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2778A - 一種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劑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種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劑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2778A
TW202412778A TW112135567A TW112135567A TW202412778A TW 202412778 A TW202412778 A TW 202412778A TW 112135567 A TW112135567 A TW 112135567A TW 112135567 A TW112135567 A TW 112135567A TW 202412778 A TW202412778 A TW 2024127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containing oxygen
substituted
heterocyclic group
group contai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5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海濤
湯凡
葛海濤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江蘇蘇中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商江蘇蘇中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2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2778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屬於醫藥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吡啶並三唑類化合物,結構如下式所示,具有較高的輔氨醯羥化酶抑制活性和EPO誘導活性,可以有效治療和預防HIF相關和/或EPO相關的病症,為貧血、局部缺血和缺氧等病症提供新思路。

Description

一種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劑及其用途
本發明屬於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脯氨醯羥化酶抑制作用的吡啶並三唑類化合物及其藥物組合物,進一步涉及其製備方法及其製藥用途。
在貧血、外傷、組織壞死及缺損等情況下,組織或細胞常處於低氧狀態。低氧導致一系列轉錄誘導因數的表達,它們參與了血管形成,鐵、糖代謝及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其中,缺氧誘導性因數(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HIF)是體細胞在缺氧狀態下啟動的一種轉錄因數,在生物細胞內通過介導一系列基因調節來回應細胞缺氧狀態。HIF是含有氧調控的α-亞單位(HIFα)和組成型表達的β-亞單位(HIFβ/ARNT)的雜二聚體。在含氧(含氧量正常的)細胞中,HIFα亞單位通過逢希伯-林道腫瘤抑制因數(von Hippel-Lindau tumor suppressor,pVHL)E3連接酶複合物泛素化(ubiquitination)的機制被快速降解。在缺氧條件下,HIFα不被降解,且活性HIFα/β複合物在細胞核內積累,並活化各種基因的表達,包括糖酵解酶,葡萄糖轉運蛋白,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內皮生長因數(VEGF)。
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是隨HIFα而產生的一種自然存在的激素,其剌激運載氧氣貫穿全身的紅細脂(紅血球)的產生。EPO通常由腎分泌,且內源性EPO在氧減少(缺氧)的條件下增加。所有類型貧血的特徵在於血液運載氧的能力減少,並因而伴有類似體征與症狀,包括皮膚及粘膜蒼白、虛弱、頭暈、易疲勞和嗜睡,導致生活品質的下降。貧血通常與紅細胞中或血紅蛋白中血液缺乏的病況有關。貧血的普遍原因包括鐵、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也會與慢性疾病併發,例如炎性疾病,包括具有繼發骨髓炎性抑制的疾病等。貧血也與腎功能障礙有關,經常透析的大多數腎衰竭患者患有慢性貧血。
脯氨醯羥化酶(prolyl hydroxylase domain ,PHD)是調節HIF的關鍵因數。在常氧狀態下,PHD可以羥基化HIFα的兩個關鍵脯氨酸殘基Pro402和Pro564,增加其與pVHL的親和力,加速降解的過程。在缺氧及其他病理狀態下,PHD催化的HIF反應受阻,蛋白酶降解速度減慢,造成HIFα在細胞內積聚,進而引起細胞對低氧的一系列適應性反應。通過PHD抑制劑抑制PHD,延長HIF的作用,進而增加EPO等基因的表達,可以有效治療和預防HIF相關和/或EPO相關的病症,如貧血、局部缺血和缺氧的病症。
例如,美國專利申請US16757333公開了一種炔基吡啶類輔氨醯羥化酶抑制劑的晶型及其製備方法,所述炔基吡啶類輔氨醯羥化酶抑制劑結構式如下:
目前,已有輔氨醯羥化酶抑制劑上市銷售,包括阿斯利康的Roxadustat(羅沙司他)及日本煙草產業株式會社的Enarodustat(恩那司他)。
由於輔氨醯羥化酶抑制劑種類開發有限以及需求較高,因此,迫切需要研發此類化合物,進而治療貧血、局部缺血和缺氧等病症。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作為HIF-PHD抑制劑吡啶並三唑類化合物及其藥物組合物,可用於治療各種HIF相關或EPO相關的疾病,如貧血等。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 (I) 其中,R選自以下原子或基團的單元: ,或 ; L為-CH 2-或-CH 2O-; n的數值為0-2之間的整數; R 1、R 2、R 3各自獨立的選自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環烷基、芳基、雜環基。
優選地,所述芳基包括芳雜環。
在一些實施例中, L為-CH 2-或-CH 2O-;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4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C 1- 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4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C 1- 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10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C 1- 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4選自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環烷基、烷氧基、芳基、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在一些實施例中, L為-CH 2-或-CH 2O-;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1-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1-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10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環烷基、烷氧基、芳基、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或,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10烷基、C 1-10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C 1- 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或,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10烷基、C 1- 10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在一些實施例中,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4烷基、C 1-4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4烷基、C 1-4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為相對於母核結構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4烷基、C 1-4烷氧基、鹵素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4烷基、C 1-4烷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5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4烷基、C 1-4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5烷基、C 1- 5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4烷基、C 1-4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3烷基、C 1-3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3烷基、C 1-3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為相對於母核結構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3烷基、C 1-3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3烷基、C 1-3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為相對於母核結構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5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3烷基、C 1- 3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3烷基、C 1-3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5烷基、C 1-5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3烷基、C 1- 3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3烷基、C 1-3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2烷基、C 1-2烷氧基、F、Cl、Br、I、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2烷基、C 1-2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F、Cl、Br、I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2烷基、C 1-2烷氧基、F、Cl、Br、I、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2烷基、C 1-2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F、Cl、Br、I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4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2烷基、C 1- 2烷氧基、F、Cl、Br、I、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2烷基、C 1-2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2烷基、C 1- 2烷氧基、F、Cl、Br、I、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2烷基、C 1-2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F、Cl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F、Cl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3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所述取代苯基的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3烷基、C 1- 3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所述取代苯基的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甲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甲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3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所述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3烷基、C 1- 3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所述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苯基; R 2為苯基;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3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所述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鹵素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
術語“母核結構”是指式(I)所示的化合物結構中除R基團以外的剩餘主體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化合物選自以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化合物選自以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化合物選自以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化合物選自以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化合物選自以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 (Ⅱ)
在一些實施例中, n的數值為0-3之間的整數; R 1選自芳環上單取代或多取代的氫、鹵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環烷基、烷氧基、芳基、雜環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Ⅱ)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的芳基包括芳雜環。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Ⅱ)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的n的數值為0-2之間的整數;R 1選自氫、鹵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環烷基、烷氧基、芳基、雜環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Ⅱ)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的n的數值為0或1;R 1選自氫、鹵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環烷基、烷氧基、芳基、雜環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Ⅱ)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的n的數值為0或1;R 1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10烷基、C 1-10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1-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Ⅱ)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的n的數值為1;R 1為氫。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Ⅱ)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選自以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Ⅱ)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以下合成路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一種藥物組合物,包含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以及一種或多種可藥用載體、稀釋劑、賦形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或者上述藥物組合物在製備用於通過抑制輔氨醯羥化酶來治療抑制輔氨醯羥化酶介導的疾病的藥物中的用途。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抑制輔氨醯羥化酶介導的疾病為貧血、局部缺血、缺氧。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抑制輔氨醯羥化酶介導的疾病為腎性貧血。
本發明中FG-4592為羅沙司他。
[(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在持續慢性給藥中,表現出優秀的藥理學作用,資料具有顯著性,能夠顯著增加SD大鼠血紅蛋白水準和EPO水準,且整體效果顯著優於陽性藥Enarodustat(恩那司他)。
優選地,本發明實施例中各步製備得到的中間體純度可95%以上。
除非有說明,本文所用的術語“烷基”包括具有特定數目碳原子的支鏈和直鏈飽和的脂肪烴基團,包括所有異構體。烷基的常用縮寫例如甲基可以用“Me”或CH 3表示,乙基可以用“Et”或CH 2CH 3表示,丙基可以用“Pr”或CH 2CH 2CH 3表示,丁基可以用“Bu”或CH 2CH 2CH 2CH 3表示等。例如“C 1-4烷基”(或“C 1-C 4烷基”)是指具有特定數目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包括所有異構體。C 1-4烷基包括正、異、仲和叔丁基、正和異丙基,乙基和甲基。術語“C 1-10烷基”等具有類似的含義。
術語“烷氧基”表示通過氧橋連接的標明數目碳原子的直鏈和支鏈烷基。
術語“鹵素”(或“鹵代”)是指氟、氯、溴和碘(或者稱為氟代(F)、氯代(Cl)、溴代(Br)和碘代(I))。
術語“芳基”是指芳香的單和多碳環系統,其中在多環系統中各個碳環是稠合的或通過單鍵相互連接。一般芳基包括苯基、萘基和亞聯苯基。
術語“雜環”是指碳原子及非碳原子構成的環狀結構,環中的非碳原子舉例如氮、氧和硫等。一般雜環基包括吡啶、喹啉、托烷、吩噻嗪、苯並二氮雜卓、呋喃、吡唑酮和嘧啶。
術語“芳雜環”是指5或6元單環芳香環或7-12元雙環,其由碳原子和一個或多個選自N、O和S的雜原子構成。芳雜環舉例包括吡啶基、吡咯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噻吩基(或噻吩基(thiophenyl))、噻唑基、呋喃基、咪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唑基、異唑基、二唑基、噻唑基、異噻唑基和噻二唑基、苯並三唑基、吲哚基、異吲哚基、吲唑基、二氫吲哚基、異二氫吲哚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噌啉基、色滿基、異色滿基、四氫喹啉基、喹啉基、四氫異喹啉基、異喹啉基、2,3-二氫苯並呋喃基、2,3-二氫苯並-1,4-二烯基、咪唑並(2,1-b)(1,3)噻唑和苯並-1,3-間二氧雜環戊烯基。
術語“取代芳基”中的芳基如前定義,當未指定取代芳基的取代基時,取代基可選自下列基團,包括但不限於:鹵素、C 1-C 20烷基、CF 3、NH 2、N(C 1-C 6烷基) 2、NO 2、氧代、CN、N 3、-OH、-O(C 1-C 6烷基)、C 3-C 10環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C 0-C 6烷基)S(O) 0-2-、芳基-S(O) 0-2-、(C 0-C 6烷基)S(O) 0-2(C 0-C 6烷基)-、(C 0-C 6烷基)C(O)NH-、H 2N-C(NH)-、-O(C 1-C 6烷基)CF 3、(C 0-C 6烷基)C(O)-、(C 0-C 6烷基)OC(O)-、(C 0-C 6烷基) 2NC(O)-(C 0-C 6烷基)O(C 1-C 6烷基)-、(C 0-C 6烷基)C(O) 1-2(C 0-C 6烷基)-、(C 0-C 6烷基)OC(O)NH-、芳基、芳烷基、雜芳基、雜環基烷基、鹵素-芳基、鹵素-芳烷基、鹵素-雜環、鹵素-雜環基烷基、氰基-芳基、氰基-芳烷基、氰基-雜環和氰基-雜環基烷基。術語“取代苯基”具有類似的定義。
除非明確說明,本文列出的所有範圍是包含性的。例如,“n的數值為0-2之間的整數”是指n可以是0、1或2。
術語“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是指由藥學可接受的無毒堿或酸製備的鹽。當本發明的化合物是酸性時,其相應的鹽可以容易地由無機堿或有機堿製備。衍生自這種無機堿的鹽包括鋁、銨、鈣、銅(銅和亞銅)、鐵、亞鐵、鋰、鎂、錳(錳和亞錳)、鉀、鈉、鋅等鹽。優選的為銨、鈣、鎂、鉀和鈉等鹽。由有機堿製備的鹽包括來源於天然和合成來源的伯胺、仲胺和叔胺。可以形成鹽的藥學可接受的有機無毒堿包括精氨酸、甜菜堿、咖啡因、膽鹼、N,N′-二苄基亞乙基二胺、二乙基胺、2-二乙氨基乙醇、2-二甲氨基乙醇、乙醇胺、乙二胺、N-乙基嗎啉、N-乙基呱啶、葡萄糖胺、氨基葡萄糖、組氨酸、哈胺(hydrabamine)、異丙胺、二環己基胺、賴氨酸、甲基葡萄糖胺、嗎啉、呱嗪、呱啶、聚胺樹脂、普魯卡因、嘌呤類、可哥堿、三乙胺、三甲胺、三丙胺、氨丁三醇等。當本發明的化合物是鹼性時,其相應的鹽可以容易地由無機酸或有機酸製備。這種酸包括例如乙酸、苯磺酸、苯甲酸、樟腦磺酸、檸檬酸、乙磺酸、富馬酸、葡糖酸、谷氨酸、氫溴酸、鹽酸、羥乙基磺酸、乳酸、馬來酸、蘋果酸、扁桃酸、甲磺酸、粘酸、硝酸、撲酸、泛酸、磷酸、琥珀酸、硫酸、酒石酸、對甲苯磺酸等。
術語“溶劑化物”是指由溶質(即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可接受的鹽和不妨礙溶質生物活性的溶劑形成的可變化學計量的複合物。溶劑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水、乙醇和乙酸。當溶劑是水時,該溶劑化物稱為水合物。水合物包括但不限於半、一、一倍半、二和三水合物。
術語“前藥”是本發明化合物的功能性衍生物,其在體內容易轉化為需要的化合物。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上述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四種合成路線:
路線1:
路線2:
路線3:
路線4:
其中,R 1、R 2、R 3、R 4具有與前述相同的定義。
再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藥物組合物,包含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以及一種或多種可藥用載體、稀釋劑、賦形劑。
在藥物組合物中,術語“組合物”包括包含活性成分和組成載體的惰性成分(藥學可接受的賦形劑)的產品,以及任何由兩種或多種成分的組合、絡合或者聚集、或一種或多種成分的分解、或由一種或多種成分的其它類型反應或相互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得到的產品。因此,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包括任何通過混合式(I)和/或式(Ⅱ)化合物、其它活性成分和藥學可接受的賦形劑製備的組合物。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包含作為活性成分的式(I)和/或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藥學可接受的鹽或溶劑化物)、藥學可接受的載體和任選的其它治療性成分或佐劑。藥物組合物包括適合口服、直腸、局部和胃腸外(包括皮下、肌內和靜脈內)給藥的組合物,雖然在任何特定的情況下最合適的途徑取決於特定的主體、對其給予活性成分的病症的性質和嚴重度。藥物組合物可以通過藥劑學領域公知的任何方法製備。
活性成分可以以固體劑型或液體劑型口服給藥,所述固體劑型例如膠囊、片劑、錠劑、糖錠劑、顆粒和粉劑,所述液體劑型例如酏劑、糖漿劑、乳劑、分散體和混懸液。活性成分還可以以無菌液體劑型例如分散體、混懸液或溶液胃腸外給藥。可以用於將活性成分進行給藥的其它劑型還有用於局部給藥的軟膏、乳膏、滴劑、經皮貼劑或粉劑;用於眼睛給藥的眼用溶液或混懸液形式,即滴眼液;用於吸入或鼻內給藥的噴霧劑或粉末組合物,或用於直腸或陰道給藥的乳膏、軟膏、噴霧劑或栓劑。明膠膠囊包含活性成分和粉狀載體,例如乳糖、澱粉、纖維素衍生物、硬脂酸鎂、硬脂酸等。可以使用類似的稀釋劑來製備壓製片劑。片劑和膠囊都可以被製備成緩釋產品以在數小時內提供藥物的持續釋放。壓製片劑可以包糖衣或包膜衣以掩蓋任何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和保護該片劑不受空氣影響,或者可以包腸溶衣用於在胃腸道內選擇性崩解。用於口服給藥的液體劑型可包含著色劑和矯味劑以增加患者的接受性。一般而言,水、合適的油、鹽水、右旋糖(葡萄糖)水溶液、以及相關的糖溶液和二醇類如丙二醇或聚乙二醇是合適的胃腸外溶液的載體。用於胃腸外給藥的溶液優選包含活性成分的水溶性鹽、合適的穩定劑和根據需要使用的緩衝物質。抗氧化劑例如單獨或組合的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鈉或抗壞血酸是合適的穩定劑。還可以使用檸檬酸及其鹽和EDTA鈉。此外,胃腸外溶液還可以包含防腐劑,例如苯紮氯銨、尼泊金甲酯或尼泊金丙酯和氯丁醇。對於吸入給藥而言,本發明的化合物可以方便地從加壓包裝或噴霧器中以噴霧劑形式遞送。該化合物還可以以進行配製的粉末形式遞送,該粉末組合物可以在吹入粉末吸入器裝置的説明下吸入。優選的用於吸入的遞送系統是定量吸入(MDI)氣霧劑,其可以配製成式(I)和/或式(Ⅱ)的化合物在合適的推進劑中的混懸液或溶液,所述推進劑例如碳氟化合物或烴。對於眼睛給藥而言,眼用製劑可以用式(I)和/或式(Ⅱ)化合物在合適眼用載體中的合適重量百分比的溶液或混懸液進行配製,從而保持化合物與眼睛表面接觸足夠的時間以使化合物滲透到眼睛的角膜和內部區域。
用於給予本發明化合物的有用的藥物劑型包括但不限於硬和軟明膠膠囊、片劑、胃腸外注射液和口服混懸液。
當本發明的化合物逐步給藥或與其它治療劑結合給藥時,可以使用和前述相同的劑型。當藥物以物理組合給藥時,劑型和給藥途徑應根據組合藥物的相容性選擇。本發明的化合物可以作為唯一活性成分或與第二活性成分組合給藥,所述第二活性成分包括其已知可用于提高患者促紅細胞生成素水準的活性成分。
再一方面,本發明提供式(I)、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或者上述藥物組合物在製備用於通過抑制輔氨醯羥化酶來治療抑制輔氨醯羥化酶介導的疾病的藥物中的用途。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抑制輔氨醯羥化酶介導的疾病為貧血、局部缺血、缺氧。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貧血為腎性貧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提出一種新的化合物,可以作為輔氨醯羥化酶抑制劑,具有較高的輔氨醯羥化酶抑制活性和EPO誘導活性,可以有效治療和預防HIF相關和/或EPO相關的病症,為貧血、局部缺血和缺氧等病症提供新思路。
以下非限制性實施例可以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更全面的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下述內容僅僅是對本申請要求保護的範圍的示例性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所公開的內容對本申請的發明作出多種改變和修飾,而其也應當屬於本申請要求保護的範圍之中。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的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各種化學試劑如無特殊說明均通過常規商業途徑獲得。 實施例 1
(7-羥基-5-(苯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的製備
步驟1 製備5-(苯氧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
將5-碘-7-(苄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1.0 g),苯酚(310 mg),2-吡啶甲酸(55 mg),碘化亞銅(42 mg),磷酸鉀(942 mg),二甲亞碸(5.0 mL)依次加入反應瓶中,並置換氮氣三次。升溫至65 oC,反應過夜,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待冷卻至室溫,乙酸乙酯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分離有機相,無水硫酸鈉乾燥,減壓濃縮,柱層析得白色固體450 mg。
MS m/z (ESI)[M+H] +: 418.30
步驟2 製備5-(苯氧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甲酸
將5-(苯氧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450 mg)溶於體積比為1:1的甲苯和四氫呋喃的混合溶液中(10 mL),然後加入甲磺酸(0.5 mL)並攪拌,保持反應溫度在60-70 oC之間。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停止反應。冷卻至室溫,加入少量乙酸乙酯,過濾,得到白色固體440 mg。
MS m/z (ESI) [M+H] +: 362.22
步驟3 製備[(7-(苄氧基)-5-(苯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甲酯
將5-(苯氧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甲酸(440 mg),EDCI(280 mg),HoBt(197 mg),N,N-二甲基甲醯胺(5.0 mL),三乙胺(247 mg)依次加入反應瓶中,室溫下攪拌10分鐘,然後將甘氨酸甲酯鹽酸鹽(306 mg)加入體系中,並升溫至60 oC反應1.5小時。停止反應,冷卻至室溫,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淬滅反應,抽濾得到黃色固體300 mg。
MS m/z (ESI) [M+H] +: 433.31
步驟4 製備[(7-羥基-5-(苯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甲酯
將[(7-(苄氧基)-5-(苯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甲酯(300 mg),鈀碳(30 mg)溶於體積比為1:1的甲醇和四氫呋喃混合溶劑(4.0 mL),在氫氣環境下,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停止反應。減壓濃縮除去溶劑,柱層析分離,得到產物170 mg。
MS m/z (ESI) [M+H] +: 343.22
步驟5 製備[(7-羥基-5-(苯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
將[(7-羥基-5-(苯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甲酯(170 mg)溶於甲醇(2.0 mL)中,隨後加入30%氫氧化鈉水溶液(1.0 mL),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用稀鹽酸調節pH至1-2之間,過濾,得到產物150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52 (s, 1H), 12.95 (brs, 1H), 9.71 (s, 1H), 8.59 (s, 1H), 7.59–7.53 (m, 2H), 7.44–7.41 (m, 3H), 5.83 (s, 1H), 4.20 (d, J = 5.6 Hz, 2H)
MS m/z (ESI): 329.09 實施例 2
(5-(2-氯苯氧基)-7-羥基-[1,2,4]三唑基[1,5-a]吡啶-8-羰基)甘氨酸的製備
按實施例1的方法,用428.1 mg的2-氯苯酚替換苯酚,得到產物108.9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58 (s, 1H), 12.97 (brs, 1H), 9.71 (t, J = 5.6 Hz, 1H), 8.63 (s, 1H), 7.75 (d, J = 7.6 Hz, 1H), 7.61 (d, J = 8.0 Hz, 1H), 7.54 (t, J = 8.0 Hz, 1H), 7.47 (t, J = 7.2 Hz, 1H), 5.89 (s, 1H), 4.21 (d, J = 5.6 Hz, 2H)
MS m/z (ESI) [M+H] +: 363.17 實施例 3
(5-(3-氯苯氧基)-7-羥基-[1,2,4]三唑基[1,5-a]吡啶-8-羰基)甘氨酸的製備
按實施例1的方法,用428.1 mg的3-氯苯酚替換苯酚,得到產物201.6 mg。
1H NMR (400 MHz, d-DMSO)14.54 (s, 1H), 12.97 (brs, 1H), 9.72 (s, 1H), 8.58 (s, 1H), 7.62 (s, 1H), 7.57 (t, J = 8.4 Hz, 1H), 7.47 (d, J = 8.4 Hz, 1H), 7.41 (d, J = 8.4 Hz, 1H), 6.10 (s, 1H), 4.21 (d, J = 5.6 Hz, 2H)
MS m/z (ESI) [M+H]+: 363.14 實施例 4
(5-(4-氯苯氧基)-7-羥基-[1,2,4]三唑基[1,5-a]吡啶-8-羰基)甘氨酸的製備
按實施例1的方法,用428.1 mg的4-氯苯酚替換苯酚,得到產物182.1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54 (s, 1H), 12.96 (s, 1H), 9.72 (t, J = 5.6 Hz, 1H), 8.60 (s, 1H), 7.62 (d, J = 8.4 Hz, 2H), 7.48 (d, J = 8.4 Hz, 2H), 6.02 (s, 1H), 4.21 (d, J = 5.6 Hz, 2H)
MS m/z (ESI) [M+H] +: 363.14 實施例 5
(5-(對甲苯氧基)-7-羥基-[1,2,4]三唑基[1,5-a]吡啶-8-羰基)甘氨酸的製備
按實施例1的方法,用356.9 mg的4-甲基苯酚替換苯酚,得到產物87.7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51 (s, 1H), 12.95 (s, 1H), 9.69 (t, J = 5.6 Hz, 1H), 8.59 (s, 1H), 7.37 (d, J = 8.4 Hz, 2H), 7.31 (d, J = 8.4 Hz, 2H), 5.77 (s, 1H), 4.20 (d, J = 5.6 Hz, 2H), 2.37 (s, 3H)
MS m/z (ESI) [M+H] +: 343.16 實施例 6
(5-(對甲氧基苯氧基)-7-羥基-[1,2,4]三唑基[1,5-a]吡啶-8-羰基)甘氨酸的製備
按實施例1的方法,用(409.2 mg)4-甲氧基苯酚替換苯酚,得到產物223.7m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51 (s, 1H), 12.96 (s, 1H), 9.70 (t, J = 5.6 Hz, 1H), 8.60 (s, 1H), 7.39 (d, J = 8.8 Hz, 2H), 7.11(d, J = 8.8 Hz, 2H), 5.72 (s, 1H), 4.21 (d, J = 5.6 Hz, 2H), 3.82 (s, 3H)
MS m/z (ESI) [M+H] +:359.22 實施例 7
(5-(3-嗎啉苯氧基)-7-羥基-[1,2,4]三唑基[1,5-a]吡啶-8-羰基)甘氨酸的製備
按實施例1的方法,用(590 mg)3-嗎啉苯酚替換苯酚,得到產物110.7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51 (s, 1H), 12.95 (brs, 1H), 9.70 (t, J = 5.2 Hz, 1H), 8.59 (s, 1H), 7.39 (d, J = 8.0 Hz, 2H), 6.99 (d, J = 12.0 Hz, 2H), 6.80 (d, J = 7.6 Hz, 2H), 5.82 (s, 1H), 4.21 (d, J = 5.6 Hz, 2H), 3.73 (t, J = 4.8 Hz, 4H), 3.18 (t, J = 4.8 Hz, 4H)
MS m/z (ESI) [M+H] +: 414.23 實施例 8
(5-(4-氟苯氧基)-7-羥基-[1,2,4]三唑基[1,5-a]吡啶-8-羰基)甘氨酸的製備
按實施例1的方法,用(369.6 mg)4-氟苯酚替換苯酚,得到產物239.3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14.53 (s, 1H), 12.98 (brs, 1H), 9.71 (s, 1H), 8.60 (s, 1H), 7.53–7.49 (m, 2H), 7.43–7.38 (m, 2H), 5.86 (s, 1H), 4.20 (d, J = 5.6 Hz, 2H)
MS m/z (ESI) [M+H] +:347.14 實施例 9
(5-(丙氧基)-7-羥基-[1,2,4]三唑基[1,5-a]吡啶-8-羰基)甘氨酸的製備
按實施例1的方法,用(2 ml)正丙醇替換苯酚,得到產物20.1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14.51 (s, 1H), 12.92 (brs, 1H), 9.65 (t, J = 5.6 Hz, 1H), 8.47 (s, 1H), 6.44 (s, 1H), 4.39 (t, J = 6.4 Hz, 2H), 4.18 (d, J = 5.6 Hz, 2H), 1.91–1.82 (m, 2H), 1.03 (t, J = 7.2 Hz, 3H)
MS m/z (ESI) [M+H] +: 295.12 實施例 10
[(7-羥基-5-(苯乙炔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的製備
步驟1 製備7-羥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
在反應瓶中,將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15 g)溶於甲醇和四氫呋喃的混合溶液中(25 mL/50 mL),並在氫氣的環境下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停止反應。過濾除去溶液中的鈀碳,然後將濾液減壓濃縮,得到粗產物11.7 g。
MS m/z (ESI): [M+H] +:236.24
步驟2 製備7-(特戊醯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
將7-羥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10.7 g)置於反應瓶中並加入四氫呋喃(65 mL),然後依次加入三乙胺(8.0 mL),特戊醯氯(9.1 g)。置換三次氮氣並密封反應瓶。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60 oC並攪拌過夜。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停止反應。待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反應液用乙酸乙酯萃取,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飽和氯化銨水溶液,飽和食鹽水依次沖洗,而後減壓濃縮,得到黃色固體12.0 g。
MS m/z (ESI): [M+H] +:320.36
步驟3 製備5-碘-7-(特戊醯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
將7-(特戊醯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10.0 g)溶於四氫呋喃(50 mL)溶液中,然後加入碘單質(8.75 g),並將反應溫度保持在-60 oC之下。5分鐘後分批加入六甲基二矽基鋰(62.7 mL,1.0 M),並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隨後加入鹽酸乙酸乙酯溶液淬滅反應,乙酸乙酯萃取,亞硫酸鈉水溶液洗滌。分離有機相,並使用飽和氯化銨水溶液,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飽和食鹽水依次洗滌。分離有機相並減壓濃縮,粗產物柱層析得產物5.9 g。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8.36 (d, J = 5.2 Hz, 1H), 7.45 (d, J = 5.2 Hz, 1H), 2.31 (s, 6H)
MS m/z (ESI): [M+H] +: 446.26
步驟4 製備5-(苯乙炔基)-7-羥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
將5-碘-7-(特戊醯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5.9 g),碘化亞銅(70 mg),Pd(dppf)Cl 2(285 mg),四氫呋喃(30 mL),三乙胺(6.6 g),苯乙炔(2.1g)依次加入反應瓶中。置換氮氣三次,升溫至50 oC反應,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加入氨水猝滅反應。乙酸乙酯萃取,分離有機相。氨水層用鹽酸洗滌,乙酸乙酯萃取,隨後合併有機相,減壓濃縮,柱層析純化,得紅色固體1.9 g。
MS m/z (ESI): [M+H] +: 336.36
步驟5 製備5-(苯乙炔基)-7-羥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甲酸
將5-(苯乙炔基)-7-羥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1.8 g)溶於體積比為2:1的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中(24 mL),然後加入甲磺酸(2.1 g)並攪拌,保持反應溫度在60-70 oC之間。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停止反應。待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加入乙酸乙酯(10 mL),析出大量固體,過濾得到綠色固體。隨後將固體用少量N,N-二甲基乙醯胺溶解,並往體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析出固體,過濾得粗產物1.0 g。
MS m/z (ESI): [M+H] +: 280.26
步驟6 製備[(7-羥基-5-(苯乙炔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甲酯
在反應瓶A中,將5-(苯乙炔基)-7-羥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甲酸(0.8 g)溶於二氯甲烷(20 mL)中,滴加草醯氯(0.76 g),室溫攪拌。在反應瓶B中,將甘胺酸甲酯鹽酸鹽(0.68 g),二氯甲烷(20 mL),三乙胺(3.0 mL)依次加入,並在0 oC下攪拌。TLC監測反應瓶A中得原料反應完全,停止反應瓶A中的攪拌,並將反應瓶A中的物料加入反應瓶B中,0 oC下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用水淬滅反應。二氯甲烷萃取,飽和氯化銨水溶液,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依次洗滌有機相,分離合併有機相,減壓濃縮後,柱層析分離,得黃色固體0.8 g。
MS m/z (ESI): [M+H] +: 351.33
步驟7 製備[(7-羥基-5-(苯乙炔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
將[(7-羥基-5-苯乙炔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甲酯(0.8 g)溶於乙醇(10 mL)中,隨後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18 mL, 2.0 M),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用稀鹽酸調節pH至4-5,過濾得淡黃色固體0.42 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33 (s, 1H), 13.04 (s, 1H), 9.90 (s, 1H), 8.64 (s, 1H), 7.74–7.72 (m, 2H), 7.61–7.53 (m, 3H), 7.37 (s, 1H), 4.24 (d, J = 5.6 Hz, 2H)
MS m/z (ESI): [M+H] +: 337.31 實施例 11
[(7-羥基-5-(苯乙烯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的製備
步驟1 製備5-(苯乙烯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
將5-碘-7-(苄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500 mg),Pd(PPh 3) 2Cl 2(70.2 mg),碳酸鈉(360 mg),苯乙烯硼酸(200 mg)溶於體積比為1:1的乙二醇二甲醚和脫氣水的混合溶劑(30 mL)中,並置換氮氣三次。隨後在80 oC下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停止加熱。待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用乙酸乙酯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有機相。分離有機相,減壓濃縮,柱層析分,得到粗產物340 mg。
步驟2 製備5-(苯乙烯基)-7-羥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甲酸
將5-(苯乙烯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290 mg)溶於二氯甲烷(10 mL)溶液中,並冷卻至-65 oC,然後將三溴化硼二氯甲烷溶液(3.4 mL, 1.0 M)加入反應體系中並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停止反應,將溶液減壓濃縮除去,隨後將殘留物加入水(10 mL)和甲醇(3.0 mL)得混合溶劑中室溫攪拌1小時,過濾得到固體250 mg。
MS m/z (ESI): [M+H] +: 282.04
步驟3 製備[(7-羥基-5-(苯乙烯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甲酯
將5-(苯乙烯基)-7-羥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甲酸(143 mg), N,N-二甲基甲醯胺(10 mL),DIPEA(329 mg), PyBOP(395 mg),甘胺酸甲酯鹽酸鹽(178 mg)依次加入反應瓶中,室溫攪拌過夜,過濾出固體,得到粗產物50 mg。
MS m/z (ESI): [M+H] +: 353.28
步驟4 製備[(7-羥基-5-(苯乙烯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
將[(7-羥基-5-(苯乙烯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甲酯(50 mg)溶於甲醇(2.0 mL)中,隨後加入30%氫氧化鈉水溶液(1.0 mL),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用稀鹽酸調節pH至1-2之間,過濾,得到產物10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26 (s, 1H), 12.98 (s, 1H), 9.90 (t, J = 16.4 Hz, 1H), 8.63 (s, 1H), 8.22 (d, J = 16.4 Hz, 1H), 7.76–7.71 (m, 3H), 7.50–7.40 (m, 4H), 4.23 (d, J = 5.6 Hz, 2H)
MS m/z (ESI): [M+H] +: 339.21 實施例 12
[(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的製備
步驟1 製備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
將5-碘-7-(苄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5.40 g),Pd(PPh 3) 2Cl 2(800 mg),碳酸鉀(4.20 g),3,4-二氫萘基-2-硼酸片呐醇酯(3.10 g)溶於體積比為2:1的乙二醇二甲醚和脫氣水的混合溶劑(30 mL)中,並置換氮氣三次。隨後在80 oC下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停止加熱。待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用乙酸乙酯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有機相。分離有機相,減壓濃縮,柱層析分,得到粗產物3.30 g。
步驟2 製備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甲酸
將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3.30 g)溶於體積比為3:1的甲苯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28 mL),然後將甲磺酸(2.80 g)加入反應體系中並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乙酸乙酯(20.0 mL)攪拌析晶,抽濾、收集固體。隨後用DMF/H 2O(20.0 mL /40.0 mL)打漿,攪拌析晶,抽濾、收集固體,得到淡青色固體2.70 g。
步驟3 製備[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
將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2.70 g), N,N-二甲基甲醯胺(20.0 mL),HOBt(1.10 g), EDCI(1.40 g),甘氨酸甲酯鹽酸鹽(0.90 g),三乙胺(1.50 g)依次加入反應瓶中,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水(30.0 mL)攪拌析晶,抽濾、收集固體、乾燥得類白色固體(2.2 g)。
步驟4 製備[(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甲酯
將[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1.0 g)溶於四氫呋喃溶液(8.0 mL)中,隨後加入鈀碳(300 mg),置換氫氣,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矽藻土過濾,減壓濃縮,隨後用異丙醚/正己烷(1.5 mL/1.5 mL)打漿,過濾,得類似白色固體約500 mg。
步驟5 製備[(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
將[(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0.20 g)溶於乙醇溶液(2.0 mL)中,隨後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2.0 mL, 4.0M),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用稀鹽酸調節pH至6-7之間,過濾,得到灰白色固體200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37 (brs, 1H), 9.93 (s, 1H), 8.56 (s, 1H), 7.13 (s, 4H), 6.78 (s, 1H), 4.12 (d, J = 4.0 Hz, 2H), 3.81–3.76 (m, 1H), 3.26–2.86 (m, 4H), 2.26–2.05 (m, 2H),
MS m/z (ESI): [M+H] +: 367.32 實施例 13 [(7- 羥基 -5-(1,2,3,4- 四氫萘 -2- )- [1,2,4] 三唑並 [1,5-a] 吡啶 -8- 羰基 ) 氨基 ] 乙酸手性異構體 A 的製備
步驟1 製備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
將5-碘-7-(苄氧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5.40 g),Pd(PPh 3) 2Cl 2(800 mg),碳酸鈉(4.20 g),3,4-二氫萘基-2-硼酸片呐醇酯(3.10 g)溶於體積比為2:1的乙二醇二甲醚和脫氣水的混合溶劑(30 mL)中,並置換氮氣三次。隨後在80 oC下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停止加熱。待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用乙酸乙酯萃取,飽和食鹽水洗滌有機相。分離有機相,減壓濃縮,柱層析分,得到粗產物3.30 g。
步驟2 製備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甲酸
將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3.30 g)溶於體積比為3:1的甲苯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28 mL),然後將甲磺酸(2.80 g)加入反應體系中並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乙酸乙酯(20.0 mL)攪拌析晶,抽濾、收集固體。隨後用DMF/H 2O(20.0 mL /40.0 mL)打漿,攪拌析晶,抽濾、收集固體,得到淡青色固體2.70 g。
步驟3 製備[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
將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羧酸叔丁酯(2.70 g), N,N-二甲基甲醯胺(20.0 mL),HoBt(1.10 g), EDCI(1.40 g),甘胺酸甲酯鹽酸鹽(0.90 g)依次加入反應瓶中,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向反應體系中加入水(30.0 mL)攪拌析晶,抽濾、收集固體、乾燥得類白色固體(2.2 g)。
步驟4 製備[(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
將[5-(3,4-二氫萘-2-基)-7-(苄氧基)-[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1.0 g)溶於四氫呋喃溶液(8.0 mL)中,隨後加入鈀碳(300 mg),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矽藻土過濾,減壓濃縮,隨後用異丙醚/正己烷(1.5 mL/1.5 mL)打漿,過濾,得類似白色固體約500 mg。
步驟5 製備[(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
將前一步合成得到的產物進行手性拆分,拆分5g [(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拆分條件:(手性柱:(S,S)Whelk-O1, 5*25 釐米, 10 微米;流動相A:CO 2,流動相B: ACN:IPA=1:1;流速:200 毫升/分鐘;梯度:50%-50%;B走12分鐘;波長220納米;出峰時間:8.50分鐘;樣品溶液:甲醇:二氯甲烷=1:1;進樣體積:2ML;進樣針數:50)得到手性異構體A:白色固體(2.060克,收率41.2%)
步驟6 製備[(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手性異構體A
將[(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0.20 g)溶於乙醇溶液(2.0 mL)中,隨後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1.0 mL, 4.0M),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用稀鹽酸調節pH至1-2之間,過濾,得到灰白色固體200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37 (brs, 1H), 9.93 (s, 1H), 8.56 (s, 1H), 7.13 (s, 4H), 6.78 (s, 1H), 4.12 (d, J = 4.0 Hz, 2H), 3.81–3.76 (m, 1H), 3.26–2.86 (m, 4H), 2.26–2.05 (m, 2H),
MS m/z (ESI): [M+H] +: 367.32
[α]D 20= +37.384 (c 1.01, DMF)。 實施例 14 [(7- 羥基 -5-(1,2,3,4- 四氫萘 -2- )- [1,2,4] 三唑並 [1,5-a] 吡啶 -8- 羰基 ) 氨基 ] 乙酸手性異構體 B 的製備
步驟1 製備[(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
將合成得到的[(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進行手性拆分,拆分5g。拆分條件:(手性柱:(S,S)Whelk-O1, 5*25 釐米, 10 微米;流動相A:CO2,流動相B: ACN:IPA=1:1;流速:200 毫升/分鐘;梯度:50%-50%;B走12分鐘;波長220納米;(OB出峰時間):10.09分鐘;樣品溶液:甲醇:二氯甲烷=1:1;進樣體積:2ML;進樣針數:50)得到手性異構體B(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白色固體(1.997克,收率39.94%)
步驟2 製備[(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手性異構體B
將[(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0.20 g)溶於乙醇溶液(2.0 mL)中,隨後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1.0 mL, 4.0M),室溫攪拌,直至TLC監測原料反應完全,用稀鹽酸調節pH至1-2之間,過濾,得到灰白色固體200 mg。
1H NMR (400 MHz, d-DMSO) δ :14.37 (brs, 1H), 9.93 (s, 1H), 8.56 (s, 1H), 7.13 (s, 4H), 6.78 (s, 1H), 4.12 (d, J = 4.0 Hz, 2H), 3.81–3.76 (m, 1H), 3.26–2.86 (m, 4H), 2.26–2.05 (m, 2H),
MS m/z (ESI): [M+H] +: 367.32
[α]D 20= –36.601 (c 1.01, DMF)。 實施例 15 生物學測試 1 PHD2 酶活抑制檢測
1.1 試劑及耗材
PHD2酶:從Active motif處購買;
α-酮戊二酸鈉鹽:從Sigma處購買;
FITC-HIF1α:從GL處購買;
多孔板Nunc TM384:從Thermo Scientific處購買。
1.2 試驗方法 (1) 配製1×Assay buffer(分析緩衝液); (2) 化合物濃度梯度的配製:受試化合物測試濃度為10 μM起始,3倍稀釋,10個濃度,複孔測試;在384孔板中稀釋成100倍終濃度的溶液,然後用非接觸式聲波移液系統Echo550轉移100 nL到384反應板中備用。陰性對照孔和陽性對照孔中分別加100 nL的100%DMSO; (3) 用1×Assay buffer配製2倍終濃度的酶溶液; (4)在化合物孔和陽性對照孔分別加5μL的2倍終濃度的酶溶液; (5)在陰性對照孔中加5 μL的1×Assay buffer; (7)1000 離心30秒,振盪混勻後孵育15 min; (7)用1×Assay buffer配製2倍終濃度的tracer溶液,加入5.0 μL的2倍終濃度的tracer溶液,起始反應; (8)將384孔板1000 rpm離心30秒,振盪混勻60 min,從Envision多功能酶標儀(Multimode PlateReader,Perkin Elmer)上讀數得到mP值,匯出資料並進行處理,得到待測化合物的抑制率,化合物編號1-12分別對應實施例1-12製備的化合物,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化合物編號 IC 50(nM)
FG-4592 89.2
Enarodustat 21.9
實施例1化合物 19.8
實施例2化合物 34.8
實施例3化合物 30.2
實施例4化合物 33.3
實施例5化合物 44.1
實施例6化合物 47.6
實施例7化合物 34.1
實施例8化合物 35.4
實施例9化合物 34.0
實施例10化合物 46.7
實施例11化合物 31.3
實施例12化合物 34.3
由上表可知,本發明實施例化合物具有良好的HIF-脯氨醯羥化酶抑制活性,可見,化合物1-12抑制活性好。 2 、本發明化合物的體外促紅細胞生成素 (EPO) 誘導活性實驗
使用來自人肝癌的細胞株Hep3B(ATCC),對本發明實施例10-12的化合物的體外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誘導活性進行評價。將Hep3B細胞在37 ℃,10%胎牛血清(FBS)的存在下,在EMEM培養基(Eagle'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中培養。實驗步驟如下: (1)細胞準備:在96孔板中接種細胞,以每孔2*10^4,每孔100 μL的量進行鋪板; (2)化合物濃度梯度的配製:100 μM, 20 μM, 2複孔檢測。在96孔板中配置200倍終濃度的溶液,使用細胞培養基再將化合物稀釋200/3倍,然後吸取50 μL對細胞進行給藥。陰性對照孔加50 μL含DMSO的培養液使其終濃度含5 ‰ DMSO,陽性對照孔加50 μL的最高濃度陽性化合物,37℃孵育24小時; (3)以每孔約400 μL的1X Wash Buffer清洗反應板兩次; (4)向適當的孔中加入100 μL稀釋好的的 standard(包括標準空白對照); (5)向樣品孔中加入50 μL樣品和50 μL Sample Diluent; (6)向所有孔中加入50 μL 1X Biotin Conjugated Antibody,室溫孵育1小時; (7)以每孔約400 μL 1X Wash Buffer 清洗6次反應板; (8)每孔加入100 μL 1X Streptavidin-HRP。室溫孵育15分鐘; (9)以每孔約400 μL 1X Wash Buffer 清洗6次反應板; (10)每孔加入100 μL TMB Substrate Solution。室溫孵育10分鐘; (11)每孔加入100 μL Stop Solution; (12)用EnSight 讀取 OD450。
各化合物的EPO誘導活性表示為半數最大效應濃度(EC50)。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2
編號 EC 50(μM)
FG-4592 13.79
Enarodustat 15.06
實施例10化合物 6.46
實施例11化合物 1.79
實施例12化合物 6.79
實施例13化合物 5.05
實施例14化合物 4.16
由上表可知,本發明的化合物具有較高的EPO誘導活性,可見,實施例10-14得到化合物的誘導活性好。 實施例 16 化合物藥代動力學評價
1. 試驗目的 測定SD大鼠靜注或灌胃給予化合物後,採用LC-MS/MS方法檢測血漿中相關化合物的濃度,初步評價實施例13及14製備得到的化合物在大鼠體內藥動學及其絕對生物利用度。
2. 品系:Sprague Dawley大鼠,性別:雄,體重:200-250 g 來源:浙江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
3. 實驗操作 以標準方案測試化合物靜脈注射及口服給藥後的齧齒類動物藥代特徵,實驗中候選化合物配成澄清溶液,給予大鼠單次靜脈注射及灌胃給藥。靜注溶媒為一定比例的N,N-二甲基乙醯胺(DMA)與10% Solutol HS15 溶液,口服溶媒為一定比例的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混懸液。動物給藥後 5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10 h 和24 h 各採集血樣至K2EDTA抗凝管中,於冰上暫存至離心。
實驗結果:
供試品 半衰期T 1/2(h) 濃度積分AUC(hr*ng/mL) 生物利用度F(%)
Enarodustat 1.12 11440 30.1
實施例13化合物 2.02 19130 29.4
實施例14化合物 2.43 15740 31.3
由上表可知,本發明實施例13和14製備得到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PK性質,可見,實施例13和14製備得到的化合物半衰期明顯更長,體內暴露量更高。
實施例 17 化合物藥理學評價
1. 實驗目的 本實驗的目的是評價實施例12、13、14製備得到的化合物持續給藥對SD大鼠EPO(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影響。
2. 動物 種屬:大鼠 品系:SD(Sprague Dawley) 周齡及體重:8周,體重200-220g 性別:雄性 動物來源: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
3. 受試化合物和陽性對照藥資訊 陽性藥:Enarodustat 描述:日本批准上市的商品化藥物 規格和含量:2mg JTZ-951(Enarodustat),140粒/盒
4. 實驗方案: SD大鼠經過適應性飼養一周後,隨機分為3組,每組6只,分別為空白組、陽性藥組(Enarodustat)和實施例12化合物組。Enarodustat使用研缽碾碎藥片後,定量加入0.5% 的甲基纖維素,磁力攪拌混勻;實施例12製備得到的化合物稱量後定量加入0.5% 的甲基纖維素,磁力攪拌混勻。所有化合物的終濃度均為0.3 mg/mL,給藥體積為10 mL/kg。每日給藥一次,連續14天,第14天給藥後4h取血測EPO水準。
5. 結果及分析 結果顯示,給藥14天后陽性藥Enarodustat和實施例12、13、14製備得到的化合物組大鼠血清中EPO的水準顯著增加,且實施例12、13、14製備得到的化合物給藥後血漿中的EPO水準顯著高於陽性藥Enarodustat。
表3 給藥14天后EPO水準(pg/mL)
   Vehicle Enarodustat 實施例12化合物 實施例13化合物 實施例14化合物
1 36.7 452.8 2649.3 2904.6 2279.1
2 30.9 396.3 2904.6 2697.4 2095.6
3 31.8 483.2 2882.6 2904.6 1982.7
4 45.4 404.5 2904.6 2904.6 1943.6
5 49.6 418.4 2904.6 2658.5 2038.9
6 38.1 442.3 2904.6 2772.1 2137.6
平均值 38.8 432.9 2858.4 2807.0 2079.6
備註:2904.6 pg/mL為測量上限。
綜上所述,實施例12、13、14製備得到的化合物能夠顯著增加SD大鼠EPO水準,且整體效果顯著優於陽性藥Enarodustat,表現出優秀的藥理學作用。 實施例 18 實施例 13 的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 A 化合物手性構型測定
1、化合物製備 參照實施例13中,[(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步驟五)的製備方法,通過手性拆分的方法得到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該異構體為實施例13中最終產物的前一步化合物(步驟五產物)。
2、單晶培養 稱取約3-7 mg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於小瓶中,在50 oC條件下,邊攪拌邊逐步加入乙腈,直至藥液剛好澄清或接近澄清。趁熱過濾,將濾液置於乾淨的小瓶中,通過Crystal 16儀器進行程式降溫,先以0.01 oC/min的速率從50 oC降至30 oC,然後在30 oC條件下保持約2天。 通過降溫結晶的方法,從乙腈中得到了針狀單晶,如圖1所示,並將其用於X射線單晶衍射分析。
3、儀器和參數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單晶資料是通過Rigaku XtaLAB Synergy DW衍射儀,在180 K條件下,使用Cu Kα射線(λ=1.54184 Å)收集得到的。衍射資料使用CrysAlisPro程式進行資料還原和吸收校正,並使用SHELXT程式通過對偶空間演算法解析該結構。所有非氫原子從差值傅裡葉圖直接定位,氫原子被填充在母原子上。使用SHELXL程式,基於F2全矩陣最小二乘法來完成對最終結構的精修。
4、X射線衍射分析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單晶結構屬於單斜晶系,P21空間群,單晶的分子式為C 20H 20N 4O 4。每個不對稱單元中有一個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分子,每個晶胞中包含兩個不對稱單元。手性碳的絕對構型為“R”。
精修的單晶結構如圖2 圖3和圖4所示。晶體結構參數總結在表4中,原子座標、各向異性位移參數、扭轉角、氫鍵、鍵長和鍵角數據詳見表5至表11。根據單晶結構計算得到的XRPD圖與單晶樣品的測試結果基本一致,但峰位置有一定偏移,這可能是由於單晶資料的收集是在180 K條件下進行的,而實驗測定的XRPD圖譜是在室溫下得到的所致(圖5)。
表4.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晶體結構參數
分子式 C 20H 20N 4O 4
分子量 380.40
溫度 /K 180.00(10)
晶系 單斜晶系
空間群 P2 1
a 13.2296(2)
b 5.10250(10)
c 13.7423(2)
α 90
β 104.357(2)
γ 90
晶胞體積 3 898.69(3)
Z 2
ρ calc g/cm 3 1.406
μ /mm -1 0.828
F (000) 400.0
晶體尺寸 /mm 3 0.48 × 0.04 × 0.02
衍射光源 Cu Kα ( λ= 1.54184 Å)
資料收集的 範圍 6.64 to 145.488
衍射指數範圍 -16 ≤ h≤ 15, -6 ≤ k≤ 6, -16 ≤ l≤ 16
衍射點收集數 15082
獨立衍射點數 3389 [ R int = 0.0370, R sigma = 0.0282]
資料 / 限制 / 參數 3389/3/260
基於 F 2 的擬合優度 1.063
最終 R [ I>=2 σ( I)] R 1= 0.0389, wR 2= 0.1045
最終 R [ 全部資料 ] R 1= 0.0407, wR 2= 0.1067
最大殘餘電子密度的峰 / / e Å -3 0.53/-0.21
Flack 參數 0.04(9)
表5.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原子座標(×10 4)和等效各向同性位移參數(Å 2×10 3
原子 x y z U(eq)
O1 3838.8(15) 12688(4) -49.0(13) 46.2(5)
O2 3791.7(17) 9024(6) 837.1(17) 65.1(7)
O3 7203.8(14) 12162(4) 2559.3(12) 40.2(4)
O4 8666.9(13) 10360(4) 3967.4(13) 39.3(4)
N1 5615.5(16) 10253(5) 2171.4(14) 36.6(4)
N2 5282.0(14) 6067(4) 3404.3(14) 35.3(4)
N3 5897.1(15) 3302(4) 4724.3(14) 35.4(4)
N4 6661.4(14) 5018(4) 4612.7(14) 30.5(4)
C1 2834(2) 12039(7) -710(2) 49.8(7)
C2 4200.2(19) 11068(6) 711.2(17) 39.1(5)
C3 5227(2) 12043(5) 1345.5(17) 39.9(5)
C4 6593.7(18) 10453(5) 2731.0(16) 32.7(5)
C5 6942.0(17) 8563(5) 3556.8(16) 30.8(4)
C6 6278.8(17) 6657(5) 3811.2(16) 31.0(5)
C7 5107.2(17) 4063(5) 3986.1(17) 36.7(5)
C8 7674.1(17) 5054(5) 5193.2(16) 30.9(4)
C9 8322.9(17) 6845(5) 4945.1(16) 32.4(5)
C10 7971.4(17) 8634(5) 4133.5(16) 31.7(5)
C11 7945.5(16) 3092(4) 6037.9(16) 30.5(5)
C12 7426.2(17) 3712(5) 6898.2(17) 35.4(5)
C13 7585.6(18) 1429(6) 7632.6(18) 39.6(5)
C14 8675.6(18) 307(5) 7883.5(16) 34.4(5)
C15 8965(2) -1499(6) 8668.7(18) 43.1(6)
C16 9942(2) -2652(6) 8904.0(19) 47.7(6)
C17 10655(2) -2009(6) 8356(2) 46.1(6)
C18 10377.8(19) -210(5) 7578.0(19) 40.6(5)
C19 9391.3(17) 938(5) 7326.8(16) 32.4(5)
C20 9122.4(17) 2870(5) 6468.3(17) 34.1(5)
表6.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各向異性位移參數(Å 2×10 3
原子 U 11 U 22 U 33 U 23 U 13 U 12
O1 49.2(10) 48.8(11) 33.1(8) 8.3(8) -4.2(7) 1.8(8)
O2 51.3(11) 77.9(16) 56.9(12) 25.9(12) -4.4(9) -19.0(11)
O3 42.9(9) 43.1(9) 32.3(8) 6.1(7) 5.0(7) -2.9(8)
O4 34.1(8) 43.9(10) 37.8(8) 6.8(8) 5.0(7) -4.3(7)
N1 39.9(10) 41.0(11) 25.9(9) 6.4(8) 2.2(8) -0.6(9)
N2 29.6(9) 46.1(11) 28.3(9) 1.7(8) 3.4(7) 1.2(8)
N3 31.5(9) 41.9(11) 31.2(9) 2.3(8) 4.9(7) -3.8(8)
N4 29.5(9) 34.4(9) 26.2(8) 1.0(7) 4.5(7) 1.6(7)
C1 39.1(12) 69.3(18) 35.4(12) 6.1(13) -1.4(10) 9.9(13)
C2 37.1(11) 51.1(14) 28.8(10) 7.9(10) 7.5(9) 2.3(11)
C3 45.6(13) 40.6(13) 29.1(10) 5.8(10) 0.9(9) -0.2(10)
C4 38.6(11) 34.5(11) 25.3(9) -0.5(9) 8.4(8) 1.5(9)
C5 33.0(10) 33.8(11) 25.1(9) -1.6(8) 5.9(8) 4.0(9)
C6 31.1(10) 37.0(12) 24.1(9) -0.3(9) 5.3(8) 5.6(8)
C7 30.0(10) 46.0(13) 32.0(10) 1.3(10) 3.9(9) -3.5(10)
C8 29.4(10) 34.3(11) 28.0(10) -2.7(9) 5.1(8) 3.3(9)
C9 29.1(10) 36.9(11) 28.9(10) -1.7(9) 2.7(8) 3.2(9)
C10 31.8(10) 34.4(11) 29.8(10) -1.0(9) 9.2(8) 1.1(9)
C11 29.1(10) 32.7(11) 27.8(10) -0.5(8) 3.4(8) 2.7(8)
C12 32.8(10) 42.5(12) 29.5(10) -1.0(9) 5.0(8) 6.6(10)
C13 33.1(11) 54.0(14) 32.0(11) 4.8(10) 8.3(9) 4.7(10)
C14 35.1(11) 40.1(12) 24.2(10) -2.1(9) 0.1(8) 0.5(9)
C15 43.4(12) 54.1(15) 28.9(11) 2.3(10) 3.2(9) -3.8(11)
C16 51.6(14) 49.7(15) 32.9(11) 7.9(11) -6.1(10) 4.4(12)
C17 38.4(12) 49.8(14) 43.0(13) 6.4(11) -3.3(10) 10.4(11)
C18 34.5(11) 46.1(13) 37.9(12) 1.6(10) 2.4(9) 3.7(10)
C19 31.0(10) 34.3(11) 28.3(10) -2.4(8) 0.4(8) 0.1(9)
C20 29.3(10) 38.6(12) 32.5(11) 3.8(9) 4.0(8) 0.7(9)
表7.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鍵長
原子 原子 鍵長/Å   原子 原子 鍵長/Å
O1 C1 1.450(3)   C5 C10 1.396(3)
O1 C2 1.325(3)   C8 C9 1.354(3)
O2 C2 1.206(4)   C8 C11 1.507(3)
O3 C4 1.250(3)   C9 C10 1.427(3)
O4 C10 1.334(3)   C11 C12 1.540(3)
N1 C3 1.448(3)   C11 C20 1.526(3)
N1 C4 1.335(3)   C12 C13 1.521(3)
N2 C6 1.333(3)   C13 C14 1.510(3)
N2 C7 1.353(3)   C14 C15 1.398(4)
N3 N4 1.375(3)   C14 C19 1.395(3)
N3 C7 1.321(3)   C15 C16 1.383(4)
N4 C6 1.376(3)   C16 C17 1.385(4)
N4 C8 1.379(3)   C17 C18 1.387(4)
C2 C3 1.505(3)   C18 C19 1.394(3)
C4 C5 1.473(3)   C19 C20 1.511(3)
C5 C6 1.411(3)        
表8.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鍵角
原子 原子 原子 鍵角/˚   原子 原子 原子 鍵角/˚
C2 O1 C1 116.5(2)   C9 C8 N4 116.7(2)
C4 N1 C3 120.6(2)   C9 C8 C11 126.69(19)
C6 N2 C7 102.66(19)   C8 C9 C10 121.63(19)
C7 N3 N4 101.00(19)   O4 C10 C5 122.5(2)
N3 N4 C6 109.98(18)   O4 C10 C9 116.8(2)
N3 N4 C8 125.45(19)   C5 C10 C9 120.7(2)
C6 N4 C8 124.54(19)   C8 C11 C12 112.85(18)
O1 C2 C3 110.4(2)   C8 C11 C20 111.90(19)
O2 C2 O1 124.4(2)   C20 C11 C12 108.91(17)
O2 C2 C3 125.1(2)   C13 C12 C11 109.70(19)
N1 C3 C2 109.9(2)   C14 C13 C12 114.16(19)
O3 C4 N1 121.6(2)   C15 C14 C13 119.3(2)
O3 C4 C5 120.6(2)   C19 C14 C13 121.8(2)
N1 C4 C5 117.8(2)   C19 C14 C15 118.8(2)
C6 C5 C4 123.2(2)   C16 C15 C14 121.5(2)
C10 C5 C4 119.7(2)   C15 C16 C17 119.7(2)
C10 C5 C6 117.1(2)   C16 C17 C18 119.3(2)
N2 C6 N4 109.1(2)   C17 C18 C19 121.4(2)
N2 C6 C5 131.5(2)   C14 C19 C20 121.2(2)
N4 C6 C5 119.3(2)   C18 C19 C14 119.2(2)
N3 C7 N2 117.2(2)   C18 C19 C20 119.5(2)
N4 C8 C11 116.64(19)   C19 C20 C11 111.78(19)
表9.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扭轉角
A B C D 扭轉角/˚   A B C D 扭轉角/˚
O1 C2 C3 N1 -179.8(2)   C7 N3 N4 C8 -178.7(2)
O2 C2 C3 N1 -4.0(4)   C8 N4 C6 N2 178.6(2)
O3 C4 C5 C6 177.5(2)   C8 N4 C6 C5 -1.3(3)
O3 C4 C5 C10 -1.9(3)   C8 C9 C10 O4 178.4(2)
N1 C4 C5 C6 -3.3(3)   C8 C9 C10 C5 -0.9(3)
N1 C4 C5 C10 177.3(2)   C8 C11 C12 C13 170.60(19)
N3 N4 C6 N2 0.6(2)   C8 C11 C20 C19 178.99(18)
N3 N4 C6 C5 -179.36(19)   C9 C8 C11 C12 110.1(2)
N3 N4 C8 C9 177.9(2)   C9 C8 C11 C20 -13.2(3)
N3 N4 C8 C11 -2.0(3)   C10 C5 C6 N2 -178.6(2)
N4 N3 C7 N2 0.6(3)   C10 C5 C6 N4 1.3(3)
N4 C8 C9 C10 1.0(3)   C11 C8 C9 C10 -179.1(2)
N4 C8 C11 C12 -70.0(3)   C11 C12 C13 C14 43.5(3)
N4 C8 C11 C20 166.74(19)   C12 C11 C20 C19 53.5(3)
C1 O1 C2 O2 6.0(4)   C12 C13 C14 C15 169.6(2)
C1 O1 C2 C3 -178.1(2)   C12 C13 C14 C19 -13.1(3)
C3 N1 C4 O3 -0.5(4)   C13 C14 C15 C16 177.7(3)
C3 N1 C4 C5 -179.7(2)   C13 C14 C19 C18 -178.4(2)
C4 N1 C3 C2 168.2(2)   C13 C14 C19 C20 2.5(3)
C4 C5 C6 N2 2.0(4)   C14 C15 C16 C17 0.2(4)
C4 C5 C6 N4 -178.12(19)   C14 C19 C20 C11 -23.4(3)
C4 C5 C10 O4 -0.1(3)   C15 C14 C19 C18 -1.1(3)
C4 C5 C10 C9 179.18(19)   C15 C14 C19 C20 179.9(2)
C6 N2 C7 N3 -0.3(3)   C15 C16 C17 C18 0.1(4)
C6 N4 C8 C9 0.1(3)   C16 C17 C18 C19 -0.9(4)
C6 N4 C8 C11 -179.77(19)   C17 C18 C19 C14 1.4(4)
C6 C5 C10 O4 -179.6(2)   C17 C18 C19 C20 -179.5(2)
C6 C5 C10 C9 -0.2(3)   C18 C19 C20 C11 157.6(2)
C7 N2 C6 N4 -0.2(2)   C19 C14 C15 C16 0.3(4)
C7 N2 C6 C5 179.7(2)   C20 C11 C12 C13 -64.5(2)
C7 N3 N4 C6 -0.7(2)            
表10.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氫鍵
D H A d(D-H)/Å d(H-A)/Å d(D-A)/Å D-H-A/°
O4 H4 O3 0.81(2) 1.83(3) 2.545(2) 146(3)
N1 H1 N2 0.88(2) 2.09(3) 2.828(3) 141(3)
表11.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原子座標(×10 4)和各向同性位移參數(Å 2×10 3
原子 x y z U(eq)
H4 8390(20) 11350(60) 3510(20) 47
H1 5220(20) 9070(60) 2360(20) 44
H1A 2928 10715 -1197 75
H1B 2522 13618 -1067 75
H1C 2373 11346 -312 75
H3A 5738 12183 930 48
H3B 5133 13806 1611 48
H7 4444 3237 3869 44
H9 9030 6913 5321 39
H11 7686 1340 5757 37
H12A 7736 5322 7252 42
H12B 6671 4021 6621 42
H13A 7421 2023 8262 48
H13B 7086 21 7344 48
H15 8480 -1944 9049 52
H16 10123 -3879 9439 57
H17 11328 -2792 8511 55
H18 10871 248 7209 49
H20A 9453 2305 5931 41
H20B 9407 4613 6708 41
5 、分析方法
5.1 偏光顯微鏡(PLM) 採用ECLIPSE LV100POL(Nikon, JPN)偏光顯微鏡進行PLM分析。將少量的樣品平鋪至載玻片上,滴入香柏油將樣品分散後,加上蓋玻片。隨後,將樣品置於顯微鏡下用10倍物鏡觀察。
5.2 X射線粉末衍射(XRPD) 使用X射線衍射儀對固體樣品進行檢測。將樣品平鋪於零背景單晶矽樣品盤上,將樣品輕壓鋪平後,根據表12中的參數進行分析。
表12. XRPD測試參數
設備 布魯克, D8 Advance
光源 Cu Kα( λ= 1.5418 Å)
檢測器 LynxEye XE-T
掃描角度 3-40° (2θ)
掃描步長 0.02° (2θ)
掃描速度 0.1 s/步
光管電壓 / 電流 40 KV/40 mA
發散狹縫 0.6 mm
旋轉 30 rpm
樣品盤 零背景樣品盤
通過上述單晶結構解析可知,該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手性構型為“R”構型,如圖6所示。由此可知,實施例13中,使用氫氧化鈉水溶液脫除甲酯得到羧酸產物時,不改變已產生的手性構型,故推測可知,實施例13中產物[(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手性異構體A的手性構型為“R”構型。 實施例 19 實施例 14 的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 B 化合物手性構型測定
1、化合物製備 參照實施例14中,[(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步驟一)的製備方法,通過手性拆分的方法得到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該異構體為實施例14中最終產物的前一步化合物。
2、單晶培養 稱取適量的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樣品於小瓶中,在室溫條件下,邊攪拌邊逐步加入二甲基亞碸,直至藥液剛好澄清或接近澄清。過濾,將濾液置於乾淨的小瓶中,加蓋紮孔,將小瓶靜置於室溫條件下緩慢揮發。 通過緩慢揮發的方法,從二甲基亞碸中得到了針狀單晶,如 7所示,並將其用於X射線單晶衍射分析。
3、儀器和參數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單晶資料是通過Rigaku XtaLAB Synergy DW衍射儀,在180 K條件下,使用Cu Kα射線(λ=1.54184 Å)收集得到的。衍射資料使用CrysAlisPro程式進行資料還原和吸收校正,並使用SHELXT程式通過對偶空間演算法解析該結構。所有非氫原子從差值傅裡葉圖直接定位,氫原子被填充在母原子上。使用SHELXL程式,基於F2全矩陣最小二乘法來完成對最終結構的精修。
4、X射線衍射分析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單晶結構屬於單斜晶系,P21空間群,單晶的分子式為C 20H 20N 4O 4。每個不對稱單元中有一個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分子,每個晶胞中包含兩個不對稱單元。手性碳的絕對構型為“S”。
精修的單晶結構如圖 8、圖 9和圖 10所示。晶體結構參數總結在表13中,原子座標、各向異性位移參數、扭轉角、氫鍵、鍵長和鍵角參數總結於表14至表20。單晶樣品實驗測定所得的XRPD式樣比計算所得的XRPD圖譜多峰;可能單晶測試後溶劑已接近揮幹,是溶劑揮發的過程中又有其他晶型析出所致(圖 11)。
表13.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晶體結構參數
分子式 C 20H 20N 4O 4
分子量 380.40
溫度 /K 179.99(10)
晶系 單斜
空間群 P2 1
a 13.2287(2)
b 5.10690(10)
c 13.7391(2)
α 90
β 104.3640(10)
γ 90
晶胞體積 3 899.17(3)
Z 2
ρ calc g/cm 3 1.405
μ /mm -1 0.827
F (000) 400.0
晶體尺寸 /mm 3 0.29 × 0.03 × 0.02
衍射光源 Cu Kα ( λ= 1.54184 Å)
資料收集的 2 θ 範圍 6.64 to 145.034
衍射指數範圍 -16 ≤ h≤ 16, -6 ≤ k≤ 6, -16 ≤ l≤ 16
衍射點收集數 15381
獨立衍射點數 3395 [ R int= 0.0243, R sigma= 0.0168]
資料 / 限制 / 參數 3395/1/255
基於 F 2 的擬合優度 1.067
最終 R [ I>=2 σ( I)] R 1= 0.0320, wR 2= 0.0881
最終 R [ 全部資料 ] R 1= 0.0326, wR 2= 0.0889
最大殘餘電子密度的峰 / / e Å -3 0.47/-0.22
Flack 參數 -0.02(5)
表14.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原子座標(×10 4)和等效各向同性位移參數(Å 2×10 3
原子 x y z U(eq)
O1 3838.3(13) -2686(4) -49.0(12) 45.2(4)
O2 3791.2(15) 970(5) 839.5(15) 65.5(6)
O3 7202.8(12) -2163(3) 2559.1(11) 39.2(4)
O4 8666.7(11) -359(3) 3967.6(11) 38.4(4)
N1 5615.2(14) -252(4) 2170.6(12) 35.2(4)
N2 5282.3(12) 3932(4) 3404.3(12) 33.9(4)
N3 5896.3(12) 6691(4) 4724.6(13) 33.9(4)
N4 6661.4(12) 4979(3) 4613.1(12) 29.0(3)
C1 2832.0(18) -2032(6) -709.2(17) 48.1(6)
C2 4200.6(17) -1071(5) 712.5(15) 37.8(5)
C3 5225.7(18) -2041(5) 1345.7(15) 38.4(5)
C4 6592.5(16) -444(4) 2732.7(15) 31.8(4)
C5 6943.4(15) 1429(4) 3557.1(14) 29.6(4)
C6 6280.4(15) 3347(4) 3813.0(14) 29.2(4)
C7 5108.6(15) 5935(5) 3986.9(15) 35.2(4)
C8 7676.4(15) 4946(4) 5195.7(14) 29.2(4)
C9 8322.4(15) 3151(4) 4943.3(15) 31.3(4)
C10 7968.9(15) 1369(4) 4133.4(14) 30.8(4)
C11 7944.4(14) 6904(4) 6038.2(14) 29.0(4)
C12 9122.1(15) 7132(4) 6468.9(15) 32.7(4)
C13 9390.5(15) 9063(4) 7327.3(14) 30.8(4)
C14 10381.0(16) 10213(5) 7578.5(17) 39.3(5)
C15 10653.4(18) 12001(5) 8353.9(18) 45.1(5)
C16 9942.0(19) 12652(5) 8904.1(17) 46.5(6)
C17 8963.3(18) 11500(5) 8666.0(16) 41.5(5)
C18 8675.7(15) 9699(4) 7885.1(14) 32.6(4)
C19 7585.8(16) 8562(5) 7634.9(16) 38.2(5)
C20 7425.0(15) 6285(4) 6897.7(15) 34.6(4)
表15.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各向異性位移參數(Å 2×10 3
原子 U 11 U 22 U 33 U 23 U 13 U 12
O1 47.6(9) 45.2(9) 35.6(7) -8.7(7) -3.4(7) -1.2(7)
O2 48.8(9) 76.2(14) 62.7(11) -29.4(11) -2.9(8) 18.2(10)
O3 41.9(8) 38.5(8) 35.3(7) -6.4(7) 6.0(6) 3.2(7)
O4 33.2(7) 40.1(8) 40.4(8) -7.0(7) 6.4(6) 4.9(7)
N1 38.0(9) 36.3(9) 28.9(8) -5.3(7) 3.6(7) 1.2(8)
N2 27.7(8) 41.3(10) 30.8(8) -1.1(7) 3.7(6) -0.7(7)
N3 28.7(8) 37.0(10) 35.0(8) -2.1(7) 5.9(7) 4.4(7)
N4 26.7(7) 30.2(8) 29.4(8) -1.2(7) 5.7(6) -1.3(7)
C1 37.7(11) 63.6(16) 37.9(11) -6.0(11) -0.3(9) -10.1(11)
C2 36.5(10) 45.6(12) 31.5(10) -7.5(9) 8.7(8) -2.2(9)
C3 44.5(11) 35.4(11) 31.6(9) -5.4(9) 2.7(8) -0.2(9)
C4 37.1(10) 30.8(10) 28.4(9) 1.6(8) 9.8(8) -1.0(8)
C5 31.2(9) 29.5(9) 28.1(8) 3.0(8) 7.3(7) -2.7(8)
C6 29.0(9) 32.4(10) 25.9(8) 0.7(8) 6.0(7) -4.4(7)
C7 26.9(9) 41.6(11) 35.6(10) -1.8(9) 5.0(8) 2.8(8)
C8 27.3(9) 29.6(9) 29.6(9) 3.0(8) 4.8(7) -2.8(8)
C9 26.7(9) 32.6(10) 32.3(9) 2.0(8) 3.3(7) -2.6(8)
C10 31.2(9) 29.2(10) 33.3(9) 2.5(8) 10.6(7) -0.1(8)
C11 26.0(9) 28.5(10) 30.7(9) 0.2(8) 3.6(7) -2.8(7)
C12 26.1(9) 34.6(10) 35.5(10) -3.6(8) 4.0(7) -1.4(8)
C13 28.5(9) 29.7(9) 30.6(9) 3.5(8) 0.6(7) -0.2(8)
C14 32.1(10) 41.3(12) 41.3(11) -0.9(9) 2.8(8) -4.1(9)
C15 36.3(11) 46.4(13) 45.9(12) -4.9(10) -2.4(9) -9.4(10)
C16 49.5(13) 45.6(13) 35.7(10) -9.7(10) -6.0(9) -4.8(11)
C17 41.5(11) 49.2(13) 31.3(10) -1.8(9) 4.4(8) 3.7(10)
C18 31.6(9) 35.2(10) 27.5(9) 3.3(8) 0.9(7) -0.7(8)
C19 30.8(10) 49.7(13) 34.3(10) -5.2(10) 8.6(8) -5.1(9)
C20 30.4(9) 38.8(11) 33.1(9) 1.8(9) 5.3(7) -7.1(9)
表16.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鍵長(Å)
原子 原子 鍵長/Å   原子 原子 鍵長/Å
O1 C1 1.452(3)   C5 C10 1.391(3)
O1 C2 1.325(3)   C8 C9 1.356(3)
O2 C2 1.207(3)   C8 C11 1.504(3)
O3 C4 1.255(3)   C9 C10 1.424(3)
O4 C10 1.337(3)   C11 C12 1.528(2)
N1 C3 1.447(3)   C11 C20 1.539(3)
N1 C4 1.335(3)   C12 C13 1.510(3)
N2 C6 1.334(3)   C13 C14 1.399(3)
N2 C7 1.353(3)   C13 C18 1.395(3)
N3 N4 1.375(2)   C14 C15 1.381(3)
N3 C7 1.318(3)   C15 C16 1.386(4)
N4 C6 1.372(3)   C16 C17 1.386(4)
N4 C8 1.382(2)   C17 C18 1.393(3)
C2 C3 1.502(3)   C18 C19 1.513(3)
C4 C5 1.467(3)   C19 C20 1.522(3)
C5 C6 1.416(3)        
表17.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鍵角
原子 原子 原子 鍵角/˚   原子 原子 原子 鍵角/˚
C2 O1 C1 116.49(19)   C9 C8 N4 116.31(17)
C4 N1 C3 120.83(18)   C9 C8 C11 127.11(16)
C6 N2 C7 102.46(16)   C8 C9 C10 121.77(17)
C7 N3 N4 101.04(17)   O4 C10 C5 122.32(19)
N3 N4 C8 125.41(16)   O4 C10 C9 116.64(17)
C6 N4 N3 109.96(16)   C5 C10 C9 121.04(18)
C6 N4 C8 124.60(17)   C8 C11 C12 111.84(16)
O1 C2 C3 110.47(19)   C8 C11 C20 112.89(16)
O2 C2 O1 124.4(2)   C12 C11 C20 108.96(15)
O2 C2 C3 125.0(2)   C13 C12 C11 111.83(16)
N1 C3 C2 109.90(19)   C14 C13 C12 119.42(18)
O3 C4 N1 121.17(19)   C18 C13 C12 121.38(17)
O3 C4 C5 120.50(18)   C18 C13 C14 119.19(19)
N1 C4 C5 118.33(18)   C15 C14 C13 121.1(2)
C6 C5 C4 123.08(17)   C14 C15 C16 119.8(2)
C10 C5 C4 120.14(18)   C17 C16 C15 119.4(2)
C10 C5 C6 116.78(18)   C16 C17 C18 121.5(2)
N2 C6 N4 109.27(17)   C13 C18 C19 121.57(18)
N2 C6 C5 131.26(18)   C17 C18 C13 118.95(19)
N4 C6 C5 119.47(17)   C17 C18 C19 119.43(19)
N3 C7 N2 117.27(18)   C18 C19 C20 114.36(17)
N4 C8 C11 116.58(17)   C19 C20 C11 109.77(17)
表18.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扭轉角
A B C D 扭轉角/˚   A B C D 扭轉角/˚
O1 C2 C3 N1 179.68(18)   C7 N3 N4 C8 178.65(18)
O2 C2 C3 N1 3.8(3)   C8 N4 C6 N2 -178.64(18)
O3 C4 C5 C6 -177.55(18)   C8 N4 C6 C5 1.5(3)
O3 C4 C5 C10 2.2(3)   C8 C9 C10 O4 -178.39(19)
N1 C4 C5 C6 3.0(3)   C8 C9 C10 C5 0.9(3)
N1 C4 C5 C10 -177.25(18)   C8 C11 C12 C13 -178.98(16)
N3 N4 C6 N2 -0.6(2)   C8 C11 C20 C19 -170.86(17)
N3 N4 C6 C5 179.56(17)   C9 C8 C11 C12 13.2(3)
N3 N4 C8 C9 -177.93(18)   C9 C8 C11 C20 -110.1(2)
N3 N4 C8 C11 2.0(3)   C10 C5 C6 N2 178.7(2)
N4 N3 C7 N2 -0.5(2)   C10 C5 C6 N4 -1.5(3)
N4 C8 C9 C10 -1.0(3)   C11 C8 C9 C10 179.05(18)
N4 C8 C11 C12 -166.68(17)   C11 C12 C13 C14 -157.64(19)
N4 C8 C11 C20 70.0(2)   C11 C12 C13 C18 23.2(3)
C1 O1 C2 O2 -6.0(3)   C12 C11 C20 C19 64.2(2)
C1 O1 C2 C3 178.15(19)   C12 C13 C14 C15 179.6(2)
C3 N1 C4 O3 0.5(3)   C12 C13 C18 C17 -179.7(2)
C3 N1 C4 C5 179.86(18)   C12 C13 C18 C19 -2.2(3)
C4 N1 C3 C2 -168.23(19)   C13 C14 C15 C16 0.8(4)
C4 C5 C6 N2 -1.6(3)   C13 C18 C19 C20 12.6(3)
C4 C5 C6 N4 178.17(17)   C14 C13 C18 C17 1.1(3)
C4 C5 C10 O4 0.0(3)   C14 C13 C18 C19 178.7(2)
C4 C5 C10 C9 -179.34(17)   C14 C15 C16 C17 -0.1(4)
C6 N2 C7 N3 0.2(2)   C15 C16 C17 C18 0.0(4)
C6 N4 C8 C9 -0.2(3)   C16 C17 C18 C13 -0.5(3)
C6 N4 C8 C11 179.72(17)   C16 C17 C18 C19 -178.1(2)
C6 C5 C10 O4 179.68(18)   C17 C18 C19 C20 -169.87(19)
C6 C5 C10 C9 0.4(3)   C18 C13 C14 C15 -1.3(3)
C7 N2 C6 N4 0.3(2)   C18 C19 C20 C11 -43.1(2)
C7 N2 C6 C5 -179.9(2)   C20 C11 C12 C13 -53.5(2)
C7 N3 N4 C6 0.6(2)            
表19.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氫鍵
D H A d(D-H)/Å d(H-A)/Å d(D-A)/Å D-H-A/°
O4 H4 O3 0.84 1.80 2.546(2) 146.7
N1 H1 N2 0.88 2.12 2.829(3) 137.0
表20. 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氫原子座標(×10 4)和各向同性位移參數(Å 2×10 3
原子 x y z U(eq)
H4 8383 -1329 3483 58
H1 5203 976 2303 42
H1A 2925 -694 -1191 72
H1B 2370 -1358 -309 72
H1C 2522 -3604 -1073 72
H3A 5133 -3802 1612 46
H3B 5736 -2182 929 46
H7 4446 6763 3869 42
H9 9030 3079 5317 38
H11 7683 8652 5757 35
H12A 9408 5392 6709 39
H12B 9452 7699 5931 39
H14 10875 9758 7209 47
H15 11326 12781 8510 54
H16 10124 13877 9440 56
H17 8477 11949 9044 50
H19A 7084 9966 7349 46
H19B 7425 7961 8265 46
H20A 6669 5980 6620 41
H20B 7734 4673 7250 41
5 、分析方法
5.1 偏光顯微鏡(PLM) 採用ECLIPSE LV100POL(Nikon, JPN)偏光顯微鏡進行PLM分析。將少量的樣品平鋪至載玻片上,滴入香柏油將樣品分散後,加上蓋玻片。隨後,將樣品置於顯微鏡下用物鏡觀察。5.2 X射線粉末衍射(XRPD) 使用X射線衍射儀對固體樣品進行檢測。將樣品平鋪於零背景單晶矽樣品盤上,將樣品輕壓鋪平後,根據表21中的參數進行分析。
表21. XRPD測試參數
設備 布魯克, D8 Advance
光源 Cu Kα ( λ= 1.5418 Å)
檢測器 LynxEye XE-T
掃描角度 3-40° (2θ)
掃描步長 0.02° (2θ)
掃描速度 0.1 s/步
光管電壓 / 電流 40 KV/40 mA
發散狹縫 0.6 mm
旋轉 30 rpm
樣品盤 零背景樣品盤
通過上述單晶結構解析可知,該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手性構型為“S”構型,如圖12所示。由此可知,實施例14中,使用氫氧化鈉水溶液脫除甲酯得到羧酸產物時,不改變已產生的手性構型,故推測可知,實施例14中產物[(7-羥基-5-(1,2,3,4-四氫萘-2-基)- [1,2,4]三唑並[1,5-a]吡啶-8-羰基)氨基]乙酸手性異構體B的手性構型為“S”構型。
實施例 20 實施例 13 14 化合物亞急性毒性試驗
1. 實驗材料
1.1 供試品
22 樣品資訊
化合物名稱 實施例13化合物 實施例14化合物
1.2 處方配製用天平稱取適量實施例13化合物、實施例14化合物分別置於合適的玻璃瓶中,然後在玻璃瓶中依次加入DMSO、Solutol HS-15和0.9%的生理鹽水(比例為v:v:v=5%:10%:85%),再進行渦旋、攪拌,在攪拌過程中持續關注藥物溶解情況,直至完全溶解/混懸。最後配製成濃度為0.67 mg/mL的實施例13化合物      實施例14化合物給藥試液,現配現用。
2. 實驗動物實驗動物來源及數量見表23。動物房通風良好,裝備空調,溫度保持在20~25°C,濕度保持在40%~70%,明暗照明各12小時,動物自由進食和飲水。給藥前至少適應性飼養3天,經獸醫檢驗,體征狀況良好的SD大鼠可入選本實驗。
23 實驗動物來源及數量
種屬 品系,級別 周齡 入選數目
大鼠 SD大鼠,SPF 160-200g 24(雌雄各半)
3. 實驗方案
3.1 試驗週期和劑量設置該實驗中對實驗動物的任何操作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頒佈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的要求。本試驗設置溶媒對照組、實施例13化合物給藥組、實施例14化合物給藥組。實施例13化合物給藥組、實施例14化合物給藥組給藥劑量為(10 mg/kg),每天1次,連續14天給藥,空白對照組給予等量空白溶媒,給藥體積均為15mL/kg,每次給藥後觀察動物的毒性反應症狀及程度。末次給藥後恢復觀察7天。實驗過程中自由飲水。詳見表24。
24 試驗劑量及分組設計
組  別 給藥劑量 (mg/kg) 濃  度 (mg /mL) 給藥頻率 給藥體積 (mL/kg) 動物數(隻)
空白對照組 / / 1次/天,連續14天 15 4 4
實施例13化合物低劑量組 10 0.67 1次/天,連續14天 15 4 4
實施例14化合物低劑量組 10 0.67 1次/天,連續14天 15 4 4
稱量體重後,按以下公式計算每只SD大鼠的理論給藥體積。每只SD大鼠的實際給藥量和樣品採集時間需詳細記錄在相應表格中。
3.2 實驗觀察在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和獸醫需對實驗動物的體征和健康狀況進行持續觀察。動物的任何異常表現,例如疼痛、抑鬱、活動減少等,需記錄在實驗原始記錄中。如果實驗動物的異常表現超過IACUC相關動物福利的檔規定,可經由獸醫判斷是否中止實驗,並通報實驗專案負責人。
3.3 籠邊觀察實驗期間所有動物每天至少進行2次籠邊觀察,且在給藥結束後連續觀察2小時,給藥過程中,若動物出現嚴重毒副作用或動物死亡,都應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相應的表格中。觀察指標包括:動物外觀、行為活動、分泌物、排泄物、飲食情況、死亡情況(死亡數量、死亡時間、瀕死前反應)等。如出現臨床症狀,需增加觀察次數,以便詳細觀察動物中毒反應的症狀,起始時間、嚴重程度、持續時間以及是否可逆。如發現動物死亡或瀕死,應按照規定及時對動物進行解剖觀察。
3.4 體重每日給藥前需對動物進行體重稱量,連續稱重14天,並將體重記錄在相應表格中。並將體重記錄在相應表格中。並在試驗期間檢測試驗動物的攝食量。
3.5 臨床病理學於首次給藥前及末次給藥結束後24小時採集約1.8~2.0 mL全血進行血液學及血液生化檢查,此外於末次給藥結束後24小時採集血樣進行凝血檢查,若給藥期間動物狀態出現異常,血液學、凝血及血液生化檢查時間則提前。采血前禁食12小時以上。
大約500μL全血置於含有EDTA- K2的抗凝管用於血液學分析:   白細胞計數(WBC)   中性粒細胞分類計數(絕對計數,NEUT;百分比,%NEUT)   淋巴細胞分類計數(絕對計數,LYM;百分比,%LYM)   單核細胞分類計數(絕對計數,MONO;百分比,%MONO)   嗜酸性粒細胞分類計數(絕對計數,EOS;百分比,%EOS)   嗜鹼性粒細胞分類計數(絕對計數,BASO;百分比,%BASO)   紅細胞計數(RBC)   血紅蛋白(HGB)   紅細胞壓積(HCT)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紅細胞變異係數(RDW-CV)   紅細胞分佈寬度標準差(RDW-SD)   血小板計數(PLT)   血小板平均分佈寬度(MPV)   血小板平均體積(PDW)   血小板壓積(PCT)
大約1.5 mL全血置於分離膠采血管(無抗凝劑)用於血液生化學分析: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白蛋白(Albumin,ALB)   總膽固醇(Cholesterol,TC)   肌酐(Creatinine,CRE)   尿素(UREA)   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   總蛋白(Total Protein,TP)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ST/ALT)   球蛋白(Glo II)   白蛋白/球蛋白(A/G II)    解質類(K+/ Na+/ Cl-/Ca2+)
4. 結論
本實驗條件下,實施例13及14化合物未見明顯胃腸道壞死發、黑胃部有出血點或脹氣,該毒性低於恩那司他(Enarodustat),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圖1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單晶樣品的顯微鏡照片; 圖2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晶體結構的不對稱單元圖; 圖3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晶體結構的晶胞圖; 圖4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晶體結構的堆積圖; 圖5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單晶樣品和計算所得的XRPD對比圖; 圖6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A的化學結構圖; 圖 7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單晶樣品的顯微鏡照片; 圖 8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晶體結構的不對稱單元; 圖 9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晶體結構的晶胞圖; 圖 10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晶體結構的堆積圖; 圖 11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單晶樣品實際測定和計算所得的XRPD對比圖; 圖12為乙酸甲酯手性異構體B的化學結構圖。

Claims (10)

  1. 一種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 (I) 其中, R選自以下原子或基團的單元: ; L為-CH 2-或-CH 2O-; n的數值為0-2之間的整數; R 1、R 2、R 3各自獨立的選自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環烷基、芳基、雜環基;R 4選自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環烷基、烷氧基、芳基、雜環基。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其特徵在於,所述芳基包括芳雜環。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其特徵在於, L為-CH 2-或-CH 2O-;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4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C 1- 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4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C 1- 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10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C 1- 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10烷基、C 1- 10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C 1- 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其特徵在於, L為-CH 2-或-CH 2O-;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1-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4烷基、C 1-4烷氧基、C 1-4鹵代烷基、鹵素、氰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10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10烷基、C 1- 10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中的至少一種。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其特徵在於,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4烷基、C 1-4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4烷基、C 1-4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為相對於母核結構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4烷基、C 1-4烷氧基、鹵素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4烷基、C 1-4烷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5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4烷基、C 1-4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5烷基、C 1- 5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4烷基、C 1-4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優選地,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3烷基、C 1-3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3烷基、C 1-3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為相對於母核結構對位元取代,鹵素為鄰位、間位或對位取代;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3烷基、C 1-3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3烷基、C 1-3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為相對於母核結構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5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3烷基、C 1- 3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3烷基、C 1-3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5烷基、C 1- 5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3烷基、C 1- 3烷氧基、鹵素、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3烷基、C 1-3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其特徵在於,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2烷基、C 1-2烷氧基、F、Cl、Br、I、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2烷基、C 1-2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F、Cl、Br、I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C 1-2烷基、C 1-2烷氧基、F、Cl、Br、I、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2烷基、C 1-2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F、Cl、Br、I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4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2烷基、C 1- 2烷氧基、F、Cl、Br、I、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2烷基、C 1-2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4烷基、C 1- 4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所述取代基為C 1- 2烷基、C 1- 2烷氧基、F、Cl、Br、I、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C 1-2烷基、C 1-2烷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優選地,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F、Cl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F、Cl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3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所述取代苯基的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3烷基、C 1- 3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所述取代苯基的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進一步優選地,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甲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 R 2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所述取代基為甲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3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所述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3烷基、C 1- 3烷氧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所述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F、Cl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和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更進一步優選地, n的數值為0或1; R 1為苯基; R 2為苯基; R 3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 3烷基、苯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所述取代基為甲基、甲氧基、鹵素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優選地,所述甲基、甲氧基、含氧和/或氮的5-6元芳雜環基或含氧和/或氮的5-6元雜環基相對於母核結構為對位元取代,鹵素相對於母核結構為鄰位元、間位或對位取代; R 4為氫。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其特徵在於,所述化合物選自以下結構: ; 優選地,所述化合物選自以下結構: ;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化合物選自以下結構: ; 更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化合物選自以下結構: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四種合成路線: 路線1: 路線2: 路線3: 路線4: 其中,R 1、R 2、R 3具有與所引用權利要求相同的定義。
  9.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包含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以及一種或多種可藥用載體、稀釋劑、賦形劑。
  10. 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體異構體、幾何異構體、互變異構體、氮氧化物、水合物、溶劑化物、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前藥,或者上述藥物組合物在製備用於通過抑制輔氨醯羥化酶來治療抑制輔氨醯羥化酶介導的疾病的藥物中的用途;優選地,所述抑制輔氨醯羥化酶介導的疾病為貧血、局部缺血、缺氧;進一步優選為腎性貧血。
TW112135567A 2022-09-19 2023-09-18 一種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劑及其用途 TW2024127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84926 2022-09-19
CN2023106501879 2023-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2778A true TW202412778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92014B2 (ja) 嚢胞性線維症を処置するための新規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らの医薬組成物
KR102209667B1 (ko) 돌연변이-아이소시트레이트 탈수소효소 저해제로서의 피리딘-2(1h)-온 퀴놀린 유도체
CN101715450B (zh) 作为cftr调控剂的氮杂吲哚衍生物
CN101998959B (zh) 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苯并噁唑甲酰胺抑制剂
JP5699090B2 (ja) 嚢胞性線維症膜コンダクタンス調節因子のモジュレーター
KR101886459B1 (ko) S-나이트로소글루타티온 리덕타제 억제제로서의 신규한 치환된 퀴놀린 화합물
CN110092745B (zh) 一种含芳环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JP5898230B2 (ja) S−ニトロソグルタチオンレダクターゼ阻害薬としての新規な置換二環芳香族化合物
JP2016527296A (ja) Cftrモジュレーターとしてのチエノ[2,3−c]ピラン
JP4805166B2 (ja) アロイルフランおよびアロイルチオフェン
TW200916458A (en)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TW202003472A (zh) 鈣蛋白酶(calpain)調節劑及其醫療用途
TW202115086A (zh) Bckdk抑制劑
WO2021055589A1 (en) Heteroaryl plasma kallikrein inhibitors
WO2024008129A1 (zh) 作为kat6抑制剂的化合物
TW201607925A (zh) □啉化合物
Dai et al.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4-(4-aminophenoxy) picolinamid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tumor agents
CN110467616B (zh) 含杂芳基取代哒嗪酮结构的三唑并吡嗪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CN109096272B (zh)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吲哚异羟肟酸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6496269A (zh) 一种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及其用途
TW202412778A (zh) 一種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劑及其用途
WO2024061172A1 (zh) 一种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及其用途
KR20240004634A (ko) 삼환식 유비퀴틴 특이적 프로테아제 1 억제제 및 이의 용도
TW202220961A (zh) Phd抑制劑化合物、組成物及使用方法
WO2016104451A1 (ja) 新規複素環誘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