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2865A - 廢棄物處理設施 - Google Patents

廢棄物處理設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2865A
TW202332865A TW111143012A TW111143012A TW202332865A TW 202332865 A TW202332865 A TW 202332865A TW 111143012 A TW111143012 A TW 111143012A TW 111143012 A TW111143012 A TW 111143012A TW 202332865 A TW202332865 A TW 2023328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aforementioned
incinerator
modified
modified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3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間彰
河合一寛
中川陽介
西澤和樹
山田開理
原田照正
串岡清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2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286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09B3/4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evapo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09B3/4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evaporation
    • B09B3/45Steam treatment, e.g. 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or oxid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一種廢棄物處理設施,係具備:儲留部,係儲留廢棄物;至少1個處理設備,係對於儲留於儲留部之廢棄物之一部分進行中間處理;水熱處理裝置,係將儲留於儲留部之廢棄物之剩餘部分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以及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取得水熱處理裝置之處理資料,根據處理資料,推測用以設定藉由至少1個處理設備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處理條件之指標,並根據指標設定處理條件。

Description

廢棄物處理設施
本揭示,係關於廢棄物處理設施。 本案係根據2021年11月12日於日本國特許廳所申請之日本特願2021-184843號主張優先權,並將其內容援用於此。
廢棄物處理設施,係大多具備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處理設備,並構成為以合適之條件進行中間處理。例如,在廢棄物處理設施為垃圾焚化設施之情形,係採用自動地調整供給至焚化爐(處理設備)之垃圾量及燃燒用空氣之量之自動燃燒控制。於專利文獻1係記載有一種技術,其係根據垃圾之低熱值(高精度低熱值及低精度低熱值)算出對於焚化爐供給垃圾之給料機之給料速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18097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係自焚化爐之熱輸入與熱輸出之關係算出高精度低熱值,並自焚化垃圾所產生之排氣之組成算出低精度低熱值。亦即,垃圾之供給量之設定係於該垃圾受到焚化之後方進行,故有垃圾對於焚化爐之供給量之控制緩慢,而導致焚化爐之運轉狀態不穩定之虞。
本揭示,係有鑑於前述課題所完成者,以提供能夠使處理設備之運轉狀態穩定之廢棄物處理設施為目的。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揭示之廢棄物處理設施,係具備:儲留部,係儲留廢棄物;至少1個處理設備,係對於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進行中間處理;水熱處理裝置,係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剩餘部分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以及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取得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之處理資料,根據前述處理資料,推測用以設定藉由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對於前述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處理條件之指標,並根據前述指標設定前述處理條件。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揭示之廢棄物處理設施,係能夠使處理設備之運轉狀態穩定。
以下,針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之廢棄物處理設施,根據圖式進行說明。該實施形態係表示本揭示之一種態樣,而不限於此,於本揭示之技術性思想之範圍內係能夠任意變更。
<第1實施形態> (廢棄物處理設施之構成) 圖1,係示意性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廢棄物處理設施之構成之圖。廢棄物處理設施,係例如焚化都市垃圾般之廢棄物Ws之焚化設施1。都市垃圾,係以廚餘、紙類垃圾、塑膠垃圾為主成分,並包含少量金屬。廢棄物Ws,係不限於都市垃圾,為處理來自工廠等之排水而產生汙泥或農業類廢棄物等之含有水分量比都市垃圾更多者亦可。本揭示,係以廢棄物處理設施為焚化設施1之情形作為例子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焚化設施1,係具備儲留部2、處理設備4、水熱處理裝置6、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
儲留部2,係儲留廢棄物Ws。於圖1所例示之形態中,儲留部2係垃圾槽2A(2),焚化設施1,係具備平台102、起重機104、接收料斗106、給料裝置108。垃圾槽2A,係與平台102連通,並儲留藉由垃圾運送車103從平台102放入之廢棄物Ws。並且,設於垃圾槽2A內之起重機104,係將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一部分放入接收料斗106。給料裝置108,係將放入至接收料斗106之廢棄物Ws供給至後述之焚化爐4A。具體而言,給料裝置108,係以將放入至接收料斗106之廢棄物Ws往焚化爐4A推出之方式進行往復運動,而經由形成於焚化爐4A之供給口105供給至焚化爐4A內。
處理設備4,係對於儲留於儲留部2之廢棄物Ws之一部分進行中間處理。於圖1所例示之形態中,處理設備4,係焚化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一部分之焚化爐4A(4)。於圖1所例示之形態中,焚化爐4A係沿垂直方向延伸之筒狀,並包含使經由供給口105被推出至焚化爐4A內之廢棄物Ws堆積之火格子110(爐排)。火格子110,係構成為使堆積於火格子110上之廢棄物Ws往遠離供給口105之方向移動。火格子110,係形成從廢棄物Ws之移動方向之上游側往下游側依序排列之乾燥區域112、燃燒區域114,以及後燃燒區域116。乾燥區域112,係藉由焚化爐4A內之熱使堆積於火格子110上之廢棄物Ws乾燥。燃燒區域114,係產生火焰Fr而使堆積於火格子110上之廢棄物Ws燃燒。後燃燒區域116,係使未於燃燒區域114燃燒殆盡之燃燒完結物完全燃燒。於焚化爐4A內受到乾燥、燃燒、後燃燒之廢棄物Ws係成為灰As,並被排出焚化爐4A外。
於圖1所例示之形態中,焚化設施1,係具備:空氣供給裝置118,係將用於燃燒廢棄物Ws之燃燒用空氣供給至焚化爐4A。空氣供給裝置118,係包含:壓入送風機120;空氣供給線122,係連接壓入送風機120與火格子110,並流通有燃燒用空氣;以及空氣流量調節閥124,係設於空氣供給線122,調節藉由壓入送風機120供給至焚化爐4A內之燃燒用空氣之量。
壓入送風機120,係從焚化設施1之外部接收燃燒用空氣,並經由空氣供給線122從火格子110之下方供給至焚化爐4A內。空氣供給線122,係具備複數個空氣供給口,分別對於乾燥區域112、燃燒區域114及後燃燒區域116供給燃燒用空氣。空氣流量調節閥124,係包含:第1空氣流量調節閥124a(124),係調節供給至乾燥區域112之燃燒用空氣之量;第2空氣流量調節閥124b(124),係調節供給至燃燒區域114之燃燒用空氣之量;以及第3空氣流量調節閥124c(124),係調節供給至後燃燒區域116之燃燒用空氣之量。
於圖1所例示之形態中,焚化設施1,係構成為處理因燃燒廢棄物Ws所產生之排氣Eg,並具備煙道126、熱交換器128、集塵器130、引風機132、煙囪134、蒸氣渦輪136、發電機138。
煙道126,係連結至焚化爐4A之垂直方向上部,並流通有排氣Eg。在排氣Eg於煙道126流通之流通方向上,於煙道126從上游側依序設有熱交換器128、集塵器130、引風機132。於煙道126之下游端設有煙囪134。
熱交換器128,係在蒸氣或供水與排氣Eg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回收排氣Eg之熱。於圖1所例示之形態中,熱交換器128,係包含上游側熱交換器128A(128);以及下游側熱交換器128B(128),係配置於比上游側熱交換器128A更靠排氣Eg之流通方向之下游側。上游側熱交換器128A係例如為過熱器,藉由排氣Eg使於上游側熱交換器128A流通之蒸氣受到過熱。接著,藉由上游側熱交換器128A生成之過熱蒸氣S1,係被供給至蒸氣渦輪136而旋轉驅動蒸氣渦輪136。發電機138係連結至蒸氣渦輪136,隨蒸氣渦輪136之旋轉進行發電。下游側熱交換器128B,係例如為再加熱器或省煤器,被供給有從蒸氣渦輪136排出之排出蒸氣S2。接著,下游側熱交換器128B,係在排出蒸氣S2與排氣Eg之間進行熱交換。又,雖未圖示,焚化設施1係進一步具備冷凝器,對於下游側熱交換器128B供給有藉由冷凝器冷卻排出蒸氣S2而生成之冷凝水亦可。
集塵器130,係捕集排氣Eg中所包含之粒子狀物質(飛灰)。引風機132,係將排氣Eg拉入煙囪134。煙囪134,係將排氣Eg排出焚化設施1之外部。於圖1所例示之形態中,焚化設施1,係具備:循環線140,係連接煙道126與焚化爐4A;以及循環送風機142,係設於循環線140,使於煙道126流通之排氣Eg之一部分在焚化爐4A循環。循環線140,係連接至煙道126當中之集塵器130與引風機132之間之部分。又,循環送風機142,係將排氣Eg從煙道126接收並押入至焚化爐4A內之壓入型送風機。
針對水熱處理裝置6及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進行說明。水熱處理裝置6,係將儲留於垃圾槽2A(儲留部2)之廢棄物Ws之剩餘部分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X1。於圖1所例示之形態中,水熱處理裝置6,係配置在設於垃圾槽2A內之載台144上。水熱處理裝置6,係經由起重機104從垃圾槽2A接收廢棄物Ws,並將所接收之廢棄物Ws藉由蒸氣分批式進行水解。又,水熱處理裝置6,係運用使蒸氣接觸廢棄物Ws而加熱廢棄物Ws之濕式水解亦可,係運用不使蒸氣接觸廢棄物Ws而間接加熱廢棄物Ws之乾式水解亦可。改質物X1,係如後述般供給至焚化爐4A亦可,係排出至焚化設施1之外部亦可。
於其他實施形態中,用以使水熱處理裝置6將廢棄物Ws之剩餘部分水解之蒸氣,係包含前述之排出蒸氣S2。於其他實施形態中,蒸氣渦輪136,係包含被供給有過熱蒸氣S1之高壓渦輪,以及被供給有從該高壓渦輪流出之過熱蒸氣S1之低壓渦輪。並且,用以使水熱處理裝置6將廢棄物Ws之剩餘部分水解之蒸氣,係包含從高壓渦輪流出之過熱蒸氣S1之一部分(抽氣蒸氣)。
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水熱處理裝置6,係構成為能夠直接接收被搬運至焚化設施1之廢棄物Ws。換言之,水熱處理裝置6,係構成為能夠不經由垃圾槽2A直接接收被搬運至焚化設施1之廢棄物Ws。依據如此構成,係能夠避免對於焚化爐4A供給汙泥、稻桿、蔬菜渣、海藻、魚之加工殘渣般之含水量多之廢棄物Ws之情事,而促進廢棄物Ws之燃燒。
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水熱處理裝置6係亦可發揮作為處理設備4之功能(兼用),對於儲留於儲留部2之廢棄物Ws之一部分進行中間處理。在此情形,中間處理,係指水熱處理裝置6所進行之廢棄物Ws之水解。
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取得水熱處理裝置6之處理資料,根據處理資料,推測用以設定藉由焚化爐4A對於廢棄物Ws進行焚化之焚化條件(於處理設備4對於廢棄物Ws進行中間處理之處理條件)之指標,並根據該指標設定焚化條件。如此般之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電子控制裝置等之電腦,並具備未圖示之CPU或GPU等之處理器、ROM或RAM等之記憶體,以及I/O介面等。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遵照載入至記憶體之程式之命令使處理器動作(運算等),藉此實現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所具備之各種功能。又,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設於雲端環境之雲端伺服器亦可。
於圖1所例示之形態中,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分別與水熱處理裝置6、給料裝置108、第1空氣流量調節閥124a、第2空氣流量調節閥124b、第3空氣流量調節閥124c電性連接。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以對於焚化爐4A供給根據自水熱處理裝置6之處理資料推測之指標之廢棄物Ws量之方式,設定給料裝置108之往復速度。並且,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以對於焚化爐4A供給根據自水熱處理裝置6之處理資料推測之指標之燃燒用空氣量之方式,設定第1空氣流量調節閥124a、第2空氣流量調節閥124b、第3空氣流量調節閥124c各自之開度。
針對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所進行之指標推測之一例進行說明。圖2,係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之示意性功能方塊圖。如圖2所例示般,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包含:廢棄物放入量取得部81,係取得放入至水熱處理裝置6之廢棄物Ws之量(以下稱為廢棄物放入量P1);蒸氣供給量取得部82,係取得用以從放入至水熱處理裝置6之廢棄物Ws生成改質物X1而供給至水熱處理裝置6之蒸氣之量(以下稱為蒸氣供給量P2);含水率推測部85,係根據廢棄物放入量P1及蒸氣供給量P2推測廢棄物Ws之含水率;以及焚化條件設定部86,係根據藉由含水率推測部85所推測之廢棄物Ws之含水率設定焚化條件。
廢棄物放入量P1及蒸氣供給量P2係各自為水熱處理裝置6之處理資料。圖3,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用以分別取得廢棄物放入量P1及蒸氣供給量P2之構成之一例之圖。於圖3所例示之形態中,焚化設施1,係具備取得廢棄物放入量P1(廢棄物之量)之廢棄物量取得裝置150,以及取得蒸氣供給量P2(蒸氣之量)之蒸氣量取得裝置152。廢棄物量取得裝置150係例如為測力計,取得放入廢棄物Ws後之水熱處理裝置6之重量與放入廢棄物Ws前之水熱處理裝置6之重量之差,作為廢棄物放入量P1。蒸氣量取得裝置152,係例如自流量計153取得在對於水熱處理裝置6供給蒸氣之配管內流通之蒸氣之流量Sf,並且自計時器154取得放入至水熱處理裝置6之廢棄物Ws藉由蒸氣升溫至預先訂定之升溫溫度T之升溫時間(以下稱為升溫時間P3)。並且,蒸氣量取得裝置152對於蒸氣之流量Sf乘以升溫時間P3,而藉此取得蒸氣供給量P2。
含水率推測部85,係儲存有包含廢棄物放入量P1(式(1)中之記號Min)、蒸氣供給量P2(式(1)中之記號Mst_in)之熱平衡式,並藉由對於該熱平衡式輸入廢棄物放入量P1、蒸氣供給量P2,推測廢棄物Ws之含水率。熱平衡式,係以藉由所放入之蒸氣之潛熱(及顯熱)將放入廢棄物及反應容器加熱之式(1)進行表示。 在此,Q係放入至水熱處理裝置6之總熱量,Min係放入之廢棄物Ws之重量,Win係放入之廢棄物Ws之含水率,Cp_so係根據實測值設定之廢棄物Ws之固體比熱,TH係使廢棄物Ws水解之處理溫度,Tin係廢棄物Ws之放入溫度,Cp_w係水之比熱,Mr係水熱處理裝置6之重量,Cp_r係水熱處理裝置6之比熱,Tr0係水熱處理裝置6之初期溫度,Mst_in係蒸氣之重量,Lst係蒸氣之潛熱(考慮至TH為止之顯熱之值)。 又,Min、TH、Tin、Mr(反應器重量僅初次為測量)、Mst_in之各者係處理測量值,Cp_so、Cp_w、Cp_r、Lst之各者係事先設定之物性值。亦即,僅Win為未知數,故能夠如式(2)般算出放入之廢棄物Ws之含水率Win。 於實際運用之際,係能夠將使用蒸氣流量Fst及蒸氣放入時間t係使用之Mst_in=Fst・t代入式(2),而如式(3)般求取放入廢棄物之含水率Win。又,t係表示升溫時間P3。 藉由本手法推測出含水率之實際測量值係47.2%(實際值),推測值係45.2%,具有良好之一致性。
焚化條件設定部86,係根據含水率推測部85所推測之廢棄物Ws之含水率,分別設定給料裝置108之往復速度、第1空氣流量調節閥124a之開度、第2空氣流量調節閥124b之開度及第3空氣流量調節閥124c之開度。例如,焚化條件設定部86,係儲存有將廢棄物Ws之含水率,與給料裝置108之往復速度、第1空氣流量調節閥124a之開度、第2空氣流量調節閥124b之開度及第3空氣流量調節閥124c之開度建立對應關係之對映圖,並根據該對映圖,分別設定給料裝置108之往復速度、第1空氣流量調節閥124a之開度、第2空氣流量調節閥124b之開度及第3空氣流量調節閥124c之開度。
(第1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焚化條件,係根據廢棄物Ws之低熱值或含水率等廢棄物Ws之性狀進行設定。根據本發明之發明者之認知,廢棄物Ws之性狀,係能夠自水熱處理裝置6之處理資料進行推測。
依據第1實施形態,焚化設施1,係具備:水熱處理裝置6,係將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一部分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X1;以及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根據水熱處理裝置6之處理資料,設定藉由焚化爐4A對於廢棄物Ws進行焚化之焚化條件。因此,能夠在藉由焚化爐4A焚化廢棄物Ws之前,推測廢棄物Ws之性狀,而事先設定藉由焚化爐4A焚化廢棄物Ws之焚化條件,故能夠以適當之焚化條件使焚化爐4A運轉,而能夠使焚化爐4A之運轉狀態穩定。
在收集廢棄物Ws之時期、地區為相同之情形,廢棄物Ws所包含之紙類垃圾及塑膠垃圾之物性值(例如紙之夾帶水分率及塑膠之比熱等)之變化幅度小。然而,廢棄物Ws所包含之紙類垃圾及塑膠垃圾之比例係每日有所變化。亦即,廢棄物Ws之含水率係每日有所變化。依據第1實施形態,係在藉由焚化爐4A焚化廢棄物Ws之前,推測廢棄物Ws之含水率,並根據該廢棄物之含水率設定焚化爐4A之焚化條件。因此,能夠使焚化爐4A之運轉狀態穩定。
廢棄物Ws係非均質,故根據廢棄物Ws設定焚化條件並不容易。然而,依據第1實施形態,改質物X1係將大量廢棄物Ws減容而成者,故能夠根據大量廢棄物Ws設定焚化條件。亦即,能夠在使焚化條件之精度大幅提升之情形下設定焚化條件。
依據第1實施形態,焚化條件係包含供給至焚化爐4A之廢棄物Ws之量及燃燒用空氣之量之雙方,故在藉由焚化爐4A焚化廢棄物Ws之前,事先設定供給至焚化爐4A之廢棄物Ws之量及燃燒用空氣,以適當量之廢棄物Ws及適當量之燃燒用空氣使焚化爐4A運轉,而能夠使焚化爐4A之運轉狀態穩定。
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焚化條件係包含供給至焚化爐4A之廢棄物Ws之量及燃燒用空氣之量之雙方,然而本揭示係不限於該形態。於其他實施形態中,焚化條件,係包含供給至焚化爐4A之廢棄物Ws之量及燃燒用空氣之量之其中任一方。於其他實施形態中,焚化條件,係包含火格子110之移動速度。於其他實施形態中,焚化條件,係包含於焚化爐4A循環之排氣Eg之量。在此情形,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例如設定循環送風機142之風扇之轉數。
依據第1實施形態,係能夠在藉由焚化爐4A焚化廢棄物Ws之前,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使用熱平衡式推測廢棄物Ws之含水率,並根據該廢棄物Ws之含水率事先設定供給至焚化爐4A之廢棄物Ws之量及燃燒用空氣之量。
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根據包含廢棄物放入量P1(廢棄物Ws之量)及蒸氣供給量P2(蒸氣之量)之熱平衡式,推測作為指標之一之廢棄物Ws之含水率,然而本揭示不限於該形態。
<第2實施形態> 針對本揭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1進行說明。第2實施形態,係在進一步設有組成識別裝置10之處與第1實施形態有所不同,除此以外之構成係與在第1實施形態說明之構成相同。於第2實施形態中,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元件相同者係附加相同參照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圖4,係示意性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1之構成之圖。如圖4所示,焚化設施1,係進一步具備組成識別裝置10。
(組成識別裝置之構成) 組成識別裝置10,係識別水熱處理裝置6所生成之改質物X1之組成。於圖4所例示之形態中,組成識別裝置10,係構成為經由與水熱處理裝置6連接之連接線11,接收水熱處理裝置6所生成之改質物X1。組成識別裝置10,係與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電性連接。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取得組成識別裝置10所識別之改質物X1之組成作為水熱處理裝置6之處理資料。接著,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根據改質物X1之組成,推測作為指標之一之廢棄物Ws之含水率。又,組成識別裝置10,亦可與水熱處理裝置6一起配置在設於垃圾槽2A內之載台144上。
針對第2實施形態之組成識別裝置10之具體構成進行說明。圖5係示意性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組成識別裝置10之構成之圖。如圖5所示,組成識別裝置10,係具備分離裝置12、重量測定裝置14。
分離裝置12,係將改質物X1分離為大粒徑成分X11,以及粒徑比大粒徑成分X11更小之小粒徑成分X12。分離裝置12,係例如為具有任意網格尺寸之濾網,其網格尺寸係相當於大粒徑成分X11與小粒徑成分X12之邊界之粒徑。大粒徑成分X11,係發熱量高且含水率低者,例如塑膠垃圾。小粒徑成分X12,係發熱量低且含水率高者,例如食品或紙、草木等。又,分離裝置12,係具有網格尺寸不同之複數個濾網亦可。
重量測定裝置14,係分別測定大粒徑成分X11之重量及小粒徑成分X12之重量。並且,組成識別裝置10,係根據大粒徑成分X11之重量及小粒徑成分X12之重量識別出改質物X1之組成。作為具體例,若大粒徑成分X11之重量為70g,小粒徑成分X12之重量為30g,則組成識別裝置10係識別出改質物X1之組成為70%之大粒徑成分X11、30%之小粒徑成分X12。又,雖未圖示,然而於其他實施形態中,焚化設施1,係進一步具備將小粒徑成分X12進行甲烷發酵之甲烷發酵裝置,重量測定裝置14係測定藉由甲烷發酵裝置甲烷發酵之小粒徑成分X12之重量。
在此,針對廢棄物Ws之組成(垃圾組成)之推測方法進行說明。圖6A,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水熱處理平衡式之模型之圖。圖6B,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第1對映圖M1之圖。圖6C,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處理測量值之一覽之圖。圖6D,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未知數之一覽之圖。第1對映圖M1係事先生成,針對構成廢棄物Ws之食品/生質/紙/塑膠/其他,表示固體成分、含水率、固體比熱、通過濾網之固體通過率、低熱值。
於推測組成之際,係根據圖6A所例示之水熱處理平衡式之模型所表示之質量平衡及熱平衡,將受到資料取得之處理測量值對於第1對映圖M1建立對應關係,而藉此算出各組成之重量。對此,根據全體質量平衡、水平衡、熱平衡、濾網上(非通過物)質量平衡、濾網下(通過物)質量平衡之觀點,會成立下述10個平衡式(式(4)~式(13)),而能夠針對未知數求解。作為一例,係有使用類似之廢棄物Ws(垃圾)組成之已知資料作為初始值,以使各式之左邊-右邊之平方之和為最小之方式決定未知數之方法等。 全體質量平衡 水平衡 熱平衡 濾網上(非通過物)質量平衡 濾網下(通過物)質量平衡
然而,若假設於水熱處理後,水分係均一分配至食品、生質、紙之固體,則為A=1+(Min・Win+Mst)/ (Mf・(1-Wf)+Mb・(1-Wb)+Mpa・(1-Wpa)亦可。並且,亦能夠根據廢棄物Ws(垃圾)之各組成之重量、含水率、低熱值獲得廢棄物Ws(垃圾)之低熱值。
針對使用本手法推測之廢棄物Ws之組成及含水率之結果進行說明。圖6E,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推測廢棄物Ws之組成及含水率之結果之圖。如圖6E所示,準備事先測定組成(圖6E中,塑膠、食品、紙、生質、其他之各自之質量比例)及含水率之複數個廢棄物Ws(圖6E中之#1~#12)及試驗用之廢棄物Ws(圖6E中之#0)。接著,分別對於複數個廢棄物Ws,使用前述手法算出濾網上之重量之預測值(非通過物)、濾網下之重量之預測值(通過物)及含水率之預測值。接著,測定試驗用之廢棄物Ws之濾網上之重量之實際測量值、濾網下之重量之實際測量值及含水率之實際測量值。於圖6E中,係表示將濾網上之重量之預測值除以實際測量值之比率(圖6E中之r1)、將濾網下之重量之預測值除以實際測量值之比率(圖6E中之r2)、將含水率之預測值除以實際測量值之比率(圖6E中之r3)。比率越接近1,則與試驗用之廢棄物Ws(#0)之誤差越小。各比率當中,係#12及#0之誤差最小。並且,#0之含水率係47.2%,相對於此,#12之含水率係48.0%,就組成而言,例如#0之紙係57.4%,相對於此,#12之紙係58.5%,#0與#12之組成非常類似。
(第2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依據第2實施形態,係能夠在藉由焚化爐4A焚化廢棄物Ws之前,根據藉由組成識別裝置10所識別之改質物X1之組成,推測廢棄物Ws之含水率,並根據該廢棄物Ws之含水率事先設定焚化條件。
又,作為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推測廢棄物Ws之含水率之方法,雖說明使用熱平衡式之方法,以及使用改質物X1之組成之方法,然而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構成為僅運用該等方法當中之1個亦可,構成為運用複數個方法亦可。
廢棄物Ws之組成,係能夠根據大粒徑成分X11之重量及小粒徑成分X12之重量(改質物X1之組成)進行類推。依據第2實施形態,係能夠在藉由焚化爐4A焚化廢棄物Ws之前,根據藉由分離裝置12所分離之大粒徑成分X11之重量及小粒徑成分X12之重量類推廢棄物Ws之組成,並根據該廢棄物Ws之組成,推測廢棄物Ws之含水率,而根據該廢棄物Ws之含水率事先設定焚化條件。
針對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進行說明。圖7,係示意性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組成識別裝置10之構成之圖。如圖7所示,組成識別裝置10,係包含分離裝置12、攝影裝置16。於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中,對於與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元件相同者係附加相同參照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攝影裝置16,係能夠取得對應於複數個波長之圖像資訊之裝置,例如多光譜攝影機或高光譜攝影機。該攝影裝置16,不僅能夠拍攝可見光帶域,亦能夠拍攝近紅外線帶域。於圖7所例示之形態中,攝影裝置16,係攝影大粒徑成分X11及小粒徑成分X12之雙方。並且,組成識別裝置10,係根據圖像資訊識別出改質物X1之組成。作為具體例,攝影有大粒徑成分X11之圖像資訊係包含有對應於預定波長帶域之塑膠之圖像,組成識別裝置10係根據該圖像資訊推測塑膠之重量。同樣地,攝影有小粒徑成分X12之圖像資訊係包含有對應於預定波長帶域之食品、紙及生質之圖像,組成識別裝置10係根據該圖像資訊推測食品、紙及生質之重量。並且,組成識別裝置10,係根據塑膠、食品、紙及生質之重量識別出改質物X1之組成。
在此,說明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根據改質物X1之組成推測廢棄物Ws之含水率。圖8,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第2對映圖M2之圖。第2對映圖M2,係按組成分別表示廢棄物Ws之固體成分、水分及低熱值。第2對映圖M2,係如圖8所例示般,包含:塑膠之固體成分100-a3、水分a3及低熱值b3;食品之固體成分100-a4、水分a4及低熱值b4;紙之固體成分100-a5、水分a5及低熱值b5;生質之固體成分100-a6、水分a6及低熱值b6。固體成分及水分,係分別以比率表示。低熱值,係事先訂定之每單位重量之低熱值。第2對映圖M2,係藉由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事先儲存。
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之含水率推測部85,係將根據圖像資訊所識別出之改質物X1之組成類推作為廢棄物Ws之組成,並對於第2對映圖M2建立對應關係,藉此推測廢棄物Ws之含水率。於其他實施形態中,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根據自圖像資訊識別出之改質物X1之組成,推測廢棄物Ws之低熱值。具體而言,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將根據圖像資訊所識別出之改質物X1之組成類推作為廢棄物Ws之組成,並對於前述第2對映圖M2建立對應關係,藉此推測廢棄物Ws之低熱值。
依據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能夠更高精度地分類大粒徑成分X11及小粒徑成分X12各自之組成,並能夠提高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之廢棄物Ws之含水率之推測精度。
於圖7所例示之形態中,組成識別裝置10,係具備:去除裝置17,係根據攝影裝置16所攝影之圖像資訊,自大粒徑成分X11去除對應於預定波長之成分。去除裝置17,係例如向濾網上之大粒徑成分X11照射壓縮空氣,藉此自大粒徑成分X11去除氯乙烯。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去除裝置17係自小粒徑成分X12去除對應於預定波長之成分。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去除裝置17係自大粒徑成分X11及小粒徑成分X12之雙方去除對應於預定波長之成分。又,藉由去除裝置17所去除之成分,係不限於氯乙烯。
依據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於攝影裝置16包含高光譜攝影機之情形,係能夠對於濾網上之非通過物偵測出作為Cl來源之氯乙烯(PVC)。具體而言,係藉由高光譜攝影機測量氯乙烯之近紅外反射光譜,而自畫面中氯乙烯所佔之比例推測氯乙烯之含量。可發揮能夠僅識別出濾網上(非通過物)中之氯乙烯之特長,於濾網後段設置分類器(去除裝置17),並僅對於氯乙烯照射壓縮空氣以去除該氯乙烯,而能夠將所去除之氯乙烯作為氯乙烯再利用,並且將除此以外之塑膠形成為高品質之RPF或進行再利用。並且,係將去除了氯乙烯之大粒徑成分X11供給至焚化爐4A,故能夠抑制氯乙烯造成煙道126等腐蝕。
依據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對於作為Cu來源之電子基板或被覆線,係能夠藉由使用AI之影像處理掌握各自之存在量,而推測Cu及Zn、Pb之含量。具體而言,係藉由可視攝影機或兆赫(Terahertz)攝影機擷取電子基板之特徵,自畫面中之比例識別出電子基板之種類及大小、數量,並使用其中所包含之事先設定之Cu/Zn/Pb之重量比例,掌握垃圾中之Cu/Zn/Pb之重量。
依據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對於濾網通過物,係能夠對於粉體藉由螢光X光圖像分析推測S、Na、K、Zn、Pb之含量。通過濾網之處理物係均質之粉體,故能夠取得到難以取得代表資料之不均勻之廢棄物Ws之代表資料。又,鹽類係多為水溶性,故亦能夠將粉體水洗分離之分離水使用離子計進行測量,藉此掌握Na及K之含量。
於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中,攝影裝置16係攝影大粒徑成分X11及小粒徑成分X12之雙方,然而本揭示不限於該形態。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攝影裝置16,係攝影大粒徑成分X11及小粒徑成分X12之其中任一方。
於其他實施形態中,焚化條件(處理條件),係包含添加至因焚化(中間處理)廢棄物Ws所產生之排氣Eg(產生對象)之添加劑之成分及量。有於排氣Eg含有導致排氣Eg所流通之流通設備損傷之成分之情形。例如,作為導致焚化爐出口之鍋爐薄壁化之因素,係有飛灰附著成分導致之腐蝕,且來自廢棄物Ws之Cl、S、Na、K、Cu、Zn、Pb等之成分會促進腐蝕。為抑制鍋爐腐蝕速度而延長鍋爐壽命,必須對應於該等成分在廢棄物Ws中之摻雜量迅速採取腐蝕對策。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因焚化條件包含添加至排氣Eg之添加劑之成分及量,故能夠抑制焚化爐出口等之損傷。又,於焚化廢棄物Ws之前,去除電子基板、被覆線等,藉此能夠進一步延長鍋爐壽命。又,因廢棄物Ws之焚化(中間處理)所產生之產生對象不限於排氣Eg,為固形物亦可。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自組成識別裝置10取得改質物X1之組成作為處理資料,然而本揭示不限於該形態。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改質物X1之組成,係使用作為用以設定處理條件之指標亦可。在此情形,改質物X1之組成,係根據大粒徑成分X11之重量及小粒徑成分X12之重量推測(識別)。亦即,根據作為處理資料之大粒徑成分X11之重量及小粒徑成分X12之重量,推測出作為指標之改質物X1之組成。如此之改質物X1之組成,係例如塑膠之比例。
<第3實施形態> 針對本揭示之第3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1進行說明。第3實施形態,係在進一步設有供給裝置18之處與第2實施形態有所不同,除此以外之構成係與在第2實施形態說明之構成相同。於第3實施形態中,對於與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元件相同者係附加相同參照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於其他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1,係對於第1實施形態附加供給裝置18。
圖9,係示意性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1之構成之圖。如圖9所示,焚化設施1,係進一步具備供給裝置18。
(供給裝置之構成) 供給裝置18,係從水熱處理裝置6將改質物X1供給至焚化爐4A。於圖9所例示之形態中,供給裝置18,係將藉由組成識別裝置10識別出組成之改質物X1供給至焚化爐4A。形成於焚化爐4A之改質物X1之供給口係位於燃燒區域114上,焚化爐4A係構成為能夠迅速燃燒改質物X1。供給裝置18,係例如為連接組成識別裝置10與焚化爐4A並流通有改質物X1之配管亦可,為使從組成識別裝置10排出之改質物X1移動至焚化爐4A之輸送帶亦可。
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改質物X1之供給口係位於乾燥區域112上,焚化爐4A係構成為將改質物X1與廢棄物Ws一起乾燥後燃燒。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供給裝置18,係將藉由組成識別裝置10之分離裝置12從改質物X1分離之大粒徑成分X11供給至焚化爐4A。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供給裝置18,係將藉由組成識別裝置10之分離裝置12從改質物X1分離之小粒徑成分X12供給至焚化爐4A。
針對第3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18之具體構成進行說明。圖10,係示意性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18之構成之圖。如圖10所示,供給裝置18,係包含改質物儲留部20、調整裝置22。改質物儲留部20,係構成為能夠儲留改質物X1,例如為槽。調整裝置22,係構成為調整從改質物儲留部20供給至焚化爐4A之改質物X1之量。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改質物儲留部20,係包含劃分於垃圾槽2A內,並能夠儲留改質物X1之空間。
於圖10所例示之形態中,供給裝置18,係具備:上游側線23,係連接組成識別裝置10與改質物儲留部20;下游側線24,係連接改質物儲留部20與焚化爐4A。改質物X1,係依上游側線23、改質物儲留部20及下游側線24之順序流通,並被供給至焚化爐4A。
改質物儲留部20,係經由上游側線23接收、儲留從組成識別裝置10排出之改質物X1。調整裝置22,係包含:控制閥26,係設於下游側線24;以及控制裝置28,係與控制閥26電性連接,調整控制閥26之開度。控制裝置28係例如為電腦,並具備未圖示之CPU或GPU等之處理器、ROM或RAM等之記憶體,以及I/O介面等。控制裝置28,係遵照載入至記憶體之程式之命令使處理器動作(運算等),藉此實現控制裝置28所具備之各種功能。控制裝置28,係構成為能夠取得排氣Eg所包含之氮氧化物(NO X)之濃度般之焚化爐4A之運轉狀態,並對應於NO X之濃度,調整控制閥26之開度。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28,係設於雲端環境之雲端伺服器。
針對第3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1之水熱處理裝置6及供給裝置18之動作之一例進行說明。水熱處理裝置6,在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量超過事先訂定之閾值之情形,經由起重機104接收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剩餘部分,並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X1。接著,供給裝置18,係將水熱處理裝置6所生成之改質物X1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20。又,於供給裝置18包含後述之迂迴裝置30之情形,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迂迴側槽)係取代改質物儲留部20或與改質物儲留部20一起儲留水熱處理裝置6所生成之改質物X1亦可。
雖未圖示,焚化設施1,係具備監測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量是否超過閾值之監測裝置。監測裝置,係例如監測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是否超過預定高度。水熱處理裝置6,係與監測裝置電性連接,當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量超過預定高度(閾值),則自動地開始接收廢棄物Ws(將水熱處理裝置6之開閉閥切換為開)。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水熱處理裝置6,係依作業人員之指示開始接收廢棄物Ws。
(第3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依據第3實施形態,供給裝置18係將改質物X1供給至焚化爐4A,故焚化爐4A能夠將改質物X1作為燃料焚化。並且,依據第3實施形態,調整裝置22,係對應於焚化爐4A之運轉狀態調整供給至焚化爐4A之改質物X1之量,故能夠使焚化爐4A之運轉狀態穩定化。
因颱風等災害,會有對於焚化爐4A之焚化能力而言為過剩之廢棄物Ws被搬運至焚化設施1之情事。依據第3實施形態,當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量超過閾值,則除了焚化爐4A以外,亦藉由水熱處理裝置6處理廢棄物Ws。因此,焚化設施1,係能夠接收過剩之廢棄物Ws。
針對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進行說明。圖11,係示意性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供給裝置18之構成之圖。如圖11所示,供給裝置18,係進一步包含:迂迴裝置30,係迂迴改質物儲留部20,將改質物X1供給至焚化爐4A。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中,對於與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元件相同者係附加相同參照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迂迴裝置30,係包含: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係能夠儲留改質物X1;迂迴側調整裝置34,係能夠調整從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供給至焚化爐4A之改質物X1之量;以及切換裝置36,係對應於改質物X1之含水量,將改質物X1之儲留切換至改質物儲留部20及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之其中任一方。又,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係若能夠儲留改質物X1則為任意構成即可,例如為槽。於其他實施形態中,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係包含劃分於垃圾槽2A內,並能夠儲留改質物X1之空間。改質物儲留部20及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分別劃分於垃圾槽2A內之情形,切換裝置36係起重機104亦可。
於圖11所例示之形態中,迂迴裝置30,係具備:上游側分歧線38,係自上游側線23分歧,並連接至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以及下游側分歧線40,係連接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與焚化爐4A。改質物X1,係依上游側分歧線38、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及下游側分歧線40之順序流通,並被供給至焚化爐4A。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下游側分歧線40,係連接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與下游側線24。亦即,焚化爐4A,係構成為使儲留於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之改質物X1之供給口與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20之改質物X1之供給口為共通。
切換裝置36,係設於上游側分歧線38自上游側線23分歧之分歧部。切換裝置36,係構成為能夠取得改質物X1所包含之水分之量。例如,切換裝置36,係自設於比切換裝置36更靠上游側線23之組成識別裝置10側(上游側)之水分計取得改質物X1所包含之水分之量。並且,切換裝置36,於所取得之改質物X1之含水量比事先訂定之量更多之情形,係將改質物X1之儲留切換至改質物儲留部20,於所取得之改質物X1之含水量比事先訂定之量更少之情形,係將改質物X1之儲留切換至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
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係經由上游側分歧線38接收、儲留從組成識別裝置10排出之含水量少之改質物X1。迂迴側調整裝置34,係包含:迂迴側控制閥42,係設於下游側分歧線40;以及迂迴側控制裝置44,係與迂迴側控制閥42電性連接,調整迂迴側控制閥42之開度。於圖11所例示之形態中,前述之控制裝置28,係構成為發揮作為迂迴側控制裝置44之功能。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28係與迂迴側控制裝置44彼此為不同個體。
控制裝置28,例如在對於焚化爐4A供給有過剩之廢棄物Ws之情形,為抑制廢棄物Ws之燃燒,係開啟控制閥26並且關閉迂迴側控制閥42,並將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20之含水量較多之改質物X1供給至焚化爐4A。另一方面,在對於焚化爐4A供給有含水量較多之廢棄物Ws之情形,為促進廢棄物Ws之燃燒,係關閉控制閥26並且開啟迂迴側控制閥42,並將儲留於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之含水量較少之改質物X1供給至焚化爐4A。
依據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因能夠對應於焚化爐4A之運轉狀態,將含水量不同之改質物X1供給至焚化爐4A,故能夠進一步使焚化爐4A之運轉狀態穩定化。
<第4實施形態> 針對本揭示之第4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1進行說明。第4實施形態,係在設有2個焚化爐4A之處與第3實施形態有所不同,除此以外之構成係與在第3實施形態說明之構成相同。於第4實施形態中,對於與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元件相同者係附加相同參照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焚化設施之構成) 圖12,係示意性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1之構成之圖。如圖12所示,焚化設施1,係具備第1焚化爐4A1(4A)以及第2焚化爐4A2(4A)。第1焚化爐4A1及第2焚化爐4A2,係分別焚化儲留於共通之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一部分。於圖12所例示之形態中,第1焚化爐4A1及第2焚化爐4A2,係分別構成為被供給有儲留於共通之改質物儲留部20之改質物X1。
針對第4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1之水熱處理裝置6及供給裝置18之動作之一例進行說明。水熱處理裝置6,在第1焚化爐4A1及第2焚化爐4A2之其中任一方停止運轉之情形,係將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剩餘部分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X1。接著,供給裝置18,係將水熱處理裝置6所生成之改質物X1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20。並且,供給裝置18,在儲留改質物X1之後,第1焚化爐4A1及第2焚化爐4A2之雙方回到運轉狀態之情形,係將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20之改質物X1供給至第1焚化爐4A1及第2焚化爐4A2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又,於供給裝置18包含迂迴裝置30之情形,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係取代改質物儲留部20或與改質物儲留部20一起儲留水熱處理裝置6所生成之改質物X1亦可。
雖未圖示,焚化設施1,係具備監測第1焚化爐4A1及第2焚化爐4A2是否運轉之運轉監測裝置。水熱處理裝置6,係與運轉監測裝置電性連接,當第1焚化爐4A1及第2焚化爐4A2之其中任一方停止運轉,則自動地開始接收廢棄物Ws(將水熱處理裝置6之開閉閥切換為開)。於其他實施形態中,水熱處理裝置6,係依作業人員之指示開始接收廢棄物Ws。供給裝置18,係與運轉監測裝置電性連接,當第1焚化爐4A1及第2焚化爐4A2之雙方回到運轉狀態,則自動地開始供給改質物X1(將控制閥26切換為開)。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供給裝置18,係依作業人員之指示開始供給改質物X1。
(第4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焚化設施1,多係構成為具備第1焚化爐4A1以及第2焚化爐4A2而能夠2爐運轉。在此情形,若因定期維護等而進行使第1焚化爐4A1及第2焚化爐4A2之其中任一方停止運轉之1爐駕駛,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量會增大。因此,以往必須調整進行1爐運轉之時機。
依據第4實施形態,若進行1爐運轉,則水熱處理裝置6將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剩餘部分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X1,且供給裝置18將改質物X1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20。亦即,於1爐運轉時,自廢棄物Ws生成改質物X1而藉此減容,而能夠抑制儲留於垃圾槽2A之廢棄物Ws之量增大。因此,能夠於任意時機進行1爐運轉。並且,改質物X1係受到殺菌,故不同於廢棄物Ws,不致腐敗或極不易腐敗。因此,若成為1爐運轉,則生成改質物X1並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20,藉此能夠抑制惡臭產生。
焚化設施1,係可構成為藉由排氣Eg之熱能生成蒸氣。在此情形,相較於1爐運轉之情形,2爐運轉之情形之焚化設施1之蒸氣之生成效率更高。依據第4實施形態,係於低效率之一爐運轉時將改質物X1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20,於高效率之2爐運轉時將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20之改質物X1供給至焚化爐4A。因此,能夠提高焚化設施1之蒸氣之生成效率。
又,於前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以處理設備4為焚化爐4A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然而本揭示不限於該形態。處理設備4,係能夠運用於碳化爐、燃料化設備、甲烷發酵、堆肥化發酵等之各種廢棄物處理設備,並能夠於事前掌握原料性狀以使運轉最佳化,或儲藏處理物並適時供給以使駕駛穩定化。
例如,於處理設備4為汙泥燃料化設備之情形,雖於水熱處理裝置6排出處理物之前釋放蒸氣至達到恰當之含水率為止,然而於未知放入原料之含水率之情形,無法設定蒸氣釋放量。目前係藉由蒸發乾固法以人力測量原料之含水率,然而其耗費時間及勞力,且原料多並非均質,而難以取得代表資料。若蒸氣釋放量多,則含水率降低而使處理物之黏性增大,故會導致堵塞,若蒸氣釋放量少,則含水率增大,而使後段之脫水乾燥之負荷增加。藉由運用本技術,係能夠於放入原料之後於水熱處理當中掌握含水率,使蒸氣釋放量最佳化,而能夠以恰當黏度排出。
前述各實施形態所記載之內容,係例如以下般彙整。
[1]本揭示之廢棄物處理設施(1),係具備: 儲留部(2),係儲留廢棄物(Ws); 至少1個處理設備(4),係對於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進行中間處理; 水熱處理裝置(6),係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剩餘部分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X1);以及 處理條件設定裝置(8),係取得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之處理資料,根據前述處理資料,推測用以設定於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對於前述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處理條件之指標,並根據前述指標設定前述處理條件。
處理條件,係根據廢棄物之性狀進行設定。根據本發明之發明者之認知,廢棄物之性狀,係能夠自將廢棄物藉由蒸氣進行水解之水熱處理裝置之處理資料進行推測。依據前述[1]之記載之構成,本揭示之廢棄物處理設施,係具備:水熱處理裝置,係將儲留於儲留部之廢棄物之一部分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以及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根據水熱處理裝置之處理資料,設定藉由處理設備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處理條件。因此,能夠在藉由處理設備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前,推測廢棄物之性狀,而事先設定藉由處理設備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處理條件,故能夠以適當之處理條件使處理設備運轉,而能夠使處理設備之運轉狀態穩定。
[2]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之構成中, 前述指標,係包含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 前述處理資料,係包含放入至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之前述廢棄物之量(P1),以及用以自放入至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之前述廢棄物生成前述改質物而供給至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之蒸氣之量(P2), 並進一步具備:廢棄物量取得裝置(150),係取得前述廢棄物之量;以及 蒸氣量取得裝置(152),係取得前述蒸氣之量, 前述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根據包含前述廢棄物之量及前述蒸氣之量之熱平衡式,推測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
處理條件,係多根據廢棄物之性狀當中之廢棄物之含水率進行設定。依據前述[2]記載之構成,係能夠在藉由處理設備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前,推測廢棄物之含水率,並根據該廢棄物之含水率事先設定處理條件。
[3]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或[2]之構成中, 係進一步具備:組成識別裝置(10),係識別前述改質物之組成, 前述指標,係包含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前述廢棄物之低熱值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 前述處理資料,係包含藉由前述組成識別裝置所識別之前述改質物之組成, 前述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根據前述改質物之組成,推測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前述廢棄物之低熱值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
處理條件,係有根據廢棄物之性狀當中之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廢棄物之低熱值之至少其中一方進行設定之情形。根據本發明之發明者之認知,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廢棄物之低熱值,係能夠分別根據改質物之組成進行推測。依據前述[3]記載之構成,係能夠在藉由處理設備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前,根據改質物之組成,推測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廢棄物之低熱值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並根據推測值事先設定處理條件。
[4]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3]之構成中, 前述組成識別裝置,係包含: 分離裝置(12),係將前述改質物分離為大粒徑成分(X11),以及粒徑比前述大粒徑成分更小之小粒徑成分(X12)。
廢棄物之組成,係能夠根據改質物之大粒徑成分之重量及改質物之小粒徑成分之重量進行類推。依據前述[4]記載之構成,係能夠在藉由處理設備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前,根據藉由分離裝置所分離之大粒徑成分之重量及小粒徑成分之重量類推廢棄物之組成,並根據該廢棄物之組成,推測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廢棄物之低熱值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並根據推測值事先設定處理條件。
[5]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4]之構成中, 前述組成識別裝置,係包含: 攝影裝置(16),係能夠攝影前述大粒徑成分及前述小粒徑成分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而取得對應於複數個波長之圖像資訊, 自前述攝影裝置之前述圖像資訊,將前述大粒徑成分及前述小粒徑成分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分類為複數個組成, 前述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根據前述大粒徑成分及前述小粒徑成分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之複數個組成,推測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前述廢棄物之低熱值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
依據前述[5]記載之構成,能夠更高精度地分類大粒徑成分及小粒徑成分各自之組成,並能夠提高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之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廢棄物之低熱值之推測精度。
[6]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5]之構成中, 前述組成識別裝置,係包含: 去除裝置(17),係根據前述圖像資訊,自前述大粒徑成分及前述小粒徑成分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去除對應於預定波長之成分。
依據前述[6]記載之構成,能夠抑制因大粒徑成分或小粒徑成分包含對應於預定波長之成分而對於廢棄物處理設施產生影響(例如,因氯乙烯促進鍋爐腐蝕)。並且,能夠對於自大粒徑成分或小粒徑成分去除之成分進行再利用。
[7]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3]至[6]中任一項之構成中,前述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根據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前述廢棄物之低熱值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設定前述處理條件,前述處理條件,係包含添加至因前述廢棄物之中間處理所產生之產生對象之添加劑之成分及量。
構成廢棄物處理設施之裝置之一部分,係有因產生對象而發生損傷之虞。例如,在產生對象為反應氣體之情形,係有包含使反應氣體所流通之流通設備(例如鍋爐之煙道)損傷之成分之情形。依據前述[7]記載之構成,因處理條件包含添加至產生對象之添加劑之成分及量,故能夠抑制構成廢棄物處理設施之裝置之損傷。
[8]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或[2]之構成中, 進一步具備:組成識別裝置,係識別前述改質物之組成, 前述指標,係包含前述改質物之組成。
依據前述[8]記載之構成,係能夠根據改質物之組成設定處理條件。
[9]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至[8]中任一項之構成中, 進一步具備:供給裝置(18),係從前述水熱處理裝置將前述改質物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
依據前述[8]記載之構成,係能夠對於改質物進行中間處理。
[10]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9]之構成中, 前述供給裝置,係包含: 改質物儲留部(20),係能夠儲留前述改質物;以及 調整裝置(22),係能夠調整從前述改質物儲留部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之前述改質物之量。
依據前述[10]記載之構成,係能夠對應於處理設備之運轉狀態調整供給至處理設備之改質物之量,故能夠使處理設備之運轉狀態穩定化。
[11]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0]之構成中, 前述供給裝置,係進一步包含: 迂迴裝置(30),係迂迴前述改質物儲留部,將前述改質物供給至前述處理設備, 前述迂迴裝置,係包含: 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32),係能夠儲留前述改質物; 迂迴側調整裝置(34),係能夠調整從前述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供給至前述處理設備之前述改質物之量;以及 切換裝置(36),係對應於前述改質物之含水率,將前述改質物之儲留切換至前述改質物儲留部及前述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之其中任一方。
依據前述[11]記載之構成,係能夠對應於處理設備之運轉狀態將含水量不同之改質物供給至處理設備,故能夠使處理設備之運轉狀態穩定化。
[12]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0]或[11]之構成中, 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係構成為: 在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量超過事先訂定之閾值之情形,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剩餘部分藉由前述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前述改質物, 前述供給裝置,係構成為: 在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量超過事先訂定之閾值之情形,將前述改質物儲留於前述改質物儲留部。
會有對於處理設備搬運過剩之廢棄物之情事。例如,於處理設備為焚化設施之焚化爐之情形,因颱風等災害,會有對於焚化爐之焚化能力而言為過剩之廢棄物被搬運至焚化爐之情事。依據前述[12]記載之構成,若在儲留於儲留部之廢棄物之量超過閾值之,則水熱處理裝置將廢棄物之剩餘部分水解而生成改質物,且供給裝置將改質物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亦即,除了處理設備以外,尚藉由水熱處理裝置處理廢棄物。因此,焚化設施,係能夠接收過剩之廢棄物。
[13]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至[12]中任一項之構成中, 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係包含:至少1個焚化爐(4A),係焚化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
依據前述[13]記載之構成,係能夠將前述[1]至[10]之構成運用於焚化爐。亦即,能夠在藉由焚化爐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焚化)之前,推測廢棄物之性狀,而事先設定藉由焚化爐焚化廢棄物之處理條件(焚化條件),故能夠以適當之焚化條件使焚化爐運轉,而能夠使焚化爐之運轉狀態穩定。
[14]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3]之構成中, 前述處理條件,係包含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焚化爐之前述廢棄物之量,以及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焚化爐之燃燒用空氣之量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
依據前述[14]記載之構成,在藉由焚化爐焚化廢棄物之前,事先設定供給至焚化爐之廢棄物之量及燃燒用空氣之量之至少其中一方,以適當量之廢棄物及適當量之燃燒用空氣使焚化爐運轉,而能夠使焚化爐之運轉狀態穩定。
[15]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3]或[14]之構成中, 具備:供給裝置,係從前述水熱處理裝置將前述改質物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焚化爐;該供給裝置係具備:改質物儲留部,係能夠儲留前述改質物;以及調整裝置,係能夠調整從前述改質物儲留部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焚化爐之前述改質物之量, 前述至少1個焚化爐,係包含第1焚化爐(4A1)及第2焚化爐(4A2), 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係構成為: 在前述第1焚化爐及前述第2焚化爐當中之其中任一方停止運轉之情形,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剩餘部分藉由前述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前述改質物, 前述供給裝置,係構成為: 在前述第1焚化爐及前述第2焚化爐當中之其中任一方停止運轉之情形,將前述改質物儲留於前述改質物儲留部。
於處理設備為焚化爐之情形,多係構成為具備第1焚化爐以及第2焚化爐而能夠2爐運轉。在此情形,若因定期維護等而進行使第1焚化爐及第2焚化爐之其中任一方停止運轉之1爐運轉,儲留於儲留部之廢棄物之量會增大。因此,以往必須調整進行1爐運轉之時機。依據前述[15]記載之構成,若進行1爐運轉,則水熱處理裝置將儲留於儲留部之廢棄物之剩餘部分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且供給裝置將改質物儲留於儲留槽。亦即,於1爐運轉時,能夠抑制儲留於儲留部之廢棄物之量增大。因此,能夠於任意時機進行1爐運轉。
[16]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5]之構成中, 前述供給裝置,係構成為: 在前述第1焚化爐及前述第2焚化爐之雙方回到運轉狀態之情形,係將儲留於前述改質物儲留部之前述改質物供給至前述第1焚化爐及前述第2焚化爐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
於廢棄物處理設施具備焚化爐之情形,係可構成為藉由焚化廢棄物或改質物所產生之排氣之熱能生成蒸氣。在此情形,相較於1爐運轉之情形,2爐運轉之情形之廢棄物處理設施之蒸氣之生成效率更高。依據前述[15]記載之構成,係於低效率之一爐運轉時將改質物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於高效率之2爐運轉時將儲留於改質物儲留部之改質物供給至第1焚化爐及第2焚化爐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因此,能夠提高廢棄物處理設施之蒸氣之生成效率。
[17]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係在前述[1]至[12]中任一項之構成中, 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係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碳化之碳化爐、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燃料化之燃料化設備、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進行甲烷發酵之甲烷發酵設備,或是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進行堆肥化發酵之堆肥化發酵設備。
依據前述[17]記載之構成,係能夠將前述[1]至[10]之構成分別運用於碳化爐、燃料化設備、甲烷發酵設備及堆肥化發酵設備。亦即,能夠在藉由該等處理設備分別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碳化、燃料化、甲烷發酵,或堆肥化發酵)之前,推測廢棄物之性狀,而事先設定藉由該等處理設備分別對於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處理條件,故能夠以適當之處理條件使該等處理設備分別運轉,而能夠使該等處理設備之各自之運轉狀態穩定。
1:廢棄物處理設施 2:儲留部 2A:垃圾槽 4:處理設備 4A:焚化爐 4A1:第1焚化爐 4A2:第2焚化爐 6:水熱處理裝置 8:處理條件設定裝置 10:組成識別裝置 11:連接線 12:分離裝置 14:重量測定裝置 16:攝影裝置 17:去除裝置 18:供給裝置 20:改質物儲留部 22:調整裝置 23:上游側線 24:下游側線 26:控制閥 28:控制裝置 30:迂迴裝置 32: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 34:迂迴側調整裝置 36:切換裝置 38:上游側分歧線 40:下游側分歧線 42:迂迴側控制閥 44:迂迴側控制裝置 81:廢棄物放入量取得部 82:蒸氣供給量取得部 85:含水率推測部 86:焚化條件設定部 102:平台 103:垃圾運送車 104:起重機 105:供給口 106:接收料斗 108:給料裝置 110:火格子 112:乾燥區域 114:燃燒區域 116:後燃燒區域 118:空氣供給裝置 120:壓入送風機 122:空氣供給線 124:空氣流量調節閥 124a:第1空氣流量調節閥 124b:第2空氣流量調節閥 124c:第3空氣流量調節閥 126:煙道 128:熱交換器 128A:上游側熱交換器 128B:下游側熱交換器 130:集塵器 132:引風機 134:煙囪 136:蒸氣渦輪 138:發電機 140:循環線 142:循環送風機 144:載台 150:廢棄物量取得裝置 152:蒸氣量取得裝置 153:流量計 154:計時器 As:灰 Eg:排氣 Fr:火焰 P1:廢棄物放入量 P2:蒸氣供給量 P3:升溫時間 S1:過熱蒸氣 S2:排出蒸氣 Sf:蒸氣之流量 T:升溫溫度 Ws:廢棄物 X1:改質物 X11:大粒徑成分 X12:小粒徑成分
[圖1]係示意性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廢棄物處理設施(焚化設施)之構成之圖。 [圖2]係第1實施形態之焚化條件設定裝置之示意性功能方塊圖。 [圖3]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用以分別取得廢棄物放入量及蒸氣供給量之構成之一例之圖。 [圖4]係示意性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之構成之圖。 [圖5]係示意性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組成識別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6A]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水熱處理平衡式之模型之圖。 [圖6B]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第1對映圖之圖。 [圖6C]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處理測量值之一覽之圖。 [圖6D]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未知數之一覽之圖。 [圖6E]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推測廢棄物之組成及含水率之結果之圖。 [圖7]係示意性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組成識別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8]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第2對映圖之圖。 [圖9]係示意性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之構成之圖。 [圖10]係示意性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供給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11]係示意性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供給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12]係示意性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焚化設施之構成之圖。
1:廢棄物處理設施
2:儲留部
2A:垃圾槽
4:處理設備
4A:焚化爐
6:水熱處理裝置
8:處理條件設定裝置
102:平台
103:垃圾運送車
104:起重機
105:供給口
106:接收料斗
108:給料裝置
110:火格子
112:乾燥區域
114:燃燒區域
116:後燃燒區域
118:空氣供給裝置
120:壓入送風機
122:空氣供給線
124:空氣流量調節閥
124a:第1空氣流量調節閥
124b:第2空氣流量調節閥
124c:第3空氣流量調節閥
126:煙道
128:熱交換器
128A:上游側熱交換器
128B:下游側熱交換器
130:集塵器
132:引風機
134:煙囪
136:蒸氣渦輪
138:發電機
140:循環線
142:循環送風機
144:載台
As:灰
Eg:排氣
Fr:火焰
S1:過熱蒸氣
S2:排出蒸氣
Ws:廢棄物

Claims (17)

  1. 一種廢棄物處理設施,係具備: 儲留部,係儲留廢棄物; 至少1個處理設備,係對於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進行中間處理; 水熱處理裝置,係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剩餘部分藉由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改質物;以及 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取得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之處理資料,根據前述處理資料,推測用以設定藉由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對於前述廢棄物進行中間處理之處理條件之指標,並根據前述指標設定前述處理條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指標,係包含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 前述處理資料,係包含放入至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之前述廢棄物之量,以及用以自放入至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之前述廢棄物生成前述改質物而供給至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之蒸氣之量, 並進一步具備:廢棄物量取得裝置,係取得前述廢棄物之量;以及 蒸氣量取得裝置,係取得前述蒸氣之量, 前述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根據包含前述廢棄物之量及前述蒸氣之量之熱平衡式,推測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進一步具備:組成識別裝置,係識別前述改質物之組成, 前述指標,係包含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前述廢棄物之低熱值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 前述處理資料,係包含藉由前述組成識別裝置所識別之前述改質物之組成, 前述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根據前述改質物之組成,推測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前述廢棄物之低熱值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組成識別裝置,係包含: 分離裝置,係將前述改質物分離為大粒徑成分,以及粒徑比前述大粒徑成分更小之小粒徑成分。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組成識別裝置,係包含: 攝影裝置,係能夠攝影前述大粒徑成分及前述小粒徑成分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而取得對應於複數個波長之圖像資訊, 自前述攝影裝置之前述圖像資訊,將前述大粒徑成分及前述小粒徑成分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分類為複數個組成, 前述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根據前述大粒徑成分及前述小粒徑成分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之複數個組成,推測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前述廢棄物之低熱值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組成識別裝置,係包含: 去除裝置,係根據前述圖像資訊,自前述大粒徑成分及前述小粒徑成分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去除對應於預定波長之成分。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處理條件設定裝置,係根據前述廢棄物之含水率及前述廢棄物之低熱值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設定前述處理條件, 前述處理條件,係包含添加至因前述廢棄物之中間處理所產生之產生對象之添加劑之成分及量。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進一步具備:組成識別裝置,係識別前述改質物之組成, 前述指標,係包含前述改質物之組成。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進一步具備:供給裝置,係從前述水熱處理裝置將前述改質物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供給裝置,係包含: 改質物儲留部,係能夠儲留前述改質物;以及 調整裝置,係能夠調整從前述改質物儲留部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之前述改質物之量。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供給裝置,係進一步包含: 迂迴裝置,係迂迴前述改質物儲留部,將前述改質物供給至前述處理設備, 前述迂迴裝置,係包含: 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係能夠儲留前述改質物; 迂迴側調整裝置,係能夠調整從前述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供給至前述處理設備之前述改質物之量;以及 切換裝置,係對應於前述改質物之含水率,將前述改質物之儲留切換至前述改質物儲留部及前述迂迴側改質物儲留部之其中任一方。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係構成為: 在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量超過事先訂定之閾值之情形,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剩餘部分藉由前述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前述改質物, 前述供給裝置,係構成為: 在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量超過事先訂定之閾值之情形,將前述改質物儲留於前述改質物儲留部。
  1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係包含:至少1個焚化爐,係焚化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處理條件,係包含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焚化爐之前述廢棄物之量,以及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焚化爐之燃燒用空氣之量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係具備:供給裝置,係從前述水熱處理裝置將前述改質物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焚化爐;該供給裝置係具備:改質物儲留部,係能夠儲留前述改質物;以及調整裝置,係能夠調整從前述改質物儲留部供給至前述至少1個焚化爐之前述改質物之量, 前述至少1個焚化爐,係包含第1焚化爐及第2焚化爐, 前述水熱處理裝置,係構成為: 在前述第1焚化爐及前述第2焚化爐當中之其中任一方停止運轉之情形,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剩餘部分藉由前述蒸氣進行水解而生成前述改質物, 前述供給裝置,係構成為: 在前述第1焚化爐及前述第2焚化爐當中之其中任一方停止運轉之情形,將前述改質物儲留於前述改質物儲留部。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供給裝置,係構成為: 在前述第1焚化爐及前述第2焚化爐之雙方回到運轉狀態之情形,係將儲留於前述改質物儲留部之前述改質物供給至前述第1焚化爐及前述第2焚化爐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
  1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 前述至少1個處理設備,係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碳化之碳化爐、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燃料化之燃料化設備、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進行甲烷發酵之甲烷發酵設備,或是將儲留於前述儲留部之前述廢棄物之一部分進行堆肥化發酵之堆肥化發酵設備。
TW111143012A 2021-11-12 2022-11-10 廢棄物處理設施 TW2023328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4843 2021-11-12
JP2021-184843 2021-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2865A true TW202332865A (zh) 2023-08-16

Family

ID=8633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3012A TW202332865A (zh) 2021-11-12 2022-11-10 廢棄物處理設施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32865A (zh)
WO (1) WO202308524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8033A (ja) * 1994-05-26 1995-12-08 Hirakawa Guidom:Kk 廃棄物焼却の前処理方法と装置
JPH085034A (ja) * 1994-06-17 1996-01-12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廃プラスチック燃焼装置
JP2007255816A (ja) * 2006-03-24 2007-10-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廃棄物供給装置及び廃棄物処理装置
JP2009120746A (ja) * 2007-11-15 2009-06-04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高含水廃棄物処理装置及び高含水廃棄物処理方法
CN102906502A (zh) * 2009-11-24 2013-01-30 三角洲热能公司 通过水热分解和资源再循环使废料变能源
JP2015209992A (ja) * 2014-04-24 2015-11-24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廃棄物焼却処理装置及び廃棄物焼却処理方法
JP2019178847A (ja) * 2018-03-30 2019-10-17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廃棄物水分率測定装置、火格子式廃棄物焼却炉、廃棄物水分率測定方法及び廃棄物焼却方法
JP7028844B2 (ja) * 2019-10-23 2022-03-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廃棄物燃焼装置及び廃棄物燃焼方法
JP7050043B2 (ja) * 2019-12-24 2022-04-0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廃棄物処理システム
JP7101159B2 (ja) * 2019-12-24 2022-07-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廃棄物処理システム
JP7101160B2 (ja) * 2019-12-25 2022-07-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廃棄物処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5241A1 (ja)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7677B (zh) 一种具有多重气体循环的智能垃圾处理系统
WO2021124660A1 (ja) 燃焼設備の状態特定装置、状態特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49657B2 (ja) 燃料用竹材の製造方法
TW202332865A (zh) 廢棄物處理設施
JP2009220048A (ja) 含水有機汚泥の乾燥システム及び乾燥方法
WO2023063107A1 (ja) 制御装置
JP5995685B2 (ja) 廃熱回収設備
CN207815342U (zh) 一种垃圾焚烧锅炉
JP2019158256A (ja) ごみ質推定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ごみ貯蔵設備
KR100837203B1 (ko) 계분 연료를 이용한 유동층 보일러 발전 플랜트
JP2011111480A (ja) 炭化処理システム
CN115143479A (zh) 燃烧炉设备的控制装置
TWM517295U (zh) 具提升焚化爐鍋爐蒸汽產量穩定性之燃燒控制系統
Singh et al. Studies in an atmospheric bubbling fluidized-bed combustor of 10 MW power plant based on rice husk
JPH08178247A (ja) ゴミ焼却炉におけるゴミの性状検出方法
JP6782203B2 (ja) 発熱量推定方法、発熱量推定装置、及びごみ貯蔵設備
JP4036768B2 (ja) 焼却炉の燃焼制御装置
JP2021067380A (ja) 燃焼状況評価方法及び燃焼制御方法
RU2790832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и способ обезвреживания иловых осадков методом "пиролиз"
CN118159776A (zh) 控制装置
JP6170799B2 (ja) 有機性廃棄物エネルギー推定方法及び装置
WO2023171293A1 (ja) 画像検査装置、機械学習装置、画像検査方法、画像検査プログラム
JP5807903B2 (ja) 間欠運転式のごみ焼却施設の熱回収利用方法及び熱回収利用システム
RU79560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сухого тушения кокса
JP2010194381A (ja) 含水有機廃棄物の乾燥システム及び乾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