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4886A - 光學成像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4886A
TW202344886A TW112127717A TW112127717A TW202344886A TW 202344886 A TW202344886 A TW 202344886A TW 112127717 A TW112127717 A TW 112127717A TW 112127717 A TW112127717 A TW 112127717A TW 202344886 A TW202344886 A TW 2023448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gap maintaining
maintain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7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浩植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514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10102012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4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488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自物側依次設置;以及間隙維持構件,設置於一或多對鄰近透鏡之間,且包括在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自內圓周表面突出的突起。

Description

光學成像系統
本申請案是有關於一種光學成像系統,所述光學成像系統被配置成即使當對附近的物體成像時亦防止成像平面發生顯著的彎曲。
行動終端裝置包括小型照相機模組。舉例而言,行動電話可包括用於對前物體成像的前照相機模組及用於對後物體成像的後照相機模組。在上述照相機模組中,空間限制導致難以調節光學放大率(optical magnification)。因此,照相機模組包括被配置成捕獲長程或中程物體的光學成像系統,且被配置成捕獲短程物體。然而,由於上述照相機模組的光學成像系統具有基於長程物體的成像而設計的結構,因此當對短程物體(特別是超短程物體)成像時成像平面可能發生顯著的彎曲。
提供此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的範圍。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被配置成即使當對附近的物體成像時亦防止成像平面發生顯著的彎曲。
在一個一般態樣中,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自物側依次設置;以及間隙維持構件,設置於一或多對鄰近透鏡之間,且包括在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自內圓周表面突出的突起。
所述突起可具有波形狀(wave shape)或鋸齒形狀(sawtooth shape)。
所述突起可包括數目為50或大於50至小於200的多個突起。
自所述光軸至所述突起的距離可小於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有效半徑。
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折射力(refractive power)的符號可不同於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像側上的透鏡的折射力的符號。
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形狀可不同於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像側上的透鏡的物側表面的形狀。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0.1 < CT3/TTL,其中CT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光軸的中心的厚度,且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f3/f < 2.0,其中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且f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0.005毫米 < LSPi - R2 < 0.100毫米,其中LSPi是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且R2是自所述光軸至所述突起的頂點的距離。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1.003 < LSPi/R2 < 1.128,其中LSPi是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且R2是自所述光軸至所述突起的頂點的距離。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四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五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六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以及間隙維持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四透鏡中的一或多對鄰近透鏡之間,且包括在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沿橢圓形內圓周表面突出的突起。
自所述光軸的中心至所述內圓周表面的所述突起在長軸方向上的距離可小於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
所述內圓周表面的長軸方向可平行於所述成像平面的長軸的長度方向。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0.005毫米 < LSPi - Rmax < 0.100毫米,其中LSPi是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且Rmax是自所述光軸至設置於最大距離處的所述突起的頂點在與所述光軸相交的方向上的距離。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1.003 < LSPi/Rmax < 1.128,其中LSPi是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且Rmax是自所述光軸至設置於最大距離處的所述突起的頂點在與所述光軸相交的方向上的距離。
所述間隙維持構件可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以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對於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式將顯而易見。本文中所述的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不旨在限於本文中所述操作順序,而是如對於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將顯而易見,除必需以特定次序進行的操作以外,亦可有所改變。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簡潔性,可省略對將為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眾所習知的功能及構造的說明。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被理解為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實例是為了使此揭露內容將透徹及完整,並將向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充分傳達本揭露內容的範圍。
注意,在本文中,關於實例或實施例使用用語「可」(例如,關於實例或實施例可包括或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個實例或實施例,而所有實例及實施例並非僅限於此。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例如層、區域或基板等元件被闡述為位於另一元件「上」、「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元件。反之,當一元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元件。
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及/或」包括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一項或者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兩項或更多項的任意組合。
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等用語來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限制。確切而言,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所述實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
在本文中,為易於說明,可使用例如「上方」、「上部的」、「下方」及「下部的」等空間相對性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元件的關係。此種空間相對性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定向以外亦囊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翻轉圖中的裝置,則被闡述為相對於另一元件位於「上方」或「上部」的元件此時將相對於所述另一元件位於「下方」或「下部」。因此,用語「上方」同時囊括視裝置空間定向而定的上方與下方兩種定向。所述裝置亦可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用語要相應地進行解釋。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用語「包括(comprises)」、「包含(includes)」及「具有(has)」規定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容差,圖式中所示形狀可能發生變化。因此,本文中所述實例不限於圖式中所示的特定形狀,而是包括在製造期間發生的形狀變化。
如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本文中所述實例的特徵可以各種方式加以組合。此外,如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儘管本文中所述實例具有多種配置,然而可能存在其他配置。
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尺寸、比例及繪示。
在實例中,第一透鏡指代最鄰近物體(或對象)的透鏡,且第六透鏡指代最鄰近成像平面(或影像感測器)的透鏡。在實例中,曲率半徑、厚度、TTL、Img_HT(成像平面的高度: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及焦距的單位以毫米(mm)指示。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間隙及TTL指代透鏡在光軸上的距離。此外,在對透鏡的形狀的說明中,其中一個表面是凸的配置指示所述表面的光軸區域是凸的,且其中一個表面是凹的配置指示所述表面的光軸區域是凹的。因此,即使當闡述透鏡的一個表面是凸的時,透鏡的邊緣亦可為凹的。相似地,即使當闡述透鏡的一個表面可為凹的時,透鏡的邊緣亦可為凸的。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在成像平面的方向上自物側依次設置的六個透鏡。舉例而言,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以一定的間隙設置。舉例而言,前透鏡的像側表面與後透鏡的物側表面之間可形成有一定的間隙。
第一透鏡可具有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一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的一個表面可為凸的。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可為凸的。第一透鏡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表面。第一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light transmissivity)及極佳的可加工性(processability)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一透鏡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一透鏡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第一透鏡可由玻璃形成。
第一透鏡可具有一定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折射率可小於1.6。第一透鏡可具有一定的阿貝數(Abbe number)。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阿貝數可為50或大於50。
第二透鏡可具有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二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的一個表面可為凸的。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可為凸的。第二透鏡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改善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二透鏡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二透鏡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第二透鏡可由玻璃形成。
第二透鏡可具有較第一透鏡高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折射率可為1.6或大於1.6。第二透鏡可具有一定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阿貝數可小於23。
第三透鏡可具有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三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三透鏡的一個表面可為凸的。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可為凸的。第三透鏡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鏡可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或像側表面上可形成有一或多個拐點。第三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改善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三透鏡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三透鏡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第三透鏡可由玻璃形成。
第三透鏡可具有較第二透鏡低的折射率。第三透鏡的折射率可小於1.6。第三透鏡可具有較第二透鏡大的阿貝數。第三透鏡的阿貝數可為50或大於50。
第四透鏡可具有折射力。第四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四透鏡的一個表面可為凹的。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可為凹的。第四透鏡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改善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四透鏡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四透鏡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第四透鏡可由玻璃形成。
第四透鏡可具有較第三透鏡高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折射率可為1.6或大於1.6。第四透鏡可具有較第二透鏡大且較第三透鏡小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阿貝數可為20或大於20至小於30。
第五透鏡可具有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五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的一個表面可為凸的。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可為凸的。第五透鏡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表面。第五透鏡可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或像側表面上可形成有一或多個拐點。第五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改善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五透鏡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五透鏡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第五透鏡可由玻璃形成。
第五透鏡可具有較第四透鏡低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折射率可小於1.6。第五透鏡可具有較第四透鏡大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阿貝數可為50或大於50。
第六透鏡可具有折射力。舉例而言,第六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六透鏡的一個表面可為凸的。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物側表面可為凸的。第六透鏡可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兩個表面上形成有一或多個拐點。第六透鏡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表面。
第六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改善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六透鏡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六透鏡的材料不限於塑膠。舉例而言,第六透鏡可由玻璃形成。
第六透鏡可具有較第四透鏡低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折射率可小於1.6。第六透鏡可具有較第四透鏡大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阿貝數可為50或大於50。
如上所述,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中的每一者均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的至少一個表面可具有非球面形狀。每一透鏡的非球面表面可由以下方程式1表示。
方程式1:
在方程式1中,「c」是相應透鏡的曲率半徑的倒數,「k」是圓錐常數,「r」是自透鏡的非球面表面上的某一點至光軸的距離,「A至J」是非球面常數,「Z」(或SAG)是在光軸方向上自透鏡的非球面表面上的某一點至非球面表面的頂點的高度。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光闌。光闌設置於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濾波器。濾波器阻擋藉由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入射的光的特定波長。舉例而言,濾波器可阻擋入射光的紅外波長。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更包括影像感測器。影像感測器提供成像平面,由透鏡折射的光可在所述成像平面上成像。舉例而言,影像感測器的表面可形成上表面。影像感測器可被配置成實施高解析度。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間隙維持構件。間隙維持構件的內圓周表面上可形成有多個突起。突起可在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突起可具有例如鋸齒或波形等形狀。然而,突起的形狀不限於鋸齒或波形。所述突起可包括多個突起。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的內圓周表面上可形成有50或大於50至小於200個突起。間隙維持構件可設置於透鏡之間。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與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之間、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與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之間以及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與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之間。作為另一選擇,間隙維持構件可設置於具有為不同符號的折射力的透鏡之間。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可設置於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與具有負的折射力的透鏡之間。作為另一選擇,間隙維持構件可設置於具有為不同形狀的相對表面的透鏡之間。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可設置於具有凸的像側表面的透鏡與具有凹的物側表面的透鏡之間或者具有凹的像側表面的透鏡與具有凸的物側表面的透鏡之間。自間隙維持構件的中心至突起的距離可小於鄰近透鏡的有效半徑。舉例而言,自光軸至間隙維持構件的突起的距離可小於設置於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有效半徑。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中的一或多者。 0.1 < CT3/TTL f3/f < 2.0 f/ImgH < 1.4 1.0 < TTL/f F數 < 2.0 0.005毫米 < LSPi-R2 < 0.100毫米 1.003 < LSPi/R2 < 1.128 0.005毫米 <LSPi-Rmax < 0.100毫米 1.003 < LSPi/Rmax < 1.128
在以上條件表達式中,「CT3」是第三透鏡的光軸的中心的厚度,「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ImgH」是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LSPi」是設置於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表面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R2」是自光軸至間隙維持構件的突起的頂點的距離,且「Rmax」是自光軸至在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設置於最大距離處的突起的頂點的距離。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及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中的每一者可具有特定的焦距。舉例而言,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可在3.8毫米至4.2毫米範圍內,第一透鏡的焦距f1可在3.9毫米至4.5毫米範圍內,第二透鏡的焦距f2可在-14.0毫米至-8.0毫米範圍內,第三透鏡的焦距f3可在5.0毫米至8.2毫米範圍內,第四透鏡的焦距f4可在-11.4毫米至-4.8毫米範圍內,第五透鏡的焦距f5可在6.5毫米至27毫米範圍內,且第六透鏡的焦距f6可在-110毫米至-12毫米範圍內。
接下來,將闡述根據各種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1闡述根據第一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包括各自具有折射力的多個透鏡。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100包括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及第六透鏡160。
第一透鏡110具有正的折射力。在第一透鏡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二透鏡1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三透鏡130具有正的折射力。在第三透鏡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第三透鏡130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三透鏡130的物側表面上可形成有拐點。第四透鏡140具有負的折射力。在第四透鏡140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第五透鏡150具有正的折射力。在第五透鏡150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五透鏡150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五透鏡15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每一者上可形成有拐點。第五透鏡150的一個表面上可形成有凹的形狀與凸的形狀二者。舉例而言,第五透鏡150的物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凸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凹的,且第五透鏡150的像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凹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凸的。第六透鏡160具有負的折射力。在第六透鏡160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六透鏡160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透鏡16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每一者上可形成有拐點。第六透鏡160的一個表面上可形成有凹的形狀與凸的形狀二者。舉例而言,第六透鏡160的物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凸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凹的,且第六透鏡160的像側在近軸區域中是凹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凸的。
在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中,第二透鏡120可具有最高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二透鏡120可具有為1.65或大於1.65的折射率,但其他透鏡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小於1.65的折射率。在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中,第二透鏡120可具有最小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二透鏡120可具有小於21的阿貝數,但其他透鏡中的每一者可具有為21或大於21的阿貝數。
光學成像系統100包括光闌ST。舉例而言,光闌ST設置於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之間。光闌ST可控制入射於成像平面180上的光量。光學成像系統100包括一或多個間隙維持構件SP。間隙維持構件SP可維持所述透鏡中的兩者之間的恆定距離。另外,間隙維持構件SP可減少所述兩個透鏡之間產生的散射光。在此實例中,間隙維持構件SP設置於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之間。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上形成有在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間隙維持構件SP可具有圖17至圖20中所示形狀中的一者。光學成像系統100包括濾波器170。舉例而言,濾波器170設置於第六透鏡160與成像平面180之間。濾波器170可阻擋具有特定波長的光入射。舉例而言,濾波器170可阻擋紅外線入射於成像平面180上。光學成像系統100包括影像感測器。影像感測器提供成像平面180,藉由透鏡折射的光在成像平面180上成像。影像感測器將聚焦於成像平面180上的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
光學成像系統100展現出圖2至圖4中所示的像差特性及經向像差特性。與比較例(參見圖14至圖16)不同,光學成像系統100在0.4至0.7場中具有改善的像散及經向像差。
表1示出光學成像系統100的透鏡特性,且表2示出光學成像系統100的非球面特性。 表1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距離 折射率 阿貝數 有效半徑
S1 第一透鏡 2.0174 0.6750 1.544 56.10 1.100
S2 13.2776 0.0850       1.055
S3 第二透鏡 2.8176 0.2300 1.661 20.38 1.000
S4 1.9728 0.4191       0.990
S5 第三透鏡 11.4887 0.6750 1.544 56.10 1.074
S6 -5.4893 0.3015       1.242
S7 第四透鏡 -1.1885 0.3400 1.615 25.96 1.256
S8 -1.6206 0.0300       1.450
S9 第五透鏡 2.9156 0.5536 1.544 56.10 1.757
S10 3.4481 0.2336       2.193
S11 第六透鏡 1.2780 0.4817 1.534 56.19 2.442
S12 1.0558 0.2881       2.620
S13 濾波器 無窮大 0.2100 1.523 65.40 2.866
S14 無窮大 0.7000       2.915
S15 成像平面 無窮大 0.0200       3.185
表2
表面編號 K A B C D
S1 -0.9345419 -0.0145229 0.4812408 -5.2545002 36.0896861
S2 0.0000000 -0.1876985 0.3912438 1.0077202 -16.3423709
S3 -1.8279144 -0.3449102 0.8865081 -4.4456806 34.4869435
S4 -2.7119549 -0.1877800 0.0630454 2.5187591 -18.6372665
S5 0.0000000 -0.1114136 0.5095979 -4.5590199 25.9917022
S6 5.5699203 -0.1083297 -0.0509004 0.8369519 -3.3479317
S7 -0.5520165 -0.0588301 0.2577208 1.2622888 -10.9707564
S8 -1.6313295 -0.0317093 0.1492798 -0.9606120 2.6014315
S9 0.4593941 0.1146494 -0.2494100 -0.0747229 0.6551327
S10 -2.5217639 -0.1952237 0.9424256 -2.1386601 2.8303534
S11 -4.1113892 -0.4955179 0.7581094 -0.9708829 0.9354449
S12 -1.2225254 -0.5493672 0.6409374 -0.6586294 0.5271340
                 
表面編號 E F G H J
S1 -164.4310693 517.2473749 -1153.5881351 1850.2766545 -2140.4067188
S2 98.0797251 -376.0407195 997.6614528 -1878.1724015 2524.1523517
S3 -204.9144047 840.8609103 -2428.9477537 5027.9488134 -7498.9406951
S4 84.4181456 -267.9219625 613.7492827 -1029.9186463 1279.2588894
S5 -99.1913931 257.3218909 -451.7305044 513.7086180 -320.4256447
S6 4.5154184 8.3139433 -46.0404587 93.1559317 -112.7878969
S7 37.3328711 -75.6265493 102.6924938 -98.4360912 67.8827165
S8 -4.5504445 6.3571663 -7.1798161 6.1385590 -3.7787864
S9 -1.1801732 1.4090637 -1.2689517 0.8677959 -0.4401689
S10 -2.5239463 1.6020181 -0.7411954 0.2519480 -0.0626979
S11 -0.7094266 0.4189650 -0.1857959 0.0604882 -0.0142818
S12 -0.3202111 0.1464030 -0.0500564 0.0127294 -0.0023890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5闡述根據第二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光學成像系統200可包括各自具有折射力的多個透鏡。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200包括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及第六透鏡260。
第一透鏡210具有正的折射力。在第一透鏡210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二透鏡220具有負的折射力。在第二透鏡220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三透鏡230具有正的折射力。在第三透鏡230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第三透鏡230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三透鏡230的物側表面上可形成有拐點。第四透鏡240具有負的折射力。在第四透鏡240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第五透鏡250具有正的折射力。在第五透鏡250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五透鏡250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五透鏡25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每一者上可形成有拐點。第五透鏡250的一個表面上形成有凹的形狀與凸的形狀二者。舉例而言,第五透鏡250的物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凸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凹的,且第五透鏡250的像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凹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凸的。第六透鏡260具有負的折射力。在第六透鏡260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六透鏡260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透鏡26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上可形成有拐點。第六透鏡260的一個表面上可形成有凹的形狀與凸的形狀二者。舉例而言,第六透鏡260的物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凸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凹的,且第六透鏡260的像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凹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凸的。
在第一透鏡210至第六透鏡260中,第二透鏡220可具有最高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二透鏡220可具有為1.65或大於1.65的折射率,但其他透鏡可具有為小於1.65的折射率。在第一透鏡210至第六透鏡260中,第二透鏡220可具有最小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二透鏡220可具有小於21的阿貝數,但其他透鏡可具有為21或大於21的阿貝數。
光學成像系統200包括光闌ST。舉例而言,光闌ST設置於第二透鏡220與第三透鏡230之間。光闌ST可控制入射於成像平面280上的光量。光學成像系統200包括一或多個間隙維持構件SP。間隙維持構件SP可維持兩個透鏡之間的恆定距離。另外,間隙維持構件SP可減少所述兩個透鏡之間產生的散射光。在此實例中,間隙維持構件SP設置於第一透鏡210與第二透鏡220之間。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上形成有在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間隙維持構件SP可具有圖17至圖20中所示形狀中的一者。
光學成像系統200包括濾波器270。舉例而言,濾波器270設置於第六透鏡260與成像平面280之間。濾波器270可阻擋具有特定波長的光入射。舉例而言,濾波器270可阻擋紅外線入射於成像平面280上。光學成像系統200包括影像感測器。影像感測器提供成像平面280,藉由透鏡折射的光在成像平面280上成像。影像感測器將成像於成像平面280上的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
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200展現出圖6至圖8中所示的像差特性及經向像差特性。與比較例(參見圖14至圖16)不同,光學成像系統200在0.4至0.7場中具有改善的像散及經向像差。
表3示出光學成像系統200的透鏡特性,且表4示出光學成像系統200的非球面特性。 表3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距離 折射率 阿貝數 有效半徑
S1 第一透鏡 1.9854 0.6750 1.544 56.10 1.100
S2 13.6238 0.0850       1.070
S3 第二透鏡 3.2161 0.2300 1.671 19.24 1.000
S4 2.1809 0.4149       0.975
S5 第三透鏡 118.6623 0.6283 1.544 56.10 1.046
S6 -4.0314 0.3327       1.223
S7 第四透鏡 -1.2021 0.3400 1.615 25.96 1.259
S8 -1.8415 0.0300       1.470
S9 第五透鏡 2.6237 0.4900 1.544 56.10 1.855
S10 3.9252 0.2626       2.230
S11 第六透鏡 1.2183 0.5100 1.534 56.19 2.508
S12 1.0181 0.3205       2.672
S13 濾波器 無窮大 0.2100 1.523 65.40 2.897
S14 無窮大 0.7091       2.943
S15 成像平面 無窮大 0.0098       3.189
表4
表面編號 K A B C D
S1 -0.8613815 -0.0011020 0.2355946 -2.5185118 17.5164646
S2 0.0000000 -0.1461638 0.3616669 -1.2264084 8.3422655
S3 -0.5764498 -0.2571018 0.4263302 -0.6432469 1.5938961
S4 -1.8500089 -0.1542909 0.2285665 -0.8176130 7.9553391
S5 0.0000000 -0.1119142 0.7988917 -9.4194407 71.3648881
S6 3.0223868 -0.0998020 -0.0031106 1.3046746 -9.0537311
S7 -0.6286556 -0.0723408 -0.0615351 4.2110724 -24.0077022
S8 -1.3879727 -0.0564617 -0.3180760 2.0555920 -6.7177534
S9 -0.9000316 0.1397118 -0.4514979 0.9493567 -1.7688005
S10 -5.1820014 -0.0637589 0.5331495 -1.1511188 1.3120574
S11 -3.2112108 -0.4462566 0.5422899 -0.5278158 0.3625892
S12 -1.1207533 -0.5200728 0.5276566 -0.4630099 0.3073191
                 
表面編號 E F G H J
S1 -82.6987678 273.1978773 -644.6895736 1098.1515921 -1350.7675137
S2 -52.3487077 223.6336927 -649.8019758 1312.5241369 -1862.6222948
S3 -0.1845992 -45.4981310 284.9145486 -919.5744001 1847.2400418
S4 -52.2806345 220.1721179 -631.7359140 1273.6842088 -1819.8213505
S5 -370.4101215 1356.1372342 -3569.4903983 6814.6846515 -9428.9087104
S6 33.1947259 -78.5080435 128.0433112 -147.9848345 121.9870604
S7 74.1329222 -148.6192927 206.7354007 -205.2259549 146.5134021
S8 13.6690915 -18.4689538 17.2812598 -11.4572783 5.4233329
S9 2.3770794 -2.2091281 1.4335399 -0.6574893 0.2137724
S10 -0.9637618 0.4898474 -0.1779165 0.0468085 -0.0089275
S11 -0.1846423 0.0751439 -0.0250554 0.0066852 -0.0013717
S12 -0.1492794 0.0524099 -0.0131026 0.0022702 -0.0002568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9闡述根據第三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光學成像系統300可包括各自具有折射力的多個透鏡。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300包括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及第六透鏡360。
第一透鏡310具有正的折射力。在第一透鏡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二透鏡320具有負的折射力。在第二透鏡320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三透鏡330具有正的折射力。在第三透鏡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第三透鏡330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三透鏡330的物側表面上可形成有拐點。第四透鏡340具有負的折射力。在第四透鏡340中,物側表面是凹的,且像側表面是凸的。第五透鏡350具有正的折射力。在第五透鏡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五透鏡350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五透鏡35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每一者上可形成有拐點。第五透鏡350的一個表面上形成有凹的形狀與凸的形狀二者。舉例而言,第五透鏡350的物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凸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凹的,且第五透鏡350的像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凹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凸的。第六透鏡360具有負的折射力。在第六透鏡360中,物側表面是凸的,且像側表面是凹的。第六透鏡360具有帶有拐點的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透鏡36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每一者上可形成有拐點。第六透鏡360的一個表面上可形成有凹的形狀與凸的形狀二者。舉例而言,第六透鏡360的物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凸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凹的,且第六透鏡360的像側表面在近軸區域中是凹的且在近軸區域周圍是凸的。
在第一透鏡310至第六透鏡360中,第二透鏡320可具有最高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二透鏡320可具有為1.65或大於1.65的折射率,但其他透鏡可具有為小於1.65的折射率。在第一透鏡310至第六透鏡360中,第二透鏡320可具有最小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二透鏡320可具有小於21的阿貝數,但其他透鏡可具有為21或大於21的阿貝數。
光學成像系統300包括光闌ST。舉例而言,光闌ST設置於第二透鏡320與第三透鏡330之間。光闌ST可控制入射於成像平面380上的光量。光學成像系統300包括一或多個間隙維持構件SP。間隙維持構件SP可維持兩個透鏡之間的恆定距離。另外,間隙維持構件SP可減少所述兩個透鏡之間產生的散射光。在此實例中,間隙維持構件SP設置於第一透鏡310與第二透鏡320之間。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上形成有在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間隙維持構件SP可具有圖17至圖20中所示形狀中的一者。
光學成像系統300包括濾波器370。舉例而言,濾波器370設置於第六透鏡360及成像平面380之間。濾波器370可阻擋具有特定波長的光入射。舉例而言,濾波器370可阻擋紅外線入射於成像平面380上。光學成像系統300包括影像感測器。影像感測器提供成像平面380,藉由透鏡折射的光在成像平面380上成像。影像感測器將成像於成像平面380上的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
光學成像系統300展現出圖10至圖12中所示的像差特性及經向像差特性。與比較例(參見圖14至圖16)不同,光學成像系統300在0.4至0.7場中具有改善的像散及經向像差。
下表5示出光學成像系統300的透鏡特性,且表6示出光學成像系統300的非球面特性。 表5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距離 折射率 阿貝數 有效半徑
S1 第一透鏡 1.9652 0.5884 1.544 56.10 1.100
S2 13.1221 0.0547       1.070
S3 第二透鏡 2.4217 0.2300 1.671 19.24 0.993
S4 1.7206 0.4861       0.933
S5 第三透鏡 -11.8828 0.6741 1.544 56.10 0.998
S6 -2.6313 0.4195       1.219
S7 第四透鏡 -1.0590 0.3100 1.635 23.97 1.386
S8 -1.6391 0.0300       1.585
S9 第五透鏡 2.2612 0.4672 1.544 56.10 1.962
S10 4.7029 0.2883       2.257
S11 第六透鏡 1.4277 0.4883 1.534 56.19 2.520
S12 1.0647 0.3033       2.670
S13 濾波器 無窮大 0.2100 1.523 65.40 2.884
S14 無窮大 0.7000       2.931
S15 成像平面 無窮大 0.0200       3.186
表6
表面編號 K A B C D
S1 -0.4901683 0.0064955 0.1518187 -1.7733076 13.5301188
S2 0.0000000 -0.1887188 0.4296170 3.0191753 -39.7611307
S3 -0.9904768 -0.3392782 1.5830767 -13.8529239 113.9185761
S4 -1.4054679 -0.1281742 -0.6320227 14.5607658 -153.7667249
S5 0.0000000 -0.0931139 0.3811877 -5.2421242 42.2047784
S6 0.0370984 -0.0656054 -0.2508444 2.8341309 -17.6065837
S7 -1.0260775 -0.0058968 0.3682487 -0.8065386 0.2518739
S8 -1.1908190 -0.0694792 -0.0592048 0.7965457 -3.0479944
S9 -0.7477441 0.0890286 -0.3967924 0.8454206 -1.5478159
S10 1.0691117 0.1163219 0.0121664 -0.3162769 0.4484465
S11 -2.0048278 -0.4266512 0.4033477 -0.3283254 0.2330966
S12 -1.0286537 -0.5096396 0.4987939 -0.4539548 0.3418740
                 
表面編號 E F G H J
S1 -69.2349998 245.2800856 -615.2224141 1106.3955688 -1430.0779187
S2 234.2869120 -884.7130958 2315.0529042 -4318.8464893 5789.6557813
S3 -674.6112328 2801.4922510 -8269.0692839 17549.995116 -26847.994718
S4 1038.6875555 -4796.5454173 15637.2047239 -36591.455944 61724.757723
S5 -234.5272657 919.6456851 -2587.6427949 5259.8109683 -7704.6651495
S6 69.0898472 -186.4838164 359.5056369 -503.2331918 512.7645507
S7 2.0978665 -3.9909583 2.2084105 2.3621133 -5.3406628
S8 7.0711886 -10.9139613 11.8559373 -9.3157303 5.3292127
S9 2.0899398 -2.0077834 1.3802775 -0.6840096 0.2440808
S10 -0.3550282 0.1880266 -0.0706402 0.0192480 -0.0038230
S11 -0.1520038 0.0849217 -0.0363785 0.0113140 -0.0025102
S12 -0.2048001 0.0953263 -0.0338937 0.0090789 -0.0018046
表7及表8示出根據第一實例至第三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光學特性值及條件表達式值。 表7
備註 第一實例 第二實例 第三實例
f1 4.282 4.186 4.170
f2 -11.169 -11.092 -10.205
f3 6.924 7.179 6.056
f4 -10.348 -7.058 -5.947
f5 25.394 12.839 7.499
f6 -46.282 -102.234 -14.748
TTL 5.243 5.248 5.270
f 4.007 4.005 4.004
f數 1.822 1.820 1.820
FOV 75.00 75.04 75.05
ImgH 3.075 3.075 3.075
表8
條件表達式 第一實例 第二實例 第三實例
CT3/TTL 0.129 0.120 0.128
f3/f 1.728 1.792 1.513
f/ImgH 1.303 1.302 1.302
TTL/f 1.308 1.310 1.316
圖13示出根據比較例的光學成像系統400。在圖13中,參考編號410表示第一透鏡,參考編號420表示第二透鏡,參考編號430表示第三透鏡,參考編號440表示第四透鏡,參考編號450表示第五透鏡,且參考編號460表示第六透鏡,參考編號470表示濾波器,且參考編號480表示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圖14至圖16示出與光學成像系統400相關的像差曲線。
根據本揭露(包括第一實例至第三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用於減少光斑(flare)的間隙維持構件。將參照圖17及圖18闡述根據實例的間隙維持構件。
間隙維持構件SP被配置成維持兩個鄰近透鏡之間的距離。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設置於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以維持自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至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恆定距離。然而,間隙維持構件SP的設置位置不限於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的位置。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或者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具有不同折射力的透鏡之間。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與具有負的折射力的透鏡之間,或者可設置於具有負的折射力的透鏡與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之間。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具有為不同形狀的相對表面的透鏡之間。作為實例,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具有凸的像側表面的透鏡與具有凹的物側表面的透鏡之間。作為另一實例,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具有凹的像側表面的透鏡與具有凸的物側表面的透鏡之間。
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可具有圍繞光軸C具有第一半徑R1的形狀。間隙維持構件SP可被配置成減少由透鏡的散射光導致的光斑。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上可形成有突起SP2及SP4。突起SP2及SP4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圖17中所示的鋸齒形狀或圖18中所示的波形狀。突起SP2及SP4可形成於圍繞光軸C的圓周方向上。自光軸C至突起SP2及SP4中的每一者的最大頂點的距離(第二半徑R2)可小於第一半徑R1。突起SP2及SP4可密集地形成於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上。舉例而言,形成於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上的突起SP2及SP4的數目可為50或大於50至小於200。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可具有特定的尺寸。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的第一半徑R1及第二半徑R2中的至少一者可小於第一透鏡的有效半徑或第二透鏡的有效半徑。
以上配置的間隙維持構件SP可阻擋在兩個透鏡之間產生的散射光的入射,以減少光斑。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19至圖21闡述根據另一實例的間隙維持構件。
間隙維持構件SP被配置成維持兩個鄰近透鏡之間的距離。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設置於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以維持自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至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恆定距離。然而,間隙維持構件SP的設置位置不限於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的位置。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或者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具有不同折射力的透鏡之間。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與具有負的折射力的透鏡之間,或者可設置於具有負的折射力的透鏡與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之間。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具有為不同形狀的相對表面的透鏡之間。作為實例,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具有凸的像側表面的透鏡與具有凹的物側表面的透鏡之間。作為另一實例,間隙維持構件SP可設置於具有凹的像側表面的透鏡與具有凸的物側表面的透鏡之間。
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可具有圍繞光軸C具有長軸及短軸的橢圓形形狀。間隙維持構件SP可被配置成減少由透鏡的散射光導致的光斑。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上可形成有突起SP2及SP4。突起SP2及SP4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圖19中所示的鋸齒形狀或圖20中所示的波形狀。突起SP2及SP4可形成於沿圍繞光軸C的內圓周表面的間隙處。突起SP2及SP4可包括多個突起。舉例而言,形成於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上的突起SP2及SP4的數目可為50或大於50至小於200。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可具有特定的尺寸。舉例而言,自光軸C至在與光軸C相交的方向上設置於最大距離處的突起SP2及SP4中的每一者的頂點的距離Rmax可小於鄰近透鏡的有效半徑。另外,Rmax可小於設置於間隙維持構件SP的物側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作為參考,在圖19及圖20中,Rmin是自光軸至設置於最短距離處的突起SP2及SP4中的每一者的頂點的距離。
以上配置的間隙維持構件SP可阻擋在透鏡之間產生的散射光的入射,以減少光斑。
間隙維持構件SP可以圖21中所示的形式來製造。舉例而言,間隙維持構件SP的內圓周表面可包括圍繞C1形成圓弧的第一內圓周表面SPC1以及圍繞C2形成圓弧的第二內圓周表面SPC2。形成第一內圓周表面SPC1的弧與形成第二內圓周表面SPC2的弧可具有相交點NP。形成第一內圓周表面SPC1與第二內圓周表面SPC2的弧的半徑可實質上相同。舉例而言,自C1至相交點NP的距離SPD1可與自C2至相交點NP的距離SPD2相同。
第一內圓周表面SPC1及第二內圓周表面SPC2上可分別形成有突起SP3及SP4。舉例而言,第一突起SP3可形成於第一內圓周表面SPC1上,且第二突起SP4可形成於第二內圓周表面SPC2上。突起SP3及SP4的尺寸可在遠離相交點NP的方向上增加。舉例而言,各自具有最大尺寸的突起SP3及SP4可形成於距相交點NP最遠的點中。
連接突起SP3及SP4的端部部分的曲線總體上可為弧形的。舉例而言,基於連接相交點NP的線段,連接第一突起SP3的端部部分的曲線可相對於形成第二內圓周表面SPC2的弧對稱,且基於連接相交點NP的線段,連接第二突起SP4的端部部分的曲線可相對於形成第一內圓周表面SPC1的弧對稱。
如上所述,可減小當對短程物體成像時成像平面可能發生的彎曲。
另外,可減少由在光入射過程期間產生的散射光導致的光斑。
儘管本揭露包括具體實例,然而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對該些實例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欲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欲被視為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以不同的次序執行,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則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不由詳細說明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及其等效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欲被理解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00、200、300、400:光學成像系統 110、210、310、410:第一透鏡 120、220、320、420:第二透鏡 130、230、330、430:第三透鏡 140、240、340、440:第四透鏡 150、250、350、450:第五透鏡 160、260、360、460:第六透鏡 170、270、370、470:濾波器 180、280、380、480:成像平面 C:光軸 ImgH: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NP:相交點 R1:第一半徑 R2:第二半徑 Rmax、Rmin、SPD1、SPD2:距離 SP:間隙維持構件 SP2:突起 SP3:突起/第一突起 SP4:突起/第二突起 SPC1:第一內圓周表面 SPC2:第二內圓周表面 ST:光闌
圖1示出根據第一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2是圖1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aberration curve)。
圖3是圖1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在無限聚焦狀態(state of infinite focus)下的像差曲線。
圖4是圖1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在近聚焦狀態(state of close focus)下的像差曲線。
圖5示出根據第二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6是圖5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7是圖5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在無限聚焦狀態下的像差曲線。
圖8是圖5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在近聚焦狀態下的像差曲線。
圖9示出根據第三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10是圖9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11是圖9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在無限聚焦狀態下的像差曲線。
圖12是圖9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在近聚焦狀態下的像差曲線。
圖13示出根據比較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配置。
圖14是圖13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15是圖13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在無限聚焦狀態下的像差曲線。
圖16是圖13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在近聚焦狀態下的像差曲線。
圖17是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中的間隙維持構件的實例的平面圖。
圖18、圖19、圖20及圖21是根據各種實例的間隙維持構件的平面圖。
在所有圖式中且在詳細說明通篇中,相同的參考編號指代相同的元件。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尺寸、比例及繪示。
100:光學成像系統
110:第一透鏡
120:第二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160:第六透鏡
170:濾波器
180:成像平面
SP:間隙維持構件
ST:光闌

Claims (15)

  1.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 第一透鏡; 第二透鏡; 第三透鏡; 第四透鏡; 第五透鏡; 第六透鏡,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自物側依次設置;以及 間隙維持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四透鏡中的一或多對鄰近透鏡之間,且包括在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沿內圓周表面突出的突起,以及 其中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折射力的符號,不同於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像側上的透鏡的折射力的符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突起具有波形狀或鋸齒形狀。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突起包括數目為50或大於50至小於200的多個突起。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所述物側上的所述透鏡的像側表面的形狀,不同於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所述像側上的所述透鏡的物側表面的形狀。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 0.1 < CT3/TTL, 其中CT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光軸的中心的厚度,且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 f3/f < 2.0, 其中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且f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 0.005毫米 < LSPi - R2 < 0.100毫米, 其中LSPi是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所述物側上的所述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且R2是自所述光軸至所述突起的頂點的距離。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 1.003 < LSPi/R2 < 1.128, 其中LSPi是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所述物側上的所述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且R2是自所述光軸至所述突起的頂點的距離。
  9.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 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二透鏡,具有折射力; 第三透鏡,具有折射力; 第四透鏡,具有折射力; 第五透鏡,具有折射力; 第六透鏡,具有折射力;以及 間隙維持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四透鏡中的一或多對鄰近透鏡之間,且包括在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上沿橢圓形內圓周表面突出的突起, 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在成像平面的方向上自物側依次設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自所述光軸的中心至所述內圓周表面的所述突起在長軸方向上的距離小於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內圓周表面的長軸方向平行於所述成像平面的長軸的長度方向。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 0.005毫米 < LSPi - Rmax < 0.100毫米, 其中LSPi是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且Rmax是自所述光軸至設置於最大距離處的所述突起的頂點在與所述光軸相交的方向上的距離。
  13.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 1.003 < LSPi/Rmax < 1.128, 其中LSPi是設置於所述間隙維持構件的物側上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且Rmax是自所述光軸至設置於最大距離處的所述突起的頂點在與所述光軸相交的方向上的距離。
  14.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突起包括數目為50或大於50至小於200的多個突起。
  15. 如請求項9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間隙維持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
TW112127717A 2020-02-10 2020-08-26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3448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15631 2020-02-10
KR20200015631 2020-02-10
KR10-2020-0051417 2020-04-28
KR1020200051417A KR20210102012A (ko) 2020-02-10 2020-04-28 촬상 광학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4886A true TW202344886A (zh) 2023-11-16

Family

ID=76706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7717A TW202344886A (zh) 2020-02-10 2020-08-26 光學成像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47592A1 (zh)
KR (1) KR20230028347A (zh)
CN (3) CN114609765A (zh)
TW (1) TW20234488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5812B2 (ja) * 1992-04-02 2001-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質の低下を防いだ絞り及び絞りを具えた光学装置
TWI472826B (zh) * 2012-06-06 2015-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透鏡系統組
KR20140023551A (ko) * 2012-08-16 2014-02-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1452045B1 (ko) * 2012-10-25 2014-10-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고해상도 촬상 광학계
KR102009429B1 (ko) * 2013-08-29 2019-08-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467219B (zh) * 2013-11-29 2015-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式裝置
TWM481412U (zh) * 2014-03-05 2014-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環形光學元件與鏡頭組
TWI477807B (zh) 2014-05-23 2015-03-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CN104238084B (zh) * 2014-05-29 2017-01-1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4330876B (zh) * 2014-07-07 2017-03-0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I533019B (zh) * 2014-08-29 2016-05-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9400383B2 (en) * 2014-12-10 2016-07-26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blocking plate and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988197B (zh) * 2015-02-11 2019-01-01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六片式成像镜片组
TWI583990B (zh) * 2015-11-20 2017-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用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2017156711A (ja) * 2016-03-04 2017-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WO2017200306A1 (ko) * 2016-05-19 2017-11-23 재영솔루텍 주식회사 광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차량용 카메라
KR20170130863A (ko) * 2016-05-19 2017-11-29 재영솔루텍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카메라용 광각 렌즈 시스템
KR101955316B1 (ko) * 2017-05-17 2019-03-08 재영솔루텍 주식회사 광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차량용 카메라
KR101973429B1 (ko) * 2016-08-09 2019-04-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946261B1 (ko) * 2016-12-28 2019-02-11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WO2018153012A1 (zh) * 2017-02-23 2018-08-3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12433419B (zh) * 2017-02-24 2022-03-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KR102527704B1 (ko) * 2018-03-13 2023-05-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I659239B (zh) * 2018-11-14 2019-05-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0501805A (zh) * 2019-09-12 2019-11-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703364B (zh) * 2019-11-29 2020-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鏡片組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28347A (ko) 2023-02-28
CN213659075U (zh) 2021-07-09
CN113253421A (zh) 2021-08-13
CN113253421B (zh) 2023-07-21
CN114609765A (zh) 2022-06-10
US20210247592A1 (en) 2021-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4225B (zh) 成像透鏡系統
TWI828256B (zh) 光學成像系統
CN110716286A (zh) 光学成像系统
TWI753632B (zh) 光學成像鏡頭
TWI699550B (zh) 光學鏡頭
TWI772123B (zh) 成像透鏡系統
TWI804264B (zh) 光學成像系統
JP5825845B2 (ja) 撮像レンズ
TWM642445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812876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75415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69714B (zh) 光學成像系統
JP2022174227A (ja) 撮像光学系
TW202344886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334676A (zh) 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終端
TW202144852A (zh) 照相機模組及終端裝置
TW202144853A (zh) 光學成像鏡頭
KR20180078217A (ko) 촬상 광학계
TWI821866B (zh) 成像透鏡系統
CN11183068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TWI804162B (zh) 成像透鏡系統及照相機模組
TW202326213A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電子裝置
TW202414019A (zh) 光學成像系統
JP2023536294A (ja) 光学系
TW202240237A (zh) 光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