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0075A - 使用冷卻製程之具有改良的油回收率之生物油萃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冷卻製程之具有改良的油回收率之生物油萃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0075A
TW202330075A TW111148915A TW111148915A TW202330075A TW 202330075 A TW202330075 A TW 202330075A TW 111148915 A TW111148915 A TW 111148915A TW 111148915 A TW111148915 A TW 111148915A TW 202330075 A TW202330075 A TW 2023300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il
microalgae
culture medium
minutes
oil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8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娿瑩
安准甲
李仁�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Cj第一製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Cj第一製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Cj第一製糖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0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007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2Pretreatment
    • C11B1/025Pretreatment by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living or dea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2Pre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1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by extrac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3/00Refining fats or fatty oi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3/00Refining fats or fatty oils
    • C11B3/006Refining fats or fatty oils by extra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64Fats; Fatty oils; Ester-type waxes; Higher fatty acids, i.e. having at least seven carbon atoms in an unbroken chain bound to a carboxyl group; Oxidised oils or fats
    • C12P7/6436Fatty acid esters
    • C12P7/6445Glycerides
    • C12P7/6463Glycerides obtained from glyceride 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e.g. single cell oi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冷卻製程之具有改良的油回收率之萃取生物油的方法,且本發明之生物油萃取方法展現高油回收率,其中在冷卻懸浮液之製程中溶解包含微藻類之培養基的細胞,且為了提高油回收率,不添加其他添加劑,因此回收油後剩餘的副產物可變為飼料,且可持續生產係可能的,且經回收之油可有用地用作飼料組成物或食品組成物等。

Description

使用冷卻製程之具有改良的油回收率之生物油萃取方法
與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基於在2022年1月27日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2-0012556號之優先權的權益,且揭示於相應的韓國專利申請案之文獻中的全部內容作為本說明書之一部分併入。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冷卻製程萃取生物油之方法,且藉由該方法,可自微藻類以高油回收率萃取生物油。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一種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諸如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塞)之若干優點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一般在人體中不會合成,且其應由人類所食用,因此被視為一種必需脂肪酸。此DHA主要包含於魚油中。一般而言,其在鮭魚、沙丁魚、鮪及其類似物中大量存在,因此其係自魚之肝臟萃取,且萃取自鱈魚之肝臟的原料已在全世界被最多地使用。然而,自魚油生產此類DHA油會引起若干問題。由過度捕撈造成之海洋生態系統破壞及人體暴露於有害物質之風險(因為魚油中含有有機污染物,諸如汞、重金屬、戴奧辛(Dioxin)及其類似物,此等均為海洋環境污染物)在不斷地增加。
DHA,一種提取自微藻類之omega-3,解決了源於魚油之omega-3 DHA的問題。破囊壺菌屬(genus Thraustochytrium)及裂殖壺菌屬(genus Schizochytrium)之微生物可產生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llenbogen(Ellenbogen B.B等人,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9:805-811 (1969))已知一種藉由微藻類製備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方法。此類藉由微藻類生產DHA油採用在100%乾淨的狀態下僅培養純微藻類之方法,因此不存在破壞海洋生態系統之風險。另外,根據培養方法之量產係可能的,因此有可能以穩定品質供應。此外,其具有比魚油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且萃取到雜質(諸如重金屬等)之風險低,因此備受關注,且其市場亦在增加。
自微藻類製備包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形式之油的一般方法經過多個製程:在反應器中對包含目標物質之微藻類進行醱酵及培養、回收及乾燥,及使用溶劑萃取。然而,使用有機溶劑之萃取需要防爆設備,且其使得根據溶劑回收製程之萃取的製備成本增加。另外,油中有殘餘溶劑之風險。為了解決此問題,需要一種在不使用有機溶劑之情況下自細胞萃取油之方法。在無溶劑萃取之情況下,作為在不使用有機溶劑或使有機溶劑(諸如己烷)之用量降至最低的情況下獲得油之方法,諸如酶分解、熱處理及其類似之方法係無溶劑萃取方法之一。在無溶劑萃取之情況下,油可利用一般的油與其他極性物質之間的比重差異,藉由諸如離心或自然浸沒之方法來獲得,且具有排除使用可能對人體有害之有機溶劑的優點。然而,存在一個問題,源自於微生物之外壁的磷脂質會干擾油自微藻類之分離,其充當乳化劑且會降低油回收率。
作為解決此問題之方法,存在添加酸及鹼之化學品以用於pH調整或注入大量鹽類材料(諸如氯化鈉)之方法(US 16/473805)。然而,此方法無法供應萃取油之後剩餘的副產物而導致設備的快速腐蝕。 [先前技術]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公開案US 2019/0323043 A
[技術問題]
本申請案的一個具體實例 提供一種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之方法,包含:1)自微藻類培養基獲得細胞溶解產物; 2) 藉由對細胞溶解產物離心回收上清液; 3) 冷卻上清液; 4) 加熱經冷卻之上清液;及 5) 藉由對經加熱之上清液離心回收油。 [技術解決方案]
本申請案中所揭示之各描述及具體實例亦可應用於各個其他描述及具體實例。換言之,本申請案中所揭示之各種要素的所有組合均屬於本申請案之範圍內。另外,本申請案的範圍不應解釋為受下文所描述的特定描述限制。此外,熟習此項技術者可認識到或確認本申請案中所揭示之本申請案之特定態樣的許多等效物。此外,此等等效物意欲包括於本申請案中。
本申請案的一個具體實例 提供一種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之方法,包含:1)自微藻類培養基獲得細胞溶解產物; 2) 藉由對細胞溶解產物離心回收上清液; 3) 冷卻上清液; 4) 加熱經冷卻之上清液;及 5) 藉由對經加熱之上清液離心回收油。
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術語「微藻類(microalgae)」意謂用肉眼不能看見且僅可藉由顯微鏡看見之小型藻類,且微藻類包括各種類別,且其甚至包括不能光合作用且僅作為異營生物生長之菌株。此類微藻類可固定二氧化碳且具有高蛋白質及脂質含量,而且其可用作用於生產食物、飼料或燃料之生物質。具體地,微藻類中含有之脂質組分可用作用於生產用作液體燃料之生物柴油的原料。
在本說明書中,微藻類可為裂殖壺菌屬物種之菌株、破囊壺菌屬物種(Thraustochytrium sp.)之菌株、日本壺菌屬物種(Japonochytrium sp.)之菌株、吾肯氏壺菌屬物種(UIkenia sp.)之菌株、寇氏隱甲藻屬物種(Crypthecodinium sp.)之菌株、海壺菌屬物種(Haliphthoros sp.)之菌株,且更佳地,其可為裂殖壺菌屬物種之菌株或破囊壺菌屬物種之菌株,且最佳地,其可為裂殖壺菌屬物種之菌株。
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術語「培養基(culture medium)」包括藉由培養微藻類產生之產物,且其可與術語「經醱酵溶液(fermented solution)」互換使用,且具體地,其可為包含微藻類之培養基或培養物濾液,但不限於此。
藉由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培養方法將微藻類接種至微藻類培養基中可製備微藻類培養基。
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術語「溶解產物(lysate)」係指含有經溶解細胞之內含物的溶液,且其可藉由用酶處理微藻類培養基來溶解或藉由物理方法溶解而獲得。
在本說明書中使用之術語「上清液(supernatant)」可意謂位於離心液體之頂部的液體,且可與「上清液流體(supernatant fluid)」互換使用。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在對藉由酶處理微藻類培養基或藉由物理方法溶解之細胞溶解產物進行離心的步驟中,「上清液」可與「乳化層(an emulsified layer)」或「乳劑(emulsion)」或「經溶解懸浮液(lysed suspension)」互換使用。此外,在回收上清液之後進行的冷卻及/或熱處理之後離心步驟中的上清液可包含「油」。
在本發明中,在步驟1)中,細胞溶解產物可藉由用酶處理微藻類培養基而溶解。
用於溶解微藻類培養基之酶可為鹼性蛋白酶、蛋白酶、纖維素酶、果膠酶、幾丁質酶、脂肪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澱粉酶或其組合,且較佳地,其可為鹼性蛋白酶,但不限於此。
在本說明書中,在步驟1)中,細胞溶解產物可藉由物理方法溶解。
「物理方法(physical method)」意謂使用能夠破壞微藻類之細胞壁的設備(即壓碎機)及珠磨機(bead mill)、弗氏壓碎器(French pressure)、均質機(博朗均質機(Braun homogenizer))或微射流均質機(microfluidizer)溶解微藻類的方法,且較佳地,可以使用珠磨機或均質機,且更佳地,可以使用珠磨機。
在本說明書中,步驟2)之離心可以在3000 g至4600 g、3200 g至4400 g、3400 g至4200 g或3600 g至4000 g下進行1分鐘至10分鐘、3分鐘至8分鐘或4分鐘至6分鐘。
在本發明之實例中,由於對冷卻處理之前存在或不存在離心製程的油回收率進行比較,因此確認在經過冷卻處理及熱處理之溫度調整製程而無離心製程的情況下油回收率較低,且在對微藻類培養基進行離心所回收之上清液進行冷卻處理及熱處理製程之情況下,油回收率顯著提高。
在本發明中,步驟3)之冷卻可在45℃或更低、40℃或更低、35℃或更低、30℃或更低、5℃至45℃、5℃至40℃或5℃至35℃之溫度下進行。
步驟3)之冷卻可以進行30分鐘或更久,且可以進行40分鐘或更久,且可以進行50分鐘或更久,且可以進行30分鐘至4小時,但不限於此。
進行步驟3)之冷卻的時間可視獲得步驟1)之細胞溶解產物的方法而變化。具體地,當藉由處理酶獲得步驟1)之細胞溶解產物時,步驟3)之冷卻可以進行1小時至5小時,且可以進行1小時30分鐘至4小時30分鐘,且可以進行2小時至4小時,且可以進行2小時30分鐘至3小時30分鐘,但不限於此。當使用物理方法獲得步驟1)之細胞溶解產物時,步驟3)之冷卻可以進行30分鐘至3小時30分鐘,且可以進行30分鐘至3小時,且可以進行30分鐘至2小時30分鐘,且可以進行30分鐘至2小時,且可以進行30分鐘至1小時30分鐘,但不限於此。
在本發明中,步驟4)之加熱可以係在50℃或更高、55℃或更高、60℃或更高、50℃至75℃、50℃至70℃、50℃至65℃、55℃至75℃、55℃至70℃或55℃至65℃之溫度下進行。
步驟4)之加熱可以進行30分鐘或更久,且可以進行40分鐘或更久,且可以進行50分鐘或更久,且可以進行30分鐘至4小時,但不限於此。
本發明之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的方法可以改良油回收率。
在本說明書中,「油」與「生物油」可互換使用,且意謂包含於微藻類中之所有種類之油,且例如其包括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及omega-6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諸如十二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及二十烷酸)及磷脂與基於甾類之化合物。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油回收率(oil recovery rate)」意謂當經由實驗萃取油時,細胞內之油含量(亦即,粗脂肪含量)中之可萃取油的量。
當藉由本發明之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之方法萃取油時,以微藻類中之粗脂肪的總重量計,油回收率可為70%或更高、75%或更高、80%或更高、85%或更高、或90%或更高。
在本發明之實例中,已確認,在對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進行離心之後,當進行冷卻處理且接著進行熱處理時,油回收率顯著提高,且因此本發明之萃取油的方法包含對獲自微藻類培養基之細胞溶解產物進行離心,冷卻及加熱提高油回收率且不添加其他添加劑,因此可將回收油之後剩餘的副產物變成飼料,且因此可將其有效地用作能夠可持續生產的方法。 [有利作用]
本發明之生物油萃取方法展現高油回收率,其中在冷卻懸浮液之製程中溶解包含微藻類之培養基的細胞,且為了提高油回收率,不添加其他添加劑,因此回收油後剩餘的副產物可變為飼料,且可持續生產係可能的,且經回收之油可有用地用作飼料組成物或食品組成物及其類似物。
在下文中,將藉由實例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然而,此等實施例意欲例示性地描述至少一個特定具體實例,且本發明的範圍不限於此等實施例。 實施例 1 使用酶處理對細胞溶解產物進行生物油萃取 實施例 1-1 藉由酶處理溶解細胞壁獲取細胞溶解產物
在5 L醱酵器中藉由供應按總培養基計之35%的葡萄糖碳源培養微藻裂殖壺菌屬物種之菌株60小時。
出於種菌培養之目的,使用經滅菌之MJW02培養基在500 mL燒瓶中在30℃,150 rpm之條件下培養約20小時。
將經種菌培養之燒瓶等分且接種於5 L培養箱(醱酵器)中,且在經滅菌之MJW02培養基中在培養環境30℃,500 rpm,1.5 vvm條件下進行培養以獲得培養基。
將培養基加熱至60℃,且隨後添加以培養基之重量計之0.2%(w/w)鹼性蛋白酶(2.4FG,Novozymes)以用於在60℃下攪拌反應3小時,且藉此製備細胞外壁經溶解之細胞溶解產物。 實施例 1-2 根據存在或不存在冷卻製程比較油回收率
在將實施例1-1中所獲得之細胞溶解產物以3800 g離心5分鐘之後,使用注入器(spuit)或移液管回收上清液,且由此確認了根據存在或不存在冷卻處理之油回收率的改良。
具體地,實施例1-1之微藻類培養分別在以下表1中所示之1-A、1-B、1-C、1-D、1-E及1-F之製程次序及製程條件下處理,且隨後比較油回收率。將加熱及冷卻速率調整至±0.5℃/分鐘,且在達到設定溫度之後,按照製程條件下之時間來進行加熱及冷卻。藉由量測所添加之培養基中經回收之油與脂肪重量之比率,使用以下方程式來計算油回收率。在最終離心步驟之後,利用注入器或移液管回收上清液之後量測經回收之油的重量。
油回收率(%)=經回收之油的重量/(培養基重量*固體%)×100 【表1】
情況 製程次序 製程條件 油回收率(%)
1-A 1 酶反應 60℃,3小時 0
2 離心 3800 g,5分鐘
1-B 1 酶反應 60℃,3小時 20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熱處理 60℃,1小時
4 離心 3800 g,5分鐘
1-C 1 酶反應 60℃,3小時 22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熱處理 75℃,1小時
4 離心 3800 g,5分鐘
1-D 1 酶反應 60℃,3小時 88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冷卻處理 30℃,3小時
4 熱處理 60℃,1小時
5 離心 3800 g,5分鐘
1-E 1 酶反應 60℃,3小時 88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冷卻處理 25℃,3小時
4 熱處理 60℃,1小時
5 離心 3800 g,5分鐘
1-F 1 酶反應 60℃,3小時 8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冷卻處理 30℃,3小時
4 離心 3800 g,5分鐘
因此,如表1中所示,當上清液未經熱處理或冷卻處理(情況1-A)時,油回收率顯示為0%,且當其在60℃下熱處理約1小時(情況1-B)之後立即離心時,油回收率顯示為20%。當其在較高溫度75℃下熱處理1小時(情況1-C)時,油回收率係22%,藉此確認油回收率得到改良。
另一方面,當上清液在30℃下冷卻處理3小時,且隨後在60℃下熱處理1小時(情況1-D),且上清液在25℃下冷卻處理3小時且隨後在60℃下熱處理1小時(情況1-E)時,顯示88%之高油回收率,且確認當再次進行冷卻處理且隨後進行熱處理時,油回收率顯著提高。
然而,在無熱處理下經過冷卻製程之情況1-F的情況下,實際上,油回收率低至8%。認為其原因在於,因為難以藉由離心回收在室溫下呈固體之自微藻類萃取之油中所包含的飽和脂肪酸,所以萃取率低。 實施例 1-3 根據冷卻處理之前存在或不存在離心製程比較油回收率
為了比較在對細胞經由酶處理溶解之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進行冷卻處理之前存在或不存在離心製程情況下的油回收率,進行以下實驗。
具體地,實施例1-1之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分別在以下表1中所示之2-A及2-B之製程次序及製程條件下處理,且隨後比較油回收率。將加熱及冷卻速率調整至±0.5℃/分鐘,且在達到設定溫度之後,進行加熱及冷卻。油回收率藉由與實施例1-2相同之方法量測。 【表2】
情況 製程次序 製程條件 回收率(%)
2-A 1 酶反應 60℃,3小時 9
2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冷卻處理 20℃,3小時
3 熱處理 60℃,3小時
4 離心 3800 g,5分鐘
2-B 1 酶反應 60℃,3小時 92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冷卻處理 20℃,3小時
4 熱處理 60℃,3小時
5 離心 3800 g,5分鐘
因此,如表2中所示,當經酶處理之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經過冷卻處理及熱處理之溫度調整製程而無離心製程時,油回收率低至9%(情況2-A)。另一方面,確認當藉由離心回收之上清液經過與情況2-A相同之溫度調整製程時,油回收率顯著增加至92%(情況2-B)。藉此,確認當在無離心製程的情況下按原樣使用經酶處理之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時,即使經過溫度調整製程,油回收亦係困難的,但在經由離心製程使用微藻類細胞壁及油混合一起之上清液的情況下,當經過冷卻處理及熱處理之溫度調整製程時,油回收率明顯地提高。 實施例 2 使用物理處理之細胞溶解產物的生物油萃取 實施例 2-1 藉由物理處理溶解細胞壁獲得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
在5 L醱酵器中藉由供應按總培養基計之35%的葡萄糖碳源培養微藻裂殖壺菌屬物種之菌株60小時。
出於種菌培養之目的,使用經滅菌之MJW02培養基在500 mL燒瓶中在30℃,150 rpm條件下培養約20小時。
將經種菌培養之燒瓶等分且接種於5 L培養箱(醱酵器)中,且在經滅菌之MJW02培養基中在培養環境30℃,500 rpm,1.5 vvm條件下進行培養以獲得培養基。
對於培養已完成的微藻類培養基,使用珠磨機設備(Dyno-mill ECM-MULTI LAB)(0.8 mm之珠粒尺寸),將培養基填充至大約65%之反應器中,且將其維持在30℃下,且當旋轉速率為3600 rpm且培養基之注入速率係0.15公斤/分鐘時進行1次操作(1 pass)以獲得細胞溶解產物,其中細胞溶解比率係90%或更高,且生物質濃度係100 g/L或更高,且pH係7,且溫度係30℃。 實施例 2-2 對存在或不存在冷卻製程之情況下的油回收率進行比較
使用實施例2-1中藉由物理處理獲得之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確認根據冷卻處理之油回收率的改良。
具體地,使用實施例2-1中藉由物理處理的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其分別在下表3中所示之3-A、3-B、3-C、3-D、3-E及3-F之製程次序及製程條件下處理,且隨後比較油回收率。將500 ml雙層夾套(double jacket)連接至循環器(Julabo FP50-HE)以調整溫度,且在雙層夾套中注入製程溶液以進行實驗。將加熱及冷卻速率調整至±1℃/分鐘,且在達到設定溫度之後,按照下表之製程條件的時間來進行加熱及冷卻。油回收率藉由與實施例1-2相同之方法量測。 【表3】
情況 製程次序 製程條件 回收率(%)
3-A 1 珠磨機處理 30℃ 1.5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B 1 珠磨機處理 30℃ 33.7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熱處理 60℃,1小時
4 離心 3800 g,5分鐘
3-C 1 珠磨機處理 30℃ 32.3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熱處理 75℃,1小時
4 離心 3800 g,5分鐘
3-D 1 珠磨機處理 30℃ 76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冷卻處理 25℃,1小時
4 熱處理 60℃,1小時
5 離心 3800 g,5分鐘
3-E 1 珠磨機處理 30℃ 75.8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冷卻處理 15℃,1小時
4 熱處理 60℃,1小時
5 離心 3800 g,5分鐘
3-F 1 珠磨機處理 30℃ 78.4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冷卻處理 5℃,1小時
4 熱處理 60℃,1小時
5 離心 3800 g,5分鐘
因此,如表3中所示,在針對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未熱處理或冷卻處理之情況下(情況3-A),油回收率低至1.5%,且在60℃下熱處理約1小時及緊接其後離心(情況3-B)的情況下,油回收率顯示為33.7%。在較高溫度75℃下熱處理1小時(情況3-C)之情況下,油回收率係32.3%,且確認油回收率未改良。
另一方面,確認了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在25℃下冷卻處理1小時之後在60℃下熱處理1小時的情況下(情況3-D),以及針對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在15℃下冷卻處理1小時之後在60℃下熱處理1小時的情況下(情況3-E),分別顯示76%及75.8%之高回收率,且即使在5℃下冷卻處理1小時的情況下(情況3-F),顯示78.4%之高油回收率,且藉此,確認在針對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藉由物理處理再次進行冷卻處理且隨後進行熱處理時,油回收率顯著提高。 實施例 2-3 對冷卻處理之前存在或不存在離心製程的油回收率進行比較
為了比較在對細胞經由物理處理溶解之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進行冷卻處理之前存在或不存在離心製程情況下的油回收率,進行以下實驗。
具體地,除了在2400 rpm之旋轉速率及0.15公斤/分鐘之培養基的注入速率下進行2次操作(2 pass)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法,其中使用物理處理以溶解細胞壁來獲得微藻類細胞溶解製程溶液。將所得細胞溶解製程溶液置於50 ml falcon管中,且在Thermomix中調整溫度,且將其以600 rpm攪拌,且藉此進行實驗。使用在離心之前藉由物理處理來溶解細胞之微藻類懸浮液,分別在下表4中所示之4-A及4-B之製程次序及製程條件下對其進行處理,且隨後比較油回收率。將加熱及冷卻速率調整至±1℃/分鐘,且在達到設定溫度後,按照下表之製程條件下的時間來進行加熱及冷卻。油回收率藉由與實施例1-2相同之方法來量測。 【表4】
情況 製程次序 製程條件 回收率(%)
4-A 1 珠磨機處理 30℃,2400 rpm 48.3
2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冷卻處理 20℃,3小時
3 熱處理 60℃,3小時
4 離心 3800 g,5分鐘
4-B 1 珠磨機處理 30℃,2400 rpm 95.4
2 離心 3800 g,5分鐘
3 回收上清液之後的冷卻處理 20℃,3小時
4 熱處理 60℃,3小時
5 離心 3800 g,5分鐘
因此,如表4中所示,在經過珠磨機處理之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進行冷卻處理及熱處理之溫度調整製程而無離心製程的情況下,油回收率低至48.3%(情況4-A)。另一方面,確認了當經過珠磨機處理之微藻類細胞溶解產物以3800 g離心5分鐘所回收之混合有細胞外壁物質與油的上清液,在與情況4-A相同之冷卻及熱處理下時,油回收率提高至95.4%(情況4-B)。

Claims (11)

  1. 一種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之方法,其包含; 1) 自微藻類培養基獲得細胞溶解產物; 2) 藉由對該細胞溶解產物離心回收上清液; 3) 冷卻該上清液; 4) 加熱經冷卻之上清液;及 5) 藉由對經加熱之上清液離心回收油。
  2. 如請求項1之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提取油之方法,其中該步驟1)之該微藻類係裂殖壺菌屬物種之菌株。
  3. 如請求項1之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提取油之方法,其中該步驟1)之該細胞溶解產物藉由酶處理或物理處理溶解。
  4. 如請求項3之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提取油之方法,其中該物理處理使用珠磨機(bead mill)、弗氏壓碎器(French pressure)、均質機或微射流均質機(microfluidizer)以物理方式溶解該微藻類培養基。
  5. 如請求項1之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提取油之方法,其中步驟2)之離心在3000 g至4600 g下進行。
  6. 如請求項1之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之方法,其中步驟3)之冷卻在35℃或更低之溫度下進行。
  7. 如請求項6之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之方法,其中該步驟3)之該冷卻歷時30分鐘至4小時。
  8. 如請求項1之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之方法,其中步驟4)之加熱在55℃或更高之溫度下進行。
  9. 如請求項8之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之方法,其中該步驟4)之該加熱歷時30分鐘至4小時。
  10. 如請求項1之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之方法,其中該方法改良經萃取之油的油回收率。
  11. 如請求項10之用於自微藻類培養基萃取油之方法,其中該油回收率係75%或更高。
TW111148915A 2022-01-27 2022-12-20 使用冷卻製程之具有改良的油回收率之生物油萃取方法 TW2023300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12556 2022-01-27
KR1020220012556A KR20230115735A (ko) 2022-01-27 2022-01-27 냉각 공정을 이용한 오일 회수율이 향상된 바이오오일 추출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0075A true TW202330075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72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8915A TW202330075A (zh) 2022-01-27 2022-12-20 使用冷卻製程之具有改良的油回收率之生物油萃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KR (1) KR20230115735A (zh)
AR (1) AR128357A1 (zh)
AU (1) AU2022437425A1 (zh)
CA (1) CA3234890A1 (zh)
TW (1) TW202330075A (zh)
WO (1) WO20231461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78118A1 (en) * 2000-08-02 2002-02-06 Dsm N.V. Isolation of microbial oils
CA3039432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Corbion Biotech, Inc. Tailored oils produced from recombinant heterotrophic microorganisms
KR101350245B1 (ko) * 2011-12-21 2014-01-16 대상 주식회사 오메가-3 불포화 지방산의 무-용매 추출방법
KR20140101135A (ko) * 2013-02-08 2014-08-19 연세대학교 원주산학협력단 식물 바이오매스로부터 에너지를 회수하는 방법
KR101732062B1 (ko) * 2016-04-11 2017-05-02 한국생명공학연구원 트라우스토키트리드 균주로부터 무용매 추출을 통한 바이오오일 추출 방법
US11352651B2 (en) 2016-12-27 2022-06-07 Evonik Operations Gmbh Method of isolating lipids from a lipids containing bioma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2437425A1 (en) 2024-04-04
CA3234890A1 (en) 2023-08-03
AR128357A1 (es) 2024-04-24
WO2023146127A1 (ko) 2023-08-03
KR20230115735A (ko)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5642B2 (en) Methods of recovering oil from microorganisms
CA2417571C (en) Isolation of microbial oils
US11352651B2 (en) Method of isolating lipids from a lipids containing biomass
US11542220B2 (en) Method of isolating lipids from a lipids containing biomass
EP3679114B1 (en) Method of separating lipids from a lysed lipids containing biomass
WO2006046943A2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lipids by liberation from biomass
WO2018122057A1 (en) Method of isolating lipids from a lipids containing biomass
WO2019219396A1 (en) Method of isolating lipids from a lysed lipids containing biomass by emulsion inversion
CN107099561A (zh) 一种含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的无溶剂提取方法
BR112021013812A2 (pt) Método para a produção de lipídios microbianos
EP4168520A1 (en) Method of isolating lipids from a lipids containing biomass
TW202330075A (zh) 使用冷卻製程之具有改良的油回收率之生物油萃取方法
KR101777217B1 (ko) Dha를 고농도로 포함한 바이오오일 생산 미세조류인 스키조키트리움 속 sh103 균주 및 이의 용도
KR101541521B1 (ko) 미세조류를 이용한 도코사헥사엔산 생산방법
GB2571506A (en) Microorganism