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5494A - 鏡筒 - Google Patents

鏡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5494A
TW202405494A TW111128544A TW111128544A TW202405494A TW 202405494 A TW202405494 A TW 202405494A TW 111128544 A TW111128544 A TW 111128544A TW 111128544 A TW111128544 A TW 111128544A TW 202405494 A TW202405494 A TW 20240549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barrel
surrounding wall
object side
accommoda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8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4639B (zh
Inventor
紀志忠
蔡嘉瑜
詹海斌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4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463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5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549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種鏡筒,包括一鏡筒圍繞壁以及一壓蓋件。鏡筒圍繞壁圍繞一光軸。鏡筒圍繞壁包含與多個透鏡相抵接的一透鏡容納部。鏡筒圍繞壁具有最靠近一物側且朝向物側的一物側連接面。最靠近物側的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大於最靠近一像側的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壓蓋件具有朝向像側的一像側連接面。壓蓋件的像側連接面固設於鏡筒圍繞壁的物側連接面,其中壓蓋件的最大外徑小於等於鏡筒圍繞壁的最大外徑。

Description

鏡筒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鏡筒。
近年來,光學成像鏡頭不斷演進,除了要求鏡頭輕薄短小、鏡頭的成像品質也同樣重要,而除了透鏡的面形或透鏡間的空氣間隙等參數會影響光學成像品質,透鏡與光學環形元件在組裝時的點膠程序順利與否也是影響光學成像品質的一大因素。
傳統鏡筒設計皆是一體成型,並且鏡筒靠近物側的遮光部的結構設計會形成一最小通光孔,將迫使透鏡組裝順序必須從物側端的透鏡開始依序組裝至像側端,若最靠近物側的透鏡的有效徑是所有透鏡裡最大的,因透鏡組裝順序的限制,鏡筒圍繞壁的透鏡容納部在像側端的孔徑則不能小於物側端的孔徑,迫使像側端幾個有效徑小的鏡片外徑也須隨之加大,從而影響透鏡射出成型的良率。
本發明提出一種可設計成由物側至像側逐漸縮小,使得靠近像側的透鏡外徑可以縮小,進而改善製造良率的鏡筒。
本發明提供一種鏡筒,可改善製造良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鏡筒,包括一鏡筒圍繞壁以及一壓蓋件。鏡筒圍繞壁圍繞一光軸。鏡筒圍繞壁包含與多個透鏡相抵接的一透鏡容納部。鏡筒圍繞壁具有最靠近一物側且朝向物側的一物側連接面。最靠近物側的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大於最靠近一像側的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壓蓋件具有朝向像側的一像側連接面。壓蓋件的像側連接面固設於鏡筒圍繞壁的物側連接面,其中壓蓋件的最大外徑小於等於鏡筒圍繞壁的最大外徑。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鏡筒,包括一鏡筒圍繞壁以及一壓蓋件。鏡筒圍繞壁壁圍繞一光軸。鏡筒圍繞壁包含與多個透鏡相抵接的一透鏡容納部。鏡筒圍繞壁具有靠近一物側的一連接部,最靠近物側的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大於最靠近一像側的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從物側數來的第一片透鏡與從像側數來的第一片透鏡皆抵接於透鏡容納部朝向光軸的內側面。透鏡容納部的內側面與從物側數來的第一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鏡筒圍繞壁最大外徑小於透鏡容納部的內側面與從像側數來第一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鏡筒圍繞壁最大外徑。壓蓋件固設於鏡筒圍繞壁的連接部。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鏡筒,包括一鏡筒圍繞壁以及一壓蓋件。鏡筒圍繞壁圍繞一光軸。鏡筒圍繞壁包含與多個透鏡相抵接的一透鏡容納部及一背對光軸的外圍繞面,從一像側數來的第二片透鏡抵接於透鏡容納部朝向光軸的一內側面。鏡筒圍繞壁還具有靠近一物側的一連接部。壓蓋件固設於鏡筒圍繞壁的連接部,且壓蓋件不與外圍繞面直接地接觸。其中,鏡筒滿足條件式(DS3-DS4)/(DS1-DS2)≧6.000,其中DS1為外圍繞面最靠近物側的位置與光軸的垂直距離,DS2為壓蓋件的最大外徑,DS3為透鏡容納部的內側面與從像側數來的第二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鏡筒圍繞壁最大外徑,且DS4為透鏡容納部的內側面與從像側數來的第二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鏡筒圍繞壁最大內徑。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鏡筒中,將鏡筒拆分成壓蓋件及鏡筒圍繞壁兩部分,組裝透鏡時,因壓蓋件與鏡筒圍繞壁並非一體成型,因此可以先於鏡筒圍繞壁內將透鏡組裝完成後再將壓蓋件固設於鏡筒圍繞壁,即不會因壓蓋件圍繞光軸的通光孔徑小於透鏡尺寸而限制了透鏡組裝的順序,可實現透鏡裝設順序為由像側端開始依序往物側端裝設透鏡。如此一來,鏡筒圍繞壁的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可設計成由物側往像側逐漸縮小,使得靠近像側的透鏡外徑可以縮小,進而改善透鏡製造良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鏡筒的前視示意圖。圖2為圖1的鏡筒沿A-A’虛線方向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及圖2。於本實施例中,鏡筒100主要用於拍攝影像及錄影,例如為手機、相機、平板電腦及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可攜式電子裝置,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鏡筒100包括鏡筒圍繞壁110以及壓蓋件120,用以裝設透鏡L1~L6的元件,並與透鏡L1~L6形成為光學鏡頭,且其具有保護透鏡L1~L6與光學鏡頭內部光路的作用。這些透鏡L1~L6(或稱鏡片)中的每一者例如是具有屈光率的光學元件,各自具有朝向物側A1的物側面及朝向像側A2的像側面。於本實施例中,光學鏡頭例如是包括六個透鏡L1~L6。於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是七片甚至八片以上或者是小於六片的數量,例如兩片、三片或四片,其數量僅為舉例,本發明並不以透鏡的數量為限。
鏡筒圍繞壁110圍繞光軸I,且鏡筒圍繞壁110包含與多個透鏡L1~L6相抵接的透鏡容納部112。鏡筒圍繞壁110具有最靠近物側A1與壓蓋件120連接且朝向物側A1的物側連接面S11、透鏡容納部112朝向光軸I的內側面S12,以及背對光軸I的外圍繞面S13。其中,從物側A1數來的第一片透鏡(即透鏡L1)的最外緣與透鏡容納部112朝向光軸I的內側面S12抵接,而最靠近物側A1的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徑D11大於最靠近像側A2的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徑D12。因此,可在透鏡L1~L6組裝完成後做一次性的對焦動作,而壓蓋件120與鏡筒圍繞壁110接合時不須再額外對焦,可節省工時同時也不易產生偏心的問題。具體而言,從物側A1數來的第一片透鏡(即透鏡L1)與從像側A2數來的第一片透鏡(即透鏡L6)皆抵接於透鏡容納部112朝向光軸I的內側面S12。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徑隨著這些透鏡L1~L6的外徑由物側A1往像側A2逐漸縮小。換句話說,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側面S12隨著多個透鏡L1~L6的外型而朝向光軸I延伸變化。
在本實施例中,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側面S12與從物側A1數來的第一片透鏡(即透鏡L1)抵接處所對應的鏡筒圍繞壁110的最大外徑D21小於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側面S12與從像側A2數來第一片透鏡(即透鏡L6)抵接處所對應的鏡筒圍繞壁110的最大外徑D22。如此一來,可縮小鏡頭佔據可攜式電子螢幕的面積。
壓蓋件120具有朝向像側A2的像側連接面S21、連接於像側連接面S21且背對於光軸I的外側面S22,以及朝向物側A1的物側面S23。其中,壓蓋件120的像側連接面S21固設於鏡筒圍繞壁110的物側連接面S11(例如為透鏡容納部112上的物側表面)。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鏡筒圍繞壁110具有靠近物側A1的連接部114,而壓蓋件120固設於鏡筒圍繞壁110的連接部114。壓蓋件120與鏡筒圍繞壁110例如是以膠體130固定。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壓蓋件120與鏡筒圍繞壁110之間具有膠體容置空間E,用以塗佈或注入膠體130以進行組合。使用膠體130固定的方式,將可以不須再透過其他結構或固定件固定,且壓蓋件120的尺寸也可以同時設計的較小,避免增加鏡頭物側端體積。更進一步地,壓蓋件120可設計具有倒角CF1,進而可使膠體130更容易流入膠體容置空間E,且進一步增加膠體130的接著面積,以增加可靠度。優選地,壓蓋件120的外側面S22與鏡筒圍繞壁110的物側連接面S11可形成小於90度的夾角,除了可以使膠體130更易流入膠體容置空間E以外,也更容易控制點膠的量,避免溢膠。
在結構的外型特徵上,壓蓋件120的最大外徑D23小於或等於鏡筒圍繞壁110的最大外徑D24,且壓蓋件120環繞光軸I所形成的通光孔的最小孔徑D13小於最靠近物側A1的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徑D11,可使得壓蓋件120同時具有阻擋雜散光且具有固定透鏡L1~L6的功用。此外,壓蓋件120不與鏡筒圍繞壁110的外圍繞面S13直接地接觸。換句話說,鏡筒圍繞壁110與壓蓋件120之間接觸的部位並非為外圍繞面S13。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壓蓋件120的物側面S23具有紋路,例如是表面上細微的凸起或凹下的任意圖形結構,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如此一來,可使得光線打在壓蓋件120上時不易產生反射,有助於鏡頭外觀與螢幕顏色維持一致。
如此一來,相較於傳統的鏡筒,本實施例將鏡筒100拆分成鏡筒圍繞壁110及壓蓋件120兩部分。當組裝透鏡L1~L6時,由於壓蓋件120與鏡筒圍繞壁110並非一體成型,因此可以先於鏡筒圍繞壁110內將透鏡L1~L6組裝完成後,再將壓蓋件120固設於鏡筒圍繞壁110上,即不會因壓蓋件120圍繞光軸I的通光孔徑小於透鏡L1~L6尺寸而限制了透鏡L1~L6組裝的順序,可實現透鏡L1~L6裝設順序由像側A2端的透鏡(即透鏡L6)開始依序至物側A1端。如此一來,鏡筒圍繞壁110的透鏡容納部112內徑可設計成由物側A1至像側A2逐漸縮小,使得靠近像側A2的透鏡外徑可以縮小,進而改善製造良率。
其中,當壓蓋件120與鏡筒圍繞壁110是以壓蓋件120朝向像側A2的像側連接面S21固設於鏡筒圍繞壁110最靠近物側A1且朝向物側A1的物側連接面S11的方式接合,使用者從物側A1觀看的鏡頭外觀可呈現較一致的色階,符合現階段可攜式裝置的鏡頭與螢幕之間不要有嚴重色差的需求。更進一步的,當滿足壓蓋件120的最大外徑D23小於等於鏡筒圍繞壁110的最大外徑D24,有利於縮小鏡頭體積。
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鏡筒的前視示意圖。圖4為圖3的鏡筒沿A-A’虛線方向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3及圖4。第二實施例的鏡筒100類似於圖1及圖2所顯示的鏡筒100。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鏡筒圍繞壁110的透鏡容納部112僅有兩片透鏡L1、L2。其中,類似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的透鏡容納部112具有朝向光軸I的內側面S12,且兩片透鏡L1、L2分別與內側面S12抵接,而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徑隨著兩透鏡L1、L2的外徑由物側A1往像側A2縮小。換句話說,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側面S12隨著兩透鏡L1、L2的外型而朝向光軸I延伸變化。如此一來,相較於傳統的鏡筒,第二實施例的鏡筒圍繞壁110的透鏡容納部112內徑可設計成由物側A1至像側A2逐漸縮小,使得靠近像側A2的透鏡外徑可以縮小,進而改善製造良率。
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鏡筒的前視示意圖。圖6為圖5的鏡筒沿A-A’虛線方向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5及圖6。第三實施例的鏡筒100類似於圖1及圖2所顯示的鏡筒100。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壓蓋件120背對於光軸I的外側面S22固設於鏡筒圍繞壁110朝向光軸I的內側面S12。具體而言,壓蓋件120固設於鏡筒圍繞壁110的連接部114內側。因此,壓蓋件120的最大外徑D23小於或等於鏡筒圍繞壁110的最大外徑D24,且壓蓋件120環繞光軸I所形成的通光孔的最小孔徑D13小於最靠近物側A1的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徑D11,可使得壓蓋件120同時具有阻擋雜散光且具有固定透鏡L1~L6的功用。在本實施例中,壓蓋件120不與鏡筒圍繞壁110的物側連接面S11以及外圍繞面S13直接地接觸。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鏡筒圍繞壁110的物側連接面S11可設計具有倒角CF2與流道(圖未示),進而可使膠體130更容易流入膠體容置空間E,且進一步增加膠體130的接著面積,以增加可靠度,因此物側連接面S11藉著膠體130與壓蓋件120間接連接。
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鏡筒的前視示意圖。圖8為圖7的鏡筒沿A-A’虛線方向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7及圖8。第四實施例的鏡筒100類似於圖1及圖2所顯示的鏡筒100。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鏡筒圍繞壁110具有背對於光軸I的外表面(外圍繞面S13),此外表面上具有平行光軸I的切面C1。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鏡筒100具有兩對稱的切面C1。如此一來,可再進一步縮小鏡筒100體積。在本實施例中,可設計讓壓蓋件120的外側面S22與鏡筒圍繞壁110的外圍繞面S13上的切面C1共平面,使外觀呈現一致的表面。
圖9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鏡筒的前視示意圖。圖10為圖9的鏡筒沿A-A’虛線方向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9及圖10。第五實施例的鏡筒100類似於圖7及圖8所顯示的鏡筒100。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透鏡L1~L6的至少一者各自具有切面C2形成於物側面與像側面之間。舉例而言,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透鏡L1~L3具有切面C2,且具有切面C2的這些透鏡L1~L3的光學邊界與不具有切面C2的透鏡(即透鏡L4~L6)的光學邊界不同。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鏡筒100僅具有單一側的切面C1,且透鏡L1~L3的切面C2朝向切面C1。如此一來,可再進一步縮小鏡筒100體積。在本實施例中,可設計讓壓蓋件120的外側面S22與鏡筒圍繞壁110的外圍繞面S13上的切面C1共平面,使外觀呈現一致的表面。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僅設計讓透鏡L1~L3具有切面C2,而鏡筒圍繞壁110的外圍繞面S13上不具有切面C1,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鏡筒10可獲致下述的功效及優點,其中各重要參數先定義如下。 DS1為外圍繞面S13最靠近物側A1的位置與光軸I的垂直距離; DS2為壓蓋件120的最大外徑D23; DS3為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側面S12與從像側A2數來的第二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鏡筒圍繞壁110最大外徑; DS4為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側面S12與從像側A2數來的第二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鏡筒圍繞壁110最大內徑; R1為最靠近物側A1之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徑; R2為最靠近像側A2之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徑; R3為最靠近物側A1之透鏡容納部112與最靠近像側A2之透鏡容納部112沿光軸I的距離的一半的所在位置所對應之透鏡容納部112的內徑; SL為壓蓋件120最靠近物側A1的位置至鏡筒圍繞壁110最靠近像側A2的位置沿光軸I的距離;以及 E為透鏡數量。
一、本申請將鏡筒拆分成壓蓋件及鏡筒圍繞壁兩部分,組裝透鏡時,因壓蓋件與鏡筒圍繞壁並非一體成型,因此可以先於鏡筒圍繞壁內將透鏡組裝完成後再將壓蓋件固設於鏡筒圍繞壁,即不會因壓蓋件圍繞光軸的通光孔徑小於透鏡尺寸而限制了透鏡組裝的順序,可實現透鏡裝設順序為由像側端開始依序往物側端裝設透鏡。如此一來,鏡筒圍繞壁的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可設計成由物側往像側逐漸縮小,使得靠近像側的透鏡外徑可以縮小,進而改善透鏡製造良率。其中,當壓蓋件與鏡筒圍繞壁是以壓蓋件朝向像側的像側連接面固設於鏡筒圍繞壁最靠近物側且朝向物側的物側連接面的方式接合,使用者從物側觀看的鏡頭外觀可呈現較一致的色階,符合現階段可攜式裝置的鏡頭與螢幕之間不要有嚴重色差的需求。更進一步的,當滿足壓蓋件的最大外徑小於等於鏡筒圍繞壁的最大外徑,有利於縮小鏡頭體積。
二、呈上之設計,當從物側數來的第一片透鏡的最外緣與透鏡容納部朝向光軸的一內側面抵接,可在透鏡組裝完成後做一次性的對焦動作,而壓蓋件與鏡筒圍繞壁接合時不須再額外對焦,可節省工時同時也不易產生偏心的問題。
三、本申請將鏡筒拆分成壓蓋件及鏡筒圍繞壁兩部分,組裝透鏡時,因壓蓋件與鏡筒圍繞壁並非一體成型,因此可以先於鏡筒圍繞壁內將透鏡組裝完成後再將壓蓋件固設於鏡筒圍繞壁靠近物側的連接部,即不會因壓蓋件圍繞的通光孔徑小於透鏡尺寸而限制了透鏡組裝的順序,可實現透鏡裝設順序為由像側端開始依序往物側端裝設透鏡。如此一來,鏡筒圍繞壁的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可由物側往像側逐漸縮小,使得靠近像側的透鏡外徑可以縮小,進而改善透鏡製造良率。其中,當滿足透鏡容納部的內側面與從物側數來第一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鏡筒圍繞壁最大外徑小於透鏡容納部的內側面與從像側數來第一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鏡筒圍繞壁最大外徑,可縮小鏡頭佔據可攜式電子螢幕的面積。
四、本申請將鏡筒拆分成壓蓋件及鏡筒圍繞壁兩部分,組裝透鏡時,因壓蓋件與鏡筒圍繞壁並非一體成型,因此可以先於鏡筒圍繞壁內將透鏡組裝完成後再將壓蓋件固設於鏡筒圍繞壁靠近物側的連接部,即不會因壓蓋件圍繞的通光孔徑小於透鏡尺寸而限制了透鏡組裝的順序,可實現透鏡裝設順序為由像側端開始依序往物側端裝設透鏡,其中當鏡筒滿足(DS3-DS4)/(DS1-DS2)≧6.000使得靠近像側的透鏡外徑可以縮小,且靠近物側的鏡筒體積縮小,同時改善透鏡製造良率且達成縮小鏡頭體積的目的。較佳的範圍6.000≦(DS3-DS4)/(DS1-DS2)≦28.000。
五、當壓蓋件的最大外徑小於等於鏡筒圍繞壁連接部的最大外徑可縮小鏡頭物側端體積。
六、壓蓋件朝向物側的物側面具有紋路時,使得光線打在壓蓋件時不易反射,有助於鏡頭外觀與螢幕顏色維持一致。
七、壓蓋件與鏡筒圍繞壁用膠體固定的方式可以不須再透過其他結構或固定件固定,且壓蓋件的尺寸也可以同時設計的較小,避免增加鏡頭物側端體積。其中,壓蓋件與鏡筒圍繞壁之間具有一膠體容置空間,壓蓋件具有一倒角可使膠體更容易流入膠體容置空間。優選的,當壓蓋件具有一連接於像側連接面且背對於光軸的外側面,外側面與鏡筒圍繞壁的物側連接面形成一小於90度的夾角,除了可以使膠體更易流入膠體容置空間以外,也更容易控制點膠的量,避免溢膠。
八、為了縮小鏡筒體積還可透過下列方式: (1)在鏡筒圍繞壁之外表面上具有一平行光軸之切面;以及 (2)複數透鏡中至少一者具有一切面形成於透鏡之物側面與透鏡之像側面之間,其中具有切面的透鏡的光學邊界與不具有切面的透鏡的光學邊界不同。
九、當鏡筒100滿足(R1-R3)/(R3-R2)≦0.500時,可以使得透鏡容納部110由物側A1往像側A2逐漸縮小的程度較為緩慢,提升製程良率。
十、當鏡筒100滿足SL/R1≦2.000時,有利於設計廣角鏡頭或通光量大鏡頭,且同時具有縮短鏡頭系統長度的效果。其中(R1-R3)/(R3-R2)較佳的範圍為0.800≦SL/R1≦2.000。
十一、壓蓋件環繞光軸所形成之通光孔的最小孔徑小於最靠近物側之透鏡容納部的內徑,使得壓蓋件同時具有阻擋雜散光且具有固定透鏡的功用。
十二、除此之外,當鏡筒100滿足以下條列式時,不論是應用在廣角鏡頭、長焦鏡頭或是通光量大的鏡頭皆有優良的效果,但不限於此。 其中, 鏡筒100可符合DS1>R1+1.20; 鏡筒100可符合DS2≦DS1; 鏡筒100可符合DS3>DS4+0.60; 鏡筒100可符合DS4<R1-0.50; 鏡筒100可符合R2<R1-0.10*E-1.00;以及 鏡筒100可符合R3<R1-(0.10*E/2)。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鏡筒 110:鏡筒圍繞壁 112:透鏡容納部 114:連接部 120:壓蓋件 130:膠體 A1:物側 A2:像側 C1,C2:切面 CF1,CF2:倒角 D11,D12:內徑 D13:孔徑 D21,D22,D23,D24:外徑 E:膠體容置空間 I:光軸 L1~L6:透鏡 S11:物側連接面 S12:內側面 S13:外圍繞面 S21:像側連接面 S22:外側面 S23:物側面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鏡筒的前視示意圖。 圖2為圖1的鏡筒沿A-A’虛線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鏡筒的前視示意圖。 圖4為圖3的鏡筒沿A-A’虛線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鏡筒的前視示意圖。 圖6為圖5的鏡筒沿A-A’虛線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鏡筒的前視示意圖。 圖8為圖7的鏡筒沿A-A’虛線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鏡筒的前視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鏡筒沿A-A’虛線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100:鏡筒
110:鏡筒圍繞壁
112:透鏡容納部
114:連接部
120:壓蓋件
130:膠體
A1:物側
A2:像側
D11,D12:內徑
D13:孔徑
D21,D22,D23,D24:外徑
E:膠體容置空間
I:光軸
L1~L6:透鏡
CF1:倒角
S11:物側連接面
S12:內側面
S13:外圍繞面
S21:像側連接面
S22:外側面
S23:物側面

Claims (15)

  1. 一種鏡筒,包括: 一鏡筒圍繞壁,圍繞一光軸,該鏡筒圍繞壁包含與多個透鏡相抵接的一透鏡容納部,該鏡筒圍繞壁具有最靠近一物側且朝向該物側的一物側連接面,最靠近該物側的該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大於最靠近一像側的該透鏡容納部的內徑;以及 一壓蓋件,具有朝向該像側的一像側連接面,該壓蓋件的該像側連接面固設於該鏡筒圍繞壁的該物側連接面,其中該壓蓋件的最大外徑小於等於該鏡筒圍繞壁的最大外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鏡筒,其中從該物側數來的第一片透鏡的最外緣與該透鏡容納部朝向該光軸的一內側面抵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鏡筒,其中該壓蓋件具有連接於該像側連接面且背對於該光軸的一外側面,該外側面與該鏡筒圍繞壁的該物側連接面形成小於90度的夾角。
  4. 一種鏡筒,包括: 一鏡筒圍繞壁,圍繞一光軸,該鏡筒圍繞壁包含與多個透鏡相抵接的一透鏡容納部,該鏡筒圍繞壁具有靠近一物側的一連接部,最靠近該物側的該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大於最靠近一像側的該透鏡容納部的內徑,從該物側數來的第一片透鏡與從該像側數來的第一片透鏡皆抵接於該透鏡容納部朝向該光軸的內側面,該透鏡容納部的該內側面與該從物側數來的第一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該鏡筒圍繞壁最大外徑小於該透鏡容納部的該內側面與從像側數來第一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該鏡筒圍繞壁最大外徑;以及 一壓蓋件,固設於該鏡筒圍繞壁的該連接部。
  5. 一種鏡筒,包括: 一鏡筒圍繞壁,圍繞一光軸,該鏡筒圍繞壁包含與多個透鏡相抵接的一透鏡容納部及一背對該光軸的外圍繞面,從一像側數來的第二片透鏡抵接於該透鏡容納部朝向該光軸的一內側面,該鏡筒圍繞壁還具有靠近一物側的一連接部;以及 一壓蓋件,固設於該鏡筒圍繞壁的該連接部,且該壓蓋件不與該外圍繞面直接地接觸; 其中,該鏡筒滿足以下條件式: (DS3-DS4)/(DS1-DS2)≧6.000,其中DS1為該外圍繞面最靠近該物側的位置與該光軸的垂直距離,DS2為該壓蓋件的最大外徑,DS3為該透鏡容納部的該內側面與從該像側數來的第二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該鏡筒圍繞壁最大外徑,且DS4為該透鏡容納部的該內側面與從該像側數來的第二片透鏡抵接處所對應的該鏡筒圍繞壁最大內徑。
  6. 如請求項4及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鏡筒,其中該壓蓋件的最大外徑小於等於該鏡筒圍繞壁的該連接部的最大外徑。
  7. 如請求項1、4及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鏡筒,其中該壓蓋件具有朝向該物側的一物側面,該物側面具有紋路。
  8. 如請求項1、4及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鏡筒,其中該壓蓋件與該鏡筒圍繞壁是以一膠體固定。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鏡筒,其中該壓蓋件與該鏡筒圍繞壁之間具有一膠體容置空間,該壓蓋件具有一倒角。
  10. 如請求項1、4及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鏡筒,其中該鏡筒更滿足以下條件式:(R1-R3)/(R3-R2)≦0.500,其中R1為最靠近該物側的該透鏡容納部的內徑,R3為最靠近該物側的該透鏡容納部與最靠近該像側的該透鏡容納部沿該光軸的距離的一半的所在位置所對應的該透鏡容納部的內徑,且R2為最靠近該像側的該透鏡容納部的內徑。
  11. 如請求項1、4及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鏡筒,其中該鏡筒更滿足以下條件式:SL/R1≦2.000,其中SL為該壓蓋件最靠近該物側的位置至該鏡筒圍繞壁最靠近該像側的位置沿該光軸的距離,且R1為最靠近該物側的該透鏡容納部的內徑。
  12. 如請求項1、4及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鏡筒,其中該鏡筒圍繞壁具有背對於該光軸的一外表面,該外表面上具有平行該光軸的一切面。
  13. 如請求項1、4及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鏡筒,其中該些透鏡各自具有朝向該物側的一物側面及朝向該像側的一像側面,該些透鏡的至少一者具有一切面形成於該物側面與該像側面之間,其中具有該切面的該些透鏡的光學邊界與不具有該切面的該些透鏡的光學邊界不同。
  14. 如請求項1、4及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鏡筒,其中該壓蓋件環繞該光軸所形成的通光孔的最小孔徑小於最靠近該物側的該透鏡容納部的內徑。
  15. 如請求項1、4及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鏡筒,該透鏡容納部的內徑隨該些透鏡由該物側往該像側逐漸縮小。
TW111128544A 2022-07-18 2022-07-29 鏡筒 TWI824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1130.2A CN117452587A (zh) 2022-07-18 2022-07-18 镜筒
CN202210841130.2 2022-07-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4639B TWI824639B (zh) 2023-12-01
TW202405494A true TW202405494A (zh) 2024-02-01

Family

ID=89509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8544A TWI824639B (zh) 2022-07-18 2022-07-29 鏡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9659A1 (zh)
CN (1) CN117452587A (zh)
TW (1) TWI82463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39340A (en) * 2007-03-21 2008-10-01 Asia Optical Co Inc Compact lens module capable of preventing dust from generation
JP6701127B2 (ja) * 2017-06-14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558279A (zh) * 2020-12-18 2021-03-26 湖北云泰时代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广角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2587A (zh) 2024-01-26
US20240019659A1 (en) 2024-01-18
TWI824639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5663B2 (en) Photograph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897780B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32727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lens assembly
CN112379506A (zh)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13987009U (zh) 内反射式远心镜头
US20170343772A1 (en) Projection Lens Assembly
JP7375157B2 (ja) レンズアセンブリ、カメラ及び電子装置
KR102534055B1 (ko) 촬상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CN10652678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19862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TW202321737A (zh) 相機模組
WO2022170955A1 (zh) 一种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513317B2 (en) Lens device under cover glass and lens assembly
TWI824639B (zh) 鏡筒
CN213069313U (zh) 一种高像质光学成像镜头
JP2020024396A (ja) 遮光板および当該遮光板を備える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2020027295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I784333B (zh) 間隔元件組
TWI831882B (zh) 變焦投影鏡頭
US10705315B2 (en) Slim lens assembly
US20240126048A1 (en) Optical lens
TWI844055B (zh) 成像鏡頭(七十一)
CN116466474B (zh) 一种调焦镜头模组、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TWI769032B (zh) 鏡頭模組
CN213987006U (zh) 基于双反射器件的远心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