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50022A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50022A
TW202350022A TW111120741A TW111120741A TW202350022A TW 202350022 A TW202350022 A TW 202350022A TW 111120741 A TW111120741 A TW 111120741A TW 111120741 A TW111120741 A TW 111120741A TW 202350022 A TW202350022 A TW 2023500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electronic device
equal
area
metal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0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3118B (zh
Inventor
吳哲耀
周凱茹
Original Assignee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0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4311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11207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843118B/zh
Priority to CN202210784759.8A priority patent/CN117219681A/zh
Publication of TW202350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50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3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3118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基板、有機絕緣層、第一金屬層以及軟性電路板。基板設有操作區及位在操作區一側的接合區。有機絕緣層設置在基板上,且重疊於接合區。第一金屬層設置在有機絕緣層上,並且接觸有機絕緣層。第一金屬層在接合區與操作區之間設有鏤空圖案。軟性電路板電性接合至第一金屬層位在接合區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接合有軟性電路板的電子裝置。
一般的電子裝置大多會設有電路板來實現其自身的驅動控制。然而,當電子裝置中用來接合電路板的金屬導電層在接合區為整面性分布時,在電路板的熱壓接合過程中,容易讓金屬導電層因熱膨脹效應而產生隆起,造成外觀的不良,甚至影響後續的信賴性測試。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電性操作的信賴性較佳。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基板、有機絕緣層、第一金屬層以及軟性電路板。基板設有操作區及位在操作區一側的接合區。有機絕緣層設置在基板上,且重疊於接合區。第一金屬層設置在有機絕緣層上,並且接觸有機絕緣層。第一金屬層在接合區與操作區之間設有鏤空圖案。軟性電路板電性接合至第一金屬層位在接合區的一部分。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鏤空圖案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與接合區之間具有最短距離,且最短距離介於0.1毫米至5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最短距離大於等於0.2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有機絕緣層的材料包括並五苯、二乙二醇二甲醚或聚醯亞胺,且第一金屬層的材料包括鉬、鋁、銀、金或銅。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操作區和接合區沿著第一方向排列。鏤空圖案延伸於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鏤空圖案和接合區沿著第二方向分別具有第一寬度和第二寬度,且第一寬度大於第二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鏤空圖案為一個鏤空開口。鏤空開口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輪廓為直線狀。鏤空開口沿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別具有鏤空寬度和第一寬度。鏤空寬度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第一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鏤空圖案為沿著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列且彼此分離的多個鏤空開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多個鏤空開口沿著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各個鏤空開口沿著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寬度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多個鏤空開口的任兩相鄰者之間沿著第三方向的最短距離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第三方向相交於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各個鏤空開口沿著第三方向的寬度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鏤空圖案為多個鏤空開口。這些鏤空開口分別沿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這些鏤空開口中沿著第一方向排列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以及沿著第二方向排列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鏤空圖案為多個鏤空開口。這些鏤空開口分別沿著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排列。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與第四方向彼此相交。這些鏤空開口中沿著第三方向排列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以及沿著第四方向排列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部分鏤空開口各自沿著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的寬度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鏤空圖案更延伸至接合區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透明導電層、第二金屬層和光電轉換層。透明導電層設置在有機絕緣層與基板之間。第二金屬層設置在有機絕緣層與透明導電層之間。光電轉換層設置在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金屬層之間。透明導電層、第二金屬層、光電轉換層重疊於操作區。第一金屬層具有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第一電極電性連接透明導電層,且第二電極電性連接第二金屬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基板在接合區與操作區間還設有用來設置鏤空圖案的可放置區,且鏤空圖案在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佔可放置區的區域面積的百分比值介於3%至30%之間。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彼此疊置且相接觸的有機絕緣層和金屬層由操作區的一側延伸至接合區,而金屬層位在接合區內的部分用來與軟性電路板電性接合。當軟性電路板與金屬層熱壓接合時,由於金屬層在接合區與操作區之間設有鏤空圖案,可避免金屬層因熱膨脹效應而自有機絕緣層的表面隆起,有助於提升電子裝置在電性操作上的信賴性。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2及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在不同兩處的剖視示意圖。圖4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區域的放大示意圖。特別說明的是,為清楚呈現起見,圖1省略了圖2的透明導電層110和光電轉換層120的繪示。圖2及圖3分別對應圖1中的剖線A-A’和剖線B-B’處。
請參照圖1及圖2,電子裝置10的基板100設有操作區OA以及位在操作區OA一側的接合區BA。舉例來說,電子裝置10的接合區BA可設置在圖1的操作區OA的下側並且靠近基板100的邊緣,但不以此為限。基板100的材質包括玻璃、石英、高分子材料(例如聚醯亞胺、聚碳酸酯)、或其他合適的基板材料。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例如是薄膜太陽能電池,而操作區OA適於接收來自外部的環境光線(例如陽光),並將接收到的光能轉換成電能。舉例來說,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可搭載在穿戴式或可攜式的顯示裝置(例如智慧型手錶、智慧手寫板、或平板電腦)上,用以提供這些顯示裝置操作時所需的電力。
因此,電子裝置10還可包括透明導電層110、光電轉換層120、金屬層130(即第二金屬層)、有機絕緣層140和金屬層150(即第一金屬層)。有機絕緣層140設置在金屬層150與基板100之間,有機絕緣層140重疊於基板100的接合區BA,並且金屬層150接觸有機絕緣層140。透明導電層110設置在有機絕緣層140與基板100之間。金屬層130設置在透明導電層110與有機絕緣層140之間。光電轉換層120設置在透明導電層110與金屬層130之間。
更具體地說,透明導電層110與金屬層130設置在光電轉換層120的相對兩側,並且電性連接光電轉換層120。當光電轉換層120接收到外部光線時,會生成電流並經由透明導電層110和金屬層130所形成的迴路傳遞至儲能元件或欲進行操作的電子元件中。也因此,透明導電層110、光電轉換層120和金屬層130至少分布在電子裝置10的操作區OA。在本實施例中,透明導電層110、光電轉換層120和金屬層130還可選擇性地延伸至操作區OA以外的區域,其中透明導電層110和光電轉換層120更是延伸至接合區BA,但不以此為限。
舉例來說,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適於從基板100背離光電轉換層120的一側接收來自外部光線,因此透明導電層110是設置在基板100與光電轉換層120之間,而作為反射式電極的金屬層130是設置光電轉換層120背離基板100的一側。透明導電層110的材質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兩者之堆疊層。金屬層130的材質包括鋁、銀、鉻、上述的合金、上述的組合、或其他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屬材料。透明導電層110和金屬層130各自沿著方向Z的膜厚可介於0.05微米至5微米之間。
光電轉換層120的材質例如是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a-Si),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光電轉換層120的材質也可以是單晶矽、多晶矽、銅銦鎵硒、銻化鎘、或上述的組合。舉例來說,光電轉換層120可以是第一非本徵半導體層(未繪示)、本徵半導體層(未繪示)及第二非本徵半導體層(未繪示)的堆疊層。第一非本徵半導體層具有第一摻雜類型,第二非本徵半導體層具有第二摻雜類型,且第一摻雜類型與第二摻雜類型各自為P型與N型中的一者。光電轉換層120沿著方向Z的膜厚可介於0.05微米至5微米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在有機絕緣層140上的金屬層150具有彼此電性分離的第一電極151和第二電極152。第一電極151可經由有機絕緣層140的開口140op1與透明導電層110電性連接(如圖3所示)。第二電極152可經由有機絕緣層140的另一開口140op2與金屬層130電性連接(如圖2所示)。也就是說,第一電極151和第二電極152可互為極性相反的兩電極。
為了讓光電轉換層120所產生的光電流能經由第一電極151與第二電極152傳遞至外部裝置或元件,電子裝置10的金屬層150在接合區BA的一部分還接合有軟性電路板200。具體地,軟性電路板200電性接合至第一電極151和第二電極152(即金屬層150)位在接合區BA的兩部分。
在軟性電路板200接合至金屬層150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受熱壓的金屬層150以及下方相連接的有機絕緣層140因熱膨脹效應的程度不同,使金屬層150產生翹曲而自有機絕緣層140的表面隆起,金屬層150在接合區BA與操作區OA之間設有鏤空圖案155。在本實施例中,有機絕緣層140的材料可包括並五苯(Pentacene)、二乙二醇二甲醚(DEDM)或聚醯亞胺(Polyimide),且金屬層150的材料可包括鉬、鋁、銀、金或銅。有機絕緣層140的膜厚介於0.25微米至25微米之間,而金屬層150的膜厚介於0.05微米至5微米之間,其中膜厚的界定例如是膜層沿著方向Z的厚度。
請同時參照圖4,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操作區OA與接合區BA可沿著方向Y排列,而設置在操作區OA與接合區BA之間的鏤空圖案155是沿著方向X延伸。方向X可選擇性地垂直於方向Y。在本實施例中,鏤空圖案155還可選擇性地延伸至接合區BA在方向X上的相對兩側,但不以此為限。
詳細地,鏤空圖案155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與接合區BA之間的最短距離(例如是沿著方向Y的距離d)可介於0.1毫米至5毫米。較佳地,所述最短距離要大於等於0.2毫米。更具體地,基板100在接合區BA與操作區OA之間還設有用來設置鏤空圖案155的可放置區PA。較佳地,鏤空圖案155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面積佔可放置區PA的區域面積的百分比值介於3%至30%之間。上述百分比值若低於3%,則預防熱膨脹效應的效果不彰;若高於30%,則會影響金屬層150在可放置區PA的導電效率。
另一方面,鏤空圖案155和接合區BA沿著方向X分別具有第一寬度W1”和第二寬度W2”,且第一寬度W1”大於第二寬度W2”。特別說明的是,此處的接合區BA可由軟性電路板200上的接合引腳(未繪示)的接合範圍來界定,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區BA也可由金屬層150上所設置的接合墊的分布範圍來界定。
在本實施例中,鏤空圖案155為彼此分離的多個鏤空開口155op,且這些鏤空開口155op各自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輪廓為矩形。這些鏤空開口155op除了沿著方向X排列在操作區OA與接合區BA之間,還沿著方向Y排列在接合區BA在方向X上的相對兩側。鏤空開口155op沿著方向X和方向Y分別具有寬度w1和寬度w2。沿著方向X(或方向Y)排列且相鄰的任兩個鏤空開口155op之間具有最短距離,例如是沿著方向X的距離d1。較佳地,鏤空開口155op的寬度w1、寬度w2以及任兩相鄰的鏤空開口155op的距離d1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透過上述鏤空圖案155的設置,可避免金屬層150在軟性電路板200的熱接合製程中,因熱膨脹效應而自有機絕緣層140的表面隆起,有助於提升電子裝置10在電性操作上的信賴性。
以下將列舉另一些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揭露,其中相同的構件將標示相同的符號,並且省略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省略部分請參考前述實施例,以下不再贅述。
圖5A至圖5D是圖4的電子裝置的另一些變形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請參照圖5A,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A與圖4的電子裝置10的差異僅在於:鏤空圖案的排列方式不同。具體而言,電子裝置10A的金屬層150A的多個鏤空開口155op可沿著方向X(或方向Y)排成多排,例如是兩排。亦即,本實施例的鏤空圖案155A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呈現出格窗的態樣。在本實施例中,除了前述實施例中寬度w1、寬度w2和距離d1的較佳範圍界定外,這些鏤空開口155op沿著方向X所排成的兩排鏤空開口155op之間沿著方向Y的距離d2(即最短距離)也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請參照圖5B,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B與圖4的電子裝置10的差異僅在於:鏤空圖案的構型不同。具體而言,電子裝置10B的金屬層150B的鏤空開口155op-B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輪廓為平行四邊形。亦即,本實施例的鏤空圖案155B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呈現出斜格窗的態樣。較佳地,這些鏤空開口155op-B中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例如是沿著方向X”的距離d3,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其中方向X”相交於方向X和方向Y。鏤空開口155op-B沿著方向X”的寬度w3也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特別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在第一電極151上的鏤空圖案155op-B與設置在第二電極152上的鏤空圖案155op-B在圖5B的水平方向上呈鏡像排列,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5C,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C與圖4的電子裝置10的差異僅在於:鏤空圖案的分布及構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C的金屬層150C的鏤空圖案155C未延伸至軟性電路板200在方向X上的相對兩側。此外,鏤空圖案155C為一鏤空開口155op-C,且此鏤空開口155op-C自軟性電路板200的一側延伸至另一側。亦即,本實施例的鏤空開口155op-C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輪廓為直線狀的態樣。鏤空開口155op-C(即鏤空圖案155C)沿著方向X的第一寬度W3”大於軟性電路板200沿著方向X的第二寬度W2”。較佳地,鏤空開口155op-C沿著方向Y的鏤空寬度w4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第一寬度W3”。
請參照圖5D,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D與圖5B的電子裝置10B的差異僅在於:鏤空圖案的構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D的金屬層150D的鏤空圖案155D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輪廓呈現出網格狀的態樣。詳細地,鏤空圖案155D的多個鏤空開口155op-D分別沿著方向X”和方向Y”排列,其中方向X”、方向Y”、方向X和方向Y彼此相交。較佳地,沿著方向X”排列的任兩相鄰的鏤空開口155op-D之間的最短距離(例如沿著方向X”的距離d3)、沿著方向Y”排列的任兩相鄰的鏤空開口155op-D之間的最短距離(例如沿著方向Y”的距離d5)以及部分的鏤空開口155op-D分別沿著方向X”和方向Y”的寬度w3和寬度w5都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剖視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E與圖2的電子裝置10的差異僅在於:接合區的膜層結構不同。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接合區BA僅設置有機絕緣層140和金屬層150。亦即,透明導電層110A和光電轉換層120A並未延伸至接合區BA,且沿著方向Z不重疊於金屬層150的鏤空圖案155。
應可理解的是,雖然本公開的電子裝置是以薄膜太陽能電池為例進行示範性地說明,但並不表示本發明以此為限制。舉例來說,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適用在任何需要接合電路板的電子裝置上,且其接合區至少設有上述有機絕緣層140和金屬層150的堆疊結構。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彼此疊置且相接觸的有機絕緣層和金屬層由操作區的一側延伸至接合區,而金屬層位在接合區內的部分用來與軟性電路板電性接合。當軟性電路板與金屬層熱壓接合時,由於金屬層在接合區與操作區之間設有鏤空圖案,可避免金屬層因熱膨脹效應而自有機絕緣層的表面隆起,有助於提升電子裝置在電性操作上的信賴性。
10、10A、10B、10C、10D、10E:電子裝置 100:基板 110、110A:透明導電層 120、120A:光電轉換層 130、150、150A、150B、150C、150D:金屬層 140:有機絕緣層 140op1、140op2:開口 151:第一電極 152:第二電極 155、155A、155B、155C、155D:鏤空圖案 155op、155op-B、155op-C、155op-D:鏤空開口 200:軟性電路板 BA:接合區 d、d1、d2、d3、d5:距離 OA:操作區 PA:可放置區 w1、w2、w3、w5:寬度 w4:鏤空寬度 W1”、W3”: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X、Y、Z、X”、Y”:方向 A-A’、B-B’:剖線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2及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在不同兩處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圖5A至圖5D是圖4的電子裝置的另一些變形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剖視示意圖。
10:電子裝置
100:基板
130、150:金屬層
140:有機絕緣層
140op1、140op2:開口
151:第一電極
152:第二電極
155:鏤空圖案
155op:鏤空開口
200:軟性電路板
BA:接合區
OA:操作區
PA:可放置區
X、Y、Z:方向
A-A’、B-B’:剖線

Claims (16)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基板,設有一操作區以及位在該操作區一側的一接合區; 一有機絕緣層,設置在該基板上,且重疊於該接合區; 一第一金屬層,設置在該有機絕緣層上,並且接觸該有機絕緣層,該第一金屬層在該接合區與該操作區之間設有一鏤空圖案;以及 一軟性電路板,電性接合至該第一金屬層位在該接合區的一部分。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鏤空圖案在該基板上的正投影與該接合區之間具有一最短距離,且該最短距離介於0.1毫米至5毫米。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最短距離大於等於0.2毫米。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有機絕緣層的材料包括並五苯、二乙二醇二甲醚或聚醯亞胺,且該第一金屬層的材料包括鉬、鋁、銀、金或銅。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操作區和該接合區沿著一第一方向排列,該鏤空圖案延伸於一第二方向,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鏤空圖案和該接合區沿著該第二方向分別具有一第一寬度和一第二寬度,且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鏤空圖案為一鏤空開口,該鏤空開口在該基板上的正投影輪廓為直線狀,該鏤空開口沿著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分別具有一鏤空寬度和該第一寬度,該鏤空寬度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該第一寬度。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鏤空圖案為沿著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排列且彼此分離的多個鏤空開口。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些鏤空開口沿著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些鏤空開口沿著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的寬度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些鏤空開口的任兩相鄰者之間沿著一第三方向的最短距離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該第三方向相交於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且各該些鏤空開口沿著該第三方向的寬度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11.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鏤空圖案為多個鏤空開口,該些鏤空開口分別沿著該第一方向和該第二方向排列,該些鏤空開口中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以及沿著該第二方向排列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12.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鏤空圖案為多個鏤空開口,該些鏤空開口分別沿著一第三方向和一第四方向排列,該第一方向、該第二方向、該第三方向與該第四方向彼此相交,該些鏤空開口中沿著該第三方向排列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以及沿著該第四方向排列的任兩相鄰者之間的最短距離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部分該些鏤空開口各自沿著該第三方向或該第四方向的寬度大於等於3微米且小於等於3毫米。
  14.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鏤空圖案更延伸至該接合區在該第二方向上的相對兩側。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 一透明導電層,設置在該有機絕緣層與該基板之間; 一第二金屬層,設置在該有機絕緣層與該透明導電層之間;以及 一光電轉換層,設置在該透明導電層與該第二金屬層之間,其中該透明導電層、該第二金屬層、該光電轉換層重疊於該操作區,該第一金屬層具有一第一電極和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電性連接該透明導電層,且該第二電極電性連接該第二金屬層。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基板在該接合區與該操作區間還設有用來設置該鏤空圖案的一可放置區,且該鏤空圖案在該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佔該可放置區的區域面積的百分比值介於3%至30%之間。
TW111120741A 2022-06-02 2022-06-02 具有光電轉換層的電子裝置 TWI843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0741A TWI843118B (zh) 2022-06-02 具有光電轉換層的電子裝置
CN202210784759.8A CN117219681A (zh) 2022-06-02 2022-06-29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0741A TWI843118B (zh) 2022-06-02 具有光電轉換層的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50022A true TW202350022A (zh) 2023-12-16
TWI843118B TWI843118B (zh) 2024-05-2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9681A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8987B2 (en) Display substrate, splicing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302011B (zh) 显示装置
CN110471219B (zh) Led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28195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1271191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heat dissipation member
CN111384079B (zh) 显示装置
CN113724590A (zh) 可拉伸显示面板
CN111312742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397302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TW201519454A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及太陽能電池
CN11173992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984989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243605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84248A (zh) 显示面板
CN11168204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M624842U (zh) 半穿透式太陽能電池
WO2023108705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93117A (zh)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202350022A (zh) 電子裝置
CN11334591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1883152B1 (ko) 반도체 장치
US1158138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01405A1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保护电路结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JP2023533879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作方法、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作方法
CN112242413B (zh) 灯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