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0759A - 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 - Google Patents

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0759A
TW202340759A TW112118375A TW112118375A TW202340759A TW 202340759 A TW202340759 A TW 202340759A TW 112118375 A TW112118375 A TW 112118375A TW 112118375 A TW112118375 A TW 112118375A TW 202340759 A TW202340759 A TW 2023407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
plate
plate body
layer
concave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8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7704B (zh
Inventor
楊志文
張裕偉
Original Assignee
穎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穎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穎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118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477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0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0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7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770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該擴散板可供組裝於以藍光發光二極體(LED)為下方光源的一背光模組上。在擴散板的表面上形成具有複數個凹部與凸部的複數個微結構,並把包含複數個綠色量子點與複數個紅色量子點的一量子點層塗佈在複數個微結構的複數個凹部內,然後在量子點層上表面設置一阻水阻氣層。利用複數個微結構的複數個凸部來隔開位於複數個凹部內的量子點層使其各自獨立,藉此讓外界的水氣與氧氣無法透過量子點層的四個旁側邊端面入侵整個量子點層,可具有製程簡單、成本較低且生產良率高等優點。

Description

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尤指一種可供組裝於一背光模組、且可避免光擴散板上的量子點層因水氣與氧氣入侵而降低活性的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
在背光顯示器大環境發展下,傳統背光顯示器所使用的發光二極體(LED)光源主要有兩種,一種為藍光LED激發黃色螢光粉,兩色混合成白光;另一種為三原色LED混合成白光。然而,這兩種光源的習用背光顯示器的色域值偏低,色彩表現度不足。
目前背光顯示器的光源是以藍光LED通過激發綠色與紅色量子點,三種光混合成白光,可提高色域值至NTSC120%。然而此種背光顯示器仍有以下缺點。首先,量子點易受水氣與氧氣影響而降低甚至失去活性,長久使用後發生量子點失效,導致顯示器色彩異常問題。其次,藍光LED激發綠色與紅色量子點,藍、綠、紅三種光混合成白光,須有一致性的光強度,避免紅/綠光轉換不足。然而,顯示器因周圍光強度比中心光強度低,造成周圍泛藍光現象,而有色彩不一之現象。再者,現有的量子點膜大都以表面貼附阻水阻氣膜的方式來阻絕水氣及氧氣,但此方法只能阻擋從上表面進入到量子點膜內部的水氣與氧氣,無法阻止自量子點膜旁側端面進入之水氣與氧氣。所以,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背光顯示器的量子點膜的四個旁側邊仍會遭受水氣與氧氣入侵使量子點失效,造成背光顯示器的四周緣區域的色彩異常。雖有業者嘗試在背光顯示器的量子點膜四個旁側端面均塗上保護塗層,但此方式需多道加工製程,製程繁雜、成本高且良 率低。
緣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可供組裝於一背光模組且可避免光擴散板上的量子點層因水氣與氧氣入侵而降低活性,故能解決前述習知背光顯示器的種種缺失。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擴散板,可供組裝於以藍光發光二極體(LED)為光源的一背光模組上。在擴散板的表面上形成具有複數個凹部與凸部的複數個微結構,並把包含複數個綠色量子點與複數個紅色量子點的一量子點層塗佈在複數個微結構的複數個凹部內,然後在量子點層上表面設置一阻水阻氣層。利用複數個微結構的複數個凸部來隔開位於複數個凹部內的量子點層使其各自獨立,藉此讓外界的水氣與氧氣無法透過量子點層的四個旁側邊入侵整個量子點層,可具有製程簡單、成本較低且生產良率高等優點。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揭露了一種量子點光擴散板,可供組合至一背光模組上。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基板以及複數個藍光發光元件以陣列形式設置於該基板上。該擴散板是位於該基板上方且包括:一板體、複數個微結構、一量子點層以及一阻水阻氣層。板體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下表面朝向該基板。複數個微結構以陣列形式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複數個該微結構在該板體的該上表面形成複數個凸部及複數個凹部,複數個該凹部是被複數個該凸部所隔開,所以複數個該凹部係各自獨立不相互連通。量子點層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的複數個該凹部處;其中,該量子點層的厚度為t1,複數個該凸部的一頂部至複數個該凹部的一底部的間距為t2,並且,t1<t2。阻水阻氣層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且係覆蓋於複數個該凸部以及該量子點層。
於一實施例中,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也設置有複數個該微結構、該量子點層以及該阻水阻氣層;複數個該微結構在該板體的該下表面形成複數個該凸部及複數個該凹部,複數個該凹部是被複數個該凸部所隔開,所以該板體的該下表面上的複數個該凹部係各自獨立不相互連通;並且,位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的該量子點層是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的複 數個該凹部處;此外,該板體的該下表面的該阻水阻氣層是覆蓋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上的複數個該凸部以及該量子點層。
於一實施例中,於該量子點層中包含複數個量子點(Quantum Dot;簡稱QD);複數個該量子點是一種奈米微晶體(Nanocrystal)半導體材料,由II-VI、III-V或IV-VI族元素組成,各個該量子點的晶粒直徑介於2~10nm;其中,複數個該量子點包含發光波長為520~530nm的複數個綠色的該量子點以及發光波長為620~630nm的複數個紅色的該量子點。
於一實施例中,複數個該微結構包含複數個N邊形稜錐,其中N為大於或等於三的正整數;t2介於6~200μm;該阻水阻氣層的厚度為t3,t3介於5~100μm。
於一實施例中,t2介於25~50μm,t1介於10~40μm,t3介於10~30μm。
於一實施例中,該凸部的最大寬度介於50~500μm,相鄰兩個該凸部的間距介於50~1000μm。
於一實施例中,該板體的材料包含以下其中之一: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稱壓克力)、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於一實施例中,該板體是藉由發泡押出成型,於該板體中包含複數個微氣泡;複數個該微氣泡對於該板體的減重率介於15~25%,複數個該微氣泡大小平均尺寸介於60~800μm;
其中,該減重率的計算公式為:
減重率(%)=(W1-W2)/W2*100%;
W1=H*(L1*L2*D);
其中:
H是該板體的平均厚度(mm);
L1是該板體的長度(mm);
L2是該板體的寬度(mm);
D是該板體的原料比重(g/mm3);
W1是該板體的理論重量(g),也就是不包含複數個該微氣泡時的重量;
W2是該板體的實際重量(g),也就是用磅秤實際秤得包含複數個該微氣 泡之該板體的實際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複數個該微氣泡是藉由在該板體的發泡押出成型製程中添加一發泡劑及一成核劑來產生;該成核劑包含至少以下其中之一:碳酸鈣、二氧化硅、氧化鈣;所添加之該成核劑的重量百分比為0.1%-0.5%。
於一實施例中,該板體是由包含至少兩層以上之不同材質藉由共押出(Coextrusion)方式所構成的多層結構。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揭露了一種量子點擴散板的製法,其包括以下步驟:首先,藉由一發泡押出成型製程來製造一板體。該板體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並且,於該板體的至少該上表面上押出有複數個微結構(Micro-Structures)。複數個該微結構以陣列形式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且在該板體的該上表面形成複數個凸部及複數個凹部。複數個該凹部是被複數個該凸部所隔開,所以複數個該凹部係各自獨立不相互連通。接著,藉由一塗佈製程將一量子點層塗佈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的複數個該凹部處。其中,該量子點層的厚度為t1,複數個該凸部的一頂部至複數個該凹部的一底部的間距為t2,並且,t1<t2。之後,藉由一黏貼製程,將一阻水阻氣層貼蓋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且係覆蓋於複數個該凸部以及該量子點層。
20:基板
21:發光元件
211:藍光
212:白光
10:板體
101:主板層
102:上表層
103:下表層
11:微結構
111:凸部
112:凹部
12:量子點層
120:量子點
13:阻水阻氣層
100:微氣泡
圖一為本發明量子點光擴散板裝設於一背光模組上的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二為本發明量子點光擴散板裝設於一背光模組上的一實施例的立體爆炸示意圖。
圖三A至圖三E分別為本發明量子點光擴散板的微結構的數個不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四為本發明量子點光擴散板裝設於一背光模組上的另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本發明關於一種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該擴散板可供組裝於以藍光發光二極體(LED)為下方光源的一背光模組上。在擴散板的表面上形成具有複數個凹部與凸部的複數個微結構,並把包含複數個綠色量子點與複數個紅色量子點的一量子點層塗佈在複數個微結構的複數個凹部內,然後在量子點層上表面設置一阻水阻氣層。利用複數個微結構的複數個凸部來隔開位於複數個凹部內的量子點層使其各自獨立,藉此讓外界的水氣與氧氣無法透過量子點層的四個旁側邊端面入侵整個量子點層,可具有製程簡單、成本較低且生產良率高等優點。本發明於擴散板的上表面貼附阻水阻氣膜,並藉由微結構阻擋水氣從旁側端面進入量子點層,使水氣從端面進入量子點層的距離減少到最小,並由於是押出一體成形,可減少後續加工製程及生產成本,並能達到相對較高的生產良率。
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發明所提出之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以下將配合圖式詳細說明之。
請參閱圖一及圖二所示,分別為本發明量子點光擴散板裝設於一背光模組上的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及立體爆炸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本發明的背光模組由下至上依序包括:一基板20、複數個發光元件21以及一擴散板。該擴散板包括:一板體10、複數個微結構11(Micro-Structures)、一量子點層12、以及一阻水阻氣層13。
於該基板20設置有一電路佈局,複數個發光元件21是以陣列形式設置於該基板20上且電性耦合於該電路佈局。於本發明中,該些發光元件21是藍光發光二極體(LED),可朝擴散板的板體10向上發出藍光211。於本實施例中,該些發光元件21可以是傳統藍光LED、藍光Mini LED或甚至是藍光Micro LED。於該基板20的頂面設置一反射層(未編號),該反射層可以是白色或其他具較佳光反射效果的顏色或表面,用於將光線朝上反射向擴散板的板體10。該擴散板的板體10的基材可為非結晶或半結晶塑化材料,其材料包含至少以下其中之一: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稱壓克力)、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前述任一材料的共聚物。於本實施例中,板體10是 以聚苯乙烯(PS)為基材的單層板結構,其板體10厚度介於0.8mm~2.5mm之間為較佳。該擴散板的板體10是位於該基板20上方且相鄰於該基板20,且一般來說在擴散板的板體10與基板20上所設置的發光元件21之間不會有其他元件。量子點層12需一致性的藍光強度來轉換紅/綠光,混合成均勻白光;顯示器因周圍光強度較中心強度低,容易有紅/綠光轉換不足,造成顯示器周圍有泛藍光現象。本發明的板體10是藉由發泡押出成型,於該板體10中包含複數個微氣泡100,具有更高的光折射效果,提高顯示器周圍區域的光強度,進而改善泛藍光問題。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擴散板的板體10內可添加擴散粒子,擴散粒子可為市面已知種類,用於進一步提高擴散板的光擴散效果。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該微氣泡100對於該板體10的減重率的可實施範圍為介於10~35%,但以減重率介於15~25%為較佳實施範圍,且複數個該微氣泡100大小平均尺寸介於60~800μm;其中,該減重率的計算公式為:
減重率(%)=(W1-W2)/W2*100%;
W1=H*(L1*L2*D);
其中:
H是該板體的平均厚度(mm);
L1是該板體的長度(mm);
L2是該板體的寬度(mm);
D是該板體的原料比重(g/mm3);
W1是該板體的理論重量(g),也就是不包含複數個該微氣泡時的重量;
W2是該板體的實際重量(g),也就是用磅秤實際秤得包含複數個該微氣泡之該板體的實際重量。
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該微氣泡100是藉由在該板體10的發泡押出成型製程中適量添加一發泡劑及一成核劑來產生;該成核劑包含至少以下其中之一:碳酸鈣、二氧化硅、氧化鈣;所添加之該成核劑的重量百分比的可實施範圍為0.01%-5%、但較佳範圍為0.1%-0.5%。微氣泡100的減重率可以藉由發泡劑添加量多寡來控制,微氣泡100的泡徑控制方法可為成核劑添加及製程溫度調整。
於本實施例中,該擴散板包括:板體10、複數個微結構11(Micro-Structures)、量子點層12以及阻水阻氣層13。該板體10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下表面朝向該基板20。複數個微結構11以陣列形式設置於該板體10的該上表面,並在該板體10的該上表面形成複數個凸部111及複數個凹部112。複數個該凹部112是被複數個該凸部111所隔開,所以複數個該凹部112係各自獨立不相互連通。量子點層12是設置於該板體10的該上表面的複數個該凹部112處,於複數個凸部111處並無設置量子點層12。其中,該量子點層12的厚度為t1,複數個該凸部111的一頂部至複數個該凹部112的一底部的間距為t2,並且,t1<t2。換言之,微結構11的凸部111的高度t2比量子點層12的厚度t1還大,使得位於不同凹部112內的量子點層12彼此不連通也不接觸該阻水阻氣層13是設置於該板體10的整個該上表面且係密貼覆蓋於複數個該凸部111以及該量子點層12,藉由阻水阻氣層13可隔絕並避免外界水氣與氧氣入侵量子點層12的上表面。阻水阻氣層13的厚度為t3,其可以選用自現有市售的阻水阻氣膜,直接貼合在該板體10的該上表面的複數個該微結構11的凸部111以及量子點層12上。兩相鄰凸部111之間的間距為P。於本實施例中,
於量子點層12中包含複數個量子點120(Quantum Dot;簡稱QD)。複數個該量子點120可選自現有市售的奈米微晶體(Nanocrystal)半導體材料,由II-VI、III-V或IV-VI族元素組成,各個該量子點120的晶粒直徑介於2~10nm。其中,量子點層12內之複數個量子點120的發光波長可介於490~650nm之間;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該量子點120包含發光波長為520~530nm的複數個綠色的該量子點以及發光波長為620~630nm的複數個紅色的該量子點。由發光元件21向上發出的藍光211在經過量子點層12後可以混光成為白光212自板體10的上表面向上射出。
於本實施例中,量子點層12的厚度t1的可實施範圍為介於5~150μm,但以t1介於10~40μm為較佳實施範圍。複數個該凸部111的頂部至複數個該凹部112的底部的間距(或可稱為凸部的高度)t2的可實施範圍為介於6~200μm,但以t2介於25~50μm為較佳實施範圍;並且,t1<t2。阻水阻氣層13厚度t3的可實施範圍為介於5~100μm,但以t3介於10~30μm為較佳實施範圍。該凸部111的最大寬度介於50~500μm。相鄰兩個該凸部 111的間距P的可實施範圍為介於50~1000μm,但以P介於250~500μm為較佳實施範圍。
請參閱圖三A至圖三E,分別為本發明量子點光擴散板的微結構的數個不同實施例的示意圖。於本發明中,複數個該微結構包含複數個N邊形稜錐,其中N為大於或等於三的正整數;且複數個該微結構可由單一種形狀的稜錐所構成、或是由兩種或更多種不同形狀的稜錐所組合而成。角錐隨底面形狀不同,稱呼不同,依底面多邊形而定;例如底面為三角形的稜錐稱為三稜錐,底面是正方形的稜錐稱為方錐等等。一個以N邊形為底面的稜錐,共有N+1個頂點,N+1個面,以及2N條邊。稜錐的對偶多面體是同樣形狀的稜錐,例如一個方錐的對偶多面體是倒立的方錐。如圖三A所示實施例中,各個微結構於俯視圖上均呈現三邊形稜錐(N=3)。如圖三B所示,複數個微結構包含了於俯視圖上呈現六邊形稜錐(N=6)以及三邊形稜錐(N=3)兩種不同稜錐的組合。如圖三C所示,各個微結構於俯視圖上均呈現四邊形稜錐(N=4)也就是方錐或金字塔形稜錐。如圖三D所示,複數個微結構包含了於俯視圖上呈現四邊形稜錐(N=4)以及三邊形稜錐(N=3)兩種不同稜錐的組合。如圖三E所示,各個微結構於俯視圖上均呈現四邊形稜錐(N=4)也就是方錐或金字塔形稜錐形狀,但各個微結構於Y軸方向上的凸部寬度大於X軸方向上的凸部寬度。
本發明在擴散板板體的上表面設置數種不同深度之金字塔型微結構來搭配相同厚度量子點(QD)層進行測試,藉以比較具不同深度的微結構在進行環境測試後所達到之邊緣失效的程度。下表一所示為進行測試之各比較例的結構資訊。舉例來說,比較例1之擴散板的上表面為「平面」所以其表面微結構的深度與間距值都是「NA」也就是0,換言之,量子點(QD)層是以一整片平面QD膜的形式貼附在擴散板的上表面,其QD膜厚度為20μm;比較例1經60℃ 90% EH-1000hr環境測試後發現量子點層在擴散板四周邊緣失效程度達到1cm寬度。比較例2之擴散板的上表面為「霧面」、其表面微結構的深度是「Ra15」的霧面等級,換言之,量子點(QD)層是以一整面形式塗佈在擴散板的上表面,其QD層厚度為20μm;比較例2經60℃ 90% RH-1000hr環境測試後發現量子點層在擴散板四周邊緣失效程度達到1cm寬度。比較例3之擴散板上表面所設置的微結構的深度僅有5μm、 而量子點(QD)層的厚度為20μm;換言之,量子點(QD)層厚度大於微結構的深度;比較例3經60℃ 90% RH-1000hr環境測試後發現量子點層在擴散板四周邊緣失效程度達到1cm寬度。依據本發明技術之實施例1的擴散板的上表面所設置的微結構的深度有30μm、而量子點(QD)層的厚度為20μm;換言之,量子點(QD)層厚度小於微結構的深度;實施例1經60℃ 90% RH-1000hr環境測試後發現量子點層在擴散板四周邊緣失效程度僅有0.2cm寬度。由此可知,當量子點(QD)層厚度小於微結構的深度時(如實施例1),可以大幅降低量子點層邊緣失效的程度。依據本發明技術之實施例2的擴散板的上、下兩表面都有設置微結構以及QD層,上、下兩表面微結構的深度都是30μm、而上、下兩表面量子點(QD)層的厚度則為15μm;換言之,各量子點(QD)層厚度不僅小於微結構的深度、且亦比實施例1的量子點層厚度更小;實施例2經60℃ 90% RH-1000hr環境測試後發現量子點層在擴散板四周邊緣失效程度僅有0.15cm寬度(因為各量子點層厚度減小所致),而輝度則提高至380cd/m2(因為擴散版上下兩表面均有設置微結構與量子點層所致),其表現比實施例1更優。由此可知,當擴散版上下兩表面均有設置微結構與量子點層時(如實施例2),可以達到更優良的效果。
表一:擴散板表面設置不同深度微結構在經環境測試後所造成邊緣失效程度的比較表
Figure 112118375-A0101-12-0009-1
Figure 112118375-A0101-12-0010-2
本發明藉由在擴散板的板體內添加擴散粒子與發泡劑來產生微氣泡的方式,來提高光擴散效果、並降低背光模組四周圍泛藍光的距離。本發明申請人提供多個擴散板分別添加不同重量比的發泡劑來達到不同的微氣泡減重比(如表二所示的實施例3~4及比較例4~8),並量測在各個擴散板組裝在背光模組後,其四周圍泛藍光的距離、以及輝度值,藉以比較擴散板中所含微氣泡的減重比(%)與背光模組四周圍泛藍光距離及輝度值之間的比較關係。下表二所示為進行測試與比較之各擴散板範例的結構資訊。由表二可知,不同發泡劑添加比例,使擴散板之板體內含的微氣泡比例不同,對設置了該擴散板之背光模組的發光均勻度(MURA)的表現會有影響。發泡劑添加比例越多,雖MURA遮蔽效果好,但會造成太多的輝度損失(<3%),其中減重比以15~25%較佳,如比較例5~6、實施例4,在輝度與MURA遮蔽效果上可以達到相對最佳的綜合表現。
表二:擴散板包含不同的微氣泡減重比相對於輝度值與周圍泛藍光距離的比較表
Figure 112118375-A0101-12-0010-3
Figure 112118375-A0101-12-0011-4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量子點光擴散板的製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藉由一發泡押出成型製程來製造一板體。該板體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並且,於該板體的至少該上表面上押出有複數個微結構(Micro-Structures)。複數個該微結構以陣列形式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且在該板體的該上表面形成複數個凸部及複數個凹部。複數個該凹部是被複數個該凸部所隔開,所以複數個該凹部係各自獨立不相互連通。接著,藉由一塗佈製程將一量子點層塗佈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的複數個該凹部處。其中,該量子點層的厚度為t1,複數個該凸部的一頂部至複數個該凹部的一底部的間距為t2,並且,t1<t2。之後,藉由一黏貼製程,將一阻水阻氣層貼蓋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且係覆蓋於複數個該凸部以及該量子點層。本發明藉由在擴散板的上表面貼附阻水阻氣膜來阻止水氣從上表面入侵量子點層,並藉由微結構的凸部來阻擋水氣從旁側端面進入量子點層,使水氣從端面進入量子點層的距離減少到最小。並且,由於擴散板是押出一體成形,可減少後續加工製程及生產成本,並能達到相對較高的生產良率。。
請參考圖四,為本發明量子點光擴散板裝設於一背光模組上的另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由於圖四所示實施例的大部分元件的結構與功能都和圖一所示實施例相同,所以,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會直接給予相同的元件名稱與編號、且不會贅述其細節。於圖四所示的實施例中,該板體10是由包含至少兩層(主板層101、上表層102、下表層103)以上之不同材質藉由共押出(Coextrusion)方式所構成的多層結構,且在板體10的上、下兩表面都分別設置了複數個微結構11、量子點層12、以及阻水阻氣層13。換言之,圖四所示的本實施例除了在板體10的上表面設置了和圖一所示實施例相同的複數個微結構11、量子點層12、以及阻水阻氣層13之外,於該 板體10的該下表面也同樣設置有複數個該微結構11、該量子點層12以及該阻水阻氣層13。複數個該微結構11在該板體10的該下表面形成複數個該凸部111及複數個該凹部112,複數個該凹部112是被複數個該凸部111所隔開,所以該板體10的該下表面上的複數個該凹部112係各自獨立不相互連通。並且,位於該板體10的該下表面的該量子點層12是設置於該板體10的該下表面的複數個該凹部112處。此外,該板體10的該下表面的該阻水阻氣層13是覆蓋於該板體10的該下表面上的複數個該凸部111以及該量子點層12。於本實施例中,設置於板體10上、下兩表面的複數個該微結構11、該量子點層12以及該阻水阻氣層13的結構實質相同,量子點層12的厚度也同樣是小於微結構11之凸部111的高度。
唯以上所述之實施例不應用於限制本發明之可應用範圍,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應以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容所界定技術精神及其均等變化所含括之範圍為主者。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及修飾,仍將不失本發明之要義所在,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故都應視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狀況。
20:基板
21:發光元件
211:藍光
212:白光
10:板體
11:微結構
111:凸部
112:凹部
12:量子點層
120:量子點
13:阻水阻氣層
100:微氣泡

Claims (10)

  1. 一種量子點光擴散板,可供組合至一背光模組上;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基板以及複數個藍光發光元件以陣列形式設置於該基板上;該擴散板是位於該基板上方且包括:
    一板體,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下表面朝向該基板;
    複數個微結構(Micro-Structures),以陣列形式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
    複數個該微結構在該板體的該上表面形成複數個凸部及複數個凹部,複數個該凹部是被複數個該凸部所隔開,所以複數個該凹部係各自獨立不相互連通;
    一量子點層,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的複數個該凹部處;其中,該量子點層的厚度為t1,複數個該凸部的一頂部至複數個該凹部的一底部的間距為t2,並且,t1<t2;以及
    一阻水阻氣層,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且係覆蓋於複數個該凸部以及該量子點層;
    其中,該板體是藉由發泡押出成型,於該板體中包含複數個微氣泡;複數個該微氣泡對於該板體的減重率介於15~25%,複數個該微氣泡大小平均尺寸介於60~800μm;
    其中,該減重率的計算公式為:
    減重率(%)=(W1-W2)/W2*100%;
    W1=H*(L1*L2*D);
    其中:
    H是該板體的平均厚度;
    L1是該板體的長度;
    L2是該板體的寬度;
    D是該板體的原料比重;
    W1是該板體的理論重量,也就是不包含複數個該微氣泡時的重量;
    W2是該板體的實際重量,也就是用磅秤實際秤得包含複數個該微氣泡之該板體的實際重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量子點光擴散板,其中,複數個該微氣泡是藉由在該板體的發泡押出成型製程中添加一發泡劑及一成核劑來產 生;該成核劑包含至少以下其中之一:碳酸鈣、二氧化硅、氧化鈣;所添加之該成核劑的重量百分比為0.1%-0.5%。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量子點光擴散板,其中,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也設置有複數個該微結構、該量子點層以及該阻水阻氣層;複數個該微結構在該板體的該下表面形成複數個該凸部及複數個該凹部,複數個該凹部是被複數個該凸部所隔開,所以該板體的該下表面上的複數個該凹部係各自獨立不相互連通;並且,位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的該量子點層是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的複數個該凹部處;此外,該板體的該下表面的該阻水阻氣層是覆蓋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上的複數個該凸部以及該量子點層。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量子點光擴散板,其中,於該量子點層中包含複數個量子點(Quantum Dot;簡稱QD);複數個該量子點是一種奈米微晶體(Nanocrystal)半導體材料,由II-VI、III-V或IV-VI族元素組成,各個該量子點的晶粒直徑介於2~10nm;其中,複數個該量子點包含發光波長為520~530nm的複數個綠色的該量子點以及發光波長為620~630nm的複數個紅色的該量子點。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量子點光擴散板,其中,t2介於25~50μm,t1介於10~40μm;該阻水阻氣層的厚度為t3,t3介於10~30μm;該凸部的最大寬度介於50~500μm,相鄰兩個該凸部的間距介於50~1000μm。
  6. 一種量子點光擴散板的製法,包括:
    藉由一發泡押出成型製程來製造一板體,該板體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並且,於該板體的至少該上表面上押出有複數個微結構(Micro-Structures);複數個該微結構以陣列形式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且在該板體的該上表面形成複數個凸部及複數個凹部;複數個該凹部是被複數個該凸部所隔開,所以複數個該凹部係各自獨立不相互連通;
    藉由一塗佈製程將一量子點層塗佈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的複數個該凹部處;其中,該量子點層的厚度為t1,複數個該凸部的一頂部至複數個該凹部的一底部的間距為t2,並且,t1<t2;以及
    藉由一黏貼製程,將一阻水阻氣層貼蓋於該板體的該上表面且係覆蓋於 複數個該凸部以及該量子點層;
    其中,該板體是藉由發泡押出成型,於該板體中包含複數個微氣泡;複數個該微氣泡對於該板體的減重率介於15~25%,複數個該微氣泡大小平均尺寸介於60~800μm;
    其中,該減重率的計算公式為:
    減重率(%)=(W1-W2)/W2*100%;
    W1=H*(L1*L2*D);
    其中:
    H是該板體的平均厚度;
    L1是該板體的長度;
    L2是該板體的寬度;
    D是該板體的原料比重;
    W1是該板體的理論重量,也就是不包含複數個該微氣泡時的重量;
    W2是該板體的實際重量,也就是用磅秤實際秤得包含複數個該微氣泡之該板體的實際重量。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量子點光擴散板的製法,其中,複數個該微氣泡是藉由在該板體的發泡押出成型過程中添加一發泡劑及一成核劑來產生;該成核劑包含至少以下其中之一:碳酸鈣、二氧化硅、氧化鈣;所添加之該成核劑的重量百分比為0.1%-0.5%。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量子點光擴散板的製法,其中,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也設置有複數個該微結構、該量子點層以及該阻水阻氣層;複數個該微結構在該板體的該下表面形成複數個該凸部及複數個該凹部,複數個該凹部是被複數個該凸部所隔開,所以該板體的該下表面上的複數個該凹部係各自獨立不相互連通;並且,位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的該量子點層是設置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的複數個該凹部處;此外,該板體的該下表面的該阻水阻氣層是覆蓋於該板體的該下表面上的複數個該凸部以及該量子點層。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量子點光擴散板的製法,其中,於該量子點層中包含複數個量子點(Quantum Dot;簡稱QD);複數個該量子點是一種奈米微晶體(Nanocrystal)半導體材料,由II-VI、III-V或IV-VI族元素 組成,各個該量子點的晶粒直徑介於2~10nm;其中,複數個該量子點包含發光波長為520~530nm的複數個綠色的該量子點以及發光波長為620~630nm的複數個紅色的該量子點。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量子點光擴散板的製法,其中,t2介於25~50μm,t1介於10~40μm;該阻水阻氣層的厚度為t3,t3介於10~30μm;該凸部的最大寬度介於50~500μm,相鄰兩個該凸部的間距介於50~1000μm。
TW112118375A 2022-01-17 2022-01-17 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 TWI847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18375A TWI847704B (zh) 2022-01-17 2022-01-17 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18375A TWI847704B (zh) 2022-01-17 2022-01-17 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0759A true TW202340759A (zh) 2023-10-16
TWI847704B TWI847704B (zh) 2024-07-01

Family

ID=89856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8375A TWI847704B (zh) 2022-01-17 2022-01-17 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4770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7540B (zh) * 2014-07-18 2020-04-1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片材用保护膜、波长转换片材及背光单元
JP6419960B2 (ja) * 2015-05-29 2018-1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とポリマー成形用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た波長変換体、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
WO2018186300A1 (ja) * 2017-04-04 2018-10-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蛍光体含有フィルム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I708100B (zh) * 2019-06-05 2020-10-21 睿亞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47704B (zh) 202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111038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CN110858599B (zh) 像素阵列封装结构及显示面板
US2007026340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module
JP2021125455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TW201331647A (zh) 顯示裝置
KR2017004479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TWI750935B (zh) 擴散板及具擴散板的背光模組
TWM613917U (zh) 背光裝置
CN113724578A (zh) 电子装置
US11036083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TWI817323B (zh) 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
TWI847704B (zh) 量子點光擴散板及其製法
CN114624799B (zh) 扩散板及具扩散板的背光模块
EP4063945A1 (en) Light-reflecting member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CN113241364B (zh) 一种光学结构及显示组件
TWI747710B (zh) 背光裝置
US20240361621A1 (en) Quantum Dot Light Diffuser Plat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WI846228B (zh) 應用於低光程距離背光模組的擴散板
CN116564184A (zh) 量子点光扩散板及其制法
TWI824713B (zh) 波長轉換元件及背光模組
TW202426974A (zh) 應用於低光程距離背光模組的擴散板
US12007646B2 (en) LED display device
CN118244538A (zh) 应用于低光程距离背光模块的扩散板
JP2008311210A (ja) 導光体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
TWI669463B (zh) Optical film and illuminat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