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0466A - 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組裝體 - Google Patents

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組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0466A
TW202400466A TW112117252A TW112117252A TW202400466A TW 202400466 A TW202400466 A TW 202400466A TW 112117252 A TW112117252 A TW 112117252A TW 112117252 A TW112117252 A TW 112117252A TW 202400466 A TW202400466 A TW 2024004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eth
rear sprocket
sprocket
upshi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7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輝文 黎
文強 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0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046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一邊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強度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 自行車1之第9後鏈輪49具備第1外側環狀體57、複數個第1鏈輪齒59、內側環狀體61、複數個連結臂63及複數個第1鉚釘孔69。複數個連結臂63之各者具有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中心線CL。複數個第1鉚釘孔69至少部分地設置於第1外側環狀體57。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各者具有孔中心軸心HC。複數個連結臂63之總數與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總數不同。複數個孔中心軸心HC之至少1個自複數個周向中心線CL之各者,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偏移。

Description

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組裝體
本發明關於一種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組裝體。
於專利文獻1,揭示有一種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例如自行車用之後鏈輪。參照專利文獻1之圖4,自行車用之後鏈輪(12)具備外側環狀體(50)、複數個鏈輪齒(54)、內側環狀體(52)、複數個連結臂(62)及複數個緊固孔(64)。複數個鏈輪齒設置於外側環狀體。內側環狀體安裝於輪轂組裝體。複數個連結臂(62)將外側環狀體與內側環狀體連結。
複數個緊固孔(64)分別設置於複數個連結臂(62)。於複數個緊固孔(64)配置緊固構件。緊固構件將後鏈輪(12)與相鄰後鏈輪(11)緊固。具體而言,緊固構件經由緊固孔(64)將後鏈輪(12)之連結臂(62)與相鄰後鏈輪(11)之內側部分(42)緊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0225745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近年,為了提高自行車用之後鏈輪之強度,進行了各種嘗試。例如,於上述先前技術中,藉由增加複數個連結臂之數量,可提高後鏈輪之強度。但,於該情形時,有後鏈輪之重量增加之問題。
又,於該情形時,根據複數個連結臂之數量之增加,複數個連結孔之數量增加。其結果,相鄰後鏈輪之內側部分之數量增加。其結果,相鄰後鏈輪之重量增加。即,後鏈輪、及包含相鄰後鏈輪之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如此,於先前技術中,難以兼顧後鏈輪組裝體之輕量化及後鏈輪之強度之提高。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一邊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強度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關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用於具有軸向中心面之人力驅動車輛。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具有軸向外側面與軸向內側面。軸向內側面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軸向上,設置於軸向外側面之相反側。軸向內側面構成為於後鏈輪安裝於人力驅動車輛之安裝狀態下,相對於軸向中心面與軸向對向。
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具備外側環狀體、複數個鏈輪齒、內側環狀體、複數個連結臂及複數個緊固孔。複數個鏈輪齒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徑向上,自外側環狀體向徑向外側延伸。內側環狀體構成為,於後鏈輪安裝於輪轂組裝體之組裝狀態下,可傳遞扭矩地連結於輪轂組裝體之鏈輪支持體。
複數個連結臂於外側環狀體與內側環狀體之間,於徑向延伸。複數個連結臂之各者具有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中心線。複數個連結臂與外側環狀體、複數個鏈輪齒及內側環狀體一起形成為單一之1個構件。複數個緊固孔至少部分地設置於外側環狀體。複數個緊固孔之各者構成為接收將相鄰後鏈輪與後鏈輪彼此緊固之緊固構件。
於軸向上,其他鏈輪不配置於相鄰後鏈輪與後鏈輪之間,相鄰後鏈輪相鄰於後鏈輪。複數個緊固孔之各者具有孔中心軸心。複數個連結臂之總數與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不同。複數個孔中心軸心之至少1個自複數個周向中心線之各者,向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偏移。
於第1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藉由增加複數個連結臂之數量,可提高後鏈輪之強度。又,複數個緊固孔至少部分地設置於外側環狀體,複數個孔中心軸心之至少1個自複數個周向中心線之各者,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偏移。
藉由該構成,可解決因複數個連結臂之數量之增加而產生之上述問題。例如,可抑制相鄰後鏈輪之重量之增加。即,於第1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後鏈輪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第1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構成為內側環狀體具有花鍵部。花鍵部構成為,於後鏈輪安裝於輪轂組裝體之組裝狀態下,扣合於輪轂組裝體之鏈輪支持體。
第2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可經由花鍵部將驅動扭矩確實地傳遞至輪轂組裝體。
關於本發明之第3態樣,第1或第2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構成為複數個連結臂之總數與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之差為3以下。
於第3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適當地抑制相鄰後鏈輪之重量之增加。即,於第3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適當地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後鏈輪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4態樣,第3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構成為複數個連結臂之總數與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之差為1。
於第4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適當地抑制相鄰後鏈輪之重量之增加。即,於第4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適當地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後鏈輪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5態樣,第1至第4態樣中任1項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構成為,複數個連結臂之總數大於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
於第5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適當地提高後鏈輪之強度。即,於第5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適當地提高後鏈輪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6態樣,第1至第5態樣中任1項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構成為複數個孔中心軸心自複數個周向中心線於周向偏移。
於第6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適當地抑制相鄰後鏈輪之重量之增加。即,於第6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適當地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後鏈輪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7態樣,第6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構成為孔中心軸心之各者自周向中心線之各者於周向偏移。
於第7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適當地抑制相鄰後鏈輪之重量之增加。即,於第7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適當地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後鏈輪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8態樣,第1至第7態樣中任1項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如以下構成。複數個連結臂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上彼此等間隔地配置。複數個緊固孔於周向上彼此等間隔地配置。
於第8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適當地抑制相鄰後鏈輪之重量之增加,一邊適當地提高後鏈輪之強度。即,於第8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適當地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適當地提高後鏈輪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9態樣,第1至第8態樣中任1項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如以下構成。
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降檔促進齒。複數個降檔促進齒構成為促進驅動鏈自相鄰小後鏈輪移動至後鏈輪之降檔動作。複數個降檔促進齒包含降檔開始齒與降檔凹部齒。降檔開始齒構成為於降檔動作中,最先與驅動鏈扣合。
降檔凹部齒於周向上,其他鏈輪齒不配置於降檔開始齒與降檔凹部齒之間,而於與後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降檔開始齒之下游側,相鄰配置於降檔開始齒。降檔凹部齒具有降檔凹部。降檔凹部以於軸向上,自軸向外側面朝向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降檔凹部齒之軸向外側面。
於第9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因複數個鏈輪齒包含上述複數個降檔促進齒,故可緩和降檔動作時之衝擊,且可順利地執行降檔動作。
關於本發明之第10態樣,第1至第9態樣中任1項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如以下構成。
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齒。複數個升檔促進齒構成為促進驅動鏈自後鏈輪移動至相鄰小後鏈輪之升檔動作。
複數個升檔促進齒包含升檔位移齒、升檔開始齒、及升檔凹部齒。升檔位移齒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使驅動鏈朝向相鄰小後鏈輪位移。升檔開始齒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最先自驅動鏈脫離。
升檔開始齒於周向上,其他鏈輪齒不配置於升檔開始齒與升檔位移齒之間,而於與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升檔位移齒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升檔位移齒。升檔開始齒具有升檔第1凹部。升檔第1凹部以於軸向上,自軸向外側面朝向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升檔開始齒之軸向外側面。
升檔凹部齒於周向上,其他鏈輪齒不配置於升檔凹部齒與升檔開始齒之間,而於與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升檔開始齒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升檔開始齒。升檔凹部齒具有升檔第2凹部。升檔第2凹部以於軸向上,自軸向外側面朝向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升檔凹部齒之軸向外側面。
於第10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因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齒,故可緩和升檔動作時之衝擊,且可順利地執行升檔動作。
關於本發明之第11態樣,第1至第10態樣中任1項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如以下構成。複數個鏈輪齒之各者,具有於徑向定義之最大徑向長度、與於軸向定義之最大軸向長度。最大徑向長度較最大軸向長度更長。
於第11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容易地實現後鏈輪組裝體之多段化。
關於本發明之第12態樣,後鏈輪組裝體具備上述後鏈輪與相鄰後鏈輪。後鏈輪具有第1節圓直徑。相鄰後鏈輪具有大於第1節圓直徑之第2節圓直徑。相鄰後鏈輪於後鏈輪組裝體之組裝狀態下,與後鏈輪同軸配置。
於第12態樣之後鏈輪組裝體中,後鏈輪為小鏈輪,相鄰後鏈輪為大鏈輪。藉由該構成,可一邊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後鏈輪組裝體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13態樣,第12態樣之後鏈輪組裝體如以下構成。相鄰後鏈輪具備鏈輪本體與複數個追加鏈輪齒。複數個追加鏈輪齒於徑向自鏈輪本體於徑向外側延伸。複數個追加鏈輪齒之各者,具有於徑向定義之追加最大徑向長度、與於軸向定義之追加最大軸向長度。追加最大徑向長度較追加最大軸向長度更長。
於第13態樣之後鏈輪組裝體中,可容易地實現後鏈輪組裝體之多段化。
關於本發明之第14態樣,第13態樣之後鏈輪組裝體如以下構成。相鄰後鏈輪進而具備複數個追加緊固孔。複數個追加緊固孔至少部分地設置於鏈輪本體。複數個追加緊固孔構成為接收將後鏈輪與相鄰後鏈輪彼此緊固之緊固構件。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等於複數個追加緊固孔之總數。
於第14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因複數個追加緊固孔至少部分地設置於鏈輪本體,故可抑制相鄰後鏈輪之重量之增加。於該構成中,可一邊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後鏈輪組裝體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15態樣,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用於具有軸向中心面之人力驅動車輛。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具有軸向外側面與軸向內側面。軸向內側面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軸向上,設置於軸向外側面之相反側。軸向內側面構成為於後鏈輪安裝於人力驅動車輛之安裝狀態下,相對於軸向中心面與軸向對向。
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具備外側環狀體、複數個鏈輪齒、內側環狀體、複數個連結臂及複數個緊固孔。複數個鏈輪齒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徑向上,自外側環狀體向徑向外側延伸。內側環狀體構成為,於後鏈輪安裝於輪轂組裝體之組裝狀態下,可傳遞扭矩地連結於輪轂組裝體之鏈輪支持體。
複數個連結臂於外側環狀體與內側環狀體之間,於徑向延伸。複數個連結臂之各者具有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中心線。複數個緊固孔至少部分地設置於外側環狀體。複數個緊固孔之各者構成為接收將相鄰後鏈輪與後鏈輪彼此緊固之緊固構件。
於軸向上,其他鏈輪不配置於相鄰後鏈輪與後鏈輪之間,相鄰後鏈輪相鄰於後鏈輪。複數個緊固孔之各者具有孔中心軸心。複數個孔中心軸心之各者,自複數個周向中心線之各者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偏移。
於第15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藉由增加複數個連結臂之數量,可提高後鏈輪之強度。又,複數個緊固孔至少部分地設置於外側環狀體,複數個孔中心軸心之各者,自複數個周向中心線之各者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偏移。
藉由該構成,可解決因複數個連結臂之數量之增加而產生之上述問題。例如,可抑制相鄰後鏈輪之重量之增加。即,於第15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後鏈輪之強度。
又,於第15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因複數個孔中心軸心之各者,自複數個周向中心線之各者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偏移,故可提高變速促進齒之配置之自由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16態樣,係第15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構成為複數個連結臂之總數與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不同。
於第16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適當地提高後鏈輪之強度。即,於第16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適當地提高後鏈輪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17態樣,第15或第16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構成為複數個連結臂之總數大於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
於第17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適當地提高後鏈輪之強度。即,於第17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可一邊抑制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適當地提高後鏈輪之強度。
關於本發明之第18態樣,第15至第17態樣中任1項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如以下構成。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降檔促進齒。複數個降檔促進齒構成為促進使驅動鏈自相鄰小後鏈輪移動至後鏈輪之降檔動作。複數個降檔促進齒包含降檔開始齒與降檔凹部齒。降檔開始齒構成為於降檔動作中,最先與驅動鏈扣合。
降檔凹部齒於周向上,其他鏈輪齒不配置於降檔開始齒與降檔凹部齒之間,而於與後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降檔開始齒之下游側,相鄰配置於降檔開始齒。降檔凹部齒具有降檔凹部。降檔凹部以於軸向上,自軸向外側面朝向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降檔凹部齒之軸向外側面。
於第18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因複數個鏈輪齒包含上述複數個降檔促進齒,故可緩和降檔動作時之衝擊,且可順利地執行降檔動作。
關於本發明之第19態樣,第15至第18態樣中任1項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如以下構成。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齒。複數個升檔促進齒構成為促進使驅動鏈自後鏈輪移動至相鄰小後鏈輪之升檔動作。
複數個升檔促進齒包含升檔位移齒、升檔開始齒、及升檔凹部齒。升檔位移齒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使驅動鏈朝向相鄰小後鏈輪位移。升檔開始齒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最先自驅動鏈脫離。
升檔開始齒於周向上,其他鏈輪齒不配置於升檔開始齒與升檔位移齒之間,而於與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升檔位移齒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升檔位移齒。升檔開始齒具有升檔第1凹部。升檔第1凹部以於軸向上,自軸向外側面朝向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升檔開始齒之軸向外側面。
升檔凹部齒於周向上,其他鏈輪齒不配置於升檔凹部齒與升檔開始齒之間,而於與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升檔開始齒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升檔開始齒。升檔凹部齒具有升檔第2凹部。升檔第2凹部以於軸向上,自軸向外側面朝向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升檔凹部齒之軸向外側面。
於第19態樣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中,因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齒,故可緩和升檔動作時之衝擊,且可順利地執行升檔動作。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一邊抑制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組裝體之重量增加,一邊提高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組裝體之強度。
如圖1所示,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自行車1被用作人力驅動車輛之一例。自行車1具有驅動鏈3、車架5、車把7、前輪9、後輪11、變速操作裝置13、驅動部15、及前叉17。自行車1進而具有前撥鏈器21與後撥鏈器23。如圖2所示,自行車1具有軸向中心面P。
如圖1所示,前叉17可旋轉地安裝於車架5。車把7固定於前叉17。前輪9經由前輪轂組裝體18可旋轉地安裝於前叉17。後輪11經由後輪轂組裝體19可旋轉地安裝於車架5之後部。前胎9a安裝於前輪9。後胎11a安裝於後輪11。
變速操作裝置13安裝於車把7。變速操作裝置13經由電纜,使前撥鏈器21及後撥鏈器23動作。例如,後撥鏈器23安裝於車架5。後撥鏈器23藉由變速操作裝置13,使驅動鏈3自某後鏈輪向其他後鏈輪移動。前撥鏈器21安裝於車架5。前撥鏈器21藉由變速操作裝置13,使驅動鏈3自某前鏈輪向其他前鏈輪移動。
驅動部15主要具有後輪轂組裝體19、後鏈輪組裝體27及曲柄組裝體29。驅動部15亦可包含驅動鏈3。後輪轂組裝體19安裝於車架5。
於後輪轂組裝體19連接後輪11。後輪轂組裝體19之一部分與後輪11一體旋轉。即,後輪轂組裝體19之一部分相對於車架5相對旋轉。後輪轂組裝體19構成為與後鏈輪組裝體27一體旋轉。
如圖1及2所示,後鏈輪組裝體27具有旋轉中心軸心X。於圖2中,模式性地顯示後鏈輪組裝體27。後鏈輪組裝體27繞旋轉中心軸心X旋轉。例如,後鏈輪組裝體27經由未圖示之輪轂軸,與後輪轂組裝體19一起旋轉。由自行車1之駕駛者輸入至曲柄組裝體29之驅動力,經由驅動鏈3傳遞至後鏈輪組裝體27及後輪轂組裝體19。
如圖1所示,曲柄組裝體29具有曲柄臂31與前鏈輪組裝體33。曲柄臂31於車架5之下部可旋轉地受支持。前鏈輪組裝體33以與曲柄臂31一體旋轉之方式,安裝於曲柄臂31。前鏈輪組裝體33具有至少1個前鏈輪。
如圖3及4所示,後鏈輪組裝體27具有複數個後鏈輪41~51。於圖4中,圖示複數個後鏈輪46~51。如圖2所示,複數個後鏈輪41~51之各者扣合於驅動鏈3。自曲柄組裝體29傳遞至驅動鏈3之驅動力,傳遞至複數個後鏈輪41~51之各者。
如圖5所示,複數個後鏈輪41~51之各者,以與後輪轂組裝體19之鏈輪支持體19a一體旋轉之方式,安裝於後輪轂組裝體19之鏈輪支持體19a。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及圖5所示,顯示複數個後鏈輪41~51包含11個後鏈輪之情形之例。第1至第11後鏈輪41~51關於旋轉中心軸心X配置於同軸上。第1至第11後鏈輪41~51並列配置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如圖5所示,於第3至第9後鏈輪43~49中,於彼此相鄰之2個鏈輪之間,配置間隔物28a~28f。
如圖4及圖5所示,第7至第9後鏈輪47~49藉由第1鉚釘53a彼此連結。第8後鏈輪48及第9後鏈輪49藉由第2鉚釘53b彼此連結。第9後鏈輪49及第10後鏈輪50藉由第3鉚釘53c彼此緊固。第3鉚釘53c為緊固構件之一例。
第10後鏈輪50及第11後鏈輪51藉由第4鉚釘53d彼此連結。第1至第11後鏈輪41~51及間隔物28a~28f藉由連結構件53e彼此連結。間隔物28a~28f、第1鉚釘53a、第2鉚釘53b、第3鉚釘53c、第4鉚釘53d及連結構件53e亦可解釋為後鏈輪組裝體27之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9後鏈輪49及第10後鏈輪50具有本發明之特徵性構造。後鏈輪組裝體27具備第9後鏈輪49與第10後鏈輪50。第9後鏈輪49為後鏈輪之一例。第10後鏈輪50為相鄰後鏈輪之一例。於以下之說明使用之第8後鏈輪48為相鄰小後鏈輪之一例。
・第9後鏈輪 如圖6A及6B所示,第9後鏈輪49具有旋轉中心軸心X。旋轉中心軸心X與上述後鏈輪組裝體27之旋轉中心軸心同心。
第9後鏈輪49具有第1軸向外側面49a與第1軸向內側面49b。第9後鏈輪49具有第1節圓直徑PD1。如圖6A所示,第1軸向外側面49a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形成第9後鏈輪49之外側面。
如圖6B所示,第1軸向內側面49b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形成第9後鏈輪49之內側面。第1軸向內側面49b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設置於第1軸向外側面49a之相反側。第1軸向內側面49b構成為,於第9後鏈輪49安裝於自行車1之安裝狀態下,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對向於圖2所示之軸向中心面P。
如圖6A及圖6B所示,第1節圓直徑PD1將旋轉中心軸心X定義為中心。第1節圓直徑PD1為第9後鏈輪49之節圓PC1之直徑。第9後鏈輪49之節圓PC1,藉由於驅動鏈3之鏈滾子與第9後鏈輪49之複數個第1鏈輪齒59接觸之情形時,將鏈滾子之中心係結而形成。
如圖6A及圖6B所示,第9後鏈輪49具備第1外側環狀體57、複數個第1鏈輪齒59、內側環狀體61、複數個連結臂63、及複數個第1鉚釘孔69。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外側環狀體57、複數個第1鏈輪齒59、內側環狀體61及複數個連結臂63形成為單一之1個構件。第1外側環狀體57、內側環狀體61及複數個連結臂63亦可彼此分開形成。
複數個第1鏈輪齒59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上,自第1外側環狀體57向徑向外側延伸。詳細而言,複數個第1鏈輪齒59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上,自第1外側環狀體57之外周部57a延伸至徑向外側。第1外側環狀體57之外周部57a,由複數個第1鏈輪齒59之齒底圓CB1定義。
如圖6C所示,複數個第1鏈輪齒59之各者具有第1最大徑向長度L1與第1最大軸向長度L2。第1最大徑向長度L1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定義。例如,第1最大徑向長度L1係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上,自第1外側環狀體57之外周部57a至複數個第1鏈輪齒59之齒尖59a為止之長度。
第1最大軸向長度L2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定義。例如,第1最大軸向長度L2係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第1外側環狀體57之外周部57a之位置上之最大長度。詳細而言,第1最大軸向長度L2係複數個第1鏈輪齒59之齒底圓CB1之位置上之第1軸向外側面49a與第1軸向內側面49b之間之最大軸向長度。第1最大徑向長度L1較第1最大軸向長度L2更長。
如圖5所示,內側環狀體61構成為,於後鏈輪組裝體27安裝於後輪轂組裝體19之組裝狀態下,以可傳遞扭矩之方式連結於後輪轂組裝體19之鏈輪支持體19a。
如圖5、圖6A及圖6B所示,內側環狀體61具有花鍵部61a。花鍵部61a形成內側環狀體61之內周面。如圖5所示,花鍵部61a構成為,於第9後鏈輪49安裝於後輪轂組裝體19之組裝狀態下,扣合於後輪轂組裝體19之鏈輪支持體19a。於鏈輪支持體19a形成扣合於後鏈輪49之花鍵部61a之花鍵。
如圖6A及圖6B所示,複數個連結臂63於第1外側環狀體57與內側環狀體61之間,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延伸。複數個連結臂63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上彼此等間隔地配置。複數個連結臂63與第1外側環狀體57、複數個第1鏈輪齒59及內側環狀體61一起形成為單一之1個構件。複數個連結臂63之各者具有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中心線CL。
如圖6A及圖6B所示之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各者,構成為接收圖4及圖5所示之第3鉚釘53c。複數個第1鉚釘孔69至少部分地設置於第1外側環狀體57。第1鉚釘孔69為緊固孔之一例。
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各者至少部分地設置於第1外側環狀體57。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各者亦可部分地設置於第1外側環狀體57,部分地設置於連結臂63。複數個第1鉚釘孔69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上彼此等間隔地配置。圖4及圖5所示之第3鉚釘53c插通第1鉚釘孔69。
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各者具有孔中心軸心HC。複數個孔中心軸心HC之至少1個自複數個周向中心線CL之各者,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偏移。複數個孔中心軸心HC,即至少2個孔中心軸心HC,自複數個周向中心線CL,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偏移。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孔中心軸心HC之各者,自複數個周向中心線CL之各者,向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偏移。
複數個連結臂63之總數與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總數不同。複數個連結臂63之總數大於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總數。例如複數個連結臂63之總數與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總數之差為3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連結臂63之總數為7,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總數為6。複數個連結臂63之總數與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總數之差為1。
上述第9後鏈輪49為了順利地促進降檔動作,如以下構成。如圖7A所示,複數個第1鏈輪齒59包含複數個降檔促進齒59D1、59D2。複數個第1鏈輪齒59亦可進而包含追加降檔促進齒59D3。複數個第1鏈輪齒59亦可進而包含降檔扣合促進齒59D4、59D5。
複數個降檔促進齒59D1、59D2構成為促進降檔動作。於降檔動作中,驅動鏈3自小鏈輪即第8後鏈輪48移動至大鏈輪即第9後鏈輪49。
如圖7A所示,複數個降檔促進齒59D1、59D2包含降檔開始齒59D1與降檔凹部齒59D2。降檔開始齒59D1構成為於降檔動作中,最先與驅動鏈3扣合。
例如,於降檔動作時,於驅動鏈3之外鏈節位於追加降檔促進齒59D3,驅動鏈3之內鏈節位於降檔促進齒59D2之狀態下,驅動鏈3之外鏈節最先扣合於降檔開始齒59D1。
降檔開始齒59D1,於複數個降檔促進齒59D1、59D2、及追加降檔促進齒59D3中,配置於第9後鏈輪49之驅動旋轉方向RD之最上游側。
如圖7B所示,降檔開始齒59D1具有第1軸向凹部59D1a。第1軸向凹部59D1a設置於降檔開始齒59D1之第1軸向內側面49b。例如,第1軸向凹部59D1a以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自第1軸向內側面49b朝向第1軸向外側面49a凹陷之方式,設置於降檔開始齒59D1之第1軸向內側面49b。第1軸向凹部59D1a可為凹部,亦可為傾斜部。
如圖7A所示,降檔凹部齒59D2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上,其他第1鏈輪齒59不配置於降檔開始齒59D1與降檔凹部齒59D2之間,而於與第9後鏈輪49之驅動旋轉方向RD相關之降檔開始齒59D1之下游側,相鄰配置於降檔開始齒59D1。
降檔凹部齒59D2具有降檔凹部59D2a、59D2b。降檔凹部59D2a、59D2b設置於降檔凹部齒59D2之第1軸向外側面49a。例如,降檔凹部59D2a、59D2b以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自第1軸向外側面49a朝向第1軸向內側面49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降檔凹部齒59D2之第1軸向外側面49a。
詳細而言,降檔凹部59D2a、59D2b具有降檔第1凹部59D2a、與降檔第2凹部59D2b。降檔第1凹部59D2a及降檔第2凹部59D2b之各者,以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自第1軸向外側面49a朝向第1軸向內側面49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降檔凹部齒59D2之第1軸向外側面49a。
降檔第1凹部59D2a及降檔第2凹部59D2b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上排列配置。降檔第1凹部59D2a與降檔第2凹部59D2b之間不配置其他凹部,降檔第1凹部59D2a與降檔第2凹部59D2b彼此相鄰配置。降檔第1凹部59D2a及降檔第2凹部59D2b可由單一之凹部形成。
如圖7A所示,追加降檔促進齒59D3構成為促進使驅動鏈3自第8後鏈輪48移動至第9後鏈輪49之降檔動作。
追加降檔促進齒59D3包含追加降檔凹部齒59D3。追加降檔凹部齒59D3,於與第9後鏈輪49之驅動旋轉方向RD相關之降檔凹部齒59D2之下游側,相鄰配置於降檔凹部齒59D2。於本實施形態中,降檔凹部齒59D2及追加降檔凹部齒59D3並列配置於第9後鏈輪49之驅動旋轉方向RD。
追加降檔凹部齒59D3具有追加降檔凹部59D3a。追加降檔凹部59D3a設置於追加降檔凹部齒59D3之第1軸向外側面49a。例如,追加降檔凹部59D3a,以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自第1軸向外側面49a朝向第1軸向內側面49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追加降檔凹部齒59D3之第1軸向外側面49a。
如圖7A所示,降檔扣合促進齒59D4、59D5構成為於降檔動作中,促進相對於降檔開始齒59D1之驅動鏈3之扣合。降檔扣合促進齒59D4、59D5於第9後鏈輪49之驅動旋轉方向RD上,配置於降檔開始齒59D1之上游側。
於驅動鏈條3之外鏈節最先扣合於降檔開始齒59D1之狀態下,驅動鏈3之外鏈節扣合於降檔扣合促進齒59D4,驅動鏈3之內鏈節扣合於降檔扣合促進齒59D5。
如圖7B所示,降檔扣合促進齒59D4、59D5分別具有降檔扣合凹部59D4a、59D5a。降檔扣合凹部59D4a、59D5a設置於降檔扣合促進齒59D4、59D5之第1軸向內側面49b。
例如,降檔扣合凹部59D4a、59D5a以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自第1軸向內側面49b朝向第1軸向外側面49a凹陷之方式,分別設置於降檔扣合促進齒59D4、59D5之第1軸向內側面49b。第1軸向凹部59D1a可為凹部,亦可為傾斜部。
上述第9後鏈輪49為了順利地促進升檔動作,如以下構成。如圖7A所示,複數個第1鏈輪齒59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齒59U1、59U2、59U3。複數個第1鏈輪齒59亦可包含追加升檔促進齒59U0。
複數個升檔促進齒59U1、59U2、59U3構成為促進升檔動作。追加升檔促進齒59U0構成為促進升檔動作。
於升檔動作中,為驅動鏈3自大鏈輪即第9後鏈輪49移動至小鏈輪即第8後鏈輪48之動作。
如圖7A所示,複數個升檔促進齒59U1、59U2、59U3包含升檔位移齒59U1、升檔開始齒59U2及升檔凹部齒59U3。追加升檔促進齒59U0包含追加升檔位移齒59U0。
如圖7A所示,升檔位移齒59U1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使驅動鏈3朝向第8後鏈輪48位移。追加升檔位移齒59U0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使驅動鏈3朝向第8後鏈輪48位移。
例如,於升檔動作時,於驅動鏈3之內鏈節位於追加升檔位移齒59U0,驅動鏈3之外鏈節位於升檔位移齒59U1之情形時,於追加升檔位移齒59U0及升檔位移齒59U1中,驅動鏈3靠近第8後鏈輪48側。
如圖7B所示,升檔位移齒59U1具有第2軸向凹部59U1a。第2軸向凹部59U1a設置於升檔位移齒59U1之第1軸向內側面49b。例如,第2軸向凹部59U1a以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自第1軸向內側面49b朝向第1軸向外側面49a凹陷之方式,設置於升檔位移齒59U1之第1軸向內側面49b。
如圖7A所示,追加升檔位移齒59U0於與驅動旋轉方向RD相關之升檔位移齒59U1之下游側,相鄰配置於升檔位移齒59U1。追加升檔位移齒59U0可為不具有升檔位移齒功能之通常之驅動齒。
如圖7B所示,追加升檔位移齒59U0具有第3軸向凹部59U0a。第3軸向凹部59U0a設置於追加升檔位移齒59U0之第1軸向內側面49b。第3軸向凹部59U0a以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自第1軸向內側面49b朝向第1軸向外側面49a凹陷之方式,設置於追加升檔位移齒59U0之第1軸向內側面49b。第2軸向凹部59U1a及第3軸向凹部59U0a可為凹部,亦可為傾斜部。
如圖7所示,升檔開始齒59U2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最先自驅動鏈3脫離。例如,於升檔動作時,驅動鏈3之內鏈節位於升檔開始齒59U2之情形時,驅動鏈3開始自升檔開始齒59U2脫離。
升檔開始齒59U2於與第9後鏈輪49之驅動旋轉方向RD相關之升檔位移齒59U1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升檔位移齒59U1。
例如,升檔開始齒59U2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上,其他第1鏈輪齒59不配置於升檔開始齒59U2與升檔位移齒59U1之間,而於與驅動旋轉方向RD相關之升檔位移齒59U1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升檔位移齒59U1。
升檔開始齒59U2具有升檔第1凹部59U2a。升檔第1凹部59U2a設置於升檔開始齒59U2之第1軸向外側面49a。例如,升檔第1凹部59U2a以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自第1軸向外側面49a朝向第1軸向內側面49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升檔開始齒59U2之第1軸向外側面49a。
如圖7A所示,升檔凹部齒59U3於升檔動作中,用於輔助驅動鏈條3自第9後鏈輪49脫離。例如,於驅動鏈條3之內鏈節自升檔開始齒59U2脫離之情形時,升檔凹部齒59U3構成為相對於升檔凹部齒59U3之驅動鏈條3之外鏈節未扣合於升檔凹部齒59U3。
升檔凹部齒59U3於與第9後鏈輪49之驅動旋轉方向RD相關之升檔開始齒59U2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升檔開始齒59U2。
例如,升檔凹部齒59U3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周向上,其他第1鏈輪齒59不配置於升檔凹部齒59U3與升檔開始齒59U2之間,而於與驅動旋轉方向RD相關之升檔開始齒59U2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升檔開始齒59U2。
升檔凹部齒59U3具有升檔第2凹部59U3a。升檔第2凹部59U3a設置於升檔凹部齒59U3之第1軸向外側面49a。例如,升檔第2凹部59U3a以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自第1軸向外側面49a朝向第1軸向內側面49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升檔凹部齒59U3之第1軸向外側面49a。
・第10後鏈輪 如圖3、圖4及圖5所示,第10後鏈輪50於後鏈輪組裝體27之組裝狀態下,與第9後鏈輪49同軸配置。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其他鏈輪不配置於第9後鏈輪49與第10後鏈輪50之間,第10後鏈輪50相鄰於第9後鏈輪49。
如圖8A及圖8B所示,第10後鏈輪50具有旋轉中心軸心X、第2軸向外側面50a及第2軸向內側面50b。第10後鏈輪50具有第2節圓直徑PD2。
旋轉中心軸心X與上述後鏈輪組裝體27之旋轉中心軸心同心。如圖8A所示,第2軸向外側面50a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形成第10後鏈輪50之外側面。
如圖8B所示,第2軸向內側面50b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形成第10後鏈輪50之內側面。第2軸向內側面50b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設置於第2軸向外側面50a之相反側。第2軸向內側面50b構成為,於安裝於自行車1之安裝狀態下,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對向於圖2所示之軸向中心面P。
如圖8A及圖8B所示,第2節圓直徑PD2大於第9後鏈輪49之第1節圓直徑PD1。第2節圓直徑PD2將旋轉中心軸心X定義為中心。第2節圓直徑PD2為第10後鏈輪50之節圓PC2之直徑。第10後鏈輪50之節圓PC2,藉由於驅動鏈3之鏈滾子與後述之複數個第2鏈輪齒67接觸之情形時將鏈滾子之中心係結而形成。
如圖8A及圖8B所示,第10後鏈輪50具備鏈輪本體65與複數個第2鏈輪齒67。第10後鏈輪50進而具備複數個第2鉚釘孔71。複數個第2鏈輪齒67為複數個追加鏈輪齒之一例,複數個第2鉚釘孔71為複數個追加緊固孔之一例。
鏈輪本體65具有第2外側環狀體73與複數個徑向內側部74。第2外環狀體73及複數個徑向內側部74形成為單一之1個構件。
第2外側環狀體73形成為環狀。複數個徑向內側部74設置於第2外側環狀體73之內周部。複數個徑向內側部74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上,自第2外側環狀體73之內周部突出至徑向內側。複數個徑向內側部74之總數與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總數相同。例如,複數個徑向內側部74之總數為6。
複數個第2鉚釘孔71構成為接收如圖4及圖5所示之第3鉚釘53c。如上所述,第3鉚釘53c將第9後鏈輪49與第10後鏈輪50彼此緊固。複數個第2鉚釘孔71至少部分地設置於鏈輪本體65。例如,複數個第2鉚釘孔71分別設置於複數個徑向內側部74。
複數個第2鉚釘孔71分別貫通複數個徑向內側部74。複數個第2鉚釘孔71於周向上彼此等間隔地配置。複數個第2鉚釘孔71之總數等於複數個第1鉚釘孔69之總數。
如圖5所示,複數個第2鉚釘孔71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與複數個第1鉚釘孔69對向配置。例如,複數個第2鉚釘孔71,以複數個第2鉚釘孔71之孔中心軸心與第1鉚釘孔69之孔中心軸心HC同心之方式,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與複數個第1鉚釘孔69對向配置。複數個第2鉚釘孔71之各者插通第3鉚釘53c。
如圖8A及圖8B所示,複數個第2鏈輪齒67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上,自鏈輪本體65向徑向外側延伸。例如,複數個第2鏈輪齒67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上,自第2外側環狀體73延伸至徑向外側。
詳細而言,複數個第2鏈輪齒67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上,自第2外側環狀體73之外周部73a延伸至徑向外側。第2外側環狀體73之外周部73a,由複數個第2鏈輪齒67之齒底圓CB2定義。
如圖6C所示,複數個第2鏈輪齒67之各者具有第2最大徑向長度L3與第2最大軸向長度L4。第2最大徑向長度L3為追加最大徑向長度之一例。第2最大軸向長度L4為追加最大軸向長度之一例。
第2最大徑向長度L3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定義。例如,第2最大徑向長度L3係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徑向上,自第2外側環狀體73之外周部73a至複數個第2鏈輪齒67之齒尖67a為止之長度。
第2最大軸向長度L4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定義。例如,第2最大軸向長度L4係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相關之軸向上,第2外側環狀體73之外周部73a之位置上之最大長度。
詳細而言,第2最大軸向長度L4係複數個第2鏈輪齒67之齒底圓CB2之位置上之第2軸向外側面50a與第2軸向內側面50b之間之最大軸向長度。第2最大徑向長度L3較第2最大軸向長度L4更長。
1:自行車 3:驅動鏈 5:車架 7:車把 9:前輪 9a:前胎 11:後輪 11a:後胎 13:變速操作裝置 15:驅動部 17:前叉 18:前輪轂組裝體 19:後輪轂組裝體 19a:鏈輪支持體 21:前撥鏈器 23:後撥鏈器 27:後鏈輪組裝體 28a~28f:間隔物 29:曲柄組裝體 31:曲柄臂 33:前鏈輪組裝體 41:第1後鏈輪 42:第2後鏈輪 43:第3後鏈輪 44:第4後鏈輪 45:第5後鏈輪 46:第6後鏈輪 47:第7後鏈輪 48:第8後鏈輪 49:第9後鏈輪 49a:第1軸向外側面 49b:第1軸向內側面 50:第10後鏈輪 50a:第2軸向外側面 50b:第2軸向內側面 51:第11後鏈輪 53a:第1鉚釘 53b:第2鉚釘 53c:第3鉚釘 53d:第4鉚釘 53e:連結構件 57:第1外側環狀體 57a:外周部 59:複數個第1鏈輪齒 59a:齒尖 59D1,59D2:降檔促進齒 59D1:降檔開始齒 59D1a:第1軸向凹部 59D2:降檔凹部齒 59D2a:降檔凹部 59D2b:降檔凹部 59D3:追加降檔促進齒 59D3a:追加降檔凹部 59D4,59D5:降檔扣合促進齒 59D4a,59D5a:降檔扣合凹部 59U0:追加升檔促進齒 59U0a:第3軸向凹部 59U1,59U2,59U3:升檔促進齒 59U1:升檔位移齒 59U1a:第2軸向凹部 59U2:升檔開始齒 59U2a:升檔第1凹部 59U3:升檔凹部齒 59U3a:升檔第2凹部 61:內側環狀體 61a:花鍵部 63:複數個連結臂 65:鏈輪本體 67:第2鏈輪齒 67a:齒尖 69:第1鉚釘孔 71:第2鉚釘孔 73:第2外側環狀體 73a:外周部 74:複數個徑向內側部 CB1,CB2:齒底圓 CL:周向中心線 HC:孔中心軸心 L1:第1最大徑向長度 L2:第1最大軸向長度 L3:第2最大徑向長度 L4:第2最大軸向長度 P:軸向中心面 PC1,PC2:節圓 PD1:第1節圓直徑 PD2:第2節圓直徑 RD:驅動旋轉方向 X:旋轉中心軸心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之自行車之側視圖。 圖2係自上方觀察自行車之模式圖。 圖3係後鏈輪組裝體之前面側之立體圖。 圖4係後鏈輪組裝體之後面側之立體圖。 圖5係後鏈輪組裝體之剖視圖。 圖6A係第9後鏈輪之前視圖。 圖6B係第9後鏈輪之後視圖。 圖6C係部分地放大第9及第10後鏈輪之剖視圖。 圖7A係用於說明與換檔動作相關之構成之第9鏈輪之前視圖。 圖7B係用於說明與換檔動作相關之構成之第9鏈輪之後視圖。 圖8A係第10後鏈輪之前視圖。 圖8B係第10後鏈輪之後視圖。
49:第9後鏈輪
49a:第1軸向外側面
57:第1外側環狀體
57a:外周部
59:複數個第1鏈輪齒
61:內側環狀體
61a:花鍵部
63:複數個連結臂
69:第1鉚釘孔
CB1:齒底圓
CL:周向中心線
HC:孔中心軸心
PC1:節圓
PD1:第1節圓直徑
RD:驅動旋轉方向
X:旋轉中心軸心

Claims (19)

  1. 一種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用於具有軸向中心面之人力驅動車輛,具有:軸向外側面;及軸向內側面,其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軸向上設置於上述軸向外側面之相反側,構成為於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安裝狀態下,相對於上述軸向中心面與上述軸向對向;且具備: 外側環狀體; 複數個鏈輪齒,其於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徑向上,自上述外側環狀體向徑向外側延伸; 內側環狀體,其構成為,於上述後鏈輪安裝於輪轂組裝體之組裝狀態下,可傳遞扭矩地連結於上述輪轂組裝體之鏈輪支持體; 複數個連結臂,其等於上述外側環狀體與上述內側環狀體之間,於上述徑向延伸,分別具有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中心線,與上述外側環狀體、上述複數個鏈輪齒及上述內側環狀體一起形成為單一之1個構件;及 複數個緊固孔,其等至少部分地設置於上述外側環狀體,分別構成為接收將相鄰後鏈輪與上述後鏈輪彼此緊固之緊固構件;且 於上述軸向上,其他鏈輪不配置於上述相鄰後鏈輪與上述後鏈輪之間,上述相鄰後鏈輪相鄰於上述後鏈輪;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各者具有孔中心軸心; 上述複數個連結臂之總數與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不同; 複數個上述孔中心軸心之至少1個,自上述複數個周向中心線之各者,於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偏移。
  2. 如請求項1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內側環狀體具有:花鍵部,其構成為於上述組裝狀態下扣合於上述輪轂組裝體之上述鏈輪支持體。
  3. 如請求項1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連結臂之上述總數與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上述總數之差為3以下。
  4. 如請求項3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連結臂之上述總數與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上述總數之差為1。
  5. 如請求項1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連結臂之上述總數大於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上述總數。
  6. 如請求項1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複數個上述孔中心軸心自複數個上述周向中心線於上述周向偏移。
  7. 如請求項6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孔中心軸心之各者,自上述周向中心線之各者向上述周向偏移。
  8. 如請求項1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連結臂,於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上述周向上彼此等間隔地配置;且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於上述周向上彼此等間隔地配置。
  9. 如請求項1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降檔促進齒,其等構成為促進使驅動鏈自相鄰小後鏈輪移動至上述後鏈輪之降檔動作; 上述複數個降檔促進齒包含: 降檔開始齒,其構成為於上述降檔動作中,最先與上述驅動鏈扣合;及 降檔凹部齒;且 上述降檔凹部齒, 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降檔開始齒與上述降檔凹部齒之間未配置其他鏈輪齒,而於與上述後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降檔開始齒之下游側,相鄰配置於上述降檔開始齒;且具有: 降檔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側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降檔凹部齒之上述軸向外側面。
  10. 如請求項1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齒,該等構成為促進使驅動鏈自上述後鏈輪移動至相鄰小後鏈輪之升檔動作;且 上述複數個升檔促進齒包含: 升檔位移齒,其構成為於上述升檔動作中使上述驅動鏈朝向上述相鄰小後鏈輪位移; 升檔開始齒,其構成為於上述升檔動作中最先自上述驅動鏈脫離;及 升檔凹部齒;且 上述升檔開始齒, 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升檔開始齒與上述升檔位移齒之間未配置其他鏈輪齒,而於與上述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升檔位移齒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上述升檔位移齒;且具有: 升檔第1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側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升檔開始齒之上述軸向外側面; 上述升檔凹部齒, 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升檔凹部齒與上述升檔開始齒之間未配置其他鏈輪齒,而於與上述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升檔開始齒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上述升檔開始齒;且具有: 升檔第2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側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升檔凹部齒之上述軸向外側面。
  11. 如請求項1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鏈輪齒之各者,具有於上述徑向定義之最大徑向長度、與於上述軸向定義之最大軸向長度;且 上述最大徑向長度較上述最大軸向長度更長。
  12. 一種後鏈輪組裝體,其具備: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1項所記載之上述後鏈輪,其具有第1節圓直徑;及 上述相鄰後鏈輪,其具有大於上述第1節圓直徑之第2節圓直徑;且 上述相鄰後鏈輪於上述後鏈輪組裝體之組裝狀態下,與上述後鏈輪同軸配置。
  13. 如請求項12之後鏈輪組裝體,其中 上述相鄰後鏈輪具備: 鏈輪本體;及 複數個追加鏈輪齒,其於上述徑向自上述鏈輪本體向徑向外側延伸;且 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之各者具有於上述徑向定義之追加最大徑向長度、與於上述軸向定義之追加最大軸向長度; 上述追加最大徑向長度較上述追加最大軸向長度更長。
  14. 如請求項13之後鏈輪組裝體,其中 上述相鄰後鏈輪進而具備: 複數個追加緊固孔,其至少部分地設置於上述鏈輪本體;且 上述複數個追加緊固孔構成為,接收將上述後鏈輪與上述相鄰後鏈輪彼此緊固之上述緊固構件;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等於上述複數個追加緊固孔之總數。
  15. 一種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用於具有軸向中心面之人力驅動車輛,具有:軸向外側面;及軸向內側面,其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軸向上設置於上述軸向外側面之相反側,構成為於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輛之安裝狀態下,相對於上述軸向中心面與上述軸向對向;且具備: 外側環狀體; 複數個鏈輪齒,其於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徑向上,自上述外側環狀體向徑向外側延伸; 內側環狀體,其構成為,於上述後鏈輪安裝於輪轂組裝體之組裝狀態下,可傳遞扭矩地連結於上述輪轂組裝體之鏈輪支持體; 複數個連結臂,其於上述外側環狀體與上述內側環狀體之間於上述徑向延伸,分別具有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中心線;及 複數個緊固孔,其至少部分地設置於上述外側環狀體,分別構成為接收將相鄰後鏈輪與上述後鏈輪彼此緊固之緊固構件;且 於上述軸向上,其他鏈輪不配置於上述相鄰後鏈輪與上述後鏈輪之間,上述相鄰後鏈輪相鄰於上述後鏈輪;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各者具有孔中心軸心; 上述孔中心軸心之各者,自上述周向中心線之各者向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偏移。
  16. 如請求項15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連結臂之總數與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不同。
  17. 如請求項15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連結臂之總數大於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總數。
  18. 如請求項15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降檔促進齒,該等構成為促進使驅動鏈自相鄰小後鏈輪移動至上述後鏈輪之降檔動作; 上述複數個降檔促進齒包含: 降檔開始齒,其構成為於上述降檔動作中,最先與上述驅動鏈扣合;及 降檔凹部齒;且 上述降檔凹部齒, 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降檔開始齒與上述降檔凹部齒之間未配置其他鏈輪齒,而於與上述後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降檔開始齒之下游側,相鄰配置於上述降檔開始齒;且具有: 降檔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側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降檔凹部齒之上述軸向外側面。
  19. 如請求項15之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齒,其等構成為促進使驅動鏈自上述後鏈輪向相鄰小後鏈輪移動之升檔動作;且 上述複數個升檔促進齒包含: 升檔位移齒,其構成為於上述升檔動作中使上述驅動鏈朝向上述相鄰小後鏈輪位移; 升檔開始齒,其構成為於上述升檔動作中最先自上述驅動鏈脫離;及 升檔凹部齒;且 上述升檔開始齒, 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升檔開始齒與上述升檔位移齒之間未配置其他鏈輪齒,而於與上述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升檔位移齒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上述升檔位移齒; 具有升檔第1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側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升檔開始齒之上述軸向外側面; 上述升檔凹部齒, 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升檔凹部齒與上述升檔開始齒之間未配置其他鏈輪齒,而於與上述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升檔開始齒之上游側,相鄰配置於上述升檔開始齒;且具有: 升檔第2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側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側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升檔凹部齒之上述軸向外側面。
TW112117252A 2022-06-28 2023-05-10 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組裝體 TW2024004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04053A JP2024004401A (ja) 2022-06-28 2022-06-28 人力駆動車両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両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JP2022-104053 2022-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0466A true TW202400466A (zh) 2024-01-01

Family

ID=89075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7252A TW202400466A (zh) 2022-06-28 2023-05-10 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組裝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04401A (zh)
CN (1) CN117302405A (zh)
DE (1) DE102023205337A1 (zh)
TW (1) TW20240046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02405A (zh) 2023-12-29
JP2024004401A (ja) 2024-01-16
DE102023205337A1 (de)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0275B (zh) 自行车链轮支撑构件和自行车链轮组件
TWI661979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EP2289793B1 (en) Bicycle sprocket
KR101339633B1 (ko) 벨트 구동 시스템
JP3779706B2 (ja) 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のためのトップスプロケット、及び自転車のため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US6102821A (en) Multiple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TWI549861B (zh) How many sprocket devices are used for bicycles
US11338886B2 (en) Bicycle multip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CN112937752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JP2013154881A (ja) 自転車のスプロケットアセンブリ
TW201307150A (zh) 自行車棘輪總成
TWI765098B (zh) 自行車用鏈輪
US10800487B2 (en)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TW202400466A (zh) 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輛之後鏈輪組裝體
TW202400465A (zh) 人力驅動車輛用後鏈輪
CN112238920B (zh) 自行车链轮
CN114802585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114802583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114802584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114802582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TW202402616A (zh) 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以支持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之方式構成之鏈輪載體
TW202300399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前鏈輪總成
JP2024049872A (ja) 人力駆動車両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
TWM605183U (zh) 人力驅動車用後鏈輪
TW202308897A (zh) 後鏈輪及後鏈輪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