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6513A - 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其系統與零件組 - Google Patents

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其系統與零件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6513A
TW202406513A TW111129924A TW111129924A TW202406513A TW 202406513 A TW202406513 A TW 202406513A TW 111129924 A TW111129924 A TW 111129924A TW 111129924 A TW111129924 A TW 111129924A TW 202406513 A TW202406513 A TW 2024065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nchor
suspension
artificial ligament
ped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9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健煜
Original Assignee
陳健煜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健煜 filed Critical 陳健煜
Priority to TW111129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406513A/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6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651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其系統與零件組。兩節式懸吊錨釘具有可相對旋轉的一近端節及一遠端節。於近端節的外表面設置外螺紋,且於遠端節設置可供人工韌帶穿過的一橫向貫穿孔。當兩節式懸吊錨釘被旋轉並逐漸鎖入骨頭內的過程中,只有近端節會旋轉、而穿設有人工韌帶的遠端節會被往下推但不會旋轉、且人工韌帶會隨著遠端節一起被帶入骨頭內部並被夾置於近端節的兩側外表面與骨頭之間;藉此,人工韌帶會達到理想的張力,來動態式的穩定面關節(Facet joint)。

Description

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其系統與零件組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包含該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系統與零件組,尤指一種具有兩節式柱體結構的兩節式懸吊錨釘,以及藉由人工韌帶及兩節式懸吊錨釘來將脊柱之上節椎骨懸吊於下節椎骨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及零件組。
人類的脊柱(Columna Vertebralis)是由24塊脊椎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sacrum,又稱薦椎)和1塊尾骨(coccyx,又稱尾椎)藉由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當其中之一椎骨因疾病或創傷而移位、滑脫、變形、退化或受損時,可能導致脊柱機械傷害或病變;除產生疼痛之外、並會對脊柱的其他部分造成進一步損害。而當椎骨移位、滑脫、變形、退化或受損症狀嚴重,無法以保守的藥物或物理方式治療時,則需施以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治療方式包括了:減壓術、椎間盤切除術、椎板切除術、骨融合術和椎骨固定等。
脊椎手術常需使用脊椎固定器來固定與支撐手術部位的椎骨。目前習知的脊椎固定器,都是在相鄰的上、下層兩椎骨上分別各鎖入兩隻骨釘,並藉由上下延伸的連結桿來連結分別位於上、下層椎骨的兩骨釘,來達到將相鄰的上、下層兩椎骨加以支撐、固定的效果。然而,目前習知的脊椎固定器,都同樣有以下缺點:
1.需使用至少四隻以上的骨釘。由於上、下層兩椎骨各需鎖入兩隻椎弓根螺釘,所以在病人脊椎上需要鎖入至少四根椎弓根螺釘。所需椎弓根螺釘越多,不僅手術時間越長、風險越高,且病人的不適感也 越嚴重,術後復原所需時間也越長。
2.藉由連結桿來連結上、下層椎弓根螺釘導致脊椎術後活動能力降低。由於現今脊椎固定器都是以硬質的連結桿來連結上、下層椎弓根螺釘,把上、下層椎骨兩者藉由連結桿與椎弓根螺釘加以「固定」及「支撐」;所以,手術後裝置有脊椎固定器的脊椎部位幾乎無法彎曲,病人活動能力大幅降低,甚至造成病人慢性背痛、僵硬。
3.脊椎固定器有許多部件會突出於脊椎椎骨外部,造成病人不適與長期疼痛。為了能讓連結桿組合於椎弓根螺釘的頂部,習知脊椎固定器的椎弓根螺釘頂部都會包含一個突出於椎骨外部5-10mm的結合部,以供直徑達2-5mm的連結桿能夠安裝、固定於該椎弓根螺釘的頂部。很明顯地,這些突出於椎骨外部的椎弓根螺釘頂部與連結桿一定會讓病人長期感到不適與異物感,甚至造成病人慢性背痛與僵硬。
目前的椎骨手術通常需要使用具剛性的脊椎固定器械來達到立即的穩定性並促進融合。典型的習知脊柱固定器使用包括至少四個椎弓根螺釘和兩個連結桿來穩定兩個相鄰的椎骨節段,但習知脊柱固定器卻具有以下缺點:1.神經損傷;2.出血增多;3.手術時間延長;4、椎弓根螺釘鬆動;5.相鄰椎骨節段狹窄的持續發展;6.脊柱失去自然柔韌性;7.慢性背痛;8.體積大且突出的植體椎弓根螺釘頭端或連結桿可能會因軟組織撞擊和滑囊炎而引起疼痛。
緣此,本發明揭露了一種兩節式懸吊錨釘以及包含該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其通過使用“椎弓根錨釘和懸吊韌帶”結構來重建脊椎的小面關節面韌帶,以動態穩定小面關節,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傳統器械融合手術帶來的不必要的併發症,可解決前述習知脊椎固定器的種種缺失。兩節式懸吊錨釘具有可相對旋轉的近端節與用於穿設人工韌帶的遠端節結構。在把兩節式懸吊錨釘旋轉鎖入骨頭內的過程中,只有近端節會被帶動旋轉、而遠端節不會旋轉,可避免人工韌帶纏繞在近端節的外表面。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兩節式懸吊錨釘,其具有可相對旋轉的一近端節及一遠端節。於近端節的外表面設置外螺紋,且於遠端節設置可供人工韌帶穿過的一橫向貫穿孔。當兩節式懸吊錨釘被旋轉並逐漸鎖入骨頭內的過程中,只有近端節會旋轉、而穿設有人工韌帶的遠端節則不會旋轉、且人工韌帶會隨著遠端節一起被帶入骨頭內部並被夾置於近端節的外表面與骨頭之間。因此,在兩節式懸吊錨釘被鎖入骨頭後,人工韌帶會被夾置並固定在兩節式懸吊錨釘的近端節的外表面與骨頭之間、且人工韌帶的張力隨著遠端節被近端節往下推而逐漸增加張力。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包含前述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把人工韌帶的一端藉由兩節式懸吊錨釘固定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處、而人工韌帶的另一端則是藉由墊圈卡合在上節椎骨的對側椎板處,藉此可將上節椎骨與下節椎骨兩者經由人工韌帶來懸吊。利用把兩節式懸吊錨釘旋轉鎖入椎弓根的操作中來拉扯並調整人工韌帶的張力,藉以達成所要的人工韌帶張力。此外,在手術完成後,兩節式懸吊錨釘的頂部僅會微微突出、或齊平、或甚至埋入於椎弓根的表面,病人不會有傳統椎弓根釘的金屬突出造成術後的異物感與不適。本發明之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不僅可穩定脊柱的結構強度,更可以縮短手術時間、降低神經傷害風險、減少出血量、維持術後椎骨活動度、避免因內固定及融合所造成臨近節的加速退化、降低病人術後的異物、不適、疼痛與僵硬感、以及加速病人術後復原的時程。
與使用“椎弓根螺釘和連結桿”系統的傳統脊柱固定器相比,使用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的手術過程簡單,且懸吊椎弓根錨釘更小、更短。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的低頂部和易於應用可以顯著地防止傳統椎弓根螺釘所易導致的併發症,例如:出血過多、神經損傷、螺釘鬆動和相鄰節段加速退變等等。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含前述兩節式懸吊錨釘且適用於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的零件組,其包括了醫師執行本發明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的手術時所需使用到的工具與預先半組裝完成的零件,以便利與加速醫師執行手術的過程。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揭露了一種兩節式懸吊錨釘,包 括:一柱體、一外螺紋、一套合結構、以及一貫穿孔。柱體沿一中心軸延伸。外螺紋設置於該柱體的一外表面。套合結構設置於該柱體的一頂端處。貫穿孔橫向貫穿該柱體。該柱體包括一近端節與一遠端節而呈現一兩節式柱體結構。該遠端節是組裝於該近端節的一底端處,且該近端節可依據該中心軸為軸心進行相對於該遠端節的旋轉運動。該套合結構是設置於該近端節上較遠離該遠端節的該頂端處。該柱體的該外螺紋是至少設置於該近端節的外表面上;該貫穿孔是設置在該遠端節上、且該貫穿孔的延伸方向和該中心軸不平行。
於一實施例中,於該近端節的該底端設有沿著該中心軸伸朝向該頂端延伸的一中心桿孔。於該遠端節的一頂端設有沿著該中心軸方向凸出的一中心桿。該中心桿的尺寸與位置係對應於該中心桿孔且是插置入該中心桿孔內,所以,該遠端節與該近端節可藉由將該中心桿插置入該中心桿孔中而被組合成為該柱體,且該近端節可依據該中心軸為軸心進行相對於該遠端節的旋轉運動。
於一實施例中,於該遠端節的該中心桿的一頂部設置有一桿頂外螺紋,於該近端節的該中心桿孔內相對於該桿頂外螺紋的位置處設置有可和該桿頂外螺紋相嚙合的一桿孔內螺紋。其中,該桿頂外螺紋的螺紋方向和該柱體的該外螺紋的螺紋方向兩者相反。
於一實施例中,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的延伸方向是和該中心軸相互垂直;於該柱體的該近端節的該頂端更設有一U型的連桿固定架。
於一實施例中,位於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可供一人工韌帶穿過,使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可被套掛於該人工韌帶上。位於該近端節的該頂端的該套合結構可供與一螺絲起子結合。其中,當操作該螺絲起子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以該中心軸為軸進行旋轉時,可把該兩節式懸吊錨釘鎖入一骨頭內,藉此把該懸吊線的一部分夾持並固定於該近端節的外表面與該骨頭之間。並且,當操作該螺絲起子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以該中心軸為軸進行旋轉並將該兩節式懸吊錨釘鎖入該骨頭內的過程中,只有該近端節會被該螺絲起子帶動旋轉、而該遠端節則不會被螺絲起子帶動旋轉,因此,穿過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的該人工韌帶不會旋轉也不會纏繞在該近端節的外表面上。
於一實施例中,該兩節式懸吊錨釘是使用於一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簡稱T-PAS系統)中;該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可供設置於至少包括有一上節椎骨及一下節椎骨的一脊柱(Spine)上;該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包括有:至少一個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以及至少一個該人工韌帶。至少一個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可供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一椎弓根(Pedicle)處。至少一個該人工韌帶,該人工韌帶的一端是結合於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並可藉由該兩節式懸吊錨釘而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該人工韌帶的另一端可供藉由一固定手段來固定於該上節椎骨的一椎板(Lamina)處。並且,該人工韌帶具有一預定張力,可將該上節椎骨與該下節椎骨兩者藉由該人工韌帶予以懸吊。
於一實施例中,該上節椎骨及該下節椎骨分別各包括有:該椎板、以及兩該椎弓根其分別位於該椎板的左、右側。於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設有貫穿於該椎板的左、右兩側表面的一隧道(Laminar Tunnel)。該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更包括有:至少一墊圈(Washer),可供設置於該上節椎骨的該對側椎板的該隧道外壁上,且該墊圈的一長度是大於該隧道的孔徑。該固定手段是藉由把該人工韌帶的該另一端先穿過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該隧道後再結合於該墊圈,利用該墊圈的長度大於該隧道的孔徑、以及該人工韌帶具有該預定張力的特性,使得該人工韌帶的該另一端可藉由該墊圈而貼靠固定在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該隧道處。
於一實施例中,該兩節式懸吊錨釘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於該下節椎骨的兩個該椎弓根處。該墊圈的數量為兩個,分別位於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該隧道的左、右兩端處。該人工韌帶的數量為兩條;其中之一該人工韌帶的一端是固定於位在左側的該椎弓根上的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另一端是由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左側先向右穿過該隧道後再結合於位在該隧道右端的該墊圈上;另一該人工韌帶的一端是固定於位在右側的該椎弓根上的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另一端是由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右側先向左穿過該隧道後再結合於位在該隧道左端的該墊圈上。
於一實施例中,將該人工韌帶結合於該墊圈的方式,是把該人工韌帶的一中間區段形成一頭部封閉端(Loop end)後自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一側面穿過該隧道而到達該椎板的另一側面,使該人工韌帶的該頭部 封閉端是位在該椎板的該另一側面,然後把該人工韌帶的該頭部封閉端套置於位在該椎板的該另一側面的該墊圈的一桿部。其中,該人工韌帶較遠離該頭部封閉端的兩末端都是稱為尾部開放端。之後,從該人工韌帶的至少其中之一該尾部開放端(Free end)施加一拉扯力,可以讓該墊圈抵頂住該上節椎骨的該隧道外部的椎板表面,達到把該人工韌帶的該頭部封閉端結合並固定於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功效。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還揭露了一種零件組,其包括:至少一兩節式懸吊錨釘、至少一墊圈、至少一人工韌帶、一螺絲起子以及一張力計。兩節式懸吊錨釘可被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一椎弓根處。墊圈可被設置於該上節椎骨的一椎板處。人工韌帶可用於連結該兩節式懸吊錨釘與該墊圈,並藉由該兩節式懸吊錨釘與該墊圈而將該人工韌帶分別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與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並且,該人工韌帶已預先組合於該兩節式懸吊錨釘的遠端節的貫穿孔上。螺絲起子可供結合於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並藉由操作該螺絲起子來把該兩節式懸吊錨釘鎖入固定於該椎弓根處。張力計用於量測該人工韌帶的張力。
10:脊柱
11:上節椎骨
12:下節椎骨
111、121:椎板
112、113、122、123:椎弓根
114:隧道
1220:骨孔
20:T-PAS系統
21、49:錨釘
211、491:柱體
2110:底端
2111、4911:近端節
2112、4912:遠端節
2113、4913:中心桿
21130:桿頂外螺紋
2114:外表面
2115:底端
2116:頂端
2117:凹座
212、492:螺紋
213:頂端
214、494:套合結構
215、495:貫穿孔
216、496:中心桿孔
2160:桿孔內螺紋
217:漸縮段
22:墊圈
221:桿部
222、223:開口
23:人工韌帶
231:封閉端
2311、2312:線段
232:開放端
24:鉚套
490:連桿固定架
4901:容置座
50:習知脊椎固定器
51:錨釘
52:連結桿
91:鑽孔工具
92:螺絲起子
921:握把部
922:長桿部
923:起子頭端
926:掛架
927:細推桿
928:調整模組
9281:推動器
9282:鎖定齒溝
93:張力器
94:勾子
95:剪刀
圖一A及圖一B分別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第一實施例的A-A剖面示意圖及立體示意圖。
圖二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及部分放大圖。
圖三A、圖三B分別為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裝置於脊柱之相鄰兩椎體上的一實施例的第一視角立體示意圖及第二視角立體示意圖。
圖四A及圖四B分別為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裝置於脊柱之相鄰兩椎體上的一實施例的頂視示意圖及左側視示意圖。
圖五A至圖五E分別為將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設置於相鄰兩椎體上的一實施例過程的數個步驟的示意圖。
圖六A及圖六B分別為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中,將人工韌帶結合於墊圈的方式的一實施例兩個步驟示意圖。
圖七A、圖七B及圖七C分別為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中,將兩節式懸吊錨釘固定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的方式的三個步驟的示意圖。
圖八為本發明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的零件組中的螺絲起子的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九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第三實施例剖面示意圖。
圖十A及圖十B分別為本發明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搭配習知脊椎固定器使用的兩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十一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第四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十二A、圖十二B、圖十二C及圖十二D分別為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中,將第四實施例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固定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的方式的四個步驟的示意圖。
圖十三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第五實施例搭配螺絲起子的剖面示意圖。
圖十四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使用在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中並裝置於脊柱之相鄰兩椎體上的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本發明關於一種兩節式懸吊錨釘以及具有該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系統與零件組。兩節式懸吊錨釘具有可相對旋轉的一近端節及一遠端節。於近端節的外表面設置外螺紋,且於遠端節設置可供人工韌帶穿過的一橫向貫穿孔。當兩節式懸吊錨釘被旋轉並逐漸鎖入骨頭內的過程中,只有近端節會旋轉、而穿設有人工韌帶的遠端節則不會旋轉、且人工韌帶會隨著遠端節一起被帶入骨頭內部並被夾置於近端節的外表面與骨頭的交界面(Anchor-Bone interface)之間。因此,在兩節式懸吊錨釘被鎖入骨頭後,人工韌帶會被夾置並固定在兩節式懸吊錨釘的近端節的外表面與骨頭之間, 達到人工韌帶所要的理想張力主要在動態性穩定動態面關節(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facet joint),且人工韌帶不會纏繞在近端節的外表面周圍。於本發明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中,把人工韌帶的一端藉由兩節式懸吊錨釘固定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處、而人工韌帶的另一端則是藉由墊圈卡合在上節椎骨的對側椎板處,藉此可將上節椎骨與下節椎骨兩者經由人工韌帶來懸吊。利用把兩節式懸吊錨釘旋轉鎖入椎弓根的操作中來拉扯並調整人工韌帶的張力。在手術完成後,兩節式懸吊錨釘的頂部僅會微微突出、或齊平於椎弓根的表面、或甚至低於骨表面,可讓病人的異物感與不適感降到最低。本發明之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不僅可穩定脊柱的結構強度,且更能避免傳統骨融合手術使用之大而突出的椎弓根釘、縮短手術時間、降低神經傷害風險、減少出血量、維持術後椎骨活動度、避免因內固定及融合所造成臨近節的加速退化、降低病人術後的異物、不適、疼痛與僵硬感、以及加速病人術後復原的時程。本發明的零件組包括了醫師執行本發明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的手術時所需使用到的工具與預先半組裝完成的零件,可便利與加速醫師執行手術的過程。
本發明所述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Translaminar Pedicle Anchor Suspension System;簡稱T-PAS系統)可供應用於椎骨手術。該T-PAS系統使用的零件包括:至少一錨釘(Suspension Pedicle Anchor,簡稱SPA),固定於一下節椎骨(Lower Vertebral Segment)的椎弓根(Pedicle);以及至少一人工靭帶(Suspension Ligament),做為懸吊線使用,其一端固定於該錨釘處,另一端是藉由一固定手段固定於該上節椎骨的一椎板(Lamina)處;並且,該懸吊線具有一預定張力,可將該上節椎骨與該下節椎骨兩者藉由該懸吊線予以懸吊。藉此人工韌帶經椎板鑽孔來懸吊上節椎骨,不僅可動態式的穩定(Dynamic Stabilization)脊椎,更可以避免使用傳統骨釘的固定及骨融合(Instrumented fusion)。此一創新的T-PAS系統可以:1、縮短手術時間;2、降低神經傷害之風險;3、減少出血;4、維持椎骨的活動度;5、術後腰部感覺自然;及6、理論上可以避免因內固定及融合所造成臨近節的加速退化(Acclerated Degeneration of Adjacent Segments),而造成短期內需要再度接受手術。本發明T-PAS系統的適應症與適用範圍包括了(但不侷限於):單節或多節關節狹窄症及退化性腰椎滑脫等等。本發明T-PAS系統可以應用於 病人的首次手術來預防交界處狹窄,也可以是交界狹窄處的再次手術。
於本發明的T-PAS系統中,人工韌帶(懸吊韌帶)所構成的迴圈先穿過設置在上節椎骨的椎板弓部的剛性點(rigid point)的一橫向隧道後,被拉到椎板的對側;然後,用一豬鼻墊圈(pig-nose washer)將懸吊韌帶固定並收緊在上節椎骨的椎板的對側壁上。藉由拉緊懸吊韌帶的自由端,使懸吊韌帶的迴圈端可藉由豬鼻墊圈而穩定緊貼於椎板的對側壁上。隨後,懸吊韌帶的自由端藉由一錨釘加以拉緊;該錨釘是鎖固在與上節椎骨相鄰的一下節椎骨的椎弓根上,藉以將懸吊韌帶拉緊至一最佳張力。與使用“椎弓根螺釘和連結桿”系統的傳統脊椎固定器械相比,本發明這種手術很容易,而且用於懸吊的椎弓根錨釘更小、更短。本發明T-PAS系統的小尺寸和易於應用的特性,可以明顯地防止傳統椎弓根螺釘的併發症,包括:出血過多、神經損傷、螺釘鬆動和相鄰節段加速退化等等。
本發明的T-PAS系統的關鍵詞、器械、適應症、益處和手術技術的相關說明可以參考本發明申請人所申請的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申請案號第110127323號案的說明書內容。
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發明所提出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包含該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系統與零件組,以下將配合圖式詳細說明之。
請參閱圖一A及圖一B,分別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第一實施例的A-A剖面示意圖及立體示意圖。於第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具有包括:一柱體211、一外螺紋212、一套合結構214以及一貫穿孔215。該柱體211是沿一中心軸延伸的狹長柱體。該外螺紋212是設置於該柱體211的一外表面。該套合結構214是設置於該柱體211的一頂端213處。該貫穿孔215是橫向貫穿該柱體211。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特色在於:該柱體211包括一近端節2111與一遠端節2112而呈現一兩節式柱體結構。該遠端節2112是組裝於該近端節2111的一底端2110處,且該近端節2112可依據該中心軸為軸心進行相對於該遠端節2111的旋轉運動。該套合結構214是設置於該近端節2111上較遠離該遠端節2112的該頂端213處。該柱體211的該外螺紋212是至少設置於該近端節2111的外表面上。該貫穿孔215是設置在該遠端節2112上、且該貫穿孔215的延伸方向和該中心軸不平行。於該近端節2111的該底端2110設有沿著該中心軸伸朝向該頂端213延伸的一中 心桿孔216。於該遠端節2112的一頂端2116設有沿著該中心軸方向凸出的一中心桿2113。該中心桿2113的尺寸與位置係對應於該中心桿孔216且是插置入該中心桿孔216內,所以,該遠端節2112與該近端節2111可藉由將該中心桿2113插置入該中心桿孔216中而被組合成為該柱體211,且該近端節2111可依據該中心軸為軸心進行相對於該遠端節2112的旋轉運動。該遠端節2112的底端2115是整個柱體211的最底端且呈現一尖椎或圓椎頭的結構。
位於該遠端節2112的該貫穿孔215可供一人工韌帶23穿過,使該兩節式懸吊錨釘21可被套掛於該人工韌帶23上。位於該近端節2111的該頂端213的該套合結構214可供與螺絲起子92的前端結合。於本實施例中,該套合結構214是一個內六角凹座,其輪廓與尺寸是對應於螺絲起子92的六角凸塊狀的起子頭端923(如圖八所示)。當操作該螺絲起子92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21以該中心軸為軸進行旋轉時,可把該兩節式懸吊錨釘21鎖入預先鑽設於骨頭上的一骨孔內,藉此把該人工韌帶23的一部分夾持並固定於該近端節2111的外表面與該骨頭內的骨孔表面之間。並且,由於該近端節2111可依據該中心軸為軸心進行相對於該遠端節2112的旋轉運動,所以,當操作該螺絲起子92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21以該中心軸為軸進行旋轉並將該兩節式懸吊錨釘21鎖入該骨頭的骨孔內的過程中,只有該近端節2111會被該螺絲起子92帶動旋轉、而該遠端節2112則不會被螺絲起子92帶動旋轉;因此,穿過該遠端節2112的該貫穿孔215的該人工韌帶23不會旋轉也不會纏繞在該近端節2111的外表面上,人工韌帶23只會直線延伸並被夾置並固定於近端節2111的外表面與骨頭的骨孔的內表面之間。
於本發明中,將該人工韌帶23穿設於該遠端節2112的該貫穿孔215內的方式,是把該人工韌帶23的一中間區段對折成一雙線併排結構並形成一頭部封閉端231後,將頭部封閉端231自該遠端節2112的該貫穿孔215的一側穿入並由另一側拉出,使該人工韌帶23的較遠離該頭部封閉端231的兩末端(亦稱為尾部開放端232或是稱為自由端)都是位在該貫穿孔215的同一側、而該頭部封閉端231則是位在該貫穿孔215的另一側。
於一實施例中,該遠端節2112的該貫穿孔215的延伸方向是和該中心軸相互垂直。於近端節2111較接近遠端節2112的部分設有一外徑漸縮的漸縮部,漸縮部於中心軸方向上的長度以小於柱體21總長度的1/4為較 佳;並且,遠端節2112的外型呈現一類似子彈頭的圓椎結構,遠端節2112的頂端2116的最大外徑大約等於或是略小於近端節2111的底端2110的最小外徑,此種結構可方便醫師執行將兩節式懸吊錨釘21置入預先鑽設的骨孔以及將兩節式懸吊錨釘21鎖入骨頭的骨孔中的操作。並且,遠端節2112的外表面除了可以設置和近端節2111外表面同方向的外螺紋212之外,遠端節2112的外表面也可以不設置外螺紋、而是設置粗糙表面或是光滑表面。
於一實施例中,人工韌帶23是在製造工廠端就已預先穿設於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遠端節2112的貫穿孔215內以進行包裝與銷售,所以醫師在使用時無須另外進行人工韌帶23與於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穿線組裝工作。近端節2111於較接近套合結構214的區域的外徑是大於近端節2111的最大外徑。並且,近端節2111於接近遠端節2112的區域為一漸縮段217,近端節2111於漸縮段217處的外徑是逐漸縮小,使近端節2111與遠端節2112兩者相鄰處的兩者外徑大致相同,且整個柱體211的外觀大略呈現一子彈頭的外觀。於本實施例中,遠端節2112的外表面2114可以設置外螺紋。而在圖中未示的另一實施例中,遠端節2112的外表面2114也可以是粗糙表面或是光滑表面,不設置外螺紋。
以下所述的本發明兩節式懸吊錨釘的其他實施例中,由於大部分元件的結構與功能是和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所以,相同或類似的元件將直接給予相同的名稱與編號,且不再贅述其結構與功能的細節。
請參閱圖二,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及部分放大圖。於第二實施例中,兩節式懸吊錨釘21同樣具有包括:柱體211、外螺紋212、套合結構214以及貫穿孔215,且柱體211同樣是由近端節2111與遠端節2112所組合而成。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點在於,於圖二所示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第二實施例中,於該遠端節2112的該中心桿2113的一頂部設置有一桿頂外螺紋21130,於該近端節2111的該中心桿孔216內相對於該桿頂外螺紋21130的位置處設置有可和該桿頂外螺紋21130相嚙合的一桿孔內螺紋2160;其中,該桿頂外螺紋21130的螺紋方向和該柱體21的該外螺紋212的螺紋方向兩者相反(亦即,桿頂外螺紋21130是外螺紋212的「逆螺紋」或「反向螺紋」)。於本實施例中,桿頂外螺紋21130的螺紋圈數僅有少數幾圈,例如但不侷限於:3圈;而桿孔內螺紋2160的螺 紋圈數則可以比桿頂外螺紋21130的螺紋圈數相同或更多。藉此,當使用螺絲起子92把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正轉」向下旋入骨頭的骨孔的過程中,桿頂外螺紋21130會因為其螺紋方向是和近端節2111外表面上的外螺紋212的螺紋方向兩者相反,所以桿頂外螺紋21130會有「鬆脫、旋離」桿孔內螺紋2160的傾向,也因此遠端節2112只會被近端節2111向下推入骨孔、但「不會」隨著近端節2111一起被螺絲起子92所驅動旋轉。所以,穿設於遠端節2112的貫穿孔215內的人工韌帶23雖然會被逐漸旋入骨頭內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一起拉入骨頭中、並被夾實於近端節2111的外表面與骨頭的骨孔內表面之間,但是人工韌帶23並不會跟著旋轉、且不會纏繞在近端節2111的外表面周圍。相對地,當使用螺絲起子92把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反轉」向上旋出骨頭的過程中,桿頂外螺紋21130會因為其螺紋方向是和近端節2111外表面上的外螺紋212的螺紋方向兩者相反而會有「旋入、鎖合於」桿孔內螺紋2160的傾向,也因此遠端節2112「將會」隨著近端節2111一起被螺絲起子92所驅動旋轉並一起被帶離骨頭之外,不會發生只有近端節2111被取出骨頭、但遠端節2112卻還遺留在骨頭的骨孔內的情況發生。藉此,當有些情況下,必須拔除錨釘的近端節及遠端節時(例如但不侷限於:人工韌帶的張力不符合理想必須重置,或是需要再次手術而必須移除整個椎弓根內錨釘時),該逆鏍紋設計有利於取出錨釘的遠端節。
於本發明中,可預先生產數種不同尺寸、規格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以適應不同病人的不同脊柱尺寸或結構、或是不同的手術需求。一般來說,本發明T-PAS系統20所使用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如圖二所示,其柱體211的近端節2111的最大外徑(直徑)D1的可實施範圍是介於3.5mm~6.5mm之間但以介於5.5mm~6.5mm為較佳實施例;其柱體211的遠端節2112的最大外徑(直徑)D2的可實施範圍是介於2.5mm~4.5mm之間但以介於2.5mm~3.5mm為較佳實施例且D2<D1;柱體211的總長度L1的可實施例是介於20mm~65mm之間但以介於25mm~65mm為較佳實施例;柱體211的近端節2111的長度L2的較佳實施例是L2大約等於3/4倍的L1;柱體211的遠端節2112(不含中心桿2113)的長度L3的較佳實施例是L3大約等於1/4倍的L1;柱體211的遠端節2112的中心桿2113的長度L4的可實施例是5mm以上,其長度L4最長可延伸至近端節2111頂端213的套合結構214的下緣,但其長度L4 於本實施例中是介於5mm~10mm;柱體211的遠端節2112的中心桿2113的直徑D3的較佳實施例範圍是介於1.5mm~2mm;柱體211的近端節2111的中心桿孔216的內徑是略大於中心桿2113的直徑D3;柱體211的遠端節2112的貫穿孔215的孔徑D4的較佳實施例範圍是介於1.5mm~2mm;貫穿孔215的中心線與遠端節2112的頂端2116之間的距離S1的較佳實施例範圍是介於4mm~5mm;貫穿孔215的中心線與遠端節2112的底端2115之間的距離S2的較佳實施例範圍是介於3mm~4mm。於本發明中,柱體211的近端節2111的中心桿孔216可以是自近端節2111底端2110沿著中心軸向上延伸的沈頭孔或是貫穿孔。
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主要用途,是用於把人工韌帶23的一端或一部份帶入、夾合、並固定於骨頭的骨孔內。其中一個應用領域,是把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應用於申請人先前發明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Translaminar Pedicle Anchor Suspension System;簡稱T-PAS系統)中。
請參閱圖三A、圖三B、圖四A及圖四B,分別為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裝置於脊柱之相鄰兩椎體上的一實施例的第一視角立體示意圖、第二視角立體示意圖、頂視示意圖及左側視示意圖。
本發明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Translaminar Pedicle Anchor Suspension System;簡稱T-PAS系統),可供設置於至少包括有一上節椎骨11(Upper Vertebral Body)及一下節椎骨12(Lower Vertebral Body)的一脊柱10(Spine)上。該上節椎骨11及該下節椎骨12分別各包括有:該椎板111、121、以及兩該椎弓根112、113、122、123其分別位於其椎板111、121的左、右側。於本實施例中,T-PAS系統20是以設置於脊柱10的腰椎(Lumbar Spine)第L4節與第L5節椎骨(Vertebra)上為例來進行說明,但也可以是設置於不同位置的椎骨,或是用於連結、懸吊更多數量(例如三層或更多層)的椎骨。
如圖三A、圖三B、圖四A及圖四B所示,T-PAS系統20包括有:至少一錨釘21(Anchor)、至少一墊圈22(Washer)、以及至少一人工韌帶23(Artificial Ligament;以下又稱為懸吊線或是懸吊韌帶)。該錨釘21是固定於該下節椎骨12的一椎弓根122(Pedicle)處。該墊圈22是位於該上節椎骨11的一椎板111(Lamina)處,通常是固定於椎板111具有最大強度或厚度的位置處。本發明所述將人工韌帶23一端固定於該上節椎骨的一椎板(Lamina)處的固 定手段的一實施例是藉由該墊圈22來達成。該人工韌帶23是連結於該錨釘21與該墊圈22之間,並藉由該錨釘21與該墊圈22而分別固定於該下節椎骨12的該椎弓根122與該上節椎骨11的該椎板111;並且,該人工韌帶23具有一預定張力,可將該上節椎骨11藉由該人工韌帶23懸吊於該下節椎骨12。於本發明中,所述的錨釘21就是指如前述圖一A或圖二所示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
於本實施例中,於該上節椎骨11的該椎板111設有貫穿於該椎板111的左、右兩側表面的一隧道114(tunnel)。該至少一錨釘21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於該下節椎骨12的兩個該椎弓根122、123處。該至少一墊圈22的數量為兩個,分別位於該上節椎骨11的該椎板111的該隧道114的左、右兩端處。該至少一人工韌帶23的數量為兩條;其中之一該人工韌帶23的一端是固定於位在左側的該椎弓根122上的該錨釘21、另一端是由該上節椎骨11的該椎板111左側先向右穿過該隧道114後再結合於位在該隧道114右端的該墊圈22上;另一該人工韌帶23的一端是固定於位在右側的該椎弓根123上的該錨釘21、另一端是由該上節椎骨11的該椎板111右側先向左穿過該隧道114後再結合於位在該隧道114左端的該墊圈22上。具體來說,所述的固定手段是藉由把該人工韌帶23的該另一端先穿過該上節椎骨11的該椎板111的該隧道114後再結合於該墊圈22,利用該墊圈22的長度大於該隧道114的孔徑、以及該人工韌帶23具有該預定張力的特性,使得該人工韌帶23的該另一端可藉由該墊圈22而固定在該上節椎骨11的該椎板111的該隧道114處。
於一實施例中,橫向隧道114是用一個外徑為2mm左右的椎狀銼頭在椎板111頂部的上部約1/4到1/3之間高度位置處鑽出一個橫向隧道114。該隧道114允許懸吊韌帶(人工韌帶23)從其兩側通過椎板111,並藉由位於下節椎骨12上的懸吊椎弓根錨釘21將懸吊韌帶(人工韌帶23)拉緊。當椎弓根錨釘21漸進地向下鎖入下節椎骨12的椎弓根122內時,可將懸吊韌帶(人工韌帶23)拉緊至一最佳張力;最佳張力可以通過張力計測量或由外科醫生的手指感覺到。最佳張力是通過觀察小面關節的運動來定義的,當使用毛巾夾進行測試並拉動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底部時,小面關節的的位移量應小於1mm。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T-PAS系統20更包括一中空的鉚套24塞置於該隧道114內,並使人工韌帶23穿過該鉚套24。或者,也可以不設 置鉚套24,而是使用一挫刀或手指推銼器來將椎板111上的隧道114的內表面及兩端邊緣加以圓滑化,以避免椎板111隧道114的銳利邊緣或表面割傷人工韌帶23、或是因為人工韌帶23的高張力導致隧道114邊緣碎裂。
於本實施例中,該墊圈22的長度是大於該隧道114的孔徑,因此可抵頂在椎板111隧道114的外表面,不會因為人工韌帶23的張力而掉入隧道114內。錨釘21與墊圈22的材質可以是鈦合金、或聚醚醚酮(PEEK)、或陶瓷、或其他不會造成人體過敏或排斥的材質所製成。
請參閱圖五A至圖五E,分別為將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設置於相鄰兩椎體上的一實施例過程的數個步驟的示意圖。
如圖五A所示,當欲將本發明T-PAS系統20設置於相鄰兩椎體11、12上時,首先使用一鑽孔工具91在下節椎骨12的左側椎弓根122鑽一預定深度的細孔。接著,將已預先連結、組裝了人工韌帶23的錨釘21藉由一螺絲起子92來把該錨釘21鎖入並固定於該椎弓根122處。此時,連結於錨釘21上的該人工韌帶23尚未具有張力而是處於鬆弛狀態。之後,如圖五B所示,將人工韌帶23的一端(頭部封閉端),從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左側面向右穿過位於該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的該隧道114(或鉚套24)並伸出該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的右側面後、組裝於該墊圈22上。此時,墊圈22尚未抵靠於椎板111表面,且連結於錨釘21與墊圈22之間的該人工韌帶23仍處於鬆弛狀態。再來,如圖五C所示,藉由自椎板111左側向左拉扯人工韌帶23使得墊圈22抵靠於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的右側面,並以一張力器93量測人工韌帶23的張力達到一預定張力值後,將人工韌帶23末端固定並去除多餘的人工韌帶23。然後,重複前述圖五A至圖五C的相同方式,如圖五C、圖五D、圖五E所示,在下節椎骨12的右側椎弓根123也鎖入一已預先穿設了人工韌帶23的錨釘21(如圖五C),並將人工韌帶23自右向左穿過該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的該隧道114(或鉚套24)後結合於位在椎板111左側的另一墊圈22(如圖五D),並在拉扯人工韌帶23使其達到該預定張力值後將人工韌帶23末端固定並去除多餘的人工韌帶23(如圖五E)。藉此,便可完成將下節椎骨12經由人工韌帶23來懸吊於上節椎骨11下方的本發明T-PAS系統20的設置。本發明T-PAS系統20,可將上節椎骨經由人工韌帶(懸吊線)來懸吊於下節椎骨,不僅可穩定脊柱的結構強度,且更能避免傳統骨融合手術使用之大而 突出的椎弓根釘、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維持術後各椎體應有之活動力、降低病人術後的異物、不適、疼痛與僵硬感、以及加速病人術後復原的時程。
於上述的實施例中,是先完成一側(左側)之錨釘21與人工韌帶23的裝置後、再開始另一側(右側)錨釘21與人工韌帶23的裝置。但是,於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兩側的錨釘21與人工韌帶23也可以同步進行設置。具體來說,位於下節椎骨12的左、右兩側椎弓根122、123的兩隻錨釘21也可以一起在圖五A的步驟中就先都依序部分鎖入固定左、右兩側椎弓根122、123;之後,連結於兩錨釘21上的兩人工韌帶23在圖五B的步驟中都依序被穿過位於該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的該隧道114(或鉚套24)並伸出該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的另一側面後、組裝於相對應的墊圈22上;之後,藉由分別拉扯兩人工韌帶23使得兩墊圈22分別抵靠於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的兩相對側面,並以張力器93量測兩人工韌帶23的張力達到一預定張力值後,再將兩人工韌帶23末端固定並去除多餘的人工韌帶23;同樣可完成將上節椎骨11經由人工韌帶23來懸吊於下節椎骨12的本發明T-PAS系統20的設置。
請參閱圖六A及圖六B,分別為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中,將人工韌帶結合於墊圈的方式的一實施例兩個步驟示意圖。於一實施例中,將該人工韌帶23結合於該墊圈22的方式,是先把該人工韌帶23的中間區段的該頭部封閉端231由該錨釘21的貫穿孔拉出。之後,藉由一細長的勾子94(i.e.,Suspension Ligament Off-Set Passer)由右向左穿過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的隧道214、並在椎板111左側鉤住人工韌帶23的頭部封閉端231後,再把細長的勾子94連同人工韌帶23的頭部封閉端231一起向右拉出椎板111的隧道114,因而把該人工韌帶23的該頭部封閉端231拉穿過該上節椎骨11的該椎板111的該隧道114(如圖六A)。接著,再把該人工韌帶23的該頭部封閉端231套置於該墊圈22的一桿部221。套置的方式,是把懸吊線23的該頭部封閉端231的左右兩線段2311、2312分別由墊圈22左、右兩側的開口222、223套入墊圈22,使得人工韌帶23的該頭部封閉端231可以套住該墊圈22中間的桿部221。人工韌帶23較遠離該頭部封閉端231的兩末端都是稱為尾部開放端。之後,從位於椎板111左側的該人工韌帶23的該尾部開放端(本圖未示)施加一拉扯力,可以讓該墊圈22抵頂住該上節椎骨11的該椎板111的該隧道 114右端口外部表面,達到把該人工韌帶23的該頭部封閉端231結合並固定於該上節椎骨11的該椎板111的功效(如圖六B)。於本實施例中,該墊圈22的外型類似一”H”字結構,其長度W2及寬度W1都大於椎板111隧道114的孔徑Dh,所以可以卡在隧道114外部不會掉入隧道114中。椎板111隧道114的孔徑Dh可介於1.5mm-5mm之間,墊圈22的長度W2可介於6mm-10mm之間、寬度W1可介於6mm-8mm之間、而厚度T則介於0.5mm-2mm之間。於本實施例中,人工韌帶23是採用扁平條狀的人工韌帶所以也稱為懸吊韌帶,其寬度dw可介於1.5mm-4mm之間為可實施範圍、但以介於2mm-3mm為較佳實施例範圍。
請參閱圖七A、圖七B及圖七C,分別為本發明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中,將兩節式懸吊錨釘固定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的方式的三個步驟的示意圖。首先,如圖七A所示,使用例如鑿子或鑽頭(手動或電動)之類的鑽孔工具91在下節椎骨12的椎弓根122鑽出一個預定直徑與預定深度的骨孔1220(tapped hole)、以及在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鑽出一個預定孔徑的隧道114。其中,骨孔1220的內徑應略小於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近端節2111的外徑約0.25mm~0.5mm,且骨孔1220的深度比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柱體211的總長度多5mm以上。接著,如圖七B所示,將兩節式懸吊錨釘21下半部外徑較細的遠端節2112(連同穿設於貫穿孔215內的人工韌帶23)以及一部份(大約30%~40%長度)的近端節2111輕敲置入骨孔1220中。此時,仍有相對較大部分(大約60%~70%長度)的近端節2111是暴露在下節椎骨的椎弓根122的骨孔1220之外。接著,將人工韌帶23的頭部封閉端231以圖六A與圖六B所示的方式穿過上節椎骨11的椎板111的隧道114後套置於墊圈22上,並從人工韌帶23的尾部開放端232輕拉人工韌帶23,同時以勾子94輕勾位於墊圈22與兩節式懸吊錨釘21之間的人工韌帶23以提供適量長度的餘線,直到位於墊圈22與兩節式懸吊錨釘21之間的人工韌帶23也具有一相對較小的第一張力(非呈鬆弛狀態)並使墊圈22因為人工韌帶23的該第一張力而被拉扯貼靠在椎板111的隧道114口處為止。於本步驟中,所謂人工韌帶23的餘線的長度,是依據(1)不同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長度、(2)兩節式懸吊錨釘21起初被輕敲塞入骨孔1220的深度、以及(3)人工韌帶23的鬆緊程度,來進行調整,以便在完成將兩節式懸吊錨釘21鎖入骨孔1220的程序後,人工韌帶23的張力值可以 落在預定張力範圍。所述的預定張力範圍大於前述的第一張力。具體來說,若兩節式懸吊錨釘21起初被輕敲塞入骨孔1220的深度較深時,則第一張力可以留緊一點;但如果起初兩節式懸吊錨釘21被輕敲塞入骨孔1220的深度較淺時,則需要依靠使用者的經驗在以勾子94輕勾起人工韌帶23使其稍留一點餘線,以免稍後把兩節式懸吊錨釘21繼續向下深鎖入骨孔1220內時人工韌帶23的張力會過緊。
然後,如圖七B所示,使用螺絲起子92將兩節式懸吊錨釘21還暴露於骨孔1220外的近端節2111逐漸地向下旋轉鎖入骨孔1220內。此時人工韌帶23是穿設於遠端節2112的貫穿孔215內、且是貼靠在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近端節2111的外表面上,所以會連同近端節2111一起逐漸被推入骨孔1220內。隨著近端節2111與人工韌帶23被鎖入骨孔1220內的深度逐漸增加,位於墊圈22與兩節式懸吊錨釘21之間的人工韌帶23也會逐漸縮短與拉緊,進而使位於墊圈22與兩節式懸吊錨釘21之間的人工韌帶23的張力逐漸增加。直到有大約50%~60%長度的近端節2111被鎖入(埋入)骨孔1220內時,如圖七C所示,可使用張力器93來量測(或是由醫師憑經驗以手指檢測)位於墊圈22與兩節式懸吊錨釘21之間的人工韌帶23的張力是否已達到一預定張力範圍;若張力還不足時則使用螺絲起子92繼續把近端節2111向下鎖入骨孔1220,直到人工韌帶23的張力達到預定張力範圍為止。一般來說,當完成如圖七C所示的步驟時,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大部分柱體211都會被鎖入(埋入)下節椎骨的椎弓根122的骨孔1220內,而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近端節2111的頂端213只會稍微突出或齊平於椎弓根122的表面。具體來說,當完成把兩節式懸吊錨釘21固定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122的程序後,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近端節2111的頂端213突出於椎弓根122表面的高度應小於5mm或甚至與椎弓根122表面齊平。最後,使用剪刀95或手術刀具把依然暴露於椎弓根122外部的多餘的人工韌帶23(尾部開放端232)切斷。
同理,位於另一側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也是以相同的方式與步驟鎖入椎弓根123以及提供預定張力給人工韌帶23(懸吊線)。當完成把兩節式懸吊錨釘21鎖入椎弓根122操作後,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頂端213僅會稍微突出、甚至齊平於椎弓根122表面。本發明T-PAS系統20裝置完成後,只需鎖入兩支兩節式懸吊錨釘21在椎弓根122處,且一般來說,兩節式懸吊 錨釘21的頂端213突出於椎弓根122表面之外的高度不會高於5mm,墊圈22也是薄片結構且緊貼於椎板表面,不會讓病人感到不適或異物感;此外,由人工韌帶23構成的懸吊線並不會造成病人不舒服或疼痛,確實改善了習知技術的種種缺失。
請參閱圖八,為本發明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的零件組中的螺絲起子的一實施例示意圖。由於本發明T-PAS系統會使用到細長且柔軟堅韌的人工韌帶23來做為懸吊線,為了避免在手術過程中人工韌帶23(懸吊線)會在鎖合兩節式懸吊錨釘21時不小心互相纏繞、或纏繞於螺絲起子92上,所以,本發明更獨創了一種創新的螺絲起子92來克服前述問題。如圖十四所示,該螺絲起子92包括有:一握把部921、一長桿部922、一起子頭端923、及分設於握把部左右兩側的兩掛架926。該長桿部922是自該握把部921的一端沿著一軸心延伸一預定長度。該起子頭端923是位於該長桿部922較遠離該握把部921的一末端。該起子頭端923的結構是和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套合結構214相互對應,可供結合於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該套合結構214,使得當握把部921旋轉時,該起子頭端923也會帶動兩節式懸吊錨釘21旋轉。該兩掛架926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分別組裝於該握把部921(或是長桿部922亦可)的左、右兩側。該兩掛架926可分別供自該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該貫穿孔215延伸出的該懸吊線23的一頭部封閉端231及一尾部開放端232所纏繞收掛。藉由將該兩掛架926從該握把部921拆卸下來,可以直接且迅速地把該懸吊線23的該頭部封閉端231及該尾部開放端232取離該螺絲起子92。於一實施例中,該兩掛架926可以是呈類似一螺絲釘的結構,其可以正轉旋入設於握把部921的螺孔內而組裝在握把部921上,也可以藉由反轉螺絲釘輕易將兩掛架926取離握把部921。
請參閱圖九,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第三實施例剖面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所示兩節式懸吊錨釘49的結構大體上和圖二所示之兩節式懸吊錨釘21幾乎相同、使用方法也類似。於圖九所示的實施例中,兩節式懸吊錨釘49同樣具有沿一中心軸延伸的一兩節式的狹長柱體491(柱體包括近節端4911與遠節端4912)、設置於柱體491外表面的外螺紋492、設置於柱體491的近節端4911頂端的一套合結構494、以及貫穿該柱體491的遠節端4912的一橫向貫穿孔495。遠節端4912同樣具有一中心桿4913其容納於 於設在近端節4911的一中心桿孔496中,且中心桿4913與中心桿孔496設有可相對應嚙和的反向螺紋(所謂反向螺紋是指螺紋方向和近節端外表面所設置的外螺紋相反)。圖九與圖二所示兩實施例的唯一不同點在於,圖九所示之兩節式懸吊錨釘49的柱體491(近端節4911)頂端更增設有一U型的連桿固定架490。該連桿固定架490具有一容置座4901以供容納一連結桿(圖中未示),使本發明的T-PAS系統可以搭配習知的脊椎固定器來使用。於一實施例中,位於兩節式懸吊錨釘頂端的U型的連桿固定架490可以是固定式的連桿固定架或是可多軸向旋轉式的連桿固定架。
本發明的T-PAS系統於製造或銷售時,可以把需使用到、且已預先消毒過的工具與預先半組裝完成的零件包裝成零件組來使用,以方便醫師執行手術。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T-PAS系統的零件組可以包括:數個兩節式懸吊錨釘、數個墊圈、數個人工韌帶(懸吊線)、一螺絲起子、以及一張力計。兩節式懸吊錨釘是用於被固定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處。墊圈是被設置於上節椎骨的椎板隧道處。人工韌帶(懸吊線)是用於連結該兩節式懸吊錨釘與該墊圈,並藉由該兩節式懸吊錨釘與該墊圈而將該人工韌帶(懸吊線)分別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與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並且,於此零件組中,該懸吊線已預先組合於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上。螺絲起子是供結合於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並藉由操作該螺絲起子來把該兩節式懸吊錨釘鎖入固定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處。張力計則用於量測該人工韌帶(懸吊線)的張力。藉此零件組,可便利與加速醫師執行手術的過程,進而降低手術風險。
請參閱圖十A及圖十B,分別為本發明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搭配習知脊椎固定器使用的兩種實施例的示意圖。就算欲進行手術的病人先前即已曾開過力並安裝過習知的脊椎固定器,但現在又有再次進行脊椎手術的需求時,仍可以在後續的手術中設置本發明的T-PAS系統來和舊有的脊椎固定器配合使用。如圖十A所示,一般來說,典型的習知脊椎固定器50會包含至少四隻錨釘51以及兩根連結桿52,其中,於上節椎骨與下節椎骨的兩側椎弓根處分別釘入一個錨釘51,且在上、下節椎骨同側的兩錨釘51之間以一連結桿52加以連接。有時,還會在這兩根連結桿52或這四根錨釘51上增設一固定板(圖中未示)來強化固定效果。於圖十A所示的實施 例中,本發明的T-PAS系統可以選用尺寸較小的兩根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分別鎖固在安裝了習知脊椎固定器50位於上節椎骨之椎弓根的錨釘51的一旁鄰近處。並且,在更上一節椎骨的椎板的隧道兩端分別設置本發明T-PAS系統的墊圈22,且分別以具有預定張力的人工韌帶23經由椎板上的隧道來連接一側兩節式懸吊錨釘21與位於另一側的墊圈22,達到在不影響現存習知脊椎固定器50的功能的前提下,在上節椎骨與更上節椎骨設置本發明T-PAS系統將其兩者懸吊的功效。
如圖十B所示,將本發明T-PAS系統搭配習知脊椎固定器50使用的另一種方式,是把習知脊椎固定器50中位於上節椎骨的左右兩根習知錨釘都拆下、並換裝為如圖九所示的頂端具有U型的連桿固定架與容置座的兩節式懸吊錨釘49。並且,在更上一節椎骨的椎板的隧道兩端分別設置本發明T-PAS系統的墊圈22,且分別以具有預定張力的人工韌帶23經由椎板上的隧道來連接一側兩節式懸吊錨釘與位於另一側的墊圈22。由於位於上節椎骨的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49也具有連桿固定架490與容置座4901,所以,原本已裝置的習知脊椎固定器50的連結桿52可以直接結合並固定於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49的連桿固定架490上。因此,可在不影響現存習知脊椎固定器50的功能的前提下,在上節椎骨與更上節椎骨設置本發明T-PAS系統來進行懸吊。
請參閱圖十一,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第四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此第四實施例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於結構上與圖二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絕大部分都相同,所以相同的元件會給予相同名稱與編號且不贅述其細節。第四實施例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同樣具有包括:柱體211、外螺紋212、套合結構214以及貫穿孔215,且柱體211同樣是由近端節2111與遠端節2112所組合而成。於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遠端節2112同樣設有中心桿2113。如圖十一所示的第四實施例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唯一不同點在於,本實施例中的遠端節2112的中心桿2113是向上延伸至套合結構214的底部,並且,於中心桿2113並無設置桿頂外螺紋、且近端節2111的中心桿孔216內也沒有設置桿孔內螺紋。遠端節2112的中心桿2113的頂端是提供螺絲起子92所設置的一可伸縮的細推桿927前端所推抵;藉由把螺絲起子92的細推桿927向前(向外)伸長,可以把遠端節2112的中心桿2113(連同遠端節2112一起) 向前(向外)推離近端節2111,使遠端節2112的頂端2116離開近端節2111的底端2110(亦即,遠端節2112的頂端2116和近端節2111的底端2110之間會有一間距)
圖參閱圖十二A、圖十二B、圖十二C及圖十二D,分別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兩節式懸吊錨釘配合本發明所獨創具有可伸縮的細推桿927的螺絲起子92使用,藉由螺絲起子92將第四實施例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固定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的方式的四個步驟的示意圖。如圖十二A至圖十二D所示的螺絲起子92於結構上大致與圖八所示的螺絲起子92相同,所以相同的元件會給予相同名稱與編號且不贅述其細節。本實施例的螺絲起子92同樣具有包括:握把部921、長桿部922、起子頭端923、及分設於握把部左右兩側的兩掛架926。起子頭端923的結構和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套合結構214相互對應,可供結合於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該套合結構214,使得當握把部921旋轉時,該起子頭端923也會帶動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近端節2111旋轉。該兩掛架926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分別組裝於該握把部921的左、右兩側。該兩掛架926可分別供自該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該貫穿孔215延伸出的該懸吊線23的一頭部封閉端231及一尾部開放端232所纏繞收掛。如圖十二A至圖十二D所示螺絲起子92的不同點在於,其握把部921與長桿部922的中心具有一中空管,於中空管內以可伸縮的方式設置一細推桿927。細推桿927的後端是結合於一調整模組928。調整模組928的結構類似於市面上常見的美工刀的刀片伸縮調整器,其包括一推動器9281以及一鎖定齒溝9282。推動器9281藉由彈片卡合於鎖定齒溝9282的齒,藉由外力推動該推動器9281可使推動器9281沿著鎖定齒溝9282進行前、後移動,並且,當外力消失後,可藉由鎖定齒溝9282的齒對推動器9281提供一定位效果。細推桿927的後端是結合於推動器9281上,因此,當推動該推動器9281沿著鎖定齒溝9282向前(向下)移動時,細推桿927也會被推動器9281帶動而向前(向外)伸長並凸伸出起子頭端923之外。反之亦然,當推動該推動器9281沿著鎖定齒溝9282向後(向上)移動時,細推桿927會被推動器9281帶動而向後(向內)回縮。於鎖定齒溝9282的旁側設置尺規刻度,以供操作者得知細推桿927被推伸出多少長度。
如圖十二A所示,當把兩節式懸吊錨釘21置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122事先鑽好的骨孔1220的上端孔口處、但尚未把近端節2111完全鎖入 骨孔1220內時,螺絲起子92的起子頭端923是結合於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套合結構214中。此時,可操作螺絲起子92的調整模組928,藉由把推動器9281沿著鎖定齒溝9282向前(向下)推動,使細推桿927自長桿部922前端凸伸出起子頭端923的外部(下方)、進而抵頂著遠端節2112的中心桿2113的頂端。之後,如圖十二B所示,近端節2111仍然尚未被完全鎖入骨孔1220內;此時,藉由操作螺絲起子92的調整模組928,繼續把推動器9281向前(向下)推動,使細推桿927繼續向外(向下)伸長、進而把遠端節2112向前(向外、向下)推離近端節2111,使遠端節2112的頂端2116和近端節2111的底端2110之間產生間距,同時,穿設於遠端節2112的貫穿孔215內的人工韌帶23也會因此被遠端節2112帶動向下拉伸,進而提高了人工韌帶23的張力。換言之,操作者可藉由調整模組928來調整遠端節2112相對於近端節2111兩者之間的間距、藉以調整人工韌帶23的張力值達到前述的第一張力。鎖定齒溝9282旁側的尺規刻度可以讓操作者得知細推桿927被推伸出多少長度。如圖十二C所示,當人工韌帶23的張力達到第一張力值後,可旋轉螺絲起子92的握把部921,使起子頭端923帶動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近端節2111旋轉(正轉)並逐漸將近端節2111向下鎖入骨孔1220內、此時,在近端節2111尚未達到遠端節2112的深度之前,遠端節2112仍保持在原來的位置,所以人工韌帶23的張力仍維持在第一張力;而且,由於近端節2111被螺絲起子92的起子頭端923帶動旋轉並向下鎖入骨孔1220的過程中,遠端節2112不會一起被帶動旋轉,因此被遠端節2112帶入骨孔1220深處並向上延伸的人工韌帶23會大致保持在近端節2111兩側外表面的相同位置,不會因為近端節2111旋轉而纏繞在近端節2111的外表面。如圖十二D所示,繼續旋轉螺絲起子92的握把部921,使起子頭端923帶動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近端節2111繼續旋轉、向下鎖入骨孔1220更深處,直到近端節2111接觸、抵頂到遠端節2112。此時,檢查人工韌帶23的張力值是否已達到預定張力。倘若人工韌帶23的張力值尚未達到預定張力時,則操作螺絲起子92的握把部921,使起子頭端923帶動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近端節2111旋轉(正轉)並繼續將近端節2111向下鎖入骨孔1220的更深處。此時,由於近端節2111已接觸、抵頂著遠端節2112,所以近端節2111會連帶把遠端節2112也繼續向下推入骨孔1220更深處、使人工韌帶23的張力提高,直到人工韌帶23的張力值達到該預定張力為止。一般來說,此時(亦 即,當人工韌帶23的張力值達到該預定張力時)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頂端213的位置大約是與骨孔1220的頂端孔口齊平或是略低為較佳。一旦人工韌帶23的張力值已達到預定張力時,即可以操作螺絲起子92的推動器9281,把細推桿927向上縮回,不再抵頂著遠端節2112的中心桿2113頂端,之後再把螺絲起子92取離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近端節2111的套合結構214,完成藉由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將人工韌帶23的一端固定於下節椎骨的椎弓根122、並讓人工韌帶23的張力達到預定張力的操作過程。
請參閱圖十三,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第五實施例搭配螺絲起子的剖面示意圖。由於此實施例大部分元件的結構與功能都和圖十一及圖十二A至圖十二D所示的第四實施例相同或類似,所以,相同或類似的元件將給予相同的元件名稱與編號且不再贅述其細節。如圖十三所示第五實施例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同樣具有包括:柱體211、外螺紋212、套合結構214以及貫穿孔215,且柱體211同樣是由近端節2111與遠端節2112所組合而成。如圖十三所示的第五實施例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唯一不同點在於,第五實施例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近端節2111雖然設有中心桿孔216,但是遠端節2112卻沒有設置中心桿。相對地,於遠端節2112頂端2116相對應於中心桿孔216的位置處設置有一凹座2117。當把螺絲起子92的起子頭端923組合至近端節2111頂端的套合結構214,並藉由操作調整模組的推動器使其細推桿927向下伸出、穿過近端節2111的中心桿孔216後、再抵頂入遠端節2112的凹座2117中後,即可藉由操作調整模組的推動器使其細推桿927繼續向下伸出來達到把遠端節2112向下推離近端節2111的操作了。
請參閱圖十四,為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使用在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中並裝置於脊柱之相鄰兩椎體上的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當完成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的組裝後,本發明的兩節式懸吊錨釘21的頂端的位置大約是與下節椎骨12兩側椎弓根122、123的椎骨表面大致齊平或是略低為較佳;並且,由於在把兩節式懸吊錨釘21旋轉鎖入椎弓根122、123骨孔內的過程中,遠端節不會隨著近端節旋轉,所以,被遠端節帶入椎弓根骨孔深處的人工韌帶23會大致保持在近端節兩側外表面,人工韌帶23只會直線向上延伸並被夾置並固定於近端節的外表面與椎弓根122、123的骨孔的內表面之間,不會纏繞在近端節的外表面;此種設計不僅更易於控制與調 整人工韌帶23的張力值、且更能避免人工韌帶23自骨孔孔口鬆脫或是被骨頭刮傷而減少使用壽命。
唯以上所述之實施例不應用於限制本發明之可應用範圍,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應以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容所界定技術精神及其均等變化所含括之範圍為主者。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及修飾,仍將不失本發明之要義所在,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故都應視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狀況。
21:錨釘
211:柱體
2110:底端
2111:近端節
2112:遠端節
2113:中心桿
2114:外表面
2115:底端
2116:頂端
212:螺紋
213:頂端
214:套合結構
215:貫穿孔
216:中心桿孔
217:漸縮段
23:人工韌帶
231:封閉端
232:開放端

Claims (19)

  1. 一種兩節式懸吊錨釘,包括:
    一柱體,沿一中心軸延伸;
    一外螺紋,設置於該柱體的一外表面;
    一套合結構,設置於該柱體的一頂端處;以及
    一貫穿孔,橫向貫穿該柱體;
    其特徵在於:
    該柱體包括一近端節與一遠端節而呈現一兩節式柱體結構;該遠端節是組裝於該近端節的一底端處,且該近端節可依據該中心軸為軸心進行相對於該遠端節的旋轉運動;該套合結構是設置於該近端節上較遠離該遠端節的該頂端處;該柱體的該外螺紋是至少設置於該近端節的外表面上;該貫穿孔是設置在該遠端節上、且該貫穿孔的延伸方向和該中心軸不平行。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其中,於該近端節的該底端設有沿著該中心軸伸朝向該頂端延伸的一中心桿孔;於該遠端節的一頂端設有沿著該中心軸方向凸出的一中心桿;該中心桿的尺寸與位置係對應於該中心桿孔且是插置入該中心桿孔內,所以,該遠端節與該近端節可藉由將該中心桿插置入該中心桿孔中而被組合成為該柱體,且該近端節可依據該中心軸為軸心進行相對於該遠端節的旋轉運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其中,於該遠端節的該中心桿的一頂部設置有一桿頂外螺紋,於該近端節的該中心桿孔內相對於該桿頂外螺紋的位置處設置有可和該桿頂外螺紋相嚙合的一桿孔內螺紋;其中,該桿頂外螺紋的螺紋方向和該柱體的該外螺紋的螺紋方向兩者相反。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其中,該遠端節的該中心桿的一頂部是提供一螺絲起子的一可伸縮的細推桿前端所插入;藉由把該螺絲起子的該細推桿向前(向外)伸長,可以把該遠端節向前(向外)推離該近端節。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其中,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的延伸方向是和該中心軸相互垂直;於該柱體的該近端節的該頂端 更設有一U型的連桿固定架。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其中,位於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可供一人工韌帶穿過,使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可被套掛於該人工韌帶上;位於該近端節的該頂端的該套合結構可供與一螺絲起子結合;其中,當操作該螺絲起子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以該中心軸為軸進行旋轉時,可把該兩節式懸吊錨釘鎖入一骨頭內,藉此把該懸吊線的一部分夾持並固定於該近端節的外表面與該骨頭之間;並且,當操作該螺絲起子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以該中心軸為軸進行旋轉並將該兩節式懸吊錨釘鎖入該骨頭內的過程中,只有該近端節會被該螺絲起子帶動旋轉、而該遠端節則不會被螺絲起子帶動旋轉,因此,穿過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的該人工韌帶不會旋轉也不會纏繞在該近端節的外表面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其中,該兩節式懸吊錨釘是使用於一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Translaminar Pedicle Anchor Suspension System;簡稱T-PAS系統)中;該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可供設置於至少包括有一上節椎骨(Upper Vertebral Segment)及一下節椎骨(Lower Vertebral Segment)的一脊柱(Spine)上;該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包括有:
    至少一個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可供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一椎弓根(Pedicle)處;以及,
    至少一個該人工韌帶,該人工韌帶的一端是結合於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並可藉由該兩節式懸吊錨釘而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該人工韌帶的另一端可供藉由一固定手段來固定於該上節椎骨的一椎板(Lamina)處;並且,該人工韌帶具有一預定張力,可將該上節椎骨與該下節椎骨兩者藉由該人工韌帶予以懸吊。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其中:
    該上節椎骨及該下節椎骨分別各包括有:該椎板、以及兩該椎弓根其分別位於該椎板的左、右側;於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設有貫穿於該椎板的左、右兩側表面的一隧道(tunnel);
    該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更包括有:至少一墊圈(Wssher),可供設置於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該隧道處,且該墊圈的一長度是大於該隧道 的孔徑;
    該固定手段是藉由把該人工韌帶的該另一端先穿過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該隧道後再結合於該墊圈,利用該墊圈的長度大於該隧道的孔徑、以及該人工韌帶具有該預定張力的特性,使得該人工韌帶的該另一端可藉由該墊圈而固定在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該隧道處。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其中:
    該兩節式懸吊錨釘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於該下節椎骨的兩個該椎弓根處;
    該墊圖的數量為兩個,分別位於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該隧道的左、右兩端處;
    該人工韌帶的數量為兩條;其中之一該人工韌帶的一端是固定於位在左側的該椎弓根上的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另一端是由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左側先向右穿過該隧道後再結合於位在該隧道右端的該墊圈上;另一該人工韌帶的一端是固定於位在右側的該椎弓根上的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另一端是由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右側先向左穿過該隧道後再結合於位在該隧道左端的該墊圈上。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兩節式懸吊錨釘,其中,將該人工韌帶結合於該墊圈的方式,是把該人工韌帶的一中間區段形成一頭部封閉端後自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一側面穿過該隧道而到達該椎板的另一側面,使該人工韌帶的該頭部封閉端是位在該椎板的該另一側面,然後把該人工韌帶的該頭部封閉端套置於位在該椎板的該另一側面的該墊圈的一桿部;其中,該人工韌帶較遠離該頭部封閉端的兩末端都是稱為尾部開放端;之後,從該人工韌帶的至少其中之一該尾部開放端施加一拉扯力,可以讓該墊圈抵頂住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該隧道外部,達到把該人工韌帶的該頭部封閉端結合並固定於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功效。
  11. 一種包含兩節式懸吊錨釘的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可供設置於至少包括有一上節椎骨(Upper Vertebral Segment)及一下節椎骨(Lower Vertebral Segment)的一脊柱(Spine)上;該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包括有:
    至少一兩節式懸吊錨釘,可供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一椎弓根(Pedicle)處; 以及,
    至少一人工韌帶,該人工韌帶的一端是結合於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並可藉由該兩節式懸吊錨釘而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該人工韌帶的另一端可供藉由一固定手段來固定於該上節椎骨的一椎板(Lamina)處;並且,該人工韌帶具有一預定張力,可將該上節椎骨與該下節椎骨兩者藉由該人工韌帶予以懸吊;
    其中,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包括有:
    一柱體,沿一中心軸延伸;
    一外螺紋,設置於該柱體的一外表面;
    一套合結構,設置於該柱體的一頂端處;以及
    一貫穿孔,橫向貫穿該柱體;
    其特徵在於:
    該柱體包括一近端節與一遠端節而呈現一兩節式柱體結構;該遠端節是組裝於該近端節的一底端處,且該近端節可依據該中心軸為軸心進行相對於該遠端節的旋轉運動;該套合結構是設置於該近端節上較遠離該遠端節的該頂端處;該柱體的該外螺紋是至少設置於該近端節的外表面上;該貫穿孔是設置在該遠端節上、且該貫穿孔的延伸方向和該中心軸不平行;
    其中,位於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是供該人工韌帶穿過,使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可被套掛於該人工韌帶上;位於該近端節的該頂端的該套合結構可供與一螺絲起子結合;其中,當操作該螺絲起子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以該中心軸為軸進行旋轉時,可把該兩節式懸吊錨釘鎖入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Pedicle)處內,藉此把該懸吊線的一部分夾持並固定於該近端節的外表面與該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Pedicle)之間;並且,當操作該螺絲起子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以該中心軸為軸進行旋轉並將該兩節式懸吊錨釘鎖入該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Pedicle)內的過程中,只有該近端節會被該螺絲起子帶動旋轉、而該遠端節則不會被螺絲起子帶動旋轉,因此,穿過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的該人工韌帶不會旋轉也不會纏繞在該近端節的外表面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系統,其中,將該人工韌帶結合於該墊 圈的方式,是把該人工韌帶的一中間區段形成一頭部封閉端後自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一側面穿過該隧道而到達該椎板的另一側面,使該人工韌帶的該頭部封閉端是位在該椎板的該另一側面,然後把該人工韌帶的該頭部封閉端套置於位在該椎板的該另一側面的該墊圈的一桿部;其中,該人工韌帶較遠離該頭部封閉端的兩末端都是稱為尾部開放端;之後,從該人工韌帶的至少其中之一該尾部開放端施加一拉扯力,可以讓該墊圈抵頂住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該隧道外部,達到把該人工韌帶的該頭部封閉端結合並固定於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的功效。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系統,其中,於該近端節的該底端設有沿著該中心軸伸朝向該頂端延伸的一中心桿孔;於該遠端節的一頂端設有沿著該中心軸方向凸出的一中心桿;該中心桿的尺寸與位置係對應於該中心桿孔且是插置入該中心桿孔內,所以,該遠端節與該近端節可藉由將該中心桿插置入該中心桿孔中而被組合成為該柱體,且該近端節可依據該中心軸為軸心進行相對於該遠端節的旋轉運動。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系統,其中,於該遠端節的該中心桿的一頂部設置有一桿頂外螺紋,於該近端節的該中心桿孔內相對於該桿頂外螺紋的位置處設置有可和該桿頂外螺紋相嚙合的一桿孔內螺紋;其中,該桿頂外螺紋的螺紋方向和該柱體的該外螺紋的螺紋方向兩者相反。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系統,其中,該遠端節的該中心桿的一頂部是提供一螺絲起子的一可伸縮的細推桿前端所插入;藉由把該螺絲起子的該細推桿向前(向外)伸長,可以把該遠端節向前(向外)推離該近端節。
  16.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系統,其中,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的延伸方向是和該中心軸相互垂直;於該柱體的該近端節的該頂端更設有一U型的連桿固定架。
  17. 一種包含兩節式懸吊錨釘的零件組,該零件組是使用於一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Translaminar Pedicle Anchor Suspension System;簡稱T-PAS系統)中;該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是供設置於至少包括有一上節椎骨(Upper Vertebral Segment)及一下節椎骨(Lower Vertebral Segment)的一脊柱(Spine)上;該零件組包括:
    至少一兩節式懸吊錨釘,可供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一椎弓根(Pedicle)處;
    至少一墊圈(Washer),可被設置於該上節椎骨的一椎板(Lamina)處;以及,
    至少一人工韌帶,可用於連結該兩節式懸吊錨釘與該墊圈,並藉由該兩節式懸吊錨釘與該墊圈而將該人工韌帶分別固定於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與該上節椎骨的該椎板;並且,該人工韌帶已預先組合於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上;
    其中,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包括有:
    一柱體,沿一中心軸延伸;
    一外螺紋,設置於該柱體的一外表面;
    一套合結構,設置於該柱體的一頂端處;以及
    一貫穿孔,橫向貫穿該柱體;
    其特徵在於:
    該柱體包括一近端節與一遠端節而呈現一兩節式柱體結構;該遠端節是組裝於該近端節的一底端處,且該近端節可依據該中心軸為軸心進行相對於該遠端節的旋轉運動;該套合結構是設置於該近端節上較遠離該遠端節的該頂端處;該柱體的該外螺紋是至少設置於該近端節的外表面上;該貫穿孔是設置在該遠端節上、且該貫穿孔的延伸方向和該中心軸不平行;
    其中,位於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是供該人工韌帶穿過,使該兩節式懸吊錨釘可被套掛於該人工韌帶上;位於該近端節的該頂端的該套合結構可供與一螺絲起子結合;其中,當操作該螺絲起子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以該中心軸為軸進行旋轉時,可把該兩節式懸吊錨釘鎖入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Pedicle)處內,藉此把該懸吊線的一部分夾持並固定於該近端節的外表面與該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Pedicle)之間;並且,當操作該螺絲起子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以該中心軸為軸進行旋轉並將該兩節式懸吊錨釘鎖入該該下節椎骨的該椎弓根(Pedicle)內的過程中,只有該近端節會被該螺絲起子帶動旋轉、而該遠端節則不會被螺絲起子帶動旋轉,因此,穿過該遠端節的該貫穿孔的該人工韌帶不會旋轉也不會纏繞在該近端節的外表面上。
  18. 如請求項17之零件組,更包括該螺絲起子,其中,該螺絲起子包括有:
    一握把部;
    一長桿部,自該握把部的一端沿著一軸心延伸一預定長度;
    一起子頭端,位於該長桿部較遠離該握把部的一末端;該起子頭端的結構可供結合於該兩節式懸吊錨釘的該套合結構,使得當握把部旋轉時,該起子頭端也會帶動該兩節式懸吊錨釘旋轉;以及
    兩掛架,以可拆卸的方式組裝於該握把部;該兩掛架可分別供自該兩節式懸吊錨釘的該貫穿孔延伸出的該懸吊線的一頭部封閉端及一尾部開放端所纏繞收掛;藉由將該兩掛架從該握把部拆卸下來,可以直接且迅速地把該懸吊線的該頭部封閉端及該尾部開放端取離該螺絲起子。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零件組,其中:
    該螺絲起子的該握把部與該長桿部的中心具有一中空管,於該中空管內以可伸縮的方式設置一細推桿;該細推桿的後端是結合於一調整模組;該調整模組包括一推動器以及一鎖定齒溝;該推動器卡合於該鎖定齒溝的齒,藉由外力推動該推動器使該推動器沿著該鎖定齒溝進行前、後移動,並且,當外力消失後,可藉由該鎖定齒溝的齒對該推動器提供一定位效果;該細推桿的後端是結合於該推動器上,因此,當推動該推動器沿著該鎖定齒溝向前(向下)移動時,該細推桿也會被該推動器帶動而向前(向外)伸長並凸伸出該起子頭端之外;反之亦然,當推動該推動器沿著該鎖定齒溝向後(向上)移動時,該細推桿會被該推動器帶動而向後(向內)回縮;於該鎖定齒溝的旁側設置一尺規刻度,以供操作者得知該細推桿被推伸出多少長度;
    該遠端節可提供該螺絲起子的該可伸縮的細推桿前端所抵頂;藉由把該螺絲起子的該細推桿向前(向外)伸長,可以把該遠端節向前(向外)推離該近端節。
TW111129924A 2022-08-09 2022-08-09 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其系統與零件組 TW2024065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9924A TW202406513A (zh) 2022-08-09 2022-08-09 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其系統與零件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9924A TW202406513A (zh) 2022-08-09 2022-08-09 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其系統與零件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6513A true TW202406513A (zh) 2024-02-16

Family

ID=90822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9924A TW202406513A (zh) 2022-08-09 2022-08-09 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其系統與零件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65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9483B2 (en) Laminoplasty plates and methods of expanding the spinal canal
KR100871055B1 (ko) 연장된 다중축 앵커 어셈블리에 의한 척추 임플란트
US7476240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serting a spinal fixation element
JP4945439B2 (ja) 胸骨修復システム
JP5451748B2 (ja) 短縮タブを備えた骨固定要素
JP6752489B2 (ja) 経皮横方向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20060074419A1 (en) Spinal implants with multi-axial anchor assembly and methods
JP2010533556A (ja) 外科的処置にて使用するための迅速連結型スリーブ組立体を備えた脊椎固定システム
JPH08206130A (ja) 骨接合の縦整合および/または固着器具
WO2016167990A1 (en) Lamina implants and methods for spinal decompression
AU2016200077A1 (en) Laminoplasty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20120265302A1 (en) Surgical procedure for expanding a vertebral canal
US9498346B2 (en) Surgical implant for widening a vertebral canal
US9545270B2 (en) Universal rod holder
CN114159143A (zh) 经椎板椎弓根锚钉悬吊系统及其锚钉与零件组
US20220280199A1 (en) Translaminar pedicle anchor suspension system and pedicle anchor thereof
KR100908892B1 (ko) 뼈골절치료용시술기구
TW202406513A (zh) 兩節式懸吊錨釘及其系統與零件組
CN108236493B (zh) 脊柱侧弯钉棒矫正支架系统
KR100650208B1 (ko) 척추고정장치
US20230070201A1 (en) Pedicle anchor for use in translaminar pedicle anchor suspension system and component set thereof
EP4166103A1 (en) Translaminar pedicle anchor suspension system and pedicle anchor thereof
TWM618379U (zh) 經椎板椎弓根錨釘懸吊系統及其錨釘與零件組
WO2017107883A1 (zh) 一种寰枢椎后路专用钉棒固定器械
KR100791981B1 (ko) 척추간 삽입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