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1293A - 指紋辨識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指紋辨識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1293A
TW202401293A TW112101225A TW112101225A TW202401293A TW 202401293 A TW202401293 A TW 202401293A TW 112101225 A TW112101225 A TW 112101225A TW 112101225 A TW112101225 A TW 112101225A TW 202401293 A TW202401293 A TW 2024012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fingerprint
detection sign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br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1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0088B (zh
Inventor
黃敏
陳季廷
Original Assignee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127204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315727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1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1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0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00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1Control of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98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e.g. by rescanning the pattern or by human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acquired patter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指紋辨識方法、裝置以及電子産品。指紋辨識方法包括獲得顯示部件上的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根據觸摸訊號,決定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根據觸摸區域,決定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其中,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指紋辨識亮區;獲得與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根據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通過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能夠有效降低螢幕下指紋辨識時的干擾,提升螢幕下指紋辨識的準確度。

Description

指紋辨識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涉及辨識技術,尤指涉及一種指紋辨識方法、裝置和包含指紋辨識裝置的電子産品。
隨著諸如智慧手機的攜帶式設備的發展,對個人身份辨識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個人身份辨識技術當中,考慮設備成本、大小及辨識準確度等複數個方面,目前指紋辨識技術被認爲是最具有前景的個人身份辨識技術之一。指紋辨識技術已被廣泛用於各式各樣的電子産品,例如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平板計算機、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及可攜帶式電子設備等,以實現身份辨識。通過指紋辨識能夠方便地對用戶進行身份辨識,用戶只須將手指放置在指紋辨識面板或區域上,即可登入電子設備,而無須輸入冗長且繁瑣的用戶名稱及密碼。
螢幕下指紋辨識技術作爲當前最流行的指紋辨識技術,具有使用方便、與電子産品集成性好、體積小、應用範圍廣等優點。螢幕下指紋辨識技術利用螢幕下指紋感測技術,將指紋傳感器陣列內嵌於顯示面板,使得指紋感測區域位於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中。目前螢幕下指紋辨識對指紋檢測訊號的精確度要求較高,如有訊號干擾很容易使指紋辨識結果不正確,因此,如何提升螢幕下指紋辨識的準確性仍是當下研究的熱門課題。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指紋辨識方法,包括:獲得顯示部件上的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根據該觸摸訊號,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其中,該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該指紋辨識亮區;獲得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通過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能夠有效降低螢幕下指紋辨識時的干擾,提升螢幕下指紋辨識的準確度。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指紋辨識方法還包括: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可以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可以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其中,該平均值爲算術平均值或加權平均值。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其中,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還包括:根據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該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之間的第一差值,和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該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之間的第二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指紋辨識方法還包括:在以下多種情況中的任一情況下,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爲真手指:該第一差值大於該第二差值;該第一差值與該第二差值之間的差值大於第一臨界值;該第一差值與該第二差值之間的比值大於第二臨界值;該第一差值與該第二差值之間的差值占該第一差值或第二差值的比例大於第三臨界值。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是通過對特定波長的光進行檢測而得到的。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指紋辨識亮區爲圓形區域、橢圓形區域、或矩形區域,並且該指紋辨識暗區包括與該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其中,在指紋辨識期間,該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發光,且該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不發光,或者,在指紋辨識期間,該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其光強高於該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的光強。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顯示部件包括複數個顯示分區,每個顯示分區包括複數個顯示像素,該指紋辨識亮區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並且該指紋辨識暗區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還包括:決定該觸摸區域的中心;以該觸摸區域的中心爲原點,決定該指紋辨識亮區;以及將與該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作爲該指紋辨識暗區,其中,該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爲預設面積,或者該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是根據該觸摸區域的面積決定的且大於等於第一面積臨界值。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還包括: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邊緣區域;將該邊緣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決定爲該指紋辨識暗區;以及根據該指紋辨識暗區和該觸摸區域,決定該指紋辨識亮區。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指紋辨識方法還包括: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面積;其中,在該觸摸區域的面積小於第二面積臨界值的情況下,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邊緣區域。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指紋辨識裝置,用於布置在顯示部件下方,包括:控制電路,被配置爲獲得顯示部件上的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根據該觸摸訊號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並根據所決定的觸摸區域向該顯示部件提供發光控制訊號,該發光控制訊號用於控制該顯示部件形成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其中,該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該指紋辨識亮區;該控制電路還被配置爲獲得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並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指紋辨識裝置,還包括:光學感測單元陣列,其中,每個光學感測單元用於接收待辨識手指反射的光並將光訊號轉換爲電訊號;其中,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爲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光學感測單元所産生的電訊號,並且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爲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光學感測單元所産生的電訊號。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子産品,其通過上述指紋辨識方法來實現指紋的辨識。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指紋辨識方法、裝置以及包含指紋辨識裝置的電子産品。通過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能夠有效降低螢幕下指紋辨識時的干擾,提升螢幕下指紋辨識的準確度。同時,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能夠只通過一次指紋掃描就實現真假手指的檢測,提高了真假手指檢測的效率。此外,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並未對電子産品的硬體做過多改動,具有兼容性好、體積小,應用場景廣泛等優點。
爲了使得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爲明顯,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本發明的全部實施例,應理解,本發明不受這裡描述的示例實施例的限制。
此外,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具有基本上相同或相似步驟和元素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且對這些步驟和元素的重複描述將被省略。
此外,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根據實施例,元素以單數或複數的形式來描述。然而,單數和複數形式被適當地選擇用於所提出的情況僅僅是爲了方便解釋而無意將本發明限制於此。因此,單數形式可以包括複數形式,並且複數形式也可以包括單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說明。
此外,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所涉及的術語“第一/第二”僅僅是區別類似的對象,不代表針對對象的特定排序,可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互換特定的順序或先後次序,以使這裡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能夠以除了在這裡圖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順序實施。
此外,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所使用的“上”、“下”、“垂直”、“水平”等涉及方位或位置關係的術語僅用於方便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而無意將本發明限制於此。因此不應理解爲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除非另有明確說明,“連接”並不意味著必須“直接連接”或“直接接觸”,在此,“連接”既可表示固定作用也可表示電學意義上的連通。
指紋辨識技術是衆多生物特徵辨識技術中的一種,所謂生物特徵辨識技術是指利用人體所固有的生理特徵或行爲特徵來進行個人身份鑒定,由於生物辨識所具有的便捷與安全等優點使得生物辨識技術在身份認證辨識和網絡安全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可用的生物特徵辨識技術有指紋、人臉、聲紋、虹膜等,其中,指紋是應用最爲廣泛的一種。近幾年,指紋辨識技術應用於智能手機、平板、智能手環、可穿戴電子設備、智能門禁等電子産品上,成爲了支持電子産品解鎖、在綫支付的重要基礎技術。在未來,根據FIDO等協議,指紋辨識等生物特徵辨識技術將全面取代現有的密碼體系。隨著光學式指紋採集技術的出現和普及促進了指紋的現場快速採集和驗證。隨著指紋辨識技術在移動設備的應用,促進了小尺寸超薄指紋採集技術的快速發展。
作爲一個示例,本發明涉及指紋辨識技術,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進一步地描述。
第1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辨識場景的示意圖。
如第1圖所示,在螢幕下指紋辨識場景中,待檢測手指只需接觸電子産品的顯示部件(即,觸控螢幕),即可通過分布在顯示部件下方的指紋傳感器或者與顯示部件集成的指紋傳感器實現指紋檢測訊號的採集及處理。可選地,在檢測到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後,可以根據觸摸區域,控制顯示部件上與該觸摸區域對應的部分區域發光,然後採集與觸摸區域對應的指紋訊號以實現指紋辨識。
應當理解,本發明中的電子産品可以指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具有觸控螢幕的電子設備。
更具體地,第2A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子産品的剖面示意圖。
如第2A圖所示,電子産品可以包括顯示部件以及指紋辨識裝置,其中,指紋辨識裝置布置在顯示部件下方。
指紋辨識裝置可以包括控制電路(例如,積體電路(IC)等)和光學感測單元陣列,其中,控制電路用於對指紋的辨識過程進行控制,每個光學感測單元用於接收待辨識手指反射的光並將光訊號轉換爲電訊號。
可選地,控制電路的封裝可以採用覆晶薄膜(COF,Chip On Film)技術來實現,以使電子産品更加小型化、輕型化。
可選地,指紋辨識裝置還可以包括其它部件,例如,用於結構固定的部件、用於與電子産品其它部件連接的部件等。
應當理解,第2A圖只是示出顯示部件及指紋辨識裝置的結構的一個示例,顯示部件及指紋辨識裝置的結構還可以爲其它形式。
第2B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辨識暗區位於顯示部件邊緣的電子産品的正視圖。對於第2B圖所示的電子産品,其顯示部件、指紋辨識裝置(包括控制電路及光學感測元件陣列)可以按照第2A圖所示的方式布置。
對於第2B圖所示的實施例,控制電路可以被配置爲:獲得顯示部件上的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根據該觸摸訊號決定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並根據所決定的觸摸區域向顯示部件提供發光控制訊號,發光控制訊號用於控制顯示部件形成指紋辨識亮區。此外,控制電路還可以被配置爲:獲得與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並根據亮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控制電路還可以被配置爲:獲得與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位於顯示部件的邊緣的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並根據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需要說明的是,對於第2B圖所示的實施例,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僅作爲根據指紋辨識亮區進行指紋辨識時的參考訊號,其本身並不包含待辨識的手指的指紋信息。
對於第2B圖所示的實施例,光學感測單元陣列中的每個光學感測單元用於接收待辨識手指反射的光並將光訊號轉換爲電訊號;其中,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爲與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光學感測單元所産生的電訊號。
如第2B圖所示,指紋辨識暗區位於顯示部件的邊緣,其位置不隨觸摸區域的位置而變化。當檢測到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後,指紋辨識裝置根據觸摸訊號,決定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並且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
可選地,顯示部件可以包括複數個顯示分區(如第2B圖中區域(1,1)~區域(M,N)所示),每個顯示分區包括複數個顯示像素,指紋辨識亮區可以與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例如,如第2B圖中的指紋辨識亮區1所示),也可以與複數個顯示分區相關聯(例如,如第2B圖中的指紋辨識亮區2所示)。在觸摸區域與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的情況下,可以將該一個顯示分區中的觸摸區域配置爲指紋辨識亮區;在觸摸區域與複數個顯示分區相關聯的情況下,可以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觸摸區域組合,以構成指紋辨識亮區。
在指紋辨識期間,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發光,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不發光。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指紋辨識亮區的亮度可以高於顯示部件顯示畫面時的亮度,指紋辨識暗區的亮度可以低於顯示部件顯示畫面時的亮度。
第2C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辨識暗區位於指紋辨識亮區周圍的電子産品的正視圖。對於第2C圖所示的電子産品,其顯示部件、指紋辨識裝置(包括控制電路及光學感測元件陣列)可以按照第2A圖所示的方式布置。
第2C圖所示的電子産品構造與第2B圖所示的電子産品類似,它們的不同點在於,當檢測到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後,指紋辨識裝置根據觸摸訊號,決定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並且根據觸摸區域,動態地決定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其中,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指紋辨識亮區。即,在第2C圖的方案中,指紋辨識暗區的位置是隨著觸摸區域的位置而變化的。觸摸區域覆蓋指紋辨識亮區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指紋辨識暗區的至少一部分。
指紋辨識亮區和指紋辨識暗區的決定可以有多種方式。
例如,控制電路可以先決定觸摸區域的中心;然後以觸摸區域的中心爲原點,決定指紋辨識亮區;以及將與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作爲指紋辨識暗區,其中,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爲預設面積(例如,待辨識手指的接觸面積大小的平均值),或者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是根據觸摸區域的面積決定的且大於等於第一面積臨界值(例如,嬰兒手指的接觸面積大小的平均值)。
再例如,控制電路還可以先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邊緣區域;然後將該邊緣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決定爲指紋辨識暗區;然後根據指紋辨識暗區和觸摸區域,決定該指紋辨識亮區。類似地,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也可以爲預設面積,或者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可以是根據觸摸區域的面積決定的且大於等於第一面積臨界值。
對於第2C圖所示的實施例,控制電路可以被配置爲:獲得顯示部件上的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根據該觸摸訊號決定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並根據所決定的觸摸區域向顯示部件提供發光控制訊號,該發光控制訊號用於控制顯示部件形成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其中,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指紋辨識亮區。此外,控制電路還可以被配置爲:獲得與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並根據亮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控制電路還可以被配置爲:獲得與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並根據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需要說明的是,對於第2C圖所示的實施例,指紋辨識暗區與指紋辨識亮區靠近,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都包含待辨識的手指的指紋信息。
在指紋辨識期間,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發光,且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不發光,或者,在指紋辨識期間,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其光強高於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的光強。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指紋辨識亮區的亮度可以高於顯示部件顯示畫面時的亮度,指紋辨識暗區的亮度可以低於顯示部件顯示畫面時的亮度。
對於第2C圖所示的實施例,光學感測單元陣列中的每個光學感測單元用於接收待辨識手指反射的光並將光訊號轉換爲電訊號;其中,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爲與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光學感測單元所産生的電訊號,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爲與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光學感測單元所産生的電訊號。
可選地,在顯示部件包括複數個顯示分區(如第2C圖中區域(1,1)~區域(M,N)所示)的情況下,指紋辨識亮區可以與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例如,如第2C圖中的指紋辨識亮區1所示),也可以與複數個顯示分區相關聯(例如,如第2C圖中的指紋辨識亮區2所示)。在觸摸區域與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的情況下,可以將該一個顯示分區中的觸摸區域配置爲指紋辨識亮區;在觸摸區域與複數個顯示分區相關聯的情況下,可以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觸摸區域組合,以構成指紋辨識亮區。
類似地,指紋辨識暗區可以與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例如,如第2C圖中的指紋辨識暗區1所示),也可以與複數個顯示分區相關聯(例如,如第2C圖中的指紋辨識暗區2所示)。在觸摸區域與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的情況下,可以將該一個顯示分區中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指紋辨識亮區的區域配置爲指紋辨識暗區;在觸摸區域與複數個顯示分區相關聯的情況下,可以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指紋辨識亮區的區域組合,以構成指紋辨識暗區。
應瞭解,儘管在第2C圖中指紋辨識暗區被繪製爲完全包圍指紋辨識亮區的情況,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指紋辨識暗區可以沒有完全包圍指紋辨識亮區,只要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指紋辨識亮區即可。
對於第2C圖的示例,由於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都包含待辨識的手指的指紋信息,指紋辨識裝置能夠同時獲得兩種不同指紋信息,因此,第2C圖的中的指紋辨識裝置還可以根據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具體地,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控制電路可以根據與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之間的第一差值,和與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與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之間的第二差值,進行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
由於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直接利用了顯示部件下的指紋傳感器,並對顯示部件的電晶體進行控制,並未對電子産品增加新的模塊,因此具有兼容性好、體積小,應用場景廣泛等優點。
第3A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對於第2B圖所示的電子産品的指紋檢測訊號處理過程的示意圖。
通常,指紋辨識裝置可以根據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直接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然而,這種處理方式下,指紋辨識過程易受雜訊影響,指紋辨識結果不精確。
優選地,如第3A圖所示,可以根據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從第3A圖可以看出,雜訊的大小可能與顯示部件上的位置有關。通過對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從第3A圖中白色方框所示的亮區指紋傳感器得到的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從第3A圖中灰色方框所示的暗區指紋傳感器得到的訊號)作差值,然後將該差值提供給類比前端(AFE)和/或類比數位轉換器(ADC)進行處理,以進一步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可以有效減少雜訊的干擾,提升指紋辨識的準確度。通常,爲了使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相關性更高,常採用對位於同一行的亮區指紋傳感器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傳感器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作差值的方式,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第3B圖-第3C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對於第2C圖所示的電子産品的指紋檢測訊號處理過程的示意圖。
如第3B圖所示,可以對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從第3B圖中白色方框所示的亮區指紋傳感器得到的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從第3B圖中灰色方框所示的暗區指紋傳感器得到的訊號)作差值,然後將該差值提供給類比前端(AFE)和/或類比數位轉換器(ADC)進行處理,以進一步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由於對於第2B圖的電子産品,指紋辨識暗區位於顯示部件的邊緣,其位置不隨觸摸區域的位置而變化,而對於第2C圖的電子産品,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指紋辨識亮區,其位置是隨著觸摸區域的位置而變化的,因此,相比於第2B圖的方案,第2C圖的方案中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相關性更高。在根據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的處理方式下,第2C圖的方案降雜訊效果更好,指紋辨識的準確度更高。
可選地,雜訊抑制可以只與指紋亮區的部分以及指紋暗區的部分相關。例如,可以將指紋亮區和指紋暗區劃分爲左右兩部分,然後根據左側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左側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例如,如第3B圖所示);根據右側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右側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例如,如第3C圖所示)。類似地,還可以將指紋亮區和指紋暗區劃分爲上下兩部分,然後利用指紋亮區的部分以及指紋暗區的部分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等等。具體的劃分方式不限於平分,可以有多種。
可選地,還可以根據指紋辨識亮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與指紋辨識暗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根據指紋辨識亮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與指紋辨識暗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的差值,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根據指紋辨識亮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與指紋辨識暗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的差值,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平均值可以爲算術平均值,加權平均值等。
應當理解,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第3A圖-第3C圖的實例中,以根據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作爲示例而非限制,實際上,還可以根據與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有關的函數來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此外,指紋辨識亮區的光的形式可以有多種。例如,第4A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辨識亮區爲均勻光強的光斑的情況下,指紋辨識亮區和指紋辨識暗區的示意圖。第4B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辨識亮區爲非均勻光強的光斑的情況下,指紋辨識亮區和指紋辨識暗區的示意圖。爲了使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相關性較高,可以根據相鄰或相近的指紋傳感器的指紋辨識亮區的指紋檢測訊號與指紋辨識暗區的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更進一步地,第5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對於第2C圖所示的電子産品指紋辨識區的細節的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指紋辨識亮區可以爲圓形區域、橢圓形區域、或矩形區域等,並且指紋辨識暗區包括與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指紋辨識亮區和指紋辨識暗區都對應於複數個指紋傳感器,複數個指紋傳感器可以呈陣列分布。
此外,顯示部件可以包括複數個薄膜電晶體(TFT)像素,複數個TFT像素和複數個指紋傳感器可以交錯分布。例如,複數個TFT和複數個指紋傳感器可以位於同一平面上,並分別以陣列的方式交錯排列,或者複數個TFT和複數個指紋傳感器位於上下兩個不同的平面上,並以陣列的方式交錯排列。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可以設置指紋辨識暗區的寬度不小於100微米,以減小雜散光對指紋辨識暗區的傳感器的測量結果的影響。
第6A圖-第6B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根據觸摸區域決定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的場景的示意圖。
如第6A圖所示,指紋辨識亮區可以爲圓形區域,指紋辨識暗區可以爲靠近且包圍指紋辨識亮區的環形區域。從第6A圖可以看出,在待辨識手指從顯示部件的一側進行觸摸時,實際上只有待辨識手指下方的指紋辨識亮區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和指紋辨識暗區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包含有用的指紋信息。因此,如第6B圖所示,指紋辨識暗區也可以爲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指紋辨識亮區的弧形區域。
具體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根據觸摸區域決定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的過程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首先,決定觸摸區域的中心;然後,以觸摸區域的中心爲原點,決定指紋辨識亮區;接著,將與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作爲指紋辨識暗區,其中,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爲預設面積,或者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是根據觸摸區域的面積決定的且大於等於第一面積臨界值。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根據觸摸區域決定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的過程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首先,決定觸摸區域的邊緣區域;然後,將邊緣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決定爲指紋辨識暗區;接著,根據指紋辨識暗區和觸摸區域,決定指紋辨識亮區。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可以首先決定觸摸區域的面積;然後,在觸摸區域的面積小於第二面積臨界值的情況下,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觸摸區域的邊緣區域,接著,將邊緣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決定爲指紋辨識暗區;最後,根據指紋辨識暗區和觸摸區域,決定指紋辨識亮區。
第7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辨識方法的示意性流程700 。
在步驟S701,獲得顯示部件上的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
應當理解,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的獲得可以通過各種觸摸感測技術來實現。例如,利用位於顯示部件下方的觸摸感測傳感器,或者利用集成於顯示部件的觸摸感測傳感器等。
在步驟S702,根據該觸摸訊號,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
可選地,在顯示部件包括複數個顯示分區的情況下,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可以與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
在步驟S703,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其中,該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該指紋辨識亮區。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指紋辨識亮區可以爲與觸摸區域對應的圓形區域、橢圓形區域、或矩形區域等,並且該指紋辨識暗區可以包括與該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其中,在指紋辨識期間,該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發光,且該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不發光,或者,在指紋辨識期間,該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其光強高於該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的光強。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顯示部件還可以包括複數個顯示分區,每個顯示分區包括複數個顯示像素,該指紋辨識亮區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並且該指紋辨識暗區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的方式可以有多種。
例如,可以決定該觸摸區域的中心;然後以該觸摸區域的中心爲原點,決定該指紋辨識亮區;以及將與該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作爲該指紋辨識暗區,其中,該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爲預設面積,或者該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是根據該觸摸區域的面積決定的且大於等於第一面積臨界值。其中,該觸摸區域覆蓋該指紋辨識亮區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該指紋辨識暗區的至少一部分。
可選地,還可以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邊緣區域;然後將該邊緣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決定爲該指紋辨識暗區;以及根據該指紋辨識暗區和該觸摸區域,決定該指紋辨識亮區。其中,該觸摸區域覆蓋該指紋辨識亮區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該指紋辨識暗區的至少一部分。
可選地,還可以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面積;其中,在該觸摸區域的面積小於第二面積臨界值的情況下,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邊緣區域,然後再將該邊緣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決定爲該指紋辨識暗區。
在步驟S704,獲得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
應當理解,步驟S704中的獲得指紋檢測訊號的傳感器與步驟S701中的觸摸感測傳感器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選地,可以利用濾波模塊、訊號放大器模塊等AFE模塊對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處理。
在步驟S705,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以提升螢幕下指紋辨識的準確度。
可選地,可以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可以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可以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其中,該平均值可以爲算術平均值或加權平均值。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可以同時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以提高真假手指檢測的效率。
可選地,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可以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可以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因此,可以根據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該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之間的第一差值,和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該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之間的第二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
可選地,在該第一差值大於該第二差值的情況下,可以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爲真手指。可選地,還可以判斷在該第一差值與該第二差值的比值大於1的情況下,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爲真手指。
例如,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可以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 、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 ,以及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 、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 。在( - )>( )的情況下,可以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爲真手指。
可選地,在該第一差值( - )與該第二差值( )之間的差值大於第一臨界值的情況下,可以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爲真手指。或者,在該第一差值( - )與該第二差值( )之間的比值大於第二臨界值的情況下,可以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爲真手指。或者,在該第一差值( - )與該第二差值( )之間的差值占該第一差值( - )或第二差值( )的比例大於第三臨界值的情況下,可以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爲真手指。
可選地,該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可以是通過對特定波長的光(例如,紅光、藍光等單色光)進行檢測而得到的。此外,該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可以是通過對多種光(例如,白光等複色光,或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進行檢測而得到的。
在傳統的真假手指檢測過程中,通常需要利用不同的光對待辨識手指掃描多次,或者在不同的位置對待辨識手指掃描多次來實現真假手指的檢測。而在本發明中由於有效利用了與觸摸區域對應的指紋辨識亮區和指紋辨識暗區,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能夠只通過一次指紋掃描就實現真假手指的檢測,提高了真假手指檢測的效率,提升了用戶體驗。此外,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能夠只通過一次指紋掃描就實現指紋的精確辨識和真假手指的檢測,有效對現有指紋辨識方式進行了改進。
第8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驗證過程的示意性流程圖。
如第8圖所示,在指紋驗證過程中,電子産品可以通過指紋辨識裝置決定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然後根據觸摸區域決定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接著利用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進行指紋辨識及真假手指檢測。
例如,指紋辨識裝置可以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以降低指紋辨識時的干擾,提升螢幕下指紋辨識的準確度。同時,指紋辨識裝置可以利用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和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來實現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由於只需對待辨識手指進行一次掃描就可實現指紋辨識及真假手指檢測,因此指紋訊號處理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在判定待辨識手指不是真手指的情況下,電子産品可以判定指紋驗證未通過,然後阻止用戶對電子産品的解鎖、登錄、指紋支付等操作。
在判定待辨識手指是真手指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地判斷辨識到的指紋圖像是否與之前存儲的指紋圖像匹配,以驗證用戶身份。應當理解,判斷辨識到的指紋圖像是否與之前存儲的指紋圖像匹配的過程即可以直接由電子産品來處理,也可以由電子産品將辨識到的指紋圖像發送給網絡服務器,然後由網絡服務器處理,並將判斷結果返回給該電子産品。
接著,在判定辨識到的指紋圖像與之前存儲的指紋圖像不匹配的情況下,電子産品可以判定指紋驗證未通過,然後阻止用戶對電子産品的解鎖、登錄、指紋支付等操作。
在判定辨識到的指紋圖像與之前存儲的指紋圖像匹配的情況下,電子産品可以判定指紋驗證通過,然後允許用戶對電子産品的解鎖、登錄、指紋支付等操作。
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指紋辨識方法、裝置以及包含指紋辨識裝置的電子産品。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該指紋辨識方法,包括:獲得顯示部件上的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根據該觸摸訊號,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其中,該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該指紋辨識亮區;獲得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通過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能夠有效降低螢幕下指紋辨識時的干擾,提升螢幕下指紋辨識的準確度。同時,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能夠只通過一次指紋掃描就實現真假手指的檢測,提高了真假手指檢測的效率。此外,本發明的指紋辨識方法並未對電子産品的硬體做過多改動,具有兼容性好、體積小,應用場景廣泛等優點。
本發明使用了特定詞語來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如“第一/第二實施例”、“一實施例”、和/或“一些實施例”意指與本發明至少一個實施例相關的某一特徵、結構或特點。因此,應強調並注意的是,本說明書中在不同位置兩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實施例”或“一個實施例”或“一替代性實施例”並不一定是指同一實施例。此外,本發明的一個或複數個實施例中的某些特徵、結構或特點可以進行適當的組合。
除非另有定義,這裡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共同理解的相同含義。還應當理解,諸如在通常字典裡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爲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的上下文中的含義相一致的含義,而不應用理想化或極度形式化的意義來解釋,除非這裡明確地這樣定義。
上面是對本發明的說明,而不應被認爲是對其的限制。儘管描述了本發明的若干示例性實施例,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將容易地理解,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新穎教學和優點的前提下可以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許多修改。因此,所有這些修改都意圖包含在請求項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範圍內。應當理解,上面是對本發明的說明,而不應被認爲是限於所公開的特定實施例,並且對所公開的實施例以及其他實施例的修改意圖包含在所附請求項的範圍內。本發明由請求項及其等效物限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AFE:類比前端 ADC:類比數位轉換器 700:流程 S701, S702, S703, S704, S705: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辨識場景的示意圖; 第2A-2C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子産品的示意圖; 第3A-3C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檢測訊號處理過程的示意圖; 第4A-4B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辨識亮區和指紋辨識暗區的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辨識區的細節的示意圖; 第6A-6B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根據觸摸區域決定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的場景的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辨識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以及 第8圖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指紋驗證過程的示意性流程圖。
700:流程
S701,S702,S703,S704,S705:步驟

Claims (23)

  1. 一種指紋辨識方法,包含有: 獲得顯示部件上的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 根據該觸摸訊號,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 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顯示部件上的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其中,該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該指紋辨識亮區; 獲得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 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還包括: 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其中,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其中, 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 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 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其中,該平均值爲算術平均值或加權平均值。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其中, 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 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 其中,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還包括: 根據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該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之間的第一差值,和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該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之間的第二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還包括:在以下多種情況中的任一情況下,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爲真手指: 該第一差值大於該第二差值; 該第一差值與該第二差值之間的差值大於第一臨界值; 該第一差值與該第二差值之間的比值大於第二臨界值; 該第一差值與該第二差值之間的差值占該第一差值或該第二差值的比例大於第三臨界值。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其中, 該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該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該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該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是通過對特定波長的光進行檢測而得到的。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其中,該指紋辨識亮區爲圓形區域、橢圓形區域、或矩形區域,並且該指紋辨識暗區包括與該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 其中,在指紋辨識期間,該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發光,且該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不發光,或者, 在指紋辨識期間,該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其光強高於該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的光強。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其中,該顯示部件包括複數個顯示分區,每個顯示分區包括複數個顯示像素,該指紋辨識亮區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並且該指紋辨識暗區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其中,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顯示部件上的該指紋辨識亮區以及該指紋辨識暗區還包括: 決定該觸摸區域的中心; 以該觸摸區域的中心爲原點,決定該指紋辨識亮區;以及 將與該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作爲該指紋辨識暗區, 其中,該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爲預設面積,或者該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是根據該觸摸區域的面積決定的且大於等於第一面積臨界值。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其中,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顯示部件上的該指紋辨識亮區以及該指紋辨識暗區還包括: 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邊緣區域; 將該邊緣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決定爲該指紋辨識暗區;以及 根據該指紋辨識暗區和該觸摸區域,決定該指紋辨識亮區。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其中,還包括: 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面積; 其中,在該觸摸區域的面積小於第二面積臨界值的情況下,根據該觸摸區域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邊緣區域。
  13. 一種指紋辨識裝置,用於布置在顯示部件下方,包括: 控制電路,被配置爲獲得該顯示部件上的待辨識手指的觸摸訊號,根據該觸摸訊號決定該待辨識手指的觸摸區域,並根據所決定的觸摸區域向該顯示部件提供發光控制訊號,該發光控制訊號用於控制該顯示部件形成指紋辨識亮區以及指紋辨識暗區,其中,該指紋辨識暗區靠近且至少部分包圍該指紋辨識亮區; 該控制電路還被配置爲獲得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並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還包括: 光學感測單元陣列,其中,每個光學感測單元用於接收待辨識手指反射的光並將光訊號轉換爲電訊號; 其中,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爲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光學感測單元所産生的電訊號,並且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爲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光學感測單元所産生的電訊號。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 該控制電路還被配置爲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 該控制電路根據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 該控制電路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 該控制電路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單個指紋檢測訊號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或者, 該控制電路根據該指紋辨識亮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與該指紋辨識暗區的複數個指紋檢測訊號的平均值的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指紋辨識, 其中,該平均值爲算術平均值或加權平均值。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 該亮區指紋檢測訊號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 該暗區指紋檢測訊號包括與指紋的凸起部分對應的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以及與指紋的凹陷部分對應的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 其中,該控制電路根據與該指紋辨識亮區對應的該第一亮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第二亮區指紋檢測訊號之間的第一差值,和與該指紋辨識暗區對應的該第一暗區指紋檢測訊號與該第二暗區指紋檢測訊號之間的第二差值,進行該待辨識手指的真假手指檢測。
  19.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指紋辨識亮區爲圓形區域、橢圓形區域、或矩形區域,並且該指紋辨識暗區包括與該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並且, 該指紋辨識暗區的寬度不小於100微米, 其中,在指紋辨識期間,該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發光,且該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不發光,或者, 在指紋辨識期間,該指紋辨識亮區中的顯示像素被控制爲其光強高於該指紋辨識暗區中的顯示像素的光強。
  20.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顯示部件包括複數個顯示分區,每個顯示分區包括複數個像素,該指紋辨識亮區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並且該指紋辨識暗區與該複數個顯示分區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分區相關聯。
  21.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還被配置爲: 決定該觸摸區域的中心; 以該觸摸區域的中心爲原點,決定該指紋辨識亮區;以及 將與該指紋辨識亮區的最外圍的一部分顯示像素相鄰的多行或多列顯示像素作爲該指紋辨識暗區, 其中,該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爲預設面積,或者該指紋辨識亮區的面積是根據該觸摸區域的面積決定的且大於等於第一面積臨界值。
  22.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還被配置爲: 決定該觸摸區域的邊緣區域; 將該邊緣區域的至少一部分決定爲該指紋辨識暗區;以及 根據該指紋辨識暗區和該觸摸區域,決定該指紋辨識亮區。
  23. 一種電子産品,其通過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所述之指紋辨識方法來實現指紋的辨識。
TW112101225A 2022-06-21 2023-01-11 指紋辨識方法、裝置及電子産品 TWI840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54208P 2022-06-21 2022-06-21
US63/354,208 2022-06-21
CN202211272047.4A CN117315727A (zh) 2022-06-21 2022-10-18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202211272047.4 2022-10-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1293A true TW202401293A (zh) 2024-01-01
TWI840088B TWI840088B (zh) 2024-04-2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98314B1 (en)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6305B (zh) 获得生物特征信息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US1036043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in hole array mask above optical image sensor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20061740A1 (zh) 指纹识别装置、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088529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in hole array mask above optical image sensor and laterally adjacent light source and related methods
TWI706264B (zh) 證件的驗證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儲存介質
CN110263639B (zh) 电子设备和读取其用户的指纹的方法、便携式电子设备
US9378501B2 (en) Controlled access to functionality of a wireless device
CN109154869A (zh) 用于屏上指纹感应的屏下光学传感器模块的光学准直器
CN108664783A (zh) 基于虹膜识别的识别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US940091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 organic body for authentication
JP2002525718A (ja) 構成可能な多機能タッチパッド・デバイス
WO2020184763A1 (ko) 지문 센서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의 안티-스푸핑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80225502A1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WO2016201863A1 (zh) 操作体特征信息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安全设备、掌纹识别装置
US20180052983A1 (en) Pulse sensors for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CN107710221B (zh) 一种用于检测活体对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US20150278574A1 (en) Processing a Fingerprint for Fingerprint Matching
US20220327321A1 (en) Spoof detection using illumination sequence randomization
US8270681B2 (en) Vein pattern management system, vein pattern registration apparatus, vein pattern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vein pattern registration method, vein pattern authent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vein data configuration
US20240095326A1 (en) Modular biometric station with cohesive form factor
US20050249381A1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to provide security, video capture, ambient light sensing, and power management
WO2020061748A1 (zh) 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840088B (zh) 指紋辨識方法、裝置及電子産品
TW202401293A (zh) 指紋辨識方法及裝置
CN117315727A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