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6393A - 針對時槽間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重複的躍頻調適 - Google Patents

針對時槽間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重複的躍頻調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6393A
TW202406393A TW112124737A TW112124737A TW202406393A TW 202406393 A TW202406393 A TW 202406393A TW 112124737 A TW112124737 A TW 112124737A TW 112124737 A TW112124737 A TW 112124737A TW 202406393 A TW202406393 A TW 2024063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full
size
gap
duple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4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亞麥德阿緹雅 亞伯陶
穆罕默德賽義德凱里 阿布達加法爾
阿普杜勒拉曼穆罕默德艾哈邁德穆罕默德 伊普拉欣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6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639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8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prior to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提供了用於躍頻調適的技術。概括而言,示例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將使用者設備(UE)排程為利用躍頻來傳輸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重複的信號傳遞;針對一或多個全雙工時槽,將PUSCH重複的傳輸與躍頻進行調適;及根據調適來傳輸PUSCH重複。

Description

針對時槽間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重複的躍頻調適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享受於2022年7月29日提出申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816,303的優先權,該美國專利申請案被轉讓給本案的受讓人並且據此其全部內容經由引用的方式明確地併入,如同下文充分地闡述一樣並且用於所有適用的目的。
本案內容的各態樣係關於無線通訊,並且更具體地,本案內容的各態樣係關於用於調適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躍頻的技術。
無線通訊系統被廣泛地部署以提供各種電信服務,諸如電話、視訊、資料、訊息傳遞、廣播或其他類似類型的服務。該等無線通訊系統可以採用能夠經由與多個使用者共享可用的無線通訊系統資源來支援與該等使用者的通訊的多工存取技術。
儘管多年來無線通訊系統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但是挑戰仍然存在。例如,複雜並且動態的環境仍然可能衰減或阻擋在無線傳輸器與無線接收器之間的信號。因此,不斷期望提高無線通訊系統的技術效能,例如包括:提高通訊的速度和資料攜帶容量,提高共享通訊媒體的使用的效率,降低由傳輸器和接收器在執行通訊時使用的功率,提高無線通訊的可靠性,避免冗餘傳輸及/或接收以及相關處理,提高無線通訊的覆蓋區域,增加可以存取無線通訊系統的設備的數量和類型,增加不同類型的設備相互通訊的能力,增加可供使用的無線通訊媒體的數量和類型等。因此,存在對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進一步改良以克服上述技術挑戰以及其他挑戰的需求。
一個態樣提供了一種由使用者設備(UE)進行的無線通訊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將UE排程為利用躍頻來傳輸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重複的信號傳遞;針對一或多個全雙工時槽,將PUSCH重複的傳輸與躍頻進行調適;及根據調適來傳輸PUSCH重複。
其他態樣提供了:一種裝置,其可操作為、被配置為或以其他方式適於執行上述方法及/或本文在其他地方描述的方法中的任何一或多個方法;一種包括指令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該等指令在由裝置的處理器執行時使得該裝置執行上述方法以及本文在其他地方描述的方法;一種體現在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上的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用於執行上述方法以及本文在其他地方描述的方法的代碼;及/或一種裝置,其包括用於執行上述方法以及本文在其他地方描述的方法的構件。舉例而言,一種裝置可以包括處理系統、具有處理系統的設備,或者經由一或多個網路協調的處理系統。
出於說明的目的,以下描述和附圖闡述了某些特徵。
本案內容的各態樣提供了用於由使用者設備(UE)調適利用躍頻發送的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重複的傳輸的裝置、方法、處理系統和電腦可讀取媒體。
為了提高無線通訊系統的可靠性,可以利用重複來發送某些傳輸。例如,相同版本的PUSCH可以作為多個重複來發送。此舉可以允許在接收器處進行組合,此舉可以增加成功解碼的可能性。為了提高可靠性,亦可以使用躍頻(FH),其中在不同的頻率資源上發送不同的重複(被稱為頻率躍變)。以此種方式將不同的頻率資源用於不同的重複導致頻率分集,從而使得在小的次頻帶集合中的差的信號品質將不太可能導致解碼錯誤。
一些網路可以使用包含上行鏈路次頻帶和下行鏈路次頻帶的全雙工(FD)時槽,從而允許由相同或不同UE進行同時的傳輸和接收。因為單獨的次頻帶被分配用於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所以此類FD時槽可以被稱為次頻帶FD(SBFD)時槽。在此種情況下,用於PUSCH重複的一些頻率躍變可能落在上行鏈路次頻帶與下行鏈路次頻帶之間的邊緣上或附近(例如,在「間隙」中)。此舉可能導致在上行鏈路次頻帶中發送的PUSCH重複與在下行鏈路次頻帶中發送的意欲針對另一UE的下行鏈路傳輸之間的交叉鏈路干擾(CLI)。在一些情況下,由CLI造成的危害可能超過來自躍頻的可靠性益處。
然而,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提供了用於改良在可靠性與全雙工干擾管理之間的權衡的技術。例如,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提供了用於調適利用躍頻發送的上行鏈路傳輸的技術,以努力避免或減少全雙工時槽中的CLI。因此,該等技術可以幫助提高可靠性和整體系統效能。 對無線通訊網路的介紹
本文描述的技術和方法可以用於各種無線通訊網路。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通常與3G、4G及/或5G無線技術相關聯的術語來描述各態樣,但是本案內容的各態樣同樣可以適用於本文中未明確提及的其他通訊系統和標準。
圖1圖示了在其中可以實現本文描述的各態樣的無線通訊網路100的實例。
通常,無線通訊網路100包括各種網路實體(替代地,網路元件或網路節點)。網路實體通常是通訊設備及/或由通訊設備(例如,使用者設備(UE)、基地站(BS)、BS的元件、伺服器等)執行的通訊功能。例如,網路的各種功能以及與網路相關聯並且與網路進行互動的各種設備可以被視為網路實體。此外,無線通訊網路100包括地面態樣(諸如基於地面的網路實體(例如,BS 102))以及非地面態樣(諸如衛星140和飛機145,其可以包括能夠與其他網路元件(例如,地面BS)和使用者設備進行通訊的機載網路實體(例如,一或多個BS))。
在所圖示的實例中,無線通訊網路100包括BS 102、UE 104和一或多個核心網路(諸如進化封包核心(EPC)160和5G核心(5GC)網路190),其進行交互操作以在各種通訊鏈路(包括有線和無線鏈路)上提供通訊服務。
圖1圖示了各種示例性UE 104,其可以更一般地包括:蜂巢式電話、智慧型電話、通信期啟動協定(SIP)電話、膝上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衛星無線電單元、全球定位系統、多媒體設備、視訊設備、數位音訊播放機、相機、遊戲控制台、平板設備、智慧設備、可穿戴設備、車輛、電錶、氣泵、大型或小型廚房電器、醫療設備、植入物、感測器/致動器、顯示器、物聯網路(IoT)設備、常開(AON)設備、邊緣處理設備或其他類似的設備。UE 104亦可以更一般地被稱為行動設備、無線設備、無線通訊設備、站、行動站、用戶站、行動用戶站、行動單元、用戶單元、無線單元、遠端單元、遠端設備、存取終端、行動終端、無線終端、遠端終端機、手機等。
BS 102經由通訊鏈路120與UE 104無線地進行通訊(例如,向UE 104傳輸信號或從UE 104接收信號)。在BS 102與UE 104之間的通訊鏈路120可以包括從UE 104到BS 102的上行鏈路(UL)(亦被稱為反向鏈路)傳輸及/或從BS 102到UE 104的下行鏈路(DL)(亦被稱為前向鏈路)傳輸。通訊鏈路120可以使用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技術,在各個態樣中,MIMO天線技術包括空間多工、波束成形及/或傳輸分集。
BS 102一般可以包括:NodeB、增強型NodeB(eNB)、下一代增強型NodeB(ng-eNB)、下一代NodeB(gNB或gNodeB)、存取點、基地站收發機、無線電基地站、無線電收發機、收發機功能、傳輸接收點等。BS 102中的每一者可以針對相應的地理覆蓋區域110提供通訊覆蓋,其有時可以被稱為細胞並且其在一些情況下可能重疊(例如,小型細胞102’可以具有覆蓋區域110’,其與巨集細胞的覆蓋區域110重疊)。例如,BS可以針對巨集細胞(覆蓋相對大的地理區域)、微微細胞(覆蓋相對較小的地理區域,諸如體育場)、毫微微細胞(相對較小的地理區域(例如,住宅))及/或其他類型的細胞提供通訊覆蓋。
儘管BS 102在各個態樣中被圖示為單一通訊設備,但是BS 102可以以各種配置來實現。例如,基地站的一或多個元件可以被分解,包括中央單元(CU)、一或多個分散式單元(DU)、一或多個無線電單元(RU)、近即時(近RT)RAN智慧控制器(RIC)或非即時(非RT)RIC,舉幾個實例。在另一實例中,基地站的各個態樣可以被虛擬化。更一般地,基地站(例如,BS 102)可以包括位於單個實體位置處的元件或者位於各個實體位置處的元件。在基地站包括位於各個實體位置處的元件的實例中,各種元件可以各自執行功能,使得各種元件共同實現類似於位於單個實體位置處的基地站的功能性。在一些態樣中,包括位於各個實體位置處的元件的基地站可以被稱為分解式無線電存取網路架構,諸如開放式RAN(O-RAN)或虛擬化RAN(VRAN)架構。圖2圖示並且描述了示例性分解式基地站架構。
無線通訊網路100內的不同BS 102亦可以被配置為支援不同的無線電存取技術,諸如3G、4G及/或5G。例如,被配置用於4G LTE(被統稱為進化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的BS 102可以經由第一回載鏈路132(例如,S1介面)來與EPC 160對接。被配置用於5G(例如,5G NR或下一代RAN(NG-RAN))的BS 102可以經由第二回載鏈路184來與5GC 190對接。BS 102可以在第三回載鏈路134(例如,X2介面)上彼此直接或間接地(例如,經由EPC 160或5GC 190)通訊,第三回載鏈路134可以是有線的或無線的。
無線通訊網路100可以將電磁頻譜細分為各種類別、頻帶、通道或其他特徵。在一些態樣中,該細分是基於波長和頻率來提供的,其中頻率亦可以被稱為載波、次載波、頻率通道、音調或次頻帶。例如,3GPP目前將頻率範圍1(FR1)定義為包括410 MHz–7125 MHz,其通常(可互換地)被稱為「低於6 GHz」。類似地,3GPP目前將頻率範圍2(FR2)定義為包括24,250 MHz–52,600 MHz,其有時(可互換地)被稱為「毫米波」(「mmW」或「mmWave」)。被配置為使用mmWave/近mmWave射頻頻帶進行通訊的基地站(例如,mmWave基地站,諸如BS 180)可以利用與UE(例如,104)的波束成形(例如,182)來改良路徑損耗和範圍。
在BS 102與例如UE 104之間的通訊鏈路120可以經由一或多個載波,其可以具有不同的頻寬(例如,5、10、15、20、100、400及/或其他MHz),並且其可以在各個態樣中進行聚合。載波可以彼此相鄰或者可以彼此不相鄰。對載波的分配可以是關於DL和UL不對稱的(例如,與針對UL相比,可以針對DL分配更多或更少的載波)。
與較低頻通訊相比,使用較高頻帶的通訊可能具有較高的路徑損耗和較短的範圍。因此,某些基地站(例如,圖1中的180)可以利用與UE 104的波束成形182,以改良路徑損耗和範圍。例如,BS 180和UE 104可以各自包括複數個天線(諸如天線元件、天線面板及/或天線陣列)以促進波束成形。在一些情況下,BS 180可以在一或多個傳輸方向182’上向UE 104傳輸經波束成形的信號。UE 104可以在一或多個接收方向182’’上從BS 180接收經波束成形的信號。UE 104亦可以在一或多個傳輸方向182’’上向BS 180傳輸經波束成形的信號。BS 180可以在一或多個接收方向182’上從UE 104接收經波束成形的信號。隨後,BS 180和UE 104可以執行波束訓練以決定用於BS 180和UE 104中的每一者的最佳接收和傳輸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用於BS 180的傳輸方向和接收方向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是不相同的。類似地,用於UE 104的傳輸方向和接收方向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是不相同的。
無線通訊網路100亦包括Wi-Fi AP 150,其在例如2.4 GHz及/或5 GHz未授權頻譜中經由通訊鏈路154來與Wi-Fi站(STA)152相通訊。
某些UE 104可以使用設備到設備(D2D)通訊鏈路158彼此通訊。D2D通訊鏈路158可以使用一或多個側行鏈路通道,諸如實體側行鏈路廣播通道(PSBCH)、實體側行鏈路探索通道(PSDCH)、實體側行鏈路共享通道(PSSCH)、實體側行鏈路控制通道(PSCCH)及/或實體側行鏈路回饋通道(PSFCH)。
EPC 160可以包括各種功能元件,包括:行動性管理實體(MME)162、其他MME 164、服務閘道166、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MBMS)閘道168、廣播多播服務中心(BM-SC)170及/或封包資料網路(PDN)閘道172,諸如在所圖示的實例中。MME 162可以與歸屬用戶伺服器(HSS)174相通訊。MME 162是處理在UE 104與EPC 160之間的信號傳遞的控制節點。通常,MME 162提供承載和連接管理。
通常,使用者網際網路協定(IP)封包是經由服務閘道166來傳輸的,服務閘道166本身連接到PDN閘道172。PDN閘道172提供UE IP位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閘道172和BM-SC 170連接到IP服務176,IP服務176可以包括例如網際網路、網內網路、IP多媒體子系統(IMS)、封包交換(PS)串流服務及/或其他IP服務。
BM-SC 170可以提供用於MBMS使用者服務供應和遞送的功能。BM-SC 170可以充當針對內容提供方MBMS傳輸的入口點,可以用於授權並且啟動公共陸地行動網路(PLMN)內的MBMS承載服務,及/或可以用於排程MBMS傳輸。MBMS閘道168可以用於向屬於對特定服務進行廣播的多播廣播單頻網路(MBSFN)區域的BS 102分發MBMS訊務,及/或可以負責通信期管理(開始/停止)和負責收集與eMBMS相關的計費資訊。
5GC 190可以包括各種功能元件,包括:存取和行動性管理功能(AMF)192、其他AMF 193、通信期管理功能(SMF)194和使用者平面功能(UPF)195。AMF 192可以與統一資料管理(UDM)196進行通訊。
AMF 192是處理在UE 104與5GC 190之間的信號傳遞的控制節點。例如,AMF 192提供服務品質(QoS)流程和通信期管理。
網際網路協定(IP)封包是經由UPF 195來傳輸的,UPF 195連接到IP服務197並且提供UE IP位址分配以及用於5GC 190的其他功能。IP服務197可以包括例如網際網路、網內網路、IMS、PS串流服務及/或其他IP服務。
在各個態樣中,網路實體或網路節點可以被實現為聚合式基地站、分解式基地站、基地站的元件、整合存取和回載(IAB)節點、中繼節點、側行鏈路節點,舉幾個實例。
圖2圖示了示例性分解式基地站200架構。分解式基地站200架構可以包括一或多個中央單元(CU)210,其可以經由回載鏈路與核心網路220直接通訊,或經由一或多個分解式基地站單元(諸如經由E2鏈路經由近即時(近RT)RAN智慧控制器(RIC)225,或與服務管理和編排(SMO)框架205相關聯的非即時(非RT)RIC 215,或兩者)與核心網路220間接通訊。CU 210可以經由相應的中程鏈路(諸如F1介面)與一或多個分散式單元(DU)230進行通訊。DU 230可以經由相應的前程鏈路與一或多個無線電單元(RU)240進行通訊。RU 240可以經由一或多個射頻(RF)存取鏈路與相應的UE 104進行通訊。在一些實現方式中,UE 104可以由多個RU 240同時進行服務。
該等單元(例如,CU 210、DU 230、RU 240)中的每一者以及近RT RIC 225、非RT RIC 215和SMO框架205可以包括一或多個介面或耦合到一或多個介面,一或多個介面被配置為經由有線或無線傳輸媒體來接收或傳輸信號、資料或資訊(統稱為信號)。該等單元之每一者單元或向該等單元的通訊介面提供指令的相關聯的處理器或控制器可以被配置為經由傳輸媒體與其他單元中的一或多個單元進行通訊。例如,該等單元可以包括有線介面,其被配置為在有線傳輸媒體上接收信號或向其他單元中的一或多個單元傳輸信號。另外或替代地,該等單元可以包括無線介面(其可以包括接收器、傳輸器或收發機(諸如射頻(RF)收發機)),其被配置為在無線傳輸媒體上接收信號或向其他單元中的一或多個單元傳輸信號或進行兩種操作。
在一些態樣中,CU 210可以主管一或多個較高層控制功能。此類控制功能可以包括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封包資料彙聚協定(PDCP)、服務資料調適協定(SDAP)等。每個控制功能可以利用被配置為與由CU 210主管的其他控制功能傳送信號的介面來實現。CU 210可以被配置為處理使用者平面功能性(例如,中央單元-使用者平面(CU-UP))、控制平面功能性(例如,中央單元-控制平面(CU-CP))或其組合。在一些實現方式中,CU 210可以在邏輯上被分離成一或多個CU-UP單元和一或多個CU-CP單元。CU-UP單元可以經由介面(諸如在O-RAN配置中實現時的E1介面)與CU-CP單元雙向地通訊。CU 210可以被實現為根據需要與DU 230進行通訊以用於網路控制和信號傳遞。
DU 230可以對應於包括一或多個基地站功能以控制一或多個RU 240的操作的邏輯單元。在一些態樣中,至少部分地取決於功能分離(諸如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定義的功能分離),DU 230可以主管以下各項中的一項或多項: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層、媒體存取控制(MAC)層和一或多個高實體(PHY)層(諸如用於前向糾錯(FEC)編碼和解碼、加擾、調制和解調等的模組)。在一些態樣中,DU 230亦可以主管一或多個低PHY層。每個層(或模組)可以利用被配置為與由DU 230主管的其他層(和模組)或與由CU 210主管的控制功能傳送信號的介面來實現。
較低層功能性可以由一或多個RU 240來實現。在一些部署中,至少部分地基於功能分離(諸如較低層功能分離),由DU 230控制的RU 240可以對應於主管以下各項的邏輯節點:RF處理功能或低PHY層功能(諸如執行快速傅裡葉變換(FFT)、逆FFT(iFFT)、數位波束成形、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RACH)提取和濾波等)或兩者。在此類架構中,RU 240可以被實現為處理與一或多個UE 104的空中(OTA)通訊。在一些實現方式中,與RU 240的控制和使用者平面通訊的即時和非即時態樣可以由對應的DU 230來控制。在一些場景中,此種配置可以使得DU 230和CU 210能夠在基於雲端的RAN架構(諸如vRAN架構)中實現。
SMO框架205可以被配置為支援非虛擬化和虛擬化網路元件的RAN部署和供應。對於非虛擬化網路元件,SMO框架205可以被配置為支援部署用於RAN覆蓋要求的專用實體資源,此舉可以經由操作和維護介面(諸如O1介面)進行管理。對於虛擬化網路元件,SMO框架205可以被配置為經由雲端計算平臺介面(諸如O2介面)與雲端計算平臺(諸如開放雲端(O-Cloud)290)進行互動,以執行網路元件生命週期管理(諸如產生實體虛擬化網路元件)。此類虛擬化網路元件可以包括但不限於CU 210、DU 230、RU 240和近RT RIC 225。在一些實現方式中,SMO框架205可以經由O1介面與4G RAN的硬體態樣(諸如開放式eNB(O-eNB)211)進行通訊。另外,在一些實現方式中,SMO框架205可以經由O1介面與一或多個RU 240直接通訊。SMO框架205亦可以包括被配置為支援SMO框架205的功能性的非RT RIC 215。
非RT RIC 215可以被配置為包括如下邏輯功能:該邏輯功能實現對RAN元件和資源的非即時控制和最佳化、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工作流程(包括模型訓練和更新)或近RT RIC 225中的應用程式/特徵的基於策略的指導。非RT RIC 215可以耦合到近RT RIC 225或與近RT RIC 225進行通訊(諸如經由A1介面)。近RT RIC 225可以被配置為包括如下邏輯功能:該邏輯功能在將一或多個CU 210、一或多個DU 230或兩者以及O-eNB與近RT RIC 225連接的介面(諸如經由E2介面)上經由資料收集和動作來實現對RAN元件和資源的近即時控制和最佳化。
在一些實現方式中,為了產生要在近RT RIC 225中部署的AI/ML模型,非RT RIC 215可以從外部伺服器接收參數或外部豐富資訊。此類資訊可以由近RT RIC 225利用並且可以在SMO框架205或非RT RIC 215處從非網路資料來源或從網路功能接收。在一些實例中,非RT RIC 215或近RT RIC 225可以被配置為調諧RAN行為或效能。例如,非RT RIC 215可以監測針對效能的長期趨勢和模式,並且採用AI/ML模型,以經由SMO框架205執行校正動作(諸如經由O1的重新配置)或經由建立RAN管理策略(諸如A1策略)執行校正動作。
圖3圖示了示例性BS 102和UE 104的各態樣。
通常,BS 102包括各種處理器(例如,320、330、338和340)、天線334a-334t(統稱為334)、收發機332a-332t(統稱為332)(其包括調制器和解調器)以及實現對資料的無線傳輸(例如,資料來源312)和對資料的無線接收(例如,資料槽339)的其他態樣。例如,BS 102可以在BS 102與UE 104之間發送和接收資料。BS 102包括控制器/處理器340,其可以被配置為實現本文描述的與無線通訊相關的各種功能。
通常,UE 104包括各種處理器(例如,358、364、366和380)、天線352a-352r(統稱為352)、收發機354a-354r(統稱為354)(其包括調制器和解調器)以及實現對(例如,從資料來源362取得的)資料的無線傳輸和對(例如,向資料槽360提供的)資料的無線接收的其他態樣。UE 104包括控制器/處理器380,其可以被配置為實現本文描述的與無線通訊相關的各種功能。
關於示例性下行鏈路傳輸,BS 102包括傳輸處理器320,其可以從資料來源312接收資料以及從控制器/處理器340接收控制資訊。控制資訊可以用於實體廣播通道(PBCH)、實體控制格式指示符通道(PCFICH)、實體HARQ指示符通道(PHICH)、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群組共用PDCCH(GC PDCCH)等。在一些實例中,資料可以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
傳輸處理器320可以分別處理(例如,編碼和符號映射)資料和控制資訊,以獲得資料符號和控制符號。傳輸處理器320亦可以產生參考符號,例如用於主要同步信號(PSS)、次要同步信號(SSS)、PBCH解調參考信號(DMRS)和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CSI-RS)。
傳輸(TX)多輸入多輸出(MIMO)處理器330可以對資料符號、控制符號及/或參考符號(若適用的話)執行空間處理(例如,預編碼),並且可以向收發機332a-332t中的調制器(MOD)提供輸出符號串流。收發機332a-332t之每一者調制器可以處理相應的輸出符號串流以獲得輸出取樣串流。每個調制器可以進一步處理(例如,轉換為類比、放大、濾波和升頻轉換)輸出取樣串流以獲得下行鏈路信號。可以分別經由天線334a-334t傳輸來自收發機332a-332t中的調制器的下行鏈路信號。
為了接收下行鏈路傳輸,UE 104包括天線352a-352r,其可以從BS 102接收下行鏈路信號,並且可以分別向收發機354a-354r中的解調器(DEMOD)提供接收的信號。收發機354a-354r之每一者解調器可以調節(例如,濾波、放大、降頻轉換和數位化)相應的接收的信號以獲得輸入取樣。每個解調器可以進一步處理輸入取樣以獲得接收符號。
接收(RX)MIMO偵測器356可以從收發機354a-354r中的所有解調器獲得接收符號,對接收符號執行MIMO偵測(若適用的話),並且提供偵測到的符號。接收處理器358可以處理(例如,解調、解交錯和解碼)偵測到的符號,將用於UE 104的經解碼的資料提供給資料槽360,並且將經解碼的控制資訊提供給控制器/處理器380。
關於示例性上行鏈路傳輸,UE 104亦包括傳輸處理器364,其可以接收和處理來自資料來源362的資料(例如,用於PUSCH)和來自控制器/處理器380的控制資訊(例如,用於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傳輸處理器364亦可以產生用於參考信號(例如,用於探測參考信號(SRS))的參考符號。來自傳輸處理器364的符號可以由TX MIMO處理器366預編碼(若適用的話),由收發機354a-354r中的調制器進一步處理(例如,針對SC-FDM),並且被傳輸到BS 102。
在BS 102處,來自UE 104的上行鏈路信號可以由天線334a-334t接收,由收發機332a-332t中的解調器處理,由接收(RX)MIMO偵測器336偵測(若適用的話),並且由接收處理器338進一步處理,以獲得由UE 104發送的經解碼的資料和控制資訊。接收處理器338可以向資料槽339提供經解碼的資料,並且向控制器/處理器340提供經解碼的控制資訊。
記憶體342和382可以分別儲存用於BS 102和UE 104的資料和程式碼。
排程器344可以排程UE在下行鏈路及/或上行鏈路上進行資料傳輸。
在各個態樣中,BS 102可以被描述為傳輸和接收與本文描述的方法相關聯的各種類型的資料。在該等上下文中,「傳輸」可以代表輸出資料的各種機制,諸如從資料來源312、排程器344、記憶體342、傳輸處理器320、控制器/處理器340、TX MIMO處理器330、收發機332a-332t、天線334a-334t及/或本文描述的其他態樣輸出資料。類似地,「接收」可以代表獲得資料的各種機制,諸如從天線334a-334t、收發機332a-332t、RX MIMO偵測器336、控制器/處理器340、接收處理器338、排程器344、記憶體342及/或本文描述的其他態樣獲得資料。
在各個態樣中,UE 104同樣可以被描述為傳輸和接收與本文描述的方法相關聯的各種類型的資料。在該等上下文中,「傳輸」可以代表輸出資料的各種機制,諸如從資料來源362、記憶體382、傳輸處理器364、控制器/處理器380、TX MIMO處理器366、收發機354a-354t、天線352a-352t及/或本文描述的其他態樣輸出資料。類似地,「接收」可以代表獲得資料的各種機制,諸如從天線352a-352t、收發機354a-354t、RX MIMO偵測器356、控制器/處理器380、接收處理器358、記憶體382及/或本文描述的其他態樣獲得資料。
在一些態樣中,處理器可以被配置為執行各種操作(諸如與本文描述的方法相關聯的操作),以及分別向被配置為傳輸或接收資料的另一介面傳輸(輸出)資料或者從該另一介面接收(獲得)資料。
圖4A、圖4B、圖4C和圖4D圖示了用於無線通訊網路(諸如圖1的無線通訊網路100)的資料結構的各態樣。
具體地,圖4A是圖示5G(例如,5G NR)訊框結構內的第一子訊框的實例的示意圖400;圖4B是圖示5G子訊框內的DL通道的實例的示意圖430,圖4C是圖示5G訊框結構內的第二子訊框的實例的示意圖450,並且圖4D是圖示5G子訊框內的UL通道的實例的示意圖480。
無線通訊系統可以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上利用具有循環字首(CP)的正交分頻多工(OFDM)。此類系統亦可以支援使用分時雙工(TDD)的半雙工操作。OFDM和單載波分頻多工(SC-FDM)將系統頻寬(例如,如在圖4B和圖4D中圖示的)劃分為多個正交次載波。可以利用資料來調制每個次載波。在頻域中利用OFDM及/或在時域中利用SC-FDM來發送調制符號。
無線通訊訊框結構可以是分頻雙工(FDD),其中對於特定的次載波集合,該次載波集合內的子訊框專用於DL或者UL。無線通訊訊框結構亦可以是分時雙工(TDD),其中對於特定的次載波集合,該次載波集合內的子訊框專用於DL和UL兩者。
在圖4A和圖4C中,無線通訊訊框結構是TDD,其中D是DL,U是UL,並且X是在DL/UL之間可靈活使用的。可以經由接收到的時槽格式指示符(SFI)來將UE配置有時槽格式(經由DL控制資訊(DCI)動態地配置或者經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號傳遞半靜態地/靜態地配置)。在所圖示的實例中,10 ms訊框可以被劃分為10個大小相等的1 ms子訊框。每個子訊框可以包括一或多個時槽。在一些實例中,每個時槽可以包括7個或14個符號,該數量取決於時槽格式。子訊框亦可以包括微時槽,微時槽通常具有與整個時槽相比較少的符號。其他無線通訊技術可以具有不同的訊框結構及/或不同的通道。
在某些態樣中,子訊框內的時槽數量可以是基於時槽配置和數值方案(numerology)的。例如,對於時槽配置0,不同的數值方案(µ)0至5允許每子訊框分別1、2、4、8、16和32個時槽。對於時槽配置1,不同的數值方案0至2允許每子訊框分別2、4和8個時槽。相應地,對於時槽配置0和數值方案µ,存在14個符號/時槽和2µ個時槽/子訊框。次載波間隔和符號長度/持續時間是數值方案的函數。次載波間隔可以等於2 µ×15 kHz,其中µ是數值方案0至5。因此,數值方案µ=0具有15 kHz的次載波間隔,並且數值方案µ=5具有480 kHz的次載波間隔。符號長度/持續時間與次載波間隔負相關。圖4A、圖4B、圖4C和圖4D提供了具有每時槽14個符號的時槽配置0以及具有每子訊框4個時槽的數值方案µ=2的實例。時槽持續時間是0.25 ms,次載波間隔是60 kHz,並且符號持續時間近似為16.67 µs。
如在圖4A、圖4B、圖4C和圖4D中圖示的,資源網格可以用於表示訊框結構。每個時槽包括資源區塊(RB)(亦被稱為實體RB(PRB)),其擴展例如12個連續的次載波。資源網格被劃分為多個資源元素(RE)。經由每個RE攜帶的位元數量取決於調制方案。
如圖4A所示,RE中的一些RE攜帶用於UE(例如,圖1和圖3的UE 104)的參考(引導頻)信號(RS)。RS可以包括用於UE處的通道估計的解調RS(DMRS)及/或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CSI-RS)。RS亦可以包括波束量測RS(BRS)、波束細化RS(BRRS)及/或相位追蹤RS(PT-RS)。
圖4B圖示在訊框的子訊框內的各種DL通道的實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在一或多個控制通道元素(CCE)內攜帶DCI,每個CCE包括例如九個RE群組(REG),每個REG在一個OFDM符號中包括例如四個連續的RE。
主要同步信號(PSS)可以在訊框的特定子訊框的符號2內。PSS被UE(例如,圖1和圖3的104)用來決定子訊框/符號時序和實體層識別。
次要同步信號(SSS)可以在訊框的特定子訊框的符號4內。SSS被UE用來決定實體層細胞識別群組號和無線電訊框時序。
基於實體層識別和實體層細胞識別群組號,UE可以決定實體細胞識別符(PCI)。基於PCI,UE可以決定前述DMRS的位置。實體廣播通道(PBCH)(其攜帶主資訊區塊(MIB))可以在邏輯上與PSS和SSS分類在一起,以形成同步信號(SS)/PBCH區塊。MIB提供系統頻寬中的RB的數量和系統訊框號(SFN)。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攜帶使用者資料、不是經由PBCH傳輸的廣播系統資訊(諸如系統資訊區塊(SIB))及/或傳呼訊息。
如圖4C所示,RE中的一些RE攜帶用於基地站處的通道估計的DMRS(針對一種特定配置被指示成R,但是其他DMRS配置是可能的)。UE可以傳輸針對PUCCH的DMRS和針對PUSCH的DMRS。可以例如在PUSCH的前一個或兩個符號中傳輸PUSCH DMRS。可以根據傳輸了短PUCCH還是長PUCCH並且根據使用的特定PUCCH格式,在不同的配置中傳輸PUCCH DMRS。UE 104可以傳輸探測參考信號(SRS)。可以例如在子訊框的最後一個符號中傳輸SRS。SRS可以具有梳結構,並且UE可以在該等梳中之一上傳輸SRS。SRS可以被基地站用於通道品質估計,以實現UL上的取決於頻率的排程。
圖4D圖示在訊框的子訊框內的各種UL通道的實例。可以如在一種配置中指示地來定位PUCCH。PUCCH攜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諸如排程請求、通道品質指示符(CQI)、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和HARQ ACK/NACK回饋。PUSCH攜帶資料,並且可以另外用於攜帶緩衝器狀態報告(BSR)、功率餘量報告(PHR)及/或UCI。 對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的概述
對於上行鏈路傳輸,UE可以基於在時間間隔中接收的傳輸功率控制(TPC)命令來決定功率控制調整。功率狀態和TPC命令累加是上行鏈路功率控制等式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引入了功率狀態以處置不同的波束或面板。
UE可以使用功率控制等式來決定傳輸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所利用的傳輸功率。功率控制等式利用許多參數(諸如路徑損耗和PUSCH功率控制調整狀態)來決定第一傳輸功率值。然而,若第一傳輸功率值大於預先配置的最大傳輸功率(例如,由無線通訊標準定義),則UE將使用最大傳輸功率來傳輸PUSCH。
如前述,為了提高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可靠性,可以利用重複來發送某些傳輸。在此類情況下,亦可以使用躍頻(FH),其中在不同的頻率資源上發送不同的重複。用於任何特定重複的頻率資源可以被稱為頻率躍變。
在一些情況下,用於在全雙工時槽中發送的PUSCH重複的頻率躍變可能落在上行鏈路次頻帶與下行鏈路次頻帶之間的邊緣上或附近(例如,在「間隙」中)。此舉可能對接收下行鏈路信號的其他使用者設備(UE)造成交叉鏈路干擾(CLI)。圖5圖示此類場景的實例,其中一個UE(例如,受害方UE)可以被排程為在第二UE(例如,侵害方UE)被排程為傳輸上行鏈路信號的相同時間處從網路實體接收下行鏈路信號,此舉可能造成CLI(亦被稱為UE間干擾),如圖所示。在一些情況下,由CLI造成的危害可能超過來自躍頻的可靠性益處。
與針對時槽間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重複的躍頻調適相關的態樣。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提供了改良在可靠性與全雙工干擾管理之間的權衡的技術。例如,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提供了用於調適利用躍頻發送的上行鏈路傳輸的技術,以努力避免或減少全雙工時槽中的CLI。
圖6是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由UE 604針對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重複的躍頻調適的實例的撥叫流程圖。
如圖所示,網路實體602可以傳輸將UE 604排程為利用躍頻來傳輸PUSCH重複的信號傳遞(例如,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UE 604隨後可以利用適於一或多個全雙工時槽的躍頻來傳輸PUSCH重複。
在一些態樣中,網路實體602可以是關於圖1和圖3圖示和描述的BS 102的實例,或者是關於圖2圖示和描述的分解式基地站。類似地,UE 604可以是關於圖1和圖3圖示和描述的UE 104的實例。然而,在其他態樣中,UE 104可以是另一類型的無線通訊設備,並且BS 102可以是另一類型的網路實體或網路節點,諸如本文描述的彼等網路實體或網路節點。
根據某些態樣,UE(例如,UE 604)可以被配置為經由針對全雙工時槽禁用躍頻來調適躍頻。
在此種情況下,如圖7A所示,UE可以使用特定的預先配置的頻域資源指派(FDRA),而不是與用於該FD時槽的頻率躍變相對應的頻率資源。為了避免交叉鏈路干擾(CLI),FDRA可以位於全雙工時槽的上行鏈路次頻帶中的不在全雙工時槽的上行鏈路次頻帶與下行鏈路次頻帶之間的間隙上或附近的位置(例如,與間隙相距數個RB/RE(N個RB/RE,N是非零整數),其中數量N可以是預先定義的或者動態地指示的或者經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配置的。)。在一些情況下,要在次頻帶全雙工(SBFD)時槽中使用的FDRA可以是動態地指示的或經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配置的。
根據某些態樣,若躍頻將導致在具有DL次頻帶的邊緣上或附近的頻率分配(例如,與基於在PUSCH時機與DL次頻帶之間的最小間隙所允許的相比更接近DL次頻帶),則UE可以替代地使用專門針對SBFD時槽用信號通知的特定的預先配置的FDRA分配。
圖7B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在全雙工時槽中使用預設頻域資源分配(FDRA),其中上行鏈路頻率資源被排程在全雙工時槽的下行鏈路次頻帶與上行鏈路次頻帶之間的頻率間隙(例如,保護頻帶)上或附近。在所示的實例中,當在全雙工時槽中傳輸第三重複(Rep #2)並且正常躍頻模式將導致在間隙中的頻率資源上發送第三重複時,UE可以替代地使用預設FDRA來傳輸第三重複。
在某些態樣中,UE可以經由調整傳輸功率來將重複的傳輸與躍頻進行調適。例如,UE可以基於躍變的傳輸功率和頻率分配來決定是否應用躍頻。若啟用躍頻,則可以在不同的躍變上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功率控制。
圖8A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示例性功率調整技術。PUSCH的傳輸功率直接影響CLI。因此,若UE想要在傳輸PUSCH時避免來自下行鏈路傳輸的CLI,則UE可以增加傳輸功率。另一態樣,若UE想要避免對下行鏈路傳輸造成CLI,則UE可以降低用於PUSCH的傳輸功率。
根據某些態樣,若計算出的傳輸功率超過給定的經RRC配置的閾值(例如,最大傳輸功率閾值),則UE可以應用功率後移。根據某些態樣,用於UE的最大傳輸功率閾值可以取決於在給定全雙工時槽的上行鏈路次頻帶與下行鏈路次頻帶之間的間隙的大小。例如,若間隙的大小小於給定閾值(例如,若在間隙中排程重複,如圖8A所示),則UE可以降低(或者在一些情況下增加)最大傳輸功率閾值。在一些態樣中,對間隙的依賴性可以是線性的。例如,功率後移可以作為間隙的大小的函數來計算(例如,間隙的大小乘以給定參數(例如,經RRC配置的參數))。
在一些態樣中,對間隙的大小的依賴性可以是非線性的,其中經RRC配置的表可以定義用於給定間隙大小的功率後移。圖8B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示例性功率後移表。在一些情況下,當在SBFD時槽中傳輸PUSCH重複時,UE可以使用此類表來獲得要應用的功率後移。
根據某些態樣,若計算出的傳輸功率超過傳輸功率閾值,則UE可以被配置為使用不同的躍變。
圖9A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基於計算出的傳輸功率和最大傳輸功率閾值來在全雙工時槽中使用不同的頻率躍變。
在一些態樣中,若先前躍變具有與在使用當前躍變的情況下將存在的間隙相比更大的間隙,則UE可以被配置為使用先前躍變。例如,在圖9A中所示的實例中,對於第二全雙工時槽中的重複,UE可以使用第二躍變(例如,躍變2),而不是最初打算在該時槽中的躍變(例如,躍變3)。
在一些態樣中,UE可以被配置為使用滿足(例如,低於)最大傳輸功率閾值的下一後續躍變。例如,在圖9A中所示的實例中,對於第一全雙工時槽中的重複,UE可以使用下一後續躍變(例如,躍變3),只要該躍變滿足最大傳輸功率閾值。在此種情況下,對於下一後續重複,UE可以決定是遞增躍變(例如,使用下一後續躍變)還是重複躍變。繼續前面的實例,當UE在第一全雙工時槽中使用第三躍變時,UE隨後可以在第二全雙工時槽中再次使用第三躍變,或者UE可以使用第四躍變(未圖示)。
在另一實例中,UE可以被配置為向所分配的上行鏈路資源添加最小頻率偏移,使得計算出的傳輸功率滿足最大傳輸功率閾值。
圖9B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遞增地移位所分配的上行鏈路資源。偏移的值可以是正的或負的(例如,資源可以在頻帶中向上或者向下移位)。例如,如圖9B所示,UE可以添加正偏移值,以將PUSCH重複移動到距較低間隙更遠的資源。
根據某些態樣,只有當滿足某些條件時,才可以實現上文描述的取決於傳輸功率的躍頻技術。例如,實現一或多個技術可以取決於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項: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或PUSCH優先順序水平、在頻率躍變與下行鏈路次頻帶之間的間隙的大小、在兩個不同的頻率躍變之間的間隙的大小,或者針對全雙工時槽排程的下行鏈路信號傳遞的優先順序。
經由提供用於調適利用躍頻發送的上行鏈路傳輸的技術,本案內容的各態樣可以幫助避免或減少全雙工時槽中的CLI。因此,該等技術可以幫助提高可靠性和整體系統效能。 使用者設備的示例性操作
圖10圖示用於由UE(諸如圖1和圖3的UE 104)進行的無線通訊的方法1000的實例。
在步驟1005處,方法1000以如下操作開始:接收將UE排程為利用躍頻來傳輸PUSCH重複的信號傳遞。在一些情況下,該步驟的操作涉及如參考圖11描述的用於接收的電路系統及/或用於接收的代碼或者可以由如參考圖11描述的用於接收的電路系統及/或用於接收的代碼來執行。
方法1000隨後以如下操作進行到步驟1010:針對一或多個全雙工時槽,將PUSCH重複的傳輸與躍頻進行調適。在一些情況下,該步驟的操作涉及如參考圖11描述的用於調適的電路系統及/或用於調適的代碼或者可以由如參考圖11描述的用於調適的電路系統及/或用於調適的代碼來執行。
方法1000隨後以如下操作進行到步驟1015:根據調適來傳輸PUSCH重複。在一些情況下,該步驟的操作涉及如參考圖11描述的用於傳輸的電路系統及/或用於傳輸的代碼或者可以由如參考圖11描述的用於傳輸的電路系統及/或用於傳輸的代碼來執行。
在一些態樣中,調適包括:針對至少一個全雙工時槽禁用躍頻;及針對至少一個全雙工時槽中的PUSCH重複來選擇指定的FDRA。
在一些態樣中,方法1000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指示指定的FDRA的信號傳遞。在一些情況下,該步驟的操作涉及如參考圖11描述的用於接收的電路系統及/或用於接收的代碼或者可以由如參考圖11描述的用於接收的電路系統及/或用於接收的代碼來執行。
在一些態樣中,調適是基於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項的:在第一全雙工時槽的下行鏈路次頻帶與針對第一全雙工時槽排程的第一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的位置之間的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及用於在第一全雙工時槽中的被排程的PUSCH重複的傳輸功率。
在一些態樣中,調適包括:決定用於第一全雙工時槽的第一頻率躍變將導致頻率間隙的大小小於閾值;及針對被排程的PUSCH重複,基於該決定來選擇針對第一全雙工時槽定義的預設FDRA。
在一些態樣中,調適包括:決定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小於閾值;及基於該決定來調整用於被排程的PUSCH重複的傳輸功率。
在一些態樣中,所調整的傳輸功率取決於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
在一些態樣中,傳輸功率是基於以下各項來調整的:經RRC配置的縮放因數;或者從查閱資料表中獲得的縮放因數。
在一些態樣中,調適包括:決定與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相關聯的傳輸功率超過閾值;及回應於決定針對至少一個其他全雙工時槽配置的第二頻率躍變的第二頻率間隙的大小大於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當傳輸被排程的PUSCH重複時決定使用第二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
在一些態樣中,調適包括:決定與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相關聯的傳輸功率超過閾值;及回應於決定與針對至少一個其他全雙工時槽配置的第二頻率躍變的第二頻率間隙的大小相關聯的傳輸功率小於閾值,當傳輸被排程的PUSCH重複時決定使用第二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
在一些態樣中,調適包括:決定與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相關聯的傳輸功率超過閾值;及決定調整第一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直到與第一頻率間隙的經調整的大小相關聯的傳輸功率小於閾值為止。
在一些態樣中,方法1000亦包括以下步驟:當滿足一或多個條件時執行調適。在一些情況下,該步驟的操作涉及如參考圖11描述的用於執行的電路系統及/或用於執行的代碼或者可以由如參考圖11描述的用於執行的電路系統及/或用於執行的代碼來執行。
在一些態樣中,一或多個條件係關於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項:PUCCH或PUSCH優先順序;在頻率躍變與下行鏈路次頻帶之間的間隙;在兩個不同的頻率躍變之間的間隙;或者針對全雙工時槽排程的下行鏈路信號傳遞的優先順序。
在一個態樣中,方法1000或與其相關的任何態樣可以由裝置(諸如圖11的通訊設備1100,其包括可操作、被配置為或適於執行方法1000的各種元件)來執行。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通訊設備1100。
注意,圖10僅是方法的一個實例,並且包括更少、額外或替代步驟的其他方法是可能與本案內容一致的。 示例性通訊設備
圖11圖示了示例性通訊設備1100的各態樣。在一些態樣中,通訊設備1100是使用者設備,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3描述的UE 104。
通訊設備1100包括耦合到收發機1165(例如,傳輸器及/或接收器)的處理系統1105。收發機1165被配置為經由天線1170來傳輸和接收用於通訊設備1100的信號,諸如如本文描述的各種信號。處理系統1105可以被配置為執行用於通訊設備1100的處理功能,包括處理由通訊設備1100接收的及/或要傳輸的信號。
處理系統1105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1110。在各個態樣中,一或多個處理器1110可以代表如關於圖3描述的接收處理器358、傳輸處理器364、TX MIMO處理器366及/或控制器/處理器380中的一者或多者。一或多個處理器1110經由匯流排1160耦合到電腦可讀取媒體/記憶體1135。在某些態樣中,電腦可讀取媒體/記憶體1135被配置為儲存指令(例如,電腦可執行代碼),該等指令在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110執行時使得一或多個處理器1110執行關於圖10描述的方法1000或與其相關的任何態樣。注意,對處理器執行通訊設備1100的功能的提及可以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1110執行通訊設備1100的該功能。
在所圖示的實例中,電腦可讀取媒體/記憶體1135儲存代碼(例如,可執行指令),諸如用於接收的代碼1140、用於調適的代碼1145、用於傳輸的代碼1150以及用於執行的代碼1155。對用於接收的代碼1140、用於調適的代碼1145、用於傳輸的代碼1150以及用於執行的代碼1155的處理可以使得通訊設備1100執行關於圖10所描述的方法1000或與其相關的任何態樣。
一或多個處理器1110包括被配置為實現(例如,執行)被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記憶體1135中的代碼的電路系統,包括諸如以下各項的電路系統:用於接收的電路系統1115、用於調適的電路系統1120、用於傳輸的電路系統1125以及用於執行的電路系統1130。利用用於接收的電路系統1115、用於調適的電路系統1120、用於傳輸的電路系統1125以及用於執行的電路系統1130進行處理可以使得通訊設備1100執行關於圖10描述的方法1000或與其相關的任何態樣。
通訊設備1100的各種元件可以提供用於執行關於圖10描述的方法1000或與其相關的任何態樣的構件。例如,用於傳輸、發送或輸出以用於傳輸的構件可以包括在圖3中所示的UE 104的收發機354及/或天線352及/或圖11中的通訊設備1100的收發機1165和天線1170。用於接收或獲得的構件可以包括在圖3中所示的UE 104的收發機354及/或天線352及/或圖11中的通訊設備1100的收發機1165和天線1170。 示例性條款
在以下編號的條款中描述了實現方式實例:
條款1:一種在UE處的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將該UE排程為利用躍頻來傳輸PUSCH重複的信號傳遞;針對一或多個全雙工時槽,將該等PUSCH重複的傳輸與躍頻進行調適;及根據該調適來傳輸該等PUSCH重複。
條款2:根據條款1之方法,其中該調適包括:針對至少一個全雙工時槽禁用躍頻;及針對該至少一個全雙工時槽中的PUSCH重複,選擇指定的FDRA。
條款3:根據條款2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指示該指定的FDRA的信號傳遞。
條款4:根據條款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調適是基於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項的:在第一全雙工時槽的下行鏈路次頻帶與針對該第一全雙工時槽排程的第一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的位置之間的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及用於在該第一全雙工時槽中的被排程的PUSCH重複的傳輸功率。
條款5:根據條款4之方法,其中該調適包括:決定用於該第一全雙工時槽的該第一頻率躍變將導致該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小於閾值;及基於該決定,針對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來選擇針對該第一全雙工時槽定義的預設FDRA。
條款6:根據條款4之方法,其中該調適包括:決定該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小於閾值;及基於該決定來調整用於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的傳輸功率。
條款7:根據條款6之方法,其中所調整的傳輸功率取決於該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
條款8:根據條款6之方法,其中該傳輸功率是基於以下各項來調整的:經RRC配置的縮放因數;或者從查閱資料表中獲得的縮放因數。
條款9:根據條款4之方法,其中該調適包括:決定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相關聯的傳輸功率超過閾值;及回應於決定針對至少一個其他全雙工時槽配置的第二頻率躍變的第二頻率間隙的大小大於該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當傳輸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時決定使用該第二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
條款10:根據條款4之方法,其中該調適包括:決定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相關聯的傳輸功率超過閾值;及回應於決定與針對至少一個其他全雙工時槽配置的第二頻率躍變的第二頻率間隙的大小相關聯的傳輸功率小於該閾值,當傳輸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時決定使用該第二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
條款11:根據條款4之方法,其中該調適包括:決定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大小相關聯的傳輸功率超過閾值;及決定調整該第一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直到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經調整的大小相關聯的傳輸功率小於該閾值為止。
條款12:根據條款1-11中任一項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當滿足一或多個條件時執行該調適。
條款13:根據條款12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條件係關於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項:PUCCH或PUSCH優先順序;在頻率躍變與下行鏈路次頻帶之間的間隙;在兩個不同的頻率躍變之間的間隙;或者針對全雙工時槽排程的下行鏈路信號傳遞的優先順序。
條款14:一種裝置,包括:包括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及處理器,其被配置為執行該等可執行指令並且使得該裝置執行根據條款1-13中任一項的方法。
條款15:一種裝置,包括用於執行根據條款1-13中任一項的方法的構件。
條款16:一種包括可執行指令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該等可執行指令在由裝置的處理器執行時使得該裝置執行根據條款1-13中任一項的方法。
條款17:一種體現在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上的電腦程式產品,包括:用於執行根據條款1-13中任一項的方法的代碼。 額外考慮
提供前面的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施本文描述的各個態樣。本文論述的實例不限制在請求項中闡述的範疇、適用性或態樣。對該等態樣的各種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並且本文中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應用於其他態樣。例如,可以在不脫離本案內容的範疇的情況下,在論述的元素的功能和佈置態樣進行改變。各個實例可以酌情省略、替換或添加各種程序或元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以與所描述的順序不同的順序來執行,並且可以添加、省略或組合各種動作。此外,可以將關於一些實例描述的特徵組合到一些其他實例中。例如,使用本文所闡述的任何數量的態樣,可以實現一種裝置或者可以實施一種方法。此外,本案內容的範疇意欲涵蓋使用除了本文所闡述的揭示內容的各個態樣以外或與本文所闡述的揭示內容的各個態樣不同的其他結構、功能性,或者結構和功能性來實施的此類裝置或方法。應當理解的是,本文所揭示的揭示內容的任何態樣可以由請求項的一或多個元素來體現。
結合本案內容所描述的各種說明性的邏輯區塊、模組和電路可以利用被設計成執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ASIC、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設備(PLD)、個別閘門或電晶體邏輯、個別硬體元件,或者其任何組合來實現或執行。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但是在替代方案中,處理器可以是任何商業上可獲得的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以被實現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的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晶片上系統(SoC)或者任何其他此類配置。
如本文所使用的,提及項目列表「中的至少一個」的短語代表彼等項目的任何組合,包括單一成員。舉例而言,「a、b或c中的至少一個」意欲涵蓋a、b、c、a-b、a-c、b-c和a-b-c,以及與多倍的相同元素的任何組合(例如,a-a、a-a-a、a-a-b、a-a-c、a-b-b、a-c-c、b-b、b-b-b、b-b-c、c-c和c-c-c或者a、b和c的任何其他排序)。
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決定」包括多種多樣的動作。例如,「決定」可以包括計算、運算、處理、推導、調查、檢視(例如,在表、資料庫或另一資料結構中檢視)、查明等。此外,「決定」可以包括接收(例如,接收資訊)、存取(例如,存取記憶體中的資料)等。此外,「決定」可以包括解析、選定、選擇、建立等。
本文所揭示的方法包括用於實現方法的一或多個動作。在不脫離請求項的範疇的情況下,方法動作可以彼此互換。換言之,除非指定了動作的特定順序,否則,在不脫離請求項的範疇的情況下,可以對特定動作的順序及/或使用進行修改。此外,上文所描述的方法的各種操作可以由能夠執行對應功能的任何適當的構件來執行。該等構件可以包括各種硬體及/或軟體元件及/或模組,包括但不限於:電路、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處理器。
跟隨的請求項不意欲限於本文所展示的態樣,而是被賦予與請求項的文字相一致的全部範疇。在請求項內,除非明確地聲明如此,否則對單數形式的元素的提及不意欲意指「一個且僅一個」,而是「一或多個」。除非另外明確地聲明,否則術語「一些」代表一或多個。沒有請求項元素要根據專利法施行細則第18條第8項的規定來解釋,除非該元素是明確地使用短語「用於……的構件」來記載的。貫穿本案內容描述的各個態樣的元素的所有結構和功能均等物以引用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以及意欲由請求項來包含,該等結構和功能均等物對於一般技術者而言是已知的或者將要已知的。此外,本文中沒有任何所揭示的內容是想要奉獻給公眾的,不管此類揭示內容是否明確地記載在請求項中。
100:無線通訊網路 102:BS 102’:小型細胞 104:UE 110:地理覆蓋區域 110’:覆蓋區域 120:通訊鏈路 132:第一回載鏈路 134:第三回載鏈路 140:衛星 145:飛機 150:Wi-Fi AP 152:Wi-Fi站(STA) 154:通訊鏈路 158:D2D通訊鏈路 160:EPC 162:MME 164:其他MME 166:服務閘道 168: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MBMS)閘道 170:BM-SC 172:PDN閘道 174:歸屬用戶伺服器(HSS) 176:IP服務 180:BS 182:波束成形 182’:傳輸方向/接收方向 182’’:傳輸方向/接收方向 184:第二回載鏈路 190:5GC 192:AMF 193:其他AMF 194:通信期管理功能(SMF) 195:UPF 196:統一資料管理(UDM) 197:IP服務 200:分解式基地站 205:服務管理和編排(SMO)框架 210:中央單元(CU) 211:開放式eNB(O-eNB) 215:非即時(非RT)RIC 220:核心網路 225:近即時(近RT)RAN智慧控制器(RIC) 230:DU 240:RU 290:開放雲端(O-Cloud) 312:資料來源 320:傳輸處理器 330:傳輸(TX)多輸入多輸出(MIMO)處理器 332a:收發機 332t:收發機 334a:天線 334t:天線 336:接收(RX)MIMO偵測器 338:接收處理器 339:資料槽 340:控制器/處理器 342:記憶體 344:排程器 352a:天線 352r:天線 354a:收發機 354r:收發機 356:接收(RX)MIMO偵測器 358:接收處理器 360:資料槽 362:資料來源 364:傳輸處理器 366:TX MIMO處理器 380:控制器/處理器 382:記憶體 400:示意圖 430:示意圖 450:示意圖 480:示意圖 602:網路實體 604:UE 1000:方法 1005:步驟 1010:步驟 1015:步驟 1100:通訊設備 1105:處理系統 1110:處理器 1115:用於接收的電路系統 1120:用於調適的電路系統 1125:用於傳輸的電路系統 1130:用於執行的電路系統 1135:電腦可讀取媒體/記憶體 1140:用於接收的代碼 1145:用於調適的代碼 1150:用於傳輸的代碼 1155:用於執行的代碼 1160:匯流排 1165:收發機 1170:天線 A1:介面 D:DL E2:介面 O1:介面 O2:介面 U:UL X:靈活
附圖圖示了本文描述的各個態樣的某些特徵,並且將不被視為對本案內容的範疇進行限制。
圖1圖示了示例性無線通訊網路。
圖2圖示了示例性分解式基地站架構。
圖3圖示了示例性基地站和示例性使用者設備的各態樣。
圖4A、圖4B、圖4C和圖4D圖示了用於無線通訊網路的資料結構的各個示例性態樣。
圖5圖示了無線通訊網路中的使用者設備(UE)之間的干擾的實例。
圖6是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UE將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重複的傳輸與躍頻進行調適的撥叫流程圖。
圖7A和圖7B圖示了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針對全雙工時槽中的上行鏈路傳輸調適躍頻的實例。
圖8A圖示了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示例性功率調整技術。
圖8B是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示例性功率後移表。
圖9A圖示了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基於計算出的傳輸功率和最大傳輸功率閾值在全雙工時槽中使用不同的頻率躍變。
圖9B圖示了根據本案內容的某些態樣的遞增地移位所分配的上行鏈路頻率資源。
圖10圖示了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
圖11圖示了示例性通訊設備的各態樣。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00:方法
1005:步驟
1010:步驟
1015:步驟

Claims (28)

  1. 一種用於在一使用者設備(UE)處的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接收將該UE排程為利用躍頻來傳輸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重複的信號傳遞; 針對一或多個全雙工時槽,將該等PUSCH重複的傳輸與躍頻進行調適;及 根據該調適來傳輸該等PUSCH重複。
  2.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調適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針對至少一個全雙工時槽禁用躍頻;及 針對該至少一個全雙工時槽中的一PUSCH重複,選擇一指定的頻域資源分配(FDRA)。
  3. 根據請求項2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接收指示該指定的FDRA的信號傳遞。
  4.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調適是基於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項的: 在一第一全雙工時槽的一下行鏈路次頻帶與針對該第一全雙工時槽排程的一第一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的一位置之間的一第一頻率間隙的一大小;及 用於在該第一全雙工時槽中的一被排程的PUSCH重複的一傳輸功率。
  5. 根據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調適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決定用於該第一全雙工時槽的該第一頻率躍變將導致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小於一閾值;及 基於該決定,針對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來選擇針對該第一全雙工時槽定義的一預設頻域資源分配(FDRA)。
  6. 根據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調適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決定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小於一閾值;及 基於該決定來調整用於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的傳輸功率。
  7. 根據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所調整的該傳輸功率取決於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
  8. 根據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傳輸功率是基於以下各項來調整的: 一經RRC配置的縮放因數;或者 從一查閱資料表中獲得的一縮放因數。
  9. 根據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調適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決定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相關聯的一傳輸功率超過一閾值;及 回應於決定針對至少一個其他全雙工時槽配置的一第二頻率躍變的一第二頻率間隙的一大小大於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當傳輸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時決定使用該第二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
  10. 根據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調適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決定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相關聯的一傳輸功率超過一閾值;及 回應於決定與針對至少一個其他全雙工時槽配置的一第二頻率躍變的一第二頻率間隙的一大小相關聯的一傳輸功率小於該閾值,當傳輸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時決定使用該第二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
  11. 根據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調適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決定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相關聯的一傳輸功率超過一閾值;及 決定調整該第一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直到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一經調整的大小相關聯的一傳輸功率小於該閾值為止。
  12.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亦包括以下步驟:當滿足一或多個條件時執行該調適。
  13. 根據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條件係關於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項: 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或PUSCH優先順序; 在一頻率躍變與一下行鏈路次頻帶之間的一間隙; 在兩個不同的頻率躍變之間的一間隙;或者 針對一全雙工時槽排程的下行鏈路信號傳遞的一優先順序。
  14. 一種被配置用於無線通訊的使用者設備(UE),包括: 一記憶體,其包括電腦可執行指令;及 一或多個處理器,其被配置為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並且使得該UE進行以下操作: 接收將該UE排程為利用躍頻來傳輸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重複的信號傳遞; 針對一或多個全雙工時槽,將該等PUSCH重複的傳輸與躍頻進行調適;及 根據該調適來傳輸該等PUSCH重複。
  15. 根據請求項14之UE,其中該調適包括: 針對至少一個全雙工時槽禁用躍頻;及 針對該至少一個全雙工時槽中的一PUSCH重複,選擇一指定的頻域資源分配(FDRA)。
  16. 根據請求項15之UE,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被配置為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並且亦使得該UE進行以下操作: 接收指示該指定的FDRA的信號傳遞。
  17. 根據請求項14之UE,其中該調適是基於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項的: 在一第一全雙工時槽的一下行鏈路次頻帶與針對該第一全雙工時槽排程的一第一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的一位置之間的一第一頻率間隙的一大小;及 用於在該第一全雙工時槽中的一被排程的PUSCH重複的一傳輸功率。
  18. 根據請求項17之UE,其中該調適包括: 決定用於該第一全雙工時槽的該第一頻率躍變將導致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小於一閾值;及 基於該決定,針對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來選擇針對該第一全雙工時槽定義的一預設頻域資源分配(FDRA)。
  19. 根據請求項17之UE,其中該調適包括: 決定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小於一閾值;及 基於該決定來調整用於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的傳輸功率。
  20. 根據請求項19之UE,其中所調整的該傳輸功率取決於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
  21. 根據請求項19之UE,其中該傳輸功率是基於以下各項來調整的: 一經RRC配置的縮放因數;或者 從一查閱資料表中獲得的一縮放因數。
  22. 根據請求項17之UE,其中該調適包括: 決定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相關聯的一傳輸功率超過一閾值;及 回應於決定針對至少一個其他全雙工時槽配置的一第二頻率躍變的一第二頻率間隙的一大小大於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當傳輸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時決定使用該第二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
  23. 根據請求項17之UE,其中該調適包括: 決定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相關聯的一傳輸功率超過一閾值;及 回應於決定與針對至少一個其他全雙工時槽配置的一第二頻率躍變的一第二頻率間隙的一大小相關聯的一傳輸功率小於該閾值,當傳輸該被排程的PUSCH重複時決定使用該第二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
  24. 根據請求項17之UE,其中該調適包括: 決定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該大小相關聯的一傳輸功率超過一閾值;及 決定調整該第一頻率躍變的頻率資源,直到與該第一頻率間隙的一經調整的大小相關聯的一傳輸功率小於該閾值為止。
  25. 根據請求項14之UE,其中該一或多個處理器被配置為執行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並且亦使得該UE進行以下操作: 當滿足一或多個條件時執行該調適。
  26. 根據請求項25之UE,其中該一或多個條件係關於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項: 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或PUSCH優先順序; 在一頻率躍變與一下行鏈路次頻帶之間的一間隙; 在兩個不同的頻率躍變之間的一間隙;或者 針對一全雙工時槽排程的下行鏈路信號傳遞的一優先順序。
  27. 一種用於在一使用者設備(UE)處的無線通訊的裝置,包括: 用於接收將該UE排程為利用躍頻來傳輸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重複的信號傳遞的構件; 用於針對一或多個全雙工時槽,將該等PUSCH重複的傳輸與躍頻進行調適的構件;及 用於根據該調適來傳輸該等PUSCH重複的構件。
  28. 一種具有儲存在其上的用於進行以下操作的指令的電腦可讀取媒體: 經由一使用者設備(UE)接收將該UE排程為利用躍頻來傳輸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重複的信號傳遞; 針對一或多個全雙工時槽,將該等PUSCH重複的傳輸與躍頻進行調適;及 根據該調適來傳輸該等PUSCH重複。
TW112124737A 2022-07-29 2023-07-03 針對時槽間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重複的躍頻調適 TW2024063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816,303 US20240040517A1 (en) 2022-07-29 2022-07-29 Frequency hopping adaptation for inter-slot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repetition
US17/816,303 2022-07-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6393A true TW202406393A (zh) 2024-02-01

Family

ID=87517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4737A TW202406393A (zh) 2022-07-29 2023-07-03 針對時槽間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重複的躍頻調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0517A1 (zh)
TW (1) TW202406393A (zh)
WO (1) WO20240261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27596B2 (en) * 2020-05-12 2023-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shared channel frequency allocation i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KR20230037598A (ko) * 2020-08-21 2023-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커버리지 확장을 위한 pusch 반복 전송 자원에 대한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6191A1 (en) 2024-02-01
US20240040517A1 (en)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42481A1 (en) Control channel carrier switching for subslot-based cells
US20230345445A1 (en) User equipment beam management capability reporting
US20240057095A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acknowledgment (ack) resource indication for multi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 grants
WO2023216096A1 (en) Periodic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23158908A1 (en) Techniques for inter-slot and intra-slot frequency hopping in full duplex
US20230276434A1 (en) Repetition cancellation in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US20230283418A1 (en) Frequency hopping for data channel repetition in full duplex
US20240040517A1 (en) Frequency hopping adaptation for inter-slot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repetition
WO2024066760A1 (en) Power resetting for unified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
WO2024000227A1 (en)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on maximum number of supported layers for simultaneous uplink transmissions
US20230412232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 skipping
US20240072989A1 (en) Guard period configuration between subband full duplex and half duplex symbols and slots
US20240056280A1 (en) Indicating subband configurations in subband full duplex operation
WO2024026705A1 (en) Timing adjust indication for inter-cell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US20240040417A1 (en)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er user equipment-supported demodulator
US20240031840A1 (en) Techniques for autonomous self-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WO2023216179A1 (en) Collisions between unified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s (tcis) indicated for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transmissions
US20240080781A1 (en) Techniques for signaling antenna module information for devices with adaptable form factor configurations
WO2024065684A1 (en) Lag-selective time correlation reporting
US20240057067A1 (en) Sub-selection for overbooked multi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transmission resources
US20230299815A1 (en) Channel estimate or interference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240056269A1 (en) Indicating subband configurations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WO2023225883A1 (en) Unified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 state activation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WO2024103205A1 (en) Frequency hopping considerations with multipl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s
WO2023205986A1 (en) Unified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