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6669A - 資訊處理系統、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系統、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6669A
TW202336669A TW112106637A TW112106637A TW202336669A TW 202336669 A TW202336669 A TW 202336669A TW 112106637 A TW112106637 A TW 112106637A TW 112106637 A TW112106637 A TW 112106637A TW 202336669 A TW202336669 A TW 2023366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mount
aforementioned
dat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k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6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馬蒂 貝爾
蕭恩 凱西
佛格 道尼
西宮甫
牟田将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樂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樂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樂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6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666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課題]以提升將交易時所需支付之額值的量以資料方式進行管理之際的便利性及彈性為課題。 [解決手段]資訊處理系統中係具備:同質化代幣發行部,係把商品已被購入這件事情視為契機,而將該商品之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的量所對應之量的同質化代幣,在區塊鏈上予以發行;和同質化代幣管理部,係將已被發行之同質化代幣之至少一部分,賦予給需收取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的使用者的錢包。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系統、方法及程式
本揭露係有關於區塊鏈等之分散型帳本。
先前,使用區塊鏈來生成及交易非同質化代幣的技術,已被提出(參照非專利文獻1及2)。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 William Entriken, 另3名,「EIP-721: Non-Fungible Token Standard」https://eips.ethereum.org/ EIPS/eip-721 [非專利文獻2] Witek Radomski, 另5名,「EIP-1155: Multi Token Standard」https://eips.ethereum.org/EIPS/eip-1155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先前以來,會將商品或服務等之交易時所需支付之額值的量以資料方式記錄在帳本檔案等中,並確認支付之履行。可是,如此的確認方法,係有在資料的管理上欠缺便利性或彈性之課題。
本揭露係有鑑於上記的問題,而以提升將交易時所需支付之額值的量以資料方式進行管理之際的便利性及彈性為課題。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露之一例,係為一種資訊處理系統,係具備:同質化代幣發行手段,係用以把商品已被購入這件事情視為契機,而將該商品之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的量所對應之量的同質化代幣,在區塊鏈上予以發行;和同質化代幣管理手段,係用以將已被發行之前記同質化代幣之至少一部分,賦予給需收取前記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的使用者的錢包。
本揭露係可作為藉由資訊處理裝置、系統、電腦而被執行的方法或令電腦執行的程式,而加以界定。又,本揭露係也可作為將此種程式記錄至電腦或其他裝置、機械等可讀取之記錄媒體,而加以界定。此處,所謂的電腦等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係指將資料或程式等之資訊以電性、磁性、光學性、機械性或化學性作用而加以積存,並可從電腦等加以讀取的記錄媒體。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升將交易時所需支付之額值的量以資料方式進行管理之際的便利性及彈性。
以下,將本揭露所涉及之系統、資訊處理裝置、方法及程式之實施形態,基於圖式而加以說明。但是,以下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係僅為例示實施形態,本揭露所涉及之系統、資訊處理裝置、方法及程式並非限定於以下所說明的具體構成。在實施之際,可因應實施之態樣而適宜採用具體構成,又,可進行各種的改良或變形。
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將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為了生成非同質化代幣,且進行交易所需之系統而做實施之情況的實施形態。但是,本揭露係可為了非同質化代幣關連技術、同質化代幣關連技術、或區塊鏈關連技術而廣泛地使用,本揭露的適用對象,係不限定於實施形態中所揭示的例子。
所謂的非同質化代幣(以下稱作「NFT」),係為加密代幣的一種,係異於若量為相同則可用其他代幣來替代的所謂的加密通貨等之同質化代幣(以下稱作「FT」),係為用來表示其他人無法替代之對象的擁有者所需之代幣。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可保證NFT與對象之對應關係的資料(例如含有雜湊值的資料)是被記錄在所謂的區塊鏈中,藉此以發行及交易NFT的例子。但是,為了發行及交易NFT而可採用的技術係無限定。
先前以來,會將商品或服務等之交易時所需支付之額值的量以資料方式記錄在帳本檔案等中,並確認支付之履行。可是,如此的確認方法,在資料的管理上是使用中央集權式的系統,又,存有資料會被竄改之可能性,或隨著資料的管理方法不同,而會有從參加該當交易之一部分的使用者無法確認資料的情況。在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中,係有鑑於上記的問題,藉由發行用來表示交易時所需支付之額值的量所需之同量的FT,並將該當FT依照實際之額值之移轉而進行操作,以解決上記課題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
又,先前,將NFT予以生成並且進行交易所需之技術,已有各種被提出。在如此的技術中,為了參照會成為NFT之對象的內容資料,而使用了內容導向型資料管理系統,已被內容導向型資料管理系統所發行的,含有該當內容資料之雜湊值的資源識別元(例如URI),係被使用。可是,在先前的手法中,資料管理系統中的資源識別元係被直接登錄至區塊鏈,因此難以應付各式各樣的要求而使內容資料的保存場所做搬移(例如把內容資料從位置導向型資料管理系統搬移至內容導向型資料管理系統)。在本實施形態所述的系統中,係有鑑於上記的問題,無論內容資料的保管場所為何,藉由先指派了上記資源識別元,然後生成含有上記資源識別元的詮釋資料,將含有該當詮釋資料之識別元的代幣資料登錄至區塊鏈,而解決了上記課題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
<系統的構成> 圖1係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的構成的概略圖。本實施形態所涉及之系統係具備:藉由被連接至網路而可相互通訊的資訊處理裝置1、和複數個使用者終端9。又,本實施形態所述的系統,係被連接至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及區塊鏈7。
資訊處理裝置1,係為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1、ROM(Read Only Memory)12、RAM (Random Access Memory)13、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或HDD (Hard Disk Drive)等之記憶裝置14、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等之通訊單元15等的電腦。但是,關於資訊處理裝置1的具體的硬體構成,係因應實施的態樣而可適宜地省略或置換、追加。又,資訊處理裝置1係不限定於由單一的框體所成的裝置。資訊處理裝置1,係可藉由使用所謂的雲端或分散運算之技術等的複數個裝置來加以實現。
使用者終端9,係為被使用者所使用的終端裝置。使用者終端9,係為具備CPU、ROM、RAM、記憶裝置、通訊單元、輸入裝置、輸出裝置等(圖示省略)的電腦。但是,關於使用者終端9的具體的硬體構成,係因應實施的態樣而可適宜地省略或置換、追加。又,使用者終端9,係不限定於由單一的框體所成的裝置。使用者終端9,係可藉由使用所謂的雲端或分散運算之技術等的複數個裝置來加以實現。使用者,係透過這些使用者終端9而連接至資訊處理裝置1,而進行系統之管理、NFT及FT之管理、往市集之參加、NFT之交易等。
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係將NFT所涉及之內容之資料(作為內容之實體的資料。以下稱作「內容資料」。),加以管理。於本實施形態中,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係為所謂的位置導向型之資料管理系統,藉由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而被管理的資料,係藉由指定表示資料所被保管之場所的資訊(例如被稱作URL或位址、檔案路徑等的資訊),而被參照。更具體而言,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說明,作為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是使用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的例子。
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係和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同樣地,將內容資料予以管理。但是,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係異於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係為所謂的內容導向型之資料管理系統,藉由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而被管理的資料,係無論資料所被保管的場所為何,都是藉由指定被附加給資料的唯一之識別元(例如被稱作URI、URN或CID等的資訊),而被參照。更具體而言,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說明,作為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是使用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的例子。
區塊鏈7,係為了因為登錄資料而發行及交易NFT及FT,而被使用。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區塊鏈係使用,只讓持有藉由所定之管理主體而被管理之帳戶(例如藉由NFT市集之管理者而被發行之使用者ID)的使用者可以參加可能的,所謂的私有區塊鏈。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包含NFT之購入者的各使用者的錢包,係被綁定至帳戶而被管理。此處,與各使用者的錢包之每一者相對應的錢包位址,係被適宜生成。但是,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在實施時所能夠使用的區塊鏈之種類係未被限定,亦可使用只讓與複數個特定之管理主體之各者相對應之帳戶的使用者可以參加的聯盟區塊鏈,亦可使用公有區塊鏈。又,NFT之發行、NFT之交易、FT之發行及FT之交易上,係亦可使用同一區塊鏈,亦可追加使用不同的區塊鏈。
圖2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的機能構成之概略的圖示。資訊處理裝置1,係藉由將記憶裝置14中所被記錄的程式讀出至RAM13上,被CPU11執行以控制資訊處理裝置1中所具備的各硬體,以成為具備:內容識別元生成部21、雜湊值取得部22、詮釋資料生成部23、詮釋資料追加部24、詮釋資料識別元取得部25、NFT發行部26、內容資料追加部27、結帳受理部31、NFT管理部32、FT發行部33、FT管理部34、額值收取確認部35及點數賦予部36的資訊處理裝置而發揮機能。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及後述的其他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1所具備的各機能,係藉由通用處理器也就是CPU11而被執行,但這些機能的部分或全部係亦可藉由1或複數個專用處理器而被執行。
內容識別元生成部21,係無論內容資料是否被追加至內容導向型之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IPFS),都依照該當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所需之內容識別元生成程序,而生成內容識別元。亦即,在本實施形態所述的系統中,即使內容資料是藉由位置導向型之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而被管理,且至少最初並未藉由內容導向型之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而被管理的情況下,仍依照IPFS之協定(亦即進行將內容資料包含至鍵值中的雜湊演算)而生成CID。
雜湊值取得部22,係將基於含有內容資料之鍵值而被生成的雜湊值,加以取得。這裡所被取得的雜湊值,係亦可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而被算出,亦可藉由其他電腦而被算出。又,在雜湊值的算出時,亦可使用與內容識別元生成部21所致之CID之生成不同的演算法,亦可使用相同的演算法,或亦可與CID共用算出處理。
詮釋資料生成部23,係生成內容的詮釋資料,其中含有:已被雜湊值取得部22所取得之雜湊值、使用該當雜湊值及所定之私密金鑰而被生成的電子簽章、取得內容資料之際所被參照的資源識別元。於本實施形態中,資源識別元係使用,含有將內容做唯一表示之內容識別元(CID)的統一資源識別元(URI)。又,電子簽章中所被使用的所定之私密金鑰,係可使用內容之提供者的私密金鑰,但亦可使用系統管理者的私密金鑰等其他私密金鑰。
詮釋資料追加部24,係將詮釋資料,追加至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此處,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係如上述係為內容導向型之資料管理系統(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為IPFS),因此一旦將詮釋資料追加至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則從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就會發行將該當詮釋資料做唯一表示的詮釋資料識別元(CID)。
詮釋資料識別元取得部25,係將在將詮釋資料追加至內容導向型之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之際從該當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所被發行的識別元(CID),當作將詮釋資料做唯一表示的詮釋資料識別元而加以取得。
NFT發行部26,係藉由將含有詮釋資料識別元的代幣資料記錄在區塊鏈7中,以發行已被綁定有詮釋資料及內容的NFT(賦予給所有者的錢包)。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如此,內容就會透過詮釋資料而被間接地綁定至NFT。但是,亦可藉由在代幣資料中包含有內容的雜湊值或CID,以使內容被直接綁定至NFT。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可發行被綁定至一個內容的複數個NFT。此情況下,NFT發行部26係藉由採用:生成含有共通之內容識別元(CID)與彼此互異之附加資料(例如序號)之組合的複數個詮釋資料並將已被生成之複數個詮釋資料所分別對應的複數個代幣資料記錄在區塊鏈7中的方法、或將含有共通之詮釋資料識別元與彼此互異之附加資料(例如序號)之組合的複數個代幣資料記錄在區塊鏈7中的方法等,以發行被綁定至一個內容的複數個NFT。
內容資料追加部27,係依照管理者所致之指示,將藉由位置導向型之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而被管理的內容資料,使用已被內容識別元生成部21所生成之內容識別元而追加至內容導向型之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但是,內容資料,係亦可從最初起就已經被追加至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
結帳受理部31,係將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之結帳,透過該當購入者所擁有之帳戶上所被綁定的結帳手段而予以受理。此處,購入者,作為為了NFT購入費用支付所使用的額值,係可使用法定通貨、藉由管理者而被發行的點數及電子貨幣等之電子性額值等。為了NFT購入費用支付所使用的額值之種類係無限定,亦可使用例如Bitcoin或Ethereum等之加密通貨。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支付法定通貨之際的結帳手段,是想定了信用卡、簽帳卡、電子貨幣等,作為支付點數之際的結帳手段是想定了點數管理者的點數管理系統。但是,關於結帳手段也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中的例示,無論是預付式還是後付式,亦可採用已知的或將來登場的各式各樣的結帳手段。例如,支付中使用加密通貨的情況下,則對象之加密通貨所需之區塊鏈網路係被當作結帳手段而使用。
NFT管理部32,係令已被使用者所取得之商品所涉及之NFT,被搬移至該當使用者的錢包。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商品亦可包含有:關於已被綁定至NFT之內容的所定之權利或其他贈禮(點數或資料等)。
FT發行部33,係把商品已被購入這件事情視為契機,而將該當商品之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例如日圓或點數)的量所對應之量的FT(私有的FT),在區塊鏈7上予以發行。這裡所被發行、並被後述的FT管理部34所管理的FT,係為了表示交易所涉及之額值的量而被使用,並非當作交易所涉及之額值本身而被使用。亦即,在商品的購入中使用屬於其他種類之FT的加密通貨的情況下,FT發行部33,係仍將支付額值(例如Bitcoin或Ethereum)的量所對應之量的FT,在區塊鏈7上予以發行。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已被FT發行部33所發行之FT係先一度進入系統管理者的錢包然後才被搬移至各錢包的例子,但發行時點上的FT之賦予目標係不限定於系統管理者的錢包,亦可對購入者也就是使用者的錢包來做發行。
FT管理部34,係對需收取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的使用者的錢包,賦予已被FT發行部33所發行之FT之中的該當使用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所對應之量的FT (記錄在區塊鏈7中)。更具體而言,FT管理部34,係將已被發行之FT之中的第一部分,賦予給商品之販售者的錢包,將第二部分,賦予給系統管理者的錢包或令其遷移成無法使用狀態(所謂的加密通貨硬幣之銷毀(burn)或對加密通貨硬幣的旗標賦予),將第三部分,賦予給商品所涉及之權利者(IP持有人。不限定於將商品做一次販售的企業,亦包含持有著作權或肖像權等之個人等)的錢包。此處,FT之中的第一部分,係對應於支付額值之中的販售者(作為商品販售之銷售額)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第二部分,係對應於支付額值之中的系統管理者(作為仲介手續費或系統利用費)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第三部分,係對應於支付額值之中的權利者(作為版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所謂將代幣賦予給錢包,係指對該當錢包相對應的錢包位址,將該當代幣予以綁定、發送、搬移、或移轉等。
額值收取確認部35,係確認需收取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的使用者,會收取貨已收取了已被賦予給該當使用者之錢包的FT所對應之量的額值。一旦藉由額值收取確認部35而確認了額值之收取(既可為預定收取,亦可為完成收取),則FT管理部34,係令已被賦予給使用者之錢包的FT之中的,已藉由額值收取確認部35而確認了收取的額值的量所對應之量的FT,遷移成無法使用狀態或搬移至該當使用者的錢包以外之錢包。
點數賦予部36,係對購入者所擁有之帳戶,賦予可在商品之購入之際作為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而使用的點數。又,點數賦予部36,係亦可在第一商品已被購入之際,賦予可作為異於該當第一商品的第二商品所需之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而使用的點數。例如,點數賦予部36,係一旦於市集中NFT被購入,則將基於購入費用而被算出的點數(例如相當於購入費用之1%的點數),賦予給購入者的帳戶。這裡所被賦予的點數,係可在其他NFT的購入之際,作為購入費用之部分或全部而使用,結帳受理部31,係可將使用者之帳戶上所被綁定的點數餘額之中的已被使用者所指定之量的點數,充抵至NFT的購入費用。
<處理的流程>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的系統中所被執行的處理之流程。此外,以下說明的處理的具體內容及處理順序,係為為了實施本揭露所需之一例。具體的處理內容及處理順序,係可隨著本揭露的實施形態而做適宜選擇。
圖3係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NFT發行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本概略圖中所示的處理,係以與所被販售之NFT的對應建立是被預定的內容資料已被輸入至系統為契機,而被執行。
在步驟S101至步驟S103中,係依照內容資料而生成CID。資訊處理裝置1,係將來自內容提供者的內容資料之輸入,予以受理(步驟S101)。此處,可被本系統所操作的內容之種類及資料之格式係無限定。影片或圖片、音響(任何音響皆可,可例示如:音樂、環境音、人聲、動物的叫聲等。)、三維模型、圖式、本文、遊戲內物件(遊戲內角色或道具、卡片等)、票券等,可將各式各樣的對象當作內容來操作,將這些內容作為資料而保持之際的資料格式亦無限定。
一旦來自內容提供者的內容資料被輸入,則內容識別元生成部21,係無論該當內容資料是否被追加至IPFS(第二資料管理系統6),皆依照IPFS之協定而生成CID (步驟S102)。因此,該當CID中係含有,使用所定之雜湊演算法而被算出的,內容資料的雜湊值。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內容資料最初並未被追加至IPFS,而是被保存在先前的位置導向型之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在本實施形態所示的例子中係為CDN)的例子。於本實施形態中,資訊處理裝置1,係將內容資料,保存在利用CDN的第一資料管理系統中(步驟S103)。又,步驟S102中所被生成的CID,係即使在將內容資料追加至位置導向型之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的情況下,仍可於該當位置導向型之第一資料管理系統5中,當作表示內容資料的索引(例如檔名或檢索鍵)來使用。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104前進。
在步驟S104至步驟S106中,詮釋資料係被生成。雜湊值取得部22,係基於步驟S101中所得到的含有內容資料之鍵值,使用所定之雜湊演算法而算出雜湊值(步驟S104)。然後,詮釋資料生成部23,係使用步驟S104中所被算出的雜湊值與內容提供者的私密金鑰,來作成電子簽章(步驟S105)。關於電子簽章之處理的細節,係使用先前的或將來被開發的電子簽章技術即可,因此省略說明。此外,這裡所被使用的私密金鑰所對應之公開金鑰,係在市集中被公開。藉此,只要是能夠取得公開金鑰的人則無論是誰都可確認內容的正當性。一旦電子簽章被作成,則詮釋資料生成部23,係生成內容的詮釋資料,其中含有:步驟S104中所被算出之雜湊值、步驟S105中所被生成之電子簽章、取得內容資料之際所被參照的URI(資源識別元) (步驟S106)。此處,詮釋資料中的URI裡係含有,步驟S102中依照IPFS之協定而被生成的CID。藉此,即使在將來內容資料會被追加至IPFS的情況下,仍可藉由指定該當URI而從IPFS取得內容資料。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107前進。
在步驟S107及步驟S108中,詮釋資料係被保存。詮釋資料追加部24,係將步驟S106為止之處理中所被生成之詮釋資料,追加至IPFS(步驟S107)。在IPFS中,一旦資料被上傳,則超過所定大小的資料就會被分割(chunking),使用把所被追加之資料(此處係為詮釋資料)當作鍵值而求出的雜湊值,而發行將所被追加之資料(此處係為詮釋資料)做唯一表示的內容識別元(CID)。該CID,係作為該當資料是於被追加之時點上已經存在的永久性的記錄而發揮機能。此外,如上述CID係基於所被追加之資料的雜湊值,對完全相同的資料所被發行的CID係為相同,又對同一資料的CID係為不變。然後,詮釋資料識別元取得部25,係將從IPFS所被發行的CID,當作詮釋資料CID(為了與步驟S102中所被生成之內容資料的CID做區別,稱之為「詮釋資料CID」)而加以取得(步驟S108)。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109前進。
在步驟S109至步驟S110中,藉由將代幣資料記錄在區塊鏈7中,以發行NFT。NFT發行部26,係作成含有詮釋資料CID的代幣資料(步驟S109)。然後,NFT發行部26,係將藉由把已被作成之代幣資料直接記錄在區塊鏈7中而被綁定了詮釋資料及內容的NFT,賦予並發行給擁有者的錢包(步驟S110)。其後,該當圖式中所示的處理係結束。
圖4係為本實施形態中在詮釋資料及代幣資料中所能採用之項目之例子的圖示,含有以下所列舉的代幣資料。此外,想定是對於一個內容會被發行有複數個NFT的收藏品之形式的代幣。 - tokenID (代幣ID) - collectibleID (收藏品ID) - serialNumber (序號。在發行已被綁定至一個內容的複數個NFT的情況下,藉由對於一個內容設定一個收藏品ID與複數個不同之序號,就可發行複數個NFT。) - maxTokens (針對一個收藏品而被發行的NFT的數量之上限) - tokenMetadataURI (在NFT已被發行的情況下用來從NFT參照詮釋資料所需之URI,含有詮釋資料之CID。)
又,詮釋資料,係含有以下所列舉的資料。 - title (代幣的標題) - description (代幣的說明) - image (可從瀏覽器做存取的,內容或內容之縮圖的URL) - contentProviderName (內容提供者的名稱) - contentURI (用來參照內容資料所需之URI(含有CID)) - contentHash (內容資料的雜湊值) - contentSignature (內容資料的電子簽章)
甚至,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詮釋資料及/或代幣資料中所含之項目,係可採用以下所被例示的項目。 - royaltyInfo (作為版稅的額值之分配之驗證中所被使用的資訊,含有錢包位址或版稅之比率。) - externalURL (將使用者導往服務或內容之網頁的URL) - rarity (內容或NFT的稀有度) - series (內容的系列資訊)
其他,在詮釋資料及/或代幣資料中,亦可還包含有:內容提供者的資訊、內容所涉及之演出者的資訊、內容所涉及之智慧財產權(著作權、商標權、表演者之權利等)所涉及之權利表示資訊、內容所涉及之團體的資訊、內容所涉及之日期時間資訊、內容所涉及之地點(公演會場等。亦可包含元宇宙或直播公演)資訊、內容所涉及之活動資訊(關於運動之比賽的系列/系列名或公演名、概念等)等。此處,演出者中係包含有:演員或演奏者、運動內容中的選手或偶像/樂團內容中的成員;團體中係包含有:運動內容中的隊伍名或偶像內容中的團體名、樂團內容中的團體名;日期時間中係包含有:內容的釋出日期時間或收錄日期時間。這些資訊,係亦可作為各自獨立的項目而被包含在詮釋資料及/或內容資料中,亦可被記載在上述的「description」或「series」等之總括性的項目中。又,演出者的資訊中亦可含有:內容中的該當演出者的角色(運動內容中的陣形位置(「投手」等)或偶像內容中的站位、樂團內容中的負責樂器等)。
若依據上記說明的NFT發行處理,則依照IPFS之協定而被生成的內容資料之CID係被保存在詮釋資料中,該當詮釋資料之CID是以被包含在代幣資料中的形式而被記錄在區塊鏈7中,因此在NFT發行時未被追加至IPFS的內容資料是藉由內容資料追加部27而在之後才被追加至IPFS的情況下,從IPFS所被發行的CID仍會與步驟S102中所被生成之CID相同,不會對已經生成之NFT造成影響,可保證內容資料的同一性。亦即,若依據上記說明的NFT發行處理,則即使在NFT之對象的內容資料最初未被追加至IPFS的情況下,仍可將該當內容資料在任意之時序上追加至IPFS。
圖5係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NFT的一次販售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本概略圖中所示的處理,係以從希望購入NFT的使用者的使用者終端9發送出購入要求為契機,而被執行。此外,圖中的各戶頭或錢包內所被表示的額值的量及FT的量,係為本圖式所示之處理已經完成之狀態下的,各戶頭或錢包中的額值的量及FT的量。
在步驟S201至步驟S203中,NFT的購入要求係被接收,支付額值的結帳係被進行。NFT係藉由內容提供者而被上架至市集,販售者(此處係為內容提供者)與購入者若對NFT的價格表示合意,則購入者係將要購入1或複數個NFT之意旨的要求,對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而被管理的市集進行送訊,而進行支付手續。此外,購入者可批次購入的NFT係不限定於1個,購入者係亦可將複數個NFT批次購入。甚至,複數個NFT係亦可為,含有藉由販售者而被作成的複數個NFT的捆包。
此處,價格的決定方法係無限定,例如,亦可採用對於藉由販售者而被預先提示的價格在購入者已同意的情況下就變成可購入的方法,亦可像是競標等,一面使價格變動一面在販售者與購入者之間漸漸決定可能合意的價格的方法,係亦可在適切的範圍內被採用。結帳受理部31,係將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之結帳,透過該當購入者所擁有之帳戶上所被綁定的結帳手段而予以受理(步驟S201)。藉由購入者而被支付的額值(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日本的法定通貨也就是日圓的1,000圓),係被入金至結帳服務(步驟S202),管理系統,係將額值之支付(結帳)已被進行並完成的這件事情,通知給管理市集的資訊處理裝置1(步驟S203)。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204前進。此處,結帳服務,係可為系統管理者的戶頭所涉及之管理或合作為可能的金融系統。此外,對結帳服務的額值之支付(作為例子係為法定通貨之入金),係可用步驟S202之態樣而在結帳前被進行,亦可用後付結帳等之態樣而在結帳後才被進行。
在步驟S204至步驟S207中,使用到FT的額值管理係被執行。FT發行部33,係將步驟S201中的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的量(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1,000圓)所對應之量的FT(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1,000Coin。以下,將本實施形態中所被發行的FT之名稱假定為「Coin」來做說明。但是,本揭露所涉及之FT之名稱係無限定。),對市集的支付用錢包(系統管理者的錢包)進行發行(步驟S204)。然後,FT管理部34,係將已被發行之FT之中的,相當於系統管理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的FT(在圖示的例子中,利潤是被設定成20%,而為200Coin),賦予給市集的利潤處理用錢包(步驟S205),將相當於商品之販售者及權利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的FT(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800Coin),賦予給商品之販售者也就是內容提供者的錢包(步驟S206)。
伴隨一次販售處理,NFT管理部32,係令已被購入之商品所涉及之NFT,從販售者的錢包被搬移至購入者的錢包。此時,NFT的搬移,係和後述的二次販售處理的步驟S605至S607之處理(參照圖9)同樣地,是可與販售者及/或權利者所需收取之FT的往販售者及/或權利者之錢包的賦予(步驟S205及步驟S206)為同時且不可分地被執行。但是,NFT的搬移之時序,係不限定於此處所示的例子。然後,FT管理部34,係將已被賦予至利潤處理用錢包的FT予以銷毀(burn),令其遷移成無法使用狀態(步驟S207),該當圖式所示之處理係結束。
圖6係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定期統計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本概略圖中所示的處理,係每所定期間(例如每1個月1次)地被執行。此外,圖中的各戶頭或錢包內所被表示的額值的量及FT的量,係為本圖式所示之處理已經完成之狀態下的,各戶頭或錢包中的額值的量及FT的量。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1,係從參照圖5所說明的一次販售處理的步驟S202中被存款至結帳服務,藉由購入者而被支付的額值(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1,000圓),因應需要而扣除手續費(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50圓)(步驟S301),將餘額(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950圓)匯款至市集的戶頭(步驟S302)。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303前進。
資訊處理裝置1,係對管理者的使用者終端9(以下稱作「操作員終端」)通知匯款完成(步驟S303)。收到匯款完成之通知的操作員終端,係將該當所定期間(例如該當月)中的含有商品名、內容提供者名、販售價格及支付ID等的販售記錄,從管理市集的資訊處理裝置1加以取得(步驟S304)。又,資訊處理裝置1,係將步驟S302中的往市集之戶頭的匯款額,對管理市集之戶頭的系統(例如銀行系統等)進行認證(步驟S305)。其後,該當圖式中所示的處理係結束。
圖7係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定期匯款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本概略圖中所示的處理,係每所定期間(例如每1個月1次),以參照圖6所說明的定期統計處理的完成為契機,而被執行。此外,圖中的各戶頭或錢包內所被表示的額值的量及FT的量,係為本圖式所示之處理已經完成之狀態下的,各戶頭或錢包中的額值的量及FT的量。
首先,額值收取確認部35,係藉由參照內容提供者的錢包,以確認商品之販售者及權利者會預定收取已被賦予給內容提供者之錢包的FT所對應之量的額值(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800圓),然後,生成為了將實際的額值匯款至商品之販售者及權利者所需的支付清單(步驟S401)。此外,在圖7中雖然在內容提供者的錢包中是圖示了處理完成後的0Coin,但在步驟S401的確認時點上係有被賦予了800Coin(參照圖6),而可知內容提供者會預定收取800圓。此處,支付清單,係為含有:內容提供者名、支付量(800圓)、戶頭等之支付目標之相關資訊等的清單。步驟S401中一旦確認了額值之收取(此處係為收取預定),則FT管理部34,係將已被賦予給內容提供者之錢包的FT之中的,步驟S401中已被確認收取的額值的量(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800圓)所對應之量的FT(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800Coin)予以銷毀,令其遷移成無法使用狀態(步驟S402)。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403前進。
操作員終端,係將該當所定期間(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為該當月)中的支付清單,從資訊處理裝置1加以取得(步驟S403),已被取得之支付清單,而對銀行系統,指示從市集之戶頭往內容提供者之戶頭的,商品之販售者及權利者所需收取之額值(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800圓)的匯款(步驟S404)。此處,在匯款後殘留在市集之戶頭中的額值(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圖6中從已被入金至戶頭的950圓扣除了要被匯款至內容提供者之戶頭的800圓之後的150圓),係為系統管理者所需收取之額值。一旦所被指示的額值之匯款完成(步驟S405),則該當圖式所示之處理係結束。
圖8係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按需匯款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本概略圖中所示的處理,係以從內容提供者的使用者終端9,發送出額值之提領要求為契機,而被執行。此外,圖中的各戶頭或錢包內所被表示的額值的量及FT的量,係為本圖式所示之處理已經完成之狀態下的,各戶頭或錢包中的額值的量及FT的量。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1,係將來自內容提供者之使用者終端9的提領要求,予以接收(步驟S501)。此處,額值收取確認部35,係藉由參照內容提供者的錢包,以確認商品之販售者及權利者會預定收取已被賦予給內容提供者之錢包的FT所對應之量的額值(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800圓)。此外,在圖8中雖然在內容提供者的錢包中是圖示了處理完成後的0Coin,但在步驟S501的確認時點上係有被賦予了800Coin(參照圖6),而可知內容提供者會預定收取800圓。然後,一旦接收到來自內容提供者的提領要求,FT管理部34,係將已被賦予至內容提供者之錢包的FT之中的,步驟S501中所被提領要求之額值的量(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800圓)所對應之量的FT(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800Coin)予以銷毀,令其遷移成無法使用狀態(步驟S502)。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503前進。
資訊處理裝置1,係依照步驟S501中所被接收到的提領要求,而對銀行系統,指示從市集之戶頭往內容提供者之戶頭的,商品之販售者及權利者所需收取之額值(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800圓)的匯款(步驟S503)。此處,在匯款後殘留在市集之戶頭中的額值(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圖6中從已被入金至戶頭的950圓扣除了要被匯款至內容提供者之戶頭的800圓之後的150圓),係為系統管理者所需收取之額值。一旦所被指示的額值之匯款完成(步驟S504),則該當圖式所示之處理係結束。
圖9係為本實施形態所述之NFT的二次販售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本概略圖中所示的處理,係以從希望購入NFT的使用者的使用者終端9發送出購入要求為契機,而被執行。此外,圖中的各戶頭或錢包內所被表示的額值的量及FT的量,係為本圖式所示之處理已經完成之狀態下的,各戶頭或錢包中的額值的量及FT的量。
在步驟S601至步驟S603中,NFT的購入要求係被接收,支付額值的結帳係被進行。NFT係藉由販售者而被上架至市集,販售者(此處係為從內容提供者或其他使用者購入了NFT的使用者)與購入者若對NFT的價格表示合意,則購入者係將要購入NFT之意旨的要求,對資訊處理裝置1進行送訊,而進行支付手續。此外,價格的決定方法係無限定,為了NFT購入費用支付而使用的額值之種類係無限定,以及結帳手段係無限定,這些事情係和參照圖5所說明的一次販售處理相同。結帳受理部31,係將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之結帳,透過該當購入者所擁有之帳戶上所被綁定的結帳手段而予以受理(步驟S601)。藉由購入者而被支付的額值(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1,000圓),係被入金至結帳服務(步驟S602),管理系統,係將額值之支付已被進行的這件事情,通知給資訊處理裝置1(步驟S603)。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604前進。此外,對結帳服務的額值之支付(作為例子係為法定通貨之入金),係可用步驟S602之態樣而在結帳前被進行,亦可用後付結帳等之態樣而在結帳後才被進行。
在步驟S604至步驟S608中,使用到FT的額值管理係被執行。FT發行部33,係將步驟S601中的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的量(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1,000圓)所對應之量的FT(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1,000Coin),對市集的支付用錢包進行發行(步驟S604)。然後,FT管理部34,係將已被發行之FT之中的,相當於內容提供者(商品所涉及之權利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的FT(在圖示的例子中,版稅是被設定成5%,而為50Coin),賦予給內容提供者的錢包(步驟S605),將相當於系統管理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的FT(在圖示的例子中,利潤是被設定成5%,而為50Coin),賦予給市集的利潤處理用錢包(步驟S606),將相當於商品之販售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的FT(在圖示的例子中係為900Coin),賦予給商品之販售者也就是使用者的錢包(步驟S607)。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版稅及/或利潤,係可參照詮釋資料及/或代幣資料中所含之「royaltyInfo」而被計算。
此處,NFT管理部32,係令已被購入之商品所涉及之NFT,從販售者的錢包被搬移至購入者的錢包。此時,NFT的搬移,係與販售者及/或權利者所需收取之FT的往販售者及/或權利者之錢包的賦予(步驟S605至步驟S607)為同時且不可分地被執行為佳。亦即,NFT管理部32及FT管理部34,係在區塊鏈7上為了使NFT做移轉所需之交易中,將要被移轉至販售者之錢包的FT與要從販售者被移轉至購入者的NFT之雙方,當作用來表示現在之擁有者所需之輸入及用來表示移轉目的地所需之輸出來使用,藉此以使得只要販售者尚未領取FT則NFT就不會移轉給購入者。此時,NFT管理部32及FT管理部34,係藉由將關於販售者及購入者之雙方的輸入及輸出所需之電子簽章一起公開於網路,就可使交易成立。NFT管理部32及/或FT管理部34,作為例子,可基於採取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之態樣的交易形式,來處理將NFT及/或FT進行移轉的交易。區塊鏈7上的這類交易處理,尤其是在C2C交易(除了曾經一度被販售過的NFT在使用者間的二次交易之外,也包含一般的使用者成為內容提供者來販售NFT的交易)中,為了提高交易的安全性,而為有效。但是,區塊鏈7上的這類交易處理,係亦可於C2C以外之交易(例如B2C交易)中被採用。亦即,於參照圖5所說明的一次販售處理中,NFT的搬移,係也可與販售者及/或權利者所需收取之FT的往販售者及/或權利者之錢包的賦予為同時且不可分地被執行。其後,FT管理部34,係將已被賦予至利潤處理用錢包的FT予以銷毀(burn),令其遷移成無法使用狀態(步驟S608),該當圖式所示之處理係結束。
二次販售處理結束後所被執行的統計處理及匯款處理之細節,係和參照圖6至圖8所說明的上記處理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其他效果> 若依據上記實施形態中所揭露的技術,則會發行用來表示交易時所需被支付之額值的量所需之同量的FT,藉由將該當FT依照實際之額值之移轉而進行操作,就可將版稅或利潤、販售者之利益等,交易時所需被支付之額值,以資料的方式來做合適地管理。例如,若依據上記實施形態,則可一面防止資料的竄改,一面在資料的管理上使用非中央集權式的分散式系統,又,可讓參加交易的使用者本身來參照將額值的量進行管理的資料(此處係為FT)。
又,若依據上記實施形態中所被揭露的技術,則在內容提供者不希望把內容保存至IPFS等有這類情事的情況下,可針對保存場所而提供其他選擇,同時隨應於內容提供者或使用者(擁有者、販售者、購入者等)的需求而將內容的保存場所而變更成IPFS。又,從別的觀點來看,將內容資料的保存場所與詮釋資料的保存場所予以分開,且在詮釋資料中包含有IPFS方式的CID,藉此可以獲得防止第三者所致之偽NFT的生成或竄改之效果,同時可使NFT往其他區塊鏈的搬移(例如從私有NFT轉乘至公有NFT(標準方式的NFT))變得容易。
<變形例> 圖10係變形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b的機能構成之概略的圖示。在上記說明的實施形態中是說明,發行交易時所需被支付之額值的量所對應之量的FT,將該當FT依照實際之額值之移轉而進行操作的處理,是使用在NFT之交易時所需支付之額值的管理上的例子,但上記說明的使用到FT的額值管理,係亦可被使用於NFT以外之商品或服務等的交易時所需被支付之額值的管理。此情況下,除了處理的開始之契機是NFT以外之商品或服務等以外,其餘各機能部所致之處理的內容係為概略相同。資訊處理裝置1b,係藉由將記憶裝置中所被記錄的程式,讀出至RAM中,並藉由CPU來加以執行,以控制資訊處理裝置1b中所具備的各硬體,藉此而成為具備結帳受理部31、FT發行部33、FT管理部34及額值收取確認部35的資訊處理裝置而發揮機能。
圖11係變形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c的機能構成之概略的圖示。在上記說明的實施形態中是說明,生成含有資源識別元的詮釋資料,將含有該當詮釋資料之識別元的代幣資料登錄至區塊鏈7的處理,是與上記額值之管理一併被實施的例子,但詮釋資料關連處理,係可為了NFT關連之技術而被廣泛使用。資訊處理裝置1c,係藉由將記憶裝置中所被記錄的程式,讀出至RAM中,並藉由CPU來加以執行,以控制資訊處理裝置1c中所具備的各硬體,藉此而成為具備內容識別元生成部21、雜湊值取得部22、詮釋資料生成部23、詮釋資料追加部24、詮釋資料識別元取得部25及NFT發行部26的資訊處理裝置而發揮機能。
又,在上記說明的實施形態中是說明,將詮釋資料追加至IPFS的例子,但關於詮釋資料,也是可和內容資料同樣地,不是追加至IPFS等之內容導向型資料管理系統,而是保存在例如CDN等之位置導向型資料管理系統中,同時僅生成並發行CID。
此外,在上記說明的實施形態中是說明,作為分散型帳本是使用區塊鏈的例子,但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在實作時所能夠採用的分散型帳本,係不限定於所謂的區塊鏈。只要是具有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的實現上所被要求的機能及構成者,則亦可使用區塊鏈以外的分散型帳本。
1,1b,1c:資訊處理裝置 5:第一資料管理系統 6:第二資料管理系統 7:區塊鏈 9:使用者終端 11:CPU 12:ROM 13:RAM 14:記憶裝置 15:通訊單元 21:內容識別元生成部 22:雜湊值取得部 23:詮釋資料生成部 24:詮釋資料追加部 25:詮釋資料識別元取得部 26:NFT發行部 27:內容資料追加部 31:結帳受理部 32:NFT管理部 33:FT發行部 34:FT管理部 35:額值收取確認部 36:點數賦予部
[圖1] 實施形態所述之系統之構成的概略圖。 [圖2] 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之機能構成之概略的圖示。 [圖3] 實施形態所述之NFT發行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 [圖4] 於實施形態中在詮釋資料及代幣資料中所能採用之項目之例子的圖示。 [圖5] 實施形態所述之NFT的一次販售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 [圖6] 實施形態所述之定期統計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 [圖7] 實施形態所述之定期匯款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 [圖8] 實施形態所述之按需匯款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 [圖9] 實施形態所述之NFT的二次販售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概略圖。 [圖10] 變形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之機能構成之概略的圖示。 [圖11] 變形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之機能構成之概略的圖示。
1:資訊處理裝置
21:內容識別元生成部
22:雜湊值取得部
23:詮釋資料生成部
24:詮釋資料追加部
25:詮釋資料識別元取得部
26:NFT發行部
27:內容資料追加部
31:結帳受理部
32:NFT管理部
33:FT發行部
34:FT管理部
35:額值收取確認部
36:點數賦予部

Claims (14)

  1. 一種資訊處理系統,係具備: 同質化代幣發行手段,係用以把商品已被購入這件事情視為契機,而將該商品之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的量所對應之量的同質化代幣,在區塊鏈上予以發行;和 同質化代幣管理手段,係用以將已被發行之前記同質化代幣之至少一部分,賦予給需收取前記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的使用者的錢包。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記同質化代幣管理手段,係對需收取前記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的使用者的錢包,賦予已被前記同質化代幣發行手段所發行之前記同質化代幣之中的該使用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所對應之量的前記同質化代幣。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記同質化代幣管理手段,係將已被發行之前記同質化代幣之中的第一部分,賦予給前記商品之販售者的錢包,並將第二部分,賦予給系統管理者的錢包或是令其遷移成無法使用狀態。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記同質化代幣之中的前記第一部分,係對應於前記支付額值之中的前記販售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 前記同質化代幣之中的前記第二部分,係對應於前記支付額值之中的前記系統管理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
  5. 如請求項3或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記同質化代幣管理手段,係還將已被發行之前記同質化代幣之中的第三部分,賦予給前記商品所涉及之權利者的錢包。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記同質化代幣之中的前記第三部分,係對應於前記支付額值之中的前記權利者所需收取之額值的量。
  7. 如請求項2至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還具備:額值收取確認手段,係用以確認,需收取前記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的使用者,會收取或已收取了已被賦予給該使用者之錢包的前記同質化代幣所對應之量的額值; 前記同質化代幣管理手段,係令已被賦予給前記使用者之錢包的前記同質化代幣之中的,已被前記額值收取確認手段確認到收取的額值的量所對應之量的前記同質化代幣,遷移成無法使用狀態或搬移至該使用者的錢包以外之錢包。
  8. 如請求項1至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記商品係含有關於已與非同質化代幣做綁定之內容的所定之權利或資料; 還具備:非同質化代幣管理手段,係令已被購入之商品所涉及之前記非同質化代幣,搬移至前記購入者的錢包。
  9. 如請求項1至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記區塊鏈係為,只讓持有藉由所定之管理主體而被管理之帳戶的使用者可以參加成為前記購入者的區塊鏈; 前記購入者的錢包,係被綁定至前記帳戶而被管理。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還具備:結帳受理手段,係用以將前記購入者所致之前記支付額值之結帳,透過該購入者所擁有之前記帳戶上所被綁定的結帳手段而予以受理。
  11. 如請求項9或10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還具備:點數賦予手段,係用以對前記購入者所擁有之前記帳戶,賦予可在前記商品的購入之際作為前記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而使用的點數。
  12.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系統,其中, 前記點數賦予手段,係在第一商品已被購入之際,賦予可作為異於該第一商品的第二商品所需之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而使用的點數。
  13. 一種方法,係由電腦來執行: 同質化代幣發行步驟,係把商品已被購入這件事情視為契機,而將該商品之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的量所對應之量的同質化代幣,在區塊鏈上予以發行;和 同質化代幣管理步驟,係將已被發行之前記同質化代幣之至少一部分,賦予給需收取前記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的使用者的錢包。
  14. 一種程式,係用以令電腦執行: 同質化代幣發行步驟,係把商品已被購入這件事情視為契機,而將該商品之購入者所致之支付額值的量所對應之量的同質化代幣,在區塊鏈上予以發行;和 同質化代幣管理步驟,係將已被發行之前記同質化代幣之至少一部分,賦予給需收取前記支付額值之至少一部分的使用者的錢包。
TW112106637A 2022-02-24 2023-02-23 資訊處理系統、方法及程式 TW2023366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6605 2022-02-24
JP2022026605A JP2023122854A (ja) 2022-02-24 2022-02-24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6669A true TW202336669A (zh) 2023-09-16

Family

ID=87885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6637A TW202336669A (zh) 2022-02-24 2023-02-23 資訊處理系統、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22854A (zh)
TW (1) TW20233666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22854A (ja)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762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th-based currency escrow transactions
US20210166203A1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tokenization of digital media
TWI822653B (zh) 以令牌化來進行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匯兌
US8712918B2 (en) Electronic currency, electronic wallet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s employing them
JP2023018052A (ja)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上で匿名で保持されるトークンに関連付けられた交換を指示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210358038A1 (en) Decentralize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fractionalized interests in physical assets
TW202338686A (zh) 資訊處理系統、方法及程式
US2020032049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ducting a transaction using private blockchain
KR20070051338A (ko) 전자 상거래를 위한 현금 및 현금 등가물을 제공하는 방법
KR102093291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문화콘텐츠 관리 시스템
CN110221919A (zh) 基于区块链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US20220027902A1 (en) Decentralized system for fractionalized tokens
JP2020140400A (ja) 電子通貨、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通貨取引システム
TW202336667A (zh) 資訊處理系統、方法及程式
WO2023201360A2 (en) Method, controller,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replacement of a cancelled repeating transfer data structure on a distributed transfer network
US2023041928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nd Operating NFT Marketplace
TW202336669A (zh) 資訊處理系統、方法及程式
WO2019177602A1 (en) Embedded payment tokens in digital media objects
JP7048039B1 (ja) 決済システム、決済装置、決済方法及び決済プログラム
JP7493823B2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02476B1 (ja)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11599647B1 (en) Network node for securing physical items using cryptograhic data structures
KR20230120005A (ko) 블록체인 대체 불가능 토큰을 이용한 티켓 관리 시스템 및 티켓 관리 방법
KR20240026670A (ko) Nft를 이용한 ar카드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23157295A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