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8859A - 限位裝置、頂篷安裝結構及兒童載具 - Google Patents

限位裝置、頂篷安裝結構及兒童載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8859A
TW202408859A TW112117611A TW112117611A TW202408859A TW 202408859 A TW202408859 A TW 202408859A TW 112117611 A TW112117611 A TW 112117611A TW 112117611 A TW112117611 A TW 112117611A TW 202408859 A TW202408859 A TW 2024088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limiting
seat
lock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7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濤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8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8859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限位裝置、頂篷安裝結構及兒童載具。該兒童載具包括限位裝置和頂篷安裝結構。該限位裝置用於可操作地限制第一物件相對於第二物件的旋轉角度,限位裝置包括殼體和限位件。殼體設置在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之間,包括至少一限位槽。限位件設置在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之間,通過至少一限位槽,能相對於殼體在一限制位置和一非限制位置之間運動。其中,對應於限位件處於限制位置時,限位件能阻止第一物件相對第二物件朝向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允許第一物件相對第二物件朝向與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旋轉。

Description

限位裝置、頂篷安裝結構及兒童載具
本發明關於兒童載具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限位裝置、頂篷安裝結構及兒童載具。
兒童載具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載具。兒童載具通常包含推手架、背架、車座和車輪。在現有的兒童載具中,有些背架設置為能相對於車座進行角度調節,即背架能相對於車座前傾狀態與後仰狀態之間調整。然而,背架的過度前傾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從而造成幼兒從嬰兒載具中脫出。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限位裝置、頂篷安裝結構及兒童載具,該限位裝置可以防止背架的過度前傾。
一種限位裝置,用於可操作地限制第一物件相對於第二物件的旋轉角度,所述限位裝置包括殼體和限位件。所述殼體設置在所述第一物件與所述第二物件之間,包括至少一限位槽。所述限位件設置在所述第一物件與所述第二物件之間,通過所述至少一限位槽,能相對於所述殼體在一限制位置和一非限制位置之間運動;其中,對應於所述限位件處於所述限制位置時,所述限位件能阻止所述第一物件相對所述第二物件朝向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允許所述第一物件相對所述第二物件朝向與所述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旋轉。
上述限位裝置中,限位裝置包括設於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之間的殼體和限位件,通過設置於殼體上的至少一限位槽,限位件可以在限制位置和非限制位置之間運動,擋限位件處於限制位置時,可以限制第一物件相對第二物件單向轉動,從而限制第一物件相對第二物件的旋轉角度,從而可以防止背架的過度前傾。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物件和所述第二物件之間還設有致動裝置,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第一復位件,用於將所述限位件偏壓向所述限制位置;其中,所述限位件用於與所述致動裝置驅動連接,所述致動裝置能被操作而將所述限位件致動到所述非限制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第一牽引件,一端連接到所述限位件,另一端連接到所述致動裝置;其中,所述致動裝置能被操作而經由所述第一牽引件將所述限位件致動到所述非限制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卡合銷,設置在所述第一物件,所述卡合銷能隨第一物件樞轉並卡止於所述至少一個限位槽;
其中,所述限位件設置在所述至少一個限位槽的一側,所述限位件位於所述限制位置時,能阻擋所述卡合銷脫離所述至少一個限位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安裝到所述第二物件且與所述第一物件樞轉連接,在所述殼體與所述第一物件相鄰的側面上沿所述第一物件的樞轉方向圍繞其樞轉軸線連續地設有多個所述限位槽,所述卡合銷的一端從所述殼體的所述側面插置到所述多個限位槽中,另一端則插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中,所述卡合銷能在卡止於所述多個限位槽之一的低位與越過所述多個限位槽之一的高位之間相對於所述殼體移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均具有弧形壁,所述多個限位槽的弧形壁相連接;且各所述弧形壁在遠離所述限位件的一側呈內凹弧面的後向面,在朝向所述限位件的一側呈斜面或外凸弧面的前向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合銷平行於所述樞轉軸線延伸。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物件呈中空管狀且在面向所述限位裝置處開設有長形槽,且包括;滑塊,設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中,所述卡合銷插置在所述滑塊中且能被所述滑塊帶動而在所述低位與所述高位之間移動;第二牽引件,一端連接到所述滑塊,另一端連接到設置於所述第一物件的背架操作件,所述背架操作件能夠被操作以通過所述第二牽引件和所述滑塊帶動所述卡合銷移動到所述高位;第二復位件,設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中且將所述滑塊偏壓為將所述卡合銷帶動到所述低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包括:第一殼體,固定到所述第一物件,開設有所述至少一限位槽;第二殼體,固定到所述第二物件,與所述第一殼體沿一旋轉軸線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殼體能相對於所述第二殼體圍繞所述旋轉軸線旋轉;其中,所述限位件設置於所述第二殼體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物件和所述第二物件之間還設有致動裝置,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驅動件,接合到所述限位件,能將所述限位件驅動到所述限制位置或所述非限制位置;以及第一復位件,將所述驅動件偏壓為將所述限位件致動到所述限制位置;其中,所述驅動件用於與所述驅動件驅動連接,所述致動裝置能被操作而經由所述驅動件將所述限位件致動到所述非限制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第一牽引件,所述致動裝置通過第一牽引件連接到所述驅動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件包括:驅動槽;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驅動銷,固定在所述限位件,滑動插設在所述驅動槽中;其中,所述限位件通過所述驅動銷的滑動,而能在所述限制位置和所述非限制位置之間運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由所述第一殼體的周向側壁沿徑向內凹形成,且沿徑向向外開放。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件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殼體,具有相對於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向後傾斜的限位頭前向面;以及限位件第二端,與所述限位件第一端相對且遠離所述第一殼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鎖定件,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能在鎖定位置與解鎖位置之間移動;當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鎖定件阻止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的相對旋轉,當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解鎖位置時,所述鎖定件允許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的相對旋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包括:滑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側且沿徑向延伸,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滑槽中,隨著所述第一殼體一同圍繞所述旋轉軸線旋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包括:第一軸孔,沿所述旋轉軸線穿透所述第一殼體;第一軸孔壁,從所述第一殼體的軸向升起而呈柱形壁;所述鎖定件包括:長形孔,開設在所述鎖定件中,所述長形孔套設在所述第一軸孔壁上;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鎖定復位件,設置在所述長形孔中,所述鎖定復位件的兩端分別抵靠所述第一軸孔壁和所述長形孔的一端,將所述鎖定件偏壓向所述鎖定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殼體包括:第二盤部;第二軸孔,開設在所述第二盤部;至少一第一鎖定槽,設置於所述第二盤部的外周的內側;以及至少一第二鎖定槽,位於所述第二盤部的外周與所述第二軸孔之間;所述鎖定件包括:第一鎖定部,位於所述鎖定件的第一端;第二鎖定部,位於鎖定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位置不同;當所述鎖定件處於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第一鎖定部和所述第二鎖定部分別卡合到所述第一鎖定槽和所述第二鎖定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對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所述第一鎖定槽沿周向排列;多個所述第二鎖定槽沿周向排列;所述第一鎖定槽和所述第二鎖定槽的位置設置為,當所述第一物件位於所述第一旋轉位置時,以及當所述第一物件位於相對於所述第一旋轉位置在第二旋轉方向上的至少一第二旋轉位置時,所述第一鎖定部和所述第二鎖定部分別能夠卡合到不同的第一鎖定槽和第二鎖定槽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定部包括至少一第一鎖定齒;所述第二鎖定部包括至少一第二鎖定齒;當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第一鎖定齒插設到至少一所述第一鎖定槽中,且所述第二鎖定齒插設到至少一所述第二鎖定槽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定齒和所述第二鎖定齒分別形成為棘齒,且分別具有沿著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向後傾斜的第一前向面和第二前向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定槽設置於所述第二盤部的外周的內側,所述第二鎖定槽位於所述第二盤部的外周與所述第二軸孔之間,且與第一鎖定槽基本上沿徑向相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還包括:第一盤部,形成為軸向一端封閉的圓盤形;第一杆部,從所述第一盤部的周邊延伸且與所述第一物件連接;所述第二殼體包括:第二盤部,形成為軸向一端封閉的圓盤形;第二杆部,從所述第二盤部的周邊延伸且與所述第二物件連接;所述第一盤部和所述第二盤部圍繞所述旋轉軸線相互能旋轉地扣合,以形成軸向兩端封閉的圓柱形盒狀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開設有所述限位槽,當所述第一物件相對於所述第二物件處於第一旋轉位置時,所述限位槽對準所述限位件,從而允許所述限位件伸到所述限位槽中進入所述限制位置,進而卡合到所述第一殼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當所述第一物件相對於所述第二物件不處於所述第一旋轉位置時,所述限位槽不對準所述限位件,從而不允許所述限位件伸到所述限位槽中進入所述限制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當所述第一物件相對於所述第二物件不處於所述第一旋轉位置時,所述限位件抵靠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外周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沿垂直於所述旋轉軸線的第一滑動方向線性運動,所述驅動件在所述第二物件中沿第二滑動方向移動,所述第二滑動方向垂直於所述旋轉軸線且與所述第一滑動方向呈一角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槽開設在所述驅動件的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且垂直於所述第二滑動方向延伸,所述驅動銷平行於所述旋轉軸線延伸。
一種兒童載具,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兒童載具包括:車架;座架,設置在所述車架上;背架,接合到所述座架後端;以及前述的限位裝置,接合在所述座架與所述背架之間,其中所述第一物件是所述背架,所述第二物件是所述座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兒童載具包括:所述背架與所述座架樞轉地連接,且能相對於所述座架圍繞背架樞轉軸線在遠離所述座架的第一位置與朝向所述座架的第二位置間樞轉,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背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而過度前傾。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轉方向是所述背架的前傾旋轉方向,所述第二旋轉方向是所述背架的後仰旋轉方向,所述第一旋轉位置是所述背架在使用狀態下的最大前傾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車架還包括:座管件;所述座架能沿縱向前後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座管件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車架還包括: 扶手架,設置在所述背架的兩外側;以及推手架,位於所述扶手架外側且能與所述扶手架樞轉連接,而能圍繞大致平行於所述背架樞轉軸線的推手樞轉軸線相對於所述座架樞轉;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第一滑套,套設在所述推手架的下端,靠近所述推手樞轉軸線;推手架操作件,操作性地連接到所述第一滑套,能被操作以拉動所述第一滑套遠離所述推手樞轉軸線滑動,進而帶動所述限位件移動到所述限制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扶手架的面向所述推手架的一側設置連動件,所述連動件能在所述扶手架上滑動,所述第一滑套與所述連動件接合,所述第一滑套遠離所述推手樞轉軸線的滑動能帶動所述連動件滑動,從而將所述限位件帶到非限制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套包括朝向所述扶手架延伸的第一滑套突起部,所述連動件包括朝向所述推手架延伸的連動件突起部,所述第一滑套突起部與所述連動件突起部相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扶手架還包括:連接件,固定到所述連動件,且插設在所述扶手架上,所述連動件突起部自所述連接件朝向所述推手架延伸,在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扶手架之間設置第四復位件,使得所述連動件突起部始終保持與所述第一滑套突起部壓靠。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 所述車架還包括:座管件;所述座架能沿縱向前後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座管件上,所述限位裝置固定到所述述座架,從而能與所述座架一同在所述座管件上縱向滑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推手架還包括:第三牽引件,設置在所述推手架內部,且兩端分別連接到所述第一滑套和所述推手架操作件;所述推手架操作件設置在所述推手架的外部,所述推手架操作件能被操作以通過所述第三牽引件帶動所述第一滑套沿所述推手架移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扶手架接合到所述座架一側,能相對於所述座架在展開位置與收合位置之間樞轉,第一牽引件的兩端分別連接到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扶手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連接座,設置在所述座架靠近所述背架的端部處;所述連接座包括:連接座本體;牽引件槽,設置在所述連接座本體的背向所述座架的一側,第一牽引件穿過所述牽引件槽連接到所述扶手架;以及牽引件套容置部,設置在所述牽引件槽的一端,所述牽引件套容置部的寬度大於所述牽引件槽的寬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牽引件包括纜線套和滑動穿設在所述纜線套中的纜線,所述纜線的兩端經由所述連接座分別連接到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扶手架,所述纜線套的兩端分別連接到所述殼體和所述連接座;所述扶手架在從展開位置樞轉到收合位置時通過所述第一牽引件將所述限位件帶動到非限制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限位塊,固定於所述車架上;其中,所述座架設置於所述車架上且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所述背架樞接於所述座架,且所述背架具有活動端,所述活動端位於所述座架與所述限位塊之間,以使所述活動端在所述車架處於展開狀態時被限位固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限位塊,固定於所述車架上;其中,所述背架可樞轉地架設於所述車架上,且所述背架具有活動端,所述限位塊鄰近於所述活動端設置,以在所述車架由展開狀態切換至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抵推所述活動端,輔助所述背架相對於所述車架樞轉而被收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頂篷,包括主篷架;以及頂篷安裝結構,用於將頂篷安裝於車架或背架上,該頂篷安裝結構包括:安裝座,設置於所述車架或所述背架;以及連接座,設置於所述主篷架;其中,所述連接座通過磁性吸附的方式與所述安裝座可拆卸地連接。
一種兒童載具,包括:車架;限位塊,固定於所述車架上;座架,設置於所述車架上且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及背架,樞接於所述座架,且具有活動端;其中,所述活動端位於所述座架與所述限位塊之間,以使所述活動端在所述車架處於展開狀態時被限位固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座架具有卡接部,所述車架處於展開狀態時,所述活動端的兩側分別與所述限位塊和所述卡接部相抵,所述車架由展開狀態切換至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所述活動端與所述卡接部分離,所述限位塊抵推所述活動端相對所述座架樞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車架包括座管件,所述限位塊固定於所述座管件,所述座架滑動設置於所述座管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塊具有朝向所述活動端延伸的凸出部,所述車架由展開狀態切換至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所述凸出部抵推所述活動端,以驅使所述背架樞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車架處於收折狀態時,所述座架與所述活動端分離,且所述限位塊抵接所述活動端,以限制所述背架的轉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塊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一側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一側交匯形成凸出部,所述車架處於展開狀態時,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活動端相抵,所述車架處於收折狀態時,所述第二端面與所述活動端相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車架包括座管件,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牽制件,所述牽制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背架、所述車架連接,以在所述車架處於展開狀態時,所述牽制件能限制所述背架向靠近所述座管件的方向樞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牽制件為織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車架還包括座管件及推手架,所述推手架樞接於所述座管件,所述推手架可被操作以帶動所述車架整體收折。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連動組件,所述車架包括推手架,所述連動組件連接於所述推手架和所述座架之間,以在所述推手架轉動時帶動所述座架相對所述限位塊滑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連動組件,所述車架包括座管件和推手架,所述限位塊固定於所述座管件,所述座架可移動地設置於所述座管件,所述推手架向靠近所述座管件的方向轉動能通過所述連動組件帶動所述座架沿所述座管件向遠離所述限位塊的方向移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連動組件,所述連動組件包括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所述第一連杆的一端連接於車架且能隨所述推手架的轉動而轉動,所述第一連杆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杆的一端樞接,所述第二連杆遠離所述第一連杆的另一端與所述座架樞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動組件還包括樞接銷,所述推手架連接所述樞接銷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連杆的一端與所述樞接銷固定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鎖定機構,所述車架還包括推手架、輔助架、連動架和後腳支撐架,所述輔助架與所述推手架固定連接,所述連動架的一端與所述後腳支撐架樞接、另一端與所述輔助架樞接,所述鎖定機構設於所述輔助架和所述連動架之間,所述鎖定機構處於釋鎖狀態時,所述連動架可相對所述輔助架轉動,所述鎖定機構處於鎖定狀態時,所述連動件與所述輔助架相對固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連動組件和樞接銷,所述連動組件包括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所述第一連杆的一端連接於車架且能隨所述推手架的轉動而轉動,所述第一連杆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杆的一端樞接,所述第二連杆遠離所述第一連杆的另一端與所述座架樞接,所述輔助架、所述連動架均通過所述樞接銷樞接於所述車架,所述第一連杆的一端和所述樞接銷固定連接。
一種兒童載具,包括:車架;限位塊,固定於所述車架上;及背架,可樞轉地架設於所述車架上,並具有活動端;其中,所述限位塊鄰近於所述活動端設置,以在所述車架由展開狀態切換至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抵推所述活動端,輔助所述背架相對於所述車架樞轉而被收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設置於所述車架上且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的座架,所述座架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所述車架處於展開狀態時,所述活動端被固持在與所述限位塊和所述座架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設置於所述車架上且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的座架,所述座架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所述背架可樞轉地連接所述座架,所述車架由展開狀態切換至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所述活動端與所述座架分離,所述限位塊抵推所述活動端相對所述座架樞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車架處於收折狀態時,所述限位塊抵接活動端,以限制所述背架轉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活動端在所述車架處於展開狀態與收折狀態時,會分別抵靠所述限位塊的不同部分。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背靠板和調節束帶,所述背靠板以可相對所述背架進行轉動的方式設置,所述背架包括位於所述車架兩側的兩個背架豎向部,所述調節束帶的一端固定於其中一個所述背架豎向部,所述調節束帶的另一端繞過所述背靠板固定於另一個所述背架豎向部,所述調節束帶的長度可調。
一種頂篷安裝結構,用於將頂篷安裝於載體上,所述頂篷包括主篷架,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該頂篷安裝結構包括:安裝座,設置於所述載體;連接座,設置於所述主篷架;其中,所述連接座通過磁性吸附的方式與所述安裝座可拆卸地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座在橫向方向上移動以與所述安裝座磁性吸附在一起或者從所述安裝座脫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座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設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連接座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用於和所述第一定位部接合,所述第二定位部設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彼此吸附,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保持接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者為凹槽,另一者為凸塊,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塊相卡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與所述安裝座附接在一起或者通過包覆成型的方式接合在一起,所述第二磁性件與所述連接座附接在一起或者通過包覆成型的方式接合在一起。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凸塊面對所述凹槽的端面設置有容納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者位於所述凹槽內,另一者位於所述容納腔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塊均沿橫向方向延伸,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塊之間設置有轉動限制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動限制結構包括彼此配合的導向肋和導向槽,所述導向肋和導向槽中的一者設置於所述凹槽的內周壁上,另一者設置在所述凸塊的外周壁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座通過第一緊固件固定於車架背架,並且所述第一磁性件通過所述第一緊固件附接至所述安裝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篷還包括輔篷架,所述輔篷架具有樞接座,所述樞接座通過第二緊固件與所述連接座樞轉連接,所述第二磁性件通過所述第二緊固件附接至所述連接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座和所述樞接座之間設置有樞轉調節結構,所述樞轉調節結構用於調節所述主篷架和所述輔篷架之間的相對位置;及/或,所述連接座和所述樞接座之間設置有擺動限制結構,所述擺動限制結構用於限制所述主篷架和所述輔篷架之間的樞轉角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座和所述樞接座中的一者設置有環形槽,另一者設置有環形壁,所述環形槽的側壁與所述環形壁相對;所述樞轉調節結構包括:一個或多個卡槽,設置於所述環形槽的側壁和所述環形壁中的一者上;以及一個或多個突出部,設置於所述環形槽的側壁和所述環形壁中的另一者上;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卡槽與所述一個或多個突出部選擇性地卡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環形壁設置在與所述連接座可拆卸地接合的鎖環上,並且所述鎖環與所述連接座不可相對轉動地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擺動限制結構包括:第一弧形塊,設置於所述連接座和所述樞接座中的一者上;第二弧形塊,設置於所述連接座和所述樞接座中的另一者上;當所述輔篷架相對於所述主篷架轉動時,所述第一弧形塊與所述第二弧形塊選擇性地抵靠。
一種兒童載具,包括載體和頂篷,所述頂篷通過前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安裝於所述載體上。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圖式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 「水平的」、 「左」、 「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兒童載具1,包括限位裝置100、座架200、車架300和背架400。
如圖1至圖3所示,車架300包括座管件310、推手架320、扶手架370、輔助架330、連動架380、前腳支撐架340和後腳支撐架350。本實施例中,座管件310有兩個且相對設置,座架200也為兩個,且分別可滑動設置於兩個座管件310上。兒童載具1的座椅本體660可通過位於其左右兩側的兩個座架200而固定在車架300上,以供嬰幼兒乘坐。推手架320以可相對於座管件310樞轉的方式配置,後文將詳述。操作推手架320可收折車架300,其作動方式將於後文中描述。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推手架320可相對於座管件310由第一位置被樞轉到第二位置,以改變兒童載具1的前進方向。
如圖1和圖2所示,扶手架370包括扶手本體372和位於座椅本體660的左右兩側兩個扶手連接件371。扶手本體372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於兩個扶手連接件371的前端。扶手本體372左右兩側的兩個扶手連接件371都與前腳支撐架340、後腳支撐架350樞接。
在本實施例中,車架300包括兩個輔助架330以及兩個連動架380,且兩個輔助架330分別位於兒童載具1的左右兩側。參照圖1與圖2,兩個輔助架330分別與兩個扶手連接件371的相對後端樞接。另外,兩個連動架380也分別位於兒童載具1的兩側。位於兒童載具1相同側的輔助架330與連動架380相互樞接。輔助架330與連動架380的詳細結構與二者之間的連接關係將於後文中具體描述。
應當注意的是,本文中所提及的「前」是指與處於展開狀態下的兒童載具1的前進方向相同的方向,本文所提及的「後」是指與處於展開狀態下的兒童載具1的前進方向相反的方向。
如圖1至圖3所示,背架400通過限位裝置100接合到座架200,從座架200向上方延伸,用於設置兒童載具1的背靠板610(例如參見圖40和圖41)。背架400能夠相對於座架200在第一位置(例如後仰位置,即背架400與座架200間的夾角介於90度至180度之間的位置,參見圖1)和第二位置(例如近似直立位置,即背架400與座架200間的夾角近乎90度的位置,參見圖2)之間樞轉。在收合或折疊兒童載具1時,背架400還能夠越過前傾位置(即背架400與座架200間的夾角小於90度的位置)而樞轉到更加貼近座架200。限位裝置100設置為,在兒童載具1的使用狀態下,阻止背架400樞轉越過前傾位置,後文將詳述。應理解,本發明的限位裝置100也可以應用於其他裝置,用於可操作的控制兩個物件之間的相對旋轉。因此,背架400可以被稱為第一物件,座架200可以被稱為第二物件。
如圖1至圖3所示,限位裝置100連接在背架400與座架200之間,更具體來說,連接在背架400的下端與座架200的後端之間。通過限位裝置100,背架400能夠圍繞橫向的旋轉軸線101相對於座架200旋轉,以進行背架400的俯仰角度調整。為便於描述,將背架400的前傾旋轉方向稱為第一旋轉方向102,將背架400的後仰旋轉方向稱為第二旋轉方向103。
限位裝置100可以有多種結構。參照圖3至圖7,在一個實施例中,限位裝置100具體可以包括殼體110、限位件120、卡合銷130及第一牽引件191。
殼體110安裝到座架200且與背架400樞轉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座架200能沿座管件310縱向滑動,使得限位裝置100和背架400能相對於座管件310縱向滑動(即,前後滑動)。在其它實施例中,殼體110也可以直接固定到座管件310,使得限位裝置100和背架400不隨著座架200滑動。或者,限位裝置100和座架200可以都固定到座管件310而不滑動。
殼體110呈扁平的盒狀,具有大致垂直於橫向的兩個相對側面。背架400貼靠殼體110的一個側面,通過插設在殼體110中的橫向軸(未顯示)連接到殼體110。在本實施例中,背架400貼靠殼體110的內側面。在其它實施例中,背架400也可以貼靠殼體110的外側面。
如圖7和圖8所示,殼體110與背架400相鄰的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個限位槽111。具體而言,殼體110上可以僅設有一個限位槽111,也可以沿背架400的樞轉方向圍繞背架樞轉軸線401(參見圖6)連續地設有多個限位槽111。在本實施例中,這些限位槽111均具有沿著背架樞轉軸線401的方向延伸的弧形壁。這些弧形壁彼此互相連接而呈近似波浪狀,朝向卡合銷130以及徑向外側(即,大致上方)開放。在僅設有一個限位槽111的情況下,處於使用狀態下的背架400與座架200之間具有不可調整的俯仰角度。在設有多個限位槽111的情況下,處於使用狀態下的背架400與座架200之間具有可調整的俯仰角度。以下主要描述具有多個限位槽111的情況。
更具體而言,如圖9B和10B所示,每個限位槽111具有朝向前傾方向(靠近限位件120)的前向面111a和朝向後仰方向(遠離限位件120)的後向面111b,前向面111a呈斜面或外凸弧面,後向面111b呈內凹弧面。這樣,在背架400朝向前傾方向移動時,卡合銷130能夠自動越過限位槽111,而在背架400朝向後仰方向移動時,卡合銷130不能自動越過限位槽111。
在其它實施例中,限位槽111也可以呈其它形狀,例如方形、三角形或梯形。限位槽111也不必彼此相連,而是可以設置為彼此具有一定間隔。
如圖9B和10B所示,卡合銷130的一端從殼體110的側面插置到多個限位槽111中,另一端則插置在背架200中。卡合銷130能在卡止於多個限位槽111之一的低位與越過多個限位槽111之一的高位之間相對於殼體110移動。
在限位槽111設有呈斜面或外凸弧面的前向面111a的情況下,卡合銷130能夠沿著前向面111a移動到高位。而且,卡合銷130可以通過操作滑塊490(如圖11所示)而在高位與低位之間移動,後文將詳述。
如圖9B和10B所示,限位件120設置在多個限位槽111的沿樞轉方向的一側,且能在限制處於靠近該側的卡合銷130的限制位置與避讓靠近該側的卡合銷130的非限制位置之間移動。更具體地,限位件120設置在限位槽111的前向側,且緊鄰最靠近前向側的限位槽111。當限位件120處於限制位置時(圖9A和9B),處於低位或高位的卡合銷130都不能越過限位件120。當限位件120處於非限制位置時(圖10A和10B),處於低位或高位的卡合銷130都能夠越過限位件120。
在本實施例中,卡合銷130平行於所述樞轉軸線延伸(即,橫向延伸)。
參照圖7至圖10B描述限位件120的設置和操作。
限位件120設置在殼體110內的容置槽112中,從而沿著容置槽112在限制位置(參見圖7、圖9A、圖9B)與非限制位置(參見圖8、圖10A、圖10B)之間滑動。容置槽112形成在殼體110的兩個側壁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容置槽112大致沿豎向延伸,但是容置槽112也可以沿其它方向延伸,例如大致上沿縱向延伸。
如圖9B和圖10B所示,第一牽引件191的一端連接到限位件120,另一端在限位裝置100外部連接到致動裝置(在第一實施例中是輔助架330)。致動裝置設置為能夠通過第一牽引件191將限位件120牽引到非限制位置。後文將詳細描述致動裝置。
第一復位件194設置在限位件120的底部與容置槽112的底壁之間,將限位件120壓向限制位置。
這樣,在兒童載具1的使用狀態下,限位件120處於限制位置,使得卡合銷130不能越過限位件120,阻止了背架400的過度前傾。在需要收合或折疊兒童載具1時,通過致動裝置將限位件120牽引到非限制位置,允許卡合銷130越過限位件120,從而允許背架400靠近或貼合座架200。
參照圖12至圖17描述根據本發明的背架400的具體結構。背架400包括背架豎向部410、背架橫向部420、背架操作件430、聯動件440、第二牽引件465、第二復位件495、端部件470。
如圖12至圖14所示,背架400是由兩個背架豎向部410和連接在兩個背架豎向部410的上端之間的背架橫向部420組成的大致U形部件。兩個背架豎向部410的下端分別通過一個限位裝置100接合到座架200(或者接合到座管件310)。端部件470用於封閉背架豎向部410的下端。
背架操作件430設置在背架橫向部420的中間,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在背架400的其它位置,例如設置在背架豎向部410。
如圖14和圖15所示,滑塊490位於背架豎向部410的下端,且滑動設置在中空的背架豎向部410中。卡合銷130的一端固定到滑塊490,另一端穿過背架豎向部410的下端處的長形槽411伸到背架400外部而插入到限位裝置100中。長形槽411沿縱向延伸一段距離,因而允許卡合銷130隨著滑塊490一起移動。第二復位件495設置在背架豎向部410中且將滑塊490偏壓為將卡合銷130帶動到低位(鎖定位)。
如圖14和圖15所示,第二牽引件465的一端連接到滑塊490,另一端連接到設置於背架400的聯動件440(參見圖16和圖17),聯動件440進而接合到背架操作件430。背架操作件430能夠被操作以通過第二牽引件465和滑塊490帶動卡合銷130移動到高位(釋鎖位)。更具體地,背架操作件430通過操作件殼體480連接到背架橫向部420。操作件殼體480固定到背架橫向部420且沿著背架橫向部420延伸。背架操作件430通過操作件軸450圍繞操作件殼體480旋轉。聯動件440設置在操作件殼體480中,且能沿著操作件殼體480滑動。第二牽引件465的該另一端固定到聯動件440。背架操作件430抵靠聯動件440,且在面向聯動件440處設有斜向延伸的突塊431。該突塊431插置在聯動件440的相應位置處的斜向延伸的凹槽442中。這樣,當背架操作件430被操作而圍繞操作件殼體480旋轉時,聯動件440通過突塊431與凹槽442之間的抵靠關係而沿著背架橫向部420相對滑動,從而牽拉第二牽引件465。背架操作件430與操作件殼體480之間可以設有第三復位件460,其將背架操作件430壓向不牽拉第二牽引件465的位置。
在其它實施例中,背架操作件43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扳動式手柄等,只要能夠根據使用者的操作來牽拉滑塊490即可。或者,滑塊490也可以設置成可以從外部操作的形式,例如具有暴露在背架400外部以供拉動的部分。這樣,可以省略背架操作件430。
致動裝置可以為多種形式,如圖18至圖21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致動裝置可以為輔助架330,其具體結構如下:在該實施例中,輔助架330樞轉安裝在座架200的外側,推手架320樞轉安裝在輔助架330的外側。在其它實施例中,座架200、輔助架330、推手架320的內外順序可以交換。在本實施例中,輔助架330和推手架320圍繞相同的推手樞轉軸線325相對於座架200旋轉。然而這不是必須的,在其它實施例中,輔助架330和推手架320可以具有不同的樞轉軸線。
限位裝置100安裝在座架200的內側上方。如前文所述,限位裝置100可以連接到座架200,從而通過座架200能相對座管件310滑動(即,沿縱向前後滑動),也可以直接固定到座管件310。為了清楚顯示第一牽引件191的設置,圖18至21中未顯示背架400,但應理解,背架400是樞轉連接到限位裝置100,因此背架400的樞轉軸線無需與推手樞轉軸線325重合。
在收合或折疊兒童載具1時,輔助架330相對於座架200向前旋轉,如圖18和圖19中的箭頭335所示。因此,輔助架330能相對於座架200在展開位置與收合位置之間樞轉。圖中僅顯示輔助架330的展開位置,應理解,輔助架330在收合位置處更加靠近座架200。
如圖20A至圖20C所示,第一牽引件191的兩端分別連接到限位件120和輔助架330。更具體而言,第一牽引件191從限位件120穿過殼體110延伸到限位裝置100的外部,穿過座架200的縫隙或者繞過座架200,經過安裝在座架200後方的連接座140,最後經纜線固定部334進入輔助架330內部。
連接座140固定在座管件310後端(即,靠近背架400的端部)處。如圖21所示,連接座140包括連接座本體141、牽引件槽142、牽引件套容置部143。連接座本體141在朝向座管件310一側呈平面,而在背向座管件310一側呈弧形的整飾面。連接座本體141也可以具有其它形狀而不影響其功能。連接座本體141的一側,例如靠近輔助架330的一側(即背向座管件310的一側)設有牽引件槽142。牽引件槽142的一端設有牽引件套容置部143。第一牽引件191穿過牽引件槽142連接到輔助架330。
具體而言,第一牽引件191包括纜線套191a和滑動穿設在纜線套191a中的纜線191b,纜線191b的兩端經由連接座140分別連接到限位件120和輔助架330,纜線套191a的兩端分別連接到殼體110和連接座140。輔助架330在從展開位置樞轉到收合位置時通過第一牽引件191將限位件120帶動到非限制位置。
更具體而言,第一牽引件191包括纜線套191a、纜線191b、固定頭191c。纜線191b滑動設置在纜線套191a中,固定頭191c設置在纜線191b的端部。牽引件槽142的寬度設置為允許纜線191b插入其中,但是不允許纜線套191a插入其中。牽引件套容置部143的寬度大於牽引件槽142的寬度,使得纜線套191a的一端卡合在連接座140的牽引件套容置部143處。纜線191b通過固定頭191c接合到輔助架330的纜線固定部334。
這樣,當收合或折疊兒童載具1時,輔助架330相對於座架200向前樞轉,輔助架330的纜線固定部334牽引纜線191b,纜線191b在纜線套191a中滑動,從而帶動限位件120移動到非限制位置,允許背架400樞轉越過限位件120。
當收合或折疊兒童載具1時,座管件310也可以相對於輔助架330(或者說相對於整個兒童載具1)向上樞轉。同樣地,輔助架330的纜線固定部334牽引纜線191b,纜線191b在纜線套191a中滑動,從而帶動限位件120移動到非限制位置,允許背架400樞轉越過限位件120。因此,在收合或折疊兒童載具1時,將使得卡合銷130能越過限位件120允許背架400的前傾收合。
另外,纜線套191a不隨著輔助架330的樞轉而被牽引,也不用於牽引限位件120。也就是說,在輔助架330樞轉時,纜線套191a是基本不移動的。而且,當限位裝置100相對於座架200縱向移動時,纜線套191a的固定到限位裝置100的殼體110的一端隨著限位裝置100縱向移動。這樣,纜線套191a能夠自動調節纜線191b的延伸路徑,使得纜線191b的兩端保持大致恒定的牽引力。
在第二實施例中,如圖22至圖25所示,致動裝置也可以是連動件331。連動件331設置在輔助架330的一側,且能相對輔助架330滑動。
推手架320的下端處套設有第一滑套323,第一滑套323的位置靠近推手樞轉軸線325(見圖25)。推手架320上還設有推手操作件324(見圖22)。推手操作件324操作性地連接到第一滑套323,能通過第三牽引件326拉動第一滑套323遠離推手樞轉軸線325滑動(即,向上滑動)。推手操作件324的具體結構可以類似於背架400的背架操作件430,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
推手架320的第一滑套323通過第一牽引件191帶動限位件120移動到非限制位置。更具體來說,如圖25所示,第一滑套323與連動件331接合,第一滑套323遠離推手樞轉軸線325的滑動能帶動連動件331滑動,從而拉動第一牽引件191將限位件120帶到非限制位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滑套323包括朝向輔助架330延伸的第一滑套突起部3231,連動件331包括朝向推手架320延伸的連動件突起部3311,連動件突起部3311至少部分伸出輔助架330外,且第一滑套突起部3231抵靠在連動件突起部3311的下方。這樣,當推手架320圍繞推手樞轉軸線325移動到圖22至圖25所示的後向位置時,第一滑套323能夠抵靠連動件331,當推手架320離開後向位置時,第一滑套323能夠與連動件331分離而不阻礙推手架320的移動。
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滑套323和連動件331之間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接合。例如,第一滑套323可以插接到連動件331中。
在本實施例中,連動件331通過連接件332連接到第一牽引件191。連接件332固定到連動件331,且插設在輔助架330上且能相對於輔助架330滑動。連動件331位於輔助架330的面向推手架320的一側,而連接件332位於輔助架330的面向座管件310的一側,也就是說,連動件331和連接件332分別位於輔助架330的兩側,以便於分別接合到推手架320的第一滑套323和第一牽引件191。連動件突起部3311由連接件332朝向推手架320延伸,在連接件332與輔助架330之間設置第四復位件333,使得連動件突起部3311始終保持與第一滑套突起部3231壓靠。
第一滑套323與連動件331接合,第一滑套323遠離推手樞轉軸線325的滑動能帶動連動件331滑動,從而拉動第一牽引件191將限位件120帶到非限制位置。更具體而言,當使用者需要將背架400向前樞轉收合時,通過推手操作件324經由第三牽引件326牽引第一滑套323,使得第一滑套323帶動連動件331和連接件332向上移動,進而牽引第一牽引件191,使得限位件120移動到非限制位置,從而卡合銷130能越過限位件120。
參照圖26至圖27,在第三實施例中,致動裝置類似於第二實施例的致動裝置。二者的區別在於,第三實施例中省略了連接件332(參見圖25),第一牽引件191直接連接到連動件331。這樣,可以簡化致動裝置的結構。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8至圖30所示,限位裝置100包括殼體110和限位件120(見圖32)。殼體110包括第一殼體114和第二殼體115。第一殼體114固定到背架400,第二殼體115固定到座架200,與第一殼體114沿旋轉軸線101相對設置,第一殼體114能相對於第二殼體115圍繞旋轉軸線101旋轉。這樣,限位裝置100實現了座架200與背架400之間的相對旋轉。
圖30和圖31中還顯示組成背架400的兩個背架豎向部410、連接在兩個背架豎向部410的頂端之間的背架橫向部420、以及設置在背架橫向部420中間的背架操作件430。圖31中還顯示了設置在第一殼體114與第二殼體115之間的鎖定件150,背架操作件430通過第二牽引件465來牽拉鎖定件150。後文將詳細描述背架操作件430和鎖定件150的結構和操作。
參照圖32至圖34描述本實施例中限位件120的具體結構。
限位件120設置在第二殼體115中,能相對於第二殼體115在圖33所示的限制位置和圖34所示的非限制位置之間運動。
請一併參閱圖28和圖29,第一殼體114開設有限位槽111,當背架400相對於座架200處於圖29所示的第一旋轉位置106時,限位槽111對準限位件120(如圖 33所示)。限位件120伸到限位槽111中進入限制位置,進而卡合到第一殼體114。當背架400相對於座架200不處於第一旋轉位置106時,例如處於第二旋轉位置107或處於往後仰方向旋轉越過第一旋轉位置106的任一後仰位置時,限位槽111不對準限位件120。因此,限位件120抵靠在第一殼體114的外周上,不允許限位件120伸到限位槽111中進入限制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限位槽111由第一殼體114的周向側壁沿徑向內凹形成,且沿徑向向外開放。
限位件120被設置為:當處於限制位置時,限位件120阻止背架400朝向第一旋轉方向102(即,前傾旋轉方向)旋轉,但允許背架400朝向與第一旋轉方向102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103(即,後仰旋轉方向)旋轉。
更具體而言,如圖33和圖34所示,限位件120包括限位件第一端121和限位件第二端122。限位件第一端121朝向第一殼體114,具有相對於第一旋轉方向102向後傾斜的限位頭前向面121a。限位件第二端122與限位件第一端121相對且遠離第一殼體114。
如圖33所示,在限位件120已伸至限位槽111的情況下,當背架400朝向第二旋轉方向103(後仰旋轉方向)旋轉時,第一殼體114抵靠限位頭前向面121a,從而將限位件120推向非限制位置。也就是說,當使用者將背架400朝向第二旋轉方向103旋轉時,限位件120退出限位槽111,解鎖背架400的旋轉(當然,使用者還需要解鎖鎖定件150才能旋轉背架400,後文將詳述)。反之,在限位件120已伸至限位槽111的情況下,若使用者欲將背架400朝向第一旋轉方向102(前傾旋轉方向)旋轉,則不可行。原因在於,第一殼體114無法將限位件120推向非限制位置,因此限位件120不會解鎖背架400的旋轉。更具體而言,如圖33所示,限位件120的限位頭前向面121a呈傾斜面,限位槽111具有相應的限位槽斜面111c。限位槽斜面111c與限位頭前向面121a具有大致相同的傾斜角度。當背架400朝向第二旋轉方向103旋轉時,限位槽斜面111c與限位頭前向面121a互相抵靠,使得限位件120自動退出限位槽111。
為瞭解鎖背架400的旋轉,限位裝置100還包括驅動件162、第一復位件194和致動裝置(未顯示)。
如圖33和圖34所示,驅動件162接合到限位件120的遠離第一殼體114的限位件第二端122,能在座架200或第二殼體115中沿第二滑動方向109移動,而將限位件120驅動到限制位置或非限制位置。
更具體來說,限位件120沿垂直於旋轉軸線101(見圖31)的第一滑動方向108線性運動,第二滑動方向109垂直於旋轉軸線101且與第一滑動方向108呈一角度。驅動件162包括驅動槽1621,驅動槽1621開設在驅動件162的靠近限位件120的一端,垂直於第二滑動方向109延伸。限位裝置100還包括驅動銷164,驅動銷164固定在限位件第二端122,平行於旋轉軸線101延伸,且滑動插設在驅動槽1621中。這樣,當驅動件162沿第二滑動方向109線性運動時,其通過驅動銷164來帶動限位件120沿第一滑動方向108線性運動。
為了使驅動件162移動,在驅動件162與第二殼體115之間還設置有第一復位件194,將驅動件162偏壓為將限位件120致動到限制位置。
致動裝置可以設置在車架300上,其通過第一牽引件191連接到驅動件162。致動裝置能設置為經由第一牽引件191和驅動件162將限位件120致動到非限制位置。致動裝置可以採用本領域已有的形式,其例如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操作(例如收合車架300的操作)而致動驅動件162。致動裝置的實施例可以參照前一實施例中的致動裝置,此處不再贅述。
另外,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省略驅動件162,通過第一牽引件191直接致動限位件120。在這樣的實施例中,限位裝置100還包括限位彈性件,限位彈性件設置在限位件120與第二殼體115之間,將限位件120偏壓向限制位置。致動裝置通過第一牽引件191連接到限位件120。致動裝置能被使用者操作(例如收合車架300的操作)而經由第一牽引件191將限位件120致動到非限制位置。
參照圖33至圖37描述根據本發明的鎖定件150以及第一殼體114、第二殼體115的具體結構。
如圖33和圖34所示,鎖定件150設置在第一殼體114與第二殼體115之間,能沿徑向在鎖定位置與解鎖位置之間移動。圖37中示意性地顯示了鎖定件150朝向鎖定位置移動的鎖定方向104和朝向解鎖位置移動的解鎖方向105。當鎖定件150位於鎖定位置時,鎖定件150阻止第一殼體114與第二殼體115之間的相對旋轉,當鎖定件150位於解鎖位置時,鎖定件150允許第一殼體114與第二殼體115之間的相對旋轉。
如圖33和圖34所示,第一殼體114與鎖定件150之間設有鎖定復位件161,鎖定復位件161將鎖定件150偏壓向鎖定位置。
參照圖35,第一殼體114包括第一盤部1143、第一杆部1144、限位槽111、第一軸孔1141和滑槽1142。第一盤部1143形成為軸向一端封閉的圓盤形。第一杆部1144從第一盤部1143的周邊延伸且固定到第一物件。
滑槽1142形成在第一殼體114的軸向內側且沿徑向延伸。鎖定件150位於滑槽1142中,隨著第一殼體114一同圍繞旋轉軸線101旋轉。在本實施例中,滑槽1142例如為鍵槽。在其它實施例中,滑槽1142也可以根據鎖定件150的形狀形成為其它適當形狀,例如形成為一條或多條線性軌道。
更具體地,第一軸孔1141設置於滑槽1142中,第一軸孔1141沿旋轉軸線101穿透第一殼體114。第一軸孔壁1141a從第一殼體114的軸向內側向內升起且呈柱形壁。
鎖定件150包括長形孔153,長形孔153開設在鎖定件150的徑向中間處且沿徑向延伸,長形孔153套設在第一軸孔壁1141a上。
如圖33和圖34所示,限位裝置100還包括鎖定復位件161。鎖定復位件161設置在長形孔153中,兩端分別抵靠第一軸孔壁1141a和長形孔153的一端,將鎖定件150偏壓向鎖定位置。由於鎖定復位件161設置在鎖定件150中,允許限位裝置100具有緊湊的結構。
參照圖36描述第二殼體115的具體結構。第二殼體115包括第二盤部1154、第二杆部1155、第二軸孔1151、至少一第一鎖定槽1152、至少一第二鎖定槽1153。
第二盤部1154形成為軸向一端封閉的圓盤形。第二杆部1155從第二盤部1154的周邊延伸且固定到第二物件。第一盤部1143和第二盤部1154圍繞旋轉軸線101相互能旋轉地扣合,以形成軸向兩端封閉的圓柱形盒狀結構。兩端封閉的圓柱形盒狀結構有助於限位裝置100的整潔外觀,但這不是必須的,限位裝置100也可以包含其它形狀的封閉或非封閉結構。
第二軸孔1151開設在第二盤部1154的中心處。第一鎖定槽1152靠近第二盤部1154的外周的內側。第二鎖定槽1153位於第二盤部1154的外周與第二軸孔1151之間,且與第一鎖定槽1152基本上沿徑向相對。
為了能夠鎖定第一殼體114與第二殼體115之間的多個旋轉位置(包括第一旋轉位置106和第二旋轉位置107),第二殼體115中設有沿周向排列的多個第一鎖定槽1152和沿周向排列的多個第二鎖定槽1153。
第一鎖定槽1152和第二鎖定槽1153的位置設置為,當背架400位於第一旋轉位置106時,以及當背架400在第二旋轉方向103上的至少一個第二旋轉位置107時,鎖定件150的第一鎖定部151和第二鎖定部152分別能夠卡合到不同的第一鎖定槽1152和第二鎖定槽1153中(如圖37所示)。
參照圖35,鎖定件150包括第一鎖定部151、第二鎖定部152、長形孔153、第二牽引件第一端的固定部154。
第一鎖定部151位於鎖定件150的第一端。第二鎖定部152位於鎖定件150的與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當鎖定件150處於鎖定位置時,第一鎖定部151和第二鎖定部152分別卡合到第二殼體115的第一鎖定槽1152和第二鎖定槽1153,從而鎖定第一殼體114與第二殼體115之間的相對旋轉。
更具體而言,第一鎖定部151包括從第一端沿軸向向內升起並朝向鎖定方向104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一鎖定齒151a。第二鎖定部152包括從第二端沿軸向向內升起並朝向鎖定方向104延伸的至少一個第二鎖定齒152a。當鎖定件150位於鎖定位置時,第一鎖定齒151a插設到至少一個第一鎖定槽1152中,且第二鎖定齒152a插設到至少一個第二鎖定槽1153中。
在本實施例中,鎖定件150具有兩個第一鎖定齒151a和兩個第二鎖定齒152a,使得鎖定件150能夠穩定地卡合到第二殼體115。然而這不是必須的,鎖定件150可以僅具有一個第一鎖定齒151a和一個第二鎖定齒152a。
第一鎖定齒151a和第二鎖定齒152a分別形成為棘齒。更具體地,每個第一鎖定齒151a包括第一前向面151b和第一後向面151c,每個第二鎖定齒152a包括第二前向面152b和第二後向面152c。第一前向面151b和第二後向面152c均沿著第一旋轉方向102向後傾斜。當鎖定件150隨著第一殼體114朝向第一旋轉方向102(即,前傾旋轉方向)旋轉時,由於傾斜的第一前向面151b和第二前向面152b抵靠在第一鎖定槽1152和第二鎖定槽1153上,使得鎖定件150自動朝向解鎖方向105滑動到解鎖位置。當鎖定件150趨於朝向第二旋轉方向103(即,後仰旋轉方向)旋轉時,由於第一後向面151c和第二後向面152c不是傾斜設置的,鎖定件150不會自動滑動到解鎖位置。
鎖定件150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操作移動到解鎖位置。具體而言,背架400中設有例如為纜線的第二牽引件465,第二牽引件465固定連接至鎖定件150。第二牽引件465包括第二牽引件第一端4651和第二牽引件第二端4652(如圖38所示),其分別連接到鎖定件150的固定部154和設置在背架400的背架橫向部420的第二牽引件第二端的固定部441(見圖38)。使用者可以通過背架操作件430經由第二牽引件465來控制鎖定件150的移動。
參照圖38和圖39,背架操作件430及其相關部件的具體結構與前一實施例中的背架操作件430大致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上述限位裝置100至少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上述限位裝置100中,限位裝置100包括設於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之間的殼體110和限位件120,通過設置於殼體110上的至少一限位槽111,限位件120可以在限制位置和非限制位置之間運動,當限位件120處於限制位置時,可以限制第一物件相對第二物件單向轉動,從而限制第一物件相對第二物件的旋轉角度,從而可以防止背架400的過度前傾。
如圖40至圖42 所示,在又一實施例中,兒童載具1還包括限位塊500。
下面以兒童載具1的一側為例,具體描述限位塊500及相關部件的結構和作用原理:
如圖42至圖44所示,限位塊500固定於車架300上。本實施例中,限位塊500是固定於座管件310的相對後端。如圖44所示,限位塊500具有面向車架300前端的第一端面510和第二端面520。本實施例中,第一端面510和第二端面520分別為延伸方向不同的兩個斜面,且第一端面510的一側和第二端面520的一側交匯,而形成凸出部530。也就是說,限位塊500具有朝向背架400的活動端413(詳見後述)延伸的凸出部530,且凸出部530可以具有銳角、鈍角或是圓弧導角,在本發明中並不限制凸出部530的形狀。
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限位塊500的第一端面510以及第二端面520也可以只有其中一者為斜面。詳細而言,在其中一實施例中,第一端面510可以為大致垂直於座管件310的豎直面,即,第一端面510的延伸方向大致與座管件310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端面520為傾斜面,且相對於第一端面510(豎直面)傾斜一特定夾角。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端面510和第二端面520中的至少一個也可以為弧形面。在另一實施例中,限位塊500面向座架200的一側也可以不具有第一端面510和第二端面520,而是直接形成一整個弧形面。據此,在本發明中,對限位塊500的形狀不作限制,只要能起到頂推活動端413的作用即可。
具體而言,如圖43和圖44所示,座架200可移動地套設於座管件310外,且可沿座管件310相對限位塊500移動。詳細而言,當推手架320相對於座管件310樞轉時,座架200可被連動而遠離或是靠近限位塊500。在本實施例中,座架200具有與限位塊500相對設置的卡接部230。
請再參照圖40與圖41,如前文所述,背架400包括兩個背架豎向部410以及連接在兩個背架豎向部410的頂端之間的背架橫向部420。背架400以可樞轉的方式被架設於車架300上,以能夠相對於車架300轉動。具體地,如圖42至圖44所示,背架豎向部410通過第一轉軸M樞接於對應側的座架200。據此,背架豎向部410可繞第一轉軸M而相對於車架300(或相對於座椅本體660)朝F1方向或反向樞轉。
進一步地,如圖43和圖44所示,背架豎向部410遠離背架橫向部420的一端為活動端413,活動端413位於限位塊500和座架200的卡接部230之間。車架300處於展開狀態時,活動端413的兩側分別與限位塊500(具體為第一端面510)和卡接部230相抵。如此,背架400可相對於通過第一轉軸M的垂直參考面傾斜設置,且背架400的延伸方向與垂直參考面之間的傾斜角度可以通過限位塊500與卡接部230而固定,從而避免背架400由於固定限位失效而前傾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據此,通過設置限位塊500並配合座架200,該兒童載具1的背架400在車架300處於展開狀態時,可被傾斜地固定限位。
另外,在車架300被收合過程中,背架400可隨車架300的推手架320轉動而被連動以朝推手架320靠近,以便於車架300的收折。如圖45和圖46所示,在車架300由展開狀態切換至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推手架320朝F1方向樞轉,會連動座架200沿著座管件310朝F2方向移動,而遠離限位塊500。用以使推手架320與座椅件300連動的詳細結構與作動於後文中敘述。
如圖45和圖46所示,在車架300被收合過程中,由於座架200沿著座管件310朝F2方向移動,使卡接部230與活動端413分離。也就是說,卡接部230不再抵接活動端413,從而不再對活動端413具有限位作用。另一方面,推手架320的轉動也會帶動座管件310朝向推手架320(朝後方)樞轉。座管件310的轉動會帶動限位塊500轉動。由於限位塊500鄰近於活動端413設置,因此在車架300的收合過程中,限位塊500的凸出部530可持續抵推活動端413相對座架200樞轉,而輔助背架400相對於所述車架300樞轉收合。具體地,在車架300的收合過程中,限位塊500可以持續頂推活動端413,使背架橫向部420連同背架豎向部410繞第一轉軸M朝向推手架320的方向轉動,而與推手架320靠攏,方便於車架300收合。
參照圖47和圖48,車架300處於收折狀態時,限位塊500的第二端面520與活動端413相抵。值得一提的是,車架300處於收折狀態時,限位塊500同樣可以限制活動端413樞轉,進而避免背架400(或背架橫向部420)再朝遠離推手架320的方向運動。據此,在車架300收合時,限位塊500可限制背架400的轉動,避免背架400朝扶手架370的方向(即F1方向,見圖45)轉動而與扶手架370相互干涉。
也就是說,活動端413在車架300處於展開狀態與收折狀態時,會分別抵靠限位塊500的不同部分。在車架300處於展開狀態,活動端413抵靠限位塊500的上半部分(第一端面510),而在車架300處於收折狀態時,活動端413抵靠在限位塊500的下半部分(第二端面520)。
另外,如前所述,推手架320被釋鎖後可朝F1方向轉動,帶動座架200朝F2方向移動而與活動端413分離,以收折車架300或改變兒童載具1的前進方向。然而,若推手架320被誤操作而釋鎖,會導致背架400的活動端413無法被夾持在限位塊500與座架200之間,而被固定限位。
請參照圖49和圖50,兒童載具1還包括背靠板610。背靠板610以可相對於背架400轉動的方式設置,以使背靠板610的傾斜角度可被適當調整,具體地,座架200會套上柔性層的座布(附圖未顯示),背靠板610與座布通過套接形成一體,由於背靠板610呈板狀且具有一定厚度,這樣,背靠板610可相對背架400轉動。本實施例的背靠板610並未樞接在座架200或座管件310上,而是通過其它方式來配置。
請再參照圖49並配合參照圖40,進一步地,兒童載具1還可以包括調節束帶620,調節束帶620的一端固定於背架豎向部410,調節束帶620的另一端繞過背靠板610固定於另一背架豎向部410。調節束帶620的長度可調,通過調節調節束帶620的長度即可調節背靠板610相對背架400的傾斜角度。
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地,兒童載具1還可以包括調節扣630,調節扣630具有兩個扣眼(附圖未顯示),調節束帶620的大致中部穿設於兩個扣眼,通過將部分長度的調節束帶620從兩個扣眼中拉出,即可縮短調節束帶620的兩端到調節扣630的長度,即可減小背靠板610的傾斜度。反之,使調節扣630向遠離背靠板610的方向移動,即可延長調節束帶620的兩端到調節扣630的長度,即可增大背靠板610的傾斜度。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調節束帶620的長度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調節,例如調節束帶620的大致中部可以設置多個魔術貼毛面和魔術貼鉤面,通過不同的魔術貼毛面和魔術貼鉤面的貼合即可調節調節束帶620的長度等。
如圖49與圖50所示,本實施例的兒童載具1還可以包括牽制件640,且牽制件640的兩端分別與扶手架370與背架400連接,以避免背架400繞第一轉軸M在F1方向旋轉到豎直或前傾狀態,而影響仍乘坐在兒童載具1上的嬰幼兒的安全。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牽制件640是與扶手連接件371及背架豎向部410連接。
當推手架320換向,或者推手架320被不小心釋鎖而轉動時,會導致座架200沿著F2方向移動,同時帶動活動端413前移。座架200前移與限位塊500分離,而產生使活動端413可樞轉的空間,且限位塊500將不再抵接活動端413,活動端413有可能發生樞轉。此時,連接於扶手連接件371和背架豎向部410之間的牽制件640能對扶手連接件371起到牽制限位作用,避免活動端413發生樞轉,從而防止背架400樞轉至豎直或前傾的狀態而產生安全隱患。本實施例中,牽制件640為織帶。織帶品質輕且廉價易得,同時由於織帶是柔性結構,因此容易隨整體車架300的收折而彎曲折疊。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牽制件640也可以由鋼絲、皮帶等材料製成。
參照圖51和圖52,以下進一步說明,推手架320與座架200之間的連動機構。具體而言,如圖52所示,本實施例的兒童載具1還進一步包括連動組件650,其連接於推手架320與座架200,從而在推手架320轉動時帶動座架200移動。連動組件650包括彼此樞接的第一連杆651與第二連杆652。第一連杆651遠離第二連杆652的一端樞接於座管件310上。第二連杆652遠離第一連杆651的一端通過第二轉軸N樞接於座架200。
另外,如圖51和圖52所示,推手架320是由兩個推手豎向架321和連接在兩個推手豎向架321的上端之間的推手橫向架322組成的大致U形部件。推手架320以可相對於座管件310樞轉的方式配置。詳細而言,推手架320的兩個推手豎向架321遠離推手橫向架322的一端分別樞接於兩個座管件310。推手架320可被操作以帶動車架300整體收折。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推手架320可相對於座管件310由第一位置被樞轉到第二位置,以改變兒童載具1的前進方向。
進一步地,推手架320的推手豎向架321的轉動可帶動第一連杆651轉動。具體地,當推手架320向F1方向轉動時,第一連杆651被帶動而隨著推手豎向架321而向F1方向轉動,從而使得第一連杆651通過第二連杆652推動座架200向F2方向移動,即向車架300的前側移動,而調節座架200的位置。
參照圖51和圖52,本實施例中,推手架320與第一連杆651之間還設有輔助架330與連動架380。輔助架330大致呈杆狀結構,且輔助架330的其中一端部連接於連動架380與座管件310之間,另一端部與扶手架370的扶手連接件371樞接。
如圖52與圖53,連動架380大致呈L型杆結構,連動架380的一端樞接於輔助架330遠離扶手連接件371的端部,另一端樞接於第一後腳支撐杆351(詳見後述)上。推手架320樞接於連動架380。如圖53所示,本實施例中,推手豎向架321、連動架380和輔助架330樞接於座管件310的相對後端。
參照圖54以及圖55,本實施例的連動組件650還包括樞接銷653。具體而言,樞接銷653的一端固定於推手豎向架321遠離推手橫向架322的一端(即推手豎向架321的下端),樞接銷653的另一端依次穿過連動架380、輔助架330及第一連杆651遠離第二連杆652的一端,且連動架380、輔助架330及第一連杆651均固定於樞接銷653上。樞接銷653可穿設於限位塊500的大致中部。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樞接銷653也可以不穿過限位塊500。另外,推手豎向架321可通過樞接銷653與座管件310樞接。在車架300收折過程中,連動架380、輔助架330、第一連杆651及座管件310能隨著推手豎向架321的轉動而被帶動。
如圖55所示,本實施例中,樞接銷653為橫截面為矩形的方形銷。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樞接銷653也可以為橫截面為其他形狀的銷軸。如此,推手架320的推手豎向架321通過樞接銷653樞接於座管件310,並可帶動連動架380、輔助架330及第一連杆651轉動。
詳細而言,當推手架320被釋鎖以收折車架300時,推手豎向架321向靠近座椅本體660的方向轉動,且推手豎向架321通過樞接銷653帶動連動架380以及輔助架330,從而帶動座管件310以及扶手架370的收折。另外,推手豎向架321還通過樞接銷653帶動第一連杆651,從而使得第一連杆651通過第二連杆652推動座架200沿著座管件310移動,從而在收折過程中調節座架200的位置。
另外,當推手架320僅被釋鎖以由圖54中的後傾狀態被推動轉換至前傾狀態(附圖未顯示)時,兒童載具1則實現了推手架320換向,即此時兒童載具1的行進方向與切換前相反,兒童載具1行進時,第一後腳支撐杆351(詳見後述)位於第一前腳支撐杆341(詳見後述)的前方。當然,除非特別說明,本發明中下文所述的「前」 「後」均以圖51中所示的推手換向前的行進方向為參照。
參照圖54,前腳支撐架340包括位於座椅本體660的左右兩側的第一前腳支撐杆341和第二前腳支撐杆342。後腳支撐架350也包括位於座椅本體660的左右兩側的第一後腳支撐杆351和第二後腳支撐杆352(見圖22)。第一前腳支撐杆341和第一後腳支撐杆351呈一定角度設置。以兒童載具1的一側為例,第一前腳支撐杆341的一端和第一後腳支撐杆351的一端均樞接於扶手連接件371的相對前端。另外,第一前腳支撐杆341和第一後腳支撐杆351遠離扶手連接件371的另一端均連接車輪。
參照圖55,並配合參照圖56與圖57,兒童載具1還包括鎖定機構700。鎖定機構700包括前文提到的第一滑套323和連動件331,以及第二滑套327、卡合塊750以及第四復位件333。如圖55與圖56所示,第一滑套323和第二滑套327均可滑動地設置於推手豎向架321,且第二滑套327位於第一滑套323靠近推手橫向架322的一側。
如圖53與圖55所示,連動件331可滑動地設置於輔助架330上。具體而言,連動件331可以包括相互連接且呈夾角設置的連動件滑動部3312和連動件突起部3311。換句話說,連動件突起部3311凸出於連動件滑動部3312的側端面。本實施例中,連動件滑動部3312和連動件突起部3311相互垂直,即連動件滑動部3312和連動件突起部3311之間的夾角為90度。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連動件滑動部3312和連動件突起部3311之間的夾角也可以大於90度或小於90度。本實施例中,連動件331為一體成型結構。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連動件331也可以由連動件滑動部3312和連動件突起部3311通過焊接、鉚接等方式連接而成。
如圖53和圖55所示,在輔助架330上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滑槽336,連動件滑動部3312至少部分位於滑槽336內且能沿滑槽336滑動。輔助架330和連動架380的連接處形成鎖合槽740,連動件滑動部3312能沿滑槽336移動至插設於鎖合槽740內,從而實現輔助架330和連動架380的鎖合固定。如圖53所示及前文所述,第四復位件333設於輔助架330內,且兩端分別與輔助架330內的抵靠部337、連動件331相抵,且第四復位件333恒使連動件331向靠近鎖合槽740的方向移動。
進一步地,如圖56和圖57所示,第一滑套323抵接於連動件突起部3311遠離推手橫向架322的一側。當第一滑套323沿推手豎向架321向F3方向,即靠近推手橫向架322的方向移動時,第一滑套323能驅動連動件突起部3311一同向F3方向移動,即驅動連動件331向F3方向移動。
再參照圖55所示,車架300還可以包括樞接軸(附圖未顯示),樞接軸的一端固定於輔助架330、另一端樞接於扶手連接件371。卡合塊750固定於輔助架330面向扶手連接件371的一側,本實施例中,卡合塊750與樞接軸間隔設置,或者也可以卡合塊750與樞接軸連接,或者樞接軸的一端穿出輔助架330形成卡合塊750。另外,第二滑套327具有卡合槽3271,且位於輔助架330的卡合塊750可以被卡合於卡合槽3271內,以使扶手連接件371相對輔助架330、推手豎向架321鎖合固定。請一併參見圖56和圖57,推手豎向架321上還設有限位凸329,該限位凸329向靠近輔助架330的方向凸伸,卡合塊750的下方設有限位擋片751,限位凸329能與限位擋片751相抵以限制推手豎向架321(或推手架320)的樞轉方向。本實施例中,限位凸329能與限位擋片751相抵以防止推手豎向架321(或推手架320)向F1方向(見圖52)的反方向樞轉。
具體地,如圖56所示,前文所述的推手操作件324除了操作性地連接到第一滑套323,也操作性地連接第二滑套327,因此能通過第三牽引件326拉動第一滑套323和第二滑套327向遠離推手樞轉軸線325滑動(即,向上滑動)。
如圖59所示,當第三牽引件326被拉動時,第一滑套323會頂推連動件331也沿著F3方向移動,而使連動件331脫離鎖合槽740,且第二滑套327沿F3方向移動,而使卡合塊750脫離卡合槽3271,從而解除輔助架330和連動架380之間的鎖定,以及解除扶手連接件371與輔助架330之間的鎖定,使車架300整體釋鎖。此時,將推手豎向架321向靠近座椅本體660的方向推動,即可將車架300整體收折,如圖60所示。
進一步地,以其中一個推手豎向架321推手操作件324為例,如圖56至圖59所示,推手豎向架321內設有第一滑套復位件3281和第二滑套復位件3282。推手豎向架321內固定設置有第一抵推部3211和第二抵推部3212,第二抵推部3212位於第一抵推部3211靠近推手橫向架322的一側。第一滑套復位件3281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抵推部3211、第一滑套323相抵,以恒使第一滑套323向F3的反方向,即遠離推手橫向架322的方向移動。
第二滑套復位件3282的兩端分別與第二抵推部3212、第二滑套327相抵,以恒使第二滑套327向F3的反方向,即遠離扶手本體372的方向移動。如此,當推手操作件324不再被按壓時且車架300展開至展開狀態時,第一滑套323和第二滑套327可以分別在第一滑套復位件3281和第二滑套復位件3282的作用下復位,使得連動件331在第四復位件333的作用下重新與鎖合槽740卡合,卡合塊750重新與鎖合槽740卡合,兒童載具1鎖定於展開狀態。
進一步地,第一前腳支撐杆341和第二前腳支撐杆342上也可以分別對應設置類似卡合塊750,以便兒童載具1換向使用時與第二滑套327上的卡合槽3271卡合。
下面以兒童載具1的座椅本體660一側的結構為例,具體說明上述兒童載具1的收折過程:
當需要將兒童載具1收折時,如圖56和圖57所示,首先按壓推手操作件324,推手操作件324通過第三牽引件326帶動第一滑套323和第二滑套327均向F3方向移動,使得第一滑套323抵推連動件331向F3方向移動至脫離鎖合槽740,第二滑套327沿F3方向移動至卡合塊750脫離卡合槽3271,如圖58和圖59所示。如此,輔助架330和連動架380之間解除鎖定,且扶手連接件371與輔助架330之間解除鎖定,而使車架300整體釋鎖。此時,將推手架320向靠近座管件310的方向移動,並通過輔助架330和連動架380帶動扶手連接件371、第一前腳支撐杆341和第一後腳支撐杆351也向靠近座管件310的方向移動。
與此同時,推手豎向架321也帶動第一連杆651向F1方向轉動,並連動第二連杆652,從而推動座架200向F2方向移動(可參照圖52)。於是在車架300收折過程中,座架200上的卡接部230不再與活動端413相抵(可參照圖46),且活動端413在凸出部530的持續抵推作用下,可帶動背架豎向部410(或背架400)朝推手架320靠近。兒童載具1處於收折狀態時,限位塊500以第二端面520與活動端413相抵,如圖47和圖49所示。如此,背架豎向部410(或背架400)可隨車架300的連動而被收折。兒童載具1的座椅本體660的另一側的結構的收折過程與上述過程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中的兒童載具1至少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上述兒童載具1中,背架400樞接於座架200上,座架200設置於車架300上且可相對限位塊500移動,限位塊500固定於車架300上。活動端413位於座架200與限位塊500之間,以使所述活動端413在車架300處於展開狀態時被限位固定,使得背架400被限制於一定的傾斜角度,從而避免背架400由於固定限位失效而前傾所帶來的安全隱患。車架300由展開狀態切換至收折狀態的過程中,限位塊500也可以驅動活動端413隨車架300進行收合從而實現了背架400隨車架300進行收折的功能。車架300處於收折狀態時,限位塊500可持續抵推活動端413,從而限制背架400的轉動角度,可避免背架400與扶手架370干涉。
如圖61所示,在一實施例中,兒童載具1還包括頂篷910及頂篷安裝結構。當然,使用該頂篷安裝結構的兒童載具1的類型並不限於兒童推車,在其他實施例中,兒童載具1例如可以是兒童安全座椅、兒童三輪車、嬰兒床、遊戲床、睡箱等。
參見圖61,在一些實施例中,背架400可以作為載體。載體例如為U型管,載體的左右兩側的管體均具有安裝座412,安裝座412用於安裝頂篷910。在本實施例中,車架300可以折疊,以使兒童載具1在不使用時具有較小的體積。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車架300也可以不可折疊。
參見圖61,頂篷910安裝於載體上,頂篷910的結構大體左右對稱。在一些實施例中,頂篷910例如包括主篷架911、一個或多個輔篷架912、以及篷布(圖中未顯示)。主篷架911和各個輔篷架912例如均為U型結構,U型結構例如可以由實心筋條或者空心管材製成。U型結構可以包括位於左右兩側的臂段和連接在左右兩側臂段上端的弧形段,左右兩側的臂段的下端形成U型結構的兩個端部。
參見圖61和圖63,主篷架91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連接座9111,各個連接座9111與載體上對應的安裝座412通過磁性吸附的方式可拆卸地連接,以將頂篷910安裝在載體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頂篷910安裝在載體上時,各個安裝座412位於對應的連接座9111的一側,例如內側。需要說明的是,連接座9111的設置位置並不局限於主篷架911的兩端端部,連接座9111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於主篷架911的其他合適位置。例如,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連接座9111可以設置在主篷架911的兩側臂段的中部。
參見圖61和圖64,各個輔篷架91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樞接座9121,各個樞接座9121與主篷架911的連接座9111樞轉連接,各個樞接座9121例如位於對應的連接座9111的另一側,例如外側。篷布包覆在主篷架911和各個輔篷架912上,通過將一個或多個輔篷架912打開或者折疊,篷布可以展開或者收合。需要說明的是,樞接座9121的設置位置並不局限於輔篷架912的兩端端部,樞接座9121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於輔篷架912的其他合適位置。例如,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樞接座9121可以設置在輔篷架912的兩側臂段的中部。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頂篷安裝結構包括上述的通過磁性吸附的方式可拆卸地連接的安裝座412和連接座9111。參見圖65,當主篷架911的連接座9111與載體的安裝座412磁性吸附在一起時,頂篷910處於安裝狀態。參見圖65和圖66,連接座9111和安裝座412的拆裝方向是左右方向(也稱為橫向方向)。參見圖66,當需要拆卸頂篷910時,使主篷架911的兩端沿著左右方向向外張開,位於主篷架911兩端的連接座9111即可克服磁性吸附力而在左右方向上向外移動,直至從對應安裝座412上脫離,然後可以輕易挪走主篷架911,頂篷910即處於拆卸狀態。當需要重新安裝頂篷910時,將主篷架911的兩端再次張開,然後將位於主篷架911兩端的連接座9111在左右方向上與對應的安裝座412對準,之後釋放對主篷架911的兩端施加的張開力,主篷架911兩端的連接座9111自動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移動,直至與對應的安裝座412對接在一起並在磁性吸附力的作用下與對應的安裝座412保持接合,頂篷910即回復至安裝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主篷架911的連接座9111和載體的安裝座412的拆裝方向可以是上下方向。更具體而言,當連接座9111需要安裝至安裝座412上時,無需將主篷架911的兩端張開,連接座9111可以直接由上向下移動至與安裝座412接合的位置,並在磁性吸附力的作用下與安裝座412保持接合。當連接座9111需要從安裝座412上拆下來時,也無需將主篷架911的兩端張開,而是直接對連接座9111施加向上的推力,該推力克服連接座9111和安裝座412之間的磁性吸附力,推動連接座9111由下向上移動直至與安裝座412脫離。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上下方向並不局限於與地面垂直的豎直方向,其可以相對於地面傾斜。
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本發明實施例中的 「前」、「後」、「左」、「右」等方位術語以乘坐在兒童載具1中的兒童的「前」、 「後」、「左」、「右」方位為基準,並且圖中用箭頭F、B示意性顯示「前」、 「後」方向,以及用箭頭L、R示意性顯示「左」、 「右」方向。這些方位術語僅用於使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更加清楚,並不用於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產生不當限定。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頂篷安裝結構,主篷架911的連接座9111和載體的安裝座412通過磁性吸附的方式可拆卸地連接,使得頂篷910可以容易且快速地安裝在載體上或者從載體上取下,這為頂篷910的清洗、更換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參見圖63、圖64和圖66,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便於各個連接座9111與對應的安裝座412的對準安裝,安裝座412例如包括第一定位部4121,連接座9111例如包括第二定位部9111b,連接座9111通過第二定位部9111b和安裝座412的第一定位部4121接合。在圖66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定位部4121是凹槽,第二定位部9111b是凸塊,凹槽和凸塊相卡合。當然,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第一定位部4121例如可以是凸塊,第二定位部9111b例如可以是凹槽。
繼續參見圖66,主篷架911的連接座9111和載體的安裝座412的拆裝方向是左右方向,因此凹槽和凸塊均沿著左右方向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主篷架911可以相對於載體在前後方向上樞轉,此時,凹槽可以是圓形凹槽,凸塊可以是圓形凸柱,圓形凸柱與圓形凹槽樞轉連接,圓形凸柱形成主篷架 911的樞轉軸。可以理解,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如果連接座9111和安裝座412的拆裝方向是上下方向,則凹槽和凸塊均是沿著上下方向延伸。
參見圖64至圖66,在一些實施例中,作為第一定位部4121的凹槽是圓形凹槽,作為第二定位部9111b的凸塊是圓形凸柱,在凹槽和凸塊之間設置有轉動限制結構930,以使安裝座412和連接座9111不可相對轉動地連接,使得主篷架911不能夠相對於載體在前後方向上樞轉。
在圖65所示的實施例中,轉動限制結構930包括導向肋931和導向槽932,導向肋931設置於圓形凸柱的外周壁,導向槽932設置於圓形凹槽的內周壁上,導向肋931和導向槽932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並能夠彼此配合。該轉動限制結構930的結構較為簡單。當然,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導向肋931和導向槽932的位置可以互換,即,導向肋931可以自圓形凹槽的內周壁凸出,導向槽932可以設置於圓形凸柱的外周壁。
可以理解,轉動限制結構930的實施方式不限於上述舉例,只要能夠限制安裝座412和連接座9111之間的相對轉動即可。例如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作為第一定位部4121的凹槽和作為第二定位部9111b的凸塊可以是非圓形形狀,凹槽和凸塊的彼此貼合的表面例如可以包括切面。
圖65和圖66中顯示了實現連接座9111與安裝座412的磁性吸附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該頂篷安裝結構可以設置有磁吸裝置920,該磁吸裝置920例如包括第一磁性件921和第二磁性件922。其中,第一磁性件921可以固定於安裝座412,更具體而言,固定於第一定位部4121處。第二磁性件922可以固定於連接座9111,更具體而言,固定於第二定位部9111b處。第一磁性件921和第二磁性件922二者中至少一者可以是磁體,另一者可以是具有相反極性的磁體或者可以由能夠被磁體吸附的任何材料製成。第一定位部4121和第二定位部9111b相接合時,第一磁性件921和第二磁性件922彼此吸附,將第一定位部4121和第二定位部9111b保持接合,頂篷910即被穩定保持在安裝狀態。當然,在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不設置上述的磁吸裝置920,連接座9111和安裝座412本身可以由磁性材料製成,第二定位部9111b和第一定位部4121接合的同時彼此吸附。
第一磁性件921和第二磁性件922可以有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和尺寸,並且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固定於安裝座412和連接座9111。例如,在一些未顯示的實施例中,第一磁性件921與安裝座412通過包覆成型的方式接合在一起,第二磁性件922與連接座9111通過包覆成型的方式接合在一起。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磁性件921與安裝座412通過膠粘的方式附接在一起,第二磁性件922與連接座9111通過膠粘的方式附接在一起。
參見圖62、圖63、圖65和圖66,顯示了第一磁性件921與安裝座412的一種示例性附接方式,以及第二磁性件922與連接座9111的一種示例性附接方式。
具體而言,參見圖62和圖66,第一磁性件921例如是環形結構並套設在作為第一定位部4121的凹槽中。安裝座412具有與凹槽相通的中心孔4100,載體具有安裝孔4101。第一緊固件941安裝在安裝孔4101、中心孔4100和第一磁性件921的中心孔9210中,第一緊固件941將安裝座412固定於載體,同時也將第一磁性件921固定於凹槽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緊固件941可以是螺栓,螺栓靠近第一磁性件921的一端與擋圈9413和螺母9412連接,擋圈9413限制第一磁性件921的軸向位置。另外,第一磁性件921的端部可以設置有第一凹部9211,該第一凹部9211用於容納擋圈9413和螺母9412,避免螺母9412相對於第一磁性件921凸出,這樣有利於降低軸向尺寸。當然,第一緊固件941不限於螺栓,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第一緊固件941例如可以是鉚釘。
參見圖66,在一些實施例中,作為第一定位部4121的凹槽的底壁上設置有第一環形突出4123,第一環形突出4123的內孔是中心孔4100的一部分。第一磁性件921通過其中心孔9210套裝在第一環形突出4123上而間接地安裝在第一緊固件941上。此外,擋圈9413與第一環形突出4123抵接而不直接抵接在第一磁性件921上。由此,在擰緊第一緊固件941的過程中,第一磁性件921可以免受外力影響。
參見圖63和圖66,作為第二定位部9111b的凸塊的端面設置有容納腔9111a。第二磁性件922例如是環形結構並嵌套在容納腔9111a中,以使第二磁性件922不相對於凸塊的端面凸出,這樣有利於降低軸向尺寸。此外,通過將第二磁性件922設置成不相對於凸塊的端面凸出,有利於在第一磁性件921和第二磁性件922之間形成一定間隙。在第一磁性件921和第二磁性件922磁吸配合過程中,該間隙可以避免第二磁性件922直接抵接第一磁性件921而產生較大的碰撞衝擊,從而有利於提升磁吸裝置920的整體使用壽命。
參見圖66,連接座9111具有通孔9110,通孔9110位於凸塊的中心。輔篷架912的樞接座9121具有通孔9120。第二緊固件942安裝在通孔9120、通孔9110和第二磁性件922的中心孔9220中,樞接座9121通過第二緊固件942與連接座9111樞轉連接,第二磁性件922通過第二緊固件942固定於凸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緊固件942可以是螺栓,螺栓靠近第二磁性件922的一端與擋圈9413和螺母9412連接,擋圈9413限制第二磁性件922的軸向位置。另外,第二磁性件922的端部可以設置有第二凹部9221(見圖66),該第二凹部9221用於容納擋圈9413和螺母9412,避免螺母9412相對於第二磁性件922凸出,這樣有利於降低軸向尺寸。當然,第二緊固件942不限於螺栓,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第二緊固件942例如可以是鉚釘。
參見圖66,在一些實施例中,容納腔9111a的底壁上設置有第二環形突出9111c,第二環形突出9111c的內孔是通孔9110的一部分。第二磁性件922通過其中心孔9220套裝在第二環形突出9111c上而間接地安裝在第二緊固件942上。此外,擋圈9413與第二環形突出9111c抵接而不直接抵接在第二磁性件922上。由此,在擰緊第二緊固件942的過程中,第二磁性件922可以免受外力影響。
參見圖62、圖65和圖66,在一些實施例中,載體上還設置有定位孔4102,定位孔4102平行於安裝孔4101。安裝座412設置有突指4122,突指4122插入定位孔4102中,可以避免安裝座412繞第一緊固件941轉動。
參見圖65,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座9111和樞接座9121之間可以設置有樞轉調節結構950,樞轉調節結構950用於調節主篷架911和輔篷架912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得頂篷910可以具有多種使用狀態,例如折疊狀態、半開狀態、全開狀態等等。
圖63和圖64中顯示了樞轉調節結構950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樞接座9121設置有環形槽9122,連接座9111設置有環形壁9191,環形槽9122的側壁與環形壁9191相對。樞轉調節結構950包括一個或多個卡槽952、以及一個或多個突出部951,其中一個或多個卡槽952設置於環形槽9122的側壁上,一個或多個突出部951設置於環形壁9191上。一個或多個卡槽952與一個或多個突出部951選擇性地卡合,以允許鎖定以及調整主篷架911和輔篷架912之間的相對位置。
可以理解,卡槽952和突出部951的接觸面可以是斜面,並且二者的卡合深度可以根據需要設計,以在需要調整主篷架911和輔篷架912之間的相對位置時,對主篷架911及/或輔篷架912施加適中的周向力,即可以改變突出部951和卡槽952的卡合位置,從而改變主篷架911和輔篷架912之間的相對位置。另外,突出部951和卡槽952的數量可以相等或者不相等,以及突出部951和卡槽952的數量可以均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突出部951和卡槽952的數量均為多個時,多個突出部951和多個卡槽952均在周向上均勻分佈。
可以理解,樞轉調節結構950的實施方式不限於上述舉例,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多個卡槽952可以設置在環形壁9191上,一個或多個突出部951可以設置於環形槽9122的側壁上。另外,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環形槽9122和環形壁9191在樞接座9121和連接座9111上的位置可以互換。
參見圖63,在一些實施例中,環形壁9191設置在與連接座9111可拆卸地接合的鎖環919上,環形壁9191例如是鎖環919的外周壁。鎖環919與連接座9111不可相對轉動地連接。例如,鎖環919上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孔9192,連接座9111具有一個或多個擋塊9119,孔9192和擋塊9119相接合,使得鎖環919與連接座9111不能夠發生相對轉動。在一些實施例中,鎖環919還可以設置多個減重孔9193。通過將環形壁9191設置於鎖環919上,有利於降低連接座9111的加工難度。當然,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上述的環形壁9191可以與連接座9111一體成型。
參見圖65,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座9111和樞接座9121之間可以設置有擺動限制結構960,擺動限制結構960用於限制主篷架911和輔篷架912之間的樞轉角度,避免輔篷架912過度打開或者過度折疊而造成篷布的損壞。
圖63和圖64顯示了擺動限制結構960的一種示例性實施方式。擺動限制結構960包括第一弧形塊961和第二弧形塊962,第一弧形塊961設置於連接座9111上,第二弧形塊962設置於樞接座9121上。第一弧形塊961的兩個端部所形成的夾角角度和第二弧形塊962的兩個端部所形成的夾角角度之和小於360°。當輔篷架912相對於主篷架911轉動時,第一弧形塊961的兩個端部與第二弧形塊962的兩個端部選擇性地抵靠,限制輔篷架912往前樞轉和往後樞轉的最大角度。
由圖63、圖64和圖66可以看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弧形塊961與連接座9111一體成型,第二弧形塊962與樞接座9121一體成型,第一弧形塊961和第二弧形塊962在徑向上均夾設在鎖環919的中心孔9190的孔壁和第二緊固件942之間。這樣設計有助於提高結構緊湊性以及結構強度,並且有助於降低連接座9111和樞接座9121組裝後的軸向尺寸。
上述實施例中,兒童載具1以兒童推車為例進行說明,兒童推車的背架400作為設置有安裝座412的載體。可以理解,作為載體的部件不限於背架400,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車架300的推手架320可以作為載體。另外,當兒童載具1的類型發生變化時,作為載體的部件也會相應發生變化,以及安裝座412與載體的連接方式也可以做適應性變化。例如,當兒童載具1為兒童安全座椅時,兒童安全座椅的座椅本體660可以作為載體,此時,兩個安裝座412例如通過螺接的方式分別固定於兒童安全座椅的兩側背面。此外,頂篷910的結構也不限於上述舉例,例如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頂篷910也可以不設置輔篷架912。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准。
1:兒童載具 100:限位裝置 101:旋轉軸線 102:第一旋轉方向 103:第二旋轉方向 104:鎖定方向 105:解鎖方向 106:第一旋轉位置 107:第二旋轉位置 108:第一滑動方向 109:第二滑動方向 110:殼體 111:限位槽 111a:前向面 111b:後向面 111c:限位槽斜面 112:容置槽 114:第一殼體 1141:第一軸孔 1141a:第一軸孔壁 1142:滑槽 1143:第一盤部 1144:第一杆部 115:第二殼體 1151:第二軸孔 1152:第一鎖定槽 1153:第二鎖定槽 1154:第二盤部 1155:第二杆部 120:限位件 121:限位件第一端 121a:限位頭前向面 122:限位件第二端 130:卡合銷 140:連接座 141:連接座本體 142:牽引件槽 143:牽引件套容置部 150:鎖定件 151:第一鎖定部 151a:第一鎖定齒 151b:第一前向面 151c:第一後向面 152:第二鎖定部 152a:第二鎖定齒 152b:第二前向面 152c:第二後向面 153:長形孔 154:固定部 161:鎖定復位件 162:驅動件 1621:驅動槽 164:驅動銷 191:第一牽引件(限位裝置與輔助架之間的牽引件) 191a:纜線套 191b:纜線 191c:固定頭 194:第一復位件 200:座架(第二物件) 230:卡接部 300:車架 310:座管件 320:推手架 321:推手豎向架 3211:第一抵推部 3212:第二抵推部 322:推手橫向架 323:第一滑套 3231:滑套突起部 324:推手操作件 325:推手樞轉軸線 326:第三牽引件(推手架內的牽引件) 327:第二滑套 3271:卡合槽 3281:第一滑套復位件 3282:第二滑套復位件 329:限位凸 330:輔助架 331:連動件 3311:連動件突起部 3312:連動件滑動部 332:連接件 333:第四復位件(輔助架內的復位件) 334:纜線固定部 335:箭頭(輔助架的收合方向) 336:滑槽 337:抵靠部 340:前腳支撐架 341:第一前腳支撐杆 342:第二前腳支撐杆 350:後腳支撐架 351:第一後腳支撐杆 352:第二後腳支撐杆 360:緊固件 370:扶手架 371:扶手連接件 372:扶手本體 380:連動架 400:背架(第一物件) 401:背架樞轉軸線 410:背架豎向部 4100:中心孔 4101:安裝孔 4102:定位孔 411:長形槽 412:安裝座 4121:第一定位部 4122:突指 4123:第一環形突出 413:活動端 420:背架橫向部 430:背架操作件 431:突塊 440:聯動件 441:固定部 442:凹槽 450:背架操作件軸 460:第三復位件(背架內的復位件) 465:第二牽引件(背架內的牽引件) 4651:第二牽引件第一端 4652:第二牽引件第二端 470:端部件 480:操作件殼體 490:滑塊 495:第二復位件(滑塊復位件) 500:限位塊 510:第一端面 520:第二端面 530:凸出部 610:背靠板 620:調節束帶 630:調節扣 640:牽制件 650:連動組件 651:第一連杆 652:第二連杆 653:樞接銷 660:座椅本體 700:鎖定機構 710:第一滑塊 720:第二滑塊 721:卡合槽 730:鎖合銷 731:滑動部 732:抵接部 740:鎖合槽 750:卡合塊 751:限位擋片 760:第五復位件 800:操作機構 810:釋鎖操作件 820:牽引件 830:第六復位件 840:第七復位件 910:頂篷 911:主篷架 9110:通孔 9111:連接座 9111a:容納腔 9111b:第二定位部 9111c:第二環形突出 9119:擋塊 912:輔篷架 9120:通孔 9121:樞接座 9122:環形槽 919:鎖環 9190:中心孔 9191:環形壁 9192:孔 9193:減重孔 920:磁吸裝置 921:第一磁性件 9210:中心孔 9211:第一凹部 922:第二磁性件 9220:中心孔 9221:第二凹部 930:轉動限制結構 931:導向肋 932:導向槽 941:第一緊固件 9412:螺母 9413:擋圈 942:第二緊固件 9422:螺母 9423:擋圈 950:樞轉調節結構 951:突出部 952:卡槽 960:擺動限制結構 961:第一弧形塊 962:第二弧形塊 M:第一轉軸 N:第二轉軸。
圖1和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兒童載具的側視圖,圖1中的背架處於第一位置,圖2中的背架處於第二位置。
圖3是顯示背架內的第二牽引件的立體圖,其中以斜切狀態繪示出背架以顯示其內部結構,且背架處於後仰位置。
圖4是圖3的A處放大圖。
圖5是顯示背架內的第二牽引件的立體圖,其中以斜切狀態繪示出背架以顯示其內部結構,且背架處於近似直立位置。
圖6是圖5的B處放大圖。
圖7是顯示限位裝置的立體圖,其中移除了殼體的一部分以顯示限位裝置的內部結構,且限位件處於限制位置。
圖8是顯示限位裝置的立體圖,其中移除了殼體的一部分以顯示限位裝置的內部結構,且限位件處於非限制位置。
圖9A是以另一角度顯示限位裝置的立體圖,其中移除了殼體的一部分以顯示限位裝置的內部結構,且限位件處於限制位置;圖9B是圖9A中的C處放大圖。
圖10A是以另一角度顯示限位裝置的立體圖,其中移除了殼體的一部分以顯示限位裝置的內部結構,且限位件處於非限制位置;圖10B是圖10A中的D處放大圖。
圖11是顯示限位裝置的立體圖,其中顯示滑塊、限位件、卡合銷之間的某一位置關係。
圖12和圖13是以不同角度顯示背架的立體圖。
圖14和圖15是以不同角度顯示背架的分解立體圖。
圖16和圖17是以不同角度顯示背架上的操作件、聯動件及相關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18是顯示推手架和輔助架的側視圖,其中移除部分推手架和輔助架,以顯示推手架和輔助架的內側。
圖19是顯示推手架、輔助架和限位裝置的側視圖,其中移除了部分推手架、輔助架和限位裝置,以顯示推手架、輔助架和限位裝置的內側。
圖20A是兒童載具的立體圖,顯示了第一牽引件在限位裝置與輔助架之間的連接方式,其中移除了左側的連接座;圖20B和圖20C分別是圖20A的E處和F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21是連接座的立體圖。
圖22至圖24是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載具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5是圖24的G處放大圖。
圖26是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載具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7是圖26的H處放大圖。
圖28和圖29分別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兒童載具的側視圖,圖28中的背架處於一位置,圖29中的背架處於另一位置。
圖30和圖31分別是整體顯示出座架、背架、限位裝置的兩幅不同角度的立體圖。
圖32是整體顯示出座架、背架、限位裝置的立體圖,其中以局部剖切開的狀態顯示限位裝置。
圖33是整體顯示座架、背架、限位裝置的側面局部剖切開的視圖,其中限位件處於限制位置。
圖34是整體顯示出座架、背架、限位裝置的側面局部剖切開的視圖,其中限位件處於非限制位置。
圖35是第一殼體和鎖定件的立體圖。
圖36是第二殼體的立體圖。
圖37是顯示鎖定件與第二殼體之間的相對移動和旋轉的示意性原理圖。
圖38和圖39分別是操作件及相關部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40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所述的兒童載具的結構示意圖,此時兒童載具處於展開狀態。
圖41為圖40所示的兒童載具在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42為圖41的I處放大圖。
圖43為圖40所示的兒童載具的剖視圖,此時限位塊與活動端相抵。
圖44為圖43的J處放大圖。
圖45為圖40所示的兒童載具處於半收折狀態的剖視圖。
圖46為圖45的K處放大圖。
圖47為兒童載具在收折狀態的剖視圖。
圖48為圖47的L處放大圖。
圖49為圖40所示的兒童載具的另一剖視圖,此時限位塊與活動端不相抵。
圖50為圖49的O處放大圖。
圖51為圖40所示的兒童載具在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52為圖51的P處放大圖。
圖53為圖51的兒童載具省去推手架後的局部爆炸示意圖。
圖54為圖40所示的兒童載具在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55為圖54的Q處爆炸圖。
圖56為圖40所示的兒童載具的部分車架、鎖定機構和操作機構的剖視圖,此時鎖定機構處於鎖定狀態。
圖57為圖56的R處放大圖。
圖58為圖40所示的兒童載具的部分車架、鎖定機構和操作機構的剖視圖,此時鎖定機構處於釋鎖狀態。
圖59為圖58的S處放大圖。
圖60為圖40所示的兒童載具處於收折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61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提供的兒童載具的立體圖,其包括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頂篷安裝結構。
圖62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提供的兒童載具的背架的立體圖,其中位於背架一側的安裝座、第一磁性件和第一緊固件以分解形式顯示。
圖63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提供的兒童載具的頂篷的主篷架的立體圖,其中位於主篷架一側的連接座、第二磁性件和第二緊固件以分解形式顯示。
圖64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提供的兒童載具的頂篷的輔篷架的立體圖。
圖65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提供的頂篷安裝結構的剖視圖,其中頂篷處於安裝狀態。
圖66為根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提供的頂篷安裝結構的剖視圖,其中頂篷處於拆卸狀態。
1:兒童載具
100:限位裝置
200:座架(第二物件)
300:車架
310:座管件
320:推手架
330:輔助架
340:前腳支撐架
350:後腳支撐架
370:扶手架
371:扶手連接件
372:扶手本體
380:連動架
400:背架(第一物件)

Claims (81)

  1. 一種限位裝置,用於可操作地限制一第一物件相對於一第二物件的旋轉角度,所述限位裝置包括: 一殼體,設置在所述第一物件與所述第二物件之間,包括至少一限位槽; 一限位件,設置在所述第一物件與所述第二物件之間,通過所述至少一限位槽,能相對於所述殼體在一限制位置和一非限制位置之間運動; 其中,對應於所述限位件處於所述限制位置時,所述限位件能阻止所述第一物件相對所述第二物件朝向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允許所述第一物件相對所述第二物件朝向與所述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物件和所述第二物件之間還設有一致動裝置,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 一第一復位件,用於將所述限位件偏壓向所述限制位置; 其中,所述限位件用於與所述致動裝置驅動連接,所述致動裝置能被操作而將所述限位件致動到所述非限制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 一第一牽引件,一端連接到所述限位件,另一端連接到所述致動裝置; 其中,所述致動裝置能被操作而經由所述第一牽引件將所述限位件致動到所述非限制位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 一卡合銷,設置在所述第一物件,所述卡合銷能隨所述第一物件樞轉並卡止於所述至少一個限位槽; 其中,所述限位件設置在所述至少一個限位槽的一側,所述限位件位於所述限制位置時,能阻擋所述卡合銷脫離所述至少一個限位槽。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殼體安裝到所述第二物件且與所述第一物件樞轉連接,在所述殼體與所述第一物件相鄰的側面上沿所述第一物件的一樞轉方向圍繞其樞轉軸線連續地設有多個所述限位槽,所述卡合銷的一端從所述殼體的所述側面插置到所述多個限位槽中,另一端則插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中,所述卡合銷能在卡止於所述多個限位槽之一的低位與越過所述多個限位槽之一的高位之間相對於所述殼體移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限位槽均具有一弧形壁,所述多個限位槽的弧形壁相連接;且各所述弧形壁在遠離所述限位件的一側呈內凹弧面的一後向面,在朝向所述限位件的一側呈斜面或外凸弧面的一前向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卡合銷平行於所述樞轉軸線延伸。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物件呈中空管狀且在面向所述限位裝置處開設有一長形槽,且包括; 一滑塊,設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中,所述卡合銷插置在所述滑塊中且能被所述滑塊帶動而在所述低位與所述高位之間移動; 一第二牽引件,一端連接到所述滑塊,另一端連接到設置於所述第一物件的一背架操作件,所述背架操作件能夠被操作以通過所述第二牽引件和所述滑塊帶動所述卡合銷移動到所述高位; 一第二復位件,設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中且將所述滑塊偏壓為將所述卡合銷帶動到所述低位。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殼體包括: 一第一殼體,固定到所述第一物件,開設有所述至少一限位槽; 一第二殼體,固定到所述第二物件,與所述第一殼體沿一旋轉軸線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殼體能相對於所述第二殼體圍繞所述旋轉軸線旋轉; 其中,所述限位件設置於所述第二殼體中。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物件和所述第二物件之間還設有一致動裝置,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 一驅動件,接合到所述限位件,能將所述限位件驅動到所述限制位置或所述非限制位置;以及 一第一復位件,將所述驅動件偏壓為將所述限位件致動到所述限制位置; 其中,所述限位件用於與所述驅動件驅動連接,所述致動裝置能被操作而經由所述驅動件將所述限位件致動到所述非限制位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 一第一牽引件,所述致動裝置通過一第一牽引件連接到所述驅動件。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 所述驅動件包括:一驅動槽; 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一驅動銷,固定在所述限位件,滑動插設在所述驅動槽中;其中,所述限位件通過所述驅動銷的滑動,而能在所述限制位置和所述非限制位置之間運動。
  13. 如請求項9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 所述限位槽由所述第一殼體的周向側壁沿徑向內凹形成,且沿徑向向外開放。
  14. 如請求項9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 一限位件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殼體,具有相對於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向後傾斜的一限位頭前向面;以及 一限位件第二端,與所述限位件第一端相對且遠離所述第一殼體。
  15. 如請求項9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 一鎖定件,設置在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能在一鎖定位置與一解鎖位置之間移動; 當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鎖定件阻止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的相對旋轉,當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解鎖位置時,所述鎖定件允許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的相對旋轉。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殼體包括:一滑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側且沿徑向延伸,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滑槽中,隨著所述第一殼體一同圍繞所述旋轉軸線旋轉。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殼體包括: 一第一軸孔,沿所述旋轉軸線穿透所述第一殼體; 一第一軸孔壁,從所述第一殼體的軸向升起而呈柱形壁; 所述鎖定件包括: 一長形孔,開設在所述鎖定件中,所述長形孔套設在所述第一軸孔壁上; 所述限位裝置還包括:一鎖定復位件,設置在所述長形孔中,所述鎖定復位件的兩端分別抵靠所述第一軸孔壁和所述長形孔的一端,將所述鎖定件偏壓向所述鎖定位置。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 所述第二殼體包括: 一第二盤部; 一第二軸孔,開設在所述第二盤部; 至少一第一鎖定槽,設置於所述第二盤部的外周的內側;以及 至少一第二鎖定槽,位於所述第二盤部的外周與所述第二軸孔之間; 所述鎖定件包括: 一第一鎖定部,位於所述鎖定件的一第一端; 一第二鎖定部,位於鎖定件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位置不同; 當所述鎖定件處於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第一鎖定部和所述第二鎖定部分別卡合到所述第一鎖定槽和所述第二鎖定槽。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對設置。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 多個所述第一鎖定槽沿周向排列; 多個所述第二鎖定槽沿周向排列; 所述第一鎖定槽和所述第二鎖定槽的位置設置為,當所述第一物件位於第一旋轉位置時,以及當所述第一物件位於相對於所述第一旋轉位置在第二旋轉方向上的至少一第二旋轉位置時,所述第一鎖定部和所述第二鎖定部分別能夠卡合到不同的第一鎖定槽和第二鎖定槽中。
  2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鎖定部包括至少一第一鎖定齒; 所述第二鎖定部包括至少一第二鎖定齒; 當所述鎖定件位於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第一鎖定齒插設到至少一所述第一鎖定槽中,且所述第二鎖定齒插設到至少一所述第二鎖定槽中。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鎖定齒和所述第二鎖定齒分別形成為棘齒,且分別具有沿著所述第一旋轉方向向後傾斜的一第一前向面和一第二前向面。
  23.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鎖定槽設置於所述第二盤部的外周的內側,所述第二鎖定槽位於所述第二盤部的外周與所述第二軸孔之間,且與第一鎖定槽基本上沿徑向相對。
  24. 如請求項9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殼體還包括: 一第一盤部,形成為軸向一端封閉的圓盤形; 一第一杆部,從所述第一盤部的周邊延伸且與所述第一物件連接; 所述第二殼體包括: 一第二盤部,形成為軸向一端封閉的圓盤形; 一第二杆部,從所述第二盤部的周邊延伸且與所述第二物件連接; 所述第一盤部和所述第二盤部圍繞所述旋轉軸線相互能旋轉地扣合,以形成軸向兩端封閉的圓柱形盒狀結構。
  25. 如請求項9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殼體開設有所述限位槽,當所述第一物件相對於所述第二物件處於第一旋轉位置時,所述限位槽對準所述限位件,從而允許所述限位件伸到所述限位槽中進入所述限制位置,進而卡合到所述第一殼體。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當所述第一物件相對於所述第二物件不處於所述第一旋轉位置時,所述限位槽不對準所述限位件,從而不允許所述限位件伸到所述限位槽中進入所述限制位置。
  27. 如請求項26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當所述第一物件相對於所述第二物件不處於所述第一旋轉位置時,所述限位件抵靠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外周上。
  28.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限位件沿垂直於所述旋轉軸線的第一滑動方向線性運動,所述驅動件在所述第二物件中沿第二滑動方向移動,所述第二滑動方向垂直於所述旋轉軸線且與所述第一滑動方向呈一角度。
  29. 如請求項28所述的限位裝置,其中所述驅動槽開設在所述驅動件的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且垂直於所述第二滑動方向延伸,所述驅動銷平行於所述旋轉軸線延伸。
  30. 一種兒童載具,包括: 一車架; 一座架,設置在所述車架上; 一背架,接合到所述座架後端;以及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限位裝置,接合在所述座架與所述背架之間,其中所述第一物件是所述背架,所述第二物件是所述座架。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兒童載具包括:所述背架與所述座架樞轉地連接,且能相對於所述座架圍繞一背架樞轉軸線在遠離所述座架的一第一位置與朝向所述座架的一第二位置間樞轉,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背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而過度前傾。
  32.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第一旋轉方向是所述背架的前傾旋轉方向,所述第二旋轉方向是所述背架的後仰旋轉方向,所述第一旋轉位置是所述背架在使用狀態下的最大前傾位置。
  33.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車架還包括: 一座管件; 所述座架能沿縱向前後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座管件上。
  34.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車架還包括: 一扶手架,設置在所述背架的兩外側;以及 一推手架,位於所述扶手架外側且能與所述扶手架樞轉連接,而能圍繞大致平行於所述背架樞轉軸線的一推手樞轉軸線相對於所述座架樞轉; 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 一第一滑套,套設在所述推手架的下端,靠近所述推手樞轉軸線; 一推手架操作件,操作性地連接到所述第一滑套,能被操作以拉動所述第一滑套遠離所述推手樞轉軸線滑動,進而帶動所述限位件移動到所述限制位置。
  35. 如請求項34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在所述扶手架的面向所述推手架的一側設置連動件,所述連動件能在所述扶手架上滑動,所述第一滑套與所述連動件接合,所述第一滑套遠離所述推手樞轉軸線的滑動能帶動所述連動件滑動,從而將所述限位件帶到所述非限制位置。
  36. 如請求項35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第一滑套包括朝向所述扶手架延伸的一第一滑套突起部,所述連動件包括朝向所述推手架延伸的一連動件突起部,所述第一滑套突起部與所述連動件突起部相抵。
  37. 如請求項3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扶手架還包括: 一連接件,固定到所述連動件,且插設在所述扶手架上,所述連動件突起部自所述連接件朝向所述推手架延伸,在所述連接件與所述扶手架之間設置一第四復位件,使得所述連動件突起部始終保持與所述第一滑套突起部壓靠。
  38. 如請求項34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車架還包括: 一座管件; 所述座架能沿縱向前後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座管件上,所述限位裝置固定到所述述座架,從而能與所述座架一同在所述座管件上縱向滑動。
  39. 如請求項38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推手架還包括: 一第三牽引件,設置在所述推手架內部,且兩端分別連接到所述第一滑套和所述推手架操作件; 所述推手架操作件設置在所述推手架的外部,所述推手架操作件能被操作以通過所述第三牽引件帶動所述第一滑套沿所述推手架移動。
  40. 如請求項38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扶手架接合到所述座架一側,能相對於所述座架在一展開位置與一收合位置之間樞轉,一第一牽引件的兩端分別連接到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扶手架。
  41. 如請求項40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 一連接座,設置在所述座架靠近所述背架的端部處; 所述連接座包括: 一連接座本體; 一牽引件槽,設置在所述連接座本體的背向所述座架的一側,所述第一牽引件穿過所述牽引件槽連接到所述扶手架;以及 一牽引件套容置部,設置在所述牽引件槽的一端,所述牽引件套容置部的寬度大於所述牽引件槽的寬度。
  42. 如請求項41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第一牽引件包括一纜線套和滑動穿設在所述纜線套中的一纜線,所述纜線的兩端經由所述連接座分別連接到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扶手架,所述纜線套的兩端分別連接到所述殼體和所述連接座; 所述扶手架在從所述展開位置樞轉到所述收合位置時通過所述第一牽引件將所述限位件帶動到所述非限制位置。
  43.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 一限位塊,固定於所述車架上; 其中,所述座架設置於所述車架上且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所述背架樞接於所述座架,且所述背架具有一活動端,所述活動端位於所述座架與所述限位塊之間,以使所述活動端在所述車架處於一展開狀態時被限位固定。
  44.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 一限位塊,固定於所述車架上; 其中,所述背架可樞轉地架設於所述車架上,且所述背架具有一活動端,所述限位塊鄰近於所述活動端設置,以在所述車架由一展開狀態切換至一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抵推所述活動端,輔助所述背架相對於所述車架樞轉而被收合。
  45. 如請求項30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 一頂篷,包括一主篷架;以及 一頂篷安裝結構,用於將一頂篷安裝於所述車架或所述背架上,該頂篷安裝結構包括: 一安裝座,設置於所述車架或所述背架;以及 一連接座,設置於所述主篷架; 其中,所述連接座通過磁性吸附的方式與所述安裝座可拆卸地連接。
  46. 一種兒童載具,包括: 一車架; 一限位塊,固定於所述車架上; 一座架,設置於所述車架上且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及 一背架,樞接於所述座架,且具有一活動端; 其中,所述活動端位於所述座架與所述限位塊之間,以使所述活動端在所述車架處於一展開狀態時被限位固定。
  47. 如請求項4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座架具有一卡接部,所述車架處於所述展開狀態時,所述活動端的兩側分別與所述限位塊和所述卡接部相抵,所述車架由所述展開狀態切換至一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所述活動端與所述卡接部分離,所述限位塊抵推所述活動端相對所述座架樞轉。
  48. 如請求項4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車架包括座管件,所述限位塊固定於所述座管件,所述座架滑動設置於所述座管件。
  49. 如請求項4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限位塊具有朝向所述活動端延伸的一凸出部,所述車架由所述展開狀態切換至一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所述凸出部抵推所述活動端,以驅使所述背架樞轉。
  50. 如請求項4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在所述車架處於一收折狀態時,所述座架與所述活動端分離,且所述限位塊抵接所述活動端,以限制所述背架的轉動。
  51. 如請求項4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限位塊具有一第一端面和一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一側和所述第二端面的一側交匯形成一凸出部,所述車架處於所述展開狀態時,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活動端相抵,所述車架處於一收折狀態時,所述第二端面與所述活動端相抵。
  52. 如請求項4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車架包括一座管件,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一牽制件,所述牽制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背架、所述車架連接,以在所述車架處於所述展開狀態時,所述牽制件能限制所述背架向靠近所述座管件的方向樞轉。
  53. 如請求項52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牽制件為一織帶。
  54. 如請求項4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車架還包括一座管件及一推手架,所述推手架樞接於所述座管件,所述推手架可被操作以帶動所述車架整體收折。
  55. 如請求項4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一連動組件,所述車架包括一推手架,所述連動組件連接於所述推手架和所述座架之間,以在所述推手架轉動時帶動所述座架相對所述限位塊滑動。
  56. 如請求項4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一連動組件,所述車架包括一座管件和一推手架,所述限位塊固定於所述座管件,所述座架可移動地設置於所述座管件,所述推手架向靠近所述座管件的方向轉動能通過所述連動組件帶動所述座架沿所述座管件向遠離所述限位塊的方向移動。
  57. 如請求項56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一連動組件,所述連動組件包括一第一連杆和一第二連杆,所述第一連杆的一端連接於所述車架且能隨所述推手架的轉動而轉動,所述第一連杆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杆的一端樞接,所述第二連杆遠離所述第一連杆的另一端與所述座架樞接。
  58. 如請求項57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連動組件還包括一樞接銷,所述推手架連接所述樞接銷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連杆的一端與所述樞接銷固定連接。
  59. 如請求項46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一鎖定機構,所述車架還包括一推手架、一輔助架、一連動架和一後腳支撐架,所述輔助架與所述推手架固定連接,所述連動架的一端與所述後腳支撐架樞接、另一端與所述輔助架樞接,所述鎖定機構設於所述輔助架和所述連動架之間,所述鎖定機構處於一釋鎖狀態時,所述連動架可相對所述輔助架轉動,所述鎖定機構處於一鎖定狀態時,所述連動件與所述輔助架相對固定。
  60. 如請求項59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一連動組件和一樞接銷,所述連動組件包括一第一連杆和一第二連杆,所述第一連杆的一端連接於所述車架且能隨所述推手架的轉動而轉動,所述第一連杆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杆的一端樞接,所述第二連杆遠離所述第一連杆的另一端與所述座架樞接,所述輔助架、所述連動架均通過所述樞接銷樞接於所述車架,所述第一連杆的一端和所述樞接銷固定連接。
  61. 一種兒童載具,包括: 一車架; 一限位塊,固定於所述車架上;及 一背架,可樞轉地架設於所述車架上,並具有一活動端; 其中,所述限位塊鄰近於所述活動端設置,以在所述車架由一展開狀態切換至一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抵推所述活動端,輔助所述背架相對於所述車架樞轉而被收合。
  62. 如請求項61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設置於所述車架上且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的一座架,所述座架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所述車架處於所述展開狀態時,所述活動端被固持在與所述限位塊和所述座架之間。
  63. 如請求項61所述的兒童載具,還包括設置於所述車架上且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的座架,所述座架可相對所述限位塊移動,所述背架可樞轉地連接所述座架,所述車架由所述展開狀態切換至所述收折狀態的過程中,所述活動端與所述座架分離,所述限位塊抵推所述活動端相對所述座架樞轉。
  64. 如請求項61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在所述車架處於所述收折狀態時,所述限位塊抵接所述活動端,以限制所述背架轉動。
  65. 如請求項61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活動端在所述車架處於所述展開狀態與所述收折狀態時,會分別抵靠所述限位塊的不同部分。
  66. 如請求項46至65中任一項所述的兒童載具,其中: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一背靠板和一調節束帶,所述背靠板以可相對所述背架進行轉動的方式設置,所述背架包括位於所述車架兩側的兩個背架豎向部,所述調節束帶的一端固定於其中一個所述背架豎向部,所述調節束帶的另一端繞過所述背靠板固定於另一個所述背架豎向部,所述調節束帶的長度可調。
  67. 一種頂篷安裝結構,用於將一頂篷安裝於一載體上,所述頂篷包括一主篷架,其中:該頂篷安裝結構包括:一安裝座,設置於所述載體;一連接座,設置於所述主篷架;其中,所述連接座通過磁性吸附的方式與所述安裝座可拆卸地連接。
  68. 如請求項67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連接座在橫向方向上移動以與所述安裝座磁性吸附在一起或者從所述安裝座脫離。
  69. 如請求項67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安裝座包括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設置有一第一磁性件,所述連接座包括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用於和所述第一定位部接合,所述第二定位部設置有一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彼此吸附,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保持接合。
  70. 如請求項69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者為一凹槽,另一者為一凸塊,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塊相卡合。
  71. 如請求項69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與所述安裝座附接在一起或者通過包覆成型的方式接合在一起,所述第二磁性件與所述連接座附接在一起或者通過包覆成型的方式接合在一起。
  72. 如請求項70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凸塊面對所述凹槽的端面設置有一容納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者位於所述凹槽內,另一者位於所述容納腔中。
  73. 如請求項70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塊均沿橫向方向延伸,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塊之間設置有一轉動限制結構。
  74. 如請求項73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轉動限制結構包括彼此配合的一導向肋和一導向槽,所述導向肋和所述導向槽中的一者設置於所述凹槽的內周壁上,另一者設置在所述凸塊的外周壁上。
  75. 如請求項69至74中任一項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安裝座通過一第一緊固件固定於一車架背架,並且所述第一磁性件通過所述第一緊固件附接至所述安裝座。
  76. 如請求項69至74中任一項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頂篷還包括一輔篷架,所述輔篷架具有一樞接座,所述樞接座通過一第二緊固件與所述連接座樞轉連接,所述第二磁性件通過所述第二緊固件附接至所述連接座。
  77. 如請求項76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 所述連接座和所述樞接座之間設置有一樞轉調節結構,所述樞轉調節結構用於調節所述主篷架和所述輔篷架之間的相對位置; 及/或,所述連接座和所述樞接座之間設置有一擺動限制結構,所述擺動限制結構用於限制所述主篷架和所述輔篷架之間的樞轉角度。
  78. 如請求項77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 所述連接座和所述樞接座中的一者設置有一環形槽,另一者設置有一環形壁,所述環形槽的側壁與所述環形壁相對; 所述樞轉調節結構包括: 一個或多個卡槽,設置於所述環形槽的側壁和所述環形壁中的一者上;以及 一個或多個突出部,設置於所述環形槽的側壁和所述環形壁中的另一者上;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卡槽與所述一個或多個突出部選擇性地卡合。
  79. 如請求項78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環形壁設置在與所述連接座可拆卸地接合的一鎖環上,並且所述鎖環與所述連接座不可相對轉動地連接。
  80. 如請求項77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其中:所述擺動限制結構包括:一第一弧形塊,設置於所述連接座和所述樞接座中的一者上;一第二弧形塊,設置於所述連接座和所述樞接座中的另一者上;當所述輔篷架相對於所述主篷架轉動時,所述第一弧形塊與所述第二弧形塊選擇性地抵靠。
  81. 一種兒童載具,包括一載體和一頂篷,所述頂篷通過請求項80所述的頂篷安裝結構安裝於所述載體上。
TW112117611A 2022-05-11 2023-05-11 限位裝置、頂篷安裝結構及兒童載具 TW2024088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CN2022105369604 2022-05-11
CNCN2022107861171 2022-07-04
CNCN2022112166500 2022-09-30
CNCN2022112539703 2022-10-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8859A true TW202408859A (zh) 2024-03-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02926C (en) Child stroller apparatus
US8936267B2 (en) Collapsible child carrier apparatus
US11731681B2 (en) Child stroller apparatus
US9545940B2 (en) Infant stroller apparatus
US8366127B2 (en) Infant carrier device suitable for multi-orientation use
KR102227172B1 (ko) 유아 푸시 체어 프레임과, 유아 푸시 체어
US8950761B2 (en) Collapsible child carrier apparatus
US10286940B2 (en) Child stroller apparatus
US8622404B2 (en) Infant carrier apparatus and its adjusting method
US20220297737A1 (en) Child stroller apparatus
GB2531925A (en) Infant carrier and stroller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70085259A (ko) 유모차
JP5258918B2 (ja) 複数の使用形態を有する幼児搬送装置
CN210882284U (zh) 一种座椅背靠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
US20240124043A1 (en)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US11993302B2 (en)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TW202408859A (zh) 限位裝置、頂篷安裝結構及兒童載具
CN220410681U (zh) 限位装置、顶篷安装结构及儿童载具
EP4067206A1 (en) Compact foldable stroller
CN112441103B (zh) 推车车架
KR101923732B1 (ko) 접이식 왜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