合物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 (a3)從來自步驟(a2)之混合物分離有機相與水相及視需要將甲醇添加至經分離有機相; (a4)將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添加至來自步驟(a3)之經分離有機相,藉此使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與該(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反應以形成(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其中使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在約35℃至約55℃之保持溫度下; (a5)將(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晶種材料添加至來自步驟(a4)之反應混合物以形成漿料,其中使該漿料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6)將來自步驟(a5)之漿料冷卻至約15℃至約20℃之溫度,並使該漿料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a7)分離來自步驟(a6)之漿料中之(S)-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羧酸之tris鹽。
  11. 一種製備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1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使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懸浮於溶劑系統中,其中該溶劑系統由二甲基亞碸(DMSO)及水組成,其中DMSO:水之體積比係約10:1至約6:1,且其中水(體積)與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重量)之比率在約20℃至約35℃之溫度下係約0.8 ml/g至約1.2 ml/g; (b)將步驟(a)中之懸浮液加熱至約60℃至約70℃之高溫以形成溶液,及然後在該高溫下將該溶液混合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c)將水緩慢添加至來自步驟(b)之溶液同時維持該反應混合物為溶液,其中添加之水量係約與步驟(a)中使用之水量相同,及然後使所得溶液在該高溫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d)用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結晶形式1材料接種該溶液同時使該溫度維持在高溫下,其中晶種之量係步驟(a)中使用之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約0.5重量%或更多,及然後使所得混合物在該高溫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e)視需要將來自步驟(d)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30℃,及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f)視需要將來自步驟(e)之混合物緩慢加熱至約40℃至約50℃,及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g)將來自步驟(d)或步驟(f) [若進行步驟(e)及(f)]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15℃,及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及 (h)自來自步驟(g)之所得混合物分離固體以提供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I。
  12. 一種製備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1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a)使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懸浮於溶劑系統中,其中該溶劑系統由四氫呋喃(THF)及水組成,其中THF:水之體積比係約1:1至約4:1,且其中水(體積)與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重量)之比率在約20℃至約35℃之溫度下係約1.1 ml/g至約3.8 ml/g; (b)將步驟(a)中之懸浮液加熱至約49℃至約59℃之高溫以形成溶液,將該溫度冷卻至約47℃至約51℃之保持溫度同時維持該混合物為溶液,並視需要在該保持溫度下將該溶液混合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c)用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結晶形式1材料接種來自步驟(b)之溶液同時將該溫度維持在該保持溫度下,其中晶種之量係約步驟(a)中使用之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0.5重量%或更多,及然後使所得混合物在該保持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d)將來自步驟(c)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35℃之中間溫度,及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中間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e)將水混溶性有機溶劑緩慢添加至來自步驟(d)之混合物同時使該混合物之溫度維持在該中間溫度下,及然後使該混合物在中間溫度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f)將來自步驟(e)之混合物之溫度緩慢冷卻至約10℃之低溫,及然後使該混合物在該低溫下保持超過約1分鐘之時間週期; (g)對該混合物(漿料)取樣以測定該混合物中固體之粒度; (h)進行高剪切濕法研磨直至該混合物中固體粒度之D90係小於約150 µM;及 (i)自來自步驟(f)之所得混合物分離該固體以提供2-[(4-{6-[(4-氰基-2-氟苄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之tris鹽之形式I。
TW112127267A 2022-07-22 2023-07-21 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芐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鹽的方法及中間體 TW2024127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391,459 2022-07-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2786A true TW202412786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8809B2 (en) Salt of omecamtiv mecarbil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lt
US20090264473A1 (en) Novel Crystalline Forms of Antidiabetic Compounds
CN113501821B (zh) 具有mgat-2抑制活性的稠合环衍生物
US20220112190A1 (en) Inhibitors of ror gamma
CN115175893A (zh) 2-((4-((S)-2-(5-氯吡啶-2-基)-2-甲基苯并[d][1,3]二氧杂环戊烯-4-基)哌啶-1-基)甲基)-1-(((S)-氧杂环丁烷-2-基)甲基)-1H-苯并[d]咪唑-6-甲酸, 1,3-二羟基-2-(羟基甲基)丙烷-2-胺盐的固体形式
JP2021535103A (ja) グリコシダーゼ阻害剤として有用なピペラジン誘導体のコハク酸付加塩及びフマル酸付加塩
TWI613182B (zh) 雙環化合物
US8258161B2 (en) Crystalline salt form of an antidiabetic compound
EP3720435B1 (en) Crystal form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of
CN114846009B (zh) 具有khk抑制作用的化合物
TW201629060A (zh) 一種週期素依賴性蛋白激酶抑制劑的羥乙基磺酸鹽、其結晶形式及製備方法
EP4332102A1 (en) Isoquinolone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EP4339184A1 (en) Alkyl carboxylic acid compounds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KR20170033684A (ko) 리나글립틴 결정형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202412786A (zh) 用於製備2-[(4-{6-[(4-氰基-2-氟芐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2-胺鹽的方法及中間體
US11566000B2 (en) Crystalline form of sofpironium bromi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U2022283638A1 (en) Co-crystal forms of a novobiocin analog and proline
WO2024018395A1 (en) Methods and intermediates for preparing 2-[(4-{6-[(4-cyano-2-fluorobenzyl)oxy]pyridin-2-yl}piperidin-1-yl)methyl]-1-[(2s)-oxetan-2-ylmethyl]-1h-benzimidazole-6-carboxylic acid, 1,3-dihydroxy-2-(hydroxymethyl)propan-2-amine salt
WO2011088075A2 (en) Novel salts, polymorphs, and synthetic processes regarding imidazole derivative
TWI831350B (zh) 2-[(4-{6-[(4-氰基-2-氟芐基)氧基]吡啶-2-基}哌啶-1-基)甲基]-1-[(2s)- 氧雜環丁烷-2-基甲基]-1h-苯并咪唑-6-羧酸,1,3-二羥基-2-(羥甲基)丙-2-胺鹽之固體形式
EP3411366B1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malidomide
WO2022160737A1 (zh) 四氢吡喃环类化合物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JP2023536911A (ja) O-糖タンパク質-2-アセトアミド-2-デオキシ-3-d-グルコピラノシダーゼ阻害剤の結晶形態
WO2011039670A1 (en) Novel forms of (2,8-dimethyl-5-[2-(6-methylpyridin-3-yl)ethyl]-3,4-dihydro-1h-pyrido[4,3-b] indole)
JP2020040923A (ja) オルメサルタンメドキソミル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