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1743A - 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1743A
TW202411743A TW111134446A TW111134446A TW202411743A TW 202411743 A TW202411743 A TW 202411743A TW 111134446 A TW111134446 A TW 111134446A TW 111134446 A TW111134446 A TW 111134446A TW 202411743 A TW202411743 A TW 2024117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viewing angle
source module
light
optical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4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2417B (zh
Inventor
林貽晨
郭志軒
許淞淳
范明雄
蕭增科
Original Assignee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34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241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11344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83241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4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1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1743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防窺光源模組包括光源模組以及視角切換模組。光源模組具有光源以及導光板,光源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個發光元件。視角切換模組位於光源模組的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包括視角限制元件以及視角調整元件。視角限制元件具有光柵結構,光柵結構的延伸方向與第一方向之間的夾角介於88度至92度之間。視角調整元件用以改變照明光束的視角,其中視角限制元件位於視角調整元件與光源模組之間。

Description

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模組以及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隨著科技發展,顯示裝置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子裝置,目前有部分的顯示裝置會提供防窺功能以維護使用者的觀看隱私。進一步而言,由於目前的防窺型顯示裝置中的液晶顯示器與電控液晶視角切換器皆為液晶面板,因此會造成穿透率大幅下降,故用於防窺型顯示裝置中的背光模組通常會使用能最大化正向輝度的高光學效能架構來降低系統能耗。
然而,如此一來,也會使得防窺型顯示裝置在使用者視野的垂直方向上的視野角明顯小於一般無防窺功能的顯示裝置,因而影響防窺型顯示裝置的使用體驗。此外,由於高光學效能的架構為了追求光效能最大化,因此,其整體光學路徑有較少的散射行為,所以犧牲了遮瑕性,而容易使顯示畫面上的光學瑕疵變得明顯,因此,其對於生產製造的品質有較高的要求,而影響生產製造良率。
據此,如何兼顧防窺型顯示裝置的光學效能、使用體驗以及生產良率是重要的課題。
“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發明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具有良好的光學效能、使用體驗以及生產良率。
為達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防窺光源模組。防窺光源模組包括光源模組以及視角切換模組。光源模組具有光源以及導光板,光源用以提供光束,光源具有多個發光元件,這些發光元件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方向平行於導光板的入光面,導光板在第一表面上具有多個光學微結構,光束經由導光板的這些光學微結構的光學面後離開導光板的第二表面並形成一照明光束,且入光面位於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視角切換模組位於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包括視角限制元件以及視角調整元件。視角限制元件具有光柵結構,光柵結構的延伸方向與第一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88度至92度之間。視角調整元件用以改變照明光束的視角範圍,其中視角限制元件位於視角調整元件與光源模組之間。
為達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括前述的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面板,位於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顯示面板位於視角限制元件遠離導光板之一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光學微結構的光學面與第一表面之間具有一迎光角,迎光角的角度範圍介於162度至177度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防窺光源模組還包括至少一光學膜。至少一光學膜位於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視角限制元件位於至少一光學膜與視角調整元件之間,且至少一光學膜位於視角限制元件與光源模組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至少一光學膜具有多個稜鏡結構,這些稜鏡結構設置在各至少一光學膜面向視角限制元件的表面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這些稜鏡結構的延伸方向與第一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0度至±30度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這些稜鏡結構的延伸方向與視角限制元件的光柵結構的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60度至120度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光學膜包括一第一光學膜以及一第二光學膜,且第一光學膜的這些稜鏡結構的延伸方向與第二光學膜的這些稜鏡結構的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2度至10度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學膜位於第二光學膜與光源模組之間,且第一光學膜的折射率小於第二光學膜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防窺光源模組還包括一擴散片,位於第一光學膜與第二光學膜之間,且擴散片的表面的霧度範圍介於3%至3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光學膜面向光源模組的表面上設有粗糙結構或擴散粒子,且各光學膜面向光源模組的表面的霧度範圍介於3%至3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位於視角調整元件與視角限制元件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視角調整元件位於顯示面板與視角限制元件之間。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通過導光板的光學微結構的迎光角的角度範圍設置,可擴展照明光束在顯示裝置的各方向上的視角範圍的亮度,進而擴大使用者的視野範圍,並且,照明光束可通過視角限制元件的配置在顯示裝置的水平方向的視角範圍具有較大的正向輝度,且同時不致影響照明光束在顯示裝置的垂直方向的視角範圍的亮度,並可通過視角調整元件來實現一般模式與防窺模式下的視角範圍的切換。如此一來,可兼顧防窺光源模組的光學效能以及使用體驗。並且,通過至少一光學膜具有適當霧度的配置,而可使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可以兼顧亮度以及遮瑕性的需求,進而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效能以及產品良率。如此,能使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具有良好的光學效能、使用體驗以及生產良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正視示意圖。圖2是圖1的顯示裝置在垂直方向上的剖視示意圖。圖3是圖1的顯示裝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剖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包括防窺光源模組100以及顯示面板210。防窺光源模組100包括光源模組110、視角切換模組120以及至少一光學膜130。光源模組110具有光源111、導光板112以及反射元件RE,光源111具有多個發光元件1110,而能用以提供光束L。舉例而言,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光源111可為燈條。如圖1所示,發光元件1110沿第一方向D1(即,燈條的延伸方向)排列。其中,發光元件1110係可為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
並且,導光板112具有入光面IS以及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S1與第二表面S2,其中入光面IS位於第一表面S1與第二表面S2之間,而連接第一表面S1與第二表面S2。更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表面S1為導光板112的底面,而面向反射元件RE,第二表面S2為出光面,而面向視角切換模組120,且其中第一方向D1平行於導光板112的入光面IS。
進一步而言,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112在第一表面S1上具有多個光學微結構MS。更詳細而言,光學微結構MS的光學面OS與第一表面S1之間具有迎光角,迎光角的角度範圍介於162度至177度之間,迎光角的補角即為光學微結構MS的有效光學角θ,有效光學角θ約為3度至18度。並且,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112的光學微結構MS的光學面OS的輪廓不限於平面,亦可設計成曲面,只要其有效光學角θ的範圍在3度至18度內即可。來自光源111的光束L在經由導光板112的光學微結構MS的光學面OS後離開導光板112的第二表面S2並形成照明光束IL。此處,由於光學微結構MS的迎光角相較於一般的光源模組110的微結構的角度較大,而使其有效光學角θ較小,因此,如圖2所示,照明光束IL的發光角並不會集中於導光板112的法線方向上,而會稍稍偏離,如此,將有助於照明光束IL在顯示裝置200的各方向上的視角範圍的亮度,進而擴大使用者的視野範圍。
另一方面,如圖2與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視角切換模組120位於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包括視角限制元件121以及視角調整元件122,其中視角限制元件121位於視角調整元件122與光源模組110之間。如圖2與圖3所示,視角限制元件121具有光柵結構GS,光柵結構GS的延伸方向D2與第一方向D1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88度至92度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光柵結構GS的延伸方向D2與第一方向D1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例如為90度。如此,如圖3所示,通過光柵結構GS的設置,照明光束IL在顯示裝置200的水平方向的視角範圍 (即,使用者視野的左右方向上的視野角)可先被進行第一次的限縮,並且,由於光柵結構GS的延伸方向D2實質上與顯示裝置200的垂直方向 (即使用者視野的上下方向上)近似平行,因此不會對照明光束IL在顯示裝置200的垂直方向的視角進行限縮。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視角調整元件122例如為液晶面板,而能以電訊號控制的方式來切換照明光束IL的視角範圍,並對照明光束IL在顯示裝置200的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視角範圍 (即,使用者視野的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的視野角)同時進行範圍的切換,例如從廣出光視角變成窄出光視角。更進一步而言,如圖2與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210位於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且顯示面板210位於視角限制元件121遠離導光板112之一側,其中視角調整元件122位於顯示面板210與視角限制元件121之間。如此,當照明光束IL通過顯示面板210後,即可形成顯示光束進而顯示影像畫面。如此,當防窺光源模組100控制視角調整元件122,並使其從廣出光視角切換為窄出光視角時,照明光束IL隨後經由顯示面板210而形成的顯示光束的出光視角範圍也會隨之明顯變窄。如此一來,此時旁人在側邊時看不清楚顯示裝置200的畫面,因此顯示裝置200處於防窺模式,具有保護隱私的功效。
如此一來,在防窺光源模組100與顯示裝置200中,通過導光板112的光學微結構MS的迎光角的角度範圍設置,可擴展照明光束IL在顯示裝置200的各方向上的視角範圍的亮度,進而擴大使用者的視野範圍,並且,照明光束IL可通過視角限制元件121的配置在顯示裝置200的水平方向的視角範圍具有較大的正向輝度,且同時不致影響照明光束IL在顯示裝置200的垂直方向的視角範圍的亮度,並可通過控制視角調整元件122來實現一般模式與防窺模式下的視角範圍的切換。如此一來,可兼顧防窺光源模組100以及顯示裝置200的光學效能以及使用體驗。
以下將搭配圖4A至圖4D對其效果進行進一步地解說。
圖4A與圖4B分別是圖1的顯示裝置200與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在一般模式時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視角與亮度的關係曲線圖。圖4C與圖4D分別是圖1的顯示裝置200與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在防窺模式時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視角與亮度的關係曲線圖。在本實施例中,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與本發明的顯示裝置200大致相同,而其結構在於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的的光學微結構MS的迎光角的角度範圍大於177度,其有效光學角θ小於3度,且其未配置有視角限制元件121的配置。進一步而言,如圖4A至圖4B所示,在一般模式下,顯示裝置200相對於水平方向上的視角變化的亮度曲線的半峰全寬(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與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並未具有顯著的差異,然而,顯示裝置200相對於垂直方向上的視角變化的亮度曲線的半峰全寬明顯寬於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此即意味著,顯示裝置200與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在水平方向的視角範圍並未具有顯著的差異,而在垂直方向的視角範圍,顯示裝置200會大於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另一方面,在防窺模式下,顯示裝置200與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亦有類似的表現,顯示裝置200與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在水平方向的視角範圍並未具有顯著的差異,而在垂直方向的視角範圍,顯示裝置200也會明顯大於比較例的顯示裝置200’。如此,使用者無論在一般模式或防窺模式下,其在垂直方向的視角範圍都可有效擴展,且顯示裝置200亦可具有相同的防窺效能,因此能讓使用者具有良好的體驗。
此外,在前述的實施例中,視角調整元件122雖以位於顯示面板210與視角限制元件121之間為例示,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顯示面板210亦可位於視角調整元件122與視角限制元件121之間。如此,照明光束IL會先形成顯示光束,而視角調整元件122用以切換顯示光束的出光視角範圍,而仍可以提供廣視角的正常觀賞模式以及窄視角的防窺模式,而使顯示裝置200仍能達到前述的功能,而能實現類似的效果與優點,在此就不再贅述。
此外,如圖2至圖3所示,防窺光源模組100還包括至少一光學膜130。具體而言,如圖2至圖3所示,至少一光學膜130位於照明光束IL的傳遞路徑上,其中視角限制元件121位於至少一光學膜130與視角調整元件122之間,且至少一光學膜130位於視角限制元件121與光源模組110之間,設置在視角限制元件121面向該光源模組110的表面上。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膜130可為反射式增光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而可使原本會被視角調整元件122或顯示面板210吸收的具有特定偏振態的照明光束IL能被通過反射而改變其偏振態並被有效地被再利用,而提升了整體顯示亮度,進而提升防窺光源模組100以及顯示裝置200的光學效能。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光學膜130面向光源模組110的表面上設有粗糙結構或擴散粒子,且至少一光學膜130面向光源模組110的表面的霧度範圍介於3%至30%。如此,通過至少一光學膜130具有適當霧度的配置,而可使防窺光源模組100以及顯示裝置200可以兼顧亮度以及遮瑕性的需求,進而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效能以及產品良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的實施例中,至少一光學膜130亦可通過不同類型的增亮膜或擴散片的組合,來改善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的遮瑕性,而亦能有助於提高產品良率。以下將搭配圖5以及圖6來進行進一步地解說。
圖5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A以及防窺光源模組500分別與圖2的顯示裝置200以及防窺光源模組100類似,而差異如下所述。請參照圖5,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光學膜530可為稜鏡結構式增光膜,而分別具有多個稜鏡結構PM,這些稜鏡結構PM設置在各至少一光學膜530面向視角限制元件121的表面上。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光學膜530的稜鏡結構PM的延伸方向與第一方向D1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0度至±30度之間,且至少一光學膜530的稜鏡結構PM的延伸方向與視角限制元件121的光柵結構GS的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60度至120度之間。如此,通過稜鏡結構PM的設置,亦可使整體顯示亮度提升,進而提升防窺光源模組100以及顯示裝置200的光學效能。
進一步而言,至少一光學膜530包括第一光學膜531以及第二光學膜532,其中第一光學膜531的稜鏡結構PM的延伸方向與第二光學膜532的稜鏡結構PM的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2度至10度之間。如此,由於第一光學膜531的稜鏡結構PM的延伸方向與第二光學膜532的稜鏡結構PM的延伸方向並不一致,因此可以避免干涉條紋的產生。
並且,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膜531位於第二光學膜532與光源模組110之間,其中第一光學膜531的折射率小於第二光學膜532的折射率。舉例而言,以現行光學膜的折射率來看,光學膜530的折射率的下限值約可在1.48-1.55之間,因此,第一光學膜531的折射率的下限值可大於等於1.48,而第二光學膜532的折射率的下限值則可大於等於1.55。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各光學膜530(即,第一光學膜531以及第二光學膜532)面向光源模組110的表面上亦可皆設有粗糙結構或擴散粒子,且各光學膜530面向光源模組110的表面的霧度範圍介於3%至30%。如此,通過光學膜530在其中一表面具有稜鏡結構PM的設置以及在另一表面具有適當霧度的配置,而可使防窺光源模組500以及顯示裝置200A可以兼顧亮度以及遮瑕性的需求,進而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效能以及產品良率。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防窺光源模組100與防窺光源模組100具有類似的迎光角與視角切換模組120的結構,因此,防窺光源模組500以及顯示裝置200A也能達到與圖2A的防窺光源模組100以及顯示裝置200類似的功能,進而能達到類似的效果與優點,在此就不再贅述。
圖6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B以及防窺光源模組600分別與圖5的顯示裝置200A以及防窺光源模組500類似,而差異如下所述。請參照圖6,在本實施例中,各光學膜530(即,第一光學膜531以及第二光學膜532)面向光源模組110的表面上未設有粗糙結構或擴散粒子,取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防窺光源模組600還包括擴散片640,位於第一光學膜531與第二光學膜532之間,且擴散片640的表面的霧度範圍介於3%至30%。如此,通過光學膜530具有稜鏡結構PM的第一光學膜531與第二光學膜532的設置以及擴散片640的配置,亦可使防窺光源模組600以及顯示裝置200B可以兼顧亮度以及遮瑕性的需求,進而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效能以及產品良率。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防窺光源模組600與防窺光源模組500具有類似的迎光角與視角切換模組120的結構,因此,顯示裝置200B以及防窺光源模組600也能達到與圖5的顯示裝置200A以及防窺光源模組500類似的功能,進而能達到類似的效果與優點,在此就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通過導光板的光學微結構的迎光角的角度範圍設置,可擴展照明光束在顯示裝置的各方向上的視角範圍的亮度,進而擴大使用者的視野範圍,並且,照明光束可通過視角限制元件的配置在顯示裝置的水平方向的視角範圍具有較大的正向輝度,且同時不致影響照明光束在顯示裝置的垂直方向的視角範圍的亮度,並可通過控制視角調整元件來實現一般模式與防窺模式下的視角範圍的切換。如此一來,可兼顧防窺光源模組的光學效能以及使用體驗。並且,通過至少一光學膜具有適當霧度的配置,而可使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可以兼顧亮度以及遮瑕性的需求,進而同時具有良好的光學效能以及產品良率。如此,能使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具有良好的光學效能、使用體驗以及生產良率。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200、200A、200B、200’:顯示裝置 100、500、600:防窺光源模組 110:光源模組 111:光源 1110:發光元件 112:導光板 120:視角切換模組 121:視角限制元件 122:視角調整元件 130、530:至少一光學膜 210:顯示面板 531:第一光學膜 532:第二光學膜 640:擴散片 D1:第一方向 D2:延伸方向 GS:光柵結構 IL:照明光束 IS:入光面 L:光束 MS:光學微結構 OS:光學面 PM:稜鏡結構 RE:反射元件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θ:光學角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正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顯示裝置在垂直方向上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顯示裝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剖視示意圖。 圖4A與圖4B分別是圖1的顯示裝置與比較例的顯示裝置在一般模式時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視角與亮度的關係曲線圖。 圖4C與圖4D分別是圖1的顯示裝置與比較例的顯示裝置在防窺模式時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視角與亮度的關係曲線圖。 圖5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100:防窺光源模組
110:光源模組
111:光源
1110:發光元件
112:導光板
120:視角切換模組
121:視角限制元件
122:視角調整元件
130:至少一光學膜
200:顯示裝置
210:顯示面板
D1:第一方向
D2:延伸方向
IL:照明光束
IS:入光面
L:光束
MS:光學微結構
OS:光學面
RE:反射元件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θ:光學角

Claims (13)

  1. 一種防窺光源模組,包括: 一光源模組,具有一光源以及一導光板,該光源用以提供一光束,該光源具有多個發光元件,該些發光元件沿一第一方向排列,該第一方向平行於該導光板的一入光面,該導光板在一第一表面上具有多個光學微結構,該光束經由該導光板的該些光學微結構的光學面後離開該導光板的一第二表面並形成一照明光束,且該入光面位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以及 一視角切換模組,位於該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包括: 一視角限制元件,具有光柵結構,光柵結構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88度至92度之間;以及 一視角調整元件,用以改變該照明光束的視角範圍,其中該視角限制元件位於該視角調整元件與該光源模組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窺光源模組,其中各該些光學微結構的光學面與該第一表面之間具有一迎光角,該迎光角的角度範圍介於162度至177度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窺光源模組,還包括: 至少一光學膜,位於該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該視角限制元件位於該至少一光學膜與該視角調整元件之間,且該至少一光學膜位於該視角限制元件與該光源模組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防窺光源模組,其中各該至少一光學膜具有多個稜鏡結構,該些稜鏡結構設置在各該至少一光學膜面向該視角限制元件的表面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防窺光源模組,其中該些稜鏡結構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0度至±30度之間。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防窺光源模組,其中該些稜鏡結構的延伸方向與該視角限制元件的光柵結構的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60度至120度之間。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防窺光源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光學膜包括一第一光學膜以及一第二光學膜,且該第一光學膜的該些稜鏡結構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稜鏡結構的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2度至10度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防窺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光學膜位於該第二光學膜與該光源模組之間,且該第一光學膜的折射率小於該第二光學膜的折射率。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防窺光源模組,還包括: 一擴散片,位於該第一光學膜與該第二光學膜之間,且該擴散片的表面的霧度範圍介於3%至30%。
  10. 如請求項3所述的防窺光源模組,其中各該光學膜面向該光源模組的表面上設有粗糙結構或擴散粒子,且各該光學膜面向該光源模組的表面的霧度範圍介於3%至30%。
  1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一防窺光源模組,包括: 一光源模組,具有一光源以及一導光板,該光源用以提供一光束,該光源具有多個發光元件,該些發光元件沿一第一方向排列,該第一方向平行於該導光板的一入光面,該導光板在一第一表面上具有多個光學微結構,該光束經由該導光板的該些光學微結構的光學面後離開該導光板的一第二表面並形成一照明光束,且該入光面位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以及 一視角切換模組,位於該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包括: 一視角限制元件,具有光柵結構,光柵結構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方向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範圍介於88度到92度之間;以及 一視角調整元件,用以改變該照明光束的視角範圍,其中該視角限制元件位於該視角調整元件與該光源模組之間;以及 一顯示面板,位於該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該顯示面板位於該視角限制元件遠離該導光板之一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位於該視角調整元件與該視角限制元件之間。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視角調整元件位於該顯示面板與該視角限制元件之間。
TW111134446A 2022-09-13 2022-09-13 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TWI832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4446A TWI832417B (zh) 2022-09-13 2022-09-13 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4446A TWI832417B (zh) 2022-09-13 2022-09-13 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2417B TWI832417B (zh) 2024-02-11
TW202411743A true TW202411743A (zh) 2024-03-16

Family

ID=9082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4446A TWI832417B (zh) 2022-09-13 2022-09-13 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24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78299B (en) * 2008-09-10 2012-12-01 Ind Tech Res Inst Light module with high collimation emitting property
TWI657291B (zh) * 2018-03-14 2019-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
CN113835247B (zh) * 2021-09-30 2023-09-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交通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4247B2 (ja) 視野角切り替え可能な表示装置
US10641936B2 (en) Composite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JP7108393B2 (ja) 視野角制御装置及び視野角制御可能な表示装置
US10429572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700382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백라이트 모듈
US10551627B2 (en) 3D display device
TW201222096A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230890U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US11650456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rivacy display mode and a normal display mode
KR20140148272A (ko) 발광다이오드 팩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M604898U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WO2017118234A1 (zh) 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TW202016628A (zh) 光源模組及雙螢幕顯示裝置
JPH1152372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2411743A (zh) 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TWI832417B (zh) 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TW202132869A (zh) 顯示裝置
WO2014029119A1 (zh) 背光模组
JP2007065611A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及びそのプリズムシートを備えた、液晶表示パネルに用いられ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09307903B (zh) 一种出射偏振光的背光源及其制备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15172461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4038138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ー構造体
US20240085614A1 (en) Anti-peep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17197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H0895019A (ja) 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