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0889A - 調節ikzf2之環烷基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調節ikzf2之環烷基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0889A
TW202410889A TW111134356A TW111134356A TW202410889A TW 202410889 A TW202410889 A TW 202410889A TW 111134356 A TW111134356 A TW 111134356A TW 111134356 A TW111134356 A TW 111134356A TW 202410889 A TW202410889 A TW 2024108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ancer
tautomer
stereoiso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4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鵬宇 楊
賽門 巴利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普萊克斯姆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普萊克斯姆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普萊克斯姆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34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410889A/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0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0889A/zh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Thiazole And Isothizaol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結合於塞勒布隆(cereblon)且調節塞勒布隆活性之化合物及其鹽。在一些實施例中,對塞勒布隆之結合及調節引起IKAROS家族鋅指蛋白(例如IKZF2)之降解。該等化合物具有式I:

Description

調節IKZF2之環烷基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
本發明提供結合於塞勒布隆(cereblon),從而調節塞勒布隆活性之化合物及其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某些化合物結合於塞勒布隆,引起細胞IKAROS家族鋅指(IKAROS Family Zinc Finger,IKZF)蛋白含量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某些化合物結合於塞勒布隆,但未引起細胞IKZF蛋白含量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結合於塞勒布隆,從而引發IKZF蛋白(例如IKZF2)之降解。亦揭示包含該等化合物或其鹽(例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醫藥組合物,及在各種IKZF2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治療中使用此類化合物及/或其鹽的方法。
IKAROS家族鋅指2 (IKZF2) (亦稱為Helios)為在哺乳動物中發現的Ikaros家族轉錄因子之五個成員之一。IKZF2為T細胞活性及功能之關鍵調節因子。Helios之基因缺失引起抗腫瘤免疫反應增強(Kim等人, Science 350:334-339 (2015))。值得注意地,Helios高度表現於調節T細胞(Treg) (Elkord等人, Expert Opin. Biol. Ther.12:1423-1425 (2012)),即限制效應T細胞之活性的T細胞亞群中。調節T細胞中Helios之選擇性缺失引起抑制活性之喪失及效應T細胞功能之獲得(Najagawa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3:6248-6253 (2016);Yates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5:2162-2167 (2018))。因此,Helios為限制Treg中之T細胞效應功能的關鍵因素。
據報導,在慢性病毒感染(Crawford等人, Immunity 40:289-302 (2014);Doering等人, Immunity 371130-1144 (2012);Scott-Browne等人, Immunity 45:1327-1340 (2016))及腫瘤(Martinez等人, Immunity 42:265-278 (2015);Mognol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4:E2776-E2785 (2017);Pereira等人, J. Leukoc. Biol.102:601-615 (2017);Singer等人, Cell 166:1500-1511 (2016);Schietinger等人, Immunity 45:389-401 (2016))之情況下,Helios表現在「耗竭」T細胞中有所上調,且在功能異常的嵌合抗原受體(CAR) T細胞(Long等人, Nat. Med. 21:581-590 (2015)) 16)中亦如此。已在包括T細胞白血病及淋巴瘤之若干血液惡性病中報導Helios及各種剪接同功異型物的過度表現或異常表現(Nakase等人, Exp. Hematol. 30:313-317 (2002);Tabayashi等人, Cancer Sci. 98:182-188 (2007);Asanuma等人, Cancer Sci. 104:1097-1106 (2013))。此外,混合系白血病(MLL)驅動之骨髓白血病之模型中Helios之減弱有力地遏制增生及增加細胞死亡(Park等人, J. Clin. Invest.125:1286-1298 (2015);Park等人, Cell Stem Cell 24:153-165 (2019))。
目前,抗CTLA4抗體在臨床上用於靶向腫瘤中之Treg。然而,靶向CTLA4通常引起T效應細胞之全身性活化,導致過度毒性且限制治療效用。已有高達75%的用抗PD1與抗CTLA4之組合治療的患者報導3級或更高級別的不良事件(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Division of Cancer Treatment & diagnosis, Common Terminology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 https://ctep.cancer.gov/protocolDevelopment/electronic_applications/ ctc.htm)。
需要可靶向腫瘤中之Treg而不引起T效應細胞之全身性活化的療法。因此,IKZF2特異性調節劑或降解劑將有可能使增強型免疫反應集中於腫瘤內或附近之區域,為治療由IKZF2介導之疾病提供可能更可耐受且毒性更小的療法。
揭示結合於塞勒布隆,從而調節塞勒布隆活性的化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某些化合物結合於塞勒布隆,引起細胞IKAROS家族鋅指(IKZF)蛋白含量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某些化合物結合於塞勒布隆,但未引起細胞IKZF蛋白含量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某些化合物結合於塞勒布隆,從而引發IKZF蛋白(例如IKZF2)之降解。亦揭示包含該等化合物或其鹽(例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醫藥組合物,及在各種IKZF2介導之疾病或病症,包括例如癌症的治療中使用此類化合物及/或其鹽的方法。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揭示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由式I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式I之R 1、R 2、R 3、R 4、R 11、X、Y、Z、Z 1、m、n、p、q、r、s及t如實施方式及整個說明書中所定義。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揭示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由式II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式II之R 1、R 2、R 3、R 4、R 11、X、Y、Z、Z 1、m、n、p、s及t如實施方式及整個說明書中所定義。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揭示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由式III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式III之R 1、R 2、R 3、R 4、R 11、X、Y、Z、Z 1、m、q、r、s及t如實施方式及整個說明書中所定義。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揭示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由式IV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式IV之R 1、R 2、R 3、R 4、R 11、X、Y、Z、Z 1、m、s及t如實施方式及整個說明書中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揭示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由式V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式V之R 1、R 2、R 3、R 4、R 11、X、Y、Z、Z 1、m、q、r、s及t如實施方式及整個說明書中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揭示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由式VI表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式VI之R 1、R 2、R 3、R 4、R 11、X、Y、Z、Z 1、m、s及t如實施方式及整個說明書中所定義。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其相對於GSPT1 (G1至S相變1蛋白)選擇性地調節IKZF。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其相對於GSPT1選擇性地調節IKZF2。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式I或其任何子式之化合物,或式I或其任何子式之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互變異構體。「式I及其子式之化合物」係指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II、III、IV、V及VI之化合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調節塞勒布隆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塞勒布隆與有效量之式I、II、III、IV、V或V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互變異構體在調節塞勒布隆之條件下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降解IKZF2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IKZF2與有效量之式I、II、III、IV、V或V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互變異構體在降解IKZF2之條件下接觸。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降解個體中之IKZF2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式I、II、III、IV、V或V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互變異構體,或向該個體投與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及有效量之式I、II、III、IV、V或V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互變異構體的醫藥組合物。
進一步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選擇其癌症至少部分由IKZF2介導之個體及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式I、II、III、IV、V或V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或向該個體投與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及有效量之式I、II、III、IV、V或V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互變異構體的醫藥組合物。
本發明提供化合物、包含此類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及使用此類化合物及組合物治療至少部分由IKZF2轉錄因子介導之疾病、病症或病狀之方法。然而,在提供本發明之詳細描述之前,將首先定義以下術語。若未定義,則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具有其一般公認的科學含義。 定義
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且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如本文所使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亦意欲包括複數形式。
不在兩個字母或符號之間的短劃線(「-」)係用於指示取代基之連接點。舉例而言,-C(O)NH 2經由碳原子連接。在化學基團之前端或末端處之短劃線係出於方便之目的;化學基團可用或不用一或多個短劃線來描繪而不失去其普通含義。在結構中所繪穿過線條的波浪線或虛線指示基團的指定連接點。除非化學或結構上需要,否則化學基團所書寫或命名之次序不指示或暗示方向性或立體化學。
字首「C u-v」指示以下基團具有u至v個碳原子。舉例而言,「C 1-6烷基」指示該烷基具有1至6個碳原子。
術語「約」在用於例如溫度、時間、量、濃度及此類其他名稱之數值名稱(包括範圍)前時,指示可變化(+)或(-) 10%、5%、1%或在其之間的任何子範圍或子值的近似值。在一個實施例中,術語「約」在相對於劑量使用時,意謂劑量可變化+/- 10%。
「包含(Comprising)」或「包含(comprises)」意欲意謂組合物及方法包括所述要素,但不排除其他要素。
「基本上由……組成」在用於定義組合物及方法時,應意謂就所述目的而言,排除對組合具有任何實質意義的其他要素。因此,基本上由如本文所定義之要素組成之組合物將不排除不會實質上影響所主張之揭示內容之基本及新穎特徵的其他材料或步驟。
「由……組成」應意謂不包括超過微量元素的其他成分及實質性方法步驟。由此等過渡術語中之各者定義的實施例均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烷基」係指非分支鏈或分支鏈飽和烴鏈。如本文所使用,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亦即,C 1-20烷基)、1至12個碳原子(亦即,C 1-12烷基)、1至8個碳原子(亦即,C 1-8烷基)、1至6個碳原子(亦即,C 1-6烷基)或1至4個碳原子(亦即,C 1-4烷基)。烷基之實例包括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戊基、2-戊基、異戊基、新戊基、己基、2-己基、3-己基及3-甲基戊基。當具有特定碳數之烷基殘基藉由化學名稱命名或藉由分子式標識時,可涵蓋具有該碳數之所有位置異構體;因此,舉例而言,「丁基」包括正丁基(亦即-(CH 2) 3CH 3)、二級丁基(亦即,-CH(CH 3)CH 2CH 3)、異丁基(亦即,-CH 2CH(CH 3) 2)及三級丁基(亦即,-C(CH 3) 3);且「丙基」包括正丙基(亦即,-(CH 2) 2CH 3)及異丙基(亦即,-CH(CH 3) 2)。
可使用某些常用替代性化學名稱。例如,二價基團諸如二價「烷基」、二價「芳基」、二價雜芳基等亦可分別稱為「伸烷基(alkylene/alkylenyl)」(例如,亞甲基、伸乙基及伸丙基)、「伸芳基(arylene/arylenyl)」(例如,伸苯基或伸萘基,或伸雜芳基之喹啉基)。此外,除非明確指示,否則當本文中將基團之組合稱為一個部分時(例如,芳基烷基(arylalkyl)或芳烷基(aralkyl)),最後提及之基團含有該部分連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的原子。
「烯基」係指含有至少一個(例如1至3個或1個)碳-碳雙鍵且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亦即,C 2-20烯基)、2至12個碳原子(亦即,C 2-12烯基)、2至8個碳原子(亦即,C 2-8烯基)、2至6個碳原子(亦即,C 2-6烯基)或2至4個碳原子(亦即,C 2-4烯基)的烷基。烯基之實例包括例如乙烯基、丙烯基、丁二烯基(包括1,2-丁二烯基及1,3-丁二烯基)。
「炔基」係指含有至少一個(例如1至3個或1個)碳-碳參鍵且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亦即,C 2-20炔基)、2至12個碳原子(亦即,C 2-12炔基)、2至8個碳原子(亦即,C 2-8炔基)、2至6個碳原子(亦即,C 2-6炔基)或2至4個碳原子(亦即,C 2-4炔基)的烷基。術語「炔基」亦包括具有一個參鍵及一個雙鍵之彼等基團。
「烷氧基」係指基團「烷基-O-」。烷氧基之實例包括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三級丁氧基、二級丁氧基、正戊氧基、正己氧基及1,2-二甲基丁氧基。
「烷硫基」係指基團「烷基-S-」。「烷基亞磺醯基」係指基團「烷基-S(O)-」。「烷基磺醯基」係指基團「烷基-S(O) 2-」。「烷基磺醯烷基」係指-烷基-S(O) 2-烷基。
「醯基」係指基團-C(O)R y,其中R y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醯基之實例包括例如甲醯基、乙醯基、環己羰基、環己基甲基-羰基及苯甲醯基。
「醯胺基」係指指代基團-C(O)NR yR z之「C-醯胺基」基團及指代-NR yC(O)R z之「N-醯胺基」基團,其中R y及R z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或R y及R z結合在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
「胺基」係指基團-NR yR z,其中R y及R z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
「甲脒基」係指-C(NR y)(NR z 2),其中R y及R z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
「芳基」係指具有單個環(例如單環)或多個環(例如雙環或三環)之包括稠合系統之芳族碳環基。如本文所使用,芳基具有6至20個環碳原子(亦即C 6-20芳基)、6至12個碳環原子(亦即C 6-12芳基)或6至10個碳環原子(亦即C 6-10芳基)。芳基之實例包括例如苯基、萘基、茀基及蒽基。然而,芳基不以任何方式涵蓋下文所定義之雜芳基或與其重疊。若一或多個芳基與雜芳基稠合,則所得環系統為雜芳基,無論連接點如何。若一或多個芳基與雜環基稠合,則所得環系統為雜環基,無論連接點如何。若一或多個芳基與環烷基稠合,則所得環系統為環烷基,無論連接點如何。
「胺甲醯基」係指指代基團-O-C(O)NR yR z之「O-胺甲醯基」基團及指代-NR yC(O)OR z之「N-胺甲醯基」基團,其中R y及R z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
「羧基酯」或「酯」係指-OC(O)R x及-C(O)OR x,其中R x為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
「環烷基」係指具有單個環或多個環(包括稠合、橋連及螺環系統)之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環烷基。術語「環烷基」包括環烯基(亦即,具有至少一個雙鍵之環基)及具有至少一個sp 3碳原子(亦即,至少一個非芳環)之碳環稠環系統。如本文所使用,環烷基具有3至20個環碳原子(亦即,C 3-20環烷基)、3至14個環碳原子(亦即,C 3-14環烷基)、3至12個環碳原子(亦即,C 3-12環烷基)、3至10個環碳原子(亦即,C 3-10環烷基)、3至8個環碳原子(亦即,C 3-8環烷基)或3至6個環碳原子(亦即,C 3-6環烷基)。單環基團包括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及環辛基。多環基團包括例如雙環[2.2.1]庚烷基、雙環[2.2.2]辛烷基、金剛烷基、降𦯉基、十氫萘基、7,7-二甲基-雙環[2.2.1]庚烷基及其類似基團。此外,術語環烷基意欲涵蓋任何可稠合至芳環之非芳環,無論與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如何。再者,當在同一碳原子上存在兩個取代位置時,環烷基亦包括「螺環烷基」,例如螺[2.5]辛烷基、螺[4.5]癸烷基或螺[5.5]十一烷基。
「亞胺基」係指基團-C(NR y)R z,其中R y及R z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
「Imido亞胺基」係指基團-C(O)NR yC(O)R z,其中R y及R z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
「鹵素」或「鹵基」係指佔據週期表之VIIA族的原子,諸如氟、氯、溴或碘。
「鹵烷基」係指如上文所定義之非分支鏈或分支鏈烷基,其中一或多個(例如,1至6個或1至3個)氫原子經鹵素置換。舉例而言,在殘基經一個以上鹵素取代之情況下,其可藉由使用對應於所連接之鹵素部分之數目之字首來指代。二鹵烷基及三鹵烷基係指經兩個(「二」)或三個(「三」)鹵基取代之烷基,該等鹵基可為但並非必須為相同鹵素。鹵烷基之實例包括例如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氟甲基、三氯甲基、2,2,2-三氟乙基、1,2-二氟乙基、3-溴-2-氟丙基、1,2-二溴乙基及其類似基團。
「鹵烷氧基」係指如上文所定義之烷氧基,其中一或多個(例如,1至6個或1至3個)氫原子經鹵素置換。
「羥烷基」係指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其中一或多個(例如,1至6個或1至3個)氫原子經羥基置換。
「雜烷基」係指碳原子(及任何相關聯氫原子)中之一或多者,不包含任何末端碳原子,各自獨立地經相同或不同雜原子基團置換之烷基,其限制條件為與分子其餘部分之連接點係經由碳原子。術語「雜烷基」包括具有碳及雜原子之非分支鏈或分支鏈飽和鏈。藉助於實例,1、2或3個碳原子可獨立地經相同或不同雜原子基團置換。雜原子基團包括但不限於-NR y-、-O-、-S-、-S(O)-、-S(O) 2-及其類似基團,其中R y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雜烷基之實例包括例如醚(例如,-CH 2OCH 3、-CH(CH 3)OCH 3、-CH 2CH 2OCH 3、-CH 2CH 2OCH 2CH 2OCH 3等)、硫醚(例如,-CH 2SCH 3、-CH(CH 3)SCH 3、-CH 2CH 2SCH 3、-CH 2CH 2SCH 2CH 2SCH 3等)、碸(例如,-CH 2S(O) 2CH 3、-CH(CH 3)S(O) 2CH 3、-CH 2CH 2S(O) 2CH 3、-CH 2CH 2S(O) 2CH 2CH 2OCH 3等)及胺(例如,-CH 2NR yCH 3、-CH(CH 3)NR yCH 3、-CH 2CH 2NR yCH 3、-CH 2CH 2NR yCH 2CH 2NR yCH 3等,其中R y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如本文所使用,雜烷基包括2至10個碳原子、2至8個碳原子或2至4個碳原子;及1至3個雜原子、1至2個雜原子或1個雜原子。
「雜芳基」係指具有單個環、多個環或多個稠環之芳族基團,其中一或多個環雜原子獨立地選自氮、氧及硫。如本文所使用,雜芳基包括1至20個環碳原子(亦即,C 1-20雜芳基)、3至12個環碳原子(亦即,C 3-12雜芳基)或3至8個碳環原子(亦即,C 3-8雜芳基),及獨立地選自氮、氧及硫之1至5個環雜原子、1至4個環雜原子、1至3個環雜原子、1至2個環雜原子或1個環雜原子。在某些情況下,雜芳基包括5-10員環系統、5-7員環系統或5-6員環系統,其各自獨立地具有獨立地選自氮、氧及硫之1至4個環雜原子、1至3個環雜原子、1至2個環雜原子或1個環雜原子。雜芳基之實例包括例如吖啶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吲哚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萘并呋喃基、苯并㗁唑基、苯并噻吩基(benzothienyl/benzothiophenyl)、苯并三唑基、苯并[4,6]咪唑并[1,2-a]吡啶基、咔唑基、㖕啉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呋喃基、異噻唑基、咪唑基、吲唑基、吲哚基、吲唑基、異吲哚基、異喹啉基、異㗁唑基、㖠啶基、㗁二唑基、㗁唑基、1-氧離子基吡啶基、1-氧離子基嘧啶基、1-氧離子基吡𠯤基、1-氧離子基嗒𠯤基、啡𠯤基、呔𠯤基、喋啶基、嘌呤基、吡咯基、吡唑基、吡啶基、吡𠯤基、嘧啶基、嗒𠯤基、喹唑啉基、喹喏啉基、喹啉基、 啶基、異喹啉基、噻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及三𠯤基。稠合-雜芳環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并[d]噻唑基、喹啉基、異喹啉基、苯并[b]噻吩基、吲唑基、苯并[d]咪唑基、吡唑并[1,5-a]吡啶基及咪唑并[1,5-a]吡啶基,其中該雜芳基可經由稠合系統之任一環結合。具有單個或多個稠環、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之任何芳環視為雜芳基,無論與分子之其餘部分之連接如何(亦即,經由稠環中之任一者)。雜芳基不涵蓋如上文所定義之芳基或與其重疊。
「雜環基」-可與「雜環烷基」互換使用-係指具有一或多個獨立地選自氮、氧及硫之環雜原子的飽和或部分不飽和環烷基。術語「雜環基」包括雜環烯基(亦即,具有至少一個雙鍵之雜環基)、橋連-雜環基、稠合-雜環基及螺-雜環基。雜環基可為單環或多環,其中多環可為稠環、橋連環或螺環,且可包含一或多個(例如,1至3個)側氧基(=O)或N-氧化物(-O -)部分。任何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之非芳環視為雜環基,無論連接如何(亦即,可經由碳原子或雜原子結合)。此外,術語雜環基意欲涵蓋任何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之非芳環,該環可稠合至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環,無論與分子之其餘部分的連接如何。如本文所使用,雜環基具有2至20個環碳原子(亦即C 2-20雜環基)、2至12個環碳原子(亦即C 2-12雜環基)、2至10個環碳原子(亦即C 2-10雜環基)、2至8個環碳原子(亦即C 2-8雜環基)、3至12個環碳原子(亦即C 3-12雜環基)、3至8個環碳原子(亦即C 3-8雜環基)或3至6個環碳原子(亦即C 3-6雜環基);具有獨立地選自氮、硫或氧之1至5個環雜原子、1至4個環雜原子、1至3個環雜原子、1至2個環雜原子或1個環雜原子。雜環基之實例包括例如氮雜環丁烷基、氮雜卓基、苯并間二氧雜環戊烯基、苯并[b][1,4]二氧呯基、1,4-苯并二㗁烷基、苯并哌喃基、苯并間二氧雜環己烯基、苯并哌喃酮基、苯并呋喃酮基、二氧戊環基、二氫哌喃基、氫哌喃基、噻吩基[1,3]二噻烷基、十氫異喹啉基、呋喃酮基、咪唑啉基、咪唑啶基、吲哚啉基、吲哚𠯤基、異吲哚啉基、異噻唑啶基、異㗁唑啶基、𠰌啉基、八氫吲哚基、八氫異吲哚基、2-側氧基哌𠯤基、2-側氧基哌啶基、2-側氧基吡咯啶基、㗁唑啶基、環氧乙烷基、環氧丙烷基、啡噻𠯤基、啡㗁𠯤基、哌啶基、哌𠯤基、4-哌啶酮基、吡咯啶基、吡唑啶基、 啶基、噻唑啶基、四氫呋喃基、四氫哌喃基、三噻烷基、四氫喹啉基、噻吩基(thiophenyl)(亦即,噻吩基(thienyl))、硫代𠰌啉基、噻𠰌啉基、1-側氧基-硫代𠰌啉基及1,1-二側氧基-硫代𠰌啉基。當同一碳原子上存在兩個取代位置時,術語「雜環基」亦包括「螺雜環基」。螺-雜環基環之實例包括例如雙環及三環系統,諸如氧雜雙環[2.2.2]辛基、2-氧雜-7-氮雜螺[3.5]壬基、2-氧雜-6-氮雜螺[3.4]辛基及6-氧雜-1-氮雜螺[3.3]庚基。稠合-雜環基環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1,2,3,4-四氫異喹啉基、4,5,6,7-四氫噻吩并[2,3-c]吡啶基、吲哚啉基及異吲哚啉基,其中該雜環基可經由稠合系統之任一環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烷基可經雜原子上之側氧基取代(例如,S=O、S(=O) 2)。
「肟」係指基團-CR y(=NOH),其中R y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
「側氧基」係指部分=O。
「磺醯基」係指基團-S(O) 2R y,其中R y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磺醯基之實例為甲磺醯基、乙磺醯基、苯磺醯基及甲苯磺醯基。
「亞磺醯基」係指基團-S(O)R y,其中R y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亞磺醯基之實例為甲亞磺醯基、乙亞磺醯基、苯基亞磺醯基及甲苯亞磺醯基。
「磺醯胺基」係指基團-SO 2NR yR z及-NR ySO 2R z,其中R y及R z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烷基或雜芳基;其中之各者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如本文所定義。
術語「視情況存在(optional)」或「視情況(optionally)」意謂隨後所描述之事件或情形可發生或可不發生,且該描述包括該事件或情形發生之情況及該事件或情形不發生之情況。此外,術語「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係指指定原子或基團上之任何一或多個(例如,1至5或1至3個)氫原子可經或可不經除氫外之部分置換。
本文所用之術語「經取代」意謂以上基團(亦即,烷基、烯基、炔基、伸烷基、烷氧基、鹵烷基、鹵烷氧基、環烷基、芳基、雜環基、雜芳基及/或雜烷基)中之任一者,其中至少一個(例如,1至5個或1至3個)氫原子經連至非氫原子之一鍵置換,該非氫原子諸如但不限於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烷硫基、醯基、醯胺基、胺基、甲脒基、芳基、芳烷基、疊氮基、胺甲醯基、羧基、羧基酯、氰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胍基、鹵基、鹵烷基、鹵烷氧基、羥烷基、雜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環基、雜環基烷基、-NHNH 2、=NNH 2、亞胺基、亞胺基、羥基、側氧基、肟、硝基、磺醯基、亞磺醯基、烷基磺醯基、烷基亞磺醯基、硫氰酸酯、-S(O)OH、-S(O) 2OH、磺醯胺基、硫醇、硫酮基、N-氧化物或-Si(R y) 3,其中各R y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或雜環基。
在某些實施例中,「經取代」包括以上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或雜芳基中之任一者,其中一或多個(例如,1至5個或1至3個)氫原子獨立地經氘、鹵基、氰基、硝基、疊氮基、側氧基、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雜芳基、-NR gR h、-NR gC(O)R h、-NR gC(O)NR gR h、-NR gC(O)OR h、-NR gS(O) 1-2R h、-C(O)R g、-C(O)OR g、-OC(O)OR g、-OC(O)R g、-C(O)NR gR h、-OC(O)NR gR h、-OR g、-SR g、-S(O)R g、-S(O) 2R g、-OS(O) 1-2R g、-S(O) 1-2OR g、-NR gS(O) 1-2NR gR h、=NSO 2R g、=NOR g、-S(O) 1-2NR gR h、-SF 5、-SCF 3或-OCF 3置換。在某些實施例中,「經取代」亦意謂以上基團中之任一者,其中一或多個(例如,1至5個或1至3個)氫原子經-C(O)R g、-C(O)OR g、-C(O)NR gR h、-CH 2SO 2R g或-CH 2SO 2NR gR h置換。在前文中,R g及R h為相同或不同的且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硫烷基、芳基、芳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鹵烷基、雜環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及/或雜芳基烷基。在某些實施例中,「經取代之」亦意謂以上基團中之任一者,其中一或多個(例如,1至5或1至3個)氫原子經連至胺基、氰基、羥基、亞胺基、硝基、側氧基、硫酮基、鹵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硫烷基、芳基、芳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鹵烷基、雜環基、N-雜環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及/或雜芳基烷基之一鍵置換,或兩個R g及R h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不經取代或經側氧基、鹵基取代之雜環基,或不經取代或經側氧基、鹵基、胺基、羥基或烷氧基取代之烷基。
藉由用無限地附加之其他取代基(例如,具有經取代烷基之經取代芳基,該經取代烷基本身由經取代芳基取代,該經取代芳基進一步由經取代雜烷基取代,等等)定義取代基所獲得之聚合物或類似的無限結構並不意欲包括在本文中。除非另外指出,否則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中的連續取代之最大數目為三。舉例而言,用兩個其他經取代之芳基連續取代經取代之芳基限於經(經(經取代之芳基)取代之芳基)取代之芳基。類似地,以上定義不意欲包括不允許之取代模式(例如,經5個氟取代之甲基或具有兩個相鄰氧環原子之雜芳基)。此類不允許之取代模式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當用於修飾化學基團時,術語「經取代」可描述本文中所定義之其他化學基團。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使用,片語「一或多個」係指一至五個。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使用,片語「一或多個」係指一至三個。
本文中所給出之任何化合物或結構亦意欲表示該等化合物的未經標記形式以及經同位素標記形式。此等化合物形式亦可稱為「經同位素增濃之類似物」。除一或多個原子由具有所選擇之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之原子置換以外,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具有本文中所描繪之結構。可併入所揭示之化合物的同位素之實例包括氫、碳、氮、氧、磷、氟、氯及碘之同位素,分別諸如 2H、 3H、 11C、 13C、 14C、 13N、 15N、 15O、 17O、 18O、 31P、 32P、 35S、 18F、 36Cl、 123I及 125I。本發明之各種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例如其中併有諸如 3H及 14C之放射性同位素的彼等化合物。此類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可適用於代謝研究、反應動力學研究、偵測或成像技術,諸如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ET)或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攝影術(SPECT),包括藥物或受質組織分佈分析或用於患者之放射性治療。
術語「經同位素增濃之類似物」包括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之「氘化類似物」,其中一或多個氫,諸如碳原子上的氫經氘置換。此類化合物展現增加之代謝抗性,且因此當向哺乳動物(尤其人類)投與時,適用於增加任何化合物之半衰期。參見例如,Foster, 「Deuterium Isotope Effects in Studies of Drug Metabolism」, Trends Pharmacol. Sci. 5(12):524-527 (1984). 此類化合物藉由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手段合成,例如藉由採用其中一或多個氫已經氘置換之起始物質。
本發明之經氘標記或取代的治療性化合物可具有經改善之藥物代謝及藥物動力學(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DMPK)特性,該等特性與吸收、分佈、代謝及排泄(ADME)相關。用較重同位素(諸如氘)取代可得到由更大代謝穩定性產生之某些治療優點,例如增加之活體內半衰期、降低之劑量需求及/或治療指數改良。 18F、 3H或 11C標記之化合物可適用於PET或SPECT或其他成像研究。本發明之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及其前藥通常可藉由進行流程中或下文所描述之實例及製備中所揭示之程序,藉由用易於獲得的經同位素標記之試劑取代非同位素標記之試劑來製備。應理解,在此情形下,氘視為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的取代基。
可藉由同位素增濃因素來定義此類較重同位素(尤其氘)之濃度。在本發明之化合物中,未明確指定為特定同位素之任何原子意謂表示該原子之任何穩定同位素。除非另外說明,否則當位置經明確指定為「H」或「氫」時,應理解該位置在其天然豐度同位素組成中具有氫。因此,在本發明之化合物中,任何明確指定為氘(D)之原子意謂表示氘。
在多數情況下,本發明之化合物能夠藉助於胺基及/或羧基或與其類似基團之存在而形成酸鹽及/或鹼鹽。
亦提供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經同位素增濃之類似物、氘化類似物、立體異構體、立體異構體之混合物及前藥。「醫藥學上可接受」或「生理學上可接受」係指化合物、鹽、組合物、劑型及其他材料適用於製備適合於獸醫學或人類醫藥用途的醫藥組合物。
術語給定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指保留給定化合物之生物學有效性及特性且在生物學上或其他方面並非不合需要的鹽。「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生理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例如具有無機酸之鹽及具有有機酸之鹽。另外,若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以酸加成鹽形式獲得,則可藉由使酸鹽之溶液鹼化來獲得游離鹼。相反,若產物為游離鹼,則可根據由鹼化合物製備酸加成鹽之習知程序,藉由將游離鹼溶解於適合有機溶劑中且用酸處理溶液來產生加成鹽,尤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加成鹽。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用於製備無毒性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加成鹽之各種合成方法。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可由無機酸或有機酸製備。衍生自無機酸之鹽包括例如衍生自氫氯酸、氫溴酸、硫酸、硝酸、磷酸及其類似物之鹽。衍生自有機酸之鹽包括例如乙酸、丙酸、葡糖酸、乙醇酸、丙酮酸、草酸、蘋果酸、丙二酸、丁二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酒石酸、檸檬酸、苯甲酸、肉桂酸、杏仁酸、甲磺酸、乙磺酸、對甲苯磺酸、水楊酸及其類似物之鹽。同樣,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鹼加成鹽可由無機鹼或有機鹼製備。僅舉例而言,衍生自無機鹼之鹽包括鈉鹽、鉀鹽、鋰鹽、鋁鹽、銨鹽、鈣鹽及鎂鹽。衍生自有機鹼之鹽包括但不限於一級胺、二級胺及三級胺之鹽,該等胺諸如烷基胺(亦即,NH 2(烷基))、二烷基胺(亦即,HN(烷基) 2)、三烷基胺(亦即,N(烷基) 3)、經取代之烷基胺(亦即,NH 2(經取代之烷基))、二(經取代之烷基)胺(亦即,HN(經取代之烷基) 2)、三(經取代之烷基)胺(亦即,N(經取代之烷基) 3)、烯基胺(亦即,NH 2(烯基))、二烯基胺(亦即,HN(烯基) 2)、三烯基胺(亦即,N(烯基) 3)、經取代之烯基胺(亦即,NH 2(經取代之烯基))、二(經取代之烯基)胺(亦即,HN(經取代之烯基) 2)、三(經取代之烯基)胺(亦即,N(經取代之烯基) 3、單-、二-或三環烷基胺(亦即,NH 2(環烷基)、HN(環烷基) 2、N(環烷基) 3)、單、二或三芳基胺(亦即,NH 2(芳基)、HN(芳基) 2、N(芳基) 3)或混合胺等。僅舉例而言,適合之胺的特定實例包括異丙胺、三甲基胺、二乙基胺、三(異丙基)胺、三(正丙基)胺、乙醇胺、2-二甲胺基乙醇、哌𠯤、哌啶、𠰌啉、N-乙基哌啶及其類似物。
一些化合物以互變異構體形式存在。互變異構體彼此處於平衡。舉例而言,含有醯胺之化合物可與亞胺酸互變異構體以平衡形式存在。無論展示何種互變異構體且無論互變異構體之間的平衡性質如何,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化合物理解為包含醯胺及亞胺酸互變異構體兩者。因此,含醯胺化合物應理解為包括其亞胺酸互變異構體。同樣,含亞胺酸化合物應理解為包括其醯胺互變異構體。
本發明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不對稱中心且因此產生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及其他立體異構形式,其可就絕對立體化學而言,對於胺基酸定義為( R)-或( S)-,或(D)-或(L)-。本發明意欲包括所有此類可能的異構體,以及其外消旋及光學純形式。具光學活性之(+)及(-)、( R)-及( S)-或(D)-及(L)-異構體可使用對掌性合成子或對掌性試劑進行製備,或使用例如層析及/或分步結晶之習知技術進行解析。用於製備/分離單獨對映異構體之習知技術包括自適合的光學純前驅體進行對掌性合成或使用例如對掌性高壓液相層析(HPLC)對外消旋體(或鹽或衍生物之外消旋體)進行解析。當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含有烯系雙鍵或其他幾何不對稱中心時,且除非另外規定,否則意欲化合物包括E型及Z型幾何異構體兩者。
「立體異構體」係指由藉由相同鍵結合之相同原子構成但具有不可互換之不同三維結構的化合物。本發明涵蓋各種立體異構體或其混合物且包括「對映異構體」,對映異構體係指分子互為不可重疊對映的兩種立體異構體。
「非對映異構體」為具有至少兩個不對稱原子,但彼此不為對映之立體異構體。
本文所描繪之化合物的相對中心係使用「粗鍵」型式(粗體或平行線)以圖形方式指示,且絕對立體化學係使用楔形鍵(粗體或平行線)描繪。
「前藥」意謂在向哺乳動物個體投與此類前藥時,活體內釋放根據本文所描述之結構的活性母體藥物之任何化合物。藉由修飾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中存在之官能基,以此方式使得該等修飾可活體內裂解以釋放母體化合物來製備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的前藥。可藉由修飾化合物中存在之官能基,以此方式使得該等修飾在常規處理中或在活體內裂解得到母體化合物來製備前藥。前藥包括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其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的羥基、胺基、羧基或硫氫基可結合至可活體內裂解從而分別再生游離羥基、胺基或硫氫基的任何基團。前藥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中的羥基官能基之酯(例如乙酸酯、甲酸酯及苯甲酸酯衍生物)、醯胺、胍、胺基甲酸酯(例如N,N-二甲胺基羰基)及其類似物。前藥之製備、選擇及使用論述於T. Higuchi及V. Stella, 「Pro-drugs as Novel Delivery Systems,」 A.C.S研討會系列(A.C.S. Symposium Series)之第14卷; 「Design of Prodrugs,」 H. Bundgaard編, Elsevier, 1985; 及Bioreversible Carriers in Drug Design, Edward B. Roche編, American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and Pergamon Press, 1987中,其中之各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化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式I化合物,其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 m、n及p獨立地為零、一、二或三; q為一、二或三; r為零、一或二; 當r不為零時s為零,且當r為零時s為一; t為零或一; X為氫、氘或氟; Y為氧或NR,其中R為氫或C 1-C 4烷基; Z及Z 1各自獨立地為CR 1或N; 各R 1獨立地選自氫、胺基、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基)胺基、未經取代或在各烷基上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二(C 1-C 4烷基)胺基、氰基、鹵基、羥基、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基及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氧基;或 當Z 1為CR 1時,則兩個相鄰R 1與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C 3-C 7環烷基、C 6-C 10芳基、具有一至三個選自氧、氮或硫之雜原子的4員至7員雜環烷基或具有1至3個選自氧、氮及硫之雜原子的5員至6員雜芳基,其中該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中之各者獨立地經一至三個R 6基團取代; 各R 2獨立地選自氰基、鹵基、羥基、胺基、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基胺基、未經取代或在各烷基上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二(C 1-C 4烷基)胺基、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基及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氧基; R 3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R 7取代基取代之C 3-C 10環烷基; R 4係選自氫及-CH 2-OR 8,其中R 8為C(O)-R 9或-P(O)(OR 10) 2,其中R 9為C 1-C 4烷基或C 1-C 4烷氧基,且其中各R 10獨立地為H或C 1-C 4烷基; 各R 5獨立地為氫、胺基、(C 1-C 4烷基)胺基、二(C 1-C 4烷基)胺基、氰基、鹵基、羥基或C 1-C 4烷氧基; 各R 6獨立地選自胺基、(C 1-C 4烷基)胺基、二(C 1-C 4烷基)胺基、氰基、鹵基、羥基及側氧基; 各R 7獨立地選自胺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1-C 4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胺基、二(C 1-C 4烷基)胺基、氰基、鹵基、羥基、硝基、側氧基、具有1至3個選自O、NR及/或S之雜原子之C 5-C 6雜芳基及-C(O)CH 3;及 R 11為羥基、鹵基、氰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1-C 4烷基、或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1-C 4烷氧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X、Y、Z、Z 1、m、n、p、s及t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1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X、Y、Z、Z 1、m、n、p、s及t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2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X、Y、Z、Z 1、m、n、p、s及t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A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m、n、p及t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A1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m、n、p及t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A2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m、n、p及t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B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m、n及t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B1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m、n及t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B2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m、n及t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C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m及t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C1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m及t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C2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m及t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D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3及R 4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D1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3及R 4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D2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3及R 4各自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E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各R 7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E1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各R 7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E2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各R 7獨立地如本文所定義。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X為氫或氘。在一些實施例中,X為氫。在一些實施例中,X為氘。在一些實施例中,X為氚。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X為氟。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p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p為2。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p為3。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n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n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n為2。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n為3。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R 4為氫。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R 4為-CH 2-O-C(O)-R 9或-CH 2-O-P(O)(OR 10) 2。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R 4為-CH 2-O-C(O)-CH 3、-CH 2-O-C(O)-CH 2CH 3、-CH 2-O-C(O)-CH 2CH 2CH 3或-CH 2-O-C(O)-CH(CH 3) 2。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R 4為-CH 2-O-P(O)(OCH 3) 2、-CH 2-O-P(O)(OCH 2CH 3) 2、-CH 2-O-P(O)(OCH 2CH 2CH 3) 2或-CH 2-O-P(O)(O(CH(CH 3) 2) 2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Z及Z 1各自為C-R 1。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Z及Z 1各自為C-H。在一些實施例中,Z或Z 1中之一者為C-H,而Z或Z 1中之另一者為C-鹵基,諸如C-Cl、C-F及C-Br。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Z或Z 1中之一者為C-H,而Z或Z 1中之另一者為C-F。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Z及Z 1各自為N。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Z或Z 1中之一者為C-R 1而Z或Z 1中之另一者為N。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Z或Z 1中之一者為C-H而Z或Z 1中之另一者為N。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R 1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R 1為鹵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R 1為氟。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m為零。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m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m為2。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q為1,且r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式I或式II (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中,q為1且r為0。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II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X、Y、Z、Z 1、m、q、r、s及t如本文所定義。在式III之一些實施例中,Y為O。在式III之一些實施例中,Y為NR。在式III之一些實施例中,Z及Z 1各自為C-H。在式III之一些實施例中,Z或Z 1中之一者為C-H,而Z或Z 1中之另一者為C-F。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I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IV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X、Y、Z、Z 1、m、s及t如本文所定義。在式IV之一些實施例中,Y為O。在式IV之一些實施例中,Y為NR。在式IV之一些實施例中,Z及Z 1各自為C-H。在式IV之一些實施例中,Z或Z 1中之一者為C-H,而Z或Z 1中之另一者為C-F。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V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X、Y、Z、Z 1、m、q、r、s及t如本文所定義。在式V之一些實施例中,Y為O。在式V之一些實施例中,Y為NR。在式V之一些實施例中,Z及Z 1各自為C-H。在式V之一些實施例中,Z或Z 1中之一者為C-H,而Z或Z 1中之另一者為C-F。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V之結合於且調節塞勒布隆,且在一些情況下降解IKZF2的化合物具有式VI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1、R 2、R 3、R 4、R 11、X、Y、Z、Z 1、m、s及t如本文所定義。在式VI之一些實施例中,Y為O。在式VI之一些實施例中,Y為NR。在式VI之一些實施例中,Z及Z 1各自為C-H。在式VI之一些實施例中,Z或Z 1中之一者為C-H,而Z或Z 1中之另一者為C-F。
在一些實施例中,R 3係選自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其中之各者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R 7取代基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環丙基、環戊基或環己基,其中之各者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R 7取代基取代。
應理解,R 3C 3-C 10環烷基經1至3個R 7取代基之獨立取代可發生於R 3C 3-C 10環烷基中具有該取代之適當價數的任何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係選自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q為一、二或三,且r為一或二,部分 包含橋聯環系統。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q為一,r為一,且s為零,且部分 包含橋聯環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為零,部分 包含單環且s為一。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Y為O。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Y為NR。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R 2為鹵基,例如氟。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R 2為C 1-C 4烷基,例如甲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t為零。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t為1且R 11為羥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t為1且R 11為鹵基,諸如氯、溴或氟。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t為1且R 11為氰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t為1且R 11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1-C 4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任何式I或其子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t為1且R 11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1-C 4烷氧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選自表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1
# 結構 命名
1 3-(5-(((1S,2S)-2-(3-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2 3-(5-(((1S,2S)-2-(3-(4,4-二氟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3 3-(5-(((1S,2S)-2-(3-環丙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4 3-(5-(((1S,2S)-2-(3-(4-甲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5 3-(5-(((1S,2S)-2-(3-環丁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6 3-(5-(((1S,2S)-2-(3-環戊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7 3-(5-(((1 S,2 S)-2-(3-((順式)-4-甲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8 3-(5-(((1 S,2 S)-2-(3-((反式)-4-甲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9 3-(5-(((1 S,2 S)-2-(3-((順式)-4-甲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戊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10 3-(5-(((1 S,2 S)-2-(3-((反式)-4-甲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戊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11 1-(5-(((1S,2S)-2-(3-((順式)-4-甲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3-氮雜雙環[3.1.1]庚烷-2,4-二酮
12 1-(5-(((1S,2S)-2-(3-((順式)-4-甲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戊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3-氮雜雙環[3.1.1]庚烷-2,4-二酮
13 3-(5-(((1 S,2 S)-2-(3-(4,4-二氟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戊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14 1-(5-(((1 S,2 S)-2-(3-(4,4-二氟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戊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3-氮雜雙環[3.1.1]庚烷-2,4-二酮
15 1-(5-(((1 S,2 S)-2-(3-(4,4-二氟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3-氮雜雙環[3.1.1]庚烷-2,4-二酮
16 3-(5-(((1 S,2S)-2-(3-((順式)-4-異丙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17 3-(5-(((1 S,2 S)-2-(3-((反式)-4-異丙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18 3-(5-(((1 S,2 S)-2-(3-(3,3-二氟環丁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19 3-(5-(((1 S,2 S)-2-(3-(4-乙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20 3-(5-(((1 S, 2S)-2-(3-(3,3-二氟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21 3-(5-(((1 S,2 S)-2-(3-(4-(二氟甲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22 3-(5-(((1 S,2 S)-2-(3-環丙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戊基)氧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23 1-(1-((1 S,2 S)-2-((2-(2,6-二側氧基哌啶-3-基)-1-側氧基異吲哚啉-5-基)氧基)環己基)氮雜環丁烷-3-基)環丁烷-1-甲腈
24 3-(5-(((1 S,2 S)-2-(3-環丙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4-氟-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25 3-(5-(((1 S,2 S)-2-(3-環丁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4-氟-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26 3-(5-(((1 S,2 S)-2-(3-環丙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6-氟-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27 3-(5-(((1 S,2 S)-2-(3-環丁基氮雜環丁烷-1-基)環己基)氧基)-6-氟-1-側氧基異吲哚啉-2-基)哌啶-2,6-二酮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選自表1A之結合塞勒布隆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1A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選自表1B之降解IKZF2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1B 通用合成方法
本文所描述之式I、II、III、IV、V及VI化合物可使用以下通用方法及程序由可容易獲得之起始物質製備。應瞭解,當給定典型製程條件(亦即,反應溫度、時間、反應物之莫耳比率、溶劑、壓力等)時,除非另外陳述,否則亦可使用其他製程條件。最佳反應條件可隨所使用之特定反應物或溶劑而變化,但此類條件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藉由常規最佳化程序判定。
此外,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知,可能必需習知保護基來防止某些官能基發生非所需反應。適用於各種官能基之保護基以及適用於保護特定官能基及脫除特定官能基之保護基的條件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例如,許多保護基描述於T. W. Greene及P. G. M. Wuts,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第3版, Wiley, New York, 1999及其中所引用之參考文獻中。
另外,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以對映異構混合物形式獲得之中間物及最終化合物可藉由使用對掌性固定相之液相層析分離成其單獨對映異構體以得到對掌性選擇性。適合的對掌性固定相以及適合的對掌性分離條件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例如,許多方法描述於F. Toda, Enantiomeric Separation: Fundamentals and Practical Methods, 第1版, Springer, Dordrecht, 2004及其中引用之參考文獻中。
用於以下反應之起始物質為通常已知的化合物,或可藉由已知程序或其明顯的修改來製備。例如,許多起始物質可購自商業供應商,諸如Sigma Aldrich (St. Louis, Missouri, USA)、Bachem (Torrance, California, USA)、Emka-Chemce (St. Louis, Missouri, USA)。其他起始物質可藉由描述於標準參考文本中之程序或其明顯的修改來製備,諸如 Fieser and Fieser ' s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第1-15卷(John Wiley, and Sons, 2016); Rodd ' s Chemistry of Carbon Compounds, 第1-5卷及 增刊(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2001); Organic Reactions, 第1-40卷(John Wiley, and Sons, 2019); March ' 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and Sons, 第8版, 2019)及 Larock ' s 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s(VCH Publishers Inc., 1989)。 代表性化合物之合成
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之通用合成闡述於以下反應流程中。在以下流程中,取代基R 1、R 2、R 3、R 4、R 11、X、Y、Z、Z 1、m、n、p、q、r、s及t如整個說明書中所定義。Q為離去基(包括但不限於Br、Cl、I、三氟甲磺酸酯及其類似物)。 流程 1
關於流程1中之反應,在第一步驟中,通常在諸如Ir、Cu(OAc) 2、SmI 2及其類似物之適合催化劑存在下,將至少化學計量之受保護之胺基醇,即化合物2,與化合物1 CAS# 64169-34-2 (其中R 1= H;Z及Z 1各自為CH)在諸如THF、MeCN、甲苯及其類似物之惰性稀釋劑中合併。反應通常維持在20℃至50℃下直至其實質上完成。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3。
在下一步驟中,將至少化學計量當量之亞硫醯氯與化合物3在諸如甲醇、乙醇及其類似物之稀釋劑中合併。反應通常維持在50℃至80℃下直至其實質上完成。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4。
在下一步驟中,在諸如三乙胺、二異丙基乙胺、吡啶及其類似物之適合鹼存在下,將至少化學計量之3-胺基哌啶-2,6-二酮.鹽酸鹽CAS# 24666-56-6 (其中R 4= H;X = H;q = 1;r = 0;s = 1),即化合物5,與化合物4在諸如二氯甲烷、四氯化碳及其類似物之惰性稀釋劑中合併。反應通常維持在0℃至30℃下直至其實質上完成。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6。
在最終步驟中,藉由習知條件移除三級丁氧基羰基(BOC)保護基。BOC基團僅為說明性的且可使用其他習知胺基保護基,諸如苯甲基、9-茀基甲氧基羰基(Fmoc)、苯甲氧羰基(Cbz)、對硝基苯甲氧羰基及其類似基團。在反應完成後,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7,其充當用於式I化合物之合成的中間物。 流程 2
關於流程2中之反應,第一步驟為習知烷基化反應,其中在諸如氫化鈉、LDA、n-BuLi、碳酸銫及其類似物之適合鹼存在下,至少化學計量當量之烷基化試劑9與丙二酸二甲酯,即化合物8,在諸如DMF、THF、MeCN及其類似物之惰性稀釋劑中合併。反應通常維持在0℃至70℃下直至其實質上完成。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10。
在下一步驟中,在諸如THF、MeCN、甲苯及其類似物之惰性稀釋劑中,將至少化學計量之化合物10在諸如氫化鋁鋰、硼烷及其類似物之適合還原劑存在下還原。反應通常維持在0℃至30℃下直至其實質上完成。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11。
在下一步驟中,二醇轉化為適合離去基,在諸如三乙胺、二異丙基乙胺、吡啶及其類似物之適合鹼存在下,在諸如THF、MeCN、甲苯及其類似物之惰性稀釋劑中,將至少化學計量之甲苯磺醯氯添加至化合物11中。反應通常維持在0℃至30℃下直至其實質上完成。Ts基團僅為說明性的且可使用其他習知離去基,諸如碘、溴、三氟甲磺酸酯、甲磺酸酯及其類似物。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12。
在最終步驟中,在諸如三乙胺、二異丙基乙胺、吡啶及其類似物之適合鹼存在下,在諸如THF、MeCN、甲苯及其類似物之惰性稀釋劑中,將至少化學計量之化合物12添加至化合物7中。反應通常維持在80℃至120℃下直至其實質上完成。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式I化合物。 流程 3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流程3中所示製備式I及其子式之化合物。在流程3中,第一步驟為習知酯化及氯化反應,其中至少化學計量當量之亞硫醯氯與5-溴異苯并-1(3H)-酮CAS# 64169-34-2 (其中R 1= H;Z及Z 1各自為CH),即化合物14在諸如甲醇、乙醇及其類似物之稀釋劑中合併。反應通常維持在50℃至80℃下直至其實質上完成。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15。
在下一步驟中,通常在諸如三乙胺、二異丙胺、DIEA、吡啶及其類似物之適合鹼存在下,將至少化學計量之3-胺基哌啶-2,6-二酮.鹽酸鹽CAS# 24666-56-6 (其中R 4= H;X = H;q = 1;r = 0;s = 1),即化合物5,與化合物15在諸如THF、DMF、MeCN、甲苯及其類似物之惰性稀釋劑中合併。反應通常維持在80℃至100℃下直至其實質上完成。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16。
在下一步驟中,通常在諸如Ir、Cu(OAc) 2、SmI 2及其類似物之適合催化劑存在下,將至少化學計量之化合物17與化合物16在諸如THF、MeCN、甲苯及其類似物之惰性稀釋劑中合併。反應通常維持在60℃至80℃下直至其實質上完成。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18。
在下一步驟中,至少化學計量之氧化試劑與化合物18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習知氧化反應條件下合併,該等氧化反應條件包括使用瓊斯試劑(Jones Reagent)、間氯過氧苯甲酸(mCPBA)、戴斯-馬丁高碘烷(Dess-Martin periodinane)。反應通常在諸如MeCN、THF、二氯甲烷、甲苯及其類似物之惰性溶劑中進行。反應通常在約0℃至約30℃下進行一段時間,其足以使反應實質上完成,由例如薄層層析所證明。在反應完成後,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得到化合物19。
在最終步驟中,至少化學計量之適合胺,即化合物20,與化合物19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習知還原胺化反應條件下合併,該等還原胺化反應條件包括使用NaCNBH 3、NaBH(OAc) 3、NaBH 4及其類似物。反應通常在諸如MeCN、MeOH、THF及其類似物之惰性溶劑中進行。反應通常在約0℃至約30℃下進行一段時間,其足以使反應實質上完成,由例如薄層層析所證明。在反應完成後,反應溶液之習知處理後可進行分離/純化製程,諸如結晶、層析、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其類似製程,視情況用於提供式I化合物。
本文使用之其他起始物質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可商購或可藉由習知合成方法製備。 方法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式I、II、III、IV、V及/或VI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用於調節塞勒布隆活性之方法。該等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或包含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之醫藥組合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之式I、II、III、IV、V及/或VI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用於治療IKZF2依賴性疾病或病症或至少部分由IKZF2介導之疾病或病症之方法。該等方法包含向患有IKZF2依賴性疾病或病症之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或包含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之醫藥組合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式I、II、III、IV、V及/或VI之化合物及組合物相對於GSPT1選擇性地調節IKZF。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之式I、II、III、IV、V及/或VI化合物及組合物對於GSPT1選擇性地調節IKZF2。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或包含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治療IKZF2依賴性疾病或病症。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係關於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或包含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製造用以降低IKZF2蛋白含量之藥劑,其中降低此類蛋白含量可治療或改善疾病或病症。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方法包含使用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之前藥。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係關於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或包含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如本文所描述之用途,其中塞勒布隆目標接合劑量反應IC 50所需之化合物濃度在約0.003 µM至約0.06 µM範圍內。塞勒布隆目標接合劑量反應IC 50係藉由生物實例中所描述之分析量測。在一些實施例中,塞勒布隆結合濃度為約0.003 µM至約0.006 µM、約0.005 µM至約0.008 µM、約0.007 µM至約0.01 µM、約0.009 µM至約0.012 µM、約0.012 µM至約0.015 µM、約0.015 µM至約0.018 µM、約0.018 µM至0.021 µM、約0.021 µM至約0.024 µM、約0.024 µM至約0.027 µM或約0.027 µM至約0.030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塞勒布隆結合濃度小於0.01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塞勒布隆結合濃度小於0.010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塞勒布隆結合濃度小於0.005 µM。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係關於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或包含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之醫藥組合物,其用於如本文所描述之用途,其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在1 µM濃度下之IKZF2降解在約25%至99%範圍內。IKZF2降解係藉由生物實例中所描述之分析量測。在一些實施例中,IKZF2降解為約25%至約50%、約45%至約70%、約65%至約90%或約75%至約99%。在一些實施例中,IKZF2降解為約25%至約35%、約35%至約45%、約45%至約55%、約55%至約65%、約65%至約75%、約75%至約85%、約85%至約99%。在一些實施例中,IKZF2降解大於60%。在一些實施例中,IKZF2降解大於70%。在一些實施例中,IKZF2降解大於80%。在一些實施例中,IKZF2降解大於90%。
IKZF2依賴性疾病或病症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可能為非癌性或癌性之增生性疾病或病症。
非癌性病狀或病症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自體免疫疾病;淋巴增生病狀;肢端肥大症;類風濕性脊椎炎;骨關節炎;痛風,其他關節炎病狀;敗血症;敗血性休克;內毒素休克;革蘭氏陰性敗血症;毒性休克症候群;哮喘;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發炎;發炎性腸病;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牛皮癬;濕疹;潰瘍性結腸炎;胰纖維化;肝纖維化;急性及慢性腎病;大腸急躁症;發熱;再狹窄;腦型瘧;中風及缺血性損傷;神經損傷;阿茲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亨丁頓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急性及慢性疼痛;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慢性心臟衰竭;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惡病體質;瘧疾;麻風;利什曼體病(leishmaniasis);萊姆病(Lyme disease);萊特爾氏症候群(Reiter's syndrome);急性滑膜炎;肌肉退化;滑囊炎;肌腱炎;腱鞘炎;椎間盤突出、破裂或脫垂症候群;骨石化病;血栓症;再狹窄;矽粉沉著病;肺類肉瘤病;骨骼再吸收病,諸如骨質疏鬆症;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多發性硬化症;狼瘡;肌肉纖維疼痛;AIDS及其他病毒性疾病諸如帶狀疱疹、單純疱疹I或II、流感病毒及巨細胞病毒;及糖尿病。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組合物可用於治療癌症及其他增生性病症,包括但不限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及直腸癌、白血病、肺癌、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及胃癌。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組合物對實體腫瘤有活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或組合物可用於治療癌症(包括但不限於神經膠母細胞瘤、視網膜胚細胞瘤、乳癌、子宮頸癌、大腸及直腸癌、白血病、淋巴瘤、肺癌(包括但不限於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及/或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及胃癌、膀胱癌、子宮癌、腎癌、睪丸癌、胃癌、腦癌、肝癌或食道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腎上腺皮質癌、AIDS相關癌症、AIDS相關淋巴瘤、肛門癌、肛門直腸癌、肛管癌、闌尾癌、兒童小腦星形細胞瘤、兒童大腦星形細胞瘤、基底細胞癌、皮膚癌(非黑色素瘤)、膽管癌、肝外膽管癌、肝內膽管癌、膀胱癌、膀胱癌、骨關節癌、骨肉瘤及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腦癌、腦腫瘤、腦幹神經膠質瘤、小腦星形細胞瘤、大腦星形細胞瘤/惡性神經膠質瘤、室管膜瘤、神經管胚細胞瘤、幕上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視覺路徑及下丘腦神經膠質瘤、乳癌、支氣管腺瘤/類癌、類癌腫瘤、胃腸癌、神經系統癌、神經系統淋巴瘤、中樞神經系統癌、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子宮頸癌、兒童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增生病症、大腸癌、大腸直腸癌、皮膚T細胞淋巴瘤、淋巴贅瘤、蕈狀肉芽腫、塞紮里症候群(Sezary Syndrome)、子宮內膜癌、食道癌、顱外生殖細胞腫瘤、性腺外生殖細胞腫瘤、肝外膽管癌、眼癌、眼內黑素瘤、視網膜胚細胞瘤、膽囊癌、胃(gastric/stomach)癌、胃腸類癌腫瘤、胃腸基質腫瘤(GIST)、生殖細胞腫瘤、卵巢生殖細胞腫瘤、妊娠期滋養細胞腫瘤神經膠質瘤、頭頸癌、肝細胞(肝)癌、霍奇金氏淋巴瘤、下咽癌、眼內黑色素瘤、眼部癌、胰島細胞腫瘤(內分泌胰臟)、卡堡氏肉瘤(Kaposi Sarcoma)、腎癌、腎癌、腎癌、喉癌、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唇及口腔癌、肝癌、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AIDS相關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瓦爾登斯特倫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神經管胚細胞瘤、黑色素瘤、眼內(眼)黑色素瘤、梅克爾(merkel)細胞癌、惡性間皮瘤、間皮瘤、轉移性鱗狀頸癌、口腔癌、舌癌、多發性內分泌瘤症候群、蕈狀肉芽腫、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骨髓發育不良/骨髓增生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慢性骨髓增生病症、鼻咽癌、神經母細胞瘤、口腔癌、口腔癌、口咽癌、卵巢癌、卵巢上皮癌、卵巢低度惡性潛能腫瘤、胰臟癌、胰島細胞胰臟癌、副鼻竇及鼻腔癌、副甲狀腺癌、陰莖癌、咽癌、嗜鉻細胞瘤、松果體母細胞瘤及幕上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垂體腫瘤、漿細胞腫瘤/多發性骨髓瘤、胸膜肺胚細胞瘤、前列腺癌、直腸癌、腎盂及輸尿管、移行細胞癌、視網膜胚細胞瘤、橫紋肌肉瘤、唾液腺癌、尤文肉瘤家族腫瘤(Ewing family of sarcoma tumors)、卡堡氏肉瘤、軟組織肉瘤、子宮癌、子宮肉瘤、皮膚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黑色素瘤)、梅克爾細胞皮膚癌、小腸癌、軟組織肉瘤、鱗狀細胞癌、胃(stomach/gastric)癌、幕上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睪丸癌、喉癌、胸腺瘤、胸腺瘤及胸腺癌、甲狀腺癌、腎盂及輸尿管及其他泌尿器官之移行細胞癌、妊娠滋養細胞腫瘤、尿道癌、子宮內膜癌、子宮肉瘤、子宮體癌、陰道癌、外陰癌及威爾姆斯腫瘤(Wilms' Tumor)。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可用於治療癌症(包括但不限於神經膠母細胞瘤、視網膜胚細胞瘤、乳癌、子宮頸癌、大腸及直腸癌、白血病、淋巴瘤、肺癌(包括但不限於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及/或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及胃癌、膀胱癌、子宮癌、腎癌、睪丸癌、胃癌、腦癌、肝癌或食道癌)及/或本文所描述之任何其他癌症。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可用於治療癌症及其他增生性病症,包括但不限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及直腸癌、白血病、肺癌、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及胃癌。在某些實施例中,化合物對實體腫瘤有活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用於治療IKZF2依賴性疾病或病症,諸如脂肉瘤、神經膠母細胞瘤、膀胱癌、腎上腺皮質癌、多發性骨髓瘤、大腸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人類乳突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相關之子宮頸癌、口咽癌、陰莖癌、肛門癌、甲狀腺癌或陰道癌或Epstein-Barr二氏病毒相關之鼻咽癌、胃癌、直腸癌、甲狀腺癌、霍奇金氏淋巴瘤或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癌症可選自前列腺癌、乳癌、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膀胱癌、大腸癌、皮膚黑色素瘤、肝細胞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子宮頸癌、肺癌、腎癌、多形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神經膠質瘤、甲狀腺癌、副甲狀腺腫瘤、鼻咽癌、舌癌、胰臟癌、食道癌、膽管癌、胃癌、軟組織肉瘤,橫紋肌肉瘤(RMS)、滑膜肉瘤、骨肉瘤、橫紋肌癌、免疫反應缺失型癌、免疫原性癌及尤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在一個實施例中,IKZF2依賴性疾病或病症係選自以下之疾病或病症:非小細胞肺癌(NSCLC)、黑色素瘤、三陰性乳癌(TNBC)、鼻咽癌(NPC)、微衛星穩定大腸直腸癌(mssCRC)、胸腺瘤、類癌及胃腸基質腫瘤(GIST)。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癌症係選自非小細胞肺癌(NSCLC)、黑色素瘤、三陰性乳癌(TNBC)、鼻咽癌(NPC)、微衛星穩定大腸直腸癌(mssCRC)、胸腺瘤、類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及胃腸基質腫瘤(GIST)。在另一個實施例中,IKZF2依賴性疾病或病症係選自以下之疾病或病症:非小細胞肺癌(NSCLC)、黑色素瘤、三陰性乳癌(TNBC)、鼻咽癌(NPC)及微衛星穩定大腸直腸癌(mssCRC)。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有效量投與,以治療或預防個體之病症及/或預防其發展。
一般而言,使用本申請案之化合物的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可用於治療增生性疾病(例如癌症、良性贅瘤、發炎性疾病及自體免疫疾病)。在某些實施例中,根據本申請案之治療方法,藉由使該等細胞與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來調節所關注之細胞蛋白質,例如致病及致癌蛋白之含量,或抑制其生長,或降解該等蛋白質。在其他實施例中,化合物可用於治療癌症。
因此,在本申請案之另一個態樣中,提供治療癌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組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治療癌症之方法,其包含以達成所要結果所必需的量及時間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包含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申請案之化合物經口或經靜脈內投與。在本申請案之某些實施例中,化合物或醫藥組合物之「治療有效量」為有效殺死腫瘤細胞或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之量。根據本申請案之方法,化合物及組合物可使用有效殺死腫瘤細胞或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之任何量及任何投與途徑投與。因此,如本文所使用,表述「有效殺死腫瘤細胞或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之量」係指足以殺死腫瘤細胞或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之藥劑的量。所需精確量將隨各個體而變化,視個體之物種、年齡及一般狀況、疾病之嚴重程度、特定抗癌劑、其投與模式及其類似者而定。在本申請案之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醫藥組合物的「治療有效量」為有效降低目標蛋白之含量的量。在本申請案之某些實施例中,化合物或醫藥組合物之「治療有效量」為有效殺死皮膚細胞或抑制皮膚細胞生長之量。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包括但不限於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衍生物。
另外,本申請案提供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衍生物,及使用此等化合物、其醫藥組合物或此等中之任一者與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組合治療個體之方法。
本申請案之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治療患者之與增生病症相關之疾病或病狀或減輕其嚴重程度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患者投與式I化合物或包含該化合物之組合物的步驟。
應瞭解,根據本申請案之方法,化合物及組合物可使用有效治療癌症及/或與細胞過度增生相關之病症的任何量及任何投與途徑投與。例如,當使用化合物治療癌症時,如本文所使用之表述「有效量」係指足以抑制細胞增生之藥劑的量,或係指足以降低癌症之影響的量。所需精確量將隨各個體而變化,視個體之物種、年齡及一般狀況、疾病之嚴重程度、特定抗癌劑、其投與模式及其類似者而定。
本申請案提供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增生性病症的方法,其藉由向需要此類治療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申請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增生性病症可為癌症或癌前病狀。本申請案進一步提供本申請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之用途,其用於製備可用於治療增生性病症之藥劑。
本申請案亦提供預防有需要之個體之增生性病症的方法,其藉由向需要此類治療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申請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增生性病症可為癌症或癌前病狀。本申請案亦提供本申請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之用途,其用於製備可用於預防增生性病症之藥劑。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增生性病症」係指細胞之不受調控生長或異常生長或兩者可引起不期望的病狀或疾病之發展的病狀,其可為癌性或可不為癌性。本申請案之例示性增生性病症涵蓋細胞分裂失調的多種病狀。例示性增生性病症包括但不限於贅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癌前病狀、原位腫瘤、包膜腫瘤、轉移性腫瘤、液體腫瘤、實體腫瘤、免疫性腫瘤、血液腫瘤、癌症、癌瘤、白血病、淋巴瘤、肉瘤及快速分裂細胞。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快速分裂細胞」定義為以超出或大於相同組織內相鄰或並列細胞中所預期或觀測到的速率分裂之任何細胞。增生性病症包括初癌或癌前病狀。增生性病症包括癌症。較佳地,本文提供之方法用於治療或減輕癌症之症狀。術語「癌症」包括實體腫瘤以及血液腫瘤及/或惡性腫瘤。「初癌細胞」或「癌前細胞」為表現為增生性病症,即初癌或癌前病狀的細胞。「癌細胞(cancer cell/cancerous cell)」為表現為增生性病症,即癌症之細胞。任何可重複之量測方法可用於識別癌細胞或癌前細胞。癌細胞或癌前細胞可藉由組織樣品(例如活檢樣品)之組織學分型或分級來鑑別。癌細胞或癌前細胞可經由使用適當分子標記物來鑑別。
「血液系統之增生性病症」為涉及血液系統之細胞的增生性病症。血液系統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淋巴瘤、白血病、骨髓贅瘤、肥大細胞贅瘤、骨髓發育不良、良性單株球蛋白症、淋巴瘤樣肉芽腫病、淋巴瘤樣丘疹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慢性骨髓細胞性白血病、原因不明性骨髓細胞化生及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液系統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血液系統之細胞的增生、發育不良及化生。較佳地,本申請案之組合物可用於治療選自由本申請案之血液癌症或本申請案之血液增生性病症組成之群的癌症。本申請案之血液癌症可包括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氏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兒童淋巴瘤以及淋巴細胞及皮膚來源之淋巴瘤)、白血病(包括兒童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骨髓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骨髓細胞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肥大細胞白血病)、骨髓贅瘤及肥大細胞贅瘤。
「肺之增生性病症」為涉及肺細胞的增生性病症。肺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影響肺細胞之增生性病症的所有形式。肺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肺癌、肺之初癌或癌前病狀、肺之良性生長或病變、肺之惡性生長或病變及除肺外之體內組織及器官中的轉移性病變。較佳地,本申請案之組合物可用於治療肺癌或肺之增生性病症。肺癌可包括所有形式的肺癌。肺癌可包括惡性肺贅瘤、原位癌、典型類癌腫瘤及非典型類癌腫瘤。肺癌可包括小細胞肺癌(「SCLC」)、非小細胞肺癌(「NSCLC」)、鱗狀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大細胞癌、腺鱗細胞癌及間皮瘤。肺癌可包括「瘢痕癌(scar carcinoma)」、細支氣管肺泡癌、巨細胞癌、梭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肺癌可包括具有組織學及超微結構異質性(例如混合細胞型)之肺贅瘤。
肺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影響肺細胞之所有形式的增生性病症。肺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肺癌、肺之癌前病狀。肺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肺之增生、化生及發育不良。肺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石綿誘發之增生、鱗狀化生及良性反應性間皮化生。肺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柱狀上皮被分層鱗狀上皮置換及黏膜發育不良。暴露於諸如香菸煙霧及石綿之吸入傷害性環境因素的個體可能會增加罹患肺之增生性病症的風險。可使個體易於罹患肺之增生性病症的先前肺部疾病可包括慢性間質性肺部疾病、壞死性肺部疾病、硬皮病、類風濕性疾病、類肉瘤病、間質性肺炎、結核病、反覆性肺炎、特發性肺纖維化、肉芽腫、石綿沉著病、纖維化肺泡炎及霍奇金氏病。
「大腸之增生性病症」為涉及大腸細胞的增生性病症。較佳地,大腸之增生性病症為大腸癌。較佳地,本申請案之組合物可用於治療大腸癌或大腸之增生性病症。大腸癌可包括所有形式的大腸癌。大腸癌可包括偶發性及遺傳性大腸癌。大腸癌可包括惡性大腸贅瘤、原位癌、典型類癌腫瘤及非典型類癌腫瘤。大腸癌可包括腺癌、鱗狀細胞癌及腺鱗狀細胞癌。大腸癌可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遺傳性症候群相關: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家族性腺性息肉症、加德納氏症候群(Gardner's syndrome)、普-傑二氏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透克氏症候群(Turcot's syndrome)及幼年型息肉病。大腸癌可由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遺傳性症候群引起: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家族性腺性息肉症、加德納氏症候群、普-傑二氏症候群、透克氏症候群及幼年型息肉病。
大腸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影響大腸細胞之所有形式的增生性病症。大腸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大腸癌、大腸之癌前病狀、大腸之腺瘤息肉及大腸之異時性病變。大腸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腺瘤。大腸之增生性病症可藉由大腸之增生、化生及發育不良表徵。可使個體易於罹患大腸之增生性病症的先前大腸疾病可包括先前大腸癌。可使個體易於罹患大腸之增生性病症的當前疾病可包括克羅恩氏病及潰瘍性結腸炎。大腸之增生性病症可與選自由p53、ras、FAP及DCC組成之群的基因中之突變相關。由於在選自由p53、ras、FAP及DCC組成之群的基因中存在突變,個體可具有較高風險罹患大腸之增生性病症。
「胰臟之增生性病症」為涉及胰臟細胞的增生性病症。胰臟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影響胰臟細胞之所有形式的增生性病症。胰臟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胰臟癌、胰臟之初癌或癌前病狀、胰臟之增生及胰臟之發育不良、胰臟之良性生長或病變及胰臟之惡性生長或病變,及除胰臟外之體內組織及器官中的轉移性病變。胰臟癌包括所有形式的胰臟癌。胰臟癌可包括導管腺癌、腺鱗癌、多形性巨細胞癌、黏液性腺癌、蝕骨細胞樣巨細胞癌、黏液性囊腺癌、腺泡癌、分類不明之大細胞癌、小細胞癌、胰胚細胞瘤、乳頭狀贅瘤、黏液性囊腺瘤、乳頭狀囊性贅瘤及漿液性囊腺瘤。胰臟癌亦可包括具有組織學及超微結構異質性(例如混合細胞型)之胰臟贅瘤。
「前列腺之增生性病症」為涉及前列腺細胞的增生性病症。前列腺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影響前列腺細胞之所有形式的增生性病症。前列腺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前列腺癌、前列腺之初癌或癌前病狀、前列腺之良性生長或病變、前列腺之惡性生長或病變及除前列腺外之體內組織及器官中的轉移性病變。前列腺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前列腺之增生、化生及發育不良。
「皮膚之增生性病症」為涉及皮膚細胞的增生性病症。皮膚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影響皮膚細胞之所有形式的增生性病症。皮膚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皮膚之初癌或癌前病狀、皮膚之良性生長或病變、黑色素瘤、惡性黑色素瘤及其他皮膚之惡性生長或病變,及除皮膚外之體內組織及器官中的轉移性病變。皮膚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皮膚之增生、化生及發育不良。
「卵巢之增生性病症」為涉及卵巢細胞的增生性病症。卵巢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影響卵巢細胞之所有形式的增生性病症。卵巢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卵巢之初癌或癌前病狀、卵巢之良性生長或病變、卵巢癌、卵巢之惡性生長或病變及除卵巢外之體內組織及器官中的轉移性病變。卵巢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卵巢細胞的增生、化生及發育不良。
「乳房之增生性病症」為涉及乳房細胞的增生性病症。乳房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影響乳房細胞之所有形式的增生性病症。乳房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乳癌、乳房之初癌或癌前病狀、乳房之良性生長或病變、乳房之惡性生長或病變及除乳房外之體內組織及器官中的轉移性病變。乳房之增生性病症可包括乳房之增生、化生及發育不良。
待治療之癌症可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 TNM分類系統分期,其中腫瘤(T)已指定有以下分期:TX、T1、T1mic、T1a、T1b、T1c、T2、T3、T4、T4a、T4b、T4c或T4d;且其中局部淋巴結(N)已指定有以下分期:NX、N0、N1、N2、N2a、N2b、N3、N3a、N3b或N3c;且其中遠端癌轉移(M)可指定有MX、M0或M1之分期。待治療之癌症可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分類分期為I期、IIA期、IIB期、IIIA期、IIIB期、IIIC期或IV期。待治療之癌症可根據AJCC分類指定級別為GX級(例如無法評定之級別)、1級、2級、3級或4級。待治療之癌症可根據AJCC病理學分類(pN)分期為pNX、pN0、PN0 (I-)、PN0 (I+)、PN0 (mol-)、PN0 (mol+)、PN1、PN1(mi)、PN1a、PN1b、PN1c、pN2、pN2a、pN2b、pN3、pN3a、pN3b或pN3c。
待治療之癌症可包括已測定為直徑小於或等於約2公分之腫瘤。待治療之癌症可包括已測定直徑為約2至約5公分之腫瘤。待治療之癌症可包括已測定為直徑大於或等於約3公分之腫瘤。待治療之癌症可包括已測定為直徑大於5公分之腫瘤。待治療之癌症可藉由顯微外觀分類為分化良好、中度分化、分化不良或未分化。待治療之癌症可藉由關於有絲分裂計數(例如細胞分裂量)或核多形性(例如細胞變化)之顯微外觀分類。待治療之癌症可藉由顯微外觀分類為與壞死區域(例如死亡或退化細胞區域)相關。待治療之癌症可分類為具有異常核型、具有異常染色體數目或具有一或多個外觀異常之染色體。待治療之癌症可分類為非整倍體、三倍體、四倍體或具有改變之倍數體。待治療之癌症可分類為具有染色體易位,或整個染色體之缺失或複製,或染色體之一部分之缺失、複製或擴增區域。
待治療之癌症可藉由DNA細胞計數法、流式細胞計數法或影像細胞計數法評估。待治療之癌症可分型為具有10%、20%、30%、40%、50%、60%、70%、80%或90%的細胞處於細胞分裂之合成期(例如細胞分裂之S期)。待治療之癌症可分型為具有低S期分數或高S期分數。
如本文所使用,「正常細胞」為不能分類為「增生性病症」之一部分的細胞。正常細胞沒有可引起不期望的病狀或疾病之發展的不受調控或異常的生長或兩者。較佳地,正常細胞具有正常起作用之細胞週期檢查點控制機制。
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參考詳細描述本文所論述之已知技術或等效技術的一般參考文本。此等文本包括Ausubel等人,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2005);Sambrook等人,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第3版), Cold Spring Harbor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Y. (2000);Coligan等人, 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 John Wiley & Sons, N.Y.;Erma等人, Current Protocols in Pharmacology, John Wiley & Sons, N.Y.;Fingl等人,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975), 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Mack Publishing Co., Easton, Pa., 第18版(1990)。當然,在製造或使用本申請案之態樣時亦可參考此等本文。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申請案之化合物可用於治療增生性疾病(例如癌症、良性贅瘤、發炎性疾病及自體免疫疾病)。在某些實施例中,根據本申請案之治療方法,藉由使該等細胞與如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組合物接觸來調節所關注之細胞蛋白質,例如致病及致癌蛋白之含量,或抑制其生長。在其他實施例中,化合物可用於治療癌症。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涉及向有需要之個體(包括但不限於人類或動物)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衍生物。
另外,本申請案提供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衍生物,及使用此等化合物、其醫藥組合物或此等中之任一者與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組合治療個體之方法。
舉例而言,可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組合使用之其他療法或抗癌劑包括手術、放射療法、內分泌療法、生物反應調節劑(干擾素、介白素及腫瘤壞死因子(TNF),僅舉幾例)、熱療及冷凍療法、減弱任何不良反應之藥劑(例如止吐劑)及其他經批准之化學治療藥物,包括但不限於烷基化藥物(甲基二(氯乙基)胺(mechlorethamine)、氯芥苯丁酸(chlorambucil)、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美法侖(Melphalan)、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抗代謝物質(胺甲喋呤)、嘌呤拮抗劑及嘧啶拮抗劑(6-巰基嘌呤、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Cytarabine)、吉西他濱(Gemcitabine))、紡錘體毒物(長春花鹼(Vinblastine)、長春花新鹼(Vincristine)、長春瑞賓(Vinorelbine)、紫杉醇(Paclitaxel))、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s) (依託泊苷(Etoposide)、伊立替康(Irinotecan)、拓樸替康(Topotecan))、抗生素(阿黴素(Doxorubicin)、博萊黴素(Bleomycin)、絲裂黴素(Mitomycin))、亞硝基脲(卡莫司汀(Car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無機離子(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酶類(天門冬醯胺酶(Asparaginase))及激素(他莫昔芬(Tamoxifen)、亮丙瑞林(Leuprolide)、氟他胺(Flutamide)及甲地孕酮(Megestrol)),僅舉幾例。關於癌症療法概述之較全面論述,參見The Merck Manual, 第二十版. 2020,其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亦參見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網站(www.nci.nih.gov)及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網站關於FDA批准之腫瘤藥物清單(www.fda.gov/cder/cancer/druglistframe)。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的醫藥組合物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額外治療活性成分(例如化學治療及/或姑息性)。出於本申請之目的,術語「姑息性」係指集中於緩解疾病之症狀及/或治療方案之副作用,但並非治癒性的治療。舉例而言,姑息性治療涵蓋止痛藥、止吐藥及抗病藥。另外,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及手術均可姑息使用(亦即,減輕症狀而不追求治癒;例如用於縮小腫瘤及減少壓力、出血、疼痛及癌症之其他症狀)。 投與,醫藥組合物
所揭示之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的投與可經由治療劑之任何投與模式實現。此等模式包括全身性或局部投與,諸如經口、經鼻、非經腸、經皮、皮下、經陰道、經頰、經直腸或局部投與模式。
視預期投與模式而定,所揭示之組合物可呈固體、半固體或液體劑型,諸如可注射劑、錠劑、栓劑、丸劑、緩釋膠囊、酏劑、酊劑、乳劑、糖漿、散劑、液體、懸浮液或其類似形式,有時呈單位劑量形式且與習知醫藥實踐一致。同樣,其亦可以靜脈內(推注及輸注兩者)、腹膜內、皮下或肌肉內形式投與,且所有使用形式均為熟習醫藥技術者所熟知。
說明性醫藥組合物為錠劑及明膠膠囊,其包含本發明之化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諸如a)稀釋劑,例如純化水、三酸甘油酯油(諸如氫化或部分氫化之植物油)或其混合物、玉米油、橄欖油、葵花籽油、紅花油、魚油(諸如EPA或DHA)或其酯或三酸甘油酯或其混合物、ω-3脂肪酸或其衍生物、乳糖、右旋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纖維素、鈉、糖精、葡萄糖及/或甘胺酸;b)潤滑劑,例如二氧化矽、滑石、硬脂酸、其鎂或鈣鹽、油酸鈉、硬脂酸鈉、硬脂酸鎂、苯甲酸鈉、乙酸鈉、氯化鈉及/或聚乙二醇;亦對於錠劑而言;c)黏合劑,例如矽酸鎂鋁、澱粉糊、明膠、黃蓍、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碳酸鎂、天然糖(諸如葡萄糖或β-乳糖)、玉米甜味劑、天然及合成膠狀物(諸如阿拉伯膠、黃蓍或海藻酸鈉)、蠟及/或聚乙烯吡咯啶酮(視需要);d)崩解劑,例如澱粉、瓊脂、甲基纖維素、皂土、三仙膠、海藻酸或其鈉鹽,或發泡混合物;e)吸收劑、著色劑、調味劑及甜味劑;f)乳化劑或分散劑,諸如Tween 80、拉巴索(Labrasol)、HPMC、DOSS、己醯基909、拉巴法克(labrafac)、拉巴菲(labrafil)、油酸甘油酯(peceol)、二乙二醇單乙醚(transcutol)、卡普(capmul) MCM、卡普PG-12、卡普特(captex) 355、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gelucire)、維生素E TGPS或其他可接受之乳化劑;及/或g)增強化合物吸收之試劑,諸如環糊精(cyclodextrin)、羥丙基環糊精、PEG400及PEG200。
液體,尤其可注射組合物可例如藉由溶解、分散等製備。舉例而言,將所揭示之化合物溶解於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諸如水、鹽水、右旋糖水溶液、甘油、乙醇及其類似物中或與其混合,從而形成可注射等張溶液或懸浮液。諸如白蛋白、乳糜微粒粒子或血清蛋白之蛋白質可用於溶解所揭示之化合物。
所揭示之化合物亦可調配為可由脂肪乳液或懸浮液製備之栓劑;使用聚烷二醇,諸如丙二醇,作為載劑。
所揭示之化合物亦可以脂質體遞送系統,諸如單層小囊泡、單層大囊泡及多層囊泡形式投與。脂質體可由含有膽固醇、硬脂胺或磷脂醯膽鹼的多種磷脂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脂質組分之薄膜與藥物之水溶液水合形成囊封藥物之脂質層,如美國專利第5,262,564號中所描述,其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所揭示之化合物亦可藉由使用與所揭示之化合物偶合之單株抗體作為單獨載劑來遞送。所揭示之化合物亦可與作為靶向藥物載劑之可溶性聚合物偶合。此類聚合物可包括經軟脂醯基殘基取代之聚乙烯吡咯啶酮、哌喃共聚物、聚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苯酚、聚羥乙基天冬胺醯基醯胺酚或聚氧化乙烯聚離胺酸。此外,所揭示之化合物可與一類可用於實現藥物之控制釋放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偶合,例如聚乳酸、聚ε己內酯、聚羥基丁酸、聚原酸酯、聚縮醛、聚二氫哌喃、聚氰基丙烯酸酯及水凝膠之交聯或兩性嵌段共聚物。在一個實施例中,所揭示之化合物並不共價結合於聚合物,例如聚羧酸聚合物或聚丙烯酸酯。
可非經腸注射投與通常用於皮下、肌肉內或靜脈內注射及輸注。可注射劑可以習知形式製備,呈液體溶液或懸浮液或適用於在注射前溶解於液體中之固體形式。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關於醫藥組合物,其包括式(I)化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進一步包括賦形劑、稀釋劑或界面活性劑。
組合物可分別根據習知混合、粒化或包衣方法製備,且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可含有以重量或體積計約0.1%至約99%、約5%至約90%或約1%至約20%之所揭示之化合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兩種或更多種獨立的醫藥組合物,其中至少一者含有本發明之化合物。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套組包含用於分別保存該等組合物之構件,諸如容器、分裝瓶或分裝箔包。該套組之一實例為泡殼封裝,如通常用於錠劑、膠囊及其類似物之封裝。
本發明之套組可用於投與不同劑型(例如經口及非經腸),用於以不同給藥時間間隔投與獨立組合物,或用於相對於彼此滴定獨立組合物。為了輔助順從性,本發明之套組通常包含投與說明。
本發明之化合物之醫藥劑型可藉由此項技術中熟知之任何方法製造,諸如藉由習知混合、篩分、溶解、熔融、粒化、糖衣藥丸製造、壓片、懸浮、擠壓、噴霧乾燥、水磨、乳化、(奈米/微米)囊封、包覆或凍乾製程。如上文所指出,本發明之組合物可包括一或多種生理學上可接受之非活性成分,其有助於將活性分子加工成用於醫藥用途之製劑。
如上文所指出,組合物一般包含與至少一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組合的本發明之化合物。可接受之賦形劑無毒,有助於投與,且不會對所主張之化合物的治療效益產生不利影響。此類賦形劑可為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可獲得之任何固體、液體、半固體或(在氣溶膠組合物之情況下)氣態賦形劑。
固體醫藥賦形劑包括澱粉、纖維素、滑石、葡萄糖、乳糖、蔗糖、明膠、麥芽、米、麵粉、白堊、矽膠、硬脂酸鎂、硬脂酸鈉、單硬脂酸甘油酯、氯化鈉、脫脂奶粉及其類似物。液體及半固體賦形劑可選自甘油、丙二醇、水、乙醇及各種油,包括石油、動物、植物或合成來源之彼等油,例如花生油、大豆油、礦物油、芝麻油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尤其用於可注射溶液之液體載劑包括水、生理鹽水、右旋糖水溶液及二醇類。
壓縮氣體可用於使本發明之化合物以氣溶膠形式分散。適合於此目的之惰性氣體為氮氣、二氧化碳等。其他適合的醫藥賦形劑及其調配物描述於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E.W. Martin編(Mack Publishing Company, 第18版, 1990)。
必要時,本發明之組合物可於含有一或多個含有活性成分之單位劑型的封裝或分配器裝置中呈遞。此類封裝或裝置可例如包含金屬或塑膠箔,諸如泡殼封裝,或玻璃及橡膠塞,諸如小瓶中之橡膠塞。封裝或分配器裝置可附有投與說明書。亦可製備包含可在相容性醫藥載劑中調配之本發明之化合物的組合物,其置放於適當容器中,且標記用於治療指定病狀。
調配物中之化合物之量可在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用之全範圍內變化。通常,按重量百分比(wt%)計,調配物將含有以總調配物計約0.01至99.99 wt%的本發明之化合物,其餘為一或多種適合的醫藥賦形劑。在一個實施例中,化合物以約1至80 wt %之含量存在。代表性醫藥調配物描述於下文中。 調配物實例
以下為含有本發明之化合物的代表性醫藥調配物。 調配物實例 1-- 錠劑調配物
均勻混合以下成分且將其壓製成單一刻痕錠劑。
成分 量/錠劑,mg
本發明之化合物 400
玉米澱粉 50
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 25
乳糖 120
硬脂酸鎂 5
調配物實例 2-- 膠囊調配物
均勻混合以下成分且將其裝入硬殼明膠膠囊中。
成分 量/膠囊,mg
本發明之化合物 200
噴霧乾燥之乳糖 148
硬脂酸鎂 2
調配物實例 3-- 懸浮液調配物
混合以下成分以形成經口投與之懸浮液。
成分
本發明之化合物 1.0 g
反丁烯二酸 0.5 g
氯化鈉 2.0 g
對羥基苯甲酸甲酯 0.15 g
對羥基苯甲酸丙酯 0.05 g
結晶糖 25.0 g
山梨醇(70%溶液) 13.00 g
Veegum K (Vanderbilt Co.) 1.0 g
調味劑 0.035 mL
著色劑 0.5 mg
蒸餾水 足量至100 mL
調配物實例 4-- 可注射調配物
混合以下成分以形成可注射調配物。
成分
本發明之化合物 0.2 mg-20 mg
乙酸鈉緩衝溶液,0.4 M 2.0 mL
HC1 (1N)或NaOH (1N) 足量至適合pH
水(蒸餾、無菌) 足量至20 mL
調配物實例 5-- 栓劑調配物
總重量2.5 g之栓劑係藉由將本發明之化合物與Witepsol® H-15 (飽和植物脂肪酸之三酸甘油酯;Riches-Nelson, Inc., New York)混合來製備,且具有以下組成:
成分
本發明之化合物 500 mg
Witepsol® H-15 餘量
給藥
利用所揭示之化合物之給藥方案係根據多種因素來選擇,包括患者之類型、物種、年齡、體重、性別及醫學病狀;所治療病狀之嚴重程度;投與途徑;患者之腎或肝功能;及所採用之特定揭示之化合物。一般熟習此項技術之醫師或獸醫可容易地確定及開立用於預防、對抗或阻止病狀進展所需之藥物的有效量。
當用於所指示之作用時,所揭示之化合物之有效劑量按治療病狀所需在約0.5 mg至約5000 mg所揭示之化合物範圍內。活體內或活體外使用之組合物可含有約0.5、5、20、50、75、100、150、250、500、750、1000、1250、2500、3500或5000 mg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在劑量清單中之一個量至另一個量範圍內。在一個實施例中,組合物呈可經刻痕之錠劑形式。
提供以下合成及生物實例以說明本發明,且不以任何方式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所有溫度均以攝氏度為單位。 實例
藉由參考以下實例進一步理解本發明,該等實例意欲純粹為本發明之例示。本發明在範疇中不受例示性實施例限制,該等例示性實施例僅意欲作為本發明之單個態樣的說明。功能上等效之任何方法均在本發明之範疇內。根據前述描述及隨附圖示,除本文中所描述之修改外,本發明之各種修改對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變得顯而易見。此類修改屬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在說明書及以下實例中,所有溫度均以攝氏度為單位。另外,以下縮寫具有以下含義。若未定義,則此等縮寫具有其此項技術中公認的含義。
縮寫 含義
δ 化學位移(ppm)
ACN或MeCN 乙腈
Boc 三級丁氧羰基
BRET 生物發光共振能量轉移
Cbz 苯甲氧羰基
DC 50 引起50%靶向蛋白降解之濃度
DCM 二氯甲烷
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DIEA 二異丙基乙胺
DMAP 4-二甲胺基吡啶
DMF N,N-二甲基甲醯胺
DMSO 二甲亞碸
氯仿- d 氘化氯仿
d 6-DMSO 氘化二甲亞碸
d 4-甲醇 氘化甲醇
EPA 二十碳五烯酸
eq. 當量
ESI 電噴霧電離
EtOAc 乙酸乙酯
FBS 胎牛血清
FITC 螢光異硫氰酸鹽
Fmoc 茀基甲氧羰基
g
1H NMR 質子核磁共振光譜法
h 小時
HPLC 高效液相層析
L 公升
LAH 氫化鋁鋰
LC 液相層析
LC-MS 液相層析-質譜分析
M 莫耳濃度
mCPBA 間氯過氧苯甲酸
MeOH 甲醇
mg 毫克
mmol 毫莫耳
mL 毫升
µL 微升
umol或µmol 微莫耳
µM 微莫耳濃度
µm 微米
m/z 質荷比
min 分鐘
N 當量
nm 奈米
PBS 磷酸鹽緩衝鹽水
PE 石油醚
pM 皮莫耳濃度
q.s. 足量
Rf 滯留因子
rt 室溫
Rt 滯留時間
t-Bu 三級丁基
TEA 三乙胺
TFA 三氟乙酸
THF 四氫呋喃
TPP或PPh 3 三苯基膦
TRITC 四甲基若丹明
TsCl  4-甲苯磺醯氯
UV 紫外線
v/v 體積/體積比
wt % 重量百分比
NMR縮寫 br = 寬峰 d =二重峰 dd = 雙二重峰 m = 多重峰 q = 四重峰 s =單峰 t =三重峰
LC-MS 方法 ( 通用方法 )
LC/MS方法:梯度為0.40分鐘內5% B且0.40-3.00分鐘5-95% B,保持95% B 1.00分鐘,且隨後0.01分鐘內95-5% B,流動速率為1.0 mL/min。移動相A為0.04%三氟乙酸/水,移動相B為0.02%三氟乙酸/乙腈。用於層析之管柱為Luna C 1850×2.0 mm管柱(5 µm粒子)。偵測方法為二極體陣列(DAD)及蒸發光散射(ELSD)偵測,以及正性電噴霧電離。MS範圍為100至1000。 實例1 3-(5-(((1S,2S)-2-(3- 環丙基氮雜環丁烷 -1- ) 環己基 ) 氧基 )-1- 側氧基異吲哚啉 -2- ) 哌啶 -2,6- 二酮 ( 化合物 3) 之製備 步驟 1
在0℃下在N 2下,向LiAlH 4(625.45 mg,16.48 mmol,11 eq)於THF (30 mL)中之混合物中緩慢添加 1-1(300 mg,1.50 mmol,1 eq)。在25℃下攪拌混合物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傾入NaSO 4.10H 2O (1 g)於THF (150 mL)中之混合物中且攪拌20分鐘。過濾反應混合物且真空濃縮濾液,得到 1-2。粗產物不經純化即直接用於下一步驟中。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0.13 - 0.21 (m, 2 H), 0.46 - 0.60 (m, 3 H), 0.92 - 1.03 (m, 1 H), 2.59 - 2.78 (m, 2 H), 3.74 - 3.82 (m, 2 H), 3.86 - 3.92 (m, 2 H)。 步驟 2
1-2(90 mg,774.81 µmol,1 eq)於MeCN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sCl (517.01 mg,2.71 mmol,3.5 eq)、DMAP (9.47 mg,77.48 µmol,0.1 eq)及Et 3N (313.61 mg,3.10 mmol,431.38 µL,4 eq)。在25℃攪拌混合物12小時。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得到殘餘物。藉由製備型TLC (石油醚/乙酸乙酯=5/1)純化殘餘物,得到 1-3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0.10 (m, 2 H), 0.41 - 0.48 (m, 2 H), 0.53 - 0.65 (m, 1 H), 1.10 - 1.20 (m, 1 H), 2.47 (s, 6 H), 3.99 - 4.06 (m, 2 H), 4.08 - 4.13 (m, 2 H), 7.36 (d, J=8.00 Hz, 4 H), 7.76 (d, J=8.00 Hz, 4 H)。 步驟 3
將化合物 1-5(50 mg,139.90 µmol,1 eq)、 1-3(89.09 mg,209.85 µmol,1.5 eq)及DIEA (72.32 mg,559.59 µmol,97.47 µL,4 eq)溶解於微波管中之MeCN (1 mL)中。在120℃下加熱密封管16小時。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得到殘餘物。藉由製備型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 18150×30mm×5µm;移動相:[水(TFA)-ACN];B%:10%-45%,8分鐘)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 3。LCMS (ESI+): m/z438.3 (M+H) +, Rt: 1.178 min。 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ppm 0.15 - 0.23 (m, 2 H), 0.40 - 0.50 (m, 2 H), 0.92 - 1.03 (m, 1 H), 1.09 - 1.48 (m, 5 H), 1.67 - 1.82 (m, 2 H), 1.94 - 2.03 (m, 1 H), 2.04 - 2.12 (m, 1 H), 2.15 - 2.24 (m, 1 H), 2.35 - 2.45 (m, 1 H), 2.60 (br d, J=17.17 Hz, 1 H), 2.84 - 2.97 (m, 1 H), 3.49 - 3.85 (m, 2 H), 3.90 - 4.04 (m, 2 H), 4.05 - 4.15 (m, 1 H), 4.20 - 4.32 (m, 1 H), 4.33 - 4.41 (m, 1 H), 4.42 - 4.54 (m, 1 H), 5.08 (m, 1 H), 7.11 - 7.18 (m, 1 H), 7.27 (br d, J=5.72 Hz, 1 H), 7.67 (d, J=8.11 Hz, 1 H), 10.06 (br s, 1 H), 10.98 (d, J=1.43 Hz, 1 H)。 實例2 3-(5-(((1S,2S)-2-(3-(4- 甲氧基環己基 ) 氮雜環丁烷 -1- ) 環己基 ) 氧基 )-1- 側氧基異吲哚啉 -2- ) 哌啶 -2,6- 二酮 ( 化合物 4) 及異構體之製備 步驟 1
將PPh 3(TPP) (1.51 g,5.76 mmol,1.5 eq)及咪唑(392.20 mg,5.76 mmol,1.5 eq)溶解於DCM (50 mL)中。在20℃下攪拌溶液5分鐘。隨後在20℃下添加I 2(1.46 g,5.76 mmol,1.16 mL,1.5 eq)。攪拌混合物10分鐘。隨後添加化合物 1-2(0.5 g,3.84 mmol,1 eq)。在20℃下攪拌混合物16小時。過濾反應物。用Na 2SO 3水溶液(20 ml)洗滌濾液。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且真空濃縮,得到粗產物。用石油醚(100 mL)濕磨粗產物且過濾。濃縮濾液,得到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用20%乙酸乙酯/石油醚溶離)純化粗產物,得到化合物 2A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1.36-1.50 (m, 1H), 1.62-1.71 (m, 1H), 1.76-1.98 (m, 4H), 2.16-2.28 (m, 2H), 3.21-3.42 (m, 4H), 4.25-4.50 (m, 1H)。 在0℃下,向丙二酸二乙酯(1 g,6.24 mmol,943.40 mL,1 eq)於THF (1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NaH (249.71 mg,6.24 mmol,60%純度,1 eq)。在20℃下攪拌混合物1小時。隨後向混合物中逐滴添加化合物 2A(1.65 g,6.87 mmol,1.1 eq)於THF (10 mL)中之溶液。隨後在6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6小時。TLC (PE:EtOAc=3:1,Rf=0.6及0.67)顯示偵測到兩個新斑點。將混合物冷卻至20℃且隨後用飽和NH 4Cl (50 mL)淬滅。用EtOAc (25 mL×3)萃取混合物。有機層用鹽水(25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減壓濃縮,得到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用PE:EtOAc=8:1溶離)純化粗產物,得到化合物 3A及化合物 3B1H NMR 3A(400 MHz, CDCl 3) δ 1.22-1.28 (m, 6H), 1.40-1.53 (m, 6H), 1.84-1.95 (m, 2H), 2.07-2.21 (m, 1H), 3.18 (d, J=9.76 Hz, 1H), 3.28 (s, 3H), 3.42 (br d, J=1.63 Hz, 1H), 4.14-4.21 (m, 4H)。 1H NMR 3B(400 MHz, CDCl 3) δ 1.06-1.23 (m, 3H), 1.23-1.29 (m, 8H), 1.80 (br d, J=12.88 Hz, 2H), 2.01-2.13 (m, 3H), 3.03-3.10 (m, 1H), 3.12 (d, J=8.88 Hz, 1H), 3.33 (s, 3H), 4.15-4.22 (m, 4H)。 步驟 2-1
在0℃下,向LAH (41.80 mg,1.10 mmol,3 eq)於THF (2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化合物 3A(0.1 g,367.19 mmol,1 eq)。在0℃下攪拌混合物1小時且隨後升溫至20℃。在20℃下再攪拌混合物15小時。合併兩個批次。將混合物冷卻至0℃且隨後用THF (4 mL)稀釋。向混合物分別添加水(0.04 mL)、15% NaOH水溶液(0.04 mL)及水(0.12 mL)。將混合物升溫至20℃且攪拌1小時。隨後向混合物中添加MgSO 4。隨後過濾混合物。真空濃縮濾液,得到化合物 4A。粗產物不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1.37-1.50 (m, 7H), 1.57 (td, J=6.54, 3.44 Hz, 1H), 1.90 (br d, J=8.25 Hz, 2H), 2.52 (br s, 2H), 3.29 (s, 3H), 3.41 (br s, 1H), 3.78-3.89 (m, 4H)。 步驟 2-2
在0℃下,向LAH (41.80 mg,1.10 mmol,3 eq)於THF (2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化合物 3B(0.1 g,367.19 mmol,1 eq)。在0℃下攪拌混合物1小時且隨後升溫至20℃。在20℃下再攪拌混合物15小時。合併兩個批次。將混合物冷卻至0℃且隨後用THF (4 mL)稀釋。向混合物分別添加水(0.04 mL)、15% NaOH水溶液(0.04 mL)及水(0.04 mL)。將混合物升溫至20℃且攪拌1小時。隨後向混合物中添加MgSO 4。隨後過濾混合物。真空濃縮濾液,得到化合物 4B。粗產物不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0.99-1.20 (m, 4H), 1.39-1.43 (m, 1H), 1.55 (tt, J=6.99, 3.46 Hz, 1H), 1.77-1.88 (m, 2H), 2.04-2.14 (m, 2H), 2.18 (s, 2H), 3.01-3.11 (m, 1H), 3.34 (s, 3H), 3.76-3.90 (m, 4H)。 步驟 3-1
向化合物 4A(0.17 g,902.99 mmol,1 eq)、TEA (274.12 mg,2.71 mmol,377.05 µL,3 eq)及DMAP (22.06 mg,180.60 mmol,0.2 eq)於DCM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sCl (516.46 mg,2.71 mmol,3 eq)。在20℃下攪拌混合物16小時。混合物用水(5 ml)稀釋且用DCM (3×5 ml)萃取。有機層用鹽水(5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真空濃縮,得到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用20%乙酸乙酯/石油醚溶離)純化粗產物,得到化合物 5A1H NMR (400 MHz, 氯仿- d) δ 1.14-1.68 (m, 7H), 1.75-2.06 (m, 3H), 2.43-2.54 (s, 6H), 3.21-3.33 (s, 3H), 3.34-3.41 (m, 1H), 3.90-4.12 (m, 4H), 7.30-7.43 (m, 4H), 7.67-7.83 (m, 4H)。 步驟 3-2
向化合物 4B(0.17 g,902.99 mmol,1 eq)、TsCl (516.46 mg,2.71 mmol,3 eq)及DMAP (22.06 mg,180.60 mmol,0.2 eq)於DCM (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EA (274.12 mg,2.71 mmol,377.05 µL,3 eq)。在20℃下攪拌混合物16小時。混合物用水(5 mL)稀釋且用DCM (3×5 mL)萃取。有機層用鹽水(5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且真空濃縮,得到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用20%乙酸乙酯/石油醚溶離)純化粗產物,得到化合物 5B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0.79-1.14 (m, 4H), 1.19-1.44 (m, 1H), 1.50-1.66 (m, 2H), 1.69-1.87 (m, 1H), 1.92-2.08 (m, 2H), 2.40-2.53 (s, 6H), 2.91-3.05 (m, 1H), 3.25-3.38 (s, 3H), 3.81-4.16 (m, 4H), 7.30-7.44 (m, 4H), 7.66-7.84 (m, 4H)。 步驟 4-1
1-5(60 mg,167.88 mmol,1 eq)於MeCN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EA (108.49 mg,839.39 mmol,146.21 µL,5 eq)及化合物 5A(100.05 mg,201.45 µmol,1.2 eq)。將混合物密封且在120℃下攪拌16小時。過濾反應混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 (TFA條件;管柱:Phenomenex Luna C 18100×40 mm×5 mm;移動相:[水(TFA)-ACN];B%:1%-45%,8分鐘)純化濾液。將溶離份合併且凍乾,得到化合物 7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0.99-1.48 (m, 11H), 1.50-1.63 (m, 1H), 1.65-1.84 (m, 4H), 1.94-2.02 (m, 1H), 2.07 (br d, J=9.30 Hz, 1H), 2.13-2.23 (m, 1H), 2.31-2.47 (m, 2H), 2.57-2.70 (m, 1H), 2.85-2.98 (m, 1H), 3.15-3.19 (m, 3H), 3.46-3.61 (m, 2H), 3.68-3.92 (m, 1H), 3.93-4.14 (m, 3H), 4.22-4.43 (m, 2H), 4.44-4.52 (m, 1H), 5.08 (dd, J=13.35, 5.13 Hz, 1H), 7.11-7.17 (m, 1H), 7.24-7.29 (m, 1H), 7.66 (d, J=8.34 Hz, 1H), 10.09-10.26 (m, 1H), 10.98 (d, J=1.91 Hz, 1H). LCMS (ESI +): m/z 510.1 (M+H) +, Rt: 1.862 min。 步驟 4-2
1-5(60 mg,167.88 µmol,1 eq)於MeCN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EA (108.48 mg,839.39 µmol,146.20 µL,5 eq)及化合物 5B(100.05 mg,201.45 µmol,1.2 eq)。將混合物密封且在120℃下攪拌16小時。過濾反應混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 (TFA條件;管柱:Phenomenex Luna C 18100 mm×40 mm×5 µm;移動相:[水(TFA)-ACN];B%:1%-45%,8分鐘)純化濾液。將溶離份合併且凍乾,得到化合物 8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0.73-0.89 (m, 2H), 0.96-1.08 (m, 2H), 1.12-1.53 (m, 5H), 1.54-1.82 (m, 4H), 1.93-2.10 (m, 4H), 2.14-2.23 (m, 1H), 2.31-2.44 (m, 2H), 2.54-2.70 (m, 2H), 2.85-3.07 (m, 2H), 3.19-3.24 (m, 3H), 3.69-3.93 (m, 1H), 3.95-4.04 (m, 2H), 4.07-4.15 (m, 1H), 4.43 (br s, 2H), 4.43-4.51 (m, 1H), 5.08 (dd, J=13.29, 5.07 Hz, 1H), 7.15 (dt, J=8.23, 2.92 Hz, 1H), 7.24-7.29 (m, 1H), 7.66 (d, J=8.34 Hz, 1H), 10.22 (br d, J=1.43 Hz, 1H), 10.98 (d, J=1.79 Hz, 1H). LCMS (ESI +): m/z 510.2 (M+H) +, Rt: 1.810 min。 實例 3 3-(5-(((1S,2S)-2-(3-(( 順式 )-4- 甲氧基環己基 ) 氮雜環丁烷 -1- ) 環戊基 ) 氧基 )-1- 側氧基異吲哚啉 -2- ) 哌啶 -2,6- 二酮 ( 化合物 9) 及異構體之製備 步驟 1-1
向化合物 1-6(50 mg,145.61 µmol,1 eq)於MeCN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EA (94.10 mg,728.06 µmol,126.81 µL,5 eq)及化合物 5A(86.78 mg,174.74 µmol,1.2 eq)。將混合物密封且在120℃下攪拌16小時。過濾反應混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 (TFA條件;管柱:Phenomenex Luna C 18100mm×40mm×5µm;移動相:[水(TFA)-ACN];B%:1%-45%,8分鐘)純化濾液。將溶離份合併且凍乾,得到化合物 91H NMR (400 MHz, d 4-甲醇) δ 1.13-1.30 (m, 2H), 1.31-1.57 (m, 4H), 1.59-1.75 (m, 2H), 1.76-1.99 (m, 5H), 2.15-2.23 (m, 1H), 2.25-2.43 (m, 2H), 2.45-2.58 (m, 1H), 2.59-2.76 (m, 1H), 2.76-2.85 (m, 1H), 2.86-2.99 (m, 1H), 3.34 (dt, J=3.17, 1.62 Hz, 3H), 3.48 (br s, 1H), 3.83-4.21 (m, 3H), 4.28 (br d, J=8.41 Hz, 2H), 4.41-4.57 (m, 2H), 5.15 (br dd, J=13.24, 4.83 Hz, 1H), 7.11-7.26 (m, 2H), 7.78 (d, J=8.41 Hz, 1H). LCMS (ESI +): m/z 496.3 (M+H) +, Rt: 2.621 min。 步驟 1-2
向化合物 1-6(50 mg,145.61 mmol,1 eq)於MeCN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EA (94.10 mg,728.06 µmol,126.81 µL,5 eq)及化合物 5B(86.78 mg,174.74 µmol,1.2 eq)。將混合物密封且在120℃下攪拌16小時。過濾反應混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 (TFA條件;管柱:Phenomenex Luna C 18100mm×40mm×5µm;移動相:[水(TFA)-ACN];B%:1%-45%,8分鐘)純化濾液。將溶離份合併且凍乾,得到化合物 101H NMR (400 MHz, d 4-甲醇) δ 0.81-0.98 (m, 2H), 1.13 (br d, J=10.16 Hz, 2H), 1.46-1.82 (m, 5H), 1.88 (quin, J=6.93 Hz, 2H), 1.99-2.19 (m, 3H), 2.19-2.67 (m, 4H), 2.70-2.81 (m, 1H), 2.82-2.95 (m, 1H), 3.11 (br t, J=9.79 Hz, 1H), 3.29 (dt, J=3.14, 1.57 Hz, 3H), 3.87-4.15 (m, 3H), 4.16-4.33 (m, 2H), 4.35-4.53 (m, 2H), 5.10 (br dd, J=13.30, 5.02 Hz, 1H), 7.06-7.19 (m, 2H), 7.72 (d, J=8.41 Hz, 1H).  LCMS (ESI+): m/z 496.2 (M+H)+, Rt: 1.804 min。 實例 4 1-(5-(((1S,2S)-2-(3-(( 順式 )-4- 甲氧基環己基 ) 氮雜環丁烷 -1- ) 環己基 ) 氧基 )-1- 側氧基異吲哚啉 -2- )-3- 氮雜雙環 [3.1.1] 庚烷 -2,4- 二酮 ( 化合物 11) 之製備 步驟 1-1
向化合物 1-7(50 mg,135.35 µmol,1 eq)於ACN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EA (87.47 mg,676.75 µmol,117.88 µL,5 eq)及化合物 5A(100.83 mg,203.02 µmol,1.5 eq)。將混合物密封且在120℃下攪拌16小時。過濾反應混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 (TFA條件;管柱:Phenomenex Luna C 1880mm×30mm×3µm;移動相:[水(TFA)-ACN];B%:20%-50%,8分鐘)純化濾液。將溶離份合併且凍乾,得到化合物 111H NMR (400 MHz, d 4-甲醇) δ 1.17-1.24 (m, 1H), 1.30-1.54 (m, 10H), 1.81-1.96 (m, 4H), 2.17-2.36 (m, 2H), 2.55-2.69 (m, 1H), 2.93 (s, 4H), 3.08-3.24 (m, 2H), 3.28 (s, 3H), 3.41-3.73 (m, 3H), 3.98-4.26 (m, 3H), 4.42 (s, 2H), 4.46-4.62 (m, 1H), 7.14 (dd, J=8.47, 1.82 Hz, 1H), 7.17-7.27 (m, 1H), 7.67-7.75 (m, 1H). LCMS (ESI +): m/z 522.2 (M+H) +, Rt: 1.919 min。 實例 5 1-(5-(((1S,2S)-2-(3-(( 順式 )-4- 甲氧基環己基 ) 氮雜環丁烷 -1- ) 環戊基 ) 氧基 )-1- 側氧基異吲哚啉 -2- )-3- 氮雜雙環 [3.1.1] 庚烷 -2,4- 二酮 ( 化合物 12) 之製備 步驟 1-2
向化合物 1-8(50 mg,140.69 µmol,1 eq)於ACN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EA (90.91 mg,703.46 µmol,122.53 µL,5 eq)及化合物 5A(104.81 mg,211.04 µmol,1.5 eq)。將混合物密封且在120℃下攪拌16小時。過濾反應混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 (TFA條件;管柱:Phenomenex Luna C 1880×30mm×3mm;移動相:[水(TFA)-ACN];B%:20%-50%,8分鐘)純化濾液。將溶離份合併且凍乾,得到化合物 12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1.11-1.26 (m, 2H), 1.33-1.51 (m, 5H), 1.56-1.72 (m, 2H), 1.74-1.97 (m, 5H), 2.20-2.44 (m, 2H), 2.51-2.75 (m, 1H), 2.93 (s, 4H), 3.15-3.20 (m, 1H), 3.28 (s, 3H), 3.45 (br s, 1H), 3.54-3.88 (m, 1H), 3.91-4.14 (m, 2H), 4.25 (br d, J=8.66 Hz, 2H), 4.42 (s, 2H), 7.12 (br d, J=8.41 Hz, 1H), 7.17 (s, 1H), 7.71 (d, J=8.41 Hz, 1H). LCMS (ESI +): m/z 508.1 (M+H) +, Rt: 1.865 min。
遵循以上通用流程中所闡述之程序製備表2中所闡述之額外化合物,不同之處在於以上實例中之胺經最終產物中所描繪之胺置換。 2
# 分析資料
1 1H NMR (400 MHz, d 4-甲醇) δ 0.84 (q, J=12.26 Hz, 2H), 1.15-1.34 (m, 4H), 1.37-1.55 (m, 4H), 1.62-1.77 (m, 5H), 1.80-1.91 (m, 2H), 2.17 (dt, J=10.07, 2.60 Hz, 2H), 2.29 (br d, J=10.01 Hz, 1H), 2.40-2.56 (m, 2H), 2.73-2.84 (m, 1H), 2.84-2.98 (m, 1H), 3.35 (br s, 1H), 3.79 (br s, 1H), 3.92-4.12 (m, 3H), 4.40-4.53 (m, 3H), 4.57-4.59 (m, 1H), 5.08-5.17 (m, 1H), 7.13 (br d, J=8.38 Hz, 1H), 7.22 (s, 1H), 7.75 (d, J=8.50 Hz, 1H)。
2 m/z(ESI +) 516.2 (M+H) +
5 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ppm 1.23 - 1.46 (m, 3 H) 1.71 - 1.80 (m, 3 H) 1.88 - 2.01 (m, 3 H) 2.04 - 2.10 (m, 1 H) 2.14 - 2.24 (m, 1 H) 2.34 - 2.45 (m, 1 H) 2.54 - 2.66 (m, 2 H) 2.77 - 2.98 (m, 2 H) 3.50 - 3.67 (m, 2 H) 3.75 - 3.83 (m, 2 H) 3.87 - 4.05 (m, 4 H) 4.21 - 4.52 (m, 4 H) 5.08 (dd, J=13.26, 5.13 Hz, 1 H) 7.08 - 7.18 (m, 1 H) 7.23 - 7.30 (m, 1 H) 7.66 (d, J=8.25 Hz, 1 H) 10.22 (br d, J=2.25 Hz, 1 H) 10.97 (s, 1 H)。
6 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10.96 (s, 1H), 7.61 (d, J= 8.4 Hz, 1H), 7.16 (s, 1H), 7.02 (dd, J= 1.6, 8.4 Hz, 1H), 5.06 (dd, J= 4.9, 13.3 Hz, 1H), 4.44 - 4.33 (m, 1H), 4.25 (br dd, J= 6.6, 16.9 Hz, 2H), 3.35 - 3.28 (m, 3H), 2.98 - 2.76 (m, 3H), 2.64 - 2.54 (m, 1H), 2.43 - 2.31 (m, 2H), 2.16 - 2.05 (m, 1H), 2.02 - 1.89 (m, 3H), 1.77 (br d, J= 10.9 Hz, 1H), 1.61 (br d, J= 4.3 Hz, 4H), 1.54 - 1.40 (m, 4H), 1.37 - 1.19 (m, 3H), 1.12 - 0.82 (m, 3H)。
7 1H NMR (400 MHz, d 4-甲醇) δ 0.81-0.98 (m, 2H), 1.13 (br d, J=10.16 Hz, 2H), 1.46-1.82 (m, 5H), 1.88 (quin, J=6.93 Hz, 2H), 1.99-2.19 (m, 3H), 2.19-2.67 (m, 4H), 2.70-2.81 (m, 1H), 2.82-2.95 (m, 1H), 3.11 (br t, J=9.79 Hz, 1H), 3.29 (dt, J=3.14, 1.57 Hz, 3H), 3.87-4.15 (m, 3H), 4.16-4.33 (m, 2H), 4.35-4.53 (m, 2H), 5.10 (br dd, J=13.30, 5.02 Hz, 1H), 7.06-7.19 (m, 2H), 7.72 (d, J=8.41 Hz, 1H)。
8 1H NMR (400 MHz, d 4-甲醇) δ 1.13-1.30 (m, 2H), 1.31-1.57 (m, 4H), 1.59-1.75 (m, 2H), 1.76-1.99 (m, 5H), 2.15-2.23 (m, 1H), 2.25-2.43 (m, 2H), 2.45-2.58 (m, 1H), 2.59-2.76 (m, 1H), 2.76-2.85 (m, 1H), 2.86-2.99 (m, 1H), 3.34 (dt, J=3.17, 1.62 Hz, 3H), 3.48 (br s, 1H), 3.83-4.21 (m, 3H), 4.28 (br d, J=8.41 Hz, 2H), 4.41-4.57 (m, 2H), 5.15 (br dd, J=13.24, 4.83 Hz, 1H), 7.11-7.26 (m, 2H), 7.78 (d, J=8.41 Hz, 1H)。
9 1H NMR (400 MHz, d 4-甲醇) δ 1.13-1.30 (m, 2H), 1.31-1.57 (m, 4H), 1.59-1.75 (m, 2H), 1.76-1.99 (m, 5H), 2.15-2.23 (m, 1H), 2.25-2.43 (m, 2H), 2.45-2.58 (m, 1H), 2.59-2.76 (m, 1H), 2.76-2.85 (m, 1H), 2.86-2.99 (m, 1H), 3.34 (dt, J=3.17, 1.62 Hz, 3H), 3.48 (br s, 1H), 3.83-4.21 (m, 3H), 4.28 (br d, J=8.41 Hz, 2H), 4.41-4.57 (m, 2H), 5.15 (br dd, J=13.24, 4.83 Hz, 1H), 7.11-7.26 (m, 2H), 7.78 (d, J=8.41 Hz, 1H)。
10 1H NMR (400 MHz, d 4-甲醇) δ 0.81-0.98 (m, 2H), 1.13 (br d, J=10.16 Hz, 2H), 1.46-1.82 (m, 5H), 1.88 (quin, J=6.93 Hz, 2H), 1.99-2.19 (m, 3H), 2.19-2.67 (m, 4H), 2.70-2.81 (m, 1H), 2.82-2.95 (m, 1H), 3.11 (br t, J=9.79 Hz, 1H), 3.29 (dt, J=3.14, 1.57 Hz, 3H), 3.87-4.15 (m, 3H), 4.16-4.33 (m, 2H), 4.35-4.53 (m, 2H), 5.10 (br dd, J=13.30, 5.02 Hz, 1H), 7.06-7.19 (m, 2H), 7.72 (d, J=8.41 Hz, 1H)。
11 m/z(ESI +) 522.2 (M+H) +
12 m/z(ESI +) 508.1 (M+H) +
13 m/z(ESI +) 502.1 (M+H) +
14 m/z(ESI +) 514.1 (M+H) +
15 m/z(ESI +) 528.1 (M+H) +
16 m/z(ESI +) 538.2 (M+H) +
17 m/z(ESI +) 538.2 (M+H) +
18 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10.96 (s, 1H), 8.19 (s, 1H), 7.60 (d, J= 8.4 Hz, 1H), 7.15 (s, 1H), 7.01 (br d, J= 8.3 Hz, 1H), 5.06 (dd, J= 4.9, 13.2 Hz, 1H), 4.44 - 4.34 (m, 1H), 4.28 - 4.16 (m, 2H), 3.24 - 3.21 (m, 2H), 2.96 - 2.84 (m, 2H), 2.79 (br t, J= 6.2 Hz, 1H), 2.62 - 2.57 (m, 2H), 2.41 - 2.16 (m, 7H), 2.03 - 1.89 (m, 2H), 1.76 (br d, J= 11.4 Hz, 1H), 1.62 (br d, J= 1.6 Hz, 2H), 1.42 - 1.29 (m, 2H), 1.27 - 1.15 (m, 1H), 1.12 - 1.00 (m, 1H)。
19 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10.96 (s, 1H), 8.19 (s, 1H), 7.61 (d, J = 8.4 Hz, 1H), 7.16 (s, 1H), 7.02 (dd, J = 2.1, 8.4 Hz, 1H), 5.06 (dd, J = 5.1, 13.2 Hz, 1H), 4.44 - 4.32 (m, 1H), 4.30 - 4.20 (m, 2H), 3.42 (br s, 4H), 3.34 (s, 2H), 3.01 - 2.75 (m, 4H), 2.59 (br dd, J = 2.1, 15.6 Hz, 1H), 2.44 - 2.29 (m, 2H), 2.09 - 1.87 (m, 3H), 1.84 - 1.57 (m, 5H), 1.41 - 1.22 (m, 7H), 1.07 (br t, J = 6.9 Hz, 5H)。
20 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10.99 (s, 1H), 10.27 - 9.95 (m, 1H), 7.67 (d, J= 8.6 Hz, 1H), 7.40 - 7.06 (m, 2H), 5.14 - 5.02 (m, 1H), 4.53 - 4.20 (m, 4H), 4.18 - 3.93 (m, 4H), 3.61 - 3.44 (m, 2H), 2.96 - 2.83 (m, 1H), 2.60 (br d, J= 17.7 Hz, 2H), 2.46 - 2.36 (m, 1H), 2.24 - 1.90 (m, 5H), 1.87 - 1.53 (m, 5H), 1.48 - 1.14 (m, 5H), 1.11 - 0.77 (m, 1H)。
21 m/z(ESI +) 546.2 (M+H) +
22 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10.96 (s, 1H), 8.16 (s, 1H), 7.62 (dd, J= 5.9, 8.2 Hz, 1H), 7.14 (br s, 1H), 7.02 (br d, J= 8.4 Hz, 1H), 5.21 - 5.11 (m, 1H), 5.10 - 4.98 (m, 2H), 4.52 (br s, 1H), 4.45 - 4.33 (m, 1H), 4.31 - 4.19 (m, 1H), 3.38 - 3.26 (m, 3H), 3.13 - 2.97 (m, 1H), 2.87 - 2.71 (m, 4H), 2.17 - 1.90 (m, 3H), 1.79 - 1.54 (m, 4H), 1.44 - 1.33 (m, 1H), 0.95 - 0.81 (m, 1H), 0.43 - 0.31 (m, 2H), 0.06 (br d, J= 4.1 Hz, 2H)。
23 m/z(ESI +) 577.2 (M+H) +
24 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10.98 (s, 1H), 7.51 (d, J = 8.3 Hz, 1H), 7.41 - 7.34 (m, 1H), 5.07 (dd, J = 4.9, 13.3 Hz, 1H), 4.53 (dd, J = 9.3, 17.1 Hz, 1H), 4.34 (br dd, J = 7.2, 17.1 Hz, 2H), 3.31 - 3.21 (m, 2H), 2.97 - 2.84 (m, 2H), 2.81 - 2.71 (m, 1H), 2.65 - 2.55 (m, 1H), 2.44 - 2.30 (m, 2H), 2.04 - 1.84 (m, 3H), 1.82 - 1.73 (m, 1H), 1.62 (br d, J = 6.8 Hz, 2H), 1.44 - 1.31 (m, 2H), 1.29 - 1.17 (m, 1H), 1.15 - 1.02 (m, 1H), 0.89 - 0.78 (m, 1H), 0.38 - 0.29 (m, 2H), 0.09 - -0.02 (m, 2H)。
25 1H NMR (400 MHz, d 6-DMSO) δ 10.98 (s, 1H), 7.51 (d, J = 8.4 Hz, 1H), 7.38 (br t, J = 7.6 Hz, 1H), 5.07 (dd, J = 5.1, 13.3 Hz, 1H), 4.57 - 4.49 (m, 1H), 4.39 - 4.23 (m, 2H), 3.29 - 3.17 (m, 2H), 2.96 - 2.81 (m, 2H), 2.75 (br s, 1H), 2.59 (br d, J = 16.8 Hz, 1H), 2.44 - 2.30 (m, 4H), 2.01 - 1.86 (m, 4H), 1.83 - 1.68 (m, 3H), 1.67 - 1.52 (m, 4H), 1.44 - 1.31 (m, 2H), 1.27 - 1.19 (m, 1H), 1.16 - 1.03 (m, 1H)。
26 m/z(ESI +) 456.1 (M+H) +
27 m/z(ESI +) 470.3 (M+H) +
生物學實例 塞勒布隆(CRBN)目標接合
HEK-293T細胞在匯合度為約75%時用胰蛋白酶收集,且塗鋪(500,000個細胞/孔)於6孔組織培養盤中的2 mL杜爾貝克氏改良伊格爾培養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 + 10%胎牛血清(FBS)中,且在37℃下培育隔夜。
NanoLuc-CRBN融合載體(Nluc-CRBN;Promega)含有與NanoLuc螢光素酶編碼區之C端融合的人類E3接合酶組分塞勒布隆(CRBN)之編碼區。將10 ng Nluc-CRBN及990 ng DDB1表現載體(Promega)之混合物與2 μL P3000試劑(Thermo Fisher)一起添加至1.5 mL艾本德(epppendorf)管中之125 μL Opti-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Opti-MEM TM;Thermo Fisher)中。將此溶液添加至含Lipofectamine 3000轉染試劑(5 µL;Thermo Fisher)之Opti-MEM (125 µL)中,充分混合,且在室溫下培育15分鐘。將轉染混合物逐滴添加至細胞且在37℃,5% CO 2下培育隔夜。轉染後,用PBS洗滌細胞一次,且添加胰蛋白酶(250 µL)且培育30至45秒以移除細胞。添加完全培養基(2 mL)以使細胞再懸浮,形成單細胞懸浮液。將細胞在室溫下以320x g離心5分鐘,移除上清液,且使細胞集結粒再懸浮於Opti-MEM (3 mL;洗滌步驟重複2次)中。在最後再懸浮於5 mL Opti-MEM中之後,對細胞進行計數且以200,000個細胞/毫升再懸浮於Opti-MEM中。
在經轉染之HEK-293T細胞中,藉由生物發光共振能量轉移(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RET),使用NanoBRET TE細胞內E3接合酶分析(Promega)監測塞勒布隆目標接合。簡言之,384孔盤(白色不透明盤,Corning 3574,低結合表面)用經轉染之HEK-293T細胞(38微升/孔)接種。向各孔中添加2 μL之10 μM CRBN示蹤劑(在示蹤劑稀釋緩衝液中1:5稀釋)。盤在室溫下以320x g離心1分鐘。使用TECAN D300e數位分配器以11點稀釋系列(通常10 μM至100 pM)添加測試化合物。盤在微量盤振盪器上振盪2分鐘以混合化合物。盤在室溫下以320x g離心1分鐘,且隨後在37℃下培育2小時。
在培育後,使盤冷卻至室溫持續15分鐘。向各孔中添加20 µL之3X Complete NanoBRET™ Nano-Glo ®受質加抑制劑溶液(Promega,1:166受質及1:500細胞外NanoLuc ®抑制劑稀釋於Opti-MEM中之稀釋液)。盤用箔片覆蓋在室溫下振盪培育3分鐘。盤在CLARIOstar微量盤讀取器(BMG LabTech)上讀取,在450 nm (供體發射)及610 nm (受體發射)下量測。IC 50值係使用GraphPad Prism藉由回歸以最佳擬合四參數邏輯曲線來確定。 IKZF2 降解分析 穩定細胞株之產生
構築多順反子質體以用於哺乳動物表現人類轉錄因子IKZF1 (Ikaros)、IKZF2 (Helios)及IKZF3 (Aiolos)之螢光報導子融合物。對應蛋白質序列之C端末端接合至重複三次的GGGGS連接子,後接mNeonGreen、P2A序列及mScarlet。開放閱讀框之DNA序列如下:
IKZF1-mNeonGreen-P2A-mScarlet編碼序列:
IKZF2-mNeonGreen-P2A-mScarlet編碼序列:
IKZF3-mNeonGreen-P2A-mScarlet編碼序列:
將IKZF1、IKZF2及IKZF3構築體選殖於UCOE潮黴素表現載體(Millipore Sigma)中。使用陽離子脂質試劑將報導子構築體轉染至黏附HEK 293T細胞中且藉由用200 μg/mL潮黴素B處理選擇穩定的整合體。藉由限制稀釋法或螢光活化細胞分選自穩定整合體之群獲得純系群。
純系穩定細胞株維持在恆定的200 μg/mL潮黴素B選擇下,同時被繼代用於降解分析。BD Accuri C6上之流式分析顯示HEK 293T CMV-IKZF1 Clone 7細胞株的平均螢光異硫氰酸鹽平均螢光強度(FITC MFI)為230,000且藻紅素平均螢光強度(PE MFI)為33,000。HEK 293T EF1a-IKZF2 Clone 9之平均FITC MFI為150,000且PE MFI為26,000。HEK 293T EF1a-IKZF3 Clone 9之平均FITC MFI為400,000且PE MFI為60,000。藉由流式細胞計數法常規分析IKZF1/2/3-mNeonGreen (FITC通道)及mScarlet (PE通道)報導子的螢光強度以證實各實驗之間的一致表現量。 IKZF1/2/3 報導子降解分析
IKZF1/IKZF2/IKZF3降解分析係藉由收集HEK 293T報導子細胞株且使細胞再懸浮於經調配用於降低背景螢光之培養基(FluoroBrite;Thermo Fisher)中來進行。對應的細胞株以4000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至黑壁384孔光學級分析組織培養盤。細胞在37℃下培育隔夜以允許附著至分析盤。在DMSO中由10 mM化合物儲備液製備化合物之稀釋液。藉由在一式四份孔中施配DMSO稀釋液來用適當濃度之化合物處理分析盤,最終DMSO上限為0.5%。
在與化合物一起培育24小時之後,在ImageXpress Pico顯微鏡系統上對分析盤進行成像(在成像期間,細胞維持在37℃),以獲得螢光讀數。在FITC及四甲基若丹明(TRITC)通道中對分析盤進行成像以獲得mNeonGreen螢光強度(報導子降解資料)及mScarlet螢光強度(對於細胞分裂)。對於FITC及TRITC通道兩者,在500毫秒(ms)之暴露下對293T-IKZF1及293T-IKZF3報導子細胞株進行成像,而293T-IKZF2報導子細胞株則在1000 ms (對於FITC)及1250 ms (對於TRITC)之暴露下成像。所得資料用Cell Reporter Xpress軟體,使用具有「陽性百分比」讀數之2通道細胞評分分析進行分析。TRITC通道被選擇用於「核(nuclei)」分裂,臨限值為20,而FITC通道被選擇用於「標記物1」分裂,且對於IKZF1及IKZF3報導子株,臨限值為100。IKZF2報導子株之臨限值對於FITC通道設定為120,且對於TRITC,設定為20。對於所有細胞株,最小分裂寬度設定為6微米,且最大分裂寬度設定為15微米。DC 50計算係使用GraphPad Prism藉由回歸以最佳擬合四參數邏輯曲線來確定。
表3顯示上文所描述之分析的結果。 3
# CRBN 結合 EC 50 (µM) IKZF1 DC 50(µM) 1 µM 下之IKZF1 降解% IKZF2 DC 50(µM) 1 µM 下之IKZF2 降解% IKZF3 DC 50(µM) 1 µM 下之IKZF3 降解%
1 0.003 > 30.0 - 0.004 85.1 > 30.0 -
2 0.002 > 30.0 - 0.003 74.6 > 30.0 -
3 0.009 > 30.0 - 0.012 67.7 > 30.0 -
5 0.009 > 30.0 - 0.004 85 > 30.0 -
6 0.005 > 30.0 - 0.003 86.3 > 30.0 -
7 0.002 > 30.0 - 0.010 80.1 > 30.0 -
8 0.004 > 30.0 - 0.004 80.1 > 30.0 -
9 0.003 > 30.0 - 0.004 77.7 > 30.0 -
10 0.002 > 30.0 - 0.003 80.8 > 30.0 -
11 > 10.0 - - - - - -
12 > 10.0 - - - - - -
13 0.005 > 30.0 - 0.005 75.9 > 30.0 -
14 > 10.0 - - - - - -
15 6.21 - - - - - -
16 0.002 > 30.0 - 0.001 95.5 > 30.0 -
17 0.001 > 30.0 - 0.001 96.7 > 30.0 -
18 0.012 > 30.0 - 0.029 71.1 > 30.0 -
19 0.001 > 30.0 - 0.002 72.8 > 30.0 -
20 0.004 > 30.0 - 0.003 85 > 30.0 -
21 0.001 > 30.0 - 0.002 86.7 0.006 32.4
22 0.022 > 30.0 - 0.009 82.6 > 30.0 -
23 0.028 > 30.0 - 0.003 87.4 > 30.0 -
24 0.049 > 30.0 - 0.018 85.8 > 30.0 -
25 0.028 > 30.0 - 0.010 86.7 > 30.0 -
26 0.016 > 30.0 - 0.025 77.8 > 30.0 -
27 0.018 > 30.0 - 0.020 84.1 > 30.0 -
# CRBN 結合 EC 50 (µM) 1 µM 下之IKZF2 降解%
1 0.003 85.1
2 0.002 74.6
3 0.009 67.7
5 0.009 85
6 0.005 86.3
7 0.002 80.1
8 0.004 80.1
9 0.003 77.7
10 0.002 80.8
11 > 10.0 -
12 > 10.0 -
13 0.005 75.9
14 > 10.0 -
15 6.21 -
16 0.002 95.5
17 0.001 96.7
18 0.012 95.8
19 0.001 72.8
20 0.004 85
21 0.001 86.7
22 0.022 82.6
23 0.028 87.4
24 0.049 85.8
25 0.028 86.7
26 0.016 77.8
27 0.018 84.1
GSTP1降解分析 穩定細胞株之產生
使用CRISPR-Cas12a技術產生帶HEK293_hGSPT1_HiBiT標籤之細胞。簡言之,約400,000個HEK293細胞與由80 pmol crRNA (IDT)、62 pmol Cas12a蛋白(IDT)、3 μg ssODN供體(IDT;AltRTM修飾)、78 pmol電穿孔增強劑(IDT)及200 ng pMaxGFP (Lonza)組成的預複合核糖核蛋白(RNP)短暫共轉染。經由核轉染(Lonza,4D-Nucleofector X-unit),在(20 μL)比色皿中使用溶液P3及程式CM-130進行轉染。核轉染後五天,藉由FAC在96孔盤中對細胞進行單細胞分選,得到GFP+ (轉染)細胞且進行純系選擇。如先前所描述,經由使用具有部分Illumina銜接子突出端的基因特異性引子進行靶向深度定序來篩選純系且驗證所要修飾。簡言之,純系細胞集結粒經收集,溶解且用於在PCR#1中產生具有部分Illumina銜接子之基因特異性擴增子。擴增子在PCR#2中進行索引且與其他基因座之其他靶向擴增子彙集以產生序列多樣性。另外,在Miseq定序儀系統(Illumina)上運行樣品之前,將10% PhiX定序對照V3 (Illumina)添加至彙集的擴增子庫中,以產生成對2×250 bp讀段。使用索引序列對樣品進行解多工,生成fastq檔案,且使用CRIS.py進行NGS分析。最終純系使用PowerPlex融合系統(Promega)進行鑑別且藉由MycoAlertTMPlus黴漿菌偵測套組(Lonza)對黴漿菌進行測試呈陰性。
編輯構築體序列及篩選引子概述如下(5'至3'序列)。hGSPT1Cas12acrRNA, CAGE635.GSPT1.g1: TTTCTCTGGAACCAGTTTCAGAACT;CAGE635.g1.anti.ssODN: ttcctcacagtattgtgcagggtcatcaagaaaatgcttaGCTAATCTTCTTGAACAGCCGCCAGCCGCTCACgtcCttctctggaaccagtttcagaacttttccaattgcaatggtcttacctagaaatgaaattttaa (HiBiT標籤及防止Cas12a在整合後重新切割之緘默封端修飾為大寫字母);CAGE635.hGSPT1.DS.F: GGTTTGGCAGTAAAGCTAGTTAAT;CAGE635.hGSPT1.DS.R: GTGAAGTAGGCTTCTGCAGTC。 GSTP1 報導子降解分析
GSTP1降解分析係藉由收集HEK 293T報導子細胞株且使細胞再懸浮於經調配用於降低背景螢光之培養基(FluoroBrite;Thermo Fisher)中來進行。對應細胞株以8,000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至白色不透明的384孔光學級分析組織培養盤(Greiner 781080-20)中。細胞在37℃下培育隔夜以允許附著至分析盤。在DMSO中由10 mM化合物儲備液製備化合物之稀釋液。使用TECAN D300e數位分配器以10點稀釋系列(通常10 µM至100 pM)添加測試化合物,最終DMSO上限為0.5%。盤在室溫下以320x g離心2分鐘,且隨後在37℃下培育。
在與化合物一起培育24小時之後,使盤冷卻至室溫持續10分鐘。將30 µL HiBiT裂解緩衝液+ 1:50 HiBiT受質溶液添加至各孔中。盤在室溫下以320x g離心2分鐘,且隨後在室溫下用箔片覆蓋振盪培育10分鐘。盤在CLARIOstar微量盤讀取器(BMG LabTech)上讀取,在450 nm (供體發射)及610 nm或630 nm (受體發射)下量測。DC 50值係使用GraphPad Prism藉由回歸最佳擬合四參數邏輯曲線來確定。
表4顯示上文所描述之分析的結果。 4
# GSPT1 降解DC 50(µM) 1 µM 下之GSPT1 降解% (%)
1 > 30.0 -
2 > 30.0 -
3 > 30.0 -
5 > 30.0 -
6 > 30.0 -
7 > 30.0 -
8 > 30.0 -
13 > 30.0 -
16 > 30.0 -
17 > 30.0 -
18 > 30.0 -
19 > 30.0 -
20 > 30.0 -
21 > 30.0 -
22 > 30.0 -
23 > 30.0 -
24 > 30.0 -
25 > 30.0 -
26 > 30.0 -
27 > 30.0 -
經考慮,相比於具有此項技術中所描述之氧鍵聯苯基的化合物,本文中所描述之某些式I化合物相對於GSPT1選擇性地調節IKZF蛋白。此外,經考慮,本文所描述之某些式I化合物相對於GSPT1選擇性地調節IKZF2。 免疫墨點分析 (KG-1 細胞 )
將細胞接種於6孔盤中(5×10^5個細胞/孔)。在隔夜培育後,細胞用指定濃度處理24小時。所收集細胞經離心,用PBS洗滌,且根據製造商說明書用RIPA裂解緩衝液及提取緩衝液(Thermo Scientific Cat 89900)進行裂解。蛋白質定量係使用Pierce Rapid Gold BCA蛋白分析套組(Cat A53225),按照製造商說明書使用微量盤程序進行的。根據製造商說明書,用WES/Jess Simple Western系統分析細胞裂解物。所用初級抗體為抗IKZF2 (Abcam,ab129434)、抗GSPT1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3369S)。
上文所描述之分析中所測試的本發明之化合物在處理24小時後誘導KG-1細胞中之IKZF2顯著降解,對GSPT1無可偵測之活性。結果與IKZF2 GFP報導子及帶GSPT1 HiBiT標籤之細胞中之降解資料一致。

Claims (32)

  1. 一種式I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 m、n及p獨立地為零、一、二或三; q為一、二或三; r為零、一或二; 當r不為零時s為零,且當r為零時s為一; t為零或一; X為氫、氘或氟; Y為氧或NR,其中R為氫或C 1-C 4烷基; Z及Z 1各自獨立地為CR 1或N; 各R 1獨立地選自氫、胺基、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基)胺基、未經取代或在各烷基上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二(C 1-C 4烷基)胺基、氰基、鹵基、羥基、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基及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氧基;或 當Z 1為CR 1時,則兩個相鄰R 1與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C 3-C 7環烷基、C 6-C 10芳基、具有一至三個選自氧、氮或硫之雜原子的4員至7員雜環烷基或具有1至3個選自氧、氮及硫之雜原子的5員至6員雜芳基,其中該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中之各者獨立地經一至三個R 6基團取代; 各R 2獨立地選自氰基、鹵基、羥基、胺基、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基胺基、未經取代或在各烷基上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二(C 1-C 4烷基)胺基、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基及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三個R 5取代基取代之C 1-C 4烷氧基; R 3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R 7取代基取代之C 3-C 10環烷基; R 4係選自氫及-CH 2-OR 8,其中R 8為C(O)-R 9或-P(O)(OR 10) 2,其中R 9為C 1-C 4烷基或C 1-C 4烷氧基,且其中各R 10獨立地為H或C 1-C 4烷基; 各R 5獨立地為氫、胺基、(C 1-C 4烷基)胺基、二(C 1-C 4烷基)胺基、氰基、鹵基、羥基或C 1-C 4烷氧基; 各R 6獨立地選自胺基、(C 1-C 4烷基)胺基、二(C 1-C 4烷基)胺基、氰基、鹵基、羥基及側氧基; 各R 7獨立地選自胺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1-C 4烷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1-C 4烷氧基、(C 1-C 4烷基)胺基、二(C 1-C 4烷基)胺基、氰基、鹵基、羥基、硝基、側氧基、具有1至3個選自O、NR及/或S之雜原子之C 5-C 6雜芳基及-C(O)CH 3;及 R 11為羥基、鹵基、氰基、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1-C 4烷基或未經取代或經1至3個鹵基取代之C 1-C 4烷氧基。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具有式II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X為氫或氘。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X為氟。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p為2。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n為0。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n為1。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4為氫。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R 4為-CH 2-O-C(O)-R 9或-CH 2-O-P(O)(OR 10) 2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Z及Z 1各自為C-R 1
  11.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Z及Z 1各自為N。
  12.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Z或Z 1中之一者為C-R 1且Z或Z 1中之另一者為N。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R 1為H。
  14.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R 1為氟。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m為零。
  16. 如請求項1及3至1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q為1,且r為1。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具有式III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18. 如請求項17之化合物,其具有式IV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19.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具有式V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20. 如請求項19之化合物,其具有式VI之結構: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21.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 係選自
  22.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Y為O。
  2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中Y為NR。
  24. 一種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選自表1。
  25. 一種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選自表1A。
  26. 一種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其選自表1B。
  27.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及有效量之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28. 一種用於調節塞勒布隆(cereblon)活性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塞勒布隆與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互變異構體在調節塞勒布隆之條件下接觸。
  29. 一種用於降解IKZF2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IKZF2與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在降解IKZF2之條件下接觸。
  30. 一種降解個體之IKZF2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31.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選擇其癌症至少部分由IKZF2介導之個體,及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32.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選擇其癌症至少部分由IKZF2介導之個體,及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醫藥組合物,該醫藥組合物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及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及/或互變異構體。
TW111134356A 2022-09-12 2022-09-12 調節ikzf2之環烷基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 TW202410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4356A TW202410889A (zh) 2022-09-12 2022-09-12 調節ikzf2之環烷基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4356A TW202410889A (zh) 2022-09-12 2022-09-12 調節ikzf2之環烷基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0889A true TW202410889A (zh) 2024-03-16

Family

ID=9122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4356A TW202410889A (zh) 2022-09-12 2022-09-12 調節ikzf2之環烷基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108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9255B2 (en) Salts of an LSD1 inhibitor
US11512064B2 (en) Salts of an LSD1 inhibitor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EP2842939B1 (en) Benzamide derivative
TW200902529A (en) Novel compounds
CA3133753A1 (en) Novel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tead transcription factors
EP3347355B1 (en) Heterotricyclic sulfonamides as anti-cancer agents
EP2842946B1 (en) Quinazolinedione derivative
ES2686747T3 (es) Derivados de 4,5,6,7-tetrahidro-pirazolo[1,5-a]pirimidina y derivados de 2,3-dihidro-1H-imidazo[1,2-b]pirazol sustituidos como inhibidores de ROS1
CA2997769A1 (en) Heterocyclic constrained tricyclic sulfonamides as anti-cancer agents
BR112015017929B1 (pt) Dihidropirimidinonas bicíclicas substituídas,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que os compreende e uso
EP4366835A1 (en) Heterocycloalkyl and heteroaryl compound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that modulate ikzf2
WO2018127184A1 (zh) 一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KR20220118525A (ko) 벤즈이미다졸 유도체
KR102655595B1 (ko) 지모의 사르사사포게닌 구조를 기반으로 하는 유도체, 약물 조성물 및 그의 용도
US11878968B2 (en) Aryl compound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that modulate IKZF2
EP4367114A1 (en) Cycloalkyl compound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that modulate ikzf2
TW202410889A (zh) 調節ikzf2之環烷基化合物及醫藥組合物
AU2019424628B2 (en) 1,2,3,4-tetrahydroquinoxaline derivativ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7836288A (zh) 调节ikzf2的芳基化合物和医药组合物
WO2021150697A1 (en) N-substituted-3-tricyclyl piperidine derivatives as anticancer and neuroprotective agents
WO2024148088A1 (en) Spirocycloalkyl compound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that modulate ikzf2
KR102677015B1 (ko) Bet 억제제로서의 헤테로시클릭 화합물
ITTO20111013A1 (it) Composti farmaceutici
WO2023239629A1 (en) Compound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that degrade cdk2
WO2019015690A1 (zh) 氘代3-奎宁环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